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最新家校共育家長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8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99W

最新家校共育家長心得體會範文 篇1

非常感謝學校請潘老師分享的主題。這個主題充滿了經驗和智慧。更新了我對考試的認識——檢測工具:學習態度、方法、效率……這個視角是非常的實用,可以有效的實操,幫助孩子發現問題,提高學習興趣與成績。但這個講座,最重要的是讓我看到了潘老師一顆為父的心,是一顆真正愛孩子的心。

最新家校共育家長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8篇)

幫助孩子的成長和進步,不是為了滿足家長的期待,不是為了解決家長的焦慮,也不是為了家長的面子,而是真正的、單純的為了孩子的益處,為了孩子的全人發展的陪伴,這些讓我更加受益。謝謝潘老師的分享,也謝謝學校的組織安排。

最新家校共育家長心得體會範文 篇2

教育孩子,是整個家庭的重任,教育孩子真的須要父母從修身走向齊家,才可能向著教育的目標邁進。我今年為此特地購置了MP3和一套音響功放,把網上的經典講解和誦讀下載到MP3中,然後通過功放播放,讓家中每一個人都接觸到這些資訊,同步學習。同時對家庭成員的生活行為進展必須的約束和標準,孩子教育須要家庭每一位成員的成長。同時,藉助MP3隨身聽的功能,也會加速我對古文的學習程序。我發覺網路上有許多傳統文化的優秀資源,時間一長,我和孩子的文學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學習過程中也曾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有時候語重心長卻適得其反的現象並不少見,也曾為此苦惱過,過後細細思索:做父母的不應當只怪孩子,也應當反思反思,看看問題出在哪裡,能不能換種方式使孩子能夠更簡單承受一些。其實,只要有心、有創意,家庭教育同樣也可以富有情趣。

孩子有了一些閱讀實力之後,我便起先嚐試著給孩子寫一些不同內容的小紙條,哪怕只是三言兩語。我把這些小紙條有時放在孩子的鉛筆盒裡,有時又靜靜放在孩子的玩具箱裡,甚至冰箱門上、鏡子上、枕頭上,只要是孩子能看到、能找到的地方都曾經是他的目標。當孩子意外地發覺這些小紙條的時候帶給他的是一份驚喜,同時也讓他能夠真實地觸控到父母對他的關注和愛心。

文字和語言有著不同的特點,語言稍縱即逝,有時候說好幾遍也不必須留下多少印象,簡單這個耳朵進,那個耳朵出。而文字那麼剋制了這個弱點,只要不把它毀掉,那麼無論什麼時候都可以拿出來看看,而且每看一次,感覺都在重溫一遍,印象自然比擬深刻。這與暴風驟雨式的訓罵與呵斥相比,不僅考慮到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更簡單被孩子所承受。

它不僅可以讓孩子對父母有更多的瞭解與敬重,堅持下去說不定可以逼著你同孩子一起進步。因為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紙條的內容將不再是單一的表揚啊、指責之類,漸漸會擴充套件到引薦一本書啊,介紹一篇好文章啊,留下一個須要動動腦筋才能答覆的小問題啊,甚至包括對某個觀點的探討等等,內容起先五花八門,這對於他的思維實力和寫作實力的訓練也是一種協助。如此來來往往,家庭教育同樣可以增加不少樂趣。

在孩子的教育中怎麼做才是對的,怎麼做才是最好的,我也說不好,但對孩子的教育有的方面是共性的,有的東西又要應孩子的特性、特點而不同,在教育中既要順其自然,又要諄諄教導,在管與不管中找尋平衡點。

加油!別灰心,再試一次你做的這件事真棒!我為你感到開心!我們經常會給孩子這樣的鼓舞,孩子將會在我們的鼓舞聲中快步前進。孩子須要鼓舞,我們經常鼓舞孩子參與學校集體活動,回來後聽他講一講參與活動時發生的事情,還進一步問他一些問題:今日搞的'什麼活動?跟誰在一起?有沒有愛好接著參與這樣的活動?參與這項活動有什麼收穫和體會?為什麼?以引起孩子的愛好,發覺問題並剛好解除解決。所以說我們的每一次鼓舞都是他進步的催化劑。在學習和生活的許多方面,我們都給了孩子許多的鼓舞和讚許,所以,孩子是自信的,讓他有這樣的踴躍的思想我認為是很珍貴的。

雖然讚揚和鼓舞是主要的,但有些時候,指責也是不行少的。在孩子的學習上,有時候他考試的分數少了,他會覺得不快樂,但是,我們不會因此去嚴厲的指責他,有時候幫他找找緣由,有時候提示他應當怎樣去做。所以,他從來不會因為考試分數少不敢告知家長。

教育專家徐國靜教師說,假如家庭教育僅限於如何造就兒童,而忽視真正須要提高的是父母素養,那麼這樣的家庭教育很難取得預期的效果。

父母素養不高,怎能擁有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氣氛,又怎能造就出身心安康的下一代呢?為人父母者往往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孩子越大,就越不瞭解他。是呀,孩子小的時候,你到處以一個長者的身份指揮著孩子的一言一行,並不曾真正體會孩子的感受。當孩子慢慢長大,你將會和孩子越走越遠,代溝也隨之產生,從而難以把正確的思想和經歷傳遞給孩子,導致教育的失敗。但假如父母從一起先就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長,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時刻保持一顆童心,那麼,隨著孩子的成長,你會發覺,在孩子漸漸讀懂這個世界的同時,你也漸漸地讀懂了孩子這本書,走進了孩子的心靈世界。這時,你距離勝利的父母也就越來越近了。

這是我們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點滴體會,確定也有許多的缺乏之處。在今後的日子裡,我們也會邊學邊教,在實踐中摸索,在學習中不斷進步,讓孩子更加安康歡樂地成長,成為優秀的人。

最新家校共育家長心得體會範文 篇3

對於孩子的教育,我始終是在摸索中前進,女兒誕生後是我一手一腳帶大的,我一邊吸取前輩們的經歷,一邊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賜予教育,說起怎樣去教育孩子,我也不知說什麼好,也就幾個方面的心得。

第一觀賞教育:觀賞孩子是造就孩子自信念的最正確手段,一個孩子最可人之處不是在於他的機靈活潑,而是在於他的自信,有了自信念,做什麼都有種動力去挑戰,平常父母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聲表揚,都是一種無形的力氣,他沒做了一件事情或取得一個好的成果,我們都會獎給他一句你真棒並傳遞一個觀賞的眼神,愛孩子就必需懂得觀賞孩子的道理,鼓勵和表揚的效果遠遠勝於斥責和打罵的效果。

其次相互敬重:讓孩子懂得去敬重教師、父母和身邊的人,在教育孩子這些的同時。我們做父母的也不能忘了,要敬重孩子的選擇,理解孩子,也只有這樣,家長才更有心去主動地締造更充溢的時間和空間去了解、關愛孩子,為孩子供應最適合的.教育

最終一點是引導教育:父望子成龍,母望女成鳳這是為人父母者的天性使然,但是做父母的也不能可以的去強求孩子的愛好,給孩子適當的壓力,不讓孩子有所負擔,否那麼會阻礙孩子安康歡樂的成長,我們不能讓孩子為了父母的期望而活著,讓孩子自由的開展,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他成名,只是盼望孩子在今後的生活中應為有實力,而更有自信,更多的去體會生活的樂趣。

最終要謝的是教師們,孩子的每一步成長都浸透著教師的心血和汗水,真誠感謝協助我女兒獲得學問,歡樂成長的教師們,你們的教育遠遠賽過於父母。

最新家校共育家長心得體會範文 篇4

承蒙老師的信任,給我這個機會和大家共同探討、交流孩子的家庭教育,我深感榮幸。我們孩子能走進341班這個快樂的集體,能遇到用心用愛教導他們的老師,這是他們的緣分,更是他們的幸運。在此,作為家長,我要說聲:“吳老師,辛苦了!感謝您這五年的陪伴與教導!”下面,我就教育孩子的幾點感受和各位家長交流交流,如有不當之處也請大家多加指點。

很多教育專家都說過:“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而且家庭教育這是一項大工程,往往是一個鬥智鬥勇、勞心勞力的過程。我相信很多父母都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的孩子該怎樣去培養?他們和我們那一代不同,我們那時只需養,育是老師的事。而現在的孩子既要養,更要育,不僅要育德,還要育才。所以現在的孩子家長都是壓力山大,身心俱疲,而且階級矛盾突出。該怎麼讓他們健康健全成長,我也一直在摸索,不過我從靜怡的養育之道上還是有所收穫的,現在就從一些瑣碎上和大家進行交流。

