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浮生六記讀書筆記(精選18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13W

浮生六記讀書筆記 篇1

《浮生六記》的譯文者張佳諱在序言中寫到“古來通文辭,善解語的才女,和通情達理,痴情一往的妻子許多時候是相互矛盾的,但在芸身上,渾身璞玉地湊成了一體。”林語堂也曾經評價過芸是“中國文學中一個最可愛的女人”。

浮生六記讀書筆記(精選18篇)

芸,就是沈復所編寫的浮生六記中閨房記樂中的重要人物。

沈復自小便有親事的,但由於對方病逝,也是無可奈何的,同時也讓他在一次機遇中結識了芸這個溫暖賢良的人。

芸所生長的環境不是那麼良好,多年來一直都在除了丈夫疼愛而沒有什麼地位的家庭裡當媳婦兒,雖然有為人婦的許多壓力,但她依舊活地瀟灑自在。而且溫柔冷靜,落落大方,總是十分寬容沈復,這做為一個女子,確實是十分可愛的地方。也是芸之所以成為本書的亮點之處。

在文章中我印象很深的便是芸女扮男裝同沈復出門去逛廟會,害怕惹了麻煩,大方地承認自己的女人身份。將芸的活潑可愛寫的活靈活現。還有一處十分令人動容的故事,便是芸主動幫沈復找妾室,而且十分樂意,並說這樣一來便有姐妹同自己一同了,這樣便不會孤獨。後來認識了憨園,也是十分優秀的女子,便幫丈夫暗示,雖說最後憨園還是因為社會的封建而被嫁到有錢人家裡,但這件事卻寫出了芸的心胸開闊,溫婉賢良。

芸是《浮生六記》的一抹美麗的色彩,芸的早逝也無不是一個遺憾,但芸的可愛之處卻被眾人所頌讚。

浮生六記讀書筆記 篇2

《浮生六記》是一本自傳體小說。文章寫得坦率真實。不論是哪一章,都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人文情懷。《浮生六記》,分為《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後兩記疑是偽作《中山記歷》和《養生記逍》。四記穿插相聯,所記所敘雖然都是日常瑣事,平淡無奇,然情真意切,一點沒有忸怩作態,更無學究之氣,惟是靈秀沖淡,讀來如一縷嫣然清風徐徐拂面。

沈復,字三白,清乾嘉年間蘇州人,出生於衣冠之家,父親幕僚一生,先是生活小康,爾後家道中落。雖是平民百姓,沒有功名,卻是個多才多藝的知識分子。家計清貧,有段時間甚至是飢寒交迫,他和妻子陳芸卻志趣高尚,情投意合,始至不渝。他們吟詩,作畫,郊遊,聚友,烹餚,興趣昂然,意興飛逸。而後來,終於因為封建禮儀家教之害,歷盡坎坷,最終天人永隔。芸死後,三白“從此擾擾攘攘,又不知夢醒何時耳”。

書中記錄著作者一生經歷的起伏坎坷,悲歡離合。散發著感性色彩的文字,使我彷彿置身於當時的社會,體味著世間百態。沈復得雙眼始終瞄向自己的妻子芸娘,這位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她的聰慧,襟懷,氣概和痴情,不得不讓讀者“閱而心醉”。是看“一身素淡”何其嫻雅,口授成誦,何其穎慧,顧盼神飛,何其纏綿,太湖縱目何其豪邁。與紅樓夢大觀園中的女兒相比,芸娘比黛玉柔和,比寶釵淡雅,比探春體貼,比湘雲豪爽,比妙玉多一份人間煙火。於當今的時尚女郎相比,芸自是多了一份內涵,淡雅,一份矜持。卻不料這樣一位佳人中道悽然長逝,空流下兩行痛淚。

芸雖思想高超,卻在處理人事方面,仍有欠缺。大家庭的弊害盡人皆知,小夫妻的恩愛往往成為遭妒之由。沈家的家教禮儀很嚴肅的,父母,兄弟媳婦都住在一起。初始,芸娘處處小心翼翼,後來漸漸放鬆了,在公開場合也和三白並起並坐,當然就有人看不順眼,慢慢起了閒話。

有一年,三白隨父親在外任職,沈父說芸能筆墨,就代沈母寫信。後來家中有了些閒言,沈母以為芸寫信不清楚,就不讓她寫。沈父怒道:“想汝婦不屑代筆耳!”芸怕沈母不高興,便不解釋。超然大度的芸娘,獨在家事上唯唯諾諾!可見封建家教之害人啊!

就篇幅所佔的比例來說,《浮》應該是快樂、幸福、積極的,這些都應和了我曾經的人生觀:充滿光明的人生。然而就是那隻佔了六分之一篇幅的“坎坷記愁”,改變了我的看法。開篇的“閨房記樂”和“閒情記趣”所描寫的夫妻恩愛,歡樂融洽,使我的心情十分舒暢,也再次讓我充分的看到了生活的光明,“耳鬢相磨,親同形影,愛戀之情有不可以言語形容者”,這是怎樣的幸福生活!也許就是因為這太快樂,太幸福了,所以當我讀到妻子芸“受責於公”、“失愛於姑”後與作者四處流浪,最終客死異鄉時,我的眼淚無可抑制的流了下來。

生活在今天,我不會經歷戰亂、飢餓、孤苦,但誰能保證,我不會遇到其他的不幸嗎?疾病、失去親人、沒有工作……這並不遙遠,每天都有那麼多人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奔波於各類人才市場。顯然,我的人生觀過於理想化了。對人生中的挫折和困苦,我料想的不夠充分,不夠深刻。想來這也是我過去多次失敗的原因所在一一忽略、輕視了事情的困難面,過分樂觀,冒冒失失,失敗後又沒有及時總結經驗,只是一味地將過失歸咎於客觀原因,從未檢查過自己的錯誤。重新開啟《浮生六記》,看到“閒情記趣”,再看到“閨房記樂”,沈復在經歷了妻死子散後竟然依然能有一份品味生活中精細微妙之美的心,實在令我感慨,快樂是什麼?痛苦又是什麼?我想也許就是以一份寬容恬淡而又有情趣的心,去接愛生活中將要到來的一切吧。

我想我已經明白了我以前對於生活的過於膚淺的理解。那麼我能做什麼呢?改變我的人生態度,在做事前全面的考慮,無論是好的情況還是最壞的情況。困難挫折破壞了生活的快樂,但我們可以將它轉化成另一種快樂,我們不僅要自己戰勝困難,也要盡我們所能幫助他人,為他人創造快樂與幸福。

