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24節氣中谷雨的散文欣賞(精選17篇)

欄目: 節日習俗 / 釋出於: / 人氣:2.2W

24節氣中谷雨的散文欣賞 篇1

今日穀雨

24節氣中谷雨的散文欣賞(精選17篇)

今日穀雨,穀雨是一年中二十四個節氣之一,也是唯一將物候、時令與稼穡農事緊密對應的一個節氣。

穀雨源自古人“雨生百穀”之說,從這一天開始,雨水逐漸增多,空氣溼潤,大大有利於穀類等農作物的生存,它們也就開始瘋生望長了。

穀雨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溫回升加快。此時節正是稼穡生長的最佳時節,插秧、播種成為田間主要的農活,農民從這時起就真正進入了農忙時節。

人們逐漸甩脫背伏了一個漫長冬季等待厚厚的衣服,植物們也開始次第的解甲開懷,瘋瘋的撥節生杈了。這不姑娘們已忘記了早晚顯有的潮寒,扎勢的撐起洋傘、戴著遮陽帽、遮陽眼鏡,穿起了花花綠綠的長裙在大街小巷中,風光了起來。

農家無閒月,穀雨田更忙。農民們更加的繁忙,記得小時候,每每到這個時候,總是跟隨著大人們站在己齊人腰的麥田裡,一枝枝地撥那些春前除麥地裡草時漏掉了的草,大人們戴著已經由變黃成褐色的草帽,黑黝黝的臉上時有汗水流過,但總掛著喜悅笑容,總是小心翼翼的樣子,生怕踏倒己顯懷了的麥穗。不時有麥禾蘋(一種野地菜)冒著它那少有的紫紅色的花蕾,像喇叭花一樣躲藏在綠黝黝的麥枝杆裡,露言露語的生怕被人發現。其實,它的花蕾還是美味佳餚,人們也常常為早遲的發現它而鬧不愉快呢。

田塊的埂邊,田間的小道上,不時有人們撥出成抱成抱的麥蒿蒿,染染草,野燕麥,羊蹄家,花積積,記得那個時候羊蹄家是最難撥的,它的根大、根深,枝葉小,弄不好還就撥斷了,有時還因為撥斷而摔個底著天,引得人們大笑,又叫長輩們述說又壓倒了麥苗。不像現在,農藥一打,什麼草己沒了,可還是少了那時的樂趣,少了熟悉而又陌生的忘記,多了留下的遺憾,多了不再健康的飲食。時不待我長髮及,而今邁步從頭越,時過境遷,經年不再,那些美好的時光只能讓記憶記住,那些歡笑的喜悅只能讓回憶停止在腦中,永遠別忘記農民的辛苦、辛酸、辛勞……

清明看苗情,穀雨才放糧。這是父親在我小時候說的,至今想起來還記憶猶新,他說那時是舊社會,人們缺衣少食,常年吃的不夠,特別是二、三月荒困之時,常時間吃了上頓沒有下頓,問一些有糧戶去借糧,人家一般在過了清明看了田地麥子苗情,在穀雨時才借給你,主要是看眼前麥苗的長勢,依今年的收成好壞才決定借不與借呢。父親還說,大多時是借不到的,就是能借到,但往往借到的都是不經儲藏的玉米、穀子等粗糧。

穀雨前後,點爪種豆。隨著氣溫的升高,也是點種豆類蔬菜瓜果的時候了,小時候,母親、外婆總是在我家的房前屋後,崖邊上,在往年的空地上挖土耙平,點種上筍瓜、南瓜、點上豆角、豇豆,種上青菜、海白菜、香菜等時令蔬菜果種,為了防止雞鳥拋食種子,往往要採砍些酸棗樹枝梢,放在上面乍為遮罩,那時候年齡小、不更事,總是一天問母親怎麼還沒見發芽、不長出來,什麼時候才能吃到它們呀!沒有念過書的母親總是說快了,快了,叫我們好好看著護著,別叫牛羊踏了,雞鳥拋食了種子。耍瘋了的我們,那裡還顧得上管這些事,只能留給母親、大人們管護了。現在回想起來,那時是多麼的幸福……

穀雨也是谷育,大麥己擺搖曳著麥稔來了,你看它迷著小眼,笑著、迷著,等待著睜眼的那天,在黃熟的路上。小麥也拿出了它的葉旗,在空中擺來擺去,呼著風,喚著雨、叫著陽光,等待著懷裡的麥粒孕身降臨的喜悅。黃瑩瑩的油菜花己慢慢的謝下了它的顏瑩,退卻了那盈潤一季的花香,小小的菜角己坐落在花的盆骨中,在慢慢長大著、坐化著在來的路上。羊槐樹已經在逐展它等待了一季捲縮的葉子,那個聞著就香、看著就誘人的槐花已在葉子的展裡,有了胎型,在來的路上……這是個豐收的季節,這是個喜迎的季節,這是個讓人興奮的季節。

穀雨一陽止,穀雨的後一個季節就是立夏了,立夏遍地生火,麥子也就快熟黃了。我似乎看到了我的父輩們在那應有的年代,早已做好了準備,消瘦的臉上、身上露著己亢奮了的神經和血管,爭著佈滿血絲絲的眼晴,望著黃燦燦的麥田那雙貪婪的目光,飄著那骨瘦的身軀在麥田穿梭、忙碌的身影了……

但願穀雨谷裕,谷欲倉豐,不再饑荒。穀雨了,讓上蒼不違農忙,天助農事,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吧……

24節氣中谷雨的散文欣賞 篇2

又逢一年穀雨時,正值條山採茶季。

穀雨,一個散發著溫潤的詩意名字,濡溼在農諺上,輪迴在季候裡,芳菲在茶園中。有聯曰:“詩寫梅花月, 茶煎穀雨春。”民諺曰: “穀雨穀雨,採茶對雨。”明代深諳茶理的許次紓在所撰的《茶疏》中談到了採茶的時節:“清明太早,立夏太遲,穀雨前後,其時適中。”這一點,對於北國的茶園來說,最為合適不過了。

細雨微風的日子,泗交河畔厚民茶園,漫眼的青山呈合圍之勢,綠波流轉的小溪依山靜淌,河沿的垂柳倒影波中,不時被漣漪攪醒;90%的森林覆蓋率,完全有理由讓我們的目光、心靈與肺腑在綠色中被濯亮。晨曦如同油彩的畫筆,點紅描紫,橫潑豎染,造化著這夢幻般的北國高山茶園。北宋文學家范仲淹詩云:“輕雷何好事,驚起雨前芽。”靜謐在茶園裡的茶樹,厚蓄了漫長冬季的營養,吮吸穀雨滋潤,期待綻放一場春之花事,萌動的茶蕊依次甦醒,嬌羞的茶瓣次第舒眉,宛若叢叢綠色的雲朵,空氣中也流淌著一股濃馥的生命氣息……

溼漉漉的穀雨,翠綠綠的茶。從穀雨初萌的第一片芽葉始,我就試圖躍上這“泗交綠”的葉尖尖,聽飛鳥的吟唱,聽茶樹的長勢,還有自己薄如蟬翼的呼吸和心跳,彷彿魂縈夢繞多年,又似猝不及防,我得以投身茶園的懷抱,眺望中條山復甦的鋪天綠意,盡享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澄明芳香。那種茶的山坡,生長著一個國度的精神。那種茶的身影,是一個民族的寫真。一片綠葉,儀態萬方,從中華遠古走來,從江南水鄉走來,挾著仙風道骨,講著神話故事,與絲綢古道相約,與翰墨書香為伴,是綠色的詩經楚辭,是飄香的唐詩宋詞……

