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百年孤獨讀書總結800字(通用16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85W

百年孤獨讀書總結800字 篇1

《百年孤獨》是一本讓人深受震撼的書,我曾向朋友們推薦過它。

百年孤獨讀書總結800字(通用16篇)

《百年孤獨》描述的是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家族的一部興衰史,其脈絡就是自閉到開放,開放到繁榮;再由開放到自閉,自閉到毀滅。馬貢多文明的創始人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與妻子烏蘇拉以非凡的膽識和開放的精神,開創了馬貢多的繁榮。

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曾向妻子抱怨說:“世界上正在發生不可思議的事情,咱們旁邊,就在河流對岸,已有許多各式各樣神奇的機器,可咱們仍在這兒像蠢驢一樣過日子。”因為馬貢多隱沒在寬廣的沼澤地中,與世隔絕。他決心要開闢出一條道路,把馬貢多與外界的偉大發明連線起來。可惜的是,他卻被家人綁在一棵大樹上,幾十年後才在那棵樹上死去。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死了,連同馬貢多的文明。

之後的幾代人,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幾乎如出一轍的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孤獨、苦悶、猜忌,導致了馬貢多狹隘、落後、保守直至沒落。於是,書中結尾是:那個長豬尾巴的男孩,也就是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七代繼承人,他剛出生就被一群螞蟻吃掉。

孤獨很可怕。自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多世紀,拉丁美洲幾乎都處在軍人獨裁政權的統治下。政客們的虛偽,統治者們的殘忍,民眾的盲從和愚昧,拉丁美洲百年的歷程不斷重複著怪圈,不是前進,而是徘徊。在《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接受專訪時對孤獨的解釋意味深長:孤獨就是不團結。作者著書的目的是希望拉丁美洲的民眾要團結起來,走向文明,走向開放,走向繁榮。

孤獨需要反省。讀完書本,掩卷深思。《百年孤獨》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著書的涵義無疑是深遠的:他是要通過布恩地亞家族7代人充滿神祕色彩的坎坷經歷,反映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要求讀者思考造成馬貢多百年孤獨的原因,從而去尋找擺脫命運擺弄的正確途徑。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無論是文章架構,還是內容選擇;無論是敘述方式,還是表現手法;無論是典故引用,還是故事編排,無不採用其極,令人匪夷所思。內容龐雜,人物眾多,情節曲折離奇,再加上神話故事、宗教典故、民間傳說以及作家獨創的從未來的角度來回憶過去的新穎倒敘手法等等,可謂是眼花繚亂。

作者匠心獨運,文章跌蕩起伏,儼然是對讀者最嚴峻的考驗。在不可思議的奇蹟中,在現實交錯的生活中,在血淋淋的現實中,在荒誕不經的傳說中,使讀者體會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驚的情感,進而理解孤獨的本義,理解《百年孤獨》的奇特。

百年孤獨讀書總結800字 篇2

用了一個月時間,看了《百年孤獨》這本書。現在看完了,回過頭來想了想“百年孤獨”這個名字。可以把“百年孤獨”這個名字拆開來品了一下。“百年”可以表示年代的長久,也就是說拉丁美洲人民被壓迫,被剝削的苦難歲月是漫長的。“孤獨”,造成拉丁美洲孤獨的原因是什麼呢?

拉丁美洲這片廣袤的土地,蘊含著無窮的神祕,創造過輝煌的古代文明,但拉丁美洲的近代史卻充滿了恥辱與壓迫,血型與悲劇。自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多世紀,這片神祕土地經歷了百年的風雲變幻。在作者進行創作的七十年代,幾乎整個拉丁美洲都處在軍人獨裁政治的統治下。

作者描繪了馬貢多的興盛和衰亡,在這個小小的城鎮裡凝聚了哥倫比亞豐富的史實和複雜的社會現象,哥倫比亞在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以前,經歷著一個原始落後,但沒有動亂騷擾的和平時期。想當初,馬貢多何嘗不是這樣。居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耕種牧畜,樸實勤勞,與世無爭。用書上的句子就是“在許多村莊中,馬貢多是最有秩序,最勤勞的一個。那真是一個幸福的村莊,那裡沒有一個超過30歲,也從未死過人。”“……這塊天地是如此嶄新,許多事物尚未具名,提起來還得用手指指點點。”但是,其愚昧落後的現象之一就是近親結婚。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五代人和第六代人,都生下了一個長豬尾巴的人。因為愚昧,社會無法進步,落後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所以絕對不能閉關自守,這樣只會讓馬貢多,拉丁美洲永遠的孤獨下去。

在布恩迪亞家族中,夫妻之間,父母之間,父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儘管很多人為打破孤獨進行種.種艱苦的探索,但由於無法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把分散的力量統一起來,最後均以失敗告終,這種孤獨不僅瀰漫在布恩迪亞家族和馬貢多鎮,而且由於滲透了愚昧的思想,成為阻礙國家進步的絆腳石。

加西亞·馬爾克斯說:“命中註定百年孤獨的世界最終會獲得並將永遠享有出現在世上的第二次機會。”

後來殖民者雖然給拉丁美洲帶來了西方文明,似乎改變了它與世界隔絕的獨立狀態,但是他也掠走了大量的寶貴財富,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和痛苦。

