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致辭 > 致辭致謝

碩士畢業生在清華2022屆畢業典禮上致辭(通用14篇)

欄目: 致辭致謝 / 釋出於: / 人氣:2.55W

碩士畢業生在清華2022屆畢業典禮上致辭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家長、親愛的同學們,

碩士畢業生在清華2022屆畢業典禮上致辭(通用14篇)

大家下午好!

我受理碩士專案畢業生張思培,謝謝大家給我這個機會站在這裡分享我的畢業感受。

沐浴著改革的春風,我在清華里度過了六年的時光,20xx年本科入學,恰逢經濟與金融國際班首次招生,20xx年碩士入學,趕上管理碩士MiM專案新鮮出爐,我與清華經管一同成長和進步了六年。回想這六年的時光,我心存感激,滿懷不捨。

清華的第一課,是為人要謙卑低調。從入學時的少年無畏到逐漸適應了大家帶給彼此的壓力,我們開始慢慢地懂得在這個中國平均智商最高的地區要堅強、更要謙虛。謙虛是一種品質,更是一種態度,它讓我們這幫兄弟姐妹能夠彼此欣賞,互相鼓勵,相濡以沫,共同進步,最終得以在我們“英語與數學在經濟管理中的應用”這個通識專業下攜手畢業。

清華的第二課,是為學要紮紮實實。也許,只有在清華,你才能看到週末早晨的清芬園,我們邊吃著包子邊討論著作業題;只有在清華,你才能看到女生和女生不比容顏比成績,男生和男生成雙結對上自習。我們不為別的,只為探索真理。

清華的第三課,是成熟與自信。我們在這裡不僅學會了知識,還學會了獨立思考,更學會了以積極的、豁達的心態面對人生、面對未來。在離開校園的時候,我們除了又恢復當年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志氣,還多了分心靈的修煉。

清華經管是讓我成長、成熟的地方,感謝過去六年給予我無私幫助的老師、師兄師姐和同學們,尤其感謝在我畢業論文進展緩慢時,我的導師張幃老師對我的幫助、包容和理解。當我們再看一遍自己的求職簡歷才回發現,其實我們獲得的每一個機會都源於師長們的積極推薦,取得的每一個成績都離不開身邊兄弟姐妹們的莫大鼓勵與支援。

要再見了,清華園,以後再也沒人像老師一樣對我們有著極大容忍度了,再也沒有宇宙中心五道口10萬一平的福利房了,再也不會茶餘飯後調侃隔壁了。在新加坡交換學習的時候,我開始第一次想念清華園,想念我的同學們,於是我就決定在園子裡多呆了兩年。如今,又兩年過去了,其實不想走,但也沒想留。青春是用來奮鬥的,清華賦予我們的力量與勇氣,讓我們躍躍欲試,要在更廣闊的天地建功立業。再過幾天,我們就將啟程,奔赴祖國各地,在更大的舞臺上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我們會為自己的中國夢而努力、為我貌同的中國夢而努力。行勝於言,我們要用實際行動、要以未來優異的成績來回報母校的培養和教育。

在最後,祝願師弟師妹學業有成,把前浪拍在沙灘上;祝願還在讀博士的兄弟姐妹們早日畢業,我們就不再等了;祝願老師們身體健康,幸福快樂,多發paper(論文),多帶高徒!祝願清華、祝願經管能夠代有人才出!、

在最後的最後,我想說,無論我們走到哪裡,我們都是清華的兒女,我們會常回家看看。

碩士畢業生在清華2022屆畢業典禮上致辭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非常榮幸有機會回到母校,和同學們一起分享這個重要時刻!首先,請允許我對圓滿完成學業、即將踏上新的征程的學弟、學妹們,表達我最熱烈的祝賀和最衷心的祝福!

回想20xx年前的20xx年,當自己終於拿到博士學位時,心中除了喜悅、激動,更多的還有一絲迷惘:20xx年生物系的博士畢業生只有5人,工作並不難找;但5年的直博生涯即將結束的時刻,自己突然很猶豫:是繼續做科研,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堅持做下去?還是轉行寫程式,到(中關村)村裡倒騰計算機?甚至去掛職做行政,才更適合自己?當了20xx年的好學生,在真正即將要離開單純的校園時,生活的壓力、家庭的責任、事業的方向成為一個人不得不一一面對和必須排序的選擇。

我問自己:你到底喜歡科研嗎?你的能力夠嗎?這個糾結直到某天博士論文寫到腦仁疼的時候,終於得到了解脫——在重新梳理和審視自己五年來的科研資料,在看起來互不相關的現象中抓住一線新的提示和假設時,我確認:是的,科研是我的真愛,我喜歡那種從蛛絲馬跡中抽絲剝繭尋求真相的感覺。十四年後的今天,依然如此。

既然確定要走科研路,那麼先出國做幾年博後再擇業,大概是當時比較標準的職業規劃路徑。因此,海投“套磁”郵件,參加夜間電話面試,按“水木攻略”採購赴美所需的襪子、眼鏡、高壓鍋壓力閥等各種零碎,也都按部就班地走了一遍。我也曾給國內科研機構投了簡歷,但對缺少歷練也沒有海外經歷的新科博士來說,很難期望一個有足夠自主權和發揮空間的崗位。

就在這個時候,蘭州大學提出可以支援我建立一個實驗室、獨立開展研究工作時,年少輕狂、一心想自立門戶的自己實在是難以抗拒這樣的機會,幾乎沒有怎麼猶豫就接受了。能獲得這樣的機會,一方面源於已經畢業的學長們的傑出貢獻而給予我們的信用福利;另一方面,則是歷史原因造成了西部人才流失,使得新人得以有更大的發揮空間。今天,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下,西部作為陸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和樞紐,要成為文明和科技輻射的核心,對人才的渴求更強烈,機遇更多,舞臺也更大。在各位向著星辰大海的征途中,將個人奮鬥融入祖國的需求、順勢向前,我想會獲得更廣闊的舞臺和更堅定的信念依託。也許這就是為何在“出彩中國人”中,老學長們一曲《我愛你中國》如此動人心魄。

當得知我要去蘭州工作時,身為家裡的獨子,父母旁敲側擊地說“寧向東一里,不向西一步”,但當時年輕氣盛的自己根本聽不進去,認為只要有經費,而且自己說了算,一切都不是問題。

然而,真正來到了西部、來到了蘭大之後,才發現離開了科研資源集中的發達地區,缺少上下游支撐,遇到技術問題沒法再像在清華一樣串個門就能找到答案,缺乏測試手段時也很難像以前一樣到隔壁蹭個裝置,如果想要和小同行們深入討論還得出遠門······這些現實困難對科研選題、實現路徑等等都會有直接影響。不過既然研究是真愛,又一心想著自己說了算,也只能硬著頭皮堅持下去:支撐不夠,難以開展高競爭性的研究,就熱中選冷,找長期爭議無定論的方向;手段有限,難以進行多維刻畫,就因陋就簡,力求從思路和設計上加以彌補。我博士期間曾跟著師兄做的一個小課題,通過電鏡觀察一種急性期蛋白的形貌,這種蛋白在炎症時血漿濃度有成千倍升高,但它究竟是導致疾病的原因還是疾病發生後的結果長期未能解決。雖然這個問題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需要通過基礎研究來獲得思路,但曾經的激烈爭議使得研究投入減少,從而允許我們的研究團隊相對從容地去探究和解決。於是我們從簡化體系中的活性調節機制入手提出假設,逐步闡明這個蛋白在炎症中的確切作用模式,進而發展其作為臨床標靶和診療標識的潛在應用策略,又轉回頭以這個蛋白為例項希望回答一些表達調節、摺疊途徑中更基本的問題。

從最開始的見招拆招,到現在的樂在其中。所關心的雖然是不太起眼的問題,但十幾年持續研究的積累和深入,逐漸也成為了一個小小方向的先行者,隱約看到了從基礎研究到實際應用的可能,得到了前輩和同仁們的初步認可。

多年來,在研究方向的選擇上,最大的感觸就是離開資源集中的中心城市後,非常有必要根據實際條件做出必要調整,尤其要將自己的優勢與本地的特點和需求緊密結合。善加利用,不但可憑藉資源獨有而獲得競爭優勢來彌補支撐條件相對薄弱,而且隨著工作的不斷深入,還能獨樹一幟,開闢新的領域。人類知識已經積累到如此的廣度和深度,專業門類如此浩繁,成為一個狹窄領域的專家也需要長期的鑽研;即便所選擇的方向不夠熱門和炫目,只要有定力堅持,心無旁騖、精益求精之下,亦可成為行業領軍。更何況科技突破並不總是來自最熱門的方向。在國家從追趕到引領的轉變中,需要的是多數行業的全面超越,需要的是從業者普遍具備的創新性思維和創造性工作模式。這個全面超越的時代有底氣也有願望為我們的選擇提供空間,為每個人的堅守提供支撐。而我們的堅守也註定會成為建成創新型國家偉大程序的一部分!

