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通用7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3.4K

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篇1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當前教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作為這場變革中站在第一線的我們在不斷地學習新課程,嘗試著正確領會新課標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應用於教學實踐,為推進基礎教育的改革儘自己的微薄之力。藉此機會把自己對新課程的一些粗淺的認識說出來,期望能得到大家的指點,並與同仁們共勉。

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通用7篇)

首先、認識新課程改革的好處

大綱上說:“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學習方式的變革迫在眉睫!它關係到我們的教育質量,關係到師生的校園生活質量。我們這天務必倡導新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這也是實施新課程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節。”也即:新課程強調師生互動、互教互學。既凸現教師的主導地位,更要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們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要想讓學生學到東西,務必學生自己得渴望學習,而不是要老師逼著學。如何實現這一學習目標呢惟一辦法就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擔任主角。在新課程理念中,始終認為學習是一項參與性的活動。學生學習的方式是實踐——不斷實踐。而無論是自主學習還是合作學習亦或是探究學習體現的正是學生親身的體驗和實踐。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學生認認真真地筆記,抑制了學生的思維。多年來,學生已習慣於教師講、學生聽、做筆記、課後進行超多的訓練。

如何讓學生“動”起來,老師們確實動了一番腦筋,可當學生真的“動”了起來以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學生用心參與學習,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學生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課堂紀律難以控制,教學任務難以完成,最令人擔心的是考試怎樣辦課改使學生思維變得活躍了,他們的自我意識增強了,甚至敢於向教師挑戰,教師得放下架子,學會蹲下來欣賞學生,學會換位思考,有勇氣承認自己有不懂的地方,願意與學生共同探討。

其次、學習新課程,品味“以人為本”思想

“要求新課程的教學關注的是生長、成長中的人的整個生命。”應對這樣的要求,這樣的目標我們就應靜下心來認真的反思。作為教師的我們是不是把握在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上的。就應關注: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如何在這紛繁複雜的社會上健康快樂的生活

新課程對教學的要求不同於以往課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更加強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強調深入到學生的認知世界,透過參與學習過程,給他們深刻的體驗。由此我們呼籲的課堂就應是:課堂不僅僅是學科知識的殿堂,更是人性養育的聖殿,它是學生成長的舞臺、是學生髮揮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在那裡學生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可能有挫折、失敗,也可能要花費學生很多時間和精力,結果卻一無所獲。

有了認知過程,學習興趣、熱情、動機以及內心的體驗和心靈世界便得到了豐富;有了親身的體驗,學習態度和職責,對個人價值、社會價值、科學的價值等的認識就可能有了進一步發展。具體化到學科教學,我們能夠這樣來評價: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也就成為人格的健全與發展過程,伴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變得越來越有愛心,越來越有同情心,越來越有職責感,越來越有教養。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加強自身修養,不斷完善自己。

新課程指導下的學生不應是自私的,而應是關愛他人:透過和他人的接觸、交流,學會理解他人的生活習慣、個性特點,懂得尊重人、體諒人。透過體驗個人與群體的互動關係,懂得他人和社會群體對於個人的重要性,體驗關懷的溫暖,對他人的幫忙心存感激。透過與人交往、合作,構成團結、合作的精神。使學生在與那些由於他們的幫忙而從中獲益的人的接觸中,獲得深刻體驗、感受和滿足。新課程指導下的學生還要懂得如何善待生命:透過各種活動感悟生命的奧祕、好處與價值。

第三、學習新課程,品味新理念

新教材最大的特點是它的開放性,比如,一個案例,學生能夠設計出十幾種形式和資料。這都是以往教學中所沒有的,這對教師的挑戰是不言而喻的。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學習生活中,他們已經構成了廣泛而豐富的經驗和背景知識,對待他們接觸過的問題,他們幾乎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思想。所以,教師的備課不僅僅要備教材,而且要備學生。教師從學生的經驗出發,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問題情境出發,引導學生探究學習、體驗學習。這樣的課堂學習才有的放矢。

