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小木偶的故事教學反思(精選18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2.02W

小木偶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1

四年級上冊語文《小木偶的故事》是一篇童話故事,這篇童話故事趣味性強, 學生理解課文並不難。因此在教這課時,採用了以下教學流程:自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分角色讀課文,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積累詞語,豐富語言------展開想象,續編故事。

小木偶的故事教學反思(精選18篇)

其中,感覺最有特色的地方是:“積累詞語”這一環節。因為這課表情的詞特別多,所以安排了讓學生劃詞、讀詞、理解詞、運用詞達到積累運用的目的。把“板著臉、笑嘻嘻、憤怒、親熱、溫柔、痛苦、傷心、著急、委屈、生氣、齜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憐巴巴、放聲大哭”板書在黑板上,然後讓學生讀詞,以邊讀邊做表情動作來理解詞,最後以選詞說話達到運用的目的。 這環節的設計感覺很好,學生因為有著忽喜忽怒忽悲忽怨各的表情演示,興致高漲,也能比較直觀形象的理解詞語的意思,個別學生對某些詞理解就猶豫著知道如何做表情動作,這時他們會左右觀看,從同學的表情理解自己感到疑惑的詞語。這樣的教學中,既輕鬆又收效好,老師的解釋已顯得多餘。

這節課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度過,連自己也被他們豐富多彩的表情所感染,如果每節語文課都能這樣輕鬆愉悅, 又何愁學生不愛學語文呢?這就有效教學吧,能讓學生輕鬆的課堂中學到各種語文知識, 讓學生深深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小木偶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2

上完《小木偶的故事》,感覺心情特別愉快。

這篇童話故事趣味性強, 學生理解課文並不難。因此在教這課時,採用了以下教學流程:自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分角色讀課文,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積累詞語,豐富語言------展開想象,續編故事。

其中,感覺最有特色的地方是:“積累詞語”這一環節。因為這課表情的詞特別多,所以安排了讓學生劃詞、讀詞、理解詞、運用詞達到積累運用的目的。把“板著臉、笑嘻嘻、憤怒、親熱、溫柔、痛苦、傷心、著急、委屈、生氣、齜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憐巴巴、放聲大哭”板書在黑板上,然後讓學生讀詞,以邊讀邊做表情動作來理解詞,最後以選詞說話達到運用的目的。 這環節的設計感覺很好,學生因為有著忽喜忽怒忽悲忽怨各的表情演示,興致高漲,也能比較直觀形象的理解詞語的意思,個別學生對某些詞理解就猶豫著知道如何做表情動作,這時他們會左右觀看,從同學的表情理解自己感到疑惑的詞語。這樣的教學中,既輕鬆又收效好,老師的解釋已顯得多餘。

這節課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度過,連自己也被他們豐富多彩的表情所感染,如果每節語文課都能這樣輕鬆愉悅, 又何愁學生不愛學語文呢?這就有效教學吧,能讓學生輕鬆的課堂中學到各種語文知識, 讓學生深深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小木偶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3

剛剛和孩子共同學完《小木偶的故事》這篇課文,整堂課都在一種非常融洽的氣氛當中度過,至少自己覺得還可以,從表情詞語表演的遊戲開始,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出了課文,整體感知,彙報故事的主要內容,朗讀課文中表情詞語,發現表情的重要,引出本文當中的重點句子“笑是很重要的,但是光有笑是遠遠不夠的。”進行和孩子交流溝通,孩子一邊思考一邊回答,整體的學習狀態非常的好。

一、在對重點句子的理解方面我是做了如下的設計:

1、讀了這個故事,給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呢?(生答)

2、為什麼呢?從課本中你怎麼知道的?(生說)

小木偶的書包被搶,小木偶尖叫:“那是我的,我的,我的。” 熊警官不相信

小木偶頭疼,對小兔子笑嘻嘻地說:“ 腦袋疼。”小白兔不相信

對老婆婆笑嘻嘻地說:“頭很疼。”老婆婆不相信

指導朗讀

3、好可憐的小木偶啊,他說的話人家都相信,你說這是為什麼啊?你說說小木偶的心情怎麼樣呢?(委屈、難過)

4、假如小木偶擁有人類的這些表情呢?他會怎樣對熊警官,小白兔,老婆婆說啊?(指導朗讀)

5、是啊,原來擁有這麼豐富的表情原來是這個樣子啊,假如小木偶現在遇到了原來給他雕刻的老木匠,他會對他說什麼呢?