回顧20xx年的職業生涯,我有兩個遺憾。一個是沒有能將自己的研究很好地與西部特色相結合,主要原因大概就是未能主動地尋求切入點和合作機會,這一點足為各位所戒!另一個就是在從學生到教師的身份轉換中,沒能很好地體悟角色的變化:努力工作的要求也許沒錯,但也得理解訴求的多元化。一路行來,雖有遺憾,但並不後悔。人生有限,並不允許太多次的選擇和試錯。年輕時,遵從本心,選擇能激發自己熱情的行業和崗位;一旦選擇,不輕言放棄。雖然難免會過高估計自己、過低估計困難,但源於熱愛的堅持大概才是年輕人闖自己路的最好的憑藉。

同學們,選擇需要堅持,也意味著放棄。安家和立業誰先誰後?薪酬和理想孰輕孰重?冷門和熱門何去何從?缺少歷練的新人要選擇更大的舞臺,多半得放棄些安逸和繁華。我的愛人從北醫免試推研到清華,和我同在一個實驗室,同屆博士畢業。做學生時,幫怕見血的我做動物實驗;畢業時,包容我有點任性的選擇,和我一起去蘭大工作;在生活上,她沒有什麼要求,住著未經裝修的婚房,工作以後,房屋改造、裝修,裝置和試劑採購都是她一手操辦;從兩間空屋子到看起來還像回事的實驗室,從處理繁雜瑣事到完成各種實驗,無法想象沒有她的支援我是否能走下來。幸福的家庭不僅僅是事業的後盾,更是彼此扶持,共同面對的依靠。

同學們在年齡還輕、牽絆尚少時,要以立業為先,把業務做好做強,才是立身和安家之本,在面臨選擇和取捨時,這大概是最重要的判斷標準。暫時的生活不便和薪酬高低,其實沒有必要糾結——長遠來看,短期缺憾通常都會隨著事業的發展獲得合理回報。幸福的生活永遠不是物質上的富足,而是實現一種精神上對夢想的追求和堅持。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衷心希望同學們秉承校訓精神,好好鍛鍊身體,兢兢業業工作,成就一番事業,擁有美滿家庭!謝謝

碩士畢業生在清華2022屆畢業典禮上致辭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友、來賓,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黃成,來自經管學院。

得知將在畢業典禮上發言,我感到非常地榮幸,同時也特別地緊張。好訊息是我因此得以在拍畢業照前瘦了幾斤,將更姣好的身形定格在了青春紀念冊上。就在昨天晚上,我還在修改今天的這份發言稿。萬萬沒想到,那個四年來讓人又恨又愛的親密小夥伴,deadline,真的是要不離不棄、伴隨始終了。親愛的零字班同學們,你們的deadline都趕完了麼?網費、學費、水電費都結清了麼?和舍友拍過畢業照了麼?向暗戀多年的Ta表白了麼?穿著“畢業大喜”畢業衫的你,是否還記得曾經心血來潮的夜襲隔壁和圓明園?曾經搬著小馬紮提前近兩小時去排海南雞飯和蟹黃湯包的你,是否為即將遠渡重洋與“黑暗料理”為伍而黯然神傷?

其實離別並不陌生,北門翅香園已成遺址,清華“雙絕”清芬包子與香鍋不知何時才能榮歸故里,高貴冷豔的貓館長也毫無預兆地離開了我們。那些被我們猛烈吐槽過的,隨著時光的推移,終將變成親切的回憶。結尾寫著“收到請回復”的群發飛信如今已越來越少見;遠不夠用的免費20G網費,在走出校門後也將變成記憶中令人髮指的慷慨;新清華學堂前熱門演出的排票隊伍總是長得凶殘,可下次再去,也就享受不到學生票了。還掉最後一本書、照完最後一張相、與室友吃最後一次小橋、再滿飲一杯綠豆沙冰,這四年的清華園生活,就將在7月10號這最後一個deadline的12點,匆匆結束了。

離開校園之前,我們真的恨不得把關於這個園子的每一點記憶都打包,裝入我們的行囊,在下一個相遇的時刻,以“校友”的身份相互分享。今天,我想抓住這寶貴的機會,和大家分享四年來,關於清華人“行走、行動和行善”的故事。

行走,讓視野更加寬廣,底蘊更加豐足。前兩天還在網上看到顏寧老師關於“行勝於言”的真知灼見。其實,“以行求知”,真的是清華人最最典型的標誌。雖然清華園已經很大了,但是世界更大,我們真應該多走多看多闖。在我們身邊,有人從西寧到拉薩,歷經24天,騎行兩千多公里,收穫了一路的壯麗風光和鐵漢意志,當然還有那一身黑得發亮的腱子肉。還有人將足跡延伸到古老的非洲大陸,將動畫、知識和希望與非洲的孩子們分享。我也曾經和同學們一起在吉林農村,瞭解農民擴容豬圈的融資難問題,而此類問題在一年後引發了金融領域的小額信貸、p2p貸款平臺等金融創新的井噴式爆發。行走讓我們瞭解和把握這個社會的變化與發展。

行動,讓夢想不再遙遠,步伐更加堅定。行動的力量是一直以年輕的心態創新創造,將內心洶湧轉化成現實力量。大四時我有幸加入兩位學長創立的弱水無極環保公司,成為了他們口中的“黃會計”。在美國參加英特爾全球商業挑戰賽時,我得知,原來我們的CEO陳學長之所以走上創業道路,是因為看到他的家鄉,曾經是“九州糧倉、魚米之鄉”,如今卻被重金屬汙染困擾,於是利用自己專業所學研製了汙水淨化產品。我由衷地敬佩創業者特有的從無到有、披荊斬棘的精神和勇氣——因為他們用行動的力量,讓世界變得更加神奇而美好。

行善,讓溫暖得以傳遞,內心更加豐盈。7年前,我開始用自己的獎學金持續資助一位貧困地區的中學生,現在他已經成功考上大學。他的父親曾跟我說,“謝謝你鼓勵他,你給了他很大的動力。”那一瞬間,我發現行善的力量雖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卻可以如此溫暖人心。其實,善行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形式多樣。我們會在同學急需幫助的時候,在朋友圈、人人網上競相轉發募捐倡議書,短短一天內便能募集27萬元的善款。我們會為農民工子弟學校從未見過電腦的孩子們籌措、運送舊電腦,為他們建立起愛心機房。我們會參加“畢業紀”無償獻血活動,用流淌的熱血傳遞生命的溫度。所以我始終相信行善的力量,並且相信這種力量能夠傳遞。正因為如此,畢業後,我選擇加入清華大學第16屆研究生支教團,未來的一年,將在青藏高原上追尋自己走上講臺的小小夢想,磨練自己,也幫助他人。

同學們,今天我們就要畢業了,我想在這裡代表全體零字班同學,感謝為人師表、傾盡所學的老師們;感謝辛苦操勞、默默奉獻的父母親人們;感謝日夜守衛、廚藝高超的學校職工們;也感謝朝夕相處、共同成長的小夥伴們。

零字班在清華百年慶典前夕入校,在又一屆“世界盃“的熱浪中畢業,就讓我們同時帶著厚重質樸和熱情洋溢,踏上新的人生征程吧!我們雖然畢業了,但我們的夢想,永不畢業!

謝謝!

碩士畢業生在清華2022屆畢業典禮上致辭 篇4

同學們:

今天是你們畢業的日子。首先,我要祝賀你們,順利完成清華的學業,滿懷理想,走向社會。感謝你們給我這次機會,讓我第一次登上母校清華的講臺。此時,我的心情非常激動,激動得有些緊張。

我生長在當年十分貧困的北京遠郊延慶縣。1978年我考入了清華大學熱能系,是延慶縣改革開放後第一個考入清華的學生。20xx年前的今天,我也從這裡畢業,也像你們一樣,風華正茂。如今,我的同學中,有的成為了知名學者,有的成為了高階官員,有的成為了企業家,他們都無愧於清華人的光榮稱號,他們都豎家棟樑。而我的身份,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學教師。在這裡,我願意以我平凡的經歷把我對清華精神的理解和諸位學弟、學妹們分享。

20xx年前,我畢業分配到兵器工業部第五設計院。兩年後,由於家庭原因,我響應國家號召,參加講師團,回到了家鄉延慶。縣裡聽說來了一個清華大學的畢業生,喜出望外,科委、計委都爭著要,最後還是教育部門把我留了下來,我就在延慶縣一中,當了一名中學物理教師,從教20xx年直至今日。

當初在中學裡,領導歡迎我,同行支援我,但是對我這個清華大學的工科畢業生能否長期穩定在中學教育崗位上,仍是拭目以待。而我能夠在一個普通中學教師的崗位上一干20xx年,可以說,母校清華的培養和作為清華人的社會責任感,是使我堅持到底的最重要因素。

我知道,外面的世界豐富多彩。20xx年來,面對外界的誘惑,我也猶豫過,彷徨過,也曾幾次想出去幹一番事業。同班同學在外面都幹得不錯,他們知道我一直還在縣裡中學教書,心裡總感到不安,總想有機會把我調出來,到待遇高的地方去工作。1992年,大學五年的同窗好友、畢業設計的合作者,時任深圳市能源處長的郝英吉來京開會,專程到延慶來看望我。老同學見面格外親切,想起當年兩人合作畢業設計中參與研究開發的”預燃室燃燒器”還曾被評為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出於對老同學的關心,他動員我去深圳與他合作。說實話,到待遇高的地方工作,當然是有吸引力的。但是我在中學教師崗位已工作了七年,我對教育工作產生了濃厚的感情,特別是自己所教的高三學生馬上就要參加大學聯考,每個學生的情況我都一清二楚,正到了關鍵之時,自己一走,學生怎麼辦?三年來師生之間已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離開他們實在捨不得。為了學生們的前程,我權衡再三,婉言謝絕了老同學的盛情。學生們期待的目光,家長們鄭重的託付,同事們懇切的挽留,讓我一次次打消了離開的念頭,我無法割捨朝夕相處的學生們,不願由於我的離開給他們純潔的心靈投下一絲陰影。我總是這樣想,自己到公司去,只是一個人才,而在教育戰線工作,培養的是一大批人才。

