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愛彌兒》讀書心得體會高三優秀參考作文(通用3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8.71K

《愛彌兒》讀書心得體會高三優秀參考作文 篇1

盧梭是18世紀法國傑出的啟蒙思想家和教育家,是近代資產階級進步思想家,倡導“天賦人權說”,主張自由平等,反對專制,他對近代社會的政治、文化、教育的改革,都曾作出偉大的啟發和指導。《愛彌兒》是闡述其自然教育理論的不朽之作,對壓抑兒童個性的封建主義教育進行了猛烈地抨擊。在這本教育著作中,盧梭表達了他主張人性本善,主張教育目的在於培養自然人,主張改革教育內容和方法,順應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展。今天讀來仍然震撼很大,對我們當前的教育仍具有很大的啟發意義。

《愛彌兒》讀書心得體會高三優秀參考作文(通用3篇)

盧梭主張的自然主義教育就是要服從自然的永恆法則,聽任人的身心的自由發展,與之相適應的教育手段是生活和實踐,讓孩子從生活和實踐的切身體驗中,通過感官的感受去獲得他所需要的知識,主張採用實物教學和直觀教學的方法,反對抽象的死啃書本。

教育要適應兒童自然天性的需要,這與我們當今很多家長對兒童採取神童式的教育大相徑庭,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拼命的為孩子請家教老師,上各種各樣的特長培訓班,以為這樣就能很好的促進孩子各方面素質的發展,其結果並不理想。最典型的要數當今社會上流行的“狼爸”和“虎媽”了,為了讓他們自己的孩子考上一個好的學校,經常採取一些極端的教育方式,是他們的孩子失去了一個完整的美好的童年生活,最終他們的孩子並不領情,反而責怪父母。這就是一種典型的忽視兒童天性發展需要的教育,因而也是一種極為不可取的教育。教育應遵循兒童發展的自然程序,考慮其年齡特徵,適應其本性施教。

盧梭指出“我們生來是軟弱,所以我們需要力量;我們生來是一無所有的,所以需要幫助;我們生來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斷的力量。這些東西全是教育賜予我們的”。教育只不過是保持習慣罷了。盧梭強烈反對採取打罵嚇唬等方法,同時也不贊成給予兒童過多的關心和照顧教養孩子。由於母親更容易傾向於溺愛子女,因此盧梭告誡道:“當一個婦女不是給孩子以母親的關心而是過於關心的時候,她也可以從一條相反的道路脫離自然的道路脫離自然。這時候,她把她的孩子造成為她的偶像,她為了防止孩子感覺到自己的嬌弱,卻把孩子養得愈來愈嬌弱,它將使幼小時期的嬌弱繼續延長,到成人時受不住種.種勞苦。”教育是要幫助兒童擺脫軟弱和愚昧的,要讓兒童保持自然的習慣,要讓他自然地適應習慣,而不是過的干預。給孩子過的溺愛或是打罵,都是不可取的,都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產生壞影響。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很多家長都沒能把握好這其中的度,不是對孩子太過於溺愛使其成人之後依然依靠父母,出現“啃老族”的現象;要麼就是對孩子經常性的打罵,使孩子得不到正常的愛與關懷,從小養成膽怯與冷漠的性格。因此,對每個家長來說,要掌握好分寸,既要給於愛,同時也要有適當的管教,二者兼顧才可能友好的成效。

此外,盧梭還提出了“自然後果”法的教育方法,這對我們的教育也是很有啟發的一點。所謂“自然後果法”即是讓兒童通過親身體驗自己的錯誤行為所產生的不良後果,從中受到教育,並改正錯誤的方法。對小兒童講道理是沒用,盧梭說道:“小孩在答應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是並未撒謊的。但是如果他不履行諾言,情況就不同了,他就可以把諾言追溯為一種謊言。由此可見,孩子的撒謊,完全是老師造成的,他們想教會孩子說實話,結果卻教會孩子說謊話。”當兒童犯錯誤時,你給他講道理是沒有用的,他當時迫於你的權威表面上會答應你信守諾言,但由於他沒認識到他所犯的錯誤對他的損害,因此,這樣的說教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非但沒有效果,而且適得其反,使兒童學會了撒謊。教育兒童改正錯誤,要讓他親身體驗他所犯的錯誤行為本身給他造成的損害,人的天性是趨利避害的,當兒童自己認識到他的錯誤行為的後果時,他就會試著去改變他的行為。

