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教育教學改革心得體會_改革教育教師感悟怎麼寫(通用15篇)

欄目: 教師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21W

教育教學改革心得體會_改革教育教師感悟怎麼寫 篇1

教育部近日出臺《關於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其目的是要通過系統設計,多方位深入推進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以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為核心,有效提升職業教育服務現代產業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教育教學改革心得體會_改革教育教師感悟怎麼寫(通用15篇)

學生個性化成才是中心

職業院校的中心工作應該遵循職業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圍繞不同個性和不同職業發展需求的學生,做好頂層設計,暢通人才成長“立交橋”,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施多元化、個性化教學,保障學生學以致用、學用相長,習得一技之長,順利進入社會穩定就業、成功創業,成就出彩人生。

樹立正確的人才觀。進入職業院校求學的學生,絕大部分是傳統應試教育相對低分錄取的學生,但他們絕不是“二等公民”,職業教育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每一個學生重樹信心,關注自身職業生涯發展,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服務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職業教育教學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努力讓志願儘早就業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偏好習得一技之長,努力讓志願繼續讀書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奮鬥目標逐步實現進一步深造的人生理想,努力讓每一個學生通過就讀職業院校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

文化技能並重並舉。目前,個別職業院校由於辦學條件制約,技能教學仍是在黑板上教學生開機器;一些職業院校僅僅重視職業技能訓練,不開設或很少開設文化基礎課程……諸如此類的教學方式要堅決予以摒棄,要以學生成長成才為中心,堅持立德樹人,堅持文化素養教育和專業技能教育並重並舉。

專業特色發展是基石

職業院校要緊貼市場、緊貼產業,科學定位,合理調整設定專業,堅定不移地走內涵發展、特色發展道路。

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和佈局。目前,我國不同區域產業發展基礎不同,對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需求也不一樣,迫切需要地方加大統籌力度,協調職業院校建立健全專業設定動態調整機制,及時按照國家“一帶一路”“網際網路+”“中國製造20__”等戰略部署,依據行業企業用人標準、崗位要求和區域產業結構調整需求,前瞻性地調整區域職業院校專業結構和佈局,加快形成與區域現代產業相適應的職業教育專業結構和佈局。

服務產業特色發展。如何依託產業辦專業、辦好專業促產業,需要職業院校結合自身優勢,通過深入市場調研,找準專業定位,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對接區域優勢產業、特色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培育特色專業(群)、打造品牌專業(群),逐步從對接產業、服務產業向提升產業、引領產業發展,穩步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的能力和水平。

避免低水平重複建設。全國職業院校部分專業招生、在校生人數一直位居各專業前列,造成低水平重複建設,難以形成特色。對此,職業院校要積極推動國家產業發展急需的示範特色專業建設,圍繞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要,積極推進裝備製造、軌道交通、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等專業建設,突出專業特色,打造專業品牌,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增強專業核心競爭力,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

校企協同育人是主線

校企協同育人是職業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

抓緊構建校企協同育人長效機制。湖南、河南、寧波、深圳等省市先後出臺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合作辦學的促進意見、管理辦法或者地方性條例,我們應當積極學習借鑑先行者的經驗,立足所在地方、行業和學校實際,在行業指導、企業參與、學校管理等方面探索建立長效機制,明晰校企合作雙方或多方的責、權、利,充分調動行業、企業協同育人的積極性,發揮行業、企業在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中的主體作用,有效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

著力創新校企協同育人平臺。推動行業部門、行業協會探索建立行業人才需求、預測與釋出機制,協調好技術技能人才供需關係,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積極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依託行業龍頭企業或示範性職業院校,通過集團內科研院所等成員單位的有效溝通與互利合作,發揮好優質資源共建共享優勢,積極開展學生頂崗實習、應用專案攻關、特色專業共建等多方位合作,推動校企共生共榮發展。學校要積極與企業共建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在人才培養方案制訂、現代學徒制試點、生產技術攻關等方面密切合作。

教師素質提升是關鍵

整體提升職業院校教師隊伍素質,是保障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

建立一支專業的管理團隊。職業院校的院校長及其管理團隊應具備豐富的職業教育教學管理經驗,瞭解經濟社會和相關行業產業發展趨勢,懂校情,知學情。

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職業院校要大力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引進、培養和培訓,通過“教學名師”“專業帶頭人”“優秀教學團隊”等措施激勵教師努力提升自身素質;要根據專業調整和產業發展態勢,主動從行業、企業聘請能工巧匠和一線管理專家擔任兼職教師,充實學校專業教師隊伍,保障教育教學內容跟得上相應產品生產技術、工藝流程、營銷策略等前沿變化。

鼓勵創新教學方式方法。“網際網路+”新時代,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方法和手段日趨多樣化,要大力普及專案教學、案例教學、情境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積極運用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教學,促使教師和學生全時空互動,調動教師教書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相長,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管理規範是保障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質量。現代職業教育在我國發展的歷史不長,發展基礎相對薄弱,加之專業多樣、學生多元,管理難度很大。

注意規範引導。近幾年來,教育部適時修訂了中職、高職專業目錄,完善了專業設定管理辦法,並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標準制訂、國家規劃教材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要貫徹實施好這一系列標準,需要地方積極探索開發具有地域特色的專業教學指導方案和課程標準,需要職業院校積極借鑑引入行業龍頭企業的崗位規範和職業標準,在保障專業人才培養核心技能達標的同時,鼓勵地方和職業院校因地制宜、特色發展。

加強常規管理。教學管理是學校管理工作的中心,職業院校需要切實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教學檔案,完善教學管理制度,以教學為中心,以學生為本位,進行精細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務。

開展診斷評價。職業院校教學質量的高低,更多地取決於用人單位的反饋評價以及畢業學生和家長的口碑。這就需要職業院校在教學工作全過程適時進行診斷、技能抽查、綜合素質測評、畢業生跟蹤調查,組織行業企業專家、教育管理專家、專業教師進行鍼對性研究分析、績效評價,實事求是改進教育教學。

教育教學改革心得體會_改革教育教師感悟怎麼寫 篇2

12月8日由中國名校共同體、《中國教師報》全國教師培訓基地邀請,在遼寧省瀋陽24中舉行了“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會。對於我來說,這次出來的參觀、學習與交流,收穫很大。瀋陽之行,我思緒萬千,感觸特多。

一、 課上:

20%(約10分鐘)——教師指導、點撥、答疑

70%(約30分鐘)——學生自學、討論、展示

10% (約5分鐘)——學生自結、鞏固、檢測

“高效課堂271法則”,即課堂45分鐘分別按照2:7:1的比例,劃分為“10+30+5”。要求教師的講課時間不大於20%,學生自主學習佔到70%,剩餘的10%用於每堂課的成果測評。

該課堂在前十分鐘,首先對今天的導學案完成情況進行總結,及時表揚優秀小組和優秀個人,尤其是對中下學生的表揚;其次學生齊讀學習目標;然後老師引導小組之間進行交流。每組派一名代表(每節課輪流),提出本小組預習過程中出現的疑點或新發現的問題,教師對各小組表現情況進行鼓勵性評價。在調動各小組充分發言的同時,又要保證整個過程時間控制在十分鐘以內。

課堂中段30分鐘,教師針對各小組提出的問題迅速進行組織整理並結合自己已準備好的新授課的導學案,對學生提出的疑點和相關的新發現問題進行點撥、引導、分析、講解,此間儘可能地安排學生輪流進行展示、點評,教師要做到“放”和“等”,並及時對各小組的表現進行評價,充分利用組與組之間的競爭,最大限度地調動每位同學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讓課堂因互動而精彩。

