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用創新挑戰傳統文化和傳統體制

欄目: HR管理 / 釋出於: / 人氣:2.7W
漢顏師古注:“創,始造之也。”即做出前所未有的事情。

用創新挑戰傳統文化和傳統體制

在一個資訊封閉的社會之中、在一個沒有歷史文化積累的社會之中,創造也許是件容易的事情。為了生存和發展幾乎所有的人都不得不開動腦筋、想盡一切辦法去創造,儘管這個“你之創造”非“彼之創造”,可能是個他人早已實踐過的成熟案例,但對你所在的環境而言,它依然是個創造。

有史可記的幾千年中國歷史中有過四大發明,可謂是人類史中的創造。但埃及超過中國數千年的有史可記的、有物可證的文明中,也有著早於中國四大發明的創造,其中紙的使用甚至早於中國的甲骨記錄,但並不能因此而否定黃道婆的創造。

創造更重要的不是僅指實物,更包涵著一種精神,因此“對已積累的知識和經驗進行科學的加工和實用性的改革,以產生新的概念、新的知識、新的思想和新的產品”也是一種創造,儘管非始造之創也,乃曰:創造力。

也許中國缺少的不是創造而是創造力。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中更多地強調的是皇權文化。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一種只對上負責的精神。這樣的思想影響至今仍侷限著國民的想象力,不出軌的行為規範仍緊緊地約束著國民的意識、毀滅著創造力生存的基礎。建國初期計劃經濟不需要創造,供給制讓人從孩提時期就納入了分配的體制,從口糧、入學、就業等等一生的安排似乎都沒有過自由選擇的餘地,更不可能做出前所未有的事情了。

中國的改革開放首先從解放思想開始,恰恰擊中要害。思想的被禁錮是沒有創新和創造的根源。確實,改革之後中國開始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創新,包括政治體制、法律、所有制、公司治理結構等等,從憲法修改到土地承包,以及日用生活用品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各種變革。對他國人而言,這也許是早就實踐過的東西,但對中國人而言則一切都在不斷地創新過程之中。

創新是對傳統文化的挑戰,是對傳統體制的挑戰,也是對傳統生產方式的挑戰,更是對習慣性生活方式的挑戰。大量的創造產生於開放式的胡思亂想。美國許許多多的科技成果不正是來源於文藝和電影作品中的幻想嗎?因此大約先要有一個允許人們擁有無限想象力的生存環境和一個允許人們將無限的想象力用於實踐的“試驗場所”。

以房地產開發為例子,作為房地產開發商本應該成為城市面貌的創造者,我們也想努力地為提升城市的價值而試圖創新,但我們實際所能做的卻少之又少。標準的80式圖紙直到1990年代中期仍是城市住宅的框框,甚至出現了大量的城市垃圾。當我們感嘆許多城市保留了千年的城市發展過程的記錄時,我們卻在為我們建築本身的生命週期發愁。中國現有的城市存量住宅中約80%都是1980年代之後的產品,而目前大量被拆除的也恰恰是這些為解決房荒時而“創造”的居所。我們不斷地創造著GDP高增長的奇蹟,但我們卻沒有為後人創造更多的財富、沒有留下更多的精神和物質。

我們努力地在狹路與夾縫中尋找允許我們發揮才智的突破的機會,外部不行就轉入內部,建築不行就轉為園林,造型不行就改顏色、發展環保與節能、改善結構與分割槽、細化裝修與舒適度,盡其所能而試圖創新並吸引社會的注意,然而儘管這些結晶著我們心血的付出,創造的僅僅是更多的花絮。

人們在說幾乎更多的中國城市在毫無差別地向一個風格集中,寬廣的馬路、中心的大廣場、高架橋、入雲的高樓和耀眼的玻璃幕牆……將全世界可能出現的最先進的建築材料和理念堆砌於中國的960萬平方公里之中。好的建築恰恰僅出現在那些審批管制最寬的城市,文化的衝突遠遠超過了建築形態的衝突。

中國創造說白了不是中國人不夠聰明,不是中國人骨子裡缺少這種富有想象力的精神,也不是中國人僅存了跟在別人後面走的慣性。根本的在於至今為止,中國的百科全書或辭海中都沒有對人格的描述,都沒有允許“出格”的法律和自由遐想並付諸實踐的空間。

實現中國的創造、實現中國人的夢想、實現下一代的突破,首先要由現在的一代人努力創造一個可以創造和能實現創造的天地。

來源:慧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