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三則讀書筆記(精選18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釋出於: / 人氣:5.35K

三則讀書筆記(精選18篇)

三則讀書筆記 篇1

今天,我讀了《昆蟲記》,作者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林。

當讀完後我從這鉅著裡我瞭解到了:黃蜂、蟋蟀、蟬、毛毛蟲、孔雀蛾、石蠶、螢火蟲、紅螞蟻等等。

其中,我對蟬瞭解至深。蟬,一般是夏天才出來“唱歌”的,它的“嗓音”清脆而又響亮,“唱”渴了它就會用它尖利的“嘴”插進樹幹吸收液體解渴。這時它還沒有忘記唱歌,直至飲飽後繼續認真的唱著歌 。不過有時喝到一半時也會被凶惡的螞蟻、黃蜂等飢餓的小昆蟲搶掉。

三則讀書筆記 篇2

最近,我認真拜讀了孟繁華教授的《賞識你的學生》一書,這本書從家長、學生、教師等角度,選擇了一個個典型的案例,來詮釋成功教育的奧妙所在,每個故事的後面還附有家長留言,專家評析,生動而又引人入勝,故事情節又往往出人意料,處處閃耀著智慧的火花。故事的主人公往往是一些被人們認為智力低下的學生,這些學生,在教育者的啟發、讚賞、激勵下,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走上成功之路。

我想:這應該是我們學習的優秀典範。他們的事蹟給予我許許多多寶貴的啟示。作為一名教師,每天面對幾十名孩子,面對幾十雙充滿渴望和期待的眼睛,我們的言行舉止,我們的情感態度,無不深深影響著每一個孩子。當孩子犯錯誤或表現不佳的時候,嚴厲的批評,大聲的斥責,換來的是孩子暫時的服從,表面的聽話,但同時也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了叛逆和怨恨。老師不僅沒有轉變孩子,實現自己的工作目標,反而傷害了孩子的心靈,傷害了師生感情,給今後的工作帶來更大的麻煩。所以,全新的時代需要擁有全新觀念的老師,全新的時代賦予“敬業”和“專業”全新的含義。教師是跟人打交道的工作,我們的工作物件是雖然年幼無知,但是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有獨特個性的孩子。這就更加要求我們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需求,激發他們對知識的熱愛和渴求,培養他們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意志品質遠比傳授知識更重要。我們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時時刻刻歷練自己,用我們無限的愛心、耐心、細心和關心,儘可能使用鼓勵或激勵的的語言,為孩子也為自己創造美好的教育境界。

三則讀書筆記 篇3

中國的家長在給了孩子足夠的自由後,覺得那是自己的“授權”或“施予”,他們並不覺得那是孩子們本來就有的天生的權利!對,這就是他們的心態啊。也就是說,他們到今天都沒法明白:他們的兒女不是他們的兒女,而是一個完全獨立於他們的“別人”!――題記

讀了龍應臺的《親愛的安德烈》,我有一種找到了知音的感覺,更有一種振聾發聵的徹悟,書中那些關於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的描寫,那些在我這樣的中國孩子看來新奇無比的教育且見解獨到的方式,令我耳目一新,那個既有成人的老道,又不乏孩子的偏激,既睿智幽默,又不失天真爛漫的安德烈更是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書中的安德烈的生活充滿了樂趣,他喝酒、聊天、聽歌、開party、旅行……,簡直是五光十色,豐富多彩,再來看看我們現在的生活:早早地起床、匆匆忙忙地上學、沒完沒了地做作業、上不完的各種補習班……,即使偶爾也有短暫的放鬆和娛樂,也大多是來去匆匆,蜻蜓點水,從來無法盡興,比起安德烈的自由和愜意差得何止十萬八千里;安德烈遇到了挫折,媽媽龍應臺來安慰他,而當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時,卻往往收穫的是家長和老師的聯合斥責;安德烈成功時,媽媽、弟弟和朋友會為他送去衷心的祝賀,但我們取得的成功卻永遠是理所當然,不足為奇,甚至在老師和家長眼睛裡永遠是那樣微不足道,與他們的期望相距甚遠。……這難道就是東西方教育理念的不同嗎?

