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致辭 > 致辭致謝

碩士畢業生在清華2023屆畢業典禮上致辭(精選9篇)

欄目: 致辭致謝 / 釋出於: / 人氣:8.27K

碩士畢業生在清華2023屆畢業典禮上致辭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友、來賓,親愛的同學們:

碩士畢業生在清華2023屆畢業典禮上致辭(精選9篇)

大家好!我是黃成,來自經管學院。

得知將在畢業典禮上發言,我感到非常地榮幸,同時也特別地緊張。好訊息是我因此得以在拍畢業照前瘦了幾斤,將更姣好的身形定格在了青春紀念冊上。就在昨天晚上,我還在修改今天的這份發言稿。萬萬沒想到,那個四年來讓人又恨又愛的親密小夥伴,deadline,真的是要不離不棄、伴隨始終了。親愛的零字班同學們,你們的deadline都趕完了麼?網費、學費、水電費都結清了麼?和舍友拍過畢業照了麼?向暗戀多年的Ta表白了麼?穿著“畢業大喜”畢業衫的你,是否還記得曾經心血來潮的夜襲隔壁和圓明園?曾經搬著小馬紮提前近兩小時去排海南雞飯和蟹黃湯包的你,是否為即將遠渡重洋與“黑暗料理”為伍而黯然神傷?

其實離別並不陌生,北門翅香園已成遺址,清華“雙絕”清芬包子與香鍋不知何時才能榮歸故里,高貴冷豔的貓館長也毫無預兆地離開了我們。那些被我們猛烈吐槽過的,隨著時光的推移,終將變成親切的回憶。結尾寫著“收到請回復”的群發飛信如今已越來越少見;遠不夠用的免費20G網費,在走出校門後也將變成記憶中令人髮指的慷慨;新清華學堂前熱門演出的排票隊伍總是長得凶殘,可下次再去,也就享受不到學生票了。還掉最後一本書、照完最後一張相、與室友吃最後一次小橋、再滿飲一杯綠豆沙冰,這四年的清華園生活,就將在7月10號這最後一個deadline的12點,匆匆結束了。

離開校園之前,我們真的恨不得把關於這個園子的每一點記憶都打包,裝入我們的行囊,在下一個相遇的時刻,以“校友”的身份相互分享。今天,我想抓住這寶貴的機會,和大家分享四年來,關於清華人“行走、行動和行善”的故事。

行走,讓視野更加寬廣,底蘊更加豐足。前兩天還在網上看到顏寧老師關於“行勝於言”的真知灼見。其實,“以行求知”,真的是清華人最最典型的標誌。雖然清華園已經很大了,但是世界更大,我們真應該多走多看多闖。在我們身邊,有人從西寧到拉薩,歷經24天,騎行兩千多公里,收穫了一路的壯麗風光和鐵漢意志,當然還有那一身黑得發亮的腱子肉。還有人將足跡延伸到古老的非洲大陸,將動畫、知識和希望與非洲的孩子們分享。我也曾經和同學們一起在吉林農村,瞭解農民擴容豬圈的融資難問題,而此類問題在一年後引發了金融領域的小額信貸、p2p貸款平臺等金融創新的井噴式爆發。行走讓我們瞭解和把握這個社會的變化與發展。

行動,讓夢想不再遙遠,步伐更加堅定。行動的力量是一直以年輕的心態創新創造,將內心洶湧轉化成現實力量。大四時我有幸加入兩位學長創立的弱水無極環保公司,成為了他們口中的“黃會計”。在美國參加英特爾全球商業挑戰賽時,我得知,原來我們的CEO陳學長之所以走上創業道路,是因為看到他的家鄉,曾經是“九州糧倉、魚米之鄉”,如今卻被重金屬汙染困擾,於是利用自己專業所學研製了汙水淨化產品。我由衷地敬佩創業者特有的從無到有、披荊斬棘的精神和勇氣——因為他們用行動的力量,讓世界變得更加神奇而美好。

行善,讓溫暖得以傳遞,內心更加豐盈。7年前,我開始用自己的獎學金持續資助一位貧困地區的中學生,現在他已經成功考上大學。他的父親曾跟我說,“謝謝你鼓勵他,你給了他很大的動力。”那一瞬間,我發現行善的力量雖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卻可以如此溫暖人心。其實,善行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形式多樣。我們會在同學急需幫助的時候,在朋友圈、人人網上競相轉發募捐倡議書,短短一天內便能募集27萬元的善款。我們會為農民工子弟學校從未見過電腦的孩子們籌措、運送舊電腦,為他們建立起愛心機房。我們會參加“畢業紀”無償獻血活動,用流淌的熱血傳遞生命的溫度。所以我始終相信行善的力量,並且相信這種力量能夠傳遞。正因為如此,畢業後,我選擇加入清華大學第16屆研究生支教團,未來的一年,將在青藏高原上追尋自己走上講臺的小小夢想,磨練自己,也幫助他人。

同學們,今天我們就要畢業了,我想在這裡代表全體零字班同學,感謝為人師表、傾盡所學的老師們;感謝辛苦操勞、默默奉獻的父母親人們;感謝日夜守衛、廚藝高超的學校職工們;也感謝朝夕相處、共同成長的小夥伴們。

零字班在清華百年慶典前夕入校,在又一屆“世界盃“的熱浪中畢業,就讓我們同時帶著厚重質樸和熱情洋溢,踏上新的人生征程吧!我們雖然畢業了,但我們的夢想,永不畢業!

謝謝!

碩士畢業生在清華2023屆畢業典禮上致辭 篇2

尊敬的各位師長、親愛的同學們:

作為一名普通的清華畢業生,能夠重返母校站在這個講臺上、與學弟學妹們分享自己的成長體驗,我感到非常激動,感謝母校給我這份榮譽!首先我要向圓滿完成學業、即將奔赴工作崗位的同學們表示誠摯的祝賀!

