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學校素質教育新課標實施工作情況彙報大綱

欄目: 情況彙報 / 釋出於: / 人氣:1.37W

一、學校基本情況

學校素質教育新課標實施工作情況彙報大綱

新城子鄉中心國小始建於19XX年,佔地面積69612平方米。現有村小5所,教學班47個,在校生1051人。教師126人,其中專職教師115人,小教高階教師120人,中學高階1人。專科以上專任教師比例為73%,勝任率為100%,專任教師獲得計算機省一級標準證書達標率為84%。

近幾年,新城子鄉中心國小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江總書記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和落實xx同志關於《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講話精神,堅持“希望在這裡誕生”的辦學理念,以“和諧揚長,勤奮篤行”為校訓,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全校師生積極努力,身體力行,在校園環境建設上、師資培訓上、英語和藝術教育上、科研工作上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辦學特色,在教育教學各方面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二、樹立了“希望在這裡誕生”的辦學理念,不斷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實施素質教育是發展學校教育的指導思想和根本方向。學校根據學生的特點,充分發掘他們的最大潛能,使之各方面素質得到充分儘可能的發展,最終能順利步入社會,參與社會競爭。這是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也是素質教育的質的體現。

多年來,我校在深入研究素質教育理論的同時,更著重進行素質教育實踐和探索,把更新教育觀念,提高全體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科學素質、勞動技能素質和身心健康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工作。學校從全面提升辦學水平的目標上對學生素質的發展進行了長遠規劃和實施,確立了“希望在這裡誕生”的辦學理念。其中,學生的希望是成為好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學會審美;老師的希望是成為好老師,即受學生歡迎,受家長好評;家長的希望是成為好家長,即創合格家長,爭優秀家長;學校的希望是成為好學校,即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全校師生積極努力,改革教學方法,更新教育手段,逐步構建了我校素質教育特色,即:強化質量意識,走科研興校之路的科研化特色;優化育人環境,加強美育的藝術化特色;建立學校、家庭、社會網路教育的社會化特色。為把我校建成具有“一流教育觀念、一流教育管理、一流師資隊伍、一流人際關係、一流教育質量”的學校而努力。

新鄉中心國小作為一所老校,在100多年的辦學歷史中,力求德育領先,教學為主,各方協調,促進著學生的發展,教師的成長,學校的進步,使學校辦學道路越來越寬,XX年5月以來,學校先後被評為區寒假工作先進單位,區、市優秀少先大隊和紅旗大隊,市、區教育科研先進單位,市教育學會先進學術團體和先進單位,市群體工作先進單位、大課間先進單位,省創新教育先進學校,東北地區教育情報工作先進集體,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先進集體,區“十五”課程改革先進單位。與此同時,德育工作的大力開展帶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不斷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逐年穩步提高。學校自己培養出的舞蹈、歌唱、書法繪畫等各類藝術特長生在參加各級各類競賽或活動中均取得優異的成績

三、注重挖掘素質教育資源,形成多渠道素質教育途徑

(一)、強佔德育工作制高點,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

1、抓實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習慣

① 從點滴小事抓起進行養成教育。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什麼是教育?簡單地說,就是養成習慣”,“切切實實地培養學生學習的良好習慣”。心理學家也指出:根據兒童心理、品德發展的特點,國小生完整的品德是在學校中遵守明確的道德要求、準則和行為規範而逐步形成的。但由於年齡所致,國小生在思想品德形成過程中,道德認識比較膚淺,只知道“應該去做”,但對“為什麼這樣做”缺乏理解,具有外部調節向內心自覺發展的特點,因此,要從"道德行為習慣培養入手,這是發展少年兒童品德的最有效的途徑”。好習慣的養成,就是好素質的形成,將使學生終身受益。為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督促學生養成習慣,增強能力,我校從點滴做起,提倡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通過嚴格有序的養成訓練,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得到了培養,現在,校園內隨時可見拾撿地上垃圾果皮的身影。教師學生見面能主動互相行禮問好,走廊裡聽不見大聲喧譁的聲音,上學排好隊、走好路、做好操……一切都顯得是那麼的井然有序。

