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教師課後反思總結(精選13篇)

欄目: 教師工作總結 / 釋出於: / 人氣:1.63W

教師課後反思總結 篇1

在這次培訓中,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為一名教師,我深知自己在數學教學上是幼稚且不成熟的,教學工作中還有很多不足,但通過這些日子的學習,我堅信在以後的工作學習中一定能取得更大的進步。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點滴體會:

教師課後反思總結(精選13篇)

一、數學理念的提升

雖然從事教育工作已久,但面對當今的形式,時代要求我們不斷進步,吸取營養,為祖國的教育事業能夠有突飛猛進的發展貢獻我們的力量。在這次學習中老師為我們總結了數學的思想方法和活動經驗,這讓我在數學理念上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集合思想、對應思想、符號化思想、化歸思想、類比思想、分類思想、統計思想、極限思想和模型化思想這麼多數學教學思想方法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是複雜和實效的。我正是缺少了這樣的一些理論基礎,使得在實際教學中缺乏高度和深度。老師關於課堂教學預設與生成的關係論述非常貼近我們的實際教學,這也是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尤其是公開教學中面臨的最為頭疼的環節。除了教師自身要具備較高的隨機應變的能力外,更要汲取豐富理念,這樣才能真正具備駕馭課堂的能力。

二、教學行為的轉變

對於每位教師都要面臨的備課和上課任務,在這次培訓中我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日常工作中面對龐大的班級學生數,面對堆積如山的要批改的作業,再加上那麼些個後進生,教師已經忙得不可開交,談何每天細心備課,認真鑽研教材,尤其是像我這樣缺乏經驗的年輕教師,日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內心來說實在讓人堪憂。老師的講解為我們在這些方面的思考提供了一些可借鑑的方法。空談理論不切實際,屏棄理論也不合邏輯。我們應理論結合實際,在日常工作中根據自身工作量在學期初為自己制定好工作目標,如細緻備多少節課,進行多少節課堂教學研究等。簡而言之,就是有選擇性地進行教學研究,保證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中做到充分利用。可謂:量不在多,貴在精。我想這樣一種教學行為的轉變,才能真正意義上運用到我們的實際工作中,才能讓學生獲得更為有效的教學。

三、教研方法的更新

一直以來,校公開課的開展一直是我們進行教學教研的重要方法。通過汪主任的一席話和幾位老師的說課演示,不僅讓我對如何說課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也讓我認識到在日常教學教研中思想和方法的轉變需求。我們應與時俱進,在開展學校公開教學評比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有選擇性地加強課後說課及互相評課的實踐練習,更為深入地做好教研方法的更新,也為我們展開更有效的教學打好基礎。

經過這次我認識到每一位教師都應積極參與到課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觀者,做一個課改的積極實施者。經過學習,也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有不斷的提升。我想只有經過全體老師的共同努力,新課程改革之花才會開得更加燦爛,中華民族才會永立世界民族之林。我願在這快樂而無止境的探索中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教師課後反思總結 篇2

新課標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包括課後)反思。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審視,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才能不斷豐富自我素養,提升自我發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學藝術,以期實現教師的自我價值。

一要反思教學行為是否達到教學目標

新課標要求我們在制定每節課(或活動)的教學目標時,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即“三個維度”————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現代教學要求擺脫唯知主義的框框,進入認知與情意和諧統一的軌道。因為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來講,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其適用性更廣,永續性更長。許多知識都隨著時間的推移容易遺忘,更何況當今知識更新的速度極快,只要具備獲取知識的能力,就可以通過許多渠道獲取知識。所以,情感、態度、價值觀必須有機地融入到課程教學內容中去,並有意識地貫穿於教學過程中,使其成為課程教學內容的血肉,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

二要反思教學活動是否“溝通”和“合作”

葉瀾教授曾提出:“人類的教育活動起源於交往,教育是人類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教學活動作為教育活動的一部分,“沒有溝通就不可能有教學”,失去了溝通的教學是失敗的教學。教學,是集約化、高密度和多元結構的溝通活動,成功的教學過程,應該形成多種多樣的、多層面、多維度的溝通情境和溝通關係。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中的師生關係不再是“人?物”關係,而是“我?你”關係;教師不再是特權式人物,而是與學生平起平坐的一員;教學便是師與生彼此敞開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納的對話過程。在成功的教學過程中,師生應形成了一個“學習共同體”,他們都作為平等的一員在參與學習過程,進行心靈的溝通與精神的交融。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那是隻有教學形式表現而無實質性jiao往發生的“假教學”。

