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三檢視的教學反思(精選18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1.27W

三檢視的教學反思 篇1

新的課改實驗教材綜合性增強,實踐、操作性的內容增多,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應用新教材,如何引導學生去學成為關鍵。這就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模式有所改進,充分考慮學生的好奇心和榮譽感,鼓勵學生多討論多參與,讓學生有機會講述自己的見解,教師有“度”的進行課堂管理。新的教育理念把教師由過去單一的指導者變成了學習者、參與者、組織者、合作者,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要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扼殺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打好學習基礎的同時,又培養了自身的能力,發展了自身的特長。基於這種情況,我在教學中採取了一些比較新穎的方法,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以下即為我的幾點做法:

三檢視的教學反思(精選18篇)

一、賞識學生可以無限地激發學生的內動力

賞識教育就是一種以尊重學生人格為前提,通過表揚、肯定學生的某些閃光點,實現對學生有效激勵作用的“正強化”教育,是在承認差異、尊重差異的基礎上看到學生每一點點的進步,用欣賞的眼光發現學生的可貴之處,使學生看到自己人的閃光點,使學生每天都在進步和成長。每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獲得尊重、肯定、信任、和關懷。老師希望學生具有哪些品質,那麼,你就說他已經具備哪些品質,不斷地被賞識和被肯定,學生就會越來越優秀。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在美國的一個小鎮貧窮落後,鎮上沒有一個像樣的教師,以前來過幾位老師都沒有留下來。這時又來了一位男教師,當他來到學校,看到的情景是學生又髒又亂,不懂得文明禮貌,有門不走,進進出出都跳窗戶,個個都好像沒有教養。上了幾天課後,老師正在教室裡備課,“嗖”地一下從窗戶跳進來一位學生,那位老師連忙把他叫到身邊,拉著他的手來看,還說著“我給你看看手相”。說著像模像樣地看著,“喲,小夥子,你的手相相當好了,如果我沒說錯的話,你將來會是這個州的州長。”那位學生還有些不相信,便問“真能嗎?”“能,我不會看錯的。小夥子,你現在就得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啊!”從那以後,那個學生果真就像老師所期望的那樣,一言一行都嚴格要求自己,就連走路的樣子都變了。一晃三十多年過去了,在一次州長競選中,選出的州長竟是那個當年被預測為州長的小夥子,當各屆人士和一些知名記者問其感受時,他激動地拿起話筒說:“我先給你們講一個故事……”他的那位老師並不是真會算命,而是為他設定了一個非常美好的目標,給他以極大的期待和信任。老師給以學生什麼樣的期待,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行進方向。

在我的教學生活中有一次經歷讓我終生難忘:我正在全身心地投入在課堂教學時,猛然發現我的一個學生在桌上趴著睡覺,我腦門一熱當場真想“收拾”他一頓,可是我冷靜地一想,走到他身邊小聲地對他說:“你是那麼聰明,老師一直對你有很高地期望,充滿信心,一定要努力呀!不要令我失望!”然後,不動聲色地回到講臺,那個學生聽了我的話馬上坐好,積極地加入到我們的課堂中。記得第一次平時章節測試他打了66分,其它好同學有好幾個打滿分120分,他就一直覺得很不好受,根據我平時的觀察該學生確實很聰明,只是基礎差了一點,這一次綜合考試考差一點也是正常的,令我沒有想到的是:他竟然在放學後找到我,哭著要求我批評他,說他辜負老師。我心靈受到大的衝動,我沒有想到他會有這麼強的上進心,我沒有批評他,相反就他的卷子找到不足的地方,鼓勵他以後的學習中要仔細,嚴謹,好鑽研,讓他從中找到信心:尤其是老師沒有放棄他。從此,他的數學成績名列前茅。其實說真的,當時我剛接手這個班級的學生,我連他叫什麼都不知道!可見,賞識學生不僅誘發和鼓舞了學生克服困難、積極向上的激情,並且對學生的智力,品德和個性的發展產生直影響。

二、多種多樣的興趣激勵法進行課堂教學

在課堂教學改革中,首先教師要改變觀念,研究教材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必須改革傳統教學方法,結合學校特點,發揮優勢,數學科課堂教學模式還要更加深入地探索、研究,逐步形成自我教學特色。

興趣是一種巨大的激勵學習的潛在力量。在教學中,當一個學生對他所學的知識發生興趣時,就會調動自己的一切潛能積極、主動、愉快地去學習,而不會感到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對此,我採取了這樣幾點做法:

(1)從現實生活中的常見問題和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簡化複雜問題。

九年級下冊“三檢視”這一章節的教學中,有些比較複雜的立體圖形的很不好想像,我就在課前有蘿蔔、地瓜刻出模型來,讓學生面對實物來解決問題,進而來培養他們的空間想像力,從而將問題簡單化。

我在第七章“可能性”時,將一個模擬搖獎器帶入教室,從生活中購買彩票中獎的可能性有多大入手引入課題,告訴學生這一章研究的物件就是事件發生可能性。對於彩票這樣一個生活中人人感興趣的話題,學生自然也願意去了解,以很高的熱情去學習。從而讓學生去真正理解有用的數學的價值。

(2)用生動有趣的圖案和實物來代替抽象的理論知識,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相對於數學的推理計算,學生更容易對直觀有趣的圖案和實物產生興趣。在講解第一章“生活中的圖形”時,我將大量有趣的圖畫、實物帶入教室,讓學生感悟我們日常生活中存在著大量幾何圖形,數學就存在於生活之中,學習數學能為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提供很大的幫助,從而調動起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在講解第四章“圖案設計”一節時,我在上課時向學生展示了大量生動的幾何圖案,如仙人掌、帆船、房屋、橋樑等等,引起了學生的興趣,理解了對稱的意義及用途,體會到數學王國的瑰麗。

