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與家長溝通的技巧(精選22篇)

欄目: 精選演講稿 / 釋出於: / 人氣:1.33W

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篇1

1、投資準備――――瞭解學生家庭狀況是有效溝通的必要準備。

與家長溝通的技巧(精選22篇)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強調環境對教育的重要影響。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物質環境是育人的一種財富。“依我們看,用環境,用學生製造的周圍情景……進行教育,這是教育過程中最微妙的領域之一。” 上海市兒童少年心理髮展中心副主任唐慧琴指出:“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方面,家庭影響最大。一個有問題的孩子,他(她)的背後往往存在一對有問題的父母。”

一個學生在什麼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對他來講十分重要。實踐證明,從離異家庭或單親家庭中來的學生性格稍有孤僻,或者偏激,有的進取心特強而脾氣火爆;有的意志消沉,不思進取。瞭解學生家庭情況,搞清楚學生的父母年齡,從事什麼職業,家住哪裡,是不是單親家庭或離異家庭,掌握學生性格成因的“環境因素”有助於我們對症下藥,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

某班有個學生有次遲到被值日班長記錄下來。這名學生就伺機和值日班長打了一架,在班內造成很壞的影響。班主任老師很生氣,盛怒之下找到家長。不想學生的姐姐來到了學校,原來該生父親常年在外,父子感情生分,母親有心臟病,特殊的環境使姐弟倆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由於年齡接近,學生的姐姐十分偏袒弟弟,不僅不認為弟弟有錯,反而埋怨老師處理不公,溝通效果十分不理想,嚴重干擾了對學生思想工作的展開。在這裡,缺少必要了解是溝通失敗的重要原因。

2.投資諮詢——尊重家長是溝通的第一原則。

一個教學成績非常優秀的年輕教師擔任了班主任。他把對學生濃濃的愛傾注在了對學生的負責上,甚至不惜冒違紀之諱體罰學生。可想而知,效果非常不理想。有天,某個學生參與了打架事件,年輕的班主任盛怒之下叫來了家長,當時已經深夜11:00,年輕的班主任厲數學生的錯誤,並進而指責家長的失教之責,那個學生就站在那兒,目睹家長唯唯諾諾。此時,在場的老師已經無法勸解這個班主任,看著他離溝通的初衷越走越遠而束手無策。班主任發作完,家長就帶著孩子回家了。這樣的教育會收到理想的效果麼?

學生需要尊重,家長更需要尊重。離開尊重就談不上平等,沒有平等哪裡有心靈的無障礙的交融。當我們背離了尊重這個原則,剩下的只有對家長的訓斥和指責。而家長可能有兩種反映:一種是憤而離開;一種是忍氣聽完。我們慶幸的是剛才那個例子中正巧碰到後一種家長,但這種僥倖是多麼猥瑣和陰暗啊。學生愛父母,多以他(她)縱容自己對父母有些不敬;但他(她)不會允許別人包括老師對自己的父母不敬。因此,當我們不能尊重家長時,也必然傷害學生的心靈。當我們無法尊重家長的時候,我們的教育已經失敗了。

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篇2

1、克服互相埋怨情緒。在面對後進生的時候,教師與家長間易互相埋怨,一方埋怨老師不會教,一方埋怨家長不會養。這樣,導致雙方產生對立情緒。班主任老師在與家長交流時,要具體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其解決辦法,防止只“揭短”“告狀”的現象。

2、避免傷害家長的感情。班主任往往對喜歡的學生大力表揚,而對一些不稱心的學生指責有加,在家長面前大力批評,好事沒一份,壞事份份有。這樣,導致家長感情受到了傷害,遷怒於孩子。結果造成學生家長怕見老師,於是影響了家校的聯絡。因此,在與家長交往中,教師要客觀對待學生的錯誤,以商量的口氣與家長共商教育方法。

3、正確評價學生。教師與學生家長的接觸,往往離不開評論學生。這時,首先要了解家長的道德修養水平,先請家長談談學生在家的表現,隨後班主任才談學生在校表現,這樣避免家長由於學生在校出現問題產生心理壓力,搞僵關係。其次要客觀、全面地評價學生,不能好的都好,壞的全壞。應讓家長聽到教師的肺腑之言,使其產生與班主任共同教育學生的願望。教師與家長談話時,千萬要避免只“告狀”,除將孩子的問題告訴家長,對孩子的進步也要實事求是地談。在談孩子的缺點時,教師還應主動、坦誠地檢視自身在工作中的失誤,商討糾正、改進的措施。讓家長覺得你是在真心實意地愛護他們的孩子,從而接受你的意見並積極合作。

4、以誠相待,用誠心架起溝通的橋樑

與學生家長交流與溝通時,講究一個“誠”字。只有誠心誠意,才能打動家長的心,使他愉快地與你合作,有效地促進家長科學地開展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班主任應該用誠心架起與家長溝通的橋樑。不管是家訪還是家長來學校交換意見,我們應該立即轉換角色,把自己當作這個家庭的朋友,與家長說話就變得容易多了,千萬不要板起面孔去教育家長或指示家長怎樣,否則是很難解決問題的。家長來訪時,應儘量做到起身歡迎,端椅遞茶,家長走時要起身相送。而且要儘量使用文明用語,如“請坐”、“請喝茶”等等。這樣就會使家長明白你是一個很有道德修養的班主任,為彼此間的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礎。為了讓家長知道你對他的孩子特別重視,事前要充分了解學生,包括學習成績、性格特點、優點和缺點、家庭基本情況以及你為這個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最好擬一個簡單的提綱。這樣在與家長交流時,就能讓他產生老師對他的孩子特別重視的感覺以及班主任工作細緻、認真負責的好印象。這樣從情感上就更容易溝通。讓家長表達他的意見很重要,謙虛誠懇,專心傾聽,會讓家長感到自己很受重視。即使是一個牢騷滿腹、怨氣沖天,甚至最不容易對付的家長,在一個具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善於傾聽的班主任面前,常會被“軟化”得通情達理。要認真耐心地聽家長傾述,同時要輔以眼神、動作,或插以“對”或“是”這樣的短語呼應,最好是動筆記一下要點;同時要表現出對家長心情的理解,坦誠地與家長交流,這樣可以對學生情況有更全面的瞭解。

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篇3

一、與家長溝通,先以禮相待。

首先給大家講一個發生在我身上的事,一次在汕頭的一個店裡買了一瓶洗面奶,拿回家一用,結果臉上長滿了小豆豆,當時心裡很急,心想下次一定要把東西退還,我再也不用他們的產品,如果服務員態度不好,就讓他賠償損失,在一個星期五的下午,天氣比較炎熱,我氣沖沖地到了店裡,說明了來意,那個服務員一聽,馬上讓我坐下,並倒了一杯茶給我,當她的一杯茶放到我手裡時,本來是憤怒的心一下子平靜了,經過她的解釋和推薦,最後我又試用了她的另外的產品。

於是從這件事我受到了啟發,當有家長怒氣衝衝地來找我時,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家長讓座,再給他倒一杯水,然後才開始談事情。而且效果很好。曾記得這學期有位家長怒氣衝衝到我辦公室說:“我兒子在校車上老被高年級的同學欺負,你們學校解決不解決。”說話的語氣非常強硬。我轉身去搬了一張椅子給他坐,並倒了一杯水給他,當我把水送到他手裡時,家長本來緊繃的臉已勉強地露出了一點禮貌的笑容,這時再向家長說明我們老師一定會調查並認真處理的,家長就基本上能接受,這樣事情解決起來就主動了。

第二,與家長溝通要實事求是,也要講究方法。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 ,教養不同,難免會遇到一些 “護短”的粗魯家長,那就必須講究語言的藝術。多數學生在學校做了錯事之後是不會向家長坦白的,反而說別人怎樣錯,老師又如何袒護那些同學,這往往引起家長的誤解。所以班主任應該在家長心平氣和的情況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用徵求意見的態度,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駕馭好批評的藝術,用愛心感化家長,使他能理智地與老師一起解決問題,工作起來就容易得多了。

陳某是我班的調皮鬼,時常影響其他同學。有一次又將同學的東西弄壞了,可是他的家長卻硬說是其他的同學先影響他孩子的,可見他的孩子回家沒有說實話,家長又袒護自己的孩子。面對這樣的家長,我沒有馬上指責他的孩子。而是先和他聊聊孩子最近的表現,肯定他孩子的進步,讓家長感受到老師對他孩子的關愛。然後再和他談談如何讓孩子表現的更好,從而引出這件事,以此事來分析。這位家長也謙虛接受了,並且回家也對孩子進行了教育。後來,學生的進步也很大。事實表明家長能理智地中肯地教育好子女,那麼,他的子女在學校的表現也會相對較好。所以,班主任與學生家長的溝通,既要實事求是,也要講究方法。

三、與家長溝通,報憂也要報喜。

平常我們聽到最多的是:“哪個孩子不聽話了,打個電話給家長說一下。”可我很少聽到說:“哪個孩子有進步了,打個電話給家長說一下。”長此以往家長只要一聽到是老師的電話,直接反映就是我的孩子在校不聽話了。可我認為孩子不聽話可以告知家長,但更多地要把學生的進步告知他的家長,尤其是他的孩子確實取得了比較明顯的進步或成績後,這是你和家長的溝通也尤為重要。俗話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哪個家長不喜歡聽到自己孩子進步的訊息,如果你把喜訊帶給家長,下次他就希望你多跟他聯絡,這樣學生高興、家長高興,何樂而不為呢?

