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條據 > 細則

網際網路政務實施細則(精選3篇)

欄目: 細則 / 釋出於: / 人氣:1.9W

網際網路政務實施細則 篇1

為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國發〔20xx〕55號)和全省政務服務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全省政務服務“一張網”建設工作部署,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切實提高政務服務質量與實效,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網際網路政務實施細則(精選3篇)

一、指導思想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深入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圍繞“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目標,秉持開放、互動、平等、共享的網際網路思維,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促進政府職能轉變,不斷優化政務服務供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著力解決阻礙創新發展的“堵點”、影響幹事創業的“痛點”和市場監管的“盲點”。創新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方式,滿足網際網路時代使用者高併發、大流量、跨區域、多層次、高效率等政務服務需求,消除資訊孤島,促進部門業務融合,切實增強政務服務的主動性、精準性和便捷性,持續有效推進政府治理創新,努力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服務環境。

二、工作原則

(一)問題導向、創新突破。針對企業和群眾辦事過程中“時間長、蓋章多、材料多、中介多、收費多”等問題,研究制訂目標可達的解決方案,優化政務服務架構、完善建設機制、打通訊息壁壘。

(二)總體設計、規範先行。根據國家和省的頂層設計要求,按照全市一盤棋、因地制宜的工作思路,建立覆蓋“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全流程各環節的技術標準與管理規範,推動政務大廳資訊化管理平臺與網上服務大廳的融合,最終形成市、區、街(鎮)一體化政務服務體系。

(三)統籌建設、分級使用。市級統籌建設基礎性、公共性的政務服務基礎設施、應用系統,確保資料同源展示,系統無縫對接,應用統一發布,全面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集約發展。

(四)資訊共享、安全可靠。充分利用現有設施和資料資源,發揮統一平臺優勢,加強部門間資訊共享和業務協同,減少辦事證明材料,簡化政務服務流程環節。重視資訊保安體系建設,提升技術能力,完善管理機制,全面保障平臺執行和資料安全。

(五)優化服務、注重實效。以資料開放、技術創新為著力點,運用網際網路思維,推進實名認證註冊,優化使用者體驗,增進互動交流,著力解決群眾辦事的堵點、痛點、難點。科學設定績效指標,加強政務服務水平的考核評估,提高企業和群眾辦事的滿意度。

三、總體目標

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和《“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技術體系建設指南》的具體要求,大力推行“網際網路+政務服務”,著力建設市、區、街(鎮)聯動的南京政務服務網,並延伸至社群(村),全力打造縱橫全覆蓋、事項全口徑、內容全方位、服務全渠道的網上“政務航母”,建成以統一身份認證形成的一碼、整合政務服務資源形成的一網、線上線下集約辦理的一門、面向社會公眾的統一客戶端,以及提供監督投訴的一號等“五個一”為特色的政務服務體系,提升政務服務整體水平,打造南京政務服務品牌。到20xx年,全面實施並完成“3456”工程。

促進三方融合:促進政府部門的供給側改革、增強企業群眾的需求側感受、引導社會中介服務接軌等三個方面的業務融合、同網執行。

整合四大平臺:整合全市政務服務門戶、政務服務綜合管理平臺、部門業務辦理系統和政務服務資料共享平臺等四大平臺,納入統一的政務服務體系,實行政務服務的全流程、產品化供給。

聚焦五化目標:聚焦政務服務標準化、精準化、產品化、平臺化、協作化目標,實現事項同碼、服務同項、資料同源、標準同一、跨區域通辦。

實行六統一:建設統一的管理體系、整合統一的服務門戶、編織統一的使用者網路、搭建統一的監管平臺、延伸統一的業務系統、匯聚統一的資料中心。

四、主要工作

(一)理順並搭建全市“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的總體構架,對接國家和省政務服務的系列標準規範。

1.落實技術方案。按照全省“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總體技術方案,完善“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技術構架,明確系統設計思想、技術路線和實施計劃,組織開展各項工作。

2.確立標準規範。制定“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技術規範和介面標準,形成統一的電子證照歸集、比對和儲存標準,自然人和法人統一的身份資訊線上校驗核對標準,公共支付和物流快遞業務統一接入技術規範,實現政務服務資料資訊跨區域、跨部門、跨層級的交換共享。

3.對接完善目錄系統和事項庫。按照全省政務服務“一張網”的要求,完善政務服務事項內容公開。圍繞“三級四同”(省、市、區三級,名稱、編碼、型別、依據相同)的要求,做好市區兩級權力清單的補充完善工作。健全清單資訊動態調整機制,改變部門網站政務事項釋出方式,通過反向連結實現與全省政務服務門戶相關內容與目錄系統同步更新,嚴格做到一數一源、實時同步。

(二)建設全市統一的政務服務資料共享平臺和綜合管理平臺,實現市、區、街(鎮)、社(村)政務服務事項一網辦理。

4.建立全市統一的政務服務資料共享平臺。建設全市統一的身份認證體系,為辦事物件提供實名認證,通過全市網上政務服務“一次認證、全網通行”,實現統一身份認證、統一證照共享、統一搜索服務、統一諮詢評議。制定統一的資訊編碼規則,市、區、街(鎮)的政務服務事項辦理各環節資料資訊,統一由市政務服務資料共享平臺歸集、比對和儲存,實現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的政務資訊資源共建共享,滿足政府部門審批過程中的證照稽核、材料鑑別的需要,真正做到“凡是能通過網路共享複用的材料,不得要求企業和群眾重複提交;凡是能通過網路核驗的資訊,不得要求其他單位重複提供;凡是能實現網上辦理的事項,不得要求必須到現場辦理”。