(3)用精彩的問題設定吸引學生。

“思維總是從提出問題開始的。”課堂提問是啟發學生積極思維的重要手段,教師要善於運用富有吸引力的提問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在講解“日曆中的方程”一節時,我讓學生隨便圈出某月日曆上一豎列上相鄰的三個數,將這三個數的和告訴我,我就能猜出這三個數是多少。這個問題一下子把學生調動了起來,學生迫切的想知道我是如何猜出這三個數的,學習熱情高漲。這時,我告訴學生,我們只需要列一個簡單的方程即可解決這個問題,學生自然對列方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心情愉快的接受了新知識,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4)用數學實驗和遊戲吸引學生。

在新的實驗教材中設定了大量的實驗和遊戲,我對這些資源進行了充分的利用。這些實驗和遊戲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進來,從中發現數學的一些內在規律並能熟練加以運用,在玩中學,在做中學,寓教於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講解概率的有關知識時,教材中設定了摸球遊戲,讓學生通過摸球遊戲感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但由於課堂上時間有限,實驗次數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我在課後又組織學生進行了大量的實驗,通過這些實驗,學生對概率有了較為清晰的初步認識,並對進一步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將一個複雜的數學問題不費吹灰之力就解決的很到位。

(5)用生動有趣的語言、事例吸引學生。

在具有嚴密的邏輯性的前提下,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採用生動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一個笑話、一句生動的話、一個有趣的事例能給人以美的遐想,更重要的是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克服困難,奮發進取的信心。比如,在講解“點動成線、線動成面”時,我拿出一個乒乓球向空中一扔,乒乓球劃出了一道弧線;然後我又打開了教室中的吊扇,吊扇徐徐轉動,逐漸形成了一個面。然後我告訴學生,這分別就是“點動成線”和“線動成面”,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被我調動了起來。

此外在教學中我充分注意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設定不同難度的問題,使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體驗到答對問題的喜悅,發現規律的興奮,而對知識不封頂,充分鼓勵學有餘力的學生去進一步探索思考,對學生的每一點進步都提出表揚,對學生的新發現、新方法儘可能的加以肯定,並給予推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成功,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學習。

隨著課改實驗的不斷深入,有幸成為第一批實施新教材的一員的我越來越感覺到: 轉變評價觀念,就是要清楚評價的最終目的改變的重要性,它不在於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以便給學生貼上標籤;而是教師應真心、真誠地賞識學生和理解、鑽研教材,去探索採用各種新穎的教學方法。通過評價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珍視學生取得的每一分努力,欣賞學生的每一個創造,肯定學生的每一分努力;通過評價和鼓勵 ,使學生能夠認識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優勢和不足,促進和指引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發展;同時還要不斷的改變自己,充實自身的教師素養,才能更好的參與到課改實驗中去,培養新時代的合格人才。

三檢視的教學反思 篇2

為了讓學生通過體驗圖形與視角的相互關係,形成三檢視概念,進而形成畫三檢視的技能,我在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通過查詢相關書籍、資料,查閱網際網路等手段,結合課標和教材的要求,精心組織了一份文圖並茂的材料,作為輔助教材,並在教學電腦上,並充分利用學具和多媒體,在教學中創設豐富的情境及層層遞進的觀察活動吸引學生主動參與,並引導學生採用動手實踐與思考體驗相結合的學習方法,以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從中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

就此針對我的教學實踐,以及本節課的得失與收穫做深入地反思。

學生不但要學會識讀三檢視,而且還要學會繪製簡單的三檢視,並且在今後的設計實踐中,能夠運用三檢視來表達自己的設計構思,與他人交流設計方案,從而獲得全面的評價,優化設計方案。於是針對此教學內容,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以及在教學中常遇到的一些問題,有哪些可供參考的解決辦法,我進行了嘗試性教學實踐。以新穎貼切的“對詩”開題及觀賞圖、文、聲並茂的視訊短篇,迅速把學生引入一個如詩如畫的境界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刻進入學習狀態;從名詩中提煉出的數學知識與哲理滲透了主題並自然地切入課題,使學生興趣盎然地開始對視角與檢視進行探索和體驗。此外,以詩入題還可培養學生的人文意識,讓他們體會到全面看待事物(數學的育人價值)和數學的美,也將本節知識上升為高力度、高審美的知識內容。

視訊短篇《題西林壁》長約三分鐘,畫面為從不同角度觀賞廬山的不同風景和配樂朗誦古詩及相關知識、哲理的簡要介紹。為新知做鋪墊。 在學生對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可能看到不同的圖形有了豐富的體驗認識之後給出三種檢視的概念已是水到渠成。

荷蘭數學家弗賴登塔爾說過:數學起源於現實。數學教育必須基於學生的數學現實為了幫助學生構造“數學現實”設計了本實驗:從生活中的實物入手創設吸引人的情境,讓學生親身想像、體驗、驗證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並在活動中初步體會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看到了不同的圖形,這樣得出的結論更接近學生的生活和經驗也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判別觀察方向”讓學生的思維在三維實物與二維圖片間不斷地進行切換想像,從而完成思維過程的第一次抽象,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得到培養訓練。

前蘇聯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說:“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 此時學生接觸的情境已經逐步“數學化”(從觀察實物到擺放規則的幾何體再到相應的圖片),目的是讓學生藉助圖形來反映並思考思維的空間形式及位置關係,並用合理、清晰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是學生空間想像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再次培養訓練的過程,也是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重要過程。

課件的演示將難以用語言解釋說明的抽象思維過程動態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的感知能力、空間想像能力得到訓練培養,並突破教學難點。

從觀察可觸控的實物,到擺放可從不同方向親身體驗的幾何體再到現在只能完全靠發揮想像的圖片,學生接觸的情境逐步抽象化、數學化,使學生在不斷地分析、解決問題的氛圍中發展空間觀念。心理學認為概念一旦獲得若不及時鞏固就會遺忘,識圖畫圖和真假檢視題即可加深鞏固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培養他們的空間想像能力又可訓練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畫圖示範(課件不能取代其作用)以開拓空間,刺激學生形象思維。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也有助於教師的闡述、講解。

訓練學生學會識別並畫出簡單物體的三檢視。學生進行互搭、互批、介紹畫圖經驗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不同的體驗收穫。學生經過“想像、畫圖、互評、互改、交流、總結”等過程(師生對正誤做法給予點評)歸納出三檢視的觀察方法、畫法和注意事項,從而幫助學生突破難點。

小結不只是梗概式知識、方法的歸納,對學生的參與度、合作交流意識,情感態度等良好表現也給予引導和肯定的評價,以幫助學生養成習慣、認識自我、完善認知結構,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

耳目一新的改編詩前後呼應、畫龍點睛,使整節課形成一體,讓學生的學習情感、學習氣氛、學習主題再次得到昇華!

