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新聞思想形成的實踐基礎範文五篇

欄目: 思想宣傳講話稿 / 釋出於: / 人氣:3K

要堅持黨管媒體原則,嚴格落實政治家辦報要求,確保新聞宣傳工作的領導權始終掌握在對黨忠誠可靠的人手中。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關於思想宣傳的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聞思想形成的實踐基礎範文五篇

【思想宣傳範文】一

xx新聞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xxxx在不同工作崗位、不同歷史時期關於新聞工作的論述和做法,是一個科學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回答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什麼和應該怎麼辦的實踐過程,構成了xx新聞思想的實踐基礎。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xx新聞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與我們黨長期形成的新聞思想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與xxxx長期的學習、工作實踐密不可分,是對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善學新聞報道,研究解決實際問題

xxxx從青少年時期開始就十分熱愛讀書看報,特別善於向實踐學習、向書本學習,用於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1969年1月,15歲的青年xx來到陝西省延川縣樑家河大隊插隊。七年的知青生活讓他懂得了什麼叫實際,也使他與人民群眾建立了血肉聯絡,樹立了為民辦實事的人生理想,逐步形成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的實踐根源。與此同時,他開始大量閱讀政治、經濟、哲學、歷史、軍事、文學等方面的書籍,特別是深入學習了《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等馬克思主義著作,逐步形成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的理論根基。

xx同志擔任樑家河大隊黨支部書記後,擺在他面前的最主要問題是如何帶領群眾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1974年1月8日,《人民日報》關於四川推廣沼氣的報道刊發後,他從新聞報道中找到了工作的思路——學辦沼氣解決當地缺煤少電的問題。最終,xx同志等人到四川學辦沼氣,並在樑家河建成了陝西省第一口沼氣池,在延川縣掀起一場轟轟烈烈的沼氣革命。1975年9月20日,《延安通訊》刊發《取火記》,報道了延川縣大辦沼氣的情況,並配發社論大力推廣利用沼氣。從此,整個延安乃至整個陝西興起了大辦沼氣的熱潮,給群眾帶來了溫暖和光明。xx同志從新聞報道中找到了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在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後成為當地的先進典型,而此後新聞媒體對他的典型報道又成為推動一個地區乃至一個省發展的工作經驗。

善待新聞記者,總結經驗推動工作

xxxx一直十分尊重新聞媒體和記者的工作,善於通過與記者交朋友來總結實踐經驗、推動實際工作。1983年,xx擔任河北正定縣委書記後,推出“半城郊型”經濟發展戰略、“人才九條”等一系列改革,改革很快取得顯著效果,引起了新聞媒體的關注,不少記者來正定採訪。xx同志高度重視記者的採訪工作,認為記者的採訪既可以帶來各種資訊,還可以擴大宣傳,幫助當地總結經驗,所以不論是中央媒體還是地方媒體,也不論記者職務的高低,他都一視同仁、一樣尊重。

這種尊重首先體現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間安排上給予充分保障,每當有記者來採訪時,作為縣委書記的xx同志都儘可能安排接受採訪的時間,為記者創造全面瞭解情況的條件。1984年3月至5月,《河北青年》雜誌的記者周偉思先後在正定採訪兩個多月時間,xx同志除第一次見面談了3個多小時外,後來的採訪都是斷斷續續利用晚上九十點鐘後的時間進行,這些安排為記者提供了充足的採訪時間,最終形成了報告文學《而立之年》。對記者的尊重其次體現在允許記者到基層全面地採訪,不避諱發展中存在的問題。1984年4月,新華社河北分社記者趙德潤到正定採訪,xx同志在短暫見面後提出,讓記者自己先去看,而且是隨便看、隨便找人談。在記者進行3天的實地採訪後,他才與記者進行深入交流,最終記者寫出的《正定翻身記》刊發在《人民日報》上。對記者的尊重還體現在願意傾聽他們的工作建議。1983年3月,當正定計劃出臺政策吸引人才時,《河北日報》記者李乃毅到正定採訪,xx同志在向記者介紹工作考慮的同時,細心聽取記者意見,對記者掌握的知識分子、科研人員的處境、困難、顧慮和期盼等情況進行充分了解,與記者進行深入探討,最終正定順利出臺了“人才九條”政策,相關的新聞報道也引起了廣泛關注。

此外,xx同志還注重為記者的採訪工作提供便利。在那個交通不便、食宿困難的年代,為方便記者的採訪,xx同志經常把縣委的吉普車讓給到基層採訪的記者乘坐,自己則騎自行車外出;在招待記者吃飯上,制定出了禮貌待人、不能浪費、工作餐只允許一人陪客等三條準則。這些做法不僅為記者的採訪工作提供了便利,為記者創作優秀的新聞作品創造了必要條件,而且通過廣交新聞界的朋友,為當地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統一思想、創新發展奠定了基礎。

