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國小綜合實踐活動科組建設彙報材料

欄目: 彙報材料 / 釋出於: / 人氣:1.73W

廣州市xx區xx國小是一所有著80多年悠久歷史的老校。新課改以來,學校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作為學校課程建設的重點,依託xx社群文化資源和珠江新城區域優勢,堅持以課題引領課程發展,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成為學校文化建設的鮮明特色。

國小綜合實踐活動科組建設彙報材料

一、課程管理:完善

(一)組織管理完善

我校高度重視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分層管理實施領導小組。教導處、德育處、教研組各負其責,密切配合,監督、檢查各項制度的落實情況,保證課程有條不紊地實施。

在課時安排上,每週2課時,1課時相當於1.5課時量,為了保證課時不挪用,不擠用,為綜合實踐活動開展提供時間上的保障,我校以“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安排課程,其中一節課教導處集中安排,統一上課時間,這樣,便於學校領導小組不定時地進行檢查和聽評課活動,提高課堂質量。另外一節課不做集中安排,教導處根據各班級的需要彈性安排。

(二)制度建設健全

我校制定健全的課程管理和實施制度。如:校本開發與實施的組織管理、課程計劃管理、課程實施管理、課程評價管理、人員管理、課程建設檔案制度等,確保課程的開發和實施有章可循。

(三)經費來源保障

立項課題經費為科組參觀學習、聘請專家、科組活動、小型會議、現場會等支出提供穩定的經費來源保障。同時,學校給予科組經費上的支援,每學期劃出相關的經費用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所需的教研學習、購買書籍、成果獎勵,學校對課程指導老師給予優惠政策,在每週課時量和每月工作津貼給予照顧,提升課程指導老師的地位,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激勵行政和指導教師努力做好綜合實踐活動科組建設。

二、科組建設:規範

(一)落實指導教師選任制

xx國小綜合實踐活動科組從XX年開始組建,目前共有11名教師,其中研究生學歷3人,佔總人數的27.3%,科組成員來源涉及各個學科,部分行政領導、年級長、學科組長等。大多數都是學校的年輕教師,團結向上、執行力強、專業素質較好,多位教師有執教區級以上公開課和獎勵的經歷。每學年在保證科組教師隊伍穩定的同時,會對科組部分教師進行輪換,保證科組血液的迴圈和鮮活。

(二)探索科組有效教研

1、以校為本,紮實開展校本教研

科組教研活動定時、定點、定人員,每週有序開展形式多樣的校本教研活動。研討的形式多種多樣,除了邀請專家到校指導外,還提供書籍讓指導教師“閱讀”的自我培訓;讓骨幹教師率先“研讀”組織交流的培訓;指導教師根據研究專題輪流擔任科組活動學習的主講人等。經過摸索,科組逐漸沉澱形成“主題課例研訓結合式”的教研模式,圍繞“主題先行—課例跟進—研討交流—培訓提升—行為跟進”教研流程,全員參與科組教研,實現點面結合,全面提升科組指導教師的方法指導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成熟。

2、堅持“走出去”,互通有無

為了加強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的專業素養,力爭能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取得長足的提高,學校堅持採用“走出去”方針,多次組織老師們到示範學校參觀、聽取優秀經驗做法,同時,積極參加全國、市、區教學研討活動。近三年來我校先後組織科組老師參加了浙江杭州、廣州番禺、黑龍江哈爾濱等全國課程改革實驗區綜合實踐活動年會、參加了在白雲江高中心國小、竹料一小、花都冠華國小、海珠區試驗國小等舉行的“廣州市國小綜合實踐活動研討現場會”等,近三年來,科組老師外出學習交流達30多次。

3、藉助網路平臺,實現跨校際交流

網路研討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既可以實現跨校級的研討,又可以打破定點定時條件的限制,實現資源共享、思想交流。近兩年來,我們力推打造網路學習交流的平臺,營造科組網路教研的研討氛圍。以xx部落組群部落格為平臺,以qq科組教研群為方陣,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網上教研與交流,引領科組教師共同發展。每月根據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及時通過xx部落部落格給科組老師提供研討交流的平臺,例如:XX學年下學期,三月份網路研討主題是:綜合實踐活動主題規劃研討交流;四月份網路研討主題:第三屆“卓越杯”教學比賽——綜合實踐活動說課比賽賽後研討交流;五月份研討主題:如何有效地對學生進行評價等,讓老師們在交流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和實踐指導能力。

