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泉城課後反思總結(精選12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1.84W

泉城課後反思總結 篇1

《泉城》,備課時,我認真研讀了課文。本文語言優美,生動形象,寫作點面結合,相得益彰,形象地寫出濟南泉水的姿態各異及其中的盎然情趣。全文結構嚴謹,首尾呼應,總分層次清楚,無論佈局謀篇,還是文字運用,都是學生模仿寫作的好教材。因此,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是學習本課語言最有效的途徑。

泉城課後反思總結(精選12篇)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中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鼓勵質疑問難。教學第3至5自然段時,進行學法遷移,讓學生自讀感悟後,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學習,彙報交流,通過引導學生品析描寫泉水流動的句子,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

這是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學會學習的好辦法

《泉城》教學的實踐,更讓我感受到三步導學的精妙,一定要活學活用;感受到集體教研的重要,眾人划槳開大船;感受到反思的可貴,促進自己融匯貫通。

泉城課後反思總結 篇2

今年的十月,可以說是一個充實的月份,為什麼說充實呢?因為十月份要準備一個東三省的講座,一個是學校的骨幹教師展示課。任何一個都馬虎不得。講座不光代表學校,還代表黑龍江省,不容有閃失。展示課壓力也不小,“展示”雲者,就是你要足夠規範,課堂要足夠高效,能夠體現新課標理念,足以有讓人借鑑的地方,所以,我不敢說是展示,姑且說其是研討課,或者是彙報課,就是和大家彙報一下自己最近的教學狀況,交流一下教學心得,以期得到同仁的指點和幫助。

課上得比較順暢、成功,同學們預習得較充分,體現了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課前我佈置了學案,個人覺得這一做法值得推廣,課前同學們依據學案自主學習,課上安排時間集中解決學生不能自己解決的問題,這種改變學習方式的做法,不僅紮實有效,而且高效。合作、探究環節同學們討論熱烈、充分,各小組積極踴躍發言,精彩紛呈。這種做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主動學習的興趣大增。如果能長期讓學生帶著興趣去上每一節課,那學生的學科素養,學習成績何愁提高不上去呢?關鍵是如何讓學生的學習興趣長久保鮮下去,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思考和踐行的。

語文課,個人覺得很多時候我們過多關注“語”而輕視“文”,這當然和大學聯考指揮棒有關,但語文更為重要的任務是傳承民族的文化,培厚民族的文化素養,塑造國民的精神。這麼說好像有點大,但不為過。緣此,個人認為,文言文教學,文言知識固然重要,但它承載的文化更值得關注。五千年的文明,能夠傳承下來的文學作品大多是精品,能進中學課本的又是經過了很多人的篩選,我們理應“貪婪”地吸取其中的營養。

“文”以載道。就本文而言,其所蘊含的“道”,就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孝道”。基於此,我把“樹立良好的人倫觀念,繼承孝敬父母長輩的傳統美德”設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泉城課後反思總結 篇3

首先,初讀課文,讀對讀通,瞭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根據提示:說說客家民居、傣家竹樓各有什麼特點,課文運用了哪些方法來說明這些特點的。自主讀書,理清說明順序。我將文中的第一段用投影展示:在閩西南和粵東北的崇山峻嶺中,點綴著數以千計的圓形圍屋和土樓,這就是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以這段話為重點分析通過反覆讀體會出“點綴”本意是修飾裝點,在這裡是說明地區偏僻的小區,由此學生領悟出這段還用了對比方法,把崇山峻嶺與為屋和土樓加以對比;由“世界民居奇葩”打比方。

接著再讀課文,畫畫批批,體會民居特點。給學生充足自讀自悟時間,認真與文字對話,梳理民居特色,為了能省時高效,我才用了分組進行的方式:全班分成兩組分別整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在分組讀、議,在相互交流、補充彙報。在此基礎上,我將多媒體用上展示出文中相關內容介紹,使同學從視覺角度對兩種形態的民居有了更加清晰的印象。再次引導學生細讀課文,抓住民居特點,邊讀邊想,課文是怎樣把這些特點介紹清楚的,因為有了多媒體教學的輔助作用,同學們很快對兩種民居特點共同之處加以描述。如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都是使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如:“客家人在治家、處事、待人、立身等方面,無不體現出明顯的文化特徵。比如,許多房屋大門的正門上刻著這樣的正楷對聯……”同樣,作者在介紹傣家竹樓的時候,怎樣造樓的例子。在學習過程中,老師要通過適時、適度的點撥、引領歸納、提煉,加深學生對民居特點的理解和對錶達方法的領悟。

