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關於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精選30篇)

欄目: 教師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76W

關於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1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可見,作為一名教師並不容易,而作為一名深受幼兒和家長親睞的教師更不容易,其肩負著是無數人的希望和重託。對新時代的教師也無疑是一次對知識、教養能力、綜合素養的考驗,其中教師對教學活動設計就是一個值得研討的問題。

關於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精選30篇)

在實踐與反思中,我覺得幼兒園的活動設計,必須以促進幼兒發展為出發點。教育活動設計應適應幼兒水平,對所提出的教育目標,既不可任意拔高,也不能盲目滯後。內容應以幼兒身心發展的成熟程式為基礎,注重幼兒的學習準備。幼兒發展的動力是內部矛盾,活動設計應促進幼兒內部矛盾的產生並解決,促進幼兒儘早儘快地獲得發展。教師不應該把著眼點放在幼兒今天知道了什麼,明天將學會什麼,而應該著重考慮如何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如何使幼兒在活動中學會學習,以及該活動會對幼兒的發展起什麼作用等方面。

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的生活化,就是要使幼兒園的教育具有生活的色彩和意義。要求選擇符合學前兒童學習的生活經驗,把富有教育價值的內容納入教學之中,增加教育的人文精神。眾所周知,對幼兒來說,生長是重要的,他的發展是隨著生命運動而進行的。兒童在自己的親身生活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學習,由此獲得各種生活知識,習得人際交往的經驗,為以後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幼兒園的活動設計,應緊密結合幼兒的生活,遵循生活化的原則。

學前兒童的生活是活動,愛活動是學前兒童的天性。活動化原則是指教育活動的設計和組織應以活動為基本形式,其本質是通過調動幼兒積極進行外部活動而引發積極的內部活動。這種內部活動不僅僅是智力運演,也是情緒調節、態度形成、知識結構化過程。

讀後感:一節成功的活動設計,不僅能教會幼兒許多本領,對我們老師也是一種成功,那麼如何設計一節優質的教學活動是我們老師值得思考的,在我們選擇一節活動時,選材很重要,同時也需要教者有過硬的教學能力

回顧自己以前的教學過程中也曾想“約束”孩子。當孩子們說話時覺得他們太吵了,希望他們安靜。可是這種“約束”對孩子們沒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們想說的、想做的慾望卻更強烈。因為在此時我是“主人”,而孩子們是“服從者”。所以他們的行為不是發自內心的,而是外人強加的,所以孩子們的安靜時一時的,只要我一離開,他們便會很快的開始交談起來。

當我接觸蒙氏教育,開始瞭解蒙氏時,尤其當我閱讀了這段話語之後,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讓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規則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讓他成為教室的主人。

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忘記那些“不許動”的原則,因為這種“不許動”的背後,隱藏的是孩子們那種強烈的“我要動”的慾望。所以不管用什麼活動,我們都應該讓孩子去動,在滿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這時孩子們“安靜”了,有秩序了,這是孩子們自己的紀律。在自由之後所獲得的紀律。

所以這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麼時候,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人,當他成為自己的主人時,老師只需要給予正確的引導,他就能很好的發展。

關於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2

新教師讀後感:讀《托幼班創造性課程》

本書是由艾米·勞拉·多伯羅、勞拉.J.柯克和黛安·翠斯特·道治等撰寫,在我們這樣的一個在幼兒園中題“課程”都遮遮掩掩、躲躲閃閃的背景裡,《托幼班創造性課程》無疑給我們一種新的觀念震盪。這一課程以幼兒生理和心理髮展的理論為依據,充分關注了家庭、社群和托幼機構之間的關係,關注了保教人員、家長和社群成員的關係,以優質教育的思想,系統構建了托幼機構的創造性課程。

《托幼班創造性課程》是理想的,更是現實的。所謂理想的,就是有追求,有目標。有些追求和目標基於對幼兒和幼兒家庭等因素的合理評估。與其他年齡段的課程一樣,設定幼兒發展的目標,是落實課程理想的主要步驟,也是保教人員確定自己的工作目標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再擬定各類工作計劃。本書所展示的計劃較為具體、直觀,又有示例,清晰明瞭,有操作性。《托幼班創造性課程》給我印象最深的一點,是將一般的幼兒發展目標落實到特別的幼兒身上,為設定個別化目標,真正考慮“為孩子及其家庭定做課程”。這個過程,是以評估特定幼兒的發展需要為前提的。該書詳細地說明了評估幼兒需要和行為並確定目標和行為的程序,示例生動、有趣。尤其是對幼兒觀察和對觀察資料整理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具有很大的借鑑意義。此外,該書提出給幼兒規劃一個能滿足他們需要且是傳遞正向資訊的環境,主張“將幼兒的家長和文化帶入托幼機構”,這些觀點,一方面體現了教育機構環境的特點,另一方面體現了以幼兒為本、以幼兒發展為重的原則。該書還在保護幼兒的安全及給予幼兒行為知道等方面提出了許多可操作的策略。

《托幼班創造性課程》是現實的。當規劃。環境等轉化為幼兒和成人的行動時,幼兒的發展就成為可能。《托幼班創造性課程》詳細地說明了在一日生活中如何瞭解幼兒的需要,如何滿足幼兒的需要,如何知道幼兒具體的行為,如何調整幼兒特定的情緒。涉及幼兒的交往、睡眠、飲食、玩耍、製作、欣賞、模仿、扮演、閱讀、律動、郊遊等等日復一日的具體行為。涉及特定活動的準備,涉及幼兒在活動中需要的基本技能,涉及幼兒在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心理現象,涉及幼兒在活動中可能產生的困惑,涉及可能產生的同伴交往或成人的交往,當然,也必定涉及成人對幼兒行為的鼓勵、引導策略。該書在這些方面的表述是很清晰的,也是具體生動的。

看完《托幼班創造性課程》,我深切感受到,一個優秀的幼兒教育課程方案,是紮根於幼兒生活的,是能真實反映幼兒的需要和能力的,並且有強有力的理論指導,有堅實的實踐基礎。我可以在其系統的指導策略中感受到理論的力量,也能在這些策略中感受到作者們長期的實踐和思考。

關於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3

《指南》雖然細化描述了幼兒在五大領域的學習與發展,具有指向性和顯示可操作性,但是它並不是就簡單的“說明書”,《指南》同時蘊含著十分深刻的教育理念。正確明白其教育理念是幼兒教師和家長學習。運用《指南》的前提,是有效填補教師專業空白,開啟家長固化思維的工具。

一、快樂地玩,有效地學。

《指南》需要遵循的原則中將珍視幼兒生活的遊戲的獨特價值放在首位,是經過多方論證和考量的。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兒童在遊戲的過程中,自然地構成自我決策的潛質並實現自我的價值,遊戲會使得兒童體驗成就尤其獨特的價值,同時也有著強有力的法力支援,《兒童權利公約》中明確規定:締約國確認兒童有權從事於兒童年齡相宜的遊戲和娛樂活動;

二、放慢腳步,慢慢成長

“教育即生長,教育就是目的,在生長之外別無目的”。要儘可能讓兒童在充裕的時刻自由發展,成長雖緩慢卻發展徹底。

三、揚起所長,補齊縮短。

每一個兒童有自己的獨特學習風格,只能所長各不相同。引導幼兒教師和家長樹立新的教育觀念,改“揚長避短”為“揚長補短”,建立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並最終實現面向全體、全面的和諧發展。

篇8:

閱讀是藝術,正因閱讀就是探索的過程。我們透過閱讀來實現一種對應,與我們的生活,與我們個人的經歷、與我們的個人的體驗一一對應。閱讀,說到底,就是以設身處地的行為去探索世界,以設身處地的方式進入他人的世界。

“開啟一扇閱讀的門,開始一生愛的旅程。”有書相伴的人生必須是快樂充實的,有“閱讀”習慣的人必須是感恩快樂的。同樣,教師的成長、教師的發展、教師的快樂都能夠從閱讀中得到,每一天給自己留一點時刻閱讀,與偉人、名人對話,提升自己的才華,錘鍊教育的智慧,在閱讀中尋找無窮的樂趣。

一個教師沒有閱讀,就不會有深厚的人文底蘊。作為教師,如果一向能夠堅持閱讀,就能始終持續與最前沿的思想的聲音的接軌,除了能夠獲得新知,還能夠獲得一種精神上和道義上的力量。正因一個人如果沒有一種外在的動機資源的輸入,任何人都可能感到動力不足的。堅持閱讀,就能夠讓閱讀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成為我們生命的組成部分。

時下,流行這樣一句話:享受過程。就閱讀而言,只有在博覽群書、遍賞芳華的過程中,才能體會到“開卷有益”的妙處和“萬里清風來”的意境。從這個好處上講,享受閱讀的過程,其實就是享受生活,享受人生的過程。讓我們做一個忠實的閱讀者,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成為與別人進行心靈碰撞的自由領地,成為自己不斷進步的階梯。

關於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4

教師還要有耐心,面對不聽話的幼兒要耐心的教導他們,不能侮辱他們,這不僅會傷害幼兒感情,而且會使矛盾激化,在幼兒心中失去威信,教師的勞動是十分艱苦、複雜的,教師只有保持愉快平靜的心境,才能使幼兒產生一種愉快的感情體驗,提高積極性,並因此創造一種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只有用自己的言行品格去影響幼兒,才是為人師表。還有教師教書育人應是面對全體幼兒,要對班級裡所有幼兒關心,不過在平常的教學中,我還是比較喜歡那些聽話乖的小朋友,往往忽略了那些調皮的幼兒,在這一點我想在今後工作中應該要注意。

看了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我想我以後一定會努力,多讀一些幼教文章。爭取做一名讓孩子開心,讓家長放心的幼兒教師!

