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好家風培育好作風演講稿(精選15篇)

欄目: 講話稿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54W

好家風培育好作風演講稿 篇1

我的父親是一個地道傳統的農民。

好家風培育好作風演講稿(精選15篇)

印象中,他終年忙活在田地裡,很清閒,所以家中糧倉總是豐盈。父親說,農人平時多苦一把,倉中有糧,饑年不慌。

記得能下地幹活時,父親就領著我們到地裡幹活,講解如何幹活才能事半功倍,磨礪我們的耐心和意志。

父親說,人哄地一年,地哄人三年。上學後,我才悟得讀書如同犁地,也是要把每一個知識點不落下,精心鑽研,才有好的收成。

父親常叮囑我:幹工作,一定要用心盡心,切忌浮滑懶惰。

自己結婚後,坐下來跟父親閒談,提起婚姻中意見相左,他緩緩地說:“女人一輩子不容易,男人要學著寬容。”?

我的母親特別能吃苦。

多年的操勞使得她患了很嚴重的類風溼關節炎,雙腿走路時就像一對圓括號。數九寒天,廚房如同冰庫,她就坐在老式的風箱跟前燒火,為上學的我們蒸饅頭,“哧嗒哧嗒”地拉風箱聲,響過一個冬天又一個冬天。母親常說:“我們沒文化,吃了很多虧,你們要好好讀書,把書念成。”

父母這兩本深厚綿延的書,其間有高山,流水,良田,更有良知。兒女們只要用心讀,那便是家風,民情,教化,國音。

也許若干年之後,我的兒女們會淡忘父祖栽植瓜果桃李的辛苦,但我一定會努力教誨他們:如何津津有味地品嚐麥米之香,如何在面對困難時把脊樑挺得更直,如何在天地間把“人”字書寫得方正敦厚。

家風是什麼?家風是待人接物、為人處事有度有方,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勤儉節約播種愛心。春雨潤物細無聲,春風如沐化萬物,家風就是父母的一言一行,一思一慮。

好家風培育好作風演講稿 篇2

人生需要良好的家風來照亮指引,家風的內涵很豐富,但這三點不可少。

第一個是“善良”。有了善良之心,有了感恩之心,有一顆關懷體恤之心,才會愛這個世界,愛周圍的人,愛所有的生命。一個人活在世上,不過是向人世借幾十年光陰而已,要在有限的時光裡成己達人,才對得起自己的一生。善良可以說是我家的第一個家風。爺爺奶奶就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他們曾這樣諄諄告誡子女:“做人千萬不要去做惡事,作惡多端,會有報應。”這樣的家風也深深地影響了我,無論在哪裡無論和誰打交道,我都與人為善,不做違背良心之事。

第二個是“勤儉”。父親教育我,端正勤儉,是居身良法。“量其所入,度其所出。”“能不為息患挫志,自不為安樂肆志;在官無儻來一金,居家無浪費一金。”“振乃家聲,好就孝悌一邊做去;成些事業,端從勤儉二字得來。”不能投機取巧、不勞而獲,鋪張浪費。父親在當地農行工作,勤勤懇懇幹了一輩子,不貪不佔,年年被單位評為先進工作者。為了養育我們6個孩子,母親起早貪黑幹著生產隊裡的重活累活苦活。

第三個是“學習”。學習無止境,向書本學習,向社會學習,向他人學習,不斷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父親常對我們兄弟姐妹說:“知識從哪裡來,就是從學習中來。”父親只讀了兩年私塾,後來他能夠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就是因為刻苦學習,向同事學,向書本學,向實踐學。現在老父已經80多歲了,還天天堅持讀書看報,可以說“活到老,學到老”。

心靈的家風也是生命的家風,心靈的家風越亮,生命的道路越長,生活的道路越平坦。為此,我要不斷為家風加油加薪一代一代相傳,千萬不能讓它們熄滅了。

好家風培育好作風演講稿 篇3

“這事不算事”,是老爸常說的一句話,據他說是爺爺那輩就留下的家訓。雖然樸實無華,卻在關鍵時刻一步步激勵我前行。

小時候,我特別膽小,和我一般大的小夥伴都學會騎自行車了,可我還是學不會。主要是我怕挨摔,不敢騎。哥哥在後邊推著幾次,我在前邊騎著,口中嘟囔著不讓他放手,摔是沒摔著一次,但還是撐不住把,不會騎。我和哥哥都洩了氣,愁眉苦臉沮喪回家。我說我真笨,人家都會騎車了,我還是不會,怕是一輩子也學不會了。老爸聽了哈哈大笑:“這點事算啥事,我保你三天學會”。於是,在老爸的指導下,摔過幾次後,我真的學會了騎車。

大學聯考失利,我只能進入一家職業學校學習。前途黯淡未來渺茫,我唉聲嘆氣,不知該何去何從,見到熟人羞愧難當。老爸為我做好吃的,開導我:孩子,這事其實不叫事,你爺爺那時候家裡困難,都餓得快不行了,最後不還是過來了嗎?我那年做生意賠光了,不也是照樣過來了。考不上大學怕啥,學一項技術也不錯呢!老爸的話使我在陰霾中看到一股光亮,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氣。

