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大學校慶領導講話稿(通用15篇)

欄目: 科教文衛講話稿 / 釋出於: / 人氣:5.33K

大學校慶領導講話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來賓,..大學的校友和師生員工們:

大家好!

春華秋實,歲月如歌。在這個金燦燦、沉甸甸,充滿無限喜悅的收穫季節裡,中國石油大學迎來了建校六十週年的歡慶時刻。在此,謹向全體師生員工和海內外廣大校友致以節日的祝賀!向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援學校建設、改革、發展的各級領導、各界朋友表達誠摯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1953年10月1日,以清華大學石油係為基礎,匯聚天津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的部分師資,誕生了新中國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北京石油學院。六十年風雨兼程,六十年薪火相傳。建校以來,學校“一路奔波三遷校,六秩寒暑四易名”,雖歷經滄桑砥礪而絃歌不輟,今天已經成長為一所石油特色鮮明、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成長為石油石化學科領域高層次人才匯聚、優秀人才培養和高水平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

甲子積澱,鑄就華彩的輝煌篇章。學校始終與祖國石油工業同呼吸、共命運,始終把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作為辦學的根本出發點,石油石化工業發展壯大的每一步,都印刻著石大師生不可磨滅的貢獻。六十年來,20餘萬名學子從被譽為“石油人才的搖籃”的石大起航,獻身石油,建功立業,成為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棟樑。學校堅持走“政產學研”相結合的辦學道路,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為石油石化行業重大關鍵技術的突破、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騰飛作出了卓越貢獻。

近年來,學校搶抓機遇,銳意進取,緊緊圍繞“建設石油石化學科領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的奮鬥目標,精心謀劃和推動學校改革發展,學校綜合實力持續增強,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社會影響力不斷擴大。

大學的精神,大學的文化,沉澱在發展的歷程中。“實事求是,艱苦奮鬥,愛國奉獻,開拓創新”的石大精神,“我為祖國獻石油”的理想與信念,在一代又一代石大人血脈裡流淌,這是激情燃燒、開拓奮進的六十年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它是學校獨有的精神文化體系,並以其特有的滲透力和感染力,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廣大師生的思想方法、道德意識、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等,鑄就了石大學子不怕苦、不怕累、耐磨練、敢擔當、講奉獻等寶貴品質。這種精神特質讓我們對石大的明天充滿期待,充滿信心!

走過了六十年風雨歷程的中國石油大學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進入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階段,需要高等教育主動適應和促進經濟社會的改革發展,在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創新型國家的程序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國石油大學承載著歷史的榮耀,更肩負著未來的希望,必當承載起更大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的使命,擔當起更多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重任。

面向未來,我們要進一步弘揚“實事求是,艱苦奮鬥”的校風,胸懷對中國夢、石油夢、石大夢的執著與堅守,繼續高揚奉獻與責任的旗幟,搶抓歷史機遇,勇敢面對挑戰,堅持內涵發展、創新發展、開放發展、和諧發展,攜手所有海內外校友、社會各界朋友,共謀科學發展,共譜教育華章,共繪美好藍圖,不斷實現學校發展的新跨越,為建設石油石化學科領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努力奮鬥,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大學校慶領導講話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來賓,..大學的校友和師生員工們:

大家好!

桃花盛開,滿目芳菲的四月,我們在這裡隆重舉行..大學二十週年校慶慶典活動。藉此機會,請允許我代表..大學校領導班子向出席今天活動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校友表示熱烈的歡迎!向..大學全體師生表示熱烈的祝賀!向關心和支援大學發展成長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

二十年前,1985年11月,13名風華正茂,意氣風發的年輕人以敢為人先的勇氣和膽識,以心繫職業教育,情牽莘莘學子的情懷,帶領創辦了..大學,從此拉開了我市職業教育的序幕,..大學也成為我市第一所公辦職業院校。二十年來,..大學歷經滄桑,幾經周折,又不斷進步,不斷髮展,數創輝煌。從初創的從最初的不足百名學生到如今的5系28專業近XX名學生,..大學“面向全國,服務社會,培養人才”的辦學特色日趨明顯,辦學效益和教育質量穩步提高。二十年來,我們的老師始終勤教善教、甘為人梯;我們的學子始終嚴謹篤學、立志成才,優良的教育教學傳統屆屆相傳,出色教風學風得到了上級領導和社會的一致好評。

斗轉星移,歲月滄桑。二十年風雨浸潤流嵐歲月,積澱下沉沉履步,二十年崢嶸穿透純淨書聲,抒寫出精彩華章。二十年的拓荒播種,這裡已成為一片沃土,二十年的鍥而不捨,這裡已成為人才的搖籃,二十年的上下求索,這裡已成為八里湖畔璀璨的明珠。

二十年艱苦求索,彪炳千秋;二十年春華秋實,絢麗奪目。..大學XX0餘名師生員工同舟共濟,用“團結拼搏、開拓創新、知難而進、敢於爭先”的..大學精神譜寫了一部輝煌的史詩,鑄造了..大學今天的榮耀。感謝我們的老師,是你們用智慧與汗水催開了滿園蓓蕾;感謝我們的學子,是你們用成功與喜悅為母校贏得了輝煌。

回首往昔,我們驕傲;展望未來,我們嚮往;恩承蔭庇,我們感激;承前啟後,我們任重道遠。往事如歌,未來如詩,如椽大筆寫不完激情歲月,千言萬語抒不盡滿腔深情,長歌豪邁待我們揮斥方遒。願..大學人能繼續植桂培蘭不仰千種綠,栽桃育李尤欽萬頃材。

成就是昨天的句號,開拓是永恆的主題。在新的歲月裡,在新的征程中,我們將緊緊把握時代的主旋律,狠抓校園建設,積極推進名師工程,繼續深化課程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向著更高更遠的目標邁進。我堅信:..大學的明天會更燦爛!

謝謝!

大學校慶領導講話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來賓,..大學的校友和師生員工們:

大家好!

我常常想,大學之'大',並不僅僅在於'大師'、'大樓',更在於有一批'大'學生。我們不能設想一所大學沒有寬敞明亮的大樓,也不能設想一所大學沒有學富五車的大師,但更不能設想一所大學沒有一批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大'學生,只有這些年輕的面孔,才是一所大學的精魂之所在。雖然學生之於大學,如流水之於河床,如行雲之於天空,但河床因流水而豐盈,天空因行雲而高邁。大學,因大樓而大,因大師而大,更因'大'學生而大,理固宜然。 我們青大,便有這樣一批'大'學生,他們讓青大因之而'大'。每年,都有來自四面八方的學子匯入校園的人流,他們是校園初綻的蓓蕾,是浮山灣源頭的活水,是千林萬木中的'最高枝';每年,又都有一批學子展翅離開校園,他們是在校園成熟的果實散播於各地,是浮山灣通往四面八方的灌渠。這樣,校園不僅僅是在這一山一海之間,更是在從其中來、到其中去的'大'區域中;校園也不僅僅是在這一來一往之間,更是在來之前、去之後的'大'過程中。在空間上,青大因'大'學生而擴充套件;在時間上,青大因'大'學生而綿延。這就是青大之'大',大學之'大'。

青大坐落在黃海之濱,浮山腳下。她背靠著的浮山承載著中華民族數千年積澱下來的文化,她面對著的黃海湧動現代文明的波濤。浮山上長眠著的那位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在默默地注視著青大學子,他或許有所憂慮,青大人能否將我們燦爛的中華文化發揚光大;黃海之濱、浮山灣畔激盪著的波濤在時時地提醒著青大學子,它可能含蓄示意,青大人可否將輝煌的現代文明推向極致。博學篤志,深得先賢治學之精髓,明德求真實為國人修身之根本,守正出奇則是母校送給投身現代社會的青大人的青鋒利刃。這個校訓是很能體現青大個性的:它延續了對傳統的繼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更強調了在現代社會中自強不息、奮起努力、不甘心淪為人後的理念。校訓精神的寄託物件,不僅是大師學者,更是千千萬萬的青大學子,是是在民族自強中孜孜以求、在國家建設中肩負重擔的青大學子,這是對每一個青大人的要求:學問為人,當沉穩紮實,眼光品格,當朝氣勃發;根鬚須深扎大地,枝葉要直插雲天;要壓得起擔子,肩得起責任,要放得開手腳,闖得出天地。在青大修繕一新的教學樓裡,