關於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5

“在漫長的人生路上,每個人都會有許多事不能如願以償。心理素質好的豁達開朗,沉著應對,於是成功了;心理素質差,煩惱纏繞,難以自拔,於是倒下了。就像一個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智商),而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情商)。”好有哲理的一句話,從這句話中我明白孩子的任何一個小改變在你眼中都要看成是珍寶,對他的改變就像發現新大陸一樣那麼驚喜。孩子年紀小人生的路還很漫長,我們不要給以孩子過高的期望。其實,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沒有必要總去和別人的孩子比。任何比較都是有害的。

其實,孩子們每天都在尋找別人的理解,盼望公正的評價。人對生存價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加強烈。當孩子被貶損得一無是處時,就會表現出明顯的抑鬱,既影響健康,還會產生厭世情緒,甚至會做出傷害自己或他人的極端舉動。就像那些常被列在調皮鬼一類裡的孩子,為什麼他們總是在犯錯之後還是改不過來?其實他們的心並不是真的很壞!一直想和老師作對!而是我們給了他們認為不平等的“待遇”。他是這麼想的:大家都不喜歡我,連老師都說我不聽話。乾脆壞到底吧誰也不敢來惹我!這樣總比悶著好。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在他實際的基礎上發展,而不是作別的孩子的複製品。所以當他學會寫第一個字.講第一個故事的時候,我們應該從孩子自身的角度出發,把他的過去和現在拿來進行比較,哪怕是有了小小的進步和改變我們都要真誠地給孩子鼓勵和支援。不要吝嗇你的那句“你真棒”雖然他寫的這個字在你的眼裡寫得不是很好,遠遠達不到你所要求的。但是作為愛他關心他養育他的父母,更不應該有這樣消極的想法。應該用你的溫暖去呵護他成長。

關於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6

看這本書時很多次有感動到極致的感覺,就像看一部個性好的電影。電影是虛構的,但這本書記錄的是真實的,這讓我對原本感覺缺乏感覺的生活,又萌生了一絲期望。

或許擦亮眼睛,仔細找,感動還是能找到的,個性是我們還有天使一般的孩子做引領。則像一股細細的沙,慢慢流進心裡,一點一點填補了石頭的縫隙,同時帶來一份柔潤,抹平石頭的稜稜角角。

作者馬麗娟老師:中國第一批理解國際華德福?史坦納幼兒教育協會培訓的幼兒教師李躍兒芭學園資深教師,擅長教育管理,培養、提升教師團隊以及對教育感悟的總結。在10年不間斷地教育實踐和教育管理工作中,積累了超多的教學觀察筆記及隨筆心得,最終構成本書。

我帶著這樣的疑惑去讀這本書:

我們天天都在講“要給孩子幸福”,那麼究竟怎樣樣才算是給了孩子幸福?怎樣樣才能夠讓孩子感受當下的幸福?

在書中馬老師給出了答案:

馬老師的答案:

幸福對於有的人來說就是,他能撅著_在沙坑裡玩一上午;能滾著一個破舊的輪胎在院子裡撒歡似的跑上幾圈;能七扭八扭地縫一個布包包;能將豆沙醬包在麵糰裡放進烤箱;能拿個大瓢給菜地澆水,給羊洗澡……

我的理解:

給孩子當下的幸福,就就應讓孩子享受他這個年齡段就應享受的任何事情,而不是給予孩子我們所理解的“幸福”。所以,當你看見孩子不顧剛穿上的新衣服,專注地趴在地上看螞蟻時,請你不要阻止他;當孩子不顧弄髒雙手玩泥巴時,請你不要指責他;當孩子天馬行空地給你描繪他的理想時,請你不要嘲笑他……因為,這就是孩子眼中的“幸福”。

在讀這本書時,有一些精彩片段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片段一:點燃心靈的蠟燭

“我們要給予孩子機會,讓他們真實地學會一件事情,就像他們真實地學會等待一樣,孩子們才會真實地活在當下。”

我的收穫:孩子們一旦學會了一件事情,他就是真正地學會了,不會忘記的一種學會。如果我們讓一個小孩子很快地學會一件事情,那麼相信他忘記得也快。因為,那是他人將別人的發現硬塞進孩子的記憶中,並不是孩子自我想真實地經驗它而記住它。所以,就如馬老師所說的“我們要做的是幫忙孩子點燃他們內心那盞不滅的蠟燭,保護好它,讓它燃燒得更明亮、更久遠。”

片段二:長著棉花糖腿的人

“一眼看上去,一個孩子和另一個孩子並沒有什麼不一樣,我們所看到的都是孩子。但是,透過孩子生活中的活動,我們會認識到,每個孩子狀態背後都有一些東西是我們所看不到的。而要想真正地幫忙到一個孩子成長,瞭解孩子狀態背後的一些緣由,是我們務必要做的事情。”

我的收穫: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他們原本走的路就會不一樣,正因為這樣的不一樣才使得每個人都具有他自我獨一無二的個性。然而,孩子是需要我們成人的幫忙,才會漸漸地瞭解這個世界的。

那麼,作為教師,如何讓一個有困難的孩子得到真正的幫忙,顯得尤為重要。而幫忙一個孩子,不僅僅僅是指,對著孩子微笑,問他我能夠幫忙你嗎,實際上,幫忙的好處遠不止這些,這是需記住的事情。我們不僅僅僅要蹲下身來看孩子,更要蹲下心來看孩子。

片段三:“難相處”背後的祕密

“從教育的角度看,我們成人要帶著一種敬畏和理解這個孩子的態度去感受他、幫忙他。同時,還要看這個孩子的狀態是不是已經超出了教育者所能幫忙的範圍,不管從哪一個角度幫忙,我們都有必要了解他狀態背後我們看不到的那部分東西。”

我的收穫:應對這類孩子,我們需要的還不只是接納這個孩子,更需要深入地瞭解在他的生活中,成人用什麼方式在和他交流,還有他的生活環境、飲食、作息規律等都是什麼樣的狀況。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幫忙孩子建立一個適合他的生活環境和具有規律的生活節奏,還需要幫忙他的人給他帶給能夠學習的情景。讓他看到大人是如何對待一條金魚,如何收拾打翻在地的魚缸,如何與人一齊做一個事情,如何表達自我……當他看到這樣的場景,會從中學習到怎樣真正地去照顧一條魚,會學會用抹布擦拭桌面上的水漬,會學會協助同伴做一個事情,會學會在群眾中表達自我的想法。

讀這本書,我就像在看一個個生動搞笑的小故事,字裡行間充滿著溫馨愛與親切。看著故事裡的孩子們遊戲、學習、搗亂,看著看著我就會被這些小傢伙感染,跟著他們一齊哭,一齊笑,一齊學習,一齊思考,一齊感悟,一齊成長。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書裡沒有深奧難懂的語言,沒有驚人的創見,沒有苦心的勸導,有的只是老師對孩子濃濃的愛,一種發現優點的眼神,一種能夠溫暖孩子心靈的光,引領幼兒成長。透過馬老師的眼睛,我更好地看到了孩子們的世界:一個寧靜的世界,一個充滿力量的世界,一個生機勃勃的世界······我覺得就應像她學習,用心去體會孩子,真心將自我的生活和孩子們融匯在一齊。

幼兒園老師,絕對不是我們以前想象的那樣,只是一個“能帶孩子的人”。同其他工作一樣,幼兒教育工作需要具備必須的知識基礎,工作經驗,職業素養,專業技能,個人魅力,創造才華……這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工作,並不是僅僅有“愛心”就足夠的。我相信,透過自我的努力,我要成為一名我自我心中的理想幼兒園教師。

關於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7

《做最好的老師》中李鎮西老師的話說得富有智慧和哲理,道出了他的心聲,也說到了我的心坎上,它是我以後工作的航標燈,指明瞭我工作的目標和方向。

我以前只知道教育需要“愛”,卻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表達這份愛。一直以來,我認為“嚴”才是真正的愛,因為有句俗話說得好:“嚴是愛,鬆是害。”所以,在我的課堂中,我決不允許幼兒有絲毫的怠慢,哪怕回一下頭,摸一摸下巴……我都認為這是違反課堂紀律的,必須予以批評教育。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們出奇的“乖”,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為此,我一度沾沾自喜,為自己的“高明”而“喝彩”。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一直渴望能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樂,但師道尊嚴令我望而卻步。看了李鎮西老師的“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才喚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滅的童心。我才真正認識到那是因為我缺少一份童心。

一直以來,我一貫以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幼兒,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幼兒,希望他們變成我想象中的幼兒——“小大人”,個個成為懂事、聽話、尊敬老師、孝敬父母、多學習少玩的完美型別。孩子們成了我製造的模具中的工具。孩子們需要的是什麼?我瞭解嗎?不,我並不知道。而李老師呢?他能夠在教育幼兒時“向幼兒學習”,他能夠大聲疾呼並真誠的實踐著“請尊重幼兒的選舉權”,他努力追求著“成為幼兒最知心的朋友”“回答幼兒最關心的問題”,他勇於在幼兒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他也諄諄教誨著年輕老師要“樂於請教”“勇於思考”“廣於閱讀”“善於積累” 。李老師說得好:“ 教育是心靈的藝術。如果我們承認教育的物件是活生生的人,那麼教育過程便決不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應該充滿人情味;

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充滿著對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應該體現出民主與平等的現代意識。雖然就學科知識、專業能力、認識水平來說,教師遠在幼兒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師生之間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幼兒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讀著李老師的文字,感悟著他的心靈,回憶著自己的教學行為,我陷入了沉思:“親其師,信其道”,古人尚卻明白的道理,可我……實在汗顏。幼兒成了學習的機器,學習的樂趣又從何說起,幼兒的個性該如何發展?幼兒是有差異的,有的文靜、有的好動;有的乖巧、有的調皮……好玩是他們的天性,只有在玩中學、樂中學,才能真正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我們為什麼不讓孩子學海無涯“樂”作舟呢?為什麼一直讓他們徜徉在“苦海”之中呢?我們有什麼理由剝奪他們的天性呢?現在,我才明白把一個個天真活潑的小幼兒教成“小大人”式的幼兒,是教育的悲哀。因為我們剝奪了他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童話般的童年。作為教師,在面對幼兒時要保持一顆童心,以自己的童心喚起幼兒的童心,以自己的愛心喚起幼兒的愛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走進幼兒的心靈,才能夠表達我們對他們的愛。也只有這樣我們才有資格談我們的教育。我們要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教育氛圍,放下自己的架子,用愛心營造積極健康、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讓愛心成為照耀幼兒心靈的陽光,培養幼兒健康的人格,使幼兒的素質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有一句話說得好,選擇一行,愛一行,我也是這樣,我不知道選擇幼兒教師這個職業對還是不對,但是當我面對那一幫小鬼時,我覺得我應該做一個最好的老師,至少我要對得起這幫孩子!不知道我的將來會是怎樣的,但是至少我現在一直在努力,盡我的心去做我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該做的,應盡到的一切義務與責任。李老師認為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同時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素質教育,首先應該是充滿人情的教育,一個受孩子喜愛的老師,一定是最富有人情味的,我立志要做一名最好的幼兒教師。

關於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8

《幼兒教育》這一雜誌也是我在工作中最得力得助手。從“研究與探索”中學習到先進的課程理念和教學方法,從“經驗薈萃”中吸收先進經驗,為我所用;從“保育與健康”中體會如何使孩子們擁有健康的體魄和心靈。

讀書是一種享受,讀書更是一種提高自我的途徑,也許你不曾感到,那小小的一本書中蘊涵著多麼強大豐富的營養,滋補著你的精神世界,讓你的知識層次漸漸增高,總之,我會診視我讀的每一本書。