5.推動行政審批、公共服務等政務服務事項進駐全省政務服務網辦理。依據全省統一的政務服務事項庫,以自建或統建網上服務兩種方式實現政務服務網上辦理功能,並對接政務服務資料共享平臺。現有自建或擬自建的政務服務網上辦理系統,應按照技術規範的要求實現統一身份認證、電子證照驗證和服務流程資訊的上傳。同時,統一建設“雲服務”平臺,提供事項網上受理、結果反饋等基本功能,供所有非自建系統的政務服務事項使用。各級各部門應將所有政務服務事項的網際網路入口,統一遷移至全省政務服務網門戶,方便企業和群眾“一站式”獲取所需的政策定製、“套餐”服務,眾籌辦事攻略。

6.升級改造政務服務綜合管理平臺。按照國家和省相關技術規範和業務要求,在技術架構、資料處理分析、任務分發、線上監管、安全防護等方面升級改造平臺系統,對接物流快遞應用平臺,實現審批服務申報材料、證照批文第三方速遞,進一步拓展綜合管理平臺的服務功能,增強對網際網路辦事大廳的支援力度。

7.開發全市統一的政務服務移動網際網路客戶端。依託“我的南京”公眾資訊服務平臺,對接網上辦事大廳的服務功能,廣泛應用場景式辦事導航體系、智慧檢索、智慧標籤、電子地圖、搜尋優化等智慧化網際網路技術,提升網上辦事服務的便捷度和使用率。

8.建立統一公共支付平臺。按照政府非稅收入收繳管理要求,建立統一的公共支付平臺,滿足非稅收入收繳的網路支付,為繳費人提供通過政務服務門戶的“一站式”支付服務。

(三)深化並推進網上聯合審批和跨層級、跨區域聯動審批,實現政務服務事項的網上協同辦理。

9.改造和延伸部門業務辦理系統。市級各相關部門應當改造業務辦理系統,將業務受理、辦理和結果反饋的相關資料實時上傳到全市統一的政務服務資料共享平臺,實現業務辦理系統、政務服務綜合管理平臺及政務服務門戶間資料互聯互通。同時,將業務辦理系統向區(園區)、街(鎮)延伸部署,實現市、區、街(鎮)三級一套標準服務、一個系統辦理、一個口徑統計。

10.深化投資專案線上審批監管平臺應用。建立投資專案並聯審批平臺應用的監督和考評機制,細化工作職責,量化工作指標,提高平臺應用率和資訊準確度。在統一專案程式碼和資料交換規則的基礎上,逐步實現聯動審批資訊的跨層級、跨部門自動採集。

11.推進其他服務管理事項網上協同辦理。大力推廣多圖聯審、多評合一、多規合一、聯合踏勘、聯合驗收等服務模式創新經驗,準確把握公眾辦事需求,全面梳理服務關聯事項,持續優化辦理流程,整合服務環節,推動服務事項跨地區遠端辦理、跨層級聯動辦理、跨部門協同辦理。

12.對接完善系統功能。按照全省統一要求,做好12345政務熱線、公共資源交易等平臺對接、系統完善和功能拓展,實現政務服務的全面覆蓋。

(四)完善並細化全流程線上電子監察、績效考核與資料分析,促進政務服務的規範執行和效能提升。

13.對“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工作開展績效考核。按照國家和省考核工作要求,建立健全“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績效考核工作機制,完善考評系統,對各區(園區)、各部門開展相關工作進行績效考核,並定期通報考評結果。

14.加強對政務服務資料資訊的分析運用。建立資料分析機制,建設完善資料資訊分析系統,加強對政務服務資料資訊的挖掘與運用,為提升和優化全市發展環境提供決策參考。

五、實施步驟

(一)啟動階段。20xx年12月,進行動員部署,建立工作機制;各部門圍繞工作任務制定詳細方案、排出關鍵節點、明確時間進度、落實工作團隊;開展技術培訓,解讀建設指南,培訓業務骨幹;進行宣傳推廣和引導,提高“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的社會認知度和群眾認同感。

(二)實施階段。20xx年6月,完成軟硬體環境建設;年底前初步建成統一的政務服務管理平臺、政務服務門戶、政務服務資料共享平臺、統一身份認證系統,完成事項動態管理平臺向區(園區)的延伸,市級部門業務辦理系統完成向區級對口部門的延伸覆蓋,各相關單位完成載入和維護政務服務門戶相關板塊和欄目內容,實現重點事項和熱點事項的全程網上執行。20xx年,建成統一的人口、法人等基礎資源庫,市級政務服務達到國家三星級標準,全市50%的區達到國家三星級標準。

(三)鞏固提升階段。20xx年,完成政務服務事項庫、電子證照庫、投資專案庫等專題資料庫建設,市級政務服務達到國家四星級標準,全市60%的區達到國家三星級標準;20xx年,市級政務服務達到國家五星級標準,全市80%以上的區達到國家四星級標準。

