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閱讀我們仨心得體會(通用6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3.03W

閱讀我們仨心得體會 篇1

人故事。在這個炎炎夏日,它似一抹清風,多麼得清新亮麗,吹散走躁熱,帶來別緻的溫暖,伴隨著我度過整整一個暑期。

閱讀我們仨心得體會(通用6篇)

這是關乎於親情、回憶、思念的敘事,有個再平凡不過的主題_我們仨。

然而,正是如此簡單的三個字,卻蘊含了多少的感情色彩。一個不多,一個也不少,就是仨個,是緊緊連在一起的一個小團體,似乎他們所說的每句話語前都會加上“我們仨……”這像是他們彼此間的自豪。

直到有這麼一個夢,在一個不知是什麼地方,太陽已經落山,黃昏薄暮,楊絳竟走丟了,她著急地喊著錢鍾書的名字,聲音在空空的曠野中,蔓延開來,可卻沒有絲毫的迴應,她慌了,從夢中驚醒,向先生錢鍾書細細描述,可他卻只淡淡地安慰道:那是老人的夢,他也常做。讓楊絳不驚感嘆:他們老了。

歲月是無情的,割不開,斷不了。它是佳釀的最好催化劑。兩位攜手走來的老人,無論是一個眼眸,一抹微笑,彼此都已經瞭然於心。

在這麼一個令人尊敬的學者之家裡,女兒圓圓是異常活躍的,她是他們的女兒,可有時卻不似,彷彿一位跨越了年齡的好朋友,仨人都只是不大不小的朋友罷了。可是,當他們各自開始工作,卻又是互不相擾,尊重著彼此。這樣一個家庭,是讓人羨慕的,它讓人溫暖、感動。

在三聯書店出版的《我們仨》上,無論是他們的照片、詩歌、信件……都是那麼的真摯和感動,細細地翻過一頁頁,心中似乎已被填滿了。

楊絳說:“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家人已離去,親情,過往的點點滴滴卻是被真切地記錄下來,記錄在心中,記錄在《我們仨》。

閱讀我們仨心得體會 篇2

梅花按語:日本的大地震無疑是今年世界最震撼的新聞,它使人類開始認真地審慎自己的所作所為,面對未來重新認識地球。如果說這場地震屬於自然現象的話,那麼從去年年底到現在,我局一次次的顛覆性的幹部變動,用“地震”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從局長“雙軌”引發的地震,以及隨後波及的一次次餘震,全域性乃至全系統20多個直屬單位,上上下下沒有一天消停過。說句實話,我很心痛,現在誰還在專心工作?明年是奧運會,後年就是全運會了,這麼折騰下去還有什麼事業可言?我是不是太憂國憂民了?

央視10套開播了《讀書》欄目,我太喜歡了。現在,幾乎每天早上都要準時收看這個節目,同時還邊做筆記,主要記錄每期介紹的書目,對其中感興趣的書打算買回家來。

許是眼花的緣故,已經極少看紙質的書了,另外,似乎也沒有耐心再去讀大部頭的書,雖然內心覺得如果讀書還是要讀紙質的,但的確很少讀了。突然央視有了這麼個頻道,眼前為之一亮,邊做我的手工編織,邊聽《讀書》,與我真是一種享受,我太喜歡這種感覺了。

今早,《讀書》欄目介紹的是楊絳的《我們仨》,我很感動。尤其當介紹楊絳先生將自己所有的稿費全部捐出,而自己卻過著一種再普通不過的生活的時候,眼睛為之溼潤,這是一種怎樣的境界呀。老公一邊發話:看看人家,你就不要再想不開了。