畢業後被安置在一家工廠上班,和所學的專業相差甚遠,轟鳴的機械,噪雜的環境,使我迷茫煩躁,不想一輩子就這樣過下去。老爸安慰我,改變不了環境就改變自己,你不是喜歡寫文章嗎?業餘沒事就寫寫,心裡就舒服了,說不定還會寫出點什麼名堂來呢!老爸的話如一陣及時雨適時點醒了我。於是,所有煩惱盡書筆端,在工作和生活中,我找到了很多素材,試著寫稿,試著投稿,慢慢地,我的文章滿天飛,上了許多報紙副刊,廠長看到後,把我從忙碌的車間調到寬敞明亮的辦公室,負責單位宣傳。寫作,改變了我的人生,也讓我有了用武之地,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刻骨銘心的一段戀情受挫,我深陷其中,萎靡不振。老爸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只是呵呵一笑,我當什麼大不了的事呢,就這點事呀。閨女,還記得你表姐吧,她談了20xx年的男朋友又找了新女友,你表姐鬧自殺鬧了好幾回,看著像多大的事,最後怎麼樣,還不是找了個更合適的。緣分這東西,強求不得。好的,屬於你的,都在後面呢!聽了老爸的一番勸慰,我慢慢走出失戀的陰影。後來,找到一份屬於自己的幸福愛情。

“這事不算事”,所表達的是一種樂觀、睿智、豁達、淡泊的生活態度,使我們從容度過生活中的種種逆境,蓬勃向上。人生中難免遇到風雨坎坷,不消極沉淪,自怨自艾,要相信自己,從容面對。

好家風培育好作風演講稿 篇4

從我爺爺那輩起,我家就有口傳的“三要三不要”家規了:要忠厚,不撒謊;要勤快,不懶惰;要節約,不浪費。

我父親解放初期入黨,在村裡當了大半輩子幹部。大門以外,他是全村致富的帶頭人;大門以裡,他是我家家規的繼承者和示範者。

無規矩不成方圓,家規的重要性非同小可。除了“三要三不要”,我家還有一些不成文的規定。尊卑地位,老幼有別。爺爺經常說:“拾根草棒有長短”。一家之口,要有尊卑有序的禮數,下輩孝敬上輩,長輩關愛晚輩。勤儉持家,內外有別。那些年,日子過得緊巴,一家人省吃儉用,一件衣服補了再補,一碗飯吃完了添了再添,一粒米掉在桌子上都要撿起來。對外則要熱情大方,以最好的飯菜招待客人。我父親經常說:“再窮不能窮了來客,再富不能忘了節約”。

身為黨員幹部的父親,教育我們要走正道,不做歪歪事;要愛人民愛集體,不能只為自己著想。

有一次,村裡一個烈屬遺孀生病了,我父親就將家中僅有的10斤麵粉送給這一對相依為命的母子。90歲高齡的爺爺因病住院,父親帶頭陪床,爺爺吃喝,父親一口一口地喂;爺爺大小便,揹著去衛生間。後來,父親公務在身,母親接替他照顧爺爺。醫護人員和病友都以為母親是爺爺的親生女兒,對她讚歎不已。

這些都是我家的家規,體現在一言一行之中,教我們如何待人接物,做人做事。

好家風培育好作風演講稿 篇5

弘揚家庭美德,樹立良好家風,是我們每一個家庭的責任擔當,更是我們黨員幹部的責任擔當。黨員幹部樹立良好家風,要以自己的思想道德情操,給家人一個榜樣。

在湖南省永興縣,至今流傳著大將黃克誠的家風故事。說黃老奔走革命,40多歲才有了孩子,舐犢情深較之常人更甚,但是他對子女要求卻十分嚴格,曾給子女們立過許多家規:“你們要學革命,不要學世故。千萬不可不學革命,卻把世故學會了。”“你們要靠自己的努力奮鬥成才,不要靠我的什麼關係、後門,我黃克誠是沒有什麼後門可走的。”“小汽車是國家配給我辦公用的,不能私用。”

何謂家風?《辭海》中解釋:“家風,猶門風。指一家的傳統作風、風尚。”我國是一個有著5000多年曆史的文明古國,崇尚操守廉潔之風。在豐富的傳統文化中有許多關於治家的經典語言,如“上樑不正下樑歪”“撒什麼種子開什麼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治家嚴,家乃和;居鄉恕,鄉乃睦。”等等,講的都是家風對一個人的影響。由此看來,良好的家風,猶如一棵小樹成長時所需的空氣、土壤、陽光、水分,只有這些具備時,小樹才能成長為參天大樹,才能成為棟樑之材。

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有什麼樣的做人態度和做事方法,作為黨員領導幹部來說,家風還連著作風,影響著黨風、政風。家風正則作風優、黨風清、政風淳,家風不正,就容易滋生腐敗。縱觀領導幹部貪腐的案例,大多數背後都是家風不好,妻子兒女品德不端,有人將會利用家庭的弱點作為攻擊的突破口,如向黨員幹部家人行賄,拽其邁入貪腐之門,走上貪腐之路。

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講的就是一個人把家庭經營好了,才能把國家治理好,社會才會和諧,天下才會太平。作為黨員幹部,只有樹立良好的家風,才能樹立純潔的黨風、政風,才能抒寫親民愛民的奉獻篇章。黨員幹部樹立良好家風,要常修家風之課。

一方面要言行一致,做好子女的榜樣。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正如強調的,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作為黨的領導幹部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家人的榜樣,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經常自警、自醒、自律,作表裡如一、言行一致的表率,做到家裡家外一個樣,要“立言立行”,做好子女的榜樣。另一方面要從嚴治家,在親情中昇華。家事不是小事,“一室不掃,何以掃天下?”對領導幹部來說,在幹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應注意抓好家風,對自己的配偶子女,經常進行政治思想與理想信念教育,一旦發現有不好的苗頭出現時,要及時制止,給予批評指正,如果家人確實出現了違背黨紀國法的情況時,決不包庇袒護,在生活、工作中,時時處處,帶頭樹立好榜樣。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親屬樹立正確價值觀,也才能端正家風,建設新時代的家風文化,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中生根,在親情中昇華。

