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國小勞動實踐場所建設工作彙報材料

欄目: 彙報材料 / 釋出於: / 人氣:1.3W

一、學校情況簡介

國小勞動實踐場所建設工作彙報材料

隨著教育城鎮化程序的日益加快,城區居民日趨增多,加之城區的西移,青檀路以西居民子女入學難、市駐地國小就學壓力大的問題日趨明顯。對此,不僅各級人大、政協代表對在青檀路以西建設國小的問題提出議案,市、區兩級政府及市、區教育局對建新校也高度重視,決定XX年在城區西部新建一所國小,當時暫時作為文化路國小西校,其一切具體管理工作均由文化路國小負責。今年8月28日,經教育局黨委研究決定,正式命名為市中區鑫昌路國小,成為市中區教育局直屬完全國小。

學校佔地50畝,設計規模36個教學班,總建築面積11000平方米,由市區兩級政府投資1600萬。學校一次性規劃,建設到位,做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充分體現高品位、高檔次和現代化理念。學校現有教職工89人,27個教學班,5個幼兒班,在校學生XX餘名。

二、勞動實踐場所建立的緣起

過去,曾有一種說法: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是對讀書人的特別嘉獎和最高榮譽,於是一直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近年來由於孩子漸少,家長們對孩子愈加寵愛,新的“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人群應運而生。如此現象不能不引起我們教育工作者、家長和社會的高度警惕。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科學的發達,我們的下一代肯定不是每天都是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舊式農民的翻版了,但是中華民族的吃苦耐勞的精神,堅韌不拔的品質,卻是我們生活的精髓,不能隨意丟棄。日本採用“狐狸教子”的方法時刻關注訓練孩子的堅韌不拔精神,成為世界科技領軍,美國、英國採用“獨立自強、民主自立”的方式培養下一代,使民族自強的持續性得以發揮。如果說十年前的一場中日國小生夏令營引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地震式的教育大改革的話,十年後的中日韓國小生在中國內蒙古草原上的一週表現,更是叫我們歎為觀止,羞於表述。於是黨中央適時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運用我們的各方面機構和力量,抓好民族精神的教育和培養,真正將新課程的理念全面貫徹落實,讓延續五千年的中華民族文明歷史得以發揚光大。為此,我們應該以民族利益為重,從點滴開始,從現在開始,從我開始,教育好孩子們的思想,鍛鍊好各種勞動技能和精神,培養優秀的民族素質,提升民族的品位。

同時為了讓新課程全面實施,為了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和一定的勞動技能,我校在XX學年組織領導小組專管學校實踐課程的開發,由賈中章、王恆清兩位老師任勞動實踐場所指導員,負責場所的種植安排,分班分塊進行實踐活動。2011學年,場所工作由總務處副主任孫曉明老師分管,朱永、龔建東老師具體指導,逐步將學農實踐場所工作引向規範化建設。

三、指導思想及理論支撐。

我校的勞動實踐場所是在新課程理念的統領下,採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整體工作。我們認為學生的素質不僅是基礎文化素質,而且還應包括各種體力、能力和知識面,包括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的樹立,只有全面地觀點去進行教育教學行為,才會讓學生形成堅韌不拔、吃苦耐勞、樂觀向上、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風貌,才會形成客觀看世界主觀去努力的良好人格。新課程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之間相互溝聯,缺一不可。知識與技能是骨架表皮,方法與過程是血脈筋絡,情感態度價值觀是靈魂思想,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除了認真學習書面教材以外,更需要課外的社會資源的大量補充,才能有機地結合社會理解課文,理解社會,形成能力,造就人才。

四、組織管理及實施。

為了更好地領導開展學校勞動實踐活動,開發課程資源,讓學生有全面發展的機會,學校組織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勞動實踐場所領導小組,統領場所建設工作。黨員幹部帶頭做,老師學生一起幹,全員參與,分工合作,老教師教新教師,老師教學生,學生教學生,互幫互學,教學相長,營造勞動實踐氛圍,讓大家在同一片藍天下共同成長。

1、 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勞動實踐活動。按照勞技課大綱要求,結合場所種養專案,根據農時季節,合理選擇蔬菜品種,組織學生到場所鬆土、鋤草、澆水、施肥。建立評比制度,對各班場所內蔬菜種植和長勢情況進行評比,同時,各班勞動場所評比結果與班主任績效考評掛鉤。