我是85級汽車系內燃機專業的學生,1990年經雙向選擇,我以保留學籍研究生的身份參加工作,分配到地處鄂西北山區的第二汽車製造廠(簡稱二汽,後來更名為東風汽車公司)。當時之所以去二汽,我的想法很簡單,搞汽車就應當到大企業去才會有發展,那時汽車行業的基礎還很差,大企業就幾家,我又是湖北農村的孩子,所以就選擇了家鄉的二汽。二十年來,我一直在二汽工作,經歷了公司發展過程中的風風雨雨,也見證了中國汽車行業的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發展歷程,我很慶幸當年選擇了二汽,使自己能在一個寬闊的平臺上充分鍛鍊、不斷成長、並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回顧這二十年,我特別想說的是,我的成長與母校的關心、支援和我所在的企業東風公司的精心培養密不可分。

到二汽後我就被分配到條件相對艱苦的發動機廠基層工作,一干就是十三年。我後來才知道,這是母校我尊敬的莊人雋導師和時任二汽廠長的陳清泰校友商定的,這對我後來的成長有重要的影響。我在生產一線從裝配作業實習工幹起,一年後又陸續在工廠的多個基層崗位上得到鍛鍊,包括技術科裝試工藝員、質量管理科發動機試驗員工程師、發動機廠團委書記、生產科副科長等。畢業後的第一個五年,我雖沒有突出的業績和建樹,但是基層的鍛鍊為我後來的成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95年研究生保留資格到期,我回清華讀研。當時我對廠裡作出承諾,學成後一定回廠工作。在母校修完學位課後我就回到了工廠,沒想到被委以重任,先後擔任發動機廠副總工程師、副廠長。在以後的日子裡,我開始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遇到了難題:一方面廠裡因產品老化而面臨困境,急需將生產、銷售和研發搞上去;另一方面自己又要完成研究生課題論文。怎麼辦?又是在學校汽車系莊老師的幫助下,最終選擇了一條依託學校的技術支援,廠系合作,將研究生課題和工廠發展需要相結合的道路。莊老師和王建昕老師不辭勞苦,親自來廠裡調研,工廠上上下下都認識莊老師。最終和廠裡商定,簽定廠系協議,共同開發新產品。在歷經諸多艱辛之後,我們搶先研製成功了符合國家新排放標準的電噴發動機新機型。這一舉措使工廠贏得了市場先機,處於困境當中的發動機廠煥發出新的活力,,體現了產學研結合的豐碩成果。與此同時,我的研究生畢業論文也完成了,並獲得了老師們的一致好評,20xx年1月我終於取得了母校清華大學的碩士學位。當王大中校長給我頒發學位證書的時候,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可以說我畢業後的第二個五年是邊學習、邊實踐的五年,重要的是經歷了把理論知識轉化成生產力的完整過程。

接下來的十年,我開始走上公司的高層管理崗位,擔負起越來越重的責任。20xx年底我被任命為東風商用車公司總經理。商用車公司的前身就是原“二汽”的班底,擁有3萬5千名員工、7個工廠和分佈在全國各地11個子公司。近八年來,我們充分利用合資夥伴的資源,匯入國際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使得東風商用車的管理從傳統國企水平邁上現代化國際化的臺階;我們同時堅持自主創新和自主發展,成功地開發了全新的重卡平臺“東風天龍”和新一代的中卡平臺“東風天錦”等產品,它們在市場上成為行業標杆。我們成功地應對了嚴峻的市場挑戰和和金融危機的衝擊,保持了東風在中重卡行業國內領先的市場地位,特別是去年我們東風公司的中重卡實現了55%的增長,超過28萬臺,全球排名位居前三。今天,我們正在加速推進全球化戰略,進軍海外市場,致力於把民族的東風品牌打造成全球知名品牌。

回顧畢業20xx年來的歷程,我有幾點體會,與同學們分享:

第一,清華人都有高遠的志向和抱負,我們需要仰望星空,但更要腳踏實地。我是一個資質平庸的清華學生,在班上成績只是中等偏上,到企業後,周圍也不乏優秀人才,至今我的身上還存在不少缺點和不足,但是今天東風卻讓我擔負起管理商用車業務的重要責任。我想組織對我的信任,正是因為我始終如一的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和我在基層得到的充分歷練。回想當年我剛到車間裡,廠裡安排我們畢業生下車間勞動實習,分配給我的任務是用600毫米長的力矩扳手擰螺栓,一臺發動機有7組14個螺栓,每天要裝300多臺,我幹了7個月,成了一名熟練的工人。我擰的螺栓扭矩很標準,控制得恰到好處。趕上前一道工序的工人生病,我就幹兩個人的活。周圍的師傅們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他們很喜歡我這個能吃苦的清華畢業生,把我當做他們的朋友。久而久之,我成了車間裡備受矚目人物,什麼組織知識競賽、演講比賽都找我,使我在廠裡小有名氣。車間工人把我看成衡量大學生的標杆。對後面分配到車間的大學生,工人們動不動就說:“你看人家清華大學來的黃剛。”就這樣我贏得了領導和群眾的認可和信任。所以腳踏實地,特別是邁好進入社會的第一步非常重要。

第二,承受壓力意味著成長進步。有人說我的路走得很順,我說自己只是一步一步,少走彎路,其實我曾經歷過幾個非常艱難的時期,而且隨著管理責任的加大,每一天我都會面臨不同的挑戰。人生非坦途,挑戰和壓力應當視為常態。特別是作為清華人,面對壓力,我們需要保持陽光心態,以堅定的意志,正面接受挑戰。事實上,每經受住一次考驗,我們就會多增一份成熟和自信。