(三)重視成果積累,檔案管理完善

科組建立了規範的紙質檔案和電子檔案相結合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檔案”,檔案資料主要是課程管理類、課程實施類、實施效果類三大類的資料。並制定了檔案管理制度,落實資料具體的歸檔時間、內容,還建成了科組綜合實踐活動網頁,活動中的過程資料得以及時的儲存和共享。

三、課程實施:常態、有效

(一)構建特色校本課程內容體系

依託學校所在的xx社群、珠江新城區域所具有的資源,圍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三大主線、四大指定領域和非指定領域內容,開發和建構如下校本課程體系:

(二)探索課程實施模式

學校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不斷摸索,建構出“校長帶動——專家引領——課題驅動——課型指路——評價促動”的常態有效推進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模式。

校長帶動: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本學科建設,校長親自擔任擔任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教師,帶頭上省級、市級研討課,校內示範課。領導的高度重視,率身垂範能為課程的實施提供有力的支援。

專家引領:學校注重綜合實踐活動科組建設規劃的前沿性,教師培訓的系列性和完整性。每學期都多次邀請省、市、區專家到校進行課程建設的研討、聽課指導、科組研討交流、開設專業知識的理論講座等。如:系列課型培訓;師生綜合實踐活動成果的表達;綜合實踐活動科研培訓等。科組和指導教師與專家的交流研討培訓中快速的成長成熟。

課題驅動:我校堅持以課題引領課程發展,依託社群文化資源,不斷促進和深化綜合實踐活動的校本化實施。目前,在研“xx規劃”省級和區級課題各1項,市級特約教研員課題1項,省市級子課題2項,區級小課題1項,新立項的xx規劃能效課題1項。

課型指路:我校根據廣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的課型要求,按照五個環節的實施模式:主題確立—方案設計—活動實施—交流展示—活動評價。在各環節的實施中落實相應的課型,明確各課程的內容,結構和操作程式,從而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在“課內”的質量,保證課程實施的常態化,提升課程實施的有效性,並在實踐中推陳出新,探索新課型的教學。例如:XX年12月,在廣州市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現場會上,李瑋蘭老師執教的《資源加工課》,XX年6月,在廣州市第xx屆綜合實踐活動特約教研員課例研討會上,潘國洪校長執教的《成果整理課》;在廣東省國小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研討會上,樑殿卉老師執教的《角色體驗課》,鄧坤老師執教的《比較研究法——方法指導課》等新課型得到與會專家、同行們的高度讚譽。

評價促動:我校將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制度納入教科研的管理,實行動態化評價和管理,對活動的全過程進行過程督導和評價,包括開題、活動實施、結題、課時落實、聽評課等各個方面,力求通過科學的評價,全面促進活動質量。

1、教學評價

(1)每學期評選“綜合實踐活動優秀指導教師”、“教科研積極分子”;

(2)指導教師活動中形成的論文、案例、教學反思、課堂實錄等按照課題管理辦法給予相應的獎勵。

(3)每年一屆的教學說課比賽。

2、學業評價

(1)活動過程評價:過程評價滲透在活動的各個環節中;

(2)活動成果評價:每學期進行優秀資料夾(學生成果)的評比;

(3)綜合評價:根據“xx國小綜合實踐活動學業評價方案”,通過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家長評、老師評等多種方式進行綜合評價,評價以過程性評價為主。

四、教學效果:顯著

(一)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近年來,通過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研究,豐富和發展學生的本土文化知識,傳承了優秀的傳統文化;延伸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各種才能得以發揮和發展。蘇映錚老師指導的“xx李氏大宗祠的研究”在廣州市首屆優秀學生成果評比活動中獲得一等獎。六年級的蕭鍵衡在開展“珠江新城文化現狀的研究”主題活動中,“給萬慶良市長的一封信”中提出珠江新城肉菜市場價格偏高的問題得到萬市長的回信和讚揚。南方都市報等多家媒體曾報道並讚揚我校學生在課外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情況。近幾年來,學生的學科學業成績也穩步提高,畢業班的學生受到了對口中學的歡迎。

