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縣開展教育科研工作會的講話

欄目: 科教文衛講話稿 / 釋出於: / 人氣:2.38K

...

縣開展教育科研工作會的講話

一、普通教師為什麼要從事教育科學研究

提到課題研究,在許多教師眼裡覺得那應該是專家、學者和大學教授的事,咱做為一個普普通通的教師,小老百姓而已,教好自己的課,幹好自己的活,兢兢業業掙份工資,對得起學生,對得起家長,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和教師這一稱號就行了。其實不然啊。

1996年9月份,我從城關鎮王村中心國小調到縣二實小,擔任三年級語文。當時班內有87名學生,加上學生年齡小,三年級又是國小階段作文剛剛正式起步,學生寫出的句子啊、細節啊、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啊,要麼是像記流水賬,要麼是內容空洞乾巴,絕大部分小孩寫的都是像兔子的尾巴一樣——三言兩語沒了。至於邏輯修辭、轉承過渡、表達技巧,什麼立意、選材、文采等等根本談不上。學生不會寫,剛起步年齡小,四個同頭班,四個語文老師沒有一個不為這個成天傷腦筋。國小,老師的共識是三年級是過渡階段,最難教,誰也不願意接三年級,誰接誰費勁。再加上一個班人數多,將近一百人,作文抱到辦公室,你改去吧。就只從標點符號、錯別字、一般的句子敘述、詞語運用以及開頭結尾的分開自然節這些簡單的方面,一改最少就得一個星期。紅筆點、藍筆圈、加批語,甚至於叫到辦公室面批面改,每一個都搞的筋疲力盡、焦頭爛額。但是卻並沒有收到多大的效果。一個原因是小孩拿到自己的作文字後,最多改正個錯別字,看看你給他下的批語是什麼,至於你費勁巴五給他提出的各種提示、眉批和要求,他根本就不會去進行修改和完善,甚至就連你當面批改和指導的東西他也不知道該從哪些方面去完善,這是小孩的天性和認知水平決定的;二是時間拉的太長,學生早已把自己曾經做過這樣一篇作文的事忘到九霄雲外去了。你所有的功夫好像只能是為了面對教務處的作業情況大檢查,總之一句話“費時多收效小。”

國小當時就一本學習鞏固為書面作業,這本作業很好改。先四人小組內檢測,小組長是輪流坐莊的,每人一個星期,然後直接翻開上交。教師心中對於這本作業基本清楚,哪不會出錯,哪都那些小孩會錯,八十幾本作業一般一節課就差不多了。最頭疼、最麻煩的就是改作文。

於是我自己就想著改變這種作文教學的方式。

後來自己就做了方案,把原來的費勁不見效的老方法改了改。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把作文指導、學生動筆和作文評改三個環節都拿到課堂上來,並且自己起了個名稱“三環作文教學法”。

具體操作簡單的就像和小孩做遊戲一模一樣:國小生以記敘文為主,我就以記敘文為突破口設計了五個訓練專題。一是“讓筆下的人物會說話”,二是“看誰用的動詞最多”,三是“比一比誰筆下的心理活動最豐富”,四是“學寫過渡段”,五是“給自己的文章起個響亮的題目”。每個專題用三週的時間,分別搞六次練習。

例如“讓筆下的人物會說話”。第一個環節是教師指導,我先給他們出示人物的三種對話形式:

吃過晚飯,爸爸對媽媽說“明個咱找人把地裡的玉蜀黍桔打打吧,早點種上麥我就能出去打工了。”

“打吧,街上好幾家都大罷啦。”媽媽接過爸爸的話說,“趁著地裡還不幹,打完玉蜀黍桔咱就犁地,早種上早省心。”

“今年又貴了,去年連打帶犁是35,今年又漲了5塊,成40了。錢是越來越毛,不頂事了。”爸爸嘆了口氣,說完就上街上去了。

先讓學生讀一讀,看看誰的眼睛亮,看看有什麼新發現。然後引導歸納出人物在前、人物在中間、人物在後面。最後給每一種形式起名字,什麼拉車式(牽牛式)、騎車式(挑擔式)、推車式等等,並記住標點符號。

指導環節一結束,就進入第二個環節,學生動手。三種對話形式用一種500分,多用多得分,但是錯一個標點符號扣5分。

學生一寫完,就進行小組之間交換,按照事先規定好的標準打分,這就是第三個環節自我評改。評改只針對是否運用了三種對話形式,每一種多少分,標點對不對,其它不牽涉。分數一出來,當場鼓勵表揚,貼紅花、畫畫朵、簡筆畫等等。並且允許二次改後再評分,第一次嘗試學生就高興地雲天霧地。