2、我校挑選朱永、龔建東、賈中章三位教師作為學生勞動實踐的輔導老師,特聘農藝師王王恆清同志作為場所的指導老師。對於學生來說,我們把勞動場所作為載體,促進了他們的發展,讓教育與生產勞動結合起來,充分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引導他們通過觀察、動手、動腦,以濃厚的興趣,讓他們親身體會到勞動艱辛與快樂。每當他們品嚐自已的勞動果實時,那種高興、喜悅不言而喻。馬克思說過:“教育與生產勞動的結合,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是造就全面發展的唯一方法。”我校就是本著學生全面發展這一目的,讓學生與自然接觸,在勞動中通過真切的感受,心理體驗,獲得對自我,對世界,對生命,對生活的認識理解,讓學生形成樂觀的生活態度和美好的生活體驗,形成健康的個性與品格。激發了他們的潛能,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五、收穫和成果。

辛勤的汗水澆灌出豐收的喜悅。我們通過勞動在物質有了收穫。

去年花生、絲瓜、南瓜、豆角等收入700元,全部用於困難學生的資助,估計本學期收入花生200斤,豆角100斤,絲瓜100斤,南瓜50斤。同時今年在植樹木、花木數百棵,草坪數百平方,美化、綠化了校園環境。

物質上的收穫固然可喜,更主要的是在精神上有了豐碩的成果:

(1)鍛鍊了師生的勞動實踐能力。

(2)消除了勞動可恥觀念,怕勞動、羞於農作、怕髒怕臭的思想煙消雲散。

(3)領悟到生活的真諦。幹活中的偉大,勞動中的成果,辛勤的汗水可以換取豐收的喜悅,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有利於學生今後一生旅途中迎難而上、刻苦耐勞精神的發揮。

(4)擴大課程資源,拓寬學生的科學知識視野,免戴“五體不勤,五穀不分”的高帽。大自然的課堂,讓學生不再是魯迅先生描述的生活在封閉的環境中只知四角天空裡的“少爺”,而是各種能力得到發展,各種實踐得心應手,知事甚多的“少年閏土”。

(5)快樂生活,享受生活。農活雖然辛苦,但是勞動的過程卻是愉悅的,特別是除去雜草,保護莊稼,看著勞動成果茁壯成長,使師生有了“學習如禾如苗,懶惰如蒿如草”的人生感悟,更加珍惜勞動成果,更覺生活快樂。

(6)為新型的人才打下思想基礎。現代化需要知識,更需要有創新思想的人才,通過繼續的勞動實踐活動,會將全面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發揮地更加瀟灑自如。

六、實踐場所建設的經驗與推廣價值。

在幾年的勞動實踐場所建設中,我們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經費投入上傾斜

要探索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新型勞動教育模式,首先必須開發勞動教育資源、建立功能較為齊全的勞動教育場所。我校十分重視這方面的硬體建設。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們投資了近3萬元用於場地建設。此外,又化費了近千元元用於購買農具、農藥、化肥等。既保證了勞動實踐教育所必需的物質條件,又為發揮較好的育人功能和教育效益奠定了一定的物質基礎。

2、教材建設方面傾斜

我們加強勞動課程教材建設,在使用省編勞動課教材的同時,還從本地本校的實情出發,組織力量編寫了勞動(技術)校本教材,豐富了勞動教育的教材建設。

3、教育科研方向傾斜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勞動技術和社會實踐教育向教育科研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例如,如何遵循青少年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科學安排勞動實踐內容?新一代的青少年學生面對的是一個與過去時代迥然不同的生活環境,思想更為複雜,如何增強勞動實踐教育的針對性,進一步提高教育實效?如何根據現代社會的需要,不斷充實勞技教育內容?等等。為此,經常召開勞動實踐教育方面的研討會。

4、構建政策導向機制

任何一項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正確的政策引導。根據勞技課程的實施要求,建立了勞動教育的政策導向機制。強調要做到“三到位”。一是思想認識到位:通過典型例項和輿論宣傳,由一“點”影響一線,由一“線”影響一片,使全校教師認識到勞動教育對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作用。二是政策扶持和約束到位:根據國家對勞動(技術)教育的要求,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配備勞技課兼任教師,落實相應的專項經費,納入督導評估範圍,建立相關的獎懲制度等等,促使勞動和社會實踐教育任務得到具體落實。三是課程安排到位:嚴格禁止專任教師無故不上課、嚴格禁止其他學科教師擠佔勞技課程課時。

幾年來,本校通過對學生的勞動教育和勞動實踐場所建設,使學生樹立勞動觀念,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培養了學生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良好品質,還培養了他們對現代生產技術的興趣,樹立對社會的責任感和質量意識,具有一定的創造能力。

