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2022培養良好家風講話稿集合(精選5篇)

欄目: 講話稿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19W

2022培養良好家風講話稿集合 篇1

父親是在我生命的最重要的人。記得我兒時父親教我讀《百家姓》《三字經》《千字文》等兒童啟蒙讀物,並教我寫字、讀書,那情景好像就是昨天的事。

2022培養良好家風講話稿集合(精選5篇)

父親對我說:“天安,你要記住,一個人吃飯長身體,讀書識字長知識,叫知書達理,飯是要吃的,書要讀的。‘耕可致富,讀可養性’。在客堂的兩扇大門上貼的‘耕讀傳家遠,讀書繼世家’的對聯,這叫耕作不忘讀書的人生追求。”父親還給我講:“讀無用的書,做有用的人。平時要吃五穀雜糧,書要讀雜,開卷有益。”等話。

父親先教我讀書時要做到眼看、口唸、手寫、腦記四到位,讀完一本考一本。考試的方法是讓我默寫全書,一字不錯才算合格,非常嚴格。後來,繼承父業,我也做了老師,在教育崗位上做出了成績。在家裡,兒孫們天天看我讀書看報寫文章,兒孫們也愛上讀書,從我父親算起至今已有4代人當教師

讀書寫作成為我家的一個傳統。我的妻子於1991年退休起加入社群志願者,成為一名黨員志願服務者,奉獻社會,服務社群,期間在《解放日報》、《新民晚報》、《勞動報》、《黨史資訊報》等刊發了多篇文章。我自退休起當上了上海市民巡訪員、鎮輿情資訊員、人大特邀通訊員,行走在大街小巷、鄉間小道,寫了許多建設美麗鄉村、構建和諧社群的文章。始終堅持父親“吃飯與讀書”的教誨,圍繞“如何經營好人生”和“營造好家庭”等內容,撰寫許多篇文章刊發在報刊上。獲得了“浦東新區優秀志願者”、“浦東新區優秀家庭教育志願者”和“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 “學習型家庭”、“五好文明家庭”、“尊老愛幼家庭”、“平安家庭”等多個獎項。

我自幼起愛上讀書,與書結伴至今,這歸於父親對我的教誨。書成了我一生的相伴,閒來能做友,忙時能幫手;失意時她最體貼,成功時她最冷靜。每本書都像一位恩人,點化著我,激勵著我,培育著我,成就著我。讓我成就了一個志願奉獻者,讓我的人生紮實豐富,讓我的後輩在書的哺育下健康成長,讓我的家人在書的培育下過著幸福生活,讓我的家庭在書的引導下形成和和睦睦、孝親愛老、勤儉節約、家鄰互助的新風尚。

2022培養良好家風講話稿集合 篇2

對家風認識,原來停留在家庭教育層面。學習了《準則》,有了新的認識,家風是作風反映,連著黨風政風。當前,絕大多數黨員幹部的家風是好的,但也有個別黨員幹部治家不嚴,濫用權力為親屬謀利,甚至縱容家人違法亂紀。黨員幹部的家風不正,已經成為作風問題滋生、腐敗現象蔓延的重要根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黨員幹部要重視“治家”,在“修教、嚴己、防小”上下功夫。

治家首先“修教”,要在愛而有度、教之有道上下功夫。關愛家人,這是人之常情。但以什麼理念、態度、方式關愛,卻大有學問。放眼古今,大凡留下美名的清官正吏,其家教家風也讓後人“仰之彌高”。諸葛亮教誨兒子修身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祖孫三代被譽為“三世忠貞”;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的曾國藩教育子女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子女中不少成為著名專家學者。良好的家教家風,既是共產黨人立黨為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本質的體現,也是對子女真正關愛、培樹成才的保證。父母之愛子,則為計之深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用“正能量”培養教育孩子好學上進、自尊自立;用嚴格的家規管理教育親屬子女應該倡導什麼、反對什麼,從骨子裡去掉傲氣、戾氣、霸氣,低調做人,踏實做事,遵規守紀;用違法案件的慘痛教訓給親屬子女常敲警鐘,讓他們知道滿足,懂得珍惜,當好“賢內助”,做好“官後代”。

