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閱讀皮囊心得體會(精選17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6.99K

閱讀皮囊心得體會 篇1

《皮囊》很親,因為作者跟我同齡,又講述的是我們這一代理想膨脹卻又深感現實骨感無處安身的青年人對命運的深切思考,所以書剛一上市就引起了我的注意。這次作為機關學習推薦書目,更是吊足了我的胃口。這本書讀了好一段日子才讀完,另一位同齡作家韓寒的推薦理由是“好的文字往往給人兩種閱讀感受,一口氣讀完或者捨不得讀完”。我覺得自己是捨不得讀完,也是因為與作者同齡,讓我在書中看見了熟悉的影子,在他的故事裡回望自己的成長點滴,越讀就越捨不得一下子讀完,更願意一篇一篇去慢慢地回味。

閱讀皮囊心得體會(精選17篇)

《皮囊》一書,它的文字似乎是一直以來我所期待能在書裡看到的那樣,沒有華麗的語言去刻意的裝飾什麼,就像一個老朋友在娓娓說道過往的事情。從整本書來看,作者緊緊圍繞自己周邊最熟悉、最親密的人展開:倔強的殘疾父親、對生活勇敢而又無助的母親、自尊心強烈到殺死自己的天才文展、滿嘴“世界”和“理想”而遭受現實沉重打擊的厚朴、被小鎮古制舊俗扼殺生命的張美麗……一個個個性鮮活的人物躍然紙上,透過作者的眼睛,彷彿讓人看到了泛著太陽細碎光影的海面,嗅到了一陣陣帶著鹹味的拂面海風,更領閱到了特有的閩贛小鎮風情,那裡的人如同我們身邊熟知的每一個人,發生著我們都熟知的每一個故事。在這本書裡,我看到了父親作為家庭支柱精神之光的中國式家族的情感命脈,看到了最底層人民面對現實用力強悍活著的尊嚴和自強,看到了面對生與死人性最初的一面,這是我覺得書中最親切、最溫暖、最打動我的地方。

閱讀皮囊心得體會 篇2

讀到天才阿展哪裡我也沉默了,一個天才擁有一個缺陷兔脣,他通過自己出色的高標準和領導力,讓一幫小朋友臣服與他,但他卻只是把他們當做鍛鍊自己的試驗品,久而久之他的性格也養成了自己自私的個性,他如願遠走他鄉上學,但他卻用扭曲的思想看待自己的故鄉甚至痛恨,一輩子都不願回來,蔡崇達怕被他那些負面的情緒影響,開始遠離他。

但天才阿展最終也沒能如願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是蔡崇達努力過上了。

是啊!我們可以理解他的利用,但不能理解他的自私和對故鄉的仇視,更不能扭曲自己的思想,同時一個人就算是天才,也不能太過於壓迫自己,期間讓我聯想到現在的孩子們,他們生活在這個時代的確有壓力有壓迫,但再大的壓力和壓迫也要一步步來,如果太過於在意和緊繃會讓我們變得功力和自私,最終浮躁。

甚至在出現一些打擊時,心裡的安全防線會全數崩塌,有的心理強大的會再次站起來,不強大的可能會一直消沉下去,甚至有的還會選擇自殺,這也是現在這個時代的通病,為什麼平時很乖很聽話的孩子,不知道什麼原因就自殺了的原因和罪魁禍首。平時父母對他們的要求和自己對自己的要求,把他們壓的太累了,以至出現在一些挫折他們軟弱的內心就承受不住了,所以只有選擇離開。

閱讀皮囊心得體會 篇3

一口氣看完了蔡崇達的《皮囊》,記不得是怎樣隨手在微信讀書裡翻到的。剛讀幾行,就被吸引住了。我義無反顧的一路閱讀,微信讀書記錄,一共花了五小時十分種。

從這本書中,我看到了他硬氣的、頗有見識的阿太。勤勞能幹、而帶點小倔強和小任性的可愛母親。愛交友,豁達卻又總受病痛困擾的父親。那些天才的,很有思想的阿小們。敢為人先卻不被世俗接納的陳美麗。活在理想幻象中不肯面對現實,最後被現實無情撕裂的大學同學。還有善於反思,細膩敏感的阿達。他們都讓我感動。

在《我的神明朋友中》,母親一次次地去神明處,帶著點小任性地討要預言、討要說法,真是把我樂壞了,同時一個堅韌而又可愛的母親形象,噴薄而出。《厚朴》讓我再次審視青春與現實的連結。《海是藏不住》,讓我反思孩子的教育問題。《阿小與阿小》、《天才文展》,讓我瞭解了少年們成長時的迷茫與追求。

