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管理學原理讀書心得(精選9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02W

管理學原理讀書心得 篇1

在人類歷史上,自從有了組織的活動,就有了管理活動。管理活動的出現促使人們對來自這種活動家的經驗加以總結,形成了一些樸素、零散的管理思想。我們可以從已有的文字記載中,尋覓到中外思想家提出的豐富的管理思想。直到期19世紀末,隨著歐洲工業革命的發展,管理理論才有真正出現。管理理論是對管理思想的提煉與概括,是較成熟、系統化程度較高的管理思想。管理是指組織為了達到個人無法實現的目標,通過各項職能活動,合理分配、協調相關資源的過程。

管理學原理讀書心得(精選9篇)

在人類社會五千年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人類都在不斷的完善自己,不斷的活動,而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是經過大腦思考,是為了達到預期的目的而進行的。併為了實現其目的而不斷努力,人類從數次的生產力革新、發展,歷經了數次工業革命,依次走過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所以可以說人類是經過不斷的勞動、思考、合作,不斷髮展生產力中逐步發展的;人類的生存在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下,人類自身必須與周邊的環境相互依存,隨著生產力的不斷髮展,人類就不斷的試圖改變周邊的環境,在不斷的失敗或成功的同時,不斷總結經驗,豐富自己的知識,掌握各種生活和改造社會的技能。隨著人類知識的不斷完善,各種生活,工作的組織,機構,方式,制度不斷髮展形成一定形態的管理機構,逐步發展為管理系統,並使用於當今資訊瞬息萬變的時代。雖然管理的制度不斷改革推進,但是再完善的系統也離不開人類的相互協作,無論是若干千年前的原始社會或資訊瞬息萬變的今天,人類的各種特徵為管理學形成提供了客觀的條件。至此管理學應運而生。

首先管理是管理者或管理機構在一定範圍內通過計劃、組織、控制、領導等工作對組織所擁有的資源(人、物、財、時間、資訊等)進行合理的配置後有效的利用,以實現組織預定的目標的工程。管理學潛藏於人類生活的各個角落,首先就一個人而言,他在學習中為了提高學習成績,必須通過制定一份計劃(或長期或短期),然後通過這份計劃控制自己,並且有效的分配自己的時間、精力,還要有效的選擇合適的資訊,從而達到自己的計劃,取得成功;又或者一個人的一生必須經過仔細的規劃、組織,要不然這一輩子將碌碌無為;大至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民族,小至一個企業,一個家庭,再者到每一個人都處在管理學的範圍之內並受其影響。

所以說管理充溢著整個人類社會,正如在管理學形成中提到,管理活動所引出的一切問題推動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這個推動力並將繼續推動這個社會的發展,正在並將長期影響著人類社會。

提到企業管理,我們首先要講什麼是企業,企業的法律形式,企業的型別等等。

管理學原理讀書心得 篇2

近百年來,人們把研究管理活動規律所形成的管理基本理論與方法,統稱為管理學。自從人們開始組成群體來實現個人無法完成的目標以來,管理工作就成為協調個體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了。由於人類社會越來越依賴集體的努力以及越來越多的、有組織的群體規模的擴大,管理人員的任務也就愈發重要了。因此,管理者必須具有敬業精神和服務意識,還要有解決突發性事件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要靠得住,會辦事,能共事,不出事等各方面的素質。

通過這半年來對這門課程的學習,多少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體會。管理就是特定的環境下,對組織所擁有的的資源進行有效的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以便達到即定的組織目標的過程。作為當代大學生,我認為管理學同樣與我們息息相關,管理是一切組織的根本,管理工作適用於各種大小規模的組織;盈利與非盈利的企事業單位、製造業以及服務性行業;因此,學好管理學對於我們現在的學生會工作乃至今後步入紛繁的社會,適應不同的工作崗位都有其非常重要的意義。

管理學分為七章,主要由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四大部分組成,這四大部分既相互區別,又相互滲透。它們每一篇都有特定的目標主旨。而計劃作為管理學理論的基礎,讓我有了許多很深的體會。

管理學潛藏於人類生活的各個角落,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或聽到“計劃”這個詞。大到美國政府的火星探測計劃,小到我們身邊的一次週末旅遊計劃。由此可見,計劃幾乎無處不在。首先就一個學生而言,他在學習中為了提高學習成績,必須通過制定一份計劃(或長期或短期)。然後通過這份計劃控制自己,並且有效的分配自己的時間,還要有效的選擇合適的資訊,從而達到自己的計劃目標,取得成功。又或者一個人的一生必須經過自己的規劃、組織;要不然這一輩子將碌碌無為。計劃是任何一個組織成功的核心,它存在於組織各個層次的管理活動中。一個組織適應未來技術或競爭方面變化能力的大小與它的計劃息息相關。

在為群體中一起工作的人們設計環境,使每個人有效地完成任務時,管理人員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努力使每個人理解群體的使命和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法。如果要使群體的努力有成效,其成員一定要明白期望他們完成的是什麼,這就是計劃工作的職能,而這項職能在所有管理職能中是最基本的。然而許多管理者總是強調日常的經營活動而忽略做計劃,這是造成他們日後到處“救火”的主要原因。現在有很多人認為“計劃趕不上變化”,做了計劃也只是在做無用工而已,所以他們都不願意做計劃。其實不然,我認為計劃是為了有備無患。做了總比沒做好。計劃包括確定使命和目標以及完成使命和目標的行動;這需要指定決策,即從各種可供選擇的方案中確定行動步驟。計劃制訂分為如下步驟:尋找機會→確定目標→擬訂前提條件→確定備選方案→評估備選方案→選擇方案→制定衍生計劃→用預算量化計劃。作為計劃的一種——戰略則是意指確定企業的使命和企業的長期基本目標,並制定行動方案,配置相應的資源以實現這些目標。在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我們所制定的目標應有其明確的衡量標準,不能含糊不清.

管理學原理讀書心得 篇3

通過對管理學原理的學習,我對管理學原理中的成本管理感觸頗深,因為隨著我國加入WTO,中國的企業開始直接面對眾多國際化的企業,競爭日趨激烈。中國的企業要想在這種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必須加強企業的成本管理,強調現代成本管理觀念。以下是我個人的心得體會。

一、我國企業成本管理的現狀

企業價值補償不足。因為生產資料價格不斷上漲,使企業資產價值流失嚴重,價值補償不足,而且企業一般物流管理失控,能源的浪費比較嚴重。產品損失成本增加。企業的生產裝置、工藝技術陳舊落後,原材料質量不好,運輸管理不善,以及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次品、廢品造成的質量損失驚人。企業成本資訊核算失真。成本核算不實,一方面是核算人員思想上不重視,另一方面為達到某一目的進行人為調節成本數字,潛虧嚴重,企業虛盈實虧。成本管理短期行為嚴重。由於近年來承包經營責任制不夠完善,企業只包利潤,不包成本,短期行為氾濫;以包代管,管理不力,各項規章制度名存實亡;企業領導任期有限,管理鬆弛,人員素質較差;財政、審計監督不力。企業管理者成本管理意識薄弱。沒有充分認識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必須加強成本管理的重要意義,沒有充分認識到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之間競爭的實質是企業成本的較量。因此,成本管理鬆弛,預算約束弱化,損失浪費驚人。

二、傳統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成本管理範疇過窄

受長期計劃經濟觀念的影響,企業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生產成本的管理,而對企業的供應與銷售環節則考慮不多,對於企業外部的價值鏈更是視而不見,這種成本管理觀念遠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環境的要求。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現在的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只考察產品的製造成本會造成企業投資、生產決策的嚴重失誤。從成本動因的角度去考慮,企業的任何一種產品從引進到獲利,其成本絕不能僅僅理解為製造成本,而是貫穿產品生命週期的全部成本發生。與此相適應,成本管理的內涵也應由物質產品成本擴充套件到非物質產品成本,如人力資源成本、資本成本、服務成本、產權成本、環境成本,等等。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應樹立成本的系統管理觀念,將企業的成本管理工作視為一項系統工程,強調整體與全域性,對企業成本管理的物件、內容、方法進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在管理領域上,只限於對產品生產過程的成本進行核算和分析,沒有拓展到技術領域和流通領域;在管理體系上,偏重於事後管理,忽視了事前的預測和決策,難以充分發揮成本管理的預防性作用。

