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環保部工作會議講話稿大綱

欄目: 城建環保講話稿 / 釋出於: / 人氣:1.09W

保護生態就是保護自然價值和增值自然資本的過程,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經濟社會發展潛力和後勁的過程。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環保部工作會議講話稿,僅供參考。

環保部工作會議講話稿大綱

在全市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稿

同志們:

召開這次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主要目的是貫徹落實好市委六屆八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總結“十五”期間全市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績,安排部署“xx”和20**年的環保工作。剛才,我們觀看了全市環境質量多媒體演示,胡雪峰局長對“xx”環保工作作了全面總結,對今年的工作也進行了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三個區及各有關部門也與市政府簽定了環保目標責任狀,希望大家認真抓好落實。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把握大局,認清形勢,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

20**年是我市“十五”計劃的最後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各族人民積極投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國民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我市“十五”及20**年各項預期目標全面或超額完成。

五年來,我市各項環保事業有了長足進步,電石鐵合金焦炭等重點行業環境治理整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重點區域、重點企業、重點流域的汙染得到有效治理;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得到一定控制;堅決關停 “十五小”和“新五小”企業,淘汰落後生產能力,騰出環境容量和總量指標支援大專案發展;大力發展迴圈經濟,積極推行清潔生產,開展了培育清潔生產和迴圈經濟試點示範企業工作;環保隊伍和能力建設不斷加強;環境執法和排汙費徵收力度不斷加大;生態保護與建設工作得到加強;先後開展了“一控雙達標”、“嚴查環境違法行為遏止汙染反彈”等一系列專項行動,嚴肅查處違法排汙、破壞生態的環境違法行為;環境宣傳教育工作逐步深化,堅持多層次、全方位開展環保知識宣傳和環境警示教育,群眾依法維護自身權益和參與環境事務的意識不斷增強,參與環保事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大提高。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也是環保系統幹部職工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奮戰在環保戰線上的幹部職工表示衷心的感謝和誠摯的問候!

“xx”時期,是我市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發展,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環境友好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各種矛盾包括資源、環境等問題最為突出的時期。環境汙染與資源的不合理利用也已成為我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制約因素。環境汙染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是老百姓不滿意的重點問題,並且我市還被國家、自治區列入重點督查地區。環境保護工作任務重、壓力大。但同時目前也是做好環保工作的機遇期,20**年12月,國務院下發了《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國發[20**]39號文),明確指出,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新時期的環境保護工作,切實解決環境保護中的突出問題,建立和完善環境保護的長效機制,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工作相協調。國務院《決定》的頒佈,為做好環境保護工作指明瞭方向。趙忠書記在市委六屆八次全委擴大會議上強調,今後5年我們要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大力發展迴圈經濟,合理利用、節約和保護資源,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並確定了20**年城區大氣環境質量實現明顯改善、“xx”期末環境狀況實現根本性好轉的目標。說明市委、市政府要下大力氣解決環境汙染問題,這為做好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各區、各部門要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一定要充分認識到我市環境保護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儘快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市委的部署上來,認真貫徹國務院《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的精神,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和安全發展。要進一步加強環境法制建設,強化環境監管體系,鼓勵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不斷改善環境質量,將環境保護的要求滲透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促進我市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二、圍繞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強汙染防治工作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轉變工業經濟增長方式,搞好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減少汙染物排放,以最少的環境代價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是促進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根本途徑。今後一個時期,各區要圍繞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大力發展迴圈經濟,加快推進清潔生產步伐。各區、各部門要把發展迴圈經濟作為重要指導原則,按照資源稟賦、環境容量、區域功能、國家產業政策要求,編制完善我市“xx”規劃、“xx”環保規劃、區域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和電力、煤焦化、電石、矽鐵、建材、鍊鐵等高汙染行業發展規劃,以及礦產資源可持續利用、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等專項規劃,並要將合理安排環境保護專案作為重點,提高環境保護投資佔gdp的比例。

要制定和實施迴圈經濟推進計劃,加快制定促進迴圈經濟的政策、標準和評價體系,加強技術開發和創新體系建設。要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根據環境保護的要求,進行產品和工業區的設計與改造。在生產環節,要嚴把排放許可准入關,鼓勵企業節能降耗,大力實行清潔生產,依法強制進行清潔生產稽核;在廢物產生環節,要強化汙染預防和全過程控制,實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合理延長產業鏈,提高各類廢物的迴圈利用率;在消費環節,要大力倡導環境友好的消費方式,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對發展迴圈經濟的重大專案和技術開發、產業化示範專案,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積極給予資金補助或提供貸款貼息支援。清潔生產專項基金,排汙費治理專項資金使用也要向符合迴圈經濟要求的汙染防治專案傾斜。

二是提高區域環境管理水平,促進產業合理佈局。要認真分析自身的資源條件、環境容量和生態狀況,做好規劃環評工作,明確不同區域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將區域經濟規劃和環境保護目標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各具特色的協調發展格局。在環境容量有限、自然資源供給不足的情況下,要堅持環境優先,大力發展高新技術,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產業和產品的升級換代,同時率先完成排汙總量削減任務,做到增產減汙,增產不增汙。在生態環境脆弱的地區限制開發,在堅持保護優先的前提下,合理選擇發展方向,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確保生態功能的恢復和保育,遏制生態惡化的趨勢;在自然保護區實行禁止開發,依法實行強制性保護,嚴禁不符合規定的任何開發活動。

三是加快工業汙染源治理,為經濟發展騰出環境容量。要結合新建專案和技術改造專案,狠抓老汙染源,特別是重汙染行業汙染治理。要堅決關停那些浪費資源、汙染嚴重的“十五小”和“新五小”企業,淘汰落後生產工藝和生產能力,騰出環境容量和市場空間支援大專案、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發展。各區、各有關部門要儘快明確我市各類生產工藝落後、環境汙染嚴重小企業的淘汰規模和時限,並在年內進行全面清理。要充分利用大企業、大集團在管理、技術、資金等方面的優勢,建立增產、節水、減汙型工業體系,推進汙染物排放全面達標工程。

對重點區域、重點流域、重點企業繼續實行限期治理、總量控制、排汙許可證制度,確保實現汙染物穩定達標排放,進一步削減汙染物排放總量。對未按時完成治理任務的企業,要依法堅決予以關停,在新聞媒體公開曝光,並追究相關責任。

這裡要強調的是,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自始至終把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放在重要位置。要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效益,防止低水平重複建設。只有這樣,才能走出一條符合我市實際情況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三、明確目標,突出重點,實現城區大氣環境質量根本好轉