也許,我的經歷,不如其他同學那樣豐富;我的成就,不如其他同學那樣輝煌;我的地位,不如其他同學那樣高,但是我在自己的崗位上同樣實踐著清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朱鎔基學長說,清華精神就是追求完美。當年,我的老師對我說,清華人,即使是掃地,也要掃得最乾淨。我熱愛教育事業,我就要踏踏實實全身心地投入教學,把學生培養好。我不斷地學習新知識,研究教學法,我還把大學裡學到的知識巧妙地融匯到課程中去,生動活潑地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們都喜歡聽我的課,人們都說我的課是 “深入淺出,環環緊扣,旁徵博引,比喻誇張,把同學引進了異彩紛呈的科學殿堂,盡情享受探索新知識的快樂。”為此吸引了很多同行前來聽課。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幾年來,我教過的學生大學聯考成績縣內多次名列第一,所撰寫的論文多次被評為市縣級一等獎、二等獎。在昌平、延慶聯合舉行的物理競賽中,我的兩位學生雙雙獲得了一等獎,另有八個學生獲二等獎。

從教20xx年來,有更多值得欣慰的事。

我經常向我的學生介紹清華的文化、傳統,親自帶學生到清華來參觀,不少優秀學生立志報考清華,幾年來我親手將12名學生送入清華,其中最早考上清華的兩位學生目前還正在清華讀研究生;

由此提高了延慶一中在當地的聲譽,好學生紛紛慕名而來,延慶一中越辦越好;

在欣慰中,只是有一點感到遺憾。由於我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對學生的輔導、教育上,卻在兒子身上花的精力太少。我教的學生一批一批考上了大學,而自己的兒子卻沒能考上大學。這件事至今想起來,我總感到內疚。

20xx年來,由於有我的一份微薄貢獻,人們從我身上,看到了清華人自強不息,勤奮實幹的清華精神,延慶父老鄉親越來越堅信清華是中國最好的大學;

20xx年來,黨和國家對我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全國優秀教師、北京市優秀教師、北京市師德之星、優秀共產黨員等等,黨和人民給了我崇高的榮譽。我永遠也忘不了1998年延慶一中優秀畢業生獎勵大會上,一位畢業生說道:“今天,我能獲得這樣的成績,是我的老師用心血換來的,我要將這束鮮花獻給我最敬愛的老師。”然後轉過身來將鮮花恭恭敬敬地獻給了我。那一刻,我熱淚盈眶;那一刻,我終身難忘。得到自己學生的承認和愛戴,是一名教師最高的榮譽。

清華人就是要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業。我一直在平凡的崗位上工作,我不敢說我的業績有多麼不平凡,但是我是努力去這樣做了。畢業20xx年了,今天在這裡,我還是要自豪地對母校說,對同學們說:我,許鐵成,沒有辜負清華人的稱號。

今年3月份,清華校友總會的老師們專程到延慶一中來採訪我。在座的一中校長對校友會的老師們說:“清華出科學家、出政治家不稀奇,出鐵成這樣的人才是奇蹟。大科學家離普通老百姓畢竟比較遠,我們這裡的老百姓是通過鐵成感受到清華的。”校長的讚美數譽了,但是我感到高興的是,這是對母校清華的讚譽,是母校的光榮,母校的驕傲,我為母校增了光。

同學們,我非常羨慕你們。你們今天所處的社會大環境,比我們那時要好得多。我衷心希望同學們在工作崗位上勤奮實幹、多做貢獻。“今天我為母校而自豪,明天母校為我而驕傲。”

謝謝大家!

碩士畢業生在清華2022屆畢業典禮上致辭 篇5

尊敬的各位師長、親愛的同學們:

作為一名普通的清華畢業生,能夠重返母校站在這個講臺上、與學弟學妹們分享自己的成長體驗,我感到非常激動,感謝母校給我這份榮譽!首先我要向圓滿完成學業、即將奔赴工作崗位的同學們表示誠摯的祝賀!

我是85級汽車系內燃機專業的學生,1990年經雙向選擇,我以保留學籍研究生的身份參加工作,分配到地處鄂西北山區的第二汽車製造廠(簡稱二汽,後來更名為東風汽車公司)。當時之所以去二汽,我的想法很簡單,搞汽車就應當到大企業去才會有發展,那時汽車行業的基礎還很差,大企業就幾家,我又是湖北農村的孩子,所以就選擇了家鄉的二汽。二十年來,我一直在二汽工作,經歷了公司發展過程中的風風雨雨,也見證了中國汽車行業的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發展歷程,我很慶幸當年選擇了二汽,使自己能在一個寬闊的平臺上充分鍛鍊、不斷成長、並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回顧這二十年,我特別想說的是,我的成長與母校的關心、支援和我所在的企業東風公司的精心培養密不可分。

到二汽後我就被分配到條件相對艱苦的發動機廠基層工作,一干就是十三年。我後來才知道,這是母校我尊敬的莊人雋導師和時任二汽廠長的陳清泰校友商定的,這對我後來的成長有重要的影響。我在生產一線從裝配作業實習工幹起,一年後又陸續在工廠的多個基層崗位上得到鍛鍊,包括技術科裝試工藝員、質量管理科發動機試驗員工程師、發動機廠團委書記、生產科副科長等。畢業後的第一個五年,我雖沒有突出的業績和建樹,但是基層的鍛鍊為我後來的成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95年研究生保留資格到期,我回清華讀研。當時我對廠裡作出承諾,學成後一定回廠工作。在母校修完學位課後我就回到了工廠,沒想到被委以重任,先後擔任發動機廠副總工程師、副廠長。在以後的日子裡,我開始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遇到了難題:一方面廠裡因產品老化而面臨困境,急需將生產、銷售和研發搞上去;另一方面自己又要完成研究生課題論文。怎麼辦?又是在學校汽車系莊老師的幫助下,最終選擇了一條依託學校的技術支援,廠系合作,將研究生課題和工廠發展需要相結合的道路。莊老師和王建昕老師不辭勞苦,親自來廠裡調研,工廠上上下下都認識莊老師。最終和廠裡商定,簽定廠系協議,共同開發新產品。在歷經諸多艱辛之後,我們搶先研製成功了符合國家新排放標準的電噴發動機新機型。這一舉措使工廠贏得了市場先機,處於困境當中的發動機廠煥發出新的活力,,體現了產學研結合的豐碩成果。與此同時,我的研究生畢業論文也完成了,並獲得了老師們的一致好評,20xx年1月我終於取得了母校清華大學的碩士學位。當王大中校長給我頒發學位證書的時候,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可以說我畢業後的第二個五年是邊學習、邊實踐的五年,重要的是經歷了把理論知識轉化成生產力的完整過程。

接下來的十年,我開始走上公司的高層管理崗位,擔負起越來越重的責任。20xx年底我被任命為東風商用車公司總經理。商用車公司的前身就是原“二汽”的班底,擁有3萬5千名員工、7個工廠和分佈在全國各地11個子公司。近八年來,我們充分利用合資夥伴的資源,匯入國際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使得東風商用車的管理從傳統國企水平邁上現代化國際化的臺階;我們同時堅持自主創新和自主發展,成功地開發了全新的重卡平臺“東風天龍”和新一代的中卡平臺“東風天錦”等產品,它們在市場上成為行業標杆。我們成功地應對了嚴峻的市場挑戰和和金融危機的衝擊,保持了東風在中重卡行業國內領先的市場地位,特別是去年我們東風公司的中重卡實現了55%的增長,超過28萬臺,全球排名位居前三。今天,我們正在加速推進全球化戰略,進軍海外市場,致力於把民族的東風品牌打造成全球知名品牌。

回顧畢業20xx年來的歷程,我有幾點體會,與同學們分享:

第一,清華人都有高遠的志向和抱負,我們需要仰望星空,但更要腳踏實地。我是一個資質平庸的清華學生,在班上成績只是中等偏上,到企業後,周圍也不乏優秀人才,至今我的身上還存在不少缺點和不足,但是今天東風卻讓我擔負起管理商用車業務的重要責任。我想組織對我的信任,正是因為我始終如一的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和我在基層得到的充分歷練。回想當年我剛到車間裡,廠裡安排我們畢業生下車間勞動實習,分配給我的任務是用600毫米長的力矩扳手擰螺栓,一臺發動機有7組14個螺栓,每天要裝300多臺,我幹了7個月,成了一名熟練的工人。我擰的螺栓扭矩很標準,控制得恰到好處。趕上前一道工序的工人生病,我就幹兩個人的活。周圍的師傅們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他們很喜歡我這個能吃苦的清華畢業生,把我當做他們的朋友。久而久之,我成了車間裡備受矚目人物,什麼組織知識競賽、演講比賽都找我,使我在廠裡小有名氣。車間工人把我看成衡量大學生的標杆。對後面分配到車間的大學生,工人們動不動就說:“你看人家清華大學來的黃剛。”就這樣我贏得了領導和群眾的認可和信任。所以腳踏實地,特別是邁好進入社會的第一步非常重要。

第二,承受壓力意味著成長進步。有人說我的路走得很順,我說自己只是一步一步,少走彎路,其實我曾經歷過幾個非常艱難的時期,而且隨著管理責任的加大,每一天我都會面臨不同的挑戰。人生非坦途,挑戰和壓力應當視為常態。特別是作為清華人,面對壓力,我們需要保持陽光心態,以堅定的意志,正面接受挑戰。事實上,每經受住一次考驗,我們就會多增一份成熟和自信。

第三,社會責任。富有社會責任感是我們清華人的傳統,無論從事什麼職業或者在什麼崗位上,我們都不應當忘記這一點。職位意味著責任,而不是權力,也不僅僅意味著成就和榮譽。職位越高,責任越大,越需要奉獻和犧牲,還要忍受孤獨和不被理解。譬如說,我自己的工作其實很辛苦,但一想到它關係到3萬餘名員工的發展、關係到上下游產業鏈十萬人之眾的和諧,我絲毫不敢懈怠。雖然個人付出很多,但我們個人的價值會在為社會盡責的過程中得以加倍放大。

最後我再次深深地感謝母校清華,她不僅教我們以知識和能力,而且教我們為人處事的準則;清華的品牌,更讓我們在人群中備受關注。

同學們,在迎接母校百年華誕之際,請接受我作為學兄的祝願,祝大家設計好自己的人生道路,仰望星空,腳踏實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不管進入什麼行業、從事什麼工作,都像顧校長勉勵我們那樣——“做第一等的事業、做中國的脊樑”!

