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優秀的注重家風培養講話稿(通用14篇)

欄目: 講話稿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3.08W

優秀的注重家風培養講話稿 篇1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行為方式和文化氛圍,體現了一個家庭的風氣和風尚,往深處說就是一種信念傳承。對於多數人來說,家風不一定寫在紙上、掛在牆上,無需對人唸叨,不必對人表白,而是更多地包含在父母長輩的言傳身教中,內化於日常言行中。

優秀的注重家風培養講話稿(通用14篇)

說起我家的家風,我覺得,重視教育、熱愛讀書是我家的傳家之寶。這一良好家風的形成,也是幾代人共同努力的結果。

我的祖父是一名老黨員,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畢業於河南大學歷史系。畢業以後,祖父一直在家鄉教書育人,是享譽一方的優秀鄉村教師。他從教育40餘年,稱得上桃李滿天下。曾經師從祖父的學生們,沒有忘記老師當年的教誨,每當從外地回來都會特意前來看望祖父。去年,我的祖父八十大壽時,這些學生又專程從祖國各地回到小城,祝賀老人的壽辰。

再來說說我的父親,父親也是一名共產黨員。由於從小生活在教師家庭,我的父親從小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聽我爸爸說,在他小時候,祖父經常給他買來精彩有趣的課外書,《動腦筋爺爺》《閃閃的紅星》等許多有趣的故事,陪伴他度過清貧而又快樂的童年,也促使他做起自己的寫作夢。參加工作以後,有了經濟收入,爸爸把工資的一大部分都用在購買文學、歷史、社會學書籍上,通過大量的閱讀來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工夫不負有心人,雖然父親並不具有很高的寫作天賦,但還是通過一點一滴的努力,圓了自己的寫作夢。

生活在這樣一個書香世家,我從小接受的就是“開卷有益”的教育。在家裡,不是祖父陪我讀書,就是爸爸陪我讀書,伴我遨遊在知識的海洋裡。我讀書的範圍很廣,不僅僅讀教科書,也讀課外書;不僅僅讀故事書,也讀科普讀物。廣泛的閱讀使我擁有開闊的知識面,也築起讀書進取的“成才夢”。20xx年,我考入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與年近八旬的祖父成了校友。

好的家風對於一個人的成長進步有著重要影響。在我看來,如果每一個家庭都養成重視教育、熱愛讀書的好家風,建設“書香中國”就不是夢。

優秀的注重家風培養講話稿 篇2

我是爺爺奶奶帶大的。爺爺對我們少了些許疼愛,多了幾分嚴厲,爺爺愛崗敬業、守紀奉公、淳樸待人言傳身教的家風便開啟了我們觀察這個世界的第一扇窗。

家風是家庭的道德標準,如糧食一般,是一個家精神支柱。記憶中小時候都是和爺爺睡在他的辦公室裡的,爺爺是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總要加班到九點多,洗漱草草解決後就呼呼大睡。每天都是低著頭算賬,不停地按計算機,總是一絲不苟,看起來永遠那麼忙,用過的草稿紙一箱箱。

爺爺是個會計,自然管著公款,一沓鈔票靜靜地躺在衣櫃夾層的小抽屜裡,並上著鎖。小時候家裡有一段時間很窮,爺爺的領導就私下想法子說,要不先從公款裡借點,發了工資再補上就是。十幾年的同事,你的為人我們心裡清楚著。爺爺沒說什麼,只是擺擺手示意不用,連說謝謝,於是離開。後來我說起這件事情,爺爺說:“窮是窮不死人的,熬過來了就好了,不苦怎麼知道甜呢?那是公款,不能動的。我們要靠自己擺脫困境,是我們的東西就要努力爭取,不是我們的東西我們不能要。”從他樸實的語言中我聽出了一身傲骨和正直。這簡簡單單的幾個字深深印在心裡,每當遇到困難,每當想走小道,總是回想到這幾句話,穩紮穩打才是鍛鍊自己最好的方式,一步一個腳印的成功最踏實,耕耘換來的收穫才是自己的積澱。困難都是必經之路,成長沒有捷徑。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記憶中的小抽屜就好像在一直鞭策著我。在家風的影響下學習、成長,被社會這個大熔爐塑造成型。克己奉公,遵紀守法的家風時刻提醒著我腳踏實地才能穩步向前。

優秀的注重家風培養講話稿 篇3

幾經輪迴,降生於中華禮儀之邦。深感自榮。立於中原,仰望國文之粹,勝不能數,閱觀央書,遙知賢才之眾,比於星海;雅覽詩詞,方悟文筆之妙,自愧不如。而人、詩、書、風氣則以家風相連。

