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全國先進文化縣彙報材料

欄目: 彙報材料 / 釋出於: / 人氣:1.95W

一、基本情況

全國先進文化縣彙報材料

(一)、文化底蘊深厚,民俗特色鮮明

龍井市現有人口18.8萬人,其中朝鮮族有12.5萬人,佔總人口的66.4%,我市現有2個街道、7個鄉鎮,25個社群、66個行政村、675個村民小組。朝鮮族文化歷史悠久,至今完整的保留著傳統的文化、藝術、禮儀、飲食、服飾、節日等民族特色。是燦爛的朝鮮族民俗文化儲存最為豐富、最為集中、最為精彩的城市,形成了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時代特色鮮明朝鮮族民俗文化景觀,被譽為中國朝鮮族民俗文化發祥地。豐富多彩的生活習俗,喜慶的婚俗、感人至深的花甲宴、愛意濃濃的抓週、情濃似酒意味悠長的回婚禮、激烈隆重而又古風淳樸的民俗體育活動傳承至今;風味獨特的朝鮮族冷麵、狗肉、打糕、泡菜等幾十種朝鮮族美食美名遠播;獨特優美的民謠、傳統的歌舞、特色的民居、亮麗的服飾,都滲透著朝鮮族濃厚的文化底蘊。龍井素有“教育之鄉”、“歌舞之鄉”、“蘋果梨之鄉”、“松茸之鄉”、“文化之鄉”的美譽,更以一曲“延邊人民熱愛毛主席”而聞名全國。現如今龍鼓舞、象帽舞、背架舞、長鼓舞等十幾種民間舞蹈廣為流傳,既展示著古老的民俗風韻,又洋溢著龍井人對現實美好生活的無比熱愛。展現朝鮮民族文明禮讓、恭敬謙卑的民族品格,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挖掘朝鮮族民俗文化,為我市打造中國朝鮮族民俗文化城奠定堅實的文化基礎。

(二)區位優勢獨特,生態文化資源儲備豐富

龍井市地處東北亞金三角腹地,長吉圖開放帶動先導區的前沿,是圖們江區域開發開放、延龍圖一體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東南部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咸鏡北道會寧市、穩城郡隔圖們江相望,邊境線長142.5公里,擁有三合、開山屯兩個國家一級陸路口岸。三合口岸距朝鮮清津港87公里,與日本新瀉港相距約1000公里,是中國經朝鮮進入日本海的理想通道,也是赴朝鮮跨國旅遊的黃金通道。不僅交通便利,而且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特產資源、旅遊資源和人文資源。目前已發現煤、鉛、鋅、金、礦泉水等30多種礦產資源,其中煤炭、金屬和非金屬礦儲量豐富,正在開發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優勢明顯,潛力巨大;龍井市特產資源尤其豐富,是被譽為“北方梨中之秀”的蘋果梨、紅晒菸、黃牛、細毛羊的生產基地,是吉林省商品糧生產基地和農業綜合開發實驗基地,境內有亞洲最大的蘋果梨種植園、吉林省最大的人工養熊基地及天佛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盛產的珍貴食用菌—松茸,可與朝鮮七寶山出產的松茸相媲美,深受日、韓等國消費者歡迎;龍井市生態環境良好,自然景觀優美,共有文物古蹟50餘處,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州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主要景點有:大成中學舊址、三合望江亭、碧巖山旅遊風景區、民俗博物館、龍井地名起源之井泉、日本間島總領事館舊址、萬畝果園、東方熊樂園、天佛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馬蹄山滑雪場等;龍井朝鮮族居民中有60%的人有海外關係,大成中學的歷屆畢業生都活躍在韓國、朝鮮等國家的政界、軍界和商界,他們訪親探友、舊地重遊,由此帶來的大量資訊流和資金流,為龍井市招商引資工作拓展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這種得天獨厚的地緣、親緣關係,造就了龍井這座邊陲小城得天獨厚的人文旅遊資源優勢。龍井市獨特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資源條件,優越的旅遊環境,有利於促進我市與周邊國家對外交流合作,易於吸引國內外的關注;有利於擴大民俗文化城的國際社會影響力,營造睦鄰友好的和諧氛圍;有利於吸引國內外專案投資建設;有利於有快速發展我市民俗旅遊產業,形成我市新的經濟支撐點,從而加快各國間民俗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有力促進中國朝鮮族民俗文化城的建設與龍井市經濟社會的發展。

二、文化活動內容豐富

我市是中國朝鮮族最聚集的地方,近年來,為了加強文化工作,我們每年組織召開文化工作經驗交流會和文化建設工作基本設想研討會,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我市文化工作,經過積極的實踐和探索,已經初步確立了集宣傳、文化、科技、婦聯、共青團、廣電、體育、財政等為一體的“大文化”工作思路。幾年來我們努力貫徹全國基層文化工作會議和文化部、國家計委、財政部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基層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等有關檔案精神,以鄉鎮所在地為重點,大力加強以文化陣地、文化隊伍、文化活動為內容和方式的“四有”建設,結合基層文化建設總體要求,注意發展鄉鎮文化,有組織的和群眾自發的文化活動相互結合,共同發展,湧現了富裕民俗節、開山屯民俗舞節、東盛湧老人節、龍山村文化室等文化建設典型,使鄉鎮文化工作機制,得到逐步完善,提高了農民綜合素質、生活質量和文明程度,促進了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公民目標的實現,力爭滿足廣大人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動我市三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

