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哲理演講稿(精選10篇)

欄目: 精選演講稿 / 釋出於: / 人氣:2.34K

哲理演講稿 篇1

各位老師,同學們:

哲理演講稿(精選10篇)

大家好!我先給大家講個故事。

在非洲的一片茂密叢林中,走著四個皮包骨頭的男子,他們扛著一隻沉重的箱子,在密林裡踉踉蹌蹌地向前走。他們跟隨隊長進入叢林探險,課時,隊長卻在任務即將完成時患疾病二不幸長眠於叢林中了。

臨終前隊長把親手製作的箱子託付給他們,並十分誠懇地說:“如果你們能把這個箱子送到我的朋友手裡,你們將得到比金子還寶貴的東西。”

埋葬了隊長之後,他們便扛著箱子上路了,道路越來越難走,他們的力氣也越來越小了,但他們仍然鼓起勁往前走著。終於有一天,綠色的屏障突然拉開了,他們歷經千辛萬苦之後終於走出了叢林,找到了隊長的朋友,可是那個朋友卻說:“我一無所有啊!”

於是,開啟箱子一看,竟是一堆無用的木頭!就這麼個故事,看起來隊長給了他們一箱無用的木頭,其實,他卻給了他們行動的目的,使他們獲得了比金子還貴重的東西——生命。這個故事啟示著我們學習、做任何事情必須要有明確的目的和奮鬥目標。

聾啞人跳起了美麗的千手觀音,盲人登上了珠穆朗瑪峰,雙腿下肢被截去而重新駕駛飛機返回藍天……許多正常人都難以做到的事情,這些殘疾人卻把它們變成了現實,這不能不讓人感到驚訝,也更被它們堅韌的毅力、永不放棄的精神所感動,他們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有著必勝的信念,朝著目標,永不放棄。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確定了奮鬥目標,如何才能堅持不懈,如何才能永不放棄,那就必須要有行動的計劃、成功的信念,這是你行動的嚮導,是你挖掘和運用體內潛能的催化劑。

如果你認為自己十分突出,你就真的會很優秀;如果你想象渺小,你就會落後於人;如果你想象勇敢,你就會真的無所懼怕;如果你想象輝煌,你就會變得很偉大。

因為當你行動之前進行頭腦熱身,構想要做之事的每一個細節,梳理心路,然後把他們深深銘記在腦海中,當你行動的時候,你就會得心應手,應付自如。

同學們,勵志要有明確的目標,目標的實現要有成功的信念,從現在開始,讓他們在你的想象中成為現實——去感受它們、經歷它們、相信它們。相信,不久的將來你就會看到它們最終變成現實。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哲理演講稿 篇2

大家好!我演講的哲理故事是《刀尖上盛開智慧》。

朱元璋這人,可不像別的皇帝那樣少有大志。他很可憐,小時候,父母雙亡,到處乞討;乞討不下去了,又去皇覺寺當一介小沙彌,木魚經卷,阿彌陀佛。

最後,沙彌也當不成了,就木魚一扔,佛經一燒,拿起屠刀,開始革命。

幾十年的刀光劍影,幾十年的血雨腥風,幾十年的浴血奮戰,朱元璋的企業做大了,自己也弄把老闆椅,往宮殿上一擺,朝上一坐,建立明朝,當了皇帝。

當了皇帝,那感覺特爽,特舒服,也特得意。尤其看到滿朝大臣,頂禮膜拜,連稱萬歲萬歲萬萬歲,朱元璋高興得險些血壓升高。當然,得意歸得意,仍得壓在心中,仍得一臉莊重:皇帝,得有皇帝的樣兒,不能張狂。

這樣憋,是能把人憋瘋的。

朱皇帝終於選擇了個時機,將內心的得意,狠狠地釋放了一把。

那次,是去看一座未完成的宮殿。到了宮門,朱元璋手一揮,告訴警衛,都別跟著,我自己進去隨便轉轉。於是,扔下警衛員們,揹著手,走進了宮殿。

顯然,宮殿還沒修好,但也快竣工了。宮殿很高大,很富麗,很堂皇,朱皇帝看了,很爽氣。

朱元璋一高興,就想起自己打江山的事,兩種得意摞在一塊,更加得意。左右看看,警衛沒來,自己一人,就捋著鬍鬚,得意地自言自語:“我本來拿著刀子沿江剽掠,只想安安穩穩當個強盜,沒想到,一不小心,竟弄出這麼大的家業。”說完,忍不住嘎嘎嘎大笑一陣。

