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廣播影視服務建設工作計劃

欄目: 工作計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8.68K

XX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 週年,也是實施“xx”規劃的起始之年。全年工作緊緊圍繞“xx”全市經濟社會和文化建設奮鬥目標,著力開好頭、起好步,將XX年確定為“規劃啟動年”和“基礎建設年”,按照“1246”的總體工作思路,抓好“xx”規劃落地,辦好第十二屆亞洲藝術節和第三屆中國 文化藝術節兩大文化活動,實施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文化民生、文藝創作四個一批專案,做好文化遺產保護、文化對外交流、人才隊伍培育、文化科研、文化管理和文化立法六項重點工作,全面發力,先人一步,快人一拍,努力開創文化建設新局面。

廣播影視服務建設工作計劃

一、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著力構建城鎮“15分鐘文化服務圈”、農村“半小時文化服務圈”

1.加快市級重大文化設施建設。完成國泰藝術中心建設,推進 自然博物館、 國際馬戲城、市群眾藝術館新館、 工業遺產博物館建設,規劃建設 廣播電視發射塔、抗戰遺址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園、市少兒圖書館新館、 音樂廳等專案。

2.全面完成“廣播村村響、電視戶戶通”攻堅行動計劃。在建黨 週年之前,全面完成響通攻堅行動,建成17個區縣廣播中心、507個鄉鎮廣播站、5178個村廣播室,籌建市級總前端,推進覆蓋全市城鄉的應急廣播系統規劃建設,每個區縣廣播電視臺設立一套綜合廣播頻率;完成18.57萬套直播衛星接收裝置的發放安裝工作,向廣電總局爭取30萬套直播衛星接收裝置;完成向12個貧困區縣4萬戶建卡貧困戶贈送電視機工作,推動區縣自籌資金開展電視扶貧工程。

3.抓好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區縣文化館、圖書館、影劇院、博物館“四大件”建設,力爭80%以上的文化館、圖書館達到國家等級館標準,影劇院、博物館建成及開工率分別達到80%和50%以上。全面完成鄉鎮綜合文化站掃尾任務,設施裝置配置率達到 %。建成街道文化中心48個,完成58個街道文化中心、439個社群文化活動室裝置配置任務。全面完成文化資訊資源共享工程鄉鎮基層服務點和58個街道、439個社群基層服務點建設任務。鼓勵有條件的鄉鎮建立電影放映廳,村建立固定放映點,逐步完善惠民電影放映條件。啟動農村文化中心戶建設,首批建成XX戶。完成 、 、 3個區縣電視發射塔建設工作。

4.推動群眾文化活動蓬勃開展。緊緊圍繞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 週年和辛亥革命 週年,深入持久開展以“唱讀講傳”為主要內容的群眾文化活動。以“五送”活動為載體,紮實推進文化進鄉鎮、進軍營、進學校、進農村、進社群、進企業,全年完成送戲演出任務 0場,送電影18萬場,送展覽500場。舉辦第xx屆 市三峽書法、美術、攝影作品聯展,第三屆 市社群紅歌大賽,第五屆“農民工日”活動;開展第二次全市十佳特色文化廣場、社群、校園評選活動;開展全國第三次縣級以上文化館評估定級工作;做好第二次“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評審工作;組織實施春雨工程——全國文化志願者邊疆行活動。扶持區縣打造具有可持續發展價值的優秀群眾文化活動品牌。

5.加強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建設。全面推進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鄉鎮綜合文化站免費開放,深化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做好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示範區(專案)申報建立工作,爭取一批示範區(專案)申報建立成功;深入開展市級文化先進區(縣)建立活動,修改完善建立標準,對 年前已創的文化先進區(縣)進行復查驗收,達到以評促改、以創促建的目的。推動基層文化建設再上新臺階。爭取有關部門支援,積極探索公共文化單位在人員編制、管理模式、經費保障等方面的標準化建設新途徑,高度關注農民工文化權益保障工作,爭取形成 經驗;完成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綜合研究工作任務;探索廣播電視公益性服務新方式、新途徑,加強響通工程長效機制建設,充分發揮政務平臺、宣傳平臺和預警平臺作用。