一、快樂是學習的前提

靜怡剛上一年級時,其實是一個羞澀、內向的孩子。剛入學一個星期,我問她“你交了哪些朋友?下課玩些什麼遊戲?”她說:“沒有交朋友,我下課就坐在座位上看他們玩。”這下我意識到出問題了,一個沒有朋友不會玩的孩子有什麼快樂而言。長此以往,一旦養成了孤僻的習慣,可能終身難改。所以我溫和的告訴她,每天都要和同學們玩遊戲。而我每天都會和她交流怎樣和朋友們玩,他爸爸也身體力行陪她玩比如反對貓等遊戲。我一直認為快樂是學習的前提,不快樂逼迫式的學習,難有成效難以堅持。五年級,有些孩子已經出現厭學情緒了,當孩子們不喜歡學習時,我們家長可以另闢蹊徑從玩上加以引導,當你們有共同語言了,作為家長你的話就有分量了,也有了。

二、努力是一個孩子的優勢

一年級的靜怡其實學習上問題挺大的。那時每晚她說的最多的一句是:“媽媽,我不懂!”因為幼兒教育我們崇尚的是“無知”教育,除了玩不教她任何與課本有關的東西。進一年級時,1—20她數不順,識字不到10個,而她也不是別人口中所說的具有慧根的孩子。所以一年級的期會考試,其他孩子都沉浸在百分的喜悅中時,我家的靜怡拿著只有七八十分的試卷惶惑著看我,還是那句:“媽媽,我不懂試卷的意思。”我笑著問她:“閨女,你是不是覺得你挺笨的?”那時她哭了,這麼小的孩子其實也有了心思,她爸爸給她講了個“笨鳥先飛”的故事。我告訴她,當你不如別人時,唯有比別人努力。相信這句話現在應該已經深植於她的心裡。因為在她的成長過程中,我只重過程輕結果。不管是她參加跳繩比賽,幹部競選還是大大小小各類活動,我問的第一句話都是:“你認為你盡力了嗎?”如果她點頭,我一定會對她豎起大拇指表示鼓勵。有朋友可能會問:“不問結果嗎?”我認為只要盡力了,結果一般都會好,就算不好,盡力了,還有什麼值得苛責的呢?孩子不一定要拿來和別人比的,只要他比昨天的自己有進步,難道不值得稱道嗎?這是我在帶靜怡之道上我認為做的最成功的一點,因為她夠努力,所以我不擔心她今後的學習,甚至不擔心她今後的人生,因為努力已經成為她的一種習慣。

三、要做智慧型的家長

1、學會放手

孩子能自己完成的事做父母的千萬別替代。有專家曾說過當媽媽的越不操心,孩子可能越讓人放心。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靜怡讀國小到現在我幾乎沒給她整理過書包,但是她的書包整理得整整齊齊。我很少叫她起床,只丟一個鬧鐘給她,她幾乎不遲到。週末去上特長班,這兩年我不管,可是她搭公交車也沒出過簍子,向陌生人問路比我還順溜。作為家長其實我們需要適時的放手,其實怕這怕那,將她時時擁在懷裡,才是一輩子的風險,因為你可能將他養成一個巨嬰。當然放手不等於放任自流,家長一定要默默的監管和評估。

2、做有原則、有底線的家長

教育孩子有些事定不能讓步,比如逃避責任的撒謊,又比如說挨批評時摔東西甚至離家出走,遇到這種問題我是主張家法處置的。但是我們要注意懲罰的目的不是發洩自己的怒火,關鍵是讓他們沒有第二次,所以我們應該理智、妥善處理。

3、聰明溝通,做民主型家長

孩子長大有主見了,做家長的不可能讓他們什麼都一板一眼的照做了,但是也不能什麼都由著他們性子來。因此很多時候溝通、交流就尤為必要。以這次學葫蘆絲為例,前兩天靜怡回來就說不要學了。我問她原因,她說:“我們班很多同學都說葫蘆絲不止一個調,要收很多錢,都不學了”我是這樣和她說的,付錢是我們大人的事,如果難以承受我會和你商量的。你需要考慮的是,你喜不喜歡學?你會不會堅持?會不會盡量學好?還有授課的老師適不適合你?如果得到了肯定的回答,我也會支援你,只提一個要求:儘量學好!如果你不想學,也要找一個說服自己和媽媽的理由,我們就退出。今後不管做什麼千萬別說別人這樣,我也這樣,要學會理性分析。這就是這次葫蘆絲事件我們溝通的結果,我認為很多時候我們不要一味的去依順孩子,但也要聽聽他們內心的.想法,我們應該民主,選擇一種有利於他並雙方都認同的意見。

最後,我們作為家長,在養育之道上一定要擺正心態。忌溺愛,因為你生他養他並不欠他;忌嘮叨訴苦,因為你要生他養他,他不欠你。這樣我們才能平等對話,愛的天平才不失衡。

20__年7月13日至17日,滑縣致力於新教育的同行40餘人遠赴六朝古都南京,參加新教育第__屆年會。今年年會的主題是“家校共育”,三天的參觀與學習,使我對家校共育作用有了飛躍性的認識。

通過聽報告、觀看特色成果展示、入校實地檢視,我認識到,要想對學生的教育達到最理想的效果,讓每一個生命都閃亮,不能單純依靠學校,必須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就像蘇州大學教育哲學博士、語文特級教師、新教育研究院院長李鎮西所講“學校教育無論多麼重要,它都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把家長看作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和戰友,利用家長各自的資源教育學生,正如美國麻省波士頓終身教授嚴文蕃教導我們,家長是學校沒有的資源,要利用家長的長板補學校的短板。又如朱永新教授在主報告中所說家庭教育有其獨特的優勢:

一是時間上的優勢,孩子的日常只有6-8個小時在學校,而其餘更多的時間在家裡和課外。

二是情感上的優勢,家庭教育可以利用親情和父母言行的示範性作用,對子女進行教育。

三是資源上的優勢,家庭教育可以超越學校的時空限制,利用所有的資源多種途徑進行教育。

回想我校對學生的教育,在家校共育方面做的還不到位,沒有做到家校協調統一,沒有發揮家長在教育孩子中應有的作用。僅僅體現在每學期期末的.一次家長會,平時利用班級微信群、校訊通給家長髮一些通知、家庭作業之類的資訊。平時通知家長到校,大多是學生犯了錯誤,給家長告學生的狀,讓家長批評學生,立即糾正錯誤的。所以我們現在非常有必要反省自身的育人方法,根據學校的實際,充分利用家庭優勢,攜手父母,搭建家校共育的橋樑,實現家校共育的合力,達到教育的最大優化:

1、成立家校合作委員會,搭建家校共育的平臺。

2、充分利用微信群、校訊通、QQ群等加強家長和學校的交流合作,達到資源共享。

3、開展家校互訪活動。通過課程展示、節目展演等環節幫助家長及時瞭解學生情況、學校動態。

最新家校共育家長心得體會範文 篇5

家長學校的學習使我很受啟發!真是父母眼界的高度決定了孩子以後的成長高度;父母的格局影響孩子的格局。一味保護孩子,不讓孩子受一點挫折,以後孩子只能成為沒有敬畏感、沒有擔當和責任心的人;只告訴孩子這樣做不對,不說明這樣做的後果有多嚴重,孩子只是照做卻不明白意義,相當於只知道個皮毛,一知懂三分,不知道精髓內含;以身做責的家長以行動影響孩子,讓孩子明白言行一致,做事要有擔當,一切以國家利益為重,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要退縮,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我們家長力爭做的父母親,努力讓自己成為的自己,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關注和教育孩子!

