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新時代呼喚新思想範文精選5篇

欄目: 思想宣傳講話稿 / 釋出於: / 人氣:2.14W

【導語】: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那麼,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關於新時代呼喚新思想的思想宣傳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時代呼喚新思想範文精選5篇

【新時代呼喚新思想】範文一

xxx同志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深情緬懷了馬克思的偉大人格和歷史功績,重溫了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輝思想。他指出,馬克思的一生,是胸懷崇高理想、為人類解放不懈奮鬥的一生,是不畏艱難險阻、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是為推翻舊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戰鬥的一生。作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導師,作為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創始人,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締造者和國際共產主義的開創者,作為近代以來最偉大的思想家,馬克思的名字和他的事業一樣,流傳千古、彪炳史冊,永遠被後人銘記與景仰。

馬克思以堅定的人民立場,系統批判了資本主義對人的剝削壓迫,畢生追求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解放與自由全面發展

xxx同志指出:“馬克思一生飽嘗顛沛流離的艱辛、貧病交加的煎熬,但他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為人類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奮鬥,成就了偉大人生。”馬克思在青少年時期就確立起為人類服務的崇高理想。在高中畢業作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他這樣表達自己的高遠志向:“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悄然無聲地存在下去,但是它會永遠發揮作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在以後漫長的鬥爭歲月中,他始終不渝踐行自己的誓言。馬克思雖然一生絕大部分時間過著貧窮、艱辛與顛沛流離的生活,但其一生都在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解放而奮鬥,給全世界被壓迫人民帶來了光明與希望。

馬克思以深刻的思想力量,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體系,為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

xxx同志指出,“馬克思為創立科學理論體系,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最終達到了光輝的頂點。”在人類思想史上,馬克思博大精深的思想是難以逾越的高峰。馬克思的科學研究,就像列寧所說的那樣,“凡是人類社會所創造的一切,他都有批判地重新加以探討,任何一點也沒有忽略過去。凡是人類思想所建樹的一切,他都放在工人運動中檢驗過,重新加以探討,加以批判,從而得出了那些被資產階級狹隘性所限制或被資產階級偏見束縛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結論。”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馬克思的科學理論體系具有三個鮮明特徵:一是對客觀規律的揭示所具有的高度真理性,集中表現為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這兩個重大發現;二是對異化現實的批判所具有的徹底革命性,集中表現為馬克思主義是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的統一、真理與價值的統一、真與善的統一;三是對實踐發展的關注所具有的鮮明開放性,集中表現為馬克思主義作為理論體系永遠具有基於實踐的開放性,它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闢了在實踐中不斷探求真理的道路。

馬克思以卓越的領導才能,締造了馬克思主義政黨,闡發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使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解放與發展具有強有力的先進領導力量

馬克思不僅領導建立了共產主義者同盟這個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而且深刻闡述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尤其是《共產黨宣言》,闡述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闡發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品格,明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政治立場,表達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崇高理想,確立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綱領,彰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國際主義精神,為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奠定了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政黨以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和把握為依據,以人民至上為價值宗旨,以實現民族、國家的解放和發展為使命,以推進世界大同、實現共產主義、實現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最終目標,具有強烈的歷史主體意識和捨我其誰的責任擔當。馬克思的政黨理論動員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為建立一個沒有剝削壓迫的理想社會而奮鬥,推動了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其影響廣泛而深遠。

馬克思以徹底的革命精神,為推翻舊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戰鬥,深刻改變了人類歷史程序

恩格斯說過,“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鬥爭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樣滿腔熱情、堅韌不拔和卓有成效地進行鬥爭”。在馬克思親自領導下,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第一國際”等國際工人組織相繼創立和發展。在馬克思主義影響下,各國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為了求得自身的解放與發展同各種反動勢力進行不懈鬥爭,革命運動跌宕起伏,工人運動風起雲湧,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整個世界歷史的格局。在西方資本主義世界,正是由於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不斷進行鬥爭,資本主義國家的階級矛盾才在某種程度上得到緩和,民眾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才在某種程度上得以改善。在某種程度上,西方無產階級與普通民眾之所以能有今天的生活,首先要感謝馬克思,感謝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這種不屈不撓的批判與鬥爭。正如德國作家伯爾所說,“沒有馬克思的理論,沒有馬克思為未來鬥爭所制定的路線,幾乎不可能取得任何的社會進步”。可以說,沒有馬克思及其學說,就沒有俄國十月革命,就沒有中國共產黨;而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也就沒有今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新時代呼喚新思想】範文二