笑完,終究不放心,抬頭一看,臉色煞白。

原來,果然有人。

個人,是個老頭,就騎在宮殿樑間,正在塗漆,顯然是個漆匠。此時,他目不斜視,正在聚精會神於手中的工作。朱元璋的話,他好像沒聽見。

朱元璋眼睛裡,笑意沒有了,射出白亮亮的光,刀子一樣。他想,自己今天說的話,要是傳出去,不等於自己承認自己的土匪出身,百姓知道今天這事,該如何看自己;大臣知道後,該如何看待自己。

朱元璋這傢伙,殺個人,於他而言,猶如碾死一隻螞蟻,他的那些大功臣,哪一個不是他舉起刀咔嚓咔嚓排頭砍過去的,又哪裡在乎一個老頭子?於是,他抬起頭,對著樑上喊:“哎,那位,你下來。”

上面的人仍沒朝下望,一心一意,繼續著手裡的活兒。

朱元璋臉上的肉顫了兩下,放大聲音,對著上面大喊:“你下來。”

那人仍忙著刷漆,理也不理。

宮外的警衛們聽到喊聲,都跑進來,對著樑上大喊:“老頭子,聖上讓你下來。”眾人的嗓門,猶如炸雷,老頭聽清了,慢慢溜下來,問:“喊什麼?”

大家說:“聖上叫你。”

老頭點點頭,忙走到朱元璋面前跪下道:“臣人老耳聾,沒聽清聖上呼喚,望恕死罪。”

朱元璋聽了,寡白的臉色和緩下來,心裡一陣輕鬆,人一輕鬆,態度就好了,呵呵大笑,望望左右道:“如此高齡,如此辛勞,理應獎賞。”讓人拿來二十兩銀子,賞給老人,擺出一副親民的樣子。內心裡,卻長長吁了口氣:這樣個聾子,能聽清什麼?

老人接過銀子,忙叩頭稱謝,起身後慢慢出了宮門,擦了把汗,也暗暗噓了口氣。只有他知道,朱元璋的話,他聽了個十足十,一句不落。也只有他知道,自己一點兒也不聾,耳聰目明。他更明白,今天,自己等於是在刀尖下鑽過來的,撿了一條命。

老人是裝聾,用自己的智慧拯救了自己。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哲理演講稿 篇3

大家好!我演講的哲理故事是《刀尖上盛開智慧》。

朱元璋這人,可不像別的皇帝那樣少有大志。他很可憐,小時候,父母雙亡,到處乞討;乞討不下去了,又去皇覺寺當一介小沙彌,木魚經卷,阿彌陀佛。

最後,沙彌也當不成了,就木魚一扔,佛經一燒,拿起屠刀,開始革命。

幾十年的刀光劍影,幾十年的血雨腥風,幾十年的浴血奮戰,朱元璋的企業做大了,自己也弄把老闆椅,往宮殿上一擺,朝上一坐,建立明朝,當了皇帝。

當了皇帝,那感覺特爽,特舒服,也特得意。尤其看到滿朝大臣,頂禮膜拜,連稱萬歲萬歲萬萬歲,朱元璋高興得險些血壓升高。當然,得意歸得意,仍得壓在心中,仍得一臉莊重:皇帝,得有皇帝的樣兒,不能張狂。

這樣憋,是能把人憋瘋的。

朱皇帝終於選擇了個時機,將內心的得意,狠狠地釋放了一把。

那次,是去看一座未完成的宮殿。到了宮門,朱元璋手一揮,告訴警衛,都別跟著,我自己進去隨便轉轉。於是,扔下警衛員們,揹著手,走進了宮殿。

顯然,宮殿還沒修好,但也快竣工了。宮殿很高大,很富麗,很堂皇,朱皇帝看了,很爽氣。

朱元璋一高興,就想起自己打江山的事,兩種得意摞在一塊,更加得意。左右看看,警衛沒來,自己一人,就捋著鬍鬚,得意地自言自語:“我本來拿著刀子沿江剽掠,只想安安穩穩當個強盜,沒想到,一不小心,竟弄出這麼大的家業。”說完,忍不住嘎嘎嘎大笑一陣。