三個星期下來,學生學會使用對話了,作文中的人物再也不是啞巴了,內容也開始拉長了。每週一說要比一比誰的人物會說話,比一比誰的得分最高,都是嗷嗷叫。原來是每兩個週一次大作文,改變後變成了一個周兩次,訓練量加大了,但是教師卻變得輕鬆了。可以省下來時間進一步思考如何使三個環節進一步科學合理上了,比如學生寫的有快有慢,那就進行分組的調配和二次傳閱;再比如怎樣逐步引導學生給人物對話加上提示語和神態描寫等等。教師就可以輕輕鬆鬆的把原來浪費在批改上的時間用在進一步的精細化設計上。那一個學期,“三環八步兩落實”“讓學生也來噹噹先生”“在作文中學習作文”“以記敘文為抓手搞好國小生作文起步”“走進國小生習作”“國小作文序列化訓練”等一些列想法隨手落到了紙上,論文有了。每一次的作文訓練設計有了、學生的練筆收集上了,實驗的原始材料也有了,更重要的是學生的習作水平提高了,對作文課的興趣上來了。

所以,做為一線教師從事科研課題研究,是改變過去拼時間、拼精力到想方法拼智慧的一種途徑。費時少而收效大,何樂而不為。

魯河杜固中心國小有個老師叫顧素芳,30歲左右,她有個女兒小名叫博博,學名我記不住了,今年應該上5年級。XX年10月開始我到他們學校去蹲點,每星期都和老師們一樣吃住在校。農村國小教師住房是大通院,入校後第一個星期我就感到博博不對勁,不好吭氣,不好說話,不像通常所見的其它教師子弟那樣。放學後大多數時間也是自己玩,剛一開始我主動問她什麼的時候,要麼笑笑,要麼不吭氣低頭就走。顧老師剛一開始和談論孩子時,總是滿臉憂色:“哎呀,愁死我了王老師。俺博博多笨,成績不好,作業還得逼著做。”

其實原因很簡單,一個是上一天的班,一個班的國小生亂攪了一天,回到家輔導自己孩子時沒心情了;再一個是顧老師是個非常負責認真的人,對班內學生要求嚴格到了嚴厲的程度,總是恨鐵不成鋼,對自己的孩子更是如此。

我在那蹲點的第幾個星期啊,好像是第三個,反正時間不長。吃過晚飯她帶著女兒到我住的房間,想讓我看看寫的作文,覺得我是教語文的。說實在的小孩寫的確確實實不好。但是我就裝模作樣的拿了一支紅色的圓珠筆,一會畫住這個詞說用得好,一會在那個句子上面畫對勾誇句子寫得漂亮。又是圈點,又是畫圈,最後又給批了一個小雞吃米圖、兩朵小紅花、一個蘑菇。誇得小孩臉紅撲撲的,我給她說,下回你寫了還拿來,還叫大大給你改。從那三天兩頭讓我給她改,那一回也不是他語文老師佈置的,大都是自己自願寫的。過去素芳讓博博寫個日記,跟逼著她上擦樉差不多,現在她自己就反省自己的家教方法。

顧老師的可貴之處在於她不僅僅只改變了自己對女兒的心態和家教方法,更難能可貴的是她推此及彼去審視自己對面向全體這一基本教育理念的實踐。用她自己的話說是,過去一看見班裡面那些像撕不開的爛套子掰不開的棉花桃一樣的學生,恨不得把腦袋瓜子給他掰開,把要講的內容給她塞進去,學生學不會火立馬就上來了。

做老師的我們都知道,數學課不像語文,不像政史地,也不像英語,一錘跟不上錘錘跟不上,它是環環相扣的,不像人文學科,這一節沒學好,下一節內容影響不太大,剮剮勁還能趕上來。數理化一節內容硍住,下面就會卡殼,教師再心急也不行,只要一掉隊,這個學生就麻煩了。

顧素芳老師就開始嘗試著在自己班內進行分層教學,教學設計有時基本上跟複式班方式差不多,有時加大前置補償,練習題也進行分層設計。一學期下來抽測成績就是不一樣,學生一個一個被拉把上了,自己也不再每天急頭怪臉的啦,把自己每一節課的設計、練習儲存下來了,方法有了、觀念變啦、經驗有了、成績也有了這不是教書育人的藝術提升了嗎。