② 充分利用好晨會、班隊、隊會及綜合實踐活動課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在我校,每週一各班通過晨會要組織學生學習《規範》、《守則》知識。它由學生自主選擇訓練內容且由學生主持進行。內容多以相關內容競賽或手抄報展示的形式進行,這樣能激發同學們參與活動的興趣。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能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關心周圍的人、事和環境、關心身邊的整個社會,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自主自立能力,也大大地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學校依據《國小德育大綱》和《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等德育法規性檔案,結合《國小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範》狠抓學生常規教育不放鬆,如:文明禮貌教育,文明班級評比以及通過衛生、紀律、法制等專題講座,有力地規範學生行為,現在我校班班學生都能做到出門成行,自然成隊,校園裡相互謙讓已尉然成風,使學生處於德育教育無處不在的環境中。

③加強紅領巾值日崗管理,充分發揮了少先大隊的職能作用。在教育的過程中,學生不是管教的物件和接受器,而是德育過程的主體,提高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其效果是不可估量的。我校堅持紅領巾值日崗制度,由校少先大隊具體指導開展工作,學校大隊部制定了具體詳細的《紅領巾值日崗崗位職責》,具體主持隊部各項工作,佈置每週工作,做好各項工作的檢查評比,對於檢查的情況將及時公佈,每月頒發文明班級和衛生流動紅旗,並根據實際問題,不斷改進,做到有問題及時解決。

學生養成教育貴在堅持、嚴格、有序,為了使德育工作目標性更強,我校開展了樹立國小生十個文明形象的活動,十個文明形象的樹立,涵蓋了學生養成教育的全部內容,即:升降國旗,奏國歌時肅立行禮;與人相處,語言文明,友善寬容,明禮誠信;公共場合,輕聲交談,舉止文雅,著裝得體;孝敬父母,尊敬師長,樂於助人;乘車購物,不擁不擠,座位讓給有困難的人;行車走路,遵守規則,不闖紅燈;保護環境,垃圾廢物不亂扔,綠地草坪不踐踏;愛護公用設施,節約公用資源,遵守公共秩序;國際交往,熱情、友好、大方;情趣健康,遠離不利於身心健康的場所。圍繞這十個文明形象樹立開展活動,促成了德育工作的系列化和具有針對性。

2、大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

愛國主義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體素質和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工程,向青少年開展以愛國主義為主旋律的教育更為重要。

①多年來我們抓住重大紀念節慶日,形象生動地對學生進行了系列思想道德教育。如: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週年等。以德育教育基地為載體,向少年兒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向少年兒童宣講革命鬥爭歷史和革命烈士事蹟。使學生知道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踏著英雄足跡前進。請教育局關工委離退休老幹部、老教師來校進行革命傳統報告會,因為結合本人切身的經歷和感受具有強大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收到了顯著效果,使學生加深了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感情,對少年兒童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②圍繞愛國主義教育組織開展了大量生活體驗活動、科普教育活動、帶領學生參加公益事業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旨在通過學習、參觀、演講、文藝匯演等活動,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激發愛國主義熱情,樹立時代新風。運用不同的形式讓學生受到傳統教育,進一步深刻了解中國的歷史。

③深刻領會並落實xx提出的“八個為榮、八個為恥”的講話精神,結合我校實際開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動,先是要求全體師生逐字逐句學習“八榮八恥”,為落實“榮辱觀”教育各項活動打下思想基礎;其次學校德育處充分利用廣播、電視、板報、班隊會大力宣傳,引導學生背誦“八榮八恥”,學唱“八榮八恥”新童謠,舉辦以“八榮八恥”為主題的板報展、手抄報展、相同內容的主題班隊會及講座。目前,學校“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在師生中已入眼、入耳、入腦、入心、入行動,校園時時處處有“八榮八恥”的內容。

3、以活動為載體,切實開展安全教育

能執行交通三項教育制度。開展了建立交通安全文明學校活動。學生由班主任組織排隊放學。每天組織教師在學生上下學時開展安全值日,在校門前開展交通協助,使學生安全乘車。學校成立了安全保衛處,採用安全教育課、校園安全報、廣播、板報、班會、晨檢、假前教育、簽定安全公約、寫保證書、致家長一封信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師生能掌握報一定的報警、自救和逃生知識。每學期開展一次應急疏散演練。

4、辦好家長學校,提高家長素質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家庭教育對學生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我校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專門成立了家長學校和家長委員會,又下設年級家長委員會和班級家長委員會,加強家教知識的培訓,以吸納家長共同參與學校的德育工作。