事情是這樣的,自認為對什麼事都看的很開,對於此次的幹部調整,我本身也沒抱希望,因為我現在所在的單位雖然效益不是很好,但很穩定,工作氛圍我很滿意,所以自己也沒當回事,還以為自己是局外人,不曾想卻還是被人納入到了調整的範圍,因為個別單位崗位的特殊性,因此有人就分析我應該是不二人選,於是早早地就有人放風說我有可能去哪個單位,為此事,我還受到同事責問,問我為什麼調走了沒有告訴她,我一頭的霧水,這都是怎麼被人編排出來的?然而最終結果卻出乎許多人的預料。我覺得自己挺冤的,無端的被人這麼編排了一把,覺得臉上好沒面子,我這是招誰惹誰了?真是好氣又好笑。

《我們仨》一下子讓我輕鬆了許多,敬佩楊絳先生所擁有的高尚境界,與老人家相比,我們還有什麼放不下的?身外的東西生帶不走,死帶不去,又何必為此自尋煩惱呢?簡單而樸素的生活,是我一直嚮往的,所以自己還要繼續修煉,平平淡淡才是真。

在此,衷心祝願楊絳先生百歲生日快樂!

閱讀我們仨心得體會 篇3

這些日子,我在讀楊絳的《我們仨》一口氣讀完,我就想寫點什麼,卻遲遲沒有動筆。因為自己有好幾天都陷入了楊絳的情感裡,在她編織的夢裡穿行,心情總會隨著故事的發展起起伏伏。

“1997年早春,阿瑗去世,1998年歲末,鍾書去世。我們三就再次失散,就這麼失散了,現在就只剩下了我一個人。”於是就有了這本書,書名叫做《我們仨》,這本書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我們倆老了,我們仨失散了,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三,這本書裡的每一個文字都是飽含了心血,都是剜人心的情感在心裡來回流動而結成的。整本書沒有華麗的詞藻,但是它有樸素的心疼和淡淡的感動,它有對丈夫對女兒和三人生活點點滴滴的懷念,它有一個堅強的說故事的人。

在書中,楊絳用細膩的思考把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進行放大,用自己的心把它們串成一串閃耀奪目的項鍊。在她的故事裡我看到了無奈、堅強、釋懷,楊絳先生在面對慘不人道,在那段扭曲心靈的歷史中,她並沒有對命運抱怨,她忍受著世道無常的變化,任憑命運的各種不會,她就是笑,把它們當作歷練,磨練自己的性格。畢竟她無法像貝多芬那樣扼住命運,也不像海倫有一個好老師,她在命運中只能靠自己,只能無條件承受,所以她的內心是強大的,她沉浸在我們仨的回憶之中來緩衝自己受到的傷害。

在《我們仨》中不僅讓我看到了楊絳先生強大的內心,還讓我走進了我想要的家,一家三口無分長幼,互尊互愛,互為師長,互為兄弟姐妹。正如作者在書中雲:“我們仨,卻不止三人。每個人搖生一變,可變成幾個人。阿瑗長大了會照顧我,像姐姐;會陪我,像妹妹;會管我,像媽媽。鍾書是我們的老師,我和阿姨都是好學生……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飯,都需要我們母女把她當成孩子般照顧,他又很弱小……”這種美好的家庭怎叫人不羨慕呢?我想,楊絳先生一定無比眷戀這樣自由自在的生活。

在《我們仨》中沒有讓人悲痛欲絕的詞句,沒有撕心裂肺的呼喊,沒有無助的彷徨,只有一位母親對女兒的思念,一位妻子對丈夫的思念以及對往事的敘述,但是,不知怎的,讀完《我們仨》會有一種悲傷和哀嘆縈繞在心頭,久久不能散去。

書中有兩句話說的很好:人世間不會有小說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局,“從此,他們永遠快樂的一起過日子。”人間沒有純真的快樂,快樂總夾著懊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另一句是: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自在;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楊絳先生見的太多太多,錢鍾書先生和女兒錢瑗相繼離她而去,所有的悲歡離合,所有的潮起潮落,她早已釋懷,也正因為如此,她才會有這樣一番感言。