所以,一線教師留心去搞科研課題研究,是提升自己教學藝術的最有效途徑。外出學習、接受各級各類培訓,這些得來終覺淺,比著貓畫虎,一段時間後就又會拋之腦後。

另外,從學校實際出發,鼓勵教師進行課題研究是促進學校各項工作良性發展的重要手段。

舉幾個大家耳熟能詳的例子。身邊的:市四中“三段式開放性教學法”。遠一點的:杜郎口中學模式、江蘇灌南新知學校“自學·交流”模式、江西武寧寧達中學自主式開放型課堂、河南鄭州第102中學“網路環境下的自主課堂”等等,都極大的推動了學校各項工作的良性發展。

課題科研是推動學校發展的動力之一。

沒有一位教師不想把自己的學校搞好,任何一個學校的管理者都有著讓自己的學校越辦越紅火的強烈願望。我個人認為學校管理有兩個方面三重境界,一是學生的管理,這個方面與我們今天聊的教師如何從事教育科學研究有點距離,咱先放開。第二個方面我覺得是教師隊伍的管理,第一種境界是加引號的“人性化管理”,上下團結,左右和氣,大家商商量量的把工作做好,把事情辦好;第二種境界是制度化管理,考核、量化,一切制度說了算,對事不對人;三是文化管理,營造人人積極思考,想辦法出主意,建設濃郁的學校學術氛圍。三者結合是最好的,前兩者我們都做到,抓教師專業化成長最有力的途徑,烘托學校學術氛圍最好的措施之一就是科研課題研究。

再者,抓科研課題研究,是辦出學校特色,辦好讓周邊老百姓滿意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

學生為什麼而上學?

國小生最單純可愛,他們會說說長大後為社會、為國家、為人類做貢獻;國中生和高中生就不同了,考高分、上重點,上對得起父母,下對得起老師,中間對得起自己。

儘管只有高分我們的學生適應不了明天,但是沒有高分我們的學生絕對過不去今天。

家長為什麼送孩子上學?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粟”的詩句,這是絕大多數莘莘學子的家長含辛茹苦、費勁巴腦供給孩子寒窗苦讀十幾年的根本用心。

儘管我們高呼素質教育,國家教育方針也明文規定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但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教育仍然是出人頭地、尋找更好職業的一種工具。考個重點國中、上個重點高中、進入名牌一本、找個金領職位,是所有中國家長、學生、教師甚至幼兒的夢想。

這並沒有錯。教育確實有為了讓人更好的生存、更好的生活這樣一個實用的謀生功能。

國家為什麼辦教育?

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學會合作,學會創造。在學校教育階段裡,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渴求,不斷探索和創新的慾望,形成科學思維的習慣和能力。一句話,培養各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但是,現在的關鍵是國家正式決策的教育目的被另一類基於社會功利觀念而存在的社會功利心理而左右,這種雖然沒有明確闡明、被國家所不許的教育目的,是學校必須考慮的現實。

這種情況下學校變得極其被動,甚至許多有思想、有個人認識的教師不得不低下頭來向現實妥協,在左右為難中慢慢被這種偏頗的社會需要而同化。面對來自社會,來自學生家長和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我們的教育工作者,不得不眼裡只有分數、只有考試、只有排名。在當下的現實中,我們的學校和課堂仍然是在“選擇適合於教育的兒童”而不是在“創造適合於兒童的教育”。

說的不好聽點,我們生存在夾縫之中。但是隻要在夾縫中找到突破點,我們就有了特色。

怎麼辦?搞好教育科研課題研究,想辦法、找出路。其實不復雜,一手抓課堂教學的改變,使課堂教學朝著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向改變;一手抓學生學業成績的穩固和提升,不但要狠抓,而且要抓死。

像現在我們提倡的“四清”,只要認真研究、分工落實就可以解決周邊老百姓是否滿意的一大部分問題。家長對學校滿意不滿意看三個方面,吃、住、學。吃和住只要下力氣都好解決,學業成績最複雜。研究怎樣落實“四清”,就是保證學生成績的四道防線,只要分工明確,責任到人,措施得力,一定會見成效。