①每學年我們聘請經驗豐富的專家、學者、優秀家長進行全校講座,如“如何教育孩子與同學相處”、“如何尊敬長輩”, “如何指導孩子學習”、“如何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等。舉辦校級、班級家長座談會,請教子有方的家長在校內、班內談教育孩子的經驗,讓家長向老師說說教育孩子失敗的教訓等,這樣家長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可以向專家、學者請教,使老師、學生、家長互相溝通。

②每學期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家長可以定期進教室聽老師講課,使家長既能學到知識,又能與教師溝通。

③每學期末向家長髮一封“致家長的一封信”,其目的在於彙報學校工作,徵得家長意見,要求學生如何度好假期,合理安排學習活動時間。

開展德育課題研究。利用《國小家校互動教育策略的研究》省級課題來推動我校家長學校工作規範化、正規化建設。

因家長學校工作成效顯著,XX年,我校被評為瀋陽市優秀家長學校。

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濃厚德育氛圍

校園環境建設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視窗,同時又是學校日常德育的載體。優美的環境氛圍,高雅的校園文化,給人以奮進向上的力量,我校能注意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創設的是一個“時時受教育,處處受感染“的德育環境。

①加強“五風”建設。校訓——和諧揚長勤奮篤行;校風——團結務實勤奮進取;學風——刻苦善思謙遜有恆;教風——因材施教循循善誘是;考風——實事求是公平公正。

五風的確定與建設,顯示了我校在育人方面已經達成共識:教育要以學生為本,要不斷鼓勵孩子們樹立遠大志向,磨礪堅強意志,探索進取,努力尋求科學和。

健全德育教育陣地,營造“三化”氛圍(校園文化、教室文化、走廊文化)。學校校園內設定有德宣傳欄、黑板報;教室走廊張貼著校訓、教風、學風等,教室內張貼著國旗、、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及《國小生守則》等標誌。

②充分發揮德育陣地的宣傳作用。學校開辦了“雛鷹”廣播電臺、結合團、隊、班的黑板報,利用其中的德育專欄大力宣傳學校的德育工作。

(二)、積極轉變教育觀念,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1、加強校本培訓,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①重視師德建設,加強師道學習

結合師德教育,學校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有關師德方面的知識,通過學習,教師的思想認識到位。並且全體教師參與學習,還做了筆記。在平時安排學習,採取了集中與分散學習相結合。在XX、XX年分別組織了35歲以下青年教師進行“正師風,揚師德”、“八榮八恥”演講比賽,比賽中教師們述說的感人的人和事對聆聽演講的教師觸動很大,教師們進一步體會到師愛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靈魂,是教育的靈魂。

② 定期組織現代資訊科技培訓,提高教師適應現代教育技術培訓

現代資訊科技培訓我校進行已有五年了,為了擴大培訓面,剛開始採取請進來的方法進行現代教育技術培訓,聘請了專業人士來我校為教師培訓。專任教師獲得計算機省一級標準證書達標率為84%。學校還利用農村遠端教育系統對教師進行培訓。

③利用多種形式開展基本功培訓。

我校將基本功培訓工作與日常教學常規管理工作相結合,把基本功的學習培訓納入年終考核,營造了濃厚的基本功訓練氛圍。以研促培,教研結合,促進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開展。

學校重視教研工作的開展,以省市級課題及校本課題為載體,進行“教、修、研”結合的課題實驗研究,促進教育教學質量。堅持組織開展課題研討課、彙報課、校級競賽課、達標課,舉辦教研專題講座等來加大教育科研的力度。經常選派教師去北京、瀋陽、大連、濟南、丹東、營口等地聽課取經,參加學術研討。在學歷進修上,我校鼓勵教師自學,進修學習。專科以上專任教師比例為73%。

(三)、教育質量在全新的理念下求飛躍

為了進一步提高認識,提升理念,學校組織教師不間斷地利用校際交流、教研室調研,各級課改培訓之機組織教師反覆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熟悉和掌握課程改革的目標與任務、重點與要求。通過不斷地“溫古而知新”充分領會其中蘊含的先進教育理念。過去的幾年中,我們結合新課程的實施,在教研室的領導下,組織了各種形式的學習和交流研究活動:1、深入開展校際交流進行學習,用本校教師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互相學習,讓教師實現了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不斷給自己的教學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2、利用走出去學習培訓機會,促使教師在教學工作操作層面上大開眼界。幾年來,我校領導帶領導各科教師到各地分別進行了相關課題的培訓學習,學校管理經驗的學習,促使教師真正把教學新理念、新要求、新方法逐步內化為自己的教學價值觀和具體的教學行為。