誰說山西不產茶,中條深山綻奇葩!厚民晉茶,泗交綠者,這“南茶北移”的嬌兒,把思想植於北國高山礫壤,把眸子放進碧水溪河,把夢想長在雲霧風中,芬芳著南國基因,蓬勃著山西性格,洋溢著中華氣質。含英咀華,吐香蘊玉,與清泉飛瀑為伴,與松濤柏風為鄰,沒有人為的干擾,沒有環境的汙染,感受清新自然氣息薰陶,被富含微量營養元素的泉水滋潤,芽葉滋味醇厚回甘,香氣彌久高遠。這不是舜耕歷山的勤勞在傳承嗎?這不是大禹尋茶解民毒的愛心在芬芳嗎?這不是后稷教民稼穡的願景在延伸嗎?這不是嫘祖養蠶的故事在續寫嗎?這不是陸羽的《茶經》在山西的新版嗎?

北國的春天姍姍來遲。海拔1000多米的中條山,終年雲霧繚繞,茶區內升溫遲緩。茶樹們,非常沉得住氣,須得過了穀雨才能採,且最好是在清晨的霧中採摘。“雨前雨後採茶忙,嫩綠新抽一寸香。”晨風柔柔的,採茶女,清純的女子,頭戴著青藍色碎花頭巾,在蜿蜒的山道上行走,如行雲流水。她們挽著竹籃,輕盈而出,淺笑如花,遠遠望去,如同仙女下凡一般。風在山坡上奔跑,蝴蝶身邊飛舞,一雙雙靈巧的雙手,撥青弄翠,如小鳥在茶叢上雀躍,啄食著露珠和陽光。山泉流過她們的喉嗓,茶園飛出了歌聲,如鈴似玉的:“茶園的阿妹俏模樣,十指尖尖採茶忙。引得蝴蝶翩翩飛,引得蜜蜂嗡嗡唱。引來了對面坡上一群羊,還有一個放牧的少年郎……”

“春歌何其甜,春茶何其香?彩雲落玉枝,清溪饒山樑。穀雨柳絲長,茶娘上山崗。泗交綠茶茗,幽情寄茶莊。”突然內心湧出幾句詩來,為自己的此行,更為這穀雨茶的幽香。穀雨茶,坊間也稱之為穀雨尖,以其色澤、香氣、口感,被視為茶中之珍品。最受品茗人追捧的便是穀雨茶獨特的“旗槍”、“雀舌”了。一芽一葉的茶泡在杯中像展開的旌旗,被稱之為“旗槍”;一芽兩葉的則像鳥雀的舌頭,故稱之為“雀舌”。一位名叫阿爾貝蒂的西班牙詩人,第一次喝到了中國穀雨茶,青綠的茶水比他的愛情更加純粹,甚至讓他忘記了心愛的姑娘,這位詩人抬頭望著西班牙的月亮,可是低頭寫下的卻是這“旗槍”和“雀舌”了……

泡一壺穀雨尖,品一杯泗交綠,便可以盡攬春色,將萬綠萌動的青山全身受用。新綠,嫩芽,在杯中舒展,炫舞,水乳交融,漸漸沉入杯底,一種熟炒板栗的清香撲鼻而來。聞之品之,宛若咀嚼佳蔬,味蕾潤春。讓你在瞬間體會到天地間剛剛甦醒的那份清明與和暢,如同重新回到山巒上、峰谷尖,回到一叢叢的茶樹上,回到沾滿露水的清晨,回到若有若無的薄霧裡……茶之品、茶之性、茶之韻,盡在這穀雨茶中。突然想起一位懂茶人說過的一句話:“沉下去的,都是好茶!”那“旗槍”、那“雀舌”,通過採芽、殺青、揉捻、烘乾、提毫等一系列的傳統茶藝後,不知蘊涵了晉茶人多少情愫啊。葉短情長,中華風物的靈氣,就這樣迢遞於上下五千年,綿延至華夏子孫的血管末梢了。我想起了渺遠如神農,禪定如陸羽,瀟灑如李白,清脫如東坡,高潔如易安,風流如唐寅,傲氣如乾隆……那一位位茶人茗客了……

茶,嘉“木”者,以“鍋炒殺青”,屬“金”;煮茶用“火”;沖泡用“水”;以陶或瓷盛之,屬“土”。一茶中“金木水火土”皆在,陰陽五行相容。故飲穀雨茶,最能清火、避邪、明目,香而不浮,爽而不濁,能以茶驅腥氣、以茶防病氣、以茶養生氣。《神農本草》中記載:“久服安心益氣,輕身不老。”“穀雨品新茶,茗香詩意濃。”從古至今,詩人對其的褒揚多姿多彩,用春風之筆蘸著鮮豔茶露。宋·黃庭堅:“未知東郭清明酒,何似西窗穀雨茶。”元·元好問:“一甌春露香能永,萬里清風意已便。”明·文徵明:“寒燈新茗月同煎,淺甌吹雪試新茶。”清·嚴虞惇:“穀雨新晴採露芽,清泉活火試甌華。”清朝“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寫到家鄉的穀雨春茶:“不風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節柯。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幾枝新葉蕭蕭竹,數筆橫皴淡淡山。正好清明連穀雨,一杯香茗坐其間。”……

春到穀雨,喝茶養生正當時。與陸羽忘年交的釋皎然在題為《飲茶歌誚崔石使君》的詩中寫到:“一飲滌昏寐,情思爽朗滿寰宇。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且飲一杯“泗交綠”吧!聽著催生百穀、澤潤大地的雨聲,看茶煙聚散,細品心中的寧靜致遠。恰如當代作家蘇叔陽所言:“飲一口這暖暖的穀雨茶,就像整個春天就在自己的身邊,身體卸下了冬天所有的寒冷和沉重。”

24節氣中谷雨的散文欣賞 篇3

那年的陽光已化作次年的穀雨,向大地獻上溫順的貢品,祈求一個五穀豐登的偏倉。昔日的人事逸散成凡間的風塵,而記憶的門扉依舊年年年輕,哪怕某日天荒地老;歲月的塵埃曾真實的存在過,即使被生滅大化也抹不去時光殘留的痕跡!

傳說太多,也太粗糙。因困於命運的掙扎,糾纏不解在生死、黑白交替間無助徘徊,尋覓屬於自己的出路。。。

想學屈原披髮行吟輾轉人世經歷煉火千錘百煅,才捧出一顆朝露般的初心。想堅守住那信念,縱然帶著沉甸厚重的面具!

思緒在山澗、在水濱、在曠野、在荒灘;在時與空的阡陌交錯裡孤單遊蕩,沒有歸宿感的我仍舊固執倔強,等待著那個冥冥中可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她出現。。。

我追著風,且行且吟:請問何處是那已成前塵的腳蹤所向?何處能容我這孤單過客?不是歸人,何時才能了無牽掛的去遠行?誰能給我溫暖以慰藉受傷沉寂的心?沒人懂我?懂又如何?!