浮生六記讀書筆記 篇3

其實家裡也有可以閱讀的書,學校也有。

可就是喜歡這樣背來背去。好似蝸牛一般。生怕想看的時候,手邊恰好沒有這一本書。

從昨晚臨睡開始閱讀沈復的《浮生六記》。

今天值班時偷暇將《閨中記樂》讀完。

只覺得這夫妻的歡娛如此真實地有趣。

吃豆腐滷這樣的小事寫起來亦是生動非凡。

他們印刻章,“願生生世世為夫婦”,夫為朱文,妻為白文。

沈復外出,兩人通訊,在信箋結尾必定要蓋上這一個“願生生世世為夫婦”的章。

三百年前的浪漫,卻是如此別緻,讓人感懷。

然而在字裡行間卻充溢了沈復的哀愁。

在妻子先亡以後,他回憶起以往甜蜜瑣碎時竟找出了許多可以印證“不得白頭”結局的徵兆。

他們做了二十三年的夫妻。雖然後期顛沛流離,然而伉儷情深,清貧而善於作樂,比起失偶的李清照,已經是何其有幸了。

古代文人,寫悼妻詩的不在少數。

譬如元縝。他的《遣悲懷》。

可他與“鶯鶯”的故事卻使我對他的深情有了很深的懷疑。

譬如陸游。他的《釵頭鳳》。

雖然他到老來還數次到沈園題詞懷念唐婉,然而他在面對母親的強權時遠沒有沈復對愛情的堅貞。

陳芸不得公爹喜愛竟被逐出家門,沈復居然追隨她離開了家庭的庇廕,以至一世顛沛流離,而他卻未曾有悔。

如此深情決心,試問,古今有哪位男子可以做到?

林語堂說,陳芸是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

那麼,我也不禁要說,沈復亦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可愛的`奇男子。

這兩個最可愛的人的結合,怪不得連老天也要嫉妒,讓他們後半輩子嚐遍坎坷,而使陳芸早夭。

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

愛情似乎越來越速食麵了。而愛情好似也只有那麼幾個月的保鮮或者一年兩年的保質期。

這本薄薄的小品文。

白色的精緻封面。淡雅樸素的小插圖。註解不多,讀來亦只能不求甚解。

然而,這段三百年前的凡人婚姻卻令我深深感動。

這使我的心增添了無畏和珍惜的因子,亦使我前行的步履分外輕盈起來。

浮生六記讀書筆記 篇4

說是六記,其實只讀了四記,另外兩篇在歷史長河裡不知道飄哪兒去了。

忘了在哪兒看見一句,林語堂說芸娘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抱著“到底是怎麼個可愛法,還能比我可愛嗎”的心理翻了翻這本書。

看的比較不囫圇吞的是卷一的閨房記樂,和卷三的坎坷記愁。

一篇講的是少年不識愁滋味,賭書消得潑茶香。青梅竹馬,得償所願,每日談詩論畫觀花賞景,鸞鳳和鳴舉案齊眉。

另一篇講的是人生在世不稱意,他生未卜此生休。被趕出家門,窮困潦倒漂泊異鄉,父親兒子妻子相繼去世,兄弟為了財產與他反目,愁緒滿懷無釋處。

作者寫的倒是絲絲入扣,有感動有嘆息,但情感上不知道怎麼評價。

芸娘固然是可愛的。愛詩詞歌賦,也擅長烹飪女紅。心靈手巧,無論是插花還是開party都能別出心裁。溫柔賢惠又古靈精怪,恪守封建禮教之餘,也會穿個男裝跟老公出去旅遊。

看上去簡直完美,唯獨一點我不喜歡,閒著沒事兒還去給老公物色姬妾,最後那姑娘背叛約定,她也因為各種情感上的打擊鬱鬱而終。

試圖站在當時的時代和環境去理解這件事兒,奈何我實在已經進化完全,理解不能,既然真心實意的愛了為什麼還能跟人分享。或許這才是男人們如此推崇芸孃的原因吧,直男們不切實際的幻想,呵呵。

作者沈復,就更不知道怎麼評價了。

一開始年少求學,與芸娘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也倒美好。成年之後只能看見他終日靠著家裡的庇廕吃喝玩樂,被趕出家門之後窮困潦倒,不去想想怎麼養家餬口,竟然還繼續附庸風雅…完全沒有對妻子兒女以及人生最起碼的擔當。

花了那麼大的篇幅寫了自己和妻子如何伉儷情深,還照樣在出差的半年流連青樓。與妻子第二次倉皇出逃,竟然連兒子和女兒都顧不得了。把女兒匆匆許配給表哥家的兒子做童養媳,託人給兒子找了個地方謀生,後來兒子早夭,沈復想的是,芸娘不能延續後代了,為啥是芸娘沒有後代了呢,因為別人又送給他一個小妾唄。

看到最後這句,真是噁心的我連早飯都差點吐出來。

陷入糾結。

感動過人們的這些句子和故事,到底是真是假。

寫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蘇東坡,後來又說唯有朝雲能識我。

冒闢疆這個始亂終棄的大渣男,竟然還有臉寫出個《影梅庵憶語》。

個人生啊…仔細琢磨琢磨就覺得特別不堪。

所以,今天你喪了嗎?

浮生六記讀書筆記 篇5

活著,承載了多少意義、情感和力量呢?是進行時,是生命的持續狀態,是靈魂的永恆追尋。

看完《活著》,想說說關於“活著”。突然發現很難去說,這樣廣大卻沉重的話題,似乎每一個語句都顯得蒼白,每一聲嘆息都顯得無力;然而,活著,是進行時,是你我此刻正在經歷的狀態,無從逃避,直至那一天,你我在神的審判臺前,而從那一天起,我們將活在永恆的國度裡。而活著和永恆,有人只看到了一部分,於是沒有永恆的方向,迷茫地活著;沒有永恆的價值,愚昧地活著;沒有永恆的期待,艱辛地活著。也有人只看到所謂的另一部分,於是沒有現實的根基,形而上地活著;沒有腳下的道路,漂浮地活著;沒有真理的指引,被動地活著。

可以這樣說,讀餘華的《活著》是一種精神的震撼。當身邊的人一個個遠去,主人公仍然堅強樂觀地活著,儘管這一路太過平庸,這生活如此艱辛,總在埋頭活著,這使我想起了多年前聽到的一句話“活著,像狗一樣地活著”。看著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去,對自己無疑是一種打擊,自己仍舊要好好地活著,無論是為自己還是為別人。

而我們亦要好好地活著,無論是為自己還是為別人。或許,這是讀完這部小說最切實的感觸。

浮生六記讀書筆記 篇6

李開復博士的新著《與未來同行》彙集了近八年來他撰寫的25篇與人才成長、科技創新、企業文化和青少年教育等相關的文章。

1。除了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你還應該努力尋找一位你特別尊敬的良師。

2。求職的時候要有一封特殊的求職申請書,對公司的瞭解,規劃等等。

3。一個一流的人與一個一般的人在一般問題上的表現可能一樣,但是在一流問題上的表現則會有天壤之別。

4。美國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納說過:“不要竭盡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競爭。你更應該在乎的是:你要比現在的你更強。”你應該永遠給自己設立一些很具挑戰性、但並非不可及的目標。我建議大家最好能不斷和自己競爭——不要總想著勝過別人,而要努力超越自我,不斷在自身的水平上取得進步。

5。在學習的過程中,打好基礎最為重要。從軟體產業對人才的需求來看,我們必須學好數學和英語這兩門基礎學科。數學是所有工程科學的基礎,無論是軟體產品的開發,還是軟體技術的研究,都要大量使用數學方法和數學原理。英文則是軟體行業中的國際通用語言,要想了解國際上軟體技術的發展趨勢,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或是與國外同行進行技術交流,就必須掌握英文的聽、說、讀、寫,能夠在工作中熟練使用英文來解決問題。