我班的鄭某,人比較調皮,可幹事情很積極,我經常對他鼓勵,成績也有一定進步,他的爸爸在廣州做生意,有一次,我打電話給他,告訴他孩子進步較大,他父親聽後高興的不得了,對我千恩萬謝,又讓他的媽媽打電話感謝我。孩子也受到了莫大的鼓舞,更加積極上進了,期會考試還進了班級前10名呢。

四、與家長溝通,應站在家長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在學校,學生難免會發生磕磕碰碰的事情,當學生不慎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時,作為老師一定要站在家長角度去考慮事情。上次我班鄭某在上體育課時,不小心摔倒了,不巧的是剛好摔在眼瞼處,雖然情況並不是很嚴重,但鑑於傷在臉部,而且距離眼睛那麼近,於是在瞭解清楚事情發生的始末後我馬上打電話給孩子的媽媽,不巧的是孩子的媽媽剛好出差了,只好通知他的奶奶來校,孩子的奶奶匆匆趕到,第一句話就說:誰把你撞的?好不容易最近身體好一點,怎麼會這樣。奶奶那種對孫子的疼愛之情流露無遺,後來我跟她說:“醫生說沒關係,你在家裡再留意一下。”他媽媽第二天就趕回來了,因為擔心孩子傷在眼周,不知恢復得怎樣,再說畢竟傷在學校,作為班主任多多少少是有責任的,恰好第二天是週末,於是我就想去孩子家裡看看孩子的傷,我的搭檔馬主任得知這件事後,非常贊成我的想法,並欣然和我一同前往,在此也對馬主任對我工作的幫助和支援表示由衷的感謝,事情過去後,家長沒有說過一句埋怨學校的話,反而因老師對孩子的關心而非常感動,

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篇4

一、通過家教園地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

平時老師與家長交流的時間只有入園或離園那麼一點時間,因此通過家長了解孩子成了老師的一個問題。於是我們便充分的利用的家教園地這個小欄目,我們把孩子近階段在園的情況簡要的記錄到專門的小本子,這樣不管家長什麼時候來都能清楚的瞭解到孩子在園的情況,同時我們還通過家教園地讓家長與家長、家長與老師一起交流和探討更適合孩子的教學方法,做到家園同步。

二、通過“快樂星期天”增進與家長的溝通、交流

為了能與家長能更有機會面對面更好的交流,可根據社會發展、家長的實際情況與幼兒的發展情況開設了“快樂星期天”的活動(利用星期天組織家長與幼兒一起進行有意義的活動。如:才智大比拼)在每次的活動中95%的家長都能夠積極的參與和配合,還能提出自己的寶貴意見起到了家園一致的效果,同時老師與家長有更多面對面交流的時間並且在不知不覺之中增進了家長對老師的信任度和配合度,總之“快樂的星期天”不僅愉悅了老師、家長、孩子的身心,還增進的大家的感情、信任度、配合度。

三、通過網路的途徑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

隨著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現代化的通訊工具湧入家庭,尤其是多媒體的使用,教學網路的出現。我園也有了自己的教學網路,我們把這功能廣博的網路運用在教學上,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也是教學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近年來我園給每個班級都申請了一個電子郵箱,給老師與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提供了機會。當我們開啟班級的郵箱時總能看到家長在家教育孩子中所遇到的問題、孩子在家的發展情況、家長對老師、阿姨工作的肯定,同時老師們也會響應的給予他們迴應。

四、設立“幼兒成長檔案”進行隨時的溝通

根據大部分家長因為上班幫,常常是來去匆匆連個逗留的時間都沒有這一特點,我們可以設立一本“幼兒成長檔案”放置幼兒的書包,這樣老師、家長可以通過成長檔案被記錄幼兒在園、在家的表現以做及時的溝通同時提出所互相要配合的事項等,這樣可以更好的做好家園同步,以便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篇5

1.對於知識型的家長:一 般如實向家長反映情況,主動請他們先提出教育的措施和處理的意見,認真傾聽。這些家長一般來講比較注重對孩子的教育,他們觀察自己孩子的表現經常比我們老師還要深入、細緻、具體,作為教師應虛心聽取他們的建議。當然,在聽取家長意見的同時還要具有自己的判斷力,要冷靜地分析。每個班級都會有這樣的一批家 長,他們有一定的知識、修養,在教育孩子這方面有獨到的見解,與這類學生家長交談後通常都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2.對於溺愛型的家長:一 般見面都要先肯定學生的長處,對學生好的一面給予肯定,再調皮搗蛋的孩子身上都會有一些閃光點,抓住他們身上的積極品質,那些溺愛型的家長更是希望聽到老師對自己孩子的肯定。要充分尊重學生家長的感情,肯定家長熱愛子女的正確性,這樣家長才會從心理上接受老師的意見。同時,也要用懇切的語言向家長反映情 況,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對於這樣的家長,教師要在肯定中提出要求,在要求中透著婉轉。教師的主要目的是要家長全面的瞭解孩子,從而主動地與老師共同商討教育孩子的方法,主動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

3.對於脾氣暴躁型的家長:這 樣的家長往往文化程度不太高,“恨鐵不成鋼”,學生一出現毛病,他們也不加分析就拳腳相向。與這樣的家長溝通要特別講究方式方法,謹慎行事。要以柔風細雨式的交談方式,要讓家長知道:老師請家長到學校來並不是希望給自己的學生招來一頓皮肉之苦,而是為了幫助學生儘快認識和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希望得到家長 的配合,齊抓共管,共同教育學生。要使家長理解所有這一切,首先就要以情服人,取得家長的信任。使他們相信,請他們到學校來並不是為了給孩子以懲罰,而是爭取家長的協助,共同幫助學生。對於這樣的家長一定要宣告:既不能打罵孩子,還要起到教育作用。

4.對於後進生的家長, 我們要讓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充滿信心。教師最感頭痛的是面對“後進生”的家長。面對孩子可憐的分數,無話可說;面對家長失望的嘆息,無言以對。對於“後進生”,我們不能用成績這一個標準來否定學生,要儘量發掘其閃光點,要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看到孩子的進步,看到希望。對孩子的缺點,不能不說,不要一次 說得太多,不能言過其實,更不能用“這孩子很笨”這樣的話。在說到學生的優點時要熱情、有力度,而在說學生缺點,語氣要舒緩婉轉,這樣就會讓家長感到對他的孩子充滿信心。只有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會更主動地與老師交流,配合老師的工作。

5.對於氣勢洶洶的家長,我 們要以理服人。教師碰到氣勢洶洶的家長往往也會熱血衝頭,碰到這種家長我們一定要沉得住氣才行。碰到此類家長,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帶微笑。在人際交往中,微笑的魅力是無窮的,它就像巨大的磁鐵吸引鐵片一樣讓人無法拒絕。班主任在面對家長的指責時,要剋制自己的怨氣;不要和家長爭執,更不要挖苦諷刺學生而傷 及家長,臉上要充滿微笑,那麼無論是在多麼尷尬或困難的場合,都能輕易渡過,贏得家長的好感,體現自己的寬容大度,從而最終消除誤解和矛盾。

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篇6

(1)與“過度溺愛型”家長溝通

與過度溺愛孩子的家長溝通,以情與之共鳴是法寶。大掃除,班上盆不夠用,學生紛紛從家帶盆來。我發現小華拿了一個很小的盆,根本就洗不開抹布,和她一組的同學都埋怨她,嫌她搶著拿盆結果卻拿了個不能用的。當天晚上,小華媽媽打電話給我,滿是埋怨地說:“孩子從小體弱,我哪裡敢讓她拿大盆啊?走路不安全,拿去盛水多了她也拿不動。可是孩子回家不高興地說同學埋怨她拿的盆小,拖了小組後腿。老師,孩子畢竟拿盆了,你為什麼不阻止其他學生,讓他們別說小華啊?她回家就鬥氣,我怎麼也哄不好她。她最聽你的話,你幫我哄哄她吧。”聽了家長的話,我又好笑又好氣:都上國中的孩子了,拿個大盆家長都如此不放心,孩子不高興了家長就慌得求老師哄孩子……但是轉而一想,如果不是十分無奈,家長也不會打電話求救,再說這也是與家長溝通的良機啊。於是,我以一個普通母親的身份和家長聊起了教養孩子的一些經驗與困惑。由於角度一致,很快就與家長產生了共鳴,並且自然地將一些正確的教子方法跟家長做了交流。從那以後,小華媽媽經常給我打電話,主動與我探討教育孩子的一些方法,小華也很快融入了班級大家庭中。

