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文祕 > 規章制度

校本教研製度(精選23篇)

欄目: 規章制度 / 釋出於: / 人氣:6.74K

校本教研制度 篇1

一、指導思想

校本教研製度(精選23篇)

全面貫徹執行國家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以新課程為導向,深化教育改革,改進和加強教研工作,立足學校,解決學校在課程實施中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建立以教師為研究主體,以學生主動發展和教師專業化成長為宗旨的校本教研製度,使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推動課程改革目標全面落實。

二、基本目標

1.推動學校實施新課程教育的實踐活動,解決學校、教師在實施新課程中所遇到的問題,解決學生髮展和教師自身專業化成長中所面臨的問題,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進行研究。

2.在實施新課程中學校自身出現的問題,由學校校長、教師共同來分析探討,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而使學校逐步適應新課程。

3.基於從本校和教師自身的實際出發,充分發揮學校內部的潛在教育智力資源,搞活學校內部的資源及適時邀請專家參與,開展各種形式的研究活動,提高教學研究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校本教研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為核心要素,以理論學習、案例分析、校本論壇、教學反思、經驗交流、問題解決、教學諮詢、教學指導、課改沙龍、教師對話、教師論壇等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製度,並通過教學觀摩、教學開放、教師優質課等活動,為教師參與校本教研創設平臺、創造條件。靈活運用多種教研形式,以“問題一研討一實踐一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師的自我對話。教師結合課改發展需要,對自己的教育行為進行思考、分析,根據自己制定專業發展計劃、個人教研學習計劃以及學校的校本培訓計劃內容,自覺學習並對自己教學行為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制定對策。

2.同伴互助。教師與同伴的對話。教師以學校一系列教研活動為載體,以教師或教學遇到的問題為研究內容,注重“以老帶新,以強帶弱”;在校本教研活動中鼓勵不同思想,發揮個人的優勢,對問題大膽評點,各抒己見,為解決問題提供新思維、新思想、新方法。

3.專家引領。教師與專家的對話。一方面聘請校外教育教學研究專業人員來本校進行專業指導,直接解決教師們思想和教學中的問題;另一方面鼓勵教師從專業刊物或教育網上學習,引進先進教育思想,藉此方式將教改的新理念和教育新思想引進學校,促進教師素質提高。

四、校本教研具體管理制度

(一)校級領導管理。

1.校長是校本教研第一責任人。校長具體負責校本教研,制定校本教研製度,指導學校教務處與教研室制定校本教研計劃,發動全體教師積極參與校本教研,督促和評價學校校本教研工作。

2.校級領導帶頭學習教研理論,每學期至少讀兩本教育專著,並參與教學研究,舉辦專題講座,向教師介紹教學研究方法,指導各部門開展校本教研,成為教師的互助同伴和專業引領的核心力量之一。

3.校級領導每個成員都要負責一個研究課題或子課題,並親自參與校本教研活動,及時瞭解研究動態,發現問題並及時給予指導。

4.校級領導要充分挖掘校內教育資源,整合辦公室、教務處等機構的校本教研力量,形成教學、科研、培訓為一體的校本教研機制。

5.學校按計劃確保校本教研所需資料、派教師外出學習培訓、請專家講課及其它校本教研活動,保證校本教研的順利進行。

(二)教務處管理

1.學校業務領導具體負責校本教研工作,確定學校課改課題,以課改課題統領學校課程改革。

2.學校教務處負責校本教研職能部門的常規管理工作,組織教研組成員開展理論學習及實踐指導。

3.主要任務為:

①積極參與校本教研活動,提高教師科研素質。

②組織教師學習教育理論。

③組織好師徒結對,切實開展幫扶工作。

④根據教研組或課題組的需要進行必要的指導與幫助。

⑤每學期聽課18節以上。

⑥做好宣傳工作,及時向各級各類媒體宣傳報道校本教研情況。

(三)教研組管理

1.教研組是學校組織教師開展教材、教法研究,探索教學規律,進行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的業務組織單位,

2.教研組的設定由校長、教務處一年一定。

3.教研組長應任命業務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組織能力的教師擔任。各教研組長要配合教務處抓好日常教學管理和教學科研工作。

4.教研組組長的主要任務為:

①按照學校要求,結合學科教學實際,開學初制定操作性和科學性強的學期教研組工作計劃。

②組織教師進行教學常規建設,實現備課、上課、作業佈置和批改,課外輔導,學業成績考核評定、統計、分析及課外文化、科技活動等基本教學環節的科學化、規範化和制度化。

③組織教師進行校本教研的常規系列活動:理論學習、觀看錄影、鑽研教材、集體備課、評價研討。正確把握課程改革與課程標準的基本內涵,使理論學習與實踐觀摩相結合,使全體成員領會教材的編排體系,明確單元教學的重難點及內在聯絡,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促使學生的素質提高與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④每學期至少組織全組教師開展6次相關主題的研討會,圍繞三維目標的落實,制定本學科教改實施計劃,不斷總結經驗,探索規律,學習和推廣本校和外地經驗,結合日常教學開展連續性研討,以此改進教學。

⑤帶領本組教師制定、申報教育研究課題,每學年每個教研組都要有課題研究,有主要研究方向和內容。

⑥根據組內教研情況,每月向教務處提交一次課改典型事例。

(四)課題組管理

1.課題組是教師根據教育科研需要自行組織的業務組織單位。課題立項後,學校成立課題組,一般設課題組長1人,成員2人以上。

2.課題組成立後,由學校教務處管理,按照課題計劃組織開展科研工作,確保課題研究順利進行。

3.課題組組長的主要任務為:

①組織學習教育科研理論,端正教育思想,明確工作方向。

②組織集體制定課題研究方案,明確課題組成員的研究任務。

③切實開展課題研究活動,包括理論研討、課堂實踐、測試統計、分析總結等,做到每次活動有計劃、有總結。及時向上級部門推薦組內教師的科研論文、經驗總結。

④每學期至少組織成員召開3次相關主題的研討會。

⑤定期向學校彙報課題研究進展情況,有階段性總結並認真做好課題結題的各項準備工作。

⑥科學、規範地建立課題研究管理檔案。

(五)教師隊伍管理。

1.認真積極參加上級部門舉辦的教研、培訓活動,形成自覺教學反思的'習慣,外出學習的教師應做好學習筆記,回校後在相應範圍內及時交流。

2.每次校本教研活動,相關教師要按時參加並積極發言,與同伴互助,共同進步。

3.教師參加校本教研和學校常規工作必須完成:

①按時參加教研組或課題組的校本教研活動,並把研究貫徹落實到課堂以及其它教育活動中。

②在開學初制定本學期個人教研的研究重點。

③寫好每節課的教學札記。

④每週至少寫一次教後反思記錄,提出一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一條教學建議。

⑤每月向教研組提供一個典型案例,向備課組提供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⑥每學期至少上1節研究課。

⑦每學期至少上交一篇研究性論文、經驗總結。

⑧每學期製做一份新課程測試試卷。

⑨每學期教師聽課18節以上。

⑩自覺自學相關教學研究理論與教學案例,保持每週學一篇文章,每學期學習一本理論專著。

五、校本教研活動要求

(一)校本教研活動設計要求

1.營造嚴謹、求實、民主、寬鬆的校本教研氛圍,有效開展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研究。

2.加強自我研究意識,養成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的習慣。

3.力爭得到專業人員的有力支援與指導。

4.加強學科整合,改變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的傾向。

(二)校本教研活動過程要求

1.每次校本教研活動,負責人要制訂好詳細的活動計劃。

2.由教研組或課題組組織的校本教研活動由負責人及時向教務處彙總活動情況,教務處組織的由負責人及時向校長室彙報或彙總活動情況。

3.每次校本教研活動,負責人要整理好過程記錄與活動總結,建立並保管好各級管理主體的校本教研檔案。

4.校本教研活動的參與者要努力配合管理主體順利進行教學研究,以主人翁的態度搞好校本教研,提高自身素質。

六、校本教研評價辦法

1.每學期根據實際情況評比“優秀”教研組“,並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對校本教研活動中表現突出的教師個人,優先派出參加各級專業培訓。

2.校本評價結果與教師個人年度考核相結合,對校本教研工作無故不參加、態度差的教師年度考核不得被評為”優“,更不得參與各類評優評先活動。

校本教研製度 篇2

教學研究是提高教學質量,教師素養的'重要手段,教師是開展樣本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開展教研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參加教研活動的質量影響到全校教研活動的質量和教學工作的質量,教師必須主,認真地進行教研活動,在活動中不斷成長,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能力。

1、認真參加學校各級教研活動,態度端正,認真完成學校、教研組、備課組交給自己的任務。

2、每位教師認真完成備課組交給自己的備課任務,認真參加聽課、說課、評課活動。

3、在教學實踐的同時,要堅持做到“六個一”,每年讀一本教育教學理念菱,確定一個教學研究課題,上好一堂教學公開課,完成一份多媒體教案,完成一份心理和德育滲透教案,撰寫一篇以上教研論文。

4、要熟悉教學大綱,課程標準,教科書及教參,認真制定好一學期的授課計劃。

5、能把握好課程標準和教材要求,認真備好課,定好教案,備課時,既要備教材大綱,又備學生實際,備知識能力點,又備德育心理滲透點,既備有效教法,又備學法指導,既備局面練習、作業,又備實驗實踐材料。

校本教研製度在我校初步建立,校本教研活動在我校基本展開,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研操作模式,形成具有一定推廣價值的經驗,培育一批先進典型,並在此基礎上使我校校本教研繼續深化,將學校建成具濃郁研究氛圍的學習化集體。

校本教研製度 篇3

1、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教學大綱,學科教材和教法,是貫徹教研組計劃。

2、組織制定年級學科教學進度計劃,教研專題,進修計劃,報教研組並組織實施。

3、按照學校工作計劃和教研組教學工作計劃,制定本年級本學期的教學計劃,並組織實施,組織備課組教師在個人獨立備課的同時進行集體備課,每週至少集體備課一次。共同研究。

(1)單元、章、節、課時的目的和要求。

(2)重點、難點、疑點、關鍵點。

(3)作業或練習。

(4)教學過程的組織和教學方法的選擇。

(5)統一進度,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4、做好學科期中、期末的複習、出題、考試、評卷,成績統計和質量分析評價工作。

5、積極開展均衡生產研活動,認真落實本組教科研課題,以教學科研促進教學質量提高。

6、備課組要積極探索選修課的教法,學法與考法,逐步建立並穩定本學科有特色的選修課。

7、抓好本年級活動課和研究性學習課教學,有針對性培養學有餘力,學有特長的學生,並做好差生的轉化工作,真正審美觀大面積提高教育質量。

校本教研製度 篇4

教研組是學校落實教學工作,開展教學研究和提高教師業務水平的重要組織之一,教研組長應在校長,教務處領導下負責組織領導本組教學研究的全部工作。

1、組織教師學習本學科課程標準,明確本學科的目的、任務,討論並確定分年級教學要求,組織領導全組教師制定學期工作計劃,年級教學進度計劃,教學科研計劃和第二課堂活動計劃,並嚴格執行。

2、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活動,根據教學實際,圍繞學校教科研課題確定教研組、備課組和個人每學期的研究課題,有計劃地開展研究與交流彙報,組織教學研究課,公開展示課,及時總結、交流,推廣教學經驗,撰寫經驗論文。

3、大力抓好本學科教師的教學工作,任命備課組長組織本學科教師,認真鑽研教學大綱、教材,探索教法和學法,認真備課,規範化教案,講好每一節課,教好每一個學生。

4、組織好每週一次的教學研究活動(集體備課,公開課)主要內容有組織備課組備課,檢查教案,研究解決教學疑難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和辦法。

5、每學期組內開展一次觀摩評論活動,研究教材教法和學生交流經驗,提高教學質量,活動要有總結材料。

6、開學制訂好教研組工作計劃,並認真組織實施,期中要協助教務處檢查落實情況,期末做好工作總結,並定期向學校領導和教師彙報工作,真正建立嚴肅活潑、刻苦鑽研,文明和諧的教研組。

校本教研製度 篇5

教學研究是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學校教研工作在校長和教務處領導下開展工作,建立起四級教研網路:校長和業務主任、教研組、備課組、教師。各級應明確自己的職責和工作制度,學習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現代教育理論,端正教育思想,明確培養目標,按照教育規律和學生認知特點,以教師研究為主體,課堂為主陣地,課改中面臨的各種問題為研究物件的以校為本的教研製度,開展教學研究和實踐,各級工作制度如下:

一、領導聽課和深入教研活動制度

在校長領導下,全面制定學校教研工作規劃與多項規章制度,形成一支強有力的教研隊伍,並負責監督實施。

1、選送優秀教師參加高層次進修,做好骨幹教師的選送和培訓工作,組織全校教師分期分批參加上級組織的業務培訓,努力做好自培工作,包括學校自己組織的業務培訓和教師的自我學習培訓。