關於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9

讀了《第56號教室的故事》後,我深有感觸。幹了十幾年的幼兒教師,有許多的艱辛,同時也有許多的收穫,正如雷夫在書中所說:“教學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工作。我是一個好老師,但仍然無時無刻不感到教學的堅難,無時無刻,因為我必須想方設法教學生如何在一個不誠實的世界裡做一個誠實的人,如何在一個不友善的世界裡做一個友善的人。這是非常困難的。”是的,只有認真負責,一心搞好教育的好老師才能時刻感到教育好孩子的困難和巨大壓力。作為一名幼兒教師,3-6歲的孩子是站在人生的第一起跑線上,是孩子健全人格和良好生活習慣形成的關鍵期。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也深深感到肩上責任的重大。通過讀這本書和我平時的教學經驗相結合,我認為要做好一名好老師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要與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關係。我認為這是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同時也是最困難的一點,要想與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關係,首先,你不能讓孩子害怕你。第56號教室之所以特別,不是因為擁有什麼,而是因為它缺乏這樣一種東西“害怕”。雷夫常說:如果他們考試考得不好,只是說明我要再給他們講一遍,如果考試不好,他們的頭髮不會著火,他們的父母仍然愛他們。在幼兒園裡沒有考試,但孩子們也會犯錯誤,有時會推倒小朋友,有時會弄壞玩具,他們剛離開家庭,剛走出他們的小世界,來到幼兒園這個大家庭,如果去恐嚇他們,他們就會遠離你,有許多剛剛從事幼教事業的年輕人或多或少都會被告誡:不要對他們太親切,那樣他們將不害怕你。是的,與孩子保持距離,讓他們“尊敬”是可以使你的教學輕鬆許多並減少麻煩,但那樣你將難以得到他們的信任,孩子們不會走到你的身邊,同時你更不會體會到和孩子在一起的快樂。其次,要有愛心,耐心。愛心對一個幼教工作者尤為重要,如果沒有或缺乏它,那麼就應該換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愛,不是同情,不是可憐,不是施捨,不是當救世主,是看到每個孩子的優點和力量,讓每個孩子都有力量成為最好的自己。“我只能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孩子自己拯救自己”雷夫 如是說。因為擁有了對他們的愛,你才能耐心的對待他們。如今的人們似乎都很性急,我們希望電腦運轉得更快,希望用錢解決所有的問題,但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就不能這麼著急。要想幫助孩子們,讓他們成為更優秀的人,需要很長的時間。比如,我們這些當老師的總喜歡指出孩子做錯了什麼,我感覺如果你換一個角度去看孩子,今天這個孩子在哪個方面進步了,在哪裡做的很好,然後在慢慢指出他們的錯誤,換種說法,如果你在玩完玩具後把它們送回玩具櫃上那就更好了,我們應該慢下來,一定要對孩子特別有耐心,因為教育是一個漫長的東西,我們不能讓他們一下就明白所有的東西。當孩子願意走到我們的跟前,和我們分享他認為快樂的事情,分享他解決不了的問題時,說明他把我們當朋友了,他開始慢慢信任我們了。

做一名公正的老師也是很重要的。有的時候我們確實要懲罰孩子,但懲罰是為了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所以我們的懲罰必須“符合邏輯”懲罰必須和不當行為相匹配。而對孩子最嚴厲的懲罰,就是不準孩子參加發生不當行為時所進行的活動。比如,我們正在組織孩子們做遊戲,其中一個孩子故意或違背遊戲規則,那麼我們不能因此而停止這個愉快地遊戲,更不能打罵或恐嚇孩子來懲罰他,而應該讓這個遊戲更加快樂,而那個孩子在懂得遊戲規則前只能在一邊看著大家做遊戲。懲罰公平公正,孩子們就會接受,反之,我們就會失去他們的信任。

人格品質比知識更重要。幼兒園是良好品質形成的初期,也是尤為重要的時期,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幼兒人格品質的形成具有關鍵的作用。堅毅、城實、勤奮等人格的良好方面要從小培養。榜樣對人格品質的形是至關重要的。我們要時刻銘記:孩子們一直在注視著你,他們以你為榜樣,如果我們希望孩子們和氣待人,那我們首先自己要做到和氣待人。如果希望孩子們能做到認真其做好每一件事情,那麼作為老師的我們就應該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情。幼兒園的孩子們正處於善於模仿別人的時期,他們自己還沒有什麼主見,善於模仿老師,作為一名幼師首先要規範自己的每一個行為,做一名合格的榜樣。

關於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10

讀了日本作家黑柳徹子的《窗邊的豆豆》一書,感慨萬千。書中記載了作者(豆豆)經歷過的一段真實故事。當豆豆的媽媽聽老師說孩子在學校是個“怪怪的人”、“搗亂”、任性,會影響別人,建議轉學時,她想:一定要想辦法找到一所能夠理解這個孩子的學校。

“巴學園”真是一所奇妙的學校,當小豆豆第一次來到這裡,校長就和藹可親地讓她介紹自己,“隨便怎麼說都行”,小豆豆看到校長聚精會神地聽自己講了一個上午,心情好極了。

關於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11

到現在為止,這本書我讀了兩遍,第一遍讀的時候只是淺淺的瞭解了一下,可是,到第二邊讀的時候,作者對於生命的理解深深的震撼著我的心靈,也深刻的影響了我的內心思想。

讀《完整的成長》,“完整”兩個字首先觸動了我的心絃,在書的背面,對“完整”做了件的解釋。何為“完整”這裡的完整不是完美,人,不會完美,也無需完美,完整是表明一個人是豐滿的、立體的、多個層面的人。人的完整需要一個人完整的成長過程,而這個過程即是兒童自我創造的過程。

兒童的成長應該是完整的,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幼兒的成長卻是不完整的,如何使幼兒做到完整的成長,這需要家長、老師的共同努力,更需要那我們運用正確的方法。而這本書,通過大量的例子來告訴我們如何使一個兒童從出生到成年完整的發展給了我很大的啟迪和思考。

一、兒童自己創造自己

人的成長都將從身體開始,經歷情緒、感覺上升到心理認知, 然後有精神昇華。這些奇妙的內在部分,將協助兒童創造一個獨一無二的自我。兒童總是繞過或躲過成人有意無意設定的障礙,一步步創造自己一步步完整自己,這是兒童成長的開始,也貫穿幼兒發展的始終。因此,在幼兒自己創造自己的同時,我們成人要給於兒童充分的自由,讓兒童自己找到創造自己的方法。

二、兒童是自己身體的主人

兒童要成為自己身體的主人之前必須喚醒自己的身體,而喚醒自己身體的前提便是對兒童的“愛和自由”。

愛可以把各種場所變成兒童的家,在兒童自己家中,大多數孩子可以自由的支配自己的身體,他依靠身體來探索外界以此上升到頭腦,這是發展他未來一切發展的開始。因此,身體的自由對於孩子來說尤其重要。

反覆的活動四肢,讓身體自由這是兒童的第一個自由,這一階段四肢的活動就是快樂就是成長就是一切。

三、隱藏在兒童身體內的生命力

兒童體內天生就隱藏著生命力,我們不被兒童發現,是因為我們缺少生命力。然而,我們想要做好教育工作,就必須讓兒童發現自己,那最好的方法就是“發揮我們體內的生命力”來吸引孩子的眼球。幼兒天生對“生命力”有著敏感的嗅覺。孩子的生命力指引著孩子身體的自由,如果身體被他人支配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所以,我們要更加都懂尊重孩子的身體自由,使其生命力延續下去。

四、兒童是自己情緒的主人

情緒在兒童完整發展中是個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們要理解孩子就,要了解孩子的情緒;我們要接納孩子,就要接納孩子的情緒;我們愛孩子,就要包容他的情緒。

幼兒剛剛進入幼兒園,難免會有害怕的情緒,最直接的反應便是哭,孩子為什麼哭呢?是因為這時的她心裡有種強烈的不安感這種不安是他感到很難過,這時候老師應該瞭解幼兒心理的情緒,才會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

關於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12

1992年3月28日,是近代教育學的奠基人,偉大的教育家,捷克人民的優秀兒子楊·阿姆司·誇美紐斯誕辰400週年和他的不朽著作《大教學論》《母育學校》問世 360週年。誇美紐斯的歷史貢獻是舉世公認的,他的教學和教育理論體系十分嚴整和豐富,廣泛受到各國教育工作者的熱愛與欽佩,業已成為教育科學領域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世界上每年都有數以百計的有關誇美紐斯研究的學術專著、論文發表,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在紀念這位偉大的捷克教育家誕辰400週年之際,本文試就誇美紐斯與《母育學校》的問題,作一探討。

《母育學校》一書是誇美紐斯主要代表著作之一。他是在1620xx年用捷克文寫成。 1632年出版。後來又被翻譯成德文、波蘭文、英文,克羅地文、俄文、瑞典文和義大利文多種文字出版,普遍受到各國學術界的熱烈歡迎。《母育學校》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學校,而是“母親膝前”教育的意思,為此,《母育學校》一書還專門加有一個說明性的副標題:“論6歲以下兒童的細心教育法”。由此可見,《母育學校》是一部關於幼兒家庭教育的專著。關於這本書的寫作意圖,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第28章“母育學校的素描”中曾簡要地作了闡述,認為“關於這種早期的教育,一切細節應由父母去斟酌辦理。”但是“第一,因為父母有家務要照料,所以不能象專以教導青年為職務的學校教師一樣有系統地進行工作;第二,因為就智力與可教性而論,有些兒童發展得比別人快得多……①作為教育家“我們應為作父母與作保姆的人寫一部手冊,把他們的責任用白紙與黑字寫出,放在他們的眼前。這本手冊應就兒童所當學習的各種科目加以簡單的描述,應當指出教導每一種科目的最合適的時機,和灌輸它們所當採用的最佳的言詞與姿態。這本書的名字叫做‘母育學校’指南”。②《母育學校》既是一本幼兒教育的專著,又是《大教學論》的補篇。此書的重要意義和歷史價值應予充分肯定。誇美紐斯的幼兒教育理論是極其豐富的,他在此書中著重論述了以下幾個問題:

一、兒童的本質

《母育學校》第一章的標題就提出“兒童是上帝最珍貴的恩賜,是不能跟任何事物相比擬的寶物。因此,必須給以極大的關懷。”③這裡在字面上雖然仍帶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但實質上是對封建宗教意識的一種反駁。因為在西歐中世紀時期思想觀念佔統治地位的是基督教的教義,在人生意義上宣揚的是所謂人生而有罪的原罪說,妄稱嬰兒是帶著“原始的罪惡來到世上的,一生必須不斷的贖罪,當然兒童也就成為“贖罪的羔羊”,種種肉體的、精神的折磨也就不斷地加到他們的身上。但誇美紐斯反其道而言之:“兒童是這樣一個創造物,是由聖父聖子聖靈三位體組成的委員會來造成的,並且是上帝用他自己的指頭創造的。”④進而又說:“兒童對父母來說應當比金銀和珍珠寶石還可愛還貴重……金銀和其他東西是沒有靈性的東西。不外是被人腳踐踏的塵土,只是稍許比較加工和精微一些的塵土而已,而兒童則是上帝的活生生的形象。”⑤誇美紐斯還不厭其煩地舉出許多例子反覆說明“兒童是無價之寶”這樣一個思想,不管對於父母或對於國家來說都是如此。他認為,對於父母來說,兒童產生於我們的實體本身,是我們實體的一部分,生來是顆沒有被玷汙的純潔的“種子”,保持有謙虛、善良、和睦、可親的美德。另一方面,兒童對於國家來說,他們必然會發育長大,成為未來的博學的學者,哲學家和科學家,以及國家的領導者。所以兒童也就是國家的未來。由此出發,誇美紐斯要求父母應該加倍地熱愛兒童,要求國家更多地關心兒童的成長。