好家風培育好作風演講稿 篇6

我的爺爺是個老黨員、老革命。1935年參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參加新四軍,解放戰爭時期任第二野戰軍衛生部第七醫院醫務主任,參加過淮海戰役。建國後,任西南軍區支援司令部衛生防疫科科長。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轉業到地方。爺爺常常告訴我們晚輩,為人要正直,勤儉節約,獨立自主,熱愛學習,無私助人。爺爺的一生就是這樣做的。

小的時候我最怕爺爺,因為爺爺要求嚴,吃飯時不准我們掉一顆米粒到桌子上。那時他在單位裡級別最高、工資最高,可他卻非常節約。在他的帶動下,我們家所有成員都養成了不浪費糧食的習慣,考入大學的女兒參加了學校的綠色飲食協會,倡導節約糧食。

一直到我結婚前,家裡都沒有買電視機,爺爺訂閱了大量報刊,要求我們全家閱讀學習。有人認為爺爺小氣,說他對自己的子女過於嚴格。可爺爺對別人卻大方得很,特別是退休以後,常常有家庭困難的人來借錢。很多人是有借無還的,可他卻照借不誤。有一年一個農民來住院沒有錢,爺爺就自己掏錢給他住院,旁邊有人說:“老爺子,素不相識。別人哪裡會還!”可爺爺說:一條命重要!

這樣的事情不止一次,但爺爺每次都傾囊相助,而自己卻過著最簡樸的生活,穿著打著補丁的衣服,吃著最簡單的飯食。記得單位裡一位老職工的女兒摔壞了腿,於是過來借輪椅,輪椅是爺爺買來自己用的。可他一聲不吭地借給人家,即使自己行走不便也不讓我們去要,說別人年輕現在更需要。我有位女同學是農村的,爺爺得知她家庭困難,常常資助她、鼓勵她。爺爺快去世的時候,他把自己最值錢的一臺窗式空調捐給了醫院,並且寫下遺言把自己的遺體捐給醫學院,所有的東西交給組織處理。在爺爺的追悼會上,有個年輕人前來弔唁,和同我們哭得一樣傷心。他是個環衛工人,家境貧寒,曾經自暴自棄,但爺爺沒有輕視他,經常鼓勵他,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信任他。慢慢地,我明白了幫助他人的意義所在。尊重別人愛護別人,也才會得到了別人的尊重。

母親曾經是我們這裡的婦聯主任,她和爺爺一樣胸有大愛,正直無私。記得兒時我們家常常收留那些遭遇家暴的婦女,母親常常奔走於鄉村和法庭之間維護婦女兒童的權益。退休後,母親支助孤兒,呼籲社會為腎衰婦女捐款。她常常說自己和爺爺一樣都是黨員,應該以爺爺為榜樣傳承家風。受到家裡的影響,女兒和我們一起參加義工活動,和外婆一起支助失學兒童,積極努力上進。

傳承家風,言傳身教;道德修養,從小培養。只有養成好的習慣、好的道德素養,才能堅持自己的信仰,把良好的家風一代代傳承下去。

好家風培育好作風演講稿 篇7

我常給兒子糖糖讀《弟子規》《顏氏家訓》之類的故事。意在培養他的孝順、仁愛之心。後來發現,收效甚微。現實生活中,他是我們家的土皇帝,我和老公為他為奴為婢,被他呼來喚去。他一會兒讓我幫他幹這,一會兒命令爸爸為他做那,晚一秒,就耍性子。反過來,你讓他幫著撿個東西,他都一百個不情願。

平時吃東西,都把最好的留給他,漸漸地,他自己也習慣挑最好的,從不顧及爸媽。

我找來動畫版的《孔融讓梨》給他看。並解讀孔融的孝心。隔日,我特意買來梨,洗好裝盤,端到兒子面前。他挑個最大的,甚至沒想到給爸媽拿一個。我問:“還記得孔融讓梨嗎?他總是先把好的大的分給家人,自己吃最小的。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大的他吃不了。我就能吃全吃完,你看。”說著咬下一大口。

不由想起我小時候,我們姐弟三個,一家五口,雖然那個時候生活條件沒現在好,但一家人無論誰有了好東西都會想著別人,從不會只顧自己吃。“不吃獨食”成了我們家一條不成文的一條家規。孩子得到好吃的,要先問問父母吃不吃。

後來,姥姥過來照顧糖糖。我買了燒雞為她接風。撕下一個大雞腿:“媽,您吃這個大的。”姥姥疼外孫,轉手給了糖糖。他坦然接受。我又撕下另一個:“媽,這個是女兒孝敬您的,一定得吃。”老媽不再推託,她扭頭對糖糖說:“看,你媽多孝順我,你長大了也要孝順你媽喲。”沒想到糖糖立馬把雞腿舉到我的嘴邊:“媽媽,你吃這個好的,姥姥你看,我也孝順我的媽媽。”說著得意地衝姥姥笑。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一件事:做給他看。講再多抽象的道理都不如做一次。這些生動又真實的行為,容易看懂,又容易模仿學習。

於是我們母女約定在糖糖面前“秀”孝順。比如分包子:“媽,您吃這個大的,肉餡多。”姥姥很配合:“還是我女兒孝順,真是好孩子。”晚上,我為老媽端上洗腳水。我相信,身教的力量。