(2)與“放任不管型”家長溝通

許多家長忙於生意,對孩子的學習不聞不問,與他們溝通的捷徑是充分利用他們好面子的心理。班上的小成同學活潑聰明但自律能力較差,在一次單元檢測中,小成的成績非常好,當晚我打電話給他的家長。電話接通後,小成爸爸有些不耐煩地說:“老師,我現在正忙,有事能否改天再說?”我立即說:“我找您沒有別的事情,只是想告訴您,今天小成的測試成績非常優秀,凡是優秀的學生我都打電話通報給家長。”電話那邊傳來小成爸爸喜出望外的聲音:“謝謝您啊,老師。沒想到這孩子還真給我露臉,我都沒管他,他居然學得不錯。”電話也不著急掛上了。我順著他的話說:“是啊,這孩子真聰明,要是您管一管他的話,就更好了。”“對,對,對,以後我一定好好管管他。謝謝您……”記不清他一口氣說了幾個“對”,也記不清他說了多少次“謝謝”。從那以後,他開始主動給老師打電話詢問孩子的情況了。

(3)與“脾氣暴躁型”家長溝通

與“脾氣暴躁型”家長溝通,讓他嚐嚐碰壁的滋味是溝通的捷徑。班上一個學生屢次不寫英語作業,我打電話請家長來學校,想了解學生回家後的學習情況。不一會兒,一個家長怒氣衝衝地邁進辦公室,一把拖過我面前的學生,揚起了偌大的巴掌。我急忙擋在孩子面前,使那個巴掌卡在了半空。趁家長髮愣之際,我又一把拉開學生,讓他快回教室上課去。看著學生一溜煙地跑回教室,我回頭問家長他是誰。“我是孩子爸爸。”我邊搖頭邊說:“你是代替孩子爸爸的吧。請你回去,讓孩子的爸爸親自來。”這位家長立時急得滿臉通紅:“我就是孩子爸爸,你怎麼不信呢?”“孩子親爸爸哪有對孩子這樣狠的?你那一巴掌要是打上去還不得把孩子打傻啊!”“這……”孩子爸爸一時語塞,不好意思起來。我及時搬過凳子請他坐下,然後告訴他,我理解他恨鐵不成鋼的心情,可是優秀的孩子是鼓勵出來的,不是打出來的。接下來我們的交流就輕鬆而融洽起來。

(4)與“失去信心型”家長溝通

孩子的學習成績持續落後,家長往往就會失去信心。和這部分家長溝通時,通過挖掘表揚孩子其他方面的閃光點來感染家長,往往能取得良好效果。新學期第一次家長會,小雨同學的家長沒來。我想這個學生升級的成績是後幾名,家長一定是對孩子失去了信心才不願意露面的。於是,我就仔細觀察尋找這個學生的優點。一天,我邀請家長到校,他媽媽一來就不停地說:“老師,真丟人,養了這麼個不爭氣的孩子……”我微笑著聽她訴說對孩子的種種不滿,直到她停下來,我說:“小雨媽媽,您有興趣圍繞著孩子和我進行一場比賽嗎?”小雨媽媽一臉迷惑地看著我,我告訴她我要和她比賽:她說小雨的缺點,我說優點,看誰說得多。結果小雨媽說來說去始終是孩子學習上的缺點,很快就說完了。我說的優點則範圍廣,方面多。小雨媽聽著我不停地說著孩子的優點,不由得愣住了。我順勢告訴她,不能因為孩子學習不好就否定孩子的一切,應從孩子的優點入手,表揚鼓勵孩子,讓孩子把缺點轉化成優點。這才是教育的成功。一席話說得小雨媽媽感嘆不已、後悔不已,決定以後給孩子更多的愛與鼓勵。

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篇7

1.投資見面會——先揚後抑,讓家長心理適應是溝通的條件。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同時,對自己子女的缺點大部分家長能做到心知肚明,並明智地對待。真正不瞭解或明知而護短的家長畢竟是少數。所以,當我們需要就學生的某些心理障礙、不良習慣同家長對話時,要讓家長有個適應的過程,這就是先表揚學生的優點和成績,並適時傳達你的喜悅,等到家長的防範意識漸漸淡去,再切入中心話題,這樣比較容易使家長接受。

如果遇到不認帳的家長,那就得更費口舌。有個學生迷戀網路遊戲,經常徹夜上網,年輕班主任知情後的習慣做法是:通知家長來校或教師親自登門造訪家長,開門見山,直敘學生上網事實。這樣,家長不僅尷尬自己的失職,個別家長還會倒打一耙:“怎麼,你們學校管理不是很嚴格麼!怎麼這樣?這孩子在家從不這樣!”你看,這種時候,我們就被動了。如果換個思路,讓家長知道學生的進步,先讓他心裡接受你,然後再說上網對學習影響,最後再爭取家長的支援,爭取“幫助教育,共同努力!”這個山芋再燙手家長也不會不接。

2.用投資理念分析說服投資方――教育目的的交流是溝通的基礎。

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並不見得對學校放心。當我們教育學生的時候,有的家長會想:“這麼點小事,何必興師動眾!”根本不去想,老師這樣要求的目的和良苦用心。年輕的班主任老師往往憑一腔熱血開展工作,同這樣的家長接觸碰壁後,工作情緒馬上會一落千丈。面對這樣的家長,我們需要同家長交流教育的目的,不僅要告訴家長怎麼教育學生,還要說明為什麼這樣做。

當我們同家長坐下來,心平氣和地交流這些內容的時候,家長會認同我們的教育措施,他們會由反對、牴觸到支援、認同,這樣也就達到了我們交流的目的。如果沒有教育信念、目的、目標的交流,家長不知你怎麼想,他怎麼會放心,怎麼會支援你?家長把孩子交給你,就如同把自己最大的資產交給學校這個基金會的管理者――班主任去投資,沒有投資理念的分析,投資者不會憑白無故地相信你的。

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篇8

首先,抓住第一次與家長見面的機會,力爭給家長留下良好的印象。

應該說,與大部分家長的第一次見面,就是第一次家長會。家長的心情大都是一樣的,都想借此儘可能瞭解自己孩子的老師,以便確信自己的孩子是否能更好地學習和生活。因此,接班後的第一次家長會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在家長會上要達到兩個目的:一是讓家長信服自己。 為此,就該精心準備,把自己對本班學生的教育和教學設想、計劃以及準備開展的一系列活動告訴家長,並簡潔明瞭地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如:我們班的班訓是 “誠實、守信、自覺、認真”;目標是“各盡所能,全面發展”;每人每星期堅持寫一篇週記;每人帶一本課外書(可交換閱讀)堅持每天抽時間閱讀……等等。並 且,講話做到條理清晰,邏輯性強,具有號召力和鼓動性,讓家長對自己所說的話深信不疑,給家長一份信心,讓他們相信自己孩子的老師是一位好老師,只有家長足夠的信任了自己,他們才會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積極配合了。二是讓家長敢於接近自己。於是,說話的時候就應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語調和表情,讓家長感覺親切、隨和而又熱情,並給家長留下聯絡電話,希望多與家長一起共商育人良策,使每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這樣,就會讓家長覺得自己是個可信任而又平易近人的人,為以後與家長的溝通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其次,營造寬鬆的氣氛,以平等的身份與家長交談。

以誠相待,用誠心架起溝通的橋樑。只有誠心誠意,才能打動家長的心,使他們愉快地與自己合作。有些家長,與老師交談會感到拘束、不自在,因此,我就注意營造輕鬆的氣氛,從不以教育者居高臨下的姿態和家長交談,不用“必須”、“應該”等詞語要求家長怎樣做,孩子的錯更不會責怪家長,而是尊重家長,積極接納 每一位家長,把家長當作是自己的朋友,多傾聽家長的話,引導家長提出寶貴建議,答應家長只要自己能辦到的事一定會盡力而為,如果不能辦到的我也坦然相告爭取家長的諒解。在與家長提出共同促進孩子發展的措施時,採用商量的口吻,徵求家長的意見,常用的句式是“您看這一行不行”、“您覺得這樣好不好”等。這 樣,讓家長感覺到得到老師的尊重,更從感情上也拉近了距離,與家長的談話自然就輕鬆多了,家長也就會經常願意主動和我聯絡和溝通了。