全書大部分都是描寫阿達的家庭瑣事,至親友人,讀來卻全無瑣碎煩悶之感。反倒覺得,人物性格立體,節奏有張有馳,剖析深刻真誠。我想這與阿達強悍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跟隨著阿達的描述,與他一起深入、思考、剖析,深深地被觸動。

閱讀皮囊心得體會 篇4

《皮囊》是蔡崇達的第一部文學作品,這本書一個章節就是一個故事,第一個故事取名叫做《皮囊》,書名也是來源於這篇文章。

皮囊講的是他的阿太(奶奶的媽媽)的故事。阿太是一個非常有個性的人,她認為肉體就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所以面對奶奶的去世,面對自己切菜時切下來的手指,面對舅公被她丟到水裡幾乎溺斃的事情,甚至對於自己的離世,她都表現的非常坦然。她甚至在死前跟作者說:“不要哭,現在沒有這個皮囊的束縛,我來去都更方便。”

也是因為這份特殊的氣質,作者特別喜歡與阿太待在一起。後來去外地工作,與阿太見面機會也少了,但是隻要是工作中碰到不順心的事情,作者都回選擇回到阿太的身邊,陪她坐一個下午。雖然阿太不大聽的懂,後來甚至不再聽得到,但是這樣的陪伴卻能夠安撫作者,讓他鼓起勇氣重新開始。

後來阿太走了,作者也慢慢地明白了阿太在奶奶去世時說的'一番話的意思。當時全家人都挺傷心的,阿太不以為然,彷彿走了不是她的女兒一樣。作者問阿太為什麼這樣,阿太說因為她捨得。阿太的捨得來自於她對待生命和身體的態度,身體的消逝在她看來是皮囊對生命束縛的結束,是更加值得高興的事情。而阿太帶給作者的安全感,是這份看法帶來的超然淡定態度的感染。確實在這份態度面前,一切的困難不過是身體的折騰,生命有更多精彩的事情去做。

閱讀皮囊心得體會 篇5

好看的皮囊到處都是,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這句在網際網路上極端熱潮的話成了眾多人的至理名言,很多人把它奉為自己找物件的原則,想要去找一個有趣的靈魂攜手走一生。

我不知道“皮囊”一詞如此之火是不是因為《皮囊》這本書,畢竟這本書確實好看,銷路也好,看過的人絕對不在少數。可無論這兩者之間有沒有關係,我都要說一句透過那份皮囊看到自己的靈魂才是我們真正的目的。

這是他應得的。

那麼小的時候就擔起了家裡的全部責任,生活讓他早早成了男子漢。如今他是業內挺有名的人物,看這本書有那麼多名人為其寫序,我就知道這個人不簡單。得是多優秀的人才能從那樣的小鎮走出來,然後才能一步步爬到今天這樣的高度。哪怕我們外表漂浮疲憊不堪,但只要內心有所寄託靈魂可以安放,就足夠了。

皮囊之下,貫穿的是我們的靈魂。無論這副皮囊你是否喜歡,無論靈魂是否已找到出處,你都應該相信靈魂歸依了,一切才安穩。而那具皮囊只是偶爾保護我們的內心緩慢一點受傷害的東西。

閱讀皮囊心得體會 篇6

讀到厚朴時,我回想起了自己的青春歲月,我們年少時那個不是打著青春誰不瘋狂的旗幟,來揮霍自己短暫的青春歲月。

在蔡崇達務實和緊張的,計算一天睡眠需要多少時間,打工需要多少時間,還有賺學分和實習,厚朴卻在組建跆拳道社,舞蹈社,音樂團甚至幻想和女人在一起纏綿的幸福畫面,他活在自己的想象的世界裡。

厚朴在遵從父親告訴他一個故事,一個常青藤畢業生到某世界五百強企業面試,那企業的董事長問他,你大一干嗎了?那學生回答,用功讀書。大二呢?認真實習。大三呢?模擬現實試圖創業。你揮霍過青春嗎?沒有。你發洩過荷爾蒙嗎?沒有。然後那董事長就叫那學生出去,說你還沒真的生活過,所以你也不會好好工作,等補完人生的課再回來吧。

他不覺得這是騙人的,而覺得是真的並且很認同,以至以這個為為例來揮霍自己的青春,從此越來越迷失自己,找不到自己真正的人生方向,開始不斷的換女友,打架鬥毆,活在空想的夢幻世界裡不願放低務實自己,以至黑狗達打電話讓他勸勸厚朴時,他父親卻說,年輕就讓他折騰吧!那一刻他知道,厚朴擁有這樣的父親,他是很難在改變了。

