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名人怎麼克服緊張情緒

欄目: 演講技巧 / 釋出於: / 人氣:3.05W

名人也是從一個個普通人一步步爬上來的,他們的成功背後總有讓人看不見的付出,如何學習他們成就自己呢?下面本站小編整理了名人怎麼克服緊張情緒,供你參考。

名人怎麼克服緊張情緒

名人怎麼克服緊張情緒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一生演出過的場次不計其數,僅僅在紐約的大都會歌劇院的演出就有379場.但是,他每次上臺的時候,依然無法完全克服自己緊張的情緒.帕瓦羅蒂的父親就是一位具有男高音天賦的人,但是由於太過於害羞而與舞臺無緣,帕瓦 羅蒂可謂繼承了父親的弱點.於是,帕瓦羅蒂就有了暴飲暴食的習慣,每次上臺前,他都要胡吃海喝一頓,方能緩解緊張的情緒,這也是他體型巨胖的原因.直到後來醫生給他下最後通牒,提醒他再這樣吃下去將會有生命危險,他才放棄了這種方法,轉而依賴一枚釘子。

因為在帕瓦羅蒂的家鄉傳著生了鏽的彎釘子會給人帶來好 運的傳說,所以帕瓦羅蒂不管在全世界哪一座歌劇院演出,在開演前,人們總是能在後臺昏暗的燈光下,看到他彎曲著肥碩的身軀,在那裡認真地尋找著一顆彎頭的 釘子.如果演出前帕瓦羅蒂沒能在後臺找到一枚彎腰釘子,那麼即使這場演出的報酬再高,他也會毫不猶豫地取消.他也曾因為罷唱無奈地得罪了不少朋友,其中芝 加哥歌劇院就永久地拒絕了他的演唱出.因此,承接帕瓦羅蒂演出的單位往往都會特意為他留一枚釘子.

在政治界,美國前總統林肯被稱為偉大的政治家.林肯出身於一個農民家庭,他曾是一個內心自卑卻又渴望成功的人.他當上美國總統後,複雜的政事令他患上了較 嚴重的抑鬱症.

他常常失眠,精神緊張,甚至對生活感到絕望.但是後來他卻在沒有心理醫生幫助的情況下調整過來,因為他喜歡上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剪報.他每 天都會剪下報紙上人們對他的讚譽之詞,然後揣在口袋裡.在每一個重大會議召開之前,在每一次情緒緊張的時候,他就會掏出一張紙片,然後給自己鼓勁.將別人 的鼓勵隨身攜帶,以舒緩緊張的神經,這個完成美國南北統一大任的總統一直到死都保持著這種習慣,因為人們在他遇刺後,從他的上衣口袋裡,發現了那些讚美他 的報道紙片.

在賽車界,舒馬赫的名字為世人所熟知,他是不折不扣的賽車王.然而,在那瞬間萬變的賽道上,每一次判斷和決定都是在毫秒之間做出的,緊張情緒成了賽車手們 最大的通病.熟悉賽車的人都會知道一個心照不宣的祕密:很多賽車手都會因為比賽過度緊張而在車上尿褲子.即便是擁有無法超越的成就的舒馬赫,也會在每次比 賽前感覺緊張.為了舒緩情緒,每次比賽之前,他都要玩一玩電子遊戲.不玩電子遊戲,他的精神就無法得到放鬆.

在圍棋界,趙治勳被日本人稱為“棋聖”.這個棋聖也有自己的怪癖,那就是在激烈的對弈中撕廢紙和折火柴桿,他通過這種方式來舒緩自己的情緒.因此,每當他 出場比賽,總要求工作人員為他準備一大堆火柴和廢紙,一邊折火柴桿、撕廢紙,一邊運籌帷幄。比賽結束後,細心的人們總會發現,他的座位旁邊滿是折斷的火柴 和撕成長條的廢紙。

看到了嗎,無論多有成就、多傑出的人,都未必能完全擺脫緊張的情緒。不過只要像他們一樣,找到合適的排遣和放鬆方式,你就可以輕鬆地克服那令人渾身戰慄的緊張情緒,取得完美的勝利。

丘吉爾當年在演講臺上臉色發白、四肢顫抖,直到被轟下臺去,英國首相丘吉爾曾說,每次演講他都覺得胃裡像放著一塊冰;

林肯在最初走上演講臺時恐懼得甚至連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美國的雄辯家查理斯初次登臺時兩個膝蓋抖得不停地相碰;

印度聖雄甘地首次演講不敢看聽眾;大科學家牛頓承認自己在演講前抖動不已,大喊大叫……

沈從文第一次走上講臺時,慕名而來聽課的人很多,他竟緊張得不知說什麼了。很久之後,他才慢慢平靜下來,開始講課。然而原本要講授一個課時內容,被他三下五除二地10分鐘就說完了。可是,離下課時間還早呢!他再次陷入窘境,後來他急中生智,轉身在黑板上寫了一句話:“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課,人很多我害怕了。”全場爆發出一陣善意的笑聲。【→_→你確定是善意的麼

無獨有偶。如今,因為在“百家講壇”品三國而名聲大噪的易中天教授,也曾遭遇過類似的尷尬。據說,易先生在第一次面對鏡頭時,異常緊張,便對攝影師說:“開拍的時候,告訴我一聲,我得先念首詩。否則,太緊張,講不下去。”誰知,就在攝影師說開始的一剎那,易先生突然手足無措,剛到嘴邊的詩句也不知道哪裡去了,支吾了半天,不知所云,只好叫停。如此,折騰再三,才錄完了第一期節目。

對於沈先生和易先生,我們只是看見了他們成名之後的風采,氣定神閒,風度翩翩;對於他們出道時候的情形,我們卻知之甚少。於是,我們便想當然地猜測:他們的這種風度,一定是與生俱來的吧!

任何人,無論他日後如何舉重若輕、瀟灑自如,他的第一次公開演講,都難免會感覺十分緊張。因為,虛榮是人的天性,它總是讓人過分在意他人的評價;因為在意,所以瞻前顧後,左顧右盼;想得太多,自然精力分散,緊張就隨之而至。

沒有誰會真正喜歡這種緊張。人們想方設法消除緊張,大而言之,無非就是兩種辦法:一是鼓足勇氣、頻繁出鏡,次數多了,自然就習以為常、不以為然了;二是改變人性、根除虛榮,倘若一個人果真可以不在意他人的看法,真正做到我行我素,自然也就消除了緊張。

兩條道路,人們往往會選擇第一條,只有聖人選擇了第二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