課堂後段5分鐘,要求學生迅速整理本節課的知識結構及知識要點,請學生根據學習目標做出本節課的小結。教師還要評出優勝組和最佳個人。最後做當堂檢測題,爭取做到堂堂清,課課清。

分組合作,討論解疑

展示點評,總結昇華

清理過關,當堂檢測

讓學習目標成為貫穿每堂課的的主線和靈魂

二、 課下:

課前準備緊鑼密鼓。

首先,班主任對全班學生按性別、成績、能力等因素進行均衡組合,分成若干個小組,並由每個小組推選出一名學生任組長。

其次,任課老師將根據所教學生層次準備導學案。導學案要有學習目標、課前預習、課內探究;課前預習要有概念填空、概念理解小題以及課前簡單熱身小練習;課內探究根據本節課內容的應用選題,讓學生展示、點評、總結。導學案,必須要做好前期的準備,大量蒐集資料,並對資料進行認真篩選,領會消化。因此,編寫使用導學案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確確實實感到了壓力。

最後,備課過程中準備好的導學案提前一至兩天發給學生,便於學生預習準備。在老師上課之前,要批閱學生的導學案;課後,老師要再次批閱學生的導學案。雙批雙改——達到了導學案的充分利用以及學生的充分預習和認真的參與,使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被充分調動起來。

一個班級的師生就像一支運動隊,教師就是那教練。”每一節課就象一次訓練,沒有科學的方法就不能產生劉翔、王軍霞這樣的世界冠軍;同時,沒有足夠的訓練強度,也不會出現中國女排。光教師“一頭熱”是很難產生高效課堂的。

如果每個學生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全力參與,再配以我校教師認真準備、辛苦付出,爭取實現我校的課堂教學的最大化努力!

教育教學改革心得體會_改革教育教師感悟怎麼寫 篇3

12月8日由中國名校共同體、《中國教師報》全國教師培訓基地邀請,在遼寧省瀋陽24中舉行了“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會。對於我來說,這次出來的參觀、學習與交流,收穫很大。瀋陽之行,我思緒萬千,感觸特多。

一、 課上:

20%(約10分鐘)——教師指導、點撥、答疑

70%(約30分鐘)——學生自學、討論、展示

10% (約5分鐘)——學生自結、鞏固、檢測

“高效課堂271法則”,即課堂45分鐘分別按照2:7:1的比例,劃分為“10+30+5”。要求教師的講課時間不大於20%,學生自主學習佔到70%,剩餘的10%用於每堂課的成果測評。

該課堂在前十分鐘,首先對今天的導學案完成情況進行總結,及時表揚優秀小組和優秀個人,尤其是對中下學生的表揚;其次學生齊讀學習目標;然後老師引導小組之間進行交流。每組派一名代表(每節課輪流),提出本小組預習過程中出現的疑點或新發現的問題,教師對各小組表現情況進行鼓勵性評價。在調動各小組充分發言的同時,又要保證整個過程時間控制在十分鐘以內。

課堂中段30分鐘,教師針對各小組提出的問題迅速進行組織整理並結合自己已準備好的新授課的導學案,對學生提出的疑點和相關的新發現問題進行點撥、引導、分析、講解,此間儘可能地安排學生輪流進行展示、點評,教師要做到“放”和“等”,並及時對各小組的表現進行評價,充分利用組與組之間的競爭,最大限度地調動每位同學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讓課堂因互動而精彩。

課堂後段5分鐘,要求學生迅速整理本節課的知識結構及知識要點,請學生根據學習目標做出本節課的小結。教師還要評出優勝組和最佳個人。最後做當堂檢測題,爭取做到堂堂清,課課清。

分組合作,討論解疑

展示點評,總結昇華

清理過關,當堂檢測

讓學習目標成為貫穿每堂課的的主線和靈魂

二、 課下:

課前準備緊鑼密鼓。

首先,班主任對全班學生按性別、成績、能力等因素進行均衡組合,分成若干個小組,並由每個小組推選出一名學生任組長。

其次,任課老師將根據所教學生層次準備導學案。導學案要有學習目標、課前預習、課內探究;課前預習要有概念填空、概念理解小題以及課前簡單熱身小練習;課內探究根據本節課內容的應用選題,讓學生展示、點評、總結。導學案,必須要做好前期的準備,大量蒐集資料,並對資料進行認真篩選,領會消化。因此,編寫使用導學案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確確實實感到了壓力。

最後,備課過程中準備好的導學案提前一至兩天發給學生,便於學生預習準備。在老師上課之前,要批閱學生的導學案;課後,老師要再次批閱學生的導學案。雙批雙改——達到了導學案的充分利用以及學生的充分預習和認真的參與,使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被充分調動起來。

一個班級的師生就像一支運動隊,教師就是那教練。”每一節課就象一次訓練,沒有科學的方法就不能產生劉翔、王軍霞這樣的世界冠軍;同時,沒有足夠的訓練強度,也不會出現中國女排。光教師“一頭熱”是很難產生高效課堂的。

如果每個學生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全力參與,再配以我校教師認真準備、辛苦付出,爭取實現我校的課堂教學的最大化努力!

教育教學改革心得體會_改革教育教師感悟怎麼寫 篇4

執教一年以來,聽到最多的就是小班化教學,而最有爭議的恰恰又是小班化教學。小班化教學,以我的認知來看:就是班中幾人為小組,上課可以組內成員相互交流討論,然後請代表發言或者上臺展示自己小組的勞動成果。但是,在這樣一種小班化教學中,我存在著困惑:用原來的教學模式上課,原本可以完成的任務,現在都完成不了了?小班化教學的理念就是師生融一體,將學生的想法推向課堂。但是如果這樣,課堂教學實踐就會大大縮短,本堂課的內容就會很難完成,也就達不到我的教學目標了,這可怎麼辦?帶著這樣的困惑,帶著對“四色學習單”的好奇,我參加了這次的小班化改革培訓。

很榮幸,我與我校的各位老師被選為一日國小生,有幸加入了周老師與何老師的課堂。說真的,坐在下面當學生,起來回答問題,依舊緊張。但是,更多的則是對於“四色學習單”在課堂中如何操作,如何演繹的一種期待。

“四色學習單”,這是一種全新的理念,是一種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形式載體。在課堂上,周婷校長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有四名學生,分別為“紅、黃、藍、綠”,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他們在組裡分工不同,任務不同,做到因材施教,增加學生的凝聚力,提高孩子的參與性,關注不同學生不同的發展。起初,“四色學習單”紅、黃、藍、綠代替作業的難易程度,用於課堂教學。隨著改進,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形狀繪製四色學習單,也可以代表組內不同的成員,真正的體現了學生學習的差異性。

例如,周婷老師帶來的《滷蛋》繪本讀寫課中,滷蛋是一個小男孩,這個孩子是一個整日在祈禱的孩子,許下了許多有趣的願望。課堂上,周老師採用了“四色學習單”,給每個學生設定的學習任務都是用紅、黃、藍、綠四種不同顏色來表達的。不同顏色的卡片上代表不同的角色和任務,學生則根據自己的興趣,分組、分角色完成不同難度、不同特色的學習任務。最終在周老師的帶領下,理解了作者想傳遞的情感和意義,走進作者用文字呈現的世界裡。同時周老師還對我們提出了像滷蛋一樣說出心中真實的想法,模仿有特點的章節練寫的要求,和同伴一起分享童年的心聲,創編出了一本屬於我們自己這一組的繪本。

