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2023國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精選17篇)

欄目: 教學工作計劃 / 釋出於: / 人氣:2.33W

2023國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2023國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精選17篇)

認真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適應學生個性發展和社會需要,以學生的直接經驗或體驗為基礎,以“實踐、創新、發展”為主線,更有效地提升素質教育的豐富內涵,讓學生儘早地通過學校綜合實踐活動,學會在觀察中思考,實踐中體驗,探究中創新,拓展知識和技能,鍛鍊、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實踐能力、正確對待挫折和克服困難的能力,激發和養成艱苦奮鬥、創新探索、勇於拼搏、不斷進取、團隊合作的精神,讓他們有機會去探索實際問題、參與實際生活,成為一個有素養、有能力的現代中學生。

二、課程實施的原則

1.主題性原則

傳統的課程型別既包含有知識,又包含有經驗,並按照知識和經驗的系統結構組織和設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儘管也包含有知識和經驗,但它是以知識和經驗的現實主題為中心進行組織,以問題的形式來呈現,通過活動的方式來實施的。因此,它既不是單純的學科課程,也不是活動課程,而是綜合了各種課程優點達到了優勢互補的,以主題性為主要特徵的課程。

2.生活性原則

長期以來,受理想教育思想的影響,學校教育將人類迫切要求解決的現實問題與人類生活的課題置之度外,結果導致學生缺乏起碼的社會生活常識。正因為如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需要著力解決這一問題,促使學校教育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未來與現實的統一。而達到這一目的的有效途徑之一,在於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避免學術性、學問化,多選取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如家庭、環境、健康、交通、文化、城市建設等問題。

3.開放性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題的綜合,決定了其教學組織形式在時間、空間上應該是開放的,而非限制於教室和課堂45分鐘,教師應讓學生走進生活,走向社會,引導他們在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實踐能力,增強創新意識。

4.全面性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應對學生進行全面發展的教育,既要培養學生的認知系統,也要內化個體的心理因素,發展他們的非認知系統。所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不僅要關注知識、能力,而且要關注學習方法和過程,關注態度、情感和價值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課程的實施

(一)目標

知識層面:通過學生的實踐和探究,豐富自身的知識積累。

能力層面: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蒐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口頭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激發學生實踐、探索的興趣;培養學生求真務實,大膽質疑,勇於開拓的學習情操,構建學生艱苦奮鬥、創新探索、勇於拼搏、不斷進取、團隊合作的精神。

(二)內容指向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確定,應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關於自然、社會和人的知識以及相關的直接經驗;第二,旨在培養和提高綜合能力的經驗和素材;第三,在整體背景和視野中形成的態度與情感。根據上述原則,我們在尋求人的發展的前提下,從文化領域的全面性和均衡性角度考慮,認為我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應包括:(1)發展思維能力;(2)培養讀書的興趣和讀書習慣;(3)認識社會問題; (4)發展想象力和鑑賞能力;(5)從事勞動與技術活動;(6)蒐集資訊;(7)促進身心健康;(8)展示個人才華。從上述八個方面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不僅可以克服活動主義和經驗主義課程的弊端,而且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 、教學活動的具體措施

1、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認真備課,收集各種資料,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並且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認真鑽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2、提倡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進行探究性的學習活動,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3. 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活動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著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等,讓學生在對問題進行思考、探索嘗試、參與和解決的自由中獲得積極的、生動活潑地發展。

4. 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積累感性經驗,運用和驗證已有的學科知識經驗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5. 採用獨立活動和合作活動的緊密結合,讓學生學會與人共處,學會溝通合作,學會互相交流,學會與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發揮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有著廣泛而又密切聯絡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尤其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係密切的實際問題,從中讓學生體會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價值。

(四)、活動主題

書香伴我成長

附: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內容

七年級:

三月份:苦難伴我成長

《童年》導讀

讀書活動及綜合性學習《成長的煩惱》

四月份:勇敢、頑強讓我成功

《魯濱遜漂流記》導讀

讀書活動及《成功故事》故事會

五月份:母愛

《母愛故事》系列讀書活動

“好媽媽”徵文評選及活動

六月份:昆蟲王國探祕

《昆蟲記》導讀

讀書活動及《科學小品》綜合性學習

八年級:

三月份:

《海底兩萬裡》導讀

讀書活動及綜合性學習

四月份:

《名人傳》導讀

讀書活動及綜合性學習

五月份:

《母愛伴我成長》系列讀書活動

“好媽媽”徵文評選及活動

六月份:

讀書活動及綜合性學習

九年級:名著促我成功

三月份:

七年級名著導讀

四月份:

八年級名著導讀

五月份:

九年級名著導讀

六月份:

名著綜合閱讀

2023國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篇2

一、目的意義:

根據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新標準提出的教育理念,結合物理學科特點,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立足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著重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1、創新的物理小製作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使物理、數學等學科抽象原理的問題生動、形象地再現。

2、豐富課餘生活,為研究性學習奠定基礎。

3、為物理,數學等學科教學提供實用的教學工具;

4、創造靈活、輕便、美觀的儀器;體現儀器在知識運用過程中直接、實用的特點。

二、課程特點:

1、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和加深。

2、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切實培養學生協作能力。

3、培養學生具有創新精神的實踐能力是課程實施的重點。

4、評價的本質功能在於促進發展。

5、讓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挖掘學生的潛力。

三、活動安排活動課題:

自制土電話、橡皮筋吉他和小孔成像儀。

活動方式:

(一)在講授完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後即可佈置學生思考並準備各種材料。在活動課上利用學生準備的紙杯和細線(金屬絲)等材料製作土電話。在製作之前,師生共同探討土電話的原理,由此分析利用哪些材料及製作過程中需注意哪些問題才能使土電話的傳音效果更好。形式可以是個人制作也可以是小組製作,但教師需對小組製作的情況進行重點監控,以防止部分學生不投入活動中而沒有得到相應的鍛鍊。

利用學生做好的土電話進行遊戲,根據傳聲效果好壞和是否有新意等因素進行評價。

(二)即佈置學生根據教材思考如何製作橡皮筋吉它,並積極進行材料的準備。在活動課上師生共同討論得出橡皮筋吉它發出不同音調的原理,從而共同得出製作過程中應注意的細節,如何使發音效果更好等。之後,學生利用準備好的長方形(正方形)紙盒和橡皮筋等材料製作橡皮筋吉它。

學生做好後,進行彈奏,比較發音效果,並進行考核評比。

(三)學了光沿直線傳播後,即佈置學生根據教材思考如何製作小孔成像儀。在活動課上先由師生進行討論:小孔成像儀成像的原理,進一步探討如何才能使其成像更清晰等,並得出在製作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然後學生利用準備好的長方形紙盒、針、蠟燭和火柴製作小孔成像儀。教師注意過程監控。展示學生的作品,並進行評價。

讓學生總結經驗教訓,並寫出活動報告。

2023國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篇3

一、工作思路及目標

本學期,國中綜合實踐活動的教研工作仍堅持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推進課程改革;以課程改革為中心,以教學常規為規範,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重點;以“厚德強能,用心研教”, 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宗旨,繼續提高中學兩學科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與教學能力,促進兩學科的教研工作和課程改革的從深發展,進一步加大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的力度。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與研究的指導思想

20xx-20xx學年度第二學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計劃重點著眼於進一步彰顯課程特性,以“走向社會,走進生活,走進自然”為主題,突出課程“開放”,關注探究“過程”,不斷完善課程形態。倡導在研究過程指導以及研究方法指導領域的縱深發展與大膽突破創新。同時圍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和管理過程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積極開展專題研究,開展課題培訓,加強指導,切實提高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各領域的研究水平和專業素養,在實踐中繼續探尋最佳的課程實施方法。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有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論和經驗,進一步提高認識,增強課程意識,提升組織和指導課程實施的水平。

三 活動措施

1、定期組織區級綜合實踐活動 評比工作,不斷總結、反思和交流活動的成果,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素材性資源。

2、利用網路優勢,形成交流的平臺,建立市、區、校三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網頁,為學生及時瞭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發展的理論與動態、豐富教育資源、交流經驗、解決困惑提供支援和幫助。

3、新學期將繼續組織學生,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的專題學習或觀摩研討活動,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繼續為參與綜合實踐活動提供交流和研討的平臺,以促進郊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進一步實施和水平的提升。

2023國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以市區教研室教學教研工作精神為指導,根據區教育局教研室中學組本學期工作思路,中學綜合實踐活動學科本學期工作,圍繞“穩步推進課改和提升教學質量”中心工作,突出以課堂為陣地,紮實地開展教學研究。

努力提高全區中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落實綜合實踐活動學科常規管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強化質量意識,深化教科研,努力使中學綜合實踐活動學科教育教學工作上一個新的臺階。

二、工作目標

1、深入反思前一階段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的現狀,再次深入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進一步科學地理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的理念、目標和任務,確定下一階段工作的任務和重點。

2、建設和完善“國中綜合實踐活動專題網”網站,充分發揮網站的指導、交流平臺功能。

3、成立區級中心教研組,健全全區學科教研網,建立全區綜合實踐活動學科骨幹教師檔案。

4、配合普教科,規範和創新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常規管理方式。

5、加強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突出“課堂教學質量主題月”活動。

6、積極探索學生評價方法,健全學生評價體系。

7、組織好教師活動方案的評比活動和學生的技能創新大賽。

8、做好中學綜合實踐活動專業委員會工作

9、全面完成各級各類各項教研工作目標。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再學習課改理論,再反思課改行為