課件模擬展示從不同方向進行觀察抽象的思考過程使得概念的理解直觀形象、淺顯易懂,使課堂教學生動高效,並有利於加快學生的認知過程和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由於學生存在個體差異,作業進行了分層處理,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要,讓不同層次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最後對本節課做幾點說明:

一、關於培養空間想像能力的說明 空間想像能力以被動聽講和練習為主的學習方式是難以實現的。

因此,本課為學生創設了許多現實有意義、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及多組環環相扣、層層遞進、要求學生思維逐步抽象概括的觀察體驗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多種感覺器官協同活動,並引導學生藉助實物、幾何體、圖片及課件演示等在充分的時間、空間中進行觀察操作、對比想像、探討交流、感受體驗,從而使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在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地生成、發展和得到提升。

二、關於本課整體設計的說明

(1)在培養目標上,本課力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學會知識、熟練技能、掌握方法、形成能力、發展積極向上的情感體驗,獲得終身發展的學習動力。

(2)在內容設計與呈現上,本課力求知識性、生活性、趣味性、活動性、層次性、教育性於一體,讓學生在“創設情境―→探索和體驗―→形成概念―→畫法探究―→反思歸納”的過程中學數學、做數學、用數學。

(3)在教學方式與學法指導上,本課力求自己作為學生意義建構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引導學生在豐富的情境中進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實踐、親身體驗,從而使學生成為知識建構的主動者。

(4)在教學手段上,本課力求將現代教育技術與學具、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以激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想像理解,突破難點,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

(5)在教學評價上,本課力求從不同的角度、方式去評價學生(如學生自評、互評、集體評),及評價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方面(如知識掌握、學習方式、努力程度與參與度)。

以上是我依據《三檢視》這一節公開課後的所思所想。就教學設計的初衷而言,我是想把“公開課”作為“問題課”,就此提出問題,尋求解決的辦法和經驗。同時希望各位同行,利用公開課這一載體,提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交流和總結教學中的經驗和成果,而少一些表演的成分,那麼,我們的教師會迅速地成長起來,我們的學科會更完善、更有發展。

有了問題,才有可能進步;有了交流,才有可能提高;有了探索,才有可能發展。

三檢視的教學反思 篇3

一、設計的初衷

《三檢視》在教學內容中,是比較抽象並且難以理解的,然而三檢視在工業設計中又是表達與交流設計構思、設計方案的一種常用的工程技術語言。學生不但要學會識讀三檢視,而且還要學會繪製簡單的三檢視,並且在今後的設計實踐中,能夠運用三檢視來表達自己的設計構思,與他人交流設計方案,從而獲得全面的評價,優化設計方案。於是針對此教學內容,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以及在教學中常遇到的一些問題,有哪些可供參考的解決辦法,我進行了嘗試性教學實踐。

1. 課題引入方面:

採用問題情景設定的方法:學生喜愛打籃球,而用直尺測算出籃球的表面積是學生平時不會想到或實踐過的問題。這樣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解決問題的興趣。問題提出來後,學生積極思考,想出了許多辦法。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能否利用牆面與地面相互垂直這一條件。目的是開啟學生空間想象能力。而空間想象能力是學好三檢視,理解三檢視以及繪製三檢視的必備能力。這也是我設計此問題情景的初衷。

問題情景的設計,我認為達到了預期效果。學生們或異想天開,或奇思妙想,有些測量的辦法,是我事先沒想到的。如:將籃球放氣,壓扁成半圓,用直尺測量籃球直徑等辦法。而我在這些突如其來的環節上的處理以及應變手段上還稍顯不足。這是我今後應加以改進和提高的地方。

2.三檢視的學習過程與注意事項:

1)學習三檢視,要確立研究方向即問題的設定。

我用電腦圖片打出問題:三檢視是如何把物體的各個表面形狀表達清楚的?如何繪製三檢視?

學生要想達到可以繪製簡單的三檢視的程度,只得認認真真地去學習,去研究,去解決問題。

想理解三檢視為什麼可以把物體的各個表面形狀表達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什麼是三檢視?三檢視依據的是什麼原理?三檢視的展開以及三個試圖之間的投影規律是什麼?畫圖步驟有哪些? 怎麼選擇主檢視?而這些概念性的知識,學生可以通過資料並結合教材很容易找到。我認為教師照本宣科地講述這些概念性知識,即便是舉出相當多的圖片和檢視例項,也不如讓學生自己去查詢、去發現、去體會、去理解。換句話說,三檢視的學習應該在自學理論的基礎上,教師加以輔導繪圖實踐和識圖練習。

2)學習三檢視,教師要做必要的學法指導。

我在佈置任務環節中,借用本章所學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明確要求,收集和處理資訊等方法,引導學生利用現有資料進行學習。學生很容易地進入了角色。

3)學習三檢視,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預設學生學習成效檢測方式和內容,給與學生中肯的評價並做出相應的激勵。

我在這節課的教學中,設定的檢測問題不到位,在某些問題的講解上還不夠深入。所以在今後要努力提高和完善自身業務素養,儘快成長起來。

我想不同的學生群體,不同的教學資源設定,不同的任課教師,還遇到不同的問題。有了問題,才會有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這些解決問題的辦法,就要靠全體同仁共同探索。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提高。