市委、市政府對改善城區大氣環境質量非常重視,始終作為一件大事來抓。改善大氣環境質量不僅關係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而且直接關係到城市形象,關係到招商引資和對外開放。為此,今年全市環境保護工作要以改善城區大氣環境質量為重點,各區、各部門要按照《通告》要求,加大整治力度,務求抓出實效。要加強城市環保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城市汙水、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要結合我市實際,大力推廣使用清潔能源,改善能源結構,治理電力、高載能、化工行業廢氣汙染、冬季採暖鍋爐煙塵汙染和機動車尾氣汙染。要嚴格禁止重汙染企業進入市區,鼓勵和幫助現有汙染企業搬遷出城,採取綜合措施,徹底改善我市空氣質量狀況。到“xx”期末,力爭我市中心城區大氣環境質量三級和好於三級的天數達到300天,海勃灣城區二級和好於二級的天數達到200天,全市大氣環境質量基本達到國家三級標準實現城區大氣環境質量根本好轉的目標。

四、增強環境應急處置能力 ,確保我市環境安全

近年來,我國相繼發生幾起由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引發的環境汙染事件,給當地社會的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造成嚴重影響。去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雙苯廠發生爆炸事故,造成大量苯類汙染物進入松花江水體,引發重大水環境汙染事件,給松花江沿岸特別是大中城市人民群眾生活和經濟發展帶來很大危害,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熱點。這次事故給我們保證環境安全的工作敲響了警鐘。我市通過近幾年的環保專項行動,及時發現並消除了一批環境安全隱患,但從總體來看,我市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應急管理體制和應急機制,處置突發環境事件的能力還不強,保護環境安全的任務依然十分繁重。

各區、各部門一要高度重視環境安全工作,堅決克服麻痺大意思想,將防止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和汙染事故作為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加強應急體系建設、提高應急反應能力的重要內容,下大力氣抓緊抓好。

二要認真開展各類重點源及危險化學品環境汙染隱患的全面排查,特別是加大對居民集中區、沿黃及水源地上游危險廢物排放企業的監管力度,發現環境汙染事故隱患,立即責令整改,限期消除隱患,並向上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報告。

三要制訂並完善環境應急預案,健全環境應急指揮系統,配備應急裝備和監測儀器,落實處置措施。一旦發生事故,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保證應急監測、應急處置、資訊釋出等各項措施落實到位,最大限度地減輕事故造成的環境危害。

四要加強防範汙染事故的宣傳工作,對重點汙染企業要加強技術指導和培訓,對汙染源周圍居民進行有針對性的科普宣傳,增強廣大群眾自我防護、自救互救的意識和能力。

五要進一步加強輻射環境和危險化學品監管。要加強放射源、放射性廢物和危險化學品安全貯存、處置的監督管理,加快我市危險廢物處置中心專案建設步伐,確保環境安全。

五、切實加強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領導,努力建立環境保護工作的長效機制

要將環境保護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認真研究和解決環境保護工作的全域性性和深層次問題,積極推進環境保護思路創新、機制創新和方法創新,不斷提升環保事業發展的整體水平。

一要建立有效的環境保護管理機制。堅持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落實黨委領導、政府負責、人大政協監督、環保部門統一監管、各部門分工協作、群眾廣泛參與的環境保護工作機制。要完善環保目標責任制的獎懲制度,將環境質量納入全面小康指標體系,將環保目標納入領導幹部政績考核指標體系,嚴格執行《環評法》,落實環保一票否決權。在狠抓建設專案“三同時”制度的基礎上,把企業應急預案的完善情況納入建設專案環保驗收,實現“四同時”驗收。要建立深入瞭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的環保綜合決策機制,建立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公示制度和聽證制度,完善專家諮詢制度,實行決策的論證制和責任制,推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

二要強化依法行政意識,加強環境執法監督。 針對一些地方政府領導幹部為追求短期政績,或充當汙染企業保護傘,或用“土政策”干擾環境執法;一些職能部門置環境保護相關規定不顧,擅自違法審批或許可;一些環境保護監管部門在監管過程中失職、瀆職或者不作為;一些企業對環境執法充耳不聞,違法行為屢查屢犯的現象,國家監察部、環保總局於2月20日頒佈了《環境保護違法違紀行為處分暫行規定》。《暫行規定》的頒佈,給我們各級政府、各相關職能部門、環境監管部門及工作人員提出了警醒。各級環保部門及其它有關部門工作人員一定要貫徹落實好《暫行規定》,嚴格環境執法,做到認識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執法到位。對於各類環境違法行為要嚴肅查處,加大處罰力度。要加強部門聯合執法,建立聯動合作機制,全面規範環境執法行為,提高環保執法效率和水平。

三要加強環境保護工作投入機制。要把環保投入作為本級財政支出的重點方向,加大對汙染防治、生態保護和環保監管能力的資金投入,並確保環保行政管理、監察、監測、資訊、宣教等行政和事業經費支出。要進一步完善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環保投融資機制,地方政府投入重點用於解決汙水管網的配套和完善,積極引導社會資金參加城市汙水和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推進環保投資主體多元化、運營主體企業化和執行管理市場化。

四要健全環境宣傳教育和公眾參與機制。各區、各部門要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全方位、多層面、多形式地推進環境保護宣傳教育,積極創造條件,引導公眾自覺參與環境保護事業。要進一步強化幹部環境教育,把環境保護知識納入到各地的培訓教學計劃中,納入到公民道德建設教育和普法教育活動中。要繼續推進“綠色學校”、“綠色社群”、“環境友好企業”等建立活動,在全社會形成愛護環境、關注環保、參與環保的良好風尚。要加大環境資訊公開力度,擴大公民對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公開環境資訊有利於群眾保護自身的環境權益、有利於增強社會監督職能、有利於加大管理透明度,是提高環保工作成效的重要保證。今後各級環保部門在審批建設專案,要徵求群眾意見;執行環保汙律法規時,要接受群眾監督,環境質量資訊和企業環境行為等各種環境資訊要向社會公開,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環境保護,使環境資訊公開成為推動環保工作走上新臺階的重要手段。

同志們,做好環境保護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一定要持之以恆,常抓不懈。我們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四屆八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開拓創新,紮實工作,開好頭,起好步,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工作相協調,為構建和諧**做出更大的貢獻!