課題:學校的勞動實踐場所參觀(二年級校本課程實踐)

一、活動具體目標:

1、在活動中使學生了解學校的勞動實踐場所,是非常具有特色的一個生態觀光園。

2、通過調查、採訪,瞭解勞動場所的特點,其中以花生種植格外引人注目。

3、激發學生熱愛學校的情感,並激起他們為研究和發展學校的生態而努力學習。

二、活動的實施:

整個活動分四個階段實施:

1.活動準備; 2.走入校園實踐場所實地調查;

3.交流,瞭解調查所得; 4.活動結果與評價。

第一階段:活動準備

(一)瞭解生校園勞動實踐場所發展規劃情況。

(二)分組設計調查表

調 查 表

調查地點:

調查時間:

小組成員:

組長:

植物的種類

生長狀況

第二階段:走入實踐場所,實地調查,收集資料

目的:通過調查,瞭解植物的種類及珍稀花木,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樹立為家鄉的發展而努力學習。

(一)向父母、長輩瞭解有關植物的種類。

(二)利用實踐活動課瞭解動物植物的種類,做好記錄,填好表格。

第三階段:交流調查結果

交流展示調查內容,進一步瞭解小雨勞動實踐場所植物的種類、數量、種植方法,懂得生態的價值。

(一)進入情境,幫助學生回憶調查情況。

(二)交流調查內容彙報方式。

(三)各組彙報展示調查內容,學生間相互評價、提問。

①在交流中瞭解植物的種植辦法。

②用一、二句話概括校園勞動實踐場所的特點。

③教師總結:小朋友,我們學校是個美麗地方,同學們為建設更加美麗的校園而努力吧!

第四階段:活動的結果與評價

開展評價活動:

自評,小組評,教師評

鑫昌路國小勞動實踐場所建設管理意見

為貫徹落實魯教備字(XX)2號和棗教辦發(2011)24號檔案精神,切實加強勞動實踐場所的建設,根據有關檔案精神,特制定關於學校勞動實踐場所建設和管理工作意見如下:

一、目標與任務

(一)、學校勞動實踐場所建設要與勤工儉學活動緊密結合,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服務;為深化教育改革與發展服務;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設提供師生互動的平臺;以勞動實踐場所為載體,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勞動技能和創新精神,造就全面發展的人才;同時為當地經濟發展服務。

(二)、學校勞動實踐場所建設要與改善學生的生活條件相結合,勞動實踐場所建設以蔬菜場所和植物園的形式,為學生實踐教育提供場所。

二、加強學校勞動實踐場所建設和管理的措施

(一)、要以落實“xxxx”的要求,把加強學校勞動實踐場所建設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勞動實踐場所是基本的教育設施之一,要把加強學校勞動實踐場所建設和管理,作為加強基礎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抓緊抓好。

(二)、要結合當地實際,制訂學校勞動實踐場所建設和發展規劃。學校以蔬菜場所的形式建立勞動實踐場所,結合蔬菜生產,安排學生勞動技術教學和實踐活動,實行蔬菜種植與勞動實踐教學相結合。

(三)、要努力爭取場所面積要求生均5平方米以上,並能適宜蔬菜種植,以便學生勞動實踐活動和管理。

(四)、學校要做好場所建設的管理工作,充分發揮規劃、協調、指導、服務和監督的職能作用。學校要重視場所的管理,要落實專職或兼職教師負責,學生的實踐教育活動、場所實物的收支等都要有記錄。

(五)、學校要投入一定的財力,購置勞動工具和場所設施,運用科學方法種植。今後要創造條件搞大棚和無土栽培、名優品種繁育,提高科技含量。

(六)、學校要充分發揮場所的勞動實踐教育功能,按照教學計劃和蔬菜種植時令,組織學生參加與其身心相適應的勞動實踐活動,實行師生互動的實踐活動教育,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習慣和創新精神。

(七)、學校在組織蔬菜場所的生產過程中要注意安全,對學生在生產勞動中要進行安全知識教育。蔬菜生產要使用對人無毒無害農藥,生產“綠色”蔬菜。

(八)、學校建立和健全勞動實踐場所的建設和管理工作的督導評估機制,並及時解決建設和管理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總結推廣先進經驗,促進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素質教育。

鑫昌路國小勞動實踐場所建設規劃

實踐活動場所是按照教育規律和素質教育要求,為便於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而設立的學生實踐場所,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資源。為做好我校綜合實踐教育工作,豐富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內容並實現資源共享,發揮勞動實踐場所的多功能作用,搞好社會實踐和勞動技術教育兩部分內容的教學工作。

