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16年度有關全國農牧漁業豐收專案的工作計劃範文

欄目: 專案工作計劃 / 釋出於: / 人氣:2.62W

xx年全國農牧漁業豐收計劃專案在安排上,從適應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後對農業科技的需要出發,緊緊圍繞當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和提高農業國際競爭力的中心任務,在計劃安排上重點突出了東北地區高油大豆生產技術推廣,加強了“十五”期間重點推廣的50項技術、節水灌溉技術等技術的培訓工作,以有限資金著力解決當前農業生產上帶有行業性和區域性性的重大問題,進一步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提高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16年度有關全國農牧漁業豐收專案的工作計劃範文

xx年全國農牧漁業豐收計劃專案分為“東北地區高油大豆品種與生產技術推廣”專案和培訓工程專案兩個部分。東北地區高油大豆品種與生產技術推廣”專案由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牽頭,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農業廳(委員會)及黑龍江農墾總局等單位實施。培訓工程專案包括: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承擔的“50項技術推廣宣傳培訓”、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承擔的“節水灌溉技術培訓”、中國農學會承擔的“農牧交錯荒漠化治理技術培訓”、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承擔的“西北地區葡萄優質豐產栽培綜合技術培訓”、北京市農技推廣站承擔的“北方地區非傳統機械化麥田套種玉米耕作技術培訓”等五項培訓任務。現將xx年專案執行情況總結如下:

一、專案執行情況

xx年全國農牧漁業豐收計劃專案在各級領導、專案承擔單位和廣大農技推廣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進展順利,各項計劃、經濟指標均完成和超額計劃任務。

1、“東北地區高油大豆品種與生產技術推廣”專案

xx年專案區高油大豆實際完成面積282.3萬畝, 比計劃面積245萬畝增加了37.3萬畝,超過專案計劃15.2%。其中黑龍江地方77萬畝,比計劃增加2萬畝;黑龍江農墾50.54萬畝,比計劃增加0.54萬畝;遼寧省51.2萬畝,增加1.2萬畝;吉林省53.56萬畝,增加3.56萬畝;內蒙古原計劃面積只有20萬畝,實際完成面積達50萬畝,增加了1.5倍。

xx年專案區高油大豆平均畝產達到174公斤,不僅高於專案目標單產,而且與xx年各省區大豆平均單產相比有較大幅度增加。其中,黑龍江農墾高油大豆實際畝產達186.38公斤,提高了37.28公斤;遼寧省實際畝產161.1公斤,提高20.3公斤;吉林省實際畝產184.58公斤,提高23.18公斤;內蒙古實際畝產176.3公斤,提高40.9公斤。

2、培訓工程專案

“50項技術推廣宣傳培訓”專案共製作48個專題、110集3300分鐘的廣播節目,超計劃10集300分鐘。節目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一套“致富早班車”節目中播出,播出時間總計7650分鐘。“西北地區葡萄優質豐產栽培綜合技術培訓”專案累計培訓葡萄種植技術人員和農民1050多人,超計劃450人,發放《優質高效葡萄》1000冊,各類葡萄技術資料1.2萬份,提供各類形式的諮詢500次。“農牧交錯荒漠化治理技術培訓”專案,編印了36萬字的《農牧交錯帶荒漠化治理新技術培訓暨農業可持續發展論壇交流材料》教材,培訓農牧交錯區學員200位,完成計劃任務。“節水灌溉技術培訓”專案培訓技術人員400人,完成計劃任務。“北方地區非傳統機械化麥田套種玉米耕作技術培訓”專案刊發技術簡報6期,發放技術材料4000餘份,編寫了《西北地區非傳統機械化麥田套種玉米技術規程》和《華北地區非傳統機械化麥田套種玉米技術規程》等培訓教材,培訓人員達xx多人次,超額計劃1700人。

二、取得的成效

“東北地區高油大豆品種與生產技術推廣”專案,xx年專案區累計增加產量9641.36萬公斤,新增總產值18772萬元,新增純效益13830萬元。通過實施豐收計劃專案,增強了當地發展高油大豆生產的能力和後勁,經濟和社會效益十分突出。內蒙古莫力達瓦旗50萬畝高油大豆平均畝產176.3公斤,增產40.9公斤,增幅30.2%,新增總產達4995萬公斤。吉林省通過技術培訓,在專案縣推廣科學種豆技術,在提高產量的同時高油大豆畝成本降低了10元。今年四省區在專案區開展了大規模基層技術人員及農民培訓工作,遼寧省共培訓37000人次,編印技術培訓資料50000份;吉林省培訓77290人次,資料79200份;黑龍江省培訓185000人次,編印資料98000份。通過技術培訓,大大提高了農民科技素質與科學種植高油大豆的能力,增強了實施效果,擴大了影響。同時為專案區高油大豆生產,促進和帶動了當地大豆加工業以及畜牧業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提供一條新途徑。黑龍江農墾結合專案實施,制定了高油大豆生產技術規範,編寫了“高油大豆高產栽培技術”手冊,並錄製了大豆機械化“深窄密”栽培技術錄影帶,為今後大規模培訓提供了雄厚的技術儲備。