加強對課改理論的再學習、再認識,組織一次有代表性的學科骨幹教師參入的以“再學習課改理論,再反思課改行為”為主題的研討活動。深入反思前一階段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的現狀,再次深入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進一步科學地理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的理念、目標和任務,確定下一階段工作的任務和重點。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穩步、高效地推進。

2、建立學科資訊交流的平臺,健全學科教研網

建設和完善“國中綜合實踐活動專題網”網站,充分發揮網站的指導、交流平臺功能。成立區級中心教研組,健全全區學科教研網。

以專題研究為載體和驅動力,定期開展理論學習和專題研究活動,建立骨幹教師發展檔案,成立區級中心教研組。充分發揮現有的學科骨幹教師的作用,為骨幹教師定目標、分任務、給機會、搭舞臺,為他們的成長創造有利條件。發現和發展一批新的骨幹教師,組建相對自由的研究團隊,合作研究,分享經驗,溝通訊息,共同發展。

3、配合普教科,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抓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規範和創新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常規管理方式

要反思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設和實施的基本理念,指導學校正確的實施。各校要高度重視教師的配備,高度支援教師活動的參入,高度關注課程實施的過程和效果。本學期將對全區所有國中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情況進行檢查,並以此撰寫專題調研報告,向相關部門彙報。

處理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各學科領域的關係,努力探索綜合實踐活動與“創新素質實踐行”緊密結合的新形式。

4、加強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突出“課堂教學質量主題月”活動

課堂教學是推進課程改革的主陣地、主渠道,加強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是穩步推進課改的核心,也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核心。12月份,作為全區“課堂教學質量月”活動的一部分,區教研員將在區中心教研組研討的基礎上,在吳家山第三中學試講一節研討課,重點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

①三維教學目標的制定及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設計的導向作用;

②教與學方式的適時選擇;

③課堂教學的評價。

5、積極探索學生評價方法,建立科學的學生評價體系

各校教師要在平時教學中,注意積累學生活動中的各類原始資料。積極探索學生評價方法,建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科學的學生評價體系。

6、組織好教師活動方案(案例、論文)的評比活動和學生的技能創新大賽

教學評優活動是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的重要途徑。各校教師要積極撰寫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案例、論文,於20_年1月10日前交區教研室。

全市中學生技能創新大賽。是綜合實踐活動學科的一次大型活動,各校要認真對待這項競賽,結合此項活動搞好課外活動和培優工作。區級選拔賽於10月13日前報名,10月16日舉行(地點另行通知)。市級競賽10月29日進行。

7、做好中學綜合實踐活動專業委員會工作

重新對中學綜合實踐活動專業委員會會員進行登記,發展一批新的會員。籌備、召開中學綜合實踐活動專題研討會。作好專業委員會活動的的宣傳工作。

四、個人專業發展計劃

1、建設和完善“國中綜合實踐活動專題網”網站,充分發揮網站的指導、交流平臺功能。

2、積極參加市編《勞動與技術》教材的修訂工作。

3、撰寫一篇全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現狀調研報告。

4、建立和完善個人專業發展檔案。

2023國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篇5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定可以說是新課程體系的結構上一大突破,它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因而它是一門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絡學生的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同時它也是因其整體性、實踐性、開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為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髮揮著巨大作用。基於以上認識,為了更健康有序的開展好我校的綜合實踐課程,特制定活動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的要求為目標,通過實踐活動,增強學生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

二、活動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走入生活,培養學生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增長科普知識,增強社會交際能力、實踐能力及合作精神。

2、使學生在參與活動過程中,感受科學的魅力,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自信心。

3、使學生通過活動,提高動手、動腦、動口能力,從而開發與創造潛能,培養創新精神。

三、活動理念:

1、到自然中學自然:自然本身就是一本活教材,只有學生走出教室,才能真正體驗學習的快樂並健康成長。

2、到社會中學社會:社會是大舞臺,只有把學生領入社會,才能真正學以致用,使知識與能力得到拓寬、發展與昇華。

3、在實踐中學實踐:實踐是知識教育與技能教育高效融合的關鍵,是課程成功實施的重心。

4、在生活中學生活:生活能力是生存之本,是學習之源,它直接關聯學生的終身發展,因而意義深遠。

5、在研究中學研究:研究是學習的最主要策略之一,因而也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它直接著眼於學生科學素質的提高是不可忽視的發展目標。

四、內容規劃:

主要圍繞四個方面開展活動:1、擁抱自然;2、動手操作;3、走進社會;4、體驗生活。

五、實施策略:

1、巨集揚主題:綜合實踐活動強調“親歷實踐,深度探究”因而是一個促進學生內在生命充分發展的課程。所以整體活動應讓學生作為主體全身心的參加活動完成學習物件於自我的雙向建構進而體驗到參與成功帶來得滿足,實現主動發展。

2、營造氛圍:結合我校所處的人文與自然資源,創設良好的活動氛圍,實現個人與他人、個人於社會的全息對話,讓學生體驗活動樂趣,實現自身價值,完善健康人格。

3、加強合作:認識和交往是共生的,學生的學習本質是一種社會性建構活動過程。通過活動使學生能力得到鍛鍊、合作精神得到培養,參與合作及競爭意識得到增強,保障了所有學生都在自由的空間中得到充分發展。

4、努力創造:活動是主體與客觀世界相互的過程,因而,以活動為基礎,構築開放互動自主的過程,讓學生全程參與,全身心投入,能夠充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尤其是創造能力。

六、實施原則:

1、實事求是原則:在整體實踐活動中勢必會遇到大量的實際難題和認知偏差,為此,我們在深入學習的基礎上,已經做好的充分的思想準備,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2、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原則:用理論來指導實踐,用實踐來檢驗理論並發展理論,我們將堅持不懈,紮實進行。

3、主體性原則:

這裡包括教師的主體作用以及學生的主體作用,此外還應包含教育本身的主體功能,以全方位保障師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做到師生相長。

4、可操作性原則:綜合實踐活動強調親歷實踐,因而我們將創造一切機會為課程的實施提供條件,使之不走形式,不擺花架子,進而讓教育煥發活力,讓學校充滿生機。

七、工作重點

1、理念入腦:開展學習培訓活動,使教師能深刻認識並透徹理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目標、特點及性質,明確任務,明晰本課程的特殊地位及作用,以保障課程的順利開展。

2、課程整合:加強各學科之間以及各學科與社會發展與學生生活的整合,重視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專題研究,促進學生的協調發慌。

3、資源開展: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今天已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因為課程資源的豐富性和適應性程度決定著程度目標的實施範圍和水平。對於轉變課程功能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具有重要意義。我們特別強調對圖書館、鄉土、社群尤其是網路資源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動態應用,以突破傳統課程的狹隘和侷限,最大可能的為學習創造更廣闊的空間。

4、評價創新:我們的綜合活動實踐課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評價理念,因而結合我校實際,我們建立了發展性評價體系,以保障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方式的多樣化,評價內容的綜合化,目的是更加關注學習的過程,激發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的內在發展動力。

八、操作程式:

1、確立活動主題:本學期初步預定師生共同開展四個活動課題,課題的來源由學生自己提出,教師要結合實際,指導、組織、協調、總結每一次活動。

2、制定活動方案:教師和學生一起議定每一個具體的活動方案、活動的目標、內容、方式、條件及預期的活動成果等,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3、組織開展活動,教師根據活動方案,結合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各種方式方法,給予學生最有效的幫助。教師應尤其注重引導學生的後繼思想,體現活動的生成性。

4、活動總結:在每次活動結束後,教師必須組織學生進行總結,做出合理評價與反思,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2023國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篇6

一、主題的確定

現在的中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普遍存在動手能力差的問題。對生活中一些簡單作物的栽培與管理缺乏一定的瞭解和實踐,對社會基本運作方式缺乏認識,缺少社會生活經驗。

綠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雜糧之一,綠豆的發芽,週期短,見效快,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可適於在家庭或學校進行發芽實驗,讓學生親自觀察實驗結果,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小豆芽》主題的確立,就是從學生生活中最簡單的綠豆發芽切入,通過學生實踐種綠豆,體驗營銷過程,進而產生種植興趣為線索,展開系列實驗、調查實踐活動。

二、活動目標

1、學習綠豆種植與管理的基本知識,嘗試掌握種植小植物的基本技能;

2、瞭解"綠色食品"的加工製作及保鮮技術和一些農副產品的貯藏與加工技術,進行綠豆芽銷售方案的設計與實施。

3、通過綠色食品的研究,培養學生具有獨立制定研究方案的能力和自主獲取資訊的能力,養成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態度和能力,具有較強的探究意識。