一、 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教育理論“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為指標,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所規定的“從入學到畢業設定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程”為依據,將提高國民素質作為宗旨,以素質教育和德育教育為核心,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重點,把學生綜合提高、全面發展作為目標,整合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綜合實踐活動場所建設政策依據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XX)》檔案中規定:從入學到畢業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資訊科技教育、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加強資訊科技教育,培養學生利用資訊科技的意識和能力。瞭解必要的通用技術和職業分工,形成初步技術能力。

《XX~XX年全國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場所建設與發展規劃》檔案中規定: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校外教育工作以及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場所的建設和維護,保障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是各級黨委、政府及各有關部門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建立健全全國青少年學生校外教育、校外活動場所建設和維護的管理機制、制度。到XX年,形成在各級政府領導下,以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聯席會議(或協調機構)為主導、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建設和管理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場所的工作格局;建成一批具有先進水平、管理規範、具有示範導向功能的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場所。

三、學校勞動實踐活動場所建設規劃目標

1、堅持以學校種植園為主要活動場所,廣泛吸納社會各界的資源支援,開發獨具特色的活動主題,搭建素質教育平臺,實現教育資源共享,確保學生,開展勞動綜合實踐活動。

2、開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樹立課程資源意識,開發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活動主題。課程的開發面向全體學生,密切聯絡學生生活,能夠使活動資源得到充分優化。

3、綜合實踐師資培訓中心;堅持採取培訓、學習、觀摩、實踐等多種途徑,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研究和開發課程資源的能力,實現教師是研究者、教師即是課程的課程意識。然後以場所教師、綜合實踐教師為主,以學生活動實施為示範。

4、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指導中心;堅持以活動專案為載體,資訊科技為工具,研究性學習的方法為指導,將道德教育貫穿整個活動過程的原則,密切聯絡學生生活實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體現學生是活動主體,注重實踐和反思的理念,深入開展教學研究活動,探索教學實施經驗,打造精品課程,全面指導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開展。

5、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素質評價考核中心;堅持以綜合考評為考核核心,以學生在場所活動和學校活動中的成長記錄為參考,對學生實施發展性評價的原則,積極探索適合本校的綜合實踐活動的可操作的考核方法,建立規範、科學的管理與評價體系。

四、校勞動實踐活動場所建設內容

近幾年來,我們在政府與有關部門的支援下,在學校建立了勞動實踐教育場所多個,如花生地、豆角種植園等。其中種植園歷經幾年建設,由原先的3分畝增至1多畝,種植品種由單一的花生向多元化的養殖(如絲瓜、南瓜、豆角等)擴充套件。

五、校勞動實踐活動場所活動專案設計要求

(1)勞動實踐活動應根據本課程的目標進行設計,兼顧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特別強調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應注重學生生存體驗的獲得與增進,有助於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2)活動設計考慮為學生提供儘可能多的走出課堂、參與和體驗社會生活的機會,為學生提供更寬廣的學習與發展空間,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實際鍛鍊。

(3)活動設計應圍繞主題整合各科知識,幫助學生提高綜合應用各學科知識的能力,使學生形成較完整的經驗。

(4)注意把課堂學習與研究性學習和勞動與技術教育等其他指定領域的內容融合起來加以設計,體現綜合實踐活動的宗旨。

(5)計出來的活動生動活潑、豐富多樣,有助於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提高他們活動的興趣。

六、校綜合實踐活動場所建設組織與要求

加強領導,勞動實踐活動場所制度化、規範化。首先,成立以校長為組長和各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管理機構,負責協調、指導勞動活動場所建設和管理。認真貫徹落實學生活動場所建設和管理的要求,為充分發揮勞動實踐場所的作用,充分利用校外活動場所,積極組織學生參加以生產勞動、科普科技、、社會調查、志願服務等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接觸自然,瞭解社會,磨練意志,培養自主意識、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樹立其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總之,勞動活動場所在正確的理解我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和目標的基礎上,勞動實踐活動課程在內容上的綜合性、目標上的整合性、方法上的多樣性,推動教學觀念的更新和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變革,催生出新一代的實踐者和接班人。通過讓每一位學生感受一段經歷、嘗試一次創新、體驗一次成功;解決一個問題、積累一些經驗、掌握一種方法;張揚一次個性、培養一種意識、塑造一種品質,達到學會發現、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的育人目標,逐步形成場所特有的教育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