菲力浦在第34封信《獨立宣言》中總結歸納出一個非常精闢的結論:歐洲人看人是看年齡的,只要滿十四歲了,連老師也要用“您”來稱呼學生。但是,中國的家長和老師卻往往忽略孩子的年齡,而是刻意的去強調輩分、尊卑,不管孩子是不是已經長大了,只要站在爸爸、媽媽或是老師身邊,他的身份就永遠只能是“孩子”,永遠不能得到尊重,永遠只能選擇服從。難道在中國人眼裡,孩子只能算一個成人們隨身攜帶的物件?中國人之所以不肯尊稱一個14歲以上的少年為 “您”,僅僅是為了保全那點少的可憐的面子嗎?順著菲力浦的遭遇探究下去,我又發現了一點,那就是中國的父母在誇讚孩子時總是對他的父母說:“你的兒子真厲害!”,“你的女兒真棒!”……諸如此類,真是可笑,這到底在誇誰呢?別以為對方是“小孩”就可以剝奪他的努力和成就!“小孩”也是人,也是有資格獲得尊重的人,也需要平等的對待,難道所謂的“人人平等”在孩子身上就不適用了嗎?!由此看來,在東西方在對待孩子的觀念真的有著巨大的反差。

多麼希望我們的爸爸媽媽和老師們也能靜下心來好好地讀一讀這本《親愛的安德烈》,看看安德烈們快樂的生活,學學龍應臺那樣貼心的母親,把你們嚴肅的愛變得溫情一些,把你們古板的關懷變得更加親切一點,給我們一點柔美的微笑,給我們一點應有的尊重,那樣,你們的孩子,你們的學生一定會變得比現在燦爛很多,很多!

三則讀書筆記 篇4

讀了《海底兩萬裡》我知道了海底兩萬裡是一本科幻小說,作者儒勒-凡爾納在寫這本小說時,電燈還沒有發明出來,他卻能寫出海底探險故事。而且描繪的栩栩如生,讓讀者沉浸於書中。他們回到了陸地,只有尼摩航長和鸚鵡螺號沒有死,其他人都死了,而他們兩也被抓走了,那時,他們才知道原來傳言中“海怪”就是鸚鵡螺號的一次報復我想,就算是現在這個發大的年代,也很少能找出想書中所寫的“鸚鵡螺”號一樣的潛艇來。

三則讀書筆記 篇5

讀《海底兩萬裡》有感這雖然是一部科幻片,但充份體現了以前的作家是多麼的聰明。就說它的作者“凡爾納”吧,在潛水艇發明之前就知道有“潛水艇”這個東西。在他的眼裡,“潛水艇”就是一支大型雪茄,上有兩層共八寸的鋼板,前端有一個大沖角,時速達50海里的“海怪”。可是別人會去想嗎?你想的到嗎?

我真希望這個故事是真的。

三則讀書筆記 篇6

這星期我讀了一本好書叫《格林童話》。

裡面有許許多多的故事,什麼《白雪公主》,《灰姑娘》,《小紅帽》啦…每個故事都很長,也很動人。比如《灰姑娘》裡有一個狠心的灰姑娘的繼母,她讓灰姑娘掃地,洗衣,燒飯……灰姑娘還是很快樂。最後灰姑娘嫁給了王子,繼母和兩個姐姐都很嫉妒灰姑娘。這讓我們明白了一個人心狠手辣就會有報應。再比如說《小紅帽》:小紅帽去看望生病的奶奶,被大灰狼騙了,差點沒了命,吸取了一次教訓後,就不會在被騙了。這讓我們明白做錯事就要及時改正。

三則讀書筆記 篇7

第一次見到餘秋雨的《道士塔》是在他的散文集《晨雨初聽》讀到的,這本書的封面印著藍藍的天空和海洋,沙灘上放著兩張潔白的椅子。看起來是那麼的美好,那麼的讓人舒心。可是當翻到《道士塔》這篇文章時,先前舒坦的心情早已沒了影兒,只有一股怒火在心中燃燒。

這篇文章講述的是20世紀敦煌莫高窟不幸由以為無知的道士當家,他自作聰明將一幅幅珍貴的壁畫變為一道慘白,他將一座座精美的塑像化為天師、靈官、菩薩,他將一箱箱無價的國寶換為歷歷可數的銀元。給後人們留下了無限的遺憾