如果拉丁美洲能夠在殖民者侵入之前覺悟,拉丁美洲命中需要團結起來,共同努力擺脫孤獨,拉丁美洲感到孤獨的原因就是一位閉關自守,造成愚昧思想,二“孤獨”的反義詞是“團結”。解決問題的辦法即脫離孤獨的狀態的途徑也就是孤獨的反面——團結起來。

百年孤獨讀書總結800字 篇3

沒有“序”、“跋”,也沒有“後記”,《百年孤獨》就這樣進入了我的眼簾。不查背景資料,就憑自己的直觀來寫觀後感,如果有一、二個亮點自己也滿足了,好在有兩位網友看過此書,可以作些交流。

摘錄:1927年出生於哥倫比亞馬格達萊納海濱小鎮拉卡塔卡,童年與外祖母一起生活,1936年隨父母遷居蘇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國立大學,1948年因內戰輟學,進入報界,五十年代開始出版文學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出版《百年孤獨》。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

上述是書上唯一的介紹。

遙遠的時代,遙遠的地方,一步巨篇,是那麼的陌生,也是如此的繁雜。猶如自己一個小宇宙,誰能說得清、講的透,唯一與我們有相似之處就是孤獨都是伴隨每個人的。

一個家族,一個140~150年的時間跨度,卻只有近十個姓名,作者高超的敘述,駕馭文字的能力讓我敬佩。

從摘錄上看,作者經歷了內戰,雖然對他的經歷無從知道,但他的作品、他作品中的敘述、他作品中的思想都讓我們感同身受。就如進入了一次心靈之旅,而這次旅程讓我覺得很累,要整理出條理來很累。但收穫還是有的,就是可能膚淺些。

買此書的原因就是想了解什麼是孤獨,而《百年孤獨》應該是一生的事,因此說孤獨會始終伴隨著自己。書上的家族和自己的家族聯絡在一起了,感慨多了許多。少年的孤獨、青年的孤獨、中年的孤獨,直到老年的孤獨,要想達到理想狀態卻被現實壓著,增添了許多許多孤獨感出來。那什麼叫孤獨?怎麼排遣孤獨?怎麼從孤獨中感悟出什麼?路上的人那麼多,都是匆匆過客,唯有孤獨是給自己的。

本書寫的是一個家族從興盛走向衰亡的過程,殘酷的現實和科技發展帶來的進步和變化,利用大自然,被大自然報復的一個過程,還有內戰的整個過程,家族中幾代人的命運就相應跟著起伏變化。

人物既有家族遺傳或叫基因,也由其他血液的進入,代代相傳,性格也就不是兩種性的,而是多種性格的混合物,也許叫多種元素的結合吧。命運就難說了,是冥冥之中的嗎?一本艱澀巨大的人類思想探索的書,看一次肯定是不夠的。

無論如何孤獨,我的觀點是:人要樂觀。應該知道自己只是一個凡人,有許許多多錯誤缺點,用思想去戰勝困難、戰勝孤獨,而樂觀就是好的方式之一,也是面對艱難困苦的好的精神支柱。

還有就是勤能補拙,把思想貫徹到勤勞中去,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還是回到古人所說的憂患意識中去了。

作者把許多哲理融入進書裡去了,猶如嵌入的珍珠,閃著智慧的光芒,時不時的讓我深思,特別是老年後的感悟是如此的精闢,而我在中年的感悟就受益匪淺了。

孤獨不怕,用強大的精神能夠享受這種孤獨。

百年孤獨讀書總結800字 篇4

有一位作家曾說過,人生來就是孤獨的。

在拉美文學百餘年的發展過程中,一位哥倫比亞著名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以其對現實世界魔幻般的思索和訴說,開創了魔幻現實主義這一文學流派,也因之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他的《百年孤獨》是一部有趣的作品,她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故事的發展更是令人費解。作者在《百年孤獨》中用夢幻般的語言敘述了布恩迪亞家的每個成員在一個小小的名叫馬貢多的鄉村發生的大大小小,平凡但足以震撼人心的故事。“這裡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經看到過,也早已知道!”這是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閱讀了記載這個百年世家的命運的羊皮卷後所說的。整個拉美的近代史,從這句話開始就陷入了迴圈的怪圈中。

讀這本書,整個人似乎都被孤獨感給包圍著。全書的主題是孤獨,孤獨的對應是愛。但是在這部小說中都沒有類似的描寫,書中的主人公或者是在逃避愛,或者是被命運捉弄而沒有能夠得到愛。書中描寫的最突出的就是不同人物的命運。不同的性格對應著不同的命運。他們都逃不了命運的安排。連同決心要開闢出一條道路,把馬貢多與外界的偉大發明連線起來。可惜的是,他卻被家人綁在一棵大樹上,幾十年後才在那棵樹上死去。馬貢多的文明也隨之消失了。孤獨、苦悶、猜忌,導致了馬貢多狹隘、落後、保守直至沒落。

人生來就是孤獨的。孤獨是需要摒棄的。人與人之間少了猜忌,少了勾心鬥角,多了信任多了友善,自然孤獨會被驅逐一邊。也不至於出現書中的最後一個場景。那個長豬尾巴的男孩,也就是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七代繼承人,他剛出生就被一群螞蟻吃掉。也不會出現清zf閉關鎖國遭受的滅頂之災。也不會出現左傾右傾內戰。