笑完,終究不放心,抬頭一看,臉色煞白。

原來,果然有人。

那個人,是個老頭,就騎在宮殿樑間,正在塗漆,顯然是個漆匠。此時,他目不斜視,正在聚精會神於手中的工作。朱元璋的話,他好像沒聽見。

朱元璋眼睛裡,笑意沒有了,射出白亮亮的光,刀子一樣。他想,自己今天說的話,要是傳出去,不等於自己承認自己的土匪出身,百姓知道今天這事,該如何看自己;大臣知道後,該如何看待自己。

朱元璋這傢伙,殺個人,於他而言,猶如碾死一隻螞蟻,他的那些大功臣,哪一個不是他舉起刀咔嚓咔嚓排頭砍過去的,又哪裡在乎一個老頭子?於是,他抬起頭,對著樑上喊:“哎,那位,你下來。”

上面的人仍沒朝下望,一心一意,繼續著手裡的活兒。

朱元璋臉上的肉顫了兩下,放大聲音,對著上面大喊:“你下來。”

那人仍忙著刷漆,理也不理。

宮外的警衛們聽到喊聲,都跑進來,對著樑上大喊:“老頭子,聖上讓你下來。”眾人的嗓門,猶如炸雷,老頭聽清了,慢慢溜下來,問:“喊什麼?”

大家說:“聖上叫你。”

老頭點點頭,忙走到朱元璋面前跪下道:“臣人老耳聾,沒聽清聖上呼喚,望恕死罪。”

朱元璋聽了,寡白的臉色和緩下來,心裡一陣輕鬆,人一輕鬆,態度就好了,呵呵大笑,望望左右道:“如此高齡,如此辛勞,理應獎賞。”讓人拿來二十兩銀子,賞給老人,擺出一副親民的樣子。內心裡,卻長長吁了口氣:這樣個聾子,能聽清什麼?

老人接過銀子,忙叩頭稱謝,起身後慢慢出了宮門,擦了把汗,也暗暗噓了口氣。只有他知道,朱元璋的話,他聽了個十足十,一句不落。也只有他知道,自己一點兒也不聾,耳聰目明。他更明白,今天,自己等於是在刀尖下鑽過來的,撿了一條命。

老人是裝聾,用自己的智慧拯救了自己。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哲理演講稿 篇4

大家好!我演講的哲理故事是《變障礙為臺階》。

《論語·陽貨》第一則,記載的是陽貨和孔子之間的一次交鋒:陽貨希望孔子出山,幫助自己,但孔子自小討厭陽貨,長大後看到陽貨陪臣執國命,更是厭惡他。

陽貨是有架子的,他不會親自登門拜見孔子。他也知道,孔子是看不上他的,不會主動投懷送抱。但陽貨畢竟是陽貨,他是有手段的。他先放出風聲,要孔子去見他。但孔子不傻,不去見。陽貨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條計策:他趁孔子不在家,派人送給孔子一隻蒸熟的小豬。

按孟子的說法,按照吉禮,“大夫賜於士,不得受於其家,則往拜其門。陽貨瞰孔子之亡(出門在外)也,而饋孔子蒸豚。”朱熹說:“瞰孔子之亡而歸之豚,欲令孔子來拜而見之也。”他就是想用一隻蒸熟的小豬換得孔子的回拜。

孔子回到家,看見陽貨派人送來的小豬,就明白陽貨的意思了。陽貨給孔子出了兩難題目:去拜訪吧,就等於投靠,陽貨可以以此散佈言論,造成孔子和他合作的社會影響;不去吧,違背周禮,不用說孔子本人不願違背周禮,陽貨也可以藉此打擊孔子,敗壞他的聲譽。

但這種小難題哪裡能難倒孔子?破解之道其實就在眼前:操斧伐柯其則不遠——就用陽貨的辦法:孔子也打聽到他何時不在家,並趁機去拜見他。

可不巧得很——也可以說是巧得很——孔子在回來的路上遇到了陽貨!

孔子一看是陽貨大夫的車馬,自然是趕緊轉彎避開,而陽貨一見孔子的來路,以及對自己避之唯恐不及的樣子,也就明白了是怎麼回事。他很生氣,加上此時的他權勢煊赫,說話的口氣也衝:別躲!過來!我有話對你說!

孔子只好轉回來,走近陽貨。陽貨說:“一個人藏起自己的才能而聽任國家混亂,可以叫仁嗎?”