問題和難題肯定很多,比如“堂清”的內容設定,是不是根據這一節的目標和學生情況自己精心設計的,總不能課一上完“同學們拿出來什麼什麼,從第幾題做到第幾題。”當天沒學會的學生誰去給他查落補缺。再比如語數外理化生政史地九門課怎樣輪流安排周清,內容從何而來,時間如何調配,測試內容如何呈現給學生,批改的方式是什麼,清不了什麼時間補等等。但是如果不去研究那就根本提不上成績的穩固和提高。

總之,科研課題研究的意義是看得見的,不僅可以改變過去拼時間、拼精力費時多而收效小的現象,而且是提升我們教學藝術的最有效途徑;不僅是促進學校各項工作良性發展的重要手段,而且是辦出學校特色,辦好讓周邊老百姓滿意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

不能為了獲得一個成果證書而去立項,這不僅沒有意義,也混淆了廣大教師對教育科研的認識,影響了大家的行動積極性和情緒。從XX年11月份我負責管理我們縣的科研課題工作,09——10學年我們共報省級課題69個,市級課題80個,縣級課題124個,共計273。數量聽上去不少,但是我通過兩次對全縣各課題組研究情況的督導和平時的瞭解,真正立足於解決問題,潛心搞研究,紮紮實實做的十分之一也不到。省級、市級甚至更高一級的課題拿倆個錢可能能給發個證,但是咱縣級課題不弄那。一是一二是二。幹工作了咱決不虧待人家,該給的榮譽一定給。像清河頭二中的陳敬彩老師,全縣都去學,局長到現場,給人家以職業的自豪感和榮譽感。發獎金咱沒有,但是讓幹事的人心裡面幸福咱能辦到。

二、怎樣把課題研究搞紮實

(一)選好題

選擇課題是關鍵,假大空沒意義。像有些課題選得就算是傾全國之力,教育部長牽頭都不一定能弄得下來——《在農村中國小落實素質教育對我國人力資源開發的研究》,這太大了。

現在在選題方面存在的問題是,許多學校和教師以承擔國家級、省市級課題為目標,而對於結合自己自身實際的校級課題根本不屑一顧。看來中國人都喜歡玩大的。到後來的最終結果是,課題一立項、一上報就銷聲匿跡了。為什麼沒有堅持呢?一是課題名稱就是直接從國家或省市級的檔案上抄下來的,一開始的目的就是為了鼓搗個證書;二是套來的那個課題根本不適合自己,沒有研究的生命和活力,幹幹幹幹就沒勁了。

因此,選題首先要從實際中來。

還是舉個例子吧。

XX年也是9月份,我從縣二實小調到了縣教研室,針對學生的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現狀同一線教師做過多次探討。學生們在課堂上回答時詞不達意,有大致意思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語文課如此,數理化如此,政史地更是如此。閱讀做題分析解答時反映在卷面上就是三言兩語沒了,這裡面固然有做題習慣的問題,有平時要求的問題,但是最大的障礙是肚子裡的語言積累少,記憶體不足,腹中無,口中自然澀、筆下自然枯。於是就想到了開展“誦讀經典親近母語”實驗。

具體做法也是非常容易操作,基本構思為:以班級為單位做到“兩天一首,兩週一篇,一月一賽、天天讀書”。

“兩天一首”是指由教師給所任班級學生每兩天提供一首或古詩、或現代詩、或宋詞,讓學生先抄在固定的“經典名篇抄寫本”上(此舉的目的一為解決學生手頭、家中無相應詩詞名篇的現實矛盾,二為讓學生做為一種資料進行儲存),然後利用兩天時間背會,以學生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組內互查(此舉的目的一為全體發展,二為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是為了減輕教師負擔),對於確實不能完成背誦任務的同學,教師也不要過於強求。

“兩週一篇”是指每兩個星期由所任班級教師給學生推薦一篇優秀的文章,視學生年齡段的不同,可以是兒歌、可以是現當代名家名篇、可以是諸子百家先秦散文,也可以是自然科學、人文學科方面的相關科普介紹,內容的長短要以不加重學生負擔為先決條件。同樣是先抄錄,然後課下背誦,小組內互查。教師每兩週要抽出時間進行豐富多樣形式靈活的班內檢查。

“一月一賽”是指每個月要以班級為單位,先在班級大學習組內進行預賽,每組產生三名優秀者,然後集中在全班複賽,目的是為更多的學生提高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機會,教師要做的是多鼓勵多表揚,多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臺,從而激發學生對背誦積累的興趣和熱愛。