拉丁美洲,恥辱與壓迫,血腥和悲劇的地方。與歷史一般的不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故事的內容。我還沒有真正看明白這本書。等幾年後我在重新去看這本書,收穫到的或許不僅僅是這些浮於表面的東西了吧。

百年孤獨讀書總結800字 篇5

因為書中無可抗拒的悲劇結局,我躺下後翻來覆去睡不著。布恩迪亞家族百年興衰的歷史,每個人無可排解的焦灼與孤獨,冥冥中無可抗拒的宿命都讓我無法入眠。這是一部拉美歷史的興衰史,伴隨著城鎮的建立,科技的發展,殖民者的入侵,自然災害的肆虐,原著民的反抗、掙扎、屈從乃至安於命運的安排。整部書充溢著靈異鬼魅的色彩、異於西方現代文明的情調。文字富有寫實性,生動逼真的再現生活的同時,又不乏詩意、幽默與浪漫,許多段落讀下來津津有味,忍俊不已。

今天整本書大概又過了一下,整理了一下布恩迪亞家族七代百年的譜系,對書中的情節愈發的明晰起來。這本書是我接觸到的第一本拉美文學的書籍。可以說這是一個很高的起點。該書是198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同時,該書也是中國第一次獲得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中國文版授權,據說是天價。20__年6月第一版。我很慶幸選在這個時候來讀這本書。我記得以前也經常看到這本書的中文版,但是隻知其名,不曾深入。原來以前的都是盜版啊。如果十年前讀這本書,我未必能理解其中的精髓。我現在讀一部作品,更喜歡作品中體現人性,揭示人性的東西。我相信,無論歷史如何變遷,人性的東西總是最基本的最恆遠的。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高明之處在於他把人性置於廣闊的時代變遷之中,舉重若輕地把拉美的歷史通過一個孤獨的家族歷史體現了出來,並警示世人,拉美將走向何方?

人們習慣於把《百年孤獨》看作魔幻現實主義小說,而我更贊同馬爾克斯自己所說的:“我寫的都是現實。”我相信超自然自量的存在。而在越是落後的地區,靈魂與鬼神都是與人類同在的。譬如在廣大的農村地區,我想極少人不相信人死後是有靈魂的,所以靈異的事件總是頻頻出現,你把它看做是迷信也罷,只是人的意識也好,它就是存在著,在現實中,或者在腦海裡,反正總有一個所在。你可以把它看做魔幻,也可以把它當做現實。

這本書的譯者是范曄,是我們的同齡人,70後。他的中國文學的功底也是相當好的,語言華美、幽默、又滿是無可奈何的憂傷。我真以為自己在讀中文原著呢。一個翻譯者能夠讓讀者有廢寢忘食讀下去的衝動,就已經是成功的了吧。哎,跟人家比起來,我們真是慚愧。人家年紀輕輕,翻譯起來竟是大家手筆,我輩讀此書,竟然還有不認識的漢字,慚愧慚愧啊。唯一困惑的是,根據網友的介紹,好象別的版本里出現的豬尾巴是個女嬰,范曄的譯本里卻是個男嬰,真想趕緊找到其它的版本看看,或者如果自己懂西班牙文,找來原文看看也好。

不知道是不是閱歷增加了,我讀此書,倒是沒有太多時光錯亂或者身在魔幻或者異國的感覺。相反,我倒覺得布恩迪亞家族的百年曆史跟中國的歷史有相近之處,難道是書中有東方的元素?還是因為同樣曾經遭遇外敵的入侵?或者是經歷了從落後到文明的苦難過程?包括書中人物的命運我在今日的農村依然可見。

這樣一部作者傾其心血寫了一年多的鉅著,當然不是我三天就可以領略其精髓的。這也是我讀書的習慣。對於喜愛的書,第一遍往往是要焚膏繼晷通讀,瞭解故事梗概,知道其結局,方可安心;第二遍則是理清人物脈絡,瞭解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之後則不知道是不再讀或者是若干遍地咀嚼,取決於對作品的喜愛程度及作品對我的影響。

又是凌晨了,明天繼續“孤獨之旅”。

百年孤獨讀書總結800字 篇6

在忙碌卻又充實的學業後迎來了大學的第一個假期。在這個可以自主調節時間,不必為完成作業而憂心的假期裡,我與《百年孤獨》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開始了一場邂逅。十本優秀書籍之中,讀後想為它寫點什麼的感覺最強烈。

《百年孤獨》和眾多外國名著給我的第一感覺一樣,內容複雜,人物眾多且名字十分雷同,寫作順序也多采用倒敘和插敘,初讀甚至一度因為暈頭轉向,理不清作者的寫作意圖而放棄深讀。但是第二次將人物對號入座後再讀,便被書中所滲透和傳達的孤獨深深的震撼了。《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在這樣的歷史長河中作者賦予了人孤獨,同時又認為人並不是生來孤獨的:“即使以為自己的感情已經乾涸得無法給予,也總會有一個時刻一樣東西能撥動心靈深處的弦;我們畢竟不是生來就享受孤獨的。”然而在這本書中反覆提及的孤獨也與我們理解的狹義的孤獨不同。帶上時代背景與作者的身世細細品味,孤獨似乎又為我們呈現出了另一番模樣。在《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接受了採訪,對孤獨的解釋似乎很意味深長:孤獨就是不團結。那一刻,作者的寫作意圖在我腦海中逐漸明晰起來:他渴望拉丁美洲的民眾團結起來,共同走向文明,開放與繁榮。

