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文化類畢業論文:陸賈與賈誼

欄目: 畢業論文模板 / 釋出於: / 人氣:8.44K

陸賈與賈誼都是漢初聞人,掌承顧問,議論應對,均曾為太中大夫。陸子位顯於朝,竟以壽終。班固曾對他做出極高的評價,說他比之劉敬、叔孫通、酈食其、朱建諸人,“陸賈位止大夫,致仕諸呂,不受憂責,從容平、勃之間,附會將相以強社稷,其最優乎”![1]賈生卻左遷冷落,自傷悼而早亡。陸子與賈生不同的人生命運,不僅與漢初時勢相關,而且與兩人各自的思想傾向及性格也有莫大的關係。

文化類畢業論文:陸賈與賈誼

陳涉首難,群雄競起,陸賈、酈食其、叔孫通等有識之文士也不甘寂寞,史載:“高祖以征伐定天下,而縉紳之徒騁其知辯,併成大業。”[2]“漢興,高祖躬神武之材,行寬仁之厚,總擥英雄,以誅秦項:任蕭曹之文,用良平之謀,騁陸酈之辯,明叔孫通之儀,文武相配,大略舉焉。”[3]可見漢帝國的建立,文士武夫相競功,文士也功莫大焉。漢初實行軍功爵制,文士無軍功,自然不得受爵賞,但他們仍屬軍功受益階層無疑[4]。軍功受益集團是西漢初年政治權力的主導集團,參與漢帝國建立的文士與他們在利益要求上基本上是共同的。

文士不附驥於武將之後,自漢立後亦是如此。“自漢興至孝文二十餘年,會天下初定,將相公卿皆軍吏。張蒼為計相時,緒正律歷”[5],叔孫通定朝儀,而陸子“乃祖述存亡之徵,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嘗不稱善,左右呼萬歲”[6],文士與武夫競功,以求與之侔,併為利益共同體,這與亡秦立漢之時是一脈相承的。呂后死,呂氏欲盡誅諸功臣武將,軍功受益階層先發制人,發動宮廷政變,誅呂興劉,保住了自己的政治利益。這次政變之所以成功,與陸子聯絡周勃與陳平這兩個政變關鍵人物有極大關係。這正說明陸子與軍功受益階層的利益同構關係,陸子與絳、灌諸人關係深厚自不在言。參與劉邦集團的文士們與漢初軍功受益階層同屬一個政治集團,共同分享獲得的政治權力。

而賈生則不然。文帝之時,漢廷內政治結構稍有變化。即法吏官僚階層開始萌現,賈生正是此階層的突出人物。賈生為專制皇權計,主張力黜軍功受益階層,遷徙諸侯國,使“列侯悉就國”,因此,激發了自己與之的矛盾。但此時,軍功受益集團仍壟斷著朝廷大權,直至漢文帝晚期,這一狀況還沒有根本的變化[7]。所以,“天子議以為賈生任公卿之位。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於是天子後亦疏之,不用其議”[8]。賈生與主政的軍功受益集團交惡,其政治前途可想而知。

賈生不僅在政治利益上與軍功受益集團有所牴牾,其思想對於當世來說也過於激進。漢初以至文帝,朝野仍以清靜無為為主流思潮。而且文帝初即位,因以代王入繼,又是受功臣擁立,對功臣存狐疑之心,因此,政治上必求抑制勢力過於強大的軍功受階層,而致政治平衡和政權安定。以是,文帝雖“好刑名之學”[9],但仍不得不稍作收斂。而賈生主張大舉改弦更張,遍觀其策論,屢屢攻擊主張“毋動”、“毋為”之人,而這些人,皆是漢文帝周遭之近臣,他們立論制策慎重且保守,追求政治穩定[10]。他們難於苟同賈生的政論。如此,賈生孤立於朝,無所援籍,文帝雖好賈生,卻無奈何於朝臣壓力。賈生終於左遷長沙王太傅。從此,就再未返回中央權力中心。

與陸子構結軍功受益階層主勢者不同,賈生與之持疏離、黜難的態度。這不僅是利益、思想、意念的問題,實與其人性格有很大的關聯。

陸子老於世故,善於談辯縱橫,深得應酬變通之道,與叔孫通諸文士一樣,“知當世之要務”,且“進退與時變化”。太史公亦不得不承認他們行事“大直若詘,道固委蛇”[11]。楚漢交戰之時,陸子“居左右,常使諸侯”[12];漢興,又和南越,上《新語》;呂氏執政,又溝通功臣受益階層領袖周勃、陳平,“遊漢廷公卿間,名聲藉甚”[13],陸子以自己的辯才及縱橫之術,取得了各方的支援,終助周勃、陳平平滅諸呂。

賈生則為人伉直,不假虛飾,這可能與賈生深受法家思想之染有關,具有法家刻薄真樸的性格。賈生初受吳公推薦入朝,“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恃才放曠,鋒芒畢露;又議正朔服色,“悉更秦之法”,遷徙諸侯,使列侯就國,全然不顧軍功受益集團的強大勢力[14]。賈生為人至剛,以己意更張社會,操之過急,過秦而又入秦之窠臼,及放流長沙,吊屈原以自喻,尚勵志自勉,不妥協合汙;而久之,不得復受文帝徵見,又做《服鳥賦》,傷悼以自廣,有寄情於莊子之意,進取之意盡失,並最終因樑懷王墮馬而自傷不已,哭泣多日而死。這又展現了其性格脆弱的一面。處逆境而自失,處順境而張揚,也充分體現了其為人的不成熟。

賈生的悲劇是中國古代具有獨立性格文人的共同悲劇。他們志潔行廉,與俗人俗政不可並立,但若流入莊子之脈,不僅可惜,而且可嘆!他們遁離人世,放棄了對社會的責任感,不能以身正世,讓不賢之人掌控社會,使社會日益腐敗。而陸子之屬交構權勢甚急,其心正其意誠則政事大治,反之則政事大壞。古代政治思想皆高德義而黜詐偽,在當時的政治體制下,亦不失為現實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