二、論幼兒教育的重要性

誇美紐斯吸收和繼承了古希臘、古羅馬教育思想家,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教育家關於兒童早期教育的理論並總結他本人長期教育實踐的經驗,對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問題多次作過深刻的論述。他早在《母育學校》之前的教育著述中多次引證自然界生物成長的許多例子,反覆闡述了及早對兒童進行教育的問題,認為這種早期的教育對兒童的健康發展起到重大的作用。在《母育學校》的卷首“獻辭”中,他又提出了“一切都有賴於開端”這樣一個基本思想。其內涵包括兩方面的意思。其一,他認為細心、正確地組織好兒童的早期教育,是防止幼兒沾染不良惡習和預防人類墮落的重要手段,同時,幼兒及早獲得一些必要的初淺知識為入學以後的教育奠定成功的堅實基礎。其二,誇美紐斯引用古羅馬政治家,哲學家西塞羅(公元前 106一前43)的話說:“整個國家的基礎在於童年的正確教育”。

誇美紐斯關於幼兒教育的重要性見解,是在他所處的特定歷史時代與社會條件下提出來的。當時歐洲正處於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交替的關鍵時期,作為反封建的新教教派一員及領袖的誇美紐斯,不斷揭露和抨擊封建社會的腐朽與黑暗,竭力譴責封建貴族和教會的種種罪行,他追尋封建社會道德敗壞的原因來自人心的敗壞,於是寄希望於通過教育,發展新的人性來醫治社會的瘡傷,使國家和教會得到改良。而這種教育應該及早從幼兒抓起。誇美紐斯的這種考慮有其合理的因素,即站在新興資產階級的立場上,力圖以世俗的文化以及和諧發展的教育取代中世紀的神學教育,以細心正確的幼兒家庭教育取代封建專制的貴族家庭教育,從而為資產階級培養有知識,有能力的新人。其偏頗之處在於誇美紐斯只從道德方面揭露封建社會的腐朽,但他根本不瞭解其腐朽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單靠教育是無濟於事的。   三、論幼兒的健康教育

誇美紐斯十分重視幼兒的體育他在《母育學校》第5章中用了近30節的篇幅專門論述了“怎樣去發展兒童的健康和力量”問題。他認為,只有在兒童是活生生的身體健康的條件下,才有可能對他們進行教育。因此,他懇切地要求每一個母親應該關心的是保障幼兒的身體健康。

誇美紐斯認為,保障幼兒身體健康要從嬰兒出生之前做起。首先婦女自懷孕之日起,為了使她所懷的胎兒健康地誕生到人間來,就要關心自己,注意保持身心的健康,不要使胎兒受任何的損害。在孕婦和胎兒的保健方面,誇美紐斯提出了許多具體的、有益的建議和忠告。如孕婦凡事有節制,不多食、不飲酒,要避免碰撞和摔倒,也不要去做不適時的齋戒,“因為這些東西都會戕害自己的身體和力量而不利於胎兒的成長。”⑥此外,孕婦還要嚴格剋制自己的情緒,避免驚惶、苦惱、著急、發愁。因為如果不預防這些現象,不但會影響新生兒的情緒氣質,而且突然的恐懼和過度的刺激還會造成流產或降生一個孱弱的嬰兒。為此,他要求孕婦保持平靜而愉快的心情並去操持一些家務和進行適量的活動,勸告她們不要過於貪眠、過於懶散,這樣則於身心有益。

合理餵養是嬰兒出生後的主要問題。誇美紐斯要求做母親的應當給兒童哺乳,不應該使兒童離開自己;他嚴厲譴責當時的貴族婦女寧願去親妮一隻小狗而不願懷抱嬰兒,以及為了保持自己外貌、體型的嬌美和生活悠閒舒適而不願照料親生兒女的風氣,認為這是一種根深蒂固的十分有害的風尚。對此,大家不能保持沉默,不能讓其蔓延。

嬰兒斷乳以後的飲食要富有營養,份量要適度,也不在吃喝太燙和厚味辛辣的東西。此外,誇美紐斯還特別告誡父母們不能給幼兒隨便用藥,不然,“這無異於使他們服毒”⑦。他還強調兒童宜於吃天然的食物、軟和的、容易消化的食物。這些是很有見地的、合乎營養學、醫學科學的看法。

由於幼小兒童的軀體、骨骼、血管都十分稚嫩脆弱,因此父母和成人必須特別細心地照料他們,他曾比喻說:兒童比黃金更貴重,但比玻璃更脆弱。很容易因大人的一時疏忽而傷害其感官或四肢,以致失去聽力或視力,造成終身的殘廢,而這是無法糾正的。

為了保障幼兒的身體健康,誇美紐斯要求兒童自幼就要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使飲食、衣著、睡眠和活動都有一定的規律;為兒童以後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打好了基礎。同時,也有利於養成他們整潔,節制等良好品德。誇美紐斯十分讚賞當時流行的一條諺語:“愉快的情緒就是健康的一半”⑧。為此,他要求所有的父母必須竭力設法為幼小兒童安排各種娛樂活動,如散步、做遊戲、唱歌、講故事和看圖畫等,使他們的生活充滿歡樂愉快的氣氛,而有益於身體的健康成長。

四、論“百科全書”式的啟蒙教育

誇美紐斯在重視幼兒體育的同時,還強調發展幼兒智力的重要性,這是和他的“泛智”思想緊密聯絡著的。繼《大教學論》之後,誇美紐斯在《母育學校》中又一次讚美人類的智慧,認為智慧勝過價值連城的珠寶。他風趣的頌揚說,在智慧的右手握著永恆與幸福,左手握著財富和榮譽,她的途徑是美好的途徑,她的道路是安全的道路,但必須通過勤奮、努力、和學習來取得。因此,他認為父母的明智不僅在於使兒童健康地生活,而且也要盡力做到使他們的頭腦充滿智慧,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幸福的人。他還正確指出,成人不應以為兒童無需多大努力就能自行獲得知識,就能使智力發展起來,父母應盡最大的努力去啟發幼小兒童養成學習的習慣,並對他們進行初步的智力教育。這是父母身上肩負的一種責任。關於幼兒初步智力教育的內容,誇美紐斯把它規定為三個方面:幫助幼兒通過感官積累對外部世界(自然界、人類社會和家庭生活方面)的初步觀念;發展語言能力;訓練手的初步技能。通過這三方面的教育和訓練,使幼兒獲得多方面知識的萌芽。為此,誇美紐斯在《母育學校》中詳細列舉了幼兒“百科全書”式啟蒙教育的學習科目。要求幼兒在物理學、天文學、地理學、光學、年代學、修辭學、數學以及經濟學等方面,逐年去了解,掌握一些初步概念。他在這裡雖然使用了許多科學部門的大字眼,但就其具體內容要求來說,他要幼兒學習的只是這些學科中最普遍、最通俗、最初淺的內容而已。如學習物理學,只是教幼兒一些有關水、火、雨雪,花草樹木,常見動物等小知識。光學方面,包括知道什麼是光明和黑暗,並能區別幾種常見的顏色等。地理學指認識搖籃、住房、庭院,自己居住的城市或鄉村,知道什麼是山、河、林、田、路等。年代學則是初步弄懂關於春夏秋冬,年月日、星期、明天、昨天等季節,時間概念。經濟學範疇的是有關家庭成員的稱呼、傢俱餐具的名稱,以及幼兒每日生活中可見的家務管理等。此外,由於誇美紐斯篤信宗教,所以他也要求幼兒學唱“教義問答”和讚美詩。把宗教教育列入兒童教育課程在當時歐洲有其歷史與社會原因,雖不足取,卻是可以理解的。

在誇美紐斯的早期智力教育中,還包括倫理學的內容:從改良社會道德的要求出發,誇美紐斯十分重視從小就為孩子打下良好德行基礎的問題。希望幼兒德行的實踐能夠成為他們的第二天性。為了使幼兒道德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誇美紐斯堅決反對父母和成人溺愛放縱孩子,容忍他們在毫無紀律約束下為所欲為。他正確地指出,如果父母在兒童的心靈中播下任性的種子,卻想收穫紀律地果實,那不是非常奇怪的嗎?他認為,兒童任性實際上不是孩子缺乏理智,而是成人愚蠢造成的不良後果。為此,他要求自幼培養兒童的紀律觀念,但又不要過於嚴厲,應以溫和的態度對幼兒提出合理的要求。

五、論幼兒教育方法

誇美紐斯一再強調父母是兒童的教育者,負有把自己的兒女教育成人的責任。但在如何教育子女上,卻有很大的學問,要求做父母的不僅要有耐心,而且要肯下功夫去研究他。因為,“不用勤勉的勞動而能把兒童教養成人,那是不可想象的”。⑨他希望父母和成人一定要深思熟慮,採用符合幼兒發展程度的恰當方法去教育孩子。關於體育和道德教育的方法,在上文中已有提及,不再贅述。至於如何對幼兒進行初步智識教育的問題,誇美紐斯認為最可靠有效的方法是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感官去認識外部世界。他還具體建議,運用故事和寓言來發展幼兒的智力,因為妙趣橫生的故事,深入淺出的寓言,兒童聽起來不但覺得生動有趣,而且易於理解和記憶。此外,誇美紐斯還{良重視遊戲,認為遊戲不僅有益於兒童的身體健康,而且有助於發展肢體活動能力和智力的靈敏性。他正確地指出,遊戲的時候,幼兒的智力處在緊張地活動狀態之中,因而會得到磨鍊,促使智力得到發展。因此他主張,不管兒童想玩什麼遊戲,只要不會傷害身體或損壞東西,成人都應支援並給予幫助,而不應限制或阻止;反之,讓孩子無所事事倒是有害於幼兒身心發展的。

在發展幼兒語言方面,誇美紐斯要求從一開始就應注意發音清楚,要教導並幫助幼兒清晰地讀出字母、音節和詞,而且一旦開始說話就要注意糾正模糊的喉音。為了使兒童掌握語言,他親自編寫了《語言初階》、《世界圖解》等教科書。在這些教科書中,他進一步要求把語言與具體事物聯絡起來。他說:“文字的學習不應該離開它們所代表的事物。”⑩顯然,這是他的“直觀性教學原則”在幼兒教育中直接運用。另外,誇美紐斯認為父母或成人以身作則,身教重於言教,在幼兒教育中更顯得重要。因為這一時期兒童的思維是具體性為特徵的。大人們的言行舉止,仁慈地、溫存地、好意地對待兒童的態度,都是他們直接模仿的榜樣。