不知從何時開始,糖糖也成了小孔融,分好吃的,先給大人分一圈,最後自己再吃。自己喝水時,也會幫我們端一杯。一起去動物園玩,我嘀咕了句腿疼,他立馬幫我揉腿。公交車上還要給沒座的老人讓座……不知不覺,兒子變成了一個孝順的小暖男。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家庭教育,教給孩子的首要品質就是孝。一個有孝心,有仁愛之心的孩子,是永遠不會偏離人生的正確軌道的。

好家風培育好作風演講稿 篇8

父親生前很嚴謹也很勤奮,在他64年的生命旅途中,像一架不知疲倦的風車,不停地旋轉,人生征程漫漫的煙雲飛逝而過。

父親每日看書學習都睡得很晚,天剛剛亮就又起身勞作了,上班時是這樣,退休後賦閒在家也是如此。父親的知識就是這樣一點點積累和豐富起來的。他小時候家境貧窮,前後加起來上了不足兩年的學堂,後來卻做了一輩子文字工作。演講時口若懸河,引經據典,生動有趣,他還寫得一手好字。

父親常說:“勤能補拙。”幾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學習,從未間斷。他的勤奮無形中影響著我們,我們無論工作還是生活都積極向上,全家人都加入了黨組織,是個名副其實的“黨員之家”。

晚睡早起也成了我多年的習慣。在別人還在夢鄉時,我就披著滿天的星光,邁步在寂靜的大學校園,想象著棲鳥的夢囈,呼吸著凌晨空氣的清新,傾聽著歲月無聲無息地揭過的每一頁的日曆。每逢這時,我就有一種對大地的感恩,文思就會如清泉一樣溢位,閃現著留不住的飛逝的歲月片段,靈感湧動,腹稿就這樣在腦海形成,於筆端從容地瀉出。

如今,我已有了一種無形的緊迫感,不忍心讓平淡無奇而又庸常的日子,沒有濺起一絲浪花就匆匆逝去;儘管我已過了考慮自己所謂前程和晉職的年齡,歲月已經染白了我的鬢角。我正品嚐著不期而來的那杯醇厚的人生老酒,品味著伏案寫作的寂寥而又無限充實的日子,在筆耕中享受到了別人少有的樂趣。一張張發表了我的文字的報紙,一份份郵寄而來透著墨香的文學雜誌,一本本的獲獎證書,這就是我心路的簡潔歷程,也是我在走過的人生道路上留下的痕跡。

感謝我的父親,他時常說的那句“勤能補拙”,燃亮了我的人生之路。

其實,在你讀書做人的同時,你也在讀這個社會;寫作的本身,其實就是生命的燃燒;只有當你站直了身體,影子才不會彎下。人的一生可能有很多的遺憾,生命的旅程也一樣的有長有短。父親慈愛勤懇的一生,像一盞溫馨、平和、不熄的燈盞,那散發的熠熠光束,讓我受到了有益的啟迪和震撼。

好家風培育好作風演講稿 篇9

我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從小體質就差,三天兩頭生病住院。我一直希望自己做一份輕鬆的工作,偏偏我做的是最累的工作,在棉紡廠當擋車工人,工作三班倒。

我一度想換份工作,父親愣是不答應:“別人能吃的苦,你也能吃。”父親有很多老戰友在大企業當老總或政府機關身居要職,給我換家單位不過是他一句話的事,可他就是不肯拉關係走門路。我和他講不通道理,就擅自做主到一家新開業的超市打工,父親知道後趕到超市把我找到,送回棉紡廠。在當時的我眼裡,天底下沒有比父親更心狠的人。

車間裡經常有一些廢棄的線團,我拿一些回家給母親用,無意中被父親看到,他暴跳如雷,呵斥我:“送回去,以後不許拿公家的東西回家。”我委屈地淚水在眼眶裡直打轉:“同事們都往家裡拿,我怎麼就不能拿?”“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我從小是怎麼教你的。”父親語重心長地說,“你拿一個線團,她拿一個線團,工廠早晚有一天會被你們拿垮。”家裡有這麼一個廉潔的老黨員把關,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動過公家的一針一線。

父親是和平年代的軍人,參軍第二年入的黨,從部隊退伍回到地方後,當了兩年村支書,又到鄉中學當了幾年語文老師,後到縣教委工作,一步步從普通職員晉升到教委主任。

父親的官雖然做得不大,權利範圍也有限,但在他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他也沒為家裡做過貢獻,家人都對他頗有微詞。父親是非農業戶口,母親和我們兄妹三個是農業戶口,那些年為農轉非的事,母親沒少和父親發生口角,尤其是我和兩個哥哥到了上學的年齡,母親心裡更是著急。週末,父親一到家,母親就催他:“我的戶口不急,再種幾年地也沒關係,孩子們的事不能等,他們將來要考學,要參加工作,你忍心耽誤孩子們的前程?”父親慢條斯理地說:“急啥,種地有啥不好,國家有政策,該轉的時候就轉了。”

我們兄妹三個中間,數大哥的腦子最好使,學習成績也比我和二哥強。因為父親不緊不慢的性子,大哥大學聯考時以三分之差與大學失之交臂,如果是非農業戶口,至少上個職業大專沒問題。大哥落榜後在村裡當了三年民辦老師,那時父親已經在縣教委工作,母親說:“趕緊給老大辦辦,轉成公辦教師。”父親說:“比他工齡長的民辦老師多了去了,我是個黨員,首先得以身作則,不能先給自己的兒子走後門。”母親生氣地罵他:“就你覺悟高,也沒見你掙個金山銀山回來。”這一拖,大哥就成了一名莊稼漢,與泥水汗水打了一輩子交道。