善管新聞媒體,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xxxx十分重視加強對新聞輿論工作的引導,特別關注對新聞人才的培養,特別注重加強和改進對新聞工作的管理,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1989年5月中旬,已經擔任福建省寧德地委書記的xx同志在《把握好新聞工作的基點》一文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觀點。

一是突出強調加強黨對新聞工作的領導。xx同志開門見山地提出“當前要進一步加強黨對新聞工作的領導”,重申新聞事業是黨和人民的喉舌,強調黨性和人民性的統一,要求新聞工作者發揮渠道和橋樑作用,長期地、耐心地、孜孜不倦地向人民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解釋黨對事物的主張和看法,讓人民瞭解黨和國家的大事,使黨的看法、主張化為人民群眾自覺自願的行動。為此,xx要求各級組織要高度重視新聞工作,切實加強對新聞工作的領導。

二是強調遵循新聞工作的規律性。xx同志指出,新聞學作為一門學科,與政治的關係很密切,但不是說新聞可以等同於政治,不是說為了政治需要可以不要它的真實性,在實際工作中,既要強調新聞工作的黨性,又不可忽略新聞自身的規律性。

三是強調既要加強輿論引導,還要重視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xx同志指出,輿論引導就是要通過新聞報道,弘揚社會正氣,堅定人們對改革的信心,認清改革的光明前途。新聞工作者要抓住事物的本質,反映問題的主流,堅持正面宣傳為主,把握新聞宣傳的基調。同時,輿論監督是加強黨的建設和民主政治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各級黨組織和政府應歡迎新聞工作者報喜也報憂,拿起輿論監督武器,對自己工作中的問題和各種腐敗現象進行揭露批評;各級黨政領導要正確對待新聞監督,要樹立開放、開明的態度,對記者不應求全責備,要與新聞記者交朋友,把新聞監督看作對地方工作的支援,為新聞監督創造一個良好的政治環境。

四是強調加強新聞隊伍建設。xx同志強調,新聞工作者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要明確自己是為黨和人民工作的,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要對黨和人民負責。要注意輿論的社會效果,克服片面性。要加強學習,提高政策理論水平;要發揚艱苦奮鬥精神,深入調查研究;要嚴於律己,遵守職業道德。

善用新聞評論,統一思想推動工作

xxxx十分重視黨政幹部運用新聞推動工作的能力建設,特別是善於運用新聞評論統一思想、推動工作。在福建寧德工作時,他就明確提出:“善於運用新聞推動工作,實際上是一種領導水平和現代工作方法的表現。”他認為,領導者與人民的聯絡不外乎兩種形式,一種是神祕化,一種是公開化。神祕化往往同封閉落後相聯絡,公開化往往跟文明進步相聯絡。長期以來,xxxx一直倡導公開化的聯絡形式。20xx年,已經擔任浙江省委書記的xx同志,親自為《浙江日報》的“之江新語”專欄撰寫評論,從20xx年2月至20xx年3月,先後發表短評232篇,將領導幹部和群眾的聯絡方式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xx同志在“之江新語”專欄發表的評論語言簡練、觀點鮮明、形式活潑,每篇談一個具體問題,內容涉及浙江省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既談思想認識,也談工作方法,既有統一黨政領導幹部的思想認識問題、改進工作方法問題,也有回答現實生活中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民生問題。在談論經濟建設時,提出《從“兩隻手”看深化改革》《從“兩隻鳥”看結構調整》;在談論政治建設時,提出《心無百姓莫為“官”》《主僕關係不容顛倒》;在談論文化建設時,提出《文化是靈魂》《文化產品也要講“票房價值”》;在談論社會建設時,提出《凡是為民造福的事一定要千方百計辦好》《認真實施關係億萬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在談論生態文明建設時,提出《從“兩座山”看生態環境》《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4年間,232篇“之江新語”在報紙上刊發出來,在浙江大地上傳播開來,統一了黨政領導幹部的思想,凝聚了人民群眾的力量,使得“八八戰略”等改革新政走進千家萬戶,推動了浙江省改革開放事業全面深化。

善講中國故事,推動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全面創新

黨的xx大以來,xxxx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提出了“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新任務;針對新聞輿論工作不能適應媒體格局、輿論生態的深刻變化,不能適應新媒體帶來的深刻變化,不能適應受眾閱讀習慣和資訊需求的深刻變化等突出問題,提出了“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營造良好輿論環境”的總要求。xxxx敏銳地把握了新時代的脈搏,提出了“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這一新使命,將傳統的新聞宣傳工作拓展為新時代的新聞輿論工作,把新聞輿論工作定位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擴大了工作範圍,豐富了工作內涵,提高了工作定位,並且深刻論述了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歷史方位、職責使命、方針原則等重大課題,形成了體系完整、內涵豐富、科學系統的xx新聞思想,科學回答了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要做什麼和怎樣做的問題。

xx新聞思想既是對我們黨新聞理論的繼承和創新,也是對我國改革開放實踐的總結,是做好新時代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科學指南,為新時代新聞輿論工作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其所揭示的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基本規律和主要理論包括:一是突出強調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二是突出強調堅持新聞輿論工作的人民性;三是突出強調遵循新聞輿論工作的規律性;四是突出強調新聞輿論工作的創新性;五是突出強調做好網路新聞輿論工作;六是突出強調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七是突出強調加強新聞輿論隊伍的建設。