治家重在“嚴己”,要在勤儉自律、以身作則上下功夫。前段時間,看到一篇關於羅榮桓元帥以身作則為子女樹立典範的文章。1947年7月,羅榮桓從莫斯科治病回到哈爾濱,全家被安排住在市區一處很寬敞的獨立庭院裡。他多次向有關部門提出將這處庭院挪作公用,自己另找一處房子住。後來,羅榮桓搬到與時任東北民主聯軍政治部主任譚政一起住。譚政住二樓,他住一樓。羅帥對家人說:“住的房子大小,看來是不起眼的事情,但我們是黨的幹部,要時時想到生活在基層的人民大眾,不能官越做越大,住的樓越來越高。”羅榮桓還說:“生活不要特殊化,一味追求舒適的生活,講究吃穿,貪圖享受,就要變壞的。”就是像羅榮桓、周恩來、焦裕祿等黨的先鋒模範一生清正廉潔,嚴管家人,鑄就了共產黨員的高尚品行和廉潔操守,培育了好家風,留給後人寶貴的精神財富。“以身作則”是一種無言、無聲的教誨,是最形象具體的傳達與詮釋。作為黨員幹部,如果因為當了領導,心氣就高了,說話就橫了,生活就享受了。這樣,子女就會效仿,家風就難以樹正,也就遲早會發生問題,把自己送上“不歸路”。要管好親人,黨員首先要管好自己,加強自律。在己身正的前提下,劃清公私角色的界限,保持職業身份與家庭角色的距離,加強對家屬親人的教育、提醒、約束,使他們自覺嚴格要求自己,樹立良好的家風和清廉的作風。

治家必須“防小”,要在防微杜漸、堅守底線上下功夫。從大量揭露出來的違紀違法案件看,腐敗分子並非一開始便是腐化墮落之人,他們剛開始從政為官時,也都能嚴格要求自己,慎言慎行,卻在面對金錢、美色、人情時,失去了防微杜漸的自覺意識,未能經受住考驗,讓別有用心的人有機可乘;有的是家屬親人收受別人一件衣服、一瓶化妝品、一點特產等,或者睜隻眼閉隻眼,或者輕描淡寫說說,無形中縱容了家屬親人,給人留下了縫隙,腐敗打開了缺口。從善如登,從惡如崩。貪“小”多了,就想貪大,就會上癮,最終既害了自己又害了家人。治家、防腐須從源頭做起,從小處抓起。黨員幹部要時刻謹記“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愚者暗於成事,智者見於未萌”等至理名言,面對誘惑謹小慎微,只有慎始,才能善終。要經常和親人交流溝通,準確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對苗頭性問題,及時制止、嚴肅批評,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2022培養良好家風講話稿集合 篇3

我的家是一個大家庭,良好的家風是我家的光榮傳統。父親母親和叔父嬸嬸一輩子沒有分過家,全家老少互尊互敬互愛,十分和睦。老一輩相繼去世多年了,良好的家風仍然得以傳承和發揚,全仗我有一位黨員長兄。“良好家風、黨員帶頭”,長兄帶頭樹立起良好家風。

一是敢於擔當,稱起“老大”。俗話說“兄長如父”。家裡相繼送走四位老人後,長兄就明確告誡我們幾個姊妹、兒女、侄兒侄女們,不能忘記老一輩生前的教誨,堅持和發揚家庭以往好的家風。提出:第一,大家不能散,人心不能散,不能不團結,不搞自家鬥;第二,做實在人,和睦鄉鄰,要尊重他人,不要因日常小事與人不利,與人不和;第三,做事要謹慎,做事要乾淨,不該要的不要,不該得的不得,不給組織添麻煩,要感恩黨和社會,感恩組織的關懷、關心;第四,學法知法守法,不能違法亂紀;第五,多講奉獻,有難互幫;第六,要學會珍惜節約,不鋪張浪費,低調辦事,不好張揚。全家人把這六條簡化為:堅持團結、敬重鄉親、懂得感恩、遵法守紀、嚴格要求、勤儉節約、老實做人。十多年來,我們姊妹幾個和下一代,都照長兄所要求的去做。家裡有7名黨員,更是起到了帶頭作用。

二是身體力行,作好表率。長兄是老北大畢業生,高階工程師,副縣級退休的黨員領導幹部,今年77歲了。他要求全家做到六條,自己身體力行,首先做到做好,為我們樹起了表率。他擔任縣級領導,從不忘乎所以。無論是在職還是現在,每次回老家從不擺架子,主動與門口鄉親們打招呼,說話攀談,詢長問短,解答群眾關心的問題,宣講黨和國家的有關政策,為群眾解疑釋惑。我嫂子小我長兄幾歲,近幾年身體不好,日常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長兄就用大量時間陪護我嫂,精心照顧,從不有任何怨言和煩躁。我遭遇兩次失業,現在臨時工作收入不高,經濟難免不寬餘。長兄經常詢問情況,真誠相助,解我之難。對待兒女們的工作和事業,他從不找縣裡領導要求什麼,總是讓他們自己去奮鬥、去鍛鍊。每逢春節,長兄總是擠出時間和一大家人團聚,聽聽各方的工作、生活情況,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希望。

三是學習“充電”,引導示範。雖然長兄已年高古稀退休清閒了,但他沒有丟下書本。他時常講,形勢變化快,發展變化大,要多讀書視,不斷“充電”,不然要落伍。他堅持看電視新聞、閱報、讀書,寫詩填詞。特別是創作詩詞時斟詞酌句很是認真,學會了操作電腦,與詩友在網上交流探討,還自己出了詩詞集。我也受到長兄的影響成為詩詞的愛好者。幾個侄兒侄女更是勤於讀書,不甘落後