在後面厚朴真的迷失自己告訴黑狗達,黑狗達告訴他他願意他會想辦法為他像校方說好話讓他迴歸學校從新開始學習進而完成學業,但厚朴卻覺得這是看不起他,讓他恥辱,最終一步步在空想的世界裡崩塌崩潰,到最後自殺結束自己的一生。

這讓我看到身邊的親人和朋友的一句話有多重要,他有時候會改變一個人一生的人生軌跡,好比【人間失格】裡的太宰治,他因為比目魚的不願坦白和坦誠,而是用高姿態告訴太宰治如果你好好聽話,我會願意幫助你的,而不是直接告訴太宰治如果你能去學校上學,你家裡會承擔你未來的生活費和學費,但他沒有直接說明,導致在這裡改變了太宰治未來的人生軌跡,厚朴也因為父親常說的青春是需要拿來折騰的,從而改變了厚朴的一生。

這是一本認清自己現狀和認識自己內心的書籍,願我們從這本書中看清自己,未來更有意義的感受生活。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言一句二月寒,良言它會像指明燈一樣,為前進的人照亮正確的人生方向,惡言同樣也會把人拉像最深的地獄,更甚至會改變一個人一生的人生軌跡。

閱讀皮囊心得體會 篇7

閱讀完蔡崇達的《皮囊》,我似乎也脫離了肉體,只剩靈魂在思考。

皮也就是作者的外曾祖母。她活到九十九歲,從來不在乎自己的身體,認為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她每次切菜都很用力,有回生生切斷一根手指,家人亂成一團,她卻像沒事人一樣。看見一隻從菜刀下逃生,灑著血到處亂跳的雞,她一路小跑出來,抓住它,狠狠地摔死在地上,“別讓這肉體再折騰它的魂靈。”

這樣的文字,無端讓人驚心。這樣的阿太,讓人敬佩又陡生憐憫。在那副看似強悍的皮囊之下,她曾白髮人送黑髮人,揮別先她而去的女兒;也曾在摔傷腿之後,靠一把椅子一步步挪到門口,只為等待家中娃娃放學回來的身影。她有她獨特的生活哲學,也有她命運裡被堅實皮囊所遮蔽的巨大憂傷。也許正是受她的影響,作者把本書取名為《皮囊》。

皮囊,無論再堅實,再怎麼偽裝,終究有朽敗的時候。一旦被揭開,裡面的人心可能脆弱無助到你不能想象。作者在書中回憶他的父親,自中風癱瘓後,會突然號陶大哭,會像小孩一樣耍賴,發脾氣,也會因為絕望而整天跟家人嘀咕,要“抓緊死”。真正死了之後,他又跑到兒子的夢中,責怪兒子只給他燒小汽車,不燒摩托車,“小汽車我不會開”;跑到老伴的夢中,說他“想騎摩托車去海邊逛逛”,要趕快給他。原本帶著幾許幽默的話,此刻卻仿若一枚枚堅硬的釘子,要鍥而不捨地楔進讀者那柔軟的心裡去。

除掉熟悉的親人,作者也寫了很多遇到的普通人。比如重症病房裡的病號和小心翼翼陪伴的家屬,敢愛敢恨卻為世俗不容的小鎮姑娘,以及離開家鄉闖蕩最終一事無成的天才少年。他們離當今社會上所描述的那種“成功人士”似乎相去甚遠,生活裡的失意與痛苦,他們一一嚐盡。他們也許有過意氣風發,有過拼搏與執著,但無常的命運最後還是把他們一股腦地裹進憂傷的洪流。

評論家李敬澤在這本書的推薦語裡說:“人生或許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攜帶著一顆心的羈旅。心醒著的時候,就把皮囊從內部照亮。”我們也都該給自己一個清醒的時刻,讓自己從紛擾的塵世中暫時釋放出來,看見憂傷,看見人心。

閱讀皮囊心得體會 篇8

用了兩天的時間,讀完了蔡崇達的《皮囊》。

在《皮囊》在第一頁就以一個倔強的裹腳阿太將我拉入了特有的閩南風情的小鎮裡,這個滿嘴無牙,說話漏風,堅持自己用小腳丈量小鎮街道的高齡老太,卻在不經意中道出了人生的一大真諦“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如果整天伺候你這個皮囊,是不會有出息的,只有會用肉體的人才能成才。”那個即使切斷了手指,也異常冷靜的99歲阿太看盡了世間的苦難與變遷。她說的這句話也是《皮囊》這個書名的意義所在。我們都是戴著皮囊在世間忙碌的靈魂。這副皮囊的用處就是來經歷各種風吹雨打,所以我們的靈魂才始終有地方可以安放。阿太的去世,留給作者內心的衝擊是巨大的,也是從第一個故事開始,奠定了這本書悲情的感情基調。