在培訓工程專案中,通過對 50項技術宣傳培訓和廣播,使3000多萬農民接受了48個技術專案的宣傳和培訓。北方地區非傳統機械化麥田套種玉米耕作技術培訓專案,xx年在華北、西北示範推廣面積20萬畝。玉米平均單產514公斤,增產201公斤/畝,總增產玉米4020萬公斤。技術的推廣應用使得每畝獲得的直接和間接淨增經濟效益達200元,同時,顯著提高光熱資源和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實現麥田套種玉米全程機械化,從根本上預防了麥秸焚燒。西北地區葡萄優質豐產栽培綜合技術培訓專案,通過專案實施,葡萄產區的技術水平普遍得到提高,xx年累計推廣面積8萬畝,平均每畝增產葡萄300公斤,增收660元,累計新增產值達 5280萬元。通過專案的實施促進了先進技術的推廣普及,提高了農民素質,加速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步伐,取得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採取的主要措施

(一)強化組織,加強領導

為加強專案的領導,保證專案的順利實施,各專案承擔單位成立了專案實施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小組,制定了專案實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計劃,明確專案任務與目標。

在“東北地區高油大豆品種與生產技術推廣”專案實施中,東北四省區都成立了相應的機構,加強專案領導與管理。遼寧省將專案工作納入到全省重點農業技術推廣計劃中,省裡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組長由主管農業的副省長擔任,農業廳廳長任副組長,同時成立專案實施小組和技術指導組,分別由專案主管部門和相關技術依託單位的專家組成。領導小組負責制定專案實施方案、組織和協調工作,技術指導組負責制定技術方案、技術培訓和指導工作。專案縣也分別在縣、鄉(鎮)建立了專案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組,領導小組組長由主要領導擔任,保證了專案各項工作的順利實施。

在“北方地區非傳統機械化麥田套種玉米耕作技術培訓”專案實施中,在實施中,成立由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新疆農墾科學院、瀋陽農業大學及專案實施地區農業行政、推廣單位主管領導組織的專案領導小組和相關技術人員組成的專案課題組;同時分別成立西北、東北兩個協作組,負責專案的全面實施。

(二)科學管理,加強協作

在“東北地區高油大豆品種與生產技術推廣”專案實施中,四省區對專案實施過程實行科學的目標化管理,使專案任務落實到單位、落實到人、落實到具體地塊、做到責任明確、分工協作。遼寧省農業廳與承擔專案的單位簽訂合同,把專案面積、產量、技術和效益指標量化分解,直至到專案縣、專案鄉鎮、村乃至到農戶,確保專案任務按期、保量完成。黑龍江農墾採取定地塊、定人員、定面積、定措施、定產量,專案主持人包片,各執行人包分場的五定兩包獎罰責任制,做到技術方案、田間檔案、面積任務、產量指標、生產資料、技術指導六到戶,明確了專案人員的責任和任務,使專案工作能夠有序、高效開展。

在“50項技術推廣宣傳培訓”活動中,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領導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全國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全國畜牧獸醫總站、農業部農機推廣總站和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等科研推广部門進行了溝通和協商,共聘請了42位專家參加編輯製作廣播講座節目;制定了節目製作方案和演播方案;具體工作落實到人,組織專家撰寫和審定指令碼,設專人負責節目的錄音合成和送播。專案組對實施過程實行目標化和過程管理,使專案任務落實到個人,責任明確,分工協作。校長負責總體規劃以及外部和內部協調工作,開發處負責選題規劃、制定播出計劃、指令碼審稿、製作導演和播出,聲像處負責節目錄音製作和後期合成,農業聲像教育出版社負責將廣播節目製成盒式錄音帶。在監控管理中做到規劃佈局合理,種植業、養殖業、農業機械化並舉;選題切入點恰當,內容實用可操作性強;導演臨場指揮,把握形式和節奏,控制語音語速;錄音師保證錄製過程和後期合成過程中音訊訊號符合中央臺播出標準;派專人單線送開盤錄音帶到電臺審查播出,保證節目在中央臺的播出安全。