4、通過出售綠豆芽活動,進入社會情境,接觸社會現實,參與各種社會活動等途徑,使學生理解社會基本運作方式,人類生活基本活動,積累社會生活經驗。

三、活動內容

本次主題活動共設計《種植綠豆》、《出售綠豆芽》、《綠色食品探密》、《綠色行動》等四個活動專題。其中《種植綠豆》是激發學生的活動興趣,掌握綠豆的種植方法,瞭解對比實驗的方法;《出售綠豆芽》是教師引導學生設計綠豆芽的營銷方案,讓學生在體驗綠豆的銷售過程中,積累社會生活經驗;《綠色食品探密》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獨立完成研究方案,在調查、訪問、上網查詢資料等活動中瞭解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和有關綠色食品及保鮮技術的相關知識,並能撰寫出相關主題的調查報告;《綠色行動》是在學生已掌握種植綠豆的基礎上,再讓學生自己種植一種自己喜歡的植物(花卉、蔬菜),在種植中瞭解一些家用工具及農用工具的使用與保養方法,知道安全操作。通過此項活動,開拓學生的知識領域,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學以致用。

四、活動實施:

活動一:種植綠豆(2課時)

活動目標:

1、學習綠豆種植與管理的基本知識,學會用"水生法"或"播種法"種植綠豆,初步瞭解種子生長所需要的條件,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實踐能力,也為掌握種植技術奠定基礎;

2、瞭解對比實驗所需要的條件,掌握實驗方法,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在觀察實驗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力,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及隨時記錄的學習習慣。

3、展示綠豆的發芽成果,養成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態度和能力。

活動過程:

教師講解、演示"水生法"種植綠豆和"播種法"種植綠豆的技術要點及注意事項;

教學建議:最好教師與學生都進行種植綠豆的對比實驗,第一可以提供給教師最直接的實驗結果,第二,又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師生的平等,有利於形成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

2、學生在家裡進行對比種植綠豆實驗;一個盆用"水生法"種植綠豆,一個盆用"播種法"種植綠豆。有條件的也可在學校進行,統一管理,同一時間觀察,這樣,對比實驗的可信度會大大增加。

3、教師引導學生注意觀察這兩種實驗的結果,如:出芽時間,芽葉的形狀,根莖的形態等,並可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寫出觀察日記

4、綠豆出芽後,以展覽會或交流會的形式,讓學生彙報觀察結果及活動體驗,對學生在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可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引導學生進行新的主題研究。

評價:評價方式可以以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家長評價為主,也可以讓每個學生談談自己在這一活動中的表現,然後全班選出表現最突出的學生進行獎勵。評價的側重點應以學生種植綠豆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和觀察記錄為主。

設計意圖:《種植綠豆》活動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這是以種植綠豆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實驗"、"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活動二:出售綠豆芽(2課時)

活動目標:

1、通過以小組活動的方式,進行綠豆芽的銷售,瞭解銷售的基本程式及方法,在教師指導下,設計綠豆芽的銷售方案,初步理解社會基本運作方式,積累社會生活經驗;

2、通過銷售綠豆芽,在和他人接觸、交流中,體驗銷售過程,懂得尊重人、體諒人;

3、鼓勵學生在體驗銷售過程中,產生求異設想與思路,增強探究慾望,形成良好的創新意識和探究意識。

活動過程:

1、銷售活動前,教師可指導學生設計綠豆銷售方案。

這個方案可以包括:銷售的任務,公關專案(市場擺攤、向小商販兜售或其他困難)人員分工、場合、地點、……

2、在銷售過程中與人接觸、交流,體驗銷售過程,並將這種體驗及時作以記錄。

3、銷售後,教師組織學生將銷售過程中的問題或體驗進行交流,並將學生在銷售中生成的其它問題引導學生他們展開思路,形成活動主題。這裡應讓學生了解"綠色食品"的加工製作及保鮮技術和一些農副產品的貯藏與加工技術的相關知識。

學生在聽講和發言時,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尊重他人,學會傾聽,學會提問,要重視培養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的民主氛圍。

評價:可以將學生在出售綠豆芽的過程記錄和體驗記錄作為評價依據,教師可對能產生求異設想與思路的學生給予口頭或書面表揚,以此鼓勵學生新的想法和創意,努力激發學生參與研究活動的熱情,並在學習中積極實踐、勇於實踐創新。

設計意圖:國中生已具備一定的知識和能力的基礎,對周圍的世界已形成了初步的認識,《出售綠豆芽》活動,就是要把學生認知為主的生活與體驗為主的生活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嘗試、體驗等各種實踐活動中展示自己的才華,形成基本的社會生活能力

活動三:綠色食品探密(2課時)

活動目標:

1、引導學生獨立設計、調查研究方案,學會用調查、訪問、上網查詢等方法來收集並整理綠色食品相關資料,通過問題探究,體驗到研究的樂趣,並能自主地撰寫有關綠色食品的研究報告,得出結論,培養學生資訊整合的能力。

2、通過在探究綠色食品的活動中與其他學生的合作、交流,彙報研究過程的體會與心得,大膽地向他人彙報自己的研究成果,養成與他人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態度和能力。

活動過程:

1、可根據學生的選題情況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小組劃分,選出組長,並根據小組成員的意願,選擇適合自己或自己感興趣的主題,確立為小組的研究主題。教師要引導學生獨立制定課題研究計劃。

教學建議:小組活動是綜合國中實踐活動最基本的組織形式。鼓勵國中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對學生合作能力、合作精神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小組的構成由學生自己協商後確定,教師不過多介入他們的選擇,小組成員的組成不限於班級內,為使實踐與探究走向深入,允許並鼓勵各班之間,不同年級之間,甚至不同學校,不同地域之間學生的組合。

2、教師在學生對選題進行調查研究之前,有必要對學生進行調查研究方法的簡單培訓。讓學生了解什麼是調查法,調查法的主要步驟有哪些,並要具體介紹一些主要的調查方法,如訪談、觀察、測驗等。對於訪談的方法,建議學生在訪談前,要注意做好相關知識的準備,對於有特定目標的訪談,要準備一份詳細的採訪提綱,要與計劃採訪的專家或單位取得聯絡,爭取獲得人員的協助和必要的資料,保證採訪的順利進行;在調查採訪過程中,要注意禮貌,遵守被訪者規定,做好訪談記錄,填寫"訪談記錄表"。

3、教師要提示學生外出活動時注意安全問題。

4、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訪問與調查,教師可以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給予適當的指導。指導學生充分利用圖書館、網際網路等進行資料的查詢。在研究活動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寫好研究日記,及時記載研究情況,真實記錄個人體驗,並將收集的資料進行整合,完成調查研究報告,還可以讓學生以《我的收穫》為題,寫一篇小短文。

5、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組織、安排彙報程式。可以是個人自由發言,談個人在整個活動中的體會和收穫。也可以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彙報,彙報的內容不僅僅包括研究成果,還應該包括整個活動的過程,組員的參與程度,活動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如何克服的,活動的收穫等。在彙報時,儘量將本組所收集的各種文字、圖片、聲音、影像資料都向同學們展示,以供大家分享。彙報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鼓勵創新,既可以是成功的經驗,也可以是失敗的體驗。

評價:評價的內容可以是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態度;學生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的合作精神:是否樂於助人、主動與同學配合、認真傾聽同學的觀點和意見,為小組的學習做積極的貢獻等;還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研究方法進行評價:如:查閱資料、實地觀察記錄、調查研究、事理材料、運用工具等方面。

評價的方式可以是表格式評價、等級評價等,體現研究性學習的價值取向,促進研究活動目標的達成。

設計意圖:《綠色食品探密》活動的設計是在學生勞動實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圍繞"綠色"進行研究,體驗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學習和掌握研究的方法。隨著活動的不斷展開,新的目標不斷生成,新的主題不斷生成,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興趣盎然,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創造性的火花不斷迸發,這也是綜合實踐活動生成性的集中表現。

活動四:綠色行動(1課時)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掌握植物(花卉、蔬菜)的栽培技術,初步學會家用工具或農用工具的使用與保養方法,知道安全操作;

2、在種植花卉、或蔬菜活動中培養健康、樂觀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收穫期間,將種植成果服務家庭,奉獻社會,願意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努力。

活動過程:

1、教師、家長或學校在活動前,為學生提供喜歡的植物或種子,讓學生選種進行種植和管理。在這期間,教師既不能"教"綜合實踐活動也不能推卸指導的責任、放任學生,而應把自己的有效指導與鼓勵學生自主選擇、主動實踐有機結合起來。

2、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經驗成果交流,讓學生進行自評與互評或師評。

3、學生學會了簡單花卉或蔬菜的種植技術,服務於家庭或社會。

4、教師可引導學生針對《小豆芽》活動過程及心得體驗寫一篇感想。

評價:可採用家長與相關人員(專家、技術員、服務人員)評價的方式進行。

設計意圖:《綠色行動》活動的設計是以學生的直接經驗或體驗為基礎而開放和實施的,它是以學生的直接經驗為基礎而對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是對學科的邏輯體系的超越。具體實施中,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將學生的需要、動機和興趣置於核心地位,為其個性充分發展創造空間。

五:活動評價

評價提示:

《小豆芽》的評價要在每個專題活動評價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評價,可將學生在各項活動中的態度表現、取得的實踐成果等,以有效的形式加以呈現。評價的重點是指導學生實踐方法的改進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參考資料】