四是不追潮流,固守節約。長兄上學時就很注重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穿得很舊的衣服或損壞的衣服,他總是不捨,依舊穿著。到了縣級領導崗位至今,從不趕新潮買時尚衣服,繼續保持著勤儉節約的光榮傳統。他對我們說,物質能用要盡其力,不可太鋪張了。

良好家風,黨員帶頭;光榮傳統,從我做起。可尊可敬的長兄,用榜樣的行為贏得了家人的點贊。

2022培養良好家風講話稿集合 篇4

父親上世紀50年代中期出生,從農村到縣城,他們那一代人吃了很多苦,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作風,但節約的生活並沒有影響父親的浪漫情懷。

父親的浪漫不是風花雪月,而是集陶淵明、徐霞客、辛棄疾於一體的浪漫。

他喜歡田園生活。他種了很多菜,常常吃不完,還時常讓我與姐姐拿到街上去賣。種菜需要積肥,父親常常挑著滿滿的糞桶從家裡穿梭而過,他這種行為總被母親怒斥,他總是為自己辯護:“沒有大糞臭,哪有五穀香!”其實當時父親已是鄉鎮黨委書記,母親是高階教師,工資比他還略高,家裡並不缺他種的這點菜。我想這是父親的浪漫,親近自然,熱愛勞動,敬惜民力,有著陶淵明“抱拙歸園田”的情懷。

父親愛行走。一直希望退休後買輛車,3萬元的麵包車就可以,只要能裝下媽媽和家當,包括煤氣罐和鋪蓋。他打算退休後開著這輛車去遊覽祖國各地。用雙腳丈量土地,記錄所見所聞——這是徐霞客似的浪漫。

父親喜歡下鄉。記得我與姐姐讀大學時有一次暑假,我們縣一個水庫被沖毀,整個村莊在水庫下面,通訊全部斷了,不知情況如何,他便帶我們一起去現場看看災情。因為路被沖毀了,我們3人餓著肚子步行了7個多小時,我的涼鞋底走斷了,腳上磨出3個泡。但當我們出現時,村民們非常激動。因為在村裡,父親是第一個出現的“縣裡的同志”。我們隨父親一起去檢視災情也忘了疲勞,回來仍然走了7個小時,不再覺得難行。

我在襄陽工作時,報名參加援藏。父親很擔心,上網查找了許多西藏瓊結縣的資料,但還是鼓勵我積極報名:“只要祖國有需要,你就要主動接受任務!”我知道,憂國憂民,從不畏懼,時刻準備——這又是辛棄疾式的浪漫。

2022培養良好家風講話稿集合 篇5

很多年前,爺爺退伍之後在我們村的大隊部附近開了個小雜貨店,生意不是太好,勉勉強強能夠生活。儘管這樣,爺爺每年年底都要去趟鄉稅務所,說是去繳稅。第一次去的時候,稅務所工作人員告訴我爺爺,像他這樣的雜貨店,無論是店面的規模還是營業額,完全可以不繳納稅收。

但是爺爺卻堅決不同意,他還說,繳稅是每一個公民的義務,必須要繳,再說了我是黨員,更應該起到帶頭作用。

爺爺納稅從來沒有間斷過,這是聽我父親說給我聽的。我不明白,爺爺為什麼這麼固執呢?白白地浪費錢呢?再說了,他的雜貨店真的不夠納稅資格啊!家人每每說起此事,爺爺總是把臉一沉:“你們懂什麼?這是國家大事。”

後來,爺爺的雜貨店不斷擴大、翻新,爺爺就馬不停蹄地去辦理營業執照,拿到了營業執照,爺爺眉開眼笑地對稅務所的工作人員說:“哈哈,我終於可以理直氣壯地納稅了,看你們以後還敢不敢為難我?”在場的人不禁豎起了大拇指。

爺爺說到做到,真的起到了黨員的帶頭作用,他不僅自己積極、主動納稅,還動員身邊的開店的小老闆去辦理營業執照、主動納稅。可是別人不像我爺爺那樣,他們都說爺爺是傻子。其實,我也是這麼想的。

得不到大家的擁護,爺爺仍然堅持納稅,仍然孜孜不倦地教導我們,公家的稅不能少繳,納稅是國家大事。隨著我國納稅政策的不斷完善,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且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造福於天下,給老百姓帶來了很多的優惠和實惠。這個可能就是爺爺所說的“國家大事”吧!同時,我也對爺爺以前的做法有了新的認識,從心底裡佩服他。

前年,爺爺不幸因病仙逝。臨終之前,他不僅把經營一輩子的店交給了我父親,更重要的是把依法納稅的事也交給了父親。“公家的稅不能少繳,納稅是國家大事。”爺爺的教誨我們銘記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