人生匆匆幾十年,明白自己要什麼,明白自己活著為什麼,在父母日漸老去,兒女繞膝漸遠,朋友奔波陸離時,能與愛的人在一起享受生活,才是作者活著的真正意義。

通過作者的敘述,我想作者所要告訴讀者的是,其實過什麼樣的生活並不那麼重要,痛苦和幸福也都不那麼重要,靈魂的清澈和滿足才是最重要的。

最後,以《皮囊》中我很喜歡的一段話作為結尾:“對那些我正在愛著或者曾經愛過的人,我希望你們明白,我多麼希望付出全部為你們停留,如今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你們刻在我的骨頭裡,即使時光列車拖著我的肉身一路遠行,至少你們的名字和名字牽扯的記憶,被我帶走了,這是我對時間能做的唯一反抗。”

閱讀皮囊心得體會 篇9

我這兩天在攻讀《皮囊》一書。

作者用一種冷靜、細緻、客觀的筆觸,將"太過在乎,太過珍貴,而被自己刻在骨頭裡的故事,最終通過文字,一點點重新被扒出來,呈現出當時的樣子"所以,整體來講,讀《皮囊》一書,沒有那麼輕鬆,眼淚會禁不住的流出來,嘆息會從心底湧出來。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具活鮮的皮囊,不管這皮囊是什麼質地,它包裹著一顆心。心就像一盞明燈,把皮囊從內部照亮,"荒野中就有了許多燈籠,燈和燈由此辨認,心和心,人與人由此辨認。"

前幾天,我寫《覺醒之路》,用觀照自身來認識自己,管控自己身上的這具皮囊。

認識你自己,就必須認識你周圍的他人。

我們在生活中、行動中遭遇的人,認識他們,照亮他們,由此你就知道自己是誰,你在別人眼中是何種人了。

我們是群體動物,在生活的世界中彼此交聯,會遇到形形色色許許多多的人,人各有異構成了這個豐富的世界。然而,人在本質上有著一致的地方,我們通過"心"來看見彼此,照亮彼此,認識世界。

我們在交往中見證了他人的生命過程,他人也參與了我們的生命歷程,並最終構成了我們本身,構成了我們的經歷和閱歷。

這本書由《皮囊》、《母親的房子》、《殘疾》、《重症病房裡的.聖誕節》、《張美麗》等14篇作品構成。

我讀這些故事,就感覺我在讀作者生命中最珍貴最真實最痛苦的經歷,感同身受,不能自己。

每個人身上都有著和別人與眾不同的故事,這些故事影響著我們人生的設定以軌跡,在我們的腦海中不斷徘徊不斷深化。然而,有時我們會忽略它們,或者逃避它們,因為人類本身有著追逐快樂逃避痛苦的本能。

喜劇和悲劇,我們永遠忠於喜劇。然而重視自身所經歷過的悲劇或者不願意回想的故事,何嘗不是為了未來的喜劇而努力。

人只有真正的認識自己了,才明白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最恐懼的是什麼,才明白自己是與眾不同卻又是芸芸眾生的一員。

閱讀皮囊心得體會 篇10

初次在路邊的一個小書攤見到《皮囊》這本書,對它的作者內容都不甚瞭解,但衝動之下還是買了下來。

作者蔡崇達是一名記者,這是他的第一部文學作品,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的文學作品。李敬澤給這本書作的序中說寫這麼一本書是傷心的。但傷痕累累的心是好的,流淚、流血、結了痂、留下疤痕,然後依然敏感者,讓每一次疼痛和跳動都如同初心。所以我身有感觸,讀這麼一本書確實不輕鬆。

這本書我讀的特別慢,用了大半年的時間才讀完,因為我和韓寒秉持同樣的觀點:我希望讀更久,慢一些,不爭一些,也許得到更多,到達更快。韓寒說他會將這本書帶上旅途,在每個靜謐陌生的夜晚拿出來慢慢看,而不是紅燈亮起或者堵車不動時。我也是在心情平緩不浮躁時拿出來翻上幾頁,因此它放在我的床頭。當結束了白天的忙碌周圍沉靜下來,我會在臨睡前讀上那麼幾頁。