每一個講堂上都標有這個校訓,正對著臺下聽課的學子,這是一種希望,更是一種鞭策:青大之'大',大學之'大',全在於學生之'大'學生。

大學與大學生,青大與青大人,實際上是處於一種互動的地位的:青大因學子而'大',學子也因青大而'大'。我相信,青大能激發每一個學子的潛力,將'大'發揮到極致,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學生。百年的傳統不用說了,伴隨著近代中國成長起來的青大,人才輩出,如星漢燦爛,點綴於歷史長河。正是這百年的傳統,正是這在這傳統中成長起來的一批又一批'大'學生,造就了一種青大的精神。'青大精神',這個詞雖屢屢被人言及,卻似乎永遠沒有確定的含義。它近似於一種'言無言'的境界,只有親身體會到了,才能切實的把握。但正是這種'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就錯'的精神氣質,卻讓每一個生於斯、長於斯的學子感受到一種激勵,接受了一份薰陶。它給了每一個學子一片海闊天空,讓個性伸展,使眼光犀利;它給每一個學子提供了一個真正的'大'學,學術之大、責任之大、精神之大,盡在其中。對於這樣的'大',我不能置一詞,但我相信,這樣的'大'學,能培養真正的'大'學生;而大學的未來,又正在於它培養的這些'大'學生身上。有人說,只要青大教室和圖書館的燈還亮著,青大就還有希望,中國就還有希望。這話說得極有氣質。青大,是在教室和圖書館的燈下學習的青大人;青大,也是由這樣的青大人打造出的一種精神一種氣質,一種希望的象徵。我堅信,青大的燈,永遠也不會滅!

作為一個學者、一名教員,我希望能象孟子所說的那樣,'聚天下英才而教之',所以,能在青大任教,能擔任這樣一所精英薈萃的大學的校長,是我的願望,也是我的榮幸。但每次漫步在校園裡,每次站在青大的講臺上,我卻又覺得自己更象是一個學生,青大是如此博大精深,能讓每一個置身其中的人都俯首沉思、受益無窮。在青大,我真正感受到了大學之為'大'。因為是在這樣一塊聖地,每一個感染了她的精神氣質的人,就會有一種被選擇的莊嚴感;因為這種莊嚴的使命感貫穿著每一個青大人,這校園神聖的火種才得以不熄,這校園的精魂才永遠閃耀著理想之光。站在這講臺上,我可能是師長;面對青大,我卻永遠只能是學生。可是,我希望,是學生,我也要是一個真正的'大'學生’,是一個沐浴在這理想之光、精神之光中的青大人!

我相信,每一顆被浮山灣水滋潤過的心靈,都應該有與我一樣的感受。在到場和沒到場的諸位校友之中,我確信,我是找到了知己的。不管是大學者、大作家,還是尚生活在校園的山光水影之中的'大'學生,面對青大,都只能由衷的感嘆,並沉浸在這樣一種溶入血脈中的精神之中。我的演講,不求為青大撰寫編年史,也不求展現所有青大'大'學生的風貌,甚至也不求描畫出一個青大的輪廓。它只是一些在這片熱土上生活過的'大'學生、這校園為之而大的'大'學生內心的共鳴,它只是展現了一種青大與青大人、大學與大學生之間互相的滲透與影響、互相的交融與完成。如果說我們的心聲中還有什麼期望的話,毋寧說,它是一種鞭策,一種對所有曾經在、現在在、將來會在校園的學子的鞭策,一種對生活在從其中來、到其中去,生活在來之前、去之後的'大'校園中的學子的鞭策。

為學生,為'大'學生,為青大'大'學生!

大學校慶領導講話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帶著一份期盼與憧憬,帶著一腔激情和自豪,20_年5月16日,湖州職院即將迎來建校三十週年華誕!在這令人振奮的盛大慶典召開的前夕,我十分榮幸地代表建藝分院全體教職員工向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表達我們此刻的心情。

三十年風雨兼程,三十載滄桑鉅變。伴隨著湖州市翻天覆地的變化,日新月異的發展,我院的各項事業也蒸蒸日上,欣欣向榮。這三十年,是艱苦創業,培育英才的三十年;是探索真理,追求光明的三十年;是深化改革,穩步發展的三十年。此時此刻,我們站在歷史和未來的交匯處,繼承傳統,開創未來,共同見證湖職院在短短的十年間由過去的四所中專學校,在困難中拼搏成今天的萬人高職,三十年蓽路藍縷,三十載業績輝煌,怎能不心潮起伏,感慨萬千?

二年前,我從遙遠的西部邊陲調到湖職院,成為這個集體中的一員。花開花謝,雲捲雲舒,我看到了學校在一天天成長,而我們大家對她的愛也在一天天的沉積。藍天下熠熠生輝的教學大樓,平整如鏡寬敞潔淨的操場,絢麗奪目枝葉繁茂林木花草,裝點著美麗的校園,張揚著和諧的風采。我們湖職院的廣大教師憑著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無比忠誠,開拓進取、奮發圖強的勇氣,敬業奉獻、精益求精的精神,堅守為師者的節操,播揚人類文明的精髓,撐起了昨天湖職院的一片藍天,奠定了湖職院教育教學高質量的堅實基礎。

“人才與國相始終,千古興亡鑑青史。”教育是崇高的事業,需要我們去獻身;教育是嚴謹的科學需要我們去探究;教育是多彩的藝術,需要我們去創新;教育是系統的工程,需要我們協力耕耘。湖職院是一片創業的樂土,湖職院是一代又一代教師成長的樂園。從把教師作為一種職業,到把教師當作一種理想與事業的追求、一種挑戰自我、完善自我的方式,教育最能夠吸引我們的,莫過於在我們伴隨學生們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中,也體驗著收穫的艱辛與快樂,體會著教書育人職業的光榮、偉大與崇高。為了這種理想,我們甘願平凡,為了這種理想,我們甘願清貧。我們深深地熱愛著我們的事業,儘管我來湖職院的時間還不夠長,我也深深地熱愛這片美麗的校園。

三十年,彈指一揮間。因為我們選擇了教書育人這一光榮而神聖的事業,更因為我們選擇的是“改革創新謀突破,持恆精進抓內涵,科學發展促轉型”的湖職院!就意味著選擇了無私的奉獻。昨天,我們締造輝煌;今天,我們成就夢想;明天,我們放飛希望!三十年風雨兼程,春華秋實;薪火相傳,生生不息,三十年校慶對我們來說,是站在一個新的平臺上展望未來。我們將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滿腔的工作熱情迎接這一天的來臨,迎接新的挑戰,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業務水平。我們要在學校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增強主人翁責任感,在繼承中求發展,在改革中圖創新,緊抓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這一主渠道,一切為學生的成長服務,攜手共建綠色的人文空間,精心打造人性化的和諧校園,滿懷信心的走進湖職院歷史上的第二個三十年,用我們的努力去開創湖職院更加輝煌的美好明天!

最後,祝各位領導、老師們身體健康,家庭幸福!祝同學們學習進步,學業有成!祝湖職院明天更美好!

謝謝大家!

大學校慶領導講話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帶著一份渴望與企盼,帶著一腔激情和自豪,今天,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迎來了我們河口中學建校四十五週年的盛大慶典。首先,我十分榮幸地代表全體教職員工感謝鎮委鎮府領導對河中四十五週年校慶的高度重視、精心策劃和作出的極大努力,向蒞臨我校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校友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敬意!

四十五年風雨兼程,四十五載滄桑鉅變。在歷屆河口鎮委鎮府領導的關心和指導下,在河口人民的支援和資助下,在學校領導的帶領下,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河中各項事業蒸蒸日上。看看藍天下雄偉壯觀的教學大樓;看看綠樹成蔭的校道,看看正在新建的燈光球場,看看朝氣蓬勃的學子,河中,是一個溫馨的校園,溫馨的家。學校通過科學的管理,確立了“以人為本,展示特長”的辦學理念,逐步形成了“敬業、愛生、博學、善導”的教風和“尊師、守紀、勤奮、進取”的學風,教育教學成績顯著提高。四十五年來,河中培養了無數的政治精英、學術大師和工商鉅子,各行各業都活躍著河中學子的身影。

四十五年,彈指一揮。回首往事,我們無怨無悔,因為我們選擇的是教書育人這一光榮而神聖的事業,選擇的是無私的奉獻!選擇的是“勇於開拓,不斷創新”的河中!昨天,我們締造輝煌;今天,我們成就夢想;明天,我們放飛希望!四十五年校慶對我們來說,是站在一個新的平臺上展望未來,建立教育強鎮更為我們開創未來奠定了雄厚的基礎。我們將在學校領導班子的帶領下,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滿腔的工作熱情迎接新的挑戰,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業務水平,用我們的努力去開創河中更加輝煌的美好明天!