"生豆芽"步驟和方法

1、選豆:清水洗淨,洗時注意將全部漂浮的綠豆全部去除,這些是未成熟或者已經變壞的豆子,它們的發芽率很低。

2、準備容器:托盤、缸或大塑料盒,或其他容器(材料無所謂,乾淨無油即可,底部可排水)。

3、種植:鋪一層約5釐米厚度的乾淨沙子,將洗淨並已泡至膨脹開裂的開口子在沙子上均勻地鋪上一層。豆子上再均勻覆蓋一層乾淨沙子,厚度約為1釐米即可。沒有沙子的,可在豆芽上邊放一塊溼布,布上面放重物,越重越好,這樣長出來的豆芽比較粗。

4、每天澆水數次,保持溼度。

5、數天後豆芽就會鑽出來。在清水中將沙子洗去即可。

技術要點:

1、生豆芽的容器不能有油。

2、清洗時去掉壞豆。

3、要維持足夠的溼度,容器排水狀況要好,還要讓豆子泡在水中。

4、豆子見陽光,馬上就會變綠。覆蓋沙子可以避免陽光,也可以用蓋子蓋住容器。

5、豆子發芽以後生長很快,因此,收穫要及時。

2023國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篇7

一、充分認識組織中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對於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新人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強化社會實踐環節;要 把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向社會延伸,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將認知轉化為行動。要把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納入教育教學計劃,並作為學生畢業資格考核評估 的一項內容,充分利用各種形式組織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提高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和對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

二、社會實踐形式:

1、社會調查;2、社群服務;3、勤工儉學;4、科技文化活動;5、生產實習;6、公益活動;7、軍事訓練;8、志願者活動;

三、社會實踐時間安排:

1.七年級新生入學安排在八月底,兩天時間;

2、公益活動:

校園晨掃(每天半小時),校園保潔(課餘時間),大掃除,寒暑假返校日;

3、社會調查:

①課時(語文作文課指導怎樣寫好社會調查報告);

②研究性學習的選題、調研、撰寫研究性學習的報告);

③週日進行社會調查;

④寒暑假深入社群、農村和企事業單位社會調查活動;⑤組織各種形式暑期夏令營(學生幹部夏令營、科技夏令營)

4、科技文化活動:

①各年級開設電腦課(每週一節);

②班班有歌聲活動(每年5月份);

③小歌手比賽(紀念12、9學生運動);

④元旦文娛會演;

⑤開展一系列讀書活動;

⑥組織秋遊、春遊。

5、生產實習:

①組織各年級到農村基地勞動鍛鍊,校內外植樹(3、12植樹節)、6、5世界環境日等等;②花圃護綠活動;

6、社群服務:

要逐步建立學生假日社群服務制度,以團員幹部為主,以自願為原則,組織假日社群服務小組,開展服務活動;

7、志願者活動:

組織學生參加校環保自願者行動小組,開展一系列活動。

三、建立校內外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基地:

校內基地:

1、公益勞動類:衛生包乾區、護綠區、教室、宿舍、校園環境;

2、生產實習類:愛護校園花草樹木;

3、科技文化活動類:圖書館、文化節、三小活動、班班有歌場合唱活動、小歌手比賽、元旦文娛晚會、計算機技術教育(每週一課時);

4、志願者活動類:為離退休教師服務,清掃圖書館、科學樓等。

校外基地:

1、生產實習類:

2、軍事訓練類:

3、科技文化節類:文化館、科協等;

4、社群服務類:電信局、派出所。

四、管理方式:

1、學校管理:採用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登記卡和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考核表,每生一學期分發一張,按學期登記入卡,每一學年由班主任根據學生登記卡 材料記入考核表。一學年結束後上交年級組,交德育處保管,學生一學年根據考核表及時登入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登記表。

2、年級管理:年級組要根據本年級學生特點,按照學校安排,精心組織和安排學生參加社會調查、軍事訓練、科技文化活動等。

3、班主任管理:班主任應組織好各種活動,活動中要高度重視安全工作,做到:每次外出活動應事先做好申報,經批准後,方可組織,活動中應貫徹環保方針,活動後應有小結和留下資料(攝影、小結、心得體會等),負責寫好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鑑定。

4、材料管理:德育處做好每學年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材料儲存,分年級、分年度造冊保管。

2023國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篇8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我國當前課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種新的課程形態,其內容主要包括資訊科技教育、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和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該課程強調學生通過實踐,

增強探索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絡,瞭解必要的通用技術和職業分工,形成初步技術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創新精神。而這種教育功能的實現要求該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必須有正確的目標定位,先進的教育理念,適宜的實踐主題,良構的實施環境和發展性的學習評價。

二、活動目標

1、在情感態度方面:

重點培養學生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生態環境、關心地球、關心可持續發展,積極參與社會,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的態度,培養合作精神和自我發展意識;培養學生珍視生活、陶冶性情、熱愛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著重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各種形式的表達能力;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識方面:

主要是通過學生探究學習,發現和獲得知識。即不再是以間接經驗為主,而是直接經驗為主。讓學生了解資訊科技、社會生活、探究活動的一些常識。

三、學生分析

中高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卻並不瞭解,因此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著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各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培養學生對生活、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具備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要讓他們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資訊資料的蒐集、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形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新生活的小主人。

四、具體措施

1、教師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活動過程,對整個活動操作做到心中有數。

2、努力創設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時有所創造,有所收穫。

3、利用現代化媒體,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

4、善於組織小組活動,讓每個學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機會

五、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反對通過量化手段對學生進行分等劃類的評價方式。在評價時應重過程輕結果,特別要關注學生參與的態度、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關注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應採用“自我參照”標準,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

要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同時強調評價的激勵性,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於創新的氛圍。

2023國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篇9

設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旨在使學生保持獨立的持續探究的興趣、獲得參與研究、社會實踐與服務學習的體驗、發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與分析問題的能力、學會分享、尊重與合作、養成服務意識與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具有關注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該課程的設定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課程結構的重大改革。為了有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現課程目標,根據《基礎教育改革綱要(試行)》,結合學校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基本原則

1、遵循《國中課程方案》的精神及國中綜合實踐課程標準的原則和要求,體現內容上的聯絡性和實施上的獨立性。

2、課程編排應立足於校內外課程資源的充分利用,儘可能地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

3、課程編排應有利於引導學生關注科技發展對自然、社會和人類的意義與價值、國家和社會的進步,關注人類與環境的和諧發展,關注學生自身的發展等。

4、採用彈性課時制,做到課時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

5、課程編排應堅持學生自主選擇、主動實踐。尊重學生基於自己愛好、興趣和需要所選擇的內容和活動方式。

二、課程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使學生關注自然、體驗生活、走向社會,重點培養學生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生態環境、關心地球、關心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促進學生愛自然、愛生活、愛家鄉,進而愛社會、愛祖國等方面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努力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的態度,培養合作精神和自我發展意識。

(一)學生層面

1、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比較豐富經驗。

2、初步形成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關愛和責任感。

3、初步形成主動發現問題並積極探究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

4、培養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

5、初步養成合作、民主、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二)教師層面

1.通過對活動的參與、組織、指導和管理,轉變教學觀、課程觀和教學方式。使教師從傳統學科課堂上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主題活動中的策劃者、合作者和指導者。

2.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獲得與發展,而且要關注學生情感的體驗、態度的養成和價值觀的確立,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世界出發,形成健康的生活態度,使他們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得到不斷提升。

3.改善教師結構,培養一支“一專多能”的新型教師隊伍,促進教師的自身專業化成長,形成與學生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三)學校層面

探索一條符合本校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的綜合實踐活動路子,建立並完善一套較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綜合實踐課程的操作模式和管理模式,改進教學觀念,提升學校的辦學理念,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改進我校的課程結構,形成具有我校特點的課程文化和校園文化。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包括研究性學習活動、社群服務和社會實踐三個組成部分,各部分具體目標:

(一)研究性學習活動:

1、激發學生觀察生活、發現與探究問題的興趣。

2、學會觀察與發現,提高探究問題的能力。

3、養成與他人合作與分享的意識。

4、養成尊重科學的意識和認真實踐、努力鑽研的態度。

5、初步形成對自然、對社會的責任感。

(二)社群服務:

1、主動參與社群公益活動,增強融入社會的能力,學會時代社會人際交往的本領,提高溝通能力,增強團結協作的意識。

2、在社群服務過程中,獲得對社會的正確認識,感受到個人對他人、對社會的價值和作用;認識到社會發展對個人的客觀要求,進一步增強社會責任感。

3、增強學生的公民意識、參與意識和主人翁意識;培養學生學以致用、服務社會的意識,並在社群服務過程中學習新知識;體驗奉獻的愉悅和人間親情,自覺地為他人服務,培養愛心和同情心。

(三)社會實踐:

1、主動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高社會參與和文化參與能力,增強社會參與意識、社會服務意識和民主意識。

2、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提高社會活動的組織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與自我教育能力。在社會活動中學會與他人、與社會機構進行交往的技能,學會社會活動的規則,提高社會活動的組織、協調與管理能力。

3、發展社會實踐能力,運用所學知識和能力,解決實踐中的具體問題,具有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獲得問題的直接感受,積累解決問題的直接經驗,樹立勞動觀念,形成相關的勞動技能。

