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2023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工作計劃(通用17篇)

欄目: 教學工作計劃 / 釋出於: / 人氣:1.36W

2023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工作計劃 篇1

設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旨在使學生保持獨立的持續探究的興趣、獲得參與研究、社會實踐與服務學習的體驗、發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與分析問題的能力、學會分享、尊重與合作、養成服務意識與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具有關注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該課程的設定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課程結構的重大改革。為了有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現課程目標,根據《基礎教育改革綱要(試行)》,結合學校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2023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工作計劃(通用17篇)

一、基本原則

1、遵循《國中課程方案》的精神及國中綜合實踐課程標準的原則和要求,體現內容上的聯絡性和實施上的獨立性。

2、課程編排應立足於校內外課程資源的充分利用,儘可能地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

3、課程編排應有利於引導學生關注科技發展對自然、社會和人類的意義與價值、國家和社會的進步,關注人類與環境的和諧發展,關注學生自身的發展等。

4、採用彈性課時制,做到課時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

5、課程編排應堅持學生自主選擇、主動實踐。尊重學生基於自己愛好、興趣和需要所選擇的內容和活動方式。

二、課程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使學生關注自然、體驗生活、走向社會,重點培養學生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生態環境、關心地球、關心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促進學生愛自然、愛生活、愛家鄉,進而愛社會、愛祖國等方面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努力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的態度,培養合作精神和自我發展意識。

(一)學生層面

1、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比較豐富經驗。

2、初步形成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關愛和責任感。

3、初步形成主動發現問題並積極探究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

4、培養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

5、初步養成合作、民主、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二)教師層面

1.通過對活動的參與、組織、指導和管理,轉變教學觀、課程觀和教學方式。使教師從傳統學科課堂上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主題活動中的策劃者、合作者和指導者。

2.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獲得與發展,而且要關注學生情感的體驗、態度的養成和價值觀的確立,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世界出發,形成健康的生活態度,使他們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得到不斷提升。

3.改善教師結構,培養一支“一專多能”的新型教師隊伍,促進教師的自身專業化成長,形成與學生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三)學校層面

探索一條符合本校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的綜合實踐活動路子,建立並完善一套較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綜合實踐課程的操作模式和管理模式,改進教學觀念,提升學校的辦學理念,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改進我校的課程結構,形成具有我校特點的課程文化和校園文化。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包括研究性學習活動、社群服務和社會實踐三個組成部分,各部分具體目標:

(一)研究性學習活動:

1、激發學生觀察生活、發現與探究問題的興趣。

2、學會觀察與發現,提高探究問題的能力。

3、養成與他人合作與分享的意識。

4、養成尊重科學的意識和認真實踐、努力鑽研的態度。

5、初步形成對自然、對社會的責任感。

(二)社群服務:

1、主動參與社群公益活動,增強融入社會的能力,學會時代社會人際交往的本領,提高溝通能力,增強團結協作的意識。

2、在社群服務過程中,獲得對社會的正確認識,感受到個人對他人、對社會的價值和作用;認識到社會發展對個人的客觀要求,進一步增強社會責任感。

3、增強學生的公民意識、參與意識和主人翁意識;培養學生學以致用、服務社會的意識,並在社群服務過程中學習新知識;體驗奉獻的愉悅和人間親情,自覺地為他人服務,培養愛心和同情心。

(三)社會實踐:

1、主動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高社會參與和文化參與能力,增強社會參與意識、社會服務意識和民主意識。

2、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提高社會活動的組織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與自我教育能力。在社會活動中學會與他人、與社會機構進行交往的技能,學會社會活動的規則,提高社會活動的組織、協調與管理能力。

3、發展社會實踐能力,運用所學知識和能力,解決實踐中的具體問題,具有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獲得問題的直接感受,積累解決問題的直接經驗,樹立勞動觀念,形成相關的勞動技能。

三、課程管理

成立學校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從整體上佈置、協調、管理、評價綜合實踐活動工作。專設綜合實踐活動實施工作小組,具體負責綜合實踐活動實施工作。設立家長委員會,本著家校聯絡的思路,擬聘請學生家長、社群中知名度較高的人為校外輔導員。圖書室、實驗室、微機室、多媒體教師輔助管理人員同時參加。

1.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成員:

組長:校 長

成員:教導處正副主任、團支部書記

職責如下:

(1)制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

(2)制定教學計劃,安排課時、師資配備和教學(或活動)場所。

(3)對活動過程進行監控、指導。

(4)建立學生綜合活動實踐課學習檔案袋。

(5)對教師的課程實施進行評價、考核。

(6)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課題成果進行評價。

2.綜合實踐活動實施工作小組成員: 組長:學年組長

組員:各班班主任、課程教師、課題指導教師 職責如下:

(1)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日常管理,確保每位學生參與課程。

(2)對學生加強安全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和社會公德教育。

(3)協助教導處建立“綜合活動實踐活動檔案管理”。

(4)審定課題或活動計劃。

(5)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

(6)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定。

四、課程實施

(一)研究性學習

1.課程安排

按照學校的要求,三年內學生須完成3個課題的研究,其中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分別完成1個課題。