凡是在教委有點關係的民辦老師,有的比大哥工齡還短,不照樣轉成了公辦老師?為這事,母親和大哥很長時間都對父親有怨言。

二哥國中畢業後考上了地區一所衛校,有知情的親戚提醒父親提早活動,給二哥安排個好單位,父親充耳不聞。二哥寒暑假回家,身上沾染了一些喝酒、打牌的惡習,經常溜出去和同學鬼混,成天不著家,父親責罵他:“不要以為考上中專,就萬事大吉,工作後無一技傍身,照樣會下崗。”說著扔給二哥兩本醫學類的書籍,讓他好好研讀。

二哥畢業那年,見父親對他的工作不上心,才慌了手腳,讓母親幫他求求父親,總不能一畢業就失業,那樣三年中專不就白上了。父親丟給母親一句話:“是我的兒子,就讓他用真本事說話,別在背後搞小動作。”父親指望不上,母親又是個家庭婦女,二哥明白只有靠自己了,他在實習單位努力表現,兢兢業業,別的實習生懶得乾的活,他都主動去幹,贏得了主任和同事的一致好評,畢業後順利地留在了縣醫院工作。

父親不吸菸不喝酒不喜應酬,做事嚴謹,為人正派,親戚朋友中間有為孩子上學、考學等,上門來找父親辦事,父親從來不收人家的禮,家人誰收了誰給人家退回去,在這件事上沒得商量。合乎規章制度的事,父親痛痛快快地給人家幫忙,違反原則的事,不管人家送多少禮塞多少錢,父親都鐵面無私地駁回人家的面子。親戚中有人誇他公私分明,對得起黨員這個稱號,也有人罵他不通人情,白吃著公家飯,什麼事也辦不了。

年少時懵懂無知,我不理解父親濃厚的黨員情懷,不懂得父親為什麼把黨員的聲譽看得比命還重,甚至羞於在小夥伴中間提起父親是一名黨員。直到我和兩個哥哥成家立業,在不知不覺中我們用父親的標尺來衡量自己的言行,來教育我們的下一代,原來一個老黨員對我們的影響如此之巨大。

人間正道是清白,如今,幹了一輩子革命工作的父親已經到了古稀之年,他一生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督促家人和子女,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光明磊落,腰板才能挺得筆直。

好家風培育好作風演講稿 篇10

規以正圓,矩以正方,有了方圓,便有了規矩。說起家裡的規矩,總能憶起很多來,看似嚴肅的話題,竟也別開生面地有趣。

父母為人傳統,作為上世紀50年代左右出生的人,雖未熟知儒家禮儀,卻也有世代傳下來的規矩。別的不說,就是見了長輩客人,必然是要恭敬問候的,若是仰頭滿臉傲慢或是低頭佯裝無知,被父親遇見或得知,少不得挨一頓說。即便是有些人曾跟父親發生過沖突,彼此並不往來,父親也常要求我們見了應該打招呼,他說上一輩人之間的矛盾,跟孩子並無關係,見面尊稱這是最起碼的禮貌。

平日裡吃飯,也有很多規矩,首先吃飯時候要招呼大人,等全家人都齊了,才能動筷吃飯。當時大伯父吃住跟我們在一起,一般有什麼好吃的食物都要先讓著他。

說到吃的,便不得不說家裡的節儉,尤其是父親,最看不慣我們浪費糧食。每次吃完飯,飯碗內必須乾乾淨淨,不僅不允許剩飯,只要上面還沾著米粒,必然被父親叫回,全部劃拉進嘴裡方能離開。吃飯時要仔細,不能掉落太多飯渣。父親說我們,一點也不知道過日子,一看就是沒被餓過,餓急眼的時候,什麼都是好的。

還有做人的規矩,說話要有準,做事要有譜,定好的事輕易不要改變。時常有人通過父親幫著借錢週轉,父親少不得當保證人,一來二去,不免發生借款人到期違約的事情,沒有辦法,很多時候,不是借款人不講信用,就是出借人不講道理,結果先用家裡的錢幫著還上。最慘的一次,借款人攜款消失,最後只能墊付,成了一筆死賬,雖然出借人並未追究,可父親說,做人要講信用,畢竟錢是我去拿的,就有責任幫著歸還。父親教給我們要以誠待人,雖然有時吃虧,但對得起良心。

父親常常告訴我們要腳踏實地,遠離歪門邪道,當年爺爺便嗜賭如命,輸掉了大半個家業,還常常同奶奶打架。父親對此深惡痛絕,不允許我們沾賭。只要是有賭博的地方,無論額度大小,他都遠離,也禁止我們往那樣的場合湊。

這些規矩,印在心裡,融入血液,深入骨髓,浸潤了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成為我們行走在世間的標尺和準則。當要破壞時,諄諄教導便在耳畔響起,陡然萬丈鴻溝,再難逾越。

好家風培育好作風演講稿 篇11

我的父親是一名黨員。小時候,父親對我相當嚴厲,尤其在做人處事上,教育我要誠實做人,不許說謊,不許拿別人的東西。

我印象最深的事是9歲那年的一天清晨,我和附近一戶人家的孩子一起去上學,路過村子中央的老井房時,那孩子發現一個剛剛離開的大哥把帽子遺忘在井臺上,就順手揣進自己懷裡。放學後,我正好碰到那個丟了帽子的大哥在尋找他的帽子,我就告訴了他。