渺小如我不配擁有所謂的幸福,其實我很幸福的,只是太念舊、太貪戀,心還有奢望!

大化無言,只想借硃砂御筆,點一枚亙古僅存的落日!

夕照裡,天際那一身足以迎戰一切的清白,回答我無法自圓其說的追問。

而是不是,是不是今夜的下弦曾是十五的圓月?只是穀雨的雨掩蓋了我喜歡的殘月。眼前的桑田是不是很久以前的滄海?在這樣的夜色裡思考,傳說每一隻蝴蝶都是一朵花凋謝後的靈魂,飛回來找它的前世!而折翼如我,還能不能飛過滄海去追尋?雲南、灕江、蝴蝶泉,會圓夢嗎?

是不是來自於塵的終歸於土?情始於濃的終將轉薄?

暮然想起千年流傳的雙生神話,盼到今生才有相聚,為何不能同羽同翼?

為何一脈臍血佚成割席裂帛的流離?

為何天能長地能久,人間情誼卻離了又聚,聚了又散?

當明朝那縷陽光從地底升起,所有的前塵往事,所有的愛恨情仇都灰飛煙滅,所有因傷害而流的鮮血都融入春泥,孕育來世的杜鵑,聲聲呼喚,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就這樣把一款款道義還給斑駁的書卷;把一身高傲的傷痕還給驗屍的風雨,因為昔日已不可逆轉的逝去。。。再把一世雙生的傳說交付給菸草悽迷的心冢!

想把所有的愛恨糾纏,恩仇負歉,就這樣雙手歸還而去就這樣在夜色裡永久沉睡,只是“求死不是勇者的行為,真正的難事,反而是活著,直面擔當生命中的任何坎坷災難”這話一直銘記在心裡。脆弱的生命不僅僅屬於我,揹負太多期許、還有未了承諾、心願。。。

假如我想紀念你,並追悼自己逝去的過往又該如何?

故人故情懷故宴,相望相思不相見!現在於我來說能做的只是積聚力量,期待下次聚首,那時我不會太狼狽吧?

24節氣中谷雨的散文欣賞 篇4

本來舉杯邀月這只是文人的雅興,秋高氣爽,月色分外光明,更覺得有意思,特別定這日為佳節,若在民間不見得有多大興味,大抵就是算帳要緊,月餅尚在其次。我回想鄉間一般對於月亮的意見,覺得這與文人學者的頗不相同。普通稱月曰月亮婆婆,中秋供素月餅水果及老南瓜,又涼水一碗,婦孺拜畢,以指蘸水塗目,祝曰眼目清涼。……中秋的意義,在我個人看來,吃月餅之重要殆過於看月亮,而還帳又過於吃月餅,然則我誠猶未免為鄉人也。

諸位要問我為什麼特別介紹今夜月,我大略的可以告訴你們的。我不單為今天是兔兒爺的生日,不單為今天的月球與地球最近,我為的是從我們的遠祖起,每年在這一日留下些特別的感情,造成不可磨滅的事實。數千年來古人所瞻望所歌詠的就是這個月,而且這寒熱得宜,桂子香飄的時節看這圓月,不是昨天或明天的所能比,也不是上月和下月的所能比的。

24節氣中谷雨的散文欣賞 篇5

清明的雨一起,伴著雨聲淅瀝,我就想起了你,就連我自己都有點懷疑這個時節是否適宜。但你畢竟是屈原啊,端午節家家食粽,那是大家在以自己的方式紀念你。這個清明,我看著窗外綿延細雨,都在空中擁著最哀婉的姿態,想著此刻的汨羅江接著清明的雨融入了岩石深處,沒入了地脈,灌溉了萬千的中華文明。我決定用我自己的方式祭奠你。

知道你之前,先知道李白,伴著“床前明月光”的朗朗書聲,慢慢接觸到他的文章,那一支生花妙筆,曾滿足了我所以對於詩人的驚歎,“心酣筆落搖五嶽,詩成笑傲凌滄州”我以為再沒有這樣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了,卻不想在橫亙更長的時光裡,你早李白一千年就已經想象“帝子降兮”了,湘君之情痴,雲中君之神祕,東皇太一之尊貴,都是你筆下刻畫鮮明的神仙人物。“香草美人”又是你開創的又一形象,吟唱在江邊恍若天人的美人配以香草,踽踽獨行灑落芬芳,其中留與的哀傷又有多少人懂!你與李白不同,美人遲暮歲月老,你的作品裹挾無限的憂與愛,內心思慮良多,註定無法洶湧澎湃起來。黃河之水成就了李白,斗酒詩篇是揮灑不盡的豪情。而你卻對祖國傾瀉了數不盡的憂思,我想著你獨在汨羅江邊的身影,竟分不清是汨羅江成就了你,還是你成就了汨羅江。

自古都有文人雅士飲一掬汨羅江水,嘗一嘗你飽含深情的呼喚,你也該心存慰藉了吧。“照飲木蘭之墜露,夕餐秋菊之落英”是你心靈純潔的寫照,“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你對真理的追求。幾人能如此深刻的影響著這個古老的民族,但你都做到了,無論是從思想上影響人,亦是在靈魂上塑造人,還是在文化上改變人。漁夫曾問你何不掘泥揚波,你用縱身一躍回答了他。你為了自己愛的國家而死,而你的死更是勾勒出了炎黃子孫丹心向國,不畏生死的剪影,容不得半絲怠慢。舉世皆濁,眾人皆醉並不能成為理由。幸好,不論汨羅江流經多少地方,你的愛最終走向了這片古老的土地。夸父逐日之後生桃林,你的拳拳之心也如桃林般廕庇了無數中華兒女的勇氣,他們捨生忘死所向無前的時候,汨羅江也一定包含了他們的血與淚。清明的雨澆灌了埋藏著像你一樣的英魂所在的土地,也落入了汨羅江的水域,帶去了我們對你的哀思。我們知道你仍在那裡,高冠汲汲香草在身。

24節氣中谷雨的散文欣賞 篇6

臨近清明,學校組織全體師生去烈士陵園掃墓,下午,我們手拿小白花,排著整齊的隊伍,在老師的帶領下,走向烈士陵園。

大約步行了二十分鐘,便到達了目的地。我們邁著沉重的步伐走在烈士陵園裡寬闊的道路上。來到一個巨大的碑下,我們停止了腳步,舉目望去,碑上寫著永垂不朽四個剛勁有力的大字,碑下,一個潔白的花圈靜靜地躺在上面,那兩根漫天飛舞的布條像眼淚似的在為英雄們感到悲傷,旁邊鬱鬱蔥蔥的幾棵大樹發出沙沙的響聲,似乎也在為烈士們哭泣。正當我們滿懷悲傷情緒為烈士們嘆息時,少先隊員代表朗讀了為烈士們精心準備的悼辭的聲音傳到了我們耳邊,他們聲情並茂的朗誦使我們原本沉重的心情又抹了一層悲痛。

請全體同學為烈士們默哀一分鐘!隨著大隊長的這句話,我們都低下了頭,一分鐘過後我們又抬起了頭。請各班同學為革命烈士獻花!一曲鏗鏘有力的《歌唱祖國》突然響起。我的心不由一震:沒有烈士們,怎能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沒有烈士們,五星紅旗怎能那麼鮮豔?我們一定要好好感激烈士們!於是,我鄭重地將手中的小白花獻給了烈士們。此時此刻的小白花不僅代表了我們對革命烈士的敬意和感激,而且還表示出我們會好好學習,繼承革命先烈樂於奉獻的光榮傳統!