六、保障措施

(一)統一思想認識。各有關單位要進一步提高對建設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工作的認識,充分認識這項工作的重要意義,以改善發展環境,搶抓發展機遇、釋放發展活力的思想意識,增強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認真組織、落實好各項工作任務。

(二)強化組織領導。成立全市“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建設協調推進領導小組,由分管副市長擔任組長,分管副祕書長擔任副組長,市各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統籌協調“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建設。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政務辦,市政務辦主任擔任辦公室主任,抽調市政府辦公廳、編辦、政務辦、法制辦、發改委、財政局、郵政局、資訊中心等部門業務骨幹,組成總體協調、技術保障和督查推進三個工作組集中辦公,負責日常具體工作。全市各級各部門要切實加強對“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工作的領導,將此項工作納入年度重點任務統籌部署,建立相應的工作推進機制,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專人專項落實,明確工作時間表、路線圖,細化分工,責任到人,攻堅克難,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三)加大宣傳力度。加強輿論宣傳和群眾監督。組織媒體廣泛宣傳“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建設成效,提高社會認知度和認可度。發揮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作用,不斷改善使用者體驗,增強群眾的獲得感。

(四)開展監督檢查。要將“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工作作為重點督查事項,由市政府辦公廳牽頭,會同市監察局、市編辦、市政務辦等部門,對工作進展和落實情況進行全面督促檢查,定期通報工作進展情況,及時研究解決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對工作落實不到位的進行約談和督辦,推動各地各部門按時保質完成任務。

網際網路政務實施細則 篇2

為進一步加快推進我省“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工作,提高政務服務質量與水平,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國發〔20xx〕55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認真落實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以及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深入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按照建設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的要求,優化服務流程,創新服務方式,推進資料共享,打通訊息孤島,推行公開透明服務,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續改善營商環境,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讓企業和群眾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共享“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發展成果。

(二)基本原則。

1.堅持統籌規劃。充分利用現有資源設施,加強集約化建設,推動各級政務服務網與本地自有業務系統整合,促進條塊聯通,實現政務資訊資源互通共享、多方利用。

2.堅持問題導向。從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等問題著手,簡化優化辦事流程,推進線上線下融合,及時迴應社會關切,提供渠道多樣、簡便易用的政務服務。

3.堅持協同發展。加強協作配合和工作聯動,明確責任分工,實現跨地區、跨層級、跨部門整體推進,做好制度銜接,為“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提供製度和機制保障。

4.堅持開放創新。鼓勵先行先試,運用網際網路思維,創新服務模式,拓展服務渠道,開放服務資源,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構建政府、公眾、企業共同參與、優勢互補的政務服務新格局。

(三)工作目標。

20xx年底前,完善優化江西政務服務網,實現與國家政務服務平臺的對接,全面公開政務服務事項,政務服務標準化、網路化水平顯著提升。20xx年底前,實現網際網路與政務服務深度融合,建成覆蓋全省的整體聯動、部門協同、資料共享、一網辦理的“網際網路+政務服務”體系,大幅提升政務服務智慧化水平,讓政府服務更智慧,讓企業和群眾辦事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

二、主要任務

(一)規範網上服務事項。

1.制定政務服務事項標準。按照“同一事項、同一名稱、同一標準、統一編碼”的要求,結合國務院審改辦、國家標準委聯合下發的《關於推進行政許可標準化的通知》(審改辦〔20xx〕4號)精神,制定全省統一的行政機關和公共企事業單位直接面向社會公眾提供的具體辦事服務事項標準,規範事項名稱、申請條件、申請材料、辦理流程、辦理時限、諮詢投訴渠道等要素,實現政務服務事項編碼管理。(責任部門:省政府辦公廳、省編辦、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省政府法制辦、省發改委。完成時限:20xx年10月底)

2.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各地、各部門要依據職能,按照全省統一的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對本地區、本部門前期已梳理完成的政務服務事項進行全面細化完善,編制本地區、本部門政務服務事項目錄。完善政務服務事項辦事指南,列明依據條件、流程時限、收費標準、注意事項等,明確需提交材料的名稱、依據、格式、份數、簽名簽章等要求,並提供規範表格、填寫說明和示範文字。除辦事指南明確的條件外,不得自行增加辦事要求。為實現資訊共享和業務協同,提供無差異、均等化的政務服務奠定基礎。(責任部門:省編辦、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省政府辦公廳、省政府法制辦、省政府各有關部門,各市、縣〔區〕政府。完成時限:20xx年6月底)

3.全面公開政務服務事項資訊。各地、各部門要通過本級政府入口網站、政務服務網和實體政務大廳,集中全面公開政務服務事項目錄,重點是與政務服務事項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檔案、通知公告、辦事指南、審查細則、常見問題、監督舉報方式和網上可辦理程式,以及行政審批涉及的中介服務事項清單、中介機構名錄等資訊,並實行動態調整,確保資訊內容準確一致。(責任部門:省政府各有關部門,各市、縣〔區〕政府。完成時限:20xx年12月底)