最後,祝學校建校四十五週年慶典圓滿成功!

祝各位領導、來賓、校友、老師們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祝同學們學習進步,學業有成!

謝謝大家!

大學校慶領導講話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來賓,..大學的校友和師生員工們:

大家好!

我常常想,大學之'大',並不僅僅在於'大師'、'大樓',更在於有一批'大'學生。我們不能設想一所大學沒有寬敞明亮的大樓,也不能設想一所大學沒有學富五車的大師,但更不能設想一所大學沒有一批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大'學生,只有這些年輕的面孔,才是一所大學的精魂之所在。雖然學生之於大學,如流水之於河床,如行雲之於天空,但河床因流水而豐盈,天空因行雲而高邁。大學,因大樓而大,因大師而大,更因'大'學生而大,理固宜然。我們青大,便有這樣一批'大'學生,他們讓青大因之而'大'。每年,都有來自四面八方的學子匯入校園的人流,他們是校園初綻的蓓蕾,是浮山灣源頭的活水,是千林萬木中的'最高枝';每年,又都有一批學子展翅離開校園,他們是在校園成熟的果實散播於各地,是浮山灣通往四面八方的灌渠。這樣,校園不僅僅是在這一山一海之間,更是在從其中來、到其中去的'大'區域中;校園也不僅僅是在這一來一往之間,更是在來之前、去之後的'大'過程中。在空間上,青大因'大'學生而擴充套件;在時間上,青大因'大'學生而綿延。這就是青大之'大',大學之'大'。

青大坐落在黃海之濱,浮山腳下。她背靠著的浮山承載著中華民族數千年積澱下來的文化,她面對著的黃海湧動現代文明的波濤。浮山上長眠著的那位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在默默地注視著青大學子,他或許有所憂慮,青大人能否將我們燦爛的中華文化發揚光大;黃海之濱、浮山灣畔激盪著的波濤在時時地提醒著青大學子,它可能含蓄示意,青大人可否將輝煌的現代文明推向極致。博學篤志,深得先賢治學之精髓,明德求真實為國人修身之根本,守正出奇則是母校送給投身現代社會的青大人的青鋒利刃。這個校訓是很能體現青大個性的:它延續了對傳統的繼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更強調了在現代社會中自強不息、奮起努力、不甘心淪為人後的理念。校訓精神的寄託物件,不僅是大師學者,更是千千萬萬的青大學子,是是在民族自強中孜孜以求、在國家建設中肩負重擔的青大學子,這是對每一個青大人的要求:學問為人,當沉穩紮實,眼光品格,當朝氣勃發;根鬚須深扎大地,枝葉要直插雲天;要壓得起擔子,肩得起責任,要放得開手腳,闖得出天地。在青大修繕一新的教學樓裡,

每一個講堂上都標有這個校訓,正對著臺下聽課的學子,這是一種希望,更是一種鞭策:青大之'大',大學之'大',全在於學生之'大'學生。

大學與大學生,青大與青大人,實際上是處於一種互動的地位的:青大因學子而'大',學子也因青大而'大'。我相信,青大能激發每一個學子的潛力,將'大'發揮到極致,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學生。百年的傳統不用說了,伴隨著近代中國成長起來的青大,人才輩出,如星漢燦爛,點綴於歷史長河。正是這百年的傳統,正是這在這傳統中成長起來的一批又一批'大'學生,造就了一種青大的精神。'青大精神',這個詞雖屢屢被人言及,卻似乎永遠沒有確定的含義。它近似於一種'言無言'的境界,只有親身體會到了,才能切實的把握。但正是這種'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就錯'的精神氣質,卻讓每一個生於斯、長於斯的學子感受到一種激勵,接受了一份薰陶。它給了每一個學子一片海闊天空,讓個性伸展,使眼光犀利;它給每一個學子提供了一個真正的'大'學,學術之大、責任之大、精神之大,盡在其中。對於這樣的'大',我不能置一詞,但我相信,這樣的'大'學,能培養真正的'大'學生;而大學的未來,又正在於它培養的這些'大'學生身上。有人說,只要青大教室和圖書館的燈還亮著,青大就還有希望,中國就還有希望。這話說得極有氣質。青大,是在教室和圖書館的燈下學習的青大人;青大,也是由這樣的青大人打造出的一種精神一種氣質,一種希望的象徵。我堅信,青大的燈,永遠也不會滅!

作為一個學者、一名教員,我希望能象孟子所說的那樣,'聚天下英才而教之',所以,能在青大任教,能擔任這樣一所精英薈萃的大學的校長,是我的願望,也是我的榮幸。但每次漫步在校園裡,每次站在青大的講臺上,我卻又覺得自己更象是一個學生,青大是如此博大精深,能讓每一個置身其中的人都俯首沉思、受益無窮。在青大,我真正感受到了大學之為'大'。因為是在這樣一塊聖地,每一個感染了她的精神氣質的人,就會有一種被選擇的莊嚴感;因為這種莊嚴的使命感貫穿著每一個青大人,這校園神聖的火種才得以不熄,這校園的精魂才永遠閃耀著理想之光。站在這講臺上,我可能是師長;面對青大,我卻永遠只能是學生。可是,我希望,是學生,我也要是一個真正的'大'學生’,是一個沐浴在這理想之光、精神之光中的青大人!

我相信,每一顆被浮山灣水滋潤過的心靈,都應該有與我一樣的感受。在到場和沒到場的諸位校友之中,我確信,我是找到了知己的。不管是大學者、大作家,還是尚生活在校園的山光水影之中的'大'學生,面對青大,都只能由衷的感嘆,並沉浸在這樣一種溶入血脈中的精神之中。我的演講,不求為青大撰寫編年史,也不求展現所有青大'大'學生的風貌,甚至也不求描畫出一個青大的輪廓。它只是一些在這片熱土上生活過的'大'學生、這校園為之而大的'大'學生內心的共鳴,它只是展現了一種青大與青大人、大學與大學生之間互相的滲透與影響、互相的交融與完成。如果說我們的心聲中還有什麼期望的話,毋寧說,它是一種鞭策,一種對所有曾經在、現在在、將來會在校園的學子的鞭策,一種對生活在從其中來、到其中去,生活在來之前、去之後的'大'校園中的學子的鞭策。

大學校慶領導講話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老師們、同學們:

在山東大學隆重紀念110週年誕辰的喜慶時刻,濟南市作為山大的駐地城市,感到由衷的高興和特別的自豪。首先,我謹代表中共濟南市委、濟南市人民政府,向山東大學全體師生員工、海內外校友致以節日的祝賀和美好的祝願!

山東大學誕生髮展的一百一十年,正值中國社會急劇變革的重要歷史階段。山東大學雖歷經坎坷,飽受風雨,但始終秉承“為天下儲人才,為國家圖富強”的辦學宗旨,以嚴謹敦厚的學風、鍥而不捨的精神,腳踏實地,博採眾長,奮發砥礪,薪火相傳,影響著山東乃至中國的現代化程序。在一百多年的辦學實踐中,山東大學為國家和社會培育輸送了40餘萬各界英才,形成了以文史見長、文理並重的辦學特色,湧現了一大批卓有成就、聲名遠播的學界泰斗、興業之才和治國棟樑,創造了令人矚目的學術成就,也逐步發展為一座享譽海內外的高等學府。

濟南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是齊風魯韻的匯聚地和傳承中心,“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文化、教育、科技的興旺一直是這座城市的內在活力與發展動力。山東大學從她誕生的那一天起,就與濟南這座城市緊緊地聯絡在一起。一個多世紀以來,她以其雄厚的智力支撐與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推動著濟南的發展,也逐步融入了濟南,與趵突泉、大明湖一樣,成為濟南耀眼的城市名片。近年來,山東大學以服務駐地城市發展為使命,充分發揮人才和科技聚集優勢,加強校地合作,積極面向濟南經濟建設主戰場培養和輸送人才,提供高水平的科技和決策諮詢服務,在省會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今年年初,濟南市和山東大學遵循“大學城市合作大有可為,名校名城互動空間無限”的理念,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開啟了校地合作發展的新篇章。

當前,城市與大學正進入高度融合、互動發展的新時期。實現經濟社會轉型發展、跨越發展,是濟南市今後一個時期面臨的艱鉅任務,這其中既有挑戰,也孕育著新的發展機遇。濟南市將以山東大學110週年校慶為契機,全面深化校地合作,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努力為山東大學建設發展做好各項服務。祝願山東大學以校慶為新起點,煥發更大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成就,早日實現建立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

謝謝!