2、校長、教務主任必須深入課堂檢查瞭解教學情況,平均每週聽課不少於2節。

3、聽課之前要了解該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要求,要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聽課。

4、聽課後要對所聽的課做出評價並和任課教師交換意見,以促進教學。

5、領導要經常深入教研活動,至少每兩週參加一次教研活動,掌握分管學科的教學和教研情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6、全校師生從本校工作出發,學習教育理念,注重聯絡實際,加強對實踐成果的經驗總結。

7、加強業務學習與研究,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以身作則,理念聯絡實際,促進全校師生形成實事求是,崇尚學術,勇於創新,不斷進取的校本教研風所氣。

校本教研製度 篇6

新課程的實施,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學校。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以校為本教學研究制度,是當前學校發展和教師成長的現實要求與緊迫任務,也是深化教學改革的方向和重點。教育局“關於加強校本教研製度的建設”的意見,結合校本培訓管理辦法及我校工作實際,特制定本制度。

一、校本教研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要以新課程為導向,以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為宗旨,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的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物件,以教師作為研究的主體,強調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總結和提升教學經驗,形成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促進學生健康、主動的發展和教師專業化成長,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學習型組織,推動課程改革目標的全面落實。

二、校本教研總體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進新課程實驗的實施,及提高教師素質。因此,校本教研的立足點必須放在教學和課程改革實驗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上;著眼點必須放在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上;切入點必須放在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上;生長點必須放在促進學生髮展和教師自我提升上,努力實現“三個轉移”,推進新課程實驗。切實加強對新課程實驗教學研究工作的領導,校長要總負責,分管副校長直接抓,教科室、教導處負責具體抓,建立層層管理、逐級落實、全員參與的教學研究管理與活動機制,確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實處。

三、校本教研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為核心要素,以理論學習、案例分析、校本論壇、教學反思、結對幫扶、經驗交流、調查研究、問題解決、協作解決、教學諮詢、教學指導、說課、聽課、評課、課改沙龍、骨幹教師與教師對話等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製度,並通過教學觀摩、教學開放日、教壇新秀獻課等活動,為教師參與校本教研創設平臺、創造條件。靈活運用開放式教研活動、促進式教研活動、針對式教研活動、學科整合式教研活動等多種教研形式,以“問題――計劃――行動――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師的自我對話,對自己行為的進行思考、審視、分析。結合教師專業發展需要,自定專業提高學習、個人教研學習計劃,並根據學校校本培訓計劃內容,自行學習和對自己教學行為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制定對策。

2、同伴互助。以教研組或課題組為互助載體,促進教師與同伴的對話。注重“以老帶新,以強帶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聲,在一個群體中有不同思想,鼓勵教師大膽評點,各抒己見。以教師或教學生成的問題為研究內容,將問題入組,以組為單位制定計劃開展研究。

3、專業引領。一方面聘請校外教育教學研究專業人員或專家來本校進行專業指導,另一方面提倡教師從專業的著名刊物或網際網路上學習和引進名家教研思想。將教研專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進學校,促進我校教師素質提高。

四、校本教研具體制度

(一)校級領導管理。

1、校長是第一責任人,是身體力行者。校長負責抓校本教研,制定校本教研製度,指導學校教務處與科研室制定校本教研計劃,發動全體教師積極參與校本教研,督促和評價學校校本教研。

2、校級領導帶頭學習教研理論並參與教學研究,舉辦專題講座,向教師介紹教學研究方法,指導各部門開展校本教研,成為教師的真誠同伴和專業引領的力量之一。

3、校級領導要帶頭開展課題研究,親自參與校本教研活動,及時瞭解研究動態,發現問題修訂研究計劃。

4、校級領導要充分挖掘校內教育資源,整合教科室、教導處等機構的校本教研力量,形成教學、科研、培訓為一體的校本教研機制。

5、學校按計劃確保校本教研經費到位,供購買資料、派教師外出學習培訓、請專家講課及其它校本教研活動,保證校本教研的順利進行。

(二)教研職能部門管理。

1、學校教科室、教導處具體負責校本教研工作,確定學校核心課題,以核心課題統領學校課程改革。

2、學校教科室負責校本教研具體策劃,組織課題組組長,定期學習理論,舉辦科研沙龍,交流研討,舉行資訊交流會或讀書彙報會。

3、學校教科室負責校本教研職能部門的常規管理工作,組織教研組組長開展理論學習及實踐指導。

4、部門負責人的主要任務為:

①自覺參與校本教研活動,提高教師科研素質。

②組織教師學習教育理論,搞好每學期一次的“校本論壇”。

③根據教研組或課題組的需要進行必要的指導與幫助。

④每學期聽課30節以上。

⑤做好宣傳工作,及時向各級各類媒體宣傳報道校本教研情況。

(三)教研組管理。

1、教研組是學校組織教師開展教材、教法研究,探索教學規律,進行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的業務組織單位。

2、教研組的設定由教導處一年一定,原則上設組長1人。

3、教研組長由教導處聘請業務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組織能力的教師擔任。各教研組長要配合教導處抓好日常教學管理工作。

4、教研組活動必須做到“定時、定內容、定主講人”,做到“有計劃、研討、記錄、效果”

①按照學校要求,結合學科教學實際,開學初制定可操作性和科學性強的學期教研組工作計劃 。

②組織教師進行教學常規建設,實現備課、上課、作業佈置和批改,課外輔導,學業成績考核評定及課外文化、科技活動等基本教學環節的科學化、規範化和制度化。

③組織教師進行校本教研的常規系列活動:理論學習、觀看錄影、鑽研教材、集體備課、評價研討。正確把握課程改革與課程標準的基本內涵,以理論學習與實踐觀摩相結合,使全體成員領會教材的編排體系,明確單元教學的重難點及內在聯絡,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促使學生的素質提高與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④每學期至少組織全組教師開展1次校本教研流程觀摩活動,圍繞三維目標的落實,制定本學科教改實施計劃,不斷總結經驗,探索規律,學習和推廣本校和外地經驗,結合日常教學開展連續性研討,以此改進教學。

⑤組織組內每位教師每個學期至少向校上交1篇教學研究資訊。

⑥帶領本組教師申報教育研究課題,每學年每個教研組都要有課題研究,有主要研究方向和內容。

⑦帶領本組教師按照《大洋路學校教研組考核說明》的要求積極建立優秀教研組。

(四)課題組管理。

1、課題組是教師根據教育科研需要自行組織的業務組織單位。課題立項後,學校承認課題組成立,一般設課題組長1人,成員3人以上。

2、課題組成立後,隸屬學校教科室,按照課題計劃組織開展科研工作,確保課題研究順利進訂。

3、課題組組長的主要任務為:

①組織學習教育科研理論,端正教育思想,明確工作方向。

②組織集體制定課題研究方案,明確課題組成員的研究任務。

③切實開展課題研究活動,包括理論研討、課堂實踐、測試統計、分析總結等,做到每次活動有計劃、有總結。及時向校教科室推薦組內教師的科研論文、經驗總結。

④每學期至少組織成員召開3次相關主題的研討會。

⑤定期向學校教科室彙報課題研究進展情況,有階段性總結並認真做好課題結題的各項準備工作。⑥科學、規範地建立課題研究管理檔案。

(五)專業引領制度。

為使校本研究向縱深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提倡專業引領。它含有兩種形式:專業研究人員(教研員、科研員或大學教授等)協作式和教師自學教育理論。

1、學校每學期要定期聘請專職教研人員到學校進行理論指導、教學現場指導以及專業諮詢;開展學術報告會,每學期聘請一位教育專家到學校做專場學術報告,向教師傳遞資訊、提供觀念、訓練技能,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2、各教研組每學期必須邀請專業研究人員來參加“教研組教研流程觀摩”活動,直面課堂,進行教學現場指導,共同備課、共同上課,一起反思、體悟、交流,促進教師對新知識的建構。

3、學校每學期撥出一定的資金作為邀請專業研究人員的有關費用。

4、學校的、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要在校本教研中發揮專業引領作用,每學期要做一節公開課,開一個講座,輔導一個教師,出一節樣本教案,寫一篇示範性教學論文。

5、積極開展教師自學教育理論活動,要養成讀書的習慣,尤其是讀教育名著。

開展教師定期外出學習活動,讓教師開闊視野;學校組織的各類活動均進行考評,考評結果納入量化考核(與評職調資掛鉤),記入個人業務檔案。教師專業引領制度,讓教師的教學活動成為一種真正的專業性活動。通過專業引領提高教師獨立教學的能力、獨立研究的能力。

(六)教師隊伍管理。

1、認真積極參加上級部門舉辦的教研培訓學習、講座等活動,形成進行教學反思的習慣,外出學習的教師應做好學習筆記,回校後在相應範圍內及時傳達,或者上“移植課”。

2、每次校本教研活動,相關教師要按時參加並積極發言,與同伴互助,共同進步。

3、教師參加校本教研必須完成以下常規工作:

①按時參加教研組或課題組的校本教研活動,並把研究貫徹落實到課堂以及其它教育活動中。

②在開學初制定本學期個人教研的研究重點。

②實施“七個一”工程:

A、學――每週學習一篇教育教改理論文章;

B、記――寫好每堂課教學札記;

C、聽――每週至少聽課一節;

D、思――每週寫一次教學反思,提出一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一條教學建議;

E、講――每學期主講一堂高質量的公開課;

F、讀――每學期精讀一本教育專著;

G、研――每學期寫一篇研討論文。

五、校本教研活動要求

(一)校本教研活動設計要求

1、營造嚴謹、求實、民主、寬鬆的校本教研氛圍,改變教師教學研究各自為戰和孤立無助的狀態,有效開展教師問的交流與合作研究。

2、加強自我研究意識,養成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的習慣,不斷提高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能力,提高課程開發和建設能力,形成在研究狀態下工作的職業生活狀態。

3、力爭得到專業人員的有力支援與指導,專業人員可以是院校的研究人員、教育研究部門的專業人員、有豐富研究經驗的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等。

4、加強學科溝通整合,改變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的傾向。定期組織不同教研組或課題組分別交流。

(二)校本教研活動過程要求

1、每次校本教研活動,負責人要制訂好詳細的活動計劃、做好周密的安排、按計劃組織活動,做到準備充分、效率高。

2、每次校本教研活動,負責人要做好校本教研活動過程記錄並作好活動總結。

3、由教研組或課題組組織的校本教研活動由負責人及時向教務處或教科室彙報或彙總活動情況,教務處或教科室組織的由負責人及時向校長室彙報或彙總活動情況。

4、每次校本教研活動,負責人要整理好過程記錄與活動總結,建立並保管好各級管理主體的校本教研檔案。

5、校本教研活動的參與者要積極參加相應的校本教研活動,努力配合管理主體順利進行教學研究,以主人翁的態度搞好校本教研,提高自身素質。

六、校本教研獎懲辦法

1、每學期根據優秀、達標教研組,學期根據優秀、達標教研組,優秀、達標課題組評比實施細則開展評比活動,並給予一定的獎勵。

2、對校本教研活動中表現突出的教師個人,優先派出參加各級專業培訓。

3、屬於校本培訓範疇的活動,按實際學時給予計算繼續教育學分,報主管部門登入。

4、評比結果與教師個人年度考核及各類評優評先掛鉤,對校本教研工作漠不關心、無故不參加、態度差的教師不得參與各類評優評先。

校本教研製度 篇7

一、學校要建立以教務主任和遠教管理人員牽頭的遠端教研工作領導小組,擬訂好學校遠端教育教研計劃,按計劃實施學校遠端教研活動,活動有總結、有記錄。

二、明確學校的遠端校本教研課題,深入組織教師開展教研活動。

三、每月組織一次以上的集體教研活動,認真組織討論教師反饋的教學或社群服務資訊,總結經驗,提高遠端教育教學與服務的質量。

四、每學期開展兩次以上的遠端教育優質示範課活動。讓全體教師相互觀摩,取長補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五、每學期開展一次優質教案、優秀課件、優秀遠教論文、優秀教學反思、優秀社群服務員、優秀資訊傳遞員、典型先進材料等評比活動,獎勵先進,推動遠端教育的發展。