六、論父母應當怎樣準備他們的孩子人學

誇美紐斯在《母育學校》最後的第11章和第12章中,專門探討了有關幼兒入學及做好入學前準備工作的問題,並提出了許多有益的建議。他認為,幼兒需要有比教師所能給與他的更多的關懷,所以最好留在“母育學校”裡,在母親庇護下,自然而然地,在不知不覺中和彷彿是用遊戲的方式進行學習。但兒童到了五、六歲的時候,他的骨骼和頭腦的發育日趨完成,對此,誇美紐斯主張 6歲以後的兒童應該到學校中去繼續學習已經開始的東西。因為到了這個時期,兒童已能容易地學完需要在家學會的東西,如果再不把兒童馬上送到真正的學校中去,那麼,無疑地他會習慣於無益的休閒,甚至會養成類似粗野的缺點,而這類缺點一經養成,以後是很難加以剷除的。與此同時,誇美紐斯又指出,6歲入學也不是絕對的要求,從兒童各自能力發展的不同情況出發,入學時間推遲或提前半年到一年,也是允許的。他提出確定幼兒是否已經瞭解應在母育學校知道的東西;其二,兒童是否已具有注意力、思考力和一定的判斷能力;其三,兒童是否具有繼續學習的願望。

在幼兒入學以前,誇美紐斯要求父母必須認真做好入學前的準備工作。要求父母鼓勵兒童入學,告訴他上學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情,它就象趕集或收穫葡萄一樣給人快樂;在學校裡會有其他孩子同他一起學習和玩耍。可以給兒童看看為他準備好的學習用品,讚揚未來教師的善良與博學,引起兒童對教師的信任與熱愛的感情,如此等等。他告誡父母,千萬不應以學校和教師來恐嚇兒童,使兒童心懷恐懼,不願入學。

誇美紐斯在《母育學校》一書中所論述的幼兒家庭教育思想,是他整個教育理論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處處體現了新人文主義思想的進步性;體現了打破封建教育舊傳統,探索幼兒教育新方法的創新精神。他在論述幼兒教育諸方面問題時,不僅廣泛吸取了古代以後當時教育思想發展的有益成果,而且還力圖在當時科學發展所能達到的水平上,以及他個人對兒童生理及心理髮展科學認識水平上,去著力論證幼兒教育的各種要求,企圖把幼兒教育建立在一定的科學基礎上。這一點是十分可貴的。不可否認,《母育學校》通篇還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有些論述又過於片面或絕對化。這些都是由歷史條件和他的世界觀所決定的。儘管如此,誇美紐斯在《母育學校》中闡述的幼兒教育理論,不失為世界教育史上一份極為珍貴的歷史遺留產。

關於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13

有人說:教師臉上的微笑有多少,幼兒心中的陽光就有多少。多麼通俗易懂的一句話,但並不是每個老師都能用微笑去面對一天的生活,面對家長和孩子。在每天的工作中會遇到野蠻的家長和淘氣的孩子時,令到自己筋疲力盡、心力交瘁,所有的委屈不敢發洩,只能隱藏在自己的內心,但是這類老師隨時都會爆發。當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時,不能馬上解決的,我們應該要想辦法用其他的渠道去釋放壓力,宣洩情緒,別把不良的情緒帶給孩子、帶給家長、帶給家庭。比如看書、運動、吃東西、逛街、購物、找朋友傾訴等......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為煩事所困,不會為不良情緒而影響我們的教育之路。畢竟遇到這樣的事情會比較少,我始終相信,所有的事情,事出必有因,只要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所有的難題都會迎韌而解的。

關於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14

無意中在《早期教育》上看到一篇對《兒童行為管理》一書的介紹也或許是因為我園正在做的一個課題與孩子的行為有關,於是我就迫不及待的到網上買了這本書來看,本書是由英國學前教育研究家希拉.裡德爾-利奇著,由劉晶波翻譯。

我對譯者序篇中的一小段話印象特深:“你知道,為什麼上帝要把小孩子們造得那麼可愛嗎?......因為上帝知道,小孩子們會把大人弄得很累,甚至折磨得筋疲力盡,如果不把小孩子們造得可愛一些,他擔心大人會忍耐不住把他們殺掉的”這讓我想起與孩子共同生活的這麼多年中,有氣惱,有傷心但也有驚喜,有欣慰,有快樂還有希望。我深刻體會到作者在書中提到對教育工作性質的闡釋“快樂並痛苦著”。

關於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15

今天讀于丹《《莊子》心得》。

寧靜是一種規格很高的品質。莊子說:人莫鑑於流水,而鑑於止水。意思是要對一個人作出判斷,觀其動不如視其靜。自古以來,心如止水、寵辱不驚、以不變應萬變等等說法,都表現了對寧靜心態的某種崇敬。 真正獲得了寧靜的人非但不是麻木的生硬的,反而是極其敏感極其溫厚也是極其豐富極其堅韌的。

關於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16

——《細節決定成敗》心得

最近,我讀了汪中求所編的《細節決定成敗》一書,細節的應用是越來越受人們重視的。那麼如何在細節方面做全做好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體會來談一談自己對細節這一方面的理解。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而言,要想成為一名骨幹教師,成為名師,也沒什麼絕招,沒有哪一位名師能一步登天的。首先,教師要有一定的專業功底,對我來說,剛邁出學校的大門,業務方面還不能得心應手。

通過一系列的專業培訓,給了我好多啟迪,在培訓之後,怎樣才能使自己真正的有所長進呢?我認為關鍵在於“細節”二字,教師的細節無非是工作中的上課、聽課和一些日常活動等。青年教師對上課、聽課、評課的經驗還很欠缺。一些教學方法的應用也不如老教師那樣自如。所以,我還需要向老教師虛心學習。一名好教師應該非常注重孩子的日常活動的細節變化。

幼兒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動作可能反映了他內心的想法。前些天,我班的大俊小朋友過生日,他的爸爸送來一塊大蛋糕,其他小朋友便圍過來看,他面部表情非常嚴峻,特別不高興的樣子。我問他怎麼了,他說:“我很喜歡吃蛋糕,我不想把蛋糕給他們吃,”我對他說:“你今天過生日,全班小朋友都要為你過,他們都非常喜歡你,如果你一個人過生日一點也不熱鬧,全班小朋友和你一起過,還會為你唱生日歌,為你送去祝福,該多好啊!”聽了這樣的話後,大俊笑了起來說:“好!”教師應該把握時機,進行最佳的教育,從而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就這樣從身邊的一點小事,一些細節做起,才能使我的業務能力有所提高!作為一名年輕的幼兒教師,這本書給我感動,更讓我深思!

關於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17

幸福就在我們身邊,幸福天天擁抱著我們,幸福從個人層面的和諧中處處能體現。而和諧又能從以下幾方面體現:

和諧的美在於禮。雖然每天見面的都是熟悉如朋友般的家長、孩子,但不能以習以為常的接待方式處之。尊重每位來自於不同階層的家長,我總是會主動地熱情問好、交流;親切招呼,細心觀察每個來園的孩子。家長回禮友善的問好,孩子回禮甜甜的微笑,新的一天在和諧有禮中開始。禮,可以是物質上的,禮,更可以是精神上的,那就是愛。通過教育活動引導孩子關心父母是“愛”、開展班上講座指導家長細心照料寶貝是“愛”、家長之間熱情幫助更是“愛”。禮是橋樑,聯絡著班上的每家每戶,禮是血液,讓和諧的愛流淌整個大家庭。

和諧的美在於尊。尊老愛幼良好品德在我們班上也處處可尋。尊敬長輩,不論是什麼職業、什麼職位,但凡是長輩,我都心懷尊敬之意。對來園接送孩子的爺爺、奶奶我用禮貌語尊稱問好,對記憶力稍弱的長輩,更會付出加倍的耐心去交流和給予他們更多的幫助。他們的點頭微笑是給出的讚揚。班上有來自各個地方的孩子,大家的生活、習慣存在差異,通過開展“巧手媽媽”、“本領爸爸”、“親子燈籠創作”等等一系列的互動活動,讓大家彼此認識,相互交流,在尊重與理解中建立友好的氛圍。

關於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18

《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是一本指導幼兒教師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本好書。這本書中的一個個案例,一次次分析都與我們教師與幼兒的生活息息相關,讀來好像與一位教育家促膝談心。在一次次的案例中,在一次次教師與幼兒心靈碰撞中,產生了智慧的火花。也不斷的提升幼兒教師的教育技能。

看了第一章《教師與兒童》中的案例《感動的微笑》,給我很多啟示,當教師走進活動室,用一個微笑拉近了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首先給幼兒心裡上就創設了一個自由、大膽交流的空間。同時也引出了課題《微笑》。在輕鬆、自由的交談氛圍中,激發了孩子們對故事中情節的嚮往。然後在聽完故事後,用啟發式教學給幼兒一個思索想像的空間。並提出了一個可以觸及課題靈魂的,激發幼兒想像並讓幼兒能夠更深一步瞭解故事內涵的一個問題“如果我是小蝸牛,我的笑會給小動物帶來什麼”。這時候,孩子們似乎明白了故事的主旨,他們明白了這樣的道理“微笑,能給他人帶來快樂。

教師進一步的引導幼兒,讓幼兒交流他們生活中的經驗,並延伸課題,發揮孩子們的想像力,讓他們續編詩歌。孩子們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他們產生了交流的願望。隨著思維的不斷開闊,幼兒對詞的理解和表達逐漸準確,於是他們的回答精彩紛呈。有的孩子說“我願意為朋友唱歌,讓朋友高興。”。有的孩子說“我願意為婆婆炒菜,讓婆婆高興。”他們用“我願意做什麼讓別人得到快樂的結果”的詩化語言,孩子們口吐蓮花,他們的語言不斷的豐富,邏輯性不斷的增強。

這令我想起了繪本教學,在繪本教學中,輕鬆且能啟迪幼兒思想的優越環境是幼兒快樂閱讀的肥沃土壤。首先我們也要給孩子創設一個富有詩化的、溫馨的語言表達與交流的環境,一個會意的微笑,一個親暱的動作,一段優美的音樂,會讓幼兒的思維活躍起來,讓幼兒在閱讀教學課堂上,能夠說得盡興,說得豪無顧忌,精彩的語言往往就是在這樣產生的。

案例中,儘管孩子的.表達各不相同,都能得到老師的微笑,無聲的讚許讓幼兒更加自信。因此,孩子才能夠主動的去交流。試想如果教師聽到孩子不和諧的聲音,如果報以冷漠或是過多的指正,那麼幼兒就會不敢說,無法大膽的暢所欲言。這樣的課堂就會失去生機。我在平時的課堂上有時可能會過於心急,一心想著把孩子們的思維引到主題中去,所以在課堂的指導中可能會有設“圈”讓幼兒“套”進去的誤區,有時候幼兒會順著我的思維去說,而無法擴充套件自己的思維,這好比是在容器中培育“方形”的西瓜。這樣孩子時間長了就會人云亦云,缺乏主見。所以這則案例對我的啟發很大。以後我也要向這位教師學習,尊重孩子自由表達的行為,引導幼兒的擴散性思維,吸引幼兒願意自由表達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讓語言美真正走入孩子的世界,讓孩子真正的成為孩子。相信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快樂,讓孩子更深切的愛上閱讀。