祭奠儀式結束了,我們又在公園裡玩了一會兒,我躺在一塊大石頭上想: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而我們卻不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整天做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而且還時不時地惹長輩生氣,我們實在太不應該了排隊了!一聲叫喊打破了我的思緒,我立刻爬起來,跟著隊伍,戀戀不捨地離開了烈士陵園。

長眠於地下的英雄們,請你們放心!我們作為新一代的小學生一定會接下你們手中的火炬,好好學習,回報社會。共同保衛我們的祖國!

24節氣中谷雨的散文欣賞 篇7

立秋有些時日了吧,還一直沒有秋高氣爽的感覺,到是連天的陰雨平添了許多綿延的愁緒。今兒,天猛的放晴了,傍晚過後弦月半彎,和著一陣陣的桂花香味,挽著關於中秋的情懷讓思緒從那些天的雨中開脫出來,轉身走入有關月的情境。每到這個時節,都會不免想起蘇軾的《水調歌頭》,詩人一生坎坷、仕途不暢,而這首千古絕唱另多少後人在無數個月圓月缺的日子吟詠,也用這種方式把詩人祭奠。天上的月兒,圓缺有時。地上的紅塵,也在悲歡離合中往復。詩人亦如此,詩意自酣暢。“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詩人應該沒有料到,醉書至兄,竟成為後世對情意的不朽思念。

中秋就是讓人心生思念的吧,否則它又怎麼會中居古代曆法中的孟、仲、季三部分呢,它似乎在顧盼,也是在等待,等待迴歸的圓滿。這個時節,人們總是讓思念越來越濃,路途的旅人,他鄉的遊子,無論學業是否有成,仕途是否有望,都懷著一顆同樣的歸心,在月圓時,與親人舉杯望月。所以在古代,當歸鄉的路遙不可及時,有泛舟淺唱,有對酒當歌,都是發洩這一腔情愫吧,都付於月,在這中秋。

愈是月滿西窗,愈是留戀詩詞之美。正如李白可以豪放盡釋,舉頭一問“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想必沒有科學考證的年代,自然的景象,宇宙的神奇會更加賦予玄妙與美。有時,神祕便是美。其實,更美的是詩人的情懷,灑脫與不羈總可以超然物外,另現代人所不及。如清月,浩浩高空,靈心自居。只是未知這人間恰逢中秋時節,可否真有一縷香,直入月宮?是否真有一份情,能讓月輝帶露?好在,現代的我們有了古人未曾聽聞的高科技裝置,可以讓思念越來越短,可以讓團聚越來越多。

滿是桂花香氛的長街,人們甜蜜的品著中秋,說著團聚,秋的果實墜滿枝頭。所有的團聚都讓人心生溫暖,團聚是情感的擬補,是親情的融匯。總是感覺中秋是可以把友情暫時擱置的,而讓終日因忙碌而疏忽的親情儘可以在團聚的酒杯裡沉醉,雖然沒有詩詞之唯美,然卻伸手可觸。今夜,月兒未到正圓時,但也無需像古人一樣,把思念變成痛,浸成詩。只需輕抬你的腳步,把快樂的心帶回家。

24節氣中谷雨的散文欣賞 篇8

心如夢般的漂泊,情如過眼的雲煙,當炎熱還未曾完全退去的時候,金桂卻已飄香,

明月悄悄豐腴。獨在異鄉的星空下,久遠的深情如潮而至,點點,都是故鄉的回憶,滴滴,都是思念親人的淚水。

路遠,雙腳踏不上歸鄉的路途,一顆心卻早已飛到父母雙親的身旁。爹呵,您那蹣跚的腳步,踩踏在兒的思念裡步步成痛!娘呵,您那滿頭的白髮,絲絲牽扯著兒每一個不能入眠的夜晚!多年的漂泊,兒與雙親月圓人不圓,總是隔著千重雲,萬座山,總是在這個中秋的日子,兒在明月下淚水成行。

堆積的思念在冰冷的城市一角寂寥的遊離,絲絲縷縷放飛在落日的黃昏,那溫暖的夕陽,是母親柔和的臉龐。晚空中一輪中秋的佳月遙掛,夜風輕拂,像是一曲思念的音符,彈奏著牽掛,慰藉飄零在異鄉的魂夢。朦朧的記起兒時的情景,那些個再也尋找不回的快樂中秋,沒有精美的月餅,沒有豐盛的晚宴,沒有如此多愁的感悟,然而,卻有樂趣卻有幸福卻有滿足的笑容掛在母親甜蜜的臉上。那些溫馨的場景彷彿還在昨日,歲月卻將當年那個青澀的孩童推上了中年的不惑舞臺,將那曾經年富力強的父親折彎了腰,將那滿頭青絲的孃親染成了白髮蒼蒼的老人。

回頭再望來時路,故鄉的記憶依然如此清晰,即便許多地方已改變了太多,但還能記得當初的景物,一座石橋,一條小河,一棵掛滿了金黃色果子的銀杏樹,一輪乾淨明亮的中秋月。當時的天真爛漫,與兄弟姐妹圍坐在中秋月下,聽父親打著蒲扇,喝著粗茶,吸著旱菸講過關於月亮裡住著寂寞嫦娥的故事,當時母親在月下一臉幸福的樣子,不時將針在發間擦抹縫補著衣裳,閉上眼睛,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而今,一切不復重來。天真爛漫的我離開家鄉,拖著疲憊的身子漂泊在別人的城市,走過春夏走過秋冬,異地謀生的艱辛早已腐蝕了遊子的身心,月光拉長了孤獨,彷徨的的背影。情路幾多坎坷,與那些曾經認為可以相伴一生的女子,或錯過失之交背或無緣曲終人散或緣盡勞燕分飛,只剩下一顆千瘡百孔的心不知如何縫補。思念卻還在月下集結,可那些花兒早已枯萎,那些人茫茫不知消失於何處。一直甚小卑微的關閉著情感大門,不敢輕易地去碰撞,深怕自己再度落入紅塵劫數,昏沉間不知春花秋月幾許,待到中秋月兒再度圓時,才意識到自己形單影隻,微風帶著一絲寒意走過我身,像是一曲寂寞的悲歌。

已過古稀之年的父親身子一度再度彎坨,他已不再給他的孫子講月中嫦娥,更多的是感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更深的領悟古人不知今時月,今時明月照古人。或許父親已知天命,早早為自己為母親做好了棺木,餘下的時間,靜靜地安享。

母親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她的丈夫與孩子,每天都與鍋盆碗筷打交道,五十年來未曾改變過。母親再也不需縫補衣裳了,她的眼睛已漸漸模糊,每天守著小店,總是有意無意要走到門外眺望路口,看看她遠在他鄉的兒子是否已歸來,是否帶著她的兒媳出現在她模糊的視線。

電話裡,母親蒼老的聲音在說中秋又到了,月亮又圓了,兒啊,你是不是該回家了。頃刻間,我淚如雨下,娘啊,兒太不孝了!都說父母在不遠游,兒卻那麼多年來,圓不了您的一個卑微的夢想,不但不能膝前盡孝,還讓您無時無刻不在為兒擔憂。您說月亮年年都圓,為何兒的終身卻依然缺著,難不成您彌留之際還看不到兒花好月圓?兒無言以對,心卻如刀割,娘啊,兒如何才能以寸草之心報得你三春之暉?