這位道士的名字叫王圓籙,他只是一個逃荒到甘肅,做了道士的湖北麻城農民。他的無知讓他對洞窟裡的壁畫有些不滿,他找來幫手用石灰淹沒了唐代的衣冠,宋代的笑容。因算了算石灰的價錢,他認為沒有必要全部刷完,於是他放下了刷把。如果當時有免費的石灰恐怕這個愚昧的道士會將他的“宅院”刷得一塵不染吧!看來我們是否應該感謝他呢?感謝他的手下留情,為我們留下了一些珍品!粉刷了之後,他又想弄幾個雕塑。他看到中座雕像的體態過於婀娜,與幾面的白壁似乎有些不相符。這時他終於想起了自己的身份:道士。那自己何不在這裡立上幾個天師、靈官菩薩?他和他的幫手用鐵錘將那婀娜的身姿,柔美的淺笑砸成了碎片,化為了泥巴。他又請來了鄰村的泥匠如小孩子般堆起了雪人,忙活了半天總算能立住了,最後做出來還像模像樣

由於這位道士——王圓籙,他的無知、愚蠢、自私。使用少數的銀元換得大量的敦煌文物流失海外,而敦煌研究院的專家只得一次次地從外國博物館買取敦煌文獻的微縮膠捲。我們憤怒嗎?不我們該憤怒嗎?也許正如文章中寫到的“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蠢,最大的傾洩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一個漠然的表情”他不是承受不起,而是不配。他那樣的無知,根本不知自己犯下了怎樣的“罪行”,就算再怎麼傾洩,他的眼裡定還是不解。如果“王道士只是這出悲劇中錯步上前的小丑”那麼誰才是這個巨大民族悲劇的主要謀劃者呢?是外國冒險家?還是當時的官員。他們滔滔的奏摺中沒有一句提起敦煌的事由,當外國冒險家甘願傾家蕩產,偷運一兩件文物回去的時候。生活奢侈的中國官員卻因運費太多,不願保護這些文物。當外國冒險家甘願葬身沙漠,不顧一切地朝敦煌奔去的時候,中國官員的會客廳裡瀰漫著茶香!被掠奪後的敦煌文獻少,在押送回京的途中只用茅草卷著,每到一個地方便又被抽出幾卷行途中又丟失幾卷,到達京城後只剩下零零散散的幾卷同破舊的茅草。敦煌文化如此燦爛,藏經洞中的文獻有如此之多,但中國96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卻沒有幾卷。這些祖宗留下的遺產在本國沒有受到珍視,而在其它國家的眼裡卻是如此珍貴。與其把他們存放在這樣一個社會環境中被破壞,還不如把它放在外國的博物館永遠的收藏。在這種如此令人氣憤的情形下這何嘗不是一劑救濟敦煌文化靈丹妙藥?

雖敦煌文化在中國,但中國被歷史劃出的傷口仍未癒合。

三則讀書筆記 篇8

《海的女兒》講述了小美人魚追求幸福卻最後失敗的故事,我很不喜歡這樣的結局。

假如小美人魚救王子後不躲起來,王子就不會認為就他的人鄰國的公主了,可是她太膽小了。假如小美人魚變成人後能想辦法告訴王子她的想法,比如可以用寫字、畫畫、手勢。王子也許會明白小美人魚的愛……

可是沒有假如,小美人魚還是變成了泡沫,但她沒有絕望。我願意成為一個好孩子幫助她早日擁有一個不滅的靈魂。

三則讀書筆記 篇9

讀完了貝克特的作品《等待戈多》,突然覺得人生好像就像一場漫無目的的等待,我們到底在等待著什麼?感覺很茫然······

劇中的情景在腦海中不斷重複,兩個衣衫襤褸的流浪漢坐在樹下苦苦等待,雖然等待是令人煩躁和苦惱的,但他們依然執著的等待著,守著那份希望,今天等不到就等到明天,直到等到戈多為止。同時,小男孩帶來的訊息,也堅定了他們等待的信心,因為他們堅信明天還有希望會等來戈多。我不明白兩個流浪漢為什麼要一直等待戈多,而且只要一直等待就真的會等到嗎?我有很多的不解和疑問,覺得那隻不過是他們自我安慰的方式,現實往往是令人難以接受的,戈多隻不過是一個象徵,也許根本就不存在,然而他們還是在等待著,等待著那若有若無、似曾相識而又不見其面的希望。

有人說,等待也是一種幸福,我認為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能去等待,至少說明還存在著希望,如果連等待的機會都沒有了,那是連僅僅一點點的希望都沒有了。所以,等待也會給我們帶來美好的希望,無論結果怎樣,至少我們曾經幸福過,幸福真的很美好。