三檢視的教學反思 篇4

《小紅帽》是童話故事這一課中的一首歌曲,曲調流暢、活躍。是兒童比較喜歡的一首歌曲。本次課“以情景為中心”進行教學,以“情感為主線”開展課堂教學,創設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樂中學”,在生動、形象的情境過程中感受音樂,獲得情感體驗。在教學中我製作了生動的課件,利用一系列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為低年級學生有好奇、愛動、模仿能力強等特點,我就運用多媒體展示童話王國,通過在童話王國的一系列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動畫、闖關,看故事、模仿動作等教學環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感受音樂,並在看故事的過程中以邊聽音樂邊講故事的方式,即知道了故事的梗概又聽音樂,在潛移默化中為學習歌曲做了鋪墊。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因為之前多次聽了旋律,所以能較快的學會歌曲。在學會歌曲後我設計了給歌曲做舞蹈表演的教學環節,但在表演時,我發現這樣一個現象:班裡音樂成績好的同學總是搶著作“主角”, 而一些表演能力一般的同學卻坐在座位上一動不動,可是他們的小眼睛裡卻分明流露出無限嚮往,於是我先讓踴躍的學生上臺表演,而對於沒有勇氣的同學我讓全班同學一起做,這樣同學們都很快樂的參與到活動中,能用簡單的動作去感受音樂,用自己的動作愉快的表演舞蹈。

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我會給予積極,鼓勵的評價,在聽音樂和個別同學表演時能引導學生用拍手等動作配合,同時培養了合作意識。以學生為主體,設計豐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課堂中充滿音樂。通過綜合運用欣賞、歌唱、表演等各種手段,培養學生音樂審美素養和審美能力。教學中隱含有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逐步培養學生的辨別能力、自我保護意識。

本次課有些地方我覺得應該注意一下:如在教學中注意每個環節的時間安排要合理。用有趣的方式(如擊鼓傳紅帽等)對歌曲的演唱進行驗收,讓個別同學唱一唱,看看掌握的情況怎麼樣!識譜唱譜並不是二年級的掌握範圍內的,我在教唱整個歌譜時,學生唱的不太理想,如果我只選擇一兩句來教的話,學生可能會掌握的更好。

三檢視的教學反思 篇5

《柳樹醒了》是一首詩,以擬人的手法描寫了春天的柳樹。本課,通過對柳樹與春雷、春雨、春風、春燕這些景物生動、形象地描繪,讓學生理解春天、感受春天裡事物的變化,從而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

第一課時,我主要是進行了生字、詞語、初讀課文的教學以及讓生寫“說、話、朋、友”四個字的教學。因此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朗讀課文和會寫“春、高”兩個字。根據以上教學重點,我進行了教學,得出瞭如下幾點體會:

一、課文開頭的生字詞語複習,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第一課時學習的生字詞,而且通過“摘花”、“猜字謎”兩個小遊戲,讓學生形象感知春天色彩明麗的美景的同時,更快地進入優美的教學情境,獲得身心的愉悅,巧妙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為後面的學習做好鋪墊。可見,對國小低年級學生而言,有效地組織小遊戲進行教學,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課文的第二部分,通過圖片出示冬天裡沉睡的小柳樹,引匯入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不僅設計新穎有趣,更能生動且形象地再現了課文的內容,給學生以感官上的認識。“請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如果你讀得美,這棵柳樹就會為你睜開眼睛。”;“小柳樹有點醒了。”;“小柳樹聽了你們的動聽的朗讀聲,他終於醒了。”這些鼓勵性的話語,讓學生進入所創設的教學情境中,更好地融入了課文的學習和理解之中。這個環節是本課的亮點所在。讀畫結合,將枯燥的文字變成生動形象的畫面,使文章的情趣與學生的感悟融為一體,使朗讀變成一種享受,也體現了學科間相互溝通這一教學思想。

三、拓展練習的效果也較好。“你們知道在春天裡除了小柳樹醒了,還有什麼醒了?”“你能不能也像書中的小詩人一樣為這樣的事物編一句小詩呢?春天跟說話了,說著說著。”兩個拓展題目,是對文章內容的延伸,有利於鍛鍊了學生的想象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檢視的教學反思 篇6

生活活動、運動、學習活動、遊戲是幼兒一日活動中主要內容。現在天氣冷了,在教室裡總是冷冷的,所以我不放過每次和太陽親密接觸的機會。可是我在想如何引起孩子們對太陽的興趣,瞭解晒太陽的各種好處呢?光靠老師說說,孩子聽聽是不行的,也沒有給孩子交流經驗並給予提升的機會。於是,我利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創設一些隱性的細節。而語言活動《香香的被子》正好符合這一要求。《香香的被子》是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它以現實生活為基礎,語言通俗易懂,情節簡單,符合幼兒的認識水平,富有教育意義,易於幼兒接受,而且故事貼近幼兒生活,知道晒太陽的好處。通過這個活動,可以引起幼兒對太陽的好奇、教師爺因此可以幫助幼兒提升經驗。