書達成則有《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經世之作,內容則以禮,孝,忠,義等為創作之脈。且多為家訓警言。

人達賢則有顧炎武、孟子、曹植等大批曠世之才,其達賢之因則是家教之因。家立家法,以育兒女,方成其才。

達詠則有《遊子吟》《家風詩》《靜夜思》等,以家為系,創作出經典之作,膾炙人口,古為今用。

幾經風雨層浪刷,不改家風仍在續。

中華文化歷經上下五千年之久,且在今經濟全球化的外來文化的衝擊下家風卻不為所動,且被弘揚於中華。

一聲問候,你可曾注意了?當在學校聽見學生一句親切的問候:“老師您好!”或當在一條大街上聽到小孩對一個外國朋友說 :“hello,uncle。”這你不必驚訝,因為這些孩子的父母曾經也是這樣禮貌的孩子。只不過孩子們都繼承了這樣的家風!

一絲關懷,你可曾注意了當你深夜工作,孩子把一件外衣套在你身上,你可覺得溫暖的不是你的外衣,而是你孩子對你的心。當你咳嗽之時,孩子一聲不響跑到藥店幫你買藥,你可曾注意?當在紅燈綠酒,車水馬龍的街頭上,你看到一個小孩蹣跚地撿起街頭的垃圾又蹣跚跑到垃圾箱旁,踮起腳尖,放其進去,你不必驚訝,就像不必冬去春來,四季輪迴而驚訝;也不必感到稀奇,因為家風已蔚然成風。

獨善其身,兼濟天下;勤儉節約,尊師敬長。揚我中華頌家風,響徹世界人人知。

優秀的注重家風培養講話稿 篇4

又是一年盛夏,位於珠江源頭的雲南曲靖市沾益區白水鎮中心村委會老灣地林場,滿山蔥鬱的樹林裡瀰漫著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氣,令人神清氣爽;一股股甘冽的清泉歡唱流淌,捧起喝進口裡,叫人頓感涼爽舒暢。現在,這裡是以人工栽種的1.7萬餘畝華山鬆為主的公益林。在10多年前,這裡還是缺水的疏林地,而回溯30多年前,這裡就是一片無林無水的荒山。

村民們說,有這片樹、有這麼一灣山泉,大漫的功勞最大。大漫名叫宋祝漫,今年54歲,是老灣地林場的黨支部書記。大漫說,住在山上的24戶人家都是造林人,他們在這片山上圓了自己綠化家鄉、造福人民的好夢。

話還得從1983年說起。農村土地承包到戶以後,大漫的父親宋鳳城帶領全家勤勞致富,通過開小窯燒磚成為萬元戶,得到鄉里表彰。在政策鼓勵和父親的帶動下,血氣方剛的宋祝漫向鄉里報名,與曲靖火柴廠簽訂木材供應合同,承包本村老灣地的荒山栽樹,每栽一棵樹廠裡補助1角錢,待樹木成材後可賣木料。他約上5戶村民一起,說幹就幹,開啟了植樹造林的工程。因為挖樹塘吃力、澆樹苗吃苦,半年後,堅持栽樹的只剩下他和二弟。

後來,有個不怕吃苦受累的姑娘劉外娥與大漫有了姻緣。沒想到,結婚時,新郎官大漫居然把她直接娶到了老灣地山上牛毛氈搭的棚子新房裡,4棵木樁支起木板就是新床,點燃松香用以照明。從此,他們種洋芋、點苞谷、栽樹苗、澆幼樹……常年吃住在山上,勞動在山上,一家人苦不堪言。“有時候賭氣我都說要和他分手了。”劉外娥說。

樹沒栽幾棵,火柴廠就倒閉了。但宋祝漫一家人還是堅持下來,一年栽幾千棵,幾年栽成一大片。30多年來,他們家單獨造林2446畝。他們一家人的所作所為感動了鄉親們,先後又有8戶村民跟隨他們上山造林。在各級的關心扶持下,林場的生產生活條件逐漸改善。看到9戶農民定居山林,逐步通了電和路,有了發展前途,先後又有24戶人家搬到老灣地定居,跟隨宋家人上山種樹、守林。宋祝漫加大育苗力度,免費分發樹苗供村民們栽種,逐漸成就和壯大了林場。到20xx年,全村人植樹造林達17444畝。20xx年,林權制度改革後,這片山林劃定為國家生態公益林,劃分給24戶農戶管護,每年國家按標準撥付管護經費。

