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2023社會工作者培訓心得體會(精選8篇)

欄目: 工作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3.24K

2023社會工作培訓心得體會 篇1

黨的XX屆六中全會作出的“建設巨集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戰略部署。為貫徹落實中央精神,構建中國特色的社會工作知識和能力體系,推進我國社會工作職業化、專業化的巨集偉目標,今年我縣民政局、人社局聯合組織全縣各類人員參加社會工作者資格培訓學習。我作為從事民政工作的一名成員,義不容辭的投入到社會工作者資格的學習培訓,經過幾個月來的學習培訓,受益匪淺,現將幾個月來通過學習培訓所感受的心得如下:

2023社會工作者培訓心得體會(精選8篇)

一、社會工作培訓是提高政治覺悟的重要舉措

通過社會工作的讀本的學習及專業培訓,讓學習者感受到一種強大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項舉措關係到社會穩定團結,關係到區域和諧發展,關係到家庭及每一個社會成員的健康成長。所以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有責任和義務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促進社會健康發展。

二、社會工作培訓是提升理論實踐的有效方法

在學習培訓的過程中,感受的是一個社會常見現象但似乎又是一個陌生的領域,學習者從中學到了許多專業化的知識,提升了社會交往的理論水平,同時將理論與自身工作實踐相結合,有效的改良了工作方法,提高了工作能力。

三、社會工作培訓是良好的寓教於樂的活動形式

通過多次的集中學習討論和重點培訓,使得參學者好像又回到了學校時光,感受到心裡要年輕了許多,既能學習到許多知識又感受到了許多的趣味,雖然每一位參學者不一定學有所果,但關鍵體現在重在參與的精神。

2023社會工作者培訓心得體會 篇2

20xx年5月份我參加了在松江區西林成校舉辦的社會工作者培訓班,經過這次培訓,我對社會工作、社會工作方法、社會工作價值觀等都有了深刻的認識,下面我簡單談談幾點心得體會。

社會工作是一個性質明確又處於發展中的專業和社會服務,我對社會工作的多種理解——科學的助人方法,是助人活動,是一種藝術,是一個專業。現代社會工作的本質特徵:秉承利他助人的價值觀,綜合運用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和方法,為有需要的個人、家庭、群體、機構和社群提供專業社會服務,幫助其舒緩、解決和預防社會問題、恢復和發展社會功能、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職業活動。

在學習過程中我感受最多的是老師將學習的內容進行了梳理,系統的將知識分塊整理後傳授給我們。例如根據介入方法分為小組和個案兩個專題,又根據服務物件分專題討論。這種“專題”式的授課模式讓我們更專注於各個不同領域呈現出來的問題及針對的技巧,在歸納與分析中加深了對不同技巧的認識和運用,可謂是“溫故”。同時,在課堂上通過分小組討論讓同學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觀念,是讓同學們積極投身到知識創新與分享上來的一種良好方式,既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又增加了與老師的互動,可謂是“知新”、一舉多得。我本人非常喜歡課堂上這種討論的環節,覺得在討論過程中表達自己觀點的同時能聽取其他人的觀念和思想是互相促進與提升的一種良好方式,並且在展示小組成果時展示的是智慧也是分享的喜悅。

社會工作者並不是一開始頭腦中假設的簡單的助人行為,通過學習我瞭解到,社會工作者的專業知識和職業能力分為三部分:一是價值理念。與其他社會學科不同,社會工作是一個以價值為本的專業,價值是社會工作專業的靈魂。社會工作價值是指社會工作對社會工作者在專業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價值傾向的要求和規定。作為一個專業的社會工作者,應具備平等、尊重、民主、接納、誠信、助人自助、自決等專業價值理念。二是知識體系。社會工作者除應具備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外,還應具備心理學、社會學、政治學、管理學、教育學、法學等多學科綜合知識,應熟悉與社會工作業務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知識。三是實務能力。社會工作者應熟練運用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群工作、社會行政管理等社會工作方法,協助服務物件解決問題,克服困難,挖掘潛能,恢復和發展社會功能。社會工作者在從事社會服務過程中,應能夠與各類服務建立專業關係,對服務物件的問題做出預估,制定服務計劃和服務協議,能夠獨立接案、結案和提供跟進服務,能夠對提供的專業服務質量和效果進行評估,能夠制定科學合理的工作方案和發展規劃,整合、運用相關社會服務資源,拓展服務領域,影響社會政策。

時間過得很快,這次社會工作者培訓已結束。在這次培訓中,我認真聽取了精彩而又有現實意義的課程,雖然培訓中的課程並不一定與平日工作有直接關係,但社群工作分工不分家,掌握各個條塊相關政策、情況是每位社會工作人員都應該做到的。

新世紀的社工應該以創新的理念在社群這個基層崗位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而作為年輕一代的社工,我們要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在日常工作中腳踏實地,勇挑重擔,努力提高服務物件的本領和水平,為基層建設做出貢獻!