6、再讀句子,談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聯絡自己的生活來談體會。

二、課後反思

(一)、雖然是語文課堂,教的是語言文字,但是在講解的過程中,訓練很重要,要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這樣無形的語言訓練。

1、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是有些困難,所以要在課堂當中對孩子進行引導,比如故事的主人公,事情的原因、經過、結果。這樣孩子在慢慢的引導中就說出故事的內容,經過幾節課的訓練,孩子就會概括了。

2、朗讀的訓練。注意詞語的朗讀,課文中有很多關於表情的詞語,需要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學會帶著這樣的表情讀,學生反而在讀句子的時候能夠融會貫通,讀的很好。在讀小木偶的那三句話的時候,讓學生讀出感情,進行比較朗讀,感悟到豐富表情的重要性,學生讀的都很投入。

3、想像訓練。在體會過後,讓學生想像,如果現在遇到老木匠,你會對她說什麼嗎?學生都能暢所欲言,但是在說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題大都埋怨老木匠為什麼只給他一種表情,所以這個地方對學生的價值觀進行了引導,朗讀前面幾個自然段,學生體會到了老木匠的用心良苦,然後孩子開始說覺得老木匠想的不周到等等思維的迸發,那麼隨機我問孩子,你應該怎麼對老木匠說呢?孩子說的就很具有人性化,語氣委婉,而且很到位,很欣喜。

(二)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用心思考)

1、 教了一年的語文了,覺得國小語文其實說起來麻煩他就麻煩,說起來簡單他就簡單,但是最重要的是應該去培養孩子的一種學習狀態,懂得怎樣去學習。比如讓孩子快速的讀課文,很多孩子就能靜下心來,自己的讀課文,有的孩子總是交頭接耳,不認真地讀,即使有些孩子讀,他也沒有真正的讀到心裡去。所以讀書的狀態一定要培養。

2、思考的狀態。我覺得在學習中,學生一定要積極的思考,很多孩子木木的坐一節課,自己一眼看上去就是沒動腦子,所以要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多鼓勵,多表揚,讓他們說。其實很多孩子一旦第一次張開口,他就會表達了,就有了表達的慾望,所以應該給這樣的孩子更多的機會。還有很多時候,問題一出,很多孩子把手都舉的高高的,但是我想可能是我的問題沒有水平,太簡單,但是那些大多數不舉手的孩子可能並不是不會,我應該多留些時間給孩子思考,畢竟孩子之間的差異還是很大的,這種思考的狀態孩子一定要有。

(三)、一節課孩子到底收穫了多少?

這是上完這節課後問自己的一個問題。在課堂上,問過孩子,你學完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麼道理,學生回答的特別出彩,不僅僅有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說到我們應該多角度的去看待問題等等一系列能從文字中看到的東西,我覺得很好,主流的思想學生有了,這些學生感悟到的東西也是非常好了,對文字有了一個多元化的理解,很欣慰,很高興。所以想這些孩子能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在以後的人生中也許會有很大的啟發和感觸。

整堂課雖然只是略讀課文,但是按照重點課文來講解,發現每句話很有講頭,許多東西需要我們深入的挖掘,希望以後做的更好吧。

小木偶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4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環境優美的小村莊,由於村裡的人們過度地砍伐樹木,致使周圍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最後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整個村莊被洪水捲走的故事。本文呼籲人們應該愛護樹木,保護周圍的環境,維護生態平衡。

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的:一、首先讓學生欣賞圖片(山谷中,早先有過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山上的森林鬱鬱蔥蔥,村前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接著引導學生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欣賞小村莊先前的美麗。引:這是一個怎樣的小村莊?讓學生通過多層次多形式讀書,再畫一畫,感受小村莊先前的美麗。再展示課文後部分對比鮮明的圖畫,問“同學們,此時此刻你心裡有何感受?”在他們談完感受後,再出示最後一句,讓學生試讀,使學生在讀中體會小村莊的變化,與課文前部分形成對比。二、引導學生理解小村莊的變化,帶領學生質疑問難:“同學們,看了前後不同的兩幅畫後,你們有什麼想問的嗎?”學生會問:“老師,小村莊發生了什麼變化,為什麼會發生這個變化?”這樣學生就抓住了文章的要領,師生在質疑問難中共同確定了學習目標。接著我又問“想想哪些地方寫了小村莊發生變化?哪些地方寫小村莊為什麼變化?”這一問題旨在使學生理 清課文思路,感知課文大意。三、細讀課文,弄清小村莊的變化。在課中我問學生:“這麼美的小村莊怎麼會消失呢?”這一問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帶著疑問,學生讀文的興趣就濃了,讀書的效率也就相應提高了。我讓學生自由讀二、三、四自然段,自己去尋找答案。在這一部分教學中,我緊緊捉住重點語句進行品析,指導學生情感朗讀。如“誰家……誰家……”、“拎起”、“一棵一棵”、“不斷擴大”、“各式各樣”、“應有盡有”這些重點詞句,很好地表現小村莊的人們沒有節制和約束,上山砍柴很隨便,強烈體現人們對森林的破壞。讓學生從中歸納出正是因為這些村民亂砍亂伐,造成了對周圍環境的破壞,最終受到了大自然的懲罰,由此看出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然後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體會文章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四、學完本文後設計填空,“你想對小村莊的人們說什麼?”學生能聯絡實際告誡村莊的人們以後不要破壞環境,要愛護大自然,否則會受到大自然最嚴厲的懲罰。五、最後一個環節我聯絡實際用圖片展示周圍環境遭受破壞現象,說說身邊有哪些破壞環境的現象,你想對全社會說什麼?通過小練筆也增強了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這裡旨在使學生從文中受到啟發,懂得“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後已經認識到了要保護樹木,不能亂砍亂伐,否則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的道理。但是在讓他們對小村莊的人們說幾句話,並提出環保建議這個環節時,由於學生沒有親身體驗,加上詞語積累不夠,所以口語表達也就不流暢。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加強口語練習,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小木偶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5