環保部工作會議講話稿

同志們:

今天召開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黨的xx大、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xxxx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xx總理、張高麗副總理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總結“xx”和20xx年工作,分析把握“十三五”環境保護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研究提出“十三五”環境保護總體思路,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部署安排20xx年重點工作。

下面,我講四個方面意見。

一、深刻學習領會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清醒認識“十三五”時期環境保護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新任務

黨的xx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擺上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認識高度、推進力度、實踐深度前所未有。xxxx在國內主持重要會議、考察調研,在國外訪問、出席國際會議活動,有關重要講話、論述、批示多達80餘次,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涵蓋重大理念、方針原則、目標任務、重點舉措、制度保障等諸多領域和方面,體現了寬廣而深遠的思想觀、實踐觀、系統觀、全球觀。xx總理、張高麗副總理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作了許多重要批示指示,提出明確要求。其中,xxxx提出的堅持“兩山論”和綠色發展理念,最為重要、影響長遠。這是我們黨積極探索經濟規律、社會規律和自然規律的認識昇華,帶來的是發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轉變,也是執政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轉變。

xx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從根本上更新了關於自然資源無價的傳統認識,打破了簡單把發展與保護對立起來的思維束縛,指明瞭實現發展和保護內在統一、相互促進和協調共生的方法論,使我們深刻認識到,保護生態就是保護自然價值和增值自然資本的過程,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經濟社會發展潛力和後勁的過程,把生態環境優勢轉化成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勢,綠水青山就可以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綠色發展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重大變革,著重解決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問題,將超越和揚棄現有的工業化、現代化模式,改變經濟腿長、環境腿短的狀況,引導企業家主動採取綠色生產方式,鼓勵公眾自覺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推動形成人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社會風尚。

黨的xx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強調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作出一系列重大安排部署,要求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將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在此之前,黨中央、國務院釋出兩份重要的“姊妹篇”檔案——《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這三份檔案彼此呼應、相互銜接,是中央的戰略部署,是重大的系統的全面的制度架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生態文明建設的頂層設計圖,具有重要的引領和指導作用。《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大氣十條》)、《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水十條》)出臺實施,新《環境保護法》施行,新《大氣汙染防治法》釋出,環境保護督察、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等六份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配套檔案相繼實施。這些是行動層面的任務安排,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加強環境保護的路線圖。我們要反覆學習、深刻領會,將xxxx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中央的戰略部署以及明確的設計圖和路線圖,結合工作實際落實為生態環境保護的施工圖。

觀大勢,才能定大局、謀大事、管大事、成大業。“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決勝階段。環境保護既處於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又處於負重前行的關鍵期;既是實現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的視窗期、轉折期,也是攻堅期。

第一,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亟須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突出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核心在“全面”,成效在“全面”,艱鉅也在“全面”。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面臨巨大挑戰,需要付出極其艱苦的努力。一方面,經濟新常態下,經濟增長速度由高速轉向中高速,產業結構由低端邁向中高階,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有利於降低單位產值汙染物排放強度;另一方面,我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任務尚未完成,還處在快速發展階段,產業結構偏重、發展模式粗放等問題仍然在一些地區具有“鎖定效應”,經濟總量和增量仍在持續上升,汙染物新增量依然處於高位。特別是,伴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發展與保護的矛盾更加突出,一些地方解決環境問題的責任和動力會減弱。城鎮化滯後於工業化,未來20xx年,我國城鎮化率將達到70%左右,將有3億人口由農村轉移到城市。研究表明,城鎮人均生活能耗是農村人均水平的1.54倍,未來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將增加生活垃圾1200萬噸、生活汙水11.5億噸,消耗8000萬噸標煤。如果延續粗放的傳統城鎮化模式,汙染物在時間上的累積和區域空間上的複合效應將更加明顯。

第二,全面深化生態環保改革,任務異常繁重。改革是推進環保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動力,也是破解發展與保護難題的出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但生態環境問題卻越來越突出。究其原因,根本在於體制機制不適應,缺少科學合理、規範剛性的制度安排,不能破解發展與保護的矛盾,導致很多地方和部門重經濟發展輕環境保護,抓經濟手硬、抓環保手軟。由於長期歷史累積,今天的環境保護工作不僅要不欠新賬,而且要多還舊賬,解決很多遺留問題,壓力和挑戰前所未有。這就需要我們把深化改革放在核心位置,從制度入手,解決制約環保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為此,黨中央、國務院相繼出臺實施一系列改革檔案和舉措。對生態環境保護而言,重點是三個方面:一是抓好中央已出臺的關於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改革任務。比如,“1+6”改革舉措,抓緊細化,落地生根。二是加快推動建立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建立覆蓋所有固定汙染源的企業排放許可制,完善環境監管執法制度,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健全環境資訊公佈制度等等。對這些制度要儘快推動,有些要制定完整的實施方案,搞好試點示範。三是落實中央對生態環保領域改革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是xxxx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最新改革要求。20xx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點,主要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生態環境保護必須更加註重促進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調整供給結構,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同時,要利用好結構性改革契機,乘勢而為,加大力度,嚴格環保執法監管,強化汙染減排和達標排放,以此來安排、落實和推動環保工作。

第三,進一步推進環境治理和質量改善,各項工作艱鉅複雜。對比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我國在相同發展階段面臨的環境問題更加複雜,難度前所未有。傳統煤煙型汙染與臭氧、PM2.5、揮發性有機物等新老環境問題並存,生產與生活、城市與農村、工業與交通環境汙染交織。我國一些主要汙染物排放量仍處於高位,總量減排與環境質量改善的關係更趨複雜。20xx年,全國COD排放總量為2294.6萬噸,二氧化硫為1974.4萬噸,氮氧化物2078萬噸。要實現環境質量根本好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總量排放至少要下降到百萬噸級水平。一些沒有納入總量減排控制的汙染物排放量依然在持續上升,對環境質量的影響進一步顯現。據測算,全國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量高居3000多萬噸,對區域複合型大氣汙染影響較大。20xx年,首批開展監測考核的74個城市平均超標天數比例超過四分之一,達28.8%。入冬以來,重汙染天氣高發。全國地表水特別差和特別好的水體都在減少,城市黑臭水體大量存在。我國生態足跡增加的速度遠高於生物承載力的增長速度,是生物承載力的2倍以上。海河、黃河、遼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分別高達106%、82%、76%,遠遠超過國際公認的水資源開發生態警戒線(40%)。有效應對和推動解決這些突出問題,環保工作量劇增,任務特別艱鉅,需要全面謀劃,整體推進,聚焦主業,打牢基礎,突破難點,不斷取得更大的成效。