“天天讀書”是指利用學校現有的圖書資源和學生手頭及家中的課外讀物資源開展讀書活動。限於農村學校和農村家庭課外讀物資源匱乏的現實,各班級可以成立“班級圖書角”,每一名學生將自己的一本圖書放入其中,制定班級借閱制度,由學生自己管理。這樣每學期班內有多少學生,每個孩子就可以讀到多少本書,同時也可以進行班級之間的互換。

現在看,魯河鄉一中,清河頭二中,一、二、三實小進行的基本可以。有人覺得這純粹對語文有幫助,其實從積累這一角度看它是解決學生腹中無墨的關鍵,除此之外別無它法,儘管它的效果不是速成的。清河頭二中陳敬彩老師主持的該課題研究已經在暑假前做過一次學生效果展示,非常很好。明天魯河鄉一中顧明傑老師主持的該課題研究上午9點要做一次學生實驗效果展示,估計會比上一次更好。

所以,選題應該從教育教學的實際中來

對課題的選擇不僅要注意從實際中來,而且要思考有沒有解決的最終可能性,也就是要對課題進行可行性分析和論證。

選得課題,是學校的也好,是教師課題組的也罷,通過一個學期、一個學年甚至幾年的研究能不能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解決問題是關鍵,如果自己根本就無法解決,課題選得再前衛、選得再熱點也沒有。心有餘而力不足,研究和鑽研半天解決不了實際問題,那乾脆別費勁。

還是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是王稱堌鄉一中的趙宗方老師,XX年他選了個課題是《中國小生作文序列化訓練實驗各學段訓練目標研究》。這個題就選的好。現在的作文教學一不像我們的各個學科一樣有序列教材,二不像我們的各科一樣有專業課程,三沒有明確的各學段要達到什麼目標。學生在不同的年級我們應該教他們什麼,怎麼去訓練,這都是空白。而以我們一線教師的實際,打破現在作文教學的無目的性和隨意性,固定一套各年級的訓練內容和方法,明確各年級段應該達到的程度,以我們的力量又能辦到。所以這就可行性強。

第二個例子是一個沒有解決可能性的選題,是前年我費了三個月的勁想搞的《對我縣中國小生流失現象的思考和研究》。分析來分析去發現的倒不錯,找了許多原因,也想了許多對策。

比如原因方面:

【原因1】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水平帶來的對優質教育的需求與現階段我縣財力匱乏、投入不足之間的矛盾衝突。

隨著經濟的初步發展,老百姓富裕了、孩子少了,對優質教育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對於望子成龍和盼女成風的家長們來說,花錢的多少已不是主要考慮的問題。相對於群眾的這種需求,我縣現階段縣級財政對教育的配套投入顯得相對滯後。

拿流入市內學生的人均年消費而言:借讀費每生每年600元;餐費每生每月240元,每年以9個月計算共需2160元;往返路費以每月兩次往返四趟單程人均6元計算,年人均需220元左右;住校費一學期240,年480元;再加上空調費、取暖費、服裝費、資料費、油印費、各種學習報刊費等等,各種費用累加起來保守計算每生每年可達3700元左右,這還不算學生的一些日常零星花銷。

這些學生家長寧可捨棄孩子在本鄉本土上學的兩免一補優惠政策,每年寧願多拿出這樣一大筆錢供孩子到市內去讀書,為什麼?這說明伴隨著現階段我縣廣大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經濟收入的相對提高,他們對優質教育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優質不僅僅是教學一個方面。

硬體建設投入方面

與強勢財政支援下的冬有暖、夏有涼、硬化、綠化、美化、圖書室、實驗室、閱覽室以及多媒體網路設施等硬體齊全的市直各中國小相比,橫掃全縣,特別是農村各中國小的硬體設施,我們很難找到一所讓人賞心悅目的校園,不是殘破就是擁擠。縣級財政沒有對全縣學校硬體改善的投入預算,再加上教育局對國撥資金和一些專案投資並沒有百分之百的支配權與調配權,所以總給人一種打補丁的感覺。由於多年來的積重,再加上無剛性的縣級財政計劃和縣鄉兩級政府的積極參與,多年來我縣農村各中國小在硬體投入方面基本上處於自謀出路的狀態。無論是做為學校,還是做為縣級主管部門的教育局既不產出又不產入,面對無政府行為積極參與的現狀是很難解決這些關於大量資金來源問題的,只能將自我屈居於維修工的位置上。