三、課程管理

成立學校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從整體上佈置、協調、管理、評價綜合實踐活動工作。專設綜合實踐活動實施工作小組,具體負責綜合實踐活動實施工作。設立家長委員會,本著家校聯絡的思路,擬聘請學生家長、社群中知名度較高的人為校外輔導員。圖書室、實驗室、微機室、多媒體教師輔助管理人員同時參加。

1.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成員:

組長:校 長

成員:教導處正副主任、團支部書記

職責如下:

(1)制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

(2)制定教學計劃,安排課時、師資配備和教學(或活動)場所。

(3)對活動過程進行監控、指導。

(4)建立學生綜合活動實踐課學習檔案袋。

(5)對教師的課程實施進行評價、考核。

(6)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課題成果進行評價。

2.綜合實踐活動實施工作小組成員: 組長:學年組長

組員:各班班主任、課程教師、課題指導教師 職責如下:

(1)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日常管理,確保每位學生參與課程。

(2)對學生加強安全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和社會公德教育。

(3)協助教導處建立“綜合活動實踐活動檔案管理”。

(4)審定課題或活動計劃。

(5)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

(6)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定。

四、課程實施

(一)研究性學習

1.課程安排

按照學校的要求,三年內學生須完成3個課題的研究,其中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分別完成1個課題。

2.組織形式

(1)以班級為單位組織課程的實施,在課程教師的指導下,在學生自願結合的基礎上,每組5—10人組成每班組成5—6個研究性學習活動小組。

(2)根據實情小組確定課題,選擇合適的指導老師進行指導。

(3)每位指導老師一般指導1—2個研究性學習小組。

(4)小組推薦小組長一名,組長根據每個人的條件,安排具體分工,明確任務。

3、實施步驟

(1)理論指導

對於國中學生來說,“研究性學習”的能力比較薄弱。所以剛開始我們並不急於讓學生直接研究,而給他們提供一些當前學科知識的背景和教會他們如何進行科研的方法顯得更為重要。初始階段先上理論課(研究性學習基礎):研究性學習意義和如何選題、研究方案的設計和開題報告、研究過程與方法、研究課題的結題與展示。

(2)發動全校教師為“研究性學習”出課題,以學科科教師的課堂教學為主渠道,根據教材的內容,幫助學生選擇研究性學習課題。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專長選擇教師提出的課題,也可自己確定研究課題。並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認真進行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3)指導學生制定研究方案。指導教師及時指出研究方案中的問題。要求學生通過各種手段(展板,實物投影,多媒體展示軟體,錄影,實物,照片)來闡述自己研究設想和方案。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創造,創新的思維方向引導,鼓勵學生多突破,多創新。

(4)學生實施研究,教師指導研究。對於研究階段,教師放手讓學生大膽地從事研究,教師角色必須轉變,不再是學生研究的指揮者,而是學生研究的督促者、服務者,指引者。學生實施研究過程中,學生每次活動都必須認真填寫《記錄表》,並定期與指導老師見面,指導老師通過學生介紹和小組活動記錄,隨時瞭解他們的研究進展,並相應提出針對性指導。對於學生外出調查,指導教師還要做好道德品質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

(5)成果展示,綜合評價

學生完成研究成果後,教師要及時總結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對過程性的材料要及時存檔,將學生的成果在班內或校內進行展示,以此增強學生的榮譽成就感,也以此鼓勵其他學生研究的積極性。

(二)社群服務

1.課程安排

社群服務學習活動分別安排在七年級、八年級兩個學年進行,每個學年分別完成5個工作日活動時間,社群服務的形式與內容可以靈活多樣,如校內外志願者活動、社群活動、宣傳教育、幫貧助困等。

2.組織形式

(1)採取個人活動與小組活動結合的形式。

(2)由學生個人或小組向班主任提交“社群服務活動設計方案”,經班主任稽核後,上報政教處,批准後,在班主任或指導教師的指導下開展服務活動。

(3)在學生進入社群服務之前,學校政教必須與學生參與服務的社群管理機構,通過不同方式取得聯絡,以便爭取社群的支援。為學生參加社群服務活動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條件。

(4)班主任或指導教師要指導學生對社群服務活動進行總結,通過總結,加深體驗與感受。

3.成果評定

學生參加社群服務活動,不少於5個工作日,學校根據學生提交的有關參加社群服務的方案、活動記錄、社群管理機構評價、班主任或指導教師評價、小組成員或同學評價等材料,進行評定。

2023國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篇10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實踐性的綜合課程;我們將始終著眼於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素質,開發人的潛能,使學生得到全面的、和諧的、充分的發展為宗旨。以活動為主要形式,以實踐為主要環節,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探究”、“設計”、“製作”、“想象”、“反思”、“體驗”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進而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總之,通過各種途徑和有效的實踐方法,學生真正得到綜合素質的提高,使新課程健康、快步的發展。

二、課程目標

1、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瞭解資訊科技、勞動技術、社群服務和探究活動的一些常識;

3、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資訊資料的蒐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研究探索,實驗實證的方法;

5、使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美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造新生活的小主人。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三、背景分析

國小四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能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確定單元活動的主題、活動的方式,在活動具體開展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

四、研究內容

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課程內容的多樣性,這一課程形態的目標特點及我校實際情況,綜合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主要圍繞“愛我祖國,愛我家鄉,愛我社群”這一主題開展綜合活動課程,並恰當處理好新生成的目標和新的主題。

五、具體目標

1、學生通過對周圍環境的考察、調查、訪問等認識人與環境的密切關係,增進學生對自然的瞭解與認識,增強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和能力。

(1)走進自然,增進對自然的瞭解與認識,理解人與自然的內在聯絡。

(2)關心自然環境,自主探究自然問題,具有環保意識;

(3)參與環境保護的活動,增強環境保護能力。

2、主動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和社群服務,增進對社會的瞭解與認識,增強社會實踐能力,旨在培養學生的公共意識和愛心並形成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

(1)走入社會,增進對社會的瞭解與認識,理解個體與社會的關係;

(2)關心社會現實,主動探究社會問題,積極參與力所能及的社群活動,服務社會,發展社會實踐能力;

(3)遵守社會行為規範,養成社會交往能力,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具有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學生了解社會上的許多職業分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術,具有自我認識能力,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1)反省自我,增進自我認識,確立自信,樹立人生理想,積極進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學會適應社會生活,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3)瞭解與認識現代生產和勞動技術,端正勞動態度,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4、發展主動獲得知識和資訊的能力,養成主動獲得資訊的學習習慣和主動探究的態度,發展資訊素養、探究能力和創造精神。

(1)學會自主提出問題、制定獲得方案,並組織實施;

(2)形成自主收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3)開展問題探究,體驗探究過程,對感興趣的自然問題、社會問題和自我問題進行深度探究;

(4)養成主動探究的習慣,形成問題意識,發展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

5、認識家鄉,通過對家鄉地理、人文、風情、民俗、土特產、工農業生產等方面的調查,學生對家鄉的基本情況有一個大概的瞭解。

六、實施措施

1、以融合的方式設計和實施四大指定領域

根據地方和學校的課程資源,以研究性學習為主線,用綜合主題或綜合專案的形式將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資訊科技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實施,使四大領域的內容彼此滲透,達到理想的整合狀態。

2、把資訊科技與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和實施過程有機整合起來。

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中,積極運用網路技術等資訊科技手段,為學生進行合作探究開闢空間,以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時空範圍,提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水平。

3、整合校內課程與校外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要打破教室的界限,把校內課程與校外課程整合起來,把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融合起來

4、多種多樣的組織形式

綜合實踐活動課可以採取多種多樣的組織形式,包括個人獨立探究的方式、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級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級與跨年級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七、活動評價

1、方案卡與評價表展示

2、舉行一次現場展示會,評選“先進小組”

3、專案作業展示

4、手工製作資料收集展示

5、撰寫總結

2023國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篇11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它打破教育與生活的隔離,孩子們在學校當中在與其他場合當中一樣,需要享受一種完整的生活。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教改也好,課改也好,第一項任務就是把生活的權利還給孩子,把學習的過程變成生活的過程,加強學校教育與兒童生活、社會生活的聯絡。它改變單一的課程結構,改變教學方式,為學生表現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空間。

三年級國小生文化基礎知識、社會閱歷和人生體驗還非常有限,所以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應該是“在體驗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體驗為主,在研究和解決問題方面,強調養成初步的方向。實施綜合實踐課程,就是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瞭解周圍的生活環境,關注自己及同伴當中的心理健康、人際交往問題,激發他們對自然和社會問題的好奇心,擴大視野,積累經驗。總之,就是要讓他們更多地去看,去聽,去想,去試。

二、教材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是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目標和特徵而編制的一本學習材料,或者說是一系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題活動方案。在內容編排體例上,以學生與自我、學生與自然、學生與社會的內在邏輯聯絡為線索,在以國家與安全、人口與民族、法制與社會、資訊與資訊、經濟與生活、環保與資源、學校與家庭、健康與安全、創新與發展、社會參與、勞動技術等為主題系列的課題的帶領下,將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內容涵蓋了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

三、教學目標

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絡,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

3、發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4、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資訊,整理與歸納資訊,並恰當地利用資訊的能力 。