除此之外,盧梭提出了一種以“愛為中心”的德育理論對我們當前的德育實踐也具有很大的啟發意義。在道德標準問題上,盧梭提出了為道德而道德的行為標準,反對功利主義的道德觀。盧梭認為人生來就有一種先於一切其他慾念的自愛,之後愛他身邊的關懷他的人,繼後,把這種情感導向人類,使他對整個人類的愛,即是一種所謂的“自愛”——“愛親近的人”——“愛全人類”的道德教育三部曲。在德育方法是,盧梭主張採取示範、參觀、通過行動培養習慣等方法。反觀我們現階段的德育,一方面,主張灌輸式的說教,忽視兒童道德習慣的培養;另一方面,用空洞、寬泛的道德標準進行教育,忽視具體道德選擇條件下的道德判斷,讓兒童沒有形成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選擇。尤其是我們這個社會的誠信缺失問題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夠好,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出現危機,人們對需要幫助的人的漠視,不能不說與我們的道德教育有巨大關係。我們對兒童的德育,首先要教會他們愛父母,愛他周邊的人,要有一顆感恩的心,繼而要愛整個人類,用這種博愛去代替那些自私的偏見,讓一個兒童成為一個真正有德行的人。

除了這些閃光的教育思想之外,他還提出了其他很多教育方面的論述,如他強調兒童要鍛鍊身體,增其適應性,同時要訓練感官,發展外感覺能力,重視勞動教育等等至今對我們的教育實踐仍具有借鑑價值的思想。

總之,《愛彌兒》這部經典的教育學鉅著所包含的教育思想是博大精深,歷久彌新的,它非但沒有過時,而且至今仍對我們的教育具有啟發意義,我們在今後的教育工作中,仍要從中汲取營養,用來指導我們更好地教學,真正為兒童的健康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讓兒童身心能夠自由發展。鑑於時間有限,目前就談著幾點感受 ,若以後有更多的時間或機會,再繼續從中獲取經驗。

《愛彌兒》讀書心得體會高三優秀參考作文 篇2

“我們生來是軟弱的,所以我們需要力量;我們生來是一無所有的,所以需要幫助;我們生來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斷的能力。我們在出生的時候所沒有的東西,我們在長大的時候所需要的東西,全都要由教育賜予我們!”

我隨意的翻開《愛彌兒》,看到的就是這樣一段話。這簡單卻充滿力量的語言將教育的偉大詮釋得淋漓盡致,也深深地吸引了我的注意……

“為了受到良好的教育,兒童是不應該只跟從一個嚮導的……所以,我們必須一般地觀察問題,必須把我們的學生看做抽象的人,看做無時不受人生的偶然事件影響的人。”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他們從事不同的職業,過著不同的生活,他們有著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當然,他們也有各自的特長或某些優秀的品質。從他們的身上,孩子可以學到更多不一樣的優秀的東西,這可以讓孩子得到更好更全面的教育。另外,人生變化無常,生活中任何一個小細節都可能影響孩子的思維、行動……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需要我們更多的細心與耐心,“要防止他們的心沾染罪惡,要防止他們的思想產生謬論。”

教育的內容是十分廣泛的,其中“只有一門學科是必須要交給孩子的,這門學科就是做人的天職。問題不在於他拿什麼東西去教孩子,而是要他指導孩子怎樣做人。他的責任不是交給孩子以行為的準繩,他的責任是促使他們去發現這些準繩。”人生的道路是曲折又漫長的,我們不可能一輩子陪在他們的身邊,不可能一輩子都對他們的行為進行評價與指點。任何人都不可能依賴別人過一輩子!孩子們的人生之路最終還是要靠他們自己去走的。我們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教他們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如何面對生活中的磨難……另外,為了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對於孩子所做的錯事,我們最好不要給與直接的糾正,而是對他們的言行進行稍加提點,讓他們可以自己發現錯誤,讓他們自己領悟處理該類問題的準則。一般來說,自己領悟的道理肯定要比別人灌輸的更讓人印象深刻吧!