2023社會工作者培訓心得體會 篇3

一、崇高的社會責任

一般而言,責任意味著依照身份、地位或職業,由命令或習俗責成的工作、行為、服務或職務。社會責任就是人們所扮演的社會角色所應該發揮的功能。社會責任的賦予者可能是政府、組織和團體,也可能是社會公眾、家庭和個人。通過政府、組織和團體賦予的責任通常具有強制性,受法律、行政和經濟約束;而由社會公眾、家庭和個人所賦予的責任則往往具有自然和自覺的特徵,受社會輿論和個人良心約束。

社會工作者的責任分為社會責任和專業責任。前者是指在一般社會關係中力所能及的助人行為,後者則是在專業崗位上應盡的工作義務。與普通公民相比,社會工作者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具有更強的敏感度;同時,公眾對社會工作者這一職業群體也會在道德上寄予更高的希望。我們很難想象缺乏社會責任感的人能夠在社會工作實踐中盡到專業責任。此外,社會工作者也往往能夠通過不斷進行專業實踐而強化自己的社會責任感。

二、豐富的人文情懷

人文情懷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對本身的親近情感,是人類對自身生命、健康、尊嚴的自然關愛,它是人們的社會責任和倫理規範的情感基礎。不過,由於宗教信仰、政治派別和社會分工等因素的影響,不同的群體和民族表達人文情懷的程度不同,方式各異。

如果說專業價值體系是社會工作實踐的哲學基礎,那麼人文情懷則是其中最重要的感性動力。一般公眾內心具有的諸如慈善、憐憫等自發、直覺的助人意識,往往基於道德因素;而社會工作者的人文情懷則是一種更為豐富、成熟、穩定的社會情感,與其專業價值一脈相承,並能通過專業實踐不斷得到強化。許多事例表明,即使由於種種原因脫離了社會工作領域,人們在實踐中已經固化的那種對人類的深切關愛依然時刻影響著他們的生活。

三、穩定的心理狀態

穩定的心理狀態是指社會工作者在遇到困難、挫折、緊急事件或處於危機狀態時,能夠剋制和調適負面情緒,從而保持理性的思考、判斷和行為選擇。

社會工作者在處理紛繁複雜的家庭和個人案例時,有時不僅會遇到社會資源的不足、社會政策和專業價值的衝突、個人價值和專業倫理的衝突等問題,還會遇到專業方法與案主文化系統之間的矛盾。因此,在實踐中產生的緊張、慌亂、激動、猶豫、悲傷、壓抑、失望、孤獨、煩躁甚至恐懼等負面的情緒和感受,是我們必須面對和調適的。

一般地說,個人的專業知識、實踐能力和專業職責是保持心理穩定的前提。積累的知識越豐富,掌握的技術越熟練,文化敏感度越高,專業價值越穩固,就越能避免心理失衡。其中,豐富的實踐經驗是有效調適心理失衡的寶貴資源。但是,對許多新手而言,則需要資深社會工作者和專業督導老師的輔導。如果不能通過接受輔導消除或減輕壓力,建議工作者轉介案例、休假或更換工作環境。

四、勇敢的挑戰精神

挑戰精神是指在對傳統的思想、道德、行為和制度的懷疑、批判過程中和創造新事物方面所展示出的信念和毅力。

社會工作實踐的主旨在於通過幫助弱者、處於壓力和困境中的人們來促進社會的平等、公平,維護人類自身的尊嚴。儘管我們不否認社會工作在維護現存社會制度和道德體系方面的作用,或者說,社會工作的主要功能是改良,但它固有的革命性潛能決定了它需要時常挑戰損害和妨礙弱者權益的那些觀念、行為甚至制度。對處理家庭和個人案例的社會工作者來說,由於不同案主的需求和問題各異,他們很難預測未來的困難,問題往往不期而至,而答案還需要不斷摸索。因此,培養這種敢於嘗試、勇於負責的信念和毅力,並使之成為習慣,對維護專業價值和案主權益具有重要意義。