案例中,孩子們自由的編寫詩歌,在這一環節中,他們的語言表達得到了增強,他們的思想也得到了昇華。孩子在編詩歌的過程中也得到了情感的薰陶。懂得了愛能給人帶來快樂的道理。這也是源於幼兒豐富的生活經驗,才讓幼兒有話可說。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我在教學《夏天的歌》中,讓幼兒續編詩的情景。孩子們在夏天的原野上暢遊,在他們回教室後,夏天田野上的美麗風景還留在孩子的腦海中,於是他們續編了詩歌“夏天的歌,在金黃的麥田裡”。“夏天的歌,在綠綠的柳樹下。”如果沒有生活經驗的積累,孩子們是編不出這樣的詩歌的。可見豐富多彩的生活,千姿百態的自然風景是孩子們智慧的發源地。

手不釋卷的讀著這本書,我多了一份分析,多了一份思索,它給了我不斷探索幼兒教育技能技巧的勇氣,讓我不斷的在想,自己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應該怎麼解決。同時吸取專家們的教育策略,在思考中學習,在學習中探索,在探索中實踐。讓這把通往智慧大門的金鑰匙,找開通往提升專業化成長的大門。

關於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19

隨著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不論是國家還是社會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於幼兒教師來說,“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必須堅守,這樣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本學期,我認真仔細地將《幼兒行為的觀察與記錄》這本書研讀了一遍,受益匪淺。

關於“觀察與記錄”這個話題,其實是由來已久了,但是在過去的我們所撰寫的觀察記錄中,更多的是帶著治療的眼光去找“毛病”,所以經常會在觀察記錄中看到類似某某小朋友出現攻擊性現象了,是因為他性格暴躁、孤僻等諸如此類的標籤式字眼。在接觸了“學習故事”之後,我對觀察記錄有了一個不一樣的認識。

一、明確觀察目的——理解孩子

我們知道毛毛蟲是美麗蝴蝶生命中一個必經的階段,它不會飛,也沒有那麼美麗。我們知道牛犢不能產奶,儘管有一天它會長大,會產奶,但是有太多的人希望孩子能夠儘可能地像成年人一樣做事,並且越快越好。如果我們能夠更準確地解讀孩子、瞭解孩子,我們可以更成功地引導孩子全面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學會如實地觀察兒童,特別是站在兒童的角度來思考。

二、真實看待幼兒——注重細節

從作者的大量案例中,可以看出作者非常注重細節的記錄。尤其是孩子的眼神、聲音、身體姿勢、手勢、面部表情等的描述。通過這些描述我發現,這些就是兒童揭示自我的方式。他們的眼神、聲音、身體、手勢、面部表情都在說話,都在與我們交流,他們通過自己的做事方式以及所做的事情向我們展示他們的內心界。

總之,我讀了這本書,從理論上更清晰地認識了為什麼要觀察兒童,觀察兒童行為後該如何評價這一行為,讓我更好地運用到工作中。

關於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20

對於成長於文化斷層年代的我們,胡適先生似乎只是歷史的一個符號,他以前走在文字改革的先端,是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等,由於種種原因,難得看到胡先生的文字,對於他的瞭解多來自片段性的軼事或巨集大感受。近日於南圖覓得一本《胡適的聲音》,雖然只是一冊不同時期的演講集,但也足以窺見胡先生博大精深學養的滄海一粟。

“寧鳴而生、不默而死”,是《胡適的聲音》一書的卷首語,這是胡先生一生主張並奉行的人生格言,由此看來,不論在什麼語境下先生都會是一個“大右派”。作為一個有深厚舊學背景,在完善的西學教育中成長起來的學者,胡先生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_學等諸多領域均有建樹,是真正學貫中西的大家。他的文字曉暢明白,樸實自然,沒有精英意識,即使此刻閱讀也有極強親近感,很貼合他倡導的白話文就應是“活”的文字。

書中涉獵的領域和年代跨度很大,從“五四”時期到五十年代,幾乎收錄了胡先生一生中不同時期的各種演講資料,讓我們看到胡先生歷經學者到官員(駐美大使)直至“中央研究院”院長等不同主角轉化中為人,治學的態度,能夠充分體現他畢生倡言的“大膽的假設,留意的求證”、“言必有證”的治學方法以及"認真的作事,嚴肅的作人"的為人之道。

對書中感觸頗深的是一篇對“五四”事件的回顧演講稿,具體而詳盡的過程描述讓我們身臨其境。一方面,他承認“經過了這次轟動全國青年的大解放,方才有中山先生所讚歎的思想界空前之大變動”。另一方面,他堅持說,五四運動“實是這整個文化運動中的一項歷史性的政治干擾。他明確表達了:對抗爭政府的同情和對運動方式的拒斥。胡先生作為獨立知識分子,一貫堅持以自己的方式“寧鳴而生”。

另一篇極具特色的演講稿是關於中國禪宗的發展史,從中國哲學史的角度系統講述了佛教在中國成長髮展的過程。胡先生關於禪宗發展史的研究考證翔實,表述客觀風趣。胡先生本人沒有宗教信仰,他的佛教研究完全從學問的視野進入。胡先生的禪宗研究源於他編著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到他離世只完成《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禪宗史是研究的不足之處,他一向在進行這方面的彌補。胡先生對禪宗史下過很多功夫,頗有心得,在研究的基礎上專門為影響很大,成為一代宗師卻不識字的六祖慧能的_,作了一部《神會和尚傳》;晚年,又花很多時間去考證《虛雲和尚年譜》。雖然禪宗史只是胡先生治學一隅,但嚴謹的態度足以描述中國佛教發展的歷史,他的研究甚至曾引發日本禪宗學者鈴木大拙與他的一翻論戰。胡先生對於禪宗史的研究體現了他在治學中的“不默而死”。

多看看胡先生的研究,會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禮貌的交融,感受到他作為獨立知識分子,用獨立、理性、職責、正見、負責的言論來發表個人思考的行為特點。

如何深入的探尋與認同自己的文化,如何以獨立知識分子的思維來“寧鳴而生、不默而死”,是我們需要一生探尋的問題。

關於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21

——《怎樣做一名好的幼兒教師》心得

某日在電腦上看了《怎樣做一名好的幼兒教師》文章,讓自己又學習了一些知識,教師一直是人們所尊崇的事業,這個職業被稱為太陽底下最崇高的是職業。教師要懷著崇高的愛去傳授知識,要用滿腔的熱情去啟迪人生,春雨潤物般的言傳身教不僅能使孩子獲得淵博的知識,還能使幼兒擁有豐富而高尚的靈魂。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具備對人真誠、心地善良,有愛心,要熱愛幼兒,還應不斷補充自己的知識儲備量。這就說明我們教師應該具備求知的精神,要學而不厭,要掌握淵博的文化知識,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在學以致用。幼兒教師還應具有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的崇高品質,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須先做到做好。

關於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22

《母育學校》一書是誇美紐斯主要代表著作之一。他是在1620xx年用捷克文寫成。1632年出版。後來又被翻譯成德文、波蘭文、英文,克羅地文、俄文、瑞典文和義大利文多種文字出版,普遍受到各國學術界的熱烈歡迎。《母育學校》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學校,而是“母親膝前”教育的意思,為此,《母育學校》一書還專門加有一個說明性的副標題:“論6歲以下兒童的細心教育法”。由此可見,《母育學校》是一部關於幼兒家庭教育的專著。關於這本書的寫作意圖,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第28章“母育學校的素描”中曾簡要地作了闡述,認為“關於這種早期的教育,一切細節應由父母去斟酌辦理。”但是“第一,因為父母有家務要照料,所以不能象專以教導青年為職務的學校教師一樣有系統地進行工作;第二,因為就智力與可教性而論,有些兒童發展得比別人快得多……①作為教育家“我們應為作父母與作保姆的人寫一部手冊,把他們的責任用白紙與黑字寫出,放在他們的眼前。這本手冊應就兒童所當學習的各種科目加以簡單的描述,應當指出教導每一種科目的最合適的時機,和灌輸它們所當採用的最佳的言詞與姿態。這本書的名字叫做‘母育學校’指南”。②《母育學校》既是一本幼兒教育的專著,又是《大教學論》的補篇。此書的重要意義和歷史價值應予充分肯定。誇美紐斯的幼兒教育理論是極其豐富的,他在此書中著重論述了以下幾個問題: (兒童的本質;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幼兒的健康教育;論“百科全書”式的啟蒙教育;論幼兒教育方法;論父母應當怎樣準備他們的孩子人學)

一、兒童的本質

《母育學校》第一章的標題就提出“兒童是上帝最珍貴的恩賜,是不能跟任何事物相比擬的寶物。因此,必須給以極大的關懷。” 他認為,對於父母來說,兒童產生於我們的實體本身,是我們實體的一部分,生來是顆沒有被玷汙的純潔的“種子”,保持有謙虛、善良、和睦、可親的美德。另一方面,兒童對於國家來說,他們必然會發育長大,成為未來的博學的學者,哲學家和科學家,以及國家的領導者。所以兒童也就是國家的未來。由此出發,誇美紐斯要求父母應該加倍地熱愛兒童,要求國家更多地關心兒童的成長。

二、論幼兒教育的重要性

誇美紐斯吸收和繼承了古希臘、古羅馬教育思想家,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教育家關於兒童早期教育的理論並總結他本人長期教育實踐的經驗,對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問題多次作過深刻的論述。在《母育學校》的卷首“獻辭”中,他又提出了“一切都有賴於開端”這樣一個基本思想。其內涵包括兩方面的意思。其一,他認為細心、正確地組織好兒童的早期教育,是防止幼兒沾染不良惡習和預防人類墮落的重要手段,同時,幼兒及早獲得一些必要的初淺知識為入學以後的教育奠定成功的堅實基礎。其二,誇美紐斯引用古羅馬政治家,哲學家西塞羅(公元前 106一前43)的話說:“整個國家的基礎在於童年的正確教育”。

三、論幼兒的健康教育

他認為,只有在兒童是活生生的身體健康的條件下,才有可能對他們進行教育。因此,他懇切地要求每一個母親應該關心的是保障幼兒的身體健康。 誇美紐斯認為,保障幼兒身體健康要從嬰兒出生之前做起。首先婦女自懷孕之日起。

