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教師的讀書筆記(精選15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釋出於: / 人氣:8.47K

教師的讀書筆記(精選15篇)

教師的讀書筆記 篇1

讀書筆記——《不會說話的孩子想“說”什麼》

最近,我在閱讀一本書名字叫《不會說話的孩子想“說”什麼》。其中有一個章節談到“培養快樂、負責、有能力孩子的5個訣竅”。

在學習這5個訣竅之前,要先了解孩子天生就會使用的9種情緒密碼:好奇、開心、驚奇、苦惱、生氣、害怕、羞愧、噁心、厭惡。

訣竅1,允許孩子充分、合理地表達所有的情緒密碼(儘可能不讓孩子的情緒受到壓抑)。表示開心、好奇的情緒密碼,都是正面的情緒密碼;表示苦惱、生氣、害怕、羞愧、噁心、厭惡,這些都是負面的情緒密碼。

訣竅2,儘可能鼓勵孩子多多表達好奇和開心的情緒密碼(儘可能讓正面情緒充分發揮,及至最大)。例如,孩子抓起一本圖書或是雜誌,開始動手撕扯。如果這本書不是那麼珍貴,你不妨先觀察一會兒,看看孩子對撕扯所發出的聲音、撕扯時候的感覺、撕扯本身都有什麼反應。或者你應該捫心自問,孩子是不是在模仿爸爸撕報紙的動作。然後,要讓孩子知道,你認可孩子的興趣,也對此表示欣賞:“這本雜誌很棒,對不對?上面的圖案也很漂亮,紙張也很棒喲。”如果你不想讓孩子撕雜誌,那就那另外的紙換下它,同時要跟孩子說:“這本雜誌不可以撕,這有一張紙,你可以隨便玩。”

訣竅3,排除引起苦惱的因素(儘可能設法消除因其負面情緒的因由)。有的孩子只要看到戴眼鏡的人就會哭,如果我們忽視孩子的這種表現,或者對孩子的哭鬧不予理睬,這樣做會讓孩子誤以為你沒有明白他發出的情緒密碼,這樣不僅對孩子沒有幫助,反而會讓孩子越來越苦惱。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把孩子抱起來,讓孩子背對那個人,也可以請那個人把眼鏡摘下來,或者還可以問那個人是否介意讓孩子玩一玩他的眼鏡,以便消除孩子的負面情緒。

訣竅4,用話語幫助孩子表達情緒密碼。例如,小孩子因為飢餓哭泣時,不要只是喂他,也要花時間同他說話:“我聽到了,孩子,你現在餓了對吧,我們找點東西來吃吧!”若孩子被汽車喇叭聲嚇到了,你可以跟他說:“那種聲音真可怕,把你嚇壞了。”孩子開心地蕩著鞦韆,你可以用話語增強這種經歷給孩子帶來的正面感受,可以發出誇張的聲音,比如“哇——”的一聲,或者說:“你玩的很開心,對不對?”這些語言描述不僅對孩子的感覺予以認可,同時也能把孩子身體的感覺用語言描述出來。

訣竅5,理解孩子的願望,他想要變得和大人一樣。1歲大的索尼婭走到電視機後面,想要看看那些奇妙的電線和插頭,這時爸爸平靜地說:“索尼婭,若果插頭在插座裡,電線就會有電,你碰它會受傷,到我這來,我給你看看這段沒有電的電線,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要不來玩這個好玩的球吧!”然後索尼婭走到爸爸面前,聽爸爸簡單描述了一下電線和電流的用途,就開心地玩球去了。這時爸爸不妨說一句:“索尼婭,謝謝你不去玩那些電線,我愛你。”在這件事情上,首先,爸爸以平靜的語氣和孩子說話,並干預了她的危險舉動,儘管孩子不能完全聽懂爸爸的意思,但她明白說話的含義和語調。其次,他還給索尼婭提供了一種非常好玩的東西——球。最後,“謝謝你,我愛你!”他用這樣正面的語言對孩子的做法予以肯定,引導索尼婭在行為上做出改變並給予獎勵。這位爸爸所有的舉動和反應,都是在給索尼婭師範一些寶貴的經驗,還會有助於她將來長成一個心地仁慈、態度冷靜以及情感和諧的大人。

教師的讀書筆記 篇2

只有當他成為自己的主人並遵循一些生活規則時,他才能教育住自己的行為,我們才認為他是一個守紀律的人。這樣的紀律具有靈活教育概念即不易被理解又不易被採用。但它包含一個偉大的教育原則,它不同於舊式教育裡那種絕對的,不容辯駁的高壓政策下的“不許動”的原則。