5、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並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慾望,培養創新能力。

6、養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善於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教學重點

針對三年級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在編寫“活動資料”時,把提高學生的觀察力作為三年級的重點。

1、我們要在活動中有意識、有計劃地發展兒童的觀察力,使學生學會進行有目的、系統的觀察,全面的觀察。要求學生會看、會聽、會嗅、會嘗和會觸控,並且會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覺,綜合起來進行思考。

2、在三年級深入的觀察活動中,要求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較),要求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觀察以後,要他們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無疑對他們素質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教學方式及具體實施

1、課程的實施方式

(1)組織形式(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全班活動、班級活動),體現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

(2)活動地點(班內、校內、家裡、社群)

(3)活動時間(集中課時,與分散課時相結合)

2、課程的具體實施

(1)全面瞭解學生,設計有效的教學思路,多進行教學反思,適時調整教學思路。

(2)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指導學生觀察、思考,在獨立觀察和思考中培養自我分析能力,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

(4)在指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時,要從啟發興趣、激發操作的慾望入手,使學生產生想要親手實踐的慾望,知道怎麼去動手操作。

2023國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篇12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三年級國小生文化基礎知識、社會閱歷和人生體驗還非常有限,所以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應該是“在體驗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體驗為主,在研究和解決問題方面,強調養成初步的方向。實施綜合實踐課程,就是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瞭解周圍的生活環境,關注自己及同伴當中的心理健康、人際交往問題,激發他們對自然和社會問題的好奇心,擴大視野,積累經驗。總之,就是要讓他們更多地去看,去聽,去想,去試。

二、教材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是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目標和特徵而編制的一本學習材料,或者說是一系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題活動方案。在內容編排體例上,以學生與自我、學生與自然、學生與社會的內在邏輯聯絡為線索,在以環保與資源、學校與家庭、健康與安全、創新與發展、社會參與、勞動技術等為主題系列的課題的帶領下,將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內容涵蓋了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

三、教學目標

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

3、發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4、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資訊,整理與歸納資訊,並恰當地利用資訊的能力 。

5、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並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慾望,培養創新能力。

6、養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善於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教學重點

1、我們要在活動中有意識、有計劃地發展兒童的觀察力,使學生學會進行有目的、系統的觀察,全面的觀察。要求學生會看、會聽、會嗅、會嘗和會觸控,並且會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覺,綜合起來進行思考。

2、在三年級深入的觀察活動中,要求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較),要求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觀察以後,要他們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無疑對他們素質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教學方式及具體實施

1、課程的實施方式

(1)組織形式(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全班活動、班級活動),體現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

(2)活動地點(班內、校內、家裡、社群)

(3)活動時間(集中課時,與分散課時相結合)

2、課程的具體實施

(1)全面瞭解學生,設計有效的教學思路,多進行教學反思,適時調整教學思路。

(2)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指導學生觀察、思考,在獨立觀察和思考中培養自我分析能力,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

(4)在指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時,要從啟發興趣、激發操作的慾望入手,使學生產生想要親手實踐的慾望,知道怎麼去動手操作。

2023國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篇13

一、 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它打破教育與生活的隔離,孩子們在學校當中在與其他場合當中一樣,需要享受一種完整的生活。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教改也好,課改也好,第一項任務就是把生活的權利還給孩子,把學習的過程變成生活的過程,加強學校教育與兒童生活、社會生活的聯絡。它改變單一的課程結構,改變教學方式,為學生表現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空間。

三年級國小生文化基礎知識、社會閱歷和人生體驗還非常有限,所以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應該是“在體驗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體驗為主,在研究和解決問題方面,強調養成初步的方向。實施綜合實踐課程,就是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瞭解周圍的生活環境,關注自己及同伴當中的心理健康、人際交往問題,激發他們對自然和社會問題的好奇心,擴大視野,積累經驗。總之,就是要讓他們更多地去看,去聽,去想,去試。 考慮到三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三年級“活動資料”的形式還是以有趣的遊戲和製作為主,《架橋比賽》、《有形狀的數》、《變一變效果好》、《塑料瓶的妙用》……都有相當的童趣,也可以從中取得不少直接經驗。但是,這些活動都滲透了激發學生探索和發明的內容,也就是要學生探索事物的內涵和本質,要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

二、 課程總體目標:

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絡,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 3、發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4、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資訊,整理與歸納資訊,並恰當地利用資訊的能力 5、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並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慾望,培養創新能力。 6、養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善於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三、 活動重點:

針對三年級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在編寫“活動資料”時,把提高學生的觀察力作為三年級的重點。 1.我們要在活動中有意識、有計劃地發展兒童的觀察力,使學生學會進行有目的、系統的觀察,全面的觀察。要求學生會看、會聽、會嗅、會嘗和會觸控,並且會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覺,綜合起來進行思考。 2.在三年級深入的觀察活動中,要求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較),要求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觀察以後,要他們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無疑對他們素質的提高十分有利。

四、 活動難點:

就是能夠從直接經驗抽象出問題的本質來,完成思維發展的飛躍,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

五、 實施措施:

1、活動內容:《架橋比賽》、《有形狀的數》、《變一變 效果好》、《塑料瓶的妙用》等。 《穩定與牢固》是看現象,說道理。《有形狀的數》就是研究數學問題;《架橋比賽》基本活動是研究橋的結構,製作橋的模型,延伸活動就要進行有目的的科學實驗了;《變一變效果好》從田忌賽馬開始,到玩遊戲“變一變”,最後要進行“創新”的辯論,這顯然是要求學生深入思考了。 有的活動就是要學生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有目的的研究,進行科學探索,嘗試研究性學習。例如《你身上的尺寸》就是要自己測量身體上各部位的尺寸,要學生找出各部位的尺寸的數學關係,這就是研究性學習。它和傳統的做數學題“已知、求、解、答”不同,是要學生自己找“已知”,自己探索規律。《水的觀察和實驗》則是有目的的科學實驗,更是一種研究性學習。 要學生勇於探索,勇於提出自己的見解,不怕說錯,錯了再探索,而不是等著教師的答案,不是背書本上的結論。從心理活動來說,這就是能夠從直接經驗抽象出問題的本質來,完成思維發展的飛躍,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 從三年級開始,就要進行創新和發明活動,要孩子們進行有目的的創新活動。例如,《水的觀察和實驗》、《空氣的觀察和實驗》裡都要求我們仔細觀察和研究問題,讓學生自己去創新;《架橋比賽》裡我們要在實驗中觀察和思考,一邊實驗一邊觀察,觀察出問題再實驗,再研究,再觀察,再實驗,這才是科學的學習方法。 2、師資配備:國小綜合實踐活動三年級組實驗教師 3、課時安排與實施策略: 每週一課時,便於師生都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便於開展活動時進行資源共享。

六、 課程評價:

注重過程,關注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實際體驗、變化和表現。全面評價,反映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各方面的個性表現,包括學生在活動中的行為、情緒情感反應、參與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等。尊重多元,教師、教師集體、學生個人、學生集體、家長與社群成員等,都是學生評價活動的主體,都應該參與到對學生的評價中來。引導反思,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增強他們對自己所進行的活動的信心,學會在與人相處中,發現自己和他人的長處,提高自我評價和自我調控的水平。

2023國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篇14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面向全體學生,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發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和發展變化規律,全面、主動地發展。

綜合實踐活動是義務教育階段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它是一門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面向全體學生開設,以學生自主選擇、直接體驗、研究探索學習形式為課程基本方式,以貼近學生現實生活實踐、社會實踐和科學實踐的主題為課程主要內容,以學生良好的個性養成為課程基本任務的非學科性課程。綜合實踐活動的設定,既適應了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又適應了社會發展的需要,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的重要舉措。

二、實施目標

(一)總體目標

1.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旨在讓學生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與豐富經驗。

2.加深對自然、社會和自身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培養他們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身的責任。

3.形成從自己的周圍生活中主動地發現問題並獨立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

4.發展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

5.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二)具體目標

內容包括《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明確規定的四大領域,即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資訊科技教育。

A、研究性學習

1.激發觀察生活、發現與探究問題的興趣。

2.初步學會觀察與發現、發展探究問題的能力。

3.形成合作與分享的初步意識。

4.形成尊重科學的意識和認真實踐、努力鑽研的態度。

5.初步形成對於社會的責任意識。

B、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活動

1.拓展經驗,增進社會適應能力與創新精神。

2.融入生活,學會交往與合作。

3.熱心公益活動,關心他人與社會。

4.珍視生命,陶冶性情,熱愛生活。

5.初步瞭解自我,發展興趣,展示才能。

C、勞動與技術教育

1.瞭解勞動思想,理解勞動意義,形成正確的勞動觀點和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

2.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學習,學會生活自理,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3.積極參與技術實踐,掌握基本的技術知識與技能。

4.激發技術學習興趣,初步形成從事簡單技術活動和進行簡單技術學習的基本能力。

D、資訊科技教育

1.瞭解資訊科技的應用環境及資訊的一些表現形式。

2.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在使用資訊科技時學會與他人合作,會使用與年齡發展相符的多媒體資源和網路資源。

4.能夠在他人的幫助下使用通訊遠距離獲取資訊、與他人溝通,開展直接和獨立的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

