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專題 > 熱點專題

黨史國史知識競賽複習題庫及答案

欄目: 熱點專題 / 釋出於: / 人氣:2.99W

知識競賽複習題

黨史國史知識競賽複習題庫及答案

1、中國近代史的起止時間是1840-1949年。

2、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焚燬圓明園,英國發動鴉片戰

爭的主要目的是開啟中國商品市場。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最主要的矛盾是外國侵略者和中華民族的矛盾。

3、在黃海戰役中,率領致遠艦迎戰日艦而壯烈犧牲的愛國

將領是鄧世昌。

4、太平天國的最高領導人是洪秀全。

5、中國近代史上虎門銷煙的民族英雄是林則徐。

6、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但在近代史上,1895年被迫割讓日本,於1945年收回。

7、我國第一部比較系統地介紹世界各國曆史、地理等情況

的著作是嚴復的《海國圖志》。

8、為了培養翻譯人才,清朝總理衙門創辦學習外國語言學

校,名稱是京師同文館。

9、洋務運動的主要目的是 “師夷長技以制夷”;洋務運動對中國產生的最積極的影響是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洋務運動創辦的第一個企業是安慶軍械所。

10、中國清朝主張維新變法的代表人物中最著名的是康有

為、梁啟超;揭開資產階級維新變法運動序幕的是 “公車上書”事件。

11、戊戌政變時,慷慨表示甘為變法流血犧牲的維新派人物是譚嗣同,戊戌變法的性質是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12、近代史上,晚清政府被迫同外國侵略者簽訂了三大不平等條約,分別是《南京條約》、《辛丑條約》、《馬關條約》;《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在中國近代史中賠款最多的條約是《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馬關條約》允許外國資本主義在中國開設工廠。

13、三民主義是孫中山所倡導的民主革命綱領,由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構成,簡稱“三民主義”。反映了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社會基本矛盾,概括了客觀歷史程序提出的三大斗爭任務。

14、孫中山建立的第一個資本主義革命團體是興中會,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美國檀香山。宗旨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

15、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政黨是同盟會;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16、辛亥革命的開端是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的性質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是三民主義;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是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17、在中國早期傳播馬克思主義最著名的人是李大釗。

18、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誌是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原名《青年雜誌》);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有李大釗、陳獨秀、胡適、魯迅;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是《新青年》雜誌和北京大學。

19、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的標誌是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的導火線,是中國在巴黎召開的巴黎和會中遭到不公平的待遇。

五四運動與以前的革命運動最根本的區別在於工人階級在

運動中起了領導作用。

五四運動取得初步勝利的標誌是拒絕巴黎和會的和約簽字、釋放被捕學生、撤掉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三個賣國賊的職務。

中國共產黨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

是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

20、中國共產黨1921年7月23日成立,偉大歷史意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事件,從此,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第一,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中國人民有了可依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保證了中國革命的勝利發展。第二,使中國革命有了科學的指導思想——馬克思列寧主義。第三,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向,在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革命失敗後,中國共產黨的出現讓在絕望中的中國人民看到了希望——社會主義。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我國相繼實現了三次歷史性轉變:我國相繼實現了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民族獨立、人民當家作主新社會的歷史性轉變,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性轉變,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

21、北伐的主戰場是湖南、湖北,北伐的根本目的是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

22、最早在中國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是陳獨秀和李大釗,稱為南陳北李。

23、1921年7月23日,黨的一次代表大會在上海開幕, 又因有法國搜查人員介入逮捕,會議被迫終止,轉至嘉興南湖一艘船(紅船)上進行,最終圓滿落幕。

24、標誌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後失敗的事件是四一二xx政變。

25、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和開始建立人民軍隊的起義是南昌起義,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領導革命戰爭、建立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

26、八七會議的歷史意義是:八七會議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是一個重要轉折點。它給正處在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中的中國共產黨指明瞭新的出路,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是中國革命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歷史起點,黨的工作重心由城市逐步轉向農村。

27、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蘇聯莫斯科近郊茲維尼果羅德鎮的塞列布若耶鄉間別墅召開。

28、毛澤東建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在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原因是①井岡山離大城市較遠,敵人統治力量薄弱;②井岡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便於作戰;③附近農產品豐富,部隊有生存的物質基礎;④群眾基礎好。井岡山時期毛澤東和朱德把共軍的作戰經驗概括為: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進。

29、紅軍長征開始於1934年10月,結束於1936年10月。結束時會師的三大主力紅軍是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

30、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遵義會議的歷史意義是: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第一,遵義會議在中國革命處於生死攸關的危急關頭挽救了中國革命。第二,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誌。第三,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

31、1941年1月,國民黨軍隊在安徽茂林包圍襲擊奉命北移的新四軍軍部及所屬部隊,事後蔣介石反誣新四軍“叛變”,宣佈取消新四軍番號。這次事件被稱皖南事變。

32、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黨的七大在延安舉行。這次會議將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

黨的七大總結歷史經驗,把黨在長期奮鬥中形成的優良傳統

作風概括為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 ;自我批評的作風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作風。

33、延安整風運動的內容是: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以反對主觀主義為中心內容。基本方針是懲前毖後、治病救人。

34、從近代到建國前我國第一次取得對外反侵略戰爭勝利的是抗日戰爭,抗戰勝利紀念日是9月3日。

抗日戰爭三個階段的劃分:第一階段:從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到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守,是戰略防禦階段。第二階段:從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戰略相持階段。第三階段:從1944年1月解放區戰場區域性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是戰略反攻階段。