教材只是一個載體,需要每一個教師去挖掘,去用自己的身心去創新。新課程的理念告訴我們拿到教材後,千萬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根據學生髮展的需要對教材進行調適和重組。要求教師學會尋找、開發、製作、整合教學資源和資料,還要學會現代資訊科技。

如今教師的主角與從前相比發生了質的改變,不再單純的“傳道,授業,解惑”,新課程理念下的老師的內涵應更豐富,不僅僅要教學生學什麼,更要教學生怎樣學。新課程的學習也讓我們自己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的思想要變,我們的教學方式要變,更重要的是我們應是終生的學習者,我們要身體力行推動新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

學習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工作中給我提出了極大的挑戰,作為一名一線的普通教師,理解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至始至終將課改的精神貫穿於我的教學之中。經過努力,漸漸地從陌生走向了熟悉,從戰戰兢兢走向了從容應對。對我來說,新課改是一場對話,一座平臺,更是一把邁向成功教育的鑰匙。

回顧高中地理教學這幾年走過的路,作為一名教師我慶幸,趕上了新課程改革,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課程改革給我們的學生、學校和教師帶來的活力和變化。“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但同時,新課程改革中暴露出的一系列的問題,也是讓我們老師們要深思的。可喜的是,隨著課改實踐的不斷深入,讓我們發現了一個個充滿生命活力的地理課堂。

總之,平等對話是課堂教學的基礎,共同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探究發展是課堂教學的精髓,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共同參與和探究發展。“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對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的老師細心、耐心地教導、引領。但我相信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會出現了更多讓人們感到高興的事情。我們的教學課堂才會真正地發出金子一般的光彩。

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篇2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一個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學校教育與社會、生產、生活實際嚴重脫節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透過教學實踐,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搞笑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絡。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用心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用心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十分豐富!真聰明等。調動了學生用心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

課改: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用心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撥?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裡,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生物學科與自然界緊密相聯,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狀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用心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3:應對新課程,教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

對於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貼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潛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4: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潛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資料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構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創造性,為學生帶給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5:靈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許多教師不適應新教材,不明白把教材與實際聯絡起來。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

6: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此刻,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於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問題情境務必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資料務必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

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著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

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優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決定。

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篇3

20_年10月20日,我參加了義務教育國小英語新課程標準培訓,通過對英語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我進一步明確了《國小英語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和教學與評價的要求,進一步理解了國小英語教材的特點和使用方法。看到了新課改的所面臨的形勢,機遇和挑戰後,我真是受益匪淺,從中得到了很多的啟示和深深的思考。要求我們跳出傳統英語學習的舊框框,接受新課改的教學理念,重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其最終目標是培養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磨礪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歷、開發思維能力、發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新課標的基本理念變了,我們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要轉變教育理念,迎接新的挑戰。

一、以人為本,提倡素質教育,注重評價激勵。

素質教育的精神要求我們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情感,個性,需要與發展的願望。因此我們在新課標實施過程中,要鼓勵他們的創新精神,採用有利於他們發揮主體作用的教學思路與方法,在每個教學環節上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同時,要尊重學生中的個體差異,儘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二、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高專業素質

要迎接好新課程的挑戰,我們還要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更新知識結構,發展專業能力與知識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英語課程的要求。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實際上就是強化教師自我發展的終身化意識。活到老,學到老。轉變思想,更新觀念。

三、改進教學方法、滲入情感教育。

當今英語教學主要任務之一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培養其交際和運用英語的能力。要達到這些任務,首先,教師應儘快從舊教材舊教法的框框中解放出來,轉變思想,更新觀念。其次,應重視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時期英語教學要提倡“樂”的觀念,情緒越好,越樂觀,對所學內容便會發生濃厚的興趣,學習效果也將越好。在新形勢下,轉變教學思想是搞好新教材教法的前提展多調動學生,教學生怎麼做,指導他們,服務他們並管理他們。

四、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是以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發展為基礎,培養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階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將課程目標設定為九個級別並以學生"能夠做某事"具體描述各級別的要求,這種設計旨在體現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能力發展循序漸進的過程和課程要求的有機銜接,保證國家英語課程標準的整體性、靈活性和開放性。