2、成本管理觀念落後

在傳統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目的被歸結為降低成本,節約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從現代成本管理的視角出發來分析成本管理的這一目標,不難發現,成本降低是有條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況下控制成本費用,可能會導致產品質量和企業效益的下降。因而這種成本管理是一種消極的而不是積極的成本管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不能再將成本管理簡單地等同於降低成本,而應是資源配置的優化和資本產出的高效管理。因此,企業不僅要關注產品的生產成本,而且要關注其產品在市場上實現的效益。尤其是在科學技術高速發達的今天,企業單純依靠成本的降低來獲取優勢是不可能的,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更多的應靠技術的投入,從而產生更大的收益,也即現代成本管理中所謂的相對降低成本,從而提高成本效益。

三、現代成本管理的立足點

現代成本管理指管理人員運用專門方法提供企業本身及其競爭對手的分析資料,幫助管理者形成和評價企業戰略,從而創造競爭優勢,以達到企業有效地適應外部持續變化的環境的目的。通過分析比較傳統成本管理和現代成本管理,可以概括現代成本管理的立足點如下:

1、立足於長遠的戰略目標

現代成本管理的宗旨,是為了取得長期持久的競爭優勢,以便企業長期生產和發展,立足於長遠的戰略目標。而傳統的成本管理則立足於短期的成本管理。比如企業進行人工成本管理,按“降低成本”,企業宜僱傭年齡相對較大、技術熟練程度高的員工以便降低人工成本。以“成本優勢”標準衡量,企業應從長遠出發僱傭年輕、文化程度高的員工,利用學習曲線,以獲得較長時期的成本優勢。

2、立足於總體發展戰略

現代成本動因的理解應是企業戰略高度上的,它不僅包括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有形的物料及人力的消耗,更應包括企業的規模、市場開拓、企業內部結構調整等無形的成本動因。為使企業產品在市場上具有強大競爭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再侷限於產品的生產(製造)過程,而是應該將視野向前延伸到產品的市場需求分析、相關技術的發展態勢分析,以及產品的設計;向後延伸到顧客的使用、維修及處置。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就會涉及到產品的資訊來源成本、技術成本、後勤成本、生產成本、庫存成本、銷售成本,以及對顧客的維修成本、處置成本等成本範疇。對所有這些成本內容都應以嚴格、細緻的科學手段進行管理,以增強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如在產品設計階段推行價值分析,就是一種技術與經濟相結合的成本管理手段。現代成本管理以企業的全域性為物件,根據企業總體發展戰略而制定的。它把企業內部結構和外部環境綜合起來,現代成本管理從企業所處的競爭環境出發,其成本管理不僅包括企業內部的價值鏈分析,而且包括競爭對手價值鏈分析和企業所處行業的價值鏈分析,從而達到知己知彼,洞察全域性的目的,並由此形成價值鏈的各種戰略。

3、立足於外部環境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管理的重心應由企業內部轉向外部,由重生產管理轉向重經營決策管理,研究分析各種決策成本也就成為企業成本管理的一項至關重要的內容,如相關成本、差量成本、機會成本、邊際成本、付現成本、重置成本、可避免成本、可遞延成本等等。在企業成本管理中,重視和加強對這些管理決策成本範疇的研究分析,可以避免決策失誤給企業帶來的巨大損失,為保證企業做出最優決策、獲取最佳經濟效益提供基礎。應把企業成本管理納入整個市場環境中予以全面考察。只有對企業所處環境的正確分析和判斷,才能預測和控制風險,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確定和實施正確適當的管理戰略,把握機遇,主動積極地適應和駕馭外界環境,在競爭中取得主動,最終實現預定的企業戰略目標。而傳統成本管理的物件主要是企業內部的生產過程,對企業的供應與銷售環節則考慮不多,對於企業外部的價值鏈更是視而不見。

四、運用現代成本管理的現實意義

成本管理範圍的日益擴大,更有助於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發展、變化以及高新技術和管理科學的不斷創新,成本管理的範圍日益擴大。對處於開發型、競爭型市場環境中的企業來說,應該把企業成本管理問題放在整個市場環境中予以全面考慮。因為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是為滿足顧客需要而設計的一系列作業的集合體,它表現為一個由此及彼、由內及外的“價值鏈”,通過了解整個行業的價值鏈來進行成本管理,更有助於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因此,現代企業成本管理的範圍不僅包括生產領域成本的控制,而且包括流通領域成本的控制,還要對研究、開發和設計成本進行控制;不僅要通過管理工作控制成本,而且要通過技術工作管理成本。同時,現代科學的飛速發展又使成本管理的範圍向著與多學科相互結合、相互交叉滲透的方向發展,如在計算機整合製造系統的大背景下,適時生產控制、全面質量管理、作業成本法的出現。相關科學的引入,使成本與技術密切結合,不但擴大了成本管理的範圍,也開闢了降低成本的新途徑

現代成本管理的實施,有利於改善和加強企業經營管理。作為一個完善的企業管理系統,現代成本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正確引進和運用現代成本管理是我國企業管理中值得深思的問題。現代成本管理是企業全員管理、全過程管理、全環節管理和全方位管理,是商品使用價值和價值結合的管理,是經濟和技術結合的管理。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成本管理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突破了傳統成本管理把成本侷限在生產這一狹小層面上的研究領域,把重心轉向企業整體戰略這一更為廣闊的研究領域,注重採購、技術、財務領域及競爭對手的成本分析等,有利企業正確地進行成本預測、決策,從而正確地選擇企業的經營戰略,正確處理企業發展與加強成本管理的關係,提高企業整體的經濟效益。

樹立現代成本意識,運用成本——效益分析為企業創造更大收益。現代成本意識是指企業管理人員對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夠的重視,不受“成本控制即為成本降低,成本到一定程度即無法再降低”的傳統思維定式的束縛,充分認識到企業成本降低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確實,在相關指標不變的情況下,降低成本支出的絕對額,反而會相應地增加企業的收益,而單純的成本降低確實是有限度的。然而,在各項經濟指標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有時增加成本支出的絕對額,反會相應地增加企業的收益。因此,現代企業成本管理的內容不僅僅是孤立地降低成本,其目的是從成本與效益的對比中尋找成本最小化。必須指出,這種無窮盡降低成本的思想必須依靠戰略構築、組織措施的配合才能形成現代完整意義上的成本意識。其表現為,一方面把降低成本的工作擴充套件到供應、生產和設計等各個部門,形成全廠全員式的降低成本格局,形成貫穿企業各部門的成本意識;另一方面將降低成本從戰略佈局的高度加以定位,即從選擇開發專案種類、進行可行性研究起就注入成本思考,確立具有長期發展觀的成本意識。成本效益理念可通俗地表述為“為了省錢而花錢”的思想,即為了未來的更多收益應該支出某些短期看來似乎是高昂的費用。比如引進新型裝置可能導致一筆較大的支出,但是,在今後裝置使用期間,因裝置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增加的產出加上裝置維修費用降低的綜合效益,可能抵補支出而有餘,這樣就總體而言,效益有所增加。由此可見,為未來“增效”而樹立成本效益理念是極為重要的。

在市場經濟的今天,經濟環境發生了劇變,資訊科技的發展,一方面給企業提供了更好的成本控制的手段,另一方面,使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同時,市場需求瞬息萬變,競爭變得異常激烈,成本優勢的取得對於一個企業的生存至關重要。而成本優勢的取得絕對不限於成本本身,應從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獲取效益的潛力。在我國,對成本控制的研究和應用更是迫在眉睫的任務,企業管理者要及時轉變傳統狹隘的成本觀念,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充分運用現代的先進成本管理方法以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管理學原理讀書心得 篇4

通過對管理學原理的學習,我對管理學原理中的成本管理感觸頗深,因為隨著我國加入WTO,中國的企業開始直接面對眾多國際化的企業,競爭日趨激烈。中國的企業要想在這種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必須加強企業的成本管理,強調現代成本管理觀念。以下是我個人的心得體會。