六、每月定期召開一次以上的村、校聯席會議,認真總結與研討本片區的遠端教育問題,提高遠端教育的應用質量。

七、組織或委派教師到外地參觀學習,認真學習先進學校或其它地區的遠端教育工作,不斷改進與提高本校的遠端教育工作。

八、認真組織教師不斷學習計算機操作技能與遠端教育知識,提高本校教師的整體素質,建立一支從技能到服務的全方位教師人才隊伍,更好地為教育教學與社群服務。

九、不斷總結經驗,不斷開拓與創新本片區的遠端教育工作。

校本教研製度 篇8

1、建立專家引領的合作機制,定期邀請省市縣專家來校進行專題講座,為校本教研導向並提供可靠的專業與智力支援。

2、建立“校本教研工作領導小組”,並對學校校本教研工作策劃、部署,對各教研組的校本教研工作進行具體督促、導向,對教師教研工作進行評估與指導。

3、每學年舉行一次校本教研聽證會,把校本教研的專案、活動方式、預期成果在校內公開。

4、堅持“一期一評估”,由教科室組織實施。

5、制定校本教研評價量化方案,做到評價與學校發展相結合,評價與教育教學效果相結合,評價與教師師德修養、業務素質提高三者相結合。

6、學校每學年在公用經費中提取15%作為校本教研專項經費,並由學校工會、教代會監督實施。

7、將校本教研的績效納入教研組工作考核、教師年度考核、教師評優、選模、晉級、評職考核、骨幹教師考考核。

8、在校本教研中取得重大成果的,給予獎勵。

校本教研製度 篇9

1、凡在校本教研活動中,主動積極,資料積累充足,教學效果提高明顯的科任教師,予以表揚,並記入教師專業發展檔案。

2、承擔課題的骨幹人員,就本組課題研究方面,每學期有一定質量的總結或在縣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每學期獎勵40元。每學年按時結題,並有較高質量的教研論文,市級課題結題獎勵200元,縣級結題獎勵100元,課題組負責人市級獎勵200元,縣級獎勵100元。同時結合其教學成績可推薦這鎮級骨幹教師,和縣級教學能手或縣級骨幹教師的優秀人選。

3、教研組在校本教研工作中成績突出,成果明顯,按照教研組考核實施辦法,可評為優秀教研組,教研組長評為優秀教研組長,按考核實施辦法予以獎勵,並記入教師專業發展檔案。

4、凡今後在評優樹模等方面,課題研究沒有成果或沒有論文將降低一個檔次入選。

5、在日常教研活動中參與不積極,筆記資料等不齊全,達不到教研常規要求的,不評選,不評先進,並記入教師專業發展檔案。

本制度自20xx年2月起執行,執行過程中有什麼問題可及時向教導處和校長反映。

校本教研製度 篇10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精神,以課改為導向,改進和加強學校教研工作,建立以教師研究為主體,課堂為主陣地,課改中面臨各種問題為研究物件的以校為本的教研製度,以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和教師專業的成長,並使學校逐漸成為勇立潮頭,與時俱進的學習型學校。

二、教學研究理念

圍繞“學生髮展”這一中心,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臨的各種具體問題為物件,以教師為研究主體,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總結和提升教學經驗,形成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

三、遵循原則

1、針對性原則

校本教研活動的開展要針對課改中面臨的現實問題進行探討研究,實施“面對面”的研討。有的放矢地解決教師課改中的疑慮和困惑。

2、實效性原則

以“問題”為中心,採用行動研究的方法,注重實效,力求把先進的教育理念轉化為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和現實的教學效益。

3、實踐性原則

遵循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原則,注重給教師反覆實踐的機會,使理念學習與教研活動緊密結合,產生1+1>2的效能。

四、分組形式

1、全校分三個教研大組,分別為語文組、數學組和綜合組。

2、備課組:語、數按年級進行分組,其餘音、體、美、常(科)、生活與勞動、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電腦、英語等以學科為單位進行分組。

五、教研活動時間

1、統籌時間

下午2:00—5:00 語文組:星期二 數學組:星期三 綜合組:星期四

2、分散時間

以備課組為單位,在教學閒餘時間進行教學研究探討(每週時間不少於1小時)。

六、教研活動任務

深入瞭解並及時探討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和困難,交流教學心得、經驗,探索教學規律,不斷促進教師的教學專業化成長,提高教師校本課程開發建設與管理的能力。

七、教研形式

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為主要活動形式,運用案例分析、問題解決、調查研究、實踐探索、區域交流等多種教研活動方式,開展互動式教研活動、學科整合式教研活動。

1、自我反思

是指教師自我對話,是教師對自己行為的思考、省視、分析。教師根據學校校本培訓計劃內容和校本教研活動計劃自行學習和對自己教學行為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制定對策。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上1—2節能給人帶來思考和問題的教研課,撰寫教學行為敘事案例2篇,研究性論文(或課題)1篇。

2、同伴互助

以教研組和備課組為互動載體,促進教師與同伴的對話。注重“以老帶新”、“以強帶弱”。營造教研活動中民主輕鬆的氛圍,使活動中有不同的呼聲,群體有不同思想,鼓勵老師堅持已見、百家爭鳴。以教學實踐中的問題為研究內容,將問題帶到活動中,以促使老師們不斷學習,共同提高。隔週開展備課組教研活動,學校每學期組織2~3次校本教研活動,為老師們提供展示的舞臺,要求教師每學期聽課10節以上,教研組長聽課 30節以上,教導主任和主管教學副校長聽課40節以上。

3、專業引領

一方面學校組織教師加強對課程理念的學習,另一方面要求教師從專業教育報刊和網際網路上學習和引進名家的教育思想。另外,學校實施“走出去”戰略,組織教師到外省市學習,引進教研專家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思想,促進本校教師專業成長。

八、具體措施

1、完善學校三級校本教研製度

進一步完善學校教研大組、備課組三級校本教研製度。規定教研組和備課組教研活動每週進行,校級教研活動一學期開展2—3次,校級教研活動以統一的新課程理念、課標、教育思想學習和案例分析,課例評析、典型課觀看、討論為主:教研大組活動則以學科的針對性業務學習,案例分析,好課評析,課例研討、備課為主;備課組教研活動除固定雙週活動時間外,因其不受時空的限制,可隨時隨地開展備課,教學研討,案例分析,問題探討解決等活動。

2、開展“十個一”創優活動

“十個一”創優活動指的是教好一門學科,當好一名班主任,培養一批特長生,轉化一個雙差生,上好一堂教研課,設計一份最佳案例,出好一份優秀試卷,搞好一個實驗課題,寫好一篇實驗論文,開出一次教學講座。要求每位教師必須積極參與,學校定期對其考查,學期末還將對教師活動參與情況進行評選表彰。

3、推進教師教學展示活動

繼續開展教師教學展示活動,使這一活動在要求每位老師都參予的基礎上,從單純的上課向上探討課、精品課轉化。對青年教師每學期中必須開2節這樣的課,其所在的教研大組的成員必須參予,另外必須邀請教導處、校長室等有關領導參予。每次課後,對自己的上課情況做好反思,並以此為例上交案例一份。

4、開展兩項評比,啟動教師論壇

學校每學期精心組織的一次論文和案例的評比活動,對評比的結果給予導向性的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並歸入教師的業務檔案。對教師撰寫的`論文要求從教育實際出發,針對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要避免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理論一大套,卻沒有一點實際東西。另利用每週教師例會的前20分鐘,組織兩個教師,每人10分鐘,圍繞新課程實施中的現實問題進行論壇。

5、繼續開展教學開放展示活動

利用學校組織安排的教學展示周活動時間,精心組織活動,推出學校的骨幹教師、名教師。同時向外校、家長和社會開放、促進家長和社會對課改的認識和關注。

6、強化新課程按月反饋的研究制度

學校每月按不同主題舉行一次課改研討會,重點探討課改中碰到的問題,學校亦將相關成立課改教師教研組,以年級和學科為依據,兩種形式,每月中一次以年級中各科教師研討為計,另一次以各科教師組合研討為主。

7、深入開展課程研究與實驗

一方面要做好新課程的各種立項課程,尤其要圍繞課堂教學重建,教育評價制度改革和學校課程開發這一重點,深入進行實驗和研究,以推進新課程實驗。

8、逐步建立教師發展性評估制度。

九、教研活動的要求

(一)教研活動管理要求

1、落實組織,加強領導

學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教研組長為副組長,備課組長為成員的領導班子。並對語文、數學、綜合三大教研組設立以教研大組長和備課組長為第一責任人的責任機制。

2、各組長要作好教研活動計劃,做到教研活動記錄和總結反思。

3、班子成員要按要求每月下年級或教研組參加教研活動兩次。

4、教研活動要有主題,要精心組織開展、提高教研活動質量。

5、參加活動情況與期末評估直接掛鉤

(二)教研活動設計要求

1、營造嚴謹、務實、民主、寬鬆的教研氛圍,改變教師教學研究各自為戰和孤立無助的狀態,有效地開展教師間交流與合作研究 。

2、加強自我研究意識,養成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的習慣,不斷提高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課程開發和建設的能力,形成研究狀態下工作的職業生活狀態。

3、積極主動爭取專業人員的支援和指導。

4、加強學科的溝通整合,促進資訊科技在教學中的運用。

十、校本教研的獎勵制度

1、每學期開展優秀教研組和備課組評比。

2、對參與教研活動積極的教師,多提供外學習和培訓的機會,把學習和培訓作為福利進行獎勵。

3、與獎懲細則的有關條款掛鉤,在精神獎勵同時,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

4、與教師期終的考核評估及各類評優評先掛鉤。

校本教研製度 篇11

一、校本教研活動以建構廣義思想為指導,在活動中注重發揮各位教師的主動性,改變原來教研活動“講—聽—記”的簡單模式,採用各種創新型的活動,使教師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

二、校本教研工作以提高教師的反思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為主要目標,為爭培養一支符合時代要求的研究型教師隊伍。

三、校本教研活動要與學校日常教學工作緊密結合,確定“每個教師都是研究者,每節課都是教師研究的物件”的思想。

四、每學期開學初,由教導處制定詳細的校本教研工作計劃,並堅決按計劃實施,每次活動的相關資料要精心保留,以備存檔。

五、學校按申報課題內容成立教研組,每組由課題申請人為教研組長,負責組織開展本課題的教研活動。

六、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研究課,探索教學規律,推動教學改革。經常進行教材分析,教學反思,案例分析,集體備課等教研活動,幫助新教師儘快熟悉業務,協助老師總結教學經驗,共同探討新課標。

七、每學期要進行一次新老教師的一次觀摩課,做到課前說課,課堂聽課,課後評課,認真總結教學經驗,在教研組內交流,任課教師要及時寫課後所思,每學期寫一篇較有價值的教學論文,爭取獲區級以上獎勵。

八、每單元組織質量分析,對命題質量標準與學生答卷情況進行分析,為改進教法提供可靠依據。

校本教研製度 篇12

為加強和改進學校教研工作,提高全體教師參與課改實驗的能力,充分發揮教學研究工作在推進課程改革中的作用,促進學校基礎教育改革目標的全面落實,進一步搞好課改實驗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以新課程為導向,改進和加強教研工作,立足學校,建立以解決學校在課程實施中所面臨的各種具體問題為物件,以教師為研究的主體,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總結和提升教學經驗,形成民主、有效的教研機制,努力學校成為學習化組織,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實施方案。

1、健全組織,加強管理力度。

以校為本的教研製度是新課程實踐的需要,也是新課程順利開展的制度保障。我校成立了校本教研的領導小組,形成學校校長第一把手親自抓,教導主任、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參與的教學研究制度。

2、創造條件,加強學習培訓

為了促進每位教師的專業發展,學校鼓勵教師樹立終身學習培訓、終身學習的意識,養成時時、處處、事事學習的習慣。課程改革沒有現成的答案,一切只有靠教師學習與實踐來探索,學校儘可能創造條件讓每位教師更新觀念,轉變角色,學習各種知識,學習專家課改理論和他人的經驗;學習精深的專業知識和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適應不斷生成的課堂,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

3、以學校教學研究為載體,全面推進課改工作

校本教研製度的理念是教師是研究的主體,學校是教學研究的主陣地,促進師生共同發展是教學研究的直接目的。具體來講學校要立足本校實際,發揮學校內部的教育智慧和資源來解決新課程實施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具體問題。

(1)構築教研平臺,推動校本教研製度的建設;

(2)加強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教研質量。

三、具體做法

1、期初,有計劃地安排好每週一次的業務學習,內容有骨幹教師的經驗交流、公開課觀摩等,教師都要做好筆記,以便於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

2、每人讀一本教育教學專著,及時記好理論筆記,每兩月檢查一次。

3、鼓勵教師自學與培訓,自學新課標的精髓,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如骨幹教師培訓、課題研究培訓、校本課程研究培訓、校本培訓等,其中校本培訓是學校教師培訓的主要形式,學校利用本校各級骨幹教師和課改中湧現出來的典型優勢,採取一幫一的教師互助活動,相互切磋、協調、合作,共同研討問題,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

4、由教導處每月舉辦有專題的課改沙龍或課改論壇,就當前亟待解決的教學熱點問題為主題,讓教師結合自己教學實踐中的經驗教訓進行研討、交流,利用教師集體智慧來為自己的教育教學服務。