兩個世紀過去,人類社會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但馬克思的學說依然閃爍著耀眼的真理光芒。當今時代,怎樣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xxx同志指出,我們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以新的時代內涵。追求真理要以真理精神為前提,因為沒有真理精神就不可能真正追求真理。馬克思在哲學上的偉大變革意味著一種全新的真理觀的誕生,正是這一真理觀構成馬克思主義真理精神的實質。

馬克思主義真理精神表現為實踐的精神。實踐的觀點、生活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區別於其他理論的顯著特徵。真理性認識的基礎和動力是實踐,檢驗真理的標準歸根到底也是實踐。“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自己思維的此岸性。”這是馬克思主義真理精神所特有的實踐取向的鮮明表達。它意味著真理性的認識是在人類實踐中形成與發展的,全部真理問題在人類實踐領域有著最深刻的根源,一旦離開這個根源,關於真理的任何思辨都不過是純粹經院哲學的問題。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要求把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與人類歷史的實踐聯絡起來,特別是與現代世界人類實踐的矛盾運動聯絡起來。同樣,把握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就要將其與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性實踐聯絡起來,尤其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聯絡起來。

馬克思主義真理精神體現為實事求是的精神。真理性的認識以實踐為基礎,但這樣的認識必須是思維把握現實的過程,是探究事物及其運動的本質和必然性的過程。換言之,也就是實事求是的過程。如果沒有實事求是的過程,人類實踐的真理性就不會呈現在人們面前。正如馬克思所說,如果事物的表現形式和事物的本質會直接合而為一,一切科學就都成為多餘的了。馬克思積40年之力寫作《資本論》,就是要深入歷史的現實中去探究、去求索,揭示資本主義的本質和必然性。可以說,馬克思畢生的工作都體現出這種令人敬仰的實事求是精神。我們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僅意味著從歷史的本質和必然性方面去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而且意味著將這種方法貫穿於對當今世界的探究中,去考察當代中國正在發展著的歷史程序和變化著的社會現實。

馬克思主義真理精神展現為與時俱進的精神。黑格爾曾提出一個見解:真理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真理是一個過程。但他只是思辨地把“真理—過程”設定為絕對精神的自我運動,而馬克思則將作為過程的真理建基於人類實踐的歷史運動中。這就是說,真理不是凝固的或現成的東西,也不是一經得到就不再改變的東西,真理是在歷史的現實中不斷生成和具體化的過程。簡而言之,真理是與時俱進的。當馬克思把事物本身的真理性理解為一個歷史過程時,他也在實踐的基礎上把揭示現實的真理性認識把握為一個發展過程。正是這樣的真理觀,決定性地展現出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精神品格。馬克思主義並沒有終結真理,而是開闢出一條認識真理的道路;馬克思主義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或公式,而是提供了一種不斷深入現實中去的思想武器。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就要把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理解為一個與時俱進的過程。就像這種真理性體現在整個現代世界的展開過程中一樣,它也體現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成果豐碩的發展程序中,體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機勃勃的歷史程序中。

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就要以實踐的、實事求是的和與時俱進的精神來理解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正因如此,這種真理的追求還意味著由之而來的理論任務和實踐任務,那就是遵循馬克思主義真理精神來把握我們這個時代的本質,積極參與和持續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新時代呼喚新思想】範文三

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根基在於人民群眾,離開人民群眾的支援便不可能長期執政。因此,早在上世紀20xx年代初,列寧就提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最嚴重最可怕的危險之一,就是脫離群眾”。但是,權力是把“雙刃劍”,脫離群眾是所有執政黨都容易犯的錯誤。蘇聯解體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蘇共完全脫離了群眾。對於脫離群眾危險,我們黨一直保持高度警惕。《中國共產黨章程》鮮明指出:“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絡群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黨風問題、黨同人民群眾聯絡問題是關係黨生死存亡的問題。”這是何等的清醒。正是這種清醒,決定了我們黨一定能克服脫離群眾危險。

我們黨的清醒,首先體現在思想理論上。我們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群眾作為力量之源和勝利之本。毛澤東同志說:“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裡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這形象地說明了黨同人民群眾的關係,解釋了為什麼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在黨的事業不斷髮展的程序中,我們黨對克服脫離群眾危險、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的認識在不斷深化。黨的xx大以來,xxx同志對黨如何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作出許多重要論述,體現了深厚的人民情懷。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xxx同志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並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十四條堅持”基本方略之一。這就把我們黨對如何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的認識提升到新的高度,為克服脫離群眾危險打下了堅實思想基礎。