三、充分了解學生,與家長談及孩子的缺點時注意方式方法。

老師與家長的談話都是為了孩子,作為老師,我覺得首先必須充分了解孩子的情況,如:孩子的學習成績、性格特點、特長和愛好、優點和缺點等等。因此,我和家長談及孩子的發展情況時是比較具體的,從不籠統、模糊和泛泛而談,沒把握和不準確的不說,讓家長感到我對孩子的關心和重視,感覺到我工作的細緻、認真和 負責。而且,我與家長交流時,對孩子的評價也是客觀而全面的,既肯定孩子的優點與進步,也真誠地提出其不足之處及改進辦法。在談到孩子的缺點時,我也是根據具體情況而區別對待,與很熟悉的家長我就說得直率一些;而有些家長自尊心強的,會把談孩子的缺點視為對自己的批評而感到有壓力的,我就說得委婉一些,注 意家長的可接受性,同時也表達對家長心情的理解,以心換心,坦誠地與家長交流,這樣就可以達到共同解決孩子問題的目的了。

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篇9

第一,與學生家長溝通,要選擇適當的時間及地點。人人都有心理障礙期,也有情緒化或心情不佳的時候,那麼此時不是與他交談的適當時候。與家長溝通,應先間接地向學生了解其家中的情況,以便決定是否適合與家長交談。

第二,與家長溝通要善於傾聽。多數班主任在約見家長時,說得多,聽得少,只顧自己痛快,啪啪啪一通數落。情緒發洩完了,自己累了,家長的耳朵也塞滿了,原先準備的話還沒說出來,只好悶在心理,回去再拿孩子撒氣。不妨換個方式,班主任作個聽眾,如何呢?揚欽是我們班的一個學生。從開學到現在,這個學生的特點就是話特別多,上課的時候經常成為老師點名的物件。對於他的表現,我一直不滿意,多次找他談話,但每次都沒有多大的成效。最後我請來家長,準備把這位學生這段時間的表現向家長數落一番。家長來了後,很主動地向我這個班主任瞭解情況,並將這位學生從國小一直以來的情況給我作了反映。從她談到的情況中,我瞭解到這位學生長期以來形成的壞習慣。上課接下句、插嘴、講話。這些表現並不是一時的反映,所以對於他的情況要採取不同的方法來對待。要準備好打持久戰,切不可心急。現在想來,如果當時我見了家長就劈頭蓋臉地一番數落,又會怎樣呢?結果可能不能瞭解學生的真實情況,找到更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法。可見,有時候多說不如少說,甚至作個聽眾也不錯!傾聽有兩個好處,一是造成平等的談話氣氛,二是便於我們從中捕捉資訊。

第三,與家長溝通,要講究語言的藝術。要深入淺出,將大道理說小。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教養不同,難免會遇到一些“護短”的粗魯的家長,那就必須講究語言的藝術。多數學生在學校作了錯事之後是不會向家長坦白的,反而說別人怎樣錯,老師又如何袒護那些同學,這往往引起家長的誤解。所以班主任應該在家長心平氣和的情況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用徵求意見的態度,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駕馭好批評的藝術,用愛心感化家長,是他能理智地與老師一起解決問題,工作起來就容易得多了。事實表明家長能理智地中肯地教育好子女,那麼,他的子女在學校的表現也會相對較好。所以,班主任應重視與學生家長的溝通,更要講究語言的藝術。

“溝通無限”,方法不拘一格。但無論採用何種方法、技巧,你都要出於真誠,併力求有利於學生的長遠發展。

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篇10

1.利用家長送孩子的時機,在走廊或活動室溝通。這類溝通三言兩語就能解決,且不需要回避他人。如,告訴家長孩子在某類活動中表現突出,孩子的頭髮和指甲該剪了,瞭解一下孩子為什麼不愛喝白開水等等。這類溝通能有效拉近與家長的距離,為進一步溝通打下良好基礎。

2.利用家長接孩子的時機,在幼兒園走廊一角或某個地方溝通。這類溝通一般需要回避他人,家長一般不大願意讓別人知道,幼兒也不願意老師向家長“告狀”,所以老師應單獨與家長溝通,共同商量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告訴家長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損壞了教玩具,午睡時經常尿床等等。

3.利用多種形式來與家長溝通 ,如:上門家訪、家園聯絡手冊、電話、班級主頁、QQ等等形式。

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篇11

以誠相待,用誠心架起溝通的橋樑:

與學生家長交流與溝通時,講究一個“誠”字。只有誠心誠意,才能打動家長的心,使他愉快地與你合作,有效地促進家長科學地開展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班主任應用誠心架起與家長溝通的橋樑。不管是家訪還是家長來學校交換意見,我們應該立即轉換角色,把自己當作這個家庭的朋友,與家長說話就變得容易多了,千萬不要板起面孔去教育家長或指示家長怎樣,否則是很難解決問題的。家長來訪時,應儘量做到起身歡迎,端椅遞茶,家長走時要起身相送。而且要儘量使用文明用語,如“請坐”、“請喝茶”等等。這樣就會使家長明白你是一個很有道德修養的班主任,為彼此間的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礎。為了讓家長知道你對他的孩子特別重視,事前要充分了解學生,包括學習成績、性格特點、優點和缺點、家庭基本情況以及你為這個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最好擬一個簡單的提綱。這樣在與家長交流時,就能讓他產生老師對他的孩子特別重視的感覺以及班主任工作細緻、認真負責的好印象。這樣從情感上就更容易溝通。讓家長表達他的意見很重要,謙虛誠懇,專心傾聽,會讓家長感到自己很受重視。即使是一個牢騷滿腹、怨氣沖天,甚至最不容易對付的家長,在一個具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善於傾聽的班主任面前,常會被“軟化”得通情達理。要認真耐心地聽家長傾述,同時要輔以眼神、動作,或插以“對”或“是”這樣的短語呼應,最好是動筆記一下要點;同時要表現出對家長心情的理解,坦誠地與家長交流,這樣可以對學生情況有更全面的瞭解。

要善於與不同型別的家長溝通。

與學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個性”突出。因為家長的組成是非常複雜的,其知識結構、職業類別、性格氣質、修養程度等都參差不齊,沒有哪一種家庭教育方法是萬能的,某種方法在這個家庭有效,但到另外一家則可能不靈。班主任應對學生家庭進行調查分析,對家長的文化水平、職業狀況、年齡、家教思想、家庭關係等做到心中有數。

1、對於有教養的家長,儘可能將學生的表現如實向家長反映,主動請他們提出教育的措施,認真傾聽他們的意見,充分肯定和採納他們的合理化建議,並適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學生家長一起,同心協力,共同做好對學生的教育工作。

2、對於溺愛型的家長,交談時,更應先肯定學生的長處,對學生的良好表現予以真摯的讚賞和表揚,然後再適時指出學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學生家長的感情,肯定家長熱愛子女的正確性,使對方在心理上能接納你的意見。同時,也要用懇切的語言指出溺愛對孩子成長的危害,耐心熱情地幫助和說服家長採取正確的方式來教育子女,啟發家長實事求是地反映學生的情況,千萬不要袒護自己的子女,因溺愛而隱瞞子女的過失。

3、對於放任不管型的家長,班主任要多報喜,少報憂,使學生家長認識到孩子的發展前途,激發家長對孩子的愛心與期望心理,改變對子女放任不管的態度,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對孩子的教育活動。同時,還要委婉地向家長指出放任不管對孩子的影響,使家長明白,孩子生長在一個缺乏愛心的家庭中是很痛苦的,從而增強家長對子女的關心程度,加強家長與子女間的感情,為學生的良好發展創造一個合適的環境。

4、對於後進生的家長,我們要讓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充滿信心。班主任最感頭痛的是面對“後進生”的家長。面對孩子可憐的分數,無話可說;面對家長失望的嘆息,無言以對。對於“後進生”,我們不能用成績這一個標準來否定學生,要儘量發掘其閃光點,要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看到孩子的進步,看到希望。對孩子的缺點,不能不說,但不要一次說得太多,不能言過其實,更不能用“這孩子很笨”這樣的話。在說到學生的優點時要熱情、有力度,而在說學生缺點,語氣要舒緩婉轉,這樣就會讓家長感到對他的孩子充滿信心。只有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會更主動地與老師交流,配合老師的工作。

5、對於氣勢洶洶的家長,我們要以理服人。部分年青的教師碰到氣勢洶洶的家長往往也會熱血衝頭,遇到這種家長我們一定要沉得住氣才行,特別是作為對於我們這種私立學校來說,服務態度、服務質量顯得尤為重要,許多家長都有強烈的維權意識。碰到此類家長,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帶微笑。班主任在面對家長的指責時,要剋制自己的怨氣;不要和家長爭執,更不要挖苦諷刺學生而傷及家長,臉上要充滿微笑,那麼無論是在多麼尷尬或困難的場合,都能輕易渡過,贏得家長的好感,體現自己的寬容大度,從而最終消除誤解和矛盾。

總之,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重要的互補因素,兩者配合得越默契,產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顯著。要使家長的教育配合學校教育,保持一致性,關鍵在於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形成學校與家庭的德育工作統一戰線。無論運用何種方式、何種技巧與家長溝通,最為關鍵的是要以誠待人,以心換心,同時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和理論水平,這樣才可以架起心與心之間溝通的橋樑。讓我們攜手並進,為創造實校輝煌燦爛的未來而共同努力吧!