2.組織形式

(1)以班級為單位組織課程的實施,在課程教師的指導下,在學生自願結合的基礎上,每組5—10人組成每班組成5—6個研究性學習活動小組。

(2)根據實情小組確定課題,選擇合適的指導老師進行指導。

(3)每位指導老師一般指導1—2個研究性學習小組。

(4)小組推薦小組長一名,組長根據每個人的條件,安排具體分工,明確任務。

3、實施步驟

(1)理論指導

對於國中學生來說,“研究性學習”的能力比較薄弱。所以剛開始我們並不急於讓學生直接研究,而給他們提供一些當前學科知識的背景和教會他們如何進行科研的方法顯得更為重要。初始階段先上理論課(研究性學習基礎):研究性學習意義和如何選題、研究方案的設計和開題報告、研究過程與方法、研究課題的結題與展示。

(2)發動全校教師為“研究性學習”出課題,以學科科教師的課堂教學為主渠道,根據教材的內容,幫助學生選擇研究性學習課題。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專長選擇教師提出的課題,也可自己確定研究課題。並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認真進行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3)指導學生制定研究方案。指導教師及時指出研究方案中的問題。要求學生通過各種手段(展板,實物投影,多媒體展示軟體,錄影,實物,照片)來闡述自己研究設想和方案。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創造,創新的思維方向引導,鼓勵學生多突破,多創新。

(4)學生實施研究,教師指導研究。對於研究階段,教師放手讓學生大膽地從事研究,教師角色必須轉變,不再是學生研究的指揮者,而是學生研究的督促者、服務者,指引者。學生實施研究過程中,學生每次活動都必須認真填寫《記錄表》,並定期與指導老師見面,指導老師通過學生介紹和小組活動記錄,隨時瞭解他們的研究進展,並相應提出針對性指導。對於學生外出調查,指導教師還要做好道德品質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

(5)成果展示,綜合評價

學生完成研究成果後,教師要及時總結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對過程性的材料要及時存檔,將學生的成果在班內或校內進行展示,以此增強學生的榮譽成就感,也以此鼓勵其他學生研究的積極性。

(二)社群服務

1.課程安排

社群服務學習活動分別安排在七年級、八年級兩個學年進行,每個學年分別完成5個工作日活動時間,社群服務的形式與內容可以靈活多樣,如校內外志願者活動、社群活動、宣傳教育、幫貧助困等。

2.組織形式

(1)採取個人活動與小組活動結合的形式。

(2)由學生個人或小組向班主任提交“社群服務活動設計方案”,經班主任稽核後,上報政教處,批准後,在班主任或指導教師的指導下開展服務活動。

(3)在學生進入社群服務之前,學校政教必須與學生參與服務的社群管理機構,通過不同方式取得聯絡,以便爭取社群的支援。為學生參加社群服務活動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條件。

(4)班主任或指導教師要指導學生對社群服務活動進行總結,通過總結,加深體驗與感受。

3.成果評定

學生參加社群服務活動,不少於5個工作日,學校根據學生提交的有關參加社群服務的方案、活動記錄、社群管理機構評價、班主任或指導教師評價、小組成員或同學評價等材料,進行評定。

2023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工作計劃 篇2

為了積極開展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獲得參與研究、社會實踐與服務學習的體驗、發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與分析問題的能力,根據《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結合學校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活動目標

(一)學生層面

1、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比較豐富經驗。

2、初步形成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關愛和責任感。

3、初步形成主動發現問題並積極探究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

4、培養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

5、初步養成合作、民主、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二)教師層面

1.通過對活動的參與、組織、指導和管理,轉變教學觀、課程觀和教學方式。使教師從傳統學科課堂上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主題活動中的策劃者、合作者和指導者。

2.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獲得與發展,而且要關注學生情感的體驗、態度的養成和價值觀的確立,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世界出發,形成健康的生活態度,使他們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得到不斷提升。

3.改善教師結構,培養一支“一專多能”的新型教師隊伍,促進教師的自身專業化成長,形成與學生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三)學校層面

探索一條符合本校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的綜合實踐活動路子,建立並完善一套較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操作模式和管理模式,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改進我校的課程結構,形成具有我校特點的課程文化和校園文化。

二、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成員:

組長:張如

副組長:王愛東 楊瑞武

組員:王海成、王雲傑、張軍元、薛志平、賈小明、吳興

三、具體安排

1.一線任課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科特點積極開展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目標學習”、“學案學習”等課堂研究性學習,促進教學相長局面的形成。

2.嚴格按照課程標準,開齊開足課時。此外,每週三下午第八節課開展全校性的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共設立八個興趣活動班,學生自主選擇,班主任引導調配,相關興趣班教師認真組織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發展個性特長,培養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