(四)、常規在規範的管理中求創新

1、不斷完善課程體系

按照國家教育部規定的課時計劃,學校規範學科課程,進一步強化教育法規意識,嚴格執行課程計劃,上足、教好所有規定的課程。除了語文、數學、英語等大學科外,對國小科也能予以重視,保證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

2、為了讓制度對教師的教學工作起到實實在在的約束作用,讓教師習慣教學常規中制度和條例的約束,學校教務處實行了月查和隨機抽查相結合的抽查方式,進行常規性工作檢查,以使常規管理充分體現出“細、嚴、實、常”四個字。

3、我校的教研工作重點之一是集體備課的工作。要求教師在備課中要繼續堅持做到五備三有:備課程標準、備教材、備學生、備過程、備資源;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學生、手中有方法。體現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目標和任務。按73號檔案中備課的要求保證備課質量。要求每節課型均有完善的教案。對教師的教案定期檢查,認真總結。本學期我鄉舉行一次教案評比,評比後領導做了認真的總結。

本學期為配合教研室評選優秀教研組活動,我們重點抓了集體備課。中心教研組教師回到本校後能起到表率作用,帶領本校教師開展好集體備課,結合學習街一小現場備課的經驗,我們對各校的集體備課做了檢查評比,首先由中心校五年組的教師做一次現場備課,各主校領導參加,然後根據本校的實際確定自己的備課思路,開展活動。通過檢查督促使各校體備課落到實處。通過集體備課發揮集體的智慧,引導教師明確教學目標,抓住重點、難點,結合學生的實際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運用最合適的教學手段,設計流暢的教學過程。在教師個人鑽研教材的基礎上再集體研究使備課質量得以充分的提高。領導對各課教案定期檢查,保證上課的質量。

4、加大了聽課、評課力度,及時瞭解課堂教學動態。為了真正發揮課堂教學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主陣地、主渠道作用,不斷改革引用新的教學方法,學校各部門領導充分利用匯報課、達標課、大賽課、推門課等機會走進每位教師的課堂進行聽課,組織講課。領導從自身做起,除了要求同學科教師相互聽課外,還鼓勵教師跨學科聽課,民漢教師跨語種互相聽課。學校領導聽課也注重了目的性。即要看教師的教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重難點、基本素養等幾個方面有無充分體現課改精神,更要看學生的學在課前準備、學習情緒、主動參與、創新意識等方面的表現和生成性效果。

在教研工作的進行中,我們把教師評課水平的提高做為了一項重要工作去抓,以前,許多老師是會講課,也能把課講好,但卻怯於評課,鑑於此,我們結合學校“青藍工程”的開展,讓老師自己找榜樣學習評課,先是在平時評課時注意讓一些會評課的教師先評,再讓其他老師學著評,剛開始評的好不好,能不能評到點子上我們都沒做高標準的要求,只要敢評就行,慢慢的,一個帶一個,興趣和積極性不斷被調動起來,現在,學校各學科課堂教學後進行評課都出現了一大批評課高手,特別突出的是能做到理論與實際的準確結合。學校在進行“課改之星”大賽和學年達標課時,我們對評課工作採取了一對一評課的方式,每位教師講一節課,每位教師也評一節課,並寫出詳細的評課稿,根據收集的評課稿看,每位教師都有很大的進步,有些教師還將自己的評課稿整理寫成論文投寄發表。

5、推行評價制度改革,重視讓每個孩子獲得成功經驗。在教學工作中,無論是課改年級還是非課改年級,不管是哪個學科的教學,課堂教學還是課後輔導,我們對教師的評價工作給予了更多的關注,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除了書面定量全部採用等級制評價外,更注重對學生課內、課外學習活動及作業的定性評價,關注教師對學生所下評語的形式及質量,要求評語中對學生已經掌握了什麼,獲得了哪些進步,具備了什麼能力,都要有具體全面的體現,並要求評價結果有利於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能促進學生的發展。我校的《教師發展性評價研究》省級課題獲遼寧省“十五”優秀課題三等獎。