5.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系統及軟體,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三、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範圍

研究性學習——學生基於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的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各種富有時代感的主題,如環境教育、價值觀教育、國際理解教育也可滲透其中。

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走出教室、參與社群和社會實踐活動,以獲取直接經驗、發展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

資訊科技教育——資訊科技既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手段,又是其重要內容。目的在於幫助學生髮展適應資訊時代需要的資訊素養,包括利用資訊科技的意識和能力,對廣闊資訊的反思和辨別能力,形成積極向上的資訊倫理。

勞動與技術教育——強調學生通過人與物的作用、人與人的互動來從事操作性學習,強調學生動手與動腦相結合,滲透資訊科技教育,瞭解必要的通用技術和職業分工。

四、活動方式

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教學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但不論採取哪種活動形式,都要服從於和服務於活動內容和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的發展,保證綜合實踐活動安全、有效地開展。一般根據實際情況可以採取以下三種組織形式:

1、個人活動

個人活動是在個別學生對某一問題有特別的興趣,並且對該問題已有一定程度的瞭解,能在教師指導下獨立完成的活動。個人活動的組織形式能夠有利於發展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部分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社會活動能力,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應允許學生獨立地進行活動,並完成活動任務。在學生個人完成活動後,應鼓勵學生積極與他人進行交流與分享。

2、小組活動

小組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最基本的組織形式。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小組的構成由學生自己協商後確定,教師不過多介入他們的選擇。小組成員的組成不限於班級內,為使實踐與探究走向深入,允許並鼓勵各班之間、不同年級之間學生的組合。

3、集體活動

集體活動是以班級、年級段或學校為活動單位共同完成一項主題活動的組織形式。通過分工合作、共同探究、集體討論,以求對某一主題的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中,可以多種形式交融使用。由於綜合實踐活動要求學生走出校園,走近自然,走入社群,走向社會,在開放的時空中開展實踐性的學習活動。因而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安全意識教育,培養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教師要精心規劃和組織學生校外活動,要對校外活動的空間範圍、活動情境進行事先考察和推想並作出合理的規劃,儘可能採取小組協作的方式來進行。學校和教師要儘可能地爭取社會有關部門和學生家長的支援,鼓勵一部分學生家長在可能的前提下,參與學生的校外活動。

五、“常態化實施”的工作措施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化”基本特徵:課程必修,普遍實施;

教師能教,便於操作;學生愛學,積極投入;效果實在,確有收穫。

1、課程計劃

綜合實踐活動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計劃》所規定的一門必修課程。《國家指導綱要》指出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課時。根據現階段學校實際情況,學校作出具體安排。

2、規範管理

制度政策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走向“規範化”、“常態化”的根本,也是的必備條件。要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成為“常態課”,必須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激勵機制。學校用制訂相應的規章制度,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評價制度以及相應的管理制度等。

3、師資建設

由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特殊性,師資隊伍建設是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走向“規範化”、“常態化”的充分條件。

(1)培訓、指導教師認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價值,把握課程的特點,掌握課程實施的方法。

(2)通過校本培訓,促進指導教師快速成長。

4、課程開發

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門必修課程,承載著獨特的教育功能。要完成和實現課程要求的目標,需要系統資源支援,需要系列化的學習材料和學習工具的支援,以便獲得關於方法和技能的系統知識。國家只指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學習領域,沒有規定具體的學習內容,因而,課程資源開發成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化實施的核心問題。

(1)利用校本開發的理念編寫綜合實踐活動資源包;

(2)建設實踐基地;

(3)繼續開發、落實非指定性領域的課程內容。

六、評價獎勵

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生評價應堅持發展性原則、客觀性原則和激勵性原則。評價的方式主要有測試、觀察、彙報表演、成果展示、答辯、競賽等。

(一)評價內容

1.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時量與態度。

2.活動中所獲得的體驗情況。

3.知識、方法、技能的掌握情況。

4.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情況。

(二)評價方式

1.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個別評價與集體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

2.提倡協商研討式評價,即教師和學生共同協商評價的方式和標準,並根據協商的結果進行評價。

3.評價要客觀、公正、合理,要從促進學生學習的角度恰當地解釋評價資料,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提高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習的動力。

4.教師在評價過程中要注重方法、態度和體驗的評價,重視用文字說明學生活動,令人滿意或需要改進的地方。

2023國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篇15

為了積極開展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獲得參與研究、社會實踐與服務學習的體驗、發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與分析問題的能力,根據《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結合學校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活動目標

(一)學生層面

1、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比較豐富經驗。

2、初步形成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關愛和責任感。

3、初步形成主動發現問題並積極探究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

4、培養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

5、初步養成合作、民主、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二)教師層面

1.通過對活動的參與、組織、指導和管理,轉變教學觀、課程觀和教學方式。使教師從傳統學科課堂上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主題活動中的策劃者、合作者和指導者。

2.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獲得與發展,而且要關注學生情感的體驗、態度的養成和價值觀的確立,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世界出發,形成健康的生活態度,使他們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得到不斷提升。

3.改善教師結構,培養一支“一專多能”的新型教師隊伍,促進教師的自身專業化成長,形成與學生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三)學校層面

探索一條符合本校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的綜合實踐活動路子,建立並完善一套較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操作模式和管理模式,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改進我校的課程結構,形成具有我校特點的課程文化和校園文化。

二、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成員:

組長:張如

副組長:王愛東 楊瑞武

組員:王海成、王雲傑、張軍元、薛志平、賈小明、吳興

三、具體安排

1.一線任課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科特點積極開展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目標學習”、“學案學習”等課堂研究性學習,促進教學相長局面的形成。

2.嚴格按照課程標準,開齊開足課時。此外,每週三下午第八節課開展全校性的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共設立八個興趣活動班,學生自主選擇,班主任引導調配,相關興趣班教師認真組織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發展個性特長,培養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

3.結合道德進校園活動開展學生互幫互助志願活動,倡議學生為我校黃春姬同學上下學提供幫助,對她學習上關心,生活上關照。

4.各班級每學期組織開展一次社群服務活動,活動記錄要有活動場所負責人 簽字和活動過程圖片,政教處對活動材料稽核記入班主任個人量化成績。

5.成立學生校外實踐活動基地,組織學生認真開展好社會實踐活動。學校本年度計劃組織一次到孫各莊村對烈軍屬的慰問,聆聽老紅軍在抗日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的英勇表現,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調查滿族的民風民俗。到鄉防雹站了解科學知識。利用成校掌握一些果樹的嫁接知識技能。學校綜合實踐課教師要組織開展好教學活動,在集中組織的同時要求學生利用休息日、寒暑假等跟隨家長參加綜合實踐活動,幫助家長做家務,跟隨家長入農田,進藥園等。

2023國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篇16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種研究性活動,也是一種通過實踐研究讓學生產生情感體驗、能力方法和知識經驗的活動。在教育實踐中我們發現,孩子們在經歷每一個主題實踐活動都生成了一些與學科課程相關的能力。於此,我們想以學科實踐活動為基點,開展系統性的綜合實踐活動,讓更多的老師參與進來,以全面推進學生素質教育以及綜合學習和實踐研究的能力。

在本學期中,我校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方面以發展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豐富學生個性,形成良好個性品質為總目標,而我們三年級教學的重點還在於培養學生關心生態環境,關心周圍的人們,充分了解社群環境,體會感受自我的成長。

二、活動內容:

1、從問題開始;

2、我是這樣長大的;

3、 牙齒與健康;

4、在蔬菜的王國裡;

5、我們和動物朋友;

6、草地裡的祕密;

7、書包的學問;

8、小小的“拍賣場”;

9、商品與品牌;

10、我的妙點子;

11、有趣的年畫。

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

1、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的意識和能力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的服務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

4、培養學生細緻觀察事物的能力,關注社會的好品質。

5、通過與資訊科技課程的整合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資料的方法。

6、培養學生熱愛家鄉關心社會,積極參與社群活動,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的態度。

四、活動措施:

1、指導學生進行資料的蒐集。針對學生的實際和相關的課程資源,在活動開始階段,結合例項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基礎訓練,幫助學生掌握利用工具書、使用視聽媒體、做筆記、進行訪談、對資料做整理和分類等方面的技能。

2、指導學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實材料,指導學生運用調查、觀察、訪問、測量等方法。

3、指導學生寫好研究日記,及時記載研究情況,真實記錄個人體驗,為以後進行總結和評價提供依據,引導學生形成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4、及時瞭解學生開展活動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點撥與督促;組織靈活多樣的交流、研討活動,促進學生自我教育,幫助他們保持和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

5、指導學生注意活動中的安全問題,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發生。

6、指導對活動過程中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形成結論,指導學生著重對活動中的體驗、認識和收穫進行總結和反思。

2023國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篇17

一、工作思路及目標

本學期,國中綜合實踐活動的教研工作仍堅持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推進課程改革;以課程改革為中心,以教學常規為規範,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重點;以“厚德強能,用心研教”, 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宗旨,繼續提高中學兩學科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與教學能力,促進兩學科的教研工作和課程改革的從深發展,進一步加大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的力度。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與研究的指導思想