5、繼續推行校內一人一課、一週一課活動,加強隨堂聽課,聽課教師應認真記好筆記,就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交流,實事求是地填寫課堂評價表。

6、由教研組長負責本教研組的研討活動,每人每學期上一堂研究課,並進行說課,聽課教師進行評課,並說自己的教學設想。

7、每週的週三、週四下午定為教研活動時間,按學科進行說課活動,來提高備課的質量,以達到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8、積極配合家長學校的工作,實行家長開放日活動,向家長開放我們的課堂,讓家長了解課程改革的巨大意義,取得家長的支援與理解,實現雙贏的目標。

9、加強校際間的聯絡,制定相應的研討活動計劃,實行資源共享。

10、做好課題的管理工作,針對教學中的困惑,形成自己研究的課題,旨在平時做個有心人,把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教學案例進行評析,反思教學中的成功與遺憾之處,寫下自己的校本教研故事。

11、鼓勵教師積極撰寫高質量的教育教學論文,提升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

12、做好校本教研的總結提高及臺帳資料的積累工作。

校本教研製度 篇13

為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年青教師,我們將以教學環節為切入點,規範課堂教學,使教學管理精細化、制度化,從而推動學校整體工作,進而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一、校本教研的指導思想:

根據教育局的精神,加強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設,以教師為主體,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注重教研的實用性和實效性,以教學常規為著眼點,把教師教學研究和教學實踐以及自身綜合素質提高融為一體,實現教師間的合作研究,互相學習,共同提高,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進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二、校本教研的形式:

教研主要有以下三種形式:

1.大教研:即學科教研,指全校同學科所有教師集中教研。

2.中教研:即年級教研,指同年級同學科教師間集中教研。

3.小教研:即個人鑽研教材、教法和課程標準等。

三、校本教研的內容:

1、加強“五個研究”。

即課標、教材、考綱、課堂環節、學生五個環節。

2、加強對“問題引導教學法”的實踐與探索。

四、校本教研的準則:

從工作中的小問題入手,解決教學工作中的每一個小問題。

五、校本教研的環節:

1.調研:教研組長了解情況收集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小”問題。

2.計劃:根據收集內容教研組長確定每次教研的主題。

3.備題:各位教師根據教研主題準備材料,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4.研討:集中研討,各抒已見,交流想法,最終形成解決問題的決議。

5.執行:教師將決議付諸於實際教學,檢驗其合理性。

6.反饋:教研組長收集執行結果,形成總結性材料。

六、校本教研的分工細責:

(一)教導處:

1.制定學校教研製度。

2.指導管理教師的教研,檢查教研工作的落實、進展情況和交流情況。

3.組織好各教研組教研成果的彙總、統計工作。

4.向校長、副校長提供教學導向性意見、總結,推廣好的教法與經驗。

(二)教研組長:

1.根據教學實際確定好本組教研任務,做好組內職責分工、任務佈置工作,有計劃地開展研究與交流彙報。

2.及時總結、反思、交流、推廣教研成果與教學經驗。

3.組織每次教研都要有依據、有主題、有記錄、有措施、有成果。

(三)教師:

1.反思自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敢於提出共同研討。

2.認真參加教研組活動,態度端正,討論時要認真準備,積極發言。

3.積極實踐教研成果,並提出建設性改進意見。

七、校本教研的保障措施

1.每次教研活動時,教導處負責檢查教研情況,包括參加人數、活動內容、主持人、起止時間等。

2.檢查實行點面結合的方式,教導處負責全面檢查記錄,學校領導深入到各教研組參加教研活動。

3.無故不參加教研活動者,按曠課一節處理。

4.成立教研活動評比小組,評選優秀教研組。

5.學期末展示各教研組研究成果,優秀材料及時推薦,先進方法及時推廣。

6.對優秀的教師個人,派出參加各級專業培訓。

7.成功事例上傳部落格,資源共享。

校本教研製度 篇14

為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的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物件,以教師作為研究的主體,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總結和提升教學經驗,形成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學習化組織,國小校本教研活動制度。特制定我校教研活動制度:

學校健全教研機構,由領導帶頭,成立學科組委會,下設教研小組22個。

(一)學期初,教導處、教研組根據學校工作意見和教學工作計劃訂立學校、教研組的教學研究計劃,周密安排活動。

(二)教研組活動以研究課為主。每週三語、數學科舉行一次集體備課活動,管理制度《國小校本教研活動制度》。每週二科任學科進行主題教研活動。沒有特別情況,嚴格按組內計劃進行教研活動。組長嚴格登記考勤

(三)每學期由教導處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觀摩課(研討課),業務學習、經驗交流等教研活動,探索教學規律,提高教師業務能力,提升學校教學質量。

(四)規範階梯教師晉級標準,建立各學科師徒隊伍,組織新老結對,以老帶新,以新促老。幫助新教師熟悉業務,協助老教師總結教學經驗。

(五)改革評價體系,研究考試內容、方法、功能,探索減負增效的有效途徑。

(六)定期召開家長、學生座談會,瞭解減負措施,聽取家長、學生對教學的意見和要求。

(七)組織教師積極參加省市區課題研究工作、各類論文徵文、評獎活動鼓勵教師向報刊或出版社投稿;每學期召開一次教學經驗總結交流會。推廣先進經驗,獎勵優秀論文作者,營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圍。

(八)學校教導處專人負責全校的教科研日常工作。

(九)各教研小組組長,詳實記載每次教研科研活動情況,及時向校領導報告工作,以便校領導作全校調控。

校本教研製度 篇15

現代學校制度是確保學校依法規範執行的重要舉措,是確保學校科學高效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根本保證,是確保學校造就大批合格人才,建設社會主義強國實現中國夢的時代要求。建設完善的學校制度更是歷史賦予我們這代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重任。因此,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必須具有時代性、獨立性、針對性、嚴謹性的特點。基於這樣的認識,開學以來我校從學校層面進行了大量工作。

本年度學校著力建設現代學校制度,這是學校更高層次建設好學校、管理好學校、教育好學生、發展好教師,推進我校教育內涵發展、科學發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戰略行動;是進一步激發學校內部活力,建立和完善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學校科學發展的現代學校制度,讓學校迴歸教學本質,為學校注入新動力;本年度,結合我校實際工作,特總結如下。

一、指導思想

教育部《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實施綱要》和市區教育局印發的《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工作計劃》等精神,針對國小教育發展中基本的、重大的、亟待解決的制度問題,有效整合行政、學校與社會等各方力量,通過完善基本制度,健全長效機制等方式,構建思想理念先進、法規依據充分、具體執行正常、實踐成效顯著的現代學校制度框架,使我校成為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辦學活力不斷增強、品牌特色不斷彰顯,社會聲譽與日俱增的成都名校。

二、主要工作

(一)主要目標和行動

1.教育思想現代化

目標:教育思想符合現代教育理論,具有前瞻性,形成先進的、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利於培養現代化合格人才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體系。

行動1——行政領航:每學期開始,學校行政會提前召開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研討會。統一思想認識,明確目標與任務,部署相關工作,為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奠定重要的思想基礎、組織基礎。而後在開學大會上對全體教師進行計劃交流和普及。會議主要從學校發展的特色,教學計劃,德育活動,科研成就這幾方面展開進行。

行動2——專家引領:知名教授給學校老師們帶來的講座,在講座當中從巨集觀層面對市乃至全國的教育均衡情況有了一定的瞭解,對於我們在微觀層面上的教育管理、教育理念和教學改革有一定的啟發。

行動3——民主管理:學校民主管理制度涵蓋著黨支部、工會、行政、教學、人事、財務等諸多方面。雖然我校原有相關制度也不少,但這些制度還是否適應不斷髮展變化的學校工作呢?答案是否定的。但要短期內把這些制度全部進行梳理和完善也確實存在著困難,因此我們現在開展的工作是先進一步補充完善當前工作中存在問題較多、矛盾較突出的如:職稱晉級、績效獎勵、常規工作量化等方面的工作制度。這學期我們補充完善了《學校職稱晉升推薦制度》、《學校常規工作量化考核細則》、《學校績效考核及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實施細則》、《學校教職工出勤補充規定》、《學校外出培訓制度》、《學校學生作業管理制度》、《學校教師備課制度》、《學校校本教研製度》。

行動4——教師探尋:教代會作為學校民主管理的主要形式,具有參與學校計劃制定權,參與學校管理決策權,參與學校管理過程的建議權,對學校重大決策具有表決權和決定權;對學校行政領導具有評議權、選舉權和罷免權;同時也要保障教師在民主管理方面的基本權利,知道校情、發表意見、參與校政、謀議校事、監督校務,這樣才能保障教職工的主人翁地位。發揮教代會的作用,除在制度上保證,學校也注意在措施上落實,工作上支援。同時還加強教代會自身建設,嚴格把好“四關”,選舉代表關、議事程式關、提案審議關、提案辦理關。在學校的大小事務上,試行代表提案。這是教職工行使民主權利,實現自己政治文化精神上的訴求的有效形式和載體,是學校實行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徑。

行動5——校務公開:校務公開不僅是學校領導自覺接受群眾監督的形式,也是教職工的一項基本權利,是學校管理走向民主法治的必要前提。是實現教職工權利的有力保障。學校設定校務公開欄,接收群眾的監督和建議。

2.師資隊伍現代化

目標:師資隊伍結構合理、素質優良、人員充足,建設一支現代化的師資隊伍。

行動1——資訊科技培訓:學校開展了多媒體教學裝置使用培訓會,培訓由中心主任主任先給大家講解了使用新裝置的注意事項,接著,某科技教育公司的員工為老師們培訓了電子白板、投影儀、數碼展臺等的使用方法。

行動2——前沿教研:國際教育界早就提出鼓勵學生自帶裝置(BYOD)進課堂。基於移動終端的一對一數字化學習研究和實踐可以說是全球的熱點,在未來一段時間之內,這個趨勢將日趨鮮明。學校三、四年級的語文老師們正把這個專案運用到自己的課堂當中呢!三年級組的老師們經過協同教研,設計了一節充滿意境的古詩群文閱讀課,展開了有深度的教學論壇。

3.辦學條件現代化

目標:教學設施向現代化邁進,升級教室配齊裝備,加大教育教學設施的更新換代投入,達到高規格、現代化。

行動1——裝置更新:暑假期間,全校25間教室安裝了新的多媒體教學裝置,相信老師們利用新裝置、新技術讓學校的課堂更生動、更高效。在硬體及空間方面,已經實現基本網路環境建設,本站域網接入,有線覆蓋所有教室、功能室和辦公室,無線網路覆蓋所有教室、部分辦公室及部分功能室。

辦公電腦配比達到1:1;電子白板到班;建有一間錄播教室、三網合一裝置到班。建有一間未來教室(含1對1學習用平板電腦、互動桌);建有一間3D數字電視臺;4個班在做BYOD(自帶裝置)專案,裝置學生自帶(有管理制度)。在硬體維護方面以公司維護和自主維護結合。在軟體及平臺方面,根據前期建設經驗,我們將教育教學與學校管理服務進行重新設計和功能劃分,將資訊化應用放在首位。根據教育教學應用實際需求,提出了以平臺搭建為核心的資訊化環境建設方案,形成高效平臺應用機制。

行動2——BYOD:本期,學校以BYOD的形式在四年級開展1對1學習,形成了語文、數學、英語1對1環境下的教學模式,並嘗試了結合互動桌進行教學的模式。自帶平板電腦到校,既滿足了在校學習的需要,又讓在家利用平板開展學習活動成為可能,結合APP應用、教育雲平臺,讓泛在學習在學校初顯端倪。同時相應管理制度建立與完善也會將來在學校繼續推廣BYOD模式建立了良好的基礎。

行動3——考核通過:市教育局未來學校檢查小組的專家們到我校進行年度考核,專家小組和領導對我校未來學校建設的各方面進行了全面視察。我校學習氛圍濃厚,老師均在課堂中發揮資訊科技特長,廣泛應用了科技教學軟體和裝置如電子觸控白板、互動桌、平板電腦、smart教學課件等進行日常教學,學生們也通過這些裝置得到了深刻的學習互動體驗。此次考核參觀中專家組給予我校充分肯定,我們學校人會在未來學校的建設之路上繼續踏實充分前行,挖掘自身特色亮點,取得更好的教學成績。

4.學校管理現代化

目標:建立起科學、規範、高效、協調的學校管理資訊化系統,堅持依法辦學、依法治教,建立起現代化的科學管理體制和執行機制,建設素質高、事業心強、現代化的高水平教育教學兩支隊伍。