儘管一路的悽風冷雨,我卻從不畏懼,儘管身心疲憊,我卻從不倦怠,因為我清醒的意識到,自己就是浮萍,只能隨水而漂,自己就是過了河的卒子,只能前衝沒有後路。虧欠雙親的同時,我感覺自己還是幸福的,比起那些經歷了與父母親人生死之別的人,我何其幸栽?至少我的父母還活著,至少我至親的人都還健在,至少我回家還有爹孃可喚還有兄弟可聚。不惑之年,此等幸福,還有何求?

月到中秋,萬家團圓,而我想要回家只能成為一種奢望。好在中秋過後,年關將至,那必將是我的歸期。今夜月圓人難圓,不安之心,思念更甚,唯只有借這頭上明月,遙寄親人安康。

24節氣中谷雨的散文欣賞 篇9

往年,到了冬至這一天,老母親就會對我說——冬至節一過,日子就一天比一天長一根線了。我就會問她為啥子。她說這個你都不曉得哦,冬至節一過,太陽就要走回頭路了。這個應該是不錯,儘管沒有書面的解釋準確,但我還是願意聽老母親這樣子重複的一年一年的講。

對於冬至節得玄妙,在易經裡面就可以找到答案。代表冬至節的是《地雷復》卦。卦象的意思就是一陽復始。陽氣逐漸上升,天氣漸漸變暖。然後卦爻全部反過來的時候,就是乾宮裡的第二卦《天風姤》,這就預示著一陰開始了,而《姤》卦恰好代表著夏至這個節。也是表示極熱的夏天到了極致,物極必返。陰氣由此而生,慢慢地季節將向著秋天推進。這自然界奇妙的現象,卻是蘊含了盛極而衰,衰極而盛的哲理和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

對於冬至節的記憶是從何時就有的。我推測該是從老母親那兒知道的。

老母親是個農民,關於農事的二十四節氣那是相當的熟悉。隨時就能誦出來。還帶順口溜。啥時節幹啥農活,下種,收割都不是事。就像獨眼龍看告示,一目瞭然。

至於冬至節是不是像書上說的吃羊肉,我是沒印象了。在我的記憶裡,那時候的農村能吃上豬肉都很不錯了。且那時老家根本沒人餵羊。不過吃狗肉倒是有的。這個冬至節吃狗肉一說好像跟那個劉邦有關係,說是他的一個將領在冬至這天給他燉了一鍋狗肉,大叫味道鮮美。後來就有了這個習慣。反正這些都是傳說,不可全信。

文章本來早幾天就打算寫的。但是不知道為何,任我搜刮枯腸,也還是嘔不出幾句像樣的句子。無奈之下也只好作罷。

在我的印象裡,老家是不怎麼重視這個冬至節的。但是我始終想知道,這個節日到底怎麼來的。於是上網一查。結果故事還不少。下面節錄如下: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先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對於這個偉大的節日,當然也少不了偉大的文人騷客們的詠歎。其中詩詞就有不少。翻閱眾多,最後還是最喜白居易的一首《邯鄲冬至夜思家》。他在詩中這樣寫道“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讀者這樣的句子,想著詩人當時的心境,心裡也是有些慼慼然。但是與之不同的倒是白居易當時是在任上,作官。而我卻是一個流浪在外的打工老仔。

想來舉家在外幾年,不曾回家看望老父老母。前幾天還在電話裡提到冬至節快到了,要注意莫感冒了。這不一晃眼就過去了。唉!只是不知道沒有兒子在身邊的老母親還會不會念叨——冬至節一過,日子就一天比一天長了一根線。

24節氣中谷雨的散文欣賞 篇10

紫薇花開時,恰逢七夕。看窗外那滿眼的桃紅粉白,我知道,紫薇花開,秋已來了。

許久未曾回家,在世界的那端過著隱者的日子。每天可以走走停停在各個角落,聽聽鳥兒唱歌兒,看看螞蟻上樹。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閒閒淡淡的過著,不緊也不慢。

天熱,束起馬尾,頭髮太長也成了這夏日的負累。穿上麻質長衫,既是上衣也是裙子,省心也省力。

三郎笑我如仙人掌樣的女子,扔在沙漠裡也是能活下來的,我淡淡作答,那你把我扔沙漠中試試?

雖然 外表時尚,看來外表堅強,其實內心不堪一擊。這就是我,別人眼中如仙人掌般野葵樣的女子。

在公園裡,有搖滾樂隊唱著不知名的英文歌兒,很震撼,停下腳步,靜靜的欣賞。想衝到前面,如年輕時那樣的熱愛著搖滾,好想大聲唱,藉以渲洩心中的狂放。

你可曾知道,我還是年輕時的樣子。只是,心裡落淚,眼睛不再潮溼。如人海茫茫相遇時,我會笑著與你擦肩而過。你不會知道,為了這一個鏡頭,我一個人演練了千遍,萬遍。

儘量不去想念,想念會生出綿綿的牽掛,會想家,會想親人,也會想起你。學著遺忘,不知是誰說過善於遺忘的人最快樂。從現在每時,每刻,努力的忘記,關於你,關於我…

街角,有流浪畫家作畫,有行人蹲下來,默默等他畫一張素描。我也蹲下,讀他那滿臉的滄桑,看他作畫的神情,知他是幸福的。畫好,付些許的銀錢,接過畫時也送給彼此的祝福 。畫中的女子,極美,但沒有蒙娜麗莎那迷人的笑容。

還是會 喜跳舞,這幾日穿梭在幾個舞團裡,學著當地最有特色的舞蹈,彷彿年輕了不少。不記得自己的年紀,只記得永遠二十歲。

夜深,入夢。夢裡紫薇花開了,我站在窗外,貪婪的數著花開。是想家了麼?大約是罷。

從冬到春,從春到夏,我日日站在視窗,望著窗外。守護著這株紫薇,如守護你。

也許是前世來生,也許只是個夢境。你說等到紫薇花開時,會從遙遙的地方來看我。我竟傻傻的等,從夏到了秋,從秋又到冬。而你,還是沒有來。

就這樣,窗外的紫薇從花開到荼糜,卻沒等到你來。

遠處,傳來悠長的歌聲。如果你打馬從我門前而過,你會看見我站在樹下,寂靜,歡喜。

24節氣中谷雨的散文欣賞 篇11

我,一個學子。記得從上高中起就沒有和家人一起共度中秋節啦!至今已八載之久,人的一生能有幾個八年。上高中時學校為求得升學率,跟本就不放假,更何況那時整天也只顧忙著學習,其他的也無所顧及。上大學了吧!學校是按國家法定節假日放假了,可現在遠在千里之外,三兩天的假期一來一回在路上全耽擱了。現在即將畢業了,又該為前程而東奔西走,為事業而忙碌。人,什麼時候才能忙到頭呢?

是的,現在通訊發達了,可以和父母親人常常通通電話。靠無線電波真的能代替常回家看看和他們在一起吃頓家常便飯嗎?一樣的嗎?每次和父母通電話,他們都是套路似的那麼幾句話:"天冷多加衣。還有錢嗎,不夠用說一聲。在外要吃好,別省錢。家裡沒什麼事,別擔心,好好學習......"這些話說完後幾乎就要掛電話了。你如果說的時間長一些,他們準會說:"沒什麼事,就掛了吧,別浪費話費啦"。每次打過電話,我心裡都有說不清的滋味!