2023社會工作者培訓心得體會 篇4

為期四天的社會工作者培訓已經結束了,在整個培訓中我學到了包括社群建設、情緒管理及新形勢下的首都社群建設工作等許多作為社群工作者應具備的知識,並參觀了建黨XX週年成果展覽,受益頗多。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要接觸不同的居民,可能會碰到各種情況,遇到情緒激動的居民,首先如何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是關鍵,因此情緒管理的課程對我們的工作很實用,給我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情緒是個體對外界刺激的主觀的有意識的體驗和感受,具有心理和生理反應的特徵。我們無法直接觀測內在的感受,但是我們能夠通過其外顯的行為或生理變化來進行推斷。情緒不可能被完全消滅,但可以進行有效疏導、有效管理、適度控制。情緒無好壞之分,一般只劃分為積極情緒、消極情緒。由情緒引發的行為則有好壞之分、行為的後果有好壞之分,所以說,情緒管理並非是消滅情緒,也沒有必要消滅,而是疏導情緒、併合理化之後的信念與行為。這就是情緒管理的基本範疇。情緒管理,就是用對的方法,用正確的方式,探索自己的情緒,然後調整自己的情緒,理解自己的情緒,放鬆自己的情緒。情緒的管理不是要去除或壓制情緒,而是在覺察情緒後,調整情緒的表達方式。有心理學家認為情緒調節是個體管理和改變自己或他人情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一定的策略和機制,使情緒在生理活動、主觀體驗、表情行為等方面發生一定的變化。這樣說,情緒固然有正面有負面,但真正的關鍵不在於情緒本身,而是情緒的表達方式。以適當的方式在適當的情境表達適當的情緒,就是健康的情緒管理之道。

情緒如四季般自然地發生,一旦情緒產生波動時,個人會表現愉快、氣憤、悲傷、焦慮或失望等各種不同的內在感受,假如負面情緒常出現而且持續不斷,就會對個人產生負面的影響,如影響身心健康、人際關係或日常生活等。每個人都有情緒,但人們大都對情緒缺乏必要的瞭解和關注。消極情緒若不適時疏導,輕則敗壞情致,重則使人走向崩潰;而積極的情緒則會激發人們工作的熱情和潛力——各種情緒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員工的工作和生活。只有瞭解了情緒,才能管理並控制情緒,才能發揮其積極作用。情緒管理要求我們要辨認情緒、分析情緒和管理情緒。工作並快樂著,這是情緒管理的目標。

人際關係取決於一個人情緒表達是否恰當。倘若常在他人面前任由負面情緒決堤,絲毫不加控制,如亂髮脾氣,久而久之,別人會視我們為難以相處之人,甚至將我們列為拒絕往來戶。反之,若常面帶微笑、多讚美他人,以親切態度與別人和諧相處,人際關係自然會逐漸改善,從此人生也變得較不寂寞、孤獨,而且處處有人相伴共度人生歲月。情緒管理的基本範疇還包括處理人際關係的協調能力,這對我們的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指善於調節與控制他人情緒反應,並能夠使他人產生自己所期待的反應的能力。一般來說,能否處理好人際關係是一個人是否被社會接納與受歡迎的基礎。在處理人際關係過程中,重要的是能否正確地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情緒情感,因為,一個人的情緒表現會對接受者即刻產生影響。如果你發出的情緒資訊能夠感染和影響對方的話,那麼,人際交往就會順利進行並且深入發展。當然,在交往過程中,自己要能夠很好地調節與控制住情緒,所有這些都需要人際交往的技能。

學習了情緒管理相關知識,我們初步瞭解了情緒及情緒管理的概念、特點,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我們不僅要管理、疏導好自己的情緒,也要做好同事、居民的情緒管理工作,這需要我們繼續深入學習情緒管理的相關知識,不能淺嘗輒止。要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真正地讓情緒管理成為我們生活工作的潤滑劑。

在生活日新月異的今天,社群工作不再是雞毛蒜皮,社群工作者也不再是簡單的“居委會大媽”。新時代的社群工作者必須具備良好的素質以及工作能力,能夠應對處理各種繁瑣但重要的問題。因此,像這樣的培訓,我們社群工作者非常受用,讓我們能夠糾正錯誤,完善自己。