行動1——家校協同:學校家委會成員定期參會討論。作為校級家委會成員是具有知情權的,定期會議讓家長走進了學校會議室瞭解學校的各項工作。會議通常由學校校長親自主持,內容包括學校三年規劃、學校安全、活動開展、食品監管、費用公示等方方面面。為了保證會議的質量,讓家長有足夠的時間和學校管理人員共同討論,學校校級家委會會議分批進行,家長們參與的熱情很高也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例如放學情況的改善、午餐需求的溝通、校內安全的建議等等。會後家長還可以將個人意見進行書寫,校方將繼續積極探討進行回覆解決。

行動2——特色專案組:學校STEAM專案已經執行一個多學期了,這個專案組會定期召開例會的制度,每次例會就是大家思維的碰撞、知識的迭代。10月11日,專案組成員又齊聚在學校未來教室分享智慧、共研計劃。每一次相聚都是滿滿的收穫,STEAM教育,學校教師們一起投入其中,擁抱STEAM,擁抱開放。

5.教育教學體系現代化

目標:以素質教育為目標,全面深化教學改革,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優化學科課程,強化活動課程,開發校本課程。

行動1——STEAM專案:在本年度,學校啟動了“STEAM”專案。希望基於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的需求,更加關注學生學習動力、學業水平、能力等綜合水平的發展,加強學科統整,探索、構建學校低年級學生新的綜合評價體系。我們舉行了展示活動,活動中全體一年級學生,家長,老師齊聚操場,孩子們熱烈的進行交流,集體展示,互動評價。有的孩子設計瞭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的海陸空三棲車,有的孩子設計了專門吸收廢氣作為動力的新型環保車,還有的孩子利用3D列印技術製造的鷹形閱讀車。本次活動,給一年級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自我,體驗成長的舞臺,讓學生玩中學,學中玩。這樣的專案學習激發了學生的創意,是學校對學生學習和評價進行的全新探索。

行動2——智慧課堂:在本年度,我校確立了以“智慧課堂”建設為目標的課堂改革,其目標是建設符合兒童認知的課堂型態、形成一套富有實效的教學策略、探索富有特色的學科教學型態。在本年度的課堂實踐中,學校教師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來詮釋自己對技術與教學融合的理解,在第九屆全國互動教學大賽上,學校再次喜報頻傳,共有十人次獲得全國一二三等獎。在學校承辦的成都市互動式電子白板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專題研討會上,我校教師也通過課堂展示了課堂型態的變革,在課堂中引導學生成為自主發現者、意義理解者、知識重構者,達到促進學生知識建構與運用能力的目標。

行動3——教學節引領:學校一期一度的教學節拉開帷幕。有一片海叫書海,學校的語文課堂以海為視野,學校的老師們牽著孩子們在書海畔拾貝,極目眺遠,或深海暢遊……“師指一條路燭照萬里程”。教學節主題的引領,教師智慧的探索和孩子們靈動的表現,這一切讓學校的語文團隊不斷進步,砥礪前行。一節節課外閱讀教學課領著孩子潛泳於書海中,而老師為孩子們保駕護航。有一片海叫書海,願學校的每一個孩子每天都能輕輕地——輕輕地開啟書,靜靜地——靜靜地沉於書,在書海中盡情暢遊,滿富書香!

二、亟待解決事項

1.在現代學校制度建立的過程中,行政領導要確立“以人為本”和“以校為本”的管理理念,正確處理制度管理與人本管理的關係,實施“人本管理”和“校本管理”,帶領全校師生員工,為實現學校的發展目標而團結奮鬥。

2.尊重教育規律,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同時敢於創新,往深處紮根,往高處發展,對成效顯著、社會認可的事情做得更多、更快、更好、更省、更精、更細,更符合師生利益,更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3.要開放胸襟,虛心學習國內外新理論、新經驗,取人之長,補已所短,在自己的辦學實踐中克服浮躁和急功近利思想,要沉心靜氣,良好形象不是一天樹立起來的,良好的學校品牌和群眾滿意的教育均非一日之功。

學校的各項工作以求真務實態度,堅持以人為本,以校為本,倡導民主管理。在實踐的過程中,我校的民主管理正在探索中不斷前進和發展,雖然我們取得了一些成效,我們深知,真正地實行民主管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僅校領導民主意識要強,而且每位教職工的主人意識要強。這是一項長遠的工程,需要我們不斷的去完善和改進。

校本教研製度 篇16

校本教研是推進教學改革和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根本支撐和內在動力。為全面提升教師素養,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不斷注入新活力,學校立足實際,以校本教研為根本,以教務處為主導,以學科教研組為單位,以課堂為主陣地,紮實有序地開展教研活動。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精神,建立以教師研究為主題,課堂教學為主陣地,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為研究物件的校本教研製度,以促進全校師生的共同發展,使學校成為勇立潮頭,與時俱進的學習型學校。

二、教研理念

圍繞“以校為本、以師為本”這一中心,以教師為研究主體,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總結和提升教學經驗,形成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

三、教研原則

1.針對性原則

校本教研活動的開展要針對課改中面臨的現實問題進行探討研究,實施“面對面”的研討。有的放矢地解決教師課改中的疑慮和困惑。

2.實效性原則

以“問題”為中心,採用行動研究的方法,注重實效,力求把先進的教育理念轉化為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和現實的教學效益。

3.實踐性原則

遵循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原則,注重給教師反覆實踐的機會,使理念學習與教研活動緊密結合,產生1+1﹥2的效能。

四、教研任務

深入瞭解並及時探討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和困難,交流教學心得、經驗,探索教學規律,不斷促進教師的教學專業化成長,提高教師校本課程開發建設與管理的能力。

五、教研形式

(一)分組形式

全校分4個教研大組,學校管理人員按任教學科分組落實。在時間安排上,遵循“協調託管、相互避讓”原則,確定了四個“固定教研日”:音樂、體育、美術、科學、資訊學科“週一固定教研日”,語文學科“週三固定教研日”,數學學科“週四固定教研日”,英語學科“週五固定教研日”。

(二)活動形式

教師個人的自我反思、教師集體的同伴互助、專業研究人員的專業引領是開展校本教研和教師專業化成長的三種基本形式。

1.自我反思

教師要善於自我對話,對自己教學行為進行思考、省視、分析。教師根據教師的.自我反思,提出問題、制定對策。每位教師每學年上1-2節能給人帶來思考和問題的教研課,撰寫教學行為敘事案例2篇,研究性論文(或課題)1篇。

2.同伴互助

以教研組為互動載體,促進教師與同伴的對話。注重“以老帶新”“以強帶弱”,營造教研活動中民主輕鬆的氛圍,使活動中有不同的呼聲,群體有不同思想、鼓勵教師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教研組間周開展大、小教研活動,學校每學期組織2次公開研討活動,為老師們提供展示的舞臺,要求教師每學期聽課20節以上,管理人員聽課20-40節以上。

3.專業引領

學校聘請省內外教研專家到學校講學,引進他們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思想,促進學校教師專業成長,同時組織教師學習課程理念,要求教師從專業教育報刊和網上學習和引進名家的教育思想。

六、教研要求

1.成立領導小組

學校成立校長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的校本教研領導小組,各學科教研組長為第一責任人的責任機制。教務負責具體實施工作,各相關科室分工協作。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2.制定教研計劃

教務處負責每學期初制定校本教研活動計劃。教研組長根據學校計劃,負責制定組內教研活動計劃,每次教研活動要有主題,做到成員分工明確,每次活動有過程性記錄,並及時整理成冊。

3.健全研究制度

建立健全教師教學研究制度是構建校本教研製度的核心。主要包括備課制度、理論學習制度、教學反思制度、聽課制度、教科研管理制度、教學質量分析制度、校本課程建設制度、學生輔導制度等。

4.拓寬教研途徑

不同的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對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有不同的作用和功效。學校要結合年級特點和教師成長需求,有計劃開展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如:校本教研日、學術沙龍、專題研討、同課異構、案例研究、業務培訓、問題會診、課題研究等活動,以促進形成一種具有濃厚學習與研究氛圍的學校文化、教研文化。

七、教研評價

一方面加強教研組長的管理,推進教研組長考核制度的建立;另一方面加大教研組“捆綁”評價力度,建立“共贏式”團隊制度,從教研活動開展、教學質量、教研文化等方面對教研組進行全面考核,考核結果作為評選優秀教研組重要依據。

校本教研製度 篇17

為了加強全鄉國小教學管理的常規活動,提高教研整體水平,學校必須將教研活動與教師培訓結合起來,組織和開展不同形式的活動,大膽改革,走出一條具有校本特色的教研之路。

(一)成立教研活動小組

設立以下教研組:語文教研組、數學教研組、綜合教研組

(二)開展方式不同的活動

1、開展學習式教研活動。通過教學設計討論、學生問題診斷、教師聽課交流等形式把教師參與到教研活動中來。

2、開展活動式教研活動。根據各學校的特點,開展“常規教學”和“優質課教學”的“教學雙優”活動。

3、開展專題式教研活動。組織教師圍繞在教學中遇到的一些共同問題開展專題式研究。

4、開展課題式教研活動。建立以校本的教學研究制度,組織教師開展課題實驗研究。

(三)開展聽、評課活動

1、聽隨堂課,聽新教師的課,聽教學經驗豐富教師的課。

2、聽課後必須認真進行點評,分析一堂課的得失,為今後上課總結經驗。評課中應注意遵循以下原則:

(1)實事求是,對課不對人。

(2)坦率誠懇,不馬虎了事。

(3)區別對待,分層評價。

3、評課時充分發揮評課卡的作用。

(四)加強師資培訓工作

1、組織教師集體備課、寫教學反思、教後記、教學隨筆,發揮骨幹教師的作用。

2、組織教師參加學科培訓。

3、組織教師外出學習、聽課等。

4、請專家來校講課。

(五)教研活動的具體要求

1、根據學校工作的安排,開學初要制定教研活動計劃,定期組織教師參與教研活動。

2、每學期語文、數學、綜合三個教研組各開展的教研活動不少於4次,並做好活動記錄,記錄中要有活動計劃和總結。

3、每位教師聽課每學期不得少於學校規定的節次,中層幹部不得少於15節。每次聽課都應該尊重講課教師,在預備鈴響前進教室,聽完課(下課後)才能離開教室;聽課過程中不

與其他教師交談,不做任何影響教師講課、學生聽課的事,不準打接手機,更不可隨意走動。聽課時要認真思考,細心觀察師生中每一環節的進展情況以及教師講課、學生聽課等方面的優缺點。每聽一堂課都必須按聽課筆記欄目填寫好聽課筆記,寫出聽課意見。

校本教研製度 篇18

為加強教學研討,深化教育改革,建立富有學校特色的校本教研,形成一支適應課程改革需要的學術型教師隊伍和有一定教育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師隊伍,促進學校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特制定本制度。

一、校本教研總體要求

1、加強學習,及時反思,定期總結,更新觀念,提高理論水平。

2、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著重解決教學實際問題,加強成果推廣。

3、堅持全員參與,全程培訓原則,互動合作,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4、堅持業務素質與師德修養共同提高的原則,加強教師群體政治思想及道德修養建設,努力提高師德水平。

5、根據教師不同具體需要確立不同的發展規劃,建設一支學習型、教學型、研究型相結合的教師隊伍。

二、教師學習制度

1、每學期閱讀一本教學專著。

2、每學期完成15次以上的聽課任務。

3、自覺學習專業知識,注重知識更新,提高專業水平。

三、教學反思制度

1、每節課課後必須在備課本的後面寫教學後記,及時反思教學效果和教學得失。

2、每一次聽課或學習後,及時寫心得體會,並主動與他人交流。

3、每一次考試後,要認真進行試卷分析和教學反饋。

4、每月寫一篇教學事例,記錄本月教學最成功或最失敗的一節課,並進行總結或反思。

5、每學期寫一篇教學心得或論文,回顧一學期的工作情況,總結經驗和教訓。

四、集體備課制度

1、分年級分學科成立備課組,定期開展集體備課活動。

2、每週每組安排一名教師主備,負責起草一週的備課教案。

3、在教研組例會上,分備課組對教案進行研討、修正。

4、年級組教師原則上按集體備課的教案上課,但不能完全拘泥於教案,應根據教師水平及學生的學情作適當調整。

5、第二週集體備課時,能對上週上課的情況進行反思,並及時修改教案。

五、課題研究制度

1、每一位教師要求參與相關課題研究。

2、每一個課題必須逐級申報立項。申報立項時必須按要求填寫申報書。

3、一個課題應該立足教學實際,注重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反對做大而空的課題研究。