第三,社會責任。富有社會責任感是我們清華人的傳統,無論從事什麼職業或者在什麼崗位上,我們都不應當忘記這一點。職位意味著責任,而不是權力,也不僅僅意味著成就和榮譽。職位越高,責任越大,越需要奉獻和犧牲,還要忍受孤獨和不被理解。譬如說,我自己的工作其實很辛苦,但一想到它關係到3萬餘名員工的發展、關係到上下游產業鏈十萬人之眾的和諧,我絲毫不敢懈怠。雖然個人付出很多,但我們個人的價值會在為社會盡責的過程中得以加倍放大。

最後我再次深深地感謝母校清華,她不僅教我們以知識和能力,而且教我們為人處事的準則;清華的品牌,更讓我們在人群中備受關注。

同學們,在迎接母校百年華誕之際,請接受我作為學兄的祝願,祝大家設計好自己的人生道路,仰望星空,腳踏實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不管進入什麼行業、從事什麼工作,都像顧校長勉勵我們那樣——“做第一等的事業、做中國的脊樑”!

謝謝大家!

碩士畢業生在清華2023屆畢業典禮上致辭 篇3

同學們:

今天是你們畢業的日子。首先,我要祝賀你們,順利完成清華的學業,滿懷理想,走向社會。感謝你們給我這次機會,讓我第一次登上母校清華的講臺。此時,我的心情非常激動,激動得有些緊張。

我生長在當年十分貧困的北京遠郊延慶縣。1978年我考入了清華大學熱能系,是延慶縣改革開放後第一個考入清華的學生。20xx年前的今天,我也從這裡畢業,也像你們一樣,風華正茂。如今,我的同學中,有的成為了知名學者,有的成為了高階官員,有的成為了企業家,他們都無愧於清華人的光榮稱號,他們都豎家棟樑。而我的身份,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學教師。在這裡,我願意以我平凡的經歷把我對清華精神的理解和諸位學弟、學妹們分享。

20xx年前,我畢業分配到兵器工業部第五設計院。兩年後,由於家庭原因,我響應國家號召,參加講師團,回到了家鄉延慶。縣裡聽說來了一個清華大學的畢業生,喜出望外,科委、計委都爭著要,最後還是教育部門把我留了下來,我就在延慶縣一中,當了一名中學物理教師,從教20xx年直至今日。

當初在中學裡,領導歡迎我,同行支援我,但是對我這個清華大學的工科畢業生能否長期穩定在中學教育崗位上,仍是拭目以待。而我能夠在一個普通中學教師的崗位上一干20xx年,可以說,母校清華的培養和作為清華人的社會責任感,是使我堅持到底的最重要因素。

我知道,外面的世界豐富多彩。20xx年來,面對外界的誘惑,我也猶豫過,彷徨過,也曾幾次想出去幹一番事業。同班同學在外面都幹得不錯,他們知道我一直還在縣裡中學教書,心裡總感到不安,總想有機會把我調出來,到待遇高的地方去工作。1992年,大學五年的同窗好友、畢業設計的合作者,時任深圳市能源處長的郝英吉來京開會,專程到延慶來看望我。老同學見面格外親切,想起當年兩人合作畢業設計中參與研究開發的”預燃室燃燒器”還曾被評為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出於對老同學的關心,他動員我去深圳與他合作。說實話,到待遇高的地方工作,當然是有吸引力的。但是我在中學教師崗位已工作了七年,我對教育工作產生了濃厚的感情,特別是自己所教的高三學生馬上就要參加大學聯考,每個學生的情況我都一清二楚,正到了關鍵之時,自己一走,學生怎麼辦?三年來師生之間已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離開他們實在捨不得。為了學生們的前程,我權衡再三,婉言謝絕了老同學的盛情。學生們期待的目光,家長們鄭重的託付,同事們懇切的挽留,讓我一次次打消了離開的念頭,我無法割捨朝夕相處的學生們,不願由於我的離開給他們純潔的心靈投下一絲陰影。我總是這樣想,自己到公司去,只是一個人才,而在教育戰線工作,培養的是一大批人才。

也許,我的經歷,不如其他同學那樣豐富;我的成就,不如其他同學那樣輝煌;我的地位,不如其他同學那樣高,但是我在自己的崗位上同樣實踐著清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朱鎔基學長說,清華精神就是追求完美。當年,我的老師對我說,清華人,即使是掃地,也要掃得最乾淨。我熱愛教育事業,我就要踏踏實實全身心地投入教學,把學生培養好。我不斷地學習新知識,研究教學法,我還把大學裡學到的知識巧妙地融匯到課程中去,生動活潑地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們都喜歡聽我的課,人們都說我的課是 “深入淺出,環環緊扣,旁徵博引,比喻誇張,把同學引進了異彩紛呈的科學殿堂,盡情享受探索新知識的快樂。”為此吸引了很多同行前來聽課。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幾年來,我教過的學生大學聯考成績縣內多次名列第一,所撰寫的論文多次被評為市縣級一等獎、二等獎。在昌平、延慶聯合舉行的物理競賽中,我的兩位學生雙雙獲得了一等獎,另有八個學生獲二等獎。

從教20xx年來,有更多值得欣慰的事。

我經常向我的學生介紹清華的文化、傳統,親自帶學生到清華來參觀,不少優秀學生立志報考清華,幾年來我親手將12名學生送入清華,其中最早考上清華的兩位學生目前還正在清華讀研究生;

由此提高了延慶一中在當地的聲譽,好學生紛紛慕名而來,延慶一中越辦越好;

在欣慰中,只是有一點感到遺憾。由於我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對學生的輔導、教育上,卻在兒子身上花的精力太少。我教的學生一批一批考上了大學,而自己的兒子卻沒能考上大學。這件事至今想起來,我總感到內疚。