第四,環境進入高風險期,守住安全底線難度大。20xx年,相繼發生福建漳州古雷石化(PX)專案爆炸、天津港“8·12”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等一系列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表明長期以來粗放式發展的負面影響開始顯現,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環境安全意識必須始終牢記,環境安全防線不能有一絲一毫放鬆。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是我國環境高風險期,有的是環境自身的問題,有的是衍生出來的問題,區域性、佈局性、結構性環境風險更加突出,環境事故呈高發頻發態勢。我國化工產業結構和佈局不合理,佈局總體呈現近水靠城的分佈特徵,12%的危險化學品企業距離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重要生態功能區等環境敏感區域不足1公里,10%的企業距離人口集中居住區不足1公里,保障飲用水安全壓力巨大。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松花江水汙染事件歷歷在目,甘肅隴星銻汙染事件近在咫尺,守住環境安全底線是利劍高懸、重過千鈞。

第五,區域環境分化趨勢顯現,統籌協調的要求高範圍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東部一些地區進入工業化後期,環境質量出現好轉態勢,但中西部很大程度上仍在複製東部過去的發展模式。從專案環評審批情況看,中西部地區重化工專案投資持續攀升,相關產業自東向西轉移趨勢已經比較明顯。“xx”以來,我部審批的重化工專案中,中西部投資佔全國的80%。青海、甘肅等省(區)的規劃和專案建設集中在石油化工、有色冶金和電力行業;中部地區集中在裝備製造、石油化工、鋼鐵、有色冶金、煤炭及電力、建材等基礎能源原材料行業。如果統籌處理不好,西部有可能重複東部一些地區汙染嚴重、生態受損的狀況。西部是我國的生態屏障和“水塔”,生態環境敏感度高、監管能力弱,一旦出問題,將會是災難性的。

機遇與挑戰並存,動力與壓力同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我國發展正在由原來加快發展速度轉變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機遇,正在由原來規模快速擴張轉變為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機遇,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依法治國帶來政策和法治紅利,綠色發展帶來技術紅利的充分釋放,公眾生態環境意識日益增強,全社會保護生態環境的合力逐步形成,生態文明已成為引領全球發展的重要理念和行動。這些都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取得進展創造了良好條件,“十三五”環保事業將迎來更大、更快、更好發展。

貫徹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新任務,我們必須頭腦清醒、意志堅定、定位準確,緊緊抓住改善生態環境質量這個核心,打好補齊短板攻堅戰,理清總體思路,把握前進方向,轉變方式方法,加大力度、全力推進,著力提高環境治理水平。

一是堅持綠色發展。綠色發展貫穿於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五大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各地方各部門各行業都要堅持綠色發展。推動綠色發展,核心是形成內生動力機制,關鍵是推動地方黨委政府履行環保職責,把綠色發展轉化為地方黨委政府和各部門的執政觀、政績觀和實踐觀,平衡和處理好發展與保護關係,並落實到各項工作部署中。地方黨委政府和各部門不能只講發展不顧環境,不能先發展後環保。如果經濟發展一味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這是吃祖宗的飯、欠子孫的債,不算本事、難以持續;也不能只強調環保不顧及發展甚至搞垮了經濟,同樣不算本事,最後也會傷害環保。當然,現在的主要矛盾是前者。要堅持兩點論、辯證法,講兩點最終對經濟和環保都有好處,講一點對經濟和環保都沒有好處。

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係,關鍵是要扭轉發展的傳統慣性模式,增強轉型的決心和勇氣。越來越多的實踐讓我們看到,發展與保護不僅相互制約,而且相互促進,兩者既矛盾又統一。要改變環境保護影響經濟發展的單向思維,處理好“長痛”和“短痛”的關係,粗放式發展總有一天會被歷史淘汰,與其被動地淘汰,不如積極應對。同時,通過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完善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制度,強化綠色發展的剛性約束,推動地方黨委政府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把環境保護真正作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動力,把生態環保培育成新的發展優勢,探索綠色迴圈低碳發展新模式。

二是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質量改善是堅持以人為本、增進人民福祉的重要體現,是生態環境保護的根本目標,也是評判一切工作的最終標尺。黨中央作出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等一系列決策部署,這就是我們環保工作的政治,就是大局。環保一切工作都要講政治,從大局出發思考問題,把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謀劃好、細化好、落實好,並且要作為政治紀律來堅守。明確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可以使環境治理成效與老百姓的感受更加貼近,讓人民群眾有明顯的獲得感;可以更好地調動地方積極性,讓地方的環境治理措施更有針對性;可以更好地統籌運用結構優化、汙染治理、總量減排、達標排放、生態保護等改善環境質量的多種手段,形成工作合力和聯動效應。

必須將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貫穿到環境保護工作各領域。當前圍繞改善環境質量這個核心,一些黨員幹部思想觀念遲遲轉變不過來,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仍停留在過去,沒想法,沒辦法,沒起色。思想觀念、方式方法必須儘快轉變、調整到位。強化質量目標導向,完善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的目標及考核評價體系,將環境質量指標作為對地方黨委政府的硬約束,嚴格考核問責。同時,堅持實事求是,充分調動地方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地方治理的科學性、系統性和針對性,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發揮地方首創精神,環境質量目標是硬的,但措施多樣、方式靈活、因地制宜。不僅要強調工程設施建設,而且要強調執行管理;不僅要強調發展什麼,而且要強調淘汰什麼;不僅要強調關鍵節點和特殊時段的應對之策,而且要強調保護措施的連續性;不僅要強調短期效應,而且要強調長期效果。

三是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這是繼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制度之後,中央提出的第三個最嚴格的制度。“最嚴格”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環境保護的意志決心,體現了積極迴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新期待的鮮明態度,體現了從源頭、全過程和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來加強環境保護的新思路。保護環境的治本之策是源頭嚴防,關鍵所在是過程嚴管,根本保障是後果嚴懲。

構建系統規範的激勵約束機制,加快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提供持久的動力和保障。落實這一要求,需要加快推進制度改革,構建以空間規劃為基礎、以用途管制為主要手段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推動戰略和規劃環評落地,著力解決無序開發、過度開發、分散開發導致的生態空間佔用過多、生態破壞、環境汙染等問題;構建監管統一、執法嚴明、多方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著力解決汙染防治能力弱、監管職能交叉、權責不一致等問題;構建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排汙許可、達標排放的管理制度,著力解決企業違法成本低等問題;構建更多運用經濟手段進行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的市場體系,著力解決市場主體和市場體系發育滯後等問題;構建充分反映資源消耗、環境損害和生態效益的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著力解決發展績效評價不全面、責任落實不到位、損害責任追究缺失等問題。