我們黨的清醒,更體現在實踐中。克服脫離群眾危險,不能僅僅體現在思想理論上,更要落實在實踐中。97年來,我們黨的全部實踐活動,歸根結底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這使我們黨始終同人民群眾保持著血肉聯絡。在戰火紛飛的革命時期,人民群眾明明知道鬧革命要流血、會沒命,但仍然義無反顧跟黨走。中央蘇區擴大紅軍時,“鄉上絕大多數15歲以上的男人都跟隊伍走了”;淮海戰役的勝利,是“農民兄弟用小車車輪滾滾推出來”的。這些都是對黨同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絡最生動的詮釋。黨的xx大後,xxx同志鮮明提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以xxx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一大批惠民舉措落地實施。這些舉措緊抓民生之本、解決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憂,使人民群眾獲得感顯著增強、黨群關係進一步密切。可以說,我們黨97年來在奮鬥實踐中已經積累了克服脫離群眾危險的寶貴經驗。

我們黨的清醒,還體現為嚴厲整治脫離群眾甚至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不可否認,少數黨員、幹部由於不注意加強黨性修養,忘記了初心和使命,甚至出現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對此,我們黨的態度是嚴厲整治。比如,黨的xx大後,面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對黨群關係的損害,以xxx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首先出臺中央八項規定,隨後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次教育實踐活動,對“四風”問題進行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許多黨員、幹部受到猛擊一掌的警醒,脫離群眾現象明顯扭轉。據統計,黨的xx大以後的5年,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18.9萬起,處理黨員、幹部25.6萬人。可見,我們黨對整治脫離群眾的行為是動真格、出重拳的。

回首來時路,我們黨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保持著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色。新時代,只要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一定能克服脫離群眾危險,團結帶領全國人民不懈奮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新時代呼喚新思想】範文四

xxx同志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大會上指出:“馬克思主義不僅深刻改變了世界,也深刻改變了中國。”“馬克思主義指引中國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康莊大道,中國共產黨人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忠誠信奉者、堅定實踐者,正在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而執著努力!”儘管我們所處的時代同馬克思所處的時代相比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但從世界社會主義520xx年的大視野來看,我們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馬克思主義依然是具有重大國際影響的思想體系和話語體系。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學習馬克思主義

xxx同志指出,馬克思給我們留下的最有價值、最具影響力的精神財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這一理論猶如壯麗的日出,照亮了人類探索歷史規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寫在了自己的旗幟上。

學習馬克思主義,是共產黨人的神聖使命。xxx同志強調,共產黨人要把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悟馬克思主義原理當作一種生活習慣、當作一種精神追求,用經典涵養正氣、淬鍊思想、昇華境界、指導實踐。上世紀90年代初,法國哲學家雅克·德里達曾告誡全世界:“不去閱讀且反覆閱讀和討論馬克思……將永遠是一個錯誤,而且越來越成為一個錯誤,一個理論的、哲學和政治的責任方面的錯誤。”我們黨作為一個在社會主義大國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要實現自己的歷史使命,必須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

學習馬克思主義,是因為馬克思主義站在科學的制高點上。xxx同志指出:“馬克思建立了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執行的特殊規律,為人類指明瞭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飛躍的途徑,為人民指明瞭實現自由和解放的道路。”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沒有強制別人信仰自己的思想,然而,他們的聲音傳遍全世界,極大地影響了人類歷史程序;沒有強制別人抬高自己,然而,馬克思被世界人民推上“千年第一思想家”的崇高位置;沒有強制別人銘記自己的貢獻,然而,馬克思主義穿越時空走進當代,馬克思的思想和名字一起獲得了永恆。正如xxx同志所說,“兩個世紀過去了,人類社會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但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們的尊敬,馬克思的學說依然閃爍著耀眼的真理光芒!”

學習馬克思主義,是因為馬克思理論依然具有強大的解釋力。劍橋大學政治學教授加里斯特·瓊斯說:“如果你讀《共產黨宣言》,你不得不承認它是一個很有力、很了不起的檔案。雖然出版於1848年,但我們現在經常談論的全球化、裁員、跨國公司、世界經濟朝這個或那個方向發展,所有這些內容書中都能找到,它有令人驚訝的現實意義,任何其他文獻都沒有這個力量。”今天,當人們在談論諸如經濟全球化、世界市場、資本主義的前途與命運的時候,馬克思的思想是無法繞過的。他驚人地預見了當今社會的諸多方面,當今世界也正在按其描述的發展軌跡前進。

發展馬克思主義

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目的是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xxx同志強調:“理論的生命力在於不斷創新,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髮展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神聖職責。”我們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用鮮活豐富的當代中國實踐來推動馬克思主義發展,用寬廣視野吸收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堅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斷超越自己,在開放中博採眾長、不斷完善自己,不斷深化對“三大規律”的認識,不斷開闢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新境界。