一、我國企業成本管理的現狀

企業價值補償不足。因為生產資料價格不斷上漲,使企業資產價值流失嚴重,價值補償不足,而且企業一般物流管理失控,能源的浪費比較嚴重。產品損失成本增加。企業的生產裝置、工藝技術陳舊落後,原材料質量不好,運輸管理不善,以及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次品、廢品造成的質量損失驚人。企業成本資訊核算失真。成本核算不實,一方面是核算人員思想上不重視,另一方面為達到某一目的進行人為調節成本數字,潛虧嚴重,企業虛盈實虧。成本管理短期行為嚴重。由於近年來承包經營責任制不夠完善,企業只包利潤,不包成本,短期行為氾濫;以包代管,管理不力,各項規章制度名存實亡;企業領導任期有限,管理鬆弛,人員素質較差;財政、審計監督不力。企業管理者成本管理意識薄弱。沒有充分認識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必須加強成本管理的重要意義,沒有充分認識到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之間競爭的實質是企業成本的較量。因此,成本管理鬆弛,預算約束弱化,損失浪費驚人。

二、傳統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成本管理範疇過窄

受長期計劃經濟觀念的影響,企業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生產成本的管理,而對企業的供應與銷售環節則考慮不多,對於企業外部的價值鏈更是視而不見,這種成本管理觀念遠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環境的要求。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現在的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只考察產品的製造成本會造成企業投資、生產決策的嚴重失誤。從成本動因的角度去考慮,企業的任何一種產品從引進到獲利,其成本絕不能僅僅理解為製造成本,而是貫穿產品生命週期的全部成本發生。與此相適應,成本管理的內涵也應由物質產品成本擴充套件到非物質產品成本,如人力資源成本、資本成本、服務成本、產權成本、環境成本,等等。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應樹立成本的系統管理觀念,將企業的成本管理工作視為一項系統工程,強調整體與全域性,對企業成本管理的物件、內容、方法進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在管理領域上,只限於對產品生產過程的成本進行核算和分析,沒有拓展到技術領域和流通領域;在管理體系上,偏重於事後管理,忽視了事前的預測和決策,難以充分發揮成本管理的預防性作用。

2、成本管理觀念落後

在傳統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目的被歸結為降低成本,節約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從現代成本管理的視角出發來分析成本管理的這一目標,不難發現,成本降低是有條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況下控制成本費用,可能會導致產品質量和企業效益的下降。因而這種成本管理是一種消極的而不是積極的成本管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不能再將成本管理簡單地等同於降低成本,而應是資源配置的優化和資本產出的高效管理。因此,企業不僅要關注產品的生產成本,而且要關注其產品在市場上實現的效益。尤其是在科學技術高速發達的今天,企業單純依靠成本的降低來獲取優勢是不可能的,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更多的應靠技術的投入,從而產生更大的收益,也即現代成本管理中所謂的相對降低成本,從而提高成本效益。

三、現代成本管理的立足點

現代成本管理指管理人員運用專門方法提供企業本身及其競爭對手的分析資料,幫助管理者形成和評價企業戰略,從而創造競爭優勢,以達到企業有效地適應外部持續變化的環境的目的。通過分析比較傳統成本管理和現代成本管理,可以概括現代成本管理的立足點如下:

1、立足於長遠的戰略目標

現代成本管理的宗旨,是為了取得長期持久的競爭優勢,以便企業長期生產和發展,立足於長遠的戰略目標。而傳統的成本管理則立足於短期的成本管理。比如企業進行人工成本管理,按“降低成本”,企業宜僱傭年齡相對較大、技術熟練程度高的員工以便降低人工成本。以“成本優勢”標準衡量,企業應從長遠出發僱傭年輕、文化程度高的員工,利用學習曲線,以獲得較長時期的成本優勢。

2、立足於總體發展戰略

現代成本動因的理解應是企業戰略高度上的,它不僅包括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有形的物料及人力的消耗,更應包括企業的規模、市場開拓、企業內部結構調整等無形的成本動因。為使企業產品在市場上具有強大競爭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再侷限於產品的生產(製造)過程,而是應該將視野向前延伸到產品的市場需求分析、相關技術的發展態勢分析,以及產品的設計;向後延伸到顧客的使用、維修及處置。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就會涉及到產品的資訊來源成本、技術成本、後勤成本、生產成本、庫存成本、銷售成本,以及對顧客的維修成本、處置成本等成本範疇。對所有這些成本內容都應以嚴格、細緻的科學手段進行管理,以增強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如在產品設計階段推行價值分析,就是一種技術與經濟相結合的成本管理手段。現代成本管理以企業的全域性為物件,根據企業總體發展戰略而制定的。它把企業內部結構和外部環境綜合起來,現代成本管理從企業所處的競爭環境出發,其成本管理不僅包括企業內部的價值鏈分析,而且包括競爭對手價值鏈分析和企業所處行業的價值鏈分析,從而達到知己知彼,洞察全域性的目的,並由此形成價值鏈的各種戰略。

3、立足於外部環境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管理的重心應由企業內部轉向外部,由重生產管理轉向重經營決策管理,研究分析各種決策成本也就成為企業成本管理的一項至關重要的內容,如相關成本、差量成本、機會成本、邊際成本、付現成本、重置成本、可避免成本、可遞延成本等等。在企業成本管理中,重視和加強對這些管理決策成本範疇的研究分析,可以避免決策失誤給企業帶來的巨大損失,為保證企業做出最優決策、獲取最佳經濟效益提供基礎。應把企業成本管理納入整個市場環境中予以全面考察。只有對企業所處環境的正確分析和判斷,才能預測和控制風險,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確定和實施正確適當的管理戰略,把握機遇,主動積極地適應和駕馭外界環境,在競爭中取得主動,最終實現預定的企業戰略目標。而傳統成本管理的物件主要是企業內部的生產過程,對企業的供應與銷售環節則考慮不多,對於企業外部的價值鏈更是視而不見。

四、運用現代成本管理的現實意義

成本管理範圍的日益擴大,更有助於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發展、變化以及高新技術和管理科學的不斷創新,成本管理的範圍日益擴大。對處於開發型、競爭型市場環境中的企業來說,應該把企業成本管理問題放在整個市場環境中予以全面考慮。因為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是為滿足顧客需要而設計的一系列作業的集合體,它表現為一個由此及彼、由內及外的“價值鏈”,通過了解整個行業的價值鏈來進行成本管理,更有助於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因此,現代企業成本管理的範圍不僅包括生產領域成本的控制,而且包括流通領域成本的控制,還要對研究、開發和設計成本進行控制;不僅要通過管理工作控制成本,而且要通過技術工作管理成本。同時,現代科學的飛速發展又使成本管理的範圍向著與多學科相互結合、相互交叉滲透的方向發展,如在計算機整合製造系統的大背景下,適時生產控制、全面質量管理、作業成本法的出現。相關科學的引入,使成本與技術密切結合,不但擴大了成本管理的範圍,也開闢了降低成本的新途徑

現代成本管理的實施,有利於改善和加強企業經營管理。作為一個完善的企業管理系統,現代成本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正確引進和運用現代成本管理是我國企業管理中值得深思的問題。現代成本管理是企業全員管理、全過程管理、全環節管理和全方位管理,是商品使用價值和價值結合的管理,是經濟和技術結合的管理。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成本管理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突破了傳統成本管理把成本侷限在生產這一狹小層面上的研究領域,把重心轉向企業整體戰略這一更為廣闊的研究領域,注重採購、技術、財務領域及競爭對手的成本分析等,有利企業正確地進行成本預測、決策,從而正確地選擇企業的經營戰略,正確處理企業發展與加強成本管理的關係,提高企業整體的經濟效益。