二、紮實推進文藝創作,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

6.抓好一批藝術作品創作生產。推進大型芭蕾舞劇《追尋香格里拉》,舞劇《鄒容》,川劇《灰闌記》、《楊闇公》,話劇《窮孩子·富孩子》,歌劇《釣魚城》等劇目的創作排演;深度打磨話劇《三峽人家》、《河街茶館》、《鄉村公園》,川劇《鳴鳳》、《風雨女人路》,雜技劇《花木蘭》,音樂劇《城市叢林》,京劇《金鎖記》等劇目;鼓勵以現實題材主旋律為主,特別是農村題材、少兒題材的影視劇創作,籌拍《劉伯承》、《聶榮臻》、《秦良玉》、《黎明追剿》等一批重大題材和現實題材影視劇,推出《緹可》、《嘻哈哈遊記》、《可兒歷險記》等動畫片;推進全市重大題材藝術作品原創力度,組織實施《大三峽·大移民》、《巴渝風·綦江農民版畫》兩個全國畫院優秀創作研究扶持計劃專案;圍繞“五個 ”、“唱讀講傳”等主題,開展優秀音樂、舞蹈、戲曲、小品等群眾文化作品創作活動,全年推出30—50個優秀作品。

7.組織優秀作品參加全國賽事活動。組織優秀劇(節)目和表演團體參加第三屆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評選、第十二屆亞洲藝術節、第六屆中國京劇節、第三屆中國詩歌節、國家藝術院團優秀劇目展演、第五屆全國歌劇音樂劇展演、第九屆全國舞蹈比賽、全國小劇場話劇展演、第十三屆中國老年合唱節、第四屆中國少兒合唱節等重大賽事及展演活動;積極組團參加由文化部、中國文聯等中央有關單位組織的各類全國性紀念建黨 週年、辛亥革命 週年重大演出活動。

8.加強對藝術創作生產的巨集觀管理。創新體制、機制,不斷規範對藝術創作生產的巨集觀管理,加強對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的引導,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風。充分發揮全市舞臺藝術創作組織委員會及專家委員會、美術創作專家組的職能,定期釋出年度創作選題,對新創作品進行論證評審,嚴把藝術作品創排立項關;著眼於向基礎、長遠的專案傾斜,健全完善重點創作專案專項資金資助、扶持激勵機制,發揮好專項資金的槓桿作用;加強考核管理,做到與演出場次、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掛鉤;加強文藝評論陣地建設,為文藝評論搭建平臺,暢通渠道,發揮好文藝評論在引領藝術創作價值和審美取向、提升群眾藝術鑑賞水平、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糾正不良創作傾向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三、集中精力辦好一批重大文化活動,展示好直轄 新形象

9.辦好第十二屆亞洲藝術節和第三屆中國 文化藝術節。全力做好方案細化、專案引進、嘉賓邀請、後勤保障等方面的工作,確保兩大活動辦出特色、辦出影響、辦出成果、辦出效益。

10.辦好第三屆西部動漫文化節。力爭在參展企業數量、展場規模、展位數量、成交金額、品牌打造等方面在前兩屆的基礎上取得更大突破,讓“東有 、西有 ”的格局更加凸顯,努力將西部動漫文化節打造成引領中國西部動漫產業發展的風向標。