本次活動是一個續編講述的語言活動,在本週這已經是第二次,所以小朋友對於這樣的續編繪畫和講述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活動中小朋友能從圖片的內容瞭解了故事的前半部分,同時他們也能大膽的發揮自己的想象,能說出了自己對於小貓咪咪跑掉後的猜想。有的說“爸爸說,抓到了我要打它一頓,抓到了要它陪,咪咪自己回家道歉了……”。當幼兒看到幼兒用書的最後一張圖片,他們就說:“小貓又送了一盆花給爸爸”“那這盆花哪裡來的呢?”“小貓又是怎麼對爸爸說的呢?”我就及時的引導幼兒想象……

在整個活動中幼兒能從自己的想象中進行簡單的繪畫表示,雖然有的幼兒繪畫的並不好,但她講的卻是很動聽,也有的幼兒繪畫的很好,但講的卻是不怎樣。不管如何從幼兒每一張圖片中發現每一個幼兒有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活動效果較好。

小木偶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6

在課堂上,我讓學生找出重點語句,分析讓作者感動的是什麼,他得到的比故事更美、更好的東西是什麼?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取材料的寫法。整體感悟課文的故事情節並聲情並茂的講述。然後來概括每一段的內容瞭解作者的寫作順序和文章結構,深入挖掘本文的主旨,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閱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共同感受人間的美好心靈。體驗人類最美好的事物,讓學生受到薰陶和感染,培養高尚的精神情操。學習文中所讚美的犧牲自己,造福於百姓的人的無私奉獻精神,瞭解了文章的脈絡層次和故事中所蘊含的精神。即“比故事更美,更好的東西”。也就是上文所說的“那樣的心,那種想幫助多數人,想跟多數人的心貼近,為了多數人甚至犧牲自己的偉大的心”。

本文以索橋為線索,以故事為內容,以人物的精神為主題。索橋造福於人民,寫索橋是為了歌頌造福於人民的人。都江堰是造福百姓的工程,二者相呼應,深化主題。還了解了作者的寫作技巧:比喻手法、聯想、襯托、鋪墊 。

小木偶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7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是個小小音樂劇,目的是想通過這個寓言故事引導學生自己創編一個有說、有唱、有歌、有舞的綜合音樂劇,可以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豐富學生的音樂情感體驗,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

本著這一目的,我先讓學生熟悉俄國偉大詩人普希金的故事,讓學生了解故事內容,我先讓學生自己試著講一講,然後完整的給同學們聽了這個故事。有了這兩次的聆聽經歷,學生對故事的大概內容也有了一定的瞭解,然後學習歌曲,邊聽邊體會俄羅斯歌曲的特點,運用音樂要素讓學生感受歌曲的情緒、速度、加深對故事的理解。為了鍛鍊學生的說、演、唱、創等多方面的能力,我還設計了拓展練習,讓小組合作,發揮大家的智慧,為歌曲做簡單的表演,最後形象生動的加入瞭解說詞,邊說、邊唱、邊表演,培養了學生的綜合音樂表現了,達到了小小音樂劇的目的。

然而,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每一節課都會有它不如意的地方。本節課中學生的創編有的同學沒有積極參與,而是看著別人去做。老師應該及時的啟發、鼓勵,應該讓學生多參與,慢慢提高學生的表演能力。雖然表演是學生的弱項,但做為教師還是應該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以後我在上課時要多進行這方面的培養,讓每一個學生的創造力和表現力都能得到提高。

小木偶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8

《火車的故事》這篇課文介紹火車種類的常識,分別向我們介紹了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火車、磁懸浮火車,以及火車提速、修建青藏鐵路等有關我國鐵路建設的成就,展現了我國鐵路建設迅速發展的大好形勢,藉以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下面是上完課後的一些小結:

一、抓住關鍵詞句

我抓住“夕發朝至”一詞,讓學生理解火車發展到現在的速度之快,並引導學生理解科學給人們帶來的好處,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我還抓住課文第三段的第一句“小明查了好幾本書。”教學,讓學生明白不懂就要問,就要查的道理,同時,又結合班裡愛讀書、愛提問題的學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收到良好效果。課後,很多學生都帶著查到的問題的答案開心地向我彙報呢。

二、以讀為本,學生合作探究

在《火車的故事》的教學過程中,我重點體現“以讀為本”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讀。在讀中思考、讀中感悟。設計了幾個比較好的教學活動,通過活動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培養了學生的小組合作精神。比如在學習《火車的故事》第三自然段時我的教學設計是這樣的:先讓學生們自己閱讀第三自然段,然後提問:“你從種瞭解到了什麼?”根據學生的回答寫出板書:蒸汽機車、電力機車、磁懸浮火車。接著提問:“你能向其他同學簡單介紹文中提到的三種類型的火車嗎?然後再問問大家你喜歡哪一種?為什麼?你還知道有什麼樣的火車?給大家介紹介紹。”最後能像小介紹員一樣把第三自然段的內容有感情地讀出來嗎?比一比,看看誰讀得有感情。

三、啟發求異思維

《火車的故事》這樣的常識性課文,需要老師做大量的補充,才能提升其趣味性,否則便會十分枯燥乏味。於是,我找了許多有關機車、電力機車的圖片,以及蒸汽機車、內燃機車、磁懸浮火車的短片,豐富了課文所介紹的幾種火車的形象,並讓學生體驗了磁懸浮列車的速度。學生立即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輕鬆地瞭解火車的幾種型別及發展歷史。

孩子們對於火車這種熟悉的事物是很有感情的,平時在他們的圖畫中也是比較多見的事物,今天上了這一節課,對於火車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獲得了更多有關火車的知識,磁懸浮火車這新穎的新鮮事物讓大家感興趣,特別是近來武廣高鐵的開通更易激起孩子們的好奇心。於是我鼓勵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自行設計一列新型火車,然後畫下來,孩子們有的給自己的火車設計了美麗的外觀,有的給火車設計了舒適的內部構造,有的設計的火車在崎嶇的山路可以長出翅膀在空中前進,有的設計的火車遇到大江大河可以想神奇的潛水艇那樣前進......孩子們的想象力是多麼的神奇,是多麼的不可估量。因為孩子們有興趣,興趣是孩子們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們學習的動力。課堂上,我利用剩餘的時間讓孩子們動筆畫畫。孩子們的畫充滿了童趣。課後,我又將部分學生的作品貼上到黑板上。孩子們就更加高興了。培養低年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很重要,我將為此而不斷努力。

四、不足之處

當我們的老師,當我們的大人在認為我們的學生、我們的孩子什麼都不懂的時候,也正是我們忽略他們的想象與創造精神的時候。當我們用我們的思維去考慮他們的時候,用我們的認識水平去衡量他們的時候,也正是我們在抹殺他們的想象與創造精神的時候。一個孩子從呱呱落地,經過娃娃學語,再到如今少兒時代。其實,他們都在用他們獨特的眼光看待我們的世界;用他們獨有的思維思考著我們的世界。當我們自認為很偉大的時候,其實在這些天真無邪的孩子面前你是那麼的渺小。我想作為教師我真的該好好的反省我自己。真正該好好的用新課標的理論指引我,轉變自己的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轉變一個觀念,就是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學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課程資源。教師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評價者,而不是要什麼都在學生之上的傳統師者形象。新穎的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都將教師從傳統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脫出來。這些方式,也是教師可以充分發揮的無形資源。

小木偶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9

第十冊語文第八課的內容是成語故事三則.內容《自相矛盾》、《濫竽充數》和《畫龍點睛》。前兩則故事的寓言性很強。故事中人物的真實性顯然是不可考的。他們的代號是“有個楚國人”和一個只留其姓的南郭先生。但是故事中反映出來的人性問題是古今中外都普遍存在的。一個是為了達到自己的利益而不顧誠信自吹自擂,結果導致失信,讓人失笑的結果;一個是為了生計或者說也是個人利益,魚目混珠,最終無法繼續偽裝而灰溜溜逃走的故事。故事的情節已經簡化到了只剩梗概,寥寥數語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雖不豐滿但是有發人反思的力量。在準備這節課的時候, 我在想故事中的道理只需略略點撥便可呼之欲出。那麼課堂上怎麼讓這四十分鐘更有價值,更有聽頭,收穫更多呢?