樹立現代成本意識,運用成本——效益分析為企業創造更大收益。現代成本意識是指企業管理人員對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夠的重視,不受“成本控制即為成本降低,成本到一定程度即無法再降低”的傳統思維定式的束縛,充分認識到企業成本降低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確實,在相關指標不變的情況下,降低成本支出的絕對額,反而會相應地增加企業的收益,而單純的成本降低確實是有限度的。然而,在各項經濟指標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有時增加成本支出的絕對額,反會相應地增加企業的收益。因此,現代企業成本管理的內容不僅僅是孤立地降低成本,其目的是從成本與效益的對比中尋找成本最小化。必須指出,這種無窮盡降低成本的思想必須依靠戰略構築、組織措施的配合才能形成現代完整意義上的成本意識。其表現為,一方面把降低成本的工作擴充套件到供應、生產和設計等各個部門,形成全廠全員式的降低成本格局,形成貫穿企業各部門的成本意識;另一方面將降低成本從戰略佈局的高度加以定位,即從選擇開發專案種類、進行可行性研究起就注入成本思考,確立具有長期發展觀的成本意識。成本效益理念可通俗地表述為“為了省錢而花錢”的思想,即為了未來的更多收益應該支出某些短期看來似乎是高昂的費用。比如引進新型裝置可能導致一筆較大的支出,但是,在今後裝置使用期間,因裝置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增加的產出加上裝置維修費用降低的綜合效益,可能抵補支出而有餘,這樣就總體而言,效益有所增加。由此可見,為未來“增效”而樹立成本效益理念是極為重要的。

在市場經濟的今天,經濟環境發生了劇變,資訊科技的發展,一方面給企業提供了更好的成本控制的手段,另一方面,使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同時,市場需求瞬息萬變,競爭變得異常激烈,成本優勢的取得對於一個企業的生存至關重要。而成本優勢的取得絕對不限於成本本身,應從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獲取效益的潛力。在我國,對成本控制的研究和應用更是迫在眉睫的任務,企業管理者要及時轉變傳統狹隘的成本觀念,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充分運用現代的先進成本管理方法以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管理學原理讀書心得 篇5

通過對《管理學原理》的學習,使我充分認識到:管理是社會中存在的最普遍的社會現象。從個人、家庭、企事業單位乃至其他社會組織,從農村、城市、國家乃至世界都需要管理,都存在管理活動。凡是有人群活動的地方或領域,都存在與之相適應的管理。

管理是在一定環境中、組織中的管理者,通過實施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等職能,有效地利用各種資源,以達到組織目標的過程。管理總是存在於一定的組織之中,組織是管理的載體,是人類集體協作的產物。其管理的基本含義大致包括以下幾點:

(1)、管理是在一定環境中進行的。任何一個組織都有一定的生存環境,包括組織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管理始終處於不斷變化的環境之中。能否適應環境的變化,是決定管理成敗的重要因素。

(2)、管理是在一定的組織中進行的。由兩個以上的人組成的、有共同目標的組織,就像一個樂隊要演奏出動人心絃的樂章,就需要指揮使演奏不同樂器的人員分工協作。指揮就是管理。管理是一切有組織的集體活動所不可缺少的因素。

(3)、管理的主體是管理者。所謂管理主體,是指在管理過程中具有主動支配和影響作用的要素。一切管理職能都要通過管理主體去發揮作用。要成為一名管理者,必須具備一定的素質和技能。

(4)、管理的客體是組織中的各種資源。所謂管理客體也就是管理的物件,指的是管理過程中管理者所作用的物件。在一個組織中,管理客體主要是指人、財、物、資訊、技術和時間等一切資源,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資源,是對人的管理。

(5)、管理是一個過程。管理是實施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管理職能的過程,這四個管理職能構成了管理過程。

(6)、管理的目的是實現組織的目標。管理本身並不是目的,管理是圍繞組織目標進行的,其最終目的是實現組織的目標,管理沒有目標就是一種盲目的行動。世界上不存在沒有目標的管理,也不可能實現無管理的目標。即管理的目的是協助企業組織實現宗旨,完成任務,達到目標。

(7)、管理的任務是設計和維持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使員工在這個環境裡能積極主動、熱情高效並愉快地工作,使組織有效地完成任務。

另外,管理學的產生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史無前例的。在當今社會,管理已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大到國家、政府,小到家庭、個人,無不需要有效的管理。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發展和組織執行更是一刻也離不開管理,因此,可以說管理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在管理科學的學科體系中,管理學屬於一般管理學。管理學研究的是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與一般方法。管理學具有一般性、綜合性、歷史性和實踐性等特點。管理學研究內容的主線是從管理者出發來研究管理過程,從總體上看,也顧及從生產力、生產關係、上層建築三個方面來研究管理學,以及從歷史角度來研究管理理論的形成與演變。

所以,無論有沒有時間,我們多多少少都應該學習一些管理知識。以管理學的系統理論來武裝自己,充實自己;以社會實踐與生活來解讀和詮釋管理學理論。從而提高我們的管理質量、工作效率和生活水平,使我們的管理在社會實踐與生活中不斷鞏固和發展,並與社會潮流同行,與國際舞臺共舞!

二、學習管理學的重要性:

在《管理學原理》中,學習和研究管理學的方法主要有唯物辯證法、系統方法、觀察總結法、比較研究法、歷史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試驗研究法和理論聯絡實際的方法。其學習管理學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管理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了學習管理學的重要性。為了不斷完善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速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增強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必須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管理人才隊伍,努力提高我國的管理水平,加速實現管理現代化。因此,我們要學習和掌握管理理論與方法,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在總結中不斷髮展。

(2)、學習管理學是提高管理者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徑。管理者要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必須把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結合起來,管理學的學習是獲得間接經驗的最有效、最迅速地途徑。

(3)、未來的社會更需要管理。未來社會共同勞動的規模日益擴大,勞動分工協作更加精細,社會化大生產日趨複雜,管理就更加重要了。未來社會科學技術將有更大的發展,需要一套更科學的管理才能使新的技術、新的能源、新的材料等各種資源來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

鑑於管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並不斷髮展的學科,因此,學習管理學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管理學原理讀書心得 篇6

——對管理學的認識和學習管理學的重要性

一、對管理學的認識:

通過對《管理學原理》的學習,使我充分認識到:管理是社會中存在的最普遍的社會現象。從個人、家庭、企事業單位乃至其他社會組織,從農村、城市、國家乃至世界都需要管理,都存在管理活動。凡是有人群活動的地方或領域,都存在與之相適應的管理。

管理是在一定環境中、組織中的管理者,通過實施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等職能,有效地利用各種資源,以達到組織目標的過程。管理總是存在於一定的組織之中,組織是管理的載體,是人類集體協作的產物。其管理的基本含義大致包括以下幾點:

(1)、管理是在一定環境中進行的。任何一個組織都有一定的生存環境,包括組織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管理始終處於不斷變化的環境之中。能否適應環境的變化,是決定管理成敗的重要因素。

(2)、管理是在一定的組織中進行的。由兩個以上的人組成的、有共同目標的組織,就像一個樂隊要演奏出動人心絃的樂章,就需要指揮使演奏不同樂器的人員分工協作。指揮就是管理。管理是一切有組織的集體活動所不可缺少的因素。

(3)、管理的主體是管理者。所謂管理主體,是指在管理過程中具有主動支配和影響作用的要素。一切管理職能都要通過管理主體去發揮作用。要成為一名管理者,必須具備一定的素質和技能。

(4)、管理的客體是組織中的各種資源。所謂管理客體也就是管理的物件,指的是管理過程中管理者所作用的物件。在一個組織中,管理客體主要是指人、財、物、資訊、技術和時間等一切資源,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資源,是對人的管理。

(5)、管理是一個過程。管理是實施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管理職能的過程,這四個管理職能構成了管理過程。

(6)、管理的目的是實現組織的目標。管理本身並不是目的,管理是圍繞組織目標進行的,其最終目的是實現組織的目標,管理沒有目標就是一種盲目的行動。世界上不存在沒有目標的管理,也不可能實現無管理的目標。即管理的目的是協助企業組織實現宗旨,完成任務,達到目標。

(7)、管理的任務是設計和維持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使員工在這個環境裡能積極主動、熱情高效並愉快地工作,使組織有效地完成任務。

另外,管理學的產生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史無前例的。在當今社會,管理已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大到國家、政府,小到家庭、個人,無不需要有效的管理。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發展和組織執行更是一刻也離不開管理,因此,可以說管理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在管理科學的學科體系中,管理學屬於一般管理學。管理學研究的是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與一般方法。管理學具有一般性、綜合性、歷史性和實踐性等特點。管理學研究內容的主線是從管理者出發來研究管理過程,從總體上看,也顧及從生產力、生產關係、上層建築三個方面來研究管理學,以及從歷史角度來研究管理理論的形成與演變。

所以,無論有沒有時間,我們多多少少都應該學習一些管理知識。以管理學的系統理論來武裝自己,充實自己;以社會實踐與生活來解讀和詮釋管理學理論。從而提高我們的管理質量、工作效率和生活水平,使我們的管理在社會實踐與生活中不斷鞏固和發展,並與社會潮流同行,與國際舞臺共舞!