6。我非常贊同保爾的這段名言:“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所以,選擇一個你真心熱愛的事業,不斷地挑戰自我、完善自我,讓自己的一生過得精彩和充實。

7。要想在現代企業中獲得成功,就必須努力培養自己的主動意識:在工作中要勇於承擔責任,主動為自己設定工作目標,並不斷改進方式和方法;此外,還應當培養推銷自己的能力,在領導或同事面前要善於表現自己的優點,有了研究成果或技術創新之後要通過演講、展示、交流、論文等方式和同事或同行分享,在工作中犯了錯誤也要勇於承認。只有積極主動的人才能在瞬息萬變的競爭環境中獲得成功,只有善於展示自己的人才能在工作中獲得真正的機會。

8。自律對於領導者來說更為重要。作為軟體企業的領導,要管理別人,要讓下屬信服,就要先從自我做起。這是因為,領導的做法通常是大家做事的目標和榜樣,領導的每一次舉手投足都會給下屬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處理不好的話,可能會造成負面的影響。特別是當公司或團隊處於危急時刻,需要領導帶領大家克服困難、衝出重圍的時候,如果領導表現得比職員還要急躁,翻來覆去拿不定主意,大家就會對領導喪失信心,公司或團隊也會因此而走向失敗。

9。企業的領導者在成功的基礎上,要想進一步提高自己,使自己的企業保持持續增長,使自己的個人能力從優秀向卓越邁進,就必須努力培養自己在“謙虛”、“執著”和“勇氣”這三個方面的品質。

10。為了成為最好的你自己,最重要的是要發揮自己所有的潛力,追逐最感興趣和最有激情的事情。當你對某個領域感興趣時,你會在走路、上課或洗澡時都對它念念不忘,你在該領域內就更容易取得成功。更進一步,如果你對該領域有激情,你就可能為它廢寢忘食,連睡覺時想起一個主意,都會跳起來。這時候,你已經不是為了成功而工作,而是為了“享受”而工作了。毫無疑問的,你將會從此得到成功。

11。你應定階段性的、具體的目標,再充分發揮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勤奮、向上和毅力,努力完成目標。比如,我要求自己每個月做兩次演講,而且每次都要我的同學或朋友去旁聽,給我反饋意見。我對自己承諾,不排練三次,決不上臺演講。我要求自己每個月去聽演講,並向優秀的演講者求教。有一個演講者教了我克服恐懼的幾種方法,他說,如果你看著觀眾的眼睛會緊張,那你可以看觀眾的頭頂,而觀眾會依然認為你在看他們的臉,此外,手中最好不要拿紙而要握起拳來,那樣,顫抖的手就不會引起觀眾的注意。當我反覆練習演講技巧後,我自己又發現了許多祕訣,比如:不用講稿,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表達時,我會表現得更好,於是,我仍準備講稿但只在排練時使用;我發現我回答問題的能力超過了我演講的能力,於是,我一般要求多留時間回答問題;我發現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就無法講好,於是,我就不再答應講那些我沒有興趣的題目。幾年後,我周圍的人都誇我演講得好,甚至有人認為我是個天生的好演說家,其實,我只是實踐了中國人勤奮、向上和毅力等傳統美德而已。

12。自信的第一步:不要小看自己,多給自己打氣

中國式教育認為人的成長是不斷克服缺點的過程,所以老師更多是在批評學生,讓學生彌補最差的學科。雖然應把每科都學得“足夠好”,但人才的價值在於充分發揮個人最大的優點。美國蓋洛普公司最近出了一本暢銷書《現在,發掘你的優勢》。蓋洛普的研究人員發現:大部分人在成長過程中都試著“改變自己的缺點,希望把缺點變為優點”,但他們卻碰到了更多的困難和痛苦;而少數最快樂、最成功的人的祕訣是“加強自己的優點,並管理自己的缺點”。“管理自己的缺點”就是在不足的地方做得足夠好,“加強自己的優點”就是把大部分精力花在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上,從而獲得無比的自信。

自信是一種感覺,你沒有辦法用背書的方法“學習”自信,而唯一靠“學習”提升自信的方法是以例項“訓練”你的大腦。要得到自信,你必須成為自己最好的拉拉隊,每晚入睡前不妨想想,今天發生了什麼值得你自豪的事情?你得到了好的成績嗎?你幫助別人了嗎?有什麼超出了你的期望嗎?有誰誇獎了你嗎?我相信每個人每天都可以找到一件成功的事情,你會慢慢發現,這些“小成功”可能會越來越有意義。

自信的第二步:用毅力、勇氣,從成功裡獲得自信,從失敗裡增加自覺

自信的第三步:自覺地定具體的目標,虛心地聽他人的評估

13。第一,你應該接受你的父母,千萬不要因為感覺父母不理解你而自我封閉。父母的成長環境不同,思維方式不同,他們對成功的定義可能也不同,對你的期望與你對自己的期望就有較大的差異。但他們人生的路走得比你長,經驗比你豐富,你不能先入為主地排斥他們。另外,你必須理解,父母是世界上最愛你的人,他們也是唯一可以無條件為你付出的人,你應該無條件地接受你的父母。作子女的經常把父母親過度理想化,而疏忽了絕大多數的父母,在他們生長的環境中,比我們更為匱乏、不足,他們可能沒有機會學習如何當一個稱職的父母,但以他們的條件,也盡力了。如果我們鄙視、排斥父母,無異是對自己生命的來源不敬,那如何能快樂?

第二,你可以試著去改變父母的想法,但你首先應反問,你理解和接受你的父母嗎?你能體會父母的想法嗎?當你抱怨父母總是期望你完美時,難道你不也是在期望父母完美嗎?凌志軍建議說:“父母對你們的期望沒有錯,只是你們應該讓父母瞭解,你們對他們的期望。”所以,在要求他們理解你之前,你應先去理解他們,這樣才能更成功地和他們溝通。相互瞭解後,也許你們仍有不同意見但能彼此諒解,也許你或他們會改變原來的看法而達到共識。為此,你首先應和父母建立一個坦誠的溝通關係。也許起初你們會覺得彆扭,但我相信你們很快就會體會到親情與溫馨。

第三,除了接受父母,你還應接受環境中不能改變的事情。有些同學期望著不必考他們認為沒用的題目,不必上他們認為沒用的課,不必聽他們不信任的老師講課。但在社會中生存,我們必須學會接受那些不能改變的事。凌志軍說:“如果我遇到‘應該做的事情’和‘喜歡做的事情’之間的衝突,我會給自己安排一個時間表,每天在規定的時間裡完成‘應該做的事情’——時間表能激勵你集中精力並提高效率。然後去做‘喜歡做的事情’。”人生是有限的,大家應把有限的時間用在“喜歡做的事情”上,但必須先把“應該做的事情”做得足夠好。