我讀的慢並不是說這本書不夠吸引人,枯燥乏味。相反這本書太豐富了。讀完每個故事你會不由自主地停下來回想作者的故事,然後聯想到你,和與你有關的塵封在你記憶深處的人和物。《皮囊》裡的文字就像是一塊石頭激起了你腦海中的千層浪,你根本躲閃不及就被拉進了回憶。比如讀了天才文展後,我也回想起了我兒時的一些玩伴,想起參與我兒時最美時光裡的那些面孔,想到如今的生活與他們交集很少,甚至彼此之間的生命軌跡就像兩條平行線一般,永遠不能相連。每每想到這兒,不免又慨嘆一番。

我甚至分不清這本書它到底是小說集還是真真切切發生在作者身上的故事集。不過讀完之後感覺這個疑問又不那麼重要了,關鍵的是作者傾注的感情是真實的,是能夠打動人心的,我想這就足夠了。比如在寫張美麗時,作者毫不避諱,寫了當時自己由於青春期正常發育,對人們口中的美女張美麗產生了極濃厚的興趣,並且好幾次瞞著父母,和小夥伴去看張美麗。作者把青春期的悸動寫的真實而又繞有情趣,令人感同身受。

這本書是作者對生命的反思之作。除了對親人朋友的懷念之外,作者還提到了自己對寫作意義的理解。

作者說一個個風格迥異的人,構成了我們所能體會到的豐富的世界。但人的本質上又那麼一致,這也是一種幸運。如果有心,便能通過這共通的部分,最終看見彼此,映照出彼此,溫暖彼此。作者說這是他所理解的寫作與閱讀的終極意義,寫作能幫助或提醒我們看見自己,看見更多人。

馬塞爾·普魯斯特說每個讀者只能讀到已然存在於他的'內心裡的東西。書籍不過是一種光學儀器,幫助讀者發現自己的內心。

在簡書上寫作上時常看到好多簡友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好多寫作者本著“輸入多才能輸出多”的初心,一年裡囫圇吞棗的讀了近百本書甚至幾百本書。我對這些做法不大讚同。如果你讀的是工具書之類的東西那我不反對,但如果是文學書籍,我勸你不要操之過急。就像普魯斯特說的,你所能接受的只是你內心的東西,內心的豐富才是你不斷創作的源泉,內心的豐富是慢慢累積的,並非一朝一夕能形成。

所以從這本《皮囊》開始讓我們慢下來,用心去體會去感受。只有我們全身心投入,才能更加接近那些皮囊下的一個個魂靈,才能體會這世間的風情萬種與醜惡百態。

閱讀皮囊心得體會 篇11

讀完了張愛玲的作品集,沒有喜歡上《傾城之戀》也沒有喜歡上《沉香屑》而是喜歡上了《半生緣》,這個連自己也有點意外。

其實我是想爆粗口的,我想罵祝鴻才想罵顧曼璐,也是卻不知道他們到底錯在了哪裡,又覺得他們也是可憐的。總是難忘十幾年後顧曼楨和沈世均重逢時曼楨說的那句:世均,我們回不去了。短短的8個字裡面到底是包含了多少的情懷啊!她明白他們回不去了所以她也拒絕了世均說的他要與時間掙扎。即使掙扎了又能怎樣,要和翠芝離婚嗎,這樣算是勝利嗎?

有時候有些事真的很諷刺,當年世均的嫂嫂和他的母親那樣的為他和翠芝做媒,他也沒有答應,而後來他卻與那個女人結婚生子過一輩子。他後來回憶說他也不是非要和翠芝結婚不可,只不過那時候在他賭氣想要結婚的時候剛好就碰上了翠芝。亦或是他碰到的不是石翠芝而是某位李小姐、丁小姐、王小姐他也是會結婚的。世均說:愛不是熱情,也不是懷念,不過是歲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就像他和翠芝,翠芝也知道自己和叔惠是相愛著的,而世均也明白自己一直以來還是對曼楨念念不忘,所以當後來翠芝吊著嗓子念曼楨寫給他的'那封沒有完成的情書時世均會如此的不淡定;所以後來在小飯館裡曼楨問他:你幸福嗎?他回答說:我只要你幸福。曾經那麼相愛的人,因誤會分開,再因為賭氣各自結了婚,再遇見又還能怎樣呢?