最新家校共育家長心得體會範文 篇6

一個人的成長,父母的影響是很大的。特殊是此時此刻競爭日趨劇烈,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上立足是很不簡單的。 做為家長,我們應從小對孩子進展有目的地系統性家庭教育,使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正確的心態、堅毅的毅力、應對困難的實力,使他們將來能更好地適應社會。我的做法是:

一、造就孩子的愛心。

一個人只有學會了愛,才會愛自己、愛父母、愛別人。也只有有了愛,他才會到處留意別人的感受。而我們此時此刻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一個個都是家裡的小皇帝、小太陽,家長的過度呵護使孩子以我為尊,從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不管吃呀玩呀,都只想到自己,這樣下去,將來不可思議。為了造就孩子的愛心,我將街上一隻沒人要的小狗抱回家。我對孩子說:人要學會憐憫,看到那些貧困的、飢餓的、挨凍的、受欺侮的,要有憐憫之心。假如我們有實力,就要賜予協助。這隻沒人要的狗很可憐,你要好好愛惜它。兒子給小狗起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小黃。兒子每次從幼兒園回來,第一件事就是問:小黃吃了沒有?他時時把自己捨不得吃的火腿讓小狗吃,給他訂的.奶也讓小狗喝,還經常自己整理狗窩。下午放學後,引著小狗出去玩,在他的餵養下,小狗一天比一天強健。兒子在養狗過程中,變得細心了、勤懇了,學會體恤別人了。過去從不幹家務,此時此刻回家吃完飯後主動抹桌子、掃地、倒垃圾,能夠愛護爸爸媽媽的辛苦,給他買好吃的東西,他也非要爸媽嚐了以後才肯吃。在學校,同學的筆、橡皮丟了或有了什麼困難,他都會主動協助別人,教師誇他是個樂於助人的好學生,同學們都樂於和他在一起玩。看著這一切,我們喜上眉梢,看來對孩子一番愛的教育還頗有效果。一次在街上,他還主動把自己的零花錢掏給了一位正在向行人乞討的殘疾乞丐。我深深體會到多給孩子一些愛的教育,使他們具有愛心,這樣他們才會愛四周的一切,一個有了愛心的人對自己的父母必須也會有孝心。多給孩子一些愛的教育,少給孩子一些溺愛。

二、要敢於對孩子說不。

當今孩子,我們家長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心肝寶貝,事事依從,使孩子養成了我行我素、唯我獨尊的壞習慣,這樣在今後的學習、生活、工作中一遭碰壁,便會不堪忍受,後果不可思議。但我們對孩子說不的時候,要有藝術。我們許多家長,經常對孩子運用的口頭禪就是不、不要亂扔東西、不許罵人、不許,其實這樣直截了當地說不,對孩子是一種消極的限制,效果並不好,不僅簡單損害孩子的自尊,還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和新奇心,有時候你越是說不,他就越唱反調。因此,我們對孩子說不,應有藝術,留意方式方法。如我們限制孩子的某些行為,提示孩子不要做什麼的時候,可採納比擬委婉溫柔的說法。如把不要撕壞了書改成你當心一點翻書,把不準大聲喊叫改成小聲點說話才有禮貌,這樣委婉地說,語言親切,孩子易於承受,還能使孩子知道自己怎麼做,以免孩子做起來無所適從。有時,我們想要孩子停頓某種行為時,別讓不要和不許脫口而出,可引導他們去做別的事,以代替此時此刻的行為。如孩子對你的手機發生了愛好,拿在手裡當玩具,你擔憂摔壞了手機,那就拿幾塊積木來,跟孩子說,看你能不能拼一個大大的手機,把他的留意力吸引到嬉戲上;孩子哭鬧著跟你要某種玩具時,你可以讓他看動畫片,或者建議他給哪位小摯友打個電話,問問小摯友有什麼可交換的玩具,還可以帶他到外面走走。有時給孩子提要求時,要給孩子一個緩衝的過程,不要操之過急,這樣孩子才簡單承受。如不想讓孩子再看電視,可說你再看10分鐘,然後睡覺。提前告知他關電視的過程,他心裡有個承受的過程,即使不情願,也不會反響太劇烈。總的來說,我們對孩子說不,要留意藝術,但最好別讓你的話裡經常充溢不字,要適度。

三,要造就孩子動手實力。此時此刻大多數家庭都是一個孩子,家長疼愛得不得了,啥事的說法。如把不要撕壞了書改成你當心一點翻書,把不準大聲喊叫改成小聲點說話才有禮貌,這樣委婉地說,語言親切,孩子易於承受,還能使孩子知道自己怎麼做,以免孩子做起來無所適從。有時,我們想要孩子停頓某種行為時,別讓不要和不許脫口而出,可引導他們去做別的事,以代替此時此刻的行為。如孩子對你的手機發生了愛好,拿在手裡當玩具,你擔憂摔壞了手機,那就拿幾塊積木來,跟孩子說,看你能不能拼一個大大的手機,把他的留意力吸引到嬉戲上;孩子哭鬧著跟你要某種玩具時,你可以讓他看動畫片,或者建議他給哪位小摯友打個電話,問問小摯友有什麼可交換的玩具,還可以帶他到外面走走。有時給孩子提要求時,要給孩子一個緩衝的過程,不要操之過急,這樣孩子才簡單承受。如不想讓孩子再看電視,可說你再看10分鐘,然後睡覺。提前告知他關電視的過程,他心裡有個承受的過程,即使不情願,也不會反響太劇烈。總的來說,我們對孩子說不,要留意藝術,但最好別讓你的話裡經常充溢不字,要適度。

三,要造就孩子動手實力。

此時此刻大多數家庭都是一個孩子,家長疼愛得不得了,啥事都想替孩子包辦,這樣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只能害了孩子。我們應從小造就孩子動手實力,如孩子1歲多,剛會吃飯時,別怕他弄髒了,弄灑了,讓他自己拿小勺子自己吃,他可能弄的滿嘴滿臉,甚至弄倒了,沒關係,時間長了,他自然就會吃飯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可讓他自己洗臉,自己穿鞋、穿衣服,整理自己的玩具,這樣他就會自覺養成動手實力,以後也能適應了社會。

四、造就孩子的團結精神。

此時此刻孩子雖生活很好,但沒人和他玩,長時間一個人在家裡看電視或跟著大人轉,只能使孩子不合群、孤獨,影響孩子今後的交際,我們應有意識多引導孩子和同齡孩子在一起玩,可以給他們締造條件,如讓他把小摯友引到家裡玩,不要怕弄髒了、弄亂了家裡的東西,這樣的活動會使孩子學會團結,學會和別人交際,學會處理問題。

最新家校共育家長心得體會範文 篇7

潘老師的講座,讓本焦慮的我,舒緩了一下心情。

孩子上了國中,作為家長肯定都是非常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的,也可能會特別在意孩子考試分數。如果家裡的孩子學習成績很好,家長可能會倍感輕鬆;如果孩子的成績不是很理想,有的家長甚至可能會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作為成績平平的國中生家長,我們這個家庭也不例外。考試成績出來後,孩子可能面臨兩種情況,一種是考試成績理想,一種是考試成績不如意,如果孩子已經非常努力學習了,可考試成績還是不理想,我的孩子現在就處於這個情況,此時,家長不應繼續引導孩子將失敗原因歸結為努力,否則會加重孩子的學習壓力。

最新家校共育家長心得體會範文 篇8

有幸於昨晚聽取了亦莊實驗中學組織的《以長遠的眼光和非功利的心態看待考試》講座,主講人潘老師是十一學校的資深老師,從三個角度給眾多的家長講解的如何看待考試,考試之前家長應該做什麼?考試之後家長又應該如何對待?

通過老師的講座,結合自己孩子的狀況,兩個方面感覺深有體會,一個是學習的態度;另一個就是學習的方法;首先需要建立正確的積極的學習態度,知道學習的目的',知道為什麼而學習?做作業要及時完成,並認真書寫,不以應付消極了事;另一個體會就是學習的方法,作為十一體系的學校,孩子在學習中要養成規劃的習慣,學習中可以規劃,生活中也可以規劃,有一個好的規劃習慣並實施落地會對學生終生受益,這一點我感覺尤為重要,這種教育方法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意義的。

作為家長,對待孩子的成績,我們也應該有一個好的心態,我們會要求孩子勝不驕敗不餒,落實到我們自身上,我們也需要有合適的心態來對待孩子的每一次考試,考試好了,幫助孩子看看有沒有不紮實的地方,考試差了,和孩子一起找找原因,是基礎不紮實還是粗心導致的?不過知易行難,面對孩子不合適的成績的時候,還是需要磨鍊心態。

得益於十一的教育體系及亦莊實驗的高素質的老師,其實家長對孩子考試成績的影響有限,也只能做好後勤輔助工作,讓孩子有正常的心態,健康的思想,按照自己的人生之路有節奏的前進,感覺潘老師的講座最後的結束語特別好:每個孩子都是一支與眾不同的消極了事;另一個體會就是學習的方法,作為十一體系的學校,孩子在學習中要養成規劃的習慣,學習中可以規劃,生活中也可以規劃,有一個好的規劃習慣並實施落地會對學生終生受益,這一點我感覺尤為重要,這種教育方法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意義的。

作為家長,對待孩子的成績,我們也應該有一個好的心態,我們會要求孩子勝不驕敗不餒,落實到我們自身上,我們也需要有合適的心態來對待孩子的每一次考試,考試好了,幫助孩子看看有沒有不紮實的地方,考試差了,和孩子一起找找原因,是基礎不紮實還是粗心導致的?不過知易行難,面對孩子不合適的成績的時候,還是需要磨鍊心態。 得益於十一的教育體系及亦莊實驗的高素質的老師,其實家長對孩子考試成績的影響有限,也只能做好後勤輔助工作,讓孩子有正常的心態,健康的思想,按照自己的人生之路有節奏的前進,感覺潘老師的講座最後的結束語特別好:每個孩子都是一支與眾不同的花,都有自己的成長週期和成長節奏,家長能做的就是提供合適的土壤,適當的澆水常態化的施肥,防止病蟲害,然後,靜等花開;我們也希望孩子花開時能成長為對社會有益能創造價值的人。