因為鍾情大山,因為熱愛森林,因為義務植樹造林,宋祝漫得到了社會的認可。他20xx年被評為雲南省勞模,家庭被表彰為“全國綠色小康戶”。對於種樹之七年級家人住窩棚,缺資金、少技術等諸多困難,他沒怎麼談,而是深情地說:多年來黨和政府及相關部門給予了自己很多支援,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是要努力勞動,對得起黨和人民……他帶領村民們像看護自己的孩子一樣管護著樹林,從來沒有發生過森林火災。

付出終有回報。最讓宋祝漫和所有造林人員欣慰的是,因為林木廕庇,老灣地這片荒山,1993年開始出現一股“龍潭”,長年出水。如今,整個山林已有60多個泉眼,終年山清水秀。20xx年,適逢百年一遇的大旱,周邊到處缺水,老灣地林區卻流淌著30多股泉水。

20xx年,一名企業家看上了這裡的優質天然泉水,經過一番考察論證後,投資在這裡興辦了一個標準化水廠。到20xx年,圍繞老灣地林場誕生了4個灌裝飲用水生產企業。宋祝漫進廠成為管理員,一些以前的栽樹人及其子女進廠打工,在家門口賺錢。近年來,村民們發展林下經濟,養雞牧羊,人均每年有8000多元的收入,村民宋祝崗在林下養了7萬多隻生態雞,每年收入達30萬元。

“剛開始種樹是為了錢,後來沒有錢也要種,就圖世世代代有個青山綠水。”宋祝漫說。

宋祝漫在老灣地林場圓了一個夢,這就是一個普通山區農民、一名農村優秀共產黨員的夢,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給予他路子,他就在屬於自己的路上,築就了一個綠水青山相伴的美夢。

優秀的注重家風培養講話稿 篇5

父親是我的超級偶像,他是鎮上一位中學校長,是一位有著20多年黨齡的黨員。母親說父親是吃了好多的苦才有今天的,他只有高中文化,憑著一股韌勁和不怕吃苦的精神,自修完了本科文憑。他兢兢業業教書,勤勤懇懇育人,銳意創新,大膽進行教學改革,教學成果豐碩。

記得有一天晚上,學校的王老師提著一些禮物來找父親,拜託父親在評選職稱時給予關照。父親很生氣地說:“你來我家做客我熱烈歡迎,評職稱的事,學校會嚴格按照教研組推薦、學校初步評定篩選、報教育人事部門審批來操作,你只需要按照有關要求準備好評選材料就可以了,不要搞這些名堂,壞了規矩!”出門的時候,父親把禮物叫王老師帶回去。這樣的事情不勝列舉,父親從來沒有收別人的一件禮物,甚至很多時候,他都是自己貼錢幫助別人。父親經常告誡我“打鐵還需自身硬”,要對己清正、對人公正、對內嚴格、對外平等,這樣才會贏得別人的尊重。這就是我的父親,他用實際行動書寫著一位黨員幹部的清正廉潔。

這些往事雖然過去很多個年頭了,但我久久不能忘懷。它們猶如一盞盞明燈照亮我前行的方向,使我的步伐邁得更穩健、更堅定。

優秀的注重家風培養講話稿 篇6

我今年59歲,18歲在校入黨,黨齡41年。悠悠歲月,始終以黨員的身份嚴格要求自己,在黨愛黨、在黨為黨,心繫人民、情繫人民,忠誠一輩子,奉獻一輩子。41年的黨齡履歷中,始終不忘入黨時的誓言。

入黨41年,我經歷了社會幾次大的變革。最初是在一家國有企業做汽車修理工,由於自己喜歡寫作、繪畫,從單位的汽車隊被調到工會做宣傳幹事。作為黨員,就要做群眾中的表率,每天工作前組織各班組學習《人民日報》《新疆日報》上的文章,自己積極利用業餘時間為黨報撰稿,多篇作品刊登上報刊上,我每年都被黨報評為優秀通訊員。

1996年,我所在的國有企業被私企兼併了,我當時響應國家自食其力的下崗政策,積極主動提出下崗,為企業分擔憂愁。對下崗想不通的職工,我就主動找他們談心,要理解國家調整的難度,要理解企業輕裝上陣減員的難處,在我的努力下,200多個下崗職工,沒有一個鬧事的。

下崗後的第二年,我就辭去公職,下海辦公司。下海辦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尋找黨組織,過組織生活,我成為新疆烏魯木齊市工商局私個企業協會的常務理事。每當社會上的自然災害發生了,我就倡議私個企業積極捐款救助,親自帶著私企業主到貧困家中送溫暖,一袋米、一桶油、一隻羊、一份錢的無私奉獻,得到了市委、市工商局的“優秀企業家”、“優秀經理”稱號的表彰。