此外,《百年孤獨》的魅力也在於離奇的故事情節。貫穿整部作品,小說中的人物們不時會見到鬼魂。“這些鬼魂象徵著是馬孔多揮之不去的過去。事實上,這些重複出現的鬼魂根植在拉丁美洲歷史的特定發展之中。”“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由於意識形態上的變化,布恩迪亞和整個馬孔多都是鬼魂。他們被自己的文化所隔離和排斥,社會發展落後於其他地區,處處依賴他人。更可怕的是他們已經完全接受這樣的現狀,不思改變。”書中的宿命論暗喻了古往今來導致了歷史不斷重複的意識形態,也正是這種意識形態使得拉丁美洲的歷史被解讀成了一個迴圈,一個不可能出現變革的迴圈。書中的旁白也加強了這種宿命論給予讀者的壓迫感。這些光怪陸離,恰恰是作為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代表作所無法隱藏的魅力。

《百年孤獨》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完成鉅著後曾有一個夙願:希望一百年孤獨的歷史永遠消失並再也不會出現。但願,作者的苦心和夙願能夠夢想成真。

百年孤獨讀書總結800字 篇7

《百年孤獨》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哥倫比亞人,這本書是唯一一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南美著作。

我要誠實的說,這本書讀起來對我的吸引性似乎不大,以至於讀到快一半的時候並沒有品讀出任何好的東西,如果我非要給自己一個慰藉,那就是在這幾天的沉寂氛圍中獲得了薰陶。似乎你不得不思索,讀書除了啟迪和思索外,有種無形的影響必然存在。

夜晚,突然間醒來,書中人物的心靈世界以一種無形的形式在我腦海來回迴盪。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的天馬行空的思想,最終死在慄樹下,烏爾蘇拉為了顯示晚年活力仍存隱瞞著自己的眼盲,奧利里亞諾巴比倫拿著羊皮卷破譯家族命運密碼“家族的第一人被困在樹上,最後一個正被螞蟻吃掉”,奧利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製作小金魚,蕾梅黛絲升空,還有最後一個豬尾巴男嬰被螞蟻吃掉和荒涼的布恩迪亞家族徹底在世界上消失。那時通過對這些情形的感應,對孤獨有了這樣的一個理解,孤獨好似產生於人內心深處無法與人訴說的詭祕和羞於與人訴說的祕密,而這兩種狀態卻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你的行為,進而形成與外界難以交流或不屑交流的巨大隔閡。

布恩迪亞家族中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孤獨,他們倍受心靈的折磨,同時又獨自享受著那份孤獨。孤獨是什麼,也許是內心最深的祕密。孤獨是這個世界上永遠也根除不去的東西,它好似心靈的黑洞,甚至連自己都難以窺透。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孤獨,都有那麼一個時刻你不想與任何人訴說你的煎熬,在折磨中忍受著孤獨,你又喜歡躲在無人的角落默默享受著這份孤獨。

人與人之間並不是一旦遇到悲涼的心境就需要有人出來安慰,因為你體會不到他的孤獨,你那善意的勸解反而更加刺痛他孤獨的感傷,使他倍感孤獨,適宜的離開也是一種默默的關懷。也許他需要一首悲傷的樂曲,也許他需要一段文字,他需要的無非就是將他的孤獨表達出來的藝術,而這期間只有他自己明白。

孤獨希望與安靜和黑暗為伍,但人卻要面向陽光,否在會在無限的孤獨裡被黑洞吞噬。

百年孤獨讀書總結800字 篇8

今日,媽媽找來一篇文章,名叫“賣米”,媽媽說這篇文章寫得很好,很感人,以往獲得文學一等獎。作者飛花是一名來自湖南株洲的北大女高才生,英年早逝,年僅24歲。

這篇文章主要講:一個農村的小姐姐,一家人都靠著種農作物換錢來過日子。有一次,她爸爸生病了,小姐姐只能和她媽媽把種出來的大米拿到集市上去賣。問的人很多,開始她媽媽想1.1元一斤賣出去,但商販只肯出到1.08元一斤,米很好,看上的人也多,價格卻始終是1.08元一斤,到後面人越來越少,她媽媽想著要不就1.08元一斤賣了算了,可商販這時候卻最多出到1.05元一斤,由於價格沒有談攏,她和媽媽雖然頂著烈日、餓著肚子守到天黑也沒有把大米賣出去。最終只能把150多斤重的大米再挑回家。回去的路上,小姐姐懂事的選擇重的那擔米,結果滑了一下,米撒在了地上,想到生病的爸爸,她撿起地上的米繼續回家。第二天一早,小姐姐和媽媽又去另一個地方賣米。

