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態度和技巧(精選3篇)

欄目: 精選演講稿 / 釋出於: / 人氣:1.12W

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態度和技巧 篇1

1.以交流孩子情況為主的溝通策略。

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態度和技巧(精選3篇)

在這種情況下溝通,老師最好用具體的語言進行表達,其次,要藉助具體事件反映孩子的表現。這樣會讓家長更容易理解孩子的狀況,感受到老師對孩子的關注。籠統地“很好,很聰明”,會讓家長感覺到老師在應付自己,認為孩子是被忽視的。在反映孩子在園的一些缺點時,老師更要注意措辭,避免用一些過激的詞語傷害到家長的自尊,所以,老師要多使用就事論事的評價方式以及發展性的評價。

2.以反映孩子問題為主的溝通策略。

老師切忌用“告狀”口吻,要注意維護家長的自尊,不當著其他家長和孩子的面反映孩子缺點,同時遵循“一表揚二建議三希望”的原則。比如“這個孩子在幼兒園裡很喜歡參與各種活動,這是值得表揚的,如果多學習一些與人合作的方法,就更好了。相信我們好好幫助他,他會變得合作能力更強,更加優秀”。

例如我班有一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平時家長什麼事都喜歡包辦代替,一天家長來接孩子,我對他說:“你的孩子受寵愛太多,生活處理能力稍差一點,但人很聰明,我們試著讓他學穿衣,還蠻像樣的,你們回去,也讓他多練習……。”家長聽了很高興地接受了,回到家按照我的要求,試著讓孩子自己動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可見,有時講話注意一些藝術,既有利於給家長創造一個和諧輕鬆的環境,也有利於培養孩子樂觀的性格。

3.以佈置配合工作為主的溝通策略。

老師要明確交待任務,語言要言簡意賅,任務要具體,因為:第一,家長對於學校的工作不十分了解,第二,每次老師與家長見面的時間有限。同時,要儘量讓家長理解工作的目的,使家長心裡清楚,以便更好地做好配合工作。

4.孩子在學校出現事故時的溝通策略。

幼兒在學校可能會出現各種狀況,最嚴重的就是事故。這種情況下,老師除了判斷準確、送醫及時、處理規範外,還要安撫好家長。首先,老師要勇於承認工作中的過失或者誠心向家長表示歉意,贏得家長的理解。其次,老師要詳細向家長反映事故情況,讓家長清晰事實真相,可以降低家長因迷惑而帶來的焦慮、擔憂和不安全感。最後,和家長一起協商做好孩子恢復工作,包括以後對孩子傷口的觀察、孩子活動時的特殊照顧等等,以此獲得家長的諒解。

5.家長因誤解情緒過激時的溝通策略。

在學校由於種種原因可能會讓家長產生誤解,使得家長情緒過激。在這種情況下,老師一定要理智,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急於辯解,耐心等家長說完,然後再一一向家長解釋,儘量避免與家長抬槓。老師不分場合與家長爭執,只會讓家長認為老師對自己的孩子或者對自己有偏見,或者認為老師是不負責任的,這樣更不易於溝通。老師要從家長疼愛孩子的角度理解家長的心理,並從關愛孩子的角度談論問題,更易於家長接受。老師可以通過說“你說得很有道理。不過……”“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你看這樣如何”等這樣先認可再建議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觀點。對於蠻橫不講理的家長,老師要不卑不亢,理性地將事情解釋清楚。

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態度和技巧 篇2

一、切忌“告狀”式的談話方法,這樣會讓家長誤認為老師不喜歡甚至是討厭自己的孩子,從而覺得自己的孩子在班裡會受到不公正待遇而產生抵制情緒。

二、要經常和家長溝通,不能等問題出現了才溝通。

三、和家長溝通要講究談話的策略性和藝術性,把談話建立在客觀、全面的基礎上。要讓家長相信我們,尊重並聽取我們的意見,要讓家長感到教師在關注自己孩子的成長和進步,感到老師比他們更深入地瞭解孩子。同時,要抓住時機向家長了解孩子的情況,以請教的態度耐心的聽取家長的意見,使家長產生信任感,從而樂意與教師進行充分的交流,以達到預期的目的。具體步驟是:

1.彙報孩子近來的發展情況(進步與問題所在)。

2.瞭解幼兒在家情況及家長的教育方法,找出問題的原因。

3.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和方法及家長需要配合做的事。這三個步驟的良好運用,就為我們更好的和家長溝通開了一個好頭。

四、在與家長溝通時老師要根據家長們職業、性格、文化修養、教育觀念的不同以及不同幼兒的情況採取不同的溝通的方法。如和觀念陳舊的家長溝通,我們直接給予教育措施,他們就很難接受,所以,可以直接向他們反映幼兒的學習效果,如: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孩子掌握了什麼,哪些地方還需要培養。在這個過程中,把我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標慢慢滲透,逐步在思想上達成共識,以取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援。和不同的家長採取不同的溝通方法,在具體工作中並不是這麼簡單的,家長和幼兒的情況形形色色,五花八門,還需要我們老師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根據不同情況採用不同的方法。

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態度和技巧 篇3

一、是採用家校聯絡簿進行交流。對一些缺乏自覺性、自我控制能力較弱,經常會出現一些過失的學生,教師可每天或每星期在聯絡簿上寫一下該生的主要表現等,家長也可將孩子在家時的表現記入聯絡簿,這樣教師和家長都能及時把握該生的基本情況,督促他們完成各項作業,及時改正缺點,引導他們積極進步。

二、是採用電話聯絡,教師有時去家訪,往往會碰不到家長,這時教師可用電話與家長保持聯絡,當然作為家長更應主動及時與教師溝通,同時不要只為孩子的事打電話,節假日也應該打個電話問候一下,以表示對老師辛勤工作的感謝。

當然教師與家長聯絡並不在於一定的形式目的是加強溝通,增進理解,使學校與家庭形成一股共同的教育合力,也就是說,教師與家長之間應當建立起親密無間的合作關係,認同一致,協作共事,努力減少一些互相抵消的無謂的消耗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