集資辦學時期,教育基本上是四處化緣,求人施捨;農業稅改費前的教育附加大多被各級行政所截留和挪作它用;稅改費後的那三、四年,教育乾脆成了無人管無人問、無政策無投入的後孃孩兒;實施生均辦公經費的這兩年,也只能是剛剛維持學校的運轉而已,要想大規模的改建、改善和擴建仍需大量的資金支援。所以,當一所學校的管理者常常為修繕房屋、圍牆,硬化校園,開挖排水溝,電費的繳納等此類工作疲於周旋、焦頭爛額的時候,我們很難想象他怎樣才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教育教學的管理上來。

每一個鄉鎮一年要更新哪幾所學校?縣財政每一年用在教育硬體建設上的份額是多少?縣、鄉、村三級行政每年在辦學、改善、投入等方面的責任目標是什麼?這一切關乎百年大計的基本保障很不明確,辦教育成了教育自己的事,這是不對的。那些把學生送往市內的家長們樸實的話會更說明問題,“孩子在人家市內上學不受罪。”“現在生活好了,能供得起。”“孩子少了,貴點就貴點吧。”“花兩個錢就花兩個錢,孩子上個好學校。”

教育教學用品投入方面

可能在社會上許多人意識中不過是粉筆、掃帚、黑板刷之類,是筆啊、本啊、參考書之類,認為無非是幾張桌子、幾把椅子而已。其實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書的時代早已遠遠落伍於當今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要求。沒有圖書、儀器,沒有體育器材、音美器材,學校沒有實驗室、電腦室、閱覽室,實踐動手能力、全面發展的目標就無從談起。本站

對於學生而言,先進的齊全的教育教學用品可以更加有利於其知識的接受、能力的提高和各種素養的形成;對於教師而言,現代化的教育教學用品不僅僅可以使其瞭解教改前沿的熱點問題,不僅僅可以使其迅速接受各地教育教學改革的成熟經驗,更可以增強其從事本職工作的心情愉悅,穩定其心態情緒。

【原因2】全縣亟需打造一支高水平師資隊伍和管理隊伍同現實中有關工作過於錯綜複雜之間的矛盾。

打造一支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勤於學習鑽研、善於反思總結的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是創辦學生嚮往、家長滿意、社會認可的優質學校的前提,是書寫學校品牌和名牌的先決條件。現階段,我縣教師隊伍紛雜,教師入口許可權不理順,年齡結構和學科結構不理想,教師工資制度、激勵機制的大環境同市場經濟規律的刺激明顯相悖。

教師入口許可權不理順

自畢業生分配製度取消以來,我縣教師年齡老化和結構性缺編現象的日益嚴重。XX年以前的中師畢業生,因當時現實情況決定,大都被分在了各初級中學;國小除城關、柳屯、文留和縣直一、二、三實小以及站前學校、化肥廠、化工廠外,其餘鄉鎮和學校均為民師轉正和縣鄉兩級代課教師。兩次較大規模的招教並沒有解決實際問題。

更為嚴重的是那些為了取得一份財政編制而想方設法擠進教育系統的人員,他們給我縣教育帶來的內傷是隱性的,給我縣整個教師隊伍的穩定帶來的影響和衝擊是巨大的。

現有的各種政策和各項管理機制同市場經濟的大潮難以同步

①、工資分配製度。人處在社會之中肯定要受社會影響,教師同樣也是這樣。改革打破了計劃經濟時代的大鍋飯,但由於教師這一行業的特殊性,所以教師這一行業在工資分配製度上仍然沿用著財政包乾、按年限、記工齡、走職稱這些計劃經濟時代的傳統做法。雖說教師工作具有產品難以量化的特殊性,但是現有的工資制度很明顯已不符合當今市場經濟的規律。

如今每一位教師的年工資基本是固定的,教師所關心的主要是工資份額的多少和高低,關心的是什麼時候漲工資。特別是中青年教師,進中高或進小高成了自己最終的工作目標,那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大中專畢業生和那些走上工作崗位不久的青年教師,因工資低而思想不穩定,但又不得不耐著性子熬工齡的現象也確確實實存在於我縣教師隊伍之中。

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干與不幹一個樣,這肯定不是科學的分配方法。

如今我縣教師隊伍中有一種職稱高原現象,許多教師在進了中高或者小高之後工作上不再勤懇踏實了,心態上不再積極主動了,自己給自己定的調子就是“到頂了,熬幾年,工資長長,就等退休了。”所以,現行的工資政策和制度與市場經濟規律明顯相悖。