(三)加強宣傳發揮輻射作用

在“東北地區高油大豆品種與生產技術推廣”專案實施中,為擴大宣傳,提高專案在實施點及周邊地區的影響,四省區專案實施單位通過廣播電臺、電視、報紙雜誌等新聞媒體進行廣泛宣傳。很多地方的省、縣級農技部門通過科技大集等活動組織技術人員科技下鄉,為農民舉辦現場技術諮詢等。卓有成效的宣傳工作不僅向農民傳授了先進技術,更重要的是宣傳了專案,使實施工作順利進行,保證了技術到位率。

在“50項技術推廣宣傳培訓專案”,為搞好專案的實施特設兩部熱線電話,為農民提供技術諮詢和服務。並有組織地開展宣傳工作,儘快傳播技術,擴大聽眾的範圍,製作了近25000盒錄音帶送到河北、雲南、貴州三省10縣100試點村,利用村有線廣播(高音喇叭)播出,深受農民歡迎。

(四)加強技術培訓,提高技術到位率

“東北地區高油大豆品種與生產技術推廣”專案,專案實施中,各專案區堅持以應用2-4個適宜的高油大豆品種為核心,以推廣“壟三栽培”、窄行密植、種子包衣、玉米大豆合理輪作、重迎茬防治、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措施為保證,從品種選擇、種子處理、合理密植、科學施肥、田間管理、收穫貯運等環節組裝配套,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適應專案區乃至周邊地區不同生態環境和耕作制度的高油大豆高產高效配套栽培技術體系,並在實際生產中對基層農技人員和種豆農戶進行技術培訓,提高其科技素質,使其掌握高油大豆生產先進技術,提高技術到位率。專案區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大規模技術培訓,既有老師課堂講課,也有現場指導,培訓手段從編印培訓手冊、錄影、廣播、電視到電腦網路等。黑龍江省專案管理和技術人員為師資,對鄉鎮農技人員和農民進行培訓,重點培訓適宜當地種植的高油大豆新品種及配套栽培技術,共印發技術資料98000多份,培訓人員18.5萬人次。遼寧省專案區通過舉辦省、市、縣、鄉四級技術培訓班、印發技術資料、科普大集、廣播講座、田間技術學校等方式,做到專案區每戶都有一個技術明白人。共辦四級培訓85班次,技術諮詢300餘場次,培訓3.7萬多人次,印發資料5萬多份;吉林省通過形式多樣的培訓,專案區高油大豆技術普及率達100%。

豐收計劃培訓工程專案更加強調技術培訓的重要性,實施過程中,“農牧交錯荒漠化治理技術培訓”專案,編印了36萬字的《農牧交錯帶荒漠化治理新技術培訓暨農業可持續發展論壇交流材料》教材,培訓農牧交錯區學員200位,“北方地區非傳統機械化麥田套種玉米耕作技術培訓”專案刊發技術簡報6期,發放技術材料4000餘份,編寫了《西北地區非傳統機械化麥田套種玉米技術規程》和《華北地區非傳統機械化麥田套種玉米技術規程》的培訓教材,培訓人員xx多人次,這些培訓極大地促進了上述先進技術的發展,提高了這些技術的普及率和應用率。

(五)積極開展試驗示範,以點帶面

在“東北地區高油大豆品種與生產技術推廣”專案中,引進高油大豆新品種、新技術進行試驗示範,通過樹立高產樣板,以點帶面,從而輻射帶動整個專案區大豆生產,是四省區在專案實施中採取的有效方式。專案區各級農技人員深入到田間,現場指導試驗示範工作。吉林省在三個專案縣分別建立了總面積22400畝的新品種、新技術示範展示區以及千畝示範片和高產示範田,通過重點示範田建設,做到點面結合,帶動整個專案實施。黑龍江省在專案縣建立了縣、鄉、村、屯四級科技示範園區,面積分別為1000、500、100、50畝以上。黑龍江農墾在專案區開展了三種示範,一是新技術的示範,如氣吸式深窄密播種機與生物種衣劑應用等;二是綜合配套技術的示範,包括立體施肥、化學除草劑應用、深鬆深耕、施肥技術、播種技術、科學管理與收穫等一系列技術的配套;三是標準化生產技術的示範。內蒙古莫旗在每個專案鄉鎮分別建立了一片500-1000畝的高油大豆高產攻關示範田,開展了高油大豆品種、合理施肥、播種密度、栽培方式、機械作業、地膜覆蓋、除草劑等技術的多點試驗示範,為完善高油大豆高產綜合配套栽培技術體系提供科學的實踐依據。

四、問題建議

在專案實施過程中,專案資金到位較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專案效益的充分發揮。建議進一步加強專案的管理,提高專案的實施水平,加大專案的培訓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