再舉個例子,周老師舉出的一張學習單。紅色孩子解決小詩人想變成什麼?做什麼呢?指向課文。黃色孩子解決他還想變成什麼,做什麼呢?則是一種指向性的拓展。藍色孩子解決你最想變成什麼?為什麼?聯絡了生活。而綠色孩子解決你最喜歡哪一種變化?也就是引導性的評價。這就是四色學習單的顯著作用。根據學生本身的差異,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任務。

同樣,由特定的紅、黃、藍、綠組成的四人小組也不是固定不變的,隨著教學內容與教學要求的變化,可以重新組合承擔不同的任務,實現不同的發展。 不難看出,四人小組的打亂,實際上是再次打破慣有的學習方式,不刻意追求知識內容的系統完整,重在引發興趣,重在對某一問題充分思考、研討和交流,特別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而四色學習單的誕生,正如周老師所言:精化小班發展內涵、深化小班學習文化、優化小班教學質量、亮化小班學校品質。有如此多特點的四色學習單,又衍生出了四色預習單、四色交流單、四色整合單、四色拓展單等。

教育教學改革心得體會_改革教育教師感悟怎麼寫 篇5

教育部近日出臺《關於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其目的是要通過系統設計,多方位深入推進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以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為核心,有效提升職業教育服務現代產業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學生個性化成才是中心

職業院校的中心工作應該遵循職業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圍繞不同個性和不同職業發展需求的學生,做好頂層設計,暢通人才成長“立交橋”,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施多元化、個性化教學,保障學生學以致用、學用相長,習得一技之長,順利進入社會穩定就業、成功創業,成就出彩人生。

樹立正確的人才觀。進入職業院校求學的學生,絕大部分是傳統應試教育相對低分錄取的學生,但他們絕不是“二等公民”,職業教育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每一個學生重樹信心,關注自身職業生涯發展,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服務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職業教育教學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努力讓志願儘早就業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偏好習得一技之長,努力讓志願繼續讀書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奮鬥目標逐步實現進一步深造的人生理想,努力讓每一個學生通過就讀職業院校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

文化技能並重並舉。目前,個別職業院校由於辦學條件制約,技能教學仍是在黑板上教學生開機器;一些職業院校僅僅重視職業技能訓練,不開設或很少開設文化基礎課程……諸如此類的教學方式要堅決予以摒棄,要以學生成長成才為中心,堅持立德樹人,堅持文化素養教育和專業技能教育並重並舉。

專業特色發展是基石

職業院校要緊貼市場、緊貼產業,科學定位,合理調整設定專業,堅定不移地走內涵發展、特色發展道路。

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和佈局。目前,我國不同區域產業發展基礎不同,對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需求也不一樣,迫切需要地方加大統籌力度,協調職業院校建立健全專業設定動態調整機制,及時按照國家“一帶一路”“網際網路+”“中國製造20xx”等戰略部署,依據行業企業用人標準、崗位要求和區域產業結構調整需求,前瞻性地調整區域職業院校專業結構和佈局,加快形成與區域現代產業相適應的職業教育專業結構和佈局。

服務產業特色發展。如何依託產業辦專業、辦好專業促產業,需要職業院校結合自身優勢,通過深入市場調研,找準專業定位,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對接區域優勢產業、特色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培育特色專業(群)、打造品牌專業(群),逐步從對接產業、服務產業向提升產業、引領產業發展,穩步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的能力和水平。

避免低水平重複建設。全國職業院校部分專業招生、在校生人數一直位居各專業前列,造成低水平重複建設,難以形成特色。對此,職業院校要積極推動國家產業發展急需的示範特色專業建設,圍繞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要,積極推進裝備製造、軌道交通、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等專業建設,突出專業特色,打造專業品牌,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增強專業核心競爭力,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

校企協同育人是主線

校企協同育人是職業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

抓緊構建校企協同育人長效機制。湖南、河南、寧波、深圳等省市先後出臺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合作辦學的促進意見、管理辦法或者地方性條例,我們應當積極學習借鑑先行者的經驗,立足所在地方、行業和學校實際,在行業指導、企業參與、學校管理等方面探索建立長效機制,明晰校企合作雙方或多方的責、權、利,充分調動行業、企業協同育人的積極性,發揮行業、企業在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中的主體作用,有效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

著力創新校企協同育人平臺。推動行業部門、行業協會探索建立行業人才需求、預測與釋出機制,協調好技術技能人才供需關係,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積極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依託行業龍頭企業或示範性職業院校,通過集團內科研院所等成員單位的有效溝通與互利合作,發揮好優質資源共建共享優勢,積極開展學生頂崗實習、應用專案攻關、特色專業共建等多方位合作,推動校企共生共榮發展。學校要積極與企業共建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在人才培養方案制訂、現代學徒制試點、生產技術攻關等方面密切合作。

教師素質提升是關鍵

整體提升職業院校教師隊伍素質,是保障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

建立一支專業的管理團隊。職業院校的院校長及其管理團隊應具備豐富的職業教育教學管理經驗,瞭解經濟社會和相關行業產業發展趨勢,懂校情,知學情。

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職業院校要大力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引進、培養和培訓,通過“教學名師”“專業帶頭人”“優秀教學團隊”等措施激勵教師努力提升自身素質;要根據專業調整和產業發展態勢,主動從行業、企業聘請能工巧匠和一線管理專家擔任兼職教師,充實學校專業教師隊伍,保障教育教學內容跟得上相應產品生產技術、工藝流程、營銷策略等前沿變化。

鼓勵創新教學方式方法。“網際網路+”新時代,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方法和手段日趨多樣化,要大力普及專案教學、案例教學、情境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積極運用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教學,促使教師和學生全時空互動,調動教師教書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相長,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管理規範是保障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質量。現代職業教育在我國發展的歷史不長,發展基礎相對薄弱,加之專業多樣、學生多元,管理難度很大。

注意規範引導。近幾年來,教育部適時修訂了中職、高職專業目錄,完善了專業設定管理辦法,並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標準制訂、國家規劃教材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要貫徹實施好這一系列標準,需要地方積極探索開發具有地域特色的專業教學指導方案和課程標準,需要職業院校積極借鑑引入行業龍頭企業的崗位規範和職業標準,在保障專業人才培養核心技能達標的同時,鼓勵地方和職業院校因地制宜、特色發展。

加強常規管理。教學管理是學校管理工作的中心,職業院校需要切實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教學檔案,完善教學管理制度,以教學為中心,以學生為本位,進行精細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務。

開展診斷評價。職業院校教學質量的高低,更多地取決於用人單位的反饋評價以及畢業學生和家長的口碑。這就需要職業院校在教學工作全過程適時進行診斷、技能抽查、綜合素質測評、畢業生跟蹤調查,組織行業企業專家、教育管理專家、專業教師進行鍼對性研究分析、績效評價,實事求是改進教育教學。

教育教學改革心得體會_改革教育教師感悟怎麼寫 篇6

寒假讀了《新基礎教育語文教學改革指導綱要》,發現它並不像以前的一些理論書籍一樣高深難懂。書中結合很多我們教學中的一些例項進行分析和解讀,使自己對“新基礎”的一些專業詞彙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本書還給了我新的啟發和認識,讀了以後,我將平時自己的教學過程和新基礎理念相聯絡,還頗有收穫。

“新基礎教育”的宗旨是:從生命和基礎教育的整體性出發,喚醒教育活動的每一個生命,讓每一個生命真正“活”起來。新基礎教育有“四個還給”:

1、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

2、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氣息;

3、把創造還給老師,讓教育充滿智慧挑戰;

4、把精神煥發的主動權還給師生,讓學校充滿勃勃生機。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是“新教育基礎”改革的核心部分和精華內容,是現階段素質教育下課堂改革的方向。“新基礎教育”的課堂教學七條:

1、保證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自主學習的時間不得少於1/3,學習空間的結構要體現開放性、多樣性與靈活性);

2、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況;

3、實現師生之間的民主與平等;

4、培養學生的質疑問難;

5、促進師生的有效互動;

6、實現學生的“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的溝通;

7、注意教學行為的反思與重建。

這些理念怎麼很好地體現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會的,需要首先改變自己的觀念,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探索。

過去我執教過三年級,發現自己對三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要求沒有明確把握,尤其是閱讀能力,不知道該如何培養。我發現“新基礎”提出了“能級”的`概念,也就是“能力”的層次級別,並就基礎教育階段九個年級的不同語文能力提出了層次性非常強的能級要求。每一年級細細讀來,都能找到在整體性思維關照下年段能力培養目標,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通過閱讀,我知道三年級是語言發展三個“低潮期”之一,要求過高、過低都脫離學生的發展需要,壓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有適度的、具有挑戰意義的要求才能促進學生髮展,避免三年級出現“低潮”現象。書中對“識字教學”“閱讀教學”“聽說教學”“寫作教學”“課外閱讀”都提出了明確的任務和教學建議。

三年級識字教學的核心任務是:加強識字教學精細化程度,提高學生運用漢字的正確率。有了一二年級的識字基礎,到了三年級能放手讓學生自學生字,可是由於識字量越來越大,用錯寫錯的現象也就多,所以要重視易錯、常錯字的複習,並採用多種形式複習,不斷增強學生的“放錯”意識。這是我在平時的教學中沒有重視的。三年級要重視詞義的確切理解,我平時也教給學生一些常用解詞方法:分解組合法、近義詞、反義詞、結合上下文理解,但是我忽視了讓學生通過勤查字典、詞典來理解,以後應該讓學生多用工具書,尤其是預習時,應要求學生查詞典理解自己不理解的詞語,並學會聯絡上下文選擇確切義項。

三年級閱讀教學的核心任務是:找準閱讀理解中的過渡點,順利實現低高過渡。

1、找準過渡的關節點,提升閱讀理解力。

要從關注文章中的字、詞、句到同時關注文章整體,要從關注單句、複句到同時關注句與句之間的關係,關注句群和自然段的結構。

2、從較多關注故事情節到關注思維能力發展。

要加強歸納自然段意思的指導,梳理文章思路指導,簡要複述指導,整理知識指導,提高質疑水平指導,書中有具體方法指導和舉例,讓我收穫頗多。我一定要在今後的教學中加強這些方面的指導。

3、從較多體悟詞語、句子的含義、情感擴大到學習段的體悟。

在教學中,用“學結構、用結構”長程兩段式策略,給學生充分實踐的時間、空間,提高學生體悟段的水平,為以後提高篇的體悟水平打基礎。這一點在以前的教學中我做得很不好,我想要做到這點,首先得提高自身的教材分析能力,並不斷完善現在教學設計,把課堂還給學生,不斷提高學生體悟層次。

4、把握介紹性說明短文特點和學習方法策略。

在書中舉例了類單元組合教學方法,給我們以很好的借鑑和啟發。一篇篇散點的課文在類結構的大網上找到了結構的教學點,也就有整體中的具體,語文也就變得更有邏輯了。這樣的結構性思維,亦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結構意識,從而達到“教結構、用結構”的理想課堂。

5、默讀、速讀能力的培養。

要想提高默讀速度並不難,關鍵是日常化和持之以恆。以後不管是在課內還是課外,都要注重默讀、速度能力的培養。

最後我再說說寫作教學,學生普遍不高興寫作,遇到寫作文,有的同學“不會寫”,有的同學覺得沒什麼好寫,幾句話就寫完了,有的同學的習作呢,沒有條理,東拉西扯,句子不通順也是普遍現象。“新基礎教育”實驗針對三年級學生的困惑,提出了改革措施。老師要幫助學生髮現寫作素材,首先可以從課文學習中發現寫作素材,第二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教師應指導並組織學生觀察周圍生活世界,提高觀察的敏銳度和能力。第三為學生創作寫作情景。豐富、充滿情趣的活動能提供寫作素材,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寫出的文字才會活潑。老師要提供可效仿的寫作方法。三年級以寫作段為主,到三年級下學期,適當寫點記敘性短文,寫學生熟悉的人和事,逐步向四年級過渡。對比自己的習作教學,不管是對寫作素材的積累,還是觀察方法的指導都做得很不到位,以後在習作方面應加強指導,並多開展一些學生喜歡的活動,讓學生有親身體驗,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全身心去感受,並加以一定的指導,相信學生一定會有話可寫,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從而讓他們覺得寫作並不是一件難事。

在今後的教育工作中,我要以開放的心態來學習,來改變,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步伐,真正與孩子們共同成長!

教育教學改革心得體會_改革教育教師感悟怎麼寫 篇7

課程改革的春風吹遍祖國的大江南北,經過一個學期的嘗試,我對新課程標準和教材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新教材無論教學資料安排還是呈現形式,處處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以重視和培養學生的本事為目的。我在理解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時,始終把它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充分發揮新教材的優勢,以課堂為主陣地,努力培養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學習本事。下頭是我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深入解讀教材

國小數學是一個多層次、多方面的知識體系。課程改革使國小數學教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材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媒介,解讀教材成了提高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解讀教材即有效研讀教材,把握教材的內涵,以保障教學活動高效的開展。我個人認為,瞭解教材應首先從整體上把握教材,明白本學年要交給學生那些知識,並明白各個知識點與前後知識點的聯絡。同時要領會教材意圖。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課標要求教師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師不能認為讓教材再現就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必須經過再加工重新創造,使教材“新鮮出爐”,更大程度上把知識的教學伴隨在培養態度、本事的過程之中。

二、利用教材插圖,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本事

語言是思維的外在表現,語言的發展和思維的發展密切相關,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本事能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所以,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圖啟發學生說,首先我鼓勵每一位學生試說,並且不作統一要求,讓每個學生把自我所觀察到的說出來,之後再同桌互相說,這樣學生對資料的理解也進了一步。

例如:在教學課本P17的“比大小”時,我先出示主題圖,讓學生先觀察並說說圖中畫的有什麼?學生觀察了一下,很快就紛紛舉手回答,有的說:“圖上畫有猴子和一些水果。”還有的說:“圖上有3只猴子和4個梨、3個桃、2個香蕉。”對這些同學的回答,我都給予肯定。然後我再單獨出示3個猴子和3個桃,我問:“誰多誰少?”學生齊口說:“一樣多”。我再說:“誰能把話說得完整一些?”生答:“猴子和桃子一樣多。”這時,我又出示3個桃和2個香蕉,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學生說:“桃多,香蕉少。”最終,我再出示3個桃和4個梨,學生立刻說:“桃少,梨多。”這時,我又問:“剛才你們說桃多,此刻又說桃少,到底桃是多還是少呢?桃、香蕉、梨這三種水果比較,誰比誰多?誰比誰少?誰最多?誰最少?這句話怎樣說適宜?請你們同桌討論一下。”這樣,學生帶著問題去討論,討論時各自都發表意見,每個人都有說話的機會。然後,各組代表彙報:“桃比香蕉多,香蕉比桃少;桃比梨少,梨比桃多;梨最多,香蕉最少。”學生髮言很熱烈,進取性很高,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很高。

這樣一節課下來,既讓學生學到了知識,明確了物體的大小多少是從比較中得到的,又讓學生把圖的資料說得連貫、完整、具體,從而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確定、綜合的本事和語言表達本事。