發展馬克思主義,是因為不能苛求19世紀的人來解決21世紀的問題。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為社會主義國家的革命、建設提供了總的指導原則,但沒有也不可能提供現成的具體方案,在實際運用中必須考慮本國的特殊性。毛澤東同志說過:“馬克思活著的時候,不能將後來出現的所有問題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時把所有的這些問題都加以解決。俄國的問題只能由列寧解決,中國的問題只能由中國人解決。”同樣,當代中國社會的問題只能由今天的中國人來解決。

發展馬克思主義,是因為不能把經典當作教條。恩格斯深刻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他還指出,我們的理論“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經驗已經證明,任何時候都必須牢牢把握不同階段矛盾的特殊性,以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豐富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創造性地解決自己的問題。我們黨開闢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都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造。今天,中國面對諸多馬克思未曾面對過的問題,迫切需要我們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南,找到破解問題、引領發展的新方案。

發展馬克思主義,是因為實踐永無止境,馬克思主義未有窮期。馬克思主義是時代的產物,並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任何特定的歷史時代,相對於具有無限可能性和豐富性的未來而言,它所呈現出來的歷史圖景總是有限的。所以,作為時代精神的精華,馬克思主義只有跟上時代腳步、超越時代侷限性,才能獲得永恆的意義。馬克思主義伴隨時代的發展而發展,既符合人類的認識邏輯——從不知到知,從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從知之不深到知之較深,從知之不夠正確到知之比較正確,從熟知到真知;又符合歷史的演進邏輯——從不豐富到比較豐富,從簡單到複雜,從有限到無限,從民族歷史到世界歷史。

信仰馬克思主義

xxx同志指出,“今天,我們紀念馬克思,是為了向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致敬,也是為了宣示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的堅定信念。”他還指出,當前,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治國理政考驗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我們要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必須不斷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始終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主義理想。

信仰馬克思主義,是因為它站在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上。馬克思主義具有科學真理性,同時致力於為人民謀利益、為人類求解放。馬克思在他的高中畢業作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這樣寫道:“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標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人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達到完美。”馬克思一生矢志不移追求社會的公平與正義,追求無產階級的自由平等,追求全人類的解放,追求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他一生顛沛流離、貧病交加,但始終忠於自己的信仰,始終獻身於全人類的解放事業,從而成就了輝煌的人生。馬克思是一個人格高尚的人,他的科學理論與人格實踐是高度統一的。因此,直到今天,馬克思依然為世人所景仰。在西方,馬克思征服了許多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德國文學家伯爾曾指出:“須知:沒有工人運動,沒有社會主義者,沒有他們的思想家,他的名字叫卡爾·馬克思,當今六分之五的人口依然還生活在半奴隸制的陰鬱的狀態之中;沒有鬥爭,沒有起義,沒有罷工,這需要發動,需要引導,資本家是連半步也不會讓的。”今天,人們在自由、平等、民主、公平、正義等方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就有馬克思主義的重大貢獻。

信仰馬克思主義,必須堅持和奉行其理想信念和科學理論。要堅信馬克思主義揭示的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不可撼動,堅信馬克思主義秉持的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價值立場不可撼動,堅信馬克思主義確立的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人類解放的價值理想不可撼動,堅信人民的地位最高、人民的力量最大、人民的尊嚴不可踐踏、人民的利益不可侵犯、人民的意願不可違背。信仰馬克思主義必須旗幟鮮明,敢於同形形色色的反馬克思主義言行作鬥爭;要以高揚理想、嚮往崇高的姿態,抵制躲避崇高、恥言理想的言論。要清醒地看到,馬克思主義至今仍是人類解放的一面旗幟,全世界的上空仍然奏響著追求自由、平等、民主、公平、正義的進行曲。

信仰馬克思主義,決不為眼前的假象所迷惑、暫時的困難所壓倒。現實生活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決不能成為質疑、貶抑、放棄甚至背叛馬克思主義的理由。不可否認,現在社會上確實存在一些消極現象和問題,有人因此對堅持馬克思主義產生了懷疑。而對於改革開放以來震撼世界的“中國奇蹟”,也有人認為這是放棄馬克思主義、向西方靠攏的結果。很顯然,這些認識都是錯誤的。我們不能將社會主義事業的巨大成就錯誤地歸功於非馬克思主義,也不能因現實生活中存在消極現象就懷疑甚至放棄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封閉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顯著成就也不是關門搞建設的結果。但是,學習借鑑人類文明成果不等於照搬照抄,中國的發展沒有複製西方的發展模式,沒有重複西方的老路。諸如股份制、按生產要素分配、市場經濟等,都不是西方的專利,而是人類社會發展實踐中的產物,是發展經濟的手段,既可以為資本主義所用,也可以為社會主義所用。更為重要的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每一項成就都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取得的。實踐證明,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是走中國道路的題中應有之義。