11.抓好五大傳統節慶文藝活動。在春節、清明、端午、中秋、元旦前後,組織開展傳統節慶公益性文藝演出活動,傳承和豐富傳統節慶文化,豐富市民節日文化生活。

四、堅持發展與管理並重,推動廣播電視更好的服務基層服務社會

12.加強輿論引導和規範管理。切實加強宣傳管理,圍繞學習貫徹黨的 大、 屆五中全會、全國“兩會”和市委三屆八次全委會、全市“兩會”精神,紀念建黨 週年和辛亥革命 週年,“xx”開啟等開展重大宣傳報道,營造促進發展的良好氛圍。組織開展 市廣播電視政府獎評選活動、 市第二屆“十佳播音員主持人”和“十佳新聞欄目”評選表彰活動,促進全市廣播電視節目質量不斷提高。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加強對各級播出傳輸機構的管理,完成鄉鎮廣播站的登記、稽核和審批工作,加強對境外衛星接收秩序專項整治;建立抵制庸俗、低俗、媚俗和虛假的長效機制,淨化熒屏聲頻和網際網路環境;進一步完善收聽收看和監看評議工作機制,不斷擴大範圍,增強實效。

13.切實做好安全播出保障工作。針對新技術、新媒體給安全播出帶來的新變化、新要求,進一步拓展工作領域,逐步把手機電視、ip電視、網路電視等納入安全播出管理範疇。全面落實國家廣電總局62號令,開展全市安全播出大檢查,強化技術保障措施,提高應急處理能力,確保各個重要保障期的播出安全。

14.積極推進廣電傳輸網路科技改造工作。按照國家廣電總局對試點城市的要求,抓緊有線電視的數字化、雙向化改造及iptv、手機3g電視整合播控平臺和監測平臺建設,推進廣播電視數字媒體中心和廣播影視綜合視聽節目監管中心建設,力爭進入國家“三網融合”第二批試點城市。啟動國家地面數字電視單頻網示範網路試點建設工作,推進系統總前端和首期10個主臺站發射系統建設。

五、推動文化產業加快發展,提高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15.推進一批文化產業重點專案建設。按照“實施一批、開工一批、儲備一批、策劃一批、招商一批”的總體要求,落實“xx”規劃專案巴渝風情文化創意小鎮、渝東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桃花源文化創意廣場、 釣魚城文化產業示範園的招商和建設責任主體,確保順利推進。

16.強化政策引導。積極爭取市級相關部門的支援,落實9類人員創辦微型企業財政補貼、銀行貸款、稅收減免等相關政策,全年新增文化創意微型企業 0個;創立影視發展基金,獎勵在全國有影響的優秀影視劇創作;完善文化市場發展規劃,優化全市網咖、電子遊戲、娛樂場所等文化市場的總量佈局和結構佈局;開展第二批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評選工作,鼓勵和引導更多文化企業進入園區和基地發展,延伸文化產業鏈,使產業“集聚效應”得到有效發揮。

17.推動重點領域取得突破。力爭全年文化產業增加值突破250億元,增速28%以上,佔gdp比重達3.2%,對全市gdp增長貢獻率達3.6%以上。發展會展經濟,打造“會展之都”,力爭會展創收突破20億元;新增城市影院10個、銀幕20張,電影票房收入突破3.2億元;推進“武隆印象”實景演出專案,打造1—2臺常年性文藝旅遊演出節目,鼓勵 演藝集團拓展海外市場,鼓勵和支援 雜技、川劇等精品演出“走出去”;繼續推進文化產業品牌工程建設,推動對外文化貿易,扶持享弘、視美等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動漫骨幹企業產品出口,力爭文化產品出口突破 0萬元。

六、切實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不斷增強 文化影響力

18.組織實施兩大文物保護行動計劃。一是 石刻文物保護髮掘利用行動計劃。與市級有關部門、 縣密切配合,按照“又好又快、越快越好”的要求,對現有《 石刻文物保護規劃》進行調整、充實和提升,對千手觀音搶救性保護工程中期試驗進行驗收,編制千手觀音修復方案,對環境風貌、市政設施進行提檔升級,加快交通和接待服務設施等旅遊配套工程建設,努力將 石刻打造成“世界級有震撼力的文化旅遊精品”,成為 文化“第一名片”,力爭一年大見成效。二是《 抗戰遺址保護利用總體規劃》實施行動計劃。編制1—2個片區抗戰遺址保護利用規劃,推進一批抗戰遺址搶救維修專案。