這一段話給我的教學路程上點燃了一盞明燈。回顧自己以前的教學過程中也曾想“約束”孩子。當孩子們說話時覺得他們太吵了,希望他們安靜。可是這種“約束” 對孩子們沒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們想說的、想做的慾望卻更強烈。因為在此時我是“主人”,而孩子們是“服從者”。所以他們的行為不是發自內心的,而是外人強加的,所以孩子們的安靜時一時的,只要我一離開,他們便會很快的開始交談起來。

當我接觸蒙氏教育,開始瞭解蒙氏時,尤其當我閱讀了這段話語之後,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讓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規則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讓他成為教室的主人。

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忘記那些“不許動”的原則,因為這種“不許動”的背後,隱藏的是孩子們那種強烈的“我要動”的慾望。所以不管用什麼活動,我們都應該讓孩子去動,在滿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這時孩子們“安靜”了,有秩序了,這是孩子們自己的紀律。在自由之後所獲得的紀律。

所以這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麼時候,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人,當他成為自己的主人時,老師只需要給予正確的引導,他就能很好的發展。

教師的讀書筆記 篇3

XX年,當我剛剛被“如果你熱愛孩子,如果你熱愛教育,如果你熱愛寫作,請拿起你的筆”的春風喚醒沉睡的心靈時,就幸運地與《中國教師報》相遇了。那時她還叫做《中國教育資訊報》,記得我當時是衝著“資訊”二字訂閱的。我猜想她應當是前沿的、新聞的、獨特的。當收到第一期報紙時,我的猜想應驗了,她同時傳遞了親民的、貼心的、溫暖的氣息。

品讀著報紙,我感受到自己是世界上幸運者中的一分子,我預感在自己的成長道路上多了一位知音。每當我拿起這份報紙,我的腦海中就會響起王剛充滿磁性、深沉的聲音:“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我的心底也會有一個聲音暗暗浮起來,親切地裊繞在耳:“講述老師自己的故事”。我在這裡認識到很多看似普通、但並不平常的老師,像賀傑、茅衛東、陳小華、焦照鋒、袁衛星等等,看他們講述的好像發生在我身邊的故事,會剎那間湧現很多真切的感悟。做一個平常的老師,也可以有自己的快樂。只要有夢,就會有追尋。

《中國教師報》喚醒了我好些蟄伏著的激情。 因為愛,所以愛。我認真閱讀《中國教育資訊報》每期的報紙,認真完成每一期的讀者調查,並且把得到的贈報送給自己的好友、同事,希望更多的同行獲得這份高品質的精神食糧。在認真的閱讀中,我得到了很多收穫,除了知識上的積累增加以外,還獲得了情感上的愉悅、人格上的提升。特別是在和編輯老師們的交流中,受到他們人格魅力的薰陶。去年七月,我接受《輔導員》雜誌下月刊的邀請,來到北京擔任“特約編輯”。在一個陽光火熱的上午,我來到了中國教育報刊社,和《中國教師報》的編輯老師們坐在一起。我記得那是一個星期二,好些編輯老師都在,他們熱情地招呼我,喜氣洋洋地告訴我:韓軍頭一天來了,紅霞當天下午也要來,放假老師們都來了。看到他們神采飛揚的樣子,我感受得到他們真誠的喜悅。我們就像相識很久的老朋友一樣交談,我記得高影老師當時問我:“你覺得把《中國教育資訊報》改名為《中國教師報》,怎麼樣?”我當時就搖頭,一個勁的不同意。我已經太熟悉《中國教育資訊報》了,她融入我生命,讀她成為了我每日生活的一部分。我害怕變化,害怕變化後的《中國教師報》會和我疏遠。

可是當《中國教師報》創刊後,我快樂地發現“和教師零距離”的辦刊理念落實得更到位了,對教師的生存關注更多了,對維護教師權益關注更多了,對與教師有關的熱點焦點問題關注更多了,對教師的專業成長關注更多了……《中國教師報》對教師弱勢群體的關注表現出比我看到的任何報刊都強烈。我在與編輯老師的交往中,真切感受到《中國教師報》的編輯老師們和一線老師平等、和諧、融洽地相處。記得我有篇稿子寄給了楊偉廣老師。楊偉廣老師出差一回來後就及時地回覆了,誠懇的態度讓我肅然起敬。事實上《中國教師報》的每一位編輯老師都是這樣做的。試想《中國教師報》編輯老師郵箱中每日會有收到上百封郵件,像這樣事必躬親,認真回覆,不能不叫人為之感動。他們用自己的責任,用新聞人的職業道德建築靈魂的基石。 《中國教師報》,在你快要滿週歲的時候,我許下一個心願,一定年年為你祝賀生日。