大學校慶領導講話稿 篇8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9月的北京,秋高氣爽,晴空萬里。在這個美好的時節,我們相聚在這裡,共同慶祝北京中醫藥大學建校60週年。在此,我謹代表北京中醫藥大學全體師生員工,向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校友表示衷心地感謝和熱烈地歡迎!

1956年,黨中央作出了發展中醫藥高等教育的戰略決策,開創了現代高等中醫藥教育的新紀元。北京中醫藥大學60年的發展,引領了新中國高等中醫藥教育的建立、發展和壯大。光陰荏苒,物換星移,回顧往昔,光輝燦爛的發展歷程讓我們倍感榮耀——

這60年,是忠誠事業、矢志報國的60年。在_、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下,北京中醫藥大學與新中國高等中醫藥教育一路同行,始終忠誠於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切實把黨的教育方針貫徹到辦學治校全過程。“岐黃春雨潤九州,杏林芬芳播四海。”在各個不同社會發展時期,北中醫人始終懷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拼搏奮鬥。無論是人才培養的卓越進取,科技興國的不懈探索,服務人民的傾力奉獻,還是抗震救災的勇往直前,抗擊非典的毅然前行,都見證著北中醫人的拳拳赤子之心。

這60年,是艱苦創業、開拓創新的60年。建校之初,我們的前輩在無校舍、無教師、無教材的艱苦條件下,毫不動搖,艱苦奮鬥,經過一代代北中醫人的不懈努力,形成了以中醫藥優勢學科為龍頭的各級各類重點學科體系,形成了大師引領、中青年才俊為繼、薪火相傳的高素質師資隊伍,形成了多層次多型別辦學的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如今,集生態化、人文化、智慧化和節約型於一體的“良鄉新校區”拔地而起,“德國魁茨汀中醫院”開啟中醫藥走向世界的先河,集教育、醫療、研究、文化交流功能於一體的“海外中醫中心”開創中醫藥國際化新篇章,“建立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學合作聯盟”奠定全面合作新基礎,“臨床特聘教授”開啟選才用人新局面。

這60年,是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的60年。作為教育部直屬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和“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最早設立了中醫藥學科和碩士點、博士點、博士後流動站,最早接收外國留學生攻讀中醫學位,最早在國外高校頒發中醫專業學位,開創了我國中醫藥五年、七年、八年、九年制和研究生教育體系;形成了完備的學科體系並不斷髮展分化,成為國家重點學科數量最多、涵蓋專業最廣的高等中醫藥院校。在第三輪學科評估中,中醫學和中西醫結合兩個一級學科排名全國第一;建設了一批由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及教育部工程中心為標誌的教學科研平臺。

這60年,是名師薈萃、桃李芬芳的60年。建校初期,於道濟、秦伯未、劉渡舟、任應秋、趙紹琴、祝諶予等三十多位蜚聲海內外的老一輩中醫藥學家彙集於此,形成群賢雲集、鴻儒輝映的盛況,開創了我國現代中醫藥教育先河。全國名老中醫和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以言傳身教弘揚歷代名醫的精湛醫術和醫德風範。一甲子春華秋實,三萬餘名畢業學子,已經成為發展中醫藥事業的中流砥柱和領軍人才,他們中間既有董建華、王永炎、王玉川、王綿之、顏正華、王琦、孫光榮、程莘農、呂景山、晁恩祥、李士懋等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也有胡熙明、佘靖、陳嘯巨集、王國強等共和國的部長,還有為我國中醫藥產業發展作出卓越貢獻的企業家和工程師,更有在平凡崗位“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衛生與健康工作者。他們在北中醫史冊上熠熠生輝,成為激勵我們奮發進取的寶貴精神財富。

這60年,是大醫精誠、霖行天下的60年。北中醫人始終以仁術的精神和濟世的情懷,積極開展醫藥衛生保健服務,促進了人類健康事業的發展。《中風病中醫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成為中醫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中醫體質辨識研究成果作為唯一的中醫成果被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範》,“太空養心丸”為神州飛船的航天員提供中醫藥保健,“清開靈”“胃蘇沖劑”“排毒養顏膠囊”等創造出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這些鮮活的例子,正是北中醫人精誠濟世、責任擔當的縮影。

60年高歌奮進,是“ 勤求博採、厚德濟生”校訓的生動寫照,是“ 人心向學、傳承創新”理念的有力彰顯,是“ 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宗旨的不懈堅持,是“追求卓越、止於至善”精神的接力弘揚,這種彰顯民族自信、反映時代風貌、凝聚大學使命的特有精神,凝結在一起,形成了北中醫的性格和精神,就是“從容自信的辦學定力,寧靜致遠的育人態度,海納百川的包容胸懷,獨立濤頭的舉旗意識”,這是學校發展進步的強大動力和不竭源泉。為此,_同志專門批示,“北京中醫藥大學治學嚴謹,樹人為本,校風優良,辦學經驗可貴”。

大學校慶領導講話稿 篇9

各位來賓、各位校友,女士們、先生們,老師們、同學們:

今天,我們歡聚一堂,共同慶賀同濟百年華誕,攜手翻開新的百年華章!

公元19_年,一位名叫埃裡希·寶隆的德國醫生,在德中各界支援下,創辦了德文醫學堂。校董們為學堂取名“同濟”,希望用現代醫學造福人類。1_年後的今天,這所從中國成語“同舟共濟”擷取校名的大學,以其獨特的歷史傳承和辦學特色,成為學子心儀的聖殿,科技創新的搖籃,國際交流的視窗,社會文明的家園!

百年中國高等教育史,與國家民族的興衰緊緊相連,而在歷史發展的每個階段,同濟師生都有家國同一、同舟共濟的切身感受。

早在1917年,一戰期間,同濟醫工學堂被租界當局驅逐。危難時刻,社會各界紛紛支援,華人董事與全校師生鼎力維持。學校在困境中執著前進,教學模式日益彰顯特色,於1927年躋身於國立大學之列。

抗戰爆發,美麗的同濟校園在侵略者的轟炸中僅剩斷壁殘垣。為求一張平靜書桌,培育華夏復興的中堅,全校師生三年流離,六次搬遷,經千般磨難,歷萬里行程,最後落腳四川宜賓的李莊古鎮。師生在寺廟裡上課,在茶館裡討論,在油燈下實驗,在長江邊鍛鍊……八年文化抗戰,傳播了科學文明,歷練了愛國情操。同濟師生或投筆從戎,浴血沙場;或支援後方,服務桑梓;或潛心深造,積聚力量,成為重建家園的國家棟梁。__革命時期,廣大師生求真務實,積極投身革命,為自由和__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

50年代初期,適應國家經濟建設需要,同濟的醫學、理學、文、法、測繪、造船等優勢學科或支援其它高校,或整體搬遷內地,為新中國的高教佈局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全國10多所大學土木及相關學科的精英匯聚到同濟旗下,不同學術流派相容幷蓄,汲取各方之長而百花齊放,同濟發展成為國內土木建築領域規模最大、學科最全的工科大學。

改革開放以來,同濟大學再次站到了中國社會變革的前列,迎來了學校歷史上的快速發展時期。1979年,李國豪校長率先提出恢復與德國的傳統聯絡,建設多科型大學,得到鄧__、方毅等中央領導同志的大力支援。學校領風氣之先,大膽改革,銳意進取,在國家和上海市重點支援下,進入了“211工程”和“985工程”。世紀之交,經過新一輪高教佈局調整,同濟學科基礎更加雄厚;我們恢復醫科,重建人文,優勢學科持續攀登,新興學科迅速崛起,形成了門類齊全的學科體系,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的辦學目標正在逐步實現。

百年同濟,雖歷經坎坷而精神永存。同心同德同舟楫,濟人濟事濟天下,是百年同濟的真實寫照。每當危難來臨之際,總有一種力量在支撐,使同濟旗幟不倒,步伐不停。每逢機遇降臨之時,總有一股激情在湧動,使同濟意志堅定,奮勇向前。同舟共濟、自強不息是同濟精神的靈魂,是我們逆境中堅韌奮起、順境中攀登超越的力量源泉!