一直覺得曼璐不是一個好女人,直到後來看見她勸曼楨的時候說:我做舞女做妓女不也收人家欺負,我上哪撒嬌去?我也是跟你一樣的人一樣的姊妹兩個,我那時候要是個烈女,我們一家子全餓死了。又對那個女人充滿了深深地同情,或許能跟祝鴻才結婚已屬不易,她的想法很天真,她只是想留住那個男人,但是她卻不明白那個男人就像一隻狼,吃著碗裡的望著鍋裡的,她永遠也喂不飽。我想曼璐大概是不知道曼楨和世均的那次爭吵是因為曼楨無法接受世均嫌棄他舞女的身份吧,或許世均沒有嫌棄而是沒有說服他的家人不嫌棄吧。曼楨對於曼璐一直是懷著感恩的,她勸母親不要拿姐姐的錢,她叮囑家人不要告訴她豫瑾結婚的事,她這樣的體貼卻換來曼璐那樣的回報,或許曼璐自己也因為曾經做過舞女而自卑吧,所以她覺得她身邊的人都像她自己一樣介意曾今的那段歷史。

後來曼楨和祝鴻才結婚之後,祝鴻才奇怪為什麼曼楨變得那樣從容,其實這正所謂應了那句話:經歷了最疼所以也就感覺不到一般的疼痛了。後來見到豫瑾時她是激動地,她說豫瑾是他唯一能信任的人了,而他自己的那段噩夢般得經歷,從在醫院生產時憤恨的講給臨床的金芳,再到後來淚流滿面的講給豫瑾,再到後來淡然的講給世均,這就是一種成長吧!搞不明白張愛玲為什麼會安排了那樣的結局,讓他們在錯過十幾年之後再次重逢總讓人覺得有點諷刺。顧曼幀與沈世鈞,可謂一見鍾情,他們相知,相愛,相許,可惜未能相守。不是他們愛的不夠深,或許只是愛的太深,所以容不得絲毫的破損,又或者是還未愛,所以不能死生契闊。一次又一次的與對方擦肩而過。當兩個對彼此念念不忘的人終於見面時,也只能是訴說著多以前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不痛不癢,曾經以為的悲愴都已經成為一些平淡的故事來說。或許,真的只有半生緣吧,所以最終落成這樣的結局。

人生有那麼多的悲歡離合,有那麼多的集散分離,最終相愛並相守的恐怕是極少數吧,當時間慢慢流逝,人們慢慢變老時,年少所以為的傷痛,到最後都被磨平,留下的就只是些美麗的夢。

事實上,生命中總有那麼些人一回頭便是一輩子,一錯過便是一生。所以如果遇見請不要錯過,因為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

閱讀皮囊心得體會 篇12

《金銀島》是19世紀英國作家史蒂文森的成名作,也是一本舉世公認的世界名著。 這本書富有神奇浪漫色彩。本書已經發表就馬上被譽為:兒童冒險故事的最佳作品,是史蒂文森一生中最暢銷的小說之一,他告訴人們:最寶貴的不是金銀而是愛和正義感。

書中描寫一個叫吉姆的孩子,從一個海盜那裡,偶爾得到一張埋藏鉅額財富的荒島地形圖,這事引起了當地鄉紳屈利勞尼先生的興趣。為了找到這筆財富,他們駕駛了一艘三桅船去荒島探險。不料船上混入了一夥海盜,他們在獨腿西爾弗的策劃下,妄圖奪下三桅船,獨吞這筆財富。吉姆在無意中得到這一訊息,他配合屈利勞尼先生同海盜們展開了英勇機智的鬥爭,最後終於戰勝了他們找到了寶藏。

書中的吉姆是一個聰明.機靈的人。具有頑強的拼搏精神,不懼怕困難,不向災難低頭,勇敢地迎接挑戰,從不魯莽行事。而洗耳弗做事心狠手辣,擁有極為豐富的海盜經驗,在他身上處處體現著虛偽.邪惡.自私自利的本質。

閱讀皮囊心得體會 篇13

舒婷,原名龔佩瑜,是中國當代著名女詩人,朦朧詩派代表之一,而致橡樹更是引領朦朧詩潮的代表作之一。

愛情是什麼?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席慕蓉說:愛,原來是沒有名字的,在相遇之前等待的,就是它的名字。三毛說:一剎真情,不能說是假的,愛情永恆,不能說只有那一剎那。舒婷在致橡樹中表達的愛情更是獨特的。

作者藉助橡樹木棉這兩個中心意象表達了女性對愛情的觀點。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痴情的鳥兒,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她認為愛情不是唐王和玉環是的附庸愛情,而是平等的。自古以來,女性的形象被設定為了柔情似水、若柳扶風,長久以來受到壓迫的舊社會的婦女也習慣了依附男人而生。擁有與失去似乎向來不是由女性向導,而只是被動地承受。她認為在新時代,女性應該,擺脫羈絆,擁有自由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