教師的讀書筆記 篇4

對於我們教師學習新的知識來面對新的挑戰,更是不可忽視的。它能提供我們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正如高爾基所說,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但是由於工作的限制,上班族們不能向學生那樣坐在課堂裡學習,而讀書就成了我們最有利的知識武器,通過書本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業餘時間,也不受空間的限制,方便的學到新的東西,擴充套件新的思路。

教師的讀書筆記 篇5

本書講了有許多個性化的老師對待學生和做事的方法不同。

這裡一共介紹了快10個老師。我偶然一次在書店,發現了這本書藏在角落,我便隨手一拿,即興讀了起來,讀了兩三頁,我就愛不釋手了。

重要寫的老師有羅伊,舒昂,米蘭,江老師,蜜兒。我本人非常喜歡這個數學老師舒昂,因為他可以讓同學們在數學課上自由選位子,以abcd代替分數,僅僅而已,他好像還有一種魔力,上課時能把全班同學調動起來,連最膽小的女生也積極發言,這真是太厲害了。

我也非常喜歡書中的一句舒昂老師的話就是:下課了,也要聽這位同學說完,這是對一個同學起碼的尊重。事實上的確如此,一個人不管做什麼,哪怕是聽被人說,也要等別人說完才可以,這起碼是做人之道。我還非常喜歡書中的嚴老師,聽名字就這麼可怕,聽了她的全名更吃驚——嚴加厲,我喜歡她是因為嚴厲的老師對學生的要求高,我也希望我自己將來也能成為一個像她一樣嚴以律己的人。

我認為這本書不錯,正如網上說的一樣:所有老師都有不同的特色和特長。型別有許多,大多我非常喜歡。

這本書不錯吧!教了你許多做人之道,一起來看吧!

教師的讀書筆記 篇6

寒假中,我讀了《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這本書,這本書是國內第一本系統論述教師專業化的論著,它對當前我國教師的改革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作者不僅僅從教師專業化事實的角度來理解教師群體的專業化問題,而且還高屋建瓴,視角廣闊,從社會發展、文化進步的高度來看待教師的專業化與教師專業發展、教師隊伍整體質量提高三者間的辯證關係。如何提高教師的素質,培養和造就能夠滿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師,是關係到能否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能否實現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它引起了我的一些思索:

首先《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裡,教師專業化究竟是什麼?帶著這個思考,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教師專業化是教師個體專業不斷髮展的過程。教師專業化本質上是個體成長的過程,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教師要成為一個成熟的專業人員,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究歷程來拓展其專業內涵,提高專業水平,從而達到專業成熟的境界。一個精神富裕、專業化程度高的老師,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職業眼光,掏出課程的引人入勝之處,以最簡潔的線條,拉動最豐富的資訊,以最輕鬆的方式,讓學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穫;能從最接近學生現在的起點,帶領他們直到離自己最遠的終點;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個學生;他不僅能讓學生學懂、學透知識,而且能把教學過程變成一種富有親和力的情感體驗過程,和學生一起沉浸於其中,熱愛於其中,出神入化地與學生一起創造於其中,並使學生的心靈飛翔起來;他有強烈的課程開發意識,不僅關注“跑道”的設定,面更關注學生跑的過程,他能讓生活成為一種教育,把教育變成一種生活。只有擁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教師才能始終站在社會進步的前緣。

其次 教師專業化發展是一帆風順的嗎?

20世紀80年代以後,世界上形成了一場教師專業化的運動。要求高質量的教師不僅是有知識、有學問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專業追求的人;不僅是高起點的人,而且是終身學習、不斷自我更新的人;不僅是學科的專家,而且是教育的專家。從目前看,教師的專業性發展遇到這樣幾個問題:教師只專注於自身專業的侷限思考;在觀念和經驗上有錯覺;將質量問題歸因於學生、同行乃至外界;處理問題時專注於個別事件,缺乏整體、動態的思維方式;文化水平高,比較主觀,滿足於現狀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實踐中努力克服。

那麼怎樣有效實施教師專業化?