百年同濟,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建校初期,教育界前輩、校董袁希濤對學生們提出殷切期望:“中國之大患,曰貧曰弱,救弱莫若醫,救貧莫若工。務望諸君,各求深造,以養成將來救國之人才”。今天,我們可以自豪地告慰先賢,百年同濟的沃土培育了25萬繽紛桃李,造就了一大批傑出的政治家、科學家、教育家、企業家和工程技術人才,其中校友院士超過100位。貝時璋、李國豪、裘法祖、吳孟超……,他們都是同濟師生的傑出代表,是我們引以為豪的學界翹楚。大學培育了英才,英才光耀著大學!

大學校慶領導講話稿 篇10

尊敬的徐校長、各位貴賓、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今天我能代表國外來賓向山東大學恭致賀詞感到十分容幸。首先對山東大學這120xx年來所經歷的曲折、光輝歷程致以由衷的敬意。

山東大學有悠久的歷史和卓越的傳統,這歷史和傳統正和美國著名的公立大學一樣有著同時並進的歷史和類似的崎嶇而輝煌的過程。在1862年7月2日,大約150年前,正當美國南北戰爭結束的時候,林肯總統簽署了一個法案,這就是是所謂的《徵地法案》。150多年前,這位先生到國會跑了15趟,最後國會才終於通過了《徵地法案》,這就使美國可以用國有的土地成立一所國立大學。加州大學、中西部的十幾所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等,於是幾乎都在這個時候紛紛創校。而同時在中國,山東成立了登州文會館,到後來的山東大學堂,一直演變成如今知名的山東大學。因此,山東大學也是和美國的州立大學一樣在經歷了艱辛的發展歷程後才取得今天的崇高地位。在此,我們特地向山東大學120xx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表示祝賀!

山東大學目前在世界上有著獨特的學術地位,特別在儒學、考古學、醫學等領域受到了世界的尊重,在其他許多領域裡山東大學也正在為攀登世界“高峰”努力地前進。山東大學自建校以來,吸引了大量國際大師級的教授、學者;在此畢業的許多學生都成為海內外卓越的知名學者,為國家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山大在許多領域所取得的進步和成就是社會各界有目共睹的,剛才徐校長在演講中已經自豪地講述了校友的貢獻。在昨天舉辦的“國際大學校長論壇”中,徐校長倡議大家討論“大學的新功能:文化融合的催化劑”。來自世界各地的校長和教育家們,把大學的傳統功能、大學的新功能,以文化為中心,以豐富的經驗和深遠的眼光,深入淺出地進行了討論。徐校長隱約地描述出一個以山東大學為主軸,世界各個大學共同合作、發展的未來前景。他還保守地說,要在十年內使山東大學成為一個世界性的一流大學。目前,山東大學已經有了堅實的基礎、完整建校的規劃、大好的發展形勢,只要按照現在的速度前進,不出十年山大就一定會變成全球公認的、綜合研究型的世界一流大學。

謝謝!

大學校慶領導講話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老師們、同學們:

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集會,慶祝山東大學建校110週年。受省委書記、省人大會主任姜異康同志,省委副書記、省長姜大明同志的囑託,我謹代表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向山東大學全體師生員工和廣大校友,表示熱烈的節日祝賀!向出席慶祝活動的各級領導、海內外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向長期以來關注支援山東大學建設和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的各位領導和各位嘉賓表示誠摯的問候和衷心的感謝!

山東大學是我國為數不多的百年老校。自1920xx年建校以來,根植於齊魯文化的沃土,按照“為天下儲人才,為國家圖富強”的辦學宗旨,形成了優良的辦學傳統和鮮明的辦學特色,為國家培養了40餘萬優秀人才,創造了大批的重要學術成果。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新時期,在國家教育部的正確領導下,山東大學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科學整合資源,實現了三校實質性的融合。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和創新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辦學水平、綜合實力,以及國內外影響力和知名度顯著提升。

山東大學把承擔社會責任、服務地方發展作為重要的辦學理念,主動融入全省的經濟社會發展,制定並實施了服務山東計劃,圍繞山東發展需求,在服務平臺建設、高水平人才培養、科技成果轉化、高層次決策諮詢和先進文化孕育與傳承等方面,深入開展了校地、校企、校校等多層次合作,積極引導和鼓勵學校各類人才投身於山東經濟建設主戰場,為山東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當前,全省上下緊緊圍繞科學發展的主題,牢牢把握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主線,堅定不移,以實現富民強省為目標,以實施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兩大國家戰略為重要機遇,全面實施“”規劃,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努力建設經濟文化強省。

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礎。推進經濟文化強省建設,必須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魯和人才強省戰略,努力建設教育強省。希望山東大學深入貫徹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帶頭把提高辦學質量放在首位,堅持學術立校、特色興校、人才強校、依法治校的方針戰略,提升人才培養水平,增強科學研究能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引領文化傳承創新。帶頭堅持以人為本,辦學以教師為本,教育教學以學生為本,管理以服務為本,推動學校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希望山東大學進一步融入全省發展,推進產學研的合作,支援地方經濟建設。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大力弘揚齊魯文化所代表的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努力把學校辦成中國傳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大學;加強對國家及我省經濟文化區域發展戰略研究,積極參與高層次決策諮詢,充分發揮智囊團和思想庫的作用;鼓勵師生開展志願服務、科學普及工作,提高公眾科學素質和人文素質,自覺地參與推動學習型社會的建設。

省委省政府對山東大學的發展寄予厚望,將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援山東大學的發展,引導和支援更多的資源為山大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也積極配合教育部做好其他各項工作,促進山東大學又好又快發展。

最後,衷心祝願山東大學以建校110週年為契機,根植齊魯,胸懷天下,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為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學而努力奮鬥!

謝謝大家。

大學校慶領導講話稿 篇11

同學們,大家上午好!

正當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歡欣鼓舞,認真學習黨的_屆四中全會精神,X中迎來了建校20週年的喜慶日子。在此,我謹向全校近萬名師生員工表示最熱烈的祝賀!並藉此機會,向不辭旅途勞頓蒞臨X中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校友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向多年來情繫教育、關心支援X中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最誠摯的謝意,向在X中建設和發展中付出艱辛努力、作出貢獻的全體教職員工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X中20_年,一段風雨春秋的歷史;X中20_年,一串碩果累累的字元。X中,是我市民辦中學教育的一面旗幟,也是我市基礎教育領域的佼佼者。辦學投資人秉承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百姓解愁的社會責任感,懷揣真投資、真辦學、真發展的價值取向,堅持人才興校、品牌制勝、規範辦學和校企相擁等經營方略,通過20_年的不懈努力,實現了學校規模、質量、效益協調發展,特別是在最具公信力、權威性的大學聯考、會考質量檢閱中,一路高歌。可以說,X中20_年,奉獻於社會的不僅僅是減輕了政府投資辦學的壓力,適應了社會多元化的教育需求,為各級學校輸送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畢業生,而更大的價值還在於,打破了區域教育的傳統格局,探索了民辦教育發展的成功路子,詮釋了優質教育,激活了的教育市場。為此,我要代表市委、市政府衷心感謝全體X中人為教育所作的貢獻!

百舸爭流,破浪者領航;千帆競發,奮勇者爭先。當前,教育市場競爭激烈,優勝劣汰。希望你們以20_年校慶為契機,以前20_年的光輝業績為起點,以一流名校為目標,以培養優秀人才為主題,牢牢把握教育市場競爭的脈搏,緊緊抓住我市大力發展城市教育的機遇,創新發展思路,優化發展環境,在教職工中深度建設道德共同體、事業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凝聚校本核心價值觀,激發教師忠誠事業的激情和教書育人的創造性,激發學生刻苦學習、成人成才的內動力,在下一個20_年爭創全國一流名校的征途中再創輝煌!