泉城課後反思總結 篇4

一、從教學設計的總體上評價:

優點:對學習者的分析詳細準確;對三維目標的設計也全面詳盡;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媒體的選擇較合理。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注重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引導學生敢於提問、善於提問,讓學生髮言,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品讀中感悟,在討論中訓練思維,並在課後的作業中得到拓展。

缺點:“讀”可以說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誦讀的方式很多,針對本課的特點,引導學生去體會文章的節奏美和韻律美應該是一種很好的方法,這時教師的師範朗讀就顯得尤為重要,可惜,我的普通話不是太好,沒能給學生作出表率;“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文言文的學習教師應指導學生多積累字、詞、句以及重點句、難句的理解等;還要收集與課文有關的材料,以便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等,這方面,我好像做得多了些,有些替學生包辦了的味道。

二、從教學過程的設計上評價:

優點:整個過程比較合理。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從匯入到結束,讓學生真正參與其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現代教學思想滲透其中,有教育法、心理學的應用,給學生寬鬆的思維空間,採取了應變得當的措施,問題的設計突出重點,降低難點,難易適中,能讓85%以上的同學都能自己解決問題,板書簡潔明瞭、重點突出,使學生對課文有了清晰完整的印象。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缺點: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小組的探究、合作學習比較多,沒能盡情的發揮每個人的長處,特別是對於差生、沒能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嚴重阻礙了他們的發展、挫傷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這對特們今後的成長很不利。

泉城課後反思總結 篇5

第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識字是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這一階段必須切實加強朗讀和識字教學,以幫助學生培養語感,形成積累,為日後運用語言文字打下基礎。老師在教學中既注重了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同時又注重了識字教學,隨文識字的教學方法運用得當。

第二,在指導學生識記“海”字時,體現了多種識字方法並存,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同時對於“海”的字義的理解拓展較好,不是枯燥地講解,而是通過擴詞和練習說話以及教師創設情境,自然而然地教會學生運用,突出了“學習運用語言文字”的教學理念。本節課我積極地創設情景,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故事情境中快樂地學習,在生活化的情境中體會成功。開課伊始,談話匯入:秋天到了,我們一般會做什麼?引出有一群孩子要去遠足。那麼遠足前,孩子們會做什麼呢?老師通過從孩子們身邊的事情入手,然後丟擲問題,引導學生從文字中尋找答案。在學習詩歌的時候,啟發學生思考那個孩子為什麼睡不著?孩子們在老師的啟發下,結合自己出遊前的親身體會,踴躍發言。然後老師順勢問“你有過這樣的心情嗎?跟大家說一說”。鼓勵學生充分表現自己,大膽發言,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

泉城課後反思總結 篇6

讓學生在課堂交流獨立完成作業的情況,有疑問的提出來一起解決。在交流的同時還及時補充相關的內容。比如:課件中顯示的兩首詩。於是課後佈置讓學生再去找同人詩(同一個詩人寫的不同詩)和同類詩(比如都是寫春天或花等同一類的詩句)等。

接著在課堂上帶著學生學習《詩經·采薇》等四首古詩,準確的說是一詩、一詞、一曲。不但要求背誦默寫,而且要求掌握字詞的意思,並結合一些《詩經》的內容,豐富詩歌的內容。比如:《詩經》包括風、雅、頌三部分。詩、詞、曲有什麼不同。詩歌按韻律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近體詩可分為絕句和律詩等。同時理清詩歌的發展軌跡,使學生對詩歌有了整體的感知。在此基礎上進行古為今用的訓練,讓古詩走進我們的作文中,收效很大。在學現代詩《太陽的話》和《白樺》時,我讓學生採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說說:“你讀了這兩首詩有什麼感受或收穫?”在學生的互相交流中明白詩歌的一些獨特表達方法,有豐富的想象和恰當的比喻等。最後總結古詩與現代詩的區別與聯絡,另外通過仿寫進行拓展,學生對現代詩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引導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詩歌世界,感受詩歌的魅力。