(二)推進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理。

1.推動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理。凡與企業註冊登記、年度報告、變更登出、專案投資、生產經營、商標專利、資質認定、稅費辦理、安全生產等密切相關的服務事項,以及與居民教育醫療、戶籍戶政、社會保障、勞動就業、住房保障等密切相關的服務事項,都要推行網上受理、網上辦理、網上反饋,做到“應上盡上、全程線上”。凡是能實現網上辦理的政務服務事項,不得要求到現場辦理。(責任部門:省政府各有關部門,各市、縣〔區〕政府。完成時限:20xx年12月底)

2.推行網上承諾辦理機制。結合“信用江西”建設,以使用者實名制為前提,依託江西政務服務網,推行網上承諾辦理機制。實名認證的使用者,簽署材料真實承諾書後,可通過江西政務服務網提交電子材料進行政務服務事項辦理。使用者在事項辦理過程的行為,納入省公共信用系統管理,涉及違法違規的,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處理。(責任部門:省發改委、省政府辦公廳、省政府各有關部門,各市、縣〔區〕政府。完成時限:20xx年12月底)

3.優化網上服務流程。簡化優化政務服務事項網上申請、受理、審查、決定、送達等流程,最大限度精簡辦事程式,縮短辦理時限,降低企業和群眾辦事成本。凡是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證明和蓋章環節,原則上予以取消;凡是能通過政府部門間資訊共享的材料,不得要求企業和群眾重複提交;凡是能通過網路核驗的資訊,不得要求其他單位重複提供。推進辦事材料目錄化、標準化、電子化,開展線上填報、線上提交和線上審查。積極推動電子證照、電子公文、電子簽章等在政務服務中的應用,開展網上驗證核對,避免重複提交材料和迴圈證明。建立網上預審機制,及時推送預審結果,對需要補正的材料一次性告知。涉及多個部門的事項實行一口受理、網上運轉、並行辦理、限時辦結。(責任部門:省發改委、省政府法制辦、省編辦。完成時限:20xx年12月底)

(三)規範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建設。

1.完善優化政務服務網。進一步完善優化江西政務服務網功能,加快推進省市縣縱向到底、部門間橫向到邊的互聯互通,推動政務服務事項跨地區遠端辦理、跨層級聯動辦理、跨部門協同辦理,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查詢辦理程序和結果;建設全省統一的實名身份認證系統,實現政務服務一站式登入、申請、諮詢、反饋,實現各業務應用系統間跨域單點登入、單點退出。(責任部門:省發改委。完成時限:20xx年12月底)建設全省政務服務統一支付平臺,開展線上支付服務,實現非涉稅行政收費以及公共服務收費網上支付。(責任部門:省財政廳、省發改委。完成時限:20xx年12月底)積極推進政務服務網向移動客戶端、自助終端延伸,實現全省政務服務事項一張網受理、辦結、反饋,做到“建好一張網、辦成所有事”。(責任部門:省政府辦公廳、省發改委、省政府各有關部門,各市、縣〔區〕政府。完成時限:20xx年12月底)

2.建設政務服務管理平臺。逐步整合我省已有的政務服務事項梳理系統、網上審批系統、綜合電子監察平臺等跨部門政務服務業務系統,建設集政務服務事項管理、監督、考核為一體的政務服務管理平臺,實現政務服務事項由政務服務網申報、管理平臺排程、業務系統辦理和政務服務網反饋。(責任部門:省政府辦公廳、省發改委、省政府各有關部門,各市、縣〔區〕政府。完成時限:20xx年12月底)

3.建設政務服務資料共享和開放平臺。按照國務院印發的《政務資訊資源共享管理暫行辦法》要求,制定《江西省政務資訊資源目錄編制規範》,編制省、市、縣三級政務資訊資源目錄,明確政務資訊資源的分類、責任方、格式等。(責任部門:省發改委、省政府辦公廳,省政府各有關部門,各市、縣〔區〕政府。完成時限:20xx年12月底)依據政務資訊資源目錄,升級改造統一政務資料共享交換系統,構建全省政務服務資料共享平臺。積極推進全省電子證照系統建設,實現橫向各部門、縱向各層級資料資訊互聯互通、充分共享,集中匯聚形成政務服務事項庫、辦件資訊庫、社會信用等業務資訊庫以及人口、法人、空間地理、電子證照等基礎資訊庫。依託政務資料共享平臺,建設全省統一的政府資料開放平臺,依法有序推進政府部門和公用事業單位等公共機構資料資源開放,鼓勵公眾、企業和社會機構開發利用政府資料資源,為各級政府及部門把握和預判公眾辦事需求,提供大資料分析和決策支援服務。(責任部門:省發改委、省政府辦公廳、省工信委。完成時限:20xx年12月底)

4.規範政務服務業務系統建設。儘快完成升級改造後的全省統一網上審批系統在市、縣兩級的部署和上線工作。加快推動各部門現有業務系統與政務服務網、政務服務管理平臺以及政務服務資料共享平臺對接,凡未按時完成對接任務的,財政部門不得繼續安排系統運維經費;凡涉及政務服務部門業務系統建設、改造的設計方案中未包含對接方案的,不得予以立項;凡專案完工驗收前未完成對接工作的,不得進行驗收付款。(責任部門:省政府辦公廳、省發改委、省財政廳,各市、縣〔區〕政府。完成時限:20xx年12月底)