3.結合道德進校園活動開展學生互幫互助志願活動,倡議學生為我校黃春姬同學上下學提供幫助,對她學習上關心,生活上關照。

4.各班級每學期組織開展一次社群服務活動,活動記錄要有活動場所負責人 簽字和活動過程圖片,政教處對活動材料稽核記入班主任個人量化成績。

5.成立學生校外實踐活動基地,組織學生認真開展好社會實踐活動。學校本年度計劃組織一次到孫各莊村對烈軍屬的慰問,聆聽老紅軍在抗日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的英勇表現,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調查滿族的民風民俗。到鄉防雹站了解科學知識。利用成校掌握一些果樹的嫁接知識技能。學校綜合實踐課教師要組織開展好教學活動,在集中組織的同時要求學生利用休息日、寒暑假等跟隨家長參加綜合實踐活動,幫助家長做家務,跟隨家長入農田,進藥園等。

2023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工作計劃 篇3

知識經濟的到來,不僅使得學校在個人和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更加凸顯,而且也更加要求學校加強同社會、同生活的聯絡;不僅使得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而且對人才的要求也更加全面。需要掌握系統的科學理論知識,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更需要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公民品質。這一切僅僅依靠以教師講授教材為中心的傳統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急切需要一種更新的、更有活力、能給社群和學校,給自身的持續發展,能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能以學生的知識為基礎,以他們經驗和生活為核心的實踐性課程。為進一步發揮實驗中學的學科課程的優勢,並使實中學生既有比較深厚的學科知識,又具有綜合實踐能力,擬訂實施方案如下:

一、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年級、科目及教師

綜合實踐活動在我校已開展多年,在原開展的基礎上,為體現活動的連續性和學生能力的綜合性、全面性,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愛國、愛校情感,形成社會責任感,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擬分別安排:

七年級年級:研究性學習活動,資訊、勞動與技術教育、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

八年級年級:資訊、勞動與技術教學、研究性學習活動。 九年級年級:研究性學習活動,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

七年級年級,研究性學習活動和資訊、勞動與技術教育的課時數不僅要確保,而且要利用課餘時間和假日時間,抓住學生年齡小,喜歡動,對新事物感興趣的特點,因勢利導,儘可能多安排活動,為以後的綜合實踐打好基礎。

八年級年級,進一步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在七年級基礎上提高內在質量和層次。

九年級年級,結合物理、化學課程中的有關知識,實行學科課程和活

動課程,課內學習和課外知識運用的整合,開設學科活動課程和開設社群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

科目:所有學科

教師:全體教職工

二、綜合實踐活動的目標

實驗中學綜合活動課程的總目標是:通過認識、體驗、發現、探究、操作等多種學習和活動方式,發展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之間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進而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對活動課程中三大板塊的基本目標是:

1、研究性學習。研究性活動是學習者基於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文化和學習者自身生活中選取有意義的主題,進行跨學科探究的過程。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形成一種積極的、生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各種富有時代感的主題(如環境教育、價值觀教育等教育)都可以滲透於研究性學習活動之中。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發展探究慾望和創新精神,理解自然、社會、自我、文化之間的內在聯絡。

2、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各種學生感興趣的社會體驗性學習和問題解決學習等活動,參與社會、服務社群、理解社會培養學生的社會歸屬感和責任感,使學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識和能力不斷提升,完善學生人格。

3、資訊、勞動與技術教育。資訊、勞動與技術教育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綜合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獲得積極勞動體驗並形成良好技術素養。通過人與物的作用、人與人的互動來從事體驗性學習、操作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增強動手能力,並能運用所學到的技能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

要通過具體的活動,引導學生認知自然,瞭解社會,反省自我,發展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形成關愛自然、尊重人格,承擔社會責任等一系列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形成對自己同步生活中主動地發現問題,並獨立地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並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為每位學生髮展提供活力。

三、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

“綜合實踐活動是教師與學生合作開發與實施的。教師與學生既是活動的開發者,又是活動方案的實施者。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課程開發角色尤需強調,這是綜合實踐活動開放性的集中體現。”(鍾啟泉、張華《為了中華民族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在實施過程中,要力爭做好以下工作:

1、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的統籌規劃。綜合實踐活動集中體現了學校特色,因此,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進行統籌規劃。可以以年級、班級為單位制訂“年級、班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或方案”,也可以以個體活動小組為單位制定綜合實踐活動方案或計劃。由於綜合實踐活動是過程取向的,因此,隨著活動過程的開展和活動情境的需要不斷生成新的目標、新的主題。同時隨著問題的解決和興趣的滿足,學生還將產生新的問題、新的價值觀和新的對結果的設計,而這些目標與主題並不是預先設定的。所以有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要求教師首先要認識到這些目標與主題產生的必然性,並肯定其存在價值,同時要在活動具體展開過程中產生的生成性目標與生成性主題展開探究。

2、學生自主選擇、主動探究與教師的有效指導。倡導學生對課題的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究是實施活動的關鍵,首先要啟發學生形成問題意識,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第二,學生要善於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選擇的方式可以是一個學生獨立選擇,也可以是同伴在互動中進行選擇,還可以是教師提示大的範圍,學生從中加以選擇。第三,在課題的展開階段,可以採取多種多樣的組織方式,主要包括:個人獨立探究的方式;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學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學科合作的方式。第四,在課題探究過程中要遵循“親歷實踐、深度探究”,倡導親身體驗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持續、深入地探究,防止淺嘗輒止。教師要進行有效指導。從指導內容而言,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在根本上是創設學生髮現問題的情境引導學生從問題情境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探究課題,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探究方式,與學生共同展開探究。從指導方式而言,要倡導團體指導與協同教學。所有學科老師均要參與指導,每位老師都要參與一二個課題的指導工作。每學期末(每學年),都應上交課題研究報告及相關過程資料。學校教導處、教科室、年級組等領導要親自參與。