五、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

學生的發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英語課程在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課程評價和教學資源的開發等方面都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課程實施應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知識、提高技能、磨礪意志、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發展心智和拓展視野的過程。

六、採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

本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調整,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

七、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

英語課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學生實際、

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容健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要積極利用音像、電視、書刊雜誌、網路資訊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積極鼓勵和支援學生主動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通過新課標新教材的培訓學習,我們迎接了新理念新考驗新挑戰,我們只要大膽運用新理念、新方法到課堂實踐中,努力落實新課標,就會探出一條用好新教材的新路子。

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篇4

開學初,綜合組便組織大家學習新課程標準。通過這次學習我深知20__版英語課改它主要體現了英語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課程的編排更是體現了“精”和“簡”。課程標準與國小英語教學、改進課堂教學的一些重要建議以及國小英語教學技能方面的要求等等,所有這些理論和要求,都需要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結合實際課堂教學進行自主分析和靈活應用。通過學習我體會到以下幾點:

一、英語教學要以學生的發展為基本出發點,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發展有效的學習策略,強化祖國意識,開拓國際視野,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課標具有強烈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這一特點,我們作為教師要樹立為學生終身發展的思想,堅持人本位,以生為本就是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就是要把學生看成有思想、有情感的人,而不要把他們看成學習的容器,因為他們也有喜怒哀樂,有個人的追求,有對事物的看法,有自己的情感經歷,這些正是搞好教學的基礎。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在備課時就要考慮學生的這些經歷、情感、思想和認識,從而啟用他們的這些實踐經驗,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把舊課堂的“要我學”變為新課堂的“我要學”,適時地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真正成為有趣、有序、有效的課堂。

二、倡導體驗、實踐、參與、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能用英語做事情

以往我們關注的只是支離破碎的知識點和技能塊,而不是一個面的累積。要根據課標所描述的“用英語做事情”為主線,實現學生能用所學語言做事情,在做事的過程中發展語言、思維、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教學設計中要貫徹一種重要的教學觀:整體觀念、主體思想、個性發展、和諧關係。同時堅持“發展為本”的原則,在時間、空間上為學生提供充分條件,引導學生多思、多說、多練,使學生在更輕鬆更愉快的環境下實現更多的資訊交流,真正做到快快樂樂學英語,紮紮實實打基礎。改版後的《英語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學生要能用所學的英語做事情,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語言學習要從語法講解中和單詞的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要通過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和提供大量的語言實踐的機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感知、實踐、參與和交流,形成語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觀察、發現和歸納等方式,掌握語言的規律,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通過交流與合作發展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我想這一點也充分體現了課標的工具性。

三、注重評價對學生的激勵作用,建立了形成性與終結性相結合的課程評價體系

《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評價應有益於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有利於學生髮展有效的學習策略,促進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的發展。《英語課程標準》提出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要注重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力求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應採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學習過程,又關注學習結果。為了全面、公正地對學生進行評價,不僅評價的形式要多樣化,還要保證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提倡學生、同伴、教師、家長等共同參與評價。建立“形成性與終結性相結合”的課程評價體系,既關注過程,又關注結果。

新課標對課程評價進行了較為詳盡的闡述,最核心的理念是改變傳統課程中以考試定終生的終結性評價體系。新的評價體系體現了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形式多樣化以及評價目標多層次的特點。新課標特別強調評價應有利於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促進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的發展。新課標提出了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他評與自評相結合、綜合評價與單項評價相結合等多種評價方式,既關注學習結果,又關注學習過程。形成性評價的提出有助於改變傳統教學中只以考試分數來評價學生的做法,使評價體系除了具有基本的檢查和選拔、篩選功能外,更重要的是使評價具有了反饋調節、展示激勵、反思總結、記錄成長、積極導向的功能。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為了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取得的進步,要尊重個性差異,除強調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外,還倡導學生本人、教師、同學、學校以及家長等多方人員共同參與評價。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篇5