考慮再三,還是決定從人物入手。故事中的人物非常簡單,只是一個代表某種意義符號。但是書中古人的缺點和所犯錯誤卻是今天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重複的。那麼深入人物的內心,去思其所思,想其所想,在孩子的頭腦中塑造出真實豐滿的人物形象,貼近人物形象,由人推己,不是更有說服力嗎?於是課堂以敘事和議論的形式展開了教學。

以《濫竽充數》為例簡單記錄一下課堂經過。

揭題後,先認識“竽”字,看字型,觀插圖,認識了這種古代樂器。接著解釋“濫”字,再舉例子幫助理解“充數”的意思。題目的意思弄懂後引導學生針對題目提出幾個常規性的問題,比如;誰濫竽充數?為什麼要濫竽充數。結果怎樣?我們能從文章中得到什麼啟發?等等。這些問題並不難,因此由學生自己讀文解決。每個問題得到初步解決後連起來講了講這個故事。接著繼續進行集體交流討論,目的是引導學生用“今人”的眼光去解讀,研究文中的人和事。

如在討論南郭先生為什麼要冒充會吹竽的人時,大家的思維已經開始活躍了。用今天人選擇職業時的想 法結合文章中的相關詞句來揣測,我們討論的結果是:1、這個工作比較輕鬆還挺體面的,可能俸祿也比較高,因為“齊宣王喜歡聽吹竽”;2、南郭先生經過長時間考察和慎重的考慮認為的確有機可乘,因為“他總是叫許多人一起吹”,人多不易被發現,他還是有一定的小聰明的;3、此外他還善於偽裝。 “每當演奏時,他就鼓著腮幫,按著竽眼兒,裝出會吹的樣子”,這是他細心觀察和成功模仿的結果。4、他也要養家餬口,可是可能沒有什麼別的本事,而他又怕吃苦,所以想去冒個險。

接著,我讓同學們想象一下,這個南郭先生第一次偽裝時的情景。有的說:“他也很緊張,怕被發現。但是要故作鎮定,避免穿幫。”有的說:“他不會很緊張,因為他已經從混進來的過程中發現那個齊宣王肯定不會識破他,周圍的人也不會多管閒事,說不定還有跟他一樣濫竽充數的人呢。”不管怎麼說,第一次南郭先生確實成功了,得到了俸祿。這一環節的設計,實際上是要學生了解人們在犯這樣的錯誤時候存在的僥倖心理。以及當錯誤沒被發現時的沾沾自喜,自以為是的想法。這是人之常情,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反應的。這個討論的結果正是我想要的——讓學生由文中人物聯想到自己,檢討自己。接著我們繼續想象南郭先生拿到俸祿後的得意樣子。讓學生把剛才討論得到的想法變成語言說出來,進行說話訓練。“他怎麼想,怎麼做,有什麼決定。”注意表達的邏輯,把前因後果有條理的說出來。這個說話訓練其實也是對故事的上半部分的一個小結。

緊跟學生的發言我用這樣一段話來過渡教學環節:“確實,在今天的社會中有不少人善於偽裝,也會耍小聰明,取得了一定的利益。但是這樣不誠信的行為能永遠裝下去嗎?”故事繼續發展,我們的討論也在繼續。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即位了,當南郭先生聽說這個新王喜歡一個個聽吹竽時會是什麼樣子呢。學生繼續走進人物的內心,以角色表演的形式,替文中南郭表達了緊張,煩躁,害怕,如熱鍋上螞蟻的樣子。這一環節的設計也是為了讓學生更深刻認識人物的錯誤。再其他同學對文中人物說一句精闢的話來幫助南鍋先生認識錯誤,改正錯誤。這時候如“騙的了一時,騙不了一世。”“真才實學才能受益終生。”“知錯就改,為時不晚”等精彩話語很自然的出現在學生的語言中了。這樣語言訓練和思想教育這兩個教學目標基本達成。課堂輕鬆幽默,學生議的熱烈,說的精彩。感覺非常好。作業是續寫這個故事,要求從人物的性格,思想的可能性,推測故事的不同發展結果。

與文中人物的充滿人情味的進行對話,使課堂變的很鮮活,人物形象不在是一個符號,而成了身邊的人,或者就是自己。這樣的語言訓練發自內心。這樣的思想教育就更能打動孩子的心吧。

小木偶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10

這篇課文記敘的是維生素C的發現經過。文中寫哥倫布帶領船隊在大西洋探險中遇到了“海上凶神”的怪病,部分被留在荒島上的病重船員靠吃野果子存活下來,由野果子人們發現了人體不可缺少的維生素C。

今年第一次教這篇課文,初讀課文覺得這篇課文應該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它雖說是介紹維生素C的,但更多是闡述一個小故事,按學生的年齡特點,聽故事當然是熱點。但隨著深入研究課文內容,才知課文並不是簡簡單單向孩子們展示一個小故事,而是從中明白一個深刻的的道理:“許多科學發現都是在生活實踐中經過細心觀察,反覆研究才獲得的。”因此教學重點從以下入手:

一、從文章的脈絡入手。

文章脈絡有2條:一是故事發展:怪病——不止而愈——揭祕。二是哥倫布的心情變化:沉重——傷心、感動——越來越沉重——又驚又喜。對於第一條線索,學生能在第一教時理清,也能按這個順序分清段落。在第二教時我重點放在第二脈絡上。教學中可以結合《補充習題》和《天天練》上的習題細細揣摩哥倫布心裡變化的過程,來體會當時人們對“海上凶神”的無可奈何;體會吃野果子(維生素C)給人們帶來的驚喜。在理解的環節中,大多數學生的分析很到位精彩,讓學生充分的表達,我深深體會到以生為本的優勢。

二、再從文章的問題深挖

文章最後一段提出一個尖銳的問題:“難道祕密在野果子裡?”這個問題在課文裡可以馬上找到答案:“後來,經過醫生們的研究,是野果子裡的維生素C就了那些船員的生命。”但教學可不能打水漂,做表面文章,而要深研。在此,我讓學生認真討論,從中你知道了什麼?學生經過熱烈討論明確:維生素C的發現和哥倫布的細心觀察、思索是分不開的。哥倫布是個善於觀察,善於發現,善於思考的人。

三、最後從文章的寫話中得到提升

這篇課文的主題到底是歌頌哥倫布的還是讓學生通過一個小故事明白一個道理的呢?如果僅僅停留在瞭解故事上,就根本沒有達到原先的教學目標。這是一節語文課,要讓學生能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讓學生明確課文不光是告訴我們一個生動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有所啟發,因此教學中設計了寫話內容:出示幾組關鍵詞語,讓學生用100字左右概括故事的內容,然後重點闡述自己心中的啟發,收穫,即許多科學的新發現都是從問題開始的,任何發現、創造都離不開細心的觀察與實踐。當然可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寫用例項證明自己的觀點。結果,大部分學生寫得令人滿意。

通過以上三點教學,學生對此課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達到了原先的教學目標。教學效果良好。

小木偶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11

第十冊語文第八課的內容是成語故事三則.內容《自相矛盾》、《濫竽充數》和《畫龍點睛》。前兩則故事的寓言性很強。故事中人物的真實性顯然是不可考的。他們的代號是“有個楚國人”和一個只留其姓的南郭先生。但是故事中反映出來的人性問題是古今中外都普遍存在的。一個是為了達到自己的利益而不顧誠信自吹自擂,結果導致失信,讓人失笑的結果;一個是為了生計或者說也是個人利益,魚目混珠,最終無法繼續偽裝而灰溜溜逃走的故事。故事的情節已經簡化到了只剩梗概,寥寥數語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雖不豐滿但是有發人反思的力量。在準備這節課的時候, 我在想故事中的道理只需略略點撥便可呼之欲出。那麼課堂上怎麼讓這四十分鐘更有價值,更有聽頭,收穫更多呢?

考慮再三,還是決定從人物入手。故事中的人物非常簡單,只是一個代表某種意義符號。但是書中古人的缺點和所犯錯誤卻是今天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重複的。那麼深入人物的內心,去思其所思,想其所想,在孩子的頭腦中塑造出真實豐滿的人物形象,貼近人物形象,由人推己,不是更有說服力嗎?於是課堂以敘事和議論的形式展開了教學。

以《濫竽充數》為例簡單記錄一下課堂經過。

揭題後,先認識“竽”字,看字型,觀插圖,認識了這種古代樂器。接著解釋“濫”字,再舉例子幫助理解“充數”的意思。題目的意思弄懂後引導學生針對題目提出幾個常規性的問題,比如;誰濫竽充數?為什麼要濫竽充數。結果怎樣?我們能從文章中得到什麼啟發?等等。這些問題並不難,因此由學生自己讀文解決。每個問題得到初步解決後連起來講了講這個故事。接著繼續進行集體交流討論,目的是引導學生用“今人”的眼光去解讀,研究文中的人和事。

如在討論南郭先生為什麼要冒充會吹竽的人時,大家的思維已經開始活躍了。用今天人選擇職業時的想 法結合文章中的相關詞句來揣測,我們討論的結果是:1、這個工作比較輕鬆還挺體面的,可能俸祿也比較高,因為“齊宣王喜歡聽吹竽”;2、南郭先生經過長時間考察和慎重的考慮認為的確有機可乘,因為“他總是叫許多人一起吹”,人多不易被發現,他還是有一定的小聰明的;3、此外他還善於偽裝。 “每當演奏時,他就鼓著腮幫,按著竽眼兒,裝出會吹的樣子”,這是他細心觀察和成功模仿的結果。4、他也要養家餬口,可是可能沒有什麼別的本事,而他又怕吃苦,所以想去冒個險。