20xx年來,由於有我的一份微薄貢獻,人們從我身上,看到了清華人自強不息,勤奮實幹的清華精神,延慶父老鄉親越來越堅信清華是中國最好的大學;

20xx年來,黨和國家對我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全國優秀教師、北京市優秀教師、北京市師德之星、優秀共產黨員等等,黨和人民給了我崇高的榮譽。我永遠也忘不了1998年延慶一中優秀畢業生獎勵大會上,一位畢業生說道:“今天,我能獲得這樣的成績,是我的老師用心血換來的,我要將這束鮮花獻給我最敬愛的老師。”然後轉過身來將鮮花恭恭敬敬地獻給了我。那一刻,我熱淚盈眶;那一刻,我終身難忘。得到自己學生的承認和愛戴,是一名教師最高的榮譽。

清華人就是要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業。我一直在平凡的崗位上工作,我不敢說我的業績有多麼不平凡,但是我是努力去這樣做了。畢業20xx年了,今天在這裡,我還是要自豪地對母校說,對同學們說:我,許鐵成,沒有辜負清華人的稱號。

今年3月份,清華校友總會的老師們專程到延慶一中來採訪我。在座的一中校長對校友會的老師們說:“清華出科學家、出政治家不稀奇,出鐵成這樣的人才是奇蹟。大科學家離普通老百姓畢竟比較遠,我們這裡的老百姓是通過鐵成感受到清華的。”校長的讚美數譽了,但是我感到高興的是,這是對母校清華的讚譽,是母校的光榮,母校的驕傲,我為母校增了光。

同學們,我非常羨慕你們。你們今天所處的社會大環境,比我們那時要好得多。我衷心希望同學們在工作崗位上勤奮實幹、多做貢獻。“今天我為母校而自豪,明天母校為我而驕傲。”

謝謝大家!

碩士畢業生在清華2023屆畢業典禮上致辭 篇4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家長、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我受理碩士專案畢業生張思培,謝謝大家給我這個機會站在這裡分享我的畢業感受。

沐浴著改革的春風,我在清華里度過了六年的時光,20xx年本科入學,恰逢經濟與金融國際班首次招生,20xx年碩士入學,趕上管理碩士MiM專案新鮮出爐,我與清華經管一同成長和進步了六年。回想這六年的時光,我心存感激,滿懷不捨。

清華的第一課,是為人要謙卑低調。從入學時的少年無畏到逐漸適應了大家帶給彼此的壓力,我們開始慢慢地懂得在這個中國平均智商最高的地區要堅強、更要謙虛。謙虛是一種品質,更是一種態度,它讓我們這幫兄弟姐妹能夠彼此欣賞,互相鼓勵,相濡以沫,共同進步,最終得以在我們“英語與數學在經濟管理中的應用”這個通識專業下攜手畢業。

清華的第二課,是為學要紮紮實實。也許,只有在清華,你才能看到週末早晨的清芬園,我們邊吃著包子邊討論著作業題;只有在清華,你才能看到女生和女生不比容顏比成績,男生和男生成雙結對上自習。我們不為別的,只為探索真理。

清華的第三課,是成熟與自信。我們在這裡不僅學會了知識,還學會了獨立思考,更學會了以積極的、豁達的心態面對人生、面對未來。在離開校園的時候,我們除了又恢復當年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志氣,還多了分心靈的修煉。

清華經管是讓我成長、成熟的地方,感謝過去六年給予我無私幫助的老師、師兄師姐和同學們,尤其感謝在我畢業論文進展緩慢時,我的導師張幃老師對我的幫助、包容和理解。當我們再看一遍自己的求職簡歷才回發現,其實我們獲得的每一個機會都源於師長們的積極推薦,取得的每一個成績都離不開身邊兄弟姐妹們的莫大鼓勵與支援。

要再見了,清華園,以後再也沒人像老師一樣對我們有著極大容忍度了,再也沒有宇宙中心五道口10萬一平的福利房了,再也不會茶餘飯後調侃隔壁了。在新加坡交換學習的時候,我開始第一次想念清華園,想念我的同學們,於是我就決定在園子裡多呆了兩年。如今,又兩年過去了,其實不想走,但也沒想留。青春是用來奮鬥的,清華賦予我們的力量與勇氣,讓我們躍躍欲試,要在更廣闊的天地建功立業。再過幾天,我們就將啟程,奔赴祖國各地,在更大的舞臺上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我們會為自己的中國夢而努力、為我貌同的中國夢而努力。行勝於言,我們要用實際行動、要以未來優異的成績來回報母校的培養和教育。

在最後,祝願師弟師妹學業有成,把前浪拍在沙灘上;祝願還在讀博士的兄弟姐妹們早日畢業,我們就不再等了;祝願老師們身體健康,幸福快樂,多發paper(論文),多帶高徒!祝願清華、祝願經管能夠代有人才出!、

在最後的最後,我想說,無論我們走到哪裡,我們都是清華的兒女,我們會常回家看看。

碩士畢業生在清華2023屆畢業典禮上致辭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非常榮幸有機會回到母校,和同學們一起分享這個重要時刻!首先,請允許我對圓滿完成學業、即將踏上新的征程的學弟、學妹們,表達我最熱烈的祝賀和最衷心的祝福!