二、學習管理學的重要性:

在《管理學原理》中,學習和研究管理學的方法主要有唯物辯證法、系統方法、觀察總結法、比較研究法、歷史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試驗研究法和理論聯絡實際的方法。其學習管理學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管理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了學習管理學的重要性。為了不斷完善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速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增強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必須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管理人才隊伍,努力提高我國的管理水平,加速實現管理現代化。因此,我們要學習和掌握管理理論與方法,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在總結中不斷髮展。

(2)、學習管理學是提高管理者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徑。管理者要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必須把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結合起來,管理學的學習是獲得間接經驗的最有效、最迅速地途徑。

(3)、未來的社會更需要管理。未來社會共同勞動的規模日益擴大,勞動分工協作更加精細,社會化大生產日趨複雜,管理就更加重要了。未來社會科學技術將有更大的發展,需要一套更科學的管理才能使新的技術、新的能源、新的材料等各種資源來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

鑑於管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並不斷髮展的學科,因此,學習管理學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心得四:《管理學原理》學習心得

“在人類社會中,管理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任何事情成也管理,敗也管理。”[1]雖然管理學是在人類社會開始工業化時才應運而生的,是一門年輕的學科,但是它發展得特別迅速,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也空前巨大。

“管理活動自有人群出現便有之,與此同時管理思想也就逐步產生。無論是在東方還是在西方,我們均可以找到古代哲人在管理思想方面的精彩論述。現代管理學的誕生是以泰羅的名著《科學管理原理》以及法約爾的名著《工業管理和一般管理》為標誌。現代意義上的管理學誕生以來,管理學有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管理學的研究者、管理學的學習者、管理學方面的著作文獻等等均呈指數上升,顯示了作為一門年輕學科勃勃向上的生機和興旺發達的景象。進入21世紀,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管理學仍然需要大力發展其內容和形式。”[2]

進入大學學習以來,自己涉足的第一門管理方面的學科就是《管理學原理》,以前一直對這門學科沒什麼瞭解,經過幾個月的學習,我有了不少收穫,雖然對這門學科的學習和了解還是非常少的,但我對這門課程很有興趣,想在將來繼續學習下去。自從人們開始形成群體去實現個人無法達到的目標以來,管理工作就成為協調個人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了。組成群體無非是為了集結個人的力量,以發揮集體的更大作用,這種群體實際上就是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組織”現象。所謂組織,是由兩個成兩個以上的個人為實現共同的目標組合而成的有機整體。組織是一群人的集合,組織的成員必須按照一定的方式互相合作,共同努力去實現即定的長一組織目標。這樣,組織才能形成整體力量,以完成單獨個人力量的簡單總和所不能案秤的各項活動,實現不同與個人目標的組織總體目標。組織存在於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個方面,企業是一種組織,任何一個組織,都有其基本的使命和目標,而組織的使命和目標說明了組織存在的理由。以上是我對管理含義的認識及和其重要性的分析。

《管理學原理》這門課是本學期的必修課。作為一名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學習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當初我選這個專業也是基於對這專業的興趣,將來有意願成為一個管理者,雖然可能多數是管理工程,但是多多少少也會面臨人才問題,面對人才管理問題,曾聽說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句話也從側面說明了管理的重要,因為,要留住人才,關鍵就在於管理,因此,必須要努力學好這門課。

光陰似箭,時至第十五週,這門課也即將修完。通過這學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多少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體會。管理就是特定的環境下,對組織所擁有的的資源進行有效的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以便達到即定的組織目標的過程。作為當代大學生,無論學習的專業是否與管理有關,都應該好好學學管理學,看看管理方面的書籍,因為管理學與我們息息相關,管理是一切組織的根本,管理工作適用於各種大小規模的組織,盈利與非盈利的企事業單位、製造業以及服務性行業,因此,學好管理學對於我們現在的學生會工作以及以後步入紛繁的社會,適應不同的工作崗位都有其非常重要的意義。

談其事,必先談其人。先說說我自己吧,我是學管理專業的,對於我來說這是一門專業課,我有義務學好它,雖然我上課偶爾會發下呆,走下神,但是不管怎麼說,我是一定會努力學它的。再說說另一個人,自然就是我們的老師了,她這學期給了我們十一個主題,讓大家自己組隊自由選擇感興趣的話題,尋找資料,製作ppt,然後花了三個星期的時間,讓大家展示自己的成果,這種教學方法讓我感到非常有意思,大家在自主學習中獲得了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也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同時老師和同學的距離也拉進了許多。經過這麼長時間的學習,我對管理學這們功課還是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和體會的,管理就是通過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等職能對組織資源進行有效的配置,以實現組織目標的活動。我覺得管理是無處不在的。無論是工作、學習,還是人際交往、自我發展等等,都會有意無意用到管理學的知識。不管將來會否從事管理事業,但可以堅信管理是生活各個方面必不可少的。管理學分為六篇,主要由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四大部分組成。每一篇都有特定的目標主旨。而計劃是所有管理學職能中的首要職能,也讓我有比較深的體會。正如哈羅德·孔茨所言,“計劃工作是一座橋樑,它把我們所處的這岸和我們要去的對岸連線起來,以克服這一天塹。”[3]計劃工作給組織提供了通向未來目標的明確道路,有了計劃工作這座橋,本來不會發生的事,現在就可能發生了,模糊不清的未來也變得清晰實在。在日常生活中計劃是無處不在的。計劃是指制定組織目標並確定達成組織目標所需的行動方案。計劃工作首先就是確立目標,然後,使今後的行動集中於目標,並預測和確定哪些行動有利於達到目標,哪些行動不利於達到目標,從而指導今後的行動朝著目標的方向邁進.沒有計劃和目標的行動是盲目的行動。計劃工作的基礎是確定目標,計劃工作的核心是決策,計劃的關鍵在於實施。管理的其他職能只有在計劃確定了目標之後才能進行,並且隨著計劃和目標的改變而改變。計劃在管理職能中是處於首要地位的。現在有很多人認為“計劃趕不上變化”,做了計劃也只是在做無用功而已,所以他們都不願意做計劃。其實不然,我認為計劃是為了有備無患,做了總比沒做好。

然而,制定計劃要具有預見性、針對性、可行性和約束性。就是在行動之前對行動的任務、目標、方法、措施所作出的預見性確認。但這種預想不是盲目的、空想的,而是以上級部門的規定和指示為指導,以本單位的實際條件為基礎。計劃一是要根據上級部門的工作安排和指示精神而定,二是針對本單位的工作任務、主客觀條件和相應能力而定。總之,從實際出發制定出來的計劃,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計劃。可行性是和預見性、針對性緊密聯絡在一起的,預見準確、針對性強的計劃,在現實中才真正可行。如果目標定得過高、措施無力實施,這個計劃就是空中樓閣,反過來說,目標定得過低,措施方法都沒有創見性,實現雖然很容易,並不能因而取得有價值的成就,那也算不上有可行性。約束性,計劃一經通過、批准或認定,在其所指向的範圍內就具有了約束作用,在這一範圍內無論是集體還是個人都必須按計劃的內容開展工作和活動,不得違背和拖延。

其實在生活中,無論是單位還是個人,無論辦什麼事情,事先都應有個打算和安排。有了計劃,工作就有了明確的目標和具體的步驟,就可以協調大家的行動,增強工作的主動性,減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同時,計劃本身又是對工作進度和質量的考核標準,對大家有較強的約束和督促作用。所以計劃對工作既有指導作用,又有推動作用。

大至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民族,小至一個企業、一個家庭,再者到一個人都處在管理學的範圍之內並受其影響,所以說管理充溢著整個人類社會。正如在管理學形成中提到,管理活動所引出的一切問題推動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這個推動力並將繼續推動這個社會的發展,且長期影響著人類社會。在學習管理學中,其實管理學的理論都不難,難的是要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也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雖然我們現在還難以做到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因為我們還沒有真正走入社會,走到工作崗位上去,但是我們可以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發現管理的痕跡,或者觀察領導是怎麼管理別人的,常動腦,多思考,多為以後做準備。