14。最無謂的“發愁”就是對自己不滿意。這不但浪費了時間,而且會造成事倍功半。所以,同學們一方面要培養自己的自信,以每一個小的成功來激勵自己,另一方面也必須能接受自己,理解你們是為自己而生活的。為自己而生活就是要為了自己的快樂、興趣和人生目標而努力,不要活在別人的價值觀裡。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沈向洋小時候一直活在別人的價值觀裡,為了“第一名”拼命,但是有一天,“我忽然意識到原來的想法錯了。打敗別人,得第一名,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學會尊重你自己,能不能發現自己的價值在哪裡。”

15,我一直信奉以下做事的三原則:有勇氣來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度量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有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同。

16,每一個剛進入大學校園的人都應當掌握七項學習:學習自修之道、基礎知識、實踐貫通、培養興趣、積極主動、掌控時間、為人處事。

17,從大學的第一天開始,你就必須從被動轉向主動,你必須成為自己未來的主人,你必須積極地管理自己的學業和將來的事業,理由很簡單:因為沒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的工作與生活。“讓大學生活對自己有價值”是你的責任。許多同學到了大四才開始做人生和職業規劃,而一個主動的學生應該從進入大學時就開始規劃自己的未來。

18,對自己的一切負責,勇敢面對人生,不要把不確定的或困難的事情一味擱置起來。比如說,有些同學認為英語重要,但學校不考試就不學英語;或者,有些同學覺得自己需要參加社團磨練人際關係,但是因為害羞就不積極報名。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不去解決也是一種解決,不做決定也是一個決定,這樣的解決和決定將使你面前的機會喪失殆盡。對於這種消極、膽怯的作風,你終有一天會付出代價的。

19,“以終為始”,積極地規劃大學四年。任何規劃都將成為你某個階段的終點,也將成為你下一個階段的起點,而你的志向和興趣將為你提供方向和動力。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志向和興趣,你應該馬上做一個發掘志向和興趣的計劃;如果不知道畢業後要做什麼,你應該馬上制定一個嘗試新領域的計劃;如果不知道自己最欠缺什麼,你應該馬上寫一份簡歷,找你的老師、朋友打分,或自己審閱,看看哪裡需要改進;如果畢業後想出國讀博士,你應該想想如何讓自己在申請出國前有具體的研究經驗和學術論文;如果畢業後想進入某個公司工作,你應該收集該公司的招聘廣告,以便和你自己的履歷對比,看自己還欠缺哪些經驗。只要認真制定、管理、評估和調整自己的人生規劃,你就會離你自己的目標越來越近。

20,每個人都有許多“緊急事”和“重要事”,想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是不切實際的。我建議大家把“必須做的事”和“儘量做的事”分開。必須做的事要做到最好,但儘量做的事盡力而為即可。建議大家用良好的態度和寬廣的胸懷接受那些你暫時不能改變的事情,多關注那些你能夠改變的事情。此外,還要注意生物鐘的執行規律,按時作息,勞逸結合,這樣才能在學習時有最好的狀態。

21,學習團隊精神和溝通能力。社團是微觀的社會,參與社團是步入社會前最好的磨練。在社團中,可以培養團隊合作的能力和領導才能,也可以發揮你的專業特長。但更重要的是,你要做一個誠心誠意的服務者和志願者,或在擔任學生工作時主動扮演同學和老師之間溝通橋樑的角色,並以此鍛鍊自己的溝通能力,為同學和老師服務。這樣的學習過程也不會很輕鬆,挫折是肯定有的,但是不要灰心,大學社團裡的人際交往是一種不用“付學費”的學習,犯了錯誤也可以重頭來過。

離開大學時,只要做到了這些,你最大的收穫將是“對什麼都可以擁有的自信和渴望”。你就能成為一個有潛力、有思想、有價值、有前途的中國未來的主人翁。

浮生六記讀書筆記 篇7

在九月的一個星期天裡,我讀了一本名叫《小英雄雨來》的書。這本書裡面的文章描述的是雨來和八路軍叔叔、小夥伴怎樣一次次打敗日本鬼子的事情,這本書是從第7頁開始講雨來的,一直到175頁才講完。

我給你們講講其中一篇吧。這篇故事的名字是《再有二百個櫃子還不夠呢》,文章是這樣寫:夜晚,蘆花村就像沒有軍隊來過一樣,靜悄悄的。只有冷風掃過村子,呼呼地響,卷著沙土吹在窗紙上,沙---沙!雨來的爸爸來到東屋,燈影裡,八路軍叔叔都已經睡了。一連打了二個月的仗,都太累了。爸爸輕輕抱起雨來,回到西屋睡覺去了。可是,戰爭又開始了,雨來醒後屋裡只剩自己和媽媽了,八路軍因為敵人太多了打了一陣就轉移了。日本鬼子進雨來家了,把家裡的櫃子搬走後,又到別人家找去了。看來,這一仗下來鬼子和八路軍損失慘重啊!

自從看過《小英雄雨來》以後,我發現每一個小英雄都有不怕死的精神,這是因為每一個小英雄、每一位八路軍叔叔和每一個人民都有一種神奇的力量,那就是都有信仰。我們身為中華人民的子女一定要為自己的國家獻出一份力量,讓我們這個國家更強大,讓外國不敢來侵略我們。

浮生六記讀書筆記 篇8

這篇文章反映了封建社會和封建教育對讀書人的毒害。當代人們處於思想昏沉的精神狀態。

“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一外貌描寫,既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又預示了一場悲劇的即將開演。通過肖像描寫,我看出了孔乙己的不幸遭遇:“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和“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寫出了一個經常捱打的書生模樣,再與他斷腿時的肖像對比,兩者相逢,簡直天衣無縫,更顯出了孔乙己的悲慘遭遇。從“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顯示出孔乙己是一個很懶惰自己不願意洗,但又死愛面子的人,又說明了孔乙己窮但又唯恐失去讀書人的身份的特點。

通過一些半懂半不懂的語言,如:“之乎者也”等來掩飾自己的缺點,反映了他受封建教育的毒害之深。又通過孔乙己教“我”寫字,又分茴香豆給孩子們,一人一顆,這一點充分表現了他的心地善良。魯迅先生用極為簡省的筆墨和詳細的生活細節,塑造了孔乙己的形象:被殘酷地拋棄於社會底層,生活窮困潦倒,最終被強大的黑暗勢力所吞沒的讀書人。

浮生六記讀書筆記 篇9

最近讀了卡夫卡的變形記,很喜歡這部作品的風格。

這篇小說反映了當時社會對人性的壓迫,是人們無法生存下去,最終只能在社會的壓力下變形,其實與其說是社會讓他“變形”,不如說是他自己選擇了“變形”。擺脫自己的人形,逃離人的世界,這在格里高爾而言完全是為了不再繼續昨天的噩夢。於是,格里高爾異化了。可是這種方式並沒有使得格里高爾的命運走向期待的幸福,走向光明,相反加速了他的滅亡。格里高爾也和甲蟲一樣,只能無奈地面對這悲慘的結局。他們講述著痛苦,闡釋著痛苦,逃避著痛苦,然後陷入到更深的痛苦中。越是生存得痛苦,就越是不知道反抗,只想躲避,隱藏自己。在這樣不能滿意的環境裡,選擇了最弱的方式——逃避,來求得暫時的心理安寧。