三要反思是否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材,歷來被作為課程之本。而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為教與學的一種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資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學活動的綱領性權威文字,而是以一種參考提示的性質出現,給學生展示多樣的學習和豐富多彩的學習參考資料;同時,教師不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設者。因為本次課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實驗性質,不是定論,不是新教條,不是不允許質疑的結論,還有待在實踐中進一步檢驗、發展和完善。因此,我們在創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時,可以在“課後反思”中作為專題內容加以記錄,既積累經驗又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設性的意見,使教師、教材和學生成為課程中和諧的統一體。

四要反思教學過程是否存在著“內傷”

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謂的“好課”標準:教學環節中的“龍頭”、“鳳尾”、“銅腰”個個精雕細琢,教學手段中的“電媒”、“聲媒”、“光媒”一個不能少;學生討論熱熱鬧鬧,回答問題對答如流。這種“好課”似乎無懈可擊,但有沒有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小組合作學習有沒有流於形式?討論是否富有成效?“滿堂電”是否有越俎代庖之嫌?有沒有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的變化?學生的創造性何在?對這些“內傷”必須認真回顧、仔細梳理、深刻反思、無情剖析,並對症下藥,才能找出改進策略。

五要反思教學過程中是否迸發出“智慧的火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去經歷、去體驗、去感悟、去創造。教學過程中,學生常常會於不經意間產生出“奇思妙想”、生髮出創新火花,教師不僅應在課堂上及時將這些細微之處流露出來的資訊捕捉、加以重組整合,並藉機引發學生開展討論,給課堂帶來一份精彩,給學生帶來幾分自信。更應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提煉,既為教研積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教學的寶貴資料,以資研究和共享。

六要反思教學過程是否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

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須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長秉賦優點,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類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讓性格各異的學生爭奇鬥豔,各領風騷,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與機會。換言之,成功的課堂教學,應讓基礎好的學生“吃得飽”、跑得快,讓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動,讓學困生“吃得了”、不掉隊。因此,無論是情境的創設還是內容的呈現,無論是問題的設定,還是釋疑解惑,均應“為了一切學生”,多層次、多維度、多渠道地開展教育活動。因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儘可能地創設條件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

七要反思教學過程是否存在“偽探究”

有的探究性學習只表現在問題的探究上,只要教師丟擲一個問題,幾個學生立即圍成一團分組討論,也不管小組成員的組合是否合理,問題的價值是否有討論的必要;待幾分鐘後,教師一聲擊掌,學生的討論戛然而止;再由小組中的“老面孔”優等生髮言。至於其他學生,尤其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討論時是否真正心到神到力到?是否真正學會了應該學會的方法、技能、知識?就不得而知。這種“神散形未散”的“偽探究”掩蓋了個性之間的差異,甚至會剝奪部分學生的獨立思考、質疑、發言的權利。那麼到底解決了多少“疑難病症”?又有多少學生真正參與、體驗了學習的快樂、獲得心智的發展呢?

教師課後反思總結 篇3

6月中旬,大新教辦組織聽課組來我校聽課,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認真備課,我安排的是二年級語文第29課《數星星的孩子》,上完這一課後我有許多感想,周校長也給我做了詳細的點評。下面是我個人的反思:

本課教學我採用變序法進行教學。先學習課文的最後一段,讓學生了解張衡由於刻苦鑽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學家。那麼,他小時侯是怎樣數星星的呢?再學習前面的課文,抓住張衡認真耐心的詞句進行教學。充分運用課件,演示星空圖,讓學生直觀感知星空的美麗,激發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有助於學生的感情朗讀。本節課教學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1、主導線索清晰明瞭

整個課堂教學用兩個問題進行貫穿:數星星的孩子是誰?小時候的他是怎樣一個人?所有教學活動緊緊圍繞主線索展開,一氣呵成。

2、寓教於樂,注重語文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從學生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出發,採用表演法、遊戲法、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法,讓學生在輕鬆、愉快、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快樂識字,主動探究,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發展其想象能力,受到情感的薰陶,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合作意識。