回想20xx年前的20xx年,當自己終於拿到博士學位時,心中除了喜悅、激動,更多的還有一絲迷惘:20xx年生物系的博士畢業生只有5人,工作並不難找;但5年的直博生涯即將結束的時刻,自己突然很猶豫:是繼續做科研,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堅持做下去?還是轉行寫程式,到(中關村)村裡倒騰計算機?甚至去掛職做行政,才更適合自己?當了20xx年的好學生,在真正即將要離開單純的校園時,生活的壓力、家庭的責任、事業的方向成為一個人不得不一一面對和必須排序的選擇。

我問自己:你到底喜歡科研嗎?你的能力夠嗎?這個糾結直到某天博士論文寫到腦仁疼的時候,終於得到了解脫——在重新梳理和審視自己五年來的科研資料,在看起來互不相關的現象中抓住一線新的提示和假設時,我確認:是的,科研是我的真愛,我喜歡那種從蛛絲馬跡中抽絲剝繭尋求真相的感覺。十四年後的今天,依然如此。

既然確定要走科研路,那麼先出國做幾年博後再擇業,大概是當時比較標準的職業規劃路徑。因此,海投“套磁”郵件,參加夜間電話面試,按“水木攻略”採購赴美所需的襪子、眼鏡、高壓鍋壓力閥等各種零碎,也都按部就班地走了一遍。我也曾給國內科研機構投了簡歷,但對缺少歷練也沒有海外經歷的新科博士來說,很難期望一個有足夠自主權和發揮空間的崗位。

就在這個時候,蘭州大學提出可以支援我建立一個實驗室、獨立開展研究工作時,年少輕狂、一心想自立門戶的自己實在是難以抗拒這樣的機會,幾乎沒有怎麼猶豫就接受了。能獲得這樣的機會,一方面源於已經畢業的學長們的傑出貢獻而給予我們的信用福利;另一方面,則是歷史原因造成了西部人才流失,使得新人得以有更大的發揮空間。今天,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下,西部作為陸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和樞紐,要成為文明和科技輻射的核心,對人才的渴求更強烈,機遇更多,舞臺也更大。在各位向著星辰大海的征途中,將個人奮鬥融入祖國的需求、順勢向前,我想會獲得更廣闊的舞臺和更堅定的信念依託。也許這就是為何在“出彩中國人”中,老學長們一曲《我愛你中國》如此動人心魄。

當得知我要去蘭州工作時,身為家裡的獨子,父母旁敲側擊地說“寧向東一里,不向西一步”,但當時年輕氣盛的自己根本聽不進去,認為只要有經費,而且自己說了算,一切都不是問題。

然而,真正來到了西部、來到了蘭大之後,才發現離開了科研資源集中的發達地區,缺少上下游支撐,遇到技術問題沒法再像在清華一樣串個門就能找到答案,缺乏測試手段時也很難像以前一樣到隔壁蹭個裝置,如果想要和小同行們深入討論還得出遠門······這些現實困難對科研選題、實現路徑等等都會有直接影響。不過既然研究是真愛,又一心想著自己說了算,也只能硬著頭皮堅持下去:支撐不夠,難以開展高競爭性的研究,就熱中選冷,找長期爭議無定論的方向;手段有限,難以進行多維刻畫,就因陋就簡,力求從思路和設計上加以彌補。我博士期間曾跟著師兄做的一個小課題,通過電鏡觀察一種急性期蛋白的形貌,這種蛋白在炎症時血漿濃度有成千倍升高,但它究竟是導致疾病的原因還是疾病發生後的結果長期未能解決。雖然這個問題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需要通過基礎研究來獲得思路,但曾經的激烈爭議使得研究投入減少,從而允許我們的研究團隊相對從容地去探究和解決。於是我們從簡化體系中的活性調節機制入手提出假設,逐步闡明這個蛋白在炎症中的確切作用模式,進而發展其作為臨床標靶和診療標識的潛在應用策略,又轉回頭以這個蛋白為例項希望回答一些表達調節、摺疊途徑中更基本的問題。

從最開始的見招拆招,到現在的樂在其中。所關心的雖然是不太起眼的問題,但十幾年持續研究的積累和深入,逐漸也成為了一個小小方向的先行者,隱約看到了從基礎研究到實際應用的可能,得到了前輩和同仁們的初步認可。

多年來,在研究方向的選擇上,最大的感觸就是離開資源集中的中心城市後,非常有必要根據實際條件做出必要調整,尤其要將自己的優勢與本地的特點和需求緊密結合。善加利用,不但可憑藉資源獨有而獲得競爭優勢來彌補支撐條件相對薄弱,而且隨著工作的不斷深入,還能獨樹一幟,開闢新的領域。人類知識已經積累到如此的廣度和深度,專業門類如此浩繁,成為一個狹窄領域的專家也需要長期的鑽研;即便所選擇的方向不夠熱門和炫目,只要有定力堅持,心無旁騖、精益求精之下,亦可成為行業領軍。更何況科技突破並不總是來自最熱門的方向。在國家從追趕到引領的轉變中,需要的是多數行業的全面超越,需要的是從業者普遍具備的創新性思維和創造性工作模式。這個全面超越的時代有底氣也有願望為我們的選擇提供空間,為每個人的堅守提供支撐。而我們的堅守也註定會成為建成創新型國家偉大程序的一部分!

回顧20xx年的職業生涯,我有兩個遺憾。一個是沒有能將自己的研究很好地與西部特色相結合,主要原因大概就是未能主動地尋求切入點和合作機會,這一點足為各位所戒!另一個就是在從學生到教師的身份轉換中,沒能很好地體悟角色的變化:努力工作的要求也許沒錯,但也得理解訴求的多元化。一路行來,雖有遺憾,但並不後悔。人生有限,並不允許太多次的選擇和試錯。年輕時,遵從本心,選擇能激發自己熱情的行業和崗位;一旦選擇,不輕言放棄。雖然難免會過高估計自己、過低估計困難,但源於熱愛的堅持大概才是年輕人闖自己路的最好的憑藉。