謝謝大家!

碩士畢業生在清華2022屆畢業典禮上致辭 篇6

尊敬的各位老師、學弟、學妹們,大家上午好:

今天非常高興作為校友代表參加母校的畢業典禮,首先請允許我向大家表示最衷心的祝賀,祝賀你們順利完成學業,邁向人生新的征程!

今天能夠參加母校的畢業典禮讓我感慨萬千,從20xx年畢業到現在,已經過去了15個年頭,我時刻懷念著大學的時光,這20xx年所有的奮鬥與成果,都是在大學時期埋下的種子,一顆可以成長為參天大樹的種子。

20xx年前,那年我17歲,和所有考生一樣,揹著畫夾走遍了大江南北。第一次從山東老家來到北京,只為了一個模糊的想象——中央工藝美院。那天坐了一夜的火車,懷著非常興奮的心情走出了北京站,坐上9路車,來到了光華路老校的大門口,只見校門上寫了“衣、食、住、行”四個大字,寓意設計要為人的生活,為產業而服務。每次走過美院的校門,內心總充滿了無比的嚮往,剩下的就是為進入這個大門而努力。

20xx年前的今天,我滿懷大學四年積攢的萬丈豪情,畢業了。然而那個年代的工業設計遠不像今天這樣受到關注,畢業即失業。我只身來到上海,做過電話推銷、開過展覽公司,最後在跌跌撞撞中創辦了木馬設計。創業是一個非常長期的過程,只有不斷磨練自己的意志,才可以在逆境中成長。

20xx年前,木馬設計團隊開始嶄露頭角,總計服務了超過一千家企業,努力獲得了包括德國紅點獎、IF、美國IDEA和日本G-Mark等在內的100餘項國內外設計大獎。

5年前,我開始推動重要的社會創新專案“設計立縣計劃”,幫助一些對於設計沒有足夠認知的城市建立新的設計秩序。經過持續探索,已經在日照、馬鞍山等地建立創新平臺,通過對接高階設計資源,為當地產業、城市、創業注入創新動力,推動產業升級並提升城市競爭力。

今天,隨著創意時代的到來,設計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無論作為教師還是設計師,都要聚焦價值,持續探索設計與教育的本質。要有敏銳的洞察力,不斷的關注社會,認知變與不變的世界,這樣才能做出真正屬於時代的設計。我們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清華美院的老師都是各界的大師,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無形當中影響著我們,當時不以為然,時間久了就會發現那種影響是真正持久的。我覺得清華美院的教育對於學生而言,有幾點是特別重要的:

第一,清華美院的教育不僅僅是技能、方法層面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從精神層面對學生靈魂深處的觸動,這種影響貫穿於我們的一生。大學課堂是輕鬆和看似無序的,但是我們會為了做好一個作業而徹夜不眠,只為了內心那一毫米的誤差。我記得有一次上木工課,一位同學每天都在鋸一塊大木頭,一直鋸了半個月。後來沒有想到他把這塊木頭竟然鋸成了一把小勺子。這個過程中,我們不知道他在想什麼,但是可以判斷的是他在與這塊木頭鬥爭的過程中,讓自己從一個粗糙的人變成了一個細膩的人。

第二,美院更注重的是思維方法的教育,力求讓每位同學建立起系統而嚴謹的思維模式。這種模式讓我們對事物變化的規律建立起系統的認知,無論社會如何變化,這種不變的方式和方法,可以讓我們處在社會變革的前沿。

第三,美院的教育是終身教育,無論我們走到哪裡,始終感受到母校的溫暖。雖然我們離開了校園,但是每一個人都時刻關注著美院的變化。我們在很多論壇、會議、實踐中會經常碰到像柳先生、魯老師、蔡老師、嚴老師等,他們每一次都會與我們高效地交流,生怕我們在創業的道路上走偏了。這也成為我們在艱苦創業的過程中最溫暖的那一盞明燈。

在今天這樣一個大家即將走向社會的日子裡,希望能與大家分享我的幾個觀點:

第一:“在大船甲板上往復奔跑,無法改變大船的航向”。我們要看大勢,在產業發展的背景下,找到自己。

我們今天的世界正在無時無刻發生變化,過去的商業、技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化,新的商業秩序規則又在不斷地建立,只有終生學習,才能趕上不斷變化的節奏。在過去的十幾年間,我們看到產業在不斷地輪迴,從手機、汽車、智慧硬體到人工智慧和智慧城市,產業的不斷輪迴驅使我們要準確地預測、感知到這個趨勢,才能處於創新的前沿。我們今天的知識系統在不斷地更新,設計正規化亦在不斷的轉變。我們從產品時代,強調物理邏輯和產品消費,逐漸轉向互動邏輯和資訊消費,再到今天轉向服務設計和系統邏輯。掌握好的設計方法,才能引領好的設計。

第二:希望大家能夠聚焦有價值的創造,平衡好短期價值、中期價值和長期價值。

我記得喬布斯有一個非常經典的故事,叫“串起生命中的點點滴滴”。講到他在大學時期學過一門書法課,當時學它的時候並不知道有什麼價值。但是當他在做蘋果公司的時候,他就把曾經學到過的知識加以應用,於是就創造出了全世界最美麗的字型。同時,“要縮小作用面,增大壓強。”當你面向某一個問題或方向的時候,只有持之以恆、不斷努力、不斷疊加,才能創造出突破時代的價值。

第三:對今天的世界有系統的認知,在“變”與不變當中求得平衡。

我們今天所有的實踐和所有的夢想,都需要在主流的實踐和問題的背景下,發展和產生。當然今天的問題無處不在,從個人到社會,從城市到農村。哪裡有問題,哪裡就有設計、商業以及我盲作和創業的機會。所以我們要平衡好短期、中期和長期價值,對於未來的世界有系統的認知,在變化紛繁的今天,能夠找到變與不變。大家都知道,技術一直在改變,商業模式與人的需求也在不斷髮生變化,那麼不變的是什麼呢?不變的是我們的情感、事物變化的規律以及一些創新的基本方法,我們要以不變的規律和變化的手段來應對今天的世界。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分享的三點,最後用一句話來再次祝願大家,希望大家“專注於真正有價值的創造,讓我們的設計生命更加燦爛!”

謝謝大家!

碩士畢業生在清華2022屆畢業典禮上致辭 篇7

尊敬的嘉賓、各位親友、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清華MBA20xx級P2班的朱旭。此時此刻,能站在這裡與大家分享畢業的喜悅,我感到非常榮幸。

我感慨自己這三年的學習歷程,如同一部現實版的電影《奔騰年代》。電影中講述了一匹先天不足的賽馬反敗為勝、創造奇蹟的故事,也正是我過去幾年的人生寫照。

許多人並不知道,三年前,我是以中專+自考本科的學歷考入清華的。從未參加過大學聯考、從未經歷過大學生活、更沒有國外求學經歷……我就像電影中的小馬,極度渴望被認可,卻又無法逃脫自卑的陰影。

第一次申請MBA失敗後,MBA中心的老師們和備考的同學媚勵我坦然向考官暴露這一短板。正是這塊學歷短板,才激發了我在過去十幾年不斷的奮力追趕,從政府到外企,再從外企管理者到創業者。

清華MBA專案最終接納了我,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認可”和“鼓勵”的力量。就像電影中的小馬遇到改變命運的伯樂一樣。經管學院接納每一個努力進取、渴望改變人生的人,更給我們注入堅定自我、敢於超越的力量。

備考MBA的同時,我辭職加入了創業大軍。因為沒有任何創業經歷,很多人並不看好我去創業,預言我們的悟空租車撐不過2年。但清華MBA創業大賽的賽前輔導、班級校外導師的持續助力、創業課程的定向內容,給了我最直接、最實實在在的幫助。悟空租車成為首屆清華MBA創業大賽的冠軍,錢小軍副院長親自為我頒發獎狀,讓我的創業信心倍增。現在,悟空租車已經成為估值10億人民幣、業務覆蓋全國200個城市的創業品牌。正在對接的第6輪融資方:洪泰基金及國科嘉和資本,也是我的論文導師高建教授在創業投資管理課上邀請的分享嘉賓所屬的公司。沒有MBA專案的豐富資源,就沒有悟空租車的今天。

清華經管MBA專案重新塑造了我,使我徹底擺脫了自卑的陰影,成為充滿自信的創業者和複合型管理者。我,就如同那匹小馬,成為了自己內心最渴望的樣子。

畢業是我們的又一個起點!未來,我們會以更好的姿態重逢,收穫不可限量的人生!