還記得小時候,我在學校等待父母來接我的情景,看著同學們一張張天真的臉龐,一雙雙期盼的眼睛,也許那時的我不懂得這就是等待,只是在見到他們的那一刻,幸福的奔跑到他們的懷抱,這就是等待的甜蜜。漸漸的我長大了,明白了原來父母也一樣是在等待,他們等待我回家的心情也是幸福的,這是一種很自然的生活現象,自然中滲透著等待的幸福。這不禁讓我想到兩個流浪漢等待戈多的情景,雖然他們不知道結果會怎樣,但是他們依然堅定的去等待著不願放棄。我不知道他們等待的意義是什麼,也許他們也不明白自己等待的意義,他們把生命寄託在等待中,他們活著的唯一意義就是等待戈多,也許只有等待才是他們的希望所在吧!

人生也如同一場等待,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豐富多彩的,我們不能預見明天會怎樣,但我們依然都抱有幸福的希望。等待就像幸福的花開,我們一天天期盼它成長,等到花開爛漫時,那一定是最美麗繽紛的時刻。我們每個人都在等待,就像流浪漢等待戈多一樣沒有答案。也許每個人都經歷過等待,有的等待是甜蜜的; 有的等待是痛苦的;有的等待是漫長的;有的等待是短暫的;有的等待是幸福的,而有的等待只是一種等待。

《等待戈多》讀完了,然而我還是沒有弄清楚戈多到底時誰,這個人真的存在嗎?雖然他沒有出現,但他卻像一根線一樣牽引著整個故事情節的發展,也許這就是荒誕意義的所在吧!而流浪漢的苦苦等待,只是更加升華了文章的悲劇意義,現實世界的醜惡、混亂和可怕,使他們的希望難以實現,他們的處境是悲哀的,只能等待,因為生活本身就是荒誕的。

如果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我覺得他們與其這樣毫無結果的去等待戈多,為什麼不去主動尋找"戈多"呢?也許人們對自己的命運和自己所生存的世界是不可知的,認為只有選擇等待才是必然的,但是,如果一直這樣盲目的被動等待下去,真的可以等到幸福或者一直幸福下去嗎?至少我覺得不會,我認為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而不是去等待命運的宣判,或許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樣幸福,但至少我們是快樂的,在快樂中去等待,無論結果怎樣,但至少過程是值得讓人回味的。

"等待戈多"是幸福的,同時又是荒誕的,兩個流浪漢的堅持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但他們的思考方式和做事方式是不可行的。生活雖比較喜歡捉弄人,但你不被它的磕碰打擊,又如何增強生命的堅韌和生活的意義呢?所以,我們要勇往直前的向目標奮鬥,不能坐以待斃,麻木不仁。

三則讀書筆記 篇10

我看了很多課外書,對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童話故事《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裡面講述了許許多多古老的故事。相傳,一個國王,他每天娶一個女子,第二天就殺掉。有位聰明又善良的姑娘要阻止他的這種做法,於是她願嫁給國王。她每天都給國王講一個精彩的故事,每次國王準備要殺掉她的時候,故事剛好講到最精彩的部分,國王為了把故事聽完只好不殺她。就這樣她一直講了一千零一夜,終於使國王回心轉意。

《一千零一夜》中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故事,有的發揚勇敢冒險精神,有的機智善良、敢於和惡勢力作鬥爭的人們。

每篇故事都是曲折生動、想象豐富,大多數令人感動。如《神燈》則述說了一個遊手好閒的孩子在罪惡多端的巫師的幫助下得到了神燈。於是他運用神燈的法力和自己的智慧使家庭富裕,娶到了公主,殺死了偷走了神燈的巫師,還殺死了為巫師報仇的巫師弟弟,他最終當上了國王。

三則讀書筆記 篇11

《道士塔》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一個歷史悲劇,一個沉重的文化史實。它所揭示的問題讓人心痛,讓人揪心,讓人不禁為那個時代,也為我們的民族,發出一聲聲無能為力的嘆息。