她認為真正的愛情是堅貞的,即使如曼珠沙華般花開無葉,葉生無花,生生相錯不相見,彷彿永遠分離,它們的心也依然在一起。都市的牢籠困住了你的身軀?快節奏的生活羈絆了你愛的步伐?沒關係!只要跟著心的感覺走,即便遠隔重洋也會近如咫尺。

她認為真正的愛情是相愛的兩個人比肩而立,風雨同舟,共同堅守。我們共同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愛一個人很容易,愛她一生卻是很難得。現實中充滿了太多的誘惑,也瘞藏著太多的危險。記得有人說過:最初教會你舞步的人不會,不會陪你到散場。我覺得這句話有些偏激。

不過這句話也反映了這樣的一個事實:大難臨頭是所謂的愛情難免不會像無根的浮萍,風兒一吹就散。就像九把刀寫的等一個人咖啡中女主人公思螢與男主人公阿拓之間的故事,在經過風風雨雨之後的他們才找到自己的真愛。這部小說中有這麼一句我深有感觸:沒有經歷過生死的愛情是毫無趣味的。

愛情是純真、熱烈、平等、高尚的,可以感觸的到,卻說不清道不明。

閱讀皮囊心得體會 篇14

這是一本生活書,超脫卻直面現實。“宇宙是流變,生活是意見。”我喜歡這句話。宇宙是變化的,時間是即逝的,人生及萬物是短暫的,名利是易腐的……因此,人首要也是唯一的選擇,就是珍惜和把握現在的生活。馬可·奧勒留把“生活”視作是人對外物的一種體驗。他說,“如果你因什麼外在的事物而感到痛苦,打擾你的不是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對它的判斷。”

這些觀點,對我們這些行色匆匆、碌碌於打拼奮爭的現代人來講,未免有些超脫,但卻是一句溫暖的提醒,也是一方解脫心靈焦灼、困楚的良藥。馬可·奧勒留認為:人應遵從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幸福。這樣的生活,不正是我們所苦苦尋找的嗎?

這也是一本晦澀難讀的書。除了印刷精美,以及溫總理和克林頓點睛的評語吸引人之外,以獵奇的心情也許會令人失望,內容也談不上引人入勝。有的,只是信手拈來的平鋪直敘。宇宙、神、理性、道德……等抽象的概念充盈其中,晦澀而略顯拗口的語句,也許浸潤著譯者對原著的忠誠。但是,這絲毫不能阻礙它成為史上最偉大的哲學經典之一。正如譯者、北大教授何懷巨集先生所言,“這不是一本時髦的書,而是一本經久的書,買來不一定馬上讀,但一定會有需要讀它的時候。近兩千年前有一個人寫下了它,再過兩千年一定也還會有人去讀它。”

《沉思錄》是一些從靈魂深處流淌出來的文字,樸實卻直抵人心。

閱讀皮囊心得體會 篇15

這個寒假我在家裡讀了一篇《灰姑娘》,裡面講了一個富人的妻子病了,在彌留之際,把女兒叫到床前,說:“好孩子,你以後無論做什麼,只要心腸好,我就會保佑你的。”說完她就閉上了眼睛。女孩很傷心,後來她每天就到母親的墳上哭一場。沒有過多久,富人又娶了一個女人。

那個女人有兩個女兒,那兩個女兒長得都很漂亮。但心腸很壞、很惡毒。從此可憐的小姑娘就開始受苦了。那兩個女孩奪走了她漂亮的衣服,只給她穿一件灰色的舊褂子和一雙草靴。每天都從早到晚地做著苦工。晚上睡覺只能躺在灶旁的灰裡。於是她們就叫她“灰姑娘”。

灰姑娘的爸爸也對她不好,有一次她爸爸外出回來給兩個姐姐買了好多禮物,而只給灰姑娘帶回來一棵棒樹的丫枝。灰姑娘把這丫枝栽到她母親的墳前。就是這個丫枝改變了灰姑娘的命運。這個丫枝慢慢的長成的一棵美麗的棒樹。後來灰姑娘每天都要去三次,每一次都有白鳥飛到樹上來。如果她說出一個願望白鳥就會把要的東西送給她。

國王舉辦一個舞會,國內所有的姑娘都可以參加,當然灰姑娘也想參加,可是繼母和兩個姐姐都不想讓灰姑娘參加故意找事刁難灰姑娘,灰姑娘經受了不少的挫折,就是這時候在白鳥、棒樹的幫助下。灰姑娘終於參加到的舞會。在舞會上認識了一位王子,王子也被這位善良的姑娘打動了。和她結了婚最後終於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心地善良的人,不管她經受怎樣的挫折,都能得到幸福。