19.推進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工程。全面完成全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選擇一個庫區區縣開展後三峽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試點,實施一批三峽庫區文化遺產保護專案,開展消落區文物巡查和搶救保護;抓緊編制 釣魚城大遺址保護規劃和宋蒙古戰場大遺址保護規劃,加快渝中區老鼓樓南宋衙署遺址考古發掘和保護工作,啟動巫山大昌古鎮、奉節白帝城等9處大遺址規劃編制工作;繼續推進 釣魚城城牆修繕、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搶救保護等工程,啟動白帝城白帝廟修繕工程,建成 石質文物保護中心。組織開展涪陵白鶴梁題刻原址水下保護工程、 釣魚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

20.進一步加強博物館工作。力爭三峽博物館通過中央地方共建國家博物館培育單位評估,正式進入國家級博物館序列。推進自然博物館陳列布展和 石刻藝術陳列總館建設;開展三峽出土文物儲存現狀評估和全市珍貴文物價值評估與修復工作;加快文物中心庫房建設,推進考古發掘移交工作,實現國有博物館一級文物建賬建檔率達到 %;開展國有文物收藏單位風險等級評估;提升可移動文物修復資質等級;組織開展原創展覽和應用性研究,不斷提高展覽水平;實施博物館免費開放績效考核工作,研究出臺支援民營博物館發展的實施意見。

21.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做好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申報工作,實施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程;公佈 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做好 市三、四級古籍普查工作,第四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和第四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的申報工作;開展 市第二批珍貴古籍名錄和第二批全市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的申報、評審工作;抓好“非遺”專案在三峽博物館的展演展示活動。

七、不斷擴大對外及港澳臺文化交流與合作,推動 文化“走出去”

22.搭建文化交流合作新平臺。在繼續利用好部市合作平臺、 友城平臺、商業演展平臺的基礎上,積極爭取國家和市政府在更寬領域、更高層次的文化交流合作專案,爭取設立市政府對外文化交流專項經費,不斷拓展交流領域,拓寬交流平臺,推動我市對外及港澳臺文化交流形成新的局面。

23.實施一批重大文化交流專案。繼續實施春節品牌文化活動,重點完成好在澳大利亞、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同時開展的春節品牌文化活動;實施英國威爾士 文化周、泰國 文化周等活動,爭取在國內舉辦一次 文化周活動;參與實施臺灣 文化周活動;做好 石刻世界巡迴展;推進以三峽博物館、 圖書館為龍頭的國際博物館、圖書館之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努力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推動 衛視國際頻道海外落地,鼓勵影視節目和作品走出去,提升國際傳播能力。

24.加強出國出境管理。嚴格外事紀律,加強對外和對港澳臺文化交流規範管理,爭取出臺並實施《關於加強對因公出國出境人員管理實施辦法》,確保對外和對港澳臺文化交流安全。

八、加快體制機制創新,推動文化體制改革在重點領域取得進展

25.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健全巨集觀管理體制,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理順與所屬文化廣電企事業單位和市場中介組織的關係,綜合運用行政、經濟、法律等多種方式,全面加強文化、文物、廣播影視行政管理;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規範行政許可專案,簡化行政審批手續,進一步完善行政審批大廳執行機制;規範和加強對國有文化資產的管理,改進國有文化企事業單位領導任期審計制度,提高國有文化資產使用效益。

26.繼續推進國有文藝院團體制改革。深化市川劇院、市歌劇院(交響樂團)內部機制改革,建立健全績效考評體系,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加強對轉企改制院團的扶持力度,跟蹤落實改革配套政策,完善好有關後續工作,推進轉制院團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建立規範的法人治理結構和市場化執行機制,建立全員聘用,人員能進能出、幹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指導 歌舞團深化公司制改革,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組建新型股份制公司;按照“突出重點、區別對待、分類指導、一團一策”的原則,全面啟動17家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工作。