(四)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政務服務。

1.推進實體政務大廳與江西政務服務網融合發展。適應“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發展需要,加快推進實體政務大廳向江西政務服務網延伸,整合業務系統,統籌服務資源,統一服務標準,形成線上線下功能互補、相輔相成的政務服務新模式。積極推動政務服務事項和審批辦理職權全部進駐實體政務大廳,實現“集中辦理、一站式辦結”,切實解決企業和群眾辦事在政務大廳與部門之間來回跑的問題。各級政務服務中心管理機構要加強單位進駐、事項辦理、流程優化、網上執行的監督管理,推動政務服務陽光規範執行。積極運用第三方平臺,與政務服務網和政務實體大廳緊密配合,開展預約查詢、選擇中介、證照寄送等創新性、多樣化的便民服務,為群眾提供專案齊全、標準統一、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讓群眾盡享線上線下政務服務平臺融合發展的成果。(責任部門:省政府各有關部門,各市、縣〔區〕政府。完成時限:20xx年12月底)

2.建立健全登記賦碼和政務服務評價制度。登記賦碼是指辦事群眾按要求在江西政務服務網和實體政務大廳服務視窗錄入資訊、提交材料,由政務服務管理平臺統一賦碼進行管理。登記賦碼是事項辦理的身份憑據,伴隨事項辦理全過程,是事項辦理統計、監管、督查的重要依據。登記賦碼結果即為網上預審結果,對需要補正的材料一次性告知。構建全省統一的政務服務評價體系,將政務服務網滿意度評價體系與實體政務大廳政務服務評價體系相結合,鼓勵和引導群眾分享辦事經驗,開展滿意度評價,不斷研究改進工作,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治理能力。(責任部門:省政府辦公廳、省發改委。完成時限:20xx年12月底)

3.推動江西政務服務網向基層延伸。逐步將政務服務網向鄉鎮(街道)、村(社群)延伸,做好政策諮詢和辦事服務,重點圍繞勞動就業、社會保險、醫療保障、社會救助、扶貧脫貧等領域,逐步推行上門辦理、免費代辦等服務模式,為企業和群眾提供便捷的綜合服務。加快推行網上政務服務向邊遠貧困地區延伸,實現“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在基層全覆蓋。(責任部門:各市、縣〔區〕政府。完成時限:20xx年12月底)

(五)夯實網上服務支撐基礎。

1.深化全省政務雲平臺建設及應用。依託全省電子政務網路和政務雲平臺,整合現有分散的資料中心,制定各級資料中心整合方案,推動部門新建和已有的依託政務外網執行的電子政務系統向各級政務雲平臺集中部署、遷移。完善政務雲平臺安全防護體系,建設省級政務雲異地災備平臺。(責任部門:省發改委、省工信委、省財政廳。完成時限:20xx年12月底)

2.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應用網際網路、物聯網、雲端計算和大資料等資訊科技,加強統籌,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打造透明高效的服務型政府。匯聚城市人口、建築、街道、管網、環境、交通等資料資訊,建立大資料輔助決策的城市治理新方式。構建多元普惠的民生資訊服務體系,在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法律服務等領域,積極發展民生服務智慧應用,向城市居民、農民工及其隨遷家屬提供更方便、及時、高效的公共服務。提升電力、燃氣、交通、水務、物流等公用基礎設施智慧化水平,實行精細化執行管理。做好分級分類新型智慧城市試點示範工作,及時評估工作成效,發揮創新引領作用。抓好新餘、上饒、鷹潭市資訊惠民試點工作,初步實現政務服務“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逐步向全省推廣。(責任部門:省發改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政府各有關部門,各市、縣〔區〕政府。完成時限:20xx年12月底)

3.建立健全制度標準規範。加快清理修訂我省出臺的不適應“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的政府規章和有關規定,制定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和服務規範,明確電子證照、電子公文、電子簽章等的法律效力,著力解決一些地方存在的“服務流程合法依規、群眾辦事困難重重”等問題。(責任部門:省政府法制辦、省政府辦公廳。完成時限:20xx年12月底)按照國家“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技術體系建設指南,及時調整完善我省政務服務平臺架構,以及電子證照、統一身份認證、政務雲、大資料應用等標準規範和資料介面,適應對接全國統一政務服務平臺的需求。(責任部門:省發改委、省政府辦公廳。完成時限:20xx年12月底)

4.推進網路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建設暢通高效、覆蓋城鄉、質優價廉、服務便捷的網路基礎設施。將通訊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地方城鄉規劃,實現所有設區城市光纖網路全覆蓋,推進農村地區行政村光纖通達和升級改造。儘快建成一批光網城市,實現第四代行動通訊網路(4G)覆蓋行政村及以上地區,80%以上的行政村實現光纖到村。提升骨幹網路容量和網間互通能力,大幅降低網路資費水平。(責任部門:省工信委、省通訊管理局、省發改委,各市、縣〔區〕政府。完成時限:20xx年12月底)

5.加強各級政府網站資訊保安建設。按照國家資訊保安等級保護制度要求,健全“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安全保障體系,明確政務服務平臺的安全責任,開展等級測評、等級保護定級備案等工作,建立各方協同配合的資訊安全防範、監測、通報、響應和處置機制,加強對政務服務業務應用系統的安全監控。提高政務服務業務應用系統的安全防護能力,查補安全漏洞,做好容災備份。建立健全保密審查制度,加大對涉及國家祕密、商業祕密、個人隱私等重要資料的保護力度,提升資訊保安支撐保障水平和風險防範能力。(責任部門:省工信委、省網信辦、省發改委、省公安廳、省通訊管理局。完成時限:20xx年12月底)