3、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設計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訓練是閱讀教學的中心環節。因為知識在訓練中鞏固。能力在訓練中形成,思維在訓練中發展,習慣在訓練中培養,情感在訓練中陶冶。在教學時,我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原則,組織課堂教學。如教學張衡怎樣數星星這幾個動詞時,我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坐、仰、指、數”等幾個動詞後,沒有“紙上談兵”講意思,而是讓學生自己讀讀、自己做做、自己數數。這樣,有動有靜,動靜搭配,既使學生學得快樂,又通過訓練代替了教師的千言萬語。

還有設計了一個小練筆環節,你想對張衡說點什麼,寫下來。學生都把自己的觀點寫下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本課不足之處:

1、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引導學生讀的次數太少,應給讓學生反覆的讀,抓住關鍵詞,讓學生體會張衡對星星的感興趣。

2、課件運用上沒有做到及時,在一個環節上出現了問題,比如:北極星是什麼?北斗七星又是什麼樣子的?它怎麼樣繞著北極星轉的,為什麼我們的祖先把它分成一組一組的。我沒有用課件給學生講解,這是本節課最大的失誤。

3、激發學生對科學的感興趣還是不夠明顯。

總之,教學有得有失,記住成功,今後力爭完美。

教師課後反思總結 篇4

課堂教學反思,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自我的課堂教學行為表現及其依據進行“異位”解析和修正,進而不斷提高自身課堂教學效能和專業能力的過程。我所在的學校是農村國小,由於大部分學生父母前往珠三角打工,這些學生普遍是由祖父母撫養長大的。學生普遍有留守兒童的共同特點。回顧一下自己在二年級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現就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幾個問題和現象反思一下:

一、學生對應用題的學習感到困難。國小二年級的數學教學,感到困難的是應用題的教學。應用題是將學的計算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學生感到困難的原因是這階段年齡還小,對文字的理解力不足,對應用題所表達的實際情況沒有現實體驗。

二、學生家庭作業質量不夠好。我所在的學校是農村國小,學生大部是留守兒童,他們父母不在身邊,祖父母普通對小孩溺愛,不讓小孩受苦。當小孩遇到實際問題需要輔導時,祖父母由於知識水平低無法及時輔導,一些學生的作業常常應付了事。極少數學生不交作業。

三、學困生較多: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要求,我所任教的三年級學生,學習上困難比較大的學生特別多,我接過三年級一班以後就針對這個現象做了大量的工作,然後就具體問題具體解決。

四、學生對較複雜的運算感到畏難,個別學生用計算器代替。計算能力是排在數學三大能力之首,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首先要培養強的計算能力。一些複雜的計算題,教師要求用豎式計算,

學生就用豎式計算,可是對於教師沒有要求的計算題學生不習慣在演算紙上計算,而喜歡口算,即使演算也是隨手在手邊的書本上甚至是桌面上,這樣很容易出錯,想了許多的辦法都不能很好的糾正這個問題,沒辦法只好採取了每節課、每次測試檢查演算紙的措施。學習習慣需今後加以嚴格訓練。

改進的措施:

第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信心。在平日的教學中,要創造性使用教材,為學生創設了一些現實的情境,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不要為了完成任務而教學,圍繞書本講書本,圍繞例題解例題。多鼓勵學得好的同學,不斷總結好的學習經驗與方法。多表揚有進步的學生,要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只要學習信心樹立了,成績自然會上一個臺階。

第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減少學生因不良的學習習慣造成試卷上所反映的審題不仔細、看錯符號、漏做試題、漏寫結果等現象。對於一些概念性的題目,平時要講透,練習的形式要多樣化。要培養學生仔細審題、細心做題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全面細緻地分析題意。

第三,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平時加強口算與筆算訓練,培養學生養成驗算的良好習慣。有的學生是憑自己的直覺做題,不講道理,不想原因。這點可以從試卷上很清晰地反映出來。所以要重視基本算理、基本概念教學,上課要深入淺出,精講多練,落實基礎概念,基礎知識,不能求快,求高要量力而行。要減少機械的、單調的重複訓練,而應多設計一些有層次的變式訓練,以提高學生對於概念正確地、全面地認識。減少學生因錯誤地或片面地理解概念造成的失分。

第四,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中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同時要多做一些與生活有聯絡的題目,把學生的學習真正引向生活、引向社會,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我覺得只要我們不斷總結經驗與教訓,不斷講究方法與藝術,相信通過我們師生的共同努力,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一定會取得進步。