不想,這一下惹了大禍,那孩子不但不承認帽子是他拿的,還誣賴說是我拿了交給他的。他的母親就拖著他,一路打上門來叫罵,父親氣急了,以為我真的拿了別人的帽子還說謊,操起一根皮繩就狠狠打了我一頓。那一頓皮繩讓我疼痛難忍,也在我心裡留下了深深地印痕。我曾經埋怨過父親的不分青紅皁白,但是隨著時間的移動,我慢慢理解了父親,他是怕我小小年紀就學會說謊,也怕我變成那種“小時偷針,大了偷金”的人,這是他不能容忍的。

父親這樣要求我,自己也是這樣做的,生活中,他做事“釘是釘鉚是鉚,喇叭是銅鍋是鐵……”絕不容許半點摻假。

當時,村莊有一個下派的駐隊幹部,沒有務農經驗,經常不切實際地要求農民執行上級的指示。正是種麥季節,人們忙得不可開交,駐隊幹部卻要求大家耗費幾天時間在場院挖一個七八米的深坑來貯存溼玉米杆,耽誤農事不說,貯存的玉米杆到了冬天就發黴腐爛了,根本不能給牲口吃,純粹是勞民傷財。別人都不敢說,父親卻直言反對。

還有一次,當保管員的父親發現另一個保管員在庫房領取飼料糧時,偷了糧囤裡的小麥,父親追到那人家裡,查到那袋糧食,那人抵賴不過,便跟父親商量,說只要父親不說,就把那袋糧食跟父親平分。耿直的父親還是如實向大隊報告了。

父親從來沒有改變自己誠實做人的準則。一輩子都勤勤懇懇、老老實實地做人。為此他吃過苦頭,蒙受過委屈,但也贏得了人們的尊敬。

父親的為人深深地影響著我,誠實是一種做人的美德,也是一種人格魅力,它會讓我們這個世界變得清澈美麗起來。

好家風培育好作風演講稿 篇12

我的母親是一名老黨員,她常說的話是“做大家都有益的事是最快樂的”。母親在我們村子裡算得上是個通情達理、吃苦能幹的女人。只要別家有困難,第一個到場幫忙的肯定是母親;誰家鬧矛盾了,母親也幫著調解。村民們選舉母親當了村官,母親一干就是30餘年。

母親對集體的事比對自己家裡的事還要認真。有一年冬天,我們村要修攔水壩,母親作為一村之長,跑上跑下,忙裡忙外,眼睛一睜,忙到熄燈,經常見不著人,為了“大家”顧不上“小家”,父親幾乎承擔了全部家務。為此,父親也會發些牢騷。母親對父親說:“我是一村之長,我不帶頭誰來帶這個頭,村看村,戶看戶,社員還得看幹部嘛!你不知道做大家都有益的事是最快樂的?”母親這麼一說,父親就沒什麼話了。記得我很小的時候,村裡修建水庫,解決全村200多村民的飲用水和用電問題。縣水電局提供鋼筋、水泥等材料,村民投工,負責搬運和修建。全村按戶分配,每戶出一個勞工,不分男女,直到運輸任務完成和工程結束為止。

由於村子在山裡,不通公路,搬運工程材料需要攀爬近10裡的曲折山路。那段時間,我的母親總是大清早就趕著騾子下山,一天兩趟負責搬運,其他的村民基本上都是一天一趟。每次看著歸來的母親,低矮的身軀,背上全是泥水和汗水的混合物,她和家裡的騾子一前一後,都喘著粗氣,一路走過彎彎曲曲。

終於有一天,父親忍耐不住了。“你這麼不要命幹嗎?一天兩趟,你受得了,大黃(家裡騾子的名字)也受不了啊!”父親大聲質問。

“你懂個啥,馬上農忙了,不提前搬運完,咱們的水庫還修不修了?再說我做的是大家都受益的事呀。”母親說到 “大家”的時候,一下子彷彿又變得精神了。

父親生氣地跺腳,鑽進廚房,邊走邊說,“你就活活累死吧。以後要還是一天兩趟,你自己去,別帶大黃啊,它可不是黨員。”母親哈哈大笑,“大黃,做得比我這個黨員多……”

第二天,天不亮父親依然早早起來給母親熱昨晚吃剩的飯菜,然後給大黃喂草料,然後,一切照舊。

那一次,母親提到“黨員”時的神情在我的腦海裡留下深深的烙印,我第一次聽說了“黨員”這個詞,也記住了母親的話——“我是個黨員”。母親情感樸實,尤其對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感到無上光榮。“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哪有我們這個幸福的家。”“從小要聽黨的話,長大要做黨的人。”“做大家都有益的事是最快樂的。”這是母親常掛在口頭的話。

一轉眼,我參加了工作也入了黨,每次臨走時,母親都會告誡我,“男兒就應該頂天立地,多幫助人,堅決不能走歪門邪道。”

“做大家都有益的事是最快樂的。”也成了我的座右銘。受母親的影響,我手巧、腿勤、一手好活什,鄰家有什麼事總愛來麻煩我,我不管手邊有什麼事,都會先放下,隨叫隨到;只要我在家,總是把衚衕掃得乾乾淨淨。左鄰右舍無人不誇,都說“有其母必有其女,教出的後輩是好樣的”。

好家風培育好作風演講稿 篇13

家庭是國家和社會的細胞,而對於個人來說,家庭又是一個成長空間、精神母體和責任所在。中國傳統文化,歷來重視家庭教育的價值和意義,並在具體過程中轉化為家風。家風既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傳承載體,也是人生成長過程的特殊空間。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家風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許多優秀的思想和優良的品德都是通過家風成為家族基因,成為支撐歷史的一片片山脊。