楊絳先生在這本書中,她沒有去評價自己的生活與家庭,她只是像講故事一般講著講著,似乎這個故事一直在演著,沒有盡頭……

感謝楊絳先生,給予了我們無盡的感動,告訴我們做人做事的真諦及本原珍惜,讀《我們仨》是對現在生活的滿足,更是對那種平凡的味道的流連忘返……

閱讀我們仨心得體會 篇4

淡淡然讀完楊先生的《我們仨》,終了也是淡淡然,再女兒錢瑗,丈夫錢鍾書相繼過世的沉痛打擊下,楊先生只用平淡的文字裡記錄著生活裡點滴記憶,也許這是她對逝去的人的最好緬懷方式,也是她在痛苦中得以解脫的唯一途徑吧!

“心上又綻了幾個血泡”這麼一個百歲老人一生又該綻起多少血泡,看著血泡一個個變大,最後噴薄而出,留下的可能才是痛苦之後的溫情。讓我記起《湯姆叔叔的小屋》裡的一段話“當一種強大的壓力把一個人壓得忍無可忍時,他就會立刻調動他全部體力和意志進行垂死掙扎,企圖掀翻這個重壓,由於這個道理,痛苦達到最高潮之後,退潮時往往會給人帶來喜悅和勇氣”。這生離死別帶給楊先生的除了深秋的悲涼,還有什麼?

《我們仨》這樣一本紀實文集,輕鬆的展示了一家三口走過的六十幾年歲月。從兩口之家的小甜蜜,到兩人去到牛津,在圖書的海洋裡徜徉,再到小圈圈的降生,成才,總也找不到什麼喧譁的聲音,找不出任何干擾項去打破這片寧靜,老人像是在輕輕的對自己言語,在親人墓前一起回憶那逝去的日子。她不曾想把人生描繪的多麼壯麗,多麼繽紛,卻在不經意間告訴我們,她愛著她的丈夫,女兒,她有著普天之下女人所有的那份熱忱,那份牽掛。 然她的不同,除了書本,除了學生,除了家庭,其他的紛紛擾擾均與她絕緣,他的文字裡透出來的盡是黑白底色,年輕時候的含苞待放,大家閨秀,到老年時候的沉著堅毅。在這片田地裡,你何處去尋找市儈氣息?又有什麼比這無聲的坦然更有重量。

了不起的,是她在浪濤滾滾塵世間,瘦弱身軀下投出的堅毅,視野的寬廣,對知識的渴求,對任務的負責,對丈夫的肯定,對女兒的寬容,只在其內心擁有一顆淡然的心,不計名利,不求富貴,書香四溢,如入芷蘭之室!女人當有對生活如此之真誠,又何如收穫不了安然的晚年?

閱讀我們仨心得體會 篇5

有幸讀到了楊絳先生的《我們仨》,書很短,不敢說感觸深刻,可其中的脈脈溫情,卻也引人思躇良久。

先生的《我們仨》,早在一年前就已拜讀,再次翻開書頁細細品讀,仍是歡喜不已。《我們仨》一書,是在先生92歲時,先後失去女兒和丈夫後所著。書裡遍佈著溫暖的小趣味,從柴米油鹽一餐一飯,到字裡行間書信往來,無不透露著生活的智慧。字裡行間流露出哀而不傷、深厚而誠摯的感情,讓人十分觸動。

先生在書裡詳細描繪了她和丈夫錢鍾書以及女兒錢瑗的家庭故事,印象很深的一個片段便是錢鍾書從遠方回到上海,已經兩歲的小錢瑗不識得自己的爸爸,想趕走爸爸。錢鍾書調侃女兒道:“是我先認識你媽媽,還是你先認識?”沒想到小錢瑗一本正經得說:“自然我先認識,我一生出來就認識,你是長大了認識的。”記得當時看到這個片段的我,忍不住嗤笑,不愧是一家人,連脾性都大有相似之處。