教師課後反思總結 篇5

首先,我關注了學生多種方式的閱讀。上課學生聽老師範讀課文,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初步瞭解了搭石風景的亮麗。接著,我又引導學生通過默讀、自由讀、感悟讀、齊讀、背讀等多層次、多角度地讀,充分地接觸文字,在閱讀中感悟美、欣賞美,突出了教學重點。同時,通過重點段的品讀,又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家鄉這道風景的亮麗。在整節課我注重了對學生關愛他人美好情感的薰陶和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比如在過渡語、小結語、評價語和激情語中潛移默化的滲透。學生情感與文字產生了共鳴,感受到鄉親們濃濃的鄉情。

二是加強了說寫訓練。課文中多次出現假設句子。教學中,讓學生初步瞭解了假設句子的意義,然後仿照課文中的句式說身邊的美,進行說寫練習,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語言內化與表達。

三是注重傳授學習方法,揭示學習規律。在本節課教學中,我不光引導學生了解意思,也提示理解的方法。如在理解重點詞協調有序時,學生通過課前預習了這個詞的本義,我又引導學生說出了這個詞的引申義,即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然後再聯絡上下文理解這個詞用得準確。又如:在開課伊始,讓學生邊默讀課文,邊思考,邊畫句子,邊理解,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有掌握了一種很好的閱讀方法。

教師課後反思總結 篇6

本次班主任教學展評活動,我選擇了執教國學——《三字經》。選擇這一內容參加班主任公開課,主要基於以下思考:

(1)作為我國古代蒙學教材中代表性內容,《三字經》已經進入幼兒教育內容中。源於南宋,迄今700多年曆史的《三字經》相傳為宋朝末年大學問家王應麟編撰,經後人不斷增補,被譽為“千古一奇書”。其一奇,以三字斷句,句句押韻,讀起來琅琅上口,合轍順律,易讀易記;其二奇,結構緊湊,銜接自然,順理成章,概括性強;其三奇,孕千年中華文化之精髓,全書1500多字,融“歷史、地理、天文、倫理道德、詩書禮樂、教育、哲學”於一體,可謂學一書而通萬卷。現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兒童道德教育叢書》;

(2)我園大大班早在20__年開始國學教學,目前已經成為辦園特色,成立了專門的教研小組。北京師範大學陳會昌教授曾親臨指導。我選擇這一內容,可以進一步交流國學教學經驗,探索適合本園特色的方式方法,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針對大大班幼兒年齡等特徵,我在課前設定了三個教學目標:

(1)逐句學習《三字經》(部分段落,即: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為人,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講解蘊意;

(2)學習生字“犬、苟、曷、釀、物”,瞭解字面意思;

(3)唱誦《三字經》,體會語言節奏和韻律感;

(4)理解體會《三字經》蘊含道理,感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在課堂前半段,我首先以接龍遊戲和吟唱形式,讓孩子們唱誦三字經。配上古典音樂背景、節奏明快的歌曲,學生拍手吟唱,輕鬆活潑,避免了單調、死板和枯燥;接下來,進入內容複習,“孟母斷機”和“孔融讓梨”,孩子們一起分享孟子三遷、孔融尊重長者的故事,明晰其中蘊涵的道理,體會中華傳統文化。由於配上了幻燈圖片,這部分過渡順利;學習新三字經為這次設計的重點內容,我先播放幻燈,讓孩子觀察,領會意義,然後出示課文,解釋意義,然後開展朗讀和跟讀。為了讓孩子更好地理解其中意義,我還設計了生字學習過程,讓孩子指認識字,充當小老師。從效果來看,孩子們對大部分的字都能誦讀,基本達到了設計效果;最後,我以集體誦讀形式,鞏固學習內容,並開展接龍遊戲和自由交流體會,讓孩子思考如何將三字經中學到的道理,遷移到生活情景中。最後部分,由於時間緊湊,未能深入進行,部分學生還不能有效地從文字轉移到自己的生活體驗中。