②、職稱聘任制度。不說了。

【原因3】在對優質教育資源整合過程中,縣級行政的不作為和鄉、村兩級行政的缺失致使我縣佈局調整步伐舉步維艱。

這一分析發現,這傢伙都是大官香的事,咱教育上光著急解決不了,算了,乾脆放手。不操那個心也不生那個氣,儘管這個課題是現實中的急需,解決不了研究他幹什麼。

課題選擇不僅要從實際中來,不僅要進行可行性分析,同時要注意結合當前教育教學發展的趨勢。

咱們先來對比一下《散步》一課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不同時期的三種設計。

a.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期,我們的課堂教學基本上都是借鑑前蘇聯的五環教學法,課堂的大致環節如下:

第一步、介紹作家作品和寫作的時代背景;

第二步、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第三步、分段講解課文內容;

第四步、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五步、瞭解文章的寫作方法。

b.從八十年代開始到九十年代末期,有些地方直到05、XX年左右使用的是啟發式,主要變化體現在不再分段,不再歸納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更主要的是變教師講解課文內容為向學生提出啟發性問題讓學生回答。

剛一開始使用時是請學生自己讀課文,提出看什麼時間,到什麼地方去散步,散步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他們是怎樣解決的,這說明了什麼等等問題。

人們後來有了更進一步的改進,說這樣一問一答沒有什麼思維價值,課堂看上去挺熱鬧,其實學生並沒有什麼收穫。於是就又進一步改良,核心變化主要體現在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邊讀邊想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家庭,你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學生讀完說溫馨的家庭,教師就請其讀課文哪些地方可以體現。和睦、尊老愛幼、美滿、幸福等等都是如此處理。一直到現在,我們的課堂上仍然可以見到這樣的處理方式和教學設計。

c.第三種教學設計是近幾年才開始,主要體現在教師不再設計限制性的問題,而是完全放手給學生。核心環節有三個,一是學生先自學,邊讀課文邊思考有哪些收穫、那些發現或哪些感受,要求邊讀書邊圈點劃批,一會與周邊的同學進行交流討論。二是學生合作,也就是剛才說的要求。三是學生展示和師生互動。

對比這三種教學設計,我們可以發現教育發展的方向正朝著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方向發展。所以,研究的方向就應該符合這種方向。

再舉個例子:

《論語》中有這樣幾個句子。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這是幾?

發散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為智慧生成而教書,這是教育發展的又一大方向,選題的時候就應該朝著這些方面考慮。

切合實際、可行分析、注意發展趨勢的同時,切口一定要小。

舉個例子。

星期一和星期二我在五星鄉一中聽了兩天課,其中一節是七年級的《行道樹》,執教老師是苗炳立老師。

上課一開始,苗老師先播放了兩首歌曲,一首是《北京歡迎你》,一首是《我和你》。然後又播放了樹木在小溪邊、森林裡鬱郁蒼蒼的生長情況。

靜下心來我們仔細一分析就可以發現問題,歌曲改成《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咱當兵的人》、《為了誰》等等是不是更好。圖片同時播放,換成邊疆哨所挺立的戰士、默默工作的清潔工人、辛勤耕耘的教師等等此類是不是更符合課文要傳達的資訊。

推而廣之,我們是不是可以就各學科每一課的匯入方式進行為期一年的專項研究。每一課如何從學習方法的角度匯入,如何從學習內容的角度匯入,如何從情感拉近的角度匯入,哪種方法最適合這一課,三種角度可不可以綜合等等。研究導課藝術的切口不大,但積累一年,把每一課都儲存下來,下一年用起來不輕鬆了嗎?