在維穩中,我是第一個以私企人員身份駐村。這個地方是南疆比較偏僻的村子。我們給孩子們買了書包、鞋襪和糖果,給年齡大的老人買些護膝、護腰之類的保健護理品,就像是串親戚一樣。當把這些物品送給村裡的老人和孩子們時,他們都很感激。村民們對駐村幹部十分友善。有一次,我們駐村住的地方,晚上有位維吾爾族小夥子值班,不料半夜下起了大雨,他怕雨水把我們乘坐的麵包車引擎澆溼,影響第二天的出車。他就脫下雨衣蓋在車頭上,冒著雨巡崗,第二天一早我看見後,也很感動,當即脫下自己剛買的一件羊絨衣,送給了這位可愛的小夥子。還有一位老人給我們打掃院落,吃飯時,他總是躲在角落裡自己啃一塊饢,他的家境很困難。我知道後,每天給他一個熱饢、一塊烤肉、一瓶熱水。這些善良的村民們紛紛說:“共產黨好!共產黨員好!”

和諧的社會,需要健康向上的文化。我從5年前開始重走長征路的創作歷程。每年利用國慶七天假自費走一段長征路,所到之處用文字、攝影記錄下來,書名是《紅色的腳印》。在文章的結尾處,我寫道:

昨天的路上/排著一串串腳印/敵機在頭頂上吼叫/敵軍在後面緊追/傷員還在擔架上/傷員們大喊/丟下我們/保護我們的實力/我們不能丟下你們……

我們今天踏上這條路/和平鴿在藍天上飛起/我問小草/你們還記得當年那支隊伍嗎?/紅星照亮了漆黑的山地/我們重走長征路/我們尋找當年的那份自信……

永遠不能忘記,在黨旗下的宣誓。

永遠不能忘記,跟著黨走,就會走向勝利……

優秀的注重家風培養講話稿 篇7

“大哥風範大家贊,哥德高尚嫂相當,孝敬父母受人敬,悌率弟妹人讚揚,勤勞奉獻尊為尚,良師益友惠八方……”這首藏頭詩被鑲嵌在一塊玻璃牌匾中,擺放在父母家中的桌子上,是我的姑姑、叔叔們在父母金婚時送給他們的禮物。

說起老徐家,街坊鄰居都會豎起大拇指。這是一個普普通通、其樂融融的大家庭,我的父親兄弟姊妹六個,他排行老大,在大學裡教書,我的姑姑、叔叔在洛陽的廠礦裡上班,住在澗西、西工和老城區。兒時的記憶當中回到老家,奶奶總是能做出各種各樣好吃的,蒸的棗糕,樣式有小兔子的、有盤花的;炸的麻葉、鹹食,奶奶手很巧人又善良勤勞,幫著父母帶大了我們兄弟姊妹四人。

記得有一天的早晨,奶奶腿腳突然不聽使喚,此後一條腿行走不便得了偏癱,那一年奶奶63歲,爺爺身體也不太好,以後的20多年時間,奶奶都是在床上和椅子上度過的。我的父親、姑姑、叔叔開啟了另一種生活方式,輪流排班回家照護,那個時候父親在大學教書,白天要備課、上課,忙學校的事情,晚上要趕回老城照顧奶奶,在那些日子裡,他們克服各種困擾、風雨無阻,輪流回家照顧奶奶。老人覺少常常晚上起夜十幾次,只要稍有點動靜,父親就立馬起身,一晚上下來不得消停。父親是長兄,平日家裡的大事小情都要操心費神,他任勞任怨從無二話,記得奶奶喜歡吃一家店鋪的包子,但是離家比較遠,父親去一次就多買一些,凍在冰箱裡,奶奶想吃的時候可以隨時拿來吃,在父親的帶領下,姑姑、叔叔年復一年、日復一日,20xx年不間斷騎著自行車奔波在回家的路上。常言道:久病床前無孝子。奶奶活了90高齡,在我的記憶當中,時不常聽到街坊鄰居的誇讚:老徐家的孩子真孝順,老太太有福啊!父親以他的孝心和率先垂範贏得了姑姑叔叔們的口碑和尊敬。