國小英語課程教育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英語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讓學生享受“快樂英語”。因此,本人通過對新課程的學習,對如何讓學生學好英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下面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育人要有新理念,

新課程標準把全面發展放在首位,強調國小生學習要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到首先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持續發展的教育環境。在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英語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英語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

其次,教學要有新方法

給學生提供動口說的機會,變“做英語”為“聽英語”。學生對英語的體驗主要是通過自己操練,實際操練能促進學生在“學英語”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的體驗,從中感悟並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體會英語學習的過程與方法,獲得英語活動的經驗。它是學生參與英語活動的重要方式。

其次在教學策略和方法上要轉變自己的觀念,把“金子”變成“點金術”,也就是常說的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新課改理念要求學生的英語科學素養是不可能單純地依靠知識的傳承、講授、灌輸來形成的,必須改變教學策略和改進教學方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把學什麼變成怎麼學,把被動地學轉為主動地去學。

新教材非常注重學生操作活動的設計形式,教師應擔當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不能把操作流於形式,要讓每個學生都必須經歷每一個操作活動。還要引導學生把直觀形象與抽象概括相結合,採取邊說邊操作,邊討論邊操作等方式,讓手、腦、口並用,更好的學習單詞和課文。

3、注意運用現代資訊科技輔助教學。因為運用資訊科技,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英語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情景出發,在現實問題的情景過程中說英語、學英語,讓學生愛上英語。

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篇6

通過這次學習我獲得國小英語課標方面很多理論:__版課程標準的要點、課程標準與國小英語教學、改進課堂教學的一些重要建議以及國小英語教學技能方面的要求等等,所有這些理論和要求,都需要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結合實際課堂教學進行自主分析和靈活應用。

通過學習我體會到以下幾點:

一、英語教學要以學生的發展為基本出發點,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 。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發展有效的學習策略,強化祖國意識,開拓國際視野,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課標具有強烈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這一特點,我們作為教師要樹立為學生終身發展的思想,堅持人本位,以生為本就是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就是要把學生看成有思想、有情感的人。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在備課時就要考慮學生的這些經歷、情感、思想和認識,從而啟用他們的這些實踐經驗,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把舊課堂的`“要我學”變為新課堂的“我要學”,適時地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真正成為有趣、有序、有效的課堂。

二、倡導體驗、實踐、參與、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能用英語做事情。

改版後的《英語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學生要能用所學的英語做事情,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語言學習要從語法講解中和單詞的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要通過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和提供大量的語言實踐的機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感知、實踐、參與和交流,形成語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觀察、發現和歸納等方式,掌握語言的規律,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通過交流與合作發展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我想這一點也充分體現了課標的工具性。

三、注重評價對學生的激勵作用,建立了形成性與終結性相結合的課程評價體系。

《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評價應有益於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有利於學生髮展有效的學習策略,促進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的發展。《英語課程標準》提出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要注重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力求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應採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學習過程,又關注學習結果。為了全面、公正地對學生進行評價,不僅評價的形式要多樣化,還要保證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提倡學生、同伴、教師、家長等共同參與評價。

新課標對課程評價進行了較為詳盡的闡述,最核心的理念是改變傳統課程中以考試定終生的終結性評價體系。新的評價體系體現了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形式多樣化以及評價目標多層次的特點。新課標特別強調評價應有利於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促進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的發展。新課標提出了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他評與自評相結合、綜合評價與單項評價相結合等多種評價方式,既關注學習結果,又關注學習過程。

以上是我本次學習的粗淺體會,我想更多的還需要我在實際工作中深入基層,深入課堂,認真踏實的學習和實踐,一點一滴地積累本地經驗,更好的幫助一線教師提升自身素養,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更好地提高學生語言學習的交際能力。