27.深化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以“增加投入、轉換機制、增強活力、改善服務”為重點,繼續大力推進勞動人事、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聘用合同制和崗位負責制,引入競爭激勵機制,激發內在活力,提高服務水平;組織紅巖聯線管理中心、三峽博物館、 圖書館開展法人治理結構試點工作;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試點工作,結合績效工資政策制定針對性和操作性強的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指導意見。深化電臺電視臺改革。

28.推進經營性文化企業改革。全面完成市美術公司、市電影公司、文華置業公司改制工作,規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深化廣播影視產業改革,進一步推進製播分離,推動 廣電集團電視劇製作中心進行公司制改造,完成全市有線電視網路整合後續工作;推動11家區縣國有電影發行放映機構完成轉企改制工作。

九、紮實推進各項基礎工作,為文化廣電事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援

29.抓好“xx”規劃落地工作。在“xx”總體規劃基礎上,進一步制定並完善“一區五高地”專項規劃,落實支撐長江上游文化中心的指標體系;對“xx”總體規劃及專項規劃進行再梳理,對工作責任進行分解和落實,對規劃中有關重點專案進行細化、論證、立項和實施,落實有關資金支援,確保落到實處。

30.加強制度建設。按管人、管事、管資產的要求,建立健全科學的考核評估機制,完善考核指標體系,切實加強對局屬各單位的崗位目標考核工作,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驅動。按規範管理、促進發展的原則,逐步建立和完善對民辦院團、民辦演藝機構、民辦博物館等社會文化機構的管理、考核和評估機制,充分發揮民辦文化機構在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的積極作用,實現行政管理從“管腳下”到“管天下”,從“辦文化”到“管文化”的轉變。

31.加強文化科研。促進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提升文化創新能力建設,全面推進文化、廣電、文物三個領域科研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市級文化科研專案評選機制,建立市級專案庫,力爭一批專案進入國家級科研課題,取得一批科研成果,轉化形成一批文化新產品。

32.加強文化法制工作。加大普法力度,切實加強對文化文物廣播影視工作已有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力度,提高全社會文化法律意識。嚴把准入關,強化文化市場審批、管理、掃黃打非、智慧財產權保護等工作,營造健康良好的文化環境。加強文化立法工作,爭取出臺《 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啟動《 電影產業促進條例》的立法調研工作。

十、深入推進黨的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為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堅強保障

33.加強幹部隊伍建設。採取競爭上崗、適度引進等辦法,配齊、配強直屬單位領導班子;加強後備幹部隊伍體系建設,不斷強化對後備幹部的選拔、培養和使用。實施十百千萬工程、傑出文化人才工程、“五個一批”人才培養工程、優秀文化企業家培養工程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扶持計劃,培養扶持高層次文化人才60名,培訓基層文化幹部1500名。爭取將 藝校設立為西部文化幹部培訓基地。爭取落實區縣圖書館、文化館、廣播電視播出傳輸機構人員編制問題。

34.切實加強黨的建設。以建黨 週年為主線,以“一講二評三公示”為抓手,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認真組織結窮親、三進三同、大下訪等三項活動和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積極推進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推動黨員幹部深入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全面領會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關於文化建設的方針政策和戰略部署,進一步提高文化自覺。進一步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配齊配強專兼職黨務工作幹部,推進黨員發展工作,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吸引力和戰鬥力。進一步發揮好工青婦等群團組織的作用,加強精神文明建立工作,認真做好老幹部工作,落實好老幹部“兩個待遇”。

35.紮實推進反腐倡廉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中紀委 屆六次全會和市紀委三屆七次全會精神,繼續加強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各項要求,突出“文化倡廉”、“廣電促廉”特色,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和崗位廉政教育,建立健全各項反腐倡廉制度,提高制度的執行力,完善預防腐敗防控機制。加強對幹部人事工作、重大工程、重大活動、評審評獎、文化交流等的監督檢查,防止發生不廉潔行為。認真開展專項治理,鞏固專項治理工作成果。嚴肅黨的紀律,認真落實領導幹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制度。加強行業作風建設,認真做好群眾來信來訪工作,嚴肅查處違法違紀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