四是提高環境管理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精細化和資訊化水平。解決環境問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很難取得好效果,必須堅持環境治理五化並舉,不斷提升管理質量和效能。系統化,按照xxxx“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系統觀,遵循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統籌好部分與全域性、個體與群體、當前與長遠之間關係,實現環保理念認識的系統化、管理思路的系統化、手段措施的系統化。重點是推進規劃環評落地,強化約束力,做好生態空間的用途管制;推進區域聯防聯控和流域共治,實行統一規劃、聯合監測、聯動應急、資訊共享。科學化,著重解決的是環境治理措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問題。環境治理不能搞大水漫灌,成本高效果還不好。要遵循科學的方法,懂得為什麼治、治什麼、怎麼治,強化科技支撐,以科學事實、科研資料、科技成果為依據,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堅持問題導向,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加強汙染源解析等基礎工作,採取更對症的治理手段。加強多汙染物協同控制,推動形成改善環境質量的整體效果。法治化,環境保護越來越依賴國家巨集觀政策來解決問題,而保持巨集觀政策有效性的基礎是法治化。通過環境法律的完善和執行,使守法常態化。讓環境違法行為受到應有處罰,使企業環境行為的外部性內部化,促進建立公平規範的市場競爭秩序。精細化,是改變粗放管理方式的重要抓手。大事必作於細、難事必作於易。要建立佈局合理、覆蓋全面的環境質量監測網路,並根據形勢變化及時調整網路設定。探索和推行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實行排汙許可“一證式”管理,形成系統完整、權責清晰、監管有效的管理格局。分流域、分割槽域、分行業確定重點任務和年度目標,分割槽分類管控、分級分項施策。資訊化,大資料等資訊化手段以問題為導向,可以幫助我們更廣泛應用資料,提供基礎支撐,尋求優化方案,給管理帶來質的變化。要加快推進大資料建設和應用,建立統一的環境監測、汙染源監控、環境執法、環評管理、資訊公開等平臺,提高科學決策、監管執法、便民服務的水平。

要加快推進環境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轉型,進一步解放思想,突破固有的觀念、認識和習以為常的方式方法,處理好繼承與創新關係,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找到新路徑、新辦法來解決新問題。要把“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落實到位,牽住地方政府對環境質量負責這個“牛鼻子”,加快從督企向督政轉變。創新環保投融資機制,推動政府購買環境服務、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進入環保領域。健全環境資訊公開制度,促進公眾監督企業的環境行為,讓每個人都成為保護環境的參與者、建設者、監督者。

五是持續提升素質能力和改進工作作風。思路方向和目標任務明確之後,能力和作風至為關鍵。否則再好的願景,再美的藍圖,也只能是水中月、鏡中花。相比於環境新形勢新任務對我們提出的迫切要求,一些幹部能力素質還跟不上,思路方法還跟不上,工作作風還跟不上,思想轉變的主動性積極性不夠,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積極作為、開拓創新的工作氛圍還沒有形成。要深入貫徹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保證黨中央、國務院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決策部署落地生根,取得成效。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韌勁,狠抓作風建設,塑造重品行、守紀律、敢擔當、有作為的環保文化,形成上下信任、左右信任、組織與組織信任的生動局面,打造一支忠誠乾淨擔當,政治強、業務精、敢作為、作風正的環保幹部隊伍。

二、“xx”時期和20xx年環保工作成效明顯

“xx”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堅持把環境保護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抓手,作為惠民生促和諧的重要任務,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措施,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環境質量改善取得積極進展。

堅決向汙染宣戰。大力實施《大氣十條》,在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等重點區域,建立健全區域聯防聯控協作機制。建成發展中國家最大的空氣質量監測網,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部具備細顆粒物(PM2.5)等六項指標監測能力。實施《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規劃》,加強飲用水水源地和水質較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全國地表水國控斷面劣Ⅴ類比例由20xx年的15.6%下降至8.8%,大江大河干流水質穩步改善。完成首次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調查。

推進汙染減排。全國新增城鎮汙水日處理能力4800萬噸,累計達1.75億噸,已成為全球汙水處理能力最大的國家之一。全國脫硫、脫硝機組佔火電總裝機容量比例由20xx年的82.6%、12.7%提升至96%、87%。完成煤電超低排放改造8400萬千瓦,約佔全國煤電裝機1/10,正在進行改造的超過8100萬千瓦,電廠煤耗已達世界先進水平。四項主要汙染物減排任務提前完成,酸雨面積已恢復到上世紀90年代水平。

堅持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在4省(區)開展生態保護紅線劃定試點,6省(區)在全國率先出臺省級環境功能區劃。國家層面完成西部大開發、中部地區發展戰略環評。各級環保部門完成4000多項規劃環評審查,國家層面完成300多項。國家層面審批專案環評檔案1164個,對153個不符合條件專案不予審批,涉及總投資7600多億元。加強標準引導,釋出國家環保標準493項,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執行更加嚴格的汙染物特別排放限值。

開展生態建設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成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釋出《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xx—2030年)》。建成自然保護區2729個,總面積約佔陸地國土面積14.8%,85%的陸地生態系統型別和野生動植物得到有效保護。深入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建立,16個省(區)開展生態省(區)建設,1000多個市(縣)開展生態市(縣)建設。中央安排專項資金275億元,在23個省(區、市)開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支援7萬個村莊實施環境綜合整治,1億多農村人口直接受益。

加強重點領域風險防控。安排中央專項資金172億元,支援重點區域實施重金屬汙染治理,重金屬汙染事件由20xx—20xx年的每年10餘起下降到20xx—20xx年的平均每年3起。全國堆存長達數十年甚至半個世紀的670萬噸歷史遺留鉻渣處置完畢。各級環保部門妥善處置各類環境事件近2600起。

提高執法監管水平。以新《環境保護法》為標誌,環境保護的立法和執法取得明顯進展。20xx—20xx年,聯合多部門開展環保專項整治行動,全國共出動執法人員924萬餘人(次),檢查企業362萬餘家(次),查處環境違法問題3.7萬件。建立行政執法與刑事執法協調配合機制,環境司法取得重大進展。

20xx年是“xx”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新《環境保護法》的實施之年。我們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圍繞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平衡和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係,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推進汙染治理,環境質量有所改善。

20xx年,全國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預計分別同比下降3%、3%、5%、9%以上。首批實施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74個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4.1%。