如今父親病倒了,躺在醫院的病床上,日漸消瘦。老天真會捉弄人,就在前幾日,剛剛給父親、母親過了80歲壽宴。一向健康開朗的他,在病魔的蔭翳下身體每況愈下。在那些日子裡,我們兄弟姊妹四人,白天晚上輪流值班看護,喂藥、翻身、按摩、安慰,我們體會到了做兒女的不易和堅守。孝道是最好的良藥,如今父親的病情日漸好轉,母親的臉上也有了笑容。

家是溫馨的港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教、家風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風尚和美德,需要代代傳承和示範,方能蔚然成風。

優秀的注重家風培養講話稿 篇8

我是一名黨員,從事黨政工作有10多年。家風傳萬代,和睦處世長,這是父母從小就教育我們的。

我老家在農村。父母都很孝順,奶奶在世時,因為年齡大了,吃東西要軟一些的,每次我母親做菜,都會給她單獨做一份,燉軟一些。

父母經常教導我們,要與人為善,親戚鄰居遇到困難時,伸手拉一把比什麼都強,遠親不如近鄰等等。我們自己有了孩子,也教導他要尊敬長輩,有好東西要與人分享。我們注重孩子全面發展,讓他學習知識的同時,更多地學習做人的道理,樹立正確的三觀。讓孩子在愛中成長,懂得做人的道理。

好的家風能助力孩子的成長,特別作為一名黨員,嚴以律己,身教重於言教,在良好的家風薰陶下的孩子,有利於走上社會,更好的為社會、為他人作貢獻。

好家風是福,它是我們安身立命之本;好家風是鑰匙,它能開啟我們的幸福生活;好家風是你我之夢,它讓我們的夢想啟航,順利到達理想的彼岸。

優秀的注重家風培養講話稿 篇9

小時候多次聽父輩們說過,我們祖籍皖南歙縣五忠堂,祖父名為胡錦文,清朝授登仕佐郎。我外祖父則是橋頭兄弟狀元后裔,生有三子一女,我母親小時候就是她父母和三位兄長的掌上明珠。父母受到嚴格的家風家訓教育,我們做子女的也都受益匪淺。

大哥給我講過這麼個小故事。他從記事起,我家大門上的春聯“斗方”每年都是“存心濟世,以手援人”,開始他並不懂其中內涵。在1950年寫春聯時,時年8歲的他鬧著學寫大門“斗方”上的毛筆字,父親答應他把那八個字的意思說出來後讓他寫。大哥悄悄去問母親,才弄清楚“斗方”上八個字的真正含意。這件事不僅讓他懂得了父親給每個患者治病時的良苦用心和無私付出,還從中悟出了做什麼事都要用心去做的道理。

“與人方便,與己方便”。這是父母親經常教育我們的話,之前對這句話並沒有深入的體會。三年自然災害時,家家戶戶吃不飽飯,鄰村有位姓孫的大娘卻經常給我家送來黃花菜,這在當時真如同雪中送炭。有一次我悄悄問孫大娘,你們家怎麼有那麼多黃花菜啊?孫大娘告訴我,你父母親人好啊!前幾年我生病因為家裡窮,給我看病錢都不收。現在你家人口多有困難,我送點野菜來表表心意吧!這一訓導也成為我們兄弟姐妹的自覺行動,養成我們關愛他人的好習慣。父親在溱潼鄉醫院工作40多年時間,但凡有父母知道有困難的患者來院就診,父母都是傾其所能給予幫助。

“尊重他人,亦如尊己”,這曾是父母掛在嘴邊教育我們的口頭禪。1982年前後,我作為村黨支部書記連續3年帶民工去京杭運河整治工作工程,當時大都是人工挑挖運送,工程任務很是艱鉅複雜,有的村民工因為看不慣帶隊幹部高高在上,紛紛以休息罷工來發洩不滿,從而影響了工程進度,後來只好全營“突擊”掃尾巴。而我和民工們一起“同吃同住同勞動”,還經常和大家一起分析施工難題,研究施工方案,並及時宣傳工程施工中的好人好事,任務完成得又快又好,連續3年,我們村都獲得了泰縣水利工程團和營部獎金獎狀。回顧自己幾十年的工作經歷,我曾先後擔任過村團支書、農技員、治保主任、黨支部書記以及鄉綜治辦副主任、廣電站長等職務,之所以做什麼工作我都能腳踏實地,盡心盡力,在同行業中名列前茅,是因為我堅持遵循了這條家訓。