最新家校共育家長心得體會範文 篇9

三年級暑假國家出臺了“雙減”政策,對於我們這些八零後家長來說,有些羨慕,有些困惑,也有些不知所措。羨慕現在的孩子真是幸福,“祖國媽媽”站出來為孩子撐腰、吶喊“減壓”,比起我們小時候,真的更像祖國的花朵。困惑的是,上有政策,下面的對策到底是什麼,學校怎麼變,輔導班怎麼變,孩子的學習生活到底會有什麼改變。與此同時,最大的感受還是不知所措,作為家長,通過各種渠道解讀政策,從文字層面到內涵外延,領會國家從長遠發展考慮,轉變人才教育的核心目的和戰略意義,作為小家庭,如何正確認知大基調,並配合學校、社會把祖國的花朵培養成祖國真正需要的人才,我們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不斷修正,幾個月的時間,作為家長的我有了一些收穫,下面淺談幾點感受。

一、雙減:減出鬆弛快樂的童年

雙減政策落地後,學校快速做出了反應,上學時間錯後了,孩子每天都可以“睡飽了”;放學時間彈性了,解決了很多家長的後顧之憂;孩子回家沒有作業了,劍拔弩張的輔導學習環節減少了,感覺家長和孩子都進入了比較鬆弛的狀態。

說心裡話,我的孩子屬於比較貪玩的小朋友,他活潑開朗,能言善辯,我對於他的教育一度比較糾結,既希望他擁有無憂無慮的快樂童年,又希望他在學習上“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種糾結讓我的心態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失衡,時而警醒自己不要成為雞娃的家長,時而又忍不住向大眾靠攏報各種輔導班,偶爾孩子會跟我說“媽媽,你看我多忙啊”,我又會陷入深深的自責。

我們見過太多中規中矩的孩子,老師眼裡的好學生、家長眼裡的乖寶寶、朋友眼裡的“別人家的孩子”,這些孩子的成績真讓人羨慕。毫不自謙的說,我曾經也是“別人家的孩子”,保送重點中學、考211大學、讀專業領域數一數二的研究生……但現在的我,不知道為什麼,發自內心的不願意讓我的孩子重蹈自己的“成功之路”,不想讓他像我一樣長大。我的國小從一二年級開始,作業寫到九十點鐘,早早的就在中指磨出了繭子,沒有時間上唱歌跳舞畫畫這些興趣班,雖然我非常喜歡並且擅長。我覺得自己的童年是在媽媽嚴厲的管教下,“刻板”的化繭成蝶,雖然結果很好,但過程真的很乏味、很痛苦。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擁有快樂、豐富多彩的童年,我希望獨生子女的我和獨生子女的他成為最好的、無話不談、最交心的朋友,我希望和他一起走名山大川、看海闊天空,獵宇宙之奇妙,品舌尖之美味。

雙減政策的出臺終於給了我不再糾結的信心,讓我堅定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必要的學科學習的同時,讓孩子增加“長見識”的機會,無論通過讀萬卷書,還是走萬里路,我們的孩子太需要一個充滿想象、可以發散思維的大腦,甚至可以無厘頭,可以天馬行空,畢竟擁有一個有趣的靈魂,對於未來的人生都是最大的財富。

二、雙減:需要配套的評價體系確保“減出實效”

落實雙減政策不是一刀切的減少孩子學習時間,減少課外班數量,減少家長課業輔導負擔這幾個表象問題,我個人認為這是對整個教育體系的一次深刻變革,是重塑育人理念的一個絕佳機會。所以,全面科學的評價體系是確保雙減政策減出實效的根本保障。

孩子的教育長遠來看是掌握安身立命之本領,智商、情商、逆商、財商等等,越全面,生命大概率會越精彩。所以該讓孩子學些什麼,在哪個階段來學,其實是很值得深入思考的。但有時恰恰是帶有壟斷性質的評價體系扭曲了教育初衷,限制了孩子們多學科學習、多學科探索的機會。譬如我家小朋友對計算機程式設計、機器人這些腦洞大開的學科很有興趣,我們也在校外報了輔導班,但一度我會因為他語數外這些學科的成績不理想而質疑課外課學習的必要性,曾經猶豫要不要停了這些興趣班,讓孩子專注學習校內學科。雙減政策再度給了我信心,讓我們看到了國家對於教育改革的決心,一系列政策正在逐步引導教育迴歸本源,弱化考試成績、弱化排名、弱化貼標籤,鼓勵孩子們更多元化的學習,學校多種興趣班給孩子們提供了更多選擇,課餘時間孩子也可以在自己喜歡的方面學有所長。

曾經的考試、排名、升學讓家長無比焦慮,恨不得自己上輔導班、自己刷題,替孩子考試,去爭取更好的教育資源。作為家長,我特別希望真正客觀、全面的評價體系、評價應用盡快出臺,敦促我們的家、校共同培養出擁有健全人格、懂得感恩、真愛生命、有愛心、有責任心、有進取心的國之棟樑。

三、雙減:不減學的“本能”,要符合能量守恆定律

雙減政策出臺,很多家長和小朋友都歡天喜地,學習時間少了,作業少了,考試少了,學習顯得“不應該”那麼重要了。我家小朋友就是這歡天喜地的一員,他平時自律性比較差,缺乏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能力,“雙減”之後不能很好的分配自己的時間,覺得沒有作業就可以肆意而為。他非常喜歡電子遊戲,或者在網上刷一些感興趣的小視訊,我知道在當今這個娛樂快消、資訊快消的年代,電子遊戲、熱搜新聞都會成為同學圈子的談資,也是他們獲得知識不可或缺的渠道,小朋友們聚在一起也會聊到這些。但我對孩子這方面的要求還是很有底線的,從保護視力、精神鴉片等多個維度教育孩子,要求他最小限度的通過這些電子產品達到娛樂效果。

“雙減”減出來的時間,我希望孩子能更多的用來運動、閱讀、走出去增長閱歷。我們定了家庭日,戶外採風,孩子學習攝影,留下童年一個個精彩的瞬間;我們定了體能提升計劃,跑步、游泳、跳繩、打球,希望孩子能有個健康的體魄;我們定了親子閱讀時間,每天睡前、每個週末,我都會陪著孩子沉醉在我們各自喜歡的書籍裡,孩子學的“本能”不該削弱,而是要延展外延、縱深內涵。

能量守恆定律告訴我們,能量不會自生自滅,它只會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且能量總量保持不變。在我看來,雙減政策前後對於孩子“學本領”也應該遵循能量守恆定律,不是不學了,也不是少學了,而是要更全面的學,更多元化的學,讓每個小朋友都順應自己的花期,綻放出最嬌豔的自己。

最新家校共育家長心得體會範文 篇10

在“雙減”政策出臺後,要培養優秀的孩子,的確是少不了要以家長的實力說話,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家庭教育需要跟上孩子的學習,更多的還是靠孩子的自驅力。但是要培養出來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首先得在家庭教育環境中學會親子教育,從小給孩子一種良性的家庭教育。只想花錢、不想花時間和愛心陪伴孩子的家長,勢必拖孩子發展的後腿。

家庭教育實質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曾說過“生活即教育”,核心是讓孩子成人。首先要教孩子學會做人,再是學會生活,最後才能學會學習。“雙減”政策的指導思想是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家長因此要關注孩子心理健康,保障孩子的睡眠時間,加強體育運動,鼓勵孩子擁有藝術、體育類的興趣愛好。家長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理清家庭、學校之間的關係和責任,孩子學科學習的事情放心地交給學校,家長則關注孩子的品德行為習慣,為孩子健康成長打下基礎。

當下社會,雙職工家庭佔大多數,工作狀態可能很難讓家長過多盯緊孩子的學業情況,但是又對孩子學習成績、未來前途充滿了焦慮。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及社會教育構成了教育的有機整體。“雙減”政策讓家長角色迴歸,從而也讓家長面對新一輪的挑戰。家長到底應該做什麼、怎麼做?我作為老師,也作為家長,整理了一些給家長們的建議:

加強孩子內在自驅力的培養

“雙減”,減去了作業量,減去了課外培訓,學習迴歸課堂,在普遍性的教育模式中,難免會出現行為和成績上的差異。作為最瞭解孩子的家長要更專注於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專注力和情緒管理能力,與老師攜手,共同為孩子的成長助力。要知道,孩子的學習是爬坡,更要家長和學校的“雙向奔赴”。如今沒有了課外培訓,我們更該利用孩子多出來的時間,做好陪伴,策劃合理的安排。家庭是孩子成長的主陣地,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教育。真正優秀的父母,不在於為孩子報了多少學習班,而在於真正參與了孩子的成長。減負減不掉孩子的成長,因為成長是父母與孩子共同完成的一場體驗。