三、發揮小組作用,培養學生合作本事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可見,合作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和教學組織形式,它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本事起著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分類”第二課時,“按不一樣標準來分”時,我讓學生以4人一組的形式學習,每個人把自我文具盒裡的鉛筆都拿出來,集中在一齊,擺放在桌子上,組內先觀察,再討論,最終動手把自我認為一樣的分在一齊。分完後,我又請每一組派一個代表給大家彙報:你們組是怎樣分的?按什麼標準分的?想了幾種分法?經過討論交流,學生們想出了十幾種不一樣的方法。如:1、按鉛筆的顏色分;2、按鉛筆的長短分;3、按鉛筆中有沒有橡皮頭分;4、按鉛筆有沒有削過分;5、按筆桿上有稜和沒稜分;6、按筆桿上的花紋來分……學生分鉛筆的方法之多,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也確實讓我驚歎。

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我們都曉得“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歡哪個教師就會對該教師上的課青睞有加。現代教育家認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師生關係基礎上,學生會進取、主動地探索求知。所以,師生關係的和諧,既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能讓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1、備課從瞭解學生入手

備課從瞭解學生入手,有利於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有利於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於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有利於有效地解決教學難點。學習不是學生被動的理解資訊的過程,而是在他們原有的知識基礎上知識的同化與順應的過程。在教學前對學生摸摸底,針對其原有的知識體系進行知識結構的建構與重組能夠使教學事半功倍。要想深入瞭解學生必須要與他們建立互動的關係。經過實踐:學生在課外活動的狀態下談話效果較好。因為學生認為教師在和他聊天,心境比較放鬆,容易暢所欲言,能順利得到教師想要的答案。如果說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還有所保留的話,那在家裡肯定是赤露敞開的。所以,家訪能夠幫忙教師更完整、全面的瞭解學生,建立起教師、孩子和家長的友好關係。

2、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

傾聽這一行為,是讓學習成為學習的最重要的行為。善於學習的學生通常都是善於傾聽的兒童。

要實現高效課堂首先要轉變“發言熱鬧的教室”為“用心的相互傾聽的教室”。僅有在“用心傾聽的教室”裡,才能經過發言讓各種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則交流是不可能發生的。所以就需要引導學生在發言之前,要仔細地傾聽和欣賞每一個學生的聲音。不是聽學生髮言的資料,而是聽其發言中所包含著的心境、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傾聽學生的發言,好比是在和學生玩棒球投球練習。把學生投過來的球準確地接住,投球的學生即便不對你說什麼,他的心境也是很愉快的。作為教師要擅長接學生投過來的每一種球,異常是學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這也是作為教師其自身的專業素質和駕馭課堂本事的最好表現。

3、課堂上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

傳統的教學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現代的教學既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景,捕捉學生的眼神、表情、動作等。學生在課堂上想什麼、說什麼、探索到什麼、體驗到什麼等成了課堂評價的重點。一個學生思路沒理順出錯了,教師要給予提示,不要立即批評,也不要急於把答案說出來,要留給他們的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孩子們自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總之,提高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應當是深入解讀教材、優化教學過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等方面一個有機的整體組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要研究的方面還很多,但最關鍵的還是教師,教師的基本素質、教學水平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著直接的關係。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我要堅持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業務水平,勇於實踐,敢於創新,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踏踏實實地上好每一堂數學課。

教育教學改革心得體會_改革教育教師感悟怎麼寫 篇8

通過自學,我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為一名教師,我深知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太多的問題,但是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我相信自己是有所收穫的。這本書集對教育教學工作很有見解的專家以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給了我具體的操作指導,使我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淺。

教師的課程觀不能停留在“課程即教材”這一層面上,課程也是師生共同構建學習經驗的過程。課程不再是由專家編制、教師執行的,物化的、靜止的、僵化的文字形態,課程也是師生在教學中共同創制的、鮮活的、過程性的、發展著的活動形態。課程不是一種結果,而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意識。正如著名課程專家斯騰豪斯所說,課程本質上是一種藝術,藝術的本質是一種探究。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具有探究、創新的精神。課程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建構的一個藝術品。其次,課程是開放的、民主的 科學的。所謂開放,是指課程的開發要全社會關心教育事業的人共同參與;課程要在實施過程中不斷修改,不斷趨向完善;課程的設計要為孩子個性的發展留有一定的空間。所謂民主,就是課程決策、課程編制的過程應該是對話式的;課程實施的過程也應該是師生互動並生成意義的過程。所謂科學,是指課程是孩子的課程,課程必須迴歸孩子世界、適應不同孩子的發展需要,使不同層次的孩子都能獲得成功感。

教師要充分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完全有學習的能力。把機會交給孩子,俯下身子看孩子的生活,平等參與孩子的研究。教師把探究的機會交給孩子,孩子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學習的過程,教師也就可以自如開展教學活動。新課程實施的靈活性大,讓教師覺的難以駕馭教學行為,課堂教學中表現為過多的焦慮和不安。那麼,怎樣調動孩子的“思維參與”呢?專家認為,應當創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孩子心理上的認知衝突,使孩子處與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同時,教師要放手給孩子,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辯論。教師應當讓孩子充分思考,給孩子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說,並且讓儘可能多的孩子說。這樣,孩子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個體才能得到發展。

教育教學改革心得體會_改革教育教師感悟怎麼寫 篇9

昨日,我朋友的一個小孩收到了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我也是從農村走出啦的大學生,我深知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的孩子能考上大學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讓我聯想到今年刷爆抖音的一名同樣來自貧困地區甘肅的北京大學畢業生的畢業演講,她的演講讓我深受感觸。也對教育改變命運有了更清楚的認識。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義務教育質量事關億萬少年兒童健康成長,事關國家發展,事關民族未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近日印發。這是新時代我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綱領性檔案。意見從“堅持立德樹人,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等六個方面,對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作出明確部署。

義務教育質量事關億萬少年兒童健康成長,事關國家發展,事關民族未來。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部署,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雖說我們早已實現“九年義務教育”,教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但當前我國義務教育教學仍存在諸多“短板”:城鄉、區域甚至校際之間發展不均衡,優質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學校教師承擔了過多的非教學性任務,造成部分教師“心不在教”;學生家庭作業負擔過重,部分家長被迫“越殂代皰”……凡此種種,既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難點,也是群眾廣泛吐槽的“痛點”。

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只有不折不扣地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強化教師隊伍基礎作用,大力發展素質教育,才能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教育教學改革心得體會_改革教育教師感悟怎麼寫 篇10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提出,堅持“五育”並舉,著力解決素質教育落實不到位的問題。《意見》在突出德育實效、提升智育水平、強化體育鍛煉、增強美育薰陶、加強勞動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有針對性的舉措,以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各級各類學校要深入貫徹落實《意見》要求,積極探索多種渠道,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五育”並舉中健康成長。

見賢思齊,爭做時代新人。實施“五育”,首先要從娃娃抓起,培養樹立新時代好少年先進典型,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在全體學生中形成“人人踐行核心價值觀、爭當時代新人”的生動局面。採取學生自薦、同學互薦,以及老師推薦的方式,選出一批優秀少先隊員、美德少年,並上報上級參加評選。同時在全校開展以“新時代好少年”為榜樣,開展學習實踐活動,並通過開展“爭做新時代好隊員”的入隊儀式,引導大家見賢思齊,人人爭當時代新人。

