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建立全省文明城市測評驗收工作彙報

欄目: 工作彙報 / 釋出於: / 人氣:2.27K

現在,就平涼市建立全省文明城市工作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作以彙報,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

建立全省文明城市測評驗收工作彙報

一、基本市情及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

平涼市位於甘肅東部,轄崆峒區和涇川、靈臺、崇信、華亭、莊浪、靜寧6縣,102個鄉鎮,1529個村。總面積1.1萬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52.7萬畝,總人口226萬。主要市情特點:一是區位優勢明顯。地處陝、甘、寧三省(區)交匯處,是古絲綢之路東端的交通要塞,具有厚重、包容、多元、開放的經濟文化特徵。312國道橫貫全境,寶中鐵路縱穿南北。隨著平定、銀武、西長鳳高速和西平、天平鐵路陸續建設,平涼將成為甘肅東部重要的交通樞紐。二是歷史源遠流長。早在3000多年前,周朝先祖就在涇河流域創造了當時比較先進的農耕文化。公元358年,前秦大將軍苻堅進攻前涼,置平涼郡,取“平定涼國”之意,平涼由此得名。歷史上曾出現過世界鍼灸醫學鼻祖皇甫謐、唐朝名相牛僧儒、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趙時春等彪炳史冊的傑出人物。三是文化底蘊深厚。相傳西王母降生於涇川回山,軒轅黃帝問道於崆峒山,秦始皇祭天在蓮花臺。崆峒山道教文化、西王母遠古文化、古成紀尋根文化、皇甫謐醫學文化獨具魅力。境內發現仰韶、齊家等各個歷史時期的古遺址465處,有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25個,館藏文物3萬多件,其中國家級文物8000多件,出土於涇川縣的佛舍利金銀棺、靈臺縣的西周青銅器和南宋貨幣銀合子等,被譽為“中華文物之最”。四是資源相對富集。年均降雨量511.2毫米,森林覆蓋率22.3%,是甘肅主要農林產品生產基地、西北重要的綠色畜牧基地和全國優質果品生產基地。探明煤炭儲量34.7億噸,佔全省40%,華亭煤田是全國13個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石灰石儲量30多億噸,陶土、石英砂等非金屬礦藏也極具開發價值。有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崆峒山,國家森林公園雲崖寺等人文自然景觀100多處。

XX年年初,我市召開了第二次黨代會,確定了今後五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思路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構建和諧社會為方向,以強市富民為根本,堅持發展抓專案、改革抓創新、和諧抓民生、保證抓黨建,緊緊圍繞“十一五”規劃的總體要求,主攻三大目標,建設四大基地,走好五條路子,推進六個跨越,全面加強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努力實現總體小康並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邁進。

三大目標:一是建設小康平涼。就是綜合經濟實力再上新臺階,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兩位數增長,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00億元大關,人均突破1000美元,地方財政收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翻一番。經濟結構趨於合理,發展方式進一步轉變,單位能耗降低20%以上。新農村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城鄉差別逐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較大幅度增長,人民群眾過上更加殷實的生活。二是建設和諧平涼。就是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全民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接近全國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全社會就業比較充分,社會保障體系趨於完善,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社會管理體系逐步健全,城鄉群眾普遍享有基本醫療、公共衛生服務和豐富多采的文化生活,安全感和幸福感明顯增強。三是建設魅力平涼。就是實現山川秀美,突出人文內涵,充滿發展活力,凸顯特色魅力,使平涼成為創業的好地方、旅遊的好去處、居住的好家園。中心城市品位不斷提升,城區面積擴大到45平方公里,城鎮化水平達到32%,服務功能日臻完善。以“四大文化名片”為代表的地域特色文化充分彰顯,吸引力、凝聚力和競爭力進一步增強。改革開放取得新的突破,體制機制性障礙有效破解,全民創業熱情高漲,創新活動層出不窮,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發展環境更加寬鬆,打響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品牌,爭取建成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全國特色文化名市、全國文明城市,平涼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四大基地:一是加快建設全省能源化工基地,煤炭年開採量控制在3000萬噸左右,就地轉化率達到60%以上,電力裝機容量達到400萬千瓦左右,發電量達到280億千瓦時,著力打造煤電工業、高載能工業、煤化工業產業鏈。二是加快建設全省綠色畜牧基地,發展百萬頭肉牛、百萬畝牧草,形成年加工25萬頭肉牛、200萬標張皮革的生產能力,把平涼逐漸發展成為全省農區重要的畜產品生產、加工、貿易中心。三是加快建設全省優質果品基地,實行標準化管理,打造優質品牌,提高出口創匯能力,使果樹經濟林面積達到200萬畝,果品總產量達到100萬噸以上。四是加快建設西部人文生態旅遊基地,深度挖掘人文資源,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遊、住、行、食、購、娛”配套體系,旅遊綜合收入達到10億元以上。到2011年,煤電、草畜、果菜、旅遊四大主導產業增加值達到100億元,佔gdp的比重達到50%,對財政貢獻率達到75%。