言短意長,依依不盡。最後,請允許我藉此機會感謝清華經管學院的老師和同學們對我的幫助,以及我的家人在這三年中給我的支援和鼓勵。成為清華人是我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最後,我想與大家一同分享《奔騰年代》影片中的一句話:

“This is not a finish line,the future is the finish line.”

現在並非終點,終點永遠都在未來。

謝謝大家!

碩士畢業生在清華2022屆畢業典禮上致辭 篇8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位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

我是EMBA20xx級F班的宋禮華,站在這個神聖的講臺上,代表20xx屆EMBA畢業生髮言,作為今天在座最年長的畢業生之一,此刻,我激動的心情無法言表。我出身農村,從小家境貧寒,但考上清華始終是我少年時代的夢想,十年動亂,讓這個夢想成了泡影。1977年恢復大學聯考,我懷揣著破碎了的“清華夢 ”,跨入了安徽農業大學,在那裡,我接受了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此後,不論是出國留學,還是從事科研工作,甚至創辦了自己的企業後,這個美麗的夢想始終陪伴著我30多年,事實上我已經是六所大學的兼職教授和“博導”,指導培養的研究生已有近百名,但讓自己成為一名清華學子一直是無法割捨的心願。今天,手捧著沉甸甸的學位證書,我真切地意識到,我的清華夢終於圓滿實現了。

兩年前,帶著本人在企業管理實踐中積累的無數問題和困擾來到清華,兩年後,帶著豐富的管理知識、開闊的視野、師長的祝福和同學的友情滿意地離開,兩年中,我收穫了很多。

感謝經管學院的各位老師,他們嚴謹的治學、淵博的學識、開闊的視野、深邃的思想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感謝我的同學,在與你們兄弟姐妹般地相處當中,彼此之間推心置腹、開誠佈公的交流讓我分享到了很多快樂和心得。

感謝我的太太和家人,有了你們的默默支援,我才能在繁重的工作之餘堅持學習,最終完成學業。

我是在1993年完成國家攻關專案的基礎上,利用成果轉化創辦了安科生物這家公司,歷經20xx年風雨坎坷,公司已發展成為擁有1000多名員工的高科技企業,並第一批在中國創業板上市。20xx年風風雨雨,20xx年酸甜苦辣,在這裡,我有一些心得願意和大家分享。

我們知道,清華經管學院的使命是“創造知識,培育領袖,貢獻中國,影響世界”,這個使命需要我們全體經管學人來承載。我們都是現在或者將來的創業者和經營管理人才,作為一名合格的經營管理人才,我認為:

第一要有“夢想”,夢想是人類前行的原動力,偉大的“中國夢”將激勵全體中國人民奮力進取。個人,特別是年輕人更需要有夢想。

第二要有“激情”,我們生活的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壓力山大的時代,只有始終保持旺盛的激情,我們才有勇氣去面對來自社會、市場、競爭對手以及一切方面的挑戰。

第三學會“創新”,資訊時代,經濟發展日新月異,沒有創新能力的企業,難以逃脫慘遭淘汰的厄運。

第四,學會“分享”,企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企業家是企業的靈魂。企業從社會獲取自身發展需要的種種資源,也必須以這樣那樣的方式回報社會。企業和企業家都必須學會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學會與社會、客戶和合作者分享企業發展的成果。

我認為只要能真正做到這四點,就有可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企業家和經營管理者。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世上最珍貴的感情莫過於師生情、同窗情,她們似甘醇的美酒,歷久彌香,讓我貌同珍惜這份彌足珍貴的緣分吧。

最後讓我們再次感謝清華經管學院各位領導和老師對我們的教育和培養!

謝謝大家!

碩士畢業生在清華2022屆畢業典禮上致辭 篇9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很高興也很榮幸能夠代表畢業校友在這裡發言,跟大家交流一些體會和感受。我是社科學院20xx級博士生,五年直博,20xx年畢業,眨眼間離開學校已經20xx年。接到此次發言任務後,我一直在想,在這樣一種情境下應該說點什麼才更有意義,但是,浮現在腦海中的,卻都是在清華讀書期間的一點一滴。

清華就是這樣,包容、寬厚,她對待每個學生,就像是對待自己的孩子,教他們做人的道理,給他們做事的本領,牽掛他們的成長,給予他們所有的幫助,努力讓每個學生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清華文化的傳承,不是抽象的,更不是虛無縹緲的,而是體現在每位老師身上,體現在每位同學身上。每一個曾經在這裡學習和工作過的人,都是清華,都代表著清華。特別是對於即將走出校園、踏入社會的同學而言,我們更應該思考如何更好地代表和傳承這種文化。藉此機會,談幾點不成熟的體會,跟大家分享。

第一,要保持追求純粹的精神。真理是純粹的,追求真理的過程就是追求純粹的過程。清華給了我們這一方淨土,讓我們能夠靜下心來去追求學術上的純粹。這種歷練是一生寶貴的財富。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可能會有一些複雜,但現在看來,即使再複雜的事情,可能都需要回到本真、迴歸初心,這就需要一種追求純粹的精神。上週,共青團xx大剛剛召開,團xx大報告最根本的是在著力解決幾個問題,共青團的初心和使命到底是什麼?共青團作為一個組織存在的價值到底體現在哪裡?新時代到底應該建設什麼樣的共青團?鍛造什麼樣的團幹部?培養什麼樣的青年?這是一些帶有根本性、基礎性的問題,需要一種純粹的拷問,並在此基礎上,給出旗幟鮮明的解釋,讓共青團真正成為他本身應該成為的樣子。思維上純粹,理論上才能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黨的xx大以來,我國所發生的歷史性成就和根本性變革,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都是迴歸黨的初心的自然呈現。在具體工作中,也是這樣,我們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產生各種各樣的糾結,但如果能夠保持一種純粹的精神,多問問事情應然的狀態,多想想事務本身的邏輯,多聽聽自己本真的追求,也許就沒有那麼複雜了。

第二,要培養兼濟社會的情懷。清華畢業的學生,不能把進入精英階層、中產階級作為我們主要的奮鬥目標,還應該更多地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因為人是社會關係的產物,生活在這個社會,誰都不可能真正地獨善其身。曾經說過,青年是標誌時代最靈敏的晴雨表,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要“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清華也教育我們,要厚德載物。我畢業後到一個縣裡工作,後來又到一個鄉鎮去當黨委書記。有一次因為要建設西氣東輸的一個工程,需要徵地15畝,因為補償標準達不到老百姓的預期,鄉鎮政府與老百姓產生了一些矛盾。當時感覺壓力很大。後來我就在想,我們到底為什麼要幹這件事,如果是為了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那麼解決這件事有更直接更快速的辦法。但是,如果完成了這項任務,而使老百姓的利益受到損害,那麼,我們辦這件事的目的又是什麼?這就是一個出發點和立足點的問題。不同的立足點和出發點決定了不同的處理辦法。我們的發展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是一個基本方略。如果發展不能給老百姓帶來福祉,這種發展將毫無意義,所謂的繁榮不僅是虛假的繁榮,而且是虛偽的繁榮。兼濟社會不一定只是在公共部門工作的人需要堅持的一種情懷,理論研究也需要立場,企業也需要社會責任,公益服務也是一種價值的體現。兼濟社會,首先要兼濟他人,你是否照顧了他人的感受,是否進行了換位思考,是否讓你周邊的人感受到了舒適。連我們的家人、同事、朋友,我們都兼濟不了,何以去兼濟社會。這跟物質沒有關係,更多地應該是一種修為,是一種內在的價值取向。

第三,要練就從容淡定的心態。心態跟年齡應該沒有必然的關係,但肯定與我們所處的環境密切相關。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我們更加容易舉止從容、神情淡定。但是,大家都說,人生是一條波浪線,而不是一條直線,有高潮,也有低谷。走出校園,我們不可能一直輕鬆愉悅,可能會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接到一些急難險重的任務;可能暫時買不起學區房,碰不到心儀的男女朋友;可能遇不到讓我們感到舒服的領導,找不到得力的下屬。總之,我們會或多或少遇到一些讓人焦慮的問題。這個時候,就需要一種從容淡定的心態。這種心態,來源於自信,家國自信、個人自信,連清華畢業的學生都不自信,你讓其他學校的同學怎麼淡定;這種心態,來源於樂觀,自強不息,積極向上,始終充滿正能量。季羨林先生筆下的清新俊逸,不僅僅指的是清華園的自然風光,更重要的指的是清華精神,“永葆青春,永遠充滿生命活力,永遠走向上的道路”。我們要努力將這種精神內化為我們的性格基因,轉變為我們的日常心態,從而更加從容淡定地生活和工作。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體會,也是我努力的方向,說實話,我個人做得還遠遠不夠。

高度重視青年和青年工作,黨的xx大以來,多次給青年回信,參加青年活動,指導青年工作,對我國廣大青年充分信賴、寄予厚望。前幾天,給清華大學馬院研究生畢業班全體同學提出勉勵寄語,希望同學們堅定為祖國和人民矢志奮鬥的信念,以實際行動書寫無愧於時代的青春篇章。這不僅是對清華馬院畢業同學的寄語,也是對清華全體畢業生、全國高校畢業生的殷切希望。

我們處在一個偉大的時代,面臨前所未有的歷史際遇,我們這一代人也將與這一時代同生共長、同頻共振。正所謂,青春逢盛世,奮鬥正當時。祝賀大家順利畢業!祝願大家都能夠用不懈奮鬥成就屬於我們自己的青春回憶!