最後,祝願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校友、全體師生員工身體健康,吉祥如意!祝願X中建校20週年慶典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2020 大學校慶領導講話 致辭5

經過60年建設和發展,大連理工大學已經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特別是從建校50週年至今的十年,是大工奮發有為的十年,也是大工蓬勃發展的十年。在這撫今追昔、展望未來的歷史時刻,我非常高興地向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和各位校友報告大工的新變化:

十年間,大工已經實現從以工科為主、應用理科實力較強向以理工為主的轉變,成為一所以理工為主,理工管優勢突出,理、工、經、管、文、法、哲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研究型大學。學校的一級學科博士點從5個增加到18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從26個增加到110個;碩士點從59個增加到150個;博士後流動站由9個增加到20個;國家重點學科由4個增加到包括4個一級國家重點學科涵蓋的23個國家重點學科。實現了學科建設重要指標的成倍增長。學校教育教學的水平明顯提高,本科教學水平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評估,在全國首批啟動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獲得國家教學質量獎9項、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5篇;學生科技競賽獲得省級以上獎勵1300餘項,包括83項國際獎和554項國家獎。

十年間,大工的年科研經費由1.2億元增長到7.2億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專案數連年躋身全國前20名,獲得資助率列前10位;高水平論文的產出量一直位居全國高校前20名以內,其中EI論文列第10位。20_年以來,學校有19項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勵,郭東明教授團隊的“硬脆材料複雜曲面零件精密製造技術與裝備”獲得20_年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取得了歷史性突破。

十年間,學校的院士由7位增加到10位(包括我們深切緬懷、前不久剛剛離開我們的錢令希和楊錦宗兩位院士),雙聘院士由6位增加到14位,長江學者由3位增加到18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由8位增加到30位。最近五年學校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511人,其中留學回國人員佔23%,一大批青年教師正在逐漸成長為學校事業發展的中堅和骨幹力量。

十年間,學校已與24個國家和地區的172個大學、科研機構及大型企業集團建立了合作關係,聘請了包括3位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2位美國工程院院士在內的12位海外學術大師,開始在更高的層次和更廣的領域與世界著名大學攜手並進,共同促進世界高等教育的繁榮和發展。

十年間,學校新建了開發區校區和西部校區,佔地面積由152萬平方米增加到30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由65萬平方米增加到110萬平方米,其中位於淩水校區西部的新徵校區建設已經呈現雛形和輪廓,化工綜合樓、化工實驗樓以及圖書資訊資源中心等拔地而起,教學、科研條件不斷得到改善。

需要特別報告的是,20_年1月,經中共中央批准,中國大連高階經理學院依託大連理工大學揭牌成立和建設,主要承擔中央組織部下達的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培訓任務,與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浦東干部學院、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中國延安幹部學院共同構成國家級培訓體系;20_年3月,學校與大連市、英特爾公司簽訂聯合建立半導體技術學院的協議,通過英特爾公司向學校捐贈的價值3600萬美元的8英寸積體電路晶片生產線工藝平臺和相關的設計平臺、檢測平臺的建設與執行,將使大連理工大學成為全球與先進積體電路產業技術距離最近的大學。

大學校慶領導講話稿 篇12

校慶,不僅僅是隆重熱烈的慶典,更是學校發展歷史上的里程碑。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大學十週年校慶賀信範文。歡迎大家參考!

在這辭舊迎新、充滿節日喜慶的日子裡,我們共同迎來了上海_學院十週年華誕慶典。我謹代表_公司對學院的華誕慶典表示熱烈的祝賀!對為社會辛勤培育知識人才的廣大教職員工,致以親切的慰問和良好的祝願!

上海_×學院作為一所建立十年的__學院,通過學院領導及廣大師生的不懈奮鬥,在正確的辦學理念和市場定位下,逐步發展成一所具有獨到辦學特色的新興學院。上海___學院秉承了__深厚的人文底蘊及優良傳統,匯聚成務實創新的管理風格,成為了學院前進的動力和走向成功的保障。十年的辦學歷程得到了政府、社會,尤其是企業的高度認可,是一件非常偉大的創舉。

上海__學院與_有著長期友好的戰略合作關係,學院堅持“背靠企業、面向市場、辦出特色、服務行業”的辦學宗旨,在面對辦學環境,企業市場不斷日新月異的機遇和挑戰下,造就了一批懂知識、鑽技能的社會實用人才,達到了提升學生就業素質,滿足企業用人需求的良好社會效益。自從_年正式建立校企合作以來,學院在近十年中源源不斷地為__輸送了大批德、智、體、勞全面發展的優質人才,歷屆學生不乏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他們均已在集團中成長為各業務管理條線骨幹,為集團的發展壯大提供了人才保障。同時,集團還得益於學院提供的在職進修和培訓合作專案,通過在學院建立教育培訓基地,使校企合作關係更為緊密,企業人才需求和學校人才培養切磋更多、相得益彰,校企互助、互惠互利、多贏格局更為廣闊,意義更為深遠。

今天的十年校慶,不僅僅是隆重熱烈的慶典,更是學校發展歷史上的里程碑,是推動學校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機遇。我衷心祝願學院能夠抓住歷史機遇,加快改革與發展,成為在汽車服務領域培養高階技能人才的支柱產業學院。希望學院教職員工繼續努力,為開創學院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而不懈奮鬥!

母校的各位領導、老師、校友:

欣聞母校武漢商貿職業學院喜迎10週年華誕,我謹向全校師生員工緻以熱烈的祝賀。今年,武漢商貿職業學院迎來了建校10年華誕,在這充滿綠色的美麗校園裡,師生相聚,同學重逢,同敘情誼,群賢畢至,共襄盛舉!

薪盡火傳已十年,春風化雨譜新篇。十年前的這片土地,它只是一座荒無人煙的丘陵。是我們商貿人,遠識卓見,櫛風沐雨,把它開闢成一方綠樹成蔭、佔地面積達500多畝的育人聖地;從那時起,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就開始與知識結緣、與希望相通。

是學校的領導高瞻遠矚,延攬名師,為學校教育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是學校的年輕教師、老教授,敬業愛崗,默默奉獻,為社會培養了一批又一批人才;是我們歷屆校友,焚膏繼晷,潛心學問,為母校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十年來,學校經歷了建立、發展的崢嶸歲月,在十年的發展歷程中,每項成績的取得,都流下歷屆師生員工的汗水。每一個發展時期,都包含著各位教師的理解和支援,是你們開拓了一座令人稱羨的巨集大校園,是你們樹立了一個堪稱楷模的力量榜樣。

十年風雨歲月,積澱下沉沉履步;十年崢嶸穿透純淨書聲,抒寫出精彩華章。十年的拓荒播種,這裡已成為一片沃土。回首過去的十年,全校師生員工同舟共濟,堅持“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四育人”方針,譜寫了一部輝煌的史詩,鑄造了商貿學院今天的榮耀。

母校的各位領導、老師、校友,“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涯不枯。”近些年來在上級領導的關懷下,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學校的軟硬體發展,投入巨資,進行校園建設,建設了新的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世界文化廣場和學生宿舍樓等,鋪設了人工草田徑運動場。為廣大師生創造了舒適、和諧的學習、生活的環境!

挑戰與機遇並存,困難與希望同在。面對挑戰和困難,母校沉著應對、冷靜自若;面對機遇和希望,能牢牢把握,充滿自信。近年來,學校畢業生就業率逐年得到提升。在不斷髮展過程中,在辦學方面可能還面臨著諸多的困難,需要母校去面對和解決,但我們步入社會的所有校友有信心相信,在有著強大的校園硬體基礎上、有學校和上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援、有著全體教師的不懈努力下、有社會各界領導的真心關愛和歷屆校友的關心支援,母校將會不斷提高辦學質量,教育創新,為祖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出更多特色鮮明、素質優秀的學生。

最後,衷心祝願我的母校——武漢商貿職業學院在未來的發展歷程中再譜華章!

大學校慶領導講話稿 篇13

老師們、同學們:

金秋十月,碩果累累,建大校園,高朋滿座。我們相聚北京,歡聚一堂,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隆重舉行慶祝北京建築大學建校80週年大會,共同回顧學校八十年的輝煌歷程,共同分享學校八十年的豐碩成果,共同描繪學校未來發展的美好藍圖。首先,我代表北京建築大學萬餘名師生員工,向蒞臨大會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向全體海內外校友和全校師生員工緻以節日的祝賀!