【新時代呼喚新思想】範文五

一.在實踐中發現和發展真理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在“為真理而鬥爭”。“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這種革命精神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為真理而鬥爭”。中國共產黨人在“生存還是毀滅”的實踐活動中,深刻地體會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指出:“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於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毛澤東同志明確指出:“社會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無疑,這是一個凝結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概括,體現著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則的結論。

早在馬克思主義創立之初,馬克思就提出併科學地解答了檢驗真理的標準問題:“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自己思維的此岸性。”列寧深化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真理標準的理論,認為就具體的歷史的實踐而言,實踐不可能完全證實或證偽一切認識,在這個意義上,“實踐標準”具有“不確定性”;從根本的和最終的意義來看,任何認識都要經過實踐的檢驗,才能被證明是真理還是謬誤,因此,“實踐標準”又具有“確定性”。可見,檢驗真理標準的問題的確是一個“早被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解決了的問題”。然而,這樣一個早被解決的問題,在當時又是一個被“搞得混亂不堪”的問題。正因為如此,《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提出,“在這個問題上撥亂反正十分必要”,而且《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也的確在這個問題上實現了撥亂反正。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僅重申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且強調實踐是檢驗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路線是否正確的唯一標準。這同樣是思想上的撥亂反正。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路線是同馬克思主義的真理觀密切相關、高度統一的。馬克思主義一旦從理論進入實踐,就必須由馬克思主義政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作為行動的先導。可以說,馬克思主義學說的真理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政黨制定的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是馬克思主義真理性在實踐中的具體體現。如果說真理屬於理論理性,那麼,路線方針政策就屬於實踐理性。實踐理性本身正確與否也必須接受實踐活動檢驗。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高度評價了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問題的討論,認為這對於促進全黨同志和全國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線,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及其在這個問題上的撥亂反正,打開了當代中國思想解放的閘門,破除了阻礙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思想障礙。透過真理標準的討論及其在這個問題上的撥亂反正,我們看到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輝煌遠景。

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之所以“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是因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哲學命題具有政治內涵,是因為它契合著當時中國的政治問題,這就是,破除“兩個凡是”的思想禁錮,恢復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一句話,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是一個政治問題,是一個關係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的問題。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從這個意義上說,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爭論,的確是個思想路線問題,是個政治問題,是個關係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的問題。”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給我們的重要啟示就在於,哲學具有知識體系和意識形態雙重屬性,我們必須正確理解和把握哲學與政治的關係。哲學當然不等於政治,但哲學又不可能脫離政治。哲學總是具有自己獨特的政治背景,總是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蘊含著政治,總是具有這樣或那樣的政治效應。所以,哲學變革是政治變革的先導。明快潑辣的法國啟蒙哲學是這樣,艱澀隱晦的德國古典哲學是這樣,馬克思主義哲學更是如此。同時,政治也需要哲學。沒有經過哲學論證其合理性的政治缺乏理性和邏輯力量,沒有經過哲學論證的政治缺乏信念和精神支柱,沒有經過哲學論證的政治很難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正因如此,馬克思極為重視“理論掌握群眾”問題,認為哲學是無產階級的“精神武器”,是人類解放的“頭腦”。

我們必須明白,哲學研究不應僅僅成為哲學家與哲學文字之間的“對話”,也不應僅僅成為哲學家之間的“對話”,更不應成為哲學家個人的“喃喃自語”,哲學應當也必須同現實政治“對話”。我們不能“只用心觀察天上的情況,卻看不見地上的東西”。沒有得到歷史證明的哲學範疇都是在思辨太空中的“死魂靈”,脫離了現實生活的哲學話語只能是“多餘的話”,脫離了現實政治的哲學研究就會成為無根的浮萍。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更是如此。馬克思早就說過,和政治“聯盟”是“現代哲學能夠藉以成為真理的唯一聯盟”。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來說,“全部問題都在於使現存世界革命化”,實現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政治哲學。鄧小平同志以其政治家的敏銳,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理論工作是不能離開現實政治的。”“不能設想,離開政治的大局,不研究政治的大局,不估計革命鬥爭的實際發展,能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家、理論家。如果那樣,我們在去年用大半年時間討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的問題,還有什麼意義呢?”哲學和時代的統一性首先就是通過其政治效應實現的。當代中國的哲學家、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家和理論家既要有自覺的哲學意識,又要有敏銳的政治眼光,才能真正把握時代精神,才能在實踐活動中發現真理和發展真理。