這篇文章寫得太真實了,看了這篇文章不禁讓我想起,以前媽媽給我講過外公外婆的故事——媽媽出生在農村,外公外婆有四個孩子,出了三個女大學生和一個高中生,在外公那個村、那個鄉都是有名的。在媽媽生活的地方,普遍重男輕女,女孩子基本國中畢業就會去廣東打工,然後早早結婚生子。外公外婆為了讓孩子多受點教育,他們種了十幾畝水稻、養了幾個水塘的魚、養了很多頭豬,還種了很多烤煙。每一天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很是辛苦。每年的秋天,外公都會挑起秋收後的大米擔到縣城去賣。從外公老家到縣城有二十多公里。天不亮,外公就得出發,走幾個小時的路,東西都捨不得吃一點。有時候行情好,能夠賣個好價錢,有時候只能便宜的賣出。

媽媽告訴我,她們的學生時代有做不完的農活,每一天放學後都要去田裡幫著做事。晚上經常沒有電,幾姊妹就圍著煤油燈看書、寫作業。之後姨媽、媽媽、小姨接二連三的考上了大學,一個學期五千多的學費,但外公外婆不管多艱辛,都沒有讓她們輟學。每每媽媽說到外公外婆都是無限的敬意!

生活的苦僅有經歷過的人才懂得。因為之前的勞累,外公外婆的身體都不太好。前幾年外公還做了支架手術,外婆也是高血壓、高血脂,每年春季還會風溼關節炎,走路都很困難。所以媽媽毅然回到了郴州,期望能夠就近照顧他們。

不論是《賣米》的故事,還是外公外婆的故事,生活在被電子產品、遊樂設施包圍的我確實無法感同身受。難以想象,有些人只是簡單的生活,就已經花光了身上所有的力氣。“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對於一家人來說,每一粒米都應當珍惜,都來之不易,是生存下去的力氣。讀完後才明白,生活不易,憶苦思甜,我懂得了感恩和珍惜此刻的完美生活!淳樸、勤勞、勇敢、堅強的品格感染了我,也將激勵著我不斷成長,好好學習。

百年孤獨讀書總結800字 篇9

有一次,六年級學生趙新新在學校因肚子疼提前回家,在公共汽車上碰上了名叫怪老頭兒的老人,由於車上人很多,怪老頭兒被夾在了中間,趙新新心一軟,就用錢把那個大人座位給怪老頭兒坐,怪老頭兒為了答謝新新就給他吃了兩隻活鳥,治好了他的肚子疼的病。從此怪老頭和趙新新成了好朋友。

每次我拿起這本書,就象磁鐵一樣被吸引著,趙新新為了能不寫作業不被老師父母罵,就請怪老頭兒給他變了一個和自己一模一樣的人,當自己的“代表”。多麼奇妙的想法呀!我們何嘗沒有這樣想過。整天被題海淹沒,沒有一點休息、玩耍的時間。但是趙新新這個代表可不順利,沒過幾天就出現了漏洞,趙新新自請怪老頭把小人收了回去,並必須要好好學習。

走進書中的那個世界,你會為此著迷。怪老頭把趙新新變成耗子,去地下耗子城玩了一圈,還把不講道理的爸爸、老師告上了耗子法庭,(m.)給他們以最高懲罰——拔光鬍子。在地下耗子城耗子們最關心的是小耗子,耗子城法律還規定,小耗子吃飯、玩耍都任憑自由,成年耗子不能對小耗子加有強制性,否則也會被拔去鬍子。再想想我們此刻一切都被父母控制著,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在我們那裡也有這樣的法庭多好呀!父母、師長有什麼不對也能向他們提出。如果我也有一位這樣的朋友,我就會做許多搞笑的事,不被爸爸媽媽控制著,做一個全新的自己。

我真期望也有一位怪老頭這樣的朋友,使我衝出爸爸媽媽的約束,自由自在的生活!

百年孤獨讀書總結800字 篇10

和孩子們一起讀完了《波利安娜》這本書,被書中這個樂觀的女孩所打動,也學會了“好高興” 這個遊戲。

波利安娜是個可憐的小女孩。母親父親相繼離世。幾經輾轉之後,來到了很遠的、性格孤僻的波利姨媽家裡。波利姨媽不喜歡小孩子,只是在儘自己的責任。她把波利安娜安排在小閣樓上,條件十分簡陋,就連僕人南希都看不慣。可是波利安娜不以為然,總能從令人難過的事情中找到讓自己高興的事情。屋裡沒鏡子,她高興看不到自己臉上的雀斑;錯過了吃飯時間挨罰,她高興有了和南希一起吃飯的機會;碰到鎮上的“老古板”摔傷了腿,她高興自己正好路過能夠給人以幫助……他用爸爸教給他的高興遊戲影響著鎮子上的所有人。當我們讀到小女孩被車碰撞可能再也站不起來時,我們為她揪心,也為她祈福,不希望善良的人承受如此巨大的痛苦。好在希爾頓醫生想到了辦法,最終幫助波利安娜站了起來。我們內心為她高興,我們希望好人一定要有好報。

波利安娜的高興遊戲感動了她身邊的每一個人,姨媽也因此找到了自己的幸福。這個“高興遊戲”其實就是遇到任何困難要具備的樂觀態度。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不如意的事情,關鍵是自己怎樣對待。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你態度消極,可能會整天唉聲嘆氣,走不出陰影;如果你積極樂觀,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了自己和困難作鬥爭的勇氣。