在紀念建校八十週年的過程中,我們進一步梳理了學校的歷史發展階段,挖掘了沉積的深厚文化底蘊,凝練了突出的辦學特色。

以史為鑑,讀史明志,北京建築大學是一所具有悠久辦學歷史、深厚文化底蘊、鮮明建築特色的高水平大學。我校具有百年辦學歷史,源於1920_年清政府京師督學局批准成立的京師初等工業學堂,在積貧積弱的舊中國,開創了我國職業教育的先河,擔負起興學儲才、實業救國的重任,當時就有木工科。1933年10月近代著名國學家、教育家、詩人孫鬆齡作詞、北京師範大學音樂教師邵曉琴譜曲的《北平市市立高階職業學校校歌》,表達了當年北建大人遠大的理想抱負:將來世界工學,還以我國為大宗。1936年該校設立了土木工程科,至今已有八十年的歷史。1946年9月,中國共產黨北平地下黨組織在北平市立高階工業職業學校建立了地下黨支部,機械科在校生王大明同志任黨支部書記,新中國成立后王大明同志曾任北京市政協主席。1947年9月14日北平市立高工成立四十週年校慶,時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胡適教授出席大會並發表演講,他講到:“剛才我看到學生職業出路表上,出路很好,使我非常羨慕,比北大還好”。1948年曹安禮校長為機械科畢業同學題詞“精益求精”,1949屆校友回憶他們在測繪景山全圖時,按照校訓“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精神,一絲不苟,認真操作,精確完成測量。

新中國成立後,首都北京的工業和城市建設百廢待興,急需大批工業和建設領域人才,1949年學校正式更名為北京工業學校,土木工程專業招生規模逐步擴大,建國之初就開始培養新中國建築行業的“能工巧匠”。1958年學校更名為北京建築工程學院,開始本科教育。1961年1月,北京市委貫徹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調整高等教育佈局,將我校大學部10個教研組、3個專業的29名教師和21個本科班645名學生調往北京工業大學,時任副校長吳華慶教授帶隊,建立北工大土木建築工程系並任系主任,設定工業與民用建築、公路與城市道路、給水排水三個專業。1977年我校跟全國高校一樣,恢復大學聯考,恢復了北京建築工程學院校名,招收本科生。1978年我校成為國家首批學士學位授予單位,1986年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校慶前夕,9月13日我校傑出校友李瑞環同志在北京接見我們,他說到,1962年以後他編寫了《木工簡易計演算法》,後來拍成電影《青年魯班》,裡面的知識就是他在學校學的,母校人才培養注重對基本原理傳授,引導應用,基本原理學好了以後,對人的發展終身受益。

春華秋實,桃李芬芳,北京建築大學是培養國家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的搖籃,是培養城市管理精英和城市建設棟樑的搖籃。

我校已培養6萬多名校友遍佈海內外,特別是校友中一大批設計大師、城市管理精英、建築業棟樑在首都北京乃至全國建功立業,包括被稱為“青年魯班”的李瑞環同志、核工業基地建設奠基人的趙巨集同志、中國工程院院士和國家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張在明、袁炳麟、趙冬日、羅玲、沈小克、張宇、劉桂生、胡越、包琦瑋、高士國。北建大的校友是北京建築大學最大的成果,是北京建築大學的最高榮耀!

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人民大會堂等十大建築到北京亞運會、奧運會等重大工程,從天安門、故宮修繕、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到首都總體規劃,從四通八達的北京公路交通、城鐵地鐵到北京熱力工程、城市汙水處理等重大市政工程,北建大的校友和師生不懈奮鬥,用智慧和汗水設計建造了無數享譽世界的建築傑作,為首都北京建設和國家建設築起一座座豐碑,譜寫了氣壯山河的建設者之歌。

北京建築大學建校八十年來,特別是20_年建校70週年以來的十年,學校迎難而上、奮力拼搏、搶抓機遇、快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十年間,學科層次顯著提高,土建類學科專業齊全,我校已成為以工科為主的多學科建築大學。學校獲批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專案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一級學科碩士點從3個增加到1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從17個增加到55個,本科專業由20個增加到34個。20_年在教育部學科評估中,建築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兩個學科在全國排名第9。

十年間,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高。培養16034名本科生、3133名研究生。獲批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等國家級本科教學工程專案22項,《注重中國優秀文化傳承的建築學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研究與實踐》獲20_年國家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學生在各類大賽中獲獎近千項,在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獲得一等獎,我校獲評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

十年間,科技創新和服務社會能力顯著提升。20_年以來,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13項,特別是20_、20_、20_連續三年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獎,20_年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_年以參加單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新增省部級科研基地20餘個。承擔了國家“_”水專項、“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綠色建築及建築工業化”專案,主持完成國家文物局長城保護總體規劃、北京中軸線保護規劃、故宮博物院數字化重要保護工程,還承擔了前門歷史街區保護工程、北京新機場工程等多項服務西城區、大興區和北京市的建築和文物保護規劃、現代測繪、重大工程專案。

十年間,師資隊伍的層次大幅提升。專任教師博士比例從15%提高到60%,我校培養長江學者、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北京學者、科技部青年領軍人才等10餘人,引進人才294人,其中博士268人,包括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全國教學名師、中科院百人計劃、博士導師等高階人才50餘人,留學回國的博士50餘人。我校已經聘任8位院士、4位國際著名專家,一大批中青年創新人才和科技新星正在成為學校事業發展的骨幹。

十年間,國際交流與合作邁上新臺階。已與25個國家或地區的59所大學建立友好合作。派出294個團組742人次赴境外知名大學進修學習。接受了30多個國家的900餘名留學生,20_年我校建築遺產保護理論與技術方向招收了第一個留學博士研究生,來自利比亞。20_年6月30日,在劉延東副總理出席的中法高等教育論壇上,我校與法國馬恩河谷大學的合作、中法能源培訓中心專案和成果得到高度評價。

十年間,我校的辦學空間和條件得到顯著的改善。新建了大興校區,佔地50萬平方米,建築30萬平方米已全部竣工啟用,徹底改變了多年來靠租地、租房辦學的局面,顯著改善了師生學習和生活的環境,優美的校園已初步建成。圖書館紙質藏書由20_年的60萬冊增加到現在的150餘萬冊,與住建部共建中國建築圖書館,是全國建築類圖書種類齊全的高校。

特別需要報告的是,20_年4月教育部批准我校更名為北京建築大學,20_年10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住房城鄉建設部共建北京建築大學,20_年5月我校獲批北京“未來城市設計高精尖創新中心”。

八十年堅毅篤行,八十年滄桑鉅變。我校80年的歷史,就是一部北建大精神的奮鬥史,“青年魯班”精神、“大國工匠”精神是北建大精神的集中代表。我們秉承“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校訓,弘揚“愛國奉獻、堅毅篤行、誠信樸實、敢為人先”的北建大精神,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這些成就的取得離不開黨和國家英明領導,離不開北京市委市政府、教育部、住建部、國家文物局的領導和大力支援,離不開北京市教委等各委辦局、西城區、大興區等區縣的大力支援,離不開國內外兄弟高校,特別是北京市屬高校和全國建築類高校的關心和大力支援,更離不開海內外校友的真情回報,離不開學校歷屆領導和全體師生員工的艱苦奮鬥與奉獻。在今天這個歷史性時刻,讓我們以感恩之心,以熱烈的掌聲,衷心感謝所有為北建大發展做出貢獻的同志們和朋友們!

面向未來,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_大及_屆三中、四種、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__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對高等教育工作、對創新人才培養工作、對北京工作、對城市建設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緊緊抓住北京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和“四個中心”新定位、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國家建築業轉型升級以及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重大機遇、國家統籌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五大”發展機遇,全面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全面推進學校事業“提質、轉型、升級”,堅定不移,砥礪前行。

我校的科學定位之道,就是把準服務首都北京新定位和國家建築業轉型升級“兩大服務”定位,“十三五”規劃確定了到建校100週年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具有鮮明建築特色的高水平、開放式、創新型大學的奮鬥目標,走特色發展之路,走創新發展之路,不貪大,不求全,不攀比。這一目標定位是學校事業發展的高標準內涵要求,是首都北京新定位和國家建築業轉型升級賦予我校的重大責任,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賦予我們的神聖歷史使命。在這承前啟後的歷史節點,我們要自信,北京只有一個北京建築大學,中國只有一個北京建築大學,世界也只有一個北京建築大學。我校的科學定位之道就是具體落實國家《京津冀發展規劃綱要》,推進“兩高辦學佈局”建設,兩校區發展並重,把西城校區建成高水平研究生培養基地、科技協同創新及成果轉化基地,大興校區建成高質量的本科生培養基地。