三、組織保障

加快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推向深入的關鍵環節,是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內容。各地、各部門要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確保各項任務落地生效。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充分認識“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工作對建設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的重要意義,切實加強組織領導。主要領導要親自部署,狠抓落實,分管領導要具體督促協調,常抓不懈。各級政府要明確工作機構、人員和職責,建立政務服務部門、資訊化部門和有關業務部門分工明確、協調有力的工作機制;政府辦公廳(室)要牽頭負責、統籌推進、監督協調和指導本地區、本部門“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工作;編制、法制、發改、財政、工信等牽頭部門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加強督促指導,開展督查評估,落實好各項工作;政府各相關部門要按照各自工作職責,分解任務,落實責任,推動相關工作取得實效。

(二)強化考核監督。將“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工作納入省直部門績效考核和市縣科學發展綜合考評體系,加大考核權重,列入重點督查事項,定期通報工作進展和成效。充分發揮專家評議、第三方評估、群眾評議等作用,通過模擬辦事、隨機抽查等方式,深入瞭解服務情況,匯聚眾智改進服務。在政府入口網站設立曝光糾錯欄目,暢通群眾投訴舉報渠道,及時解決群眾反映在辦事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反饋處理結果。完善正向激勵機制,對綜合評價高、實際效果好的單位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予以表彰獎勵;建立健全問責機制,對工作開展不力的予以通報,對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損害群眾合法權益的依法依規進行問責。

(三)注重培訓推廣。將“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工作納入幹部教育培訓體系,定期組織開展培訓。把面向公眾辦事服務作為公職人員培訓的主要內容,有效提升服務意識、業務能力和辦事效率。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建設一支既具備網際網路思維與技能又精通政務服務的專業化隊伍。積極開展試點示範工作,建立交流平臺,加強業務研討,分享經驗做法,共同提高政務服務水平。做好宣傳推廣和引導,方便更多群眾通過網路獲取政務服務,提高“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的社會認知度和群眾認同感。

(四)加強經費保障。統籌全省資訊化專案資金,重點支援全省統一部署的“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相關平臺的建設和運營管理,保障全省各級政務服務網、網上審批系統、政務雲平臺等電子政務網路平臺執行維護。各地要加大財政支援力度,為本級“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建設和運營管理提供經費保障。

網際網路政務實施細則 篇3

為進一步推動部門間政務服務相互銜接,協同聯動,打破資訊孤島,變“群眾跑腿”為“資訊跑路”,變“群眾來回跑”為“部門協同辦”,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形勢和要求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和要求,積極探索創新,不斷改進政務服務。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12個部門組織實施資訊惠民工程,取得初步成效。福建省建成了電子證照庫,推動了跨部門證件、證照、證明的互認共享,初步實現了基於公民身份號碼的“一號式”服務;廣州市的“一窗式”和佛山市的“一門式”服務改革,簡化群眾辦事環節,優化服務流程,提升了辦事效率;上海市、深圳市通過建設社群公共服務綜合資訊平臺和資料共享平臺,基本實現了政務服務事項的網上綜合受理和全程協同辦理。

但是也應看到,困擾基層群眾的“辦證多、辦事難”現象仍然大量存在,造成群眾重複提交辦事材料、往返跑腿,給群眾辦事創業帶來諸多不便。適應新的形勢和要求,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服務型政府,亟需進一步加大力度總結和推廣試點區域的成功經驗,借鑑發達國家依託公民號、社會安全號等開展面向公民社保、醫療、養老、納稅、信用等“一號”管理服務的經驗,加快推進部門間資訊共享和業務協同,簡化群眾辦事環節、提升政府行政效能、暢通政務服務渠道,著力構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體系。

二、總體思路

(一)基本原則。

1.問題導向,創新服務。以解決群眾辦事過程中“辦證多、辦事難”等問題為核心,運用網際網路、大資料等手段,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增強政務服務的主動性、精準性、便捷性,提高群眾辦事的滿意度。

2.資訊共享,優化流程。充分利用已有設施資源,推動平臺資源整合和多方利用,避免分散建設、重複投資。加強政務資訊資源跨部門、跨層級互通和協同共享,發揮資訊共享支撐多部門協同服務的作用,簡化優化群眾辦事流程,最大程度利企便民。

3.條塊結合,上下聯動。充分調動地方人民政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行業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和政策支援,促進各層級、各部門的協調配合和業務聯動,強化制度銜接,構建跨部門、跨層級一體化的聯合推進機制。

4.試點先行,加快推廣。充分結合正在實施的資訊惠民工程以及不同區域的資訊化發展基礎,選擇條件成熟的區域和領域先行先試,完善標準體系和政策制度,分階段分步驟實施,確保總體工作有序推進。