好習慣的養成

好習慣的養成離不開外力的推動,最終達到從他律到自律的轉變。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大多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而良好的學習習慣又與優秀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例如: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能有效促進思維的發展,而好的運動習慣則能有效促進注意力和專注力的提高。優秀的勞動習慣能幫助孩子確立正確的三觀,培養責任感,提升獨立能力,而參與家庭生活的習慣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公民意識以及對家庭的責任感。

幫助孩子制定正確的學習計劃

好的學習習慣,離不開好的學習計劃。家長和孩子一起商量制訂完成,要根據孩子的實際能力來制定,這樣可以有效避免目標過高或過低的情況發生,同時也能促使家庭內部在學習問題上達成統一。其次學習計劃應該是具體可操作的,如每天英語朗讀半小時,兩天完成數學練習一章節等,過程具體可操作,家長的監督起來也就更有效。再次,學習計劃中寫有自我鼓勵和家長鼓勵的話語,彰顯孩子自己的決心,鼓勵孩子堅持前行。

雙減政策是國之大計,家之大業,更是家長素質和孩子能力的雙重比拼。家長們要給孩子們蘋果可以砸到頭上的時間;給孩子們可以仰望星空的經歷;給國家和學校讓教育迴歸本質的機會。家長全身心地陪伴孩子的成長,這也將成為孩子們應對未來制勝的法寶。讓我們一起做一個有擔當的家長,和在學校的共同努力下,為孩子們成就更美的明天。

國家政策一定是利國利民的,教育孩子需要家校聯合,學校教是一方面,家長更需要好好配合,孩子的身心健康最重要!“雙減”之下減少的是孩子被壓榨的課餘時間與無效的刷題過程,家長不應該對孩子放任自流與任其發展。作為家長,要多學習如何跟孩子正確溝通、如何才能有效提升學習的能力、如何挖掘孩子的閱讀興趣等等,孩子自然會受到父母的潛移默化之下,學會在自己擅長領域不斷優化提升,在學習上、生活中慢慢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所以,“雙減”之下更加考驗家長的家庭教育智慧,更加考驗家長的學習力,成長性,領悟性,更加考驗家長的教子理念,教子方法與教子內功。

如今“雙減”政策之下,家長不能再用簡單的經濟投入來代替精力投入,在孩子成長中更需要投入的是時間、精力、情感、智力、陪伴、自我學習、互動溝通。從這個角度來講,雙減之後家長的投入不止是金錢,更是精力和心力,更加考驗家長的教育智慧。

“雙減”政策之下,這3種孩子最吃香,家長該如何培養呢?

1、自律的孩子

現在這種情況下,好多家長高興了,覺得孩子輕鬆了,錢包留住了。可時間一長,沒有自覺性的孩子回家後家長會越來越頭疼,而且考試題型難度變化是否跟得上,否則出了成績更愁,兩極分化更厲害。常聽家長抱怨,“孩子做作業要大人守著,電腦一玩一整天,起床、睡覺、吃飯、上學都得催。總之,大事小事,都得大人看著,否則,別指望他能自己做好。”其實,這些都是孩子缺乏自律的表現。常言道“無規矩,不成方圓”。所謂自律,就是自己給自己定下的紀律,然後嚴格的按照紀律執行,控制自己的行為。一個自律的孩子一定是具備管理和計劃時間的能力的。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根據自身的情況,制定一個具體的作息時間表,並嚴格按照作息時間表執行,家長負責監督執行。當孩子有明顯進步的時候要適當獎勵和鼓勵孩子,讓孩子更加積極的養成好習慣。此外,做好一個自律的父母至關重要,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培養都有著關鍵的作用。因此想要孩子自律,首先我們做父母也一定要樹立一個正確的榜樣形象。

2、自主、勤奮的孩子

誰都喜歡自主性強的孩子,因為這樣的孩子有主見,而且勤奮、自覺還勇於探索。小孩子是最容易半途而廢的一個年齡階段,他們在遇到生活中的困難的時候,他們會選擇放棄或者把困難的問題推給自己的家長。因為小孩子並沒有堅強的意志力以及決心,所以培養孩子堅持不懈的品質需要家長的刻意引導,通過引導讓孩子發現學習上的興趣,增強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那麼,如何培養自主、勤奮的孩子呢?

首先,應該培養孩子自主完成事情的能力,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可以從一些小事讓他完全獨立完成,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讓他在自信中繼續學會完成其他可以自己的事情。

其次,要讓孩子形成一種認識,這件事情是必須要完成的,不能半途而廢,然後需要堅定立場,不要因為心軟在中途給孩子提供任何幫助。

最後,在一些事情上,要尊重孩子,讓孩子自己做一些選擇,讓孩子體會到選擇帶來的快樂和體驗。讓他感受到決策產生的積極效果,增強自信,從而產生自主行動的動力。

3、有良好讀書氛圍家庭的孩子

見過太多家長,一邊開著電視、一邊玩著手機,卻對孩子說:你怎麼不去看書啊?家長們,請換位思考一下,大家都在看最近的熱播電視劇,你是否能做到安靜的在旁邊看書嗎?更何況是孩子呢?心理學教授Daniel·T·Willingham在《培養讀書的孩子》這本書中,曾指出:一個讓孩子愛上閱讀的方法一定是從自己做起,營造家庭閱讀氛圍。想讓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首先需要父母為他創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

總之,“雙減”減的是孩子的學業壓力與作業負擔,而不是家長的家庭教育責任,家長再也不能用簡單的經濟投入來推卸責任。作為家長,要與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相處模式,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並規範自己的行為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這樣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最新家校共育家長心得體會範文 篇11

今天有幸聆聽了楊正偉老師的講座,我深切的感受到他是一位有愛心,治班有方的班主任,同時為他的“五個一”構建和諧家校關係深有所感。

家庭、學校是學生最重要的活動和生活場所。為了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家庭和學校必須互相協調配合,加強聯絡,擰成一股繩,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好孩子。班主任老師要講究方式方法,創新家校聯絡的方式方法,加強與家長之間的聯絡,交流學生在學校、家庭的表現。這對於學生的智育、德育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同樣,家長也可以對學校進行訪問,向教師瞭解孩子在校的上課學習及各方面的表現情況,以配合教師對孩子進行教育。所以,我們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創新家校聯絡,步調一致,互相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健康發展,從而更好地把班級工作搞好。

最新家校共育家長心得體會範文 篇12

看了家校共育平臺裡面的專家講座,感觸頗多,相信大多數的家長都跟我一樣,平時只注重孩子的學習,不要說家務勞動,就連孩子自己的個人衛生都基本是父母包辦了,很多家長都有“學習至上,生活習慣培養無所謂”的觀點,看了講座才知道,把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割裂開來是一個很大的認識誤區,一個生活上毛毛糙糙的人,學習上很難不馬虎;一個生活懶散的人,學習上也不會勤奮。

現在孩子們的勞動習慣,的確讓人汗顏,生活環境舒適,家長對家務活大包大攬,就連最基本的掃地、擦桌子、分碗、分筷子等基本的家務勞動都不主動去做,有時候還要在家長的“利誘”下才象徵性的去做這些基本的勞動,久而久之,就養成了嬌氣、懶惰的不良習慣。家長總會習慣的認為現在孩子還小,樹大自然直,覺得孩子大了就會自覺幫忙,到最後才發現孩子越大越不懂事,理解不了父母的辛苦。

有位教育家說過:“教育不但應當培養學生對勞動的尊敬和熱愛,它還必須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而家務勞動是培養孩子勞動習慣的的方式,在家務勞動中才能讓孩子對勞動尊敬和熱愛,讓孩子在勞動中體驗自己的感受,讓他看到自己的價值。

俗話“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讓孩子參加適當的家務勞動,能夠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家裡的地位,而不純粹是學習的機器,這也是鍛鍊孩子的一個方面。

那麼,家長怎麼培養孩子愛勞動呢?