( 一)、農村文化活動開展有特色

鄉鎮文化建設是鄉鎮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個重要載體,是關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大事。做好鄉鎮文化工作,加強鄉鎮大文化建設,對於培養“四有”新人,促進鄉鎮廣大農村經濟發展與和諧社會的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我市鄉鎮文化工作,緊緊圍繞鄉鎮經濟建設這一中心,積極開展各項活動,取得了顯著成績,廣大群眾的文化生活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一是各鄉鎮黨委、政府都把文化工作作為政府行為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思想上重視、工作上支援、政策上優惠,逐步增加投入,並每年都要研究一致兩次鄉鎮文化工作,為鄉鎮文化建設和文化事業發展多辦實事。各鄉鎮黨政領導把提高農民的文化科技素質作為發展鄉鎮經濟的首要任務,提到重要位置。在積極發展文化體育活動的同時,通過開展科技承包、舉辦村幹部學習班、聘請科技人員和專家等多種形式,加強了對農民的文化科技培訓,提高了農民依靠科技增產增收能力,二是注意發揮鄉鎮文化站的主導作用。各鄉鎮根據《龍井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轉發市文體局“關於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若干意見”的通知》精神,注意發揮鄉鎮文體站的農村文化網路樞紐作用,把鄉鎮政府所屬的文化體育設施統一歸口鄉鎮文體站管理使用,並爭取安排專職人員擔任文體站長工作,並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求。各鄉鎮利用節假日和農閒期間積極開展文體活動,爭取每年搞一至二次大型活動,經常開展小型活動努力實現“32132”目標(即鄉鎮每年要舉辦3次以上單項文體活動,每年要舉行2次以上廣場活動,農村群眾每年要看1場戲,參加3次以上科普活動,圖書佔有量達到每人2冊以上),以鄉鎮所在地為中心,加強文化活動中心建設,通過大文化中心輻射,帶動和活躍村、屯、家庭文化生活,適應農民的“求富、求知、求樂”的綜合性、多樣化的文化需求,加強村級文化室建設,使之成為聯接大文化中心和小家庭的橋樑和紐帶作用。

(二)、社群文化活動廣泛又活躍

城區內的文化設施有34000平方米文化廣場一座、容納3XX人的體育場一座,影劇院一座。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城市化程序加快,市民對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斷提高,社群文化活動不斷興盛,開展社群文化活動已成為社群的一項重要工作,活動範圍越來越廣,參加人數與日俱增。為了進一步規範社群文化建設,提升活動質量和管理水平,貫徹好吉林省“文化進社群”活動的通知》要求,制定了我市《關於開展“文化進社群”活動具體實施方案》,其主要任務和目的是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傳播先進文化,活躍群眾生活,密切鄰里關係,增強社群活力,滿足社群居民崇尚文明、健康向上、增長知識等方面的需求,形成健康向上、鄰里團結、良好和諧的社會風尚,促進城市三個文明建設的協調發展。

(三)、積極開展文化下鄉活動

為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求,我局文藝下鄉小分隊在元旦、春節期間深入農村,進行文化下鄉活動,受到了廣大農民的歡迎。據不完全充計,在“兩節”期間,我市7個鄉鎮、兩個街道、25個社群,每年在文化站及社群文體管理員的組織下舉辦秧歌聯歡活動近百次、文藝活動達平均76場次。總人數達一萬多人。積極開展電影下鄉工作,我市在財政緊張的情況下積極籌措資金購買電影膠片,為廣大農村放電影。平均每村每月放映場。

三、文化活動為主題,開展廣場文化活動。以廣場文化活動為龍頭,組織各基層單位、社群、民間團體開展文化活動。近年來我們每年開展“文化體育年”活動。所謂“文化體育年”活動,是以廣場為中心活動場所,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和體育活動,帶動全市各基層單位、社群、民間團體的文化建設,為我市經濟和各項事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圍和精神支援。為了使更多的群眾參加廣場文化活動,除了在“三節”期間組織了大型“秧歌會”、禮花表演、燈展等各種文化活動外,為進一步打造朝鮮族民族文化,我們還舉辦了中國龍井首屆梨花節、農樂節、黃牛節、松茸節,極大地豐富了長白山文化、金達萊文化、海蘭江文化。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先後舉辦了廣場文藝匯演、廣場“電影節”等活動。使廣場月月有演出、週週有節目、天天有活動。

五、全力打造中國朝鮮族民俗文化城。根據延龍圖一體化的龍井城市定位,為加快龍井經濟建設步伐,將龍井市打造成為宜居宜遊、風情錦繡、繁榮和諧、具有濃郁地域色彩的新興花園城市。我市提出了“打造中國朝鮮族民俗文化城”的總體構想,為做好實施此項戰略的前期準備,市委專門成立了龍井市中國朝鮮族民俗文化城課題調研組。為深刻挖掘朝鮮族民俗文化深厚底蘊,以老城區和新城區建設為載體,融合古今民俗文化特色突出龍井市花園城市特點。重點限制建設高層建築,整個老城區內的原有城市建築,均結合朝鮮族傳統民族建築特色造型為標準進行改造,修繕市區內街道、景觀、公共設施,展現老城區濃郁的朝鮮族民族特色。老城區的市政配套除了現代化指標外,還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