從我這堂課教學過程和效果來看,基本和原有教學設計一致。其中也出現預設和生成之間的不同步,比如,在認“曷”時,有孩子提出跟喝水的喝一樣,我沒能及時強化。因此,教師的教學設計在按程式牽引整堂課的時候,中間過程一定需要根據孩子的“偶然”反應,做出靈活機智的調適,達到更好的效果;同時,這堂課的難點在於孩子們缺乏相關的生活經驗,比如:蠶、公雞等,因此,只能讓學生自由想象,個別學生回答並進行描述,在這裡,應該讓更多的學生更詳細的延伸表述,避免只存在於個別有豐富閱讀經驗的同學中。本節課認字設計略顯多,學生更在於誦讀,而誦讀的時候,遍數多少合適,還需要研究。接龍的時候,需要指認句子。認字和表達常常容易出現集中在個別口語表達較好的孩子身上,為了照顧群體,在認字的時候,如果多放幾張黑板,讓學生去圈讀字,指認,或者幻燈中動態字浮現,配上教師的語境表達,教學效果可能會輻射更多的孩子,也會輕鬆活躍;圖片具有直觀性,但是可能漏掉了一些資訊,如果能引用到動態的視訊,結合兒童小故事,則減少了漢字字面理解所帶來的困難,學生通過情境獲得感悟。因此,本堂課很大程度上完成了誦讀、指認字等設計任務,但是體驗其中蘊涵的深刻道理潛在的任務,囿於技術、時間等原因,初步達到效果,但還需要再接下來的課堂中進一步領悟。

通過這堂課的設計與教授過程,加深了我對幼兒課堂中國學內容教學原則、規律、技巧等的認識。同時,孩子們的課堂反饋、同行之間交流、專家的點評給了我更多的思考空間和機會,相信在今後的教學中會有更大的提高。

教師課後反思總結 篇7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越來越深刻的感受到:知識是最簡單的事,心靈的塑造是最難的!如何塑造學生高貴的靈魂?途徑自然不止一個,在我看來,經典誦讀也可以做到這一點。十三四歲之前是一個人吸收知識最快的階段,越小的時候越是全盤吸收。經典雖然深奧難懂,但我們不必要求學生目前都能理解,只要記到腦子裡,長大了自然就理解了。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引導、幫助他們積累。在國小階段,學生背誦經典有了一定的基礎,七年級再繼續誦讀,相信不是難事,也許在短時期內不能立刻見效,但我相信對孩子的一生,將會有深遠的意義。下面將我在教學實踐中的誦讀活動做一總結:

一、具體做法。

1、明確誦讀篇目,制定計劃。以課文中的經典詩文及課本後面附錄的十首詩為主要內容,適當補充課外的。為了確保經典誦讀的實施,我告訴學生,要把背誦經典當作吃飯、睡覺一樣,每天一定要做,養成習慣。同位互相檢查,一齊背誦,最後默寫一遍。如此反覆,保證每個孩子能背一篇,清一篇。

2、要求學生把背誦的經典在小組中相互背誦,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鞏固所背誦的內容,小組長負責檢查。

3、播放視訊。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經典的內涵,我上網查找了學生喜聞樂見的經典誦讀視訊,讓學生認識到我們所背誦的經典魅力無窮。

二、學生的轉變。

1、記憶力得到提高。原來很多孩子背誦語文課本都覺得困難,但是經過半學期的經典背誦,他們背誦語文書的速度明顯提高,也覺得白話文的背誦非常簡單。

2、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孔子說“溫故而知新”,我們依照這個原則背誦經典,長期的實踐,讓學生把這種意識滲透到平時學習中,學任何東西都是一個溫故而知新的.過程。另外就是反覆記憶方法。學習上沒有捷徑可走,該記憶的東西就是要牢固記憶,大部分學生樹立了這個觀點。

三、需要改進的地方。

根據其他老師的經驗,通過上網查詢其他地方的做法,我想以後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

1、充分利用黑板的一角。輪流值日,每天找一名同學把一章經典抄寫在黑板的一角,讓學生抬眼就可以看到,課間就可以背誦,確保一天一章背誦。

2、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以小組為單位評比,超額背誦的小組全員獎勵,重重獎勵組長,發揮班幹部的帶頭作用,讓他們成為老師的得力助手。如果小組有一個同學拖拉,整個小組沒有榮譽,以此保證不讓一個孩子掉隊。

3、課前兩分鐘背誦。每個課前,讓學生背誦一段經典靜心,然後正式上課,養成習慣,讓學生時刻不忘經典,營造氛圍。

4、班級經常開展活動。利用班會時間或語文實踐活動課的時間,組織學生排練經典誦讀的活動,可以以男女生比賽、小組比賽的形式,激發孩子的興趣。“雅言傳誦文明,經典浸潤人生”,這是無數有識之士的見解與共識,我們起步算是晚的。但是,要做一件事情就要努力去做好,只要有決心、有信心就能使這項活動不斷改進,趨於成熟。“路漫漫其修遠兮”,祝願我們的經典誦讀之路越走越寬闊!