3、課時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在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綜合實踐活動的課時數每週為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各3課時。上級已對課時安排有指導意見的,則按上級的指導意見,其餘的則採用集中分散相結合的方法。由於綜合實踐活動倡導學生對課題的自主選擇與主動探究,安排內容的固定課時制顯然已不適合綜合實踐活動的要求。因此安排一些分散課時。例如課題研究、社群服務等可以幾個課時一起進行,也可以分散課時進行,也應允許根據需要將綜合實踐活動時間與某學科打通使用等。

4、整合校內和校外課程。學生不僅生活於學校中,而且還生活在家庭和社群中。將學校、家庭、社群融合起來的重要途徑是綜合實踐活動。要打破學校、教室的束縛,把校內課程和校外課程整合起來,把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融合起來,要結合德育教育開展社群服務工作,環境保護宣傳,敬老愛老,文藝宣傳、科普宣傳活動等。

5、資訊、勞動技術教育活動要紮實有效開展。要充分利用學校的電腦、網路,充分發揮實驗中學傳統專案(如天文觀測、科技小發明、剪紙等)資源,開展積極有效的勞動技術教育、資訊教育。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培養學生利用網路解決學科學習中碰到的困難。

6、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的整合。學科課程中所學的知識和活動課程整合,才能發揮出活動課程的活力。藝術課要嘗試和社群的科普宣傳、文化藝術表演整合。物理課中的電學原理要和電工知識,電器安裝結合,做到學以致用。化學知識要和社群的保護環境相結合,宣傳環保的重要性,也可結合所學知識開展研究性活動,進行課題研究。(如鋼鐵鏽蝕的調查,水汙染的調查,土壤結構的調查等)。語文、政治等文字學科的學習和資訊科技教學結合,通過網路拓展學生的視野,為學生的探究增大空間。(如校園內標識用語的調查,校園內安全問題的調查等)。

具體基本步驟:

大體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宣傳、發動、理念引領階段,

(二)選題、籌備階段(包括人員的產生及分工、活動的內容、商討各小組應該完成工作任務和步驟及要求、提出活動開展的申請。)、其中:

1、選題:教師圍繞“自主、合作、發展”這一課題指導學生選定一個綜合實踐活動專案。可以一個人選取一個專案,也可以幾個人或一個備課組或一個班級選同一專案。選定綜合實踐活動專案後教師應指導學生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初步想法,擬出綜合實踐活動計劃。

2、申請:教師在第六週將綜合實踐活動專案實施申請表上交給專案組,由專案管理小組對申請表中的實施時間和實施過程進行抽查,第14周後不再受理。

(三)實施階段:

1、召開開題會;

2、組織綜合實踐活動;

3、做好資料的記載;

(四)、整理資料:方案或計劃;相關調查、統計、記錄表格;訪談記錄;日記;相關音像資料;調查報告(包括課題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義、研究方法、研究過程、調查結果、分析與建議等)及其他相關資料。

(五)考評由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進行評估

(六)上報評估結果。

四、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求新的評價理念與評價方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主要是形成性評價,評價重點不在於成果的形式和水平,而在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在情感態度、探究慾望、創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進步。以“校本評價”為主,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評價。在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中重視學生的聲音,應強調學生自評、同學互評等豐富多彩的評價方式。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要體現對學生的個性化的表現進行評定、進行鑑賞。

但考慮到調動教師指導的積極性和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本學年的學生和老師評價初定為:

(一)實驗中學綜合實踐活動學生評價表

達標要求:

1、能參加活動,不無故缺勤。

2、知識有所拓展,能力有所提高。

3、活動過程中能發表自己的見解,有一定的解決問題能力。

4、在活動中能提出有創意建議。

良好要求:

1、自覺參與活動,不無故缺勤。

2、知識面明顯拓寬,能力有所提高

3、在活動中能取到一定的帶頭作用。

4、成果數量增加並獲校級獎勵。

5、在活動中敢於創新,主動關心他人。

優異要求:

1、積極主動參加活動。

2、在活動中個性特長得以充分展示。

3、參加校、市級競賽展示或獲校、市級好評。

4、有小發明、小製作、小論文,與老師同學關係融洽。

5、活動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個注重過程的活動,對教師的評價也很難有具體明確的方式方法,本學年在以前評價方式的基礎上初定為:

(二)實驗中學綜合活動課程老師考評

達標要求:

1、有活動課程學期計劃和課時計劃。

2、所輔導的學生參與面廣、參與率高。

3、有一定的活動組織與輔導能力。

4、有研究精神,寫有教學後記、教學反思。

5、能起到指導作用,學生反映較好。

良好要求:

1、有一定特色的活動計劃與總結。

2、所輔導的學生合格率高。

3、有較強的活動組織與指導能力。

4、有論文在校、市級上交流,發表。

5、學生的評價高。

優秀要求:

1、能獨立組織公開示範活動。

2、所輔導的學生各方面發展較好,有學生在校內外競賽中獲獎。

3、團隊精神強,能主動同其他老師研究、設計方案,探討有效指導。

4、論文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或交流。

(三)對活動課程教學過程的評價

主要評價教師指導和組織活動教學的方法是否適當,是否有利於活動課教育目標的實現。

1、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活動。

2、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廣泛交往;

3、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設定活動目標。

4、活動內容能與學科課程整合。

5、活動與社會家庭有機聯絡。

6、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7、活動氣氛活躍、愉悅。

8、學生樂於表現自己,發表見解。

9、在活動中教師起引導作用。

每學年末對綜合實踐活動對照評價表進行考評,對榮獲優秀的指導老師給了一定的調控加分獎勵;申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老師以一二年級老師為主。三年級老師也可參與。本學期一二年級未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老師在業務精良星評比中該項計為0分,三年級參與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老師在業務精良星評比中計滿分,三年級未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老師按平均分計。

五、專案組織機構與職責

1、領導小組:

組 長:劉剛

副組長:唐榮 唐亮

成 員:劉巨集偉 王建明 謝庭春 唐東方 高晚垟 歐陽遠交 劉恆 謝俊強

2、組織實施和考核機構:

專案負責人:唐榮

成 員:劉巨集偉 王建明 唐亮

3、職責

(1)專案負責人負責擬寫專案方案,組織實施,督促和指導專案組成員開展工作,對專案組成員和教師進行考評。

(2)專案組成員負責組織教師開展理論學習,提供學習所需的理論文章,定期召開教師會議。記錄教師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間、地點、活動內容、參加人,活動過程,參與對本組教師的專案考評。

(3)收集整理綜合實踐活動專案資料。

2023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工作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結合學校校本特色和地方特色,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以探究“校本綜合實踐活動特色”為目標,貫徹新課程理念,通過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自實踐組織各種研究性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形成學校辦學特色。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知識目標:瞭解資訊科技、勞動技術、社群服務和研究性學習的一些常識。

3、能力目標: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4、過程目標: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資訊資料的蒐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驗求證的方法。

5、人格目標: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目標是: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絡,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三、主要工作任務:

1、構建出“以研究性學習為核心,以資訊科技教育為載體,以勞動與技術教育及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為主要活動形式,以非指定領域為拓展”的中國小綜合實踐活動基本模式。

2、以學校各年級為重點,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驗工作,任課老師要以佈置綜合實踐性作業為主要形式,指導學生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

3、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班級要制訂好班級的活動計劃,鼓勵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開展活動,注意活動過程中資料的積累,期末整理好資料上交教務處。

4、從事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的教師要虛心請教各學科的教師,教務處會通過有效的方式將所有教師的智慧集中起來,對綜合實踐活動進行協同指導

5、將綜合實踐活動與開發校本資源、社群資源、地方特色資源結合起來,也要與學校課題的研究結合起來,辦出學校特色。

四、具體工作安排:

1、開發綜合實踐活動的資源。

(1)開發學校資源。

一是學校的圖書室進一步增添藏書量,併發揮好現有圖書的功能,提高圖書的流通率,讓圖書進入班級,建設好班級圖書角;

二是在規定時間開放閱覽室,供學生博覽群書和查詢資料;

三是重視資訊科技教育,教會學生圍繞主題在網上搜尋資料。 四是繼續完善以科技、藝體教育為特色的各類專用教室和宣傳陣地,在已有的基礎上,本學期將進一步完善各種專用教室;

五是繼承好學校傳統活動,辦好運動會、藝術節、科技節、籃球賽等系列活動,同時積極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活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2)開發社群資源。

一是探究利用現有的自然狀況,開展“五化資源的調查”活動,定期帶領學生進行參觀、考察;

二是與我鎮的部分企業聯絡,瞭解我鎮經濟發展情況,定期組織學生進行採訪、調查;

三是聘請關心學校教育而又有特長的社會各界人士和家長擔任我校的校外輔導員,定期指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2、安排好綜合實踐活動的時間。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主要包括:資訊科技教育、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技術教育等。在實踐過程中,要以綜合主題或綜合專案的形式將四大指定領域融合在一起實施,使之彼此滲透,形成整合。綜合實踐活動的課時與學校自主使用的課時結合在一起使用。

另外,指導老師要充分利用雙休日、節假日、寒暑假充足的時間資源和豐富的校外資源指導學生以活動小組的形式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期間也可發揮校外輔導員和家長的指導作用,以保證活動的質量和學生的安全。

五、規範管理,提高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水平:

1、紮實細緻落實各位綜合實踐活動老師的行為要求:

第一:要理解、尊重、信任學生,傾聽學生心聲;

第二:要培養學生的各項自控能力,教會學生合理安排時間,做事有序;

第三:大膽而又真誠地指導學生,及時給他們真誠的鼓勵和幫助;