父母教育我們崇仰克己,修身循理,勤儉節約,和睦友善;教育我們誠實守信,惜福感恩、以德為根,嚴謹做人;教育我們窮不落志、富不癲狂,人能負我、我不負人。在父母嚴謹的言傳身教下,子女們個個向上有為,有的成為人民教師,有的成為白衣天使,有的成為媒體記者,並全部加入黨組織,成為本行業的佼佼者,大哥胡亞民還成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博導、專家。儘管子女們都已各自取得不菲成績,但父母到晚年時還在督促教導,甚至到20xx年,父親還親自寫信到遠處西南邊陲的大哥,教育我們過上了好日子更要嚴於律己,更要艱苦樸素,決不能忘記根本。就在我母親去世前不久,父母還曾雙雙步行到溱潼郵局,為缺少資金的溱潼鎮湖西老年活動站訂閱了六份報刊,以那一百七十多元的收據給我們上了最後黨課。

值得一提的是,至今我大哥還精心儲存著父母從1962年他考取西安交通大學後直至20xx年雙雙去世前給他的三百多封來信。俗話說:家書一封值千金。他正準備把父母給他的這些信件認真整理,印刷出版,目的主要是讓家訓家風激勵兒孫後代奮發向上,不斷前進。

優秀的注重家風培養講話稿 篇10

今天給家裡打電話,父親接的電話,想想已經有一個多星期沒打了,跟父親講:“我在這挺好,沒得什麼事情,都挺好的。”然後父親可能是感冒了,一邊咳嗽一邊囑咐:“我只要曉得你在那邊沒有什麼不好就行了,沒事的話多看看書,比什麼都強,別天天盯著個手機,費眼傷身又傷神。”想想也真是如此,自己從小也是被父親這樣教育長大。從小父親都告訴我:書中自有黃金屋。

記得小的時候,家裡姊妹多,他孤身一人闖南走北,苦累委屈都自己藏起來。但是他只要一回家,我總能看到在他床頭有一本書,經常放學回家的時候,會看到父親坐在屋子裡看書。

小時候我最喜歡過年,除了可以有新衣服穿外,最期待的是準備春聯。我們家的春聯不像別人家的直接到集市上去買來貼上,而是父親自力更生,用半天到一天的時間想寫什麼,然後一張紙、一支筆,十來副對聯就出世了。有時,父親會覺著哪個地方不太完美,讓我跟他一起思考。我最愛幹這個了,尤其是當我積極思考得出的一個想法得到父親認可的時候,那種喜悅,那種開心,能讓我激動好幾個夜晚。等到十來副對聯經過父親的精心打磨之後,他會讓我站在面前認真地給他讀幾遍,他邊聽邊點頭。定下來之後,他會帶我一起去商店買一張大紅紙,回來讓我跟他一起把紅紙裁好,準備好毛筆和墨汁,接下來我就會在旁邊一邊欣賞著父親洋洋灑灑的大毛筆字,一邊幫他挪動紅紙。跟父親一起完成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心裡總是非常開心。

我崇拜我的父親,不僅是因為他一身的才氣和英俊挺拔的外貌,最重要的是他有著很強的韌性。我們姊妹五個的生活學習,家裡的每一項開支都要他和媽媽操心。父親一生做過很多事情,給人種過地,販過藥材,當過廠長,在鄉里、村裡都做過事。父親的堅韌讓我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性格,我也開始慢慢變得不願放棄,變得堅持到底,我要感謝我的父親,讓我學會了堅強,堅韌,而這些東西會影響我的一生。

優秀的注重家風培養講話稿 篇11

《禮記·大學》曰:“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家作為心性的孕育之地,是純潔性情的活水之源。

我父親是一名老教師,奉行清白做人、堂正做事的準則。門前的對聯是父親親手所書:氣正風清五嶽長安祥鵲舞,帆高水闊三江久治瑞雲飛。自打我躋身進了基層公務員的隊伍,他的心就沒放下過。每年四五月,他隔三岔五地詢問我到聯絡村指導防汛工作的進展。每年七八月,他又憂心著農民的稻穀收成,當聽聞收成不錯時,他便長舒一口氣。他總是語重心長地對我說:“老百姓不易呀,他們能指望的可就是你們這些父母官了!”每次新聞裡有官員落馬,他都要告誡我說:“要時刻保持品行端正,切勿貪圖一時之利而汙千古之名,我不求你們多大出息,但求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

在他的薰陶下,我總是腳踏實地做好手頭工作,盡最大的努力讓前來辦事的群眾滿意而歸。有時和父親談心時,言語中無意流露出“官本位”思想的苗頭,他立刻板起臉來,嚴肅地批評我說:“古時縣令是九品芝麻官,而你如今,品都稱不上,切不可擺起官架子,要時刻記住,你的職責就是為民服務,不是作威作福的!”父親一記警鐘就把我妄自尊大的思想震碎在了萌芽中。