(二)搞好分工協調

課題組一般由4到5個人組成,分工很關鍵,現在許多課題主持人在填寫課題組成員的時候,關係不錯填上吧,發證的時候能掛個名。這絕對不對,一人一個方面,分工明確,落實到人,才能有效果。

比如白罡鄉二中搞的《課堂教學藝術研究》,剛開始由於題選的有點大,感覺到沒法下手了。但是工一分,事情變得明朗了,工作好做了。導課藝術研究、前置補償藝術研究、揭示新知藝術研究、例題拓展藝術研究、課堂檢測藝術研究和板書設計藝術研究都有專人負責,分工一到位,可以了。

協調很關鍵,一要協調學校領導,二要協調課題組的成員,特別是協調領導最為關鍵。有些事做為教師、做為課題主持人不好安排,有些話不好意思說,可以請領導去安排,可以讓領導去說。

(三)制定研究進度執行表

什麼時間做什麼事,什麼時間進行到什麼地步,執行表是調控的關鍵。凡事預則立。下面就是去年我為各使用四步探究教學法的單位制定的實驗計劃參考執行表:

濮陽縣“四步探究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子課題“”

09——XX學年上學期執行表

承擔學校:課題組負責人:

研究就得細化,如若不然,徒勞無功。

(四)積累好各種原始資料和材料

材料的積累不僅僅是論文,它包括三大類:

(1)影像資料類。(如實驗啟動動員會、學科組的考情分析會、學校班子專題碰頭會、實驗體驗交流會等等。)要建立電子文件,使用專用資料夾儲存,有燒錄功能微機的儘量將其刻成光碟。物質投入的重視同樣會推動實驗的有效程序。

(2)圖片資料類。(包括影像資料類中的各種照片,學校活動等等。)可以存入文件,也可以同時打印出來(a4紙即可)放入文字材料內。

(3)文字資料類。(包括立項申請書、開題報告、實驗方案、實驗計劃安排、各項研討會和碰頭會記錄、各學科教師典型單元測評試卷樣本、易錯易混問題集、經驗交流論文、學生學情分析、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解決方案等等。)對文字材料一定要歸類整理,能做成電子文件的儘量做。

另外要注意蒐集相關的同類研究資料,蒐集的目的不是為了抄人家的,而是為了瞭解別人的做法,借鑑別人的經驗。相關的著作、期刊、報道文章以及網路資源等等。

三、怎樣做好課題的最終總結和成果推廣

(一)做好實驗總結報告

實驗總結報告是反映實驗最初構想、實驗分工、實驗執行、實驗研究過程、實驗各種原始資料以及實驗成果和繼續研究方向的總體材料。不能瞎編亂造,不能從網上拼湊組合。研究報告的撰寫共分五個板塊:(1)標題;(2)署名;(3)內容摘要;(4)關鍵詞;(5)正文。其中正文部分是重點,要從以下五個方面詳細敘述(與實驗方案有相同點也有區別):

(1)問題的提出(為什麼要研究這一課題,研究它的意義和作用是什麼,該問題在周邊學校、周邊地區或者國內外研究的現狀大致是什麼樣,研究這樣一個課題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分別是什麼等等,要說細。)

(2)研究的方法(為了研究這一課題,都採用了哪些研究方法,每一種方法是如何使用的,使用這種方法的優點是什麼等要敘述清楚。)

(3)研究結果(最後得到的各方面收穫如何,像學生的能力、習慣、成績,實驗對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影響等各方面情況要表述真實、明瞭;要用前後資料的對比、原始資料的證明和個案舉例來證明實驗結果。)

(4)分析討論(所選擇實驗課題對課堂效率提高、學生能力形成、教學質量提升好在何處,也就是說對上述實驗結果中的各方面收穫進行理論分析,要上升到相關教育教學理論方面去闡述。)

(5)是結論和建議(對實驗的可行性進行結果式評論,對今後第二輪實驗的深化針對性的提出改進意見。

最後是附錄(要將參考的各種資料和文獻一一列舉。)

(二)做好宣傳

宣傳很重要,會幹也應該會宣傳自己,目的是為了推廣。引起上層注意了,可以很好的推介自己、推介學校,推介的過程是思考、工作的過程而不是形式。引不起上層重視,學校要推廣,這不僅僅是對實驗教師付出的肯定,更是促進學校工作和發展的有效途徑。

做為一線教師,我們對教育科研最有發言權。因為我們就工作在教育教學的真實情景之中,最瞭解問題的存在,我們接觸的第一手資料和資料是最真實的(學生的狀況、課堂的情況、學生的真實成績等等)。

但是反過來,如果我們每天面對教材,卻又不能創造性的使用它;天天面對課堂,卻缺乏對教學的探索;整天價被困惑包圍卻習以為常,不去想、不去解決,知識不更新、方法不改變,那麼教學就變成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機械勞動,怎麼也無樂趣而言,最終只能是痛苦的教書平庸的離休。其實做好教育課題研究只要堅持,就必見成效。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只要我們致力於事業,有做事、幹事的精神,就一定會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