同時,特別需要重視的是,xx新聞思想不僅對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具有指導作用,而且對黨的執政工作也有指導作用;不僅是新聞輿論工作者做好本職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每一位黨政領導幹部做好本職工作的根本遵循。xxxx要求黨政領導幹部要增強同新聞媒體打交道的能力,善於運用媒體宣講政策主張、瞭解社情民意、發現矛盾問題、引導社會情緒、動員人民群眾、推動實際工作。總體來說,面對新聞媒體,領導幹部要學會尊重媒體、尊重新聞傳播規律,充分運用好媒體這一平臺,對內對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推動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全面創新。

【思想宣傳範文】二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的重要內容構成,是以xx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運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一個關鍵原則和方向,其實踐與理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對全世界全人類的一個偉大貢獻。

如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xxxx20xx年1月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演講時提到“五個堅持”,第一個即為“堅持對話協商,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xxxx強調,我們要完善機制和手段,更好化解紛爭和矛盾、消弭戰亂和衝突。實際上,xxxx在20xx年9月的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的講話中就明確提出,“協商是民主的重要形式,也應該成為現代國際治理的重要方法”。xxxx還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今年6月10日,xxxx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上講話時再次強調,“我們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只有共商,才可能有更好的共建,也才可能有更可持續的共享。國際社會也漸漸普遍地認識到,儘管完全靠協商解決問題並不現實,但優先協商、充分協商已是國家間交往以及國際事務治理的大勢。

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堅持對話協商,需要各個國家與地區堅持正確義利觀。沒有正確義利觀,就不可能有恰當的國際協商治理態度與行為。在國際治理實踐中,能否踐行協商民主,取決於有關國家與地區如何看待共處的這個地球、如何看待自身利益與其他國家或地區利益的關係。xxxx多次強調要堅持正確義利觀。只有義利兼顧才能義利兼得,只有義利平衡才能義利共贏。要樹立正確義利觀,大國要在安全和發展上給予不發達國家和地區更大支援。比如說,在國家或地區安全方面,有關國家或地區考慮的僅僅是自身的、暫時的、某些方面的、基於單邊行動的安全,還是考慮共同體的、穩定而持續的、綜合的、基於合作的安全;又比如說,在國家或地區經濟利益方面,有關國家或地區是持贏者通吃的想法,還是持各相關國家或地區共贏合作的想法,如此等等。我們的地球村,應該通過協商合作共同建設成“共謀發展的大舞臺,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競技場”,在國際社會中絕不能“各家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只有堅持正確義利觀,才能把工作做好、做到人的心裡去,這是中國外交得道多助的一個重要基礎。

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堅持對話協商,需要正確的基礎態度。什麼樣的基礎態度最為重要?xxxx曾在澳大利亞媒體發表署名文章時強調“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綜觀xxxx系列重要講話可以發現,尊重與平等是其中強調得比較多的兩個內容。關於尊重,他曾經強調說,“不管國際格局如何變化,我們都要始終堅持平等民主、相容幷蓄,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尊重文明多樣性”。關於尊重這個基礎態度的闡述,所涉及的內容還包括尊重各國實際、尊重國際多樣性、尊重彼此合法合理利益訴求、尊重各國自決、尊重相互共決、尊重當事各方等等。而對於平等,xxxx在7月10日中阿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要尊重每個國家的國情差異和自主選擇,堅持平等相待、求同存異”。不同國家或地區之間的這種平等,無關乎其大小,也無關乎其強弱,當然還無關乎其貧富,而是一種參與國際治理之國格和權利與機會的平等。此外,關於基礎態度,除了尊重與平等,還有坦誠相待、政治互信、包容等。