我校的創新發展之道,就是深刻認識我校發展面臨的嚴峻挑戰,深刻認識創新是我國和世界未來發展的主題,深刻認識創新是我國五大發展理念之首,深刻認識創新不是奢侈品,我國教育創新的大邏輯就是要從娃娃抓起。新形勢倒逼我們創新教育觀,創新大學觀,創新人才觀,必須承擔起培養創新人才和提供創新成果支撐的重大歷史責任。作為北京市屬建築類高校,我們不強調原始發明和發現,我們的優勢在於技術創新,推進科技創新成果在北京落地,在建築行業落地。

我校的一流學科之道,就是把準“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導向,緊密結合國家對創新人才的需求,緊密結合建築業轉型升級的要求,緊密結合首都北京新定位的要求,緊密結合北京建築大學目標要求,打破學科管理壁壘,促進學科交叉融合,深度優化學科結構,凝練學科特色方向,建立開放共享的人才機制,引育學術大師,培養拔尖青年人才,建設一流師資隊伍,搭建開放共享的高階學科平臺,建設世界一流的北京“未來城市設計高精尖創新中心”,建立中國學派的城市設計概念、理論和方法,應用於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

我校的人才培養之道,就是立德樹人,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前瞻性地用“將來時”創新思考未來大學、未來課堂、未來工程實踐的教育模式,以學生成長成才為中心,與工程教育國際認證接軌,培養學生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引領學生提升創新創業能力。北京建築大學已經並將繼續培養和造就“古都北京的保護者、宜居北京的營造者、現代北京的管理者、未來北京的設計者、創新北京的實踐者”。

大學校慶領導講話稿 篇1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親愛的校友們、老師們、同學們:

今天,對每一位清華人,都會是一個永生難忘的日子。黨和國家領導人、海內外嘉賓和師生校友濟濟一堂,共同慶祝清華大學百年華誕,一起分享清華人的歡樂與光榮。請允許我代表清華大學,向各個時期為學校竭誠奉獻的師生員工,向為母校增光添彩的廣大校友,向關心支援學校發展的各位領導和各界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謝!此時此刻,我們更要把最崇高的敬意,獻給我們偉大的祖國和偉大的民族!

清華大學誕生於國家和民族危難之際,成長於國家和民族奮鬥之中,發展壯大於國家和民族振興之時。從用庚子賠款建立的清華學堂,到經辛亥革命洗禮的清華學校;從探索學術獨立、教育自主的國立清華大學,到剛毅堅卓、絃歌不輟的西南聯大;從艱苦奮鬥造就“紅色工程師的搖籃”,到改革奮進建立世界一流大學——作為中華民族前赴後繼、百折不撓走向復興的一個縮影,清華的百年曆程,是清華人致力於興國安邦的奮鬥史,是探索中國科技教育自立自強的開拓史,是向著世界先進水平跨越發展的攀登史!

百年風雨,世紀滄桑,清華大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優良傳統,積澱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行勝於言”的校風,“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學風和“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光榮傳統,這種充分體現民族自覺、深刻反映時代風貌、高度凝聚大學使命的清華精神,是學校發展進步的強大動力和不竭源泉。

清華精神,始終貫穿於教書育人之中。建校早期,清華就確立了“培植全才,增進國力”的宗旨。新中國成立後,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造就思想堅定、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改革開放以來,不斷解放思想,轉變教育觀念,推進教育改革,努力培育高素質、高層次、多樣化、創造性的拔尖創新人才。百年樹人,桃李芬芳,十七萬莘莘學子在清華精神薰陶下奮發向上,一大批治學、興業、治國的英才挺起民族的脊樑。

清華精神,深深融入到創新實踐之中。無論是開創“中西融會、古今貫通、文理滲透”的學術風格,還是確立“頂天、立地、樹人”的科研宗旨;無論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開闢中國現代科學技術與文化藝術的諸多領域,還是五六十年代興辦一批新技術專業、八十年代以來佈局和發展綜合性學科,清華精神引領著我們始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要,堅定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之路。百年創新,碩果累累,清華師生在科技進步和學術發展中填補了一個又一個空白,重新整理著一項又一項紀錄,作出了重要的思想、理論和知識貢獻。今天,隨著一批優勢學科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清華大學在國際學術領域逐步佔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清華精神,突出體現在社會責任之中。百年擔當,矢志篤行,從“一二·九”運動中喊出“華北之大,已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到黎明前的黑暗中發表“最後的演講”;從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到深化產學研合作、促進區域和企業創新發展;從積極參與汶川、玉樹抗震救災,到為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獻計出力;從紫荊志願者的燦爛微笑,到越來越多當代學子踴躍奔赴祖國建設一線……每當國家和民族需要的時候,總有清華人挺身而出,為民族解放慷慨赴難,為國家富強拼搏奉獻,為人民幸福建功立業。

120_年來,一代代清華人以思想和行動鑄就了清華精神,以智慧和汗水詮釋了清華精神,以創造和貢獻光大了清華精神。清華精神根植中華文明沃土,廣納世界文明精髓,激勵著萬千學子把自身發展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緊緊相連,匯聚成一曲昂揚激越的時代壯歌!

百年華誕是清華髮展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我們邁向未來的歷史新起點。當今世界,在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同時,仍面臨環境汙染、氣候變化等許多共同的難題;當代中國,正處於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全國上下在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這都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要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深刻反思不足與差距,進一步增強知難而進的勇氣和決心,大力弘揚清華精神,奮發有為,開創未來。

我們要始終堅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立足中國,放眼世界,不斷樹立更高目標,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把百年積澱的辦學優勢進一步轉化為人才培養的優勢,努力造就更多拔尖人才,取得更多原創性成果,深化國際交流合作,積極應對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使清華大學始終走在時代進步的前列。

我們要始終堅持愛國奉獻、追求卓越。把握正確的辦學方向,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弘揚高尚師德和優良校風學風,引導廣大學生堅定理想、刻苦學習、潛心鑽研、全面發展、成才報國,激勵全校教職員工牢記使命、恪盡職守、勤勉工作、為人師表、敬業奉獻。

我們要大力倡導人文日新。在清華大禮堂內,有一塊1926級畢業生贈送母校的“人文日新”牌匾。“人文”二字源自《易經》“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概指人類一切文化創造;“日新”一詞典出《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為每天都要革故鼎新。作為清華精神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人文日新不僅是指人文精神的發揚和提升,更是指文明的傳承與創造要日新月異、不斷進步。我們要大力發展先進文化,引領社會風尚,使清華大學始終成為繼承傳播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場所,交流借鑑人類進步文化的重要視窗,孕育創造新知識、新思想、新理論的重要搖籃。要堅持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並舉,營造開放和諧的校園氛圍,鼓勵自由探索,激發創造活力,培育視野開闊、人格完善、素質全面的一代新人。

展望未來,我們一定按照_在清華大學考察時提出的要求,不負國家的重託和人民的厚望,創新發展模式,加快建設步伐,力爭在本世紀中葉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人類文明進步的浩蕩洪流中,續寫清韻華章,再創新的輝煌!

大學校慶領導講話稿 篇1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你們好!

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集會,熱烈慶祝__中學建校十週年。

我謹代表__中學_名教職員工,向蒞臨我校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和深深的敬意!

作為一名和__中學一起成長的青年教師,我親身經歷了中學從艱難創業,到今天這樣興旺發達的一個個春秋冬夏,飽嘗了一番番創業的艱辛,分享了一次次成功的喜悅!

撫今追昔,我們每一位自豪的__人都深深地感到,__中學是一片創業的熱土,是她,把我們這群來自巴山蜀水的熱血兒女緊緊地聯結在一起,去執著地追求我們共同的理想;我們也深深地感到,__中學是教師不斷成長的搖籃,是她,促使我們投身教育改革的洪流,不斷以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武裝自己,全力實施素質教育,使我們脫胎換骨,成為能緊跟時代潮流的新型的人民教師;我們更加深深地感到,棠湖中學是我們充分展示自己聰明才智的舞臺,是她,使我們每一位教師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角色,是她,為每一位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提供了一次又一次實現自身價值的良好機會!

十年,彈指一揮間。回首往事,我們無怨無悔,因為我們選擇的是教書育人這一光榮而神聖的事業,選擇的是無私的奉獻!因為我們選擇的是“大膽開拓,永爭一流,不斷創新”的棠湖中學!

昨天,我們締造輝煌;今天,我們稱彼兕觥;明天,我們放飛希望!我們棠中人將以一如既往的飽滿熱情和不斷開拓進取的精神,努力把棠湖中學建成培養新世紀優秀人才的名副其實的國家級示範高中!

最後,祝大家節日快樂!祝慶祝活動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