父親崇尚聖典治家。他要求我從小熟讀《大學》《禮記》《尚書》《論語》,每到年末都要接受考試。父親會把題目藏在新年的紅包裡,我要依題作文。文章中若有日益精進之處,他會不吝溢美之詞地誇獎我,若字裡行間透露出急功近利、偏激歪斜的念頭,他就會嚴肅地批評指正。我自小到大的所有文章都被他精心裝裱,掛在書房裡。父親常說知恥方明理,明理而信天下。文學經典能浪沙淘金傳承千年,自然有它的可貴之處,每個年齡段重讀一次,心靈都得到淨化洗禮,總能收穫豁然開朗的頓悟和茅塞頓開的坦然。

正因如此,我一直都保持著讀書寫字的習慣。心神不安時,我常藉助寫字來平復心緒。在這眼花繚亂的世界,每遭遇誘惑迷茫時,只要獨自靜下來,寫一寫字,躁動、焦慮、惶恐便能一一消散。

我堅持寫日記,特別是工作以來,每日三省吾身,通過日記分析一天的進步和不足,長此以往,積累經驗,鍛鍊自己處事能力,方能日漸長進。基層農村工作複雜多變,一項新的舉措往往歷經重重周折才能鋪開。日日熬夜加班寫材料,做農戶思想工作,各處碰壁各路委屈。有時給父親打電話抱怨,他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石總是要犧牲一些才能撐得起高樓大廈的,要麼不選擇,選擇了就不要後悔。”他教育我覺得空虛乏陳的時候就多讀書,多寫字,書裡的世界能豐富人的內心,沉靜人的思想。

我能乘風破浪,家風是堅固的船艇;我能正直不阿,家風是堅挺的脊樑;我能堅守奉獻,家風是驕傲的號角;我能節節向上,家風是溫暖的陽光。

優秀的注重家風培養講話稿 篇12

兒時,我就愛聽父親講革命故事。一個個英雄人物在我心中構築起了光輝形象,讓我對紅色黨旗充滿了無限嚮往。

讀書時,我學習了黨史。當我知道了在革命戰爭的血雨腥風、社會主義的艱辛探索、改革開放的波瀾壯闊中,一代代共產黨員前赴後繼,奮鬥不止,偉大的黨便深深烙在我的心中。

畢業後,我幸運地通過公務員考試,成為守衛一方安寧的人民警察。我鄭重地向黨組織遞交了第一份入黨申請書,並暗下決心,一定要按照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

剛穿上警服時,我盼著在街頭智擒竊賊,在小巷抓獲逃犯。可現實擊碎了夢想,工作在機關,每天面對的是翻不過的“文山”,遊不完的“會海”。

那一年的除夕夜,我是在工作崗位上度過的。我和同事伊哥一起值班。他說:“我給你講一個共產黨員的故事吧。在咱們呼和浩特市的東風路派出所,曾經有個叫吳文藝的所長。1995年的一天,吳所長帶領民警抓捕一名歹徒。當他們把歹徒圍堵在家裡時,窮凶極惡的歹徒負隅頑抗。吳所長讓其他民警靠後,自己衝在了最前面。突然,歹徒手裡的槍響了,吳所長胸部中彈。他捂著傷口,向歹徒勇猛撲去。歹徒被抓獲了,但吳所長卻長眠在了他所熱愛的這片熱土上。”

我聽了伊哥深情的回憶,沉默不語,心底卻已是驚濤駭浪。正是因為有吳所長這樣將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黨員,才有幸福安定的生活。而我呢,因為從事內勤工作,就覺得鬱郁不得志。其實,只要幹好本職工作,一樣能為黨旗增光添彩。那一刻,我經受了心靈的洗禮,也悟出了“黨員”二字的真切含義,紅色黨旗在我心中更加鮮豔了。

20xx年7月1日,我終於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此後,我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先後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嘉獎2次、先進個人3次。

20xx年,我通過遴選考試進入呼和浩特市委宣傳部工作。宣傳工作讓我有了更多與黨員先鋒近距離接觸的機會,無私奉獻的“愛心媽媽”張蓮雲、鞠躬盡瘁的“小巷總理”武荷香、紮根基層的“白衣天使”冀啟瑞……他們是我身邊的楷模,讓我敬仰,引我前行。我以他們為榜樣,在宣傳崗位上恪盡職守,默默耕耘,用自己的行動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兌現著紅色黨旗下的莊嚴承諾。