道理很正派,孔子無奈,只好說:“不可。”

“那麼,本來喜歡從政卻屢次錯過機會,可以叫智嗎?”

說得也對,孔子只好又回答:“不可。”

孔子顯然不願和陽貨直接衝突,面駁陽貨,所以恭恭敬敬順著他說。但是,他的兩個“不可”,很明顯是敷衍,是虛與委蛇。陽貨當然也能聽出來,但孔子態度既然如此恭敬,他也無從發作。

末了,陽貨說:“日月流逝,時不我待啊!”

潛臺詞是:孔先生,您已經五十歲的人了!您還有幾次機會?

我相信,陽貨最後這句話深深打動了孔子,觸及了孔子心中蟄伏二十來年的從政之夢。孔子心中的堅冰開始融化:“好吧,我準備出仕了。”

這段對話非常精彩,孔子也不是不願做官,而是不願到破壞政治秩序的陽貨那裡做官。所以,不見陽貨,是“義”;不得已去拜見陽貨,是“禮”;等陽貨不在家才去拜,是“權”;路上碰見了也就恭敬相見,不願意做的太決絕,是“毋必毋固”。陽貨每一問,孔子必答,是陽貨說得在理,孔子據理答覆而不辯解,是謙遜而又不屈服。

即便是孔子這樣超凡脫俗之人,一生之中也免不了和一些難纏的人糾葛難解。這無需抱怨,我們可以像孔子那樣,把生命歷程中碰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包括小人,都看成是我們註定要經受的磨練。其實,任何一個障礙,換個角度看,也是一個高度,假如你不能高過障礙,甚至比障礙還低,只能與障礙平視,甚至仰視,障礙就是峭壁,擋住你前進之路。但是,假如你高過你的障礙,可以俯視障礙,就可以在障礙面前抬腳,把它踩在腳下,此時,障礙就變成了臺階,抬舉著我們攀升。

面對陽貨的咄咄逼人,孔子的表現是唯唯諾諾而不辯——孔子終究不會去陽貨那裡為官,卻也無需在此一爭高低。

戰勝小人的祕訣是:不是要鬥得過小人,而是要高得過小人。

三十多年前,十七歲的孔子在輕視他的陽貨面前不爭不辯、轉身離去,陽貨那時就已經成了他眼中的臺階,更何況今天。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哲理演講稿 篇5

有一天晚上,小主人王明做完作業後,就關燈睡覺了。

這時文具盒裡發生了爭執。驕傲的鉛筆弟弟想先發制人,神氣十足地說:“在這兒算我的本領最大!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畫什麼就畫什麼,還寫得十分漂亮!你們,行麼?”轉筆刀哥哥聽了,氣得咬牙切齒,反駁到:“嘿,是嗎?如果不是我把筆頭削尖,你能寫出這麼漂亮的字嗎?”“讓我說呀,你們誰也比不上我!會寫字很了不起嗎?把筆削尖又怎麼樣?如果鉛筆寫錯字,還不是我來把錯字擦掉!”橡皮妹妹得意忘形地說。

“我的本領最大!”“我最厲害!”……

文具盒裡吵吵鬧鬧的,把文具盒爺爺吵得不耐煩了,它語重心長的說:“你們各有各的作用,在不同的情況下發揮不同的作用。我們不應該比誰的本領大,而是要團結友愛,為小主人服務。”“我們知錯了。”文具們聽了,低下了頭,臉漲得紅紅的,再也不作聲了,心裡想:“原來我們不應該自誇,要用實際行動來證實自己是最棒的。”

是啊,生活中我們不也是這樣嗎?

哲理演講稿 篇6

20xx年2月,在一瑞士的蘇黎世法院,當地一位代表寵物、飼養動物和野生動物利益的著名公立律師哥切爾,為他的一個不同尋常的客戶進行辯護。

他為之辯護的是一條22磅重的梭子魚。這條魚在掙扎了10分鐘後被漁夫捕獲。哥切爾辯護的核心在於,漁夫將咬鉤的梭子魚釣上水面所花時間過長,致使梭子魚遭受過度的痛苦。

疼痛,是人無法忍受的。同樣,梭子魚和其他許許多多的動物,也無法忍受疼痛。如果動物過度的疼痛,是由人帶來的,那麼,人就應該對動物的疼痛承擔責任,為動物的疼痛埋單。這是哥切爾的司法理念,同時也是他博愛的宣言。