銘記英烈,傳承紅色基因。利用清明、“八一”、重陽節、國慶等時間節點,在全體學生中廣泛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引導學生銘記革命歷史、崇尚革命英雄、繼承革命事業。清明節前後,可以組織青少年到烈士陵園祭掃獻花,禮敬英烈先輩,感恩幸福生活;“八一”前後,可以組織學生到人武部參觀軍營,增強國防意識,提升愛國主義情懷;重陽節,可以走進光榮院,看望慰問革命老前輩,傾聽革命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國慶節,可以開展升國旗唱國歌、觀看紅色影片、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活動,增強學生國家觀念和愛國情感等。

弘揚傳統,堅定文化自信。組織開展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教育活動,推動學生了解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吸取傳統文化中積極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和傳統美德,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組織中國小校開展“我們的節日”、“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中華經典誦讀和戲曲、書法進校園等活動。帶領學生參觀博物館、美術館等,邀請傳統文化名家和民間藝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走進學校,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根深深植入學生心田。

廣泛參與,弘揚志願精神。組織學生廣泛參與志願服務活動,在服務他人、奉獻社會的過程中,培育美好心靈、強化責任意識、提高實踐能力。圍繞學校教學、校園環境、校園文化建設等,組織學生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圍繞社群生活,組織學生開展親情關愛、保護環境、公益宣傳等志願服務活動。組織青少年到博物館、圖書館等公共文化場所,以及光榮院、社群服務中心等機構,開展知識講解、秩序引導和敬老助老、關愛兒童等活動,提升志願服務能力。

勤於鍛鍊,豐富體育活動。讓學生在陽光體育活動中感受到不一樣的體驗,不斷豐富“陽光體育活動”計劃。如,開展形式各樣的體育社團活動,開設多種體育專案,豐富“陽光體育”活動內容,為強健孩子們的體魄打下堅實基礎。還可以通過舉行校園運動會,將趣味專案和競技專案有機結合,培養學生堅忍不拔、吃苦耐勞等優良品質。組織學生及家長參加馬拉松家庭歡樂跑活動等,弘揚體育競技精神,引領健康美好生活方式。努力建立運動特色,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引導學生勤於鍛鍊的好習慣。

熱愛勞動,勞動最光榮。開展形式多樣的勞動實踐活動,組織學生進行勞動體驗,感受勞動的艱辛與快樂,樹立“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的思想,教育引導廣大學生養成熱愛勞動習慣,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奮鬥精神,推動學校將“勞動光榮”的觀念融入教育教學各方面,組織學生參與校內衛生清潔、校外植樹造林等集體勞動,選樹“勞動小能手”典型,立志成為勤於勞動、善於勞動的高素質勞動者。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是學校的首要任務和永恆主題。我們相信,只要我們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意見》精神要求,堅持“五育”並舉,在學生心中播種下“五育”種子,每一位學生一定會舒展新葉,擁抱美好與陽光!

教育教學改革心得體會_改革教育教師感悟怎麼寫 篇11

通過對現場課堂的觀摩、學習、以及傾聽專家對杜郎口教學模式的解讀,使我對新課程理念有了新的認識。在杜郎口國小的課堂中,我們看到了新課程理念和教育理想在課堂的具體實踐。杜郎口國小在“以人為本,關注生命”理念的指導下,形成了杜郎口國小獨特的“三三六”自主學習教學模式,“預習、展示、反饋”三大模組、“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六大環節。杜郎口教學模式使杜郎口的課堂活了,真正告別了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走進課堂,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滿激情的人,正象杜郎口人說的那樣“主動是學習之本,活躍是課堂之魂”。就杜郎口的教學模式來講,頗有感受。

最大的收穫不是課改的新理念新模式,而是我們身邊的教育所缺少的課改實踐,因為“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一直是現行課程標準倡導的,我們學校多年來也一直在倡導新課程的理念,但實行起來還是走不出舊模式的陰影。走了進杜郎口國小,我身臨其境的感受了杜郎口老師的作用: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真正把學生放在第一位的活躍的課堂氛圍之中,看到這些你就會相信,新課改的實現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會利用計算機技術輔助教學的課堂將會更加自主高效,讓課改不再成為一個口號,讓教育理想成為現實。

教育教學改革心得體會_改革教育教師感悟怎麼寫 篇12

從現實看,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還有明顯差距。第一,雖然我國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9。5年,但與美國的13.3年、日本的11.6年、德國的12.2年、俄羅斯的11.7年的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第二,自20__年以來,我國就業市場總體求人倍率一直在1左右,20__年第一季度為1.12,表明勞動力供不應求;但每年700多萬大學生的就業難問題,卻牽動各方。這在一定程度反映了教育供給結構與經濟發展的不適應性。第三,技術技能型職業人才的需求全面增長但短缺嚴重。例如,製造業高階技工缺口每年高達400餘萬人。有企業家形容,“找100個大學生不難,找100個高階鉗工卻是難上加難”。這說明,經濟結構的變化要求教育結構要做出相應的調整。

一、創新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出發點

質量不高、創新不足是教育發展面臨著的突出矛盾。儘管我國教育總量不斷擴張,但創新成果較少,創新不足的矛盾比較突出。例如,20__年美國資訊服務業的整體勞動生產率是我國的4.1倍,我國資訊服務業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明顯。其結果是,我國關鍵技術自給率低,對外技術依存度在50%以上,而發達國家對外技術依存度平均在30%以下,美國和日本只有5%左右。面對全球新一輪科技改革,面對我國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大趨勢,特別是面對網際網路+的時代,最重要的是培養有創新思維、批判思維、創新能力的人才。這就需要著力打破以應試為導向的教育模式,創新教育方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形成以創新為導向的教育新格局。

二、加大教育市場的開放力度

從現實看,我國教育市場的開放程度與教育發展不相適應。過去36年的市場化改革,我國放開的主要是工業領域,80%以上製造業高度市場化。而包括教育在內的服務業領域,社會資本和外來資本進入還面臨著比較多的政策制約和繁瑣的行政審批。例如,誰都知道職業教育是我國的教育短板,但發起設立一個職業教育學院,面臨著行政許可、土地、資金、人事制度等一道道難關。為此,優化民辦教育發展環境,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形成民辦教育與公辦教育平等競爭、共同發展的新格局,成為第二次教育改革的重大任務。

三、深化教育體制改革需要攻堅克難

目前的教育管理中,行政主導的特點仍然相當突出。各級學校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下屬機構,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實現專家治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高等教育資源配置上,行政主導的資源配置更多地向普通高等教育傾斜,對高等職業教育投入不足。這就需要加快推進教育權力結構調整,擴大學校辦學的自主權,進一步明確中央地方教育職能分工,改革公共教育機構,形成與提高教育質量、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相適應的教育體制。

四、轉變教育發展理念

當前,教育領域的一些問題,與教育理念的.滯後直接相關。儘管強調素質教育多年,但實際上應試教育仍然佔主流位置,考試成績仍然是評價老師、評價學生的硬指標。開家長會,說的主要事情就是學生成績,師生都成為成績的“奴隸”。這不僅使學生苦不堪言,也加大了老師的負擔。這種教育理念忽視文化傳承、忽視學生的人文薰陶。為此,要把轉變教育理念、解放思想作為第二次教育改革的關鍵,不僅要轉變學校、教師“以分數”為指揮棒、以“灌輸知識”為主要職能的教育理念,而且也要引導社會轉變教育理念,為深化教育改革創造良好的社會大環境。

五、加快教育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1)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一個大戰略。“十三五”應當把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推進產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形成政府、企業、社會資本共同推動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合力。

(2)加快普及學前義務教育與高中階段教育。各方面高度關注,“十三五”能否將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能否普及高中教育?建議“十三五”把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加快普及12年制基礎教育,允許支援有條件的地方實行12年義務教育。