全篇圍繞敦煌莫高窟展開,說的是在20世紀初,莫高窟由一位無知的道士掌管,因為無知,他自作聰明地將窟中的珍貴壁畫粉刷,甚至挖鑿,代之以靈官塑像;因為無知,他將窟中無價的國寶嚮慕名而來的西方學者換回歷歷可數的銀元;因為無知,祖國的瑰寶受到糟踐,不幸流失,給我們後人留下了無限的遺憾。

國寶外流,我們發自內心地遺憾、痛恨、憤慨。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讓我們在今天,在這個覺醒了的民族當中,開始做一些事對遺失的文化進行補救。於是,在遺憾、痛恨、憤慨之餘,我們直截了當地想抓住罪魁禍首。那麼,元凶是誰?是犯下了強盜行徑的西方學者?是目光短淺、愚昧無知的王道士?還是舊中國,那個沒落在閉關鎖國中的“天朝”?或許真如古人所說的“慌不擇路,飢不擇食”,自身的落後讓我們已無心理睬一下被擱在西北荒涼之中的文物們,只好讓強大的勢力來替我們保管?想想舊中國所揹負的“東亞病夫”的恥辱,想想“落後就要捱打”這鐵一般的真理,我的心在滴血,我的民族自尊心在哭泣,我感到往事不堪回首,它令我感到那樣恐慌與不安。彷彿有一枝利箭從歷史深處射來,刺痛了我的心。

這就是歷史悲劇,發生在祖先們的身上,但它帶來的痛苦卻可以綿延幾個世紀。然而時光即逝,往事不再,亦無法緝拿真凶,將其正法。我們所能做的,惟有無奈,無奈地歷數罪惡,無奈地遺憾惋惜,無奈地遙望歷史,無奈地幽幽痛惜,無奈地嘆出一口氣,讓它定格在那一個個恥辱之日、罪惡之日的上空,化作晴空中的陰霾,眼睜睜看著愚鈍的王道士在畢恭畢敬地帶路,看著洋人們在莫高窟洞開的一剎那驚詫瞪大的雙眼,看著一箱箱文獻、一尊尊泥塑、一車車詩卷、一幅幅壁畫被運走。這樣的奇恥大辱,哪個國人還能坐視不理?一個當代中國青年這樣寫道:“我好恨/恨我沒早生一個世紀……要麼你我各乘一匹戰馬/決勝負於城下。”激盪人心的語言,道出了每位中國人的心聲。但,現實與理想總是在作無謂的對峙與較勁,從而無法統一。看看,現在中國人在幹些什麼?有一些人繼續淪為洋人的奴隸;有一些人忘掉了恥辱,忘掉了歷史;有一些人在倫敦、東京等地的博物館買下中國文物的膠捲,回國後對著相片作空頭研究;還有一些人在吶喊中吼出憤怒,卻永遠只是吶喊,無法付諸實踐。

一切皆因他而起,那愚氓———王道士。時至今日,不少人認識了這個名字:王圓籙。我在想,如果讓他知道了國寶的價值,讓他知道了他所作所為的嚴重性,他會怎麼做?依然賺取蠅頭小利?又或者,轉做了更大的買賣?還是改邪歸正,捍衛國寶?無從得知———我的想象力有限。但這次的閱讀卻讓我真實地接觸了歷史的陰暗面,那是一段可怕的、災難的歲月,但願它不再發生。

三則讀書筆記 篇12

我是懷著激動的心情讀完《三毛流浪記》這本書的。

三毛是孤兒,他沒有真正的家,只能四處流浪,以乞討生,晚上只能睡在街上。如果討不到東西,那隻能整天餓著肚子了。不權這樣,他還經常受到別人的欺凌,身上到處都是傷疤。

而我們現在的生活卻不一樣了。就說我把,我從小就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我的家人把我照顧得很好,什麼都為我考慮到了,可以說我要什麼就有什麼。就是這樣,有時候我還對媽媽發脾氣,弄得大家都不高興。現在想來,我是多麼不應該呀,我應該珍惜我擁有的一切。

三則讀書筆記 篇13

今天我讀了《安徒生童話精選》裡《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文章,深深地為小女孩的遭遇所難過。文章描寫了一個光頭赤腳的小女孩在寒冷的夜晚裡,被她父親趕出家門去掙錢,在大街上賣火柴。最後在飢寒交迫中死在馬路上。我很同情小女孩,更恨她那個可惡的父親。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三則讀書筆記 篇14

改變

隨著乳酪的變化而變化。

享受變化!

嘗試去冒險,去享受新乳酪的美味!