總之,對於這門學科,短短的幾段文字表達、看書都是遠遠不足的,只有深入的學習,在工作實踐中不斷的改進、創新、累積和學習中國和外國的好的管理經驗,這樣才能走上成功之路。不斷的實踐才能完整的去體會、感受這一門博大精深的管理藝術。由於本人未能深入研究這門課程,只是相當淺顯的心得而以,以上便是我的心得。

管理學原理讀書心得 篇7

大三上學期我選修了管理學,因為擔任校紀檢部部長想了解一點有關管理的學問,以前對於管理學不瞭解,但對管理有些瞭解,但不繫統。經過半年的公共選修課的學習,我有了不少收穫,慢慢知道原來管理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通過學習,我發現這門學科涉及面非常廣,有效的管理,是沒有一種固定模式的,但好的管理必須符合一定的標準,首先必須是結合實際,對不同的情況、不同的目標,都會有很多個管理的選擇,而我們則要從中選擇一種最有效、最節約,或最易實現的辦法。因此,我們必須要先認識到一個最核心最本質的目標。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對於管理提出了經典論斷,而有關企業管理更是情有獨鍾,所有的企業都是由無數人來擔任無數職位然後形成的,因此所有的企業都有一定的組織結構和工作方式,同時每一個職位的人,不論是管理者、技術人員、工人,他們需要完成的工作也是在一定的計劃內的,這些都是企業在運作前需要設計規劃好的內容。因此管理的第一項也是最重要的任務便是把這些工作的結構和內容計劃安排好。單從工作的角度看,如果一個企業的組織結構達到了最合理最科學,而企業中每個人的工作也是最恰當最精準,那麼這個企業就能做到已最少的投入換回最多的回報,現實中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永遠找不到一個最完美的組織結構,現實的要求在不斷改變,如果要“最完美”,那就必須不停的改變,這對於管理者來說也是極不現實的,因此管理學家只是致力於更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而非求一個“最完美”。

其次,如果說對於工作方式的設計和調整是屬於比較固定和硬性的話,那麼對於人的工作則是充滿彈性和不固定因素的。因為人和工作方式是不同的,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種因素會影響人工作的效率。如果想提高工作效率,對人的關注是絕對不能忽視的,霍桑效應就說明了這一點。如果不這樣,光靠改善組織結構,越來越機構冗腫,這樣會使其辦事效率大大降低。如果長久忽視對人的關注,則會產生更消極的影響。對於人,管理者要做到的是,使人的工作效率達到最大,這需要人對工作有很大的積極性,並且一切工作因素都是利於人發揮出他們的最大工作效率。工作環境、人際關係、獎勵機制、競爭秩序等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在這一方面,梅奧的人際關係學說開創了這一領域。他通過著名的霍桑實驗,提出了與科學管理不同的新概念,包括工人生理、心理的需求、非正式組織。梅奧的理論使人們開始關注工作中的“人”。一個和諧愉快的工作環境、一群和睦競爭的工人、一股積極向上的工作風氣,能產生的工作效率將會很大地超過一般情況下的工作環境。這一方面顯然不同與工作方面,充滿著很大的彈性和變化,也對管理者有更高的要求。不同型別的管理者或許會營造截然不同的工作環境,即使是優秀的管理者也是一樣。好的工作環境沒有特定的標準,只要能更好地促進人們工作就算是。管理者需要有很強的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才能把對人的工作做好,這一點也是相當的不容易。總的來說,對於人這一方面,雖然不及對於工作那一方面重要,但是它產生的效果可能更顯著,同時也會給一個企業帶來一些不能靠改善工作帶來的效果。

我認為企業中的管理,大致可分為對於物和對於人的管理,而管理所包括的計劃、組織、控制、激勵、領導五方面工作,都可以包含在這兩方面的具體任務之中。管理是一種藝術,它需要管理者有各方面的能力,同時其具體操作方法又不侷限和拘束,需要有很好的創造力。學習管理學,我想不光是要學習管理學本身的學科內容,也要從其他方面全面的提高自己,更要在實踐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管理學是一門很需要自己思考、研究和發現的學科,並且所學的知識都必須要經得起實踐的考驗,在實踐中創新管理模式。

管理學原理讀書心得 篇8

通過對管理學原理的學習,我對管理學原理中的成本管理感觸頗深,因為隨著我國加入WTO,中國的企業開始直接面對眾多國際化的企業,競爭日趨激烈。中國的企業要想在這種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必須加強企業的成本管理,強調現代成本管理觀念。以下是我個人的心得體會。

一、我國企業成本管理的現狀

企業價值補償不足。因為生產資料價格不斷上漲,使企業資產價值流失嚴重,價值補償不足,而且企業一般物流管理失控,能源的浪費比較嚴重。產品損失成本增加。企業的生產裝置、工藝技術陳舊落後,原材料質量不好,運輸管理不善,以及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次品、廢品造成的質量損失驚人。企業成本資訊核算失真。成本核算不實,一方面是核算人員思想上不重視,另一方面為達到某一目的進行人為調節成本數字,潛虧嚴重,企業虛盈實虧。成本管理短期行為嚴重。由於近年來承包經營責任制不夠完善,企業只包利潤,不包成本,短期行為氾濫;以包代管,管理不力,各項規章制度名存實亡;企業領導任期有限,管理鬆弛,人員素質較差;財政、審計監督不力。企業管理者成本管理意識薄弱。沒有充分認識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必須加強成本管理的重要意義,沒有充分認識到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之間競爭的實質是企業成本的較量。因此,成本管理鬆弛,預算約束弱化,損失浪費驚人。

二、傳統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成本管理範疇過窄

受長期計劃經濟觀念的影響,企業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生產成本的管理,而對企業的供應與銷售環節則考慮不多,對於企業外部的價值鏈更是視而不見,這種成本管理觀念遠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環境的要求。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現在的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只考察產品的製造成本會造成企業投資、生產決策的嚴重失誤。從成本動因的角度去考慮,企業的任何一種產品從引進到獲利,其成本絕不能僅僅理解為製造成本,而是貫穿產品生命週期的全部成本發生。與此相適應,成本管理的內涵也應由物質產品成本擴充套件到非物質產品成本,如人力資源成本、資本成本、服務成本、產權成本、環境成本,等等。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應樹立成本的系統管理觀念,將企業的成本管理工作視為一項系統工程,強調整體與全域性,對企業成本管理的物件、內容、方法進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在管理領域上,只限於對產品生產過程的成本進行核算和分析,沒有拓展到技術領域和流通領域;在管理體系上,偏重於事後管理,忽視了事前的預測和決策,難以充分發揮成本管理的預防性作用。

2、成本管理觀念落後

在傳統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目的被歸結為降低成本,節約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從現代成本管理的視角出發來分析成本管理的這一目標,不難發現,成本降低是有條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況下控制成本費用,可能會導致產品質量和企業效益的下降。因而這種成本管理是一種消極的而不是積極的成本管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不能再將成本管理簡單地等同於降低成本,而應是資源配置的優化和資本產出的高效管理。因此,企業不僅要關注產品的生產成本,而且要關注其產品在市場上實現的效益。尤其是在科學技術高速發達的今天,企業單純依靠成本的降低來獲取優勢是不可能的,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更多的應靠技術的投入,從而產生更大的收益,也即現代成本管理中所謂的相對降低成本,從而提高成本效益。

三、現代成本管理的立足點

現代成本管理指管理人員運用專門方法提供企業本身及其競爭對手的分析資料,幫助管理者形成和評價企業戰略,從而創造競爭優勢,以達到企業有效地適應外部持續變化的環境的目的。通過分析比較傳統成本管理和現代成本管理,可以概括現代成本管理的立足點如下:

1、立足於長遠的戰略目標

現代成本管理的宗旨,是為了取得長期持久的競爭優勢,以便企業長期生產和發展,立足於長遠的戰略目標。而傳統的成本管理則立足於短期的成本管理。比如企業進行人工成本管理,按“降低成本”,企業宜僱傭年齡相對較大、技術熟練程度高的員工以便降低人工成本。以“成本優勢”標準衡量,企業應從長遠出發僱傭年輕、文化程度高的員工,利用學習曲線,以獲得較長時期的成本優勢。

2、立足於總體發展戰略

現代成本動因的理解應是企業戰略高度上的,它不僅包括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有形的物料及人力的消耗,更應包括企業的規模、市場開拓、企業內部結構調整等無形的成本動因。為使企業產品在市場上具有強大競爭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再侷限於產品的生產(製造)過程,而是應該將視野向前延伸到產品的市場需求分析、相關技術的發展態勢分析,以及產品的設計;向後延伸到顧客的使用、維修及處置。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就會涉及到產品的資訊來源成本、技術成本、後勤成本、生產成本、庫存成本、銷售成本,以及對顧客的維修成本、處置成本等成本範疇。對所有這些成本內容都應以嚴格、細緻的科學手段進行管理,以增強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如在產品設計階段推行價值分析,就是一種技術與經濟相結合的成本管理手段。現代成本管理以企業的全域性為物件,根據企業總體發展戰略而制定的。它把企業內部結構和外部環境綜合起來,現代成本管理從企業所處的競爭環境出發,其成本管理不僅包括企業內部的價值鏈分析,而且包括競爭對手價值鏈分析和企業所處行業的價值鏈分析,從而達到知己知彼,洞察全域性的目的,並由此形成價值鏈的各種戰略。

3、立足於外部環境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管理的重心應由企業內部轉向外部,由重生產管理轉向重經營決策管理,研究分析各種決策成本也就成為企業成本管理的一項至關重要的內容,如相關成本、差量成本、機會成本、邊際成本、付現成本、重置成本、可避免成本、可遞延成本等等。在企業成本管理中,重視和加強對這些管理決策成本範疇的研究分析,可以避免決策失誤給企業帶來的巨大損失,為保證企業做出最優決策、獲取最佳經濟效益提供基礎。應把企業成本管理納入整個市場環境中予以全面考察。只有對企業所處環境的正確分析和判斷,才能預測和控制風險,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確定和實施正確適當的管理戰略,把握機遇,主動積極地適應和駕馭外界環境,在競爭中取得主動,最終實現預定的企業戰略目標。而傳統成本管理的物件主要是企業內部的生產過程,對企業的供應與銷售環節則考慮不多,對於企業外部的價值鏈更是視而不見。

四、運用現代成本管理的現實意義

成本管理範圍的日益擴大,更有助於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發展、變化以及高新技術和管理科學的不斷創新,成本管理的範圍日益擴大。對處於開發型、競爭型市場環境中的企業來說,應該把企業成本管理問題放在整個市場環境中予以全面考慮。因為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是為滿足顧客需要而設計的一系列作業的集合體,它表現為一個由此及彼、由內及外的“價值鏈”,通過了解整個行業的價值鏈來進行成本管理,更有助於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因此,現代企業成本管理的範圍不僅包括生產領域成本的控制,而且包括流通領域成本的控制,還要對研究、開發和設計成本進行控制;不僅要通過管理工作控制成本,而且要通過技術工作管理成本。同時,現代科學的飛速發展又使成本管理的範圍向著與多學科相互結合、相互交叉滲透的方向發展,如在計算機整合製造系統的大背景下,適時生產控制、全面質量管理、作業成本法的出現。相關科學的引入,使成本與技術密切結合,不但擴大了成本管理的範圍,也開闢了降低成本的新途徑

現代成本管理的實施,有利於改善和加強企業經營管理。作為一個完善的企業管理系統,現代成本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正確引進和運用現代成本管理是我國企業管理中值得深思的問題。現代成本管理是企業全員管理、全過程管理、全環節管理和全方位管理,是商品使用價值和價值結合的管理,是經濟和技術結合的管理。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成本管理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突破了傳統成本管理把成本侷限在生產這一狹小層面上的研究領域,把重心轉向企業整體戰略這一更為廣闊的研究領域,注重採購、技術、財務領域及競爭對手的成本分析等,有利企業正確地進行成本預測、決策,從而正確地選擇企業的經營戰略,正確處理企業發展與加強成本管理的關係,提高企業整體的經濟效益。

樹立現代成本意識,運用成本——效益分析為企業創造更大收益。現代成本意識是指企業管理人員對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夠的重視,不受“成本控制即為成本降低,成本到一定程度即無法再降低”的傳統思維定式的束縛,充分認識到企業成本降低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確實,在相關指標不變的情況下,降低成本支出的絕對額,反而會相應地增加企業的收益,而單純的成本降低確實是有限度的。然而,在各項經濟指標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有時增加成本支出的絕對額,反會相應地增加企業的收益。因此,現代企業成本管理的內容不僅僅是孤立地降低成本,其目的是從成本與效益的對比中尋找成本最小化。必須指出,這種無窮盡降低成本的思想必須依靠戰略構築、組織措施的配合才能形成現代完整意義上的成本意識。其表現為,一方面把降低成本的工作擴充套件到供應、生產和設計等各個部門,形成全廠全員式的降低成本格局,形成貫穿企業各部門的成本意識;另一方面將降低成本從戰略佈局的高度加以定位,即從選擇開發專案種類、進行可行性研究起就注入成本思考,確立具有長期發展觀的成本意識。成本效益理念可通俗地表述為“為了省錢而花錢”的思想,即為了未來的更多收益應該支出某些短期看來似乎是高昂的費用。比如引進新型裝置可能導致一筆較大的支出,但是,在今後裝置使用期間,因裝置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增加的產出加上裝置維修費用降低的綜合效益,可能抵補支出而有餘,這樣就總體而言,效益有所增加。由此可見,為未來“增效”而樹立成本效益理念是極為重要的。

在市場經濟的今天,經濟環境發生了劇變,資訊科技的發展,一方面給企業提供了更好的成本控制的手段,另一方面,使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同時,市場需求瞬息萬變,競爭變得異常激烈,成本優勢的取得對於一個企業的生存至關重要。而成本優勢的取得絕對不限於成本本身,應從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獲取效益的潛力。在我國,對成本控制的研究和應用更是迫在眉睫的任務,企業管理者要及時轉變傳統狹隘的成本觀念,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充分運用現代的先進成本管理方法以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管理學原理讀書心得 篇9

通過對管理學原理的學習,我對管理學原理中的成本管理感觸頗深,因為隨著我國加入WTO,中國的企業開始直接面對眾多國際化的企業,競爭日趨激烈。中國的企業要想在這種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必須加強企業的成本管理,強調現代成本管理觀念。以下是我個人的心得體會。

一、我國企業成本管理的現狀

企業價值補償不足。因為生產資料價格不斷上漲,使企業資產價值流失嚴重,價值補償不足,而且企業一般物流管理失控,能源的浪費比較嚴重。產品損失成本增加。企業的生產裝置、工藝技術陳舊落後,原材料質量不好,運輸管理不善,以及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次品、廢品造成的質量損失驚人。企業成本資訊核算失真。成本核算不實,一方面是核算人員思想上不重視,另一方面為達到某一目的進行人為調節成本數字,潛虧嚴重,企業虛盈實虧。成本管理短期行為嚴重。由於近年來承包經營責任制不夠完善,企業只包利潤,不包成本,短期行為氾濫;以包代管,管理不力,各項規章制度名存實亡;企業領導任期有限,管理鬆弛,人員素質較差;財政、審計監督不力。企業管理者成本管理意識薄弱。沒有充分認識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必須加強成本管理的重要意義,沒有充分認識到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之間競爭的實質是企業成本的較量。因此,成本管理鬆弛,預算約束弱化,損失浪費驚人。