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爆發的標誌是: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

35、人民解放戰爭三大戰役: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其中歷時最長、規模最大、殲敵數量最多的是淮海戰役。

36、1949年3月,在河北平山縣西柏坡召開的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告誡全黨,務必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和艱苦奮鬥的作風。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提出的“兩個務必”的具體內容是全黨務必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

37、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標誌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已經取得基本勝利,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已經到來,中國歷史由此開闢了一個新紀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意義:①結束了100多年來帝國主義勾結封建統治者剝削壓迫中國各族人民和②內外戰亂頻繁、③國家四分五裂的局面,④實現了夢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開闢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它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發展程序,在約佔世界人口1/4、領土面積位於世界第三的中國,衝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⑤大大加強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

38、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範圍內對農業、資本主義工商業和手工業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完成①使社會主義公有制成為我國的經濟基礎,②使工人階級成為國家的領導階級,③初步奠定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基礎,⑤標誌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全面確立,宣佈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

39、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開始了抗美援朝戰爭。

40、從1950年冬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及臺灣省外,廣大新解放區的土地改革運動基本完成,它摧毀了中國封建制度的經濟基礎,使農民獲得土地等基本生產資料。

41、1951年12月1日,我國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中開展了三反運動,包括反對貪汙、反對浪費、反對官僚主義。

42、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以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參加討論重大國際問題的國際會議是日內瓦會議,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蘇、美、英、法、中5國在瑞士日內瓦國聯大廈舉行。

43、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的召開,標誌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新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確立。

44、1956年9月召開的黨的八大,正確分析了社會主義社會制度基本建立之後國內外形勢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強調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後,黨和國家面臨的最重要的任務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

45、1958年5月,黨的八大二次會議正式提出“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會後,以片面追求工農業生產和建設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計劃指標為標誌的“大躍進”運動在全國範圍內開展起來。

46、1958年8月北戴河會議上,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把人民公社化運動推向高潮。人民公社的基本特點是規模大,生產資料公有化程度高,被概括為“一大二公”。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的體制,劃分為若干個生產大隊、生產大隊之下又劃分為若干個生產隊,實行三級管理。 47、1962年9月中共八屆十中全會後,中共中央決定在農村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前期是“清賬目、清倉庫、清財務、清工分”的“小四清”;其後期,擴充套件為“清政治、清經濟、清思想、清組織”,又稱“四清”運動。

48、全國開展“向雷鋒同志學習”的熱潮始於1963年。

49、1964年10月16日我國成功地爆炸第一顆原子彈,有力地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50、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發表了特約評論員文

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由此一場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在全國展開。

51、1978年10月,國務院在四川選取6家企業開始進行擴大自主權的試點,主要是允許企業在增產增收的基礎上,提留少量利潤作為職工獎金。1978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戶農民冒著風險,在契約上按下血印,悄悄搞起了“大包乾”聯產承包責任制,成為中國農村改革的突破口。改革開放後,我國農業生產的主要形式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52、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提出了改革開放的重要思想,標誌著撥亂反正、實現國家發展戰略的根本轉變的。

53、1980年5月,中央確定在幾個城市各劃出一定範圍的

區域試辦經濟特區,這幾個城市是深圳、珠海、汕頭、廈門,這是我國最早的經濟特區。

54、1981年6月,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標誌著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勝利完成。

55、1982年9月,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明確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正式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56、1983年10月,中央發出《關於實行政社分開建立鄉政府的通知》,撤銷原來作為國家政權在農村的基層單位人民公社,建立鄉、鎮政府,作為基層政權。

57、 1984年10月的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上,通過了《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這個檔案,是全面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綱領性文獻。

58、改革開放後的相當一段時間內,國家下大力氣治理公路“三亂”。“三亂”是指亂設卡、亂收費、亂罰款。

59、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陳芳允、楊嘉墀四位科學家提出“關於跟蹤研究外國戰略性高技術發展的建議”。同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了《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此計劃後被稱為 “八六三”計劃。

60、1987年4月13日,中葡兩國政府在北京正式簽署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宣告,確認中國政府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61、1987年中共十三大確定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可概括為“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四項基本原則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62、1989年12月,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指出: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合作的基本方針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63、黨的十四大確定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64、黨和國家解決民族問題的一項基本國策是民族區域自治政策。

65、1990年全國人大通過的香港基本法,是主權迴歸後香港的憲制性檔案,其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66、1990年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次年7月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這兩所交易所的成立標誌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市場的建立。

67、1992年春,鄧小平先後視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發表了重要談話,這就是著名的鄧小平“南方談話”。“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是中國社會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的標誌。

“南方談話”中提出的“三個有利於”的內容是我們各項工作都

要把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為總的出發點和檢驗標準。並提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68、1992年11月,中國大陸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達“海峽兩岸均堅持一箇中國原則”的共識,這就是後來所稱的九二共識

69、1994年,我國實行財政和稅收體制改革,由地方財政包乾體制改革為分稅制財政體制,按中央稅、地方稅和共享稅來劃分中央與地方財政收入。新的稅制稱之為分稅制

70、黨的xx大把鄧小平理論寫入黨章,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71、1999年9月,xx在表彰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大會的講話中,將“兩彈一星”精神概括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登攀。

7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內容是2019年2月20日至25日,xx在廣東考察工作時,提出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3、2019年3月,湖北省監利縣棋盤鄉黨委書記李昌平給總理朱容基寫信,反映“三農”問題的嚴重性,在中央高層引起震撼。“三農”問題,是指農民、農業、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