最後,再次感謝清華賦予我們的一切!感謝各位老師的諄諄教誨和悉心指導!永蘊社會情懷,長繼科學精神,祝願社科學院越辦越好!

碩士畢業生在清華2022屆畢業典禮上致辭 篇10

尊敬的校長、黨委書記,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同學們:

非常榮幸有機會跟大家來共渡這個美好的時光。今天是一個歡樂的日子,也是同學們即將離開母校,踏上生活,走上社會的轉折點。作為清華的校友,我想結合自己的經歷談談自己的體會,希望對同學們今後的工作能有所助。

回憶起五十一年前,我也從水木清華畢業,從這裡走向工作崗位。那個時候沒有這麼漂亮的體育館,沒有這麼熱鬧的場面來祝賀同學們走向社會。大家只有在校園裡張貼著的大紅榜上,才能找到自己的名字,才知道自己要去的單位。在軍營裡集訓了半個月後就直接坐火車來到哈爾濱飛機制造廠。

當時正值抗美援朝的高潮階段,前線打壞的飛機很多,不斷地送到我盲廠裡來。我們不分晝夜就為了把這些飛機早日修好,重新送到戰場上去打擊美帝國主義。這場戰鬥確實是鍛鍊了全國人民,也鍛鍊了包括我們這些剛離開學校,懂一些書本的知識,但十分缺少實踐經驗的年輕人,這確實是一場非常嚴峻的考驗。飛機壞了,沒人教你怎麼修,你就得去學,向工人同志學習,向圖紙學習,也向蘇聯專家學習,不管什麼地方壞了,你都要把它學懂,把它修好。經過三年的努力,我們終於掌握了飛機修理的技術,保證了抗美援朝的需要,同時在三年之內,我們又學會了仿製蘇聯的飛機。三年之間,我們走過了修理和仿製兩個階段。這在世界上也是非常少有的速度。

1955年,國家意識到空軍非常需要先進的戰鬥機,決定我銘家自己設計飛機。就從幾個單位抽調少數人組織成立了建國以來第一個飛機設計室。地址在瀋陽,我是有幸被選中者之一。1956年,剛過了春節我就到了瀋陽,走上新的工作崗位,那時候條件非常艱苦。從事設計工作與修理飛機、仿製飛機是兩回事。首先是缺乏設計資料,只有很不全的原蘇聯很落後的設計規範。我們靠的是什麼,是我們中國人的聰明才智,靠的是我們中國的一些年輕人不懈追求真理的熱情和努力。在短短的兩年多時間裡,我們就把第一架中國人民自己親手設計的飛機送上了天。那個時候,有三個國家有這個能力設計這個水平,這個量級的飛機。其中一家是美國,一家是波蘭,再一家是我們。而我們在這場競賽裡面又取得了第一的成績,我們最快最好地把它送上了天。在上天的時刻,有人做了個統計,包括整個設計組的領導和設計組所有工作人員恰恰是一百零八條好漢,與水滸裡的一百零八條好漢完全巧合,設計成功了,大家都很高興,又知道自己是一百零八條好漢之一,心裡更加安慰。在我離開學校短短的六年時間,在中央領導的關懷下,達到了這樣的初步的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整個世界,整個地球是很不安寧的,區域性戰爭從來沒有停止過。整個世界的軍事科學前沿有了非常大的進展。特別是在越南與美國的戰爭中,形成了一個新的戰略思想,即就是,特別是陸軍,基本上是機械化,是個“鋼鐵洪流”。在田野上推進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一天幾十公里、上百公里。這些“鋼鐵洪流”自己攜帶的補給不能太多,帶太多跑不動,一般來說只帶七天的。在“鋼鐵洪流”向前推進的過程中,如果後勤保障跟不上,或被切斷的話,“鋼鐵洪流”就變成了一堆廢鐵。因此戰爭的關鍵在於空軍如何把敵人的補給線切斷、摧毀。大家都知道越南的胡志明小道就是越南的一個後方補給線,有很多樹林保護著這條道,美國人找不到它就灑了一種化學藥品使樹葉全部脫落下來,小道暴露出來了,受到非常大的打擊。當時後勤補給線要經過很多的橋樑,美國人就集中力量把大橋炸燬,切斷補給線。炸燬一座大橋平均需要幾十枚炸彈,美國人很快就發現了這麼一個主要的戰爭手段。這些戰役促使全世界軍事家們體會到要想取得戰爭的主動權就必須大力發展的空中打擊力量。地面打仗要是沒有空中打擊力量是非常辛苦的,是很難取得勝利的。因此在世界作戰的思想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那時開始,各個國家都在大力發展帶有強大打擊力量的飛機,那就是殲擊轟炸機。

殲擊機的優點是機動性很強,可以格鬥;轟炸機的優點是可以飛得很遠,帶比較多的攻擊武器去炸敵人。但是如果有一種飛機既具有殲擊機的功能,也具有轟炸機的功能,那不是一舉兩得嗎?因此美國就大力發展這種飛機,比如說F4,F11,以致後來的F16,F15,F22。70年代我銘家的這種飛機很少,要求我們研製這種殲擊轟炸機。這時候,我剛從“”解放出來,這個任務就落到我的頭上。我的戰友,一批年輕的同志,書本上的知識是豐富的,但實踐經驗確實是少得可憐。就是這樣一個生氣勃勃的又很想把我國的航空事業做好的隊伍開始了殲擊轟炸機—“飛豹”的研製工作。

研製過程遇到很多困難,因為兩種屬性的飛機放到一種飛機上。“飛豹”起飛的時候,可以帶很多的彈:鐳射彈,航空彈,炮,空空彈,空地彈,空海彈。它身上各個地方都帶著武器,出發把目標催毀,把這些攻擊武器全部釋放出去以後,它又是一個殲擊機,有非常強的作戰能力。這個飛機總重27噸,帶的彈是七噸,油八噸,在當今世界上這一代飛機也就不過如此。飛機的總重與攜帶東西的總重的比,就是“裝載率”,我們的裝載率比歐洲的 “狂風”還強,這是我們第一次設計這樣的飛機,我們就取得這麼先進的指標。大家可想而知,困難相當大。當時,把我們的科研隊伍,物質條件,實驗條件,計算條件破壞得所剩無幾,70年代,80年代只相當於國外50年代的水平。而給我們的任務是,要設計出的飛機在世界上能站得住腳,在國內還要是最先進的,那就是說用落後30年的手段,來研製超前30年的飛機,這個硬體,軟體的條件是非常困難的,也好像你們搞博士論文一樣,要用前30年的東西,寫出後30年的水平,是相當難的。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這些同志並沒有動搖,我們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硬體,去創造軟體。實驗室地方不夠了,就搭個棚,用馬達帶個泵,就這麼做實驗,外面下大雨,裡面還下小雨。今天聽起來是笑話,這麼落後的手段能做出科學的產品來嗎?這確實是個問題,但中國人就是有中國人特殊的聰明才智,特殊的勤勞勇敢的智慧。我們克服了這些困難,做了大大小小接近千次的實驗,我們靠的計算手段是什麼呢,大家都想象不到,初期還是靠機械式的手搖計算機為主,計算機水平還不如同志們現在手上的 “筆記本”。後來我們勒緊褲腰帶什麼都不買,就買當時國內最好的計算機,那時全國就三臺計算機。就這樣我們不斷改善我們的手段,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我們憑著艱苦奮鬥的精神攻克了一道道難關。

飛機的設計有這樣一個特點,一架成功的飛機使用壽命是40年左右,設計過程中還要試飛,製造,需要十幾年,最後拉出來已經是十幾年以後的事,使用壽命還得再使用二三十年,所以設計中就需要採用相當多的新材料,新工藝,新裝置。不然飛機一飛出來就報廢,落後了麼。因此搞設計的同志肩上有一個特殊的風險包袱,就是新技術。我們“飛豹”用了多少的新技術呢,用了40%的新技術。在國際上有個統計規律,你用的新技術如果超過了40%,你飛機的成功率只有50%,甚至小於50%。同學們可以意識到,由於我們追求先進,就要冒50%失敗的風險,我們都知道有這個風險,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們立下個誓言,就是要給滿意的飛機。這樣一個目標所帶來的風險我們這代人要把它承擔起來,本著這樣一種敢為人先的精神,用我們的聰明才智去克服它。

飛機是多學科,多專業,高投入,高風險,長週期這麼一個戰略產業,它綜合了所有學科,個人與集體的關係就變得十分重要。在工作崗位上光有知識是不夠的。給你一個任務,要求你把它完成得最好,最完善。用我們的行話來說就是最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最優,但事實告訴我們,所有的區域性的最優機械地加起來不等於全域性的最優。我這個總設計師的責任就是把他們所有的最優妥善地取捨,妥善地協調,妥善地處理,把它有機地綜合在一起,形成最優的“飛豹”。總設計師的標準很多,主要的標準就是你拿出的飛機是不是總體最優。這就要求有團隊精神。同學們走上工作崗位後就面臨一個如何與大家團結奮鬥的問題。“飛豹”飛機涉及到十個部委,上百廠、所。我簡單舉個例子,裡面有個很小的過濾器,這種過濾網是纖維製成的,靠紡織工業部攻下了關。大家很難想象,飛機制造和紡織工業部有什麼關係?它涉及到的專業非常多,所以如何形成一個積極的集體力量是設計成功的前提。