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篇7

英語新課程把新時期培養學生終身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作為重點,以德育為中心,從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作為素質教育的總目標,面向全體學生,倡導學生從機械性、被動性、灌輸式、應試型的學法中解脫出來進行探究性學習,主動性學習,研究性學習。並從實際理論為指導,以實際活動安排為特色,能從課題結構,實際功能相結合,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思想,教師的觀念得到了轉變,具體表現為,從語言知識的傳授向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並重轉變;從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轉變。在教學方法上從單純的模式訓練和語法講解向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多樣化評價方式的轉變;單一的黑板媒體向多媒體現代化教育技術的轉變。總之由過去對語言結構知識的講解、翻譯轉變為重視培養運用語言實際交流的能力,英語教師要積極參與英語教研活動,學生要以強烈的動機,濃厚的興趣在語言技能的訓練中,來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

一、新課程內容增多、難度加深、內容分散、跨度大、彈性大而且具有大量的課外知識進入

課本作為學生的輔助學習材料,不少教師反映教學操作難度大,有完成不了規定的教學任務,學生學習困難,有一部分學生實際功能達不到要求,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更新觀念,改進教學方法,認真鑽研大綱和教材,接受新的教學思路,靈活把握和運用結構―功能教學思想,創造性的運用教材,要脫離舊的教學模式,要使英語教學過程成為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指導的語言實踐活動的過程,要根據學生特點,確定教學方法,構建學生自主學習的模式,營造進行實際實踐的學習環境,組織開展生動活潑的學習活動,從而使學生通過眼看、耳聽、口說、腦想、手動等綜合活動進行交際性訓練,總之,我們應遵循一條比較切合實際的教學思路,將實際法、翻譯法、誰知法的可取之處融合起來,幫助學生認識語言的基本規律,改變學生“聽講——接受——記憶——習題”的傳統學習模式,儘可能地創設情景,開展豐富的英語活動,為學生提供語言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不斷體會、熟悉、掌握英語。

二、要盡力克服教材容量大與學生的承受能力的矛盾

(1)課堂教學中要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為出發點,精講多練重點語言專案,大膽減少詞彙和語法的繁瑣講解。

(2)語言知識點處理的時機要視情況而定,應放棄逢生詞就講練,句句語法分析等傳統教學觀念的教學方法,多給學生運用語言機會,少搞脫離語境的語言練習。

(3)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求學生做好預習,自習單詞閱讀課本等。

(4)集中力量完成教科書的教學任務,不加無效的習題和考題。班級人多,學生的學習能力參差不齊,我們應採取分層教學法,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多關心,多幫助,多組織適應他們能力水平的教學活動,讓他們有參與實踐機會,教師應多采用pairwork和groupwork的方式進行各種語言操練活動。這樣可以為學生提供均等而又充足的.訓練機會。照顧到每一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應該發現和肯定學生的成績,對於學生的進步要鼓勵和表揚,讓學生感受到收穫的喜悅和滿足,從而強化學習的動機和願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位教育家說過:“如果學生有了一門喜愛的學科,那麼你不必為他沒有在這一學科上取得滿分而不安”。

三、英語教學不應單一注重其工具性,更應追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學生通過學習英語掌握基礎的英語知識,培養他們聽說讀寫能力,讓他們學會“用所學的英語做事情”,學會與人溝通交流,瞭解異國文化,傳播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有效工具。就人文性而言,要求學生通過學習英語開拓視野,豐富生活經歷,形成跨文化意識,增強愛國主義精神,發展創新能力。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要有“大教育觀”要“大氣”,要注重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要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服務。不要做“目光短淺”的教師,只注重考試分數,不注重學生學習語言的感受,不去體會考題以外,經典文字對學生的影響。所以我們英語教師要以學生為本,注重英語課程工具性和文字性的統一。教師大力提升自己的教學素養,掌握相關的有效教學策略,提高對教學的理解力判斷力和建構力。總之,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英語課程有利於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最後,我們英語教師要不斷的加強學習,提高業務水平,首先要參加繼續教育培訓,加強基本功訓練,多爭取參加高層的業務進修,積極參與教學教研活動,研讀教學論文,吸取別人的好經驗,好辦法,應用於自己的教學活動中,其次多進行橫向聯絡,同科老師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學習其它學科的教學經驗,拓寬知識面,再次加強英語教學,以促進國中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