4、課題研究必須按計劃開展工作,定期反思,定期彙報,定期總結,確保按期完成。

5、課題研究要注意資料的收集整理,按要求做好驗收準備工作。

6、課題研究要及時做好成果推廣工作。

六、校本教研督促和評價辦法

1、檢查各教研組教研例會會議記錄。

2、檢查教師備課筆記、聽課筆記。

3、收集評比教師教研心得、論文。

4、舉行教師優質課、說課比賽等活動。

5、檢查督導教師教學常規工作。

6、定期檢查評價各課題組課題研究情況。

校本教研製度 篇19

為了深入貫徹省教育廳《關於加強義務教育階段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導意見》和日照市教育局《關於加強中國小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導意見》,建立適合我校實際的以校本教研機制,紮實開展校本教研工作,促進學校素質教育的有效實施,特制定日照市實驗學校校本教研製度。

一、校本教研的基本目標和任務

1、校本教研工作,是指基於學校發展、教師提高、學生成長而開展的常規教學研究和教育科研活動。校本教研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2、校本教研工作的基本目標:建立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執行機制,通過群眾性、經常性和永續性的研究活動,促進教師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的提升,推動學校教學改革,實現學校自我發展和內涵發展;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協調發展,實現學校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和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3、校本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務:引導老師學習國家教育方針和有關法律與政策,進行專業研修,提高專業素質和專業技能;研究課程標準與教材,開展集體備課,制定教學工作階段性任務目標和實施計劃、措施;展開課題研究,對教學問題、評價問題等進行反思與研討,並提出對策與建議;總結交流教學經驗,開展課題研究。

二、校本教研的實施要求

1、建全組織。學校成立了校本教研領導小組和相關校本教研實施小組,形成以校長、教科研處、教務處、教研組共同參與的教研網路。教研組、備課組是校本教研的基本教研的基本單位,學校建立健全學科教研組,備課組,並充分發揮其在校本教研中的作用。

2、落實責任。校長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責任人,要擔負起組織者、教育者和服務者的責任;業務校長是校本教研的主要組織實施者,要擔負起協調管理與過程指導的任務;中層業務幹部、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是專題教研和學科教研的主要組織者,要對學科的校本研究具體負責;教師是實施校本教研的主體,要成為校本教研活動的主動參與者。

3、完善制度。學校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管理制度,制定教師備課、反思教學、教師互助、相關檢查等管理制度,並把校本教研納入學校整體工作進行管理考核。

三、校本教研的活動方式

1、教學反思活動。要求教師按教學前、教學中和教學後的教學過程,對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和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研究,形成自己對教學現象、教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造性見解。教師要實現教後反思常態化,每學期至少寫出一定深度的教後反思1篇。

2、校本培訓活動。校本培訓要堅持培訓內容的全面性,使教師職業道德、文化素養、專業技能、資訊科技、課堂教學等方面全面發展;堅持培訓內容的針對性,處理好教師教學當前需要與長遠發展的關係,搞好分層培訓;堅持培訓形式的多樣性,做到理念培訓與教學實踐培訓相結合、內部交流與外出學習相結合。支援鼓勵青年教師參加省市等教育職能部門組織的培訓會、研討會、觀摩會。

3、傳幫帶活動。要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的示範帶動作用,開展形式多樣的幫扶活動。學校骨幹教師要與本學科教師形成廣泛對話、合作與互助關係,每學期上教學示範課不少於1節,並不定期地進行專題講座。

4、集體備課活動。堅持進行備課組集體備課活動,發揮備課組每位教師的作用,避免用一個人的思想替代眾人的思想。集體備課要重教材理解、教學目標確定、學點排查、教學策略實施、教學手段選用、練習與評價題目的選編等,倡導老師在形成共識的基礎上,進行富有個性的備課與教學。

5、聽評課活動。學校要積極開展。積極開展課例研究為重點的聽評課活動,要將聽課活動與專題研究、教師培訓結合起來,實現教、評、研、訓的統一。要堅持全員性和經常性,每位教師參加聽評課活動每學期青年教師不少於20次,教研主任不少於20次,其他老師不少於15次。

6、學術交流活動。積極搭建各種交流平臺,開展理論講座、經驗交流、問題研討等學術交流活動,學校全員參與的學校交流活動每學期不少於一次。要積極爭取專家的學術引領,每學期至少舉行一次專家報告會;要通過組建學科、年級或校際教研協作體系,加強教師間、學科間、校際間的合作研究與交流,實現區域性教學經驗、成果、資源的共享。

7、“小課題”研究活動。各學校要本著“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長即成果”的指導思想,積極開展課堂教學、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教育教學評價改革等領域的“小課題”研究,走“問題——設計——行動——反思”的行動研究之路,學校各處室、教研組要結合實際每學年確定至少一個小課題開展研究。

8、校際間的聯合教研活動。要定期開展以教學觀摩、經驗交流、教材統研為重點的校際間教研活動,每學期不少於一次。

四、校本教研的保障措施

1、學校要切實加強對校本教研的組織和領導,為校本教研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援與經費保障;要把校本教研製度建立和校本教研活動情況納入學校的考核範圍。

2、教科研室、教務處要調整工作思路,降低工作重心,承擔起校本教研工作的管理、研究、指導和服務的任務;要經常性地開展校本教研工作的交流研討和調研指導,發揮好引領的作用。

3、學校通過各種活動,打造一支高素質、有活力的教研隊伍;要充分發揮各學科教研主任在教學中的帶頭作用,保證他們能儘量把精力投入到教研工作中去,注重教研主任的進修和培養,不斷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

校本教研製度 篇20

校本教研是指以學校為基地,以教學實踐中的實際問題為主要研究內容,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家引領為形式的教研活動。為了加強我校教師的教研意識及能力,真正做到教研興校、教研促教,提高教師的教研水平,改進和完善我校教研工作,豐富教育教學理念。根據實際情況特制定以下教研製度。

一、理論學習制度

(一)、原則:本著以校為本、針對性、開放性的原則,採用集中輔導與分散自學相結合的方式。

(二)、內容:從基礎知識到前沿理論進行全面學習,主要內容有:教育教學理論,新課程理念與教學策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現代資訊科技、師德教育、教育學、心理學、政策法規、學科專業知識、各科的課程標準、報刊等有關資料。

(三)、時間:每月至少集中學習二——三次。

(四)、形式:閒暇時間主動學、組內交流學、困惑專題學,組內相互學、全員集中學、外出拜師學。

(五)、要求:

1、全體教師堅持自學,看書讀報,學理論書籍,並有重點地摘記,每學期所記筆記按常規教學要求。

2、集中輔導時,按時到場,虛心聽,認真記錄,並及時複習,將先進的理念內化為自己的認識,並用來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

二、課(專)題生成制度

(一)、目標:改進教育教學實踐,解決自身面臨的具體問題。

(二)、選題原則:校本教研課(專)題本著:“實、準、小、新”的選題原則,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從課堂中來,到課堂中去。

(三)、核心工作:學科定位,選準課(專)題和切入點,擬出近、中、遠期規劃,科學組織並實施。

(四)、各教研組每學年至少確定一個課(專)題作為組內共有課題,全體組員都是研究員,研究形式:“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

(五)、既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又注重概括提升,總結經驗、探索規律,注意材料的積累。

(六)、全體教師全員參與,教師即研究員。

(七)、充分發揮教師個體,教師集體和專業人員的作用,合理有效地利用一切資源。

(八)、教師要形成讀書學習與反思的習慣,分析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真實問題。

三、研究制度

(一)、教研組(年級組)在每學期初根據學校工作計劃,制定本組教研計劃。

(二)、落實教學教研常規,特別是集體備課活動(每月至少一次)。

(三)、每位教師每學期要上1—2次研討課,認真聽取同行意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

(四)、各教師要積極開展“教研”活動,每學期上一節公開課,每月寫一篇教學案例或教育故事,一學期一篇教學經驗和論文,寫一份詳實的試卷分析。

(五)、學校要組織舉行“學科論壇”“說評課”等活動,中心發言人必須印發提綱,通過交流研討,達成共識,解決教育教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六)、開展骨幹教師帶動活動,幫助青年教師儘快成長。互相聽課,互相觀摩,開展教學指導活動。

(七)、學科教師應準時參加區、校教研,認真完成學校交給的各項任務。外出學習的教師應做好學習筆記,回校後再上一節公開課。

(八)、骨幹教師每學年至少承擔一次觀摩教學。

(九)、做到五勤:勤聽(勤聽課,要傾聽同事的意見,傾聽領導的評價)、勤思(勤于思考,勤於反思)、勤寫(寫反思、個案、隨筆)、勤說(教研要說,備課要說,評課要說,交流要說)、勤評(師與生、生與生間的評價)。

四、教學評估(評價)制度

(一)、學校成立校本教研評價工作小組。

(二)、評估工作小組調查瞭解本校各教研組的教研活動,並及時收集、整理資訊資料。

(三)、評價辦法:通過資料查閱分析、課堂觀察、談話和問卷、能力測試等方法進行評估。

(四)、對教學理念情況評估有三條:

(1)一線教師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課程標準》的認識和理解;

(2)組織教師集體備課情況;

(3)開展教學研究和經驗交流情況。

(五)、關於教學過程的轉變,重點評估八條:

(1)是否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教材內容;

(2)多渠道選擇課程資源情況;

(3)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情況:

(4)教學內容呈現方式與教學活動方式是否靈活多樣;

(5)能否給學生討論、思考和探究的機會;

(6)有沒有形成民主、平等、寬鬆的學習氛圍;

(7)學生是否對學習有興趣,充滿自信;

(8)學生的學習結果(知識、能力、方法、態度、情感、價值觀)如何?

(六)、課堂觀察評估主要有六條:

(1)教學活動組織方式(講述、提問、討論、演示、學生活動等);教材內容的選擇、組織和呈現方式(內容的難度、數量和現實背景等);

(2)能否選擇和利用多種課程資源(教科書、教學參考書、學具、錄音機、實物標本、照片、圖片等);

(3)能否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給學生思考和參與討論活動的機會,能否形成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憤;

(4)學生的知識、技能與方法的掌握情況,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程度、學習興趣與態度有什麼變化等。

五、教研工作制度

加強和改進教師的教學研究工作是促進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標全面落實的重要保證。學校教研在校長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建立起校長、教導處、教研組以及教師組成的三級教研網路。各級應明確自己的職責和工作制度,學習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現代教育理論,端正教育思想,明確培養目標,按照教育規律和學生認知特點,開展教學研究和實踐。各級工作制度如下:

一級——(校長、教導處)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在校長領導下,全面制定學校教研工作規劃與多項規章制度,形成一支強有力的教研隊伍。根據上級有關方針政策制定本校長期和近期教研工作目標,並負責監督實施。

1、積極鼓勵教師參加高層次進修,做好骨幹教師的選送和培訓工作,組織全校教師分期分批參加上級組織的業務培訓。努力做好培訓工作,包括學校自己組織的業務培訓和教師的自我學習培訓。

2、根據學校教育教學的發展需要,申報並按計劃具體實施學校教科研課題。

3、發動全校教師從本校、本職工作出發,學習教育理論,注重聯絡實際,加強對實踐成果的經驗總結。

4、加強業務學習與研究,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以身作則,理論聯絡實際,促進全校師生形成實事求是、崇尚學術、勇於創新、不斷進取的校本教研風氣。

二級——(教研組、年級組)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研組、年級組是學校落實教學工作,開展教學研究和提高教師業務水平的重要組成之一。教研組長應在校長、教導處的領導下負責組織領導本學科有關教學研究的全部工作。

1、組織教師學習本學科課程標準,明確本學科的目的、任務,組織領導全組教師制定學期工作計劃、年級教學進度計劃、教學科研計劃和第二課堂活動計劃,並嚴格執行。

2、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活動,根據教學實際,組織公開課,及時總結、交流、推廣教學經驗,撰寫經驗論文。

3、大力抓好本學科教師的教學工作,組織本學科教師,認真鑽研新課程標準、教材、探索教法和學法,認真備課,寫好規範化教案,上好每一節課,教好每一個學生。

4、組織好每週一次的教學研究活動。

主要內容有:研究解決教學疑難問題、徵求學生意見;學習教學經驗,教改經驗、總結工作、討論分析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質量等狀況,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和辦法。教研組活動要有出勤和活動記錄。

5、依據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結合教改,確定教研中心和教改課題,組織全組成員學習新理念,不斷總結教學成果,推廣教學新經驗。

6、每學期組內開展一次觀摩評議活動,研究教材、教法和學法,交流經驗,提高教學質量,活動要有總結材料。

7、做好以老帶新工作,充分發揮老教師傳幫帶作用,要落實到人,加速培養新教師和青年教師。

8、注意積累資料和總結經驗。每學期要向學校和上級教研部門提交一定數量的經驗論文或教學改革實驗報告。

9、教研組長、年級組長要保證上述各項工作的貫徹落實,開學時定好教研組工作計劃並認真組織實施。

三級——教師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學研究是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師素養的重要手段。教師是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開展教研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參加教研活動的質量影響到全校教研活動的質量和教學工作的質量,教師必須主動、認真地進行教研活動,在活動中不斷成長,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能力。