第四:遇到問題,學會冷靜,善於引導,運用最利於見效、最科學的方法去解決。

2、遵守學校規章制度,不可隨意擠佔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時間。

3、加強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

擔任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老師,其指導任務貫穿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全過程,包括對學生活動主題、專案確定的指導、活動過程中的指導、總結和交流階段的指導。

(1)在活動的主題、專案的確定階段,教師應針對學生的文化、科學知識基礎及興趣愛好、學生所處的特定社群背景和自然條件,引導學生確定合理的活動主題、專案。

(2)在活動實施階段,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資料的蒐集。針對學生的實際和相關的課程資源,在活動開始階段,可以結合例項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基礎訓練,幫助學生掌握利用工具書、使用視聽媒體、做筆記、進行訪談、對資料做整理和分類等方面的技能。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要指導學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實材料,指導學生運用調查、觀察、訪問、測量等方法;指導學生寫好研究日記,及時記載研究情況,真實記錄個人體驗,為以後進行總結和評價提供依據,引導學生形成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瞭解學生開展活動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點撥與督促;要組織靈活多樣的交流、研討活動,促進學生自我教育,幫助他們保持和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對有特殊困難的小組要進行個別輔導。同時,教師要注意爭取家長和社會有關方面的關心、理解和參與,開發對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有價值的校內外教育資源,為學生開展活動提供良好的條件。還要指導學生注意活動中的安全問題,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發生。

(3)在活動總結階段,教師應指導學生對活動過程中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形成結論,指導學生著重對活動中的體驗、認識和收穫進行總結和反思。

4、豐富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活動的方式。

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要倡導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在每一項活動主題的實施過程中,要求學生儘可能多地進行活動設計、資料蒐集、調查、考察、參觀、訪問、實驗、測量、服務、製作、社會宣傳、演示、表演、總結、交流、答辯、反思等學習活動。通過學習活動方式的多樣化,促進綜合實踐活動各領域之間的整合。

5、做好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評價工作。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評價應以形成性、發展性評價為主,注重學生主體參與實踐的過程及在這一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創新的意識。評價應注意多樣性和可選擇性,可自評、生評和師評相結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採用書面考試的方法,可採用作品(手工、勞技、科技作品、調查報告、研究性學習小論文等)評價、展示與交流、成果彙報活動、技能比賽等多種方法進行。

2023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工作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xx大精神為指標,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以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更新教學觀念為重點,實現傳統教育向素質教育的過渡,努力打破學校的封閉性,引導學生綜合運用社會、生活和學科知識,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動手動腦的生活實踐、社會實踐、科學實踐活動,加強與現實社會的溝通和聯絡,讓學生及時瞭解時代的最新資訊,緊跟科技迅速發展的步伐;使他們在情感態度、綜合知識、實踐能力、學會學習等方面得到較大較快的發展,增強學生的探索與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二、活動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它的總體目標是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絡,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與體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 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的意識和能力。

2、 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的服務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 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習慣,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4、 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

三、具體實施步驟與措施

依據“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標準,參考我校教學工作計劃,根據本班的實際,調整本學期的目標任務。加強管理,保證“綜合實踐活動”切實有效。教師是學生進行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指導者,是綜合實踐活動有效實施的關鍵。為此,我們學習相關檔案、政策,樹立正確的觀念,深化自身的科學素養和專業水平,做到愛崗敬業、見多識廣、多技多能。同時,充分了解本課程的特點,掌握它的實施規律,為學生營造支援、鼓勵與開放的環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進而更新教師觀念、端正學生態度。在轉變教師觀念,提高教師能力的基礎上,還要協調各學科的關係,做到個別主管、全員協作,把所有的智慧集中起來,對綜合實踐活動協同指導。儘可能是綜合實踐活動與各學科教學互相促進、相得益彰。

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工作以班為單位,以勞動技術教育、資訊科技教育、班委會為主陣地,以社群服務和社會實踐為主體,以研究性的學習為主線,由課任老師負責,各班班主任協助,各科任老師參與。創設學生髮現問題的情景,引導學生選擇主題,幫助學生探究、展示、實踐、創新,整合、提高學生的各科知識及學習、生活、精神世界,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個人、社會、自然的內在整合,要引導學生科學、藝術、道德的內在整合、促進每一個學生健全的發展。教師引導時,要體現本課程的整體性、實踐性、開放性、生成性、自主性。主題的確定,探究方式的選擇,成果的展示及評價,都要在老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主決定,鼓勵學生進入探究過程。

組織活動時,主題儘可能與學校的活動安排相一致,融為一體,相互促進。綜合實踐活動鼓勵學生走進生活,參加勞動,拓寬學生的活動空間。對有限的課堂,儘可能地發揮其作用。在內容設計上側重激發活動動機,輔導活動方法,引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和觀察、發現、探究、實驗、的研究方法,儘可能養成研究性學習的習慣,為課外活動的開展、延伸奠定基礎。

由於學生已初步接觸四季知識,因此我就圍繞四季主題來展開本學期各月份的綜合實踐活動內容。

四、每月主要工作安排

三月份主題: 英文詩歌朗誦(四季歌)