二.在實踐中深化和發展“實踐標準”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但這個標準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中又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在自然科學中,實驗室方法是檢驗真理的根本方法。社會科學很難運用實驗室方法。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這裡,有待檢驗的已經不是單純的對客觀物件的理論認識,而是與理論認識密切相關的路線方針政策,這些路線方針政策都在一定的理論認識的基礎上融進了如何滿足人的需要的價值因素。對理論認識真偽的檢驗和對路線方針政策正確與否的檢驗,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在當代中國的改革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不僅堅持了“實踐標準”,而且深化和發展了“實踐標準”,這就是,提出並闡述了“生產力標準”和“人民群眾標準”。

發現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進而決定整個社會關係,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劃時代貢獻。列寧由此認為,歷史唯物主義的根本特徵和根本方法,就是把社會關係歸結於生產關係,把生產關係歸結於生產力的水平,從而提供了判斷社會發展的“客觀標準”“科學標準”。按照列寧的觀點,生產力的發展是“社會進步的最高標準”。毛澤東同志則把束縛生產力還是解放生產力作為判斷政黨政策好與壞的標準,明確指出:“中國一切政黨的政策及其實踐在中國人民中所表現的作用的好壞、大小,歸根到底,看它對於中國人民的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有幫助及其幫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縛生產力的,還是解放生產力的。”

在對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社會主義本質和社會主義實踐經驗深刻反思的基礎上,鄧小平同志提出了“生產力標準”。鄧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經濟政策對不對,歸根到底要看生產力是否發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這是壓倒一切的標準。”“正確的政治領導的成果,歸根到底要表現在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上,人民物質生活的改善上。”“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歸根結底要體現在它的生產力比資本主義發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並且在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不斷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這說明,生產力的發展是判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正確與否的根本標準。

生產力的發展之所以能夠成為檢驗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正確與否的根本標準,是因為生產力的發展是實現社會發展的根本條件,綜合國力的增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全面發展,社會的全面進步等等,歸根結底取決於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力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集中體現,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根本表現”;生產力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客觀標準,是一種具有可測性的客觀標誌,用馬克思的話來說就是,生產力的發展“可以用自然科學的精確性指明”。

“生產力標準”的確立,使我們破除了抽象談論社會主義的歷史唯心主義觀念,破除了以抽象的社會主義原則來衡量現實的社會主義的思想障礙。正是依據“生產力標準”,黨明確了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明確了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正如xxxxx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紀念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所指出:“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黨人接力探索、著力解決的重大問題。”正是依據“生產力標準”,黨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因而要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強大牽引”,全面深化改革,著力解決好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生產力是物質力量,但不是脫離人的實踐活動的物質力量。從根本上說,生產力是人們在共同的活動中形成的實踐能力。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認為:“發展人類的生產力,也就是發展人類天性的財富這種目的的本身。”但是,生產力的發展又不可能自動地使每個人都能得到全面發展,不可能自動地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不可能自動地實現人民群眾的利益。在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階級社會中,統治階級需要的滿足是以壓抑、扼制被統治階級需要的滿足為代價的,少數人的發展是以絕大多數人的不發展或畸形發展為代價的。正因如此,馬克思主義提出改變世界,創造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使“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成為“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提出人的需要是“從社會生產和交換中產生的需要”,是日益增長且應當不斷滿足的需要;提出共產黨人“始終代表”無產階級和“絕大多數人”的利益,併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馬克思主義始終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正如xxxxx指出:“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具有跨越國度、跨越時代的影響力,就是因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瞭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的人間正道。”

人民群眾是物質實踐和社會變革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和價值的創造者。人民群眾絕不應當成為“飢寒交迫的奴隸”,成為“全世界的受苦人”,相反,人民群眾應當也必須成為物質生產、社會發展和價值的享有者。正因如此,中國共產黨從成立第一天起,就在積極為中國人民利益而奮鬥,主動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什麼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毛澤東同志認為:“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為最高標準。”鄧小平同志強調,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答應不答應”“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作為黨的一切工作的出發點。xxxxx明確指出:“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

當代中國的改革是現實的中國人對中國人的現實的一種突破和超越。改革的起步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的,“花鼓之鄉”鳳陽的春雷預示著改革在實踐上的起步。建立在物質利益基礎上的人心向背體現了時代精神,預示著社會發展方向。我們必須全面深化改革,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不僅讓人民全體共享發展成果,而且讓人民全面共享發展成果。

