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普通高中課改第五至第八學段工作提示

欄目: 科教文衛講話稿 / 釋出於: / 人氣:1.32W

xx區進入普通高中課改已近一個學年,在即將進入第二學年之際,我對各高中學校在第五至第八學段的課改工作,作三點提示:即抓緊選課工作,抓好亮點工程,抓實課堂教學。

普通高中課改第五至第八學段工作提示

一、抓緊選課工作

根據課程設定要求,普通高中第五至第九學段主要開設選修課程,高二開學前,教務處必須排出必修和選修兩套課表,才能保證正常的開學秩序。選課要做的工作很多,工作量大,程式繁雜。現在距離放暑假二十多天,如果以學期選課的話,原則上應在放假前至少完成五至六學段的選課工作,所以五至八學段的選課工作必須抓緊。

如何選課?首先,成立選課指導小組,落實責任。其次,發放《學生選課指導手冊》和《學校學期開課清單》,遺憾的是大部分高中學校至今還沒有形成《學生選課指導手冊》。再次,組織選課指導教師、學生、家長學習《學校課程計劃》和《學校學期開課清單》及《學生選課指導手冊》,瞭解選課要求,掌握選課方法,學生填寫《學生選課清單》。最後,彙總調整,指導重選,彙報結果,家長簽字,合理編班,排出課表。

選課工作由教務處負責,指導教師對學生選課負第一責任。如何指導選課,我要提示四句話:即規劃選修課程(直接就業、人文方向、理工方向、藝體方向);合理分配學分(普通高中學生畢業的學分要求是:學生每一學年在所有學習領域都應獲得學分,在三年內至少獲得144學分,必修學分不低於116學分,其中包括研究性學習15學分,社群服務2學分,社會實踐6學分);學年不空領域(八大領域、十五學科、若干模組);選修按類有別(榆林市一中選修i學分要>28,選修ii學分要>8;榆林市二中、榆林市蘇州中學選修i學分要>22,選修ii學分要>6;其他高中學校選修i學分要達到22,選修ii學分要達到6)。請各校依據《榆林市普通高中新課程學生選課指導意見》和《榆林市普通高中課程設定與編排指導意見》進行操作。

二、抓好亮點工程

所謂亮點工程就是國家高中課改的新東西,具體包括模組、選課、學分認定管理、走班、通用技術、綜合實踐活動、綜合素質評價、成長記錄袋、校本課程。 值得注意的是:課改是國家的意志,政府的行為,亮點工程不能不做,既不要有畏難情緒,更不要心存僥倖。

(一)、關於模組:探索模組教學方法,系統推進模組教學。在模組教學上,既要圍繞一定的“主題”組織相對獨立的教學活動,又要保證與相關模組的邏輯聯絡和學科內在的系統性。在模組課程下,評價課堂教學就不僅僅看孤立的一節課內的表現,還要綜合追蹤衡量一個模組(一個單元/或一個主題或一個問題)的整體教學情況,這也是課改一個比較本質的要求。

(二)、關於選課:已在抓緊選課工作中闡述,請各校抓緊時間,按章操作。各校如不具備選課條件,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只有將選修課變相為必修課,由學科組確定模組,按必修課排課。

(三)、關於學分認定管理:目前已過四個學段,各校自成體系。個別學校有按類分科的學分認定辦法,也認定了學分;有的學校剛出臺了部分認定辦法,高一學年的學分至今未能認定;大部分學校既無辦法,也未認定。希以《榆林市普通高中學生學分認定管理指導意見》為依據,參考首批高中課改實驗區模式,結合本校實際,完善各校按類分科認定辦法(學科類:修習時間 過程評價40% 終結測試60%;綜合實踐類;選修ⅱ類),做到剛柔適度,按科細化。特別應設計出科學的系統操作表格,以利具體實施。

(四)、關於走班:走班是一種新的教學組織形式,是由選修決定的。國家、地方、學校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選修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選擇同一模組的學生組成新的教學班,學生將在教學班和行政班之間不斷走動,傳統的以行政班進行班級管理的形式必然會有所改變。選課最低開班數分類要求為:榆林市一中≥30人;榆林市二中、榆林市蘇州中學≥40人;其他高中學校≥56人(全班人數)。應該注意的是,各校如在選修課程中無條件走班,務必在校本課程中安排走班 。

(五)、關於通用技術:過去大家都沒有開設,建議依順序安排在高二學年四個學段,每週2課時,必須上課表。可校際聯合教師走課,與職教中心合作開課,電教裝置輔助開課(如汽車駕駛與保養),聘請專業人員黑板上開課。最根本的是政府儘快配備專職教師,添置相關設施裝置。