四月份主題: 節日搜尋

五月份主題: 講故事比賽

六月份主題: 英文歌曲比賽

五、成果展示

由於各課時的內容性質,本學期的成果展示基本以賽況的形式評比出一、二、三等獎,意在鼓勵四年級學生學英語,用英語,說英語的積極性。

2023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工作計劃 篇6

一、目的意義:

根據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新標準提出的教育理念,結合物理學科特點,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立足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著重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1、創新的物理小製作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使物理、數學等學科抽象原理的問題生動、形象地再現。

2、豐富課餘生活,為研究性學習奠定基礎。

3、為物理,數學等學科教學提供實用的教學工具;

4、創造靈活、輕便、美觀的儀器;體現儀器在知識運用過程中直接、實用的特點。

二、課程特點:

1、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和加深。

2、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切實培養學生協作能力。

3、培養學生具有創新精神的實踐能力是課程實施的重點。

4、評價的本質功能在於促進發展。

5、讓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挖掘學生的潛力。

三、活動安排活動課題:

自制土電話、橡皮筋吉他和小孔成像儀。

活動方式:

(一)在講授完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後即可佈置學生思考並準備各種材料。在活動課上利用學生準備的紙杯和細線(金屬絲)等材料製作土電話。在製作之前,師生共同探討土電話的原理,由此分析利用哪些材料及製作過程中需注意哪些問題才能使土電話的傳音效果更好。形式可以是個人制作也可以是小組製作,但教師需對小組製作的情況進行重點監控,以防止部分學生不投入活動中而沒有得到相應的鍛鍊。

利用學生做好的土電話進行遊戲,根據傳聲效果好壞和是否有新意等因素進行評價。

(二)即佈置學生根據教材思考如何製作橡皮筋吉它,並積極進行材料的準備。在活動課上師生共同討論得出橡皮筋吉它發出不同音調的原理,從而共同得出製作過程中應注意的細節,如何使發音效果更好等。之後,學生利用準備好的長方形(正方形)紙盒和橡皮筋等材料製作橡皮筋吉它。

學生做好後,進行彈奏,比較發音效果,並進行考核評比。

(三)學了光沿直線傳播後,即佈置學生根據教材思考如何製作小孔成像儀。在活動課上先由師生進行討論:小孔成像儀成像的原理,進一步探討如何才能使其成像更清晰等,並得出在製作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然後學生利用準備好的長方形紙盒、針、蠟燭和火柴製作小孔成像儀。教師注意過程監控。展示學生的作品,並進行評價。

讓學生總結經驗教訓,並寫出活動報告。

2023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工作計劃 篇7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門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的以學生自主選擇、直接體驗、研究探索的學習為課程基本方式,以貼近學生現實的生活實踐、社會實踐、科學實踐的主題為課程基本內容。為全面落實實踐課程,著力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的生動活潑的學生,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特制定本學期八年級實踐

活動計劃如下:

二、活動目標

通過活動,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豐富經驗,形成對自然社會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讓同學們感悟大自然,欣賞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得到薰陶和教育。並逐步成熟於從自己的生活中主動發現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態度與能力,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的良好的個性品質。

具體目標:

1、增進學生對自然的瞭解與認識,逐步形成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和能力。

2、主動積極地參與社會和服務社會,增進對社會的瞭解與認識,增強社會實踐能力,並形成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

3、逐步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術,具有自我認識能力,養成負責任的生活態度。

4、發展主動獲得知識和資訊的能力,養成主動地獲得資訊的學習習慣和主動探究的態度,發展資訊素養,探究能力和創造精神。三、課程內容

(一)總體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選擇與組織以學生為核心,結合學校八年級段要求,以人與自然為主題開展活動。

(二)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範圍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主要包括:資訊科技教育、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等。四大領域不是並列的關係,不能相互割裂。在實踐過程中,“研究性學習”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基礎,倡導探究的學習方式,其它三個則是它探究的重要內容。它以綜合性課程或綜合性專案的形式將四大領域融合,彼此滲透,形成整合。構建學科間滲透、課內外結合、校內外溝通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三)時間安排及課時

本學期15個教學周,每週一節課。

四、活動課題

1、愛惜生命,遠離毒品2、在花的世界裡

五、活動課組織分工

1、領導:一名校級領導

2、教師:閆君

3、具體成員:八年級各班學生

2023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工作計劃 篇8

一、充分認識組織中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對於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新人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強化社會實踐環節;要 把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向社會延伸,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將認知轉化為行動。要把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納入教育教學計劃,並作為學生畢業資格考核評估 的一項內容,充分利用各種形式組織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提高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和對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

二、社會實踐形式:

1、社會調查;2、社群服務;3、勤工儉學;4、科技文化活動;5、生產實習;6、公益活動;7、軍事訓練;8、志願者活動;

三、社會實踐時間安排:

1.七年級新生入學安排在八月底,兩天時間;

2、公益活動:

校園晨掃(每天半小時),校園保潔(課餘時間),大掃除,寒暑假返校日;

3、社會調查:

①課時(語文作文課指導怎樣寫好社會調查報告);

②研究性學習的選題、調研、撰寫研究性學習的報告);