(二)工作目標。

通過兩年左右時間,在試點地區實現“一號一窗一網”目標,服務流程顯著優化,服務模式更加多元,服務渠道更為暢通,群眾辦事滿意度顯著提升。

——“一號”申請。充分發揮公民身份號碼作為公民唯一的、終身不變的身份程式碼作用,以公民身份號碼作為唯一標識,建成電子證照庫,實現群眾辦事“一號”申請,避免重複提交辦事材料、證明和證件等。

——“一窗”受理。整合構建綜合政務服務視窗,建立統一的資料共享交換平臺和政務服務資訊系統,實現政務服務事項“一窗”受理,就近能辦、同城通辦、異地可辦。

——“一網”通辦。建成網上統一身份認證體系,推進群眾網上辦事“一次認證、多點互聯”,實現多渠道服務的“一網”通辦,大幅提高政務服務的便捷性。

三、主要任務

(一)“一號”申請,簡化優化群眾辦事流程。

依託統一的資料共享交換平臺,以公民身份號碼作為唯一標識,構建電子證照庫,實現涉及政務服務事項的證件資料、相關證明資訊等跨部門、跨區域、跨行業互認共享。在群眾辦事過程中,通過公民身份號碼,直接查詢所需的電子證照和相關資訊,作為群眾辦事的依據,避免重複提交,實現以“一號”為標識,為居民“記錄一生,管理一生,服務一生”的目標。

1.建立居民電子證照目錄。結合編制權力清單、責任清單等工作,全面梳理涉及群眾辦事的政務服務事項,逐項梳理基本流程和辦事依據,簡化無謂證明和繁瑣手續。推行群眾辦事相關證件、證照、證明等電子化,形成居民個人電子證照目錄。

2.建設電子證照庫。按照分散集中相結合原則,以電子證照目錄為基礎,啟動電子證照庫建設,在城區、街道、社群統一應用,並逐步向農村延伸,實現基礎證照資訊的多元採集、互通共享、多方利用。推進位制證系統、業務辦理系統與電子證照庫對接聯通,做到電子證照與紙質證照同步簽發。以電子證照庫支撐各部門辦事過程中相關資訊“一次生成、多方複用,一庫管理、互認共享”。

3.建立跨區域電子證照互認共享機制。為方便群眾跨區域業務辦理,依託統一的資料共享交換平臺,推進跨層級、跨區域、跨部門的電子證照互認共享,逐步實現在全國範圍內異地業務辦理。

4.研究制定電子證照法規與相關標準。積極開展電子證照相關政策的研究和試點工作,為制定電子證照相關法規和政策提供實踐依據。健全完善電子證照關鍵技術標準和跨地區互認共享標準,推動相關標準在資訊惠民國家試點城市及所在省(區、市)的實施應用。

(二)“一窗”受理,改革創新政務服務模式。

前端整合構建綜合政務服務視窗和統一的政務服務資訊系統,後端建設完善統一的分層管理的資料共享交換平臺體系,推動涉及政務服務事項的資訊跨部門、跨區域、跨行業互通共享、校驗核對,建立高效便民的新型“網際網路+政務服務”體系,推進網上網下一體化管理,實現“一視窗受理、一平臺共享、一站式服務”。

1.建立政務服務事項優化管理機制。按照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全面梳理編制政務服務事項目錄,對延伸到基層特別是鄉鎮(街道)、村(社群)的政務服務事項進行統一規範,最大限度精簡辦事程式,減少辦事環節,縮短辦理時限。探索建立涉及多部門的政務服務事項協同辦理機制。

2.升級政務服務大廳功能,整合構建綜合服務視窗。加快各級政務服務大廳和城鄉社群綜合服務機構功能升級,推動政務服務事項分級進駐,採取“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服務模式,實現一站式服務。建立健全首問負責、一次性告知、並聯辦理、限時辦結等制度,促進政務服務規範化、標準化、便捷化。

3.整合構建統一的資料共享交換平臺和政務服務資訊系統。統籌整合建設覆蓋全國的資料共享交換平臺體系,統一管理政務資訊資源目錄,實現與人口、法人、空間地理、電子證照、社會信用等基礎資訊庫和業務資訊庫的聯通,逐步推進各級共享交換平臺對接,支撐政務資訊資源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互通和協同共享。

依託統一的資料共享交換平臺及社群公共服務綜合資訊平臺等已有資訊平臺,構建統一的政務服務資訊系統,完成與各部門業務系統對接,實現相關審批資料、結果同步推送和業務協同辦理。推進與電子監察系統對接,確保所有政務服務事項審批辦理的流程、結果資訊即時可查可用,做到辦事過程公開,方便群眾監督。

4.構建網上網下一體化政務服務體系。圍繞便民服務,通過綜合政務服務視窗和政務服務資訊系統,實現對各級政務服務事項從受理、審批到出件的全流程監督管理,促進政務服務規範運作。拓展自助服務、社群代辦、郵政快遞等服務渠道,構建跨區域、跨層級、網上網下一體化的政務服務體系。

(三)“一網”通辦,暢通政務服務方式渠道。

以建設群眾辦事統一身份認證體系為抓手,逐步構建多渠道多形式相結合、相統一的便民服務“一張網”,實現群眾網上辦事一次認證、多點互聯、“一網”通辦。運用“網際網路+”思維和大資料手段,做好政務服務個性化精準推送,為公眾提供多渠道、無差別、全業務、全過程的便捷服務。