我們不禁為書中主人公的悲劇命運而感到難過,不斷感傷,社會的壓力無形之中可以改變很多,過去的社會如此,現在的社會也是如此,人們每天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學習,工作,生活。房子,貸款,越來越多的人被社會打敗,向社會屈服,社會是無法改變的,那麼我們就應該提高自己的承受能力,不斷的適應社會,這樣才能夠生存下去,而不是被社會的壓力打敗。

同樣悲哀的是家人對他的態度,僅僅是一個掙錢的工具罷了,失去了利用價值便選擇拋棄,在現實中感情是如此的廉價,不禁讓人感嘆。

浮生六記讀書筆記 篇10

生命在不斷延續,難忘的記憶總是在腦海中浮現。當生命中的那些成功、失敗、歡笑、淚水都一一逝去時,我們卻還是忘不了那些感人的故事,那些美好的瞬間。

“彆著急,善良的人!守得雲開見月明。”“我真希望把我的那束花送給爸爸,我想他聖誕節恐怕過得設有我們這麼快樂呢。”“先別告訴媽咪,讓她以為我們是為自己準備的,給她一個驚喜。”這些溫馨樸實的話是出自《小婦人》。其作者奧爾科特是美國著名的女作家。《小婦人》是她的成名作。

《小婦人》講述的是馬奇一家的故事,家裡有四姐妹:追求高貴但會照顧人的大姐梅格,充滿躁動卻關心家人的二姐喬,優雅自私卻頗得人愛的艾美,以及忘我無私卻需要家裡人的貝思。她們的母親是慈祥的馬奇太太,父親馬奇先生隨軍當兵。這樣的一家人和她們的鄰居男孩勞裡,勞裡的爺爺勞倫斯先生、馬奇嬸嬸,以及周圍的朋友所發生的如家庭日記一般簡單的故事,卻流露著耐人尋味的親情、友情、愛情,書中展示的是一幅溫馨甜美的家庭生活圖景,打動了無數讀者的心。當然也深深地打動了我和我的學生們。記得當我把這本書推薦給我即將小升中的學生們時,在家長中曾引起軒然大波,多數家長當時不理解,說什麼都要考試了,還讓學生們讀小說,真搞不懂,有的家長甚至當面找到了我,我耐心地和這些家長解釋:讓孩子們讀讀吧,一本好書很難得,能有這樣的機會並不容易。就這樣《小婦人》在我的學生中間傳開了。

《小婦人》這本書之所以我推薦給我的學生們,是因為這本書充滿了人性美,是每個人心靈深處的東西。看看書中人的成長,我們也可以試著正確地處理身邊的親情、友情、愛情,感受書中的人性美。這本書告訴我們如何懷著一顆收穫的心體會,感受並對待它們,並試著像馬奇一家一樣,為了這些愛變得更堅強、獨立。家庭生活可能很枯燥,但誰能發現他溫馨的底蘊,誰就具備了慧眼。家——是人性最美的一面體現的場所,那裡是無私的愛的所在。每個人的追求從這裡開始——如四姐妹。從他們身上,我學會了堅強,學會了要懂得知足但不能滿足。我學會了要對未來永遠充滿希望,並努力追求夢想的樂觀精神。我同樣也學會了要加倍珍惜所擁有的,不要等失去了才知道它們的難能可貴。我們應該細心發現每個人的優點而不能只看到別人的缺點。

梅格、喬、貝恩、艾米,他們四個堅強、樂觀的精神將永遠貯存在我的心裡,它們的微笑會永遠存貯在我的腦海中,提醒著我:要堅強要有一顆純潔善良的心。希望讀過這本書的人們也能體味道它的美。

浮生六記讀書筆記 篇11

《茶館》是中國話劇史上的經典,也是老舍的成功之作。

《茶館》的故事全部發生在一個茶館裡。茶館裡人來人往,匯聚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老舍抓住了這個場景的特點,將半個世紀的時間跨度,六七十個主,人物高度濃縮在茶館中,展現了清末戊戌維新失敗後,民國初年北洋軍閥割據時期,國民黨政權覆滅前夕三個時代的生活場景。概括了中國社會各階層,幾種勢力的尖銳對立和衝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的中國的歷史命運。

這就是《茶館》投影出的中國!

裕泰茶館在大時代中生存了下來,必然有他的生存之道。先從茶館的內部裝飾開始說起。

從茶館中桌凳的變化就側面反映了這裡生意的好壞。第一幕中店裡放的是長桌,方桌,方凳,長凳,小凳。這樣客人的容量還是挺大的。當時天泰,廣泰,德泰都已經關門了。市場競爭的壓力不大了,勉勉強強的混口飯吃。第二幕中一律是小桌與藤椅,桌上鋪著淺綠色桌布。牆上用的是時裝沒美人,可見王利發緊跟時代潮流。第三幕中都換成了小凳和條凳,傢俱也黯淡了,門庭也不光線了,歲月讓裕泰失去了生氣。體面也不是這裡的形容詞了。除了這明顯的外部裝飾,還有那些個字條。

“莫談國事”這條子陪著裕泰一起經歷了半個世紀。第一幕中茶館各處都貼著這條子“莫談國事”。第二幕中的“莫談國事”更大了,更醒目了,功能依舊。第三幕中“莫談國事”有了一個夥伴“茶錢先付”。“莫談國事”更大,更多!這是一張神奇的條子。

“ 莫談國事”將封建無限的放大,也無限的反應了社會的落後。“茶錢先付”反映了裕泰的生意已經岌岌可危了。

在茶館中不僅僅有陳設的條子,還有人。《茶館》中人物繁雜但每一個都有鮮明的個性。

其中在全文的結尾的時候有一個沈處長。他一共只有一點點的臺詞,是七個“好”字和一個“傳”字。語言極其凝練,但同時把這個人表現的淋漓盡致。沈處長的出場穿著軍便裝,高靴,帶馬刺,手持小鞭,後面還跟著兩個憲兵。他明顯是一個很霸氣的人,但少言寡語。不說話,用眼神示意也許就是這些長官的特徵之一。

沈處長不過是這戲中的跑龍套,而王利發是貫穿整部戲的靈魂人物之一。

王利發是一個小小茶館的老闆,為了生存,他阿諛奉承,逆來順受。這不僅僅是他的茶館,也是他父親的。所以茶館不僅是一個賺錢工具,更是他父親的饋贈和希望。一個不卑不亢的人,但不是一個苟活之人,他很堅定的保護家人,自己堅守茶館,最後用上吊來結束生命。

《茶館》是我讀的第一本戲劇。人物繁多,我每每讀過都不時的翻到前面去看人物表。雖然人物多很繁雜,但老舍能清晰地寫下這麼多,可見他能力的強大。一張張醜惡的嘴臉,一張張善良的臉龐,都在老舍筆下栩栩如生。我讀出了世道淪落,讀出了人間正道是滄桑。