學校應為營造“學習化、專業化”的教師群體而努力,將教師發展列為重要議事日程,營造集體備課、相互聽課的互學互助氣氛,改善教師的心智模式。形成師帶徒、聽課指導,示範課與研究課的教研制度。有組織地開展教科研活動。

專業化水平的提高關鍵在於教師自己。作為一名優秀教師,要做到將教學生涯視為生命歷程的重要部分,增強使命感,不斷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義。(三種教學生涯觀:生存、生活、生命)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重新審視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自己努力把握學科發展最新動態,積極學習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自我反思、博採眾長,形成風格,爭做專家。

20世紀80年代以來,教師的專業發展成為了教師專業化的方向和主題。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提高教師專業地位的有效途徑是不斷改善教師的專業教育,從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只有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才能使教學工作成為受人尊敬的一種專業,成為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的一種專業。

教師的讀書筆記 篇7

讀了《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以後,我認為李鎮西老師是一位子非常優秀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老師,有好的象他學習,做一位優秀的老師。

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老師對教育的深思。他對教育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而這種愛源與他的心,正是這種愛成就了他的輝煌。任何成功的背後都需要艱辛的付出。從他的人生經歷中我發現他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優良品質。堅韌、好學、勤奮……形成他獨特的人格魅力。

作為教師,我們都想過該怎樣幫助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想過該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想過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也想過該如何讓學生喜歡自己……但我們也許從未曾真正去想過,學生到底為什麼來上學?當我讀到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我震撼,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僅僅於學生在校期間盡職盡責,即使在學生離開學校後仍牽掛著他們——所以他會為大學聯考落榜的學生寫信——“這個世界如同一個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喬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參天的巨樹,也有纏繞的藤蘿,有鮮豔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陽光下展現自己的勃勃生機。”讓自己的學生幸福地度過一生——這是一種多麼廣闊的胸懷,多麼博大的愛啊!

從李鎮西的手記裡,我們可以得到的最重要的啟示,首先是認清自己的教育活動的目標,不是一張張的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不是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這樣的人才,不僅要在學校裡讀書,通過讀書獲得一定的紮實的知識,更需要終身有讀書的興趣,求知的慾望,並且有能力自己學習,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有能力吸取這些知識。這樣的人才還要能夠正確地處理社會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經歷順利和艱難、成功和挫折的考驗。他們需要有知識,更需要有理想,有堅強的意志,有優良的品質。這一切都是需要在學校中奠定基礎的。李鎮西老師認為,這正是自己的職責。

其次,使我強烈感受的是李鎮西同志對學生的一腔愛心。這是所有成功教師的共同經驗。愛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愛心。愛孩子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才能為他們的每一點微小進步而衷心喜悅,才能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並且為解決這些問題而費盡自己的心血。愛孩子,才能在十幾年的時間裡堅持不懈地寫下那麼多手記、札記,為進一步探索教育的規律積累那麼多原始的寶貴的資料。對待學生的平等態度,可能是他的這本手記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他是學生的老師,更是學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為他知學生們的心,他就贏得了教育引導的主動權,同時也贏得了學生對他的尊重。在他和學生之間,我們看不見有什麼“代溝”。有的人用“孩子王”的說法來貶低教師。其實,要做孩子們認可的“王”,真是談何容易!

讀李鎮西老師的文章,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我會不斷地提醒自己,用愛心溫暖童心,做個富有愛心和童心的人,愛學生,愛生活,愛世界。

教師的讀書筆記 篇8

人生來無善亦無惡,關鍵是正確的引導。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有一位良師益友就能起到很積極的作用,書本就是這樣的一位。一本好書就如一個好的導師,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個於己於社會都有用的人。書籍能安慰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擺脫悲哀和痛苦的羈絆;書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歲月化為令人愉快的時光。書必將各種信念注入我們的腦海,使我們充滿崇高的歡樂和思想,從而使我們入神忘情,靈魂昇華。

所以我們要倡導並支援讀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一個稱職的教師,以帶動教育事業的蓬勃健康的發展!