在活動一開始,我以談話引入整個活動,孩子們非常感興趣,想到了晒被子的好辦法,為下面的活動做了鋪墊,也激發了幼兒對語言活動的興趣。其實在試教的時候,我也用了一條晒過的被子,請孩子們摸一摸、聞一聞被子,孩子們也感受到了被子的溫暖。但是在試教的時候,我覺得匯入的時間有點長,可能會影響到下一個環節,所以在上課的時候我沒有出示實物小被子。在活動的第二環節,首先我請孩子們完整傾聽故事一遍,讓他們初步瞭解故事內容,當我講到有對話的時候,我是用事先錄製好的聲音來播放的,讓孩子們對這幾句對話有更深的印象,為下面學的環節做好鋪墊。為了讓孩子們能學說故事中的對話,我採用了節學說、分組學說、個別表演等三種方法。我覺得孩子們學習的興趣還是很濃厚的,在請孩子們進行表演的時候,我應該多請幾組小朋友,而不是單單地請一組小朋友。小班幼兒的語言發展還不成熟,雖然讓幼兒學說的對話有點長,但是有大部分幼兒能學說故事中的對話,並加上了自己的動作,想象力也得到了提高。在幼兒學說對話之後,我進行了總結:冬天把被子、衣服拿出來晒晒太陽、就變得暖和了,穿著可舒服了。我們人也應該多晒晒太陽,殺死我們身上的細菌,這樣我們的身體就會變得很健康。由於我有點著急,怕孩子們不會講,我把一些孩子能講的,很簡單的話都給說了,知識一味地把知識硬塞給孩子,這點我會在以後更加註意的。在活動結束部分,我請孩子們根據自身經驗說說還有什麼東西也要晒一晒,孩子們說了很多,提升了幼兒的認知經驗。

整個活動下來,我覺得孩子們的認知技能和情感技能都得到了提高,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希望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能不斷學習、不斷反思,爭取有更大的進步!

三檢視的教學反思 篇7

“從條件想起的策略的策略”是蘇教版20__年秋季改版教材的內容,在本課的嘗試教學中,我分一下幾個步驟展開:

一、讀一讀——理解題意。本課以小猴摘桃的情境引入新課,引導學生仔細閱讀題目,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並引導學生理解題意,重點理解“以後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個”,幫助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理解。學生的表達很有個性,簡單一句話,各人有各人的不同理解方式,但是都理解得比較透徹。

二、理一理——分析關係

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嘗試獨立分析數量關係,通過“你打算怎樣解決這兩個問題?跟同桌說說你的想法。”引導學生先根據第一天摘30個和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個求出第二天摘的個數,再根據第二天摘的個數和第三天又多摘的個數求出第三天摘的個數,……這樣一步一步進行思考,分析數量之間的關係。然後告訴學生這樣的方法叫做“從條件想起的策略”。從條件想起的策略,根據數量之間的關係確定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三、做一做——解決問題

在學生理解題意,理清關係的基礎上,獨立解決問題時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學生有的填表,有的列式,都能正確解決。

四、想一想——回顧反思

通過回顧反思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說說自己的體會,讓學生感受“從條件想起的策略”這種策略在解題中的優勢。

最後和學生一起歸納解決問題的四個步驟:解決問題時,我們要先讀題,分清條件和問題,理解題意;接著就可以從條件出發,分析數量之間的關係,確定解題思路;然後列表或列式找出答案,解決問題;最後還要回顧過程。這樣就讓學生初步感受了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過程,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

三檢視的教學反思 篇8

看了這段文學,很容易讓我們想起在《實踐論》當中說的一段話:“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親口嘗一嘗.....”從這裡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一大特點:非常重視實踐,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諸於行動,通過行動來證明道理是否正確。

進行實踐必須抱著現實主義的實事求是的態度,以清醒冷靜的態度面對現實,是一就是一,絕不說是二。即使錯了,也不敢於承認,使知道行合一,理論和實際聯絡在一起,反對空頭理論。這樣就有了“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這種自然而然的結論。

學習本身是一種實踐活動,當然必須用實事求是的態度來對待,而不能摻雜使假或者驕傲浮躁。“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另一方面,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二者相鋪相成。這樣來看問題,同樣也是現實的和實際的。

三檢視的教學反思 篇9

本次上的是蘇教版四年級音樂課《豐收之歌》,我仔細分析了大綱,這堂課的要求是完全融入了聽、唱、跳、奏、演為一體的綜合課程。我從中選擇了“跳”這項教學重點,讓學生很好的體驗和感受這種豐收的喜悅情緒,通過集體舞的學習培養他們相互協作的精神。

課前做了一系列的準備,熟悉四年級學生現有的水平以及上音樂課的狀態,課上能夠按照我的教學思路沉著進行,學生表現的也很認真很積極,學習集體舞的熱情高漲,而且同學們完全放的開爭先恐後上臺表演,達到本堂課的高潮。總的來講,這堂課能夠很好的完成教學目標,但是自己對這堂課仍然需要深度反思,因為賽課的心情和平時上課是完全不一樣的,不能很好的放鬆融入到學生中去,沒有能全面的關注到學生的表現,這還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改進,多動腦,多思考,儘快能在音樂課堂上游刃有餘。

三檢視的教學反思 篇10

經過近一個月的年級組授課、研討。《牛和鵝》這一課我在年級組裡上了四次。四次中都有不同的感悟,也都有不同的收穫。

第一次上課在二班,跟學生課前沒有接觸,直接授課。在授課過程中,學生非常配合,上課過程中感覺學生有很大的興趣,我也的情緒也非常高。一堂課講起來非常順。學生好像知道我的設計一樣,一步一步非常到位。進行的非常快。唯一遺憾的是在話題交流時我設計的問題是:“說說你身邊還有哪些變換角度的事情”這一問學生被我問住了。我考慮到問題可能過深了。學生不知道從何答起。我就引導學生一年之中有四季,有的人喜歡夏天有的人喜歡冬天,他們都有不同的理由。有的人覺得夏天很美,有鮮花有水果。

不喜歡夏天的人卻覺得夏天蚊子很多。冬天很美,白白的世界,可以滑雪滑冰。可有人卻認為冬天很冷,不喜歡。所以個人站的角度不同,見解也不一樣。在我的引導下。有一位站起來大概意思是說:在生活中有的人遇到不開心的事,她就想我還是比較幸運的。這樣想想就會越來越快樂。生活中就是這樣如果你遇事都往開處想就會越來越快樂。