同學們,選擇需要堅持,也意味著放棄。安家和立業誰先誰後?薪酬和理想孰輕孰重?冷門和熱門何去何從?缺少歷練的新人要選擇更大的舞臺,多半得放棄些安逸和繁華。我的愛人從北醫免試推研到清華,和我同在一個實驗室,同屆博士畢業。做學生時,幫怕見血的我做動物實驗;畢業時,包容我有點任性的選擇,和我一起去蘭大工作;在生活上,她沒有什麼要求,住著未經裝修的婚房,工作以後,房屋改造、裝修,裝置和試劑採購都是她一手操辦;從兩間空屋子到看起來還像回事的實驗室,從處理繁雜瑣事到完成各種實驗,無法想象沒有她的支援我是否能走下來。幸福的家庭不僅僅是事業的後盾,更是彼此扶持,共同面對的依靠。

同學們在年齡還輕、牽絆尚少時,要以立業為先,把業務做好做強,才是立身和安家之本,在面臨選擇和取捨時,這大概是最重要的判斷標準。暫時的生活不便和薪酬高低,其實沒有必要糾結——長遠來看,短期缺憾通常都會隨著事業的發展獲得合理回報。幸福的生活永遠不是物質上的富足,而是實現一種精神上對夢想的追求和堅持。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衷心希望同學們秉承校訓精神,好好鍛鍊身體,兢兢業業工作,成就一番事業,擁有美滿家庭!謝謝

碩士畢業生在清華2023屆畢業典禮上致辭 篇6

尊敬的嘉賓、各位親友、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清華MBA20xx級P2班的朱旭。此時此刻,能站在這裡與大家分享畢業的喜悅,我感到非常榮幸。

我感慨自己這三年的學習歷程,如同一部現實版的電影《奔騰年代》。電影中講述了一匹先天不足的賽馬反敗為勝、創造奇蹟的故事,也正是我過去幾年的人生寫照。

許多人並不知道,三年前,我是以中專+自考本科的學歷考入清華的。從未參加過大學聯考、從未經歷過大學生活、更沒有國外求學經歷……我就像電影中的小馬,極度渴望被認可,卻又無法逃脫自卑的陰影。

第一次申請MBA失敗後,MBA中心的老師們和備考的同學媚勵我坦然向考官暴露這一短板。正是這塊學歷短板,才激發了我在過去十幾年不斷的奮力追趕,從政府到外企,再從外企管理者到創業者。

清華MBA專案最終接納了我,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認可”和“鼓勵”的力量。就像電影中的小馬遇到改變命運的伯樂一樣。經管學院接納每一個努力進取、渴望改變人生的人,更給我們注入堅定自我、敢於超越的力量。

備考MBA的同時,我辭職加入了創業大軍。因為沒有任何創業經歷,很多人並不看好我去創業,預言我們的悟空租車撐不過2年。但清華MBA創業大賽的賽前輔導、班級校外導師的持續助力、創業課程的定向內容,給了我最直接、最實實在在的幫助。悟空租車成為首屆清華MBA創業大賽的冠軍,錢小軍副院長親自為我頒發獎狀,讓我的創業信心倍增。現在,悟空租車已經成為估值10億人民幣、業務覆蓋全國200個城市的創業品牌。正在對接的第6輪融資方:洪泰基金及國科嘉和資本,也是我的論文導師高建教授在創業投資管理課上邀請的分享嘉賓所屬的公司。沒有MBA專案的豐富資源,就沒有悟空租車的今天。

清華經管MBA專案重新塑造了我,使我徹底擺脫了自卑的陰影,成為充滿自信的創業者和複合型管理者。我,就如同那匹小馬,成為了自己內心最渴望的樣子。

畢業是我們的又一個起點!未來,我們會以更好的姿態重逢,收穫不可限量的人生!

言短意長,依依不盡。最後,請允許我藉此機會感謝清華經管學院的老師和同學們對我的幫助,以及我的家人在這三年中給我的支援和鼓勵。成為清華人是我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最後,我想與大家一同分享《奔騰年代》影片中的一句話:

“This is not a finish line,the future is the finish line.”

現在並非終點,終點永遠都在未來。

謝謝大家!

碩士畢業生在清華2023屆畢業典禮上致辭 篇7

尊敬的各位老師、學弟、學妹們,大家上午好:

今天非常高興作為校友代表參加母校的畢業典禮,首先請允許我向大家表示最衷心的祝賀,祝賀你們順利完成學業,邁向人生新的征程!

今天能夠參加母校的畢業典禮讓我感慨萬千,從20xx年畢業到現在,已經過去了15個年頭,我時刻懷念著大學的時光,這20xx年所有的奮鬥與成果,都是在大學時期埋下的種子,一顆可以成長為參天大樹的種子。

20xx年前,那年我17歲,和所有考生一樣,揹著畫夾走遍了大江南北。第一次從山東老家來到北京,只為了一個模糊的想象——中央工藝美院。那天坐了一夜的火車,懷著非常興奮的心情走出了北京站,坐上9路車,來到了光華路老校的大門口,只見校門上寫了“衣、食、住、行”四個大字,寓意設計要為人的生活,為產業而服務。每次走過美院的校門,內心總充滿了無比的嚮往,剩下的就是為進入這個大門而努力。

20xx年前的今天,我滿懷大學四年積攢的萬丈豪情,畢業了。然而那個年代的工業設計遠不像今天這樣受到關注,畢業即失業。我只身來到上海,做過電話推銷、開過展覽公司,最後在跌跌撞撞中創辦了木馬設計。創業是一個非常長期的過程,只有不斷磨練自己的意志,才可以在逆境中成長。

20xx年前,木馬設計團隊開始嶄露頭角,總計服務了超過一千家企業,努力獲得了包括德國紅點獎、IF、美國IDEA和日本G-Mark等在內的100餘項國內外設計大獎。