《茶館》很經典,人物很傳奇。

浮生六記讀書筆記 篇12

一百多年前的工業革命時期,一個叫大衛梭羅的美國人幽居在瓦爾登湖畔長達兩年半光陰,他獨自一人建造了小屋,在那裡捕魚、耕耘、沉思、寫作,最後誕生了一部偉大的名著《瓦爾登湖》。時至今日,該書仍然閃爍著耀眼的光輝,它也入選了美國國會圖書館評出的“塑造讀者的25本書”。

這本書寫成於19世紀中葉,那時正是資本主義的飛速發展時期,在當時那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作者冒了的大忌,特立獨行,挑戰傳統的思想,實在令人敬仰。而梭羅心中的這種魄力,這種不帶世俗觀念的思想,讓我對這本書產生濃厚的興趣。他的思想就如同一絲清風,不著痕跡地讓我精神一振——一種快樂的簡樸的生活!充滿物質享受的生活固然很誘人,許多人都認為金錢可以主宰一切,事實上,生活中也存在這樣的現象。於是,人們開始瘋狂地尋求賺錢的機會,漂亮的跑車、絢麗的珠寶、奢侈的飯菜、華貴的別墅等等開始陸陸續續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知道他們老去,迎接死亡時,才注意到自己一生究竟在做什麼。這使我想起了小瀋陽的一句話,“人這一生最痛苦的事是,人死了,錢沒花了”,但作者的思想境界顯然要比小瀋陽的搞笑高出不少。

從前,就有個故事,城裡人勸告農民使用高科技裝置,農民卻堅持用雙手耕作,城裡人說,如果用了先進的裝置農民就可以天天在那悠閒地晒太陽,農民卻反駁,“我現在不就是在悠閒地晒太陽嗎?”那個城裡人已經無話可說。

梭羅這種簡樸的生活方式似乎和中國古代的隱居頗有幾分相似。晉代的陶淵明就體會過,群山蔥蔥、幽徑模糊、山湖靜寂、紫霧騰騰、孤舟寒江、冰雪淅淅,無憂無慮地創造自己的人生,想想就令人心醉!但兩千多年前的那些隱居者多數是官場不得志的官員,那些生活平淡不驚的老百姓哪兒會冒生命危險闖蕩江湖呢?而梭羅在瓦爾登湖畔的兩年半光陰就顯得更加的彌足珍貴,作者的精神更顯得勇敢無畏。

在作者的眼裡,淳樸的山林才是他的依靠,自然才是他的歸屬。文中透漏著對於瓦爾登湖的熱愛,對於小屋的熱愛,對於山林的熱愛,對於林中小動物的熱愛,對於大自然萬物的熱愛。這種熱愛是與他簡樸樂觀的情操分不開的。

反觀現在我們富足的生活,雖然不能像梭羅那樣幽居山林,雖然當年的瓦爾登湖已時過境遷,雖然如今自然在一點一點被人類吞噬,但他們都不妨礙我們每個人在自己心裡保留一片純淨、安逸的瓦爾登湖。正如梭羅所言,我們即將在自己的內心暢遊!

合上《瓦爾登湖》墨綠色的封面,一股清涼的湖水已然匯入心間,澄澈見底,將心境盪滌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纖塵。正如徐遲先生在《序言》中所說:“《瓦爾登湖》是一本寂寞的書,是一本孤獨的書。他只是一本一個人的書。”當你的心靜下來的時候,再去拜讀這篇神的思想吧!

這本書寫於19世紀中葉,那時正是資本主義的飛速發展時期,在當時的背景下,人們追逐利益,想盡一切的辦法來使自己獲得更高的權利和更多的金錢。工業文明、喧囂社會擠壓著人類、侵蝕著人性。而在這個大背景下,畢業於哈佛的這位智者,他單身隻影,拿了一柄斧頭,跑進無人居住的瓦爾登湖邊的山林中。他特立獨行,懷著一顆嚮往自然的心,寧靜地踏上了這段心靈的路基。而在這個被稱為“神的一滴”的瓦爾登湖的土地上,他坦然在空間裡,孤獨在思想中!

“我喜愛我的人生中有閒暇的餘地。有時,在夏季的一個清晨,我像往常一樣沐浴之後,坐在陽光融融的門前。從紅日東昇直到豔陽當頭的正午,坐在這一片松林,山核桃樹和漆樹的林中,坐在遠離塵囂的孤寂與靜謐中,沉思默想。”

他靜靜地解除安裝城市的喧囂,用心寫下孤獨。每次看他的書都是一種震撼,他思考人生,讓我的心如淨水般澄澈。他讓我感到敬畏,原來一個人的生活是這樣的,他的一生是如此的簡單而又芳香撲鼻,雖然短暫而又意蘊深遠。他的精神世界絢爛多彩,而且是精妙絕倫,世上這樣的智者怕是鳳毛麟角吧。

梭羅短暫的一生中,他試圖鼓勵人們要簡化生活,將時間騰出來來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告訴世人不要被繁紛複雜的生活所迷惑,從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義。做生命的舵手,揚帆遠航。他認為:假如人們能過宇宙法則規定的簡樸生活,就不會有那麼的焦慮來擾亂內心的寧靜。所謂明天,即使時間終止也永不會來臨。使我們視而不見的光亮,對於我們就是黑暗。當我們清醒時,曙光才會破曉。來日方長,太陽只是顆啟明星。

他提倡儉樸生活,並不是讓我們要粗茶淡飯或是節衣縮食,而是想要讓我們多聽聽新的節奏,這也許就是一個人的價值,只是孤獨,恬靜,沒有任何的矯揉造作。

作者在瓦爾登湖畔追求孤獨,實際上也是在追求深刻,他想在孤獨的心境中對人生進行思考和探索。孤獨催生了他的深刻思想。“不必給我愛,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這是他的心裡呼聲。

浮生六記讀書筆記 篇13

高爾基《童年》 好詞摘摘抄

忽如其來、飄忽、興趣盎然、熠熠生輝

高爾基《童年》好句摘抄

伏爾加河藍色的水面上,桔紅色的輪船在逆流而上,而一張張金色的葉片則緩緩順流漂下。

我非常害怕外祖父,總覺得他的綠眼珠無時無刻不在盯著我看。

那曲子激昂中含著憂傷,彷彿是從高山奔流而下的河水,激盪在房間中。

經常有人聽見了他們的歌聲從窗戶底下停下來看著他們,那一張張仰起的面孔讓我想起沒洗的髒盤子。

高爾基《童年》好段摘錄

“唉,你們這些人礙…!”他常常這樣忽如其來地嘆氣,也不知在感嘆什麼。“人礙…”的尾音總是被他拉得長長的。

茨岡臉色紅紅地走到廚房中間,像一團火焰般地跳動起來:兩手高高揚起,腳步快得讓人難以分辨,襯衫抖動著,像燃燒一般發出燦爛地光輝。他放縱地舞著,彷彿開啟門讓他出去他就能跳遍全城!大家都被他感染,跟著他顫動起來。

歌唱中,外祖母時而前進,時而後退,時而飛旋,青春瞬間回到了她的身上,令她呈現出一種鮮花綻放般的美麗。每個人都被她吸引住了。

我的感悟:

作者將主人公當時所處的骯髒的環境寫得很到位,在語言描寫上很有功夫。使文章生動,令人身臨其境,對美與醜及人複雜的感情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

浮生六記讀書筆記 篇14

一番沒有情節的幾乎處於殭屍形態的自述,打動了無數青少年的心。當成長降臨到霍爾頓身上時,他很痛苦,他有想過逃避,逃避中又夾帶著一些嘗試。最終,他選擇了面對。

“有那麼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哪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王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王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感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麥田”象徵了孩子們美好的童年,孩子們整天無憂無慮地做遊戲。但“麥田”的位置不理想——在懸崖邊。時針不停地轉動,飛快地把孩子們帶向了成長,所以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成長的道路上必定會有迷茫,有彷徨。孩子們跑向的就是那“懸崖”下的萬丈深淵——成人世界。“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霍爾頓夢想著守護住孩子們的童年。但誰都清楚,這個夢翻譯成英文只是wish而非hope,是一種虛無縹緲、遙不可及的夢。成長是誰都無法逃避的,但成長絕不像霍爾頓心中的那樣可怕。漫漫成長路,我們會失去,也會得到,但絕不是像霍爾頓所述,只得到壞的,只失去好的。我們必然會失去童真,得到世俗。但我們也會失去無知,得到責任。

以前很多人說,塞林格等同於陶淵明,但我卻不這麼認為。晉陶淵明消極避世,他已是成人,卻不願面對當時社會的汙濁。於是,他選擇了逃避。據說美國教科書中對陶淵明的描述是“過上游生活,出淤泥而不染”。“出淤泥而不染”代表了積極入世的一類人。陶淵明的避世,已經達到了忘我的境界,王國維稱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為“無我之境”,也就是說他和自然完全融為一體。和陶淵明完全不同的是,霍爾頓在經歷過一番思想鬥爭後,最終選擇了面對。故事的最後霍爾頓是否真正懂得了成長的真諦,我無從得知,但我相信一定有一種力量在促使他留下。成人世界其實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髒亂,處在成人世界裡,也會有一些美好的事物給我們一些安慰和鼓勵。我認為,塞林格真正的目的是激勵美國的戰後一代,讓他們獲得啟發,進而積極入世,承擔起建設祖國的重任。由此說來,霍爾頓最後決定留下來面對成長也就順理成章了。

就像霍爾頓最後沒有逃避,生活中的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我的內心也是矛盾的:一邊帶著某種叛逆一邊“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有時我會想,我為什麼要生活在別人的目光裡,又為什麼沒有離開世俗的勇氣?我沒有膽量步入社會,但又無法逃避,只能做著“麥田裡的守望者”的美夢,守護住下一代的童年。就像最後霍爾頓還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他那每一個“混賬”朋友,儘管他們沒有一個曾真正走進過霍爾頓的內心世界,儘管他們身上都有著霍爾頓厭惡的地方,但在霍爾頓心中他們仍然很可愛。當我們只能面對的時候,不要忘了,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在你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我對小孩子看法的改變是因為兩位作家,一位是泰戈爾(暫時按下不表),另一位就是塞林格。之前看到小孩子就會心煩,在書店看書時他們會大哭大鬧,在路上行走時他們會隨地小便。然而當我看到故事的結尾,天上下著傾盆大雨,霍爾頓在公園長椅上靜靜地坐著,菲碧坐在旋轉木馬上,一圈又一圈地轉下去……我被這畫面所震撼了。紀伯倫說,“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他們會哭鬧打擾到你,但他們是純淨的白紙;他們會因在我們看來連雞毛蒜皮都算不上的事情大吵大鬧甚至動手,但他們的出發點只是簡單的達到個人的目的;偶爾他們甚至也會對同伴惡語相加,因為他們一直在模仿。雖然他們不懂得為別人考慮,但他們有一顆覺醒的心。每一顆覺醒的心都是一粒種子,等待春風雨露的澆灌呵護。有時我甚至認為小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完美的味道。小孩子時時刻刻都在受到我們的影響,因此,悉心呵護下一代,不要抹殺屬於他們的青春痕跡。也許,當若干年後他們長大後像現在的我們一樣需要面對成長時,他們不會再猶豫不決:“帶上我的青春史詩,勇敢地踏入社會!”

浮生六記讀書筆記 篇15

每個人心裡都有著這麼一家雜貨店,或許你找不到它,但它並未離開你。

——題記

一個閒適的午後,一杯茶,一個人,我捧起了一本書——《解憂雜貨店》。這是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一部名作長篇小說。它把我帶進了一個奇妙的世界,感覺所發生的一切離我很遙遠,想伸出手去觸控,什麼也沒有。但又似近在咫尺,因為它是那麼的真實感人。它所闡述的人世間的這種美好、善良與希望,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一如空氣,無處不在。

《解憂雜貨店》是一部通俗易懂的經典之作。故事講的是一位神奇的雜貨店老闆,通過回信給各類人生迷惘者解憂答疑。小說寫得撲朔迷離,精彩紛呈。開頭通過三個“小偷”——翔太、幸平、敦也誤進雜貨店,卻無意中解答了來自另一個時空的信件,來展現了雜貨店裡的預言與穿越時空為來信者排憂解難。魚店音樂人、被身世困擾的經紀人、逃離家庭的木匠、富有的女社長……因為同一家雜貨店,他們的命運被巧妙地聯絡在了一起。

最令我驚喜的是,一部如此暢銷的新經典,對人生的寬度有著和善的胸懷,充滿了正能量,書中所展示的人性美讓我驚喜與欣賞。它主張的是善,善的付出,善的堅守,善的傳遞。從一開始,浪矢爺爺以真誠的態度去回答每一個需要得到幫助的人的信件,到後來,是現在的人給過去的人回信。指引對方走出困境,解決煩惱,使得迷惘的人得到啟迪,迷途少女獲得人生成功。而且得到過幫助的人又自發地去幫助別人,讓愛與真誠一直在傳遞。它讓我們相信了善舉終有善報,成了照亮我們人生信念的一盞明燈,鼓勵我們不畏命運的艱難險阻,善待每一天,開拓新未來。

我一直相信,愛是可以傳遞的。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善舉,耳濡目染,往往會有愛的接力,善的傳承。比如,和父親外出或在小區裡散步,偶爾會發現路上扔有一些磚塊、樹枝和大塊垃圾什麼的。每次父親都會停下,把路上的大塊垃圾清走。他說:避免路人撞上了會摔跤。於是我和妹妹只要看見路上有大塊垃圾也會挪一下,更別說是亂扔垃圾了。直到一天,我欣喜地發現,在我們的身後,多了一個小身影,一個小妹妹也學著我們搬路中間的一塊石頭。還有一次,清晨我出門去上學,在過道里,我發現鄰居姐姐正輕手躡腳地關鐵門,推出她的自行車。她看見我,抿嘴一笑,輕聲說:時間還早,咱得小聲著點兒,別吵了鄰居們睡覺。從那天起,我出門也會小心翼翼地關門與走過樓道了。

其實,這些都是小事,但是,真誠地做每一件事,對待每一個人,心懷善良,用一顆心溫暖另一顆心,像我們老祖宗說的“勿因善小而不為”,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溫暖,讓世界充滿愛!