波利安娜教會了我以後遇到困難要樂觀。

百年孤獨讀書總結800字 篇11

《小婦人》是美國女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的成名作,是路易莎以自身生活經歷為原型創作的小說。小說通過家庭日常生活和對主人公們各自的感情經歷的細膩描繪,塑造了四個性格鮮明的“小婦人”形象。喬活潑開朗、熱愛文學,夢想成為作家;梅格漂亮溫柔、善理家務,夢想擁有漂亮的房子和幸福的家庭;艾美纖細端莊、喜歡繪畫、夢想成為出色的藝術家;貝思生性靦腆、多愁善感、酷愛音樂,夢想擁有一架自己的鋼琴。

讀了這本書,我深深感受到小婦人們的母親--馬奇太太對女兒們的愛。在喬因為自己的性情急躁而害怕、自責時,馬奇太太會安慰她:“不要以為你的缺點不可征服,千萬不在氣餒”;當梅格對自己在莫法特家輕浮炫耀的事感到羞愧時,馬奇太太與她傾心交談,讓她不要煩惱,並溫柔地說:“在學會辨別和珍惜真心實意的有價值的讚美話,用謙虛和美麗的氣質來激發高尚的人對你的敬慕!”姑娘們都想在假期大玩特玩不幹活,馬奇太太竟然答應了,不過她們得到了教訓:光玩不幹和光幹不玩是一樣難受的......馬奇太太用自己獨特又慈愛的方式,讓四個小婦人認識自己,改變自己。在艱難中仍有堅定的信念去實現理想,使她們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社會--她把所有的愛都給予了自己的女兒們。

《小婦人》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喬。因為她活潑開朗的性格,像勞裡所說的一樣“一分鐘前掉眼淚,轉眼又笑了!”不拘小節的她,會雙手插進衣袋,吹起口哨,會穿紅灰兩色的划艇衣,再戴頂又破又舊的大帽子;她對姐妹們的嘲笑從不在乎,因為她非常愛自己的親人,勝過愛自己。當妹妹貝思受理病痛折磨時,喬傷心地失聲痛哭,令我感動:真是姐妹情深!我最敬佩的是喬的堅強,她從不一味地抱怨生活的艱難,而是一次次鼓足勇氣,勇敢面對重重考驗。她很少把懦弱的一面表現出來,使大家心情沉悶。當母親要去看望病重的父親時,喬把自己一直引以自豪的滿頭秀髮賣了25元錢,並說“現在剪掉這頭亂髮,我還可以健腦益智,我的腦袋變得又輕便又好使”,可是晚上她又在被窩裡為自己的頭髮而傷心。她是一個充滿活力,樂觀向上的女孩,給家人們更多的勇氣與力量。她能平靜地面對生活,為她愛著的人著想,理智地做出選擇,也正因為如此,她獲得了人們的尊重與文學創作的成功。小說的最後,她已蛻變成一隻美麗的蝴蝶了,像她的母親一樣溫柔、樂觀、充懣愛心。

從《小婦人》中,我體會到了“愛”的魅力,這種愛不僅侷限於家庭,還包括把愛無私地贈與他人。小婦人們幫著照顧貧窮的赫梅爾一家,帶給脾氣古怪的勞倫斯先生無盡的歡樂,幫助男孩子勞裡從苦悶孤獨中解脫出來,在互助互愛中成長。我想:“愛”就是一塊塊磚瓦,砌成的城堡就是“家”,“家”裡有幸福、溫情、也許會有矛盾與爭吵,但都會被“愛”所融化。

百年孤獨讀書總結800字 篇12

一盞透著朦朧的桔紅光芒的小桔燈,一鍋熱氣騰騰的紅薯稀飯,一個鎮定、樂觀的小姑娘……這是我讀完冰心奶奶的《小桔燈》這篇文章後,腦海裡一直迴旋的畫面。

文章主要講述了一位貧苦女孩,在父親被抓,母親重病的艱難生活中,鎮定、樂觀地面對生活,向身邊的人傳遞著溫暖和光明。

小姑娘鎮定、堅強。她小小一人,撐起了整個家庭,當同齡人在父母的呵護下過著衣食無憂的日子時,而這位小姑娘卻獨自撐起這個家。在艱苦的環境中她沒有哭鼻子,沒有驚恐,沒有感到無助。對於這麼一個小孩來說,她是多麼的不易呀!小小一人獨自上山請醫生,照顧媽媽,安排生活……在她的行為裡,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她內心的那份冷靜,鎮定。我想,在她的心目中肯定有一縷那朦朧的充滿希望的光。

在如此艱苦的生活中,小女孩仍能樂觀面對生活。在面對作者的問題時,她不失望、不悲痛,不叫苦連天,反而堅定並樂觀地回答作者的問題——“我們大家也都好了”她不僅鼓勵自己,也同時在鼓勵作者,在鼓勵和她一樣在艱苦環境中奮鬥的人。面對困難,她絲毫沒有畏懼,她堅信在不久的未來,革命會勝利,中華民族的老百姓一定能翻身成為新中國的主人。

小姑娘的這份膽量,這份勇氣,這種精神,是難能可貴的。因為她堅持相信心中那縷充滿希望的朦朧的光。

小姑娘為作者做了一盞小桔燈,那朦朧的桔紅的光照引著作者走出那條崎嶇不平漆黑一片的小路,順利回到住宿的地方。體現了她為別人想得周到,體貼入微,心懷感恩。也讓身邊人感受到了她的堅強、鎮定,樂觀的精神,同時也在把她心中的光明和溫暖傳遞給別人。