5年前,我開始推動重要的社會創新專案“設計立縣計劃”,幫助一些對於設計沒有足夠認知的城市建立新的設計秩序。經過持續探索,已經在日照、馬鞍山等地建立創新平臺,通過對接高階設計資源,為當地產業、城市、創業注入創新動力,推動產業升級並提升城市競爭力。

今天,隨著創意時代的到來,設計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無論作為教師還是設計師,都要聚焦價值,持續探索設計與教育的本質。要有敏銳的洞察力,不斷的關注社會,認知變與不變的世界,這樣才能做出真正屬於時代的設計。我們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清華美院的老師都是各界的大師,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無形當中影響著我們,當時不以為然,時間久了就會發現那種影響是真正持久的。我覺得清華美院的教育對於學生而言,有幾點是特別重要的:

第一,清華美院的教育不僅僅是技能、方法層面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從精神層面對學生靈魂深處的觸動,這種影響貫穿於我們的一生。大學課堂是輕鬆和看似無序的,但是我們會為了做好一個作業而徹夜不眠,只為了內心那一毫米的誤差。我記得有一次上木工課,一位同學每天都在鋸一塊大木頭,一直鋸了半個月。後來沒有想到他把這塊木頭竟然鋸成了一把小勺子。這個過程中,我們不知道他在想什麼,但是可以判斷的是他在與這塊木頭鬥爭的過程中,讓自己從一個粗糙的人變成了一個細膩的人。

第二,美院更注重的是思維方法的教育,力求讓每位同學建立起系統而嚴謹的思維模式。這種模式讓我們對事物變化的規律建立起系統的認知,無論社會如何變化,這種不變的方式和方法,可以讓我們處在社會變革的前沿。

第三,美院的教育是終身教育,無論我們走到哪裡,始終感受到母校的溫暖。雖然我們離開了校園,但是每一個人都時刻關注著美院的變化。我們在很多論壇、會議、實踐中會經常碰到像柳先生、魯老師、蔡老師、嚴老師等,他們每一次都會與我們高效地交流,生怕我們在創業的道路上走偏了。這也成為我們在艱苦創業的過程中最溫暖的那一盞明燈。

在今天這樣一個大家即將走向社會的日子裡,希望能與大家分享我的幾個觀點:

第一:“在大船甲板上往復奔跑,無法改變大船的航向”。我們要看大勢,在產業發展的背景下,找到自己。

我們今天的世界正在無時無刻發生變化,過去的商業、技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化,新的商業秩序規則又在不斷地建立,只有終生學習,才能趕上不斷變化的節奏。在過去的十幾年間,我們看到產業在不斷地輪迴,從手機、汽車、智慧硬體到人工智慧和智慧城市,產業的不斷輪迴驅使我們要準確地預測、感知到這個趨勢,才能處於創新的前沿。我們今天的知識系統在不斷地更新,設計正規化亦在不斷的轉變。我們從產品時代,強調物理邏輯和產品消費,逐漸轉向互動邏輯和資訊消費,再到今天轉向服務設計和系統邏輯。掌握好的設計方法,才能引領好的設計。

第二:希望大家能夠聚焦有價值的創造,平衡好短期價值、中期價值和長期價值。

我記得喬布斯有一個非常經典的故事,叫“串起生命中的點點滴滴”。講到他在大學時期學過一門書法課,當時學它的時候並不知道有什麼價值。但是當他在做蘋果公司的時候,他就把曾經學到過的知識加以應用,於是就創造出了全世界最美麗的字型。同時,“要縮小作用面,增大壓強。”當你面向某一個問題或方向的時候,只有持之以恆、不斷努力、不斷疊加,才能創造出突破時代的價值。

第三:對今天的世界有系統的認知,在“變”與不變當中求得平衡。

我們今天所有的實踐和所有的夢想,都需要在主流的實踐和問題的背景下,發展和產生。當然今天的問題無處不在,從個人到社會,從城市到農村。哪裡有問題,哪裡就有設計、商業以及我盲作和創業的機會。所以我們要平衡好短期、中期和長期價值,對於未來的世界有系統的認知,在變化紛繁的今天,能夠找到變與不變。大家都知道,技術一直在改變,商業模式與人的需求也在不斷髮生變化,那麼不變的是什麼呢?不變的是我們的情感、事物變化的規律以及一些創新的基本方法,我們要以不變的規律和變化的手段來應對今天的世界。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分享的三點,最後用一句話來再次祝願大家,希望大家“專注於真正有價值的創造,讓我們的設計生命更加燦爛!”

謝謝大家!

碩士畢業生在清華2023屆畢業典禮上致辭 篇8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位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

我是EMBA20xx級F班的宋禮華,站在這個神聖的講臺上,代表20xx屆EMBA畢業生髮言,作為今天在座最年長的畢業生之一,此刻,我激動的心情無法言表。我出身農村,從小家境貧寒,但考上清華始終是我少年時代的夢想,十年動亂,讓這個夢想成了泡影。1977年恢復大學聯考,我懷揣著破碎了的“清華夢 ”,跨入了安徽農業大學,在那裡,我接受了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此後,不論是出國留學,還是從事科研工作,甚至創辦了自己的企業後,這個美麗的夢想始終陪伴著我30多年,事實上我已經是六所大學的兼職教授和“博導”,指導培養的研究生已有近百名,但讓自己成為一名清華學子一直是無法割捨的心願。今天,手捧著沉甸甸的學位證書,我真切地意識到,我的清華夢終於圓滿實現了。

兩年前,帶著本人在企業管理實踐中積累的無數問題和困擾來到清華,兩年後,帶著豐富的管理知識、開闊的視野、師長的祝福和同學的友情滿意地離開,兩年中,我收穫了很多。

感謝經管學院的各位老師,他們嚴謹的治學、淵博的學識、開闊的視野、深邃的思想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感謝我的同學,在與你們兄弟姐妹般地相處當中,彼此之間推心置腹、開誠佈公的交流讓我分享到了很多快樂和心得。