泉城課後反思總結 篇7

我在教學《jq__ 》時,首先讓孩子們觀察聲母jq__的表音表形圖,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觀察的能力,為了讓孩子們記住jq__的發音,我耐心引導他們只要把“母雞的‘雞’發短音就是聲母j的發音了; 把‘氣球’的‘氣’讀一聲,讀得短一些,輕一些,就是聲母q的讀音;把‘西瓜的西’讀得短一些,輕一些就是聲母__的發音。然後自編兒歌記住jq__的形:母雞母雞,jjj。左上半圓,qqq。打個叉叉,______。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己來嘗試編兒歌記住拼音字母。在教學jq__與相拼去點規則時,讓學生熟記兒歌:“j q __真淘氣,從不和u在一起,它們和ü來相拼,見了 帽子就摘去。”或“小ü遇見j q __,去掉兩點還讀ü。”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而且因為是自己編的,記憶也猶為深刻。實踐證明,讓學生自己創編兒歌學拼音,不僅能讓枯燥的拼音課變得有趣味性,而且還能發展學生的語言,從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漢語拼音在國小階段是學生識字的開始,很難。我要不斷地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去摸索,不斷地嘗試新的方法,希望能找到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的新方法,讓學生們輕鬆的學習拼音,牢固的掌握拼音。

泉城課後反思總結 篇8

1、重視詞語教學,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

始終覺得詞語教學是閱讀教學非常重要的部分,理解詞語的過程是詞彙積累的過程,也是閱讀理解的過程。當前的語文課堂強調“悟”,而這種“悟”往往只偏重於人文方面,重視作者情感的體會,而忽略了語言文字本身的特點,忽略了寫作特色的感悟。而詞語學習正是最基礎的語文。所以,在平時的課堂上我一向重視詞語教學。如果從公開教學的角度看,感覺今天的課堂上可能在詞語學習上化的時間有些多,但從教學的過程和效果看,感覺比較滿意。

本節課在詞語教學上最大的失誤是多音字的學習,這課多音字比較多,如果把多音字列成一行,引導學生讀一讀,可能效率更高,效果也更好。

2、重視了品詞析句,提高學生語言的欣賞能力。

課文第二自然段用總起—分述的結構描寫了鵝走路時慢條斯理的樣子,語言形象具體,值得細細品讀。我引導學生通過品味重點詞語、想象情景、比較體會等方法欣賞課文語言。

3、讀寫結合是提高學生語言感悟與表達能力最有效的手段。

如何在品讀欣賞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我覺得,可以在課後安排仿寫的練習。如讓學生仔細觀察戲劇中“官員”踱著方步走路的樣子,進行仿寫的練習。

在寫下以上反思的同時,我擔心,我這樣的設計,這樣的教學是不是會被人指責過於強調了“訓練”,回到了強調“語言文字訓練”的年代,使語文課失去了情趣。因為,在新課程實施後,不少教師不敢再提“訓練”兩字,似乎一提“訓練”就是支離破碎的、冷冰冰的、沒有情趣的語文課。但我卻困惑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為“悟”而“悟”,為“人文”而“人文”,為“情感”而“情感”的教法。我以為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矯枉過正”使語文教學丟失了語言的特色,丟失了語文的特色,這也是不對的,值得我們反思的。

泉城課後反思總結 篇9

這兩首古詩都是描寫春天的景、物、人的,《春曉》給我們展現的是一幅雨後清晨的春景圖,表達了作者喜春、惜春的美好情感。《村居》則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種情調。《春曉》這首詩大部分學生比較熟悉,但《村居》這首詩比較難懂。在教學過程中,重點激發學生喜愛古詩的情感,積極收集古詩,擴充套件學生的知識面。

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體會到詩歌的美好意境,我主要採用多媒體手段。通過欣賞動畫朗誦的詩歌,學生對詩歌的基調有一個大致瞭解。如教學

《春曉》時,我先讓學生看課件,播放動畫,聽朗讀。說一說自己看到了一幅怎樣的情景。並播放清脆的鳥叫聲,說說“鳥叫聲從哪裡傳過來的?”,讓學生理解“處處聞啼鳥”的意思,特別加深對“處處”的理解。在有了朗讀基調後,我讓學生反覆誦讀古詩,讓他們自主閱讀感知詩境,嘗試邊讀古詩邊想像意境的閱讀方法。在教學

《村居》時,通過看插圖理解故事的意思,並聯系實際想一想自己放風箏的情景,讓後在誦讀,這樣孩子們讀起古詩來會更入情入境。

古詩最講究誦讀,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也許此時的他們還不能完全理解古詩的全部意思,但反覆的誦讀仍然會在他們的心裡留下一顆情感的種子,培養他們熱愛朗誦的好習慣。

泉城課後反思總結 篇10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識短文,敘述思路清晰,邏輯性強,可以分為三部分。主要講科學家為了揭開蝙蝠夜間飛行的祕密,經過反覆實驗和研究,證明蝙蝠夜間是靠嘴和耳朵探路飛行的。飛機靠雷達夜間飛行是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啟示。這一課的教學要點是讓學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瞭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關係。為了突破難點,使學生便於領會掌握文中所要說明的道理,反思我的教學過程,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從質疑中引發探究心理