在小女孩身上我彷彿看到了另一個世界,無形中,我彷彿也看到了抗戰期間革命者在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下那艱苦的環境下堅強勇敢的精神和對光明的渴望。

我們應該學習小姑娘樂觀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作為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是多麼幸福,有父母的精心呵護,衣食無憂,快樂成長。即使有煩惱,也是快樂的煩惱。學習生活中碰到的一些些小挫折,小困難根本算不了什麼,比起這個小姑娘所碰到的,簡直是小巫見大巫。那麼,現在的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不好好生活,不珍惜眼前的幸福呢。

讓我們也在心中舉起那盞發出朦朧光芒的小桔燈,讓那朦朧的桔紅的光為我點明人生的方向……

百年孤獨讀書總結800字 篇13

《波麗安娜》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和有趣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了我,尤其是波麗安娜遇到挫折,面對困難時的心態,總是那麼出人意料,讓我們為之震撼。她的那份豁達開朗,猶如一股甘甜的清泉從我的心田流過,洗滌著我的心靈;她的那份聰穎、樂觀,猶如黑暗中的一盞明燈,引領光明。

波麗安娜——一個活潑,開朗的女孩,她用她的熱情和快樂感染著身邊的每個人,就連她的姨媽波莉哈林頓——一個非常嚴肅整天板著臉的女士也常常被她惹的掩面而笑;還有小鎮上的居民,因波麗安娜的遊戲——“快樂就好”,也變得開心起來。“波麗安娜”這個名字也因此成為樂觀的代名詞。

在波麗安娜遭遇了那場不幸的車禍後,雖然她雙腿不能落地,再也不能自由的玩耍,只能整天躺在床上,我們都為她感到難過,而她卻笑著說:“噢,我真高興!為所以的事情高興!哎,我很高興曾一度失去雙腿,否則的話,你永遠永遠也不可能知道,擁有一雙健壯的腿是多麼愜意的事情……”

就因為波麗安娜有一顆樂觀的心,所以她和她周圍的人的生活裡都因此增添了一抹色彩,同時也讓我深深的感動。

就因為波麗安娜能笑著面對困難,所以她最終擺脫了疾病的糾纏,又得回了健康的雙腿。

從波麗安娜的故事,讓我想起了劉偉。他是《中國達人秀》的首屆冠軍,他失去了雙手,卻用雙腳彈奏出了天籟之音;他頻臨黑暗,卻自己撐起了立足的天地,他用深邃的目光冷靜的注視著一切,用坦然的心境笑待這個世界。他和波麗安娜一樣,儘管遇到了挫折,但依然對未來充滿了希望,以致於最後獲得了成功。

若你常懷一顆樂觀的心,便會看到風雨後的彩虹,霧靄後的藍天,痛苦後的釋然,失敗後的崛起;若你常揣一顆悲觀的心,即使是金葉飛舞也會認為是枯葉凋零,即使是涼爽清風也會感覺是寒冷蕭瑟。拭淨心靈,讓陽光碟機逐灰暗,何樂而不為呢!

百年孤獨讀書總結800字 篇14

暑假裡的一天我讀了卡夫卡的《變形記》。覺得心中的壓抑感像巨石一樣壓在我的身上。拘束,扭曲,種種感覺把我捆住了,動彈不得,彷彿變成甲蟲的不是哥里高爾而是我,是我拘束在巨大的皮沙發下,動彈不得。

《變形記》,以一種絕望的筆調開頭。主人公哥里高爾在一夜好夢結束之後,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大甲蟲。全家都因此惶恐。還不夠絕望嗎?我以為這就是最絕望的事。不單單如此,絕望之中還有孤獨:一個人的孤獨,一家人的惶恐。惶恐之後,餘下的辦法只有一個——接受。習慣了就好。到這裡,在漫無邊際的黑暗中似乎看到了一絲希望的曙光。淡淡的愛意出現了,妹妹細心的照顧,母親溫暖的語言,都讓主人公感到了一陣陣的溫暖。哥里高爾也很瞭解自己的情況,默契的配合著。全書開始時緊張的節奏漸漸慢了下來,事情又得到了緩解,讓人開始浮想聯翩:也許,哥里高爾還會再變回來的,生活還會恢復原狀。可卡夫卡不這麼認為。我看到的只是片面,而卡夫卡看到的卻是全貌。熟悉,不過是厭倦的第一步,稍稍熟悉之後,無限的厭倦就在前面。終於,經濟上的重負讓這個家疲憊不堪,心理上的重負讓哥里高爾越來越多的做出他不該做的事,比如他的生活習性越來越像大甲蟲,開始喜歡吃一些腐爛的事物——絕望終於把他逼瘋了。他想剋制,又無法剋制。理智已經無法戰勝本能。對過去的回憶已經佔據了一切。他雖然擁有甲蟲的外殼,但他還有一顆人類的心,只要他在世界上還存在一刻,他就仍然是個頂天立地的人。他無法忍受別人把他當作噁心的爬蟲,他渴望自己像原來一樣!但是,他又對曾經的生活充滿恐懼。對生活的恐懼又使他有些愛上了現在的狀況。矛盾,是矛盾讓他心力交瘁,是矛盾讓他死在自己房間的地板上。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小說人物,哥里高爾,他就是卡夫卡的真實寫照。卡夫卡不僅僅在寫小說,他在寫自己,在寫自己的生活。