2023社會工作者培訓心得體會 篇5

一、崇高的社會責任

一般而言,責任意味著依照身份、地位或職業,由命令或習俗責成的工作、行為、服務或職務。社會責任就是人們所扮演的社會角色所應該發揮的功能。社會責任的賦予者可能是政府、組織和團體,也可能是社會公眾、家庭和個人。通過政府、組織和團體賦予的責任通常具有強制性,受法律、行政和經濟約束;而由社會公眾、家庭和個人所賦予的責任則往往具有自然和自覺的特徵,受社會輿論和個人良心約束。

社會工作者的責任分為社會責任和專業責任。前者是指在一般社會關係中力所能及的助人行為,後者則是在專業崗位上應盡的工作義務。與普通公民相比,社會工作者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具有更強的敏感度;同時,公眾對社會工作者這一職業群體也會在道德上寄予更高的希望。我們很難想象缺乏社會責任感的人能夠在社會工作實踐中盡到專業責任。此外,社會工作者也往往能夠通過不斷進行專業實踐而強化自己的社會責任感。

二、豐富的人文情懷

人文情懷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對本身的親近情感,是人類對自身生命、健康、尊嚴的自然關愛,它是人們的社會責任和倫理規範的情感基礎。不過,由於宗教信仰、政治派別和社會分工等因素的影響,不同的群體和民族表達人文情懷的程度不同,方式各異。

如果說專業價值體系是社會工作實踐的哲學基礎,那麼人文情懷則是其中最重要的感性動力。一般公眾內心具有的諸如慈善、憐憫等自發、直覺的助人意識,往往基於道德因素;而社會工作者的人文情懷則是一種更為豐富、成熟、穩定的社會情感,與其專業價值一脈相承,並能通過專業實踐不斷得到強化。許多事例表明,即使由於種種原因脫離了社會工作領域,人們在實踐中已經固化的那種對人類的深切關愛依然時刻影響著他們的生活。

三、穩定的心理狀態

穩定的心理狀態是指社會工作者在遇到困難、挫折、緊急事件或處於危機狀態時,能夠剋制和調適負面情緒,從而保持理性的思考、判斷和行為選擇。

社會工作者在處理紛繁複雜的家庭和個人案例時,有時不僅會遇到社會資源的不足、社會政策和專業價值的衝突、個人價值和專業倫理的衝突等問題,還會遇到專業方法與案主文化系統之間的矛盾。因此,在實踐中產生的緊張、慌亂、激動、猶豫、悲傷、壓抑、失望、孤獨、煩躁甚至恐懼等負面的情緒和感受,是我們必須面對和調適的。

一般地說,個人的專業知識、實踐能力和專業職責是保持心理穩定的前提。積累的知識越豐富,掌握的技術越熟練,文化敏感度越高,專業價值越穩固,就越能避免心理失衡。其中,豐富的實踐經驗是有效調適心理失衡的寶貴資源。但是,對許多新手而言,則需要資深社會工作者和專業督導老師的輔導。如果不能通過接受輔導消除或減輕壓力,建議工作者轉介案例、休假或更換工作環境。

四、勇敢的挑戰精神

挑戰精神是指在對傳統的思想、道德、行為和制度的懷疑、批判過程中和創造新事物方面所展示出的信念和毅力。

社會工作實踐的主旨在於通過幫助弱者、處於壓力和困境中的人們來促進社會的平等、公平,維護人類自身的尊嚴。儘管我們不否認社會工作在維護現存社會制度和道德體系方面的作用,或者說,社會工作的主要功能是改良,但它固有的革命性潛能決定了它需要時常挑戰損害和妨礙弱者權益的那些觀念、行為甚至制度。對處理家庭和個人案例的社會工作者來說,由於不同案主的需求和問題各異,他們很難預測未來的困難,問題往往不期而至,而答案還需要不斷摸索。因此,培養這種敢於嘗試、勇於負責的信念和毅力,並使之成為習慣,對維護專業價值和案主權益具有重要意義。

2023社會工作者培訓心得體會 篇6

20xx年5月份我參加了在松江區西林成校舉辦的社會工作者培訓班,經過這次培訓,我對社會工作、社會工作方法、社會工作價值觀等都有了深刻的認識,下面我簡單談談幾點心得體會。