科技是不斷髮展的,在學校學到的只是基礎,到了工作崗位要抱著 “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我在學校沒有學過計算機,到了工作崗位需要使用計算機,我就自己買了書本,學習程式設計,後來我又想把幾個計算機連線起來搞成個系統,就是在不懂當中學會的,都是自學成材的。事實上,很多學問是在工作當中學出來的。希望同學們走上工作崗位後,一定要下定決心, “活到老,學到老”,才有可能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在這許許多多的體會當中,最大的體會就是如何做人,這是最基本的。我們清華人,學校老師就教育我們要用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作為我們做事做人的準則,一切追求完美,一切追求最好,一切追求高質量,歸結起來就是志氣·拼搏·創新,這也是我一生的準則。

同學們馬上就要走上工作崗位了,自己有很多的追求、理想,家裡人有很多的期盼,我們的祖國、我們的人民對你們寄予非常大的厚望,學校老師給你很多的教育,請你們一定帶著清華人的精神走向生活,走向社會。

生活沒有坦途,從事科技事業的人們也只有攀登崎嶇的山路,才能達到成功的巔峰。

謝謝同學們!

碩士畢業生在清華2022屆畢業典禮上致辭 篇11

同學們:

今天,你們即將從這裡出發,踏上新的征程。回首往事,令人無限感慨:四年前,我們一起歡慶祖國50年的華誕;三年前,我們一起迎接新世紀的曙光;兩年前,我們一起感悟清華90年的厚重;一年前,我們一起解讀小康社會的藍圖……這是一段令人非常激動的歷程。正是在這幾年中,你們──20xx屆的3441名同學們,在清華園中度過了大學的寶貴時光,伴隨著學校邁向世界一流的前進步伐,取得了思想與學業上的進步。今天,在這個隆重的典禮上,我代表學校向你們所取得的進步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向悉心指導你們學習、成長的師長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大學生活,會有許多往事值得銘記在心。而在你們即將畢業時所經歷的抗擊“非典”的戰鬥,更會是終生難忘。在這場不同尋常的鬥爭中,我們學校本著對學生、對社會、對國家負責的態度,做出了一定要堅持把全體學生留在校園的決策。在這裡我要代表學校特別感謝你們,20xx屆的全體同學們,在面臨畢業的許多特殊問題時,仍與其他同學共同本著對他人負責、對自己負責的精神,精誠團結,克服困難,支援學校,堅守陣地,終於取得了“清華園保衛戰”的勝利。這場特殊的戰鬥使我們更加深深地感到,只有對學生、社會、國家負責任的學校,才能培養出對社會、國家負責任的學生;只有為社會、為國家勇擔責任的學子,才能真正成為國家、民族的棟樑。今天,在你們畢業之際,我要送給每一位同學兩個字,那就是“責任”。

願你們牢記母校的重託,承擔起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責任。一個有事業心和責任感的人,他的生命價值會因此而昇華。在過去的幾年中,你們刻苦學習,努力做到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這是學生的責任;你們面對SARS的威脅,勇敢地與全國人民一道,同舟共濟,抗擊非典,這詩民的責任;你們當中更有一些同學畢業後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這是愛國者的責任。“愛國、奉獻”是清華精神的核心,國家和社會對清華人寄予厚望。同學們一定要不負人民的重託,牢記肩頭的重任,報效國家,報效父老鄉親。

願你們發揚母校的學風,擔負起不斷學習、探求新知的責任。幾年前,當在座的每位同學報考清華的時候,你們就選擇了與科學同行的生命歷程。如今,大家雖然結束了本科的學習,但學海無涯。你們當中的不少同學將要在暑假後開始研究生的學習生活,不論是繼續在清華攻讀,還是到其他院校深造,我都希望你們保持和發揚“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優良學風,爭取在攻讀碩士、博士的新學業中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你們當中也有一些同學將要奔赴工作崗位,更要善於在實踐中學習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與本領。為了更好地承擔起肩頭的重任,同學們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

願你們繼承母校的傳統,承擔起追求卓越、追求完美的責任。作為國家重點支援的高等學府,我校以民族復興大業為己任,制訂了建立世界一流大學的巨集偉規劃;同樣,作為人民寄予厚望的清華學子,尤其要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心,具有極強的國內乃至國際的競爭力。在幾十年來的發展歷程中,清華已經培養了一批學術大師、興業之士、治國之才,培養了一大批腳踏實地、默默無聞在平凡崗位上做出無私奉獻的人才。希望在座的同學們像前輩學長那樣,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追求卓越、追求完美,實現“今日我為清華而驕傲,明天母校為我而自豪”的心願。

同學們,你們成長在一個創造與發展的時代,一個充滿希望和挑戰的時代。衷心希望20xx屆的全體同學們,不論走到哪裡,不論從事何種職業,都將自覺和勇敢地擔負起時代的責任,在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發現生命和事業的價值。一會兒,我和學校的其他領導將為你們授予學位。寫有“清華大學”四個大字的學位證書,記錄了你們在清華園學習、奮鬥的成就,也凝聚了母校對你們的殷切期望,更滲透著一份神聖的責任。責任,將引領你們的生命與事業;責任,將引領你們走向人生的輝煌!

謝謝大家!

碩士畢業生在清華2022屆畢業典禮上致辭 篇12

尊敬的各位來賓、老師、同學和親友們:

大家下午好!

我是經雙92班的李榮莎,來自電子工程系,很榮幸能和大家分享我作為經雙班同學的感受。

不知道同學們在收到有錢院長簽名的中英文畢業典禮邀請信的時候,在步入剛才的畢業酒會會場的時候,有沒有像我一樣感到“高階大氣上檔次”。這種邀請了親友和重量級演講嘉賓的畢業典禮,也是經雙帶給我們的驚喜之一吧。

提起經雙,最先想到的就是週末只有一天、考試周從第16周提前開始的“難忘”回憶。《論語》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咱們經雙人上室友不上的課、考室友不考的試,這是怎樣的好學精神!拿下每學期三四十學分的理工科同學們,擊敗偏微分和五花八門的公式定律的文科同學們,大家都扛過來了!所以“共患難”的經雙人之間有著深厚的感情。這一點在小組和非小組作業中都體現得淋漓盡致。

“經雙人”的身份也給我們提供了不少寶貴的資源, 比如經管的圖書館、職業發展中心、“與院長共品下午茶”活動、很多有影響力的講座和論壇等等。這些都讓我們對經管學院的歸屬感形成了一個又一個漲停板。

經雙三載,我遇見的不僅僅有經濟學知識,有一群優秀的老師和同學,還有一種新的文化氛圍和思維方式。

經濟學中,常用簡明的模型配以曲線和交點的圖示來解釋問題,將紛繁複雜的現象條分縷析,常常給我醍醐灌頂之感。學了三年經雙,耳濡目染,我也學會了這樣來描述情景。比如,我常常被問到,在男女比例六比一的工科院系當女生,是不是很爽呀?我就解釋說,其實女生對於院系男女比例的滿意度是一個先升後降的曲線,女生比例過少也有種種弊端。這樣,人家好像就理解了。

修讀經濟學第二學位,讓我們開拓了眼界,也拓寬了未來發展的道路。我們學著突破“文理”、“專業”的限制來考慮問題,會思考自己所在行業背後的經濟發展規律和方向,也會從自己專業的角度去評估行業的發展前景。今年五月,經管學院還與我所在的電子工程系共同舉辦了“管理學走出商學院:管理與資訊科技融合”研討會。匯通文、理、商、工,正是我們雙學位同學的優勢所在。在不同思維的碰撞和融合中,我們收穫了許多,也成長了許多。我自己今後的研究領域也將是電子和金融的交叉學科方向。

最後,我想特別感謝給經雙上課的老師們。週末上課的不僅有我們,還有老師們——而且老師們還不能翹課。經雙的老師們放棄了週末的休息,嚴謹負責地為我們備課、講課。我們的基礎水平參差不齊,你們付出了加倍的努力,讓每個同學都學懂、學好、並體會到經濟學之美。謝謝你們!

明年,經管學院將迎來30週年華誕。在畢業之際,祝願各位老師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祝願親愛的同學們追逐夢想,貢獻中國,影響世界!

謝謝大家!