在落實《大氣十條》方面。對各省(區、市)20xx年貫徹實施《大氣十條》情況進行考核,考核結果已向各省通報並上報國務院。制定《環境空氣質量目標改善預警制度(試行)》,按季度通報各地情況。啟動石化行業VOCs綜合整治,在石化、包裝印刷行業開展排汙費徵收試點。印發《關於全面推進黃標車淘汰工作的通知》,1—11月,全國淘汰20xx年底前註冊營運黃標車117萬輛,提前完成全年淘汰數量任務。全國全面供應國四標準車用汽柴油,北京、天津、上海、江蘇、廣東、陝西等地供應國五標準車用汽柴油。完成22個重點城市大氣顆粒物汙染來源解析工作,在14個城市開展源排放清單試點,各省(區、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空氣質量預報預警系統全部建成。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等重點區域聯防聯控協作機制進一步深化,圓滿完成“9·3”紀念活動、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空氣質量保障任務。針對秋冬以來各地出現的重汙染天氣過程,我部指導各地加強監測預報和跟蹤研判,督促有關地方及時啟動應急預案並嚴格落實應急措施,加強資訊釋出,全力做好應對。

在落實《水十條》方面。制定目標責任書和考核辦法,建立全國及重點區域水汙染防治協作機制。制定擬出臺的配套政策措施清單,釋出實施《環保“領跑者”制度實施方案》《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的指導意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等檔案。中央財政整合設立水汙染防治專項資金,20xx年預算規模增加到130億元,已分批下達120億元。推動建立健全皖浙新安江、津冀引灤入津、粵桂九洲江等流域水環境補償機制。優化整合水環境監測網路建設,國家地表水環境監測網路點位調整為2700多個,以滿足《水十條》規定的水質評價與考核要求。各地水汙染防治工作方案編制工作有序推進,21個省(區、市)已經印發並報國務院備案。

在加強土壤汙染防治方面。加快編制《土十條》,文字內容已基本成熟。在10個省啟動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試點示範專案,推進湖南、重慶、江蘇等省(市)汙染場地環境監管試點,部署京津冀關停搬遷工業企業場地排查工作。對重金屬汙染防治綜合規劃實施存在問題的地區進行通報和預警,對重金屬汙染物排放量增幅過快的地市扣減專項資金。稽核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數量6900萬臺,撥付補貼資金53億元。

在推進總量減排方面。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電力、鋼鐵、平板玻璃、水泥等重點行業1387個企業限期治理工程基本完成。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實行提速擴圍,我部會同發展改革委、能源局聯合印發《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工作方案》。出臺《關於加強燃煤質量管理減少大氣汙染物排放的通知》《加強大氣汙染治理重點城市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工作方案》等檔案,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現役燃煤火電機組上網電價每度電補貼1分錢,新建超低排放機組補貼0.5分錢。

(二)堅持預防為主、守住底線,推動轉方式調結構。

預防是環境保護的第一要務,也是最好的治理。我們堅持打好空間管控、環評把關、標準引導等預防的組合拳。

加快落實環境功能區劃和生態保護紅線。聯合印發《關於貫徹主體功能區環境政策的若干意見》,紮實推進環境區劃工作。印發《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試點方案》和《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技術指南》,指導地方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全國已有28個省(區、市)將這項工作列入省級政府任務,6個省(市)已基本完成第一批生態紅線劃定工作。

著力提高環評工作水平。完善規劃環評制度體系,形成《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修訂建議,研究制定《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責任追究實施辦法(試行)》,釋出《關於開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會商的指導意見(試行)》《關於加強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與建設專案環境影響評價聯動工作的意見》,推動規劃環評落地。啟動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區域戰略環評。加快水利、鐵路等基礎設施、民生工程和重大專案審批,20xx年擬開工的30個重大水利工程專案,已全部完成環評批覆;60個重大鐵路專案中,由我部審批的25項已批覆23項。國家層面批覆專案環評檔案159個,涉及總投資1.5萬多億元;不予審批21個,涉及總投資1170多億元。深化環評制度改革,釋出《環境保護部審批環境影響評價檔案的建設專案目錄(20xx年本)》,下放32項建設專案的環評審批許可權;修訂《建設專案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將13類專案由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改為編制報告表或填報登記表,環評手續辦理更加便捷高效。印發火電、石化等8個行業環評審批准則,修訂環評技術導則總綱。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印發《事中事後監督管理辦法(試行)》《後評價管理辦法(試行)》《區域限批管理辦法(試行)》,突出建設單位環保主體責任和屬地環保部門監管責任,確保審批權下放後地方接得住、管得好。

完善環境標準體系。釋出國家環保標準80項,《大氣十條》要求制定大氣汙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25項重點行業排放標準全部完成,現行有效國家環保標準達1699項。制定《汙染防治技術政策編制導則》,釋出《重點行業二噁英汙染防治技術政策》等5項技術檔案。環保標準和汙染防治技術政策成為促進技術創新和推進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三)持續加大生態保護力度,農村環境保護邁上新臺階。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編制《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實施工作計劃》,完成《全國生態環境十年變化(20xx—20xx年)調查評估報告》。配合財政部加大對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生態轉移支付力度。聯合十部委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涉及自然保護區開發建設活動監督管理的通知》,對12個開發建設活動嚴重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執法檢查。

推進生態文明示範建立提檔升級。制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管理規程(試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市指標(試行)》,修訂《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管理辦法》,啟動首屆中國生態文明獎評選。

持續加強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印發《關於加強“以獎促治”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執行管理的意見》,指導各地建立健全汙染治理設施長效執行管理機制。中央財政安排資金60億元,支援16個省(區、市)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一批農村突出環境問題得到解決。

(四)加強監管,核與輻射安全可控。

貫徹落實xxxx“理性協調並進”的核安全觀,牽頭編制國家核安全政策。釋出《核安全文化政策宣告》,開展核安全文化宣貫推進專項行動。28臺執行核電機組、19座民用研究堆保持良好安全執行記錄,26臺在建核電機組建造質量受控。順利完成“華龍一號”、CAP1400等我國自主化設計核電示範工程審批。基本完成福島核事故後安全改進。821廠退役治理進入“液轉固”階段。全國輻射環境監測網建設取得新的進展。加強演練,做好核應急準備。國家核與輻射安全研發基地開始動工興建。

(五)深化環保領域改革,完善環保制度體系。

積極配合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1+6”方案出臺。牽頭制定《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生態環境監測網路建設方案》《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方案》等3個改革方案,參與起草《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關於開展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試點方案》《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等有了明確依據。

在環境監測預警體制改革方面。聯合財政部印發《關於支援環境監測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制定《國家環境監測事權上收實施方案》,出臺《環境監測資料弄虛作假行為判定及處理辦法》《關於推進環境監測服務社會化的指導意見》,正在會同中央編辦制定全國環境監測機構編制標準化建設的指導意見,人社部已出臺有關提高環境監測人員崗位津貼的通知,一批制約環境監測工作的體制機制障礙正在逐漸破解。