良好家風,黨員帶頭。這不僅是一個黨員主動在社會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的責任和義務,更是黨員自身建立一個健康、上進、和睦家庭的要求。一個黨員的良好的家風,應從“情、理、法、道、德”這幾個層次,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細化、踐行其中。

第一個層次是“情”。情是什麼?情是人與人之間、人和自然之間,一種和諧的要求。崇尚勤勞和創造,追求美好的生活,這應該是現代家風應首先具備的。勤勞和創造,本質也就是對生活的熱愛,往往也充滿對這個家庭和其他家庭的愛。這種愛心,擴大開來,也就是對國家對社會的愛心。一個人愛人生才能對家庭充滿愛,從而對國家對社會充滿愛。對於一個黨員來說,主動把家風建設中的“情”,提升到熱愛國家、貢獻社會、關心他人、勞動創造上,就顯得更加重要。家風首先也是建立在情上,傳達的方式也多包含情感。親人間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在愛的傳遞中充滿溫暖和真誠,讓生活和信仰更好有機地結合。

第二個層次就是“理”。理是什麼呢?通俗地說,便是人與人、與社會、與自然相處的一種科學的關係。這裡面又好複雜,有認同度較高的,也有許多有不同看法的。我們常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個“理”確實因不同的人的不同利益、不同出發點、不同個性、不同認識,在具體的問題上,有著千差萬別。在一定的範圍內,理代表的是一種社會公德。家風中對理的觀念的要求和培養,也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在社會生活中做到合情合理,能理解別人,友善誠信,這往往也與家風有關。如何認識具體事理,形成講理的心態,掌握講理的方法?家風在這上面的影晌巨大而深遠。作為一個黨員,影響並帶動他人的,往往首先便體現在這個“理”上,家風中的“理”,同樣是群眾所關注的,做好了,才能帶頭,才能發揮榜樣作用。

第三個層次就是“法”。法就是規定一個人在社會中不準做什麼的一道高壓線。很多的違法案件,從違法者本身來說,往往有思想淵源和行為過程,歸根到底,也與家風的失偏和不良有關。法是天秤,而從另外更大範圍看,法制是美好生活的平衡物。在一個家庭之中,一個人的違法犯罪,便可能造成一個家庭幸福的傾覆。再從另一個角度看,家風中缺少法的理念,也可能造成家族式犯罪的悲劇。遵紀守法,是良好家風必不可少的部分。形成這部分的良好家風,在於對法制的敬畏,也在於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更在於處理矛盾中預先警覺一切違法傾向的自警能力的培養。家風在遵紀守法上的作用還是多方面的,合情合理的生活態度,往往在衝動和冷靜中起到很大作用。對一個黨員來說,更要提高家風建設的標準,自覺把黨紀放在國法前,形成廉潔家風、拒腐家門。

第四個層次就是“道”。道者,事物發展的科學規律。追求科學精神是現代社會的主流,也正是我們現代倡導的家風所需要加強和光大的。在科學技術的物質成就充分彰顯的今天,科學精神更具有廣泛的社會文化價值。在家風建設中,讓科學精神充溢進去,對於培養家庭成員“追求真理,崇尚創新,尊重實踐,弘揚理性”的開放、開明、創造性的思維方式和人生態度,顯得更加重要。家庭的科學精神環境往往對個人的成長起到基礎性的作用,一是建立起追求科學的興趣,二是形成對科學的信仰,三是掌握哲學基本的方法論。家風的影響,可以從一個人的孩提時代開始,便具有一個良好環境:倡導不懈追求真理的信念和捍衛真理的勇氣,鼓勵發現和創造新的知識,鼓勵知識的創造性應用,強調客觀驗證和邏輯論證相結合的嚴謹方法,具備經受實驗、歷史和會實踐檢驗的心理能力。作為一名黨員,在家風建設中重視科學精神的培養,既是對自己信仰的堅持,也是一種對真理的推廣。假若在家風中不能倡導科學精神,很難相信能在工作中也堅持科學精神。

第五個層次就是“德”。德其實就是人類社會公認的真善美的思想和行為的形而上學,最後歸結於一種人生觀和社會價值觀,然後又體現到人的具體社會生活中。真正的“德”發展方向一是堅持社會責任,二是符合人類發展方向。家庭是國家、社會和個人之間一層重要結構。一方面,本身也是德的具體體現物件;另一方面,也是個人德之生長的重要環境空間。家庭的德的實踐形成家風,同時,這種家風又反作用於家庭對個人德之培養的長久影響力,並在新的實踐中凝結出新的精神引導和力量。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不僅是孩子成長的搖籃,也是孩子接受的第一課堂。從對人類很多美好品德的認識,並在人生過程中經受磨鍊和實踐,到努力承擔社會責任,為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千萬個家庭對德的要求,提升、凝結,是人們的價值觀形成和精神成長的重要起點,是我們國家和社會能夠形成核心價值觀依託的文化土壤,對引導人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說,是最基礎的東西。作為黨員,更應自覺在家風建設中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聚集更多的家庭,形成強大的正能量,激發出更加美好的中國夢。

好家風培育好作風演講稿 篇14

“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這是我的父母常掛在嘴邊的放話。我父母都是老實忠厚人,一輩子規規矩矩,生平沒有做過一件壞事,從不敢越雷池一步。

我的父母是普通工人,他們在一家國營食品廠工作,微薄的工資要養我們四個孩子。記得1959年我上學讀書時,我的父母捨不得給我買書包,母親連夜用碎布給我縫製了一個。害得好多同學都嘲笑我,母親安慰我說:“我們不和他們比書包,我們要和他們比人品、比學習。”