四、論“百科全書”式的啟蒙教育

誇美紐斯在重視幼兒體育的同時,還強調發展幼兒智力的重要性,這是和他的“泛智”思想緊密聯絡著的。繼《大教學論》之後,誇美紐斯在《母育學校》中又一次讚美人類的智慧,認為智慧勝過價值連城的珠寶。他風趣的頌揚說,在智慧的右手握著永恆與幸福,左手握著財富和榮譽,她的途徑是美好的途徑,她的道路是安全的道路,但必須通過勤奮、努力、和學習來取得。因此,他認為父母的明智不僅在於使兒童健康地生活,而且也要盡力做到使他們的頭腦充滿智慧,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幸福的人。

五、論幼兒教育方法

誇美紐斯一再強調父母是兒童的教育者,負有把自己的兒女教育成人的責任。但在如何教育子女上,卻有很大的學問,要求做父母的不僅要有耐心,而且要肯下功夫去研究他。他希望父母和成人一定要深思熟慮,採用符合幼兒發展程度的恰當方法去教育孩子。。

六、論父母應當怎樣準備他們的孩子人學

在幼兒入學以前,誇美紐斯要求父母必須認真做好入學前的準備工作。要求父母鼓勵兒童入學,告訴他上學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情,它就象趕集或收穫葡萄一樣給人快樂;在學校裡會有其他孩子同他一起學習和玩耍。可以給兒童看看為他準備好的學習用品,讚揚未來教師的善良與博學,引起兒童對教師的信任與熱愛的感情,如此等等。他告誡父母,千萬不應以學校和教師來恐嚇兒童,使兒童心懷恐懼,不願入學。

誇美紐斯在《母育學校》一書中所論述的幼兒家庭教育思想,是他整個教育理論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處處體現了新人文主義思想的進步性;體現了打破封建教育舊傳統,探索幼兒教育新方法的創新精神。他在論述幼兒教育諸方面問題時,不僅廣泛吸取了古代以後當時教育思想發展的有益成果,而且還力圖在當時科學發展所能達到的水平上,以及他個人對兒童生理及心理髮展科學認識水平上,去著力論證幼兒教育的各種要求,企圖把幼兒教育建立在一定的科學基礎上。這一點是十分可貴的。不可否認,《母育學校》通篇還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有些論述又過於片面或絕對化。這些都是由歷史條件和他的世界觀所決定的。儘管如此,誇美紐斯在《母育學校》中闡述的幼兒教育理論,不失為世界教育史上一份極為珍貴的歷史遺留產。

關於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23

在《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中提到:“作為幼兒教師,只要保持一顆童心,才能成為一個擁有真正生命意義的人,才能理解孩子、接納孩子,並以自己的熱情影響孩子。”曾經的我一度渴望長大,而現在的我卻不願“長大”,因為我選擇了做幼兒老師,選擇了做一個“孩子王”,每天和孩子們在一起,收穫了快樂獲得了充實,想知道我“返老還童”的祕密嗎?

祕訣一:和孩子們同一陣線

帶孩子們出去散步時,孩子經常會關注小蝴蝶、小螞蟻之類的昆蟲,這時的我便和孩子們一起看一看、玩一玩。記得有一次春天,校園裡種植的油菜花開的正黃,引來了許多蜜蜂,孩子們一下子就被蜜蜂吸引了,一邊看一邊討論道:“這是蜜蜂嗎?會蜇人嗎?怎麼抓不住啊!”我便說道:“我來捉一隻怎麼樣啊?”當我用空瓶子捉到蜜蜂后,孩子們便拍手歡呼:“老師好棒啊!”

祕訣二:和孩子們打成一片

在戶外遊戲時,我經常和孩子們一起做遊戲、玩跳繩皮球等等,有一次集體遊戲活動中,只見小君一組連輸了幾次,我便說:“老師和你一組好嗎?”他們疑惑的看著說:“老師也會玩嗎?”我點點頭說:“看!老師幫你們贏回來!”,在孩子們一片加油聲中,我像個孩子一樣跑著、跳著,彷彿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但不同的是,現在的我是一名幼兒老師,在我的眼裡看到了孩子以及孩子眼中的世界,一切是那麼美好。

祕訣三:和孩子們好好聊天

利用晨間談話的時間,和孩子們說一說有趣的話題,比如:開學第一週,和孩子們聊聊話題“新年裡到哪裡玩了?在假期裡最喜歡做什麼事情?”,一個孩子說道:“我最喜歡睡懶覺!”我便說道:“老師也喜歡的,在假期裡晚一些起來的確很舒服!”。再如:在角色遊戲時,“小舞臺”裡一個觀眾也沒有,演員們都“垂頭喪氣”的不開心,我便說道:“看我做的機器人然怎麼樣!”聽到我的動作,小演員就議論開了,“老師!你的機器人不高階!”“老師,你有沒有看過這樣的機器人”……不一會兒便吸引了很多觀眾!

關於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24

近一個星期以來,我正在讀《做一個專業的幼兒教師》裡的“幼兒園本研修”部分,這部分內容使我瞭解到為進一步發展幼兒教育事業,我們國家進行多次幼教改革,所有這些努力使我們對幼兒教師專業成長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對幼兒教育進一步明確了方向,同時也進一步掌握了教育規律,對教師的使命有了更深刻的體會,知道要做好一個好老師,好班主任,應該做到“三心二意”。所謂“三心二意”,是指愛心、信心、恆心這“三心”,真情實意、深情厚誼這“二意”,能做到三心二意的老師一定是熱愛孩子,善於研究孩子、會呵護孩子心靈、受孩子喜歡的好老師。

書中談到幼兒園的課程設定、教學形式、教學評價等諸方面的問題都是通過不斷的實踐研究,摸索出來的,以往的一日活動中存在著六多現象,即集體活動多於自由活動,教學活動多於遊戲活動,室內活動多於戶外活動,等待時間多,控制時間多,班級人數多。聯絡自己的教學,雖然僅是不同往日,幼兒教育更多體現的是以幼兒為本,更具科學性,但不可否認有些時候在教育活動中,因急於求成,過多的干預了孩子的自由學習。老師講的過多,限制了孩子思維的發展。讓孩子失去了自由探索的空間。生活教育中有時缺乏耐心,不是去教孩子做,而是過多的幫孩子做,導致孩子們的自理能力的發展受到了限制。

一個教師不管他唱的有多好,彈得有多棒,也不管他的課上的有多創新,如果沒有很好的師幼關係作基礎,課堂上沒有師幼良好融洽的情感交融,那麼,他的教育也是失敗的,只不過是一個人的表演罷了。什麼才是好的課程,好的教育?答案只有一個,就是一切以幼兒的發展為出發點,時刻把孩子放在心中,蹲下身子,用一顆童心與孩子交流,傾聽他們的聲音,順應孩子的年齡特點,說他們聽的懂得話,把教育融進遊戲盒生活之中,還給他們自由的天空,讓他們在快樂中健康的成長。

教師的教育物件是活得個體,同時也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教師不能做控制者,一定要在瞭解孩子生理、心理特點的基礎上再進行教育,靈活的教育個體,促使我們教師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要不多的學習,不斷的向專業方向發展。

關於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25

無意中在《早期教育》上看到一篇對《兒童行為管理》一書的介紹也或許是因為我園正在做的一個課題與孩子的行為有關,於是我就迫不及待的到網上買了這本書來看,本書是由英國學前教育研究家希拉.裡德爾-利奇著,由劉晶波翻譯。

我對譯者序篇中的一小段話印象特深:“你知道,為什麼上帝要把小孩子們造得那麼可愛嗎?......因為上帝知道,小孩子們會把大人弄得很累,甚至折磨得筋疲力盡,如果不把小孩子們造得可愛一些,他擔心大人會忍耐不住把他們殺掉的”這讓我想起與孩子共同生活的這麼多年中,有氣惱,有傷心但也有驚喜,有欣慰,有快樂還有希望。我深刻體會到作者在書中提到對教育工作性質的闡釋“快樂並痛苦著”。

幼兒教師讀書心得200字範文2:

讀了日本作家黑柳徹子的《窗邊的豆豆》一書,感慨萬千。書中記載了作者(豆豆)經歷過的一段真實故事。當豆豆的媽媽聽老師說孩子在學校是個“怪怪的人”、“搗亂”、任性,會影響別人,建議轉學時,她想:一定要想辦法找到一所能夠理解這個孩子的學校。

“巴學園”真是一所奇妙的學校,當小豆豆第一次來到這裡,校長就和藹可親地讓她介紹自己,“隨便怎麼說都行”,小豆豆看到校長聚精會神地聽自己講了一個上午,心情好極了。

關於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26

教師讀《備課新思維》有感

近日讀了《新課程教學問題與解決叢書》中的《備課新思維》一書,心中有很多感想,現想與大家同分享。備課無論在什麼時代都很重要,撇開學生因素,一個教師一節課活動的成敗就在於備課是否成功。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各領域的要求更是越來越高。教師在備課時,必須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按照新課程的要求,幫助幼兒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明確和協調的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在教學過程中,全面體現新課改的基本理念,並常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幼兒的學習動機等等。對於學校組織的教研活動應認真參加,吸取各項經驗,豐富自己理論知識。

在新課程理念中提出:強調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教師要注意在思想上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在實踐中全面貫徹改革精神,讓每位學生都有其“個性”發展,每個人的優點各有不同,應針對每位幼兒的性格特點,年齡特徵來因材施教。這些都是我們在備課時必須要考慮的,只有這樣考慮幼兒才會得到更好的發展。比如說:大班的語言活動看圖講述《一隻襪子》,這是一節看圖講述活動,針對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我們要求孩子能夠完整地講述故事的內容,並注意到細節部分,這也是考慮到大班幼兒要重點培養他們細緻的觀察,能連貫的表達自己所看的圖片等。因每個幼兒的能力各有差異,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幼兒希望他不僅能用連貫的語言講述故事,還需豐富故事的內容,說出好聽的詞語。這部分的幼兒我們在備課時就要用鼓勵的語言去讓她們自己發現圖書細小的部分,給予較少的指導語;而表達能力較弱的幼兒則需要她能夠連貫的說出故事內容即可。備課時老師要給予多點指導語言。

其次在教學目標上也應體現“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知識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者相互滲透,從而促進學校教育中心的轉移,使素質教育的理念切實體現到日常的教育過程中。課程標準關注幼兒的興趣與經驗,精選幼兒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服務於學生髮展的功能。

現在幼兒的數學活動與幼兒的生活密不可分,如大班的10以內的減法運算,老師在備課時會考慮到利用幼兒的生活經驗,設計一個超市的場景,每人手上有10元錢,超市裡的商品都有明確的標價,“我拿10元錢去買2塊錢的橡皮,我還剩下多少錢?同時轉換成減法運算就是10-2=8”等等,這樣的活動形式不僅提高了活動的有趣性,也將繁瑣的數學活動變得簡單化,讓幼兒更有興趣去主動地學。