在環保投融資和環境服務業方面。聯合印發《推進水汙染防治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實施意見》。探索建立金融支援環境保護的新型政銀合作關係,啟動環境保護部、開發銀行新一輪戰略合作,融資總量超過3000億元。開展第5批環境服務業試點工作。

在環境經濟政策方面。印發《關於加強企業環境信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初步建成企業環境信用資訊系統並接入全國統一的信用資訊共享交換平臺。在6個地區開展綠色GDP核算試點,提出20xx—20xx年全國綠色GDP核算成果。印發《環境保護綜合名錄(20xx年版)》,釋出全國投保環境汙染責任保險企業名單。積極推進環保費改稅,《環境保護稅法》已向社會徵求意見。

(六)加強環境法治建設,環境立法、執法和應急處置更加有力。

大力推動環境保護立法。推動《大氣汙染防治法》修訂釋出,《水汙染防治法》《土壤汙染防治法》《核安全法》列入全國人大五年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建設專案環境保護管理、排汙許可、環境監測等方面法律法規的制修訂正在有序推進。配合最高法院制定出臺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環境侵權責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環境司法保障得到進一步加強。

深入開展新《環境保護法》實施年活動。以偷排、偷放等惡意違法排汙行為和篡改、偽造監測資料等弄虛作假行為為重點,依法嚴厲查處環境違法行為。截至11月底,全國範圍內實施按日連續處罰案件611件,罰款數額超過4.85億元;實施查封扣押案件3697件,實施限產停產案件2511件,移送行政拘留案件1732件,移送涉嫌環境汙染犯罪案件共1478件。我部通報15起汙染源自動監控設施及資料弄虛作假案件的典型案例。組織開展環境保護大檢查,全國共檢查企業158萬家次,查處違法排汙企業5.1萬家、違法違規建設專案企業7.34萬家。山東等地出臺清理整頓方案,通過淘汰一批、規範一批、完善一批,加大清理違法違規建設專案力度。由單純“督企”向綜合“督政”轉變,我部組織對33個城市開展綜合督查,約談16個市級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推動解決了一批突出環境問題。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對134個市和2個縣開展綜合督查,對28個市縣進行約談、對19個市縣實施區域環評限批、對176個問題進行掛牌督辦。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聯動,我部首次聯合公安部、最高檢對兩起案件啟動聯合掛牌督辦,形成合力打擊環境汙染犯罪活動。紮實推進網格化環境監管,全國67%的地級市、60%的縣區完成網格劃分工作。

提升環境應急管理水平。出臺《企業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指南》。我部直接排程處置突發環境事件82起。天津港“8.12”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後,我部迅速反應、科學應對,多地環保部門緊急馳援,當地政府全力以赴有效處置,實現了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防止發生次生環境汙染的要求。甘肅隴星銻業有限公司尾砂洩漏事件發生後,我部第一時間派出工作組和專家赴現場督促指導,甘肅、陝西、四川三省協力妥善處置,保障了嘉陵江沿線群眾飲水安全。

(七)強化環保能力和隊伍建設,各項基礎工作加快推進。

強化環境保護資金保障。落實中央各類環境保護專項資金370億元左右,比20xx年增長27.6%。在湖泊生態保護、重金屬汙染防治等領域,採取競爭性方式擇優重點支援,在大氣汙染防治等領域,採取因素法分配資金,資金分配和使用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加強環保機構和人才隊伍建設。我部機關內設機構調整和環境監察體制改革方案得到中央編辦批覆。正在研究起草部機關“三定”修訂草案和環境監察體制設定。強化幹部隊伍培養選拔與交流調整,加大機關幹部內部交流、機關與事業單位幹部雙向交流工作力度,探索構建“之”字型幹部培養使用模式。湖南、廣西、重慶等省(區、市)推進鄉鎮環境監管機構建設。江蘇、內蒙古等省(區)要求20xx年底前完成所有環境監察人員參照公務員管理。

全面推進規劃、科技、監測、國際合作等工作。研究提出“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思路。釋出水專項先進技術、專利等成果彙編。啟動“全國重點地區環境與健康專項調查”。向發展改革委上報10部委聯合編制的生態環境資訊化建設工程可研報告和資訊共享應用協議。編制完成《排汙企業自行監測指南總則》。對全國512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進行監測、評價與考核,為中央財政轉移支付提供重要依據。成功舉辦中國“十三五”規劃環境與發展國際諮詢會及國合會20xx年年會。建立工作機制、制定規劃、搭建平臺,為“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提供環保支撐。

加強環保宣傳教育和資訊公開。以“踐行綠色生活”為主題開展宣傳活動,釋出《關於加快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的實施意見》。及時主動公佈空氣、水環境質量等與民生密切相關的環境資訊,釋出重點排汙企業和違法排汙企業名單,印發《建設專案環境影響評價資訊公開機制方案》。出臺《環境保護公眾參與辦法》。在部網站設立“部長信箱”,開通“12369”環保微信舉報平臺,收到並辦理舉報超過1.3萬件。我部受理群眾電話及網上舉報1145件,全部按期辦結。

環保會議講話稿範文

同志們:

這次會議是市政府決定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主要任務是總結xxxx年環保專項行動取得的成績,安排部署xxxx年我市整治違法排汙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的各項工作。下面根據本次會議精神我講三個問題:

一、總結經驗,鞏固xxxx年環保專項行動成果

一是環保專項行動成效顯著。在去年為期6個月的專項行動中,共出動執法人員1200人次,檢查企業640家次,查處環境違法案件61件。其中依法取締34家十五小企業,對19家環境違法企業進行了處罰,對8家企業限期治理整頓,在涉水企業檢查、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城鎮汙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監管、鋼鐵和石墨行業環境整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集中整治了一批涉水企業環境違法問題,解決了北鋼公司、興凱湖啤酒公司、密山青島啤酒公司、滴道盛和洗煤廠等重點企業的廢水汙染問題。通過治理,實現了重點企業外排廢水達標。

二是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安全監管水平進一步提高。對16個飲用水源保護區進行了檢查,給予構成威脅我市飲用水源地水質安全的電業局農場、雞東麒麟山養殖場兩戶企業限期治理的行政處罰,明確了治理任務時限和達到的標準。

三是城鎮汙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執行得到切實加強。市中心區和虎林市汙水處理廠已經建成並投入執行。將垃圾填埋場納入日常環境監管範圍,進一步加大垃圾填埋場異味汙染及滲濾液二次汙染的整治力度。投資216萬元實施滲濾液處理升級改造工程。