我的父母所表達的親情都是淡淡的。相比在電話裡他們會在我在他們身邊時說的更多,我知道他們更願孩子們在他們身邊。天下父母同心,所以當我們能回家時就常回家看看,不能回家時就往家裡通個電話,雖然它不能帶給他們更多的快樂,有聊勝於無吧!因為身為父母的他們,並不期望他們的兒女能取得多大成就,做出多大驕人的業績,他們只期望兒女們能健康、快樂、幸福!

又是一箇中秋來了,所有的兒女們請停下手中的工作,回家和親人團聚,至少也要打個電話問聲好。年逝,父母易老,請珍惜現在!趁父母健在,盡份孝心,莫待錯過了空留遺憾。我代表所有的遊子向天下父母獻上一份祝福,願他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24節氣中谷雨的散文欣賞 篇12

今天又是“五一”勞動節了。現在正是“五一節”的第一天,也就是五月一日。此時是十點過六分,窗外溼淋淋的,正飄著毛毛細雨。

五一節勞動節,勞動節是勞動人民的節日。國家規定,今天放假。從去年開始,取消了“五一”長假。

前段時間,好多地方,好多人主張恢復“五一”黃金週,廣東還出臺了方案,後來國務院下來通知,“五一”黃金週成了泡影。

其實,恢復“五一”黃金週也沒有必要。倒是有好多的人,希望設立“端午”黃金週。因為,端午是我們的傳統節日,民間普遍過節,有著愛國的特定意義。如果設立“端午黃金週”就非常有的意義了。

從去年起,也就是20xx年起,國家把端午、清明、中秋確定為節日並規定了放假,從而,肯定了我國的民間傳統的節日。這是把國家的意志吻合於民意的體現。

多年來,對於節假日:過年、清明、端午、中秋等節日,國家儘管設有明文規定承認,除過年改為春節承認外。儘管這樣,中國老百姓仍然自己要在這個時間慶祝自己的節日。元旦、五一、十一等,儘管是國家的意志,但是,中國的老百姓的民間,這些節日仍然十分冷淡。可以說,沒有幾個老百姓把陽曆年、五一節、國慶節當做重要的節日,沒有幾個老百姓過這些節日,沒有幾個老百姓慶祝這些節日。

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就不同了,老百姓把這作為自己的節日。年過就更不用說了,是普天下同慶。

今天是五一勞動節,在我們的鄉下看不到一點節日的影子:人們照樣與平常一樣,該做什麼做什麼,該忙什麼忙什麼。勞動節對於農村勞動的人來說,對於鄉下農民來說,他們彷彿沒有一點感覺。對於城市的人來說,我想,一定不會是這樣的吧?

昨天,我們專門去老家看望了八十四歲的母親。母親是一個勞動者,一生務農種地。在五一勞動節前去看她,不是我的有意安排,我根本沒有想到要把母親這個普通勞動與五一勞動節聯絡在一塊。

母親回老家去兩個多月了。前幾天,侄兒打電話來說:“祖母的腰桿痛,端水扭著了。”昨天進城有一點事,加上女兒也回來了,就這樣我們奏巧成了一次專門去看望母親的事,專門開了車一個,一行五人。

回到家裡,看到我們,母親自然很高興,看到母親好轉的身體,我們也高興多了。聽哥哥說:母親唸了幾次了,說我還沒有去看她。

母親一身勞動種地,今年已經八十四歲的人了,許多事仍然自己去做,前兩年還上坡弄柴。但是,她一生沒有享受過“五一”勞動節的假日的滋味。我也沒有而且不想告訴她什麼叫五一勞動節。

“五一”勞動節,應該是勞動者的節日。國家設這個節日,也許是為了維護和保障勞動者的權益吧。但願這個意義真正得以實現。

24節氣中谷雨的散文欣賞 篇13

曾經是父輩們浴血奮戰後的節日.

也曾經是我輩們繼承發揚後的節日.

有過父輩們的艱苦卓絕......也有過我輩們的血色浪漫......

這個曾經令人魂牽夢繞的節日,在我心中已經漸漸淡漠......

那是因為我們的父輩們一位位遠去......,我輩中人也一個個脫下軍衣.....

但我們的血脈中依然流淌著軍人的忠誠與熱忱,依然保留著對軍旅對軍魂的眷戀和敬意!

在此,向我們的前輩們行一個軍禮,祝願他們健康長壽!

向同輩們行一個軍禮,祝他們繼往開來!

向晚輩們行一個軍禮,願子繼父業,後繼有人!

當兵無悔

軍旅生活,沒經過歷練就不知其艱辛;

軍人經歷,沒經過體驗就不知其快樂;

軍歌嘹亮,沒有唱過就不知其激昂;

戰友情深,不曾擁有就不知其純粹!

這是我的同學,戰友在我們的校友錄裡寫下的感受,很精闢!我為之喝彩!

每一個當過兵的人都切身感受過軍旅生活的枯燥和艱辛.疊成豆腐塊兒的軍被,聞號聲起床,聽號音熄燈,生活與訓練的三點一線,訓練場上的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沒有燈紅酒綠,沒有霓虹閃爍.但在這枯燥與艱辛中,軍人收穫著快樂.嚴格的紀律約束,訓練了軍人一絲不苟的嚴謹作風,艱苦的軍事訓練,培養了軍人堅韌剛毅的性格.軍人以苦為榮,軍人以苦為樂.

每一個當過兵的人都深知軍人的使命,他肩負著保衛國家的重任,他心繫人民群眾的安危.無論是當年戰火硝煙中,面對窮凶極惡的敵人的浴血奮戰,還是和平年代面對非典,面對洪水,地震等自然災害的搶險救災,軍人永遠衝鋒在前,用血肉之軀築成不朽的防線.

每一個當過兵的人從穿上軍裝那一天起,就把生命交給了黨和國家,隨時準備犧牲自己.在我軍綠色長城的行列裡,有無數為國捐軀的英靈,他們當中有將軍,有士兵,他們的英雄氣概,象蒼松翠柏,萬古長青!在他們倒下去的地方,又站起一排排綠色身影.

每一個當過兵的人都十分珍惜戰友之情,朝夕相處,同甘共苦,

勝過手足親情.無論你走到天涯海角,都會尋覓到戰友的身影,無論你遇到何等困境,身邊都會有戰友的真情.這種友情,沒有名利之爭,沒有爾虞我詐,只有濃濃的心與心的交融.真真的戰友情,純純的戰友情.

每一個當過兵的人都非常懷念當兵的歲月,當兵的歷史會影響他的一生.但每一個當過兵的人,一定會自豪地告訴你:生命裡有了當兵的歷史,一輩子也不會後悔!

祝所有的軍人 八一建軍節快樂!

祝所有曾經當過兵的戰友們 八一建軍節快樂!