6、抓好培優輔差工作。

我校十分重視抓好培優輔差這一工作,培優輔差工作任務定到學科教師頭上,要求各教師根據所帶學生學業和思想兩方面的情況,確定優等生和學困生名單,然後依據實際,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制定出相應輔導培養措施後進行這一項工作的開展,努力做到讓學困生吃好,讓優秀生吃飽。在這項工作的開展中,為了真正讓每一類學生都得到不同層次的提高,我們在作業的佈置上提出了分層佈置作業的要求,對優等生注意作業深而少,而對於學困生作業的佈置時就一定要注意難度的降低,絕不搞機械重複的訓練,讓學困生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進行知識的消化,為保證這項工作落到實處,教務處在進行常規檢查時,特別注重教師教案中作業的佈置,學生作業中作業題的佈置,在下午放學前到各教室去看各學科教師留的作業型別和作業量,還召開座談會進行調查。

(五)、堅持科研興校,促進教師在豐富的教研活動中求提高

為使我校能更好地適應新形式的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教師業務水平提高的培訓:

1、加強教師的自修自研。在這項工作的開展中,我們仍將教育理論學習與教學經驗反思、教學實踐與互動合作、課題研究和成果展示作為培訓的具體內容。許多老師的自修自研已見成果,如,不少教師上交的案例開始變的規範,能將自己學到的理論能運用於論文、案例的撰寫中,還要一些教師將從學習中學到的教學生學習、評價的方法合理利用。

2、實行“青藍工程”,新老教師、業務能力強與弱的教師間採用“聽課—學課—評課—再上課”的形式來帶動新教師及業務能力不強的教師的水平的提高。具體以年級、學科為單位,組成了“一幫”一活動小組,不僅從雙方的學歷、教齡、年齡、職稱、所獲獎項等各方面考慮搭配幫輔,還特別重視被幫扶教師的理念的更新程度和實際的教學經驗,要求幫扶教師從班級管理、備課、上課、對待學困生、批改作業等各方面進行細緻指導。

3、積極為教師的成長搭建舞臺,讓每位中青年教師都有展示自己教學才能的機會。除了繼續發揮骨幹教師的優勢示範作用外,我們開始將骨幹教師的培訓面做有意識的擴大,大膽起用了一些教師承擔送教下鄉課、校際交流課(到我鄉的村小)的講授任務,不過,在正式上講臺前,都就課的備、上進行了充分的研討交流。

(六)、立足校本開發,突出育人特色

為了配合遼寧省教育廳在我省中國小啟動“生命教育工程”的有關檔案精神,深入貫徹《遼寧省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對青少年進行環境教育、人口教育和可持續發展教育,促進改善環境、提高人口素質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推進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程序,我校在青少年中廣泛開展了ebd教育(環境、人口與可持續發展教育的簡稱)校本活動。我們認為,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三個重要支柱。要繼續擁有一個生機勃勃的地球,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社會的必然選擇。聯合國《21世紀議程》指出:“教育是促進可持續發展和提高人們解決環境和發展問題的關鍵。”

1、活動的產生背景

目前,有多少人呼吸汙染的空氣、有多少人飲用質量不達標的水?有多少人隨時面臨食品安全的威脅?地球上最古老的居民——微生物造成的非典、禽流感、炭疽等疾病更使人們不寒而慄。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居安思危,戒奢以儉。今天,在社會上、在學校裡、在家庭中,我們看到,眾多的孩子用自己的觀念、聲音、行動對保護環境、關注未來先知先覺、發出倡議,孩子們的思想和行動讓我們在危機感中擁有了一份希望和信心。

我們新城子鄉位於新城子區中部,總面積96.3平方千米,共有23個自然村。境內地勢平坦,有萬泉河、長河、羊腸河、左小河四條河流,都是遼河的支流,大致呈東南—西北方向,流向黃家鄉注入遼河。

我鄉地處城區周圍,幾條汙染河流流經我鄉,師生們深感環保之重要,所以我校確定環境、人口和可持續發展教育為特色創新專案。

環境、人口和可持續發展教育活動,目的是將師生們自發的行為(在以前各部門組織的徵文中都有所體現),引導和昇華為自覺的行為,我們決心要提升其內涵,列入新德育體系中,從生態道德的角度去思考,培養學生尊重自然、愛護自然、保護生態意識,是人與自然之間的道德修養的培養,從知上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從情上培養學生關愛生物的情感,從意上培養學生維護生態平等的責任感,從行上培養學生保護生態的意識。