接著,我讓同學們想象一下,這個南郭先生第一次偽裝時的情景。有的說:“他也很緊張,怕被發現。但是要故作鎮定,避免穿幫。”有的說:“他不會很緊張,因為他已經從混進來的過程中發現那個齊宣王肯定不會識破他,周圍的人也不會多管閒事,說不定還有跟他一樣濫竽充數的人呢。”不管怎麼說,第一次南郭先生確實成功了,得到了俸祿。這一環節的設計,實際上是要學生了解人們在犯這樣的錯誤時候存在的僥倖心理。以及當錯誤沒被發現時的沾沾自喜,自以為是的想法。這是人之常情,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反應的。這個討論的結果正是我想要的——讓學生由文中人物聯想到自己,檢討自己。接著我們繼續想象南郭先生拿到俸祿後的得意樣子。讓學生把剛才討論得到的想法變成語言說出來,進行說話訓練。“他怎麼想,怎麼做,有什麼決定。”注意表達的邏輯,把前因後果有條理的說出來。這個說話訓練其實也是對故事的上半部分的一個小結。

緊跟學生的發言我用這樣一段話來過渡教學環節:“確實,在今天的社會中有不少人善於偽裝,也會耍小聰明,取得了一定的利益。但是這樣不誠信的行為能永遠裝下去嗎?”故事繼續發展,我們的討論也在繼續。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即位了,當南郭先生聽說這個新王喜歡一個個聽吹竽時會是什麼樣子呢。學生繼續走進人物的內心,以角色表演的形式,替文中南郭表達了緊張,煩躁,害怕,如熱鍋上螞蟻的樣子。這一環節的設計也是為了讓學生更深刻認識人物的錯誤。再其他同學對文中人物說一句精闢的話來幫助南鍋先生認識錯誤,改正錯誤。這時候如“騙的了一時,騙不了一世。”“真才實學才能受益終生。”“知錯就改,為時不晚”等精彩話語很自然的出現在學生的語言中了。這樣語言訓練和思想教育這兩個教學目標基本達成。課堂輕鬆幽默,學生議的熱烈,說的精彩。感覺非常好。作業是續寫這個故事,要求從人物的性格,思想的可能性,推測故事的不同發展結果。

與文中人物的充滿人情味的進行對話,使課堂變的很鮮活,人物形象不在是一個符號,而成了身邊的人,或者就是自己。這樣的語言訓練發自內心。這樣的思想教育就更能打動孩子的心吧。

小木偶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12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應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本教學設計運用“導讀——泛讀——研讀”的閱讀教學模式,體現“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採用“整體——部分——整體——拓展”的教學結構,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在閱讀中識字,在識字中感悟。從激發興趣入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自主閱讀、合作探究等多元閱讀形式的設計,為學生搭建了自我建構、自主感悟、自我展示的平臺。

突出了“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充分運用“集中識字”的教學成果,採用“找朋友,正字音;拆、組字,記字形;相比較,記字形;猜謎語,記字形”等多種識字策略,激發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

突出了漢字書寫規律,培養了學生規範、正確書寫的良好習慣,挖掘了學生的知識潛能,培養了學生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拓展了學生的實踐空間,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小木偶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13

在教學《漁夫的故事》一文時,我首先注意到了人物語言的特點,所以在組織課堂教學時進行了分角色表演,我要求扮演者表現出魔鬼的凶惡,漁夫的弱小機智,從語言、動作等方面把魔鬼漁夫的形象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這樣一個凶惡強大的魔和一個手無寸鐵、弱小的漁夫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全體同學抱以熱烈的掌聲。這些都在我的意料之中的。所以我認為,只要肯大膽放手,學生的潛力會最大限度的發揮。

其次由淺人深,突破難點。本文的教學難點是對“立足於現實而又富有幻想”的這一藝術特色的理解。為突破這一難點。我從人物和情節角度,考慮、設計了一組由淺人深的問題,組織學生課堂討論,讓學生沿著教師鋪設的臺階,拾級攀登,逐步明確:漁夫是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勞動人民的優秀品質,是正義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樣的壞人在現實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種反動派的種種本性,它是邪惡勢力的化身。漁夫跟魔鬼的鬥爭情節也是幻想的,但是這種鬥爭正是現實生活中正義與邪惡鬥爭的曲折反映,最後漁夫的勝利則寄寓了“正能壓邪”的道理。

同時我又引導學生開拓想像,訓練思維。愛因斯坦認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在賞析課文之後,要求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個故事複述下來,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小木偶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14

一、學生的讀沒有激情。糾其原因我認為主要是在引導學生讀的過程中我牽的太緊,有種牽著學生鼻子走的感覺,沒有放手讓學生帶著自已的喜好與感受去讀,所以大大削弱了學生讀的激情。

二、學生讀的層次和提高並沒有很好的表現出來。當一個學生讀完之後,好在哪?不足之處又是什麼?我沒有清晰的點評,所以造成了下一位學生再次讀時不知該從哪些方面去下功夫,比如說抓住哪些重要的詞,語速是快是慢,音調是高是低等等。這些地方是在今後的教學中需注意的問題。