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堅持對話協商,也需要有全球視野和戰略眼光。在國際社會中,必須做好自己,在做好自己的同時,還必須考慮其他國家和地區,要有全球視野。這種全球視野體現在既考慮本國,也考慮別的國家;這種全球視野,還體現在對自身所處的國家間合作組織的超越,而不能退步為搞聯盟拉國際幫派。xxxx在金磚國家工商論壇上的講話中指出:“在世界經濟經歷深刻調整變革之時,只有開放才能使不同國家相互受益、共同繁榮、持久發展,才是各國應當作出的明智選擇。”只有堅持了全球視野,才能在國際治理中真正做到換位思考、真正與其他國家或地區開展有效的協商對話。在具有全球視野的同時,還需要有戰略眼光,使我們在看得寬廣的同時,還能看得長遠。戰略眼光這一基本的實踐原則所強調的,是相關各方從戰略上思考,看到長遠利益、看到共同的大勢、謀劃彼此的大局,不能因為當前或短期的“小不忍”而亂了戰略意義上的“大謀劃”。只有有關國家或地區都從戰略高度去思考和謀劃,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才能克服一個個的現實難題。

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堅持對話協商,還需要有堅定的信心。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實踐協商民主,不可能一帆風順,必然會遭遇種種主客觀挑戰,因而還必須有堅定的信心。堅定的信心意味著各個國家或地區對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堅持對話協商的一種接受與認可。這種接受和認可,既表現為對其積極效用之贊同,也表現為對其建立與健全願景的期許和肯定。沒有這種接受和認可,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堅持對話協商將必然面臨更多的曲折、遭遇更多的挑戰。所以,有關國家與地區應堅定信心,正確對待當下及未來可能面臨的種種主客觀難題。按照xxxx的話來講,“只要懷有真誠願望,秉持足夠善意,展現政治智慧,再大的衝突都能化解,再厚的堅冰都能打破”。在這種堅定信心的基礎上,中國在推進堅持對話協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面作出了巨大的、持續的、有效的努力,也贏得了越來越多的國際讚譽和世界喝彩。

【思想宣傳範文】三

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強則國家強。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法治既是目標也是保障。黨的xx大以來,以xx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權威,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相互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日益完善,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之所以取得歷史性成就,根本原因是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建設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相匹配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繼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四個自信”推進全面依法治國。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旗幟引領方向,道路決定命運。xx同志強調:“道路問題是關係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第一位的問題,道路就是黨的生命。”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堅定地認為,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沒有別的什麼道路能夠引領中國進步、實現人民幸福。

xx同志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走對路;如果路走錯了,南轅北轍了,那再提什麼要求和舉措也都沒有意義了。走什麼樣的法治道路、建設什麼樣的法治體系,是由一個國家的基本國情決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實踐的集中體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領域的具體體現。這條道路的核心要義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可以列舉出幾十條,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在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個根本問題上,我們要樹立自信、保持定力。

發揮道路自信在法治建設上的引領作用,必須緊緊圍繞中國共產黨這一堅強領導核心,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繫,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我們必須發揮黨總攬全域性、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程序中得到全面貫徹和有效執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還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治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行動指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用科學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大理論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形成和發展相伴相隨。它立足中國國情,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推進依法治國的成功經驗,鮮明回答了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程序中面臨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是對社會主義法治的性質、功能、價值取向以及實現途徑等基本問題的系統認識和集中回答,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了堅實理論支撐。

黨的xx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以xx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法治體系等重大理論問題的基礎上,圍繞全面依法治國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走什麼路、實現什麼目標、如何實現目標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是對馬克思主義關於國家與法學說的繼承和發展,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最新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和理論昇華。

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實踐中,應高度重視理論的作用,增強理論自信和戰略定力。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努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創新,主要包括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理論、人民當家作主理論、國家治理現代化和良法善治理論、法治中國建設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等等。現階段,解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程序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建設的關鍵。堅定理論自信,不斷髮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就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實現法治實踐需求與法治理論供給有效對接,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提供理論支撐。

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已經形成獨具特色的制度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已被實踐所證明:中國發生舉世矚目的變化,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大幅提升。這樣一套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促進現代化各項事業發展,促進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增進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福祉。

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程序中堅持制度自信,就要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就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以制度自信引領法治體系完善,首先要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充分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主動適應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其次要加強憲法法律的實施,維護憲法權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保證憲法和法律有效實施,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第三要加強法治監督體系建設,加強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制度建設,努力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執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增強監督合力和實效。第四要構建起務實管用的法治保障體系。

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還要統籌推進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促進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互聯互動。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健全和完善黨內法規制定體制機制,形成配套完備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運用黨內法規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落到實處。

繁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之源,是國家興旺發達的精神支撐。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法治文化是一個社會的法律制度和實踐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是法治信仰、法治觀念、法治思維、法治原則、法治價值、法治習慣的總和。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是法治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法治中國的精神構成要素。

法治中國建設是制度建設、機制建設、文化建設的有機統一。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就要在著力完善法律制度、加強法律實施的同時,不斷完善機制、創新形式,著力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使法治信仰、法治意識、法治觀念、法治思維在全社會牢固樹立起來。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應然之舉。近日,中共中央印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立法修法規劃》,強調要著力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律法規的立改廢釋全過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法入規,彰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基因的歷史傳承,是國家發展實踐在法治層面的精神呈現。通過全面融入法治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更好地為全國各族人民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豐厚道德滋養,築牢全面依法治國的思想道德基礎。