碩士畢業生在清華2022屆畢業典禮上致辭 篇13

尊敬的各位師長,親愛的學友們:

首先十分感謝學校給我這麼崇高的榮譽,讓我有機會參加同學們的畢業典禮和學位授予儀式,與大家一起分享收穫的幸福和快樂。作為校友,我衷心祝賀同學們圓滿完成學業,奔赴祖國建設的各個崗位。

看著同學們朝氣蓬勃、意氣風發,不由使我回想起30年前在清華學習時的美好時光。那時,十年動亂剛剛結束,我們的中國小生活主要是在政治運動和生產勞動中度過的。1977年10月國家恢復大學聯考,點燃了我們學習的激情,經過十個月左右的奮戰,我幸運地考入清華。大家都十分珍惜這做夢都沒有想到的、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立志要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對待知識真的是如飢似渴,就像飢餓已久的人撲向麵包,抓緊分分秒秒時間充實自己,晚上熄燈後,還有許多同學打著手電在被窩裡看書,或者在水房的燈光下學習……這些情景歷歷在目,彷彿就在昨天。

20xx年前的1986年,為了履行一個承諾,我保留博士學籍,前往大漠深處的中國核試驗基地工作。這是一個既令人嚮往又讓人畏懼的地方——令人嚮往,是因為這是一個讓中國人民挺起脊樑的核蘑菇雲升起的地方,也是一個能夠把個人價值與國家民族事業有機結合在一起的地方;讓人畏懼,不僅僅是因為這裡地處荒涼的羅布泊腹地,工作和生活條件十分艱苦,更重要的是巨大的工作壓力和責任。

20xx年來,我雖然說不上取得了什麼成就,也談不上為母校增添了多大光彩,但可以問心無愧地說,我時刻牢記和踐行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和“行勝於言”的校風,始終如一地為祖國強大而不懈奮鬥著。實事求是地講我一直熱衷於科學技術研究,不願意當領導,現在也是如此,卻陰差陽錯當了領導,管理著世界關注、中國重要、責任重大的核試驗基地。這些都豎家民族利益的需要,是各級組織的培養,是偉大事業所成就的,更重要的是母校的培養打下的良好基礎,使我有能力、有毅力去克服工作和生活中一個又一個困難。清華的校訓、校風和優良傳統,始終是我們每個清華學子寶貴的精神財富。在這裡,我再次衷心感謝母校的培養教育。

畢業離校20多年,面對這麼多傑出的師長和校友,在這裡發言實不屬本意:一來我們乾的是“只能幹不能說”的事,可以講的不多,我們的格言就是“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二來在座的各位水平都很高,我不敢在大家面前隨便講。再者,我也沒有什麼深刻體會和經驗給同學們傳授,因為我的體會均是大家的共同體會。我有的只是祝福和祝願。

我很羨慕現在的同學們,你們趕上了一個好時代,受到從國小到大學系統正規的良好教育,你們中的多數從中國小起就是佼佼者,是家長和學校的寵兒,有的天賦過人,有的多才多藝,有的現在已經在某些方面取得成果。我們這些60年代出生的人與你們無法相比,我們出生在困難時期、學習成長在動亂時期,工作生活在社會變革時期,先天有許多不足。比如我在進清華前從未學過英語,到了大學才從ABC開始學起。因為我們生長在特殊的時代,吃過苦、經歷過一些挫折,具有相對較強的承受能力,這可能也是我們的優勢,是我們這一代人在艱苦條件下還能有一點作為的一個重要原因。挫折和失敗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坦率地講,你們這一代很需要經歷艱苦環境和條件的磨練,因為這是成功所必需的。

今天你們畢業了,即將離開學校進入社會。畢業是學校生活的結束,但不是學習的結束,而是更重要學習的開始,是走向社會去實現人生價值的起點。進入社會後,與在校時會有些不同,很多事情需要你們自己思考和抉擇。你們這一代人不但具有我們所不可比擬的良好基礎知識,同時具有我們所不可比擬的自信和激情,你們是自信的一代,也是奮發向上的一代。目前,我銘家正處在繁榮穩定、快速發展崛起的好時候,為我們施展才華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例如中國核試驗基地就可以為同學們奉獻青春、報效祖國提供寶貴的機遇,這裡我可以自豪的告訴同學們,中國核試驗基地先後有三任司令員是清華校友。希望同學們抓住機遇,在國家建設與發展中有所作為,像顧校長要求的那樣,“做可堪時代大任的清華人。”

堪大任要以報效國家為己任。我認為,個人的成功主要的不在於自我設計,成功和自身價值的實現一定要與國家民族利益相關的事業聯絡在一起,國家民族利益的需要就是我們取得成功和實現自身價值最好的舞臺。早年放棄國外良好條件和優厚待遇,投身祖國核試驗偉大事業的“兩彈元勳”程開甲院士說,“如果我不回國,也許在學術上有更大的成就,但絕不會有現在這樣幸福,因為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和祖國緊緊地聯絡在一起的。”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成功沒有捷徑可走,也沒有飛機可乘。成功也不是計算出來的,成功之路是靠腳踏實地一步一步走出來的。要想幹成一點事情,最忌諱的是這山望著那山高,把一生中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奮鬥目標的不斷變化上。只有放開你的腳步沿著選定的方向前進,紮實幹好每一件細小的具體工作,最終才能走向成功。幾年前,你們闖過一個又一個獨木橋,躋身清華,認真走過了紮實的求學之路。走向社會後,你們也一定能夠走好施展才華的人生之路。

成功之路歷來是不平坦的,登攀之旅必定佈滿荊棘。一個人的成功並不主要取決於他在順利時的表現如何,而主要取決於在不順利和困難時的表現,勝利和成功多數是在堅持一下之中,度過黎明前的黑暗必將迎來光明。我相信,我們每一個清華人,面對困難與挫折,一定都是強者。

事業成功離不開奉獻。奉獻能帶給你快樂,因為你在付出的同時收穫了事業的成功;索取卻無法使你幸福,因為索取是永遠也得不到滿足的。甘於奉獻、勇於付出既是成就事業之必需,也是成功者內在的品質。我願與大家一起,在為祖國和人民的事業奮鬥、奉獻中享受成功的樂趣。

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同學們,放開你們的腳步,堅定地沿著選定的方向前進、攀登。祝你們取得成功、創造輝煌,去實現人生價值,給母校增光添彩。

謝謝大家!

碩士畢業生在清華2022屆畢業典禮上致辭 篇14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我是經管學院博士生劉津宇,我非常榮幸,能夠作為博士生代表,向引導我們走向學術殿堂的老師們,向風雨同舟的同學們,向背後默默支援我們的親友們,表達最真誠的感謝和敬意。

五年來,學院默默見證著我們的成長。通過嚴格的課程與科研技能訓練,賦予我們堅實的盔甲,從而最優化人生的夏普比;同時又輔之以寬闊的舞臺,讓我們始終懷有一顆柔軟的赤子之心,保持對世界的好奇與敏銳觸覺。如今科技金融風起雲湧,人工智慧激動人心,這片充滿生機的星辰大海,通向未知與未來。柯潔與阿爾法狗的人機大戰以0-3宣告人類完敗後,柯潔失聲痛哭、難以釋懷;89歲的李嘉誠請阿爾法狗之父給自己上課,數次激動地站起來。這是人類對顛覆其認知的科學世界最真誠而純粹的痴迷與敬意,正是科研的魅力,鼓舞著一代又一代博士生和科研人員殫精竭慮、開拓創新、重新整理人類的極限。對於經管學院的博士生而言,經濟學研究是現實世界與數理抽象的完美融合,理論模型簡潔而優美,實證證據縝密而細膩。更重要的是,經濟學研究絕非“雙腳離地”的紙上談兵,它對社會變遷和人性的特質都進行了豐富而立體的刻畫。因此,經管學院的博士生們更接地氣,更能把握時代的脈搏,從而也更應擁有兼濟天下、經世濟民的家國情懷。

我相信,對於在座的博士生們而言,心中最感激的人就是恩師們。剛讀博士的時候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小祕密:做好了資料圖表之後存在草稿箱,故意等深夜才傳送出去,妄圖今日無需再動筆,然而這些小心機每次都計劃落空,因為不論我多晚發出,都能在兩小時內得到老師詳盡的批閱和答覆。我的合作老師們就是這樣,以數年如一日嚴謹而勤勉的科研態度深深感染著我。同樣感激的還有並肩奮鬥的同學們,印象中無數個撲簌簌下著冬雪的夜晚,我在博士生工位上加夜班,四周寂靜無聲,只聽得見隔壁輕輕敲擊鍵盤的聲音,彷彿是一種應和與共鳴。我們也很感激舜德三樓圖書館的王老太太,她每天坐在門口,能準確地叫出我們每一個人的名字,在我們的身後嚴肅地嘮叨著,“孩子,發A不容易啊。”……正是這些點點滴滴美好的回憶,讓我覺得學術世界是有溫度的,值得以此作為自己的職業生涯。

錢院長曾經說過,“教育絕不僅僅是培養創新人才,而守注人本身。”五年的崢嶸歲月,不僅是與科研世界的對話,也是與自己的對話,與夢想的對話。感謝經管學院,五年後的我們並沒有變得世故、浮躁和急功近利,而是更加篤定、自信而堅守夢想,具備了選擇和捍衛自己想要的生活與事業的勇氣。王安石說,“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我最尊敬的師長也對我說,35歲之前沒有周末。我們未來面對的人生,或許比讀博士還要艱難百倍,但經歷了這段旅程,我們擁有了從容面對一切,去收穫快樂、創造幸福的能力。

同學們,博士對我們來說,並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學位,而是一份相伴終生的人生履歷。博士五年櫛風沐雨,今天我們戴著博士帽、穿著博士服,應當為自己通過了這場考驗而感到由衷的自豪。讓我們再一次感激我們的恩師們,是你們的培養和教誨令我們終生受益。請錢院長和各位老師相信,在未來,我們不論走向何方,都會不忘初心,懷揣著身為一個清華人、經管人的驕傲,立足中國,面向世界,心懷天下,經世濟民。只願走出半生,歸來仍是清華人。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