做好迅速變化的準備

不斷地去享受變化

我的感受:這篇小故事告訴了我們,要及時發現並應對變化,詮釋了“變是唯一的不變”的道理,它啟發人們要發現生活中的變化,並針對這些變化做出一定的改變,而不是逃避變化。這片小故事,對我們很有教育意義。

三則讀書筆記 篇15

《祕密花園》這本書,作者用清新筆觸生動地描寫了一個驕縱任性的小女孩瑪麗在遭遇家庭變故、失去雙親後,寄居於舅舅家的故事。然而,種種的不幸並沒有擊倒她,她堅強地生活著,並結識了熱愛大自然的小夥伴迪肯。她們善良、純真、健康、向上的精神,感染了莊園中的另一個人——性格怪僻的柯林,她們在一天天地改變著,正如塵封的祕密花園在慢慢地變化著……

三則讀書筆記 篇16

讀了《綠野仙蹤》這本書,對我有很大的啟發。

這本書講的是一位小女孩和她的小狗“託託”被一場凶猛而強大的龍捲風捲進了一個神奇的國度——奧次國。她們都在這個國度裡迷失了方向,非常想去找她的叔叔和嬸嬸。她們通過了善良女巫的指導,她們去到了一個叫翡翠城的地方,去尋找奧茲魔法師幫助她完成他的心願。在路上,她結識了沒有腦子的稻草人、沒有心臟的鐵皮人和十分膽小的獅子,它們為了實現各自的願望,跟著小女孩一起去找奧茲完成願望。在旅途中,她們互相幫助,攜手共進,歷盡了千辛萬苦,還遇到了許多稀奇古怪的事情。最後,他們憑自己非凡的智慧和頑強的毅力,都如願以償地完成自己的心願:會算數的稻草人、有了健康心臟的鐵皮人和重新找回勇氣的獅子,還有回到了叔叔、嬸嬸懷抱中的小女孩,她們都非常開心。

這個故事讚揚善良勇敢的品質和友愛互助、為理想不懈奮鬥的精神。在故事中,其實稻草人在情況緊急的時候腦子比誰轉得都快;而鐵皮人很有愛“心”,時時助人為樂;膽小的獅子在危險的時候也會大膽起來,勇敢與怪獸奮力搏鬥……它告訴了我們超越自已就是超越了不可能的東西。我們也要學習這裡的小女孩,為自已的理想而努力奮鬥,從來都沒有放棄,勇敢面對人生。

三則讀書筆記 篇17

暑假裡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海底兩萬裡》。我捧著書,看著藍色封面,想到了色彩斑斕的海底世界。我好敬佩凡爾納的勇敢,還有那位船長。奇妙的海底裡有大森林,有椰子大的珍珠,還有長八米的大章魚。他們不怕困難戰勝各種危險。神奇的海底世界,如果我也能去諾第留斯號上體驗一下該多好呀!

三則讀書筆記 篇18

收起槍,別跟人和人說。哪怕,生活無法忍受也要堅持下去,這樣的生活才有可能變得有價值。

數千人形成一個強大的變壓器,原成一種永不枯竭的原動力。

以前,我有一個不小的缺點,做事缺乏毅力,常常中途打退堂鼓。例如剛開始寫日記時,覺得挺有趣兒,能每天堅持寫一篇。沒過多久,覺得寫日記是一種負擔,慢慢地就沒勁了。爸爸見我學習三心二意,就特意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介紹給我看。

保爾被老師神甫趕出學校後,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他與冬妮亞結為朋友。他在裝配工朱赫來的引導下,懂得了布林什維克是為窮人爭取解放的革命政黨。他依依不捨得告別了冬妮亞,逃離了家鄉,加入了紅軍,成為了一名堅強的布林什維克戰士。但是他的身體狀況每況俞下,右腿變成殘廢,脊椎骨的暗傷也越來越嚴重,最後終於癱瘓了。但他並沒有不此而沮喪,而且開始了他的艱難的寫作生涯,從此有新生活的良好開端。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真好,它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有堅強的意志,即使在人生的道路上跌倒了,也不要放棄,你要站起來,繼續往前走,成功的大門永遠向你敞開。所以,我要不斷地學習,從中吸取更多的精神食糧。

每當我受到挫折而落淚時,我總會想起保爾那高大的形象,我要把自己煉成一塊真正的鋼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