教師的讀書筆記 篇9

風很平凡,如果吹在夏天;水很平凡,如果是沙漠上的一泓清泉;雪很平凡,如果飄落在冬日與春日之間……

同樣,教師也很平凡,他們那孜孜不倦的無私奉獻。

每次看到老師在粉筆沫飄揚的講臺上講課心中一陣莫名的感動。它們像老師的汗水揮灑無數,它們像老師的心靈純潔無暇,它們像老師的心胸,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獻給了我們。

每次看到老師在專心致志地講課,而忘了拭去鼻尖的汗滴,我的心中一陣心酸。我凝視望著它,我相信它是世界上最寶貴的珍珠。

教師的讀書筆記 篇10

這是教育者應該讀的好書,《做一個幸福的教師》時時讓我們感受到的是做一個教師真的很幸福,而這種幸福的感受從何而來,來源於那一種長期的修身養性,來源於精神上不斷超越,超越自我,逐漸達到一種忘我的境界,不斷打造幸福的人生,陶老師將這種高尚的追求化為一種行動就是不斷地讀書,讀古人聖賢書,讀經典的文字,在古人經典的思想裡遨遊,範文之心得體會: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讀書體會。陶老師說,“在我的記憶裡,就一直沒有和書疏離過”“以書為伴,以讀為樂”“讓讀書成為生活的必需,甚至成了審美追求,特別是高品位的閱讀,甚至是背誦,幾乎沒有停止過。”陶老師特別注重了對孔子精神的研究,也正是因為數十年不斷地對經典作品的廣泛涉獵,潛心地鑽研,陶老師才具有了溫溫爾雅的大師一樣的儒家風範,除此之外,陶老師對自己所從事的編輯記者工作的熱愛,更是養成了一種優秀的品格,寵辱不驚,泰然自若。

以前我們常說這樣一句話“要給學生一碗水,老師得有一桶水”。我想現在這句話恐怕就很不恰當了。一則現在的孩子知識面之廣甚至已經超過我們老師了,也就是說人家的碗比你的桶還大呢,你說這怎麼行?二則社會的發展要求孩子越來越全面,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也越來越高,孩子不是需要一碗水,而是需要兩碗水,甚至更多的水,你說光有一桶水夠嗎?三則世界越來越小,都成為一個地球村了,知識的需求日新月異,你桶裡的水都臭了,還怎麼給學生?所以,當代的教師你得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才行,而這活水從何而來?從書中來。你說我們教師怎麼能離開讀書?這正所謂是“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啊。想一想我們熟知的那些特級教師,哪一個不是博覽群書,學富五車?又有哪一個是死摳教科書而終有所成?所以從教師這份職業的需要來說,教師離不開讀書。另外書中的有些內容受時代和作者經歷的限制,具有一定的侷限性和片面性,這就需要我們得有清醒的頭腦和睿智的目光去判斷,去選擇,從這方面來說思考也很重要。魯迅先生曾提到過“拿來主義”,就是要我們審慎地對待書中的內容,有用的我們吸收消化,最後內化為我們自己的思想和精神,沒用的甚至有害的我們要毫不惋惜地拋棄,從這個角度講,光讀是不行的,還必須有自己的思考,甚至是“深入的思考”。

陶老師認為讀書是教師生命成長的必需。我們都知道人的生命形式有兩種,即常態的肉體形式和內化的精神和心靈維度。大詩人臧克家說過“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就很好地詮釋了生命的這兩種形態。對於常態的生命來說,空氣、陽光、食物和水是必需的養料;而對於精神和心靈維度的生命來說,它需要的養料來自於讀書。用陶老師的話來說就是“因為我們教師肩負著一種特殊的歷史使命,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需要在精神和心靈層面涵養學生,通過對其潛能的開發,讓其擁有豐盈的知識與智慧,從而實現生命的飛躍。”

教師的讀書筆記 篇11

書充滿了精氣神,這種東西依附在服飾上,會使服飾帶有生氣;這種東西瀰漫在課堂中,會把所有的人的心緊緊抓住;這種東西貫穿於生命中中,使他充滿了善意,充滿了真誠,充滿了生命的靈氣。

“教師要學會敬畏”,敬畏真理,敬畏權威,敬畏生命。“敬畏真理”這是毫無疑問的,課堂上,當教師在知識傳授時出現錯誤,要勇於承認、及時改正;碰到自己也不確定的問題,可以和學生一起探討,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敬畏權威”就是對那些有德之人,有廣博知識的人,有才華的人,把他們當成是我們隊伍中較為優秀的普通一員,既學習他們的長處,也寬容他們的不足。“敬畏生命”這使我聯想到“尊重”兩個字,每一個學生都值得我們尊重,尊重他們的思想,尊重他們的人格,並不能把他們當成“小孩”來糊弄。

“教師應設法讓知識本身吸引學生”,這應該成為每一個教師努力的方向,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凸現知識的樂趣。在課堂上能深入淺出地講解給學生聽,不照本宣讀,讓學生自己去尋求知識,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明白知識的意義、學習的樂趣,讓孩子們真正愛上“語文”。而教師的充電會---讀書,讓我們實現這一願望。