二、提高認識,落實xxxx年環保專項行動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要清醒地看到當前環境執法面臨嚴峻的形勢和艱鉅的任務。工業生產的強勁回升給環境監管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從當前環境形勢看,生活汙染物和工業汙染物長期並存,重金屬和永續性有機物汙染日益凸顯;從汙染減排的形勢看我市已經連續兩年沒有完成化學需氧量減排任務,整個“xx”的減排任務集中在今年完成,任務十分繁重;從提高整體環境質量來看,我市穆稜河枯水期個別斷面水質已經失去了生態使用功能,群眾飲用水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低空汙染還很嚴重。因此,我們一定要認清面臨的嚴峻形勢,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市政府對環保工作的總體要求上來,緊緊圍繞重金屬汙染整治和保障“xx”減排目標兩個重點,著重抓好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

(一)集中整治重金屬排放企業環境違法問題

一是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重金屬汙染防治工作的指導意見。要在xxxx年專項檢查的基礎上,結合我市汙染源普查成果,重點清查有色金屬礦山採選及冶煉、含鉛蓄電池、皮革及其製品、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電鍍、危險廢物處置等重金屬排放企業及歷史遺留重金屬廢物堆場。進一步增加汙染物排放監督性監測和現場執法檢查頻次,檢查和監測企業廢水、廢氣排放情況,廢渣收集、貯存及處置情況和應急處置設施情況,存在汙染問題的重金屬排放企業必須制定可行的整治方案,在規定期限內消除環境汙染隱患,確保環境安全。

二要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淘汰落後產能。將淘汰落後產能任務落實到各縣(市)區政府,督促企業制定方案限期完成。要徹底取締關停國家明令淘汰的小電鍍、小製革、小冶煉等落後工藝裝備和生產能力。認真辦理有關重金屬排放企業環境汙染問題的投訴、舉報、信訪案件。對屢查屢犯、明知故犯、偷排偷放、多次被查處仍不整改的,一律停產整頓;對超標排放的,依法給予高限處罰,責令限期改正;對治理設施執行不正常的,責令停產整頓,限期改正,逾期未完成的依法關閉;對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二級保護區內的汙染排放企業,一律取締關閉;對無經營許可證從事危險廢物利用處置企業,一律取締。禁止向城鎮排水管網排放重金屬超標的廢水,因違規排放導致汙水處理廠不能正常執行的,依法取消其排水許可,並予以處罰。禁止含有重金屬的工業廢物混入生活垃圾處理場。

三要進一步規範重金屬排放企業環境管理。督促重金屬排放企業建立汙染物產生、排放臺賬和日常監測制度,定期報告監測結果,並向社會公佈重金屬汙染物排放和環境管理情況。督促企業建立和完善重金屬汙染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督促重點防控企業開展清潔生產稽核。對不實施清潔生產稽核或者雖經稽核但不如實報告稽核結果的,責令限期改正。

(二)進一步加大排汙企業監管力度,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健康

一要重點加強汙水處理廠和電廠脫硫設施的執行監管工作。環境監察部門要定期對汙水處理廠進、出口水質情況和電力行業排汙情況進行監督性監測,要切實履行監察職能,增加現場檢查頻次,確保汙水處理廠和電廠脫硫設施穩定執行。嚴禁隨意丟棄或直接排放汙水處理廠的汙泥,嚴肅查處故意不正常運轉脫硫設施,使用旁路偷排等違法行為。

二要開展各類環境違法案件整改情況“回頭看”行動。把以往環境專項行動中發現的各類環境違法案件整改情況作為“回頭看”的重點,突出檢查淘汰落後產能、裝置的取締關閉情況,超標、超總量排汙企業限期治理完成情況,未批先建建設專案停建、停產情況等。特別是20xx年以來掛牌督辦環境違法案件整改情況,對整改進展緩慢或拒不整改的企業要依法從嚴從重處罰,同時暫緩其除汙染防治設施以外新建專案的環評審批工作。

三、強化責任,確保此次專項行動取得實效

為確保今年環保專項行動取得明顯成效,各專項行動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以及各縣(市)區主管部門必須要將思想統一到對環保工作的決策部署上來,把行動和力量凝聚到落實各項重點工作任務上來,履行環境監管職責,著力解決影響民生的環境問題,堅決完成“xx”的減排目標。

一要加強領導,確保取得實效。各縣(市)區要成立政府主管負責同志牽頭,各相關部門參加的環保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各縣(市)區環保專項行動領導小組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工作方案,召開專門會議進行動員部署,安排專項經費予以支援保障,有序推進各項工作開展。

二要明確職責,形成工作合力。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充分發揮各自職責,加強協調配合,堅持定期協商、聯合執法,共同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環保部門要加強與相關管理部門協調配合,加強掛牌督辦、辦後督察等環境行政執法手段,對各類環境違法行為依法進行查處;發改委要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抑制產能過剩和重複建設;工信委要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加速落後產能退出;監察部門要充分發揮行政監察職能,督促地方政府及部門認真履行法定職責;司法部門要有序推進環境法制宣傳教育、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工作;建設部門要強化排水許可管理,並加強對城鎮汙水和垃圾處理設施運營的監管;工商部門要嚴肅查處“兩高一資”行業違反註冊登記法規的行為;安全監察部門要督促危險化學品企業嚴格防範生產事故的發生,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尾礦庫要責令停產整改、暫扣安全生產許可證,整改後仍不合格的,吊銷安全生產許可證,提請政府予以關閉,並督促被取締關閉尾礦庫企業落實閉庫資金,限期履行閉庫手續;電業部門要監督供電企業,嚴格執行國家制定的節能環保電價政策,對依法關閉的企業採取限電、停電、斷電等有效措施。

三要加強督查,嚴肅追究責任。各縣(市)、區領導小組要將群眾反映強烈、汙染嚴重、影響社會穩定的典型環境汙染問題作為重點,立即進行掛牌督辦,落實相關責任,做到處理到位、整改到位、責任追究到位,掛牌督辦結果要向社會公佈。對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造成轄區或相鄰區域環境受到嚴重汙染或者造成破壞的;對環境違法行為查處不力,甚至包庇、縱容違法排汙企業,致使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的;對不依法行使職權,並造成嚴重後果的,依紀依法追究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和有關人員的責任。對涉及構成犯罪的,要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同志們,黨和人民賦予我們的使命是光榮的,任務是艱鉅的,讓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齊心協力,開拓進取,紮實開展環保專項行動,努力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為全面建設“開放富裕、文明和諧”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