我市20xx-20xx學年度第二學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計劃重點著眼於進一步彰顯課程特性,以“走向社會,走進生活,走進自然”為主題,突出課程“開放”,關注探究“過程”,不斷完善課程形態。倡導在研究過程指導以及研究方法指導領域的縱深發展與大膽突破創新。同時圍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和管理過程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積極開展專題研究,開展課題培訓,加強指導,切實提高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各領域的研究水平和專業素養,在實踐中繼續探尋最佳的課程實施方法。

三、常規教研工作

1、組織教師進一步認真學習貫徹國家、省、市有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相關檔案精神,在深入理解和掌握相關政策、指導思想和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該課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實提高我們自身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探究能力和實施的自覺性。

2、擬定20xx年2月17日(週二)在青島市普通教育教研室五樓會議室研討綜合實踐活動高國中課題研究銜接有關事宜、國中綜合實踐活動大集備等內容。

3、多年來,教師們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過程中形成了大量優秀的綜合實踐活動案例和優秀的教學成果,成為豐富青島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新學期將繼續開展多種區域、形式多樣的現場觀摩、公開課、研究課,新學期研討活動的重點為黃島、李滄、市南、膠南、四方、市北、李滄基地和膠州的研討現場會。如:走進李滄基地,同學們會在基地技術人員和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各種技能培訓,聽取小豆腐的製作技術知識,中國結的編織方法介紹,插花藝術指導,獵狐技術指導、消防演練、野炊、田間勞作技能等等。在勞動實踐中,讓同學們盡情地交流勞動成果,分享勞動的收穫,體驗“豐收”的喜悅,陶冶情操。活動不僅會使同學們進一步領會“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的深刻內涵,還會鍛鍊同學們吃苦耐勞的意志,培養同學們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實踐創新能力。通過這些活動加強對教學過程的指導,全面推動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實踐的發展。同時繼續引導教師對已經成型的綜合實踐活動案例進行分析,增強對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實踐的理解和領悟,從而更加科學地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

4、各校在參加市區培訓的基礎上,把綜合實踐活動作為校本培訓的內容,定期組織教師共同研究分析活動過程中的情況,充分發揮廣大教師的才智,集思廣益,推進全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與開展。各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要集中要體現學校的特色、區域特色,學校應對綜合實踐活動進行統籌規劃,並要認真開展校際間的觀摩活動,本學期各校至少要組織一次對全區學校公開的綜合實踐觀摩活動,逐步實現“由面帶點、由點帶面”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跟進模式,促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再上一個新臺階。

5、各項教研常規活動希望每位老師按時、積極的參加,每次活動參加的人員名單還是在青島普通教研網上進行公示。

四、新學期繼續綜合實踐活動公開課和研究課的開展工作

各校確立新學期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題:還要從五種課型(選題指導課、開題課、過程指導課、過程答疑課、成果展示課)中選擇,也可將已有的課題深入開展。申報公開課時要求課題成型、有明確的課型。參加具體事項另行通知

五、深化教研改革 加強業務學習

加強對教學的調研與指導,走進課堂,深入開展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的研究,力求教研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發現和總結符合新課程理念下的新型教學範例和先進教師典型。針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需求,及時研究對策。力求通過各類培訓會、研討會和技能見習操作培訓等活動得以解決,幫助青年教師、骨幹教師專業成長搭建服務平臺使之迅速成長。

加強對新課程專著、專題的學習。組織學習課程標準及其解讀,研究與新課程相配套的學科學分認定方案,研究與新課程相配套的學科教師評價方案,妥善解決綜合實踐活動學科無教材、通用技術學科無配套操作教具等等的現實教學問題。為進一步落實課程改革紮紮實實的工作。

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有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論和經驗,進一步提高認識,增強課程意識,提升組織和指導課程實施的水平。

1、定期組織區級綜合實踐活動優秀案例和論文的評比工作,不斷總結、反思和交流活動的成果,為教師提供更多更好的素材性資源。選取優秀案例和論文參加市級交流。

2、利用網路優勢,形成交流的平臺,建立市、區、校三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網頁,為教師及時瞭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發展的理論與動態、豐富教育資源、交流經驗、解決困惑提供支援和幫助。

3、新學期將繼續組織對全體教師進行課程實施的培訓,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的專題學習或觀摩研討活動,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繼續為參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教師提供交流和研討的平臺。新學期將邀請市學科中心組成員以及青年優秀專業人才下鄉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專題講座和進行大集備活動,以促進郊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進一步實施和水平的提升。

六、抓好教學常規管理 提升教師教學水平

繼續以主題(專題)研究的形式組織公開課、研究課或城鄉交流的活動。本學期擬開展:國中綜合實踐活動常態化教學模式(六種)和以技能操作為主的活動主題研究課。加大城鄉教育交流的力度,關注農村的綜合實踐活動和通用技術學科的教學工作,認真做好每一次的常規教研活動。

新學期將進一步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課型轉變推向深入。

繼20xx年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初探階段總結性課型初步形成之後,在20xx年我市的公開課、研究課、評優課就已經順利實現了由以往的彙報課、成果展示課為主向選題課、開題課、過程指導課的轉型。近兩年開設的市級公開課、研究課在此轉型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研討、創新,而且在理論層面上實現了很大的突破。

在新學期中我們要進一步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課型轉變推向深入,進一步提高各種課型的理論和技能含量,為實現學生的終生髮展打好堅實的基礎,這要求全體教師不僅要敢於將自己日常的教育指導過程展現出來,而且在觀念上都要有更清晰的認識,在理論和技能方面有更加精深的掌握。與此同時,我們也希望老師們潛心研究和挖掘,敢於創新,在成果展示課型上有新的突破。希望各校老師一方面繼續已有的課題研究,一方面及時的將課堂教學中出現的疑難問題或典型課例,拓展為研究和活動課題,精心設計和組織,力爭舉行全市的教學公開課。我們期待著在新的學期中有更多更好的課題教研展現出來。

課堂轉型資料彙集整理。

學校作為課程資源開發的前沿,在許多優秀教師的不懈努力下,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的課程資源財富。各學校可以將資料以電子稿或光碟的形式上繳到市教研室林老師那裡或傳送到青島市國中綜合實踐部落格上。市教研室願繼續廣納各類課程資源,利用網路為全市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教師搭建資源共享平臺,豐富教學內容,完善課程建設。

七、以課題研究作為突破口 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中學綜合實踐活動和通用技術學科(青島4、7、41、51、李滄基地和綜合中心、城陽4所、膠南4所;青島2、9、58、嶗山一中和平度1、6中)已經申請立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規劃課題的研究重點課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模式與可行性研究》和《高中通用技術課程實施研究》),XX年1月高中學校:青島2、9、17、58、嶗山教研室、膠南教研室、膠州一中、城陽一中和青島國中綜合實踐活動中心組共九各單位又申請了以“通用技術課程標準組組長-顧建軍老師的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以培養學生技術素養為主要目標的我國中國小技術教育體系建構研究””的課題。我們仍繼續堅持從本學期開始,向縱深發展。在搞好課題研究的同時進行專題調研,寫好調研報告,為今後的教研和教學提供資訊和依據。繼續加大培養青年教師的力度,通過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以骨幹教師為龍頭,紮紮實實搞課題研究,吸引青年教師參加,努力使課題研究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與培養教師結合起來,與學科教學改革結合起來,與解決學科教學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通過以點帶面,分層推進,使廣大教師掌握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增強科研意識,善於在教學中發現問題,並用科學的方法去解決實際問題。

八、繼續深化課程的評價

對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應該是一個發展的過程,是一個協商共建的過程,是一個充滿人文關懷的過程。它更多的是要通過評價發現和發展教師和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瞭解教師和學生髮展中的需求,幫助教師和學生深入的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所以我們要建立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真正使評價成為一個教育的過程。新學期中我們要繼續把握好課程評價的準則、注重課程評價的方法研究、落實課程評價的方式。

九、月份工作安排

月份

主要活動內容

.2

1. 召開12區市教研員和兼職教研員以及“7+1”大學聯考研究小組會;

2. 召開青島市中心組成員會;

3. 國中綜合實踐常規教研;

1. 常規教研;

2. 綜合實踐技能培訓;

3. 專題講座;

1.常規教研;

2. 送教下鄉

3. 參加省國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模式與可行性研究》課題階段性總結會議。

1.常規教研;

2. 組織、篩選、上報參加全國優秀創新作品。

1. 常規教研。

2. 參加全國第五屆優秀創新作品邀請賽。

十、網上教研平臺

青島市國中綜合實踐部落格。

青島市普通教育教研網,原來網址保留但是已經不再上傳新檔案和資料。如需查閱相關檔案和資料請登陸:山東教學研究網——找到地市教研室欄目——青島市——市教研室。

綜上所述,在即將到來的新學期中,希望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能夠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論和實踐方面更上層樓,希望更多的優秀學科教師在自身所從事的學科教學的基礎上更多的關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發展,讓我們共同探索新的教學天地,嘗試新的教學形式,探索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更為有效的實施途徑。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為我們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廣闊空間,市教研室為我們搭建了創新發展的平臺。作為教師,我們有必要、有責任將學生引入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中來,讓他們享受活動的樂趣,體驗研究的收穫,成為真正的學習者。

請有志教師大膽的展現你的才華,積極的參與到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中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