語文教學的核心就是提高語言文字訓練。在教學中我重點設計的兩處來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如“一隻小河蚌沒去撿沙子,看到夥伴們撿沙子它會怎樣想?又會說些什麼呢?”讓學生進入到角色,更好地體會小河蚌當是地心態,為後面進一步體會課文的寓意打下基礎。學生學習完課文後讓他們說說“假如此時你正好看見那隻沒有撿沙子的小河蚌在後悔流淚,你會對它說什麼?”使他們深刻感受到要把握好人生,不怕困難,珍惜時間,刻苦學習。

小木偶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15

《小木偶的故事》是一篇閱讀課文,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先交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知道怎樣來學習課文。按照步驟,有條不紊的完成學習任務,既鍛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減輕了教師的負擔,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閱讀課文的教學要突出閱讀能力的培養,所以,在教學時,我注意增加學生的閱讀訓練,採取多種方式閱讀,不讓學生對閱讀有厭煩的感覺,例如:自讀、組內讀、推薦讀、分角色朗讀。閱讀方式較多,但學生的閱讀水平不高,所以,課堂教學時間顯得緊緊巴巴,以至於對課文內容的分析顯得有些倉促,第五部分的內容進行得不夠充分。

針對這一現象,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多給學生閱讀的時間,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進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木偶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16

1、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是素質教育研究的重點,本節課教學拓展了學生的心理空間,發揮了學生的潛在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像能力和智力潛能。

2、做到了兩個根本轉變: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與教師角色的轉變。學生擁有較大的自主權,而教師則發揮引導者的作用,注重發現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及時地進行點撥與指導。同時,以輕鬆的話語、親切的態度與學生交流,創造了師生合作、平等對話的良好的教學氛圍。

3、指導學生讀能體現學生由不會到會的過程:

學生自由讀、小組內合作讀、個別學生示範讀能讓學生充分地“讀”,將“讀”落到實處,讓學生充分感受人物的心靈世界。整個教學樸實無華,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中,實現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統一。

4、充分利用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在拓展活動中,一是安排了說一說“我知道”,這是結合了課文內客的特點,以具體的例項向學生進行這樣的引導,通過獲取與本課學習內容相關的資料,從而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二是展示多種有趣的郵票讓學生欣賞,去激發學生的興趣。這一實踐活動的安排與教材內容緊密聯絡,加強了語文的實踐活動。最後通過集郵的小朋友帶郵票,同學間欣賞的形式,讓孩子們走出課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

小木偶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17

《漁夫的故事》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故事主要講了一個貧窮的漁夫,到海邊去捕魚,意外地撈上了所羅門封鎖魔鬼的瓶子。他開啟瓶子,狡猾凶惡的魔鬼鑽了出來,想要殺死他。漁夫用自己的智慧戰勝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鎖在瓶子裡。故事中魔鬼的強大和漁夫的弱小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故事告訴人們: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勝的。

在教學本課時,我用了一課時抓住以下環節展開教學。佈置學生課前預習→出示字詞檢查學生字詞掌握情況→抓重點詞句體會漁夫和魔鬼的性格特點→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由於學生喜歡神話故事,學生學起來興趣盎然,特別是學生抓住重點句子談漁夫和魔鬼的性格特點時,學生的發言可謂是精彩紛呈,同學們都能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感受到魔鬼的凶惡、狡猾、愚蠢的特點。也能從句子中體會到漁夫的善良、冷靜和聰明的特點。

小木偶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18

《漁夫的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個貧窮的漁夫,到海邊去捕魚,意外地撈上來所羅門王封鎖魔鬼的瓶子。他開啟瓶子,狡猾凶惡的魔鬼鑽了出來,想要殺死他。漁夫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鎖在瓶子裡。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勝的。

這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我讓學生圍繞導讀的要求:在比自己不知強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漁夫是怎樣做的?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課文語文形象生動,特別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與漁夫的對話,非常引人入勝,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閱讀的積極性。在學習中,學生都非常積極主動,小組彙報學習也是精彩迭出。有的用角色朗讀的形式,有的用表演的形式,有的就某些精彩語句來談感受。特別是能抓住這兩句話:(1)一聽所羅門早死了,魔鬼立刻凶惡地說:“漁夫啊,準備死吧!你選擇怎樣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殺掉!”(2)這時候漁夫想道:“他是個魔鬼,我是個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壓制他的妖氣。”來體會到: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勝的。

在閱讀中學生們都擁有自己的見解。整節課體現出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資訊,而是對外部資訊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知識的。問題應該從孩子當中來,由學生的需求產生問題,這樣的問題指向才是學生真正願意學,並學得有意義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