閱讀皮囊心得體會 篇16

近日去新華書店,在書之海洋中,惋嘆自己太渺小,忽逢一薄書者,名曰《茶館》,置於書山中,其渺小程度同吾也,吾大喜,捧書而視,受益無窮於其中,故有感如下:書名為《茶館》,我不由得想起了小時候外公每次帶我去茶館打牌的情形,在我印象中,茶館就是一個熱鬧而常常籠罩著煙霧的地方。可翻開了書,才發現它並不是僅僅講的是在茶館裡的事,而是以對話劇本的形式講述了一副舊北平社會的浮世繪的黑暗社會,老舍從小小的一個茶館中反映出了整個社會,以小見大。是由茶館中的客人的話中而得。語言樸素卻能體會出許多意味。書雖短小而精緻。把我印象中的茶館的形象完全_,同《駱駝祥子》一樣,老舍也是無情的批判了這個社會—他不讓好人有出路。

書的主人公是王利發,他是他裕泰茶館的老闆,他也是整本書的線索。在第一階段中,太監娶老婆,暗探遍佈社會,麻木的旗兵無所事事,尋釁打群架,另一方面是破產的農民賣兒鬻女,愛國的旗人常四爺因幾句牢騷被捕,新興的`資本家企圖“實業救國”,王利發左右周旋,企圖使生意興隆。而在第二階段的發展中,惡勢力越來越肆無忌憚,為所欲為,暗探宋恩子、吳祥子的後代子承父業,繼續敲詐勒索,劉麻子的後代青出於藍,依託_要員準備開女招待“拖拉撕”,龐太監的侄子侄媳組成的迷信會道門在社會上稱王稱霸,甚至做著“皇帝”、“娘娘”的美夢,而一些企圖有所作為的良民百姓卻走投無路。

我第一遍讀它的時候,還不能理解它,此書短小,且為劇本式的,還被拍成了真正的話劇,我雖未深入去讀,但也能淺薄的感受到當時社會下厚重的歷史畫面。

閱讀皮囊心得體會 篇17

女孩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她們的內心世界豐富而複雜,可究竟是什麼樣的女孩竟能夠聽見顏色?好奇心驅使我翻開了這本書

本書的主人公是一位叫美樂笛的小女孩,她是整個學校裡最聰明的學生,但幾乎沒有人明白這一點,因為她是一位痙攣性雙側四肢癱瘓患者,也就是腦癱兒,這時的她不能走路,不能寫字,甚至不能說話。但美樂笛卻有著驚人的記憶力,她的大腦一向不停的記錄著它的日思夜想,她的耳聞目睹,她的愛,她的愁,她經歷的一切。最終有一天,在她絕望到幾乎失控時,它擁有了一臺心聲電腦,發現了一種能夠讓自我發出聲音的方法,她開始了與大家的交流。

“一個月來,我習慣了用埃爾薇拉之後,學校生活幾乎變得愉快起來,幾乎。我能夠跟康納討論前一天晚上的電視劇,告訴傑西卡我喜歡她的新鞋子”這,就是美樂笛在能夠“說話”後內心最真實而又激動的想法。

美樂笛是來自愛與理解的糅合的一個獨特的小姑娘。她堅強、執著、聰明、有想法,卻沒有人明白。從沒有設殘疾人入口的建築物,到應對那些譏笑她的同學,她一點點找到了自我從前並未發現的內在的力量,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對每一件事物都擁有自我獨特的見解。所以,人生就是從不被人理解到被人理解的轉變過程,就要看你對自我是否有足夠的信心和膽量。

而在美樂笛的蛻變過程中,有許多一向在默默支援他的人:父母、V阿姨、凱瑟琳、夏農教師、歌頓教師、羅絲、康納,他們在美樂笛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主角,他們給了美樂笛前進的動力。而在生活中也有許多的美樂笛,他們也需要受到這樣的尊敬、關愛和鼓勵,如果你應對他們不自豪該說些什麼,其實只需微笑,說一聲“你好!”美樂笛是對所有正在努力掙扎的、家有殘障兒童的父母,對所有不被理解的孩子,對所有曾真心幫忙過他們的人的禮讚。

“疾病限制了我的活動,但不能限制為我的思想。”這是美樂迪以往說過的話,身體時被束縛的,但思想、靈魂是自由的。每個人都有與眾不一樣的、不完美的地方,就像有些人要戴牙套,有些人要帶眼鏡,但即使這種.種不完美再異常,都值得我們去尊敬,去認真對待。閱讀《聽見顏色的女孩》,閱讀偉大的禮讚,我彷彿聽見了生活中絢麗的顏色,準備好了去迎接未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