我對社會工作的多種理解——科學的助人方法,是助人活動,是一種藝術,是一個專業。現代社會工作的本質特徵:秉承利他助人的價值觀,綜合運用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和方法,為有需要的個人、家庭、群體、機構和社群提供專業社會服務,幫助其舒緩、解決和預防社會問題、恢復和發展社會功能、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職業活動。

在學習過程中我感受最多的是老師將學習的內容進行了梳理,系統的將知識分塊整理後傳授給我們。例如根據介入方法分為小組和個案兩個專題,又根據服務物件分專題討論。這種“專題”式的授課模式讓我們更專注於各個不同領域呈現出來的問題及針對的技巧,在歸納與分析中加深了對不同技巧的認識和運用,可謂是“溫故”。同時,在課堂上通過分小組討論讓同學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觀念,是讓同學們積極投身到知識創新與分享上來的一種良好方式,既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又增加了與老師的互動,可謂是“知新”、一舉多得。我本人非常喜歡課堂上這種討論的環節,覺得在討論過程中表達自己觀點的同時能聽取其他人的觀念和思想是互相促進與提升的一種良好方式,並且在展示小組成果時展示的是智慧也是分享的喜悅。

社會工作者並不是一開始頭腦中假設的簡單的助人行為,通過學習我瞭解到,社會工作者的專業知識和職業能力分為三部分:一是價值理念。與其他社會學科不同,社會工作是一個以價值為本的專業,價值是社會工作專業的靈魂。社會工作價值是指社會工作對社會工作者在專業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價值傾向的要求和規定。作為一個專業的社會工作者,應具備平等、尊重、民主、接納、誠信、助人自助、自決等專業價值理念。二是知識體系。社會工作者除應具備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外,還應具備心理學、社會學、政治學、管理學、教育學、法學等多學科綜合知識,應熟悉與社會工作業務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知識。三是實務能力。社會工作者應熟練運用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群工作、社會行政管理等社會工作方法,協助服務物件解決問題,克服困難,挖掘潛能,恢復和發展社會功能。社會工作者在從事社會服務過程中,應能夠與各類服務建立專業關係,對服務物件的問題做出預估,制定服務計劃和服務協議,能夠獨立接案、結案和提供跟進服務,能夠對提供的專業服務質量和效果進行評估,能夠制定科學合理的工作方案和發展規劃,整合、運用相關社會服務資源,拓展服務領域,影響社會政策。

時間過得很快,這次社會工作者培訓已結束。在這次培訓中,我認真聽取了精彩而又有現實意義的課程,雖然培訓中的課程並不一定與平日工作有直接關係,但社群工作分工不分家,掌握各個條塊相關政策、情況是每位社會工作人員都應該做到的。

新世紀的社工應該以創新的理念在社群這個基層崗位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而作為年輕一代的社工,我們要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在日常工作中腳踏實地,勇挑重擔,努力提高服務物件的本領和水平,為基層建設做出貢獻!

2023社會工作者培訓心得體會 篇7

總共六課時的培訓課程在上週結束了,在整個培訓中我學到了包括社交禮儀、團隊精神、做好社群慈善等許多作為社群工作者應具備的知識。

首 先,在社交禮儀方面,原先我認為在工作當中只要問聲你好、謝謝、再見就可以,通過社交禮儀教育這一課,讓我明確言談、舉止、儀表和服飾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思 想修養、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然而每個人的文明程度不僅關係到自己的形象,同時也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在社群工作中良好的社交禮儀更是必不可少,所 以應該通過社交禮儀教育進一步提高我們社群工作者的禮儀修養,培養我們應對酬答的實際能力,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具備基本的文明教養。如果人人講禮儀,我 們的社群將充滿與溫馨。

其次,是在團隊精神方面。所謂團隊精神,簡單來說就是大局意識、協作精神和服務精神的集中體現。核心是協同 合作,最高境界是全體成員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個體利益和整體利益的統一,並進而保證組織的高效率運轉。譬如,我們社群在採集人口資訊的工作中,大 家面臨人員少,時間緊,缺少辦公裝置、任務重等諸多困難,但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更多的是交流經驗,團結協作,發現問題及時改進,以期做到錄入的準確、全 面。經過大家共同努力,保質保量地完成了任務,也更好地紮實了社群基礎工作。可見,在社群工作中團隊精神尤其重要。