“在任何事件中,你們的教育都應該是行動多於口訓。”這是盧梭在書中反覆強調的觀點。是啊,相對於口訓而言,行動才是更好的教育方式吧!當你滔滔不絕地向孩子講述一個深奧的道理時,任何語言對他們來說都是枯燥蒼白的。當然,如果你在語言表達上有獨特的魅力,自然會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最多也就是讓他們在那一刻激情澎湃一下。不過這份激情也是十分簡單的,簡單到時間一衝就沖淡了……“孩子們是最容易忘記他們自己說的和別人對他們說的話的,但是對他們所做的和別人替他們做的事情,就不容易忘記了。”

說到教育,我想很多人肯定也想到了另一個詞——懲罰。在我們接受教育的這麼多年中,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受過懲罰吧。我們以後也會成為一名教育者,關於“懲罰”的問題還是值得我們思考的。“我們不能為了懲罰孩子而懲罰孩子,應當使他們覺得這些懲罰正是他們不良行為的後果。”懲罰只是手段而不是最終的目的,純粹的懲罰並不能讓他們意識到他們的錯誤。如果不能讓他們知道錯在何處,那懲罰只能起到加深學生對你怨恨的作用。當你的學生對你的怨恨加深並且不知道錯在何處時,這個老師做得是不是也太失敗了?得不償失也不過如此吧!

關於對國小生的教育,還有一點特別重要。盧梭在書中寫道:“母不母,則子不子。母與子之間的義務是相互的,如果一方沒有很好地盡她的義務,則對方也將不好好地盡他的義務。孩子知道應該愛他的母親,他才會愛她。”我認為老師與學生的關係也是如此,如果我們沒有盡到一個老師的義務,那我們又有什麼資格去要求學生乖乖地接受我們的教育?

剛進大學的時候老師就反覆強調:“要想成為一名優秀國小教師,最重要的就是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即使我們沒有足夠淵博的知識,只要對孩子有顆愛心,我相信,我們也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因為:

——“用熱心去彌補才能,是勝過用才能去彌補熱心的!”

《愛彌兒》讀書心得體會高三優秀參考作文 篇3

1、他主張對兒童進行適應自然發展過程的“自然教育”。這一點是最可貴的,也是我最欣賞的,對我心靈觸動最大的一條。

2、他主張採用實物教學和直觀教學的方法,反對抽象的死啃書本。這一點,在現在的教學中,得到深遠的拓展和廣泛的應用。同時,我也知道了原來實物教學和直觀教學方法,早在三個世紀前,教育家盧梭就提出來了,可見他是多麼有遠見,真是高瞻遠矚啊!

3、他主張從兒童的個人愛好和興趣出發進行教育的“兒童中心論”。想想當今社會由於競爭日趨激烈,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風,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不顧孩子的想法和意願,逼其閱讀厚厚的書本,週末或節假日替其報名參加各種輔導班、興趣班。唯恐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家長應該自問一下,是孩子的意願嗎?他們成長的自由快樂嗎?是不是在摧殘自己的孩子?

4、他主張對兒童進行勞動教育和自由、平等、博愛的教育,使之學會謀生的手段,自由自在地享受大自然賦予的權利,人人平等,互助互愛。

讀完《愛彌兒》這部偉大的著作,我產生了很大的感觸。特別是他的自然教育觀,對我們現代的教育仍然有借鑑意義。首先,教育孩子就要順應自然,給孩子的成長提供寬鬆的環境,不要擔心孩子會磕著、碰著、凍著、餓著,讓孩子經理風雨的洗禮,才能見到美麗的彩虹。另外,對孩子的懲罰也要遵循自然,讓孩子明白犯錯誤受懲罰,是自然賦予的,不是家長,不是同學,也不是老師,跟你過不去,這樣就不會產生矛盾,家庭,同學、師生之間的關係自然就和諧了。這一點現在可以應用於現代的教育。

盧梭的兒童教育觀,雖然經過三個世紀的歲月交替,時代變更,而在現在知識日趨進步,思想斷更新的`當今社會,依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真理是經得起時代檢驗的,可見盧梭的教育觀有著驚人的超前意識和恆久內涵。我認為在我們平時的教學當中應更加註重對少年兒童思想情操的陶冶,要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到大自然中去體驗自然美。教育兒童絕不能拔苗助長,應該順其自然。要不斷鍛鍊孩子們獨立生活的能力,培養他們克服困難和團結互助的精神,並使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我更清醒地認識到自然教育觀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賦,讓孩子的心貼近自然,讓孩子在自由的空氣中成長。一切從育人出發,發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並舉的思想。充分認識到基礎教育必須從應試教育轉到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