2、活動的主要做法

從XX年9月起,我們校在總結以前各項活動時,深感目前的德育工作缺乏實效性,我們經調研決定,開展環境體驗教育,切入點確定為水資源的利用和保護。以此為平臺,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環保教育活動具體分為五部分:

周圍環境調查與資訊收集。我們發動師生在自己周圍調查河流汙染狀況、家庭水資源的浪費情況。在德育處和自然課老師的指導下,五、六年級的學生寫出了《水資源利用和保護觀察日誌》,詳細的記錄了自己周圍和家庭水資源的汙染和浪費情況。收集了大量水資源利用和保護方面的資訊,瞭解到我國的年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為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的第88位,是世界上13個貧水國之一,而瀋陽的年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只有338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5,這個基本國情使大家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編寫校本課程。在收集資訊的基礎上,學校德育處編寫了《水資源利用與保護》校本課程,它補充了統編教材的不足,幫助學生認識家鄉的水資源情況,全書共10課,分別為家鄉的河、救救左小河、小龍河的傳說、明天你喝什麼、有關水的數字、自來水的由來、水是如何被汙染的、下沉的城市、我們該喝什麼樣的水、關於節約用水的幾點常識和建議。該課程安排在品德與生活(社會)課時間給學生講授,受到了學生的歡迎。

多學科促進。環境保護,涉及目前國小的品德與生活(社會)、自然、語文、綜合實踐等學科,根據這一特點,我們成立了ebd教育工作小組,發動大家的力量,結合新課程改革,將其納入國小研究性(探究性)學習範圍內,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局面,促進了工作的開展。

開展有關活動。ebd教育必須有活動作為支撐,這是我們學校各部門、各年級、各學科的共識。我們校以德育處和少先大隊牽頭,在學生中開展了各種卓有成效的活動。XX年10月,我們開展了《爭做環境小衛士》徵文活動,共收到全鄉6所國小的正文200多篇。在中心國小和新城堡、二臺子國小開展了《水資源利用與保護》綜合實踐活動,開展了有關的實驗室實驗、野外考察和參觀自來水廠、自來水公司等活動,學生們寫出了相關的觀察日誌、實驗報告、考察記錄和參觀記錄。組織學生利用參加瀋陽市寒暑假主題活動的機會,在老師的指導下撰寫徵文,參加市裡組織的比賽。在平時,利用班隊會、板報、校園廣播站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和宣傳。在家裡,開展節水活動。

運用科研手段,提高科技含量。我們學校的辦學特色是“科研興校”,具有教育科研的優良傳統。XX年3月,我們就結合課程改革,在二臺子國小先行一步,幫助他們在市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進行了《農村國小品德與生活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市級課題的申報工作,將水資源的利用與保護納入到課程資源的開發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個專案現在已通過市裡專家組的鑑定驗收。

3、活動的基本成效

活動開展以來,我們感到取得了一定成效。學生們的節水意識提高了,環保意識增強了。在學校、家庭和社會,能主動向周圍的人宣傳節水知識。我們參加了瀋陽市青少年科學實踐活動優秀專案的申報。傘軼楠同學的《救救左小河》一文在瀋陽市“安全環保知識記心間,我為瀋陽振興做貢獻”徵文比賽中被評為一等獎,還有多名學生的環保徵文在市、區比賽中獲獎。德育主任陳鑫被評為市寒假工作先進個人,少先大隊輔導員李麗被評為市優秀輔導員。陳鑫編寫的校本課程《水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全文入選區教師進修學校的《品德與社會(生活)校本課程集》之中。德育處撰寫的《加強德育科研工作提高德育工作實效性》、《國小德育系列化實施方案》上報市教育局德育處。

我們的活動,緊扣建設和諧社會、節約性社會的主題,沒有將德育工作與學校的教學工作割裂開來,將口頭的德育變成行動的德育。沒有將環保教育停留在傳授知識的水平上,而是通過學生自己的親身感受、親身體驗,將它深化到情感、意志和行為階段。我們認為,如果學生僅有環保知識,而無保護生態環境的情感和意志,就不會做出保護生態環境的行為。令人欣慰的是,我們的環境、人口和可持續發展教育,在社會上引起了一定的反響。學生家長反映孩子在家裡懂得節約用水,懂得水的重複利用。比如用淘米水、洗菜水澆園田地,用洗衣服水拖地等。學生的這種行為,符合我國民間“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勤儉持家的傳統,對當前獨生子女教育問題也是一個解決之道,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歡迎。