三年大災害期間,食品嚴重短缺,一些職工開始打廠裡的主意,有的早早地上班,趁沒人時,就將點心吃個飽;有的則下班時想辦法從廠裡偷點食品帶回家,比如將食品裝在褲襠裡或系在腰帶上。有個職工將一些豆沙夾在傘裡,下班路過門衛時,做賊心虛地說:“我的傘檢不檢查?”偏偏那個門衛說:“要檢查。”結果傘一撐開,東西掉了下來,鬧了個大笑話。我的父母都是一線工人,母親是生產餅乾的,父親是生產麵包的,想吃一點拿一點易如反掌,可他們從不佔公家的一點便宜。為了幫助家裡渡過難關,母親下班後到菜場撿菜葉,父親跑到郊外野湖裡去打魚,採蓮藕、野蒿。旁人笑話我的父母傻,腦子不靈活,活該受窮。而父母依是那句話:“為人不做虧心事,人活著就是要硬氣!”

我的父母為人本份,工作賣力,後來雙雙入了黨,還提了幹,母親當上了車間主任,父親負責後勤部門。雖然他們提了幹,卻事事幹在前,吃苦在前。父親分管食堂,卻一點油腥都不沾。

父母從工廠退休後,正趕上國家改革開放,進入市場經濟大潮。私人食品廠開始多起來,慕名請我父母去當師傅。我父母起先也曾去過幾傢俬人企業,可那些私人企業為了追求利潤,常常進一些低劣的原材料,我父母始終堅持“搞食品來不得半點假,我們不能做虧心事”,並以此相勸那些老闆,見勸說無用,只好辭職走人。

“不做虧心事,憑良心生活”,這是我開始走自己的人生路時,父母告誡的一句話。正是裝著這句話,我從下農村開始,到三線工廠,最後到文化部門,一直是老老實實做人,兢兢業業地工作,從不偷奸耍滑。我一連幾屆被選為市政協委員、市政協常委,還被地區級市政府評為“黨外人士建功立業”標兵。

後來,由於我所在的文化部門不景氣,妻子的工廠也倒閉了,家裡面臨著巨大的困難。這個時候,我的同事們紛紛找關係跳槽。而我恰巧也遇到一次機會,一名領導暗示我,只要給他送一臺彩電,就可以把我調到市委工作。對於送禮行賄,我實在做不出來,結果可想而知,調動的事泡湯了。直到現在,我依然住在文化館的一間青磚黑瓦的舊房裡,拿不高的退休工資。但我一點也不後悔。因為我沒有做過難堪的事、昧良心的事。

現在我的兒子長大成人了,我依然教導他:為人不做虧心事。人在做,天在看。這個天就是老百姓,就是法。做虧心事,遲早會得到報應。而不做虧心事,你就活得心安、踏實。

好家風培育好作風演講稿 篇15

兒時,我就耳濡目染了母親的吃虧哲學。在老家生活時,時有鄰人來我家大院借光晒衣服,夏曝伏時母親總要等鄰人晒完了再晒。我嗔怪母親為何要這樣讓人,母親笑笑說:“要得人幫你,你得先幫人;鄰居好賽金寶,關鍵你要先對別人好。”母親認為“讓人不蝕本,舌頭打個滾;大事可化小,小事可化了。”

當時我對母親的吃虧還不能理解,總認為母親老實無用受人欺負罷了。直至一日我獨自在家,晚上突發急性腸炎,翻滾嘔吐無奈何之時,是鄰居送我去醫院,這才化險為夷。自此,我以吃虧為處世之道,特別是入黨提幹後更處處發揚這一家風。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我調任一家企業當領導,適逢舊廠重建。局黨委讓我主抓基建,一時間,眾多關係紛紛找上門,有的以工程提成為誘餌,有的以裝修老屋為獻禮……目的都是為了分得工程一杯羹。在這些優厚條件下,我沒有財迷心竅,心想上級是信任我才委以我負責工程的大權,我可不能辜負組織的期望。於是,我迅速成立黨政工群組成的“工程委員會”,並另組成“審計核查組”,定期對工程款進行審查,向廣大職工公佈,讓職工公開監督,由此保證了工程像“金魚缸”一樣透明。當時我居住的老屋屋面破舊,妻子讓我從廠裡拆遷工地上買些舊瓦回來整修一下,我都拒絕了。業務單位來個客人,都是領到自己家裡添個菜吃便飯,不在廠裡報銷一分錢。一些朋友說我白掌了領導權,太迂太老實太吃虧了。初想似乎也有些懊悔,細想卻釋然。特別是看到一些領導以權謀私被群眾唾罵、遭撤職查辦甚至繩之於法時,我覺得我的這種“吃虧”確實是一種福氣。

日常生活中,我常常因老實而吃虧,卻也因老實而得福。

一次我騎車去買菜,在十字路口不慎被一個年輕人撞翻在地,我是正常行駛過綠燈,而對方是著急趕路上班闖紅燈,責任肯定在對方。爬起來後我看了一下沒有受傷,只是車子前盤歪了,找個車攤修修就行了,我也沒太在意,便隨口說了一句:“你沒事吧!”年輕人愣住了,急忙賠禮道歉,要為我修車。吃點眼前虧,不要太計較,便免去了許多糾紛之爭。舊城改造遷入新居時,我主動睦鄰,將樓道的鄰居一起吃飯;平時,公用樓梯我也是經常從六樓掃到一樓。

吃虧無非是做點謙讓,但卻可以換來理解和尊重,贏來心安和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