(3)調整高等教育結構。推進高等教育體系多元化,儘快把高等學校分成綜合型大學、研究型大學、應用型技術大學,確立不同型別高等學院的發展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要以提高技術應用型高校佔比為重點調整高等教育結構,“十三五”加快推動一批高校轉型為應用技術型高校,選擇一批高等職業學校升級為應用技術型高校,不斷提高技術應用型高校在校生的佔比。

六、加快教育市場開放

(1)在堅持政府保基本的同時,推進教育市場全面開放。當前推進教育市場開放,是在各級政府繼續加大教育投入,保障教育公平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社會資本和外來資本發展教育的重大舉措。北京已經出臺了包括教育在內的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總體方案,建議儘快出臺教育市場全面開放的總體方案。

(2)在有條件的地區設立義務教育階段、高中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國際合作改革試驗區。積極引進世界知名院校開展中外合作辦學,允許並支援國外和港澳臺地區知名大學、職業教育機構以控股在國內設立合資分校,在特定地區設立獨資分校;鼓勵外商投資設立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支援外商通過中外合作辦學方式投資設立教育培訓機構及專案,優化配置內外教育資源優勢互補、良性互動。

(3)降低社會資本辦職業教育的准入門檻。實施民辦學校非營利性和營利性的分類管理;放寬辦學市場準入;探索職業教育領域、高等教育領域的“混合所有制”;建立健全民辦學校退出機制;鼓勵上市公司和科技企業投資興辦技術技能型大學;進一步完善民辦學校法人治理結構;加大社會力量舉辦教育的政策扶持力度,對民辦教育和公辦教育一視同仁。

七、實現教育體制改革的實質性突破

(1)明確政府在教育管理中的職能。改變政府“包打天下”的教育發展格局,明確政府保障基本教育服務供給的責任;強化教育行政部門在教育決策中的主導地位及其教育政策制定和教育監督職能,減少和消除教育行政部門對各類學校的微觀干預。

(2)以“公益性、專業性和獨立性”為導向改革公共教育機構,形成專業、高效的教育執行系統。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加快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推進學校去行政化,取消學校行政級別,建立專業導向的學校治理結構,推進專家治校;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擴大學校的辦學自主權,重點是全面擴大學校在招生規模、專業設定創新、教師評聘等方面的自主權。

(3)明確中央地方教育職責分工,擴大地方教育自主權。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在建設教育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中的責任,細化中央到地方每一級政府的職責分工。鼓勵地方在教育改革上積極探索、先行先試。

教育教學改革心得體會_改革教育教師感悟怎麼寫 篇13

經過上次寫課改心得已經有一個月的時間,在這一個月裡,通過不斷地與其他老師交流討論以及在學校的領導下不斷地學習,本人對課改又有了新的更深入的認識。

如何上好一堂課改後的課,課前的準備少不了。教師是課堂的引導和把控者,一堂課如何上?上成什麼樣?跟教師課前的準備密不可分,那麼決定一節課的內容以及方向的就是導學案。導學案的設計一定要合理,從內容上要從易到難,針對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定學生可以接受的探究過程。設計的課程時間要合理,在45分鐘內,包含學生自主預習、知識探究、小組討論、例題講解、變式訓練、當堂檢測等環節,要高效利用課堂,做到“堂堂清”,積極響應“雙減政策”。導學案是一節課的靈魂,是海岸的燈塔,把導學案設計好了之後,就有了上好這堂課的底氣。

小組探討環節,在這段時間也有新的認識,數學科目中,對學生要求大多是先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再運用知識。先有理解再有掌握再有運用,所以學生理解知識的過程的顯得尤為重要,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一個人在有限的時間內對知識的接收程度和理解程度是有限的,這時小組合作探討就顯得尤為重要,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會有想法的碰撞與融合,可以起到相互學習的作用,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以及增加對知識理解的深度。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在知識產生的過程中碰見問題需要小組討論的時候,需要讓學生先單獨進行思考,如果沒有學生單獨的思考,那麼討論就失去了大部分意義。

在例題和練習講解方面,也要做到高效。通常我們在講解例題或者練習的時候,都會先讓學生思考,或者是讓學生上臺把自己的答案展示出來。我們“博學課堂”的核心之一就是要做到高效,往往在練習和例題講解的過程中最容易耗費時間,所以儘量做到學生做對講過思路之後教師補充的不重複不囉嗦,精簡扼要。在大多數同學都做對的情況,更是要只講重點,課後再針對看到解答過程還不理解的學生,單獨講解。

同時課堂形式要多樣化,上課的語言要有起伏,加入不同的元素來提升學生對課程的專注度。

以上是我對“博學課堂”更進一步的認識,作為一個新老師,我將在課改中繼續學習和探索。

教育教學改革心得體會_改革教育教師感悟怎麼寫 篇14

最近我認真閱讀了《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意見》主要涉及到教育改革方面的各項改革,我們都知道現在我國教育面臨著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十八大以來的種種改革舉措,已經充分彰顯了進入“深水區”、啃下“硬骨頭”的決心,那麼十八屆三中全會又給我們哪些力量和資訊呢?

1、教育,民生之本,強國之基。教育改革,突破藩籬,提振信心。一年來,改革訊息頻頻傳來,改革舉措系統深入:各地陸續出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政策,“流動的花朵”就地入學考試的長效機制有望建立;電子學籍系統建立,一人一號,終生不變;研究生教育深入改革,將推進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分類考試;“國小生減負十條規定”劍指“減負”頑疾……新的改革舉措從人民群眾反映強烈、制約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出發,深入分析問題產生的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系統規劃、統籌兼顧,抓住突破口,啃下“硬骨頭”,讓進入“深水區”的教育改革紮實穩步推進。

2、讓大學教育更公平普惠。人才培養模式是教育改革進入“深水區”之後的重點和難點。能否審慎、科學地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課程設定改革、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事關社會的穩定和人才培養的質量,關乎千家萬戶與民族未來。與此同時,大學聯考英語科目一年多次考試、研究生招生改革、通識教育與創業教育、學習成果認證和“學分銀行”也都是十八大以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熱詞”。各地改革舉措百花齊放,江蘇省構建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銜接貫通的高技能人才培養立交橋,浙江省擴大“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改革試點學校和專業,山東推進各級各類教育體系的銜接和完善,北京中大學聯考改革框架方案公佈……無論是基礎教育階段還是高等教育階段,無論是職業教育還是普通教育,通過一系列改革舉措,人才培養朝向“個性化”、“多樣化”邁進,人才成長的立交橋逐漸搭建。

3、依法治校,推進現代學校制度的建立。辦學體制改革和管理體制改革是教育改革系統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高教育資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徑。與此同時,其他方面的辦學體制和管理體制改革也是風生水起、穩步推進。改善民辦教育發展環境,江蘇省破解制約民辦教育發展的學校法人屬性、產權歸屬等突出問題;擴大教育對外開放,我國積極創辦中外合作辦學高水平大學和專案;完善均衡發展義務教育機制,安徽組織實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完善農民工子女就學體制機制三項基礎教育改革……

4、從嚴治師,建設一支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擁有一支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是教育事業發展進步的根本,教師的師德、教學水平將直接影響到教育事業的成敗。教育規劃綱要頒佈實施以來,教師資格認定製度的完善、教師培訓制度的深化始終是教師隊伍改革的主旋律。十八大以來,從嚴治師,培養一支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成為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一年來,《教育部關於建立健全中國小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和《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專業標準(試行)》先後制定,“以德為先”旗幟鮮明,“一票否決”措施嚴厲,對師德的強調和評價成為教師隊伍建設與改革的新亮點。