教師課後反思總結 篇8

一次函式的圖象和性質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有行程、溫度、利潤、電話費等問題,特別是與經濟問題相關的問題是近幾年各省市會考數學試題中的熱點題型。能用一次決實際問題,對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和建模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上完這節課後,我希望學生對這節課的內容能更加熟悉,能更加重視這部分內容;在利用圖表資訊得到與一次函式表示式有關資料的過程中,體會“數形結合”思想在數學應用中的重要地位。

上完這節課後,受到其他老師和區教研員肯定的是:

1、教態比較自然;課堂給予學生學習時間;學生學習積極性較強,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在學習。

2、所選例題針對性較強,較有層次。

3、能夠把學生出現的問題預測到了。

4、比較注重對學生做題的常規要求,特別是要求學生作圖用尺子和圓規。

5、比較注重學生的評價,不管是老師對學生,還是學生對學生的評價。

但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在複習回顧所花的時間過多,這主要是跟我的習慣有關,對於學生講過的內容,總是再重複一次,致使浪費了不必要的時間;以後上課要多在這些細節的地方注意,避免不必要的浪費時間;自己控制課堂時間的能力還有待加強。

2、學生緊張過度,自己調節能力功底不夠,不能及時調節學生情緒,而給學生相互討論的時間不夠充裕,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交流互動的機會不夠,致使課堂氣氛沉悶。自己應該學會怎麼去調控學生的情緒,這也是我今後應該重點學習的。

3、老師包辦太多,對學生過於不放心。如在講解如何求蠟燭燃燒剩下的高度h與燃燒時間t的函式關係式,學生回答:設y=kx+b,那時我就很著急,問:是y與x嗎?這時學生就急急忙忙改為h=kt+b。我要的答案有了,但是卻把學生的思路打亂了,用我的思路代替了學生的思路。所以用區教研員林日福老師的話說:不要不放心學生,要給學生犯錯誤的機會,只有他們自己犯的錯,對他們才是最有價值的。

除了以上種種,我認為我需要改進的方面還有很多,特別在一些細節方面,如板書的規範,語言的規範等。一個老師所講、所寫不僅僅是給一個人聽、一個人看,學生的一切言行都是以老師的言行做為楷模,所以做為老師更要做好示範。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學生的思維又常常受到課堂氣氛、突發事件的影響,所以教師應根據課堂實施和學生反饋的資訊(舉手情況、題目解答情況、學生討論小結的情況),因勢利導,隨機應變,調整好教學環節,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狀態。這次公開課最大的收穫是促使我重新去思考要怎樣上一節好課,怎樣去上一堂有效率的課。在教育教學這條路上我還要走很長的時間,我會不斷改進,朝著上對學生有意義,有效率的課前進,把路越走越寬!

教師課後反思總結 篇9

通過教學,完成了預定教學目標,自己在教學過程有兩點收穫:

(1)在聽讀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一味地老師講,學生聽。待老師把課文講完了,有的'學生還不會讀課文,甚至不知道課文究竟寫些什麼。這是什麼原因呢?尋根到底就是學生課文聽少了,讀少了。古人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就是說,多聽、多讀就能自然而然地理解課文。在教學中,注意讓學生進行聽讀訓練,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聽和讀的過程中,收到了很好的聽讀效果,深刻感悟文章的內容。

(2)在教學中,憑藉教材,引導語言實踐活動。要抓住低年級學生想象力豐富的特點,利用一切機會,以課文空間為“實踐活動樂園”,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課文中,作者常常運用“空白”的藝術,把一些內容留給讀者,這就為孩子大大開闢了創新的空間,學生也樂意插上想象的翅膀,進行創造、想象。這不僅給教學增添了“樂學”的氣氛,更重要的是發展了學生的語言思維。