從結尾中,可以看到不止一種感情。哥里高爾在掙扎中死去了,生活又變回了原來的模樣。也許,比原來還要美好,在哥里高爾妹妹的跳躍中,哥里高爾被忘記了。不,這個人就不曾存在,以前的生活,不過是幻覺。在一場鬧劇過後,生活又滑回了原來的軌道。而他,哥里高爾,不過是薩姆沙一家生活中慢慢劃過的一道流星……

這本書給了我太多啟發。使我認識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與人性的險惡,一本好書對人的影響會是一生的,希望自己能夠多讀些這樣的好書。

百年孤獨讀書總結800字 篇15

徐志摩一生都生活在詩歌裡,他談話是詩,舉動是詩,就連畢生追求的愛情也如詩一樣浪漫!我一直被徐志摩勇敢追求"愛"、"自由"與"美"的情操所吸引,他的詩作《再別康橋》更是經典到極致,浪漫的情愫令人神之所往,彷彿自己也來到了康橋,遊於"星輝斑斕"的湖中!一句"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足以讓人感受到康橋的靜謐和安寧,唸到這裡,彷彿自己如詩人一樣,輕輕的邁動著雙腳,輕輕的走在康橋上,生怕吵醒了熟睡的蟲子和鳥兒,破壞了康橋的靜謐和寧靜。

太陽就快落山,我站在康橋上,可以看到西邊天上的五彩雲霞,餘輝反射四周,河畔的柳樹彷彿穿上了金色的嫁衣,就像一位夕日下的新娘一樣,美麗婀娜,風兒吹起她的衣角,她就這樣在微風中向我走來,我陶醉著不自覺伸開雙臂,朝她走近、走近,甚至就連她倒映在水中的影子也是如此迷人,一直在我心頭盪漾、盪漾,陶醉了我的心智。

你看河中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柔波中它隨著流動的河水飄蕩,自由自在忘情地舞蹈。這時,彷彿自己也是一棵水底的小草,只要讓我靜靜呆在康河水中,我便心甘情願地只做一棵無名的水草。雲彩和霞光的餘輝倒映在水中,一陣風吹來,彷彿是被打碎的七彩石一般,撒碎在海藻間,像是彩虹的夢境。

我多麼想"撐起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朔",用小船滿載一船的星輝,在星輝斑斕的河上放歌。但是,我怕打破了今晚沉靜的夜色,我悄悄的划著小船,在稀稀疏疏的月色中尋找著志摩當時劃過的地方,聽風兒輕輕在我耳邊哼唱!再美好的夢也有甦醒的時候,"輕輕的來""輕輕的走",康橋沉默了,夏蟲也為我沉默,"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再見了,康橋!我就這樣沉默在康橋上,我就醉在《再別康橋》的意境之中,久久不能自已。

徐志摩的浪漫情愫實在令人折服,簡簡單單的辭藻卻能勾繪出如此生動靜謐的畫面,令人神之神往,欲罷不能。我喜歡徐志摩勇敢追求"愛"、"自由"與"美"的情操,也愛《再別康橋》所描繪的浪漫景色給人帶來的無盡享受。

百年孤獨讀書總結800字 篇16

讀完了小鵬的《揹包十年》,頗受揹包客們推崇的一本書,幾乎在同時看見了某人的一條微博,突然感觸良多,很想寫點兒什麼,然而,卻一向太懶,直到拖到今日午時,沒什麼心思幹活兒,才想起寫下來。

讀這本書,流連於世界各地的美景自然少不了,但它最不一樣於普通遊記的一點,便是那份對夢想的執著。以往為了旅行打打工,攢了一點兒錢就辭職上路,也曾露宿街頭,最終最終實現了成為職業旅行者的夢想。此刻有人羨慕嫉妒恨,甚至批判他的奢華享樂,卻看不到他十年來經歷的艱辛。

夢想,是一個完美的東西,然而,有多少人能夠這樣的堅持夢想,不甘平凡呢?實現夢想的代價,又是多少人能夠支付的呢?我們生活在現實社會中,難免有太多的牽絆,許許多多的人都流於平凡,可是是社會潮流中不起眼的一粒沙子。然而,我卻突然覺得,沒有夢想甘於平凡的人並不必須就是可悲,真正可悲的,卻是那些將夢想掛在嘴邊,卻將夢想活成了空想的人。

引用作者的一句話:“任何事堅持了10年,那本身就是一種無與倫比的美麗”,而生活本身,何嘗不是一個值得堅持和經營的夢想?偉大的人畢竟是少數,但平凡的人卻有千奇百怪不一樣的生活,歸根結底,可是是一種態度。有人認為生活只是底層的必須品,需要的時候自然會有,總認為自我應當再幹出點兒什麼別的,才對得起來世上走一遭,直到累了困了想要“妥協”,終會發現生活已經高昂起他的頭,幸福不是想象中那麼唾手可得。

能夠堅持夢想,締造不凡的人,固然令人欽佩不已。但懂得珍惜平凡,經營生活的人,同樣會發現生活帶來的豐厚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