(二)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1、教師課堂教學水平大大提高。從XX年至今,我校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承擔的各級公開課達18節:區級2節、市級6節,省級6節、國家級4節。

2、教師的科研水平不斷提升。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老師們自覺地把教和研聯結起來,以研促教,並把教學中的經驗所得提煉、上升,取得了豐碩的成果:50多篇論文、案例、課例獲市級以上獎勵;10多篇綜合實踐活動論文發表在各級刊物上,XX年12月,出版了《校本綜合實踐活動課題成果集》(東南大學出版社),還編著了課題成果集《xx文化之旅》校本教材。《綜合實踐活動課題實驗研究成果集》獲XX年度全國綜合實踐活動優秀課程資源評選一等獎、《探尋xx文化之旅》獲三等獎。

3、培養了一批骨幹教師。潘國洪校長是廣州市綜合實踐活動特約教研員,黃少燕、吳小敏老師曾任廣州市國小中心組副組長,蘇映錚、李瑋蘭老師曾任xx區中心組成員。

(三)凸顯學校辦學特色

1、豐富了學校的課程體系

在探索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試驗中,我校課程結構取得突破,形成了國家課程與校本開發課程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利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平臺開發具有學校特色的課程。

2、凸顯學校文化建設特色

以xx文化資源為載體,探索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的途徑,創新課程實施管理制度,積累成功案例,建立具有學校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庫——xx文化博物館,成為全國第一所學校建立的社群博物館。通過對xx文化內涵的研究,提煉出學校精神和學校文化,提升了學校的辦學品位,形成了鮮明的xx文化特色,成為xx教育品牌的重要方面。

(四)發揮區域帶動和輻射作用

1、到校參觀學習。由於學校辦學特色鮮明,外區市很多學校、同行到我校參觀學習、交流。如:東莞市虎門鎮龍眼國小、荔灣區新東國小、海珠區北山國小、xx區18中學、xx區車陂國小、香港優才學院、印尼國家教育部代表團、美國華美協進社組織來自美國各地中國小教師代表團、番禺欖核指導中心帶領的學校領導教師團隊等;

2、雲浮市支教。XX年11月,吳小敏老師參加了廣東省教研室組織的優秀教師支教活動,在雲浮市上了一節選題示範課。

3、經驗彙報。潘國洪校長多次受邀在各級活動以及學校中作經驗交流。如:XX年12月,廣州市綜合實踐活動研討現場會; XX年3月,廣州市第三屆綜合實踐活動成果頒獎會;XX年9月,全國第八屆綜合實踐活動年會考察現場會;XX年9月,廣州市xx區銀河國小;XX年4月6日,廣州市綜合實踐活動骨幹教師培訓班。XX年,廣東省國小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研討會。

(五)學校的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大大提高

學校辦學成績不斷湧現,併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學校先後被評為“廣州市中國小綜合實踐活動學科教學領域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工作試點學校”、“廣東省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驗樣本學校”、“xx區國小綜合實踐活動學科教研基地”、綜合實踐活動科組被評為“xx區巾幗文明崗”,綜合實踐活動資源庫:xx文化博物館,被評為“xx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連續兩年被評為“廣州市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組織促進獎”。

學校先後舉辦了“廣州市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研討現場會”、“全國第八次綜合實踐活動年會參觀考察現場會”、“廣州市第xx屆綜合實踐活動特約教研員課例研討會”、“廣東省國小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研討會”等多個大型公開教學研討活動。

同時,我校還備受傳媒的關注和報道。羊城晚報、廣州日報、南方都市報、新快報、香港大公報等多家新聞報紙報道我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情況,多家電視臺也對我校的xx文化教育進行了採訪報道,大大的提升了學校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展望未來,我們會站在新的起點上不斷探索、實踐,進一步深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內容,鞏固課程常態化實施的同時,更好地推進課程實施的效益化和品牌化,穩健走好綜合實踐活動特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