(六)、關於綜合實踐活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共23個必修學分,包括研究性學習15學分,社會實踐6學分,社群服務2學分。其中,研究性學習三年270個學時,安排在第一至第八學段完成。最簡單的是圍繞教材查詢資料,聯絡課內課後探究。可以是課題研究(如社會調查、實驗研究、文獻研究等),也可以是專案設計(社會性的如《一次白色垃圾處理活動設計》,科技性的如《過水槽的設計》);社會實踐每學年不少於一週,由學校統一安排,校內的如軍訓、運動會,校外的如參觀、調查,體驗的如協警;社群服務三年不少於10個工作日,每個工作日不少於5小時,並取得相關證明,安排在高一、高二完成。特別要有記載,有系列操作表格,有檔案。請各校依據《榆林市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與管理指導意見》操作。

(七)、關於綜合素質評價:這項工作只有一所學校做了,省、市、區均發過檔案,請各校按檔案操作,並參考《高中課改資訊》XX年第一期,借鑑海南經驗,再探索更為實用、更易操作的評價辦法,省上對高中學生都建了電子檔案,要求各校要上傳評價等級。評價的結果可能以適當的形式與大學聯考錄取掛鉤,作為大學聯考錄取的參考。此項工作量大繁雜,請特別注意過程材料的留存,以防家長控告。

(八)、成長記錄袋:根據高中課改評價載體和評價原則的要求,高中學生應有成長記錄袋,但可簡單也可講究,既放規定東西(如學分認定表),也放自主東西(如座右銘),海南的做法可以借鑑。

(九)、關於校本課程:包括課程方案中的選修ⅱ、綜合實踐活動領域、其他學習領域中相關科目的具體內容。要求學生在該科目要達到6個學分,但校方必須準備12個學分的模組。校本課程應做到“三貼近”,即貼近大學聯考、貼近必修、貼近社會。我區目前各高中學校大部分沒有開設校本課程,有的學校搞出了一些掛靠學科的專題講座,如榆林市一中、榆林市蘇州中學,但無特色課程,無優勢專案,榆林市蘇州中學的《走進榆林》可謂較有特色。其實陝北信天游、陝北剪紙、榆林史話、黃土地素描、陝北民歌等都可以開發成校本課程。有關這部分的操作,請依據《榆林市普通高中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指導意見》進行。

值得強調的是,以上工作要落實機構,落實人員,儘快步入軌道。一些校領導對此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如果我沒有講錯的話,教育行政部門會在這些方面加大監管力度。

三、抓實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總體上各校都不遺餘力,但應把握好以下三個方面:

(一)、揚棄傳統教學。課堂教學的改革具有傳承性,凱洛夫不過時,陶行知不過時,揚棄是不可否定的教學客觀規律。高中課改要求教師要有新理念,教師理念是關鍵,但也要防止走入四方面的誤區。

首先,“推倒重來”論。高中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改革並不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徹底顛覆”,而是一種揚棄。揚棄意味著,不是徹底擺脫傳統知識接受式的學習,一些該有的基礎知識是通過新的方式讓學生接受,課堂教學改革固然要強調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與體驗學習,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徹底摒棄接受式學習。接受式學習省時省力,方便有效,反而更應提倡。

其次,“放棄獨立思考”論。高中新課程強調合作學習,但不放棄獨立思考,強調降低老師的包辦作用,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合作學習,但不是要放棄對個體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學習能力的要求與培養。

再次,“學生自己學習”論。高中新課程強調自主學習不等於學生自己學習,教師決不能放棄引導作用,應是引導者、促進者、合作者、示範者,要引導自主學習,除了典型的個人思維外,教師要依據模組內容把新知識引入教學中,同時只有教師才有可能在教材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再創造和二度開發,並融合到教學中去。

最後,“自由學習”論。高中新課程要求選課和走班,但不是想學什麼就學什麼,也不是想來就來、想去就去,要受到資源的限制和人數的限制。

(二)、把握深度廣度。我區各高中學校目前在這方面暴露出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第一,新課程教材本身容量大,加之教材與教輔不協調,導致課時緊缺。第二,新教材內容新,模組多,變化大,對現有的高中師資來說駕馭有一定難度,尤其是後續教材目前不能看到。第三,由於教師培訓經費不足、培訓時間不夠等因素制約,教師對課標掌握不夠,教學內容與方式針對性不強,難以滿足實際需要。第四,陝西課改大學聯考方案目前尚未出臺,教師擔心教學與考試脫節,導致一些教師在教學中新舊內容一起上,大綱課標一起上,教材教輔一起上,特別是部分教師對課改評價制度缺乏信心,給學生帶來很大負擔。就以上問題,我們可以做下面一些嘗試:一是實行40分小課時制,每天可增加一節課;二是把學科課內教學向研究性學習延伸,一課兩用;三是鑽研課標,把握課改追求。我們可從一道中外試題看課改新追求:

日本教師給高中生佈置了這樣一道題:

“日本跟中國每1XX年打一次仗,19世紀打了甲午戰爭,20世紀打了抗日戰爭,21世紀如果日本跟中國開火,你認為大概是什麼時候?可能的遠因和近因在哪裡?如果日本贏了,是贏在什麼地方?輸了是輸在什麼條件上?分析之。”

其中有個日本高中生是這樣分析的:“我們跟中國很可能在臺灣回到中國以後,有一場激戰。臺灣如果回到中國,中國會把基隆與高雄封鎖,臺灣海峽就會變成中國的內海,我們的油輪就統統走右邊,走基隆和高雄的右邊。這樣,會增加日本的運油成本。我們的石油從波斯灣出來跨過印度洋,穿過馬六甲海峽,上中國南海,跨臺灣海峽進東海,到日本海,這是石油生命線,中國政府如果把臺灣海峽封鎖起來,我們的貨輪一定要從那裡經過,我們的主力艦和驅逐艦就會出動,那時雙方就可能開戰。”

日本學生由此判斷,中國跟日本的摩擦,會從東海開始,從臺灣海峽開始,時間判斷為XX年至2020年之間。

翻開我們傳統的教科書,題目是這樣出的:

“甲午戰爭是哪一年爆發的?簽訂的叫什麼條約?割讓多少土地?賠款多少銀兩?”

也就是說,中國的學生一天到晚忙著記憶什麼時候割讓遼東半島,什麼時候丟了臺灣、澎湖,賠款二萬萬銀兩,1894年爆發甲午戰爭,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背得滾瓜爛熟,都是一大堆枯燥無味的數字。中國的學生將來可能會怎樣呢?

顯然,課改追求的是前者而非後者。是培養能力,解決問題,而不是囫圇吞棗,死記硬背。

(三)、圍繞課改備考。高中新課程下的各科教學必受大學聯考制約,高中課改必然要和大學聯考改革掛鉤,好差教師也可能重新洗牌。 從首批高中課改實驗省的情況來看,以下三點值得我們關注:

第一,適應高中課程方案選修課的安排,增加了選考內容,比如海南和寧夏大學聯考試卷,新安排了15%左右的選考內容,廣東和山東安排了30%的選考內容。

第二,把學生的學業水平考試與大學聯考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全面發展,避免偏科。比如海南省,大學聯考內容由“3+小綜合”改變為“3+3+4”模式,其中“4”屬於基礎會考內容,基礎會考內容成績的10%計入大學聯考成績。

第三,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校錄取的重要依據。尤其是進入“211工程”的重點高校將不再唯分論,而是非常看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

儘管備戰大學聯考的關鍵學段在第十至十二學段, 但這兩個學段也應有圍繞課改備戰大學聯考的意識,那些與現實生活結合得很緊密的題型,未來很有可能將大量進入大學聯考中。 比如,某高中自擬的語文試卷中,對學生語言表達的考查與現在最流行的寫簡訊聯絡起來,要求學生用80字以內給同學發簡訊送上祝福,在這則簡訊中必須運用一個神話或童話故事,使用擬人或比喻的修辭格。這道題目既聯絡了學生生活實際,又考查了學生修辭的運用和想像力,更能使學生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像這種題型,未來就很有可能大量出現在大學聯考試題當中。

最後,我們引用教育部相關官員與記者的談話作為本話題的小結。“課改未來的方向必然要和大學聯考改革掛鉤,那些在課改中走得越快,走得越好的學校和地區,必將在大學聯考中受益,大學聯考也必然要向這些地方傾斜,這是毫無疑問的。”

四、幾個懸念

(一)、學業水平測試。省上測試檔案已發,市上情況不明,這對學校的學分認定有影響。

(二)、文理分科。這對學生選課有影響,大學聯考也有影響。

(三)、課改大學聯考方案。如按江蘇、海南模式,則除3外會考成績加10%,顯然文理不能分科。

(四)三年後的大學聯考結果。

這些懸念我們需要等待,過一會就會明白。

以上提示僅代表個人意見,歡迎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