發揮文化自信的引領作用,還要弘揚法治精神,讓法治精神深入人心,使人民群眾自覺擁護和信仰法律。法治精神是人們對法治的尊崇、敬畏、捍衛和厲行,表現為對法律至上、公平正義、尊重程式、保障權益的追求。法治只有成為人們的精神嚮往和依託,才會真正內化為約束或支配行為的觀念和準則。要推進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創新法治宣傳教育形式,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構建良好的社會主義法治文明環境。著力培育法律思維、法治習慣,使全社會法律意識進一步提高,全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風。

【思想宣傳範文】四

中國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大國,之所以能夠戰勝眾多的艱難險阻,進入快速現代化的發展軌道並取得巨大成就,其祕訣就是改革開放。

當今世界,發展中國家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必須同時解決好相互關聯的兩道難題:一道是自身發展的難題,一道是國際調適的難題。在當前國際貿易爭端頻發的背景下,思考中國改革開放對發展中國家破解現代化難題的有益啟示,進而思考當今世介面臨的政治經濟變數,無疑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發展中國家在實現現代化程序中面臨幾個“兩難”問題

如何從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後的位階,通過和平合作共贏的方式,通過現代化的手段,上升到較高的發展位階,是二戰後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共同面臨的任務。總的看,發展中國家現代化必須破解的重大難題包括:

一是“發展”與“穩定”的兩難。穩定是發展的前提。但是對一些發展中國家而言,經濟的發展往往伴隨政治社會動盪,政治社會動盪又反過來制約了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這種“發展”與“穩定”難以相容的局面,內在地看,源於現代化所引發的系統性變化對原有社會結構、利益關係和思想文化造成的強大沖擊,而國家又缺乏足夠的制度性和組織化力量來緩和和解決這些衝擊;外在地看,發達國家對於發展中國家的干涉、干預和干擾,嚴重限制了許多發展中國家的政策選擇餘地,使其處於兩難境地。許多發展中國家在現代化程序中,頻頻遭遇社會衝突動盪,現代化程序被幹擾或打斷,就是這種情況的反映。

二是“開放”與“自主”的兩難。從發展中國家的實踐來看,對外開放是一把雙刃劍。封閉的代價是長期處於落後狀態;而開放的代價往往可能是喪失獨立自主的發展能力和發展權力。某些西方國家以銀行貸款、直接投資、經濟援助為誘餌,使眾多發展中國家向國際資本敞開大門,按照西方遊戲規則行事,成為資本主義全球鏈條上的被動一環,從而導致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以及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決策上難以自主決定,事實上喪失了經濟主權和其他方面的主權。一些拉美國家經濟長期依賴外資,一旦外資撤走,本國經濟就面臨坍塌崩潰,就是這方面比較典型的例證。

三是“助推”與“攫取”的兩難。出於對現代化美好前景的憧憬,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政府都希望本國儘快擺脫貧困落後的局面,也都會積極採取各種措施助推經濟儘快發展起來。但是,在國家和社會的財富快速增加的過程中,某些政府特別是一些政府官員這隻曾經的“助推之手”很難禁絕不正當的獲取利益行為,從而成為伸向社會財富領域的一隻“掠奪之手”。而“助推之手”一旦退化為“掠奪之手”,經濟發展就難以健康長久。

更重要的是,已經佔據較高位階的國家並不會也不甘心輕易讓出原有的位置,對它們而言從特權和壟斷中獲利遠比通過領跑獲利要來得方便快捷,於是又導致了國際調適的新難題。這種現代化發展位階上的博弈,就是當今世界國際政治經濟秩序面臨深刻變數的內在邏輯。

中國在改革開放中探索破解現代化難題

中國的改革開放主要是為了解決自身問題,但也為解決發展中國家現代化難題貢獻了作為理論形態的中國智慧和作為實踐形態的中國成就。這些中國智慧和中國成就,以及許多發展中國家類似的探索,共同構成了當今世界政治經濟秩序良性重構的前行動力和正能量。

中國改革開放伊始,一個世界級的難題就考驗著中國共產黨人:如何在一個人口多、底子薄、發展落後的國家快速實現現代化,展示出社會主義優越性?直面並解決這個難題,只能進行深度的解放思想,進行前所未有的改革開放。鄧小平同志指出:總結歷史經驗,中國長期處於停滯和落後狀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閉關自守。經驗證明,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這一論斷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依據。只有積極破除阻礙國家發展的舊觀念、老做法,才能推動國家實力的增強,才能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的國際地位。與此同時,只有更加積極地推動對外開放,吸收借鑑發達國家的有益經驗,才能更好推動國家實力的總體提升。因此,xxxx始終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必須解決好諸多現代化難題。對此,中國探索出了自己的方案:

一是以一整套治國理政方案解決“發展”與“穩定”的兩難。在改革開放偉大程序中,中國共產黨在治國理政上形成了一整套獨具特色和優勢的做法。在經濟建設上,強調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互為補充的,“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在政治建設上,既汲取人類政治文明的發展成果,又注重保持“底線思維”和“戰略定力”;在文化建設上,既對世界各國文化保持開放的交流態度,又注重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同時也注重傳承和弘揚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社會建設上,既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發展社會事業,又注重激發社會創造活力,同時也注重提升社會治理水平,等等。從治國理政的角度看,改革開放中所形成的中國方案實際上就是中國共產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程序中所形成的一整套符合國情的、行之有效的治國理政方案。這套方案有助於中國的發展,同時又有助於平衡和協調各種利益關係。

二是以強大而有活力的基礎制度解決“開放”與“自主”的兩難。從制度上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根本政治制度,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強調發揮政府與市場兩種手段的長處,能夠保持發展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在關乎國家經濟命脈的領域和制度方面牢牢掌握著控制權,並且秉持讓外來企業與本國企業公平競爭以推動國內產業經濟發展的理念,能夠堅定不移實行開放。越有自主性越有開放的勇氣和信心,這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辯證法。

三是以新型政黨制度破解“助推”與“攫取”的兩難。從政治上看,與諸多發展中國家黨派林立、攻訐不止,以及思想意識形態領域的紛繁蕪雜相比,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以其獨特的結構功能和執行機制,提供了合理有序的民主政治參與渠道,能夠相對有效反映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願望和訴求,拓寬社會利益表達渠道,破除既得利益集團,形成強大的社會整合力,調動各方面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特別是能夠提供一種中國共產黨自身監督之外更多方面的監督,能夠避免政黨間互相傾軋造成的政局不穩定和政權頻繁更迭,最大限度減少社會內耗,使中國共產黨既能廣納各黨派、各群體的智慧,又能保持政策的穩定性與連續性。

改革開放使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並在這一追趕過程中牢牢堅持了正確的方向、原則。所帶來的啟示是,發展中國家要想成功實現現代化,必須牢牢堅持國家的獨立自主性和能動調整性。要想實現良性有序的發展,必須充分發揮強大的領導力量的整合作用,充分發揮完善的制度體系的支撐作用,充分發揮正確前進方向的引領作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其他各種制度所形成的制度體系,有效保障了中國社會治理水平和國家主權安全,對當代中國的發展壯大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以社會主義為內在規定性,以滿足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根本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正確的方向引領價值。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極大地鼓勵發展中國家積極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尤其對那些盲目採用西方政治經濟制度而陷入泥淖的發展中國家具有十分有益的啟示。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從歷史和時代的大邏輯上,迴應了冷戰結束以來特別是20xx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人民對更好社會制度的熱切期待、對解決共同問題的艱難探索。

在把握改革開放原則和方向中有效應對現代化新挑戰

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的崛起,一方面為人類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動能,成為消除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的重要力量,成為世界政治經濟治理和發展“升級換擋”最生機勃勃的力量;另一方面,這也在某些發達國家看來某種程度上動了他們的“乳酪”,從而使其尋找各種藉口對中國等國家挑起貿易爭端等。這反過來啟示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之路處於“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必須牢牢堅持和把握現代化過程中所形成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經驗不動搖,在此基礎上不斷積聚經濟新動能,贏得發展新優勢。

其一,必須增強對現代化程序的領導力。中國改革開放實踐表明,中國共產黨領導所形成的強大領導力對於中國現代化程序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具有獨特優勢,比如,可以有效動員、組織國家一切資源和力量辦成大事;注重基於國情處理各種複雜矛盾關係;善於總結經驗教訓、自我糾錯;既一脈相承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又與時俱進適應新時代、新環境進行開拓創新;不斷確定具有動員和凝聚作用的戰略目標,具有戰略定力。在中國改革開放不斷向前推進中,黨的領導這一條必須牢牢堅持,黨的領導的巨大優勢必須得到充分發揮。

其二,必須強化制度對現代化程序的保障作用。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在改革開放程序中,中國堅持並發展了一整套制度體系,為改革開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中國製度既豐富了世界發展模式和政治制度的多樣性,又建立了一套後發國家的追趕型治理制度與發展模式,還保持了能夠及時迴應變化和挑戰的制度彈性與可調適性。一些國家把向其他國家移植制度視為幫助人家解決問題的靈丹妙藥,甚至不惜以武力方式進行移植。殊不知,這種移植非但不能使之更加健康的存活,所引發的排異反應,足以產生致命後果。中國道路的制度性貢獻中蘊含的治國理政智慧,反襯出了“制度移植”的侷限。