否則,就會鑽進牛角尖。孩子說的多好啊。但是大多數同學都覺得這個問題很難。我想可能由於第一課時不是我上的緣故。進入寫話環節。孩子寫的也不太理想。可能前一部分太順了。後面反而不知道怎麼引導了。課程比預計的提前五分鐘下課。第二次上課在四班。這次有了前一次教學經驗。

三檢視的教學反思 篇11

棄疾現存詞有六百多首,是唐宋詞作家中存詞最多的一個。他的作品不僅內容豐富,風格也隨著內容的變化而變化。《清平樂村居》這首詞,作者通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的描寫,對翁媼及其三個兒子形象的刻畫,抒發了他喜愛農村安靜平靜生活的思想感情。

引導學生從古詩中受到美的薰陶,培養學生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是古詩教學的一個十分重要而又艱鉅的任務。教學時,我抓住古詩“詩中有畫”的特點,把“詩”與“畫”結合起來進行教學。通過圖畫,具體而形象地再現詞中的畫意;通過語言,喚起學生豐富的聯想,從而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詞中的意境之美。接著,幫助學生“由讀引情”,把朗讀作為一根主線貫穿始終。初讀階段齊聲讀,個別讀,讀出詞的韻律和節奏,讓他們感受詞的韻律美和節奏美;細讀階段邊理解邊朗讀,頭腦中浮現出清新秀麗的江南農村景象,感受農家生活的祥和與寧靜;學完全詩後讓學生反覆朗讀,或一唱三嘆地吟讀,或搖頭晃腦式地自由讀。總之,讓學生讀得琅琅上口,滾瓜爛熟,聲情並茂。學生通過朗讀和聯想,感悟了詞中田園生活的意境,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達到熟讀成誦。

三檢視的教學反思 篇12

本節課的教學可以說是一個全新的嘗試,各個環節注重了對分數意義的體驗,並在體驗中隨時注意總結。

1、聯絡生活實際,感受數學化。

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課伊始,在輕鬆的聊天環境中,引入分數,勾起學生的分數的認識。在接下來的一系列舉例中,始終都在強調“在生活中”可以把什麼平均分,“在生活中”還可以把什麼看做單位“1”。通過學生熟悉的事物,將抽象的分數具體化。

2、創設自主學習環境,促進有效學習。

在教師的引導下,明確一些物體可以看做單位“1”進行平均分得到分數後,創設環境讓學生自己通過手中的事物進行平均分,從中得到分數。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經歷了猜測、試驗、推理、證明等環節,讓學生在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中主動和富有個性的學習。對於數學知識的最終結論,不僅僅停留在知道了,而是讓學生親手操作,在具體的試驗中,真正做到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

3、以學生已有認知水平為基礎。

《課標》中指出:教師的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因此本節課從傳統的書本知識向學生的生活數學開放,把學生的個體知識,直接經驗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知識,並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入手,努力探索新知,讓預設的教學目標在實施過程中開放的納入到學生的直接體驗中。

上完這節課我覺得還有一些不足值得改進,自己在課堂上對時間的掌控能力還有待提高,以至於不能很好的整體把握課堂教學節奏,顯得前鬆後緊。還有在學生進行彙報時,教師有些操之過急,面對學生出現的問題,沒能順利的引導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而是教師替為代之。從以上看出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還很匱乏,需要不斷地鍛鍊,提高。

有人說,課堂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課堂教學的藝術貫穿於課堂教學全過程,在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講究教學藝術。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的努力學習,鑽研,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努力創設一種和諧的課堂教學結構,從而真正的把學習的自由還給學生,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把學習的時間還給學生,把學習的快樂帶給學生。

三檢視的教學反思 篇13

課文《祖父的園子》節選自現代作家蕭紅的自傳體小說《呼蘭河傳》。這篇課文以富有孩子氣、且又帶著濃郁的詩情畫意的語言,重點描述了作者在祖父的園子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把世界在孩子心裡的樣子真實地再現出來,學生讀來感覺這事就像發生在自己身上,親切、神往。

支玉恆老師曾經說過:“不管什麼文章,只要讓學生充分朗讀,不管什麼問題都能迎刃而解,課堂上老師無須刻意提出許多問題讓學生回答。

”因此,教這篇課文時,我採用了“以讀代講”的方法,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引導交流作者在園子裡心情是怎樣的,是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作者為什麼對祖父的園子久久不能忘懷。交流中相機引導學生讀有關的段落,讀出自己的體會,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方式。

文中的作者字裡行間體現出生活是無拘無束的,是豐富多彩的,吃黃瓜,追蜻蜓,捉螞蚱,澆菜……對於學生來講,這些既是新鮮的,又是有趣的,他們一定只從書本中看到過,可能只聽長輩講過,現在作者的童年帶他們走進一個全新的世界,特別新奇,讓他們想象作者可能還在園子裡做什麼,學生一個個都舉起了手,熱烈地說著他們喜歡做的事情:爬樹、挖坑、種豆,從樹上搖果子,摘花,撒花……正因為學生對文字產生了共鳴,他們盡情地展開了思維的翅膀,盡情地說著自己喜歡事情。再讓他們讀課文的時候已經能帶上自己的感受。

整篇課文學生的學習慾望強烈,氛圍濃厚,想說的話特比較多,真正走進了祖父的園子。

三檢視的教學反思 篇14

這是一首馬來西亞歌曲,曲風歡快活潑,表現出孩子們之間純真無邪的友誼,真摯無暇的情感!