1.構建群眾辦事統一身份認證體系。以公民身份號碼為唯一標識,結合實名制,探索運用生物特徵及網路身份識別等技術,聯通整合實體政務服務大廳、政府網站、移動客戶端、自助終端、服務熱線等不同渠道的使用者認證,形成基於公民身份號碼的線上線下互認的群眾辦事統一身份認證體系,實現群眾辦事多渠道的一次認證、多點互聯、無縫切換。

2.構建便民服務“一張網”。梳理整合教育、醫療衛生、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群服務、婚姻登記、殯葬服務、社會工作、勞動就業、社會保障、計劃生育、住房保障、住房公積金、公共安全等民生服務領域的網上服務資源,藉助統一身份認證體系,聯通各個網上辦事渠道,構建便民服務“一張網”。結合不同接入渠道和受眾特點,優化服務介面,提升服務渠道的便捷性和辦事效率。

3.以大資料創新網路服務模式。有效整合“一張網”中的群眾行為資料、電子證照庫、資料共享交換平臺數據庫等資源,形成為群眾服務的大資料資源體系。運用大資料技術,開展跨領域、跨渠道的綜合分析,瞭解政務服務需求,不斷優化資源配置,豐富服務內容,做好個性化精準推送服務,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有效提升政務服務質量和效率。

四、實施步驟

以覆蓋各省(區、市)的80個資訊惠民國家試點城市為試點單位,按照“兩年兩步走”的思路,統籌設計、穩步推進。

20xx年,各試點城市開展證照梳理、電子證照庫建設及相關標準體系建立等工作,研究形成與現有系統銜接過渡機制;基本建成電子證照庫,完成與制證系統和業務系統的對接,實現電子證照和紙質證照同步簽發;建成統一的綜合政務服務視窗、資料共享交換平臺和政務服務資訊系統,完成自有政務服務流程的梳理、簡化和標準化,形成政務服務事項目錄;建成統一身份認證體系,實現政務服務多渠道的統一認證。在試點城市內部基本實現政務服務事項“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

20xx年,跨省電子證照流轉交換與網上身份認證體系全面投入應用,各省(區、市)人民政府基本建成資料共享交換平臺、政務服務資訊系統和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體系。基於資訊資源互通共享,初步實現各試點城市間政務服務跨區域、跨層級、跨部門“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基本公共服務事項80%以上可在網上辦理。

各省(區、市)人民政府和國務院相關部門要認真總結試點工作,完善“一號一窗一網”服務模式,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逐步向全國推行。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協同推進。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積極指導、支援試點實施工作。國家發展改革委要會同有關部門抓緊研究制定政務資訊資源共享管理制度,推進統一的資料共享交換平臺建設。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衛生計生委等部門要加強對有關業務管理模式創新、業務流程優化、強化社群應用等方面的業務指導,加大政策支援。公安部、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衛生計生委等部門要研究加快推進“多號合一”資訊共享,並適時推動“多卡合一”改革工作。促進大資料發展部際聯席會議負責統籌推動跨地區、跨部門資訊共享。

試點城市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視,把試點工作列入重要日程,明確工作步驟,認真研究部署,統籌做好政務服務目錄梳理與流程優化、跨部門資訊共享與業務協同、“多號合一”改革等工作。各省(區、市)人民政府要加強統籌協調,推動省市兩級共享交換平臺對接、跨地市電子證照互認共享等工作,確保“一號一窗一網”試點工作順利實施。

(二)創新體制機制,健全標準規範。試點城市人民政府要對現行管理制度和規範性檔案中與“一號一窗一網”服務模式不相適應的規定進行修改,加快推動制定電子證照、資料共享、網上身份認證相關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抓緊出臺資訊資源共享管理辦法,制定完善資訊資源目錄體系規範、資料共享交換等相關配套標準,開展網上辦事、諮詢服務流程和標準研究,加快推動“一號一窗一網”的改革與應用。要切實從群眾利益出發,積極利用政府網站、移動客戶端等渠道全面公開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辦事全過程公開透明、可溯源、可核查。國家標準委要會同有關部門和試點城市,制定電子證照資料格式、跨區域互通技術規範。

(三)加大財政支援,倡導政企合作。國務院有關部門繼續通過現有資金渠道對“一號一窗一網”相關重點工程給予必要支援。試點城市人民政府要加大支援力度,結合財力情況及“一號一窗一網”建設進度,通過本級財政對人員配備、資訊化建設、日常運維等必要經費予以合理安排。引導市場主體行為,引入社會力量,推廣政府購買服務、政企合作等新模式,合理開放利用資料資源。

(四)完善考核制度,接受群眾監督。建立健全效能評估和監督考核制度,開展績效評估考核指標體系研究,以惠民效果和群眾反響來檢驗考核資訊惠民工作。加強輿論宣傳引導,提高“一號一窗一網”工作的社會認知度、認可度。發揮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作用,暢通群眾投訴舉報渠道,完善舉報受理、處理和反饋制度,及時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迴應社會關切。

(五)加強資訊保安,保護公民隱私。落實國家資訊保安等級保護制度要求,加強資料安全管理,完善資訊共享、業務協同的身份認證和授權管理機制,強化“一號一窗一網”資訊化支撐的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採取必要的管理和技術手段,切實保護國家資訊保安及公民個人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