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篇12

一句話溝通法

這種辦法是針對那些孩子本身在各個領域的各專案標發展中不存在明顯的問題而家長也很少過問的。這樣的孩子和家長是最讓老師省心的,如果我們對自己稍微放鬆一些,就可以不去和這樣的家長溝通。但我認為,家長不主動找你,並不代表家長就不想了解孩子在園的各種情況,相反,他們和其他家長一樣,渴望瞭解孩子在園的情況及各方面發展的水平,只是由於時間關係或不願給老師添麻煩等原因而壓抑著自己。於是,我們針對這樣的家長採取了一句話溝通法,即利用接送環節用一兩句話向家長反映情況,如:今天某某學會了……今天某某吃了幾碗飯等等,當你說完後,往往會看到家長會心的微笑。

引起注意法

這種方法是針對那些孩子本身在某一領域的某一方面或多個領域的多個方面存在問題,但是沒有引起家長的重視。由於家長對幼兒教育理念不太瞭解,又被親情矇住了眼睛,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即使有點缺點也會樹大自直,所以對孩子的情況不太關注。對於這樣的家長我們就採取了引起注意法,即利用半日開放、作品展示等讓家長髮現自己孩子和別人孩子的差距,從而引起家長的關注,再根據不同的情況和家長溝通,過程是這樣的:

1、讓家長了解教育目標及幼兒應達到水平。

2、這位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的差距,並逐步滲透教育理念。

3、瞭解家長的教育方法。

4、找出問題的原因。

5、共同制定好的解決辦法並共同努力,使家園共育取得最好的效果。

真情感動法

這種辦法是針對那些孩子本身在各領域的發展中不存在問題,但家長有許多的不放心。每天圍著老師問這問那,或是站在窗外久久不願離去。對於這樣的家長我們就採用的是真情感動法,即:將孩子在各領域發展中的點點滴滴及時向家長彙報,尤其家長特別關注的問題,我們要在日常工作中認真觀察,細緻指導,耐心細緻的向家長反映情況,讓家長感到老師瞭解孩子,關注孩子。他的孩子在老師心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老師會為孩子的進步而高興,為孩子的失敗而難過,用我們細緻的工作感動家長,讓家長相信我們,支援我們!讓家園共育的合力促進孩子更快更好的發展。

當然,和家長溝通是一個深奧的問題,我所瞭解的只是一些皮毛。但我相信,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充分發揮家長園地、半日開放、家訪、作品展示、家園聯絡本和接送環節的作用,注意多種溝通方式的互相補充,靈活運用,提高工作成效,取得家長的滿意和信任,從而使我們的工作得到更多家長的良好評價。

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篇13

1匯入尊重感。在與家長交往的過程中,班主任應做到文明禮貌,尊重對方。班主任通常比家長更熟悉教育知識和教育手段,懂得教育規律。決不能以教訓式口吻與家長談話,特別是當其子女在學校“闖了禍”的時候,班主任仍要在談話時給對方以尊重。也不能當著學生的面訓斥家長,這不僅使家長難堪,有損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而且家長一旦將這種羞憤之情轉嫁於孩子,極易形成孩子與班主任的對立情緒。當與家長的看法有分歧時,也應平心靜氣地講清道理,說明利害關係,既要以禮待人,更要以理服人。

2流露真誠感。用真誠的語言或行動去與對方溝通,使其感動的方法。以誠感人要求誠與情密切配合,要使人動情,喚起人的真情;以誠感人要做到誠與真結合;以誠感人還必須伴之以虛心,否則難以取得對方的信任。

3評論學生要客觀如實。

4注意談話形式與方式。班主任與學生家長的關係應是平等的同志關係,班主任與家長的談話,切忌用教訓式語氣,而應像對待同志或客人那樣用商量或交流的口氣;態度要隨和,語氣要婉和,語態要真誠,語調要親切,語勢要平穩,語境要清楚,語感要分明,使家長一聽就明,能準確把握要旨,領悟當家長的應做些什麼,從你的談話中受到啟發。

5語言務求得體和有分寸。語言是心靈的窗子,是一個人綜合修養的反映。身為人民教師,在與家長談話時也應該為人師表。得體的稱呼,使對方一聽稱呼就有一種相知感,從而產生親切感,縮短交流雙方間的心理距離,甚至建立起感情基礎。教師得體的語言,可以贏得家長的尊敬,增加家長的可信度,形成和諧的溝通氛圍。所謂語言得體,最主要的是與職業身份、與場合、與交流的物件,與解決的問題得體。謙虛、中肯、客觀,掌握好分寸、語氣,不誇大,不縮小,不說過火的話、不說力所不能及的話;還要講話要溫和,不用過激詞語,不擺逼人氣勢,語氣誠懇等等。

6談話要委婉和注重可接受性。班主任和家長談話時,一般應先講學生的優點,後講缺點,對孩子的缺點也不要一下講得過多。應該給家長一種感覺:孩子每天都在進步。惟如此家長才會歡迎班主任,願意接受班主任的建議,愉快地與班主任合作,對孩子的優缺點也能正確認識和正確對待。要把握好溝通步驟的時序。“哪壺先開提哪壺”,先說說孩子的優點和進步,等家長有了愉快的情緒,再逐漸提一些建議,家長會更樂於接受。可以採取“避逆取順”的策略,避免觸動對方的逆反心理而迎合其順情心理的策略;也可以採用變換語言或變換角度的手法來敘述。因為同一件事,往往可以從多個角度來描述它,為了使人們樂意接受,我們就可儘量從人們的心理易於接受的那一個角度去敘述,儘量避免那種容易引起人們反感的角度。要注意瞭解各種忌語,儘量不說別人忌諱的話語。掌握上述心理策略,在溝通中就可減少一些產生逆反心理的可能。

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篇14

一、瞭解學生家庭狀況是溝通的前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孩子的終身教師。一個學生在什麼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對他來講十分重要。因此,瞭解學生家庭情況,搞清楚學生父母年齡、職業、文化程度,家庭結構等,是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前提,有助於我們與家長溝通時對症下藥,採取針對性的措施。

對學生家庭瞭解多了,更能理解學生和家長,那麼在與家長溝通之前我們就能有計劃的設計和家長交談如何切入主題、如何結束,如何談學生的優點和問題,與家長溝通起來就融洽多了,對學生教育起著積極的作用。

二、尊重家長是溝通的第一原則

教師是我們的職業角色,生活中我們也是孩子的家長,或未來是孩子的家長,我們在工作的時候一定要換位思考,許多教師是愛學生的,“恨鐵不成鋼”,說話的時候不選擇用詞,有的時候說出來的話很傷害家長的自尊心。“如果你想得到一個人的認同和好感,就誇他的孩子吧;如果你想最大可能地傷害一個人,使你們的關係中止就責罵他的孩子吧。”一句直白的話揭示了人際交往的原則。

在學生犯錯誤解決問題的時候,顧及家長的面子,尊重家長的感受,有利於教師和家長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對學生的教育。另外,隨著社會的進步,現在很多學生家長很多都有很高的學歷,有很高的認識水平和管理孩子的水平,如能經常徵求並尊重學生家長的意見,會讓家長覺得我們當班主任的比較民主、誠實可信,有利於班主任和家長的聯絡溝通。

三、以誠相待架起溝通的橋樑

對學生家長要像對待同事、朋友一樣平等友好,和家長談話要客氣,要注意禮節,不起高調,不發火。要有包容心,以平常心對待家長的冒失和錯誤。

與學生家長溝通,講究一個“誠”字。只有誠心誠意,才能打動家長的心,使他愉快地與你合作,班主任應用誠心架起與家長溝通的橋樑。這樣,即使是一個牢騷滿腹、怨氣沖天,甚至最不容易對付的家長,在一個真誠的班主任面前,常會被“軟化”得通情達理。

教育是一門藝術,掌握與家長溝通的技巧,才能讓你的教育行為藝術化,才能達到“溝通零距離”的境界。到那時,你就不會為教育所累,而是切實在享受教育。

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篇15

“三明治”溝通法

坤坤入園後表現特別自由,經常爭奪別的孩子的東西。離園時帶班老師想向家長反映情況,可坤坤轉身就踢了老師幾腳,爸爸在門口看到這一幕,伸手準備狠狠揍孩子,被我及時制止了。可到家裡爸爸還是揍了孩子,媽媽第二天找到老師大鬧。我把坤坤的媽媽請到辦公室,給了她一塊“三明治”——先表揚,後批評,再肯定。