24節氣中谷雨的散文欣賞 篇14

終於又到了中秋,今年的中秋又和往年的中秋有什麼不同呢?對於我來說,還真是沒有多大的不同;只不過是在人生中又增加了一份或許值得回憶和留戀的經歷罷了。

又是一年中秋月圓時,我在異鄉遙望故鄉的天空,遙望那一輪明月。

中秋之夜,坐在窗前,等待那一輪明月;人們常說“月到中秋分外明”,這話果然不錯,月亮從東方天邊悄悄地露出笑臉,在幽藍的天幕中,如玉如盤;仰望天空,月光輕柔的灑向人間;月光映著一層層,一縷縷薄翼般的輕雲,美妙極了!

夜空裡大多的星星在明亮的月光下已經羞澀的閉上了眼睛,只有幾個調皮的小星星在遙遠的天際還眨著眼;一輪滿月微笑著注視著人間,她的笑容是那麼溫和,那麼祥瑞;大地好像一個熟睡的寶寶。

月,最是那一輪明月擾人心;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為這一輪明月高歌,惆悵和憧憬!“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庭地白樹棲鴉, 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而東坡的《水調歌頭》更是膾炙人口:“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以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無怪乎《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此時,又一年的八月十五;無論身處何處,每當中秋月圓之時,每個人的心中最牽掛的就是那個家!

中秋的月亮,盡情的揮灑著銀色的月光;你看月亮靜靜地凝視著我的張望;多少箇中秋之夜,我只能與月影為伴,望月興嘆。舉目思親,心中泛著一股無比的孤獨感。那份寂寞,那份心酸,就在這皎潔的月亮之下,一個人慢慢地咀嚼。如今,我望著明亮的秋月,看著淡藍的夜空,卻散落了一地的惆悵;曾經的月亮,曾經是那麼的皎潔,那麼的純淨,那麼盡情的把月光灑給大地。可如今,是否也跟從前的一樣嗎?腦海中浮現出一張張熟悉的面孔,親人,好友;今夜,你們在哪裡?是否跟家人歡聚在一起?

故鄉的明月,在腦海裡卻是那樣的清晰......

往事如風,轉眼間,我們都在長大;那些曾經的很熟悉的東西雖然在心裡,但已經變得模糊了;曾經渴望過的中秋節已變得不怎麼想過了;兒時的中秋就是那圓圓的月餅,還記得住兒時的光景。一到葡萄熟了,一到秋葉落下,兒時的我就想起了甜甜的月餅。月亮剛剛掛起來,我們兄弟兩個就迫不及待地吵著要吃月餅,歡笑聲中,爸爸在葡萄架下襬好小桌,桌上一個大盤子裡放了夢寐以求的月餅,媽媽幸福地為我們分著月餅,一人一個。 “我的甜!”,“我的更甜!”。月亮也彷彿聽懂了我們的笑聲,淺淺地掛在天上笑著。

小時候不懂什麼叫團圓,中秋的晚飯也是心不在焉草草了事,唯獨吃月餅對我們來說是件大事!看著月亮奶奶會給我們講中秋的來歷,告訴我們中秋的傳統,但最吸引我們的就是講嫦娥奔月的故事,講吳剛伐桂的故事。我不是似懂非懂,而是完全不懂,因為我只顧著吃我喜歡的月餅了。小時候,我喜歡中秋,但與月亮無關、與傳說無關,只與月餅有關。

而如今坐在窗前,點上一支菸,吐出一個個圓圓的菸圈;在菸圈裡看著月亮,那淡淡的煙霧纏繞住過往的記憶;中秋的月光總讓人把思念寄予心上,那美麗的嫦娥,嬌小的月兔還有那芬芳的桂花樹依然在那獨自守望;秋風陣陣吹過,帶著些許的惆悵;我突然想起,我已經好多年沒有回家過中秋了,我們長大了,童趣收藏了,卻在懷念那一份輕鬆快樂。偶爾看著與當年的我們一樣大的孩童,會情不自禁的想起,想起這樣大的時候,我們也是如此的玩樂;那兒時的記憶深深地鐫刻在我的心裡,帶著深深的留戀。

望著秋月,很想,看那星空一輪明月,灑下滿盤清輝;很想,看那月宮俏麗身影,葡萄架下細聽美麗傳說;望著秋月,剪一絲朦朧的惆悵,拾一縷淡淡的憂傷;讓纏綿許久的情感在靜靜地月圓之夜慢慢延長。望著秋月,一份牽掛,一段相思;月掛中天,說不盡人間喜怒哀樂,道不明悲歡離合。

秋風習習,敲打著塵封的門扣;中秋月圓,又是一個美好的時候,但願將快樂凝聚成祈禱,讓傾瀉一地的月光溫情的送去我的祝福:中秋快樂!

24節氣中谷雨的散文欣賞 篇15

中秋節在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它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因為它在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稱為“中秋”。這一天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象徵團圓,所以也叫“團圓節”。

我國很早就有中秋的記載,一直到了唐代,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那時候,描寫中秋節的詩詞和傳說非常多,我記得宋朝大詩人——蘇軾寫過一首詩,叫《中秋月》: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看,詩人把中秋的月亮比作玉盤,是不是特別形象呢?

我國不同地方慶祝中秋節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如:蒙古族愛玩“追月”的遊戲,西藏的習俗是“尋月”,傣族的習俗是“拜月”,而我們廣州的習俗是“樹中秋”。

就拿我們家來說吧,最開心的當然是在晚上。全家人一起吃過晚飯後,就端出月餅,切開一起品嚐。媽媽還捧出早就洗好的水果,有香蕉、葡萄、哈密瓜、西梅、櫻桃、還有我最喜愛的柿子,五光十色的水果美麗極了,讓人垂涎欲滴。到了再晚一些,我們還會吃一些小食,像炒田螺、小芋頭、菱角、湯圓等。但我的心思早就不再這些美食上了,我總是惦記著跟小夥伴們的約定——一起去“樹中秋”。我隨便吃了幾口小食,就提著燈籠,像兔子一樣跑到大院裡跟小夥伴玩遊戲。媽媽說她小時候玩的燈籠是用紙和竹條紮成的,有水果的、鳥獸的、魚蟲的,裡面點著蠟燭,用繩子系在竹竿上,將竹竿放在高處,所以叫“樹中秋”。我們現在玩的燈籠先進多了,都是在商店裡買的,電動的。雖然很方便,但卻少了一種傳統的味道。我們幾個夥伴提著燈籠去“探險”,又玩捉迷藏,玩的興高采烈,都忘了回家。玩累了,我們就坐在地上賞月。只見月亮時而含羞地躲在雲層裡,時而有大大方方地露出笑臉,跟我們的燈籠爭相輝映,多美好的中秋夜啊!