確立“生產力標準”和確立“人民群眾標準”,實際上是從社會客體和主體關係的視角界定了改革的任務、性質和目標。確立“生產力標準”,為改革提供了客體尺度;確立“人民群眾標準”,為改革提供了主體尺度,從而使評價標準達到了科學尺度和價值尺度的統一。所謂科學尺度,就是從客觀規律的角度來認識、評價社會發展狀況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所謂價值尺度,是從主體,即人民群眾的需要的角度來認識、評價社會發展狀況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檢驗社會制度、體制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能否滿足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滿足了人民群眾需要,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體現了人民群眾利益。確立“生產力標準”和“人民群眾標準”從客觀規律和人的需要這兩個維度深化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標準”。

如果僅僅發展生產力,而不去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需要,不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就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政黨;如果僅僅在主觀動機上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而不發展生產力,就不可能具備物質基礎去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馬克思主義高度重視發展生產力,認為沒有生產力的“巨大增長和高度發展”,“那就只會有貧窮、極端貧困的普遍化;而在極端貧困的情況下,必須重新開始爭取必需品的鬥爭,全部陳腐的東西又要死灰復燃”。馬克思主義本身又秉持人民立場,是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為人類謀解放的學說。因此,馬克思主義的政黨必須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最終目標,必須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

三.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給我們的又一重要啟示,就是必須堅持理論與實踐的統一這一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以實際問題為中心研究馬克思主義,深刻感悟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發展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是關於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學說,是關於資本主義社會運動規律、人類社會發展基本規律的科學。任何一門科學都以研究和把握某種規律為己任。任何一種學說要成為一門科學,就必須研究、把握某種規律。正是由於深刻地把握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運動規律,正是由於深刻地把握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正是由於所關注的重大問題仍然契合著當代世界的重大問題,所以,產生於19世紀中葉的馬克思主義,又超越了19世紀這個特定的時代,依然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不可超越的視界”和真理。正因如此,馬克思主義不僅必須成為我們的指導思想,而且能夠成為我們的指導思想。

筆者斷然拒絕這樣一種觀點,即馬克思主義產生於19世紀,距今170年,已經過時。這是一種“傲慢與偏見”。我們不能依據某種學說創立的時間來判斷它是否是真理,是否過時。“新”的未必就是真的,“老”的未必就是假的,螢火蟲不是北斗星,“後海不是海”。真理只能發展,而不可能被推翻。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80年代的結構危機、90年代的金融危機,以及21世紀的國際金融危機……這一系列危機再次表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仍在不斷積累和加深,資本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仍具有支配一切的權力,生產資料私有制仍是資產階級無法突破也不願突破的“大限”,因而資本主義或遲或早,或這樣或那樣必然要被社會主義所代替。這就是真理,馬克思主義所揭示的客觀真理。正如當代西方著名學者海爾布隆納在《馬克思主義:贊成和反對》中所說:“只要資本主義存在著,我就不相信我們能在任何時候宣佈馬克思關於資本主義內在本性的分析有任何錯誤。”社會主義實踐的歷史、中國的成就和蘇東的劇變也表明,沿著馬克思主義開闢的道路前進,我們就會越來越接近客觀真理,道路就會越來越寬廣;離開了馬克思主義開闢的道路而另謀“出路”,是沒有出路的。

但是,馬克思主義沒有也不可能窮盡真理,馬克思主義絕不是“終極真理”體系。從歷史上看,凡是以“終極真理”體系自詡的學說,如同希圖萬世一系的封建王朝一樣,無一不走向沒落,只能作為思想博物館的標本陳列於世,而不是興盛於世了。馬克思一開始就反對“教條式地預料未來”,明確提出馬克思主義“絕不提供可以適用於各個歷史時代的藥方或公式。相反,只是在人們著手考察和整理資料——不管是有關過去時代的還是有關當代的資料——的時候,在實際闡述資料的時候,困難才開始出現。這些困難的排除受到種種前提的制約,這些前提在這裡是根本不可能提供出來的,而只能從對每個時代的個人的現實生活過程和活動的研究中產生”。

馬克思是“普羅米修斯”,而不是“上帝”,他沒有也不可能“預料未來”的一切;馬克思主義是科學,而不是啟示錄,它沒有也不可能提供有關當代一切問題的現成答案。從馬克思的著作中,找不到關於當代問題的現成答案,這不能責怪馬克思,要責怪的只能是自己對馬克思主義“本性”的無知。從根本上說,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就在於,它為我們解決當代問題提供了研究的理論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科學方法論。我們只能要求馬克思主義做它所能做的事,而不能要求馬克思主義做它不能做的事。