記得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給怎樣的老師來培育,你自己就做這樣的老師吧!是的,老師,請把美好的笑容帶到學校,把對人與對世界的良好期盼帶到同事們和孩子們面前,像孩子一樣瞪著好奇的眼睛清點知識;把遊戲這一人類最古老的快樂的方式引入課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訓詞換成讚美,換成幽默;把那些塵封在角落裡的各種各樣的表情豐富在臉上,用你的腳尖輕盈地點地,聽腳步聲在走廊裡擊起快樂的迴響。

書讓我明白幸福的第一層樓是物質生活有保障。人活在世上,首先需要物質條件,這一點眾人皆知也無需多說。幸福的第二層樓是藝術生活。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用唱歌、聽音樂、看電影的方式使自己開心、滿足,作者認為這就是藝術在發揮其作用,因為藝術能淨化心靈,釋放心中鬱悶,排遣生活中的不如意,達到精神自由境地,使人獲得幸福感。其實生活本身就是藝術,作為教師,如有藝術的眼光與心靈,那你會發現,面對學生就是在進行藝術創作。所以,作者希望老師能造起幸福的二層樓,豐富生活,享受生活,永葆年輕之心。幸福的第三層樓是獨立思想。一個人能擁有獨立的思想,應該是一種較高的境界。作者說“完全幸福的人在前兩層樓裡幾乎沒有,惟有思想,獨立而自由的思想才能讓人完全自由”。對教師來說,思想是相當重要的。我們可以思考關於自己的工作,怎樣努力,怎樣幹得更好,怎樣從工作中發現和獲得樂趣。教師要邁上人生幸福的三層樓,就要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經常思考教育問題,為什麼而教,怎樣教。

讀書讓我心中充滿了感慨與興奮。感慨的是當大家都在提教師專業化,大搞教育科研時,還有這麼一位校長從教師的心靈中走來,為教師創設教育理想、教育靈魂。興奮的是自己竟有許多同感,生髮了許多思索。繼續走下去。前方依舊亮麗。

教師的讀書筆記 篇12

那天,在新華書店淘了好長時間,終於找到了《學習,別聽學校的》這本書,最初被吸引主要是書籍的雷人標題。在常人眼中,學校既然成為一個學生學習的場所,千百年來一直如此!畢竟有其深遠的意義與必然性和優越性。而此書卻反其道而行之,讓人有去了解的慾望。

整本書不厚,只有126頁,但是仔細翻閱這本書可以發現這樣的提法,對於學校制度下傳統的、保守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是有一定的挑戰性。這本中有個重要思想就是:“學習等於遊戲”。它的意思是說:為了孩子們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我們要讓孩子游戲般地學到東西。

讀第一章《孩子在家》印象很深,在這一章中,作者向我們介紹了瑪麗亞·蒙特索利寫過一本題為《孩子不是這樣的》,書中有這樣一段內容:“孩子……想要完整和獨立地完成自己的任務……大人……阻礙他的工作……(大人)什麼事都不讓孩子做,因為他完全沉浸在他自己的工作法則裡,這些法則不允許他……浪費一丁點兒時間,像例行公事一樣,他給孩子洗澡穿衣,抱在懷裡或者放在車裡,收拾孩子周圍所有的東西,而不讓孩子參與這些事兒……”

的確是這樣的,大人替孩子做的太多,我們大人往往忘記了孩子對他們周圍的世界的基本要求,那就是“幫助我自己去做事”,而不是替孩子做事。當我讀到這篇文章時,我自然就會想到我們學校教育,所以在學校教育中,教師還是要思考這樣一句話“人們越是阻礙孩子按照他的方式學習並練習他所學到的東西,這個孩子在他的環境裡就越顯得‘不健全’”。學校的工作阻礙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學習的太多了,所有的學校、班級都普遍存在,從這一點上,我們的課堂中不健全的孩子的確是很多的。

而如今的學校教育,過多成分的關注與應試的教育,使教師產生了急功近利的思想包袱,也使學生在重壓之下喘喘而行。師累,其實生更苦。

這本書的作者寫過這樣一句話“每一個人都有權利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如同花朵需要陽光和雨露一樣,年輕人的心智、精神成長也需要‘營養豐富’的精神土壤!而我們的學校如此失職,並且一天天地繼續失職下去,面對這種情況,父母和其他老師就要有系統地反其道而行之了。” 我想大家也會有著一些思考。我們是否能換個角度思考或引導,如何才能讓我們的學生學的更快樂,教師自己教的更開心。教師應該是顧問!不是監工!