學習貴在生疑,有疑才能有問,有問才能激發更深地探究。在課堂開始,我首先問學生有沒有見過蝙蝠,知不知道什麼是雷達,然後介紹什麼是蝙蝠什麼是雷達,並問學生蝙蝠是一種動物,而雷達是一種儀器,那課題用“和”字連線是為什麼呢?繼而引導學生在文中尋找關於描寫蝙蝠和雷達的句子,為概括全文內容做鋪墊。

二、開展活動,迴歸文字

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活動的主要陣地,因此在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好實踐活動,對於密切書本知識與社會知識的聯絡,引導學生認識世界、發展他們的個性,培養他們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著積極的意義。國小生接受新鮮事物快,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容易遺忘又是孩子的缺點。讓國小生牢固地記住學過的知識,就必須讓他們主動參與學習,進入自我探索的角色。

在課堂中我設計同桌合作探究,找出蝙蝠探路靠的是什麼,並完成表格。在閱讀了蝙蝠探路方法和雷達探路方法後,我又讓學生用卡片在黑板上擺一擺整個過程。激發了學生閱讀文章的興趣,同時讓他們在眾人面前勇於展現自我。通過活動,通過玩中學,不但牢固地掌握了知識,瞭解了蝙蝠和雷達探路方法,而且使學生得到了主動和諧全面的發展。

泉城課後反思總結 篇11

從語言的組織到課件的運用,整節課都始終“美”在課堂裡

文美,自然課堂也該是美的,我精心營造課堂氛圍,讓孩子們忘卻了這本是課堂,而牽引著他們不由自主的走進了故事中,切身的感受著張衡數星星時,不一樣的心態,真正實現了心靈與心靈的共鳴。課初始,我就在大螢幕上出示了一大幅滿天星空圖,在孩子們被一閃一閃的星星吸引的時候,提問“晴朗的夜空涼風習習,星星眨著眼睛,你想說什麼?”孩子們聞言,個個舉起了小手。課堂立刻就充滿了一種活力,也讓氣氛變得和諧了許多,然後,我再根據孩子們的回答,巧妙的引入了文中的一句話“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撒在碧玉盤裡。”提問:“這句話,美嗎?美在哪?”大家暢所欲言,氣氛更熱烈了。這樣的設計,不僅烘托了氣氛,更自然的匯入了文字。為後面的教學也做好了鋪墊。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一個關鍵的環節,它在語文課堂裡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更是體現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在教學互動中,我將“讀”的練習貫穿於整個過程,通過讀課文、說感受、議體會、再讀課文四個環節,紮紮實實與每個段落,在這樣邊讀邊思,邊思邊悟的學習流程中,孩子們親近了人物,喜歡上了張衡,喜歡上了奶奶,更喜歡上了博學的爺爺,也使主人公張衡那善於觀察和思考的好品質植根於孩子的心中。

泉城課後反思總結 篇12

《在沙漠中心》是人教版國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章,本單元以探索為主題,以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練習快速閱讀,提高學生篩選資訊的能力為目標。《在沙漠中心》主要描寫了飛行員作家聖埃克絮佩裡在飛機墜毀沙漠,瀕臨死亡之時的心理活動。大部分同學對探險這個話題很感興趣,但往往關注的是這一領域的神祕和驚險刺激的情節,忽視心理活動的體味與思想內涵的挖掘。我們每一次閱讀也是一次探險的過程和心靈得到洗禮的過程。這篇文章比較深奧,所以對心理描寫的句子的品味理解是學生學習這篇文章的重點,由於預設性太強了,課堂上在環境描寫這個環節花的時間太多,導致在後面分析文中主人公的心理的環節時間不夠,品讀比較倉促。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也沒有調動起來。我想以後應當在如何真正的做到深入淺出上下功夫,以及自己對文字的細讀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之前應紮實的把課文讀懂讀透,才能上出好課來。

1、在匯入新課時,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談談對沙漠的認識,激起學生的興趣。2、這篇文章的內容比較深,對心理描寫句子的品味是學習的重點。3 、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有點流於形式,品讀倉促,閱讀的積極性也沒充分地調動起來。4、自主合作探究時,學習的方法和手段也應靈活多變,時間可以安排2—3課時,以便拓展訓練,培養學生的堅強的意志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