本單元選用了亞洲6個國家不同風格的歌曲、樂曲,讓學生通過音樂瞭解亞洲各國音樂的歷史、風格,體裁以及與之相伴隨的種種習俗,不但可以獲得異國音樂文化知識,幫助他們鑑賞各具特色的音樂藝術,而且還可以獲得一把從側面瞭解異國社會生活的“鑰匙”。多樣化得學習意在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

整節課中學生的參與性很強,能感受歌曲歡快愉悅的情緒,並且快樂的學唱歌曲。活動中,我讓學生根據歌詞自編聲勢動作,這樣能在唱唱跳跳中熟悉歌曲旋律,在遊戲情景中理解歌詞內容。儘管我在一些細節上把握的還不夠,但是,孩子們並沒有因此而失去參與活動的興趣,仍然很投入地配合著我,讓我很感動。

在進行歌曲表演時,我和學生們一起根據歌詞自編動作,意圖是讓學生體驗音樂歡快的情緒以及與同學共同歌舞的樂趣。

每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音樂課堂教學應更多地建立在參與和感受的基礎上。學生只有“動”起來才會對音樂有真正的體驗和理解。

通過本次活動學習,使同學們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幫助孩子們明辨是非,激發他們的積極情感,這樣的快樂既屬於他們也屬於我們。

三檢視的教學反思 篇15

《畫》是一首五言謎語詩,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鳥語花香、山水相襯的美感。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練習朗讀。課文扣住“畫”這個謎底,抓住畫的形象特點展開描寫,圖文對應。這一課是學生入學後接觸的第一篇詩文。我抓住學生好動、好奇、愛表現的特點,利用他們感興趣的謎語兒歌引出課題,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的心,激發了孩子們學習課文的熱情,為教學成功地展開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畫,並讓學生先從整體再由遠到近觀察,知道這是一幅山水畫,畫上有山、水、花、鳥,感受景物的美。我抓住教學的重點及難點進行教學,引導學生自主讀詩,畫出生字藉助拼音讀準字音,用低年級國小生喜歡的方法進行檢查反饋:出示課件“生字寶寶”請學生開火車認讀;用生字卡片請學生搶讀。在學生讀通詩句後,我抓住詩句中的著眼點,把精力放在詩句的品析朗讀上,藉助精美課件在讀中讓學生感悟詩句的美,在讀中受到美的薰陶。在教學中,我堅持以讀為本,讓學生真正成為語文課堂的學習主體,通過自由讀、分組讀、男女生比賽讀、教師範讀,引導學生圖文對比,感悟詩句的內容。詩句的節奏感很強,朗讀時我十分注意引導學生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味,在讀中感悟、體會詩的讀法,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在引導朗讀的同時,我還指導學生學會評價他人,讓他們從一年級第一學期起就進行積極有效的評價活動,從而培養他們注意學會傾聽的能力和良好的評價能力。詩中有幾對意思相反的詞,我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瞭解它們的意思。然後說一說課後的幾對反義詞,用音節把它們寫下來,再說說生活中還知道哪些反義詞,學生說的很多。最後用了十幾分鍾指導寫了兩個字。識字教學是很枯燥的,在教學識字時,我善於總結學生在生活學習中的識字方法,同時還適當的滲透一些識字的知識和方法,採用活潑有趣的方式重複再現生字,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記字形,使識字得以鞏固。

總之,這節課我能抓住一年級孩子的認知特點,創設寬鬆的教學環境,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下學習。多媒體課件的合理運用,極大地調動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教學重點突出了識字和寫字的過程,並紮實有效。一類字的教學,我還是覺得老師自己在黑板上範寫、多次範寫是很重要的,我們現在的教學對多媒體課件的運用越熟練,對在黑板上書寫就越來越生疏,孩子們被課件上的圖片、生字卡片“慣”得有些懶於動筆了。今天的課上,我反覆地在黑板上示範寫字,第一遍寫,要求孩子們仔細觀察老師的筆順、書寫每一筆的方法和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第二遍寫是巡視了孩子們自己練習寫字發現了一些問題後逐一地改正他們的錯誤寫法和筆畫。但同時又有許多遺憾:沒有很好的關注學生的學習情緒,對學生的學習沒有很及時的評價,板書速度慢,教學中語言不夠豐富,情緒不夠飽滿,有的環節還浪費了時間。學生在課上開啟書、翻書不出聲音,寫字時桌椅不出聲,這些都是教學過程中的細節問題,但它們卻是反映一個班級是否建立起了嚴格有序的課堂常規的一個評價標準。在課上,聽到我們班的同學放書霹靂啪啦的聲音,以及寫字時凳子扭動的聲音,我的心裡有說不出來的滋味。開學已經有兩個月的時間了,在這期間,我也曾專門地對學生進行訓練,在深入地反思後,我想:對於學生的常規訓練,絕非一次、兩次地專項訓練就可以初見成效的。“好習慣21天養成”,我想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也不應忽視這些細節,都說“細節決定成敗”,課設計得再好,學生出現這樣的常規問題,導致學生的狀態顯得特別的浮燥,也會使教學效果大打折。總之,對於低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我還有許多不足,還需要向身邊有經驗的教師學習,今後還需要不斷地錘鍊自己。

三檢視的教學反思 篇16

這次我執教的觀摩課是滬教版教材中的一篇課文《人生的開關》。在之前的準備中,為了選什麼課文也頗費了一番腦筋。是炒現飯,還是全新地挑戰一次?經過思考,我放棄了自己以前成熟的公開課教學設計,最終選定了《人生的開關》這篇課文進行嘗試。該篇小文不難,讀懂課文更不難,但是用心讀透卻很難。備課的過程中,我認真閱讀文字,反覆研讀了很多遍,寫了幾千字的備課心得。讀課文的過程中,我自己對人生也認真進行了思考,如何將簡單的人生道理變得簡單而又富有內涵。就好像怎樣讓蘊含在淺顯語句中的禪理讓人自悟一樣,這些天一直在腦子裡思索著怎樣去優化教案,怎樣去更好地運用策略。直到今天去新會的路上我還在思考教學設計的修改,課堂的匯入等等。

40分鐘的課上完了,課堂上留下了很多難忘的瞬間。評課的天津的姜寧老師說的:“這是一節幽默中藏著深刻的課,令人深思。”談人生,誰都會說上幾句,而且能說得冠冕堂皇。對於真正的人生,我們又有幾人敢說自己懂了呢?記得賈老師在給我輔導課的時候說過:課要潤物無聲,大雪無痕,讓學生在語文的活動中悄無聲地接受了教育。這句話看似簡單,做起來卻是很難。我努力地在自己的課堂上進行嘗試,教學的過程中我與學生之間進行了平等的對話,深入的探討,努力課堂上踐行者“語文課做語文事”的理念。