我喜歡中秋節,因為它代表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嚮往。

24節氣中谷雨的散文欣賞 篇16

村頭大叔從不睜眼。那天他掐著指節,口吐真言:命犯桃花。從此,我不敢靜靜注視一朵桃花,它的純淨多情照得出我潛藏的暗。

杏太澀,李太酸。小時候惹我與弟妹垂涎的,最是桃果。

老屋前種有一株桃樹,一株杏樹。東風吹得杏花豔,等得滿樹一串一串的白,引我們歡喜,卻是桃花要開。

難懂桃花的心事,做不成賞花愛花人。只喜桃花紅豔得亮眼,一如隔壁阿姐摸我頭時的笑臉。三月的阿姐,頭上插一枝桃花,赤腳做農活,褲腳高高,上衣束腰。我們心裡暗暗欣喜,彷彿聞到夏日裡桃香的味道。

懷春的桃樹嬌貴。刀刻一道痕,就成一道難愈的傷。常年吐粘稠的汁液,細細滋養。如女人傾訴艱難抬手抹去的淚。這種晶瑩而多彈性的體液,給我們很多喜悅,成為兒時的愛物。它如露珠晶亮而凝形,如滑脂柔軟而粘物。採集它粘蜂蟻、甲蟲,一粒粒潤圓似琥珀般稀罕。

一樹桃花一樹夢。我們總掛牽它早日掛果。暮春桃瓣落,就急著踩落花去數孕成的幼桃,竟無半點傷悲!四月,隔壁阿姐遠嫁山裡,我們不記得她那天落淚的眼,只是高興地比數著搶來的喜糖。夜晚,仍舊做甜甜的夢。

結果的桃樹特別惹蚊蟲。螞蟻排著隊伍上樹下樹忙碌,紅頭蒼蠅喜在細長的桃葉上產卵拉屎。蚊蟲廝混葉上,晒著暖暖的陽光。我們摘不得桃葉吹尖利的葉哨,看得直跺腳。對昆蟲的愛憎即由此而生。

桃樹不施肥,不灑藥。開花多,掛果少。一場風雨,落果無數。看著地上萎謝的幼果,傷心得淚眼汪汪。小腳的奶奶緊緊摟住我,用方格子手帕揩我的眼,安慰道:乖,桃樹公公留的桃,給我的大寶崽。

六月,熟透的桃高高掛在枝頭,陽光照見白嫩水靈的皮上,長一層細細的絨毛。鼓脹的果實,著實誘惑一顆欣喜激動的心。感謝鳥雀的慈憫,樹上尚留有十數顆熟桃。的幾顆早有美食的蟲子安家。我爬上虯枝,將它們一一採摘,與樹下仰頭歡跳的弟妹們分食。

裂口與蟲蛀的桃,最甜。

每當懷抱自私與貪婪,面對一片桃花,細數悲喜計較與蟲鳥爭食的日子,感念曾經以生命的光華,明亮我的世界的人。心瞬間清明,一種感激奪眶而出。

既已命犯桃花,註定難逃罪罰。歲月,留給我一座空城。經年行路,風霜中最愧疚的竟是一株老桃樹。幾番清明回故里,與我締結初夢的人早已兒女成行,最牽掛的人已作風中飄搖的壟頭青草。只有三月的桃林接納我,以如火的亮色,一朵朵細細烘暖我溼漉漉的魂靈。

謹以此文,懷念遠隔的姐妹,懷念分別已久的奶奶。

24節氣中谷雨的散文欣賞 篇17

時間如水,彷彿是轉眼間, 春去了秋又來,一年的工夫就這樣漸行漸遠。大街小巷、店鋪商場裡,花團錦簇、琳琅滿目的月餅,瀰漫著濃濃的中秋味。嘗試著購買多種月餅,水果的、蔬菜的、豆沙的、五仁的;袋裝的、散裝的、盒裝的;紅的、黃的、綠的、紫的……就是沒吃出那月餅的滋味——

記得小時候,每逢中秋臨近,各家各戶各人都充滿了嚮往和興奮,尤其是忙壞了媽媽們。

首先,媽媽要早早收集晾晒盞花、葫蘆花、玫瑰花、香豆葉,接著用石頭“匠窩子”搗碎撻面,再託人從城裡購買些紅曲、薑黃。其次,在日常勞作間歇,在田間地頭荒坡沙灘上,收集枯樹枝爛樹根、或挖或拔薅子、冰草、岌岌、艾杆子收工後背回家晒乾了,或者在院牆外晾晒些牛糞塊。蒸月餅比不得平常蒸乾糧饃饃,必須有燒灶火的好燃料才行。

在臨近中秋的前幾天,媽媽將自家提前制作好的“糟子”用溫水泡開了,調上澆頭子,發酵了,每隔一兩個小時再接續半碗乾麵,用適量溫水攪勻成成糊狀,連續接上十次左右,大概有半盆了。再按一碗麵的標準加適量溫水揉麵,揉一次發酵兩小時左右,連續揉個十次八次的,積少成多,滿滿兩大盆,鬆軟而勁道,用手一按撲哧撲哧的。

一大早,媽媽就和嬸孃、奶奶忙起來。

首先要按照我家“八卦”蒸籠的大小、月餅的薄厚、顏料的品種,將發好的面均勻的揪成若干團。接著,一手揉一手團,揉搓十來個回合,光滑了、瓷實了、圓溜了,用手心按平;再用擀麵杖一下一下推開成半公分厚、直徑四十五公分大的一張麵餅,將新榨的胡麻油均勻地塗抹一遍;黃澄澄的,清香撲鼻,再撒上薑黃,撒上白砂糖,撒上一層厚厚的白麵;最後緊緊地捲成一卷壓成一團;壓實了,再擀成剛才的形狀,再撒上一遍,這才是個名副其實的好底層,是最好吃的一層之一。

然後,如法炮製,擀上一層又一層,用備好的顏料撒上一層又一層,一層層撂成十公分厚。或剪開翻出五顏六色的“抓抓子”、或捲成卷擰成“馬絆場”、或蓋上頂層做成一色“蒸餅”。最後擀一個薄如紙的麵皮兒將整塊月餅完全包裹起來,雙人四手抬到籠屜裡,一籠屜只裝一塊月餅,一次蒸兩籠屜或三籠屜或四籠屜。

這時,“坐臥”在灶臺上的那口大鐵鍋裡早已燒好了沸騰的開水,按順序將籠屜次第撂在大鍋上;再用乾淨的碎布片或其它什麼軟物,將鍋沿、籠屜縫隙、鍋蓋縫等一切可能透氣的地方都塞嚴實了;用枯樹權、牛糞塊等結實耐用的柴火一口氣燒上半個鐘頭的旺火,防止“溜鍋”。等鍋蓋上面熱氣騰飛好一陣子了就要暫時停入火;停頓一刻鐘熱氣稍降,再用溫火燒半小時。就這樣燒四次,蒸兩三個鐘頭,一大鍋水也熬幹散沒了,月餅也就蒸好了。

那時候,為了蒸月餅,每年我都會向老師請假擔任“燒火丫頭”。

月餅蒸好後,要有兩人三掀兩翻整體端正放穩,用木製的“點朵子”沾上紅顏料,在暄騰騰的白麵上點上一朵朵紅花,便有了色彩,晾上一個晚上,揭掉表皮,切成十五公分大小的方塊,便可吃了。新鮮時香甜美味;晾乾了酥脆可口,層層疊疊,肥而不膩,中秋後的日子就在這甜美中咀嚼著。

中秋月夜更值得一提。當皎潔的月亮爬過樹梢立在屋頂時,深邃的天空澄澈透明,往日的繁星似有若無,亮汪汪的月光如水地灑落在農家寬敞的院落裡,比白晝更亮堂。家家戶戶搬出自家方桌,端一塊完整的、畫著月亮的月餅,恭恭敬敬地供獻在方桌中央,四周的拼盤裡供奉上自家收穫的水果或別的什麼好吃的,叫“獻月”。老人們還會講“嫦娥”和“玉兔”的故事,舉頭望月,我總想從“玉盤”中看見正在舞蹈的嫦娥或玩耍的白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