媽媽都有很強的母愛,只是我們要學會引導愛的正能量。我給坤坤媽媽放孩子在園的錄影後,家長就瞭解了孩子的情況。我鼓勵家長說,坤坤愛勞動、課堂上回答問題也不膽怯,你們是很有教育方法的家長。家長得到真誠的賞識後,面露喜色,這時我開始與家長溝通如何引導幼兒,配合幼兒園的工作。後來坤坤的家長,每天來都主動彙報孩子的情況,我們也不斷把好訊息帶給家長。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不要有問題時才溝通,才去找孩子的優點、家長的優點,平時應多交流多發現,多發自內心地去賞識家長,建立友誼。

宣傳欄裡的交流

宣傳欄是家長最喜歡關注的地方,對加強家園共育也有積極的作用。

農村家長往往農活忙不願配合幼兒園。我在組織“小擔架”活動時,請家長與孩子共同準備一根1米長、直徑1釐米的小木棒。口頭告知後,又在宣傳欄目中做了通知,最後只有幾個家長帶了。於是我就利用宣傳欄,把按要求配合活動的兩位家長提出表揚,併發給他們的孩子一個小獎品,讓孩子帶回家獎勵父母。家長得到賞識後,帶動了其他的家長帶來更多的小木棒。以後的活動家長都會認真看宣傳欄中有哪些要求。每個人的內心都需要得到尊重和肯定,家長送孩子來接受教育,其實他們也想學習,也需要得到認可。

“家長教育家長”

很多老師在開家長會時會批評家長,讓家長沒了面子、傷了自尊,回家拿孩子撒氣。換種方法也許會更好。

我們幼兒園需要出示接送卡,剛開始家長都認真配合,後來與老師熟了,有的家長就以各種理由不拿卡了。在家長會上,我沒有批評家長,只對一直堅持拿卡的家長說:“感謝你們一直對幼兒園工作的支援,您高度的責任心我們全體老師都很欣賞,相信您一定會培養一個有責任心的孩子。”這以後,家長們開始都堅持拿接送卡了,如果個別實在沒帶,都會再三說明原因。其實這就是蔡偉忠老師在《幼兒園教師實用手冊》一書中講到的“家長教育家長”。

把握對家長的賞識,會有一個陽光心態在互相傳遞,讓家長影響家長,讓家長配合幼兒園共同教育孩子,才能提升教育質量。

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篇16

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應注意掌握以下技巧。

一、真誠相待,信任尊重家長。

我們要真誠地與家長溝通交流,讓家長充分感覺到教師是真心地為學生成長和發展著想,對學生有愛心和責任感。班主任要尊重學生家長,擺正擺好自己與家長的位置。家長與教師一樣都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引路人,都肩負著教育好孩子的重任,教師與家長加強聯絡,目的是共同的。教師與家長其實是同盟軍,家長和教師一樣應該對孩子的成長起教育、引導和示範作用。家長與教師之間不存在身價、地位的高低之分,教師與家長若能夠相互信任,相互激勵,則會出現友好、愉悅和互相合作的氣氛。所以教師要以真誠與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家長,取得他們的信任,爭取他們最好的配合,共同探討對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以達到共同的教育目的。

二、與家長溝通,要善於傾聽。

成功的老師通常是最佳的傾聽者。傾聽不意味著不說話,但傾聽絕對是少說話。在傾聽時,要聽明白家長反映的事情和此次談話的真正用意。

任何教師,無論他具有多麼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厚的理論修養,都不可能把複雜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錯。而且隨著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家長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他們的許多見解值得教師學習和借鑑。加之“旁觀者清”,有時家長比教師更容易發現教育過程中的問題。因此,教師要經常向家長征求意見,虛心聽取他們的批評和建議,以改進自己的工作。這樣做,也會使家長覺得教師可親可信,從而誠心誠意地支援和配合教師的工作,維護教師的威信。

三、瞭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對不同型別的家長採取不同的溝通方式。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和修養都不同,因此,我覺得要根據實際情況巧妙地運用語言藝術與不同型別的家長進行溝通。如:一是對於素質比較高的家長,我就坦率地將孩子在校的表現如實地向家長反映,並主動地請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認真傾聽他的意見和適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二是對於那些比較溺愛孩子的家長,我就首先肯定其孩子的長處,給予真摯的讚賞和肯定,然後再用婉轉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處,誠懇而耐心地說服家長採取更好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三是對於那些對孩子放任不管,把責任推給學校和老師的家長,要想辦法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到教育孩子的活動中來,開始主動關心孩子,主動與子女溝通,與學校溝通,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四是對於後進生或是認為自己對孩子已經管不了的家長,我們應儘量挖掘其孩子的閃光點和特長,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和進步,對孩子的缺點適時地每次說一點,語氣委婉,並提出改正孩子缺點的措施,重新燃起家長對孩子的希望,使家長對孩子充滿信心,只有這樣,家長才會主動地與我交流孩子的情況,配合我共同教育好孩子。五是對於個別不太講理的家長,或是不理解學校的一些工作安排的家長。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就沉住氣,先讓家長說完,發完脾氣和牢騷,並對家長的這種心情表示理解,然後再耐心地以平靜的語氣與家長解釋、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對錯,以理服人並體現出自己的寬容大度,贏得家長的好感,從而得到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援。

四、充分了解學生,與家長談及孩子的缺點時注意方式方法。

老師與家長的談話都是為了孩子,作為老師,我覺得首先必須充分了解孩子的情況,如:孩子的學習成績、性格特點、特長和愛好、優點和缺點等等。因此,我和家長談及孩子的發展情況時是比較具體的,從不籠統、模糊和泛泛而談,沒把握和不準確的不說,讓家長感到我對孩子的關心和重視,感覺到我工作的細緻、認真和負責。而且,我與家長交流時,對孩子的評價也是客觀而全面的,既肯定孩子的優點與進步,也真誠地提出其不足之處及改進辦法。在談到孩子的缺點時,我也是根據具體情況而區別對待,與很熟悉的家長我就說得直率一些;而有些家長自尊心強的,會把談孩子的缺點視為對自己的批評而感到有壓力的,我就說得委婉一些,注意家長的可接受性,同時也表達對家長心情的理解,以心換心,坦誠地與家長交流,這樣就可以達到共同解決孩子問題的目的了。

五、教師要用行動贏得家長的信任。

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並在作業的批改、班務的管理上,學生活動的組織等方面要認真負責,要讓家長通過這些行動看出你的能力水平,你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讓家長充分相信你,覺得把孩子放在你手裡放心,從而支援你。

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篇17

1、匯入尊重感。

在與家長交往的過程中,班主任應做到文明禮貌,尊重對方。班主任通常比家長更熟悉教育知識和教育手段,懂得教育規律。決不能以教訓式口吻與家長談話,特別是當其子女在學校“闖了禍”的時候,班主任仍要在談話時給對方以尊重。也不能當著學生的面訓斥家長,這不僅使家長難堪,有損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而且家長一旦將這種羞憤之情轉嫁於孩子,極易形成孩子與班主任的對立情緒。當與家長的看法有分歧時,也應平心靜氣地講清道理,說明利害關係,既要以禮待人,更要以理服人。

2、流露真誠感。

用真誠的語言或行動去與對方溝通,使其感動的方法。以誠感人要求誠與情密切配合,要使人動情,喚起人的真情;以誠感人要做到誠與真結合;以誠感人還必須伴之以虛心,否則難以取得對方的信任。

3、評論學生要客觀如實。

4、注意談話形式與方式。

班主任與學生家長的關係應是平等的同志關係,班主任與家長的談話,切忌用教訓式語氣,而應像對待同志或客人那樣用商量或交流的口氣;態度要隨和,語氣要婉和,語態要真誠,語調要親切,語勢要平穩,語境要清楚,語感要分明,使家長一聽就明,能準確把握要旨,領悟當家長的應做些什麼,從你的談話中受到啟發。

5、語言務求得體和有分寸。

語言是心靈的窗子,是一個人綜合修養的反映。身為人民教師,在與家長談話時也應該為人師表。得體的稱呼,使對方一聽稱呼就有一種相知感,從而產生親切感,縮短交流雙方間的心理距離,甚至建立起感情基礎。教師得體的語言,可以贏得家長的尊敬,增加家長的可信度,形成和諧的溝通氛圍。所謂語言得體,最主要的是與職業身份、與場合、與交流的物件,與解決的問題得體。謙虛、中肯、客觀,掌握好分寸、語氣,不誇大,不縮小,不說過火的話、不說力所不能及的話;還要講話要溫和,不用過激詞語,不擺逼人氣勢,語氣誠懇等等。