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堅定信心,抓住機遇,不失時機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在工作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發展自己。一定要提高認識,下大的決心,花大的力氣,勤奮學心,務實工作,就一定能夠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來,就一定能夠成為人民滿意的教師。首先要靜心思考,認真研究。思考什麼?思考怎樣才能為學生創造和提供一個和諧愉悅的環境,從而促進每一個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為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這個環境中,學生的學習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不再是脫離生活和實踐活動的;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也不再僅僅以教書本知識為主,而是自覺融入師生互動的良好氛圍之中,將自己的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緊密聯絡起來,將自己組織的活動與學生的學習聯絡起來。研究什麼?研究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策略和方法。要針對不同的教學物件,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育方法。要注重因材施教,善於循循誘導。其次要提高使命感,加強責任感。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認清自己的責任。教師就是教師,教師的存在特徵,註定同普通人不一樣,也只有這“不一樣”,教師才能在精神的世界裡,保持特立獨行的清醒與尊嚴。一個教師,也只有擁有這份“特立獨行的清醒與尊嚴”,才能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上,氣宇軒昂,昂首挺胸。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對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和規劃,而不是做一天教師撞一天鐘。

教育教學改革心得體會_改革教育教師感悟怎麼寫 篇15

跨世紀教師不但能教書,而且能寫書;不但是教書匠,而且是研究者。在教學中發現題目,在研究中解決題目,教學推動科研,科研增進教學,科研能力是衡量跨世紀教師的重要指標。一方面,以教育本身作為研究物件。教師不但要解釋、組織和管理知識,而且要改編和具體說明課程;不但要針對每種環境選擇最適當的教法和內容,而且要確定其學生的學習需要並圍繞這些需要組織教學;不但傳授基礎知識,而且要追蹤大眾媒體資訊並培養學生批評性地選擇和使用公共資訊。教師假如不把教育作為研究物件,不對此進行深入的反思,其本身也會失去思考和發展的活力;教師只有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於教育情形,以研究者的眼光審閱已有的教育理論和教育實際題目,則對已有的理論會更願意思考對新的題目會更敏感,更有創見。另外一 方面,以專業作為研究物件,深入實際,在實踐中呼吸新鮮空氣,吸收豐富養料,檢驗發展理論,走在理論研究的最前沿,成為某一專業理論的專家,用最新成果指導學生,啟發學生。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以為,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他在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取得最大限度的表現和發展。人在壓抑,恐懼,緊張的心理狀態下是很難有所創新的,只有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師生同等對話,學生才能充分地張揚個性,培養起探索未知的情感、意志、信念、動機,需要等非智力因素,實現師生間知識同步,思惟共振,感情共鳴,學生才會在輕鬆的狀態下喚起創造的熱情,開釋巨大的學習潛能,取得最好的學業表現。

現在是一個資訊化的時代,資訊可以說就是引領時代不斷髮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對一位教師而言,在這樣一個資訊化的時代,更應緊追時代步伐,把握現代化教學技能,熟練使用現代化教學工具,而不能墨守陳規,假如這樣只會誤人子弟,違反作為一位教師適應有的職業道德,是會被社會淘汰。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1、及時把握時代資訊,緊隨時代潮流並能正確掌控時代主流,積極有益的引導學生。資訊時代各種各樣的資訊通過各種各樣的傳播工具及傳播方式遍及我們的平常生活。作為學生很輕易被各種各樣的資訊衝擊和左右,所以更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只有這樣才不會被一些錯誤的、有害的、不良的資訊傷害。這就要請教師應用熟練的計算機及其他途徑能夠迅速瞭解各種各樣的資訊,並能正確引導他們。

2、學習、把握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技能,使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作為一位教師應把握並熟練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能,能夠使用多媒體教學,力求在授課程序中形象、生動、出色。

3、在資訊化的時代要與時俱進,不斷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教師只有不斷充實自己才能在教學的程序中游刃有餘。

4、重視對學生進行資訊素養的培養。教師應重視學生資訊能力的培養,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引導和指導學生學會蒐集和處理資訊,並轉化為自己的一種能力;要引導學生正確利用網路、書刊、電視等渠道來展開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自己發現題目和解決題目的能力。

教育資訊化是當今時代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國教育資訊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份。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教師,必須建立教育新理念強化資訊科技在教學程序中的利用,再不斷的應用程序中進步教師的資訊素養。西南京大學學教授陳時見在《教育變革與教師專業化》的講座中說: “作為‘教育者’的教師與作為‘教書者的’教師不同。”“教師從一種從業職員轉變成教育者,實質上是教育從簡單化向複雜化轉變。”記得《與眾不同的教師》一書中有那末一段話:“教室裡有甚麼樣的教師,就有甚麼樣的教育,就有甚麼樣的國民。”因此,對當代教師素質進步,是一項迫在眉睫的使命。教師不單單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嚴師,而且是拓展心靈聰明的人師。這就對現代教師的知識素質、職業品質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即研究者”是教師專業化的客觀要求。教育研究是教師專業化發展工作的重要內容,而從事實踐的教師與從事理論研究者是兩種不同的研究者。

那末,在這樣的一種理論支援之下,我們的學生需要怎樣的課堂環境呢?

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看,教師必須更新教育理念,改善課堂教學行為,重建課堂中民主的、和諧的、人性的、同等的、互助的師生關係,幫助學生從課堂環境和課堂人際氛圍的改變中體驗到同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寬容、親情和關愛,進而構成積極的、豐富的人生態度和情感體驗,這是新課程改革得以順利展開的重要保證,也是新課程改革中融會心育的核心題目。首先,從天天做起,從每堂課做起,逐漸減少知識的灌輸,增加教學活動的安排,一點點地向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轉變。傳統教師把學生管得太緊、太嚴,轉型路上,教師要勇於對學生放手,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但放手不同等“放養”,要善於安排教學活動,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掌控學生的心理變化,在學生有需要時提供適當的幫助。也就是說教師從臺前退居到幕後以後,要在嚴抓與放手之間尋覓一個平衡點。

其次,技術要先行。有了先進的技術手段,再把它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很好地整合,可以設計出很好的教學活動,激起學生的學習愛好,終究讓學生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乃至可以說新技術是教師轉型的引爆點。

現在是一個資訊化的時代,資訊可以說就是引領時代不斷髮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對於一名教師而言,在這樣一個資訊化的時代,更應緊追時代步伐,掌握現代化教學技能,熟練使用現代化教學工具,而不能墨守陳規,如果這樣只會誤人子弟,違背作為一名教師適應有的職業道德,是會被社會淘汰。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1、及時掌握時代資訊,緊隨時代潮流並能正確把握時代主流,積極有益的引導學生。資訊時代各種各樣的資訊通過各種各樣的傳播工具及傳播方式遍佈我們的日常生活。作為學生很容易被各種各樣的資訊衝擊和左右,所以更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只有這樣才不會被一些錯誤的、有害的、不良的資訊傷害。這就要求教師運用熟練的計算機及其他途徑能夠迅速瞭解各種各樣的資訊,並能正確引導他們。

2、學習、掌握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技能,使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作為一名教師應掌握並熟練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能,能夠使用多媒體教學,力求在授課過程中形象、生動、精彩。

3、在資訊化的時代要與時俱進,不斷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教師只有不斷充實自己才能在教學的過程中游刃有餘。

4、注重對學生進行資訊素養的培養。教師應注重學生資訊能力的培養,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引導和指點學生學會蒐集和處理資訊,並轉化為自己的一種能力;要引導學生正確利用網路、書刊、電視等渠道來開展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