想起小時候,父親也是從外地打工返家,和媽媽一起去接還在上幼兒園的我。幾年不見,父親還是老樣子,我卻一天天長大,記憶力卻沒有關於父親的任何記憶。我踢踏著步子走在卵石道上,一回頭髮現父親和母親正手拉著手濃情蜜意,不知怎地,頻頻回身去分開他倆的手,死活不讓他倆牽著手,至今仍覺哭笑不得。

先生的文筆樸實卻又華麗,帶著老人特有的不緊不慢的語調,記記錄她這漫長卻有趣的一生,就連在外人看來有些許古板的錢鍾書,在她的筆下也變成了頑皮的少年。寫剪活蝦的那一段,活蝦被先生用剪刀剪的直抽抽,慌慌張張地跑進客廳找錢鍾書,鍾書不緊不慢地說:“不要緊,以後這種事情我來做就好了。”先生大概也和我一樣感受到溫暖了吧。

兒時的我一直寄住在外婆家,外婆的腰不好,常看到外婆在廚房做飯時,累得扶著腰喘氣。外公以前從事木頭行業的,不忍外婆如此受累,某天搬了把凳子坐在庭院裡,一天不吃不喝,對著地上的木材忙碌,做了把高腳的椅子送給外婆。看著外婆臉上洋溢的笑容,我也跟著被甜到憨。所謂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也大抵如此吧。

王小波說,一輩子很長,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而楊絳是幸運的,因為有了錢鍾書的陪伴,所以他們的生活是有趣的。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楊先生讓我看到了一個家庭的溫暖與幸福,平凡生活里美好與繁瑣的事情交織,這才是生活最好的模樣。

閱讀我們仨心得體會 篇6

妞妞,距離你要到這個世界上只有3個月了,我想不光我和媽,還有很多人都在為你的到來忙碌著,特別是你的媽媽,所以首先,感謝媽,正因為有媽懷胎十月的辛苦,才會有我們普通的平凡的《我們仨》!

妞妞,爸爸之所以就著看了楊絳的《我們仨》後寫這個話題,思考的核心還是怎麼實現人生的價值,其實這個問題我和媽也說不清楚,但是馬上就為人父母了,不能也教育不清楚你吧,你看這就是一個悖論了,自己弄不明白還得要教清楚孩子,所以爸爸決定告訴一個正確的路子,至於你在這個路子上走發現什麼風景,那就看自悟了吧...

第一,要多看書,書是人類總結經驗的載體,雖然現在網路很發達,甚至有“內事不決問百度,外事不決問Google”但是爸爸還是希望你直接看原著,瞭解其他人的無數個人生,你就有很多重的精彩;

第二,學習語言,這個其實包含了幾小點的:學習語言可以掌握第一手的資訊,這個資訊可以是技術PAPER也可以是社會經驗,然後學習語言可以直接跟人交流,以後就是學外語也不能走老爸這個不能開口的路子,雖然我在改正;

第三,讀千卷書還要走萬里路,不能侷限在空想和死記硬背中,格物致知啊,只有自己親眼所見才知道語言的魅力以及修辭手法與後現代主義的奧妙;這點看老一輩的人就要好很多的,比如錢鍾書,魯迅,還有王小波,爸爸希望你能就他們的文字去追尋上個世紀的軌跡;

第四,學會反思,所有的人——特別是你的父母——是深深愛著你的,這種愛是無私的,是垂直向下的!但是,爸爸希望你能融會貫通理論後在實踐中相輔相成,這就是反思和計劃的作用了!我們不希望你留名青史,但求物質精神雙小康吧!

妞妞,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烙印,爸爸的認識不知道會不會侷限在20__年,但是我想至少大的條框是沒有出格的,這都是在善良和平和的心態上完成的,當然我和媽會做好榜樣!

還是要囑咐一句,從我和媽的經歷來看,人怕沒自己的目標以及知道了沒有毅力去克服碰到的困難,人最後還是要超過自己!

願媽和你安康,我們也會是不平凡的《我們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