這就是“解憂雜貨店”老闆浪矢爺爺通過自己的微言行小舉止告訴我們的大道理。有趣的是,書中幾個主要人物的生活因為無法預知而充滿了更多的可能性,我們無法知道下一秒將會發生什麼,所有的事情都按了它的軌跡在執行。但是,萬物之間是有所牽連的,我們所做的一件小事,也許會影響到他人的命運,而身邊人的所作所為,也有可能會改變我們的未來。我們能做到與有所把握的,就是心懷善良,敬畏生命,真誠地對待生活中遇到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每一次經歷,每一個挫折。予人玫瑰,手有餘香,讓愛傳遞下去。

浮生六記讀書筆記 篇16

托爾斯泰是俄國19世紀現實主義文學家最傑出的代表,《復活》於他71歲所作,是最後一部長篇小說,是他長期思想的結晶,是他文學藝術探索之路上一部不朽的傑作。

我有幸讀了這部小說,深為其細膩的手法,鋒利的筆觸所震撼。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是上流社會的公爵,在充當法庭陪審員時認出一個被控犯盜竊罪的妓女(女主人公卡秋莎。瑪絲洛娃)正是曾經被他誘姦的一個姑娘,並造成她懷孕,收養她的女主人知道後將她掃地出門。瑪絲洛娃生下的孩子被送往育嬰院的途中死掉,從此她逐步墜入墮落的深淵,落入妓院過起了淫蕩荒糜的生活。良心未泯的聶赫留朵夫逐漸發現自己犯下的不可饒恕的罪行,於是走向了拯救瑪絲洛娃同時也是為自己減輕罪行的艱辛之路,就在這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中,他們的靈魂都得以復活。

然而出自文學巨匠托爾斯泰之手的作品絕不可能只是一段悽慘曲折的愛情故事。《復活》花費了他從1889-1899年10年的心血。當時他已進入老年,世界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內心已經徹底否定了沙皇制度,而俄國當時社會正處於大革命的前夜。所以,《復活》一書是借托兩位主人公的遭遇,深刻揭示黑暗的沙皇帝國,真正反映被欺壓的下層人民的苦難生活,也揭露了腐朽混亂的上層社會和官場。

托爾斯泰筆下的女主人公瑪絲洛娃是一個平民女子,是俄國社會中最為普通的一員。一開始她是一個天真純潔活潑開朗的少女,結果遇上上層社會的聶赫留朵夫,被他玷汙然後拋棄,被趕出家門接著淪落為妓女,最後又受人誣陷被告上法庭,由於陪審員的誤判、法官的不負責任使她被放逐西伯利亞服苦役。這一系列的打擊,經歷的種.種使她褪去天真,取而代之的是對社會的失望和對上層社會的憎恨。她的一部血淚史是對統治階級和官僚主義最有力的控訴和最無情的鞭笞。但是整個過程中瑪絲洛娃並沒有完全失去人性中最可貴的善良,她關心監獄中受盡折磨的無辜的人們,並要求聶赫留朵夫去幫助他們早日離開監獄。並且在發現聶赫留朵夫的真誠之後也從心底裡原諒了他。最後從政治犯身上看到了值得敬佩的鬥志,慢慢的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復活。這些也代表了最底層勞動人民的樸實善良,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憧憬。

浮生六記讀書筆記 篇17

第一次在書店看到《瓦爾登湖》這本書時,我還小,大約在念國小五六年級,沉迷的是富有情節的故事小說,對散文式的文章,統統不屑一顧,所以乍一翻看,覺得很是乏味,想也沒想就把它扔回了原處,再說,封面上都是灰塵的書,想必是不值得一讀的吧!

多年後,我上大學了,學校圖書館裡的書可謂琳琅滿目,看著遠比小書店多好幾倍的書,從一個書架移到另一個書架,腳都挪不動,無意間,又看到了這本書,這個時候,我已經知道梭羅是美國的著名作家,哲學家了,大概人就是這麼功利吧,我因此把它帶出了圖書館。

要真正看懂一本好書,是不容易的,欲知其人,須得聽其言,觀其行,而要了解一本書,不僅要了解書的作者,也要了解此書創作時作者所處的境況以及當時大的社會背景。脫離了這些,書為死物,你既無法深究什麼,也無法獲得更全面的思考。

亨利——大衛——梭羅,美國著名作家,自然主義者,哲學家,改革家,16歲進入哈佛大學學習,其思想受愛默生影響,提倡迴歸本心,親近自然。1845年,梭羅26歲,正是青年意氣風發,雄心勃勃於名利追逐的年紀,可是梭羅卻掙脫了俗世的枷鎖,獨自在瓦爾登湖湖畔建立了一個小木屋,生活中的一切皆為自給自足,《瓦爾登湖》便是他在湖邊兩年生活裡大小瑣事的記錄和思想的隨筆。

19世紀的美國,被歷史學家們認為是獨立的美國文化誕生和生長的時期,當時著名的思想家愛默生提倡崇尚自然力量和人的自我本真,反對教條主義和形式主義,而梭羅較之而言,注重實際行動,而不僅僅是語言。在他獨居瓦爾登湖畔的日子裡,他用流水式的方法記下了建造木屋的每一筆開銷,除去原木,石頭和沙子,他一共花費了28。125美元,這個花費在物價飛漲的今天來說簡直不可思議,而對當時的人們來說其實也同樣難以置信。人們總是說,賺這點錢夠幹什麼呢!於是又繼續拼死拼活的勞動賺錢,等到錢攢夠了,卻發現物價又漲了,只能望洋興嘆罷了。

浮生六記讀書筆記 篇18

孔乙己低聲說道:“跌斷,跌,跌……”他的眼神很像懇求掌櫃,不要再提。——題記

假期裡,我讀了魯迅先生寫的《孔乙己》。《孔乙己》這篇小說是魯迅的一篇短篇小說。主要內容是:在魯鎮的酒店裡,除了常來的長衫主顧外,還有一個人,雖穿著長衫,但卻很舊,那就是————孔乙己。每次他到酒店,別人說他又偷了書,他就爭辯說自己是讀書人,讀書人竊書不能算偷。後來過了好久,孔乙己都沒來酒店,原來他偷到舉人家被打斷了腿。過了一段時間,孔乙己拖著斷腿蹭著來到酒店,掌櫃說他偷書時,他沒有再爭辯,只是懇求掌櫃不要提。後來,孔乙已就再也沒有來,死了。

這篇文章真實地反映了清朝末年最底層平民的生活。在那個時代,有很多像孔乙己一樣的窮人,他們受封建社會的剝削壓迫卻不敢反抗,命運十分悲慘。我覺得魯迅先生文中表達了對他們的同情,同時對腐敗的清政府進行了批判。

魯迅先生的文章都很深奧,這篇文章我也不是很懂。不過有的描寫我覺得還不錯,我多讀幾遍就能慢慢理解一些了。大家也可以試一試,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