最後,是如何做好社群 慈善工作方面。社群有各種人才,蘊藏著極大的創造力,對社群慈善事業、社群公益乃至社群建設,都是十分珍貴的資源。在社群要為百姓搭起一座愛心橋樑,方便 人們隨時把不用的物資捐助給需要的人,讓公益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種習慣,營造溫暖社會氛圍。慈善不僅僅是出錢,還有志願者也是慈善的行 為,在這次北京奧運會和汶川大地震中也迸發出志願者的熱情,奧運會志願者超過了100萬,地震災區救災志願者超過了300多萬。通過培訓使我懂得了,捐贈 萬元是慈善,捐出零用的一分錢也是慈善,捐款捐物是慈善,獻智出力同樣是慈善。無論企業精英,還是社會公民,無論耄耋老人還是學齡兒童,“人人蔘與慈善, 人人皆可慈善。”讓我們都來支援慈善,參與慈善,分享慈善帶來的快樂。

在生活日新月異的今天,社群工作不再是雞毛蒜皮,社群工作者也不再是簡單的“居委會大媽”。新時代的社群工作者必須具備良好的素質以及工作能力,能夠應對處理各種繁瑣但重要的問題。因此,像這樣全方面的培訓,我們社群工作者非常受用,讓我們能夠糾正錯誤,完善自己。

2023社會工作者培訓心得體會 篇8

暑假,我到我所在的社群居委會幫忙,進行社群服務。從8。10。到8。17,一個七天,我每日都去居委會服務,幫那裡的工作人員整理資料和檔案,走訪人民群眾,瞭解社群居民的生活情況。

剛開始,我並不適應那裡的工作,覺得很無聊,很沒用。但是,通過與當地居民和工作人員的接觸,我逐漸瞭解到了這個社群服務的樂趣。我知道了如何整理資料,如何照顧老人,如何體貼他人,也知道了成年人的艱辛、努力——這一切的一切,若是沒有走出家門,參與服務,就不會體會到的。

通過這次社群服務,我提高了社會適應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也擴大了視野,對自己有了清醒的定位,不僅發現了自己知識結構中欠缺的一面,也感受到了現實和理想的差距,這對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啟發。

比如說,居委會的資料總是井井有條,分類整齊,通過居委會大媽的言傳身受,我知道了學習應該也像整理資料一樣,每天都應該按門按科地把知識梳理一遍,這樣,不僅有利於查詢,而且還有利於記憶。不只是學習,家裡的一切也應當是這樣,書籍、衣服、玩具等等。

其中感受最深的是到社群裡的老人那裡慰問。臘月寒冬,劉爺爺的孩子都去外地打工了。劉爺爺年輕的時候喝酒喝得太多,導致了中風,現在,每天他都會推著嬰兒車在院子裡練習走動。我和王大叔到他家幫他收拾完家之後,就和他一起去散步。一般的老人上了年紀都不會像他這樣日日不停,風雨不住地鍛鍊,可見他的毅力有多麼堅韌了。我以前曾經問過他,為什麼要天天鍛鍊,他告訴我說,這是必須的,如果不天天鍛鍊的話,就永遠走不動了。他還告訴我說,自己年輕時貪杯好飲才導致了現在這個結果,現在社會上,好多小孩13。4歲就開始吸菸、喝酒。他們的這些做法都是對自己對父母對社會的不負責任的行為。希望我不要重蹈他的覆轍,要健健康康的成長。聽了這些話,我受益匪淺。

參加社群服務,對我是種鍛鍊,也是種磨礪。雖然今後的學業會加重,但是在節假日,我一定會抽出時間參加這些服務。

暑假的社會實踐活動已經結束了,但社會實踐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影響卻遠沒有結束。它使我們走出校園,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上了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到社會的大課堂上去見識世面、施展才華、增長才幹、磨練意志,在實 踐中檢驗自己。半個月的社會實踐雖然比較辛苦。是慶幸?還是依戀?回想起來,才發覺,原來乏味中充滿著希望,苦澀中流露出甘甜。

通過本次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我們鍛鍊了自己的能力,在實踐中成長;另一方面,我們為社會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但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也表現出了經驗不足,處理問題不夠成熟、書本知識與實際結合不夠緊密等問題。我們回到學校後會更加要珍惜在校學習的時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 識,並不斷深入到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知識,鍛鍊自己的能力,為今後更好地服務於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 ” ,我們只有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拿出百尺竿頭的幹勁,

胸懷會當凌絕頂的壯志,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在與社會的接觸過程中,減少磨合期的碰撞,加快融入社會的步伐,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穩腳跟,才能揚起理想的風帆,駛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