教師課後反思總結 篇10

學校在經歷一個學期的“國學”試點之後,於20__—20__學年上學期全校推廣。我執教的是一年級的國學課,內容是《弟子規》。

剛接手,我和老師們一樣,教著一個班的語文,兼著這個班的國學,忙著學校的事務,一個學期很快過去,回頭審視自己的工作初衷:以自己的教學實踐,瞭解實情,為教育管理提供切實可行的依據。達到了沒有?淺嘗則止。在國學的教學中,也是事後的感悟。這個學期的國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自己的國學素養淺薄,影響著課程內容的豐富;

對一年級學生的學情想當然的多,經常設想的課,實際實行不了,囿於學生識字的困難、注意力的問題,只要學生會讀就可以了,在激發學生興趣,為孩子埋下熱愛中華文化的種子,沒有滲透的方法;

國學作為學校推廣的校本課程,它的核心價值觀是什麼?作為行政管理者兼任這門校本課程,沒有做這樣的建構;

學生的評價,方法單一,尤其是調動學生內因,如何使他們成為課程的資源,互相借鑑中學習,思考不夠。任何一種學習方法、評價方法,事後都沒有思考,也沒有反饋;

備課沒有整體入手,一課一備,缺乏整體性;

自己對課文內容不熟,不能及時給學生引導……

改進措施:

首先“我與學生共成長”是學校“我的玩美童年”做“玩美教師”文化的直接表述,任教國學,正好督促自己彌補傳統文化的不足,補短板,假期裡讀了幾本書,有餘秋雨《北大授課:中華文化四十七講》《中國傳統文化基本知識》,有了一些框架上的粗淺認識,真正要上好國學課,需要針對每冊的文字選讀內容,讀原文及各家註釋,還要用今日的觀點甑別,要盡力使自己厚一點。

其次備課要整體入手,“國學”學科的核心價值觀是什麼?個人認為是學習、傳承、發展,構建民族的自信心,精神人格,是貫穿從小到專業的學習過程。現在一個普遍的聲音是指出中國大陸人缺乏精神價值追求,學習傳統中華文化的呼聲是現實的需要,也是民族的必須。國小階段的國學課程,它的主要目的是——學習,通過文言文的朗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通過故事的理解提高行為品行的養正教育;通過教師的講解甑別,去劣存優,去偽存真。這將是下階段課程實施的指導。

再次要調研學情,及時反思教學,及時改進;評價既要有一貫性也要多樣性,不斷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做學習的主人。

教師課後反思總結 篇11

在活動預設時,考慮到科學領域的特點,也結合本班幼兒的情況,更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選擇了這節科學活動課《五官》。這節課的目標是:

1、認識五官,知道五官的名稱和作用。

2、學習保護五官的方法。

3、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在活動實施的過程中,我首先通過談話法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認識五官的名稱,接著以遊戲的方式讓幼兒知道五官的位置,再用提問法激發幼兒表達的慾望、然後引導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幼兒的積極性很高,發言也非常踴躍,但由於小班幼兒知識面較窄,經驗較少,經常會重複同一個問題,聽到別人說什麼就跟著說什麼的現象較多。如在討論五官的作用時,這個說:眼睛能看人、看電視,那個也跟著這麼說,只有在老師的提醒下才會說出還能看書、看路、看到各種東西;談到鼻子,除了說能聞香味就是說能聞臭味;當討論到如何保護五官時,幼兒回答很好,有的說:不用髒手揉眼;有的說不用手挖鼻孔、摳耳朵;還有的說不把手、髒東西放到嘴裡。最後通過練習鞏固,進一步讓幼兒明白五官的作用,更加清楚要好好保護自己的五官。不過,在引導幼兒說完整的話時,尤於心太急,有時忘記引導了,在指導幼兒做練習的過程中,我如果能多請幾個幼兒上去為眼睛、耳朵、嘴巴找到相應的答案,效果也許會更好。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根據《幼兒園的綱要》帶領幼兒共同創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幼兒在輕鬆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去體驗,實踐,創造,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教師課後反思總結 篇12

從整體上反思在這節課中我總體完成了知識目標,但是過程目標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課堂中體現的不過好,完成了重點但沒有更好的突破難點,整體的課堂環節較為完整。