1、積極參加教研組、年級組組織的各項教科研活動,態度端正。認真完成學校、教研組、年級組交給自己的任務。

2、每位教師認真完成備課任務,在教研組討論時要認真準備,積極發言。

3、認真參加聽課、說課、評課活動。

4、要熟悉新課程標準、教科書及必要的教參資料,認真制定好一學期的授課計劃。

5、能把握好課程標準和教材要求,認真備好課,寫好教案。備課時,既備教材,又備學生實際;既備知識能力點,又備德育心理滲透點;既備有效教法,又備學法指導。

六、校本教研措施

(一)、將教師參與校本教研的情況與對教師的年終考核相掛鉤。

(二)、對於優秀的教師個人,派出參加各級專業培訓。

(三)、引進競爭機制,把在校本教研活動中成績突出的教師,評選優秀教師或學科帶頭人。

(四)、學校後勤工作人員樹立為教學服務,為校本教研服務的意識。

(五)、積極創造條件為校本教研工作提供良好的環境。

(六)、學校後勤應創造性開展工作,充分發揮其在校本課程資源開發中的作用。

(七)、保證經費投入,確保校本教研工作的正常進行。

校本教研製度 篇21

為加強和改進學校教研工作,提高全體教師課改實驗的能力,發揮教科研工作在推進課程改革中的作用,促進學校基礎教育改革目標的全面落實,進一步搞好課堂轉型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市教育局印發的《合肥市基礎教育新課程實驗工作實施規劃》的精神,以新課程理論為導向,改進和加強教科研工作。立足學校,建立以解決學校在課程實施中所面臨的各種具體問題為物件,以教師為研究的主體,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總結和提升教學經驗,形成民主、有效的教研機制,把學校建成學習型組織,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基本理念

以新課程為導向,以促進學生和諧發展為宗旨,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面對的各種問題為物件,以教師為教研的主體,強調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研究和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總結和提升教學經驗,形成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促進學生健康、主動的發展和教師專業化成長,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學習型組織,推動課程改革目標的全面落實。

三、總體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進新課程實驗的開展及教師素質的提高。因此,校本教研的重點必須放在教學和課程改革實驗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上;著眼點必須放在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上;切入點必須放在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上;生長點必須放在促進學生髮展和教師自我提升上,努力實現“三個轉移”,推進新課程實驗的順利開展。

切實加強對新課程實驗教學研究工作的領導,校長總體負責,教研室全面管理,建立層層負責、逐級落實、全員參與的教學研究管理與活動機制,確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實處。

四、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為核心要素,以理論學習、案例分析、校本論壇、教學反思、結對幫扶、經驗交流、調查研究、問題解決、協作解決、教學諮詢、教學指導、說課、聽課、評課、課改沙龍、論壇、骨幹教師與教師對話、專業人員與優秀教師合作等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製度,並通過教學觀摩、教學開放日、為教師參與校本教研創設平臺。靈活運用開放式教研活動、促進式教研活動、針對式教研活動、學科整合式教研活動等多種教研形式,以“問題——計劃——行動——反思”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師的自我對話,對自己行為進行思考、審視、分析。結合教師專業發展需要,自定專業提高學習、個人教研學習計劃,並根據學校校本培訓計劃內容,自行學習和對自己教學行為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制定對策。

2.同伴互助。以教研組或課題組為互助載體,促進教師與同伴的對話。注重“以老帶新,以強帶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聲,在一個群體中有不同思想,鼓勵教師大膽評點,各抒己見。以教師或學生成的問題為研究內容,將問題入組,以組為單位制定計劃開展研究。

3.專業引領。一方面聘請校外教育教學研究專業人員或專家來本校進行專業指導,另一方面提倡教師從專業的著名刊物或網際網路上學習和引進名家教研思想。將教研專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進學校,促進我校教師素質提高,形成我校“優勢專家群體”。

五、教研製度

(一)校長、主任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1.在校長領導下,全面制定學校校本教研製度與計劃,發動全體教師參與校本教研,督促和評價校本教研。

2.帶頭學習教研理論並參與教學研究,舉辦專題講座,指導各部門開展校本教研,校長每月堅持深入課堂,中層領導每學期聽課不少於20節,並堅持參加學科組的教研活動,成為教師的真誠的同伴和專業引領的力量之一。

3.定期舉辦科研沙龍,開展理論學習和資訊交流。

4.支援優秀教師參加高層次進修,做好骨幹教師的選送和培訓工作。組織全體教師分期分批參加上級組織的業務培訓。同時制定學校的培訓方案,努力做好校本培訓工作及教師的自我學習培訓。

5.根據新課程要求及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形成學校的教科研課題,並逐級落實。

6.指導全體教師從本校、本職工作出發學習教育理論,作好實踐成果的經驗總結工作。按時編輯學校的教科研論文集

7.負責全校的教研管理工作,加強對學校教師的教研指導和管理,組織校、市、省、國家級課題的論證、申報工作。

8.按時檢查各項教研工作的落實情況,督促各本部門對教研工作及時總結。

9.充分挖掘校內教育資源,整合各部門教研力量,形成教學、科研、培訓為一體的校本教研機制。

(二)教研組教研工作制度

教研組是學校落實教學工作,開展教學研究和提高教師業務水平的重要組織之一。教研組長應在教研室領導下負責組織領導本學科有關教學研究的全部工作。主要工作:

1.組織教師學習本學科課程標準,明確本學科的目的、任務,討論並確定各年級教學要求,制定學期教研組計劃。組織領導各備課組制定學期教科研計劃和第二課堂活動計劃,並嚴格執行。

2.組織開展教學常規活動,實現備課、上課、作業佈置和批改、課外輔導、科技活動等基本教學環節的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

3.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活動,根據教學實際,圍繞學校教科研課題確定教研組、備課組和個人每學期的研究課題,有計劃地開展理論學習、組織教學研討課活動,及時總結教學成果,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反思及案例分析等。

4.組織管理本學科教師的教學工作,協助備課組長組織本學科教師學習課程標準、鑽研教材、探索教法和學法,按備課制度要求認真備課。

5.做好以老帶新工作,充分發揮老教師傳幫帶作用,落實師徒結對工作,加速新教師和青年教師的培養,要求有計劃、有總結,定期聽課指導。

6.協助主管部門做好本學科教輔資料的選定工作,提高練習、測試的質量。定期向學校或上級主管部門提交教輔資料分析評價材料。

7.教研組長要保證上述各項工作的貫徹落實,開學時訂好教研組工作計劃,並認真組織實施。期中要協助教研室檢查落實情況,期末做好工作總結,並定期向學校行政領導和教師彙報工作,建立嚴謹活潑、刻苦鑽研、文明和諧的教研組。

(三)備課組長教研工作制度

備課組長在教研組長領導下,負責年級備課和教學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本年級學科的教學質量。主要工作:

1.組織教師認真學習課程標準、鑽研教材、研究教和學的法發,貫徹執行教研組計劃。

2.按照學校工作計劃和教研組教學工作計劃,擬定本年級學期教學計劃,並組織實施。

3.組織備課組教師在個人獨立備課的基礎上進行集體備課。每週至少集體備課一次。

4.組織指導本年級教師參加聽課、評課等各項教科研活動。

5.做好學科的複習、擬題、考試、評卷、成績統計和質量分析工作。

6.認真組織開展課題研究活動,以教科研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四)教師教研工作制度

教師是校本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開展教研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必須積極參加教研活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業務水平。

1.積極參加校本培訓活動,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2.認真學習課程標準、鑽研教學資料,積極參加本年級備課活動。

3.認真參加聽課、說課、評課等教科研活動,每學期聽課不少於15節。

4.積極開展學科成長記錄評價活動,要求有計劃、有總結。

5.在教學實踐的同時,每學期要堅持完成“四個一”工作:確定一個教學研究專題;上一堂教學研討課;擬一份優秀課案、寫一篇教育教學反思(案例、論文)。

六、實施計劃

總目標:

以教師專業水平不斷提高為中心,實現教師教育觀念與教學行為的轉變,使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得到不斷提高。

(一)依託校本培訓,開展理論學習,促進教師的自我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由經驗型轉變為研究型、專家型的必由之路,這種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具有研究的性質。

自我反思是開展校本研究的基礎和前提,分為三個階段:即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教學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教學中反思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教學後反思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過去教師處在被研究者地位,現在成為研究者、成為反思性的實踐者,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學行為及教學效果,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師真正成為教學和教學研究的主人。

(二)轉變觀念,抓好教研組同伴互助合作工作,引導教師從經驗型向研究型轉變

教研組的互助合作是教學研究的標誌和靈魂,同組教師之間共同總結經驗,互相學習,彼此支援,共同成長,教師之間的合作不是簡單以繼承為特徵的“傳、幫、帶”,而是以“反思”為基礎的組織創新,基本形式有:

1.交流:各教研組利用集體備課時間,圍繞教學中存在具體問題暢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見和看法,在有效探討中,收穫教師個人單獨學習所得不到的知識。教師、組長必須做好記錄。教研室定期檢查評價。

2.協作:教師共同承擔責任,完成任務。協作強調團隊精神,群策群力,為此各組可以開展組內合作研討課活動,即由一個備課組共同承擔一節課,大家共同研究、探討,發揮集體的智慧齊心協力,推出一堂高水平、高質量的研討課。課後,主講教師要有教案、反思,參與者評出這節課的優點和不足並且在今後的工作中注意如何克服不足之處。

3.幫助: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作用,通過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師各自為戰和孤立無助的現象。通過他們對新教師的幫助指導,使新教師儘快適應角色和環境的要求。在指導的基礎上,每學期推選出一節新教師優質課,進行觀摩研討,全面推進課堂教學的改革工作。

4.論壇:通過教師論壇推進反思性教學和新課改精神的落實。每學期學校組織兩次規模較大的教師論壇。一次課改論壇、一次會考論壇。

(三)立足校本培訓,發揮專家引領作用

1.學習管理

1)學習形式:每月一次全校教育理論講座、一次教研組學習、一次網上學習、一次個人自學。

2)學習內容:必須是與教學相關的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科學的教育理論。

3)學習管理:學習內容要有記錄體會,每月教研室檢查一次,年終進行考核。

2.專家引領

校本研究是在本校展開的,是圍繞“本校”的事實和問題進行的,它不完全侷限於校內的力量,沒有專業人員的參與,校本研究會形成同水平重複、邁不開實質性步伐,甚至會停滯不前從而導致形式化、平庸化。因此,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利用假期培訓時間,聘請專家來我校講座或播放專家講座錄影。

(四)發揮教指委成員的作用,加強對教師課堂教學的指導。

教指委成員要不斷的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和教師一起總結、提煉教育教學中的閃光點和成功的經驗,分析存在的問題,解決教師在課改中面臨的困惑和疑難。指導工作以點帶面,從個別教師的課堂教學抓起,深入學科組的活動,集體備課,與教師一起分析、探討、反思,使教研工作更加紮實、深入,從而推動整個學校的校本教研工作。

(五)嘗試案例分析、自學研討,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

1.在全校範圍內徵集教師撰寫的案例,展開論壇,形成資源共享。每學期每人須寫1—2篇教學案例分析。

2.開展學習新課標,實踐新理念的自學研討活動。每學期每人開展一次研討交流活動。

3.強化教師的業務培訓,拓寬知識面,重新構建教師的知識結構。每學期教研組組織教師進行兩次專業知識及相關學科知識學習;備課組進行每月開展一次教學反思活動;充分發揮校園網優勢採集前沿性資訊,切實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業務能力。

4.繼續加大教師資訊科技培訓,鼓勵年輕教師使用多媒體上課。

(六)加強備課管理,改革教學設計方案,減輕教師負擔,促進教師教研能力的提高。

1.備課

備課要本著“實用、有效”的原則,要根據我校實際的情況、所教班級學生的情況和教師本人的特點,在學科組共同研究的前提下進行備課。不搞形式主義,不要為了應付檢查把時間、精力浪費在“抄錄”、“摘編”上。教案應該是教師經過高度濃縮的一篇非常實用的“課堂活動計劃”。

2.教案設計基本步驟:

1)教材分析:教學內容、教學要求、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等。

2)學生分析:分析學生現狀,指出有利和不利因素。

3)設計理念:根據具體情況所採用的教學策略。

4)教學目標:知識、實踐、能力、情感

5)教學資源:教學裝置、網路資源、社會自然資源等。

6)教學流程:匯入——點撥——實踐——評價

7)研究性、體驗性作業

8)教學反思

教學設計要共同探究、合作完成,每學期末開展一次教學案例設計評比活動。

(六)實施課題牽動,以教研促教學質量的提高。

每個學科組根據本學科的教學重點、教學疑點、教學難點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擬定教研課題,寫出實施方案。教研室組織人員對實驗人員進行跟蹤調查。