三檢視的教學反思 篇17

一、立足教材,借用文字習得語言

古人有“感言、會意、得意忘言”之說,說的是人們閱讀一篇文章,首先感受到的是文章的語言,進而理解它的含義,最後人們往往記住了這篇文章寫的意思,卻忘記了文章具體的語言文學。這是閱讀的規律,但我們的語文課則不然,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得意”,更要讓學生“得言”。學生的語言如何習得,運用課文的語言來表達是條捷徑,我的這堂課儘量讓學生多說,潛移默化中習得這種語言。

感情朗讀,使得書面語言不僅能形成立體形象,而且能轉化為表情達意的有聲語言,使文章的內在情趣和學生的自身情趣相得益彰。課堂上我用多種形式的讀來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個人讀、齊讀、小組讀、表演讀。課伊始,我讓學生帶著自豪之情反覆朗讀課題,讓學生逐漸走進課文,走進作者的世界,為學習本課奠定情感基調。用多媒體欣賞3-4小節的課文朗讀後,我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積累暢談所見到的沙漠,當學生朗讀課文時一幅幅廣袤無邊而又荒涼的沙漠圖出現在學生眼前。隨後用“小駱駝明白了________”說一句話,待大家把句子說完時,文字的意思也就基本掌握了。整堂課最後,我又深入挖掘課文中的言語實踐點,用“我自豪,我是一匹駱駝……”說上一句話,再遷引到學生身上,用“我感到自豪的是……”的句式說自己感到自豪的地方。有的同學情不自禁地說:“我感到自豪的是在今天這堂課上我得到劉老師的多次表揚。”這時,學生與文字的對話“活”了起來,“火”了起來。一個個眉飛色舞,歡聲笑語,清真意切。這一對話使“潛在文字”轉化為“現實文字”,在潛移默化中達到育人的效果。

二、彰顯生命,巧設平臺創造語言。

“給學生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

這堂課上,我利用課文空白點,建構了一個續寫故事的平臺,它既巧妙地把書本語言的內化這一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悄悄地”落實在其中,又把課文的表達技巧“默默地”遷移,變為學生自己的表達技巧,這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挑戰。這堂課,學生能夠挑戰成功,一是因為學習之前已有大量的言語實踐,對文中的重要語言已能靈活運用;二是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集合了眾人之力;三是之前的課文學習,學生已有了很好的情感鋪墊。於是,一個充滿挑戰的平臺產生了,學生在這個平臺上與文字對話,對話的實質已超越了教材,跨越了時空。他們所創設的小駱駝與小紅馬的再次見面充滿童真童趣,自然而然想到小駱駝也把小紅馬帶到沙漠中,小紅馬面臨種種尷尬,消除了對小駱駝的偏見。這樣的平臺是充滿智慧的,教師不再是教材的解讀者、教案的執行者,而是一個善於創設情境、富有教育機智的人,他不再單單是傳授知識,更多的是喚醒學生的創造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進行愛的教育,故事的結尾很多同學都能想到小駱駝和小紅馬又成了好朋友。

三、未能緊扣課題,不斷深化主旨。。

這是在教學中存在的一個不足之處,對“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這句關鍵性的話沒有在教學中做到環環緊扣,如果能在教學駝峰、腳掌、眼毛的作用時,不斷反覆地朗讀體會這句話,就能使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體會一步步地深入,使課文主旨的揭示有一個不斷深入、循序漸進的過程。

以上就是我對《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的教學設計及反思,敬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批評指正。

三檢視的教學反思 篇18

艾青的《我愛這土地》以感情真摯,富含哲理著稱,它抒發了詩人對歷經磨難而又充滿希望的祖國的摯愛之情。在教學中,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注重朗讀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是組織一堂課的基礎和前提,是培養學生語感能力的過程,是把學生帶進文字構建學習的起點。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分層面,爭取讓學生每讀一遍都有所收穫。同時注意閱讀方式的多樣性,如自瀆、範讀、配樂讀、競賽讀等,這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

二、注重情境的創設

這節課,我根據不同內容創設了不同的教學情境。如課前蒐集有關1938年祖國狀況的資料,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他們通過查書籍、看影視、問他人等多種渠道獲取了知識,也鍛鍊了能力,使學生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收穫。總向課外充分拓展和延伸,注重過程和方法的情境創設,同教師的灌輸講解所得的收穫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另外在教學過程中,為解決“象徵“這一難點問題,再創情境。引導學生轉變角色,以”一隻鳥“的身份捨身處地的去體會作者對”這土地“的摯愛之情。對主題的理解事半功倍。

三、注重評價

評價能促進學生的發展,促進其潛能的開發,個性的張揚和創造性的發揮,從而使每一個學生擁有自信心和持續發展的能力。我注重了評價的多元化,評價在生生、師生之間充分展開。對朗讀、討論等環節的評價不僅使師生之間增加了親和力,而且使教與學同時變得生機無限,搖曳多姿。

四、注重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這首詩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絕好的素材。結合社會背景的對比分析,學生對經歷磨難的祖國心生敬佩,並對祖國的未來充滿希望。這就在教學資源得到最大優化的基礎上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這節課的教學使三維目標在一定基礎上得到了落實,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1.過分遵循教學模式 朗讀與解讀不必嚴格分開,可以將朗讀融於解讀中,更有利於對整首詩的理解和感悟。

2.解讀過程沒有充分放開 學生討論、總結、交流之後,教師不必重複歸納。這可能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他回認為自己的答案是錯誤的。教師只點撥補充即可。

“教學有法,教無法定“,這只是對詩歌教學的一個嘗試,如何最大限度優化語文課堂教學,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的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