首先將課堂實施做以反思:在創設情境,這塊在課堂實施過程中做得還算可以,基本上達到預設效果,但在揭示課題時語言組合的還不夠完美。在呈現定義,促進一次函式確定關係式的形成過急、過快,沒有進行重點反覆強調。學生在得出待定係數確定一次函式的關係式不太熟悉和確定,沒能深一步的促進理解。還有沒有及時歸納數學思想。

其次說說教學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1、實際問題的背景有點遠,如果能是我們身邊的實際情景,我想效果更佳,

2、在新舊聯絡,正反對照中習題設計的太單一,題量有點少。

第三,教師在課堂中的表現

1、整個課堂中緊張,所以也有點影響學生的正常發揮,緊張的原因我還是認為自己準備的還是不夠充分,底氣不足。

2、課堂中語音不夠簡練、生動,缺乏數學嚴謹性,缺乏生活化的語音。語言較乾癟,重複較多。在幻燈片切換時候銜接語不好,過於生硬。

自己想想試著從以下幾點做點改進:

一、加強同學生的溝通,課前要檢查預習,佈置任務要有針對性。課上多注意學困生的表現。

二、加強備課的精細度,深度。備學生在備課中的比重。認真思考和分析學生的接受情況,實時掌控學生學習狀態。精心選擇適合學生和教學內容的表現方法來呈現。

三、多和同事交流、溝通。多向他們取取經,多在一起探討教學。取長補短,讓自己儘快的成長和成熟起來。

教師課後反思總結 篇13

學校國學課題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校內外形成良好聲譽,作為圈內人士有幸接觸這個課題,並參與其中,應該說是教學生涯一大幸事。本學期在國學教學實驗中有得有失,總結如下:

一收穫:

1教學模式更為清晰。由於參與課題階段性彙報活動及課題結題活動,有機會聽到組內優秀教師(在主任具體輔導下)的示範課。對於國學的教學模式有了更為清晰的瞭解:課前演誦——新課誦讀——聊詩意——演詩情——畫詩意。明確了課堂教學流程,教學更易把握,解除了以往不知所措的困惑。

2見識國學知識融會貫通之妙。幾位上示範課的老師,都不約而同帶領學生在學習新知的過程中,將積累的舊知與新知融合在一起,融會貫通的課堂,自然詩意濃濃,韻味無窮。由此可見,上課教師及所教班級的學生不但能背誦,而且能夠理解運用,且運用自如,花樣翻新,表現出孩子無窮的智慧。這樣的課堂啟發我在今後的教學將把腳步邁得更加堅實,課堂教學的思路更加開闊。

3陪伴學生成長的同時充實了自己。在教學課本的過程中,與學生一起誦讀、積累,老師也能熟練背誦下來,提升了自己。並且為了上好課,查閱網路和相關書籍,搜尋的過程中,接觸了更多古代賢人,從各位哲人的文字中,瞭解了人生道理,不得不佩服古人立足點之高、目光之遠。收穫的古詩、古文多了,頭腦自然充實許多,印證了“教學相長”的說法。

二不足

1對課本鑽研深度不夠。總是忙於一些雜物,佔據大量精力,不能充分地鑽研教材,理解的深度明顯不足,教學時自然難以自如,當然無法“貫通”,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靜下心來反思:為什麼同事能擠出時間學習、研究,而自己能找出那麼理由為自己推脫呢?還是缺乏自我鞭策能力,意志力不夠頑強。找到了問題的關鍵,下個學期的努力方向就明朗了。

2古詩、古文知識還不夠豐富。教師要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準備一桶水。現在這個桶裡只有半桶水,或許還不到,怎能自如把握課堂?怎樣深入淺出?更不能融會貫通。因此,應該藉著國學課題的東風,走近先賢哲人,儘可能多地閱讀古代經典,並理解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用老祖宗的智慧引領自己少走彎路。

3國學課堂的把握還不自如。“玩中學”的理念還沒有很好地貫徹到自己的課堂之中,在教學設計方面應更注重趣味性、靈活性、藝術性,把學生吸引到課堂中來,讓學生感受學習國學的快樂。因此,下個學期將加強備課,學習他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讓國學課堂充滿笑聲、智慧。

國學作為一個課題告一段落,但學習國學卻是應該永遠堅持的事,用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浸潤孩子的心靈,也讓優秀的傳統文化洗滌教師的思想。所謂學無止境,積矽步至千里,積小流成江河。讓我們繼續耕耘在國學的課堂上,品味經典,美化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