五條路子:一是正確處理“好”與“快”的關係,大力實施專案帶動戰略,走好中求快、以好促快、全面發展的路子;二是正確處理“城”與“鄉”的關係,大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走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協調發展的路子;三是正確處理“遠”與“近”的關係,大力實施強基固本戰略,走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持續發展的路子;四是正確處理“增”與“減”的關係,大力實施民生優先戰略,走文明進步、安定團結、和諧發展的路子;五是正確處理“內”與“外”的關係,大力實施開放開發戰略,走啟用內力、藉助外力、創新發展的路子。

六個跨越:一是著力抓好新農村建設,在統籌城鄉發展上推進新跨越;二是加快煤電化運一體化綜合開發,在做強地方工業上推進新跨越;三是突出中心城市建設,在提升城市品位上推進新跨越;四是壯大旅遊產業,在發展第三產業上推進新跨越;五是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質,在發展社會事業上推進新跨越;六是更加關注民生問題,在建設和諧社會上推進新跨越。

二、XX年以來文明城市建立情況及成效

XX年撤地設市以後,平涼市委、市政府始終把建立全國、全省文明城市作為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輻射帶動力和提升城市形象與發展水平的有效舉措,目標不變,力度不減,持之以恆地開展了全國、全省文明城市建立活動。尤其是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文明委的精心指導下,市委、市政府堅持把建立全國、全省文明城市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堅持以爭創全國、全省文明城市統攬精神文明建設全域性,堅持推行精神文明建設責任目標量化管理,全面開展了系列文明建立活動,相繼建成了一批精神文明領域的重點工程,湧現出了“全國道德模範”張曉、“全國十大傑出母親”劉霞等先進典型,各類爭先創優活動初步形成合力,城市文明水平得到整體提升,先後獲得了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省衛生城市等稱號。主要取得以下六個方面成效:

一是經濟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始終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認真落實市二次黨代會提出的“主攻三大目標、建設四大基地、走好五條路子、推進六個跨越”的戰略部署,全市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均以兩位數的速度快速增長,增幅位居全省前列,經濟綜合實力上升到全省市州第八位。XX年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147.82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1.84億元,增長39.4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39.64億元,增長18.98%;大口徑財政收入完成16.15億元,增長22%,地方財政收入完成6.96億元,增長20.8%,財政支出完成37.26億元,增長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52.13億元,增長16.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8788元和2095元,增長11.9%和7.4%。特別是市上確立的“四大產業”發展較快,取得了質的飛躍。XX年年,以“平涼煤電”為重點的工業經濟增勢強勁,原煤產量達到1917萬噸,發電量達到97億度,煤電工業完成增加值30.93億元,增長17.16%,全市工業對財政的貢獻率達到56%。成功註冊“平涼紅牛”證明商標,牛飼養量、出欄量分別達到94.1萬頭和30萬頭,居全省農區之首。“平涼金果”獲得全國第一個蘋果類證明商標、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綠色食品、綠色食品原料標準生產基地、gap示範基地五張國家級名片,果品總產量達到58.1萬噸,出口創匯249萬美元。果畜兩大產業對農民收入的貢獻率達43%。“平涼旅遊”對外知名度進一步提升,崆峒山晉升為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年接待遊客190萬人(次),綜合收入5.6億元,分別增長28.2%和30%。四大產業對生產總值的貢獻率提高到42%。

二是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全市認真實施新的《義務教育法》、全面落實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積極爭取實施了一批教科文衛專案,新建、改建校舍45.1萬平方米,消除農村中國小d級危房15.2萬平方米。平涼高等醫學專科學校於XX年掛牌成立,結束了我市沒有高校的歷史。實現了醫療衛生“四個全覆蓋”,7個市、縣傳染病區和疾控中心國債建設專案全部建成使用,完成了32所鄉鎮衛生院、172所農村衛生所的標準化建設,建成社群衛生服務中心3個、服務站7個。全市鄉鎮計生服務站全部達到規範化標準。啟動市網路中心數字平臺建設和城區網路升級改造,華亭縣城區有線電視實現了數字轉換,開通了平涼人民廣播電臺。完成全國地市級博物館儲存環境標準化建設試點專案,建成全省一流的寶塔博物館。積極實施了“百縣千鄉宣傳文化工程”,先後列建4個縣級宣傳文化中心、19個鄉鎮宣傳文化站,全市50%的鄉鎮、20%的村建成文體活動站和標準化籃球場。科技進步先進市(縣)建立進展良好,競技體育和全民健身活動深入開展,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整體水平進一步提高。

三是城市重點工程建設取得新突破。堅持集中財力辦大事,特別是“地改市”以後,城鎮化步伐明顯加快,累計投資41.3億元,先後完成了“六縱九橫”、“一園兩路八配套”、“一帶兩區三園四路五建”、柳湖公園東擴、涇河風情大道及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