(七)開發校本課程,上好綜合實踐活動課

1.校本課程的開發是教研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每個學科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每學年開發1門校本課程,並寫出實施方案,由教研室負責審批,予以實施。

2.傳統的興趣活動和活動課也可提升為正規的綜合實踐活動和學校課程。每位教師每月根據本學科的特點,開設1—2次綜合實踐活動課。寫出教學設計,期末進行交流評比。

總之,新一輪的基礎教學課程改革,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變壓力為動力,認真完成各項計劃,提高校本教研質量,使我校校本教研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

校本教研製度 篇22

新課程的實施,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學校。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以校為本教學研究制度,是當前學校發展和教師成長的現實要求與緊迫任務,也是深化教學改革的方向和重點。結合校本培訓管理辦法及我校工作實際,特制定本制度。

一、校本教研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要以新課程為導向,以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為宗旨,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的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物件,以教師作為研究的主體,強調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總結和提升教學經驗,形成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促進學生健康、主動的發展和教師專業化成長,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學習型組織,推動課程改革目標的全面落實。

二、校本教研總體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進新課程實驗的實施,及提高教師素質。因此,校本教研的立足點必須放在教學和課程改革實驗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上;著眼點必須放在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上;切入點必須放在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上;生長點必須放在促進學生髮展和教師自我提升上,努力實現“三個轉移”,推進新課程實驗。切實加強對新課程實驗教學研究工作的領導,校長要總負責,分管副校長直接抓,教科室、教導處負責具體抓,建立層層管理、逐級落實、全員參與的教學研究管理與活動機制,確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實處。

三、校本教研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為核心要素,以理論學習、案例分析、校本論壇、教學反思、結對幫扶、經驗交流、調查研究、問題解決、協作解決、教學諮詢、教學指導、說課、聽課、評課、課改沙龍、骨幹教師與教師對話等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製度,並通過教學觀摩、教學開放日、教壇新秀獻課等活動,為教師參與校本教研創設平臺、創造條件。靈活運用開放式教研活動、促進式教研活動、針對式教研活動、學科整合式教研活動等多種教研形式,以“問題——計劃——行動——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l、自我反思。教師的自我對話,對自己行為的進行思考、審視、分析。結合教師專業發展需要,自定專業提高學習、個人教研學習計劃,並根據學校校本培訓計劃內容,自行學習和對自己教學行為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制定對策。

2、同伴互助。以教研組或課題組為互助載體,促進教師與同伴的對話。注重“以老帶新,以強帶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聲,在一個群體中有不同思想,鼓勵教師大膽評點,各抒己見。以教師或教學生成的問題為研究內容,將問題入組,以組為單位制定計劃開展研究。

3、專業引領。一方面聘請校外教育教學研究專業人員或專家來本校進行專業指導,另一方面提倡教師從專業的著名刊物或網際網路上學習和引進名家教研思想。將教研專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進學校,促進我校教師素質提高。

四、校本教研具體制度

(一)校級領導管理。

1、校長是第一責任人,是身體力行者。校長負責抓校本教研,制定校本教研製度,指導學校教務處與科研室制定校本教研計劃,發動全體教師積極參與校本教研,督促和評價學校校本教研。

2、校級領導帶頭學習教研理論並參與教學研究,舉辦專題講座,向教師介紹教學研究方法,指導各部門開展校本教研,成為教師的真誠同伴和專業引領的力量之一。

3、校級領導要帶頭開展課題研究,親自參與校本教研活動,及時瞭解研究動態,發現問題修訂研究計劃。

4、校級領導要充分挖掘校內教育資源,整合教科室、教導處等機構的校本教研力量,形成教學、科研、培訓為一體的校本教研機制。

5、學校按計劃確保校本教研經費到位,供購買資料、派教師外出學習培訓、請專家講課及其它校本教研活動,保證校本教研的順利進行。

(二)教研職能部門管理。

l、學校教科室、教導處具體負責校本教研工作,確定學校核心課題,以核心課題統領學校課程改革。

2、學校教科室負責校本教研具體策劃,組織課題組組長,定期學習理論,舉辦科研沙龍,交流研討,舉行資訊交流會或讀書彙報會。

3、學校教科室負責校本教研職能部門的常規管理工作,組織教研組組長開展理論學習及實踐指導。

4、部門負責人的主要任務為:

①自覺參與校本教研活動,提高教師科研素質。

②組織教師學習教育理論,搞好每學期一次的“校本論壇”。

③根據教研組或課題組的需要進行必要的指導與幫助。

④每學期聽課15節以上。

⑤做好宣傳工作,及時向各級各類媒體宣傳報道校本教研情況。

(三)教研組管理。

1、教研組是學校組織教師開展教材、教法研究,探索教學規律,進行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的業務組織單位。

2、教研組的設定由教導處一年一定,原則上設組長1人。

3、教研組長由教導處聘請業務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組織能力的教師擔任。各教研組長要配合教導處抓好日常教學管理工作。

4、教研組活動必須做到“定時、定內容、定主講人”,做到“有計劃、研討、記錄、效果”:

①按照學校要求,結合學科教學實際,開學初制定可操作性和科學性強的學期教研組工作計劃。

②組織教師進行教學常規建設,實現備課、上課、作業佈置和批改,課外輔導,學業成績考核評定及課外文化、科技活動等基本教學環節的科學化、規範化和制度化。

③組織教師進行校本教研的常規系列活動:理論學習、觀看錄影、鑽研教材、集體備課、評價研討。正確把握課程改革與課程標準的基本內涵,以理論學習與實踐觀摩相結合,使全體成員領會教材的編排體系,明確單元教學的重難點及內在聯絡,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促使學生的素質提高與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④每學期至少組織全組教師開展1次校本教研流程觀摩活動,圍繞三維目標的落實,制定本學科教改實施計劃,不斷總結經驗,探索規律,學習和推廣本校和外地經驗,結合日常教學開展連續性研討,以此改進教學。

⑤組織組內每位教師每個學期至少向校上交1篇教學研究資訊。

⑥帶領本組教師申報教育研究課題,每學年每個教研組都要有課題研究,有主要研究方向和內容。

⑦帶領本組教師按照《學校教研組考核說明》的要求積極建立優秀教研組。

(四)教師隊伍管理。

1、認真積極參加上級部門舉辦的教研培訓學習、講座等活動,形成進行教學反思的習慣,外出學習的教師應做好學習筆記,回校後在相應範圍內及時傳達。

2、每次校本教研活動,相關教師要按時參加並積極發言,與同伴互助,共同進步。

3、教師參加校本教研必須完成以下常規工作:

①按時參加教研組或課題組的校本教研活動,並把研究貫徹落實到課堂以及其它教育活動中。

②在開學初制定本學期個人教研的研究重點。

③實施“六個一”工程。

五、校本教研活動要求

(一)校本教研活動設計要求

1、營造嚴謹、求實、民主、寬鬆的校本教研氛圍,改變教師教學研究各自為戰和孤立無助的狀態,有效開展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研究。

2、加強自我研究意識,養成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的習慣,不斷提高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能力,提高課程開發和建設能力,形成在研究狀態下工作的職業生活狀態。

3、力爭得到專業人員的有力支援與指導,專業人員可以是院校的研究人員、教育研究部門的專業人員、有豐富研究經驗的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等。

4、加強學科溝通整合,改變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的傾向。定期組織不同教研組或課題組分別交流。

(二)校本教研活動過程要求

1、每次校本教研活動,負責人要制訂好詳細的活動計劃、做好周密的安排、按計劃組織活動,做到準備充分、效率高。

2、每次校本教研活動,負責人要做好校本教研活動過程記錄並作好活動總結。

3、由教研組或課題組組織的校本教研活動由負責人及時向教務處彙報或彙總活動情況,教務處組織的由負責人及時向校長室彙報或彙總活動情況。

4、每次校本教研活動,負責人要整理好過程記錄與活動總結,建立並保管好各級管理主體的校本教研檔案。

5、校本教研活動的參與者要積極參加相應的校本教研活動,努力配合管理主體順利進行教學研究,以主人翁的態度搞好校本教研,提高自身素質。

六、校本教研獎懲辦法

1、每學期根據優秀、達標教研組,學期根據優秀、達標教研組,優秀、達標課題組評比實施細則開展評比活動,並給予一定的獎勵。

2、對校本教研活動中表現突出的教師個人,優先派出參加各級專業培訓。

3、屬於校本培訓範疇的活動,按實際學時給予計算繼續教育學分,報主管部門登入。

4、評比結果與教師個人年度考核及各類評優評先掛鉤,對校本教研工作漠不關心、無故不參加、態度差的教師不得參與各類評優評先。

校本教研製度 篇23

以校為本,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慕菊指出,以校為本的教研,是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學校,以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物件,以教師為研究的主體,理論和專業人員共同參與,強調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即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又注重經驗的總結、理論的提升、規律的探索和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保證新課程實驗向縱深發展的研究活動。

一、建立理論學習制度

1、教師的新課程與教學理論學習,以分散自學和集中學習相結合,並以自學為主。

2、集中學習時間安排在週六上午,學習1小時。

3、集中學習時間實行點名制,無特殊情況不遲到、不早退、不無故缺席,並且將學習參加情況納入年結考核。

4、養成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相結合的習慣,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和理論素養,提高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建立課題研究制度

1、樹立實施“科研興校”意識,把實施素質教育和開展校本教研列為教育科研重點課題。

2、健全學校科研組織,根據科研興校的要求,建立健全學校科研室,負責學校的教育、科學理論知識普及,負責學校的教育科研課題的主項研究與指導。

3、領導帶頭承擔科研課題,撰寫科研論文,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及科研能力。每週六上午業務學習時間組織教師學習教育理論,從整體上研究學生的素質目標體系,並在各科課堂教學中具體化,研究學生各科課堂結構的優化,構成學生主體性發展的最佳環境和途徑,以促使學生變“學會”為“會學”素質能力的形成。

4、科研與教研相結合,各學科教師要潛心研究教法與學法,進行教法和學法的同步改革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5、科研課題要體現研究物件、範圍,展現研究目的、意義等,反映科研人員和實驗人員的科學的思維過程。

6、課題的選擇和確定要經過四個步驟。

(1)調查研究:也就是在選擇課題、制定方案前對教師的“教情”和學生的“學情”進行調查研究,主要調查學生學的現狀和規律,從而明確改革方向。

(2)課題論證:從實踐中提出的科研課題是否正確,需要從理論找到依據,從理論高度上進行論證,從而明確課題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3)制定方案:制定方案就是對教學改革進行整體設計,把論證的理論及具體操作的程式都用方案的形式表示出來。實驗方案包括:課題名稱、課題論證、實驗目的、實驗物件、操作措施(方法、步驟、時間)、實驗原則和組織領導。

(4)組織實施,進行實驗。

7、要反覆研究,不斷總結。教學實驗是一項艱鉅、細緻、複雜的巨集偉工程。課題得到論證後實驗組成員要通力合作,精心實施,反覆研究,不斷總結,才能有所發現,有所作為。

集體研究――深入課堂進行教改實踐,組織教師共同研究,明確方向,探討問題,找出改進方法。

階段研究――學期或學年的總結性研究。這時要將平時的做法,經驗和問題、儘量提到理論的高度來認識,經過分析、研究,寫出比較全面的總結、論文或實驗報告。

個人研究專題化――在總體實驗方案的指導下,實驗人員根據個人的特長和教學特色,分別擬定自己的實驗課題,並且要求根據專題把課上出特色,堅持下去,總結經驗。

三、建立對話交流制度

1、學校領導要重視培訓工作,並有專人抓師訓工作。

2、對此項工作要提高認識,理解掌握有關政策,並能按省、市、縣各級部門師訓方案、計劃、規定、制度執行。

3、做到“三個積極”: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集中培訓;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校本培訓;積極進行自我學習、培訓。做到:認真記筆記;參加研討會;發表看法,解答問題,寫出感受,最後用到實踐中去。

4、各位教師根據中心課題設立專項課題,並把題目計劃,完成時間報鎮教研室,學校給予一定的保障措施,鎮教研室定期檢查指導。

5、領導帶頭承擔科研工作,起示範作用,並定期召開研討會,專題講座,使科研成果從實際出發,有指導作用,上檔次,出水平。

四、建立教研激勵機制

1、目的:總結推廣教研成果,把教育科研成果應用於教育實踐,促進教育科研成果的轉化,使教育成果產生實際效應,積極向縣、市、省教育部門推薦優秀的科研成果。

2、教師參加教研活動計入繼續教育學時,將教研工作情況作為新課程實驗評估,年度考核的主要條件之一。

3、嚴格執行學校《教育教學成果獎勵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