其三,必須把推動和平發展作為現代化的基本目標。以中國改革開放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的奮力發展,使世界力量結構發生變化和轉移,進而重塑世界新格局,促進世界多極平衡,利於維護世界和平,這對解構“國強必霸”的邏輯是一種和平性貢獻。既尊重個人權利、自由、平等和全面發展,又注重社會和諧,強調國家富強,是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的基本原則。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發展中國家現代化,就是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既強調世界多極制約、世界大同、協和萬邦、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反對單極獨霸,又注重構建當今世界和平發展新秩序。強調世界是多極的而不是一極的,是合作共贏的而不是一極獨霸的,是所有發展中國家共同的意願心聲。

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成功實踐,既然不是以發達國家預見的方式發展起來的,其於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所產生的作用與效應,自然也不是發達國家所樂見的。問題的關鍵在於,現代化不是也不應是個別發達國家的專利,任何國家都有權利通過改革開放和卓有成效的努力躋身於現代化國家行列,為人類整體現代化貢獻力量。改革開放使得中國向世人展示了完全不同於西方預判的發展路徑,為不同人類文明探索發展道路提供了中國經驗,為人類社會發展增添了中國動力,為豐富人類社會發展道路貢獻了中國方案。更大程度的改革開放,更加堅定的自信自強,保持戰略定力,是中國贏得勝勢的不二選擇。

【思想宣傳範文】五

碧波盪漾的嘉興南湖上,一艘紅色畫舫見證了一個標誌著近代以來中國命運徹底改變的歷史時刻。革命風暴中,大黨與小船的因緣際會,既是一種偶然,也因為象徵著中國革命經由苦難走向輝煌而具有更深厚的歷史意味。事實上,正如xxxx所言,紅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時代高度,是發展方向,是奮進明燈,是鑄就在中華兒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豐碑。無論是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還是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都是“紅船精神”作為中國革命精神之源的重要內涵,是中國共產黨人至為寶貴的精神財富;而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在新時代的繼續前進,也同樣需要從回溯“紅船精神”的初心中汲取力量。

1.火種:敢為人先的革命氣魄

近代以來,中國積貧積弱、人民苦難深重的嚴酷現實,促使先賢們不斷嘗試救亡興國的不同道路。隨著十月革命一聲炮響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探索社會主義拯救中國、社會主義發展中國的前景也進入了中國人的視野。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應運而生。

如果說,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進步知識分子、中國工人階級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創造了必不可少的客觀條件,那麼,我們也沒有理由否認,第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又是以其敢為人先的革命氣魄,才使歷史鉅變的可能成為改天換地的現實,才使中國革命在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境地中開闢出一條通向光明彼岸的道路。人們常說,歷史總在輪迴中前進,但命運的轉變卻並不總是靜待天變的結果。因此,當我們總結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時,整理傳承先輩的精神遺產便成為彰往考來的基礎與前提。

敢為人先的革命氣魄首先體現在為中國革命指明瞭正確的方向和目標。在紅船上召開的中共一大對此後中國歷史影響之大,甚至是一些參加會議的當事人都未曾料到的。作為一個在當時剛剛登上中國政治舞臺的新生力量,中國共產黨人將反對帝國主義的任務寫進了社會革命的方案當中,這是其他任何政治團體都沒有能力、沒有勇氣做到的。然而,歷史證明,正是由此在中國的社會革命、民族革命與世界革命間架起的橋樑,從根本上解決了革命中的敵友問題,為中國革命凝聚大眾、走向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敢為人先的革命氣魄還體現在中國共產黨人把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專政寫在了自己的革命旗幟上。在近代中國的救亡努力屢遭挫折的情況下,代表資產階級的政治團體往往傾向於在其政治綱領中人為掩蓋甚至否認中國社會階級鬥爭的現實,代之以一種看似跨越階級界限的共同願景。但嚴酷的現實證明,不從根本上解決誰來掌握政權的問題,就不可能真正團結廣大群眾,更不可能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因此,中國共產黨人在紅船上鄭重寫下的革命綱領,其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尤顯珍貴。儘管由於種種原因,今天的我們已經看不到這份檔案的原始面貌,但我們也不難聯想到這種革命氣魄與《共產黨宣言》中“共產黨人不屑於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的精神間一脈相承的歷史關聯,更不難聯想到,正是這種在奠基之初就將自己的革命目標昭示天下的勇氣,為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勢成燎原埋下了火種。

2.源泉:矢志不渝的革命信仰

中共一大的召開開啟了馬克思主義植根於中國大地的歷史,中國共產黨一成立就馬不停蹄投入到革命鬥爭之中,深入廣大工人、農民群眾當中,開闢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功之路。今天,人們或許已經很難想象這條路的艱辛,但歷史證明,正是這種曲折中前進的艱辛,檢驗了中國共產黨人矢志不渝的革命信仰,磨鍊了中國共產黨人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也鑄就了中國共產黨人百折不撓的革命意志。