這事還得從某天上午說起。這天,哥切爾來到他的律師事務所,當他拿起一份報紙,一幅圖片映入眼簾,他震驚了。一條足足4英尺長的梭子魚,在一隻魚鉤上苦苦掙扎。他彷彿聽到了魚的呻吟聲,魚說,我很痛。旋即,哥切爾的內心也感到了疼痛,突然,他的內心比魚疼得更厲害。

哥切爾是個有趣的人,他在23歲時開始對動物權利產生興趣,當時的一場事故讓他10天說不出話,使他有機會了解無法表達自己感受的動物所受的苦楚。

回到眼前的這幅畫面,哥切爾說,此情此景,讓他想到了另一幅畫面:一位非洲狩獵人,將一隻大腳踩在鮮血淋漓的獅子頭上……哥切爾感覺自己的心裡也彷彿中了一槍,疼痛瀰漫開來。眼前梭子魚的疼痛折磨著他,他想到必須有人為這條魚10分鐘的煎熬和痛苦埋單。

於是,他幫著動物保護組織起訴作為被告的業餘垂釣者,涉嫌殘害動物。他要告訴人們,動物,必須以人道的方式捕獲。

瑞士,是一個對生命高度尊重的國家,無論是對動物,還是對植物。法律甚至規定,科學家在對植物進行試驗之前必須考慮植物的尊嚴。還有些有趣的規定,比如,養狗的人在購買寵物狗之前必須先修四小時的課程。養群居動物,包括鳥類、魚類必須有夥伴。鳥籠和魚缸必須至少有一面是不透明的,以使裡面的鳥和魚有安全感。

即便如此,哥切爾還是敗訴了。原因是,那條不幸的梭子魚,早已成了饕餮者盤中的美餐。

很明顯,哥切爾缺乏物證。不過,哥切爾表示還將選擇上訴,只是他覺得,任何進一步的判決,對於這條梭子魚來說都太遲了。

然而,無論怎樣,為一條魚辯護,就等於在為一切生命的尊嚴辯護。讓製造痛苦的人為痛苦埋單,這樣,才能讓所有制造疼痛的手,變得猶疑而謹慎。

哲理演講稿 篇7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用人之道》。

去過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陀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並不在同一個廟裡,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

彌樂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麼都不在乎,丟三拉四,沒有好好的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著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

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裡,由彌樂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於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面無私,錙珠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廟裡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心得體會:其實在用人大師的眼裡,沒有廢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貴寶劍,摘花飛葉即可傷人,關鍵看如何運用。

哲理演講稿 篇8

人是群居動物,脫離不了社會,避免不了交往,而交往的基礎,正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信任,是能把人和人牢牢緊繫在一起的麻繩。而隨著物質社會的不斷髮展,信任卻在人們的社會意識中逐漸淡薄,原本粗長的“麻繩”已被消磨成脆弱不堪的蛛絲。

最典型的例子,無非是最近熱議的“扶老人”事件。自從第一次的女大學生扶老人被訛二十萬,“不慎摔倒”的老人們在一夜之間忽如春風襲來,全國各地也紛紛湧出了“扶老人被訛詐”“老人摔倒無人扶”的新聞,並且幾乎都毫無客氣地霸佔了頭條。人們不禁應該深思: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信任在哪裡?

其實人們早該意識到了,維繫人們交往的信任正在不停地崩裂,變得岌岌可危。要知道,在一個社會中,當扶老人也要提前買好所謂的“扶老人險”,也要拍下證明照片,甚至還要找證人的時候,這個社會將是多麼的悲哀!當初第一個想出這種用信任來騙取同情心和錢財的人可曾想過,這個“鬼點子”是讓人們在蛛絲上走鋼絲,“信任”的蛛絲斷了,人們也將自身難保。曾有一位去西藏的行者在自己的書中寫道:你送給藏人一份禮物,藏人會笑著收下,用藏語對你說“謝謝”,向你獻哈達;而送有的漢人一份禮物,漢人卻會想“這個人要對我做什麼?”“收了禮物之後他會不會要我回報些什麼?”“他想從我這裡拿走什麼東西?”……心照不宣,我們人和人之間本來就倚靠著難堪重負的信任來勉強支援,為何又要在這薄弱的信任之間橫插一腳?