最後我想談談我對教學設計的幾點看法,針對新課標的理念,我認為自學輔導模式、問題教學模式,“探究--發現”模式等等都是能夠體現其特點的,向幼兒高效的傳授人類積累下來的各類知識是教育、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事實上,課堂教學室一個千姿百態、變化萬千的過程,它受學科的特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物件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因而不可能用統一的超越特點的教學情景的模式來套用所有的教學過程,尤其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對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理念。

備課對於任何一位教師都是至關重要的,它是教學活動中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一環節,只有做好它,才能上好課,才能提高教學質量,以上是我的一些感想,有許多不足,請諒解。

關於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27

有人說,孩子是從另一個星球來的“生物”。他們時刻處在自己的頻道,成人難以進入,所以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觀察和記錄就尤其重要。觀察是幼兒教師走進孩子心靈的主要手段,是教師分析孩子行為背後原因的重要方法,同時也是幼兒教師瞭解孩子的重要途徑。

這本書用清晰的文字和準確生動的事例,細緻入微地將對幼兒行為的觀察與記錄全方位地展示出來。從具體的心理學、行為學概念到複雜的理論觀點,再到觀察記錄的具體步驟和實施方法。我仔細研讀後,對書中實驗得出的結論與工作經歷中的感受產生了深深的共鳴。我的實踐也有了理論的指引。

“教師不讀書、不學習怎麼成長,怎麼教育孩子?”是啊,孩子需要學習,我們老師更需要學習。要給孩子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孩子是發展中的人,我們教師要用自己專業的知識和方法觀察孩子,以孩子為中心,真正成為孩子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與孩子共同體驗成長的快樂。

我們讀書時需要三心:耐心、用心、靜心。第一是耐心,我們觀察孩子時候,就應該停下一切,用眼睛注視孩子,用溫和的語言和孩子交流,而且要像對待朋友一樣。第二是用心,我們對待孩子時要接受孩子的一切情緒,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孩子是主導者,教師是引導者。第三是靜心,對於孩子的行為要直接詢問、換位思考、幫其理清問題。看懂並看透每個孩子行為背後的意義,教師可以從孩子的行為中,分析出許多資訊。這也是教師自我成長、能力提升的一個過程。

學會觀察,才能讀懂孩子!

關於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28

對一本教育類書籍的的閱讀方式有多少種可能性呢?安靜地進入,讓作者帶著你簡單遊弋在各種教育觀念間,尋覓著教育中的清風明月,陳震老師的《做溫暖的教育者》一書做到了。

陳震老師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語言功底深厚,善於敏感把握身邊事物,對各種話題,信手拈來,皆從教育的角度進行敘述,日積月累,堅持書寫,構成了二十七萬餘字的教育類著作。傷感美文  書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煉,無贅言贅語,給人很強的閱讀愉悅感。書中話題涉及豐富,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師為師、為學、為人的自在尋覓過程。應對現實的瑣碎與繁雜,陳震老師始終以教育者的智慧關照教育現實,展現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與生活姿態。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尋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態。書中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態提出了很多推薦,如:教師的基本要求是發奮創設寬鬆的和諧環境,調節構成寬容的內部心境,堅持寬厚關愛的溝通心態;“小疑獲小進,大疑獲大進”,能夠發奮培養出有懷疑態度,批判思維與創新精神的學生等等,這些都是需要教師不斷尋求的!

對於教育者的工作姿態陳震老師認為有境界為上,借鑑王國維先生對於境界的經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調,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並無優劣。教知識,教方法,教心態能夠成為教育的三種境界,對於成長中的人來說,知識,方法,心態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層次是知識獲得,高層次是心態培育,只要能夠有效整合,就能促進終生的和諧發展。同事生日祝福語幼兒教師讀書筆記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尋求有品質的生活姿態。

有品質的生活姿態是內涵多元的,閱讀是良好的通道。讀書能夠愉悅身心、提升自己。讀書讓生活更有品位,讀書使人內心更加寧靜,讀書使職業更有智慧。

教育工作者是文化的傳承與引領者,讀書不僅僅是提升自我的需求,也是職業的要求。一位教師只要願意與書為伴,堅持“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態度,就能尋覓到心中的清風明月,就能塑造出有品質的生活姿態

讓每一點感動在心中融化,讓每一點感觸在心中發芽,並將思考記錄筆端。陳震老師作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為我們帶給了工作與生活姿態的良好範本。

讓我們以溫潤的內心,尋覓著教育中的清風明月,成為溫暖的教育者!白下進校俞洋

關於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29

最近閱讀了《合作學習的教師指南》一書,“合作是一種社會準則”是《合作學習的教師指南》這本書提出的基本理念,讀後我們深感“合作”對每個人來說是多麼重要,特別是如何開展合作學習,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那麼什麼是合作學習,怎樣進行合作學習,合作學習中應注意那些問題呢?下面就談談我的一點看法:

什麼是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對過去一節課只有老師講學生被動聽——“填鴨式”教學的否定。是讓異質的學生在小組活動中,根據一定的學習目標通過共同學習討論研究,使每個學生都達到一定目標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學習話動。合作學習是當前課改的主流。

怎樣進行合作學習?學習方式的轉變是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今天的學習方式就是明天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意義不只是學習本身,它關係到學生未來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因此要改變原有單一的、被動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性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是本次課改的核心任務;改變課程實施過程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學生是學習活動不可替代的主體。過去那種重複強化或外在誘惑來維持學習活動和學習效果的教育,其後果不僅是學習質量與效果的降低,更壓抑了學生作為人所必須具備的主動性和能動性的發揮,會影響學生積極主動的人生態度的形成。正如俗話所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人。”學生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從時空上為學生的主動學習創造條件,讓學生同桌學習、小組學習、全班討論、學生“執教”和情景表演等多種形式學習,一句話,合作學習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古人云:“獨學無友,孤陋寡聞”,通過自主合作的討論,相互進行思維碰撞,語言的交流,可以誘發學生對語言的感悟,對文章字裡行間隱含的情、理的感悟。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到了學習的樂趣和責任,也使學生能學、會學、想學。

合作學習使學生之間建立了積極的相互依賴的關係。所有的小組成員通過一個共同目標緊密的聯絡起來,每個成員都承擔了一定責任,成員之間面對面的接觸,以不斷加深瞭解的方式進行交談,非常親近。不管有沒有天賦,他們都能夠昂首挺胸,大膽發表意見,顯得自信,無憂無慮,他們相信自己,視自己為有價值的人,值得尊敬的人。整個學習過程,學生們都在積極主動地忙碌著、參與著,自願學習,沒有被逼迫的感覺;整個學習過程都是通過學生互相發言、互相鼓勵、互相幫助、互相理解、耐心聆聽、積極探討來完成的。因此成功的合作不但培養了學生人際交往技能,使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參與,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

關於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30

讀《與幼兒一起探索自然》有感

翻開首頁映入眼簾的就是卡森的一句話:如果一個幼兒要維持他內在的好奇心,那麼他至少需要一個成人與他分享,和他一起快樂地、興奮地探究這個神祕的世界!

作為守護在孩子身邊的幼兒老師,我們都有這樣的機會去分享、感受、把握這個和孩子共同快樂的機會!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幫助孩子瞭解所處的這個世界,而好奇心正是自然科學家的基本心態,當孩子正用盡辦法去探索事物時,自然科學家的精神便已悄悄萌芽了。有位科學教育工作者曾說:“當孩子問‘為什麼?’時,最好的回答便是‘那你覺得為什麼呢?’”這本書便是希望喚起成人去觀察、發現孩子原有的好奇心,依從孩子的好奇心,提供適當的探索環境和引導,培養孩子像自然科學家的精神和態度一樣,去學習如何發現和找尋答案。這本書也是老師最佳實用指南,清楚的提供老師在自然探究前的準備,並在不同階段的探究(開放式探究、主題探究)中,詳列出探究的核心概念、教學計劃、引導方法和延伸活動,以及討論時的引導話語。也讓老師能在符合個別孩子的發展、興趣和能力之下,如何從孩子自身的經驗,引發他們主動觀察環境;如何提供孩子好奇、發問、探索、調查、討論、反思自己觀點的機會,進而瞭解孩子如何在相互學習中建構概念,發展出科學探究的技巧和態度。此外,書末附有相關資源、表格,可供老師記錄孩子的發現和觀點,再透過這些檔案檢討和發展課程。

《與幼兒一起探索自然》一書拓展了教師在教育中所扮演的傳統角色。這本綜合課程能指導教師開展以探究為基礎的課程,該課程是以探究為基礎的課程,該課程是以幼兒對周圍生物世界的自然好奇心為基礎的。從在室內養育生物和種植植物,到去室外搜尋動物和他們的棲息環境,並且在此基礎上進行一系列的討論活動,教師們能學到如何為教學活動做好準備,學到如何知道幼兒通過開放式或主體式的科學活動進行學習、學會觀察。“如果一個幼兒要維持他內在的好奇心,那麼他至少需要一個成人與他分享,和他一起快樂地、興奮地探究這個神祕的世界。”這應該是《與幼兒一起探索自然》一書所秉承的理念,同時也符合《綱要》中“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一思想。幼兒對於自然有著一種天生的探索慾望:看到花草,他們總試圖觸控;看到小動物,他們又會滿懷好奇地觀察;下雨了,他們會穿著雨具,在雨中嬉戲,找尋雨水的奧祕……我們要保護幼兒的這種好奇心,我們應該讓幼兒在好奇中觸控自然,親近自然。

在幼兒共同探究和互動的過程中,他們總會試圖搞清楚所見和所做的事情。他們開始建構有關事物的概念。這時,“小小科學家系列”讓教師擔當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確保幼兒有關科學的遊戲和想法可以受到關注、深化和挑戰。在幼兒探究過程中,教師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是在教室中創設一種支援和鼓勵幼兒成為小小自然學家的環境與文化,而這種環境和文化的特點是:尊重生命;強調調查;分享觀察的內容和觀點;檔案與記錄;關注真實的生物。其中首要的“尊重生命”,讓我特有感悟。回想到,自己在平時的自然角管理或是科學探索活動中,常常就會忽視,甚至迴避這一問題。小蝌蚪死了,老師也不向幼兒說什麼就把它處理掉,當他們發現小蝌蚪不見了時,來問老師,老師就會用一些非常理的話敷衍了事。久而久之,將會使幼兒形成了無視周圍生物的意識。通過這次的閱讀學習,我會更新自己的認識,反省自己教育中的不良問題,用全新的“自己”去帶動幼兒、帶動周圍的成人,把尊重生命放在首位,為與我一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小生命負責。

另外,我還充分體會到“家庭參與”的重要性,《與幼兒一起探索自然》一書所展示的教學案例都將家長納入到活動的參與者中,這也能進步激發幼兒觸控自然的興趣.我們不要總以為幼兒年齡小,不懂事,其實有時候他們腦中能閃現出成人都沒有的靈感,尊重幼兒,讓他們充分觸控自然,或許未來的自然學家就會在他們之中產生。這不僅僅是《與幼兒一起探索自然》一書所給予我的認識,更是應在今後的幼兒教育中貫穿始終的一種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