真正的共產黨人,從來都不會被任何艱難困苦所壓倒。在中國革命大浪淘沙的程序中,參加黨的一大的代表中,有人背叛了革命,有人意志消沉遠離了革命,但堅持下來的共產黨人最終擔負起了中國的命運,他們中的許多人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仍在為數十年前的誓言不懈奮鬥。這些定格在歷史中的中國共產黨人群像也成了激勵無數後來者見賢思齊的精神座標。

毛澤東同志在參與一大時還不到而立之年,作為深刻理解中國革命的希望在於將馬列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中國共產黨人,毛澤東同志在政治生涯的起落中非但沒有變得意志消沉、隨波逐流,反而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革命理想與信念。他一次次從人生低潮中奮起的經歷,恰恰也與同一時期中國革命從低潮中重振的過程交相呼應。從這個意義上說,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經由井岡山、長征、延安、西柏坡,直至“進京趕考”的革命歷程,也生動地詮釋了“紅船精神”中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

當然,用燃燒的一生展現中國共產黨人百折不撓精神的,還不僅是毛澤東同志一人。同為一大代表的王盡美,雖然在領導革命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罹患絕症,但其革命意志卻不曾因此稍減半分,相反,懷抱著“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王盡美戰鬥到了人生的最後一刻。在王盡美一字一頓口述留下的簡短遺囑中,沒有涉及任何個人的身後之事,而唯以天下之事為念,他說道:“全體同志要好好工作,為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和共產主義的徹底實現而奮鬥到底。”為國盡忠,為民效命,為黨犧牲,志向堅定,奮鬥不息,是王盡美青春歲月的鮮明寫照,他用青春、熱血和生命充分詮釋了早期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

3.目標: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嘉興南湖上這一葉紅船承載著中國共產黨的民族復興之夢,而作為中國共產黨人走向成功的起點象徵,水載船行的情境又與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程序中始終堅持的人民立場交相輝映。

回首中國近百年來的歷程,不難發現,正是因為發掘了蘊藏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的無窮力量,中國共產黨人才能無畏地發出“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宣言,也正是因為始終保持著與廣大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中國共產黨人才能跳出中國歷史上的興衰週期律,領導中國人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走向勝利。

青年毛澤東在湖南長沙求學期間,曾記述了國文課老師袁仲謙講到莊子《逍遙遊》時提到的舟水關係帶給他的深刻體悟。縱觀毛澤東同志的革命生涯,我們不難看出中國共產黨人知行合一的努力是如何深刻影響了黨和國家的命運。水積不厚,負舟無力,積水至厚則可以負載大舟,正是通過爭取最勞苦的廣大群眾,使自己成為勞苦大眾的貼心人,中國共產黨才牢牢地掌握了人民這一書寫歷史的偉大力量,托起了黨的巨集基偉業,也開啟了中國發展的新篇章。

始終站在人民立場上,是馬克思主義區別於其他意識形態和政治理論的主要標誌,也決定了指導全世界無產階級勞苦大眾的革命鬥爭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重要歷史使命。作為立足中國大地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人自建黨以來就把這種信念貫注於每一位黨員的理想與實踐當中。王盡美在早期山東工人群眾運動中就曾清醒地認識到,要喚醒工農之中的歷史偉力,就需要增進勞動者的智識,提高勞動者的地位,改造勞動者的生活。而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又必須讓黨的理論宣傳貼近群眾。於是,王盡美針對工農群眾受教育程度低的現狀調整宣傳手段和渠道、途徑,綜合各種辦法推動山東地區工人階級學習接受馬克思主義,他對於馬克思主義的講解一律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講,常常走到工人中間即興發揮講解時局和馬克思主義基本著作。

利民之事,絲髮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建黨伊始的信念,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延續至今的情懷。xxxx強調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就是“紅船精神”當代傳承的最好體現。處在黨情國情世情發生深刻變化的當下,全黨上下自覺把克服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作為不斷推動自我革命的實踐基礎,代表著黨對於人民、民族、國家的莊嚴承諾,也代表著中國共產黨人沿著興國利民之路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執著信念。

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我們回溯“紅船精神”,不僅是因為它銘刻著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更是因為其中蘊含的革命基因昭示著中國共產黨的未來,從這個意義上講,“紅船精神”永遠都不會過時。深刻體會過創業艱難的中國共產黨曾秉持著建黨伊始的理想信念穿過了時代浪潮的起伏,我們同樣有理由相信,始終保持初心的新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將繼續用“紅船精神”引領全黨,團結全黨,從而在中國大地上譜寫出新的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