網路上總結出的最能感動人的幾句話之一,其中便有一句“我相信你”。人人幾乎都能一提筆就長篇大論地寫起誠信問題,卻難以真心說出“我相信你”。信任與道德、人際關係有千絲萬縷的聯絡,信任的缺失,必然將會帶來道德的缺失,人際的缺失,甚至人性的缺失。若人人都待在自己的象牙塔中閉門不出,對他人築起高高的城牆,那麼由人組成的社會早晚要分崩離析。

別拿信任當兒戲,更別拿信任去與惡魔交易。當大喊著“狼來了”的少年真正獨自面對狼群,他才意識到信任是多麼寶貴的東西。既然如今我們大喊“狼來了”,還會有人急匆匆地趕來幫助;路邊有身體不支的老人,還會有人冒著被訛詐的風險將摔倒在地的老人扶起,在我們的社會還未變成魯迅先生筆下那樣人人麻木地冷眼旁觀之時,醒一醒!信任並非兒戲!現在要愛護好那晶瑩剔透的蛛絲,還來得及。

哲理演講稿 篇9

大家好!我演講的哲理故事是《鋼玻璃杯的故事》。

一個農民,國中只讀了兩年,家裡就沒錢繼續供他上學了。他輟學回家,幫父親耕種三畝薄田。在他19歲時,父親去世了,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顧身體不好的母親,還有一位癱瘓在床的祖母。

八十年代,農田承包到戶。他把一塊水窪挖成池塘,想養魚。但鄉里的幹部告訴他,水田不能養魚,只能種莊稼,他只好有把水塘填平。這件事成了一個笑話,在別人的眼裡,他是一個想發財但有非常愚蠢的人。

聽說養雞能賺錢,他向親戚借了500元錢,養起了雞。但是一場洪水後,雞得了雞瘟,幾天內全部死光。500元對別人來說可能不算什麼,對一個只靠三畝薄田生活的家庭而言,不啻天文數字。他的母親手不了這個刺激,竟然憂鬱而死。

他後來釀過酒,捕過魚,甚至還在石礦的懸崖上幫人打過炮眼……可都沒有賺到錢。

35歲的時候,他還沒有娶到媳婦。即使是離異的有孩子的女人也看不上他。因為他只有一間土屋,隨時有可能在一場大雨後倒塌。娶不上老婆的男人,在農村是沒有人看得起的。

但他還想搏一搏,就四處借錢買一輛受扶拖拉機。不料,上路不到半個月,這輛拖拉機就載著他衝入一條河裡。他斷了一條腿,成了瘸子。而那拖拉機,被人撈起來,已經支離破碎,他只能拆開它,當作廢鐵賣。

幾乎所有的人都說他這輩子完了。

但是後來他卻成了我所在的這個城市裡的一家公司的老總,手中有兩億元的資產。現在,許多人都知道他苦難的過去和富有傳奇色彩的創業經歷。許多媒體採訪過他,許多報告文學描述過他。但我只記得這樣一個情節——

記者問他:"在苦難的日子裡,你憑什麼一次又一次毫不退縮?"

他坐在寬大豪華的老闆臺後面,喝完了手裡的一杯水。然後,他把玻璃杯子握在手裡,反問記者:"如果我鬆手,這隻杯子會怎樣?"

記者說:"摔在地上,碎了。"

"那我們試試看。"他說。

他手一鬆,杯子掉到地上發出清脆的聲音,但並沒有破碎,而是完好無損。他說:"即使有10個人在場,他們都會認為這隻杯子必碎無疑。但是,這隻杯子不是普通的玻璃杯,而是用玻璃鋼製作的。"

於是,我記住了這段經典絕妙的對話。這樣的人,即使只有一口氣,他也會努力去拉住成功的手,除非上蒼剝奪了他的生命……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哲理演講稿 篇10

有個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內蒙古草原上。

有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爸爸在草原上迷了路,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後快走不動了。爸爸就從兜裡掏出5枚硬幣,一枚硬幣埋在草地裡,把其餘4枚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說:“人生有5枚金幣,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一枚,你現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裡的那一枚,你不能把5枚都扔在草原裡,你要一點點地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來,這樣才不枉生一世。今天我們一定要走出草原,你將來也一定要走出草原。世界很大,人活著,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讓你的金幣沒有用就扔掉。”在父親的鼓勵下,那天阿巴格走出了草原。長大後,阿巴格離開了家鄉,成了一名優秀的船長。

珍惜生命,就能走出挫折的沼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