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淺談論文數量不代表科研能力水平

欄目: 論文格式 / 釋出於: / 人氣:9.63K

近幾年我國科技論文數連年大幅度增長,已躋身世界科技論文數10強之列,而“目前中國高校科研能力世界第五”更是讓人刮目相看。然而,細細研讀“以論文數計算”,筆者感到中國科研能力亟待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軌,亟待改革目前的科研考核評價機制。

淺談論文數量不代表科研能力水平

近年來,隨著對科研評價的日益重視和量化評價方法的普遍運用,學術論文數量和質量問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不可迴避的事實是,轉型後的中國社會瀰漫著一種浮躁的氛圍,這種習慣也侵襲著學術界的清淨,影響著部分學者的良心和操行。在此情形下,許多人拋棄了嚴謹的學風,部分人的投機心態滋長,科研欺詐之風日盛,從而導致學術腐敗。可以這麼說,“學術造假”事件頻出,與科研教育體制的一些弊端有關,官本位的體制導致學術評估權力掌握在行政人員手裡,他們沒有能力或沒有精力對學術成果做具體的評估,他們會數論文的數量,卻不看科研工作的質量,從而刺激了各種各樣的浮誇、造假。

在論文寫作中編造資料捏造事實,抄襲剽竊他人成果,請人捉刀代筆等現象比比皆是。尤其是近年來身陷“抄襲門”者,多半頂著顯赫的光環,或是教授、院士,或是校長,而且在剽竊案中,大多是他們的學生執筆操刀。由於論文數量和質量作為可以量化的評價指標,大都與科研人員的職級晉升、學位申請、榮譽地位、獎金待遇等掛鉤,與論文發表相關的各種學術不端行為也較普遍地存在,致使以論文數量衡量學術績效的評價制度也飽受詬病。甚至有輿論認為,在目前的學術評價體制下發表的論文大多是“學術泡沫”、“學術垃圾”。因此,為論文“減負”,讓論文價值迴歸學術本位,就必須轉變評判標準和考核機制,只有把論文考核由“量”轉到“質”,才不失為維護學術風氣的治本之策。

如果我們不是嚴肅地對待和處理這類學術不端與腐敗的行為,甚至熟視無睹,不僅會使中國學界喪失信譽,使學術喪失尊嚴,而且也會阻礙中國學術傳統和學術評價體系的建構,更會摧毀學術以及學術界本身存在所具有的意義。目前,備受詬病的是我國sci論文數量國際上排名靠前,但平均被引頻次卻遠遠靠後。對此,我們不否認,論文質量並非與數量成正比。筆者的思考是,發表論文多有兩種情況,一是開闢新的研究領域,從事創新性研究,取得成果多;二是為發表論文而發表,低水平的跟蹤模仿,也容易發表較多數量的論文。近年來,中國內地的基礎科學研究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基礎科研的產出率仍然很低,反映在每年發表的高質量、有影響力的研究論文數量很少。因此,不能僅以論文數量評價科學水平,應有更科學的評價標準體系。

現代大學的競爭實質上就是大學科研能力、創新水平的競爭,一所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學必然是在科研上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學。一定程度上可以這麼說,大學的科研競爭力決定了大學在激烈的大學競爭中的地位,乃至於決定了這個國家的競爭力。只有大學的科研水平真正提高了,才能使大學在教學和服務社會上的能力有真正的提升,從而真正提高國家的競爭力。但這裡有一個前提,論文質量的提高要靠整體科技實力的逐步增強,更要遏制以追求功利、物慾為目的的各種學術不端行為產生的“垃圾論文”。這一方面有賴於學術規範的加強和完善,另一方面則應注重學術評價的導向作用,摒棄單純以論文數量來評定績效的片面做法,更加註重論文質量和創新水平。附註:29日,教育部、衛生部聯合舉辦國慶60週年成果釋出會。教育部副部長郝平介紹,以論文數計算,目前中國高校科研能力世界第五。(《重慶晚報》9月30日)論文出處(作者):

碩士論文後記

博士論文寫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