二、傳統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成本管理範疇過窄

受長期計劃經濟觀念的影響,企業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生產成本的管理,而對企業的供應與銷售環節則考慮不多,對於企業外部的價值鏈更是視而不見,這種成本管理觀念遠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環境的要求。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現在的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只考察產品的製造成本會造成企業投資、生產決策的嚴重失誤。從成本動因的角度去考慮,企業的任何一種產品從引進到獲利,其成本絕不能僅僅理解為製造成本,而是貫穿產品生命週期的全部成本發生。與此相適應,成本管理的內涵也應由物質產品成本擴充套件到非物質產品成本,如人力資源成本、資本成本、服務成本、產權成本、環境成本,等等。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應樹立成本的系統管理觀念,將企業的成本管理工作視為一項系統工程,強調整體與全域性,對企業成本管理的物件、內容、方法進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在管理領域上,只限於對產品生產過程的成本進行核算和分析,沒有拓展到技術領域和流通領域;在管理體系上,偏重於事後管理,忽視了事前的預測和決策,難以充分發揮成本管理的預防性作用。

2、成本管理觀念落後

在傳統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目的被歸結為降低成本,節約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從現代成本管理的視角出發來分析成本管理的這一目標,不難發現,成本降低是有條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況下控制成本費用,可能會導致產品質量和企業效益的下降。因而這種成本管理是一種消極的而不是積極的成本管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不能再將成本管理簡單地等同於降低成本,而應是資源配置的優化和資本產出的高效管理。因此,企業不僅要關注產品的生產成本,而且要關注其產品在市場上實現的效益。尤其是在科學技術高速發達的今天,企業單純依靠成本的降低來獲取優勢是不可能的,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更多的應靠技術的投入,從而產生更大的收益,也即現代成本管理中所謂的相對降低成本,從而提高成本效益。

三、現代成本管理的立足點

現代成本管理指管理人員運用專門方法提供企業本身及其競爭對手的分析資料,幫助管理者形成和評價企業戰略,從而創造競爭優勢,以達到企業有效地適應外部持續變化的環境的目的。通過分析比較傳統成本管理和現代成本管理,可以概括現代成本管理的立足點如下:

1、立足於長遠的戰略目標

現代成本管理的宗旨,是為了取得長期持久的競爭優勢,以便企業長期生產和發展,立足於長遠的戰略目標。而傳統的成本管理則立足於短期的成本管理。比如企業進行人工成本管理,按“降低成本”,企業宜僱傭年齡相對較大、技術熟練程度高的員工以便降低人工成本。以“成本優勢”標準衡量,企業應從長遠出發僱傭年輕、文化程度高的員工,利用學習曲線,以獲得較長時期的成本優勢。

2、立足於總體發展戰略

現代成本動因的理解應是企業戰略高度上的,它不僅包括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有形的物料及人力的消耗,更應包括企業的規模、市場開拓、企業內部結構調整等無形的成本動因。為使企業產品在市場上具有強大競爭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再侷限於產品的生產(製造)過程,而是應該將視野向前延伸到產品的市場需求分析、相關技術的發展態勢分析,以及產品的設計;向後延伸到顧客的使用、維修及處置。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就會涉及到產品的資訊來源成本、技術成本、後勤成本、生產成本、庫存成本、銷售成本,以及對顧客的維修成本、處置成本等成本範疇。對所有這些成本內容都應以嚴格、細緻的科學手段進行管理,以增強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如在產品設計階段推行價值分析,就是一種技術與經濟相結合的成本管理手段。現代成本管理以企業的全域性為物件,根據企業總體發展戰略而制定的。它把企業內部結構和外部環境綜合起來,現代成本管理從企業所處的競爭環境出發,其成本管理不僅包括企業內部的價值鏈分析,而且包括競爭對手價值鏈分析和企業所處行業的價值鏈分析,從而達到知己知彼,洞察全域性的目的,並由此形成價值鏈的各種戰略。

3、立足於外部環境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管理的重心應由企業內部轉向外部,由重生產管理轉向重經營決策管理,研究分析各種決策成本也就成為企業成本管理的一項至關重要的內容,如相關成本、差量成本、機會成本、邊際成本、付現成本、重置成本、可避免成本、可遞延成本等等。在企業成本管理中,重視和加強對這些管理決策成本範疇的研究分析,可以避免決策失誤給企業帶來的巨大損失,為保證企業做出最優決策、獲取最佳經濟效益提供基礎。應把企業成本管理納入整個市場環境中予以全面考察。只有對企業所處環境的正確分析和判斷,才能預測和控制風險,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確定和實施正確適當的管理戰略,把握機遇,主動積極地適應和駕馭外界環境,在競爭中取得主動,最終實現預定的企業戰略目標。而傳統成本管理的物件主要是企業內部的生產過程,對企業的供應與銷售環節則考慮不多,對於企業外部的價值鏈更是視而不見。

四、運用現代成本管理的現實意義

成本管理範圍的日益擴大,更有助於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發展、變化以及高新技術和管理科學的不斷創新,成本管理的範圍日益擴大。對處於開發型、競爭型市場環境中的企業來說,應該把企業成本管理問題放在整個市場環境中予以全面考慮。因為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是為滿足顧客需要而設計的一系列作業的集合體,它表現為一個由此及彼、由內及外的“價值鏈”,通過了解整個行業的價值鏈來進行成本管理,更有助於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因此,現代企業成本管理的範圍不僅包括生產領域成本的控制,而且包括流通領域成本的控制,還要對研究、開發和設計成本進行控制;不僅要通過管理工作控制成本,而且要通過技術工作管理成本。同時,現代科學的飛速發展又使成本管理的範圍向著與多學科相互結合、相互交叉滲透的方向發展,如在計算機整合製造系統的大背景下,適時生產控制、全面質量管理、作業成本法的出現。相關科學的引入,使成本與技術密切結合,不但擴大了成本管理的範圍,也開闢了降低成本的新途徑

現代成本管理的實施,有利於改善和加強企業經營管理。作為一個完善的企業管理系統,現代成本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正確引進和運用現代成本管理是我國企業管理中值得深思的問題。現代成本管理是企業全員管理、全過程管理、全環節管理和全方位管理,是商品使用價值和價值結合的管理,是經濟和技術結合的管理。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成本管理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突破了傳統成本管理把成本侷限在生產這一狹小層面上的研究領域,把重心轉向企業整體戰略這一更為廣闊的研究領域,注重採購、技術、財務領域及競爭對手的成本分析等,有利企業正確地進行成本預測、決策,從而正確地選擇企業的經營戰略,正確處理企業發展與加強成本管理的關係,提高企業整體的經濟效益。

樹立現代成本意識,運用成本——效益分析為企業創造更大收益。現代成本意識是指企業管理人員對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夠的重視,不受“成本控制即為成本降低,成本到一定程度即無法再降低”的傳統思維定式的束縛,充分認識到企業成本降低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確實,在相關指標不變的情況下,降低成本支出的絕對額,反而會相應地增加企業的收益,而單純的成本降低確實是有限度的。然而,在各項經濟指標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有時增加成本支出的絕對額,反會相應地增加企業的收益。因此,現代企業成本管理的內容不僅僅是孤立地降低成本,其目的是從成本與效益的對比中尋找成本最小化。必須指出,這種無窮盡降低成本的思想必須依靠戰略構築、組織措施的配合才能形成現代完整意義上的成本意識。其表現為,一方面把降低成本的工作擴充套件到供應、生產和設計等各個部門,形成全廠全員式的降低成本格局,形成貫穿企業各部門的成本意識;另一方面將降低成本從戰略佈局的高度加以定位,即從選擇開發專案種類、進行可行性研究起就注入成本思考,確立具有長期發展觀的成本意識。成本效益理念可通俗地表述為“為了省錢而花錢”的思想,即為了未來的更多收益應該支出某些短期看來似乎是高昂的費用。比如引進新型裝置可能導致一筆較大的支出,但是,在今後裝置使用期間,因裝置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增加的產出加上裝置維修費用降低的綜合效益,可能抵補支出而有餘,這樣就總體而言,效益有所增加。由此可見,為未來“增效”而樹立成本效益理念是極為重要的。

在市場經濟的今天,經濟環境發生了劇變,資訊科技的發展,一方面給企業提供了更好的成本控制的手段,另一方面,使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同時,市場需求瞬息萬變,競爭變得異常激烈,成本優勢的取得對於一個企業的生存至關重要。而成本優勢的取得絕對不限於成本本身,應從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獲取效益的潛力。在我國,對成本控制的研究和應用更是迫在眉睫的任務,企業管理者要及時轉變傳統狹隘的成本觀念,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充分運用現代的先進成本管理方法以增強企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