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篇18

日常溝通:

1、家訪

作為一種日常溝通方式,越來越不被老師們看好。我們連鄰居家都很少去,又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何必給家長制造麻煩,很多老師有這樣的想法。

我倒是家訪過幾次,正好有幾位學生住在我家附近,而且確實有必要進行家訪。可以在事先預約的情況下,瞭解孩子在家的學習情況及學習環境,也未嘗不是一件行不通的事。如果不是家訪,他們的情況我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

我曾經教過一位這樣的學生,在班中表現良好,但是與家長的關係較為緊張,以致影響到了該同學的學習狀態,於是我在班級中宣佈,老師要去家訪,有願意者可向老師發出邀請,有三四位同學當真邀請我去他們家坐坐,其中沒有我剛才提到的那位同學。我把他找來,他談到了對家長的不信任和沒有信心之類的話題,我說:老師去和你們家長談談怎麼樣,學生同意了,於是約定在兩個星期後的週四晚上和該同學一起回家,不許準備晚飯,同時要求孩子從第二天上課開始,每天帶一張由家長書寫的前一晚在家學習情況鑑定書。學生如約都做到了,每天一張,鑑定寫的都是批評的語言和不滿的情緒,我安慰學生,在老師的眼中你還沒有這樣差,你要加倍努力,證明你可以。到了約定的時間,我在猶豫這件事情了,因為我也認為家訪會給家長帶來很大麻煩,但是當我走出校門的時候,這位同學已經在等候。一路上,我們很放鬆的聊了很多,我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鼓勵,有些話學生在辦公室是不會和你說的,在學生眼中,辦公室是個很正式的地方,相對於談心,更適合批評。在與家長的溝通中,我瞭解到了家長在孩子面臨會考時的焦急情緒,聽到了家長對孩子的抱怨,看到了孩子在家長面前的無奈……所有這些,都讓我感觸頗多,第二天我給家長打了電話,進行了溝通,達成一致:家長要多鼓勵、少嘮叨,學生要在家中有計劃地學習,並在中間休息時與家長溝通自己的安排,而此時家長最好不要修改學生的計劃。家訪後,學生的狀態確實發生了變化,甚至在一次月考中數學突破了100分(120分的滿分),雖然他最終未能考取重點中學,但在會考前一個階段,他的學習比以前更努力,與家長的關係也緩和了很多。

家訪要目標專一,態度端正,注意職業道德。為學生所急,為學生所想的家訪才可以在良性迴圈中發展,才能給我們的教育工作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2、面談

當學生在校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情況,而用電話又顯得不太正式時,可以將家長請到學校來面談。

幾點建議:

(1)如果不是需要馬上見面的事情,要給家長選擇的時間。只因為沒交作業、說話等,便要求家長立刻趕到學校,甚至限定半小時、一小時,這樣會給家長造成很大的麻煩,家長是趕了過來,滿臉陪笑,連聲道歉,但是在家長的心裡,或多或少認為我們有些小題大作,因為我們完全可以換一個時間或換一種方式來獲得同樣的效果。

(2)如果家長和學生同時在場,要注意自己的語言。避免過激評價和無痛呻吟,不合適的語言不僅不能讓家長感受到你的良苦用心,反而產生反感情緒;草草的談話,沒有達成任何協議,反而讓學生覺得面談沒有任何威懾力,繼續我行我素,讓教師的管理陷入被動。

(3)請把握與家長面談的主導權。

我們把家長叫來面談,就是要告知她孩子在學校的真實情況,讓家長配合共同完成老師制定的教育方案。事實上,在很多情況下,有些老師的方案被家長修改,甚至要面對家長的發難,訴說學校的管理如何不到位,這樣的面談將是一次失敗的面談。因此,我認為在與家長面談前要充分了解家長的工作環境、家庭情況等個人資訊,同時要明確本次面談的主題,圍繞主題從幾個方面說明問題,需要家長做哪些事情,並按約定時間回訪,讓面談起到實效,而不是家長與老師互相推諉責任的一次機會。

3、電話

通過電話與家長溝通,就是一次不見面的面談,由於不是面對面談話,我們應避免語言的隨意性,告知家長本次通話的目的是什麼,用較為簡潔的語言說明即可。被長時間的通話所困擾時,要學會選擇合適的時間說“不”。

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篇19

“我”式句:這是一種以第一人稱“我”開頭的句子。在不攻擊對方的情況下,僅表達說話人的情緒、喜好、需求或結論。例如,家長可以用目光與孩子交流,告訴孩子:“我非常生氣,我不喜歡看到玩具弄得哪兒都是,我需要你幫我一起收拾好。”然後拉起孩子的手,帶著他一起收拾。雖然前文中我們說過在處理問題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孩子的感受,但同時家長自己如何表達情感也十分重要,它甚至可以決定孩子的行為將會是乖乖順從還是輕蔑視之。

“你”式句:用“你”開頭的句子,通常帶有攻擊性,使傾聽者馬上進入防禦狀態。例如,朝孩子(在另一個屋子裡)大罵:“你這個邋遢鬼!怎麼每次都不收拾?每件玩具都擱在地上!快點出來,否則……”這樣火冒三丈的態度通常換不來孩子的合作。如果言辭更激烈,還有可能起副作用,讓孩子大哭大鬧。這種“你”式句可謂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說出來”:鼓勵孩子用語言抒發自己的情感,而不是採用踢打、尖叫、扔東西或咬人等方式來發洩。我們可以在孩子非常小的時候就採取這種方法,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比如,我們可以對孩子說:“姐姐搶了你的玩具,你一定很生氣吧!”

擁抱:在孩子身後從腋下將其環抱,溫柔地限制他的舉動。這樣的姿勢可以讓你近距離接觸孩子,在他耳邊用話語安撫,以防止過激的踢打、揮拳等行為。

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親身示範你希望孩子能做到的那些行為。這是作為家長最有說服力的教育。還要注意:重要的不僅僅是說了什麼,還有怎麼說;更重要的是,你自己是否做到了。比起聽我們說的,孩子可能更樂於效仿我們做的。你就看吧,孩子總會出其不意地讓我們知道,他們可是模仿的好手呢!

召開家庭會議:可以是計劃好的或臨時決定的家庭會議,目的是消除隔閡或重新建立親子聯絡。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和孩子探討各種各樣的問題,確認哪些是正確的行為,分配家務,制定時間表或者計劃其他特殊事情。

家庭會議能夠讓全家(通常是繁忙的一家子)深切地感受到這是一個團結合作的集體,孩子和父母應該攜手處理問題、做出決定。規律的家庭會議可以消除積攢的誤解與煩惱。

我們建議大家採用家庭會議的方式處理家中成員的情感、需求等問題,每個人都可以就一個問題發表看法,同時也傾聽他人的問題。大家要將處理意見或評價寫下來,對這些意見先不予置評,等到所有意見都記錄完,再由家長逐條朗讀,之後讓大家討論。

幽默感是必不可少的。父母擁有否決權,對於那些不可接受的建議可以直接否決。比如孩子說:“讓我妹妹搬出咱家吧,好不好?她可以住在奶奶家嘛!”首先,我們可以表達對孩子的理解,比如說:“我們知道妹妹經常把你房間裡的東西弄壞,你也很生氣。”然後再加上一句:“可是我們太愛你妹妹了,不能讓她和奶奶住啊,那樣我們會想她的。換一種解決方法吧,你還有什麼建議?”