(七)、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濃厚素質教育氛圍

校園環境建設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視窗。優美的環境氛圍,高雅的校園文化,給人以奮進向上的力量,我校能注意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創設的是一個“時時受教育,處處受感染“的素質教育環境。

建設校園“潔淨美”。潔:衛生區分工到班,每天早晚兩小掃,每週一大掃,由學生會檢查公佈。加強對學生的養成教育,不許亂扔亂拋,確保校園整潔。“靜”:通過對學生文明禮貌教育,杜絕課間打鬧現象的發生;樓道內值周學生隨時會提醒“上下樓請出門成行、自然成隊,要輕聲慢行”,學生無論升旗、做操都養成了自覺排隊的習慣。“美”:學校不斷加大綠化美化的力度,校風、教風、學風、圖片和諧搭配,相映成輝。潔、靜、美的校園環境為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的養成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近年的工作成績

我們學校整體工作開展的規範細緻,校容校貌整潔有序。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一定成績。XX年5月以來,學校先後被評為區寒假工作先進單位、電影放映工作先進單位,區優秀少先大隊,市、區教育科研先進單位,市教育學會先進學術團體和先進單位,市群體工作先進單位、大課間先進單位,省創新教育先進學校,東北地區教育情報工作先進集體,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先進集體。在XX年和XX年的全國國小生英語競賽中,榮獲優秀組織獎。XX年和XX年,我校的經驗材料先後發表在《瀋陽市教育科研XX—XX》、《瀋陽市教育科研XX—XX》兩書和《新城子教育》雜誌(XX-1期)上。XX年12月,被區教育局評為教育教學管理創新競賽國小第五名。其中,科研和體衛藝工作名列第一,德育列第五。《新城子教育》雜誌(XX-3期)還刊登了田凱師校長《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學校》和朱會芬副校長《農村國小教育的問題與對策》(XX-4)的經驗文章。XX年4月,我校被評為區“十五”課程改革先進單位。9名同志因在校本課程和課例寫作中成績突出而獲獎。

“十五”以來,我們完成了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子課題1項,省級規劃課題1項,市級規劃課題7項,區級規劃課題12項。共有13項課題獲獎,其中,國家級子課題一項,省級一項,市級5項,區級6項。區教育科研室三次在我鄉召開全區現場會。代表我區接受市國小教研部調研、市科研部中期檢查。

學校教師隊伍的素質也有明顯提高。現有國家創造教育骨幹教師1人,市級先進10人,市區學科骨幹18人。區級先進14人,區科研骨幹11人。2人被評為區學科帶頭人,3人被評為區課改標兵。全校教師共撰寫市級以上優秀論文240多篇,省創新課3節,國家級創新課1節。上學期五、六年級的質量監測成績均名列全區鄉鎮第二名。7月17日,朱會芬校長在區國小試卷分析會上做了題為《深化教育教學管理,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的經驗介紹。

五、今後的工作思路

緊密聯絡我校的工作實際和教師的思想實際,堅持學以致用、用以促學,把用黨的十七大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作為學習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自覺堅持科學發展,善於領導科學發展,精於統籌謀劃科學發展。做到對待發展有信心,考慮發展有思路,推動發展有辦法。著力把握教育發展規律、創新教育發展理念,提高教育發展質量和效益。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努力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進一步優化教育結構,促進各個村小的均衡發展。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堅持教育公益性,促進教育公平;堅持從嚴治教、規範管理,推進和諧校園建設;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學內容、方式和質量評價制度等改革。最終使“和諧揚長,勤奮篤行”的校訓深入人心;民主辦學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校得到切實落實;科研興校的辦學特色得到深化;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各種矛盾得到正確處理;公平和正義得到維護和實現;安全穩定得到長久維護;各方面的關係得到妥善協調;一切有利於學校發展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援,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努力爭取上級的積極支援,提供寬鬆的政策環境,為真正意義上的“雙高普九”而努力。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良好的成績將為我校素質教育工作帶來更大的動力,特別是特色辦學使我校的各項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與先進學校比,仍然有許多無法逾越的差距,但我們相信,只要我們能以更趨開放的心態,更具發展的眼光,不斷研究,繼續朝著“校風好、教風正、學風濃、質量高、特色明”的辦學目標前進,一定會把我們的各項工作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