教師的讀書筆記 篇13

▲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勞動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教師要時常讀書,平時積累的知識越多,上課就越輕鬆。

——蘇霍姆林斯基

▲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

——陶行知

▲教育的藝術就是懂得如何引導。

——愛彌爾

▲我們教書,是要引起學生的讀書興趣,做教員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講給學生聽,最好是學生自己去研究,教員不講也可以,等到學生是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課時,才去幫他。

——蔡元培

▲有經驗的教師在備課的時候,總是周密的考慮,他所講授的知識將在學生的頭腦得到怎樣的理解,並根據這一點來挑選方法。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

▲一點寬恕可能會讓別人感激一生,一點愛心可能會讓別人溫暖一生,一句祝福和鼓勵的話語可能會讓別人幸福一生。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敵意之中,他就學會了爭鬥。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恐懼之中,他就學會了憂慮。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害羞。

……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真誠之中,他就學會讓頭腦平靜的生活。

▲心靈的大門不容易叩開,可是一旦叩開了,走入學生心靈世界去,就會發現那是一個廣闊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許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難題就會在那裡找到答案。

——魏書生

▲學生超越教師是教育的幸事;然而如果教師太容易超越,我看則是教育的悲哀。為了培養出最優秀的學生,我必須使我自己成為最優秀的教師。

再忙也要留出思考的時間,一小時的思考勝過一週的忙碌。知識只是奠定教師課堂教學的底氣,而思考卻給教師帶來靈氣,一切有底氣和靈氣的教師在課堂上才會有大氣,才會表現出教育機智。

教師的全部尊嚴就在於思想,一個沒有思想的教師也就沒有了教書育人的靈魂,孩子正常的精神成長也無法在他手中完成,更不可能培養出文化的巨人。

——河南安陽市語文教師常作印

▲陶行知先生講:“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學生虛心請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環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麼,你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導他。”每個學生都具有不同於他人的生活環境,我們需要了解更多的資訊,傾聽的本質為理解,教育成為一種指向理解的談話和傾聽過程,傾聽可以通過以下一些途徑:1.教師信箱;2.師生交流週記;

3.個別會談。

——《傾聽,傾聽,再傾聽》

批評學生的“五一”藝術

問一問 學生犯了錯誤先要問一問原因,以免錯怪學生。學生與老師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學生的自尊心是極其敏感的,如果老師不分青紅皁白就批評學生,很可能會錯怪學生,所以批評前一定要問清原委。

緩一緩 學生的缺點錯誤,有時的確讓人十分生氣,班主任如果在氣頭上,難免會有一場暴風驟雨,這種批評對學生身心是一種摧殘,此時,最好緩一緩,先讓自己心平氣和下來,再選擇適當的方式批評教育學生。

引一引 有經驗的班主任,學生犯了錯誤後,不是一味的指責,而是像慈祥而又有經驗的顧問一樣,站在學生的立場,啟發引導。這樣,學生在班主任的啟發下,自己改正錯誤,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就會提高。

選一選 學生犯了錯誤,選擇合適的時間地點批評,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邀請學生到校園散步,或午飯時坐在一起談天,在融洽的氣氛中學生情緒放鬆,容易接受教師的批評。如果不分時間、地點的嘮叨或訓斥,只會引起學生的反感。

激一激 根據學生要求上進,好勝心強的特點,有時可以用激將法激勵學生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

教師的讀書筆記 篇14

《學習,別聽學校的》(菲拉·費·畢爾肯比爾著)剛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我就覺得眼前一亮。對於任何反駁傳統觀念的想法我都覺得新奇,想想到底是怎麼個學習法可以不用聽學校的呢?