家庭會議也可以用來制訂一些共享歡樂家庭時光的計劃,比如一次長途或短途旅行,去野餐或者開派對。也可以在家庭會議上討論如何給親友準備生日禮物(比如全家動手做一個獨一無二的手工大蛋糕),還可以談談怎麼慶祝即將到來的假期。大家一起出謀劃策會給整件事情增添許多樂趣。

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篇20

多用讚美之詞和身體語言。必須讓孩子知道,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你們都是愛他、支援他的。不管他說了什麼或做了什麼,或許你並不接納他的行為,但依然關愛他。有時只要簡單的一句話“很好”“真是我的好孩子”“我也這樣想”等,就能讓孩子覺得受到了你們的認同。對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應我家孩子是個貪玩的孩子,每次都不願意去幼兒園也不愛寫作業,前段時間我在摩比思維館給他報了個班,那的老師很會與孩子溝通,孩子經常受到表揚,現在每天吵著去上學一回到家就高高興興寫作業。我看著也很高興。

有時不說話,而利用身體語言,如微笑、擁抱和點頭等,就可以讓孩子知道你是多麼疼他,不只是在他表現良好時。身體接觸表達親暱感情。有些父母只有在孩子小時候才表達親暱的感情,當孩子稍大一點後便改以冷淡的態度,拒絕孩子的“糾纏”。然而身體接觸可以令孩子切身體會父母的關懷。同時也別忘了接納孩子對你們的愛意。

語氣應溫和,態度要友善。父母應避免用高昂、尖銳並帶有威嚇的聲音對孩子說話,儘可能以微笑、歡快、平和的語氣說話,顯示出友善和冷靜的態度。多說“我”,少說“你”。父母應儘可能不用命令的口氣與孩子說話,不要總說“你應該……”,而應常說“我會很擔心的,如果你……”。這樣孩子就會從保護自己不被指責的狀態下轉而考慮大人的感受,這個時候溝通才可能更有效。

此外,在傾聽孩子說話時,還須注意以下幾點。

a.不急於作出評價。即使孩子的看法與大人不同,也要允許孩子可以有自己的想法。父母應考慮到孩子的理解能力,舉出適當的事例來支援自己的觀點,並詳細地分析雙方的意見。父母不壓制

孩子的思想,尊重孩子的感覺,孩子自然會敬重父母。

b.分享孩子的感受。無論孩子是向你們報喜還是訴苦,你們最好暫停手邊的工作,靜心傾聽。若邊工作邊聽,也要及時作出反應,表示出自己的想法或感受,倘若只是敷衍了事,孩子得不到積極的迴應,日後也就懶得再與大人交流和分享感受了。

c.領會孩子的話意。嬰幼兒在不開心、不滿意時,就會直接用啼哭來表示。逐漸長大後,孩子也知道哭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因此,當他不快、疑慮時,往往將自己的感覺隱藏起來。再說孩子的語言能力尚未發展完善,不能以恰當的語句表達心中的想法。比如,當孩子生病時他會對你說:“媽媽,我最恨醫生”,此時你應順著他問:“他做了什麼事讓你恨他?”孩子若說類似於這樣的話:“他總是要給人打針,要人吃苦藥水”,你可以表示理解地回答他:“因為要打針吃藥,你覺得很不好受,對嗎?”這樣,孩子的緊張心理會得以緩解。

d.理解孩子的情緒。有時孩子也不清楚自己的情感反應,倘若大人能夠表示出理解和接納,他會有進一步的認識。譬如,當孩子知道奶奶買了玩具送給小表妹作生日禮物的時候,他吵著也要,此時大人應解釋道:“你感到不公平,但要知道這是給妹妹的生日禮物,你生日時奶奶也會給你禮物的”。通過這番對話,能幫助孩子瞭解自己,瞭解社會,從而變得通情達理。

掌握溝通技巧,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不但可以建立起親密的親子關係,而且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篇21

家長型別及溝通技巧:

1、嘮叨型

典型症狀:彙報孩子一天的安排,從刷牙到洗腳,不放過任何細節,同時向你訴說孩子的種種不良表現,如何讓她傷透了心。她在一直訴說,你連插話的機會都沒有。

分析:這種情況較多見於媽媽,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未能得到爸爸的支援,屬於孤軍奮戰,她只看到孩子的缺點而忽略了孩子的優點。

對策:用具體的事例,幫助家長重新審視自己的孩子,讓家長學會用欣賞的眼光來看自己的孩子。

2、成績型

典型症狀:家長和我講,孩子在國小時優秀的表現,成績如何好,上了中學以後學習如何不得法,學習效率低下,語數外不突出,小科目一無是處。

分析:這是絕大多數家長都具備的型別,不是應試教育不好,而是純粹的應試教育不好,能不能在搞應試教育的同時融入一些人文關懷,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要改變,家長更要改變。做這件事情是有一定風險的,往往會陷入兩難的境界,就好像在食品中加入新增劑,如果新增,有違自己的職業操守,如果不新增,產品的口味、色澤都將不被消費者接受,結果是為對方考慮,而對方卻不買你的帳。

對策:我給家長們滲透一種思想,孩子的發展,除了學習,還有豐富多彩的生活,成績要關注,學習過程中的狀態更要關注。

3、放任型

典型症狀:孩子不聽我的,他爸爸在外地,希望您幫幫我。

分析:孩子長期不服管教,讓家長協助管理已成為不現實的想法。

對策:我認為首先要對該家長的情況表示同情,並讓她注意孩子在家的表現,一有進步,馬上表揚,重新樹立家長對孩子的信心,重新樹立孩子對家長的信心,同時要讓孩子體會到進入中學後,充滿了新意,並在感恩班會上讓他說出對家長的感激之情,通過以上一系列的活動,來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

4、指導型:

典型症狀:家長告訴我她的孩子是一位特殊的孩子,需要經常表揚,但在幾次表揚之後,又有些驕傲,這時候需要進行適當的批評,同時注意孩子的內心是十分脆弱的,她的情感十分細膩,在她的心目中老師佔有很高的地位,您的一個眼神都會對她產生影響,所以希望您注意批評的方法……

分析:這一型別的家長認為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章法,而且對於老師的管理透露出或多或少的擔心,從家長的話中,能夠感覺到家長對孩子的過度關注。

對策:找一個合適的機會讓家長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度,家長對孩子的關注也是如此,過度的關心會讓孩子喘不過氣來,這是這一類家長沒有意識到的問題。試想:我們全天候守在一株盆栽旁,不停地施肥、澆水、翻土,後果是我們每一位都能想到的,“生命有無法承受之重”。

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篇22

“我”式句:這是一種以第一人稱“我”開頭的句子。在不攻擊對方的情況下,僅表達說話人的情緒、喜好、需求或結論。例如,家長可以用目光與孩子交流,告訴孩子:“我非常生氣,我不喜歡看到玩具弄得哪兒都是,我需要你幫我一起收拾好。”然後拉起孩子的手,帶著他一起收拾。雖然前文中我們說過在處理問題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孩子的感受,但同時家長自己如何表達情感也十分重要,它甚至可以決定孩子的行為將會是乖乖順從還是輕蔑視之。

“你”式句:用“你”開頭的句子,通常帶有攻擊性,使傾聽者馬上進入防禦狀態。例如,朝孩子(在另一個屋子裡)大罵:“你這個邋遢鬼!怎麼每次都不收拾?每件玩具都擱在地上!快點出來,否則……”這樣火冒三丈的態度通常換不來孩子的合作。如果言辭更激烈,還有可能起副作用,讓孩子大哭大鬧。這種“你”式句可謂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說出來”:鼓勵孩子用語言抒發自己的情感,而不是採用踢打、尖叫、扔東西或咬人等方式來發洩。我們可以在孩子非常小的時候就採取這種方法,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比如,我們可以對孩子說:“姐姐搶了你的玩具,你一定很生氣吧!”

擁抱:在孩子身後從腋下將其環抱,溫柔地限制他的舉動。這樣的姿勢可以讓你近距離接觸孩子,在他耳邊用話語安撫,以防止過激的踢打、揮拳等行為。

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親身示範你希望孩子能做到的那些行為。這是作為家長最有說服力的教育。還要注意:重要的不僅僅是說了什麼,還有怎麼說;更重要的是,你自己是否做到了。比起聽我們說的,孩子可能更樂於效仿我們做的。你就看吧,孩子總會出其不意地讓我們知道,他們可是模仿的好手呢!

召開家庭會議:可以是計劃好的或臨時決定的家庭會議,目的是消除隔閡或重新建立親子聯絡。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和孩子探討各種各樣的問題,確認哪些是正確的行為,分配家務,制定時間表或者計劃其他特殊事情。

家庭會議能夠讓全家(通常是繁忙的一家子)深切地感受到這是一個團結合作的集體,孩子和父母應該攜手處理問題、做出決定。規律的家庭會議可以消除積攢的誤解與煩惱。

我們建議大家採用家庭會議的方式處理家中成員的情感、需求等問題,每個人都可以就一個問題發表看法,同時也傾聽他人的問題。大家要將處理意見或評價寫下來,對這些意見先不予置評,等到所有意見都記錄完,再由家長逐條朗讀,之後讓大家討論。

幽默感是必不可少的。父母擁有否決權,對於那些不可接受的建議可以直接否決。比如孩子說:“讓我妹妹搬出咱家吧,好不好?她可以住在奶奶家嘛!”首先,我們可以表達對孩子的理解,比如說:“我們知道妹妹經常把你房間裡的東西弄壞,你也很生氣。”然後再加上一句:“可是我們太愛你妹妹了,不能讓她和奶奶住啊,那樣我們會想她的。換一種解決方法吧,你還有什麼建議?”

家庭會議也可以用來制訂一些共享歡樂家庭時光的計劃,比如一次長途或短途旅行,去野餐或者開派對。也可以在家庭會議上討論如何給親友準備生日禮物(比如全家動手做一個獨一無二的手工大蛋糕),還可以談談怎麼慶祝即將到來的假期。大家一起出謀劃策會給整件事情增添許多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