1、要培養孩子勞動的興趣。要根據孩子好動、好模仿的特點,培養勞動觀念。他們常常喜歡爸爸媽媽做的一些小事,得到表揚後顯得異常興奮,家長應鼓勵下去,使孩子感到自己做的對,高興的堅持下去,由無意識的模仿動作變為有意識的自覺行為。

2、要經常對孩子鼓勵和表揚。對孩子的勞動成果,老師應及時的表揚和鼓勵,要學會吃飯、漱口等一些基本動作。

3、要教會孩子一些簡單的勞動知識和技能。孩子開始學習勞動時,家長必須言傳身教,一步步給孩子示範,手把手的教,要注意安全、衛生。

看了講座以後,從現在開始,一定要讓孩子學會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讓孩子從勞動中認識到勞動的價值,讓他們在勞動中體驗生活,鍛鍊自己,培養他們自食其力、勤儉節約、吃苦耐勞的品質,讓孩子們樂在其中、學在其中、親身感受到幸福生活背後的心酸和不易,要讓孩子認識到勞動是父母、社會在他們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一種生活,是社會、父母對他們成長的一種磨礪,更是一種深深的愛。

最新家校共育家長心得體會範文 篇13

每個家長作為初學者,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是摸索著前進的。我也和所有的父母一樣,也有“望子成龍”的“理想”,可是怎麼教育卻感到非常困惑甚至是棘手,可這僅僅只是育兒漫長過程中最基本的一步,除此之外,我們要做的事情還有太多太多。

《父母課堂》告訴我:兒童心靈的啟蒙是從家庭教育開始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我們不是要培養一個什麼樣的孩子,而是要培養一個什麼樣的自己,來好好發現我們的孩子是什麼樣的,並鼓勵他成為的自己。我們要給孩子提供好的土壤,讓他能夠發芽、成長。

楊絳先生說過“好的教育首先是激發人的學習興趣,學習的自覺性,培養人的而上進心,引導人們好學和不斷完善自己。”這就要求做父母的我們平日從自身做起,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共同學習進步。

學習方面,我們要求他上課會聽講,學會基本知識並會應用就行,不是特別在意考試的分數,而是針對孩子對各個科目的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和情況與孩子進行交流,針對薄弱環節進行輔導,儘量讓孩子帶著興趣主動學習;同時,我們也會不定期的就孩子在校的表現與老師進行溝通,做到有問題及時督促改正。讓孩子快樂學習,享受學習的過程。

為了開拓孩子的視野、增長知識,我特別重視孩子的閱讀,為孩子開啟閱讀之門,給孩子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讀書貴在堅持,要保證孩子每天的閱讀時間,幫助孩子選擇合適的課外書,定期給他買書,養成正確的好的閱讀習慣,好的書籍會讓孩子記住很多優美的詞句並運用到作文中,幫助提高寫作水平,我們家每週都有親子閱讀和討論書籍時間,讓他感受到讀書的快樂,習慣成自然,每天他不看會書就覺得少了什麼。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旅行可以讓孩子學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邊走邊聽邊看,那種感受是入了骨髓的,是可以存在記憶裡的。從孩子上幼兒園起,每年的寒假和暑假我都會帶他去外地旅遊自由行,自己提前做好攻略,網上自訂住宿,機票,雖然麻煩,但是適合親子游,一切都是慢節奏的,有名勝古蹟的地方就多停留一會兒,講講歷史典故,讓他自己通過自己的語言把旅途所見所聞以錄音、日記或者作文的形式記錄下來,是一個很不錯的學習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也開始適當的讓愛美食的他自己做美食攻略,今年帶他去西安、重慶、北京等,就是他負責查詢的,提供的幾個地方還不錯。並且寫作文時文字越來越生動,內容越來越豐富。

在孩子的家教上,我特別注意行動力的培養。做孩子的遊戲玩伴,不僅增進親子感情,還能培養他的行動力和學習能力。玩和學習是統一的,有益的玩和科學的學習是可以相互促進的;在遊戲中孩子可以保持平和心態,勝不驕敗不餒。實踐出真知,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很多時候,我們往往知道該做什麼,卻沒有做的力量,或者不知道如何做到。

光想不做、光說不練或者憑一時的情緒簡單做做,都是靠不住的。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僅僅需要講道理,更多地給孩子提供一個實踐行動的氛圍,使孩子們在行動中培養行動力,才可以讓我們的下一代學得更好、走得更遠。

最新家校共育家長心得體會範文 篇14

轉眼間,已經7歲,步入朝鳳路國小就讀已滿一個學期了。在如何做好家庭教育這一課題前,初為父母的我們其實也一直是摸著石頭過河,在日常和孩子的相處中慢慢體會總結,感覺哪些做法對孩子的成長有幫助,我們就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多多運用,哪些做法適得其反就果斷摒棄。慢慢就總結出了一些所謂的經驗,今天就將這些想法和做法跟大家做交流分享,不足之處還敬請批評指正。

一、重視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做樂於陪伴孩子的朋友型家長

“生命要用生命來陪伴,靈魂要用靈魂來激發,思想要用思想來影響,智慧要用智慧來啟迪,意志要用意志來砥礪,人格要用人格來塑造。”這是我和孩子父親非常認同的一句話。作為父母,儘可能多花時間陪伴孩子是最最重要的事情,因為孩子品德的陶冶、良好習慣的養成和性格的形成都是首先在家庭中獲得薰陶與啟迪的。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孩子的底色,家庭教育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粒釦子。

孫汀若屬於典型的媽媽生、姥姥養的孩子,因為爸爸媽媽都是上班族,工作時間很少在家,孩子的日常衣食起居基本上都是姥姥照顧的;但孩子並沒有因此與父母疏遠,因為我們一旦能有時間在家,就會盡可能的多陪伴孩子。汀若爸爸比我陪伴孩子的時間更多一些,父親的陪伴對於女孩很重要,這讓汀若從小很有安全感。他很關注兩件事情,一是陪孩子玩耍,沒大沒小的瘋玩,所以汀若很陽光、活波;二是在玩樂中觀察孩子,發現孩子的優缺點,並且結合孩子的特長優點進一步培養,拓寬孩子的知識面(具體做法在第二條中再做交流)。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平常很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重視孩子的情緒變化,並及時進行必要的溝通疏導,做到這些其實不難,最關鍵的就是不要讓孩子覺得你一直拿她當小孩兒,我們要多傾聽、多問孩子想什麼、為什麼這麼想、多與孩子分享一些可愛的小祕密,這種朋友式的互動會增強孩子對事物的感受力和判斷力。汀若經常說,我是她的朋友,我想這種良好的親子關係離不開對孩子的陪伴。

二、學習技能上不給過大的壓力,習慣養成上要定嚴格的規矩

父母對每一個孩子都會有很多期許,但是要深知作為父母最重要的任務是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擁有獨立人格的人。我們對孩子的長遠規劃就是希望她首先能成為一個健康快樂、簡單善良、自食其力、熱愛生活的人,在這個必須完成的目標之上,孩子可以自由發展。國小階段,在完成學校佈置的教學任務,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之外,我們不會給她太大的學習壓力,希望她能擁有一個快樂開心的童年。但在生活習慣養成方面,一定要遵守嚴格的規矩,比如要有良好的作息習慣,每早7:00前必須起床、每晚9:00前必須上床睡覺、放學第一件事一定是寫作業;要有良好的衛生習慣,餐前便後洗手、每晚睡前洗漱乾淨、自己整理書包書桌;要有良好的禮貌,見長輩問好、受到幫助說謝謝、影響了別人說對不起。這些看似是很小的事情,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小事情彰顯大文明,孩子自己是一個講文明的人才能體會到文明帶來的人性美好,才會擁有更好的感知幸福的能力。

三、興趣是孩子的老師,特長的發掘和培養會樹立孩子的自信

我們都說興趣是孩子的老師,那如何發現孩子的興趣呢?讓孩子多嘗試。阿甘媽媽說“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會知道你將拿到什麼”,我想到的是“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不多多品嚐就永遠不知道自己喜歡的口味是什麼”,所以當孩子有嘗試做一件事情的想法時,只要鼓勵他/她就夠了。同時,要分清“興趣”與“新鮮感”的區別,比如很多孩子在5、6歲都對鋼琴很好奇,第一次試課會彈“兩隻老虎”的旋律了,就很興奮。這時家長千萬不要覺得孩子一開始興奮這就是他/她的興趣了,也許那只是他/她暫時感到新鮮罷了,可能過不了兩天就想放棄,更不要在這種時候說“看看你,做事沒一點毅力,不懂得堅持才會成功”,否則孩子只能違心的堅持,帶著負擔練琴,最終負面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撂挑子不幹了,關鍵是還會產生挫敗感。其實這些跟“毅力”“堅持”無關,只是我們會錯了意而已。興趣不是“要求做就做”,興趣是“不要求做也堅持做”,孩子一旦發現了令他們感興趣的事情,所展現出的學習力、關注力會讓我們吃驚。汀若成長過程中感到新鮮的事情很多,基本上都和學習無關,但只要對成長有益,我們都支援她去嘗試,她嘗試過手工製作一個月放棄了,嘗試過鋼琴兩次課放棄了,嘗試過游泳兩週放棄了,嘗試過輪滑一次課放棄了,嘗試過養兔子兩個月放棄了。但也有因為愛好堅持下來的,比如繪畫,興趣班假期裡停課了她也會要求大人給買水粉,自己在家塗抹“水粉大作”;比如舞蹈,為了趕上高一個級別班級的進度,她竟然能承受一週四次基本功練習課程的辛苦。