從創立者的視角看,馬克思主義無疑是“馬克思的觀點和學說的體系”,脫離了馬克思的觀點和學說的馬克思主義,只能是打引號的馬克思主義,實際上是犯了演丹麥王子而沒有哈姆雷特式的錯誤;相反,認為只有馬克思所說的觀點,只有堅持馬克思的所有觀點,才是馬克思主義,這同樣是打引號的馬克思主義,實際上是一種以“原教旨主義”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教條主義。我們不能把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的觀點、學說完全等同起來。從理論內容看,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恩格斯所創立,由他們的後繼者所發展的關於批判資本主義和建設社會主義的理論。

早在馬克思主義創立之初,馬克思就以其遠見卓識向人們宣佈: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發展著的理論。如果馬克思、恩格斯不發展自己的理論,馬克思主義就會停止在《共產黨宣言》;如果沒有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沒有列寧、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馬克思主義就會終止在1883年或1895年;如果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沒有鄧小平以及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很可能成為20世紀的歷史遺產了。歷史上眾多思想學派都隨著其創始人的逝世而逐漸走向沒落。馬克思逝世之後,一代又一代的馬克思主義者依據新的實踐、以實際問題為中心研究馬克思主義,不斷髮展馬克思主義,從而使馬克思主義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影響力。因此,我們必須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從而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之所以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不僅在於它堅持了馬克思、恩格斯所創立的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由於它把馬克思、恩格斯所創立的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從而使馬克思主義具有時代特徵和中國特色。

為了發展馬克思主義,我們應深入研究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的實際,深入研究當代西方資本主義的實際,並密切關注和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新成果、當代世界馬克思主義思潮。正如xxxxx所說:“當代世界馬克思主義思潮,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他們中很多人對資本主義結構性矛盾以及生產方式矛盾、階級矛盾、社會矛盾等進行了批判性揭示,對資本主義危機、資本主義演進過程、資本主義新形態及本質進行了深入分析。這些觀點有助於我們正確認識資本主義發展趨勢和命運,準確把握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新特徵,加深對當代資本主義變化趨勢的理解。”

對於像能動反映論、階級理論、勞動價值論、資本積累理論、生產資料公有制理論等這樣一些已經成為“常識”的理論,我們應結合當代實踐經驗和理論成果深化對它們的研究和認識,使之具有新的內涵,從而以新的思想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例如,結合人工智慧闡述反映論,結合資本主義社會階級結構、社會主義階層結構以及世界格局的變化闡述階級和階級鬥爭理論,結合科學技術新發展、智慧財產權新變化闡述勞動價值理論,結合資本主義世界體系闡述資本積累理論,結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闡述生產資料公有制理論。

有些觀點本來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只是由於種種原因,我們過去沒有重視或“沒有完全搞清楚”。對此,我們應結合當代實踐經驗和理論成果深入開掘、深刻理解、全面把握這些基本理論,如世界歷史與經濟全球化理論、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會生活本質的理論、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當代中國改革實踐使我們深刻認識到,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社會的本質要求,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不斷促進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有些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已經意識到,並對此有所論述,但又未深入探討、充分展開、詳盡論證,當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卻又日益突出這些問題,使之成為迫切需要解答的“熱點”問題。對這些馬克思、恩格斯有所論述,但又未深入探討、充分展開、詳盡論證的觀點,我們應結合當代實踐經驗和理論成果深入探討、充分展開、詳盡論證,使之成熟完善。例如,結合當代實踐經驗和理論成果深入探討、充分展開、詳盡論證馬克思、恩格斯關於認識歷史需要“從後思索”的思想,關於“生產的國際關係”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思想,關於生態文明的思想,關於股份制“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本身範圍內的揚棄”的思想,等等。

有些觀點馬克思、恩格斯並未涉及,而是後來的馬克思主義者依據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結合當代實踐經驗和理論成果提出來的,併成為當代社會主義實踐的基本原則,因而理所當然地應當成為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等,實際上是用新的思想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xxxxx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紀念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馬克思主義指引中國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康莊大道,中國共產黨人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忠誠信奉者、堅定實踐者,正在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而執著努力!”在當代中國,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關注和回答重大的現實問題,並使現實問題上升為理論問題。當代中國的最大現實就是改革,這一現實的最重要特徵就在於,它把現代化、市場化、世界化和社會主義改革這四重重大的社會變革濃縮在同一個時空中進行了,構成了一場前無古人、驚心動魄、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遷,它必然為我們提出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現實問題和理論問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對這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現實問題和理論問題的深刻總結與系統回答,凝聚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人民立場的統一,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是面向21世紀的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正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我們透視出13億多中國人民砥礪奮進的巨集大的歷史場面,領悟到一個古老而又飽經磨難的民族復興於當代的全部祕密,看到了中華民族將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礎上實現偉大復興和社會主義將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基礎上實現世紀復興的壯麗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