感謝我的太太和家人,有了你們的默默支援,我才能在繁重的工作之餘堅持學習,最終完成學業。

我是在1993年完成國家攻關專案的基礎上,利用成果轉化創辦了安科生物這家公司,歷經20xx年風雨坎坷,公司已發展成為擁有1000多名員工的高科技企業,並第一批在中國創業板上市。20xx年風風雨雨,20xx年酸甜苦辣,在這裡,我有一些心得願意和大家分享。

我們知道,清華經管學院的使命是“創造知識,培育領袖,貢獻中國,影響世界”,這個使命需要我們全體經管學人來承載。我們都是現在或者將來的創業者和經營管理人才,作為一名合格的經營管理人才,我認為:

第一要有“夢想”,夢想是人類前行的原動力,偉大的“中國夢”將激勵全體中國人民奮力進取。個人,特別是年輕人更需要有夢想。

第二要有“激情”,我們生活的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壓力山大的時代,只有始終保持旺盛的激情,我們才有勇氣去面對來自社會、市場、競爭對手以及一切方面的挑戰。

第三學會“創新”,資訊時代,經濟發展日新月異,沒有創新能力的企業,難以逃脫慘遭淘汰的厄運。

第四,學會“分享”,企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企業家是企業的靈魂。企業從社會獲取自身發展需要的種種資源,也必須以這樣那樣的方式回報社會。企業和企業家都必須學會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學會與社會、客戶和合作者分享企業發展的成果。

我認為只要能真正做到這四點,就有可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企業家和經營管理者。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世上最珍貴的感情莫過於師生情、同窗情,她們似甘醇的美酒,歷久彌香,讓我貌同珍惜這份彌足珍貴的緣分吧。

最後讓我們再次感謝清華經管學院各位領導和老師對我們的教育和培養!

謝謝大家!

碩士畢業生在清華2023屆畢業典禮上致辭 篇9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我是經管學院博士生劉津宇,我非常榮幸,能夠作為博士生代表,向引導我們走向學術殿堂的老師們,向風雨同舟的同學們,向背後默默支援我們的親友們,表達最真誠的感謝和敬意。

五年來,學院默默見證著我們的成長。通過嚴格的課程與科研技能訓練,賦予我們堅實的盔甲,從而最優化人生的夏普比;同時又輔之以寬闊的舞臺,讓我們始終懷有一顆柔軟的赤子之心,保持對世界的好奇與敏銳觸覺。如今科技金融風起雲湧,人工智慧激動人心,這片充滿生機的星辰大海,通向未知與未來。柯潔與阿爾法狗的人機大戰以0-3宣告人類完敗後,柯潔失聲痛哭、難以釋懷;89歲的李嘉誠請阿爾法狗之父給自己上課,數次激動地站起來。這是人類對顛覆其認知的科學世界最真誠而純粹的痴迷與敬意,正是科研的魅力,鼓舞著一代又一代博士生和科研人員殫精竭慮、開拓創新、重新整理人類的極限。對於經管學院的博士生而言,經濟學研究是現實世界與數理抽象的完美融合,理論模型簡潔而優美,實證證據縝密而細膩。更重要的是,經濟學研究絕非“雙腳離地”的紙上談兵,它對社會變遷和人性的特質都進行了豐富而立體的刻畫。因此,經管學院的博士生們更接地氣,更能把握時代的脈搏,從而也更應擁有兼濟天下、經世濟民的家國情懷。

我相信,對於在座的博士生們而言,心中最感激的人就是恩師們。剛讀博士的時候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小祕密:做好了資料圖表之後存在草稿箱,故意等深夜才傳送出去,妄圖今日無需再動筆,然而這些小心機每次都計劃落空,因為不論我多晚發出,都能在兩小時內得到老師詳盡的批閱和答覆。我的合作老師們就是這樣,以數年如一日嚴謹而勤勉的科研態度深深感染著我。同樣感激的還有並肩奮鬥的同學們,印象中無數個撲簌簌下著冬雪的夜晚,我在博士生工位上加夜班,四周寂靜無聲,只聽得見隔壁輕輕敲擊鍵盤的聲音,彷彿是一種應和與共鳴。我們也很感激舜德三樓圖書館的王老太太,她每天坐在門口,能準確地叫出我們每一個人的名字,在我們的身後嚴肅地嘮叨著,“孩子,發A不容易啊。”……正是這些點點滴滴美好的回憶,讓我覺得學術世界是有溫度的,值得以此作為自己的職業生涯。

錢院長曾經說過,“教育絕不僅僅是培養創新人才,而守注人本身。”五年的崢嶸歲月,不僅是與科研世界的對話,也是與自己的對話,與夢想的對話。感謝經管學院,五年後的我們並沒有變得世故、浮躁和急功近利,而是更加篤定、自信而堅守夢想,具備了選擇和捍衛自己想要的生活與事業的勇氣。王安石說,“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我最尊敬的師長也對我說,35歲之前沒有周末。我們未來面對的人生,或許比讀博士還要艱難百倍,但經歷了這段旅程,我們擁有了從容面對一切,去收穫快樂、創造幸福的能力。

同學們,博士對我們來說,並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學位,而是一份相伴終生的人生履歷。博士五年櫛風沐雨,今天我們戴著博士帽、穿著博士服,應當為自己通過了這場考驗而感到由衷的自豪。讓我們再一次感激我們的恩師們,是你們的培養和教誨令我們終生受益。請錢院長和各位老師相信,在未來,我們不論走向何方,都會不忘初心,懷揣著身為一個清華人、經管人的驕傲,立足中國,面向世界,心懷天下,經世濟民。只願走出半生,歸來仍是清華人。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