還有一點要注意,孩子小時候就要發掘他/她的特長,並且要多培養,如果孩子大了,他/她的特長恰恰是自己的興趣愛好,這會是一件令人無比開心的事情;就算不是,多培養他/她的特長,讓他們習慣於做自己擅長的事情,也能給孩子帶來極大的自信心。汀若1歲半時,我們發現她的表達能力和對色彩、圖形的識別能力較強,爸爸就在日常以做遊戲的方式讓她記憶世界各國國名、國旗和首都,孫汀若4歲時能識別150多個國家的國旗,能記住它們的首都名稱,並且能在地球儀上指出其中大部分國家的位置;中班時,我們發現她跟大人一起看中國詩詞大會電視節目時,能記住簡單的詩句並運用的恰如其分,比如看到其他小朋友剩飯她會說“粒粒皆辛苦”、看到公園的柳樹會說“萬條垂下綠絲絛”,從那時起爸爸就開始教她背誦唐詩和宋詞,每天背誦10分鐘左右,短詩一天一首,長詩兩到三天一首,到現在她已經能背誦200多首唐詩和近100首宋詞。背誦詩詞她也會有厭煩的時候,這時爸爸就會用“飛花令”或者表演詩詞的遊戲方式來調動她的積極性,養成了習慣,就很容易堅持了。我們也沒想過,她背誦詩詞要達到什麼目的,但我們堅信“腹有詩書氣自華”,並且一直堅持做一件事情讓她對自己非常自信。

四、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是我們能給孩子的禮物

每個孩子從睜開眼睛的那一刻起,就開始用好奇的眼神對這個世界不斷的探索,這就是與生俱來的求知慾。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孩子的求知慾就逐漸喪失了,這裡肯定有家長的原因,當孩子向家長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時候,有些家長回答不上來時就會不耐煩,要孩子閉嘴。這個時候孩子潛意識會覺得自己的行為是錯的,慢慢的問題少了,其實是求知慾減弱了。被孩子的問題問到回答不出時,正確的做法是千萬不要覺得尷尬,而是和孩子一起從書籍中尋找答案。這樣才能保護孩子樂於求知的天性,並且會讓他/她知道書是好東西,要多認識字才能讀更多的書。如果孩子的大腦被書籍佔領了,我們還有什麼值得擔心的呢?所以,送禮物挑帶拼音適合他們讀的書;聊天時,自然地引出問題並告訴他們哪本書裡會有答案;當著孩子的面,我們自己多讀書多看報也是好的引導方式。一旦孩子愛上了安靜閱讀,你就會發現他們是多麼的可愛!汀若就是經常因為恐龍的問題把爸爸媽媽問倒,然後我們再一起閱讀《兒童恐龍百科全書》才激發起她學習古生物知識的興趣,這個學期初選定雜誌時,她自己一股腦挑選了《海洋探祕》《自然探祕》《動物奇蹟》《探索地理》並能認真閱讀,現在還立志長大要做古生物學家。讀書習慣的養成,真的是我們能送給孩子的禮物!

以上是最想跟大家分享的家庭教育心得體會,也許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孩子,家庭教育方式,適合孩子的就是的。其實還有一點感觸也很深,那就是一定要培養孩子具有社會責任感。很幸運,作為家長我非常贊同朝鳳路國小所提倡的教育理念——“立己達人,向善向美”。這句話是多麼有溫度、有情懷啊!我們的孩子歸根結底是屬於社會的,是屬於世界的。所以,孩子們一定要具有遠大胸襟,具有社會責任,具有仁愛之心。將來我們和學校共同培養的孩子不僅能使個人向善向美,也要使身邊的人向善向美,使這個世界向善向美。用復旦大學陳果教授的話講,這就是向上的力量,這種力量能使人活成一束光。

非常欣慰孩子能在擁有如此教育理念的學校就讀,非常感謝學校老師給與的關愛和公正,給了孩子認識自己,挑戰自己,展示自己的機會。希望今後能和更多的老師、家長探討家庭教育的種種,讓所有家長都找到適合孩子發展的家庭教育引導方式,讓我們的孩子共同快樂成長!

最新家校共育家長心得體會範文 篇15

真正認識到教育,是在為人父母之後。從送去幼兒園的第一天,到現在成長為一個國小高年級的學生,可謂是一直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摸索前行。雖然每個孩子的家庭情況不同,每個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但想必每個家庭的教育目標是一致的,我們都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品格高尚的有用人才。

初上國小時,我們作為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非常緊張,每一次期會考試期末考試,甚至是一次小測驗,我們比孩子還要焦慮,總想讓孩子的學習在起初打好一個基礎。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慢慢長大,我們才認識到,孩子的學習習慣和性格的培養才是教育的關鍵。從對家長的依賴學習到獨立學習,每一步都離不開家長和學校老師的共同引導。

我們既不能把孩子扔給老師,單純地讓老師管教,也不能干涉老師的教育,只有學校和家庭共同引導,才能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不走偏路。有些家長可能會認為孩子更聽老師的話,送到學校萬事大吉,認為管教孩子就是老師的責任,其實不然,孩子在學校裡跟同學和老師相處,很多的處世方式是來自家庭,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需要在孩子的性格習慣方面把好關。

進入高年級,我會更加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有時候在家庭裡反映出來的問題,我都會和孩子的班主任溝通一下,瞭解一下孩子在學校的狀態,畢竟孩子還沒有像成年人有那麼完善的是非觀念,如果有不好的習慣,我會請班主任老師和我共同引導一下,疏導孩子的思想,這樣孩子才會向正確的方向前進。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相信班主任老師,說實話很多方面老師比我們家長更能理解孩子的行為動機,所以我選擇完全信任,我相信學校教育一定是朝著我們家長希望的目標前行。

四年的時間,我看到了孩子的成長,也看到了學校老師的努力,學校老師和家長及時溝通,家長極力配合學校教育,才能讓我們的孩子懂得更多。家校共育,順勢而養,順勢而育,我們需要共同培養優秀的下一代,培養

最新家校共育家長心得體會範文 篇16

少年好時光,“雙減”來護航。作為一名二年級學生的家長,我舉雙手歡迎國家出臺“雙減”政策,甚至為其沒能更早落地而略感遺憾。

對於學校,我一直充滿信任,信任老師的教學能力和學校的管理能力,所以每次看著孩子屁顛屁顛走進校園,都感到非常的放心。她在那兒能學到文化知識和做人的道理,能學會和他人相處,提高團結協作的能力。在這樣充盈著滿滿求知慾的小小年紀,在學校的每一天,她都過得充實而快樂。我希望每次上課鈴聲響起,她能對即將開始的課程充滿新鮮的期待,而不是因為提前學過而覺得無趣。我希望每次的小測驗,她能有全力以赴迎接挑戰的鬥志,而不是因為刷過類似題目而沾沾自喜。我更希望,她在放學後能奔跑在落日的餘暉裡,盡情的與夥伴玩耍嬉戲,而不是被各種培訓裹挾到無暇讓眼睛休息休息。所以,“雙減”在我看來就是一場及時雨,澆熄了校外學科培訓的烈烈焰火,沁潤了渴求自由的小小心田。

“雙減”並不僅僅是給學生減負,而是一項涉及眾多利益群體和多個部門職責的系統工程,最終要實現的是讓義務教育迴歸“立德樹人”的初心,而學校要發揮好教書育人的主體功能。對於這一點,我相信學校有非常詳實的計劃和安排。從孩子這兩年的成長來看,我感受到了老師的真心、愛心、和耐心。“雙減”落地後,老師佈置的書面作業較之前少了,但是課堂設計比以前更豐富了;考試少了,但對於孩子的學習進度掌握的更精準了;要求家長必須參與的作業少了,但自願參與的線上培訓更方便了。孩子很少再提哪個同學考了多少分,更多的是和自己之前的表現做比較,有了進步就會很開心。

孩子也很樂意參加學校提供的內容豐富的課後服務。聚在一起做喜歡的事,對於他們來說或許就是這一天最開心的記憶。在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搞好課後服務非常不容易,加班加點辛苦付出的老師們,請接受我深深的敬意!