優秀的注重家風培養講話稿 篇13

1991年冬季,隨著新兵入伍的隊伍我到了廣袤的戈壁灘——一座綠色的軍營。臨行前,父親一再叮囑我要好好幹,爭取早一天入黨。我知道,加入黨組織是父親多年的心願,可種種原因導致父親的心願都沒能實現。我鄭重地對父親保證,決不辜負父母的希望,一定爭取早日加入黨組織。

入伍後,我一切從嚴要求自己,把別人休息的時間用來學習和訓練。有一天在訓練的時候我的腳扭傷了,第二天還要比賽,急得我不得了,班排長都安慰我說這樣的比賽以後有的是,不急於這一次,讓我好好休息,爭取早日把傷養好投入訓練。剛好那晚上是我們班站崗,我就想著既然我不能參加比賽,我可以替戰友們站崗啊,讓他們好好休息有足夠好的體力參加比賽。就這樣,我自己在崗位上站了一夜,雖說後半夜又困又累,可想到明天戰友們能生龍活虎地參加比賽,我堅持了下來。在第二天的比賽中,我們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由於表現良好,我如願在第一年入了黨。有的人說,有一部分人入黨前和入黨後不一樣,入黨前拼命幹入黨後拼命躲。這句話警示我不能這樣,真的那樣做就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在以後的軍旅生涯裡我從沒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兢兢業業,任勞任怨。

退伍回家伊始,離開部隊的環境,不覺間對自己的束縛有所放鬆。 農村的環境雖說這幾年隨著上級治理力度的加大有所好轉,可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幾個朋友坐一塊喝酒聊天,不覺間就聊到了村容村貌上,我也是藉著酒勁發了幾句牢騷,總覺得朋友之間沒什麼,說過也就忘了。後來有一天去找朋友辦事,走到門前就聽到有人在屋裡說話,剛好說的就是我那天酒後說的話,說我不該背後發牢騷,有意見也不去支部提。我才知道,我那麼做是在給自己黨員的身份抹黑,這是自己放鬆要求的結果。

從那之後,只要是和組織有關的事情,我都是積極和黨支部去交流,沒有在背後說過一句對組織不利的話,時刻牢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

我把黨徽拿出來,放在家裡最顯眼的地方,每天擦拭一遍。我要用閃亮的黨徽提醒自己,不要給組織抹黑,把自己時刻置於普通百姓的監督之下。

優秀的注重家風培養講話稿 篇14

“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毛主席”,這是外公的遺訓,散發著濃烈的時代氣息,每逢重要節日舉家團聚之時,外婆都會給子孫們講這句話,幾十年如一日。

外公的生平事蹟,都是外婆講給我們的。外公生長在舊社會,家境貧寒,少年時就養成了疾惡如仇、不畏強權的性格,同時又機智勇敢。外婆娘家是小商販,外公在那打雜,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在外求生實屬不易,多次涉險,外公都能冷靜面對,人財平安歸來。後來,外公參加了地下革命工作。新中國成立後,外公就到鄉上任職。

舊貌換新顏,昔日貧苦家庭的孩子,如今翻身做主人,外公倍加珍惜,時刻牢記黨的教導,勤政務實,大公無私。群眾出行困難,就帶領人民群眾修路,把全鄉人流量大的泥巴路都變成了青石板路;群眾吃水困難,就帶領人民群眾建水池、修渠堰、架管道,等等。他始終做到大公無私,只要群眾有合理需求的地方,都會盡最大努力為群眾辦實事。時至今日,這些基礎設施仍然在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中發揮著積極的功用。在個人生活上,外公從不以權謀私,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兩袖清風,永葆共產黨人的廉潔本色。

勤政廉潔的外公操勞成疾,於1964年逝世,年僅46歲。彼時家中最大的孩子是16歲的大舅,小姨尚在襁褓,撫育5個子女的重任落在了外婆肩上,她含辛茹苦、自強自立,不管有多大的困難,沒有向國家申請要過一分錢、一粒糧。在外婆的諄諄教誨和辛勤操持下,舅舅五兄妹先後成家立業,有的後來參加了工作,有的仍然在務農或是做手工業,不論是在什麼崗位,他們都懷著感恩之心,踏實肯幹,過上了安定的生活。

如今,外公外婆這根大樹已是枝繁葉茂,四代同堂,大家庭發展到40多人,孫子輩在大表兄的團結帶領下,傳承優良家風,逐步成長為大家庭的中流砥柱,從事著外交、行政、司法、教育、醫療、經商等行業,在不同領域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

三代人的歷史演變,積澱了“感恩、自強、團結、守法、友善”的優良家風。發揚優良家風,幸福生活千秋萬載何足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