我仔細地翻閱著這本書,也許在一定程度上作者的觀點確實有點偏激,但我覺得也有一定的獨特之處。

首先,要給孩子自由。這裡的“自由”不是說讓孩子“肆無忌憚”,而是讓他們能夠獨立完成屬於自己的任務。確實,想想我們的學生,在學校裡,老師替學生做的太多:書本皺了,老師替他們撫平;書包裡亂了,老師替他們整理;桌子歪了,老師替他們對齊……就因為這樣,老師太“累”了,更有這樣的說法來形容老師—— “學校裡的保姆”。仔細想想,這其實並不是表揚,相反,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反思,是不是已經讓學生養成了依賴的壞習慣,是不是已經因為自己的捨不得放手阻礙了學生的自我成長。是的,教師應該思考這樣一句話:“人們越是阻礙孩子按照他的方式學習並練習他所學到的東西,這個孩子在他的環境裡就越顯得‘不健全’。”

當然,學生在家裡也需要同樣的自由。學校教育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家長可以想一想自己讓孩子到底做了哪些事。作者在書中提到瑪麗亞?蒙特索利寫的一本題為《孩子不是這樣的》的書,其中有這樣一段內容,家長可以作為自我參考:“孩子……想要完整和獨立地完成自己的任務……大人……阻礙他的工作……什麼事都不讓孩子做,因為他完全沉浸在他自己的工作法則裡,收拾孩子周圍所有的東西,而不讓孩子參與這些事兒……”捫心自問,你是這樣嗎?

其次,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的模仿能力其實很強,老師家長們怎麼做,他也就模仿著怎麼做。因此想要讓學生自己能夠“豐衣足食”,關鍵還是要傳授學生方法:如何做人,如何學習,如何生活……這才是將來學生走向社會真正應該掌握的本領,而不是靠幾張紙和紅紅綠綠的分數。事實上,在一定的程度,儘管國家和學校都在倡導素質教育和減負,但有不少教師和家長還是以分數的高低作為評價學生好壞的標準。而這樣的觀念勢必產生老師累,家長也累,而學生更苦的情況。其實,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應該學會放下,我們要做的是“顧問”,而不是“監工”。

理論都知道該怎樣,可是現實卻不盡然。老師也是沒有辦法,在中國這種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老師是在夾縫中生活,多數老師也不想活得很累。我們也需要減負!

教師的讀書筆記 篇15

一看到這種提法,第一感覺就是過於偏激。但是仔細翻閱這本書可以發現這樣的提法,對於學校制度下傳統的、保守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是有一定的挑戰。在一定程度上,我認為有其獨特之處。

孩子的早期教育和孩子的一生髮展密不可分。而這本書的一些經典言論,很讓我受益,摘錄下來與大家分享。

學習 只有在不依循大腦的工作方式時,才是枯燥無聊、索然無味、令人氣餒的,可惜的是,學校裡情況往往如此。

也就是說,當人們把孩子當孩子看待,當作愚笨和無能的生物對待,重要的事兒或者不讓他們沾邊,或者必須簡易化。這就是“扼殺”了小生物們巨大的能力。蒙特索利多次指出,孩子對他們周圍的世界有一個基本要求:幫助我自己去做事!

而通常情況下,我們則是一手包辦孩子的事,總認為孩子還小,需要我們精細的關照。就是在這樣無微不至的關懷,逐步扼殺著孩子的發展潛能。

而書中指出:人們越是阻礙孩子按照他的方式學習並練習他所學到的東西,這個孩子在他的環境裡就越顯得“不健全”。換句話說,在幫助孩子儘量地自己動手時,我們就為孩子的未來奠定了一個極為重要的基礎。這些事,要從孩子身邊的小事開始,讓孩子自己扣鈕釦,讓孩子自己穿衣,做自己能做的事,嘗試著我們認為不可能的事......

在家裡我們作為家長如何才能讓孩子長久的出色地學習,怎樣才能使他們的發展不受抑制?這本書的第一章就做了重點論述;

1.學習的不期而至

每個孩子在沒有明顯地“被施教”的情況下,就已經學習了大量的本領了。而且這種學習一般沒有學習上的心理壓力。例如:坐、爬、走、抓、母語等,所以學習在最初階段正如呼吸或者消化一樣自然。

2.成效檢驗自在其中

幫助我自己去做,這種觀點說明我們不能認為孩子沒有能力,而應該儘可能地給他們提供幫助,讓他們自己去嘗試。而當孩子學習做什麼事情時,我們什麼都不需要說,因為“成功因素”自在其中。

3.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

對平時耳濡目染的所有的言談舉止,孩子慢慢地都會加以模仿,而且不只是在模仿我們顯而易見的東西,他們同樣也模仿那些我們根本沒有在意的東西。所以我們作為家長的言談舉止也顯得尤其重要,假如一個家庭裡,爸爸媽媽很喜歡讀書寫作,那麼孩子也自然而然的會模仿他們,最初的閱讀能力便開始發展了。而作為老師我們是否也可以嘗試孩子早期在家裡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思維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