我相信,每一個家長都希望孩子既把學習搞得好好的,又把身體搞得棒棒的。分數是一時之得,我們要從一生的成長目標來看。“雙減”落地之後,不再把分數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教育部新政要求減少考試的次數和對分數的重視程度,這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家長的焦慮,也有助於將孩子從過度補課和刷題中解脫出來。絕大多數家長都是從題海里摸爬滾打出來的,學生生涯中的每一步都與分數息息相關。所以,對於孩子分數的關注可謂是自然而然。但正是因為體驗過分數帶給我們的榮耀抑或挫敗,就更應該懂得換位思考。一些孩子之所以出現心理問題,這跟學校和家長的“唯分數論”不無關係。如果說學校的初心是立德樹人,那家長的初心一定是孩子的健康成長。牢記初心,我們就能守護好孩子的幸福童年。

“雙減”落地後,孩子們有了更多的時間進行體育鍛煉,開展實踐活動,培養興趣愛好,這有利於身心全面發展。我看到,孩子放學回家後,會主動要求參與一些家務勞動,和麵、包餃子等很有挑戰性的家務都不在話下。這個過程中,她既學到了生活技能,又體會到了家長的辛苦付出,既品味到了勞動最有滋味,又學會了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當然,“雙減”政策也不應該成為“懶”家長的擋箭牌,不能因此而徹底“放飛”。對於孩子的學習情況、心理狀況,我們都要及時關注。家長不能像之前一樣,認為給孩子多報課外班多花錢就夠了。真正負責任的家長,應該參與到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過程中,因為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才是值得我們全力以赴的“大考”。

眼下,黨和國家通過“雙減”政策以及其他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來改變你我個人無法掙脫的焦慮環境,有人觀望,有人擔憂,但毋庸置疑的是,它在嘗試讓我們看到教育該有的模樣。“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不急,讓子彈飛一會兒。

最新家校共育家長心得體會範文 篇17

配合學校實現真正的減負?如何更好地實現家校共建,為國家培養更多積極向上、德才兼備的下一代?我認為,“雙減政策”就是一份愛的粘合劑,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更加緊密地聯絡在一起,成為命運共同體!

下面我想通過一名家長的視角,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潞河中學附屬學校“雙減政策”下教育理念和措施的認識,同時結合自身體會談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如何做到相得益彰:

一、堅持陪伴,送給孩子成長最好的禮物。優秀的孩子都是“陪”出來的,幸福的孩子都是“伴”出來的,陪伴是既要陪伴孩子享受成功,更要陪伴孩子面對失敗。“雙減”政策之後,孩子的作業在學校課外延時服務時間基本都可以完成,所以回家後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明顯增多,每天晚飯後我們可以利用散步時間和孩子談心,瞭解學校裡發生的事情,及時掌握孩子的思想動態,幫助孩子學會正確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孩子也有與父母溝通的時間和意願,滔滔不絕地講起學校發生的有趣的事情或者不開心的遭遇。有效的溝通充分搭建起了學校與家庭共建的橋樑。

二、堅持親子閱讀,引導孩子思考並探索世界。閱讀對孩子的益處不言而喻,短期來看閱讀可以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交際能力,大語文的應試能力,長期來看“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塑造氣質,增長見識,帶孩子發現更廣闊的人生。“雙減政策”實施後,通過親子閱讀我感受到了繪本里的人物帶給孩子的樂觀積極態度,帶給孩子對日常事物和內心想法流利的表達和敏銳的感知。學校是孩子學習成長的沃土,家庭是孩子棲息的港灣,學校、家庭是孩子一生受教育的兩個重要陣地,家校攜手,營造濃厚的書香氛圍,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促進孩子全面健康地成長。

三、堅持體育鍛煉,磨鍊孩子堅強的意志。孩子成長的路上需要歷練,而體育能給予孩子的是意志的磨練、是精神品質的提升、是氣質的養成。體育終將是孩子成長路上一筆寶貴財富!“雙減政策”落地後,學校嚴格執行國家有關體育課時的規定,開足、開齊並上好體育課,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積極引導學生參加陽光體育運動;在家庭教育環節中,家長角色迴歸,堅持每天帶著孩子進行半小時運動,跑步、跳繩、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等等,孩子可以選擇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鍛鍊。通過體育運動,孩子不僅增強了體質,而且在堅持不懈、挑戰自己的過程中鍛鍊了堅強的意志!

四、堅持積極參加勞動,培養孩子的生活技能。為全面貫徹落實“雙減政策”,響應“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的號召,潞河中學附屬學校把加強勞動教育擺在重要位置,努力培養孩子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學校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如大掃除、佈置美麗教室等等,將勞動教育融入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幫助孩子提升勞動技能,為孩子全面發展助力。在家庭教育環節中,由於減負政策的實施,家長有了更多的時間與孩子共同體會勞動的快樂,通過言傳身教,培育優良家風,培養孩子生活自理意識和能力,使孩子主動承擔家務勞動,參與家庭事務管理,比如整理自己的房間、擺放物品、打掃衛生等等,使孩子熟練掌握這些生活必備的勞動技能,養成自我管理的好習慣;有時間還可以和孩子一起養養小動物,種一些綠植美化家庭環境;大一點的孩子還可以學習幾樣家常菜的做法,學會使用廚房電器,增強家庭責任感,為獨立生活打下基礎。總之,“雙減”背景下,家校共育,充分為勞動教育做“加法”。

五、堅持興趣培養,將愛好轉化成個人特長。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綜合素質,嚴格落實教育“雙減”政策,學校在加強各學科作業統籌、嚴控書面作業總量的同時,優化課程資源,開展了以興趣為主導的特色社團活動,促進了孩子全面發展,挖掘了更多潛能,為孩子創造了良好的教育和成長環境。家庭教育環節中,家長得以停下匆忙的腳步,重新認識才藝興趣的重要意義,給孩子創設更為安全、更為個性化的探索空間,使興趣與藝術成為陪伴他們一生的朋友,為他們形成健康人格、感受生活之美、建立生命意義培育豐厚的土壤。

“雙減政策”,家校共贏!讓我們攜起手來,同心同行,立德樹人,五育並舉為孩子們撐起一片寬廣而湛藍的天空!

最新家校共育家長心得體會範文 篇18

看到中央辦公廳釋出的關於“雙減”的檔案,讓我長久以來焦慮心有了些許平靜。但是隨之而來的是擔憂,擔憂會不會又是一張“空頭支票”,會不會像網上說的那樣“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但是經過孩子這一學期的學習經歷才知道,我的擔憂是多餘的。

首先值得高興的是孩子能夠趕上國家“雙減”政策的潮流,讓我切實的能夠感受到國家對下一代的關懷。孩子才是祖國的未來,學習是每個人一生的事業,不僅僅是靠一時的成績來評判一個學生的好壞,更何況是在國小這個應該注重培養學習興趣的階段。另外一件值得高興的事,藉著國家“雙減”政策的東風,再乘上建國國小不折不扣落實政策的大浪,有蘇老師、黃老師為晨曦中隊掌舵,感覺孩子們就是如虎添翼,不管將來行路有多難,相信他們總會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時候。

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有一顆愛學習的心,不然他們怎麼能夠自己學會走路,自己學會說話,自己學會拿東西呢?我一直認為國小應該是培養學習興趣的階段,國中探索正確的學習方法,高中才是拼努力的時候。在有些人面對“雙減”的焦慮時,我卻是高興的,更希望看到的是孩子能夠健康地成長、快樂地學習。教育的核心任務應該是激發學習的意願和能力,它創造的不是被動而是自主學習。所以如何去呵護孩子這一顆愛學習的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能力才是我們考慮的重點。而學習也不應該是痛苦的,只有這樣,無論是現在的孩子,還是將來的成年人,才會在學習的路上越走越遠。

雖然我的兩個孩子有時候不太喜歡寫作業,但對於學習來說寫作業肯定是有必要的,學習的過程中作業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作業的形式有很多種,用什麼樣的作業可以促進孩子主動學習,對學習的興趣能夠保持下去是關鍵。女兒的兩位老師總是用一些正面管教的方法促進孩子完成作業,也給我這個不太明白的家長出點子,感謝兩位老師。我的兩個孩子能夠在建國國小老師們的呵護下健康成長,我認為他們是幸運的。

對於這一次“學科大闖關,樂考嘉年華”的特別考試活動,可以看出老師們花了很多心思,部分孩子在考試前也有些許緊張。而活動最突出效果的就是推動孩子們主動準備自己的考試內容,複習課本上的知識。這種方式雖然脫離了傳統的“寫”試卷模式,但是讓孩子們把學到的知識經過消化、加工後,再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輸出的過程,就變成了更高階的體驗式和行動式學習,過程中也充滿了“向外輸出”的練習機會。充分激發了孩子的主動學習意願,而且是創造性的。既可以檢測出孩子一學期的學習效果,又真正起到了激發孩子學習熱情,調動學習興趣的目的,可謂是一舉兩得。而且有一部分內容可以由孩子自由選擇,更能夠凸顯每個孩子的特長,經過這樣不斷的強化練習,讓孩子體會到的是主動學習的樂趣,充分地調動了孩子的主觀能動性,真正的做到了快樂學習,學習快樂,達到了“雙減”應有的效果。希望這項活動能夠繼續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