③週日進行社會調查;

④寒暑假深入社群、農村和企事業單位社會調查活動;⑤組織各種形式暑期夏令營(學生幹部夏令營、科技夏令營)

4、科技文化活動:

①各年級開設電腦課(每週一節);

②班班有歌聲活動(每年5月份);

③小歌手比賽(紀念12、9學生運動);

④元旦文娛會演;

⑤開展一系列讀書活動;

⑥組織秋遊、春遊。

5、生產實習:

①組織各年級到農村基地勞動鍛鍊,校內外植樹(3、12植樹節)、6、5世界環境日等等;②花圃護綠活動;

6、社群服務:

要逐步建立學生假日社群服務制度,以團員幹部為主,以自願為原則,組織假日社群服務小組,開展服務活動;

7、志願者活動:

組織學生參加校環保自願者行動小組,開展一系列活動。

三、建立校內外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基地:

校內基地:

1、公益勞動類:衛生包乾區、護綠區、教室、宿舍、校園環境;

2、生產實習類:愛護校園花草樹木;

3、科技文化活動類:圖書館、文化節、三小活動、班班有歌場合唱活動、小歌手比賽、元旦文娛晚會、計算機技術教育(每週一課時);

4、志願者活動類:為離退休教師服務,清掃圖書館、科學樓等。

校外基地:

1、生產實習類:

2、軍事訓練類:

3、科技文化節類:文化館、科協等;

4、社群服務類:電信局、派出所。

四、管理方式:

1、學校管理:採用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登記卡和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考核表,每生一學期分發一張,按學期登記入卡,每一學年由班主任根據學生登記卡 材料記入考核表。一學年結束後上交年級組,交德育處保管,學生一學年根據考核表及時登入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登記表。

2、年級管理:年級組要根據本年級學生特點,按照學校安排,精心組織和安排學生參加社會調查、軍事訓練、科技文化活動等。

3、班主任管理:班主任應組織好各種活動,活動中要高度重視安全工作,做到:每次外出活動應事先做好申報,經批准後,方可組織,活動中應貫徹環保方針,活動後應有小結和留下資料(攝影、小結、心得體會等),負責寫好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鑑定。

4、材料管理:德育處做好每學年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材料儲存,分年級、分年度造冊保管。

2023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工作計劃 篇9

一、指導思想

繼續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思想,實施素質教育,更好的培養學生各方面綜合實踐的能力,帶領學生走入更廣闊的社會活動空間,豐富學生的知識、情感等方面的體驗。活動課程來源於學生的生活和真實的社會環境,並有一定的研究難度和研究意義。在開展活動課之前,要儘可能地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學情分析

我任教的六年級三個班的學三百多人,學生在過去的幾年中參與研究了許多課題,有一定的研究經驗,對於研究新鮮事物很感興趣,本學期配合日照提倡的文明主題教育學生做一個文明公民。培養學生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使學生對自己身邊的環境瞭解的更加透徹。

三、活動目標

1、在情感態度方面:

使學生了解日照的人情風物文化,關心父母的工作環境,關注生活,積極參與社會,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的態度,培養合作精神和自我發展意識;培養學生珍視生活、熱愛生活。配合日照大力提倡的文明城市主題,教育學生做一個文明人。

2、在能力方面:

要著重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各種形式的表達能力;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識方面:

主要是通過學生探究學習,發現和獲得知識。即不再是以間接經驗為主,而是直接經驗為主。讓學生了解日照的名人,關心日照的未來,關注周圍環境。

四、教學措施

1、教學方法採用根據不同的內容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把模仿、體驗、探究、反思以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網路學習、社會實踐等方式融合好,使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習過程成為手腦並用,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充滿樂趣的過程。

2、瞭解和研究學生,把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的聯絡。努力創造條件,使全體學生都能主動愉快地學習,進行自主探究,儘可能注意個性的培養,指導學生在主動學習中獲得成功,並分享成功的快樂。

2023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工作計劃 篇10

一、課程目標

1. 重視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體驗活動的意義,在體驗反思的過程中不斷增進對自己的瞭解,從中發現人生的意義。

2. 在同一主題下針對不同能力,興趣愛好和需求而設計多元活動內容,給學生個別發展的學習機會。

3. 強調學生在真實生活的實踐能力,幫助學生表現自我和驗證學科學習內容。

4. 運用校內外的多種資源,整合學科知識。

二、課程原則

(1)以研究性學習方式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活動方式;

(2)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實踐。尊重學生基於自己的需要、動機和興趣所選擇的活動內容與方式;

(3)採用彈性課時制,做到課時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

(4)鼓勵並支援學生髮掘、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加強學校、家庭與社群三者之間的聯絡。

三、課程評價:

1、評價的物件:由學生,教師和課程本身三部分組成。

2、評價的方式:採用多元化的評價。

3、對課程的評價:學校行政、教師和學生三部分合成。

4、對學生評價:採用形成性激勵評價。為每一個學生設定“綜合實踐活動袋”,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己整理存放:

(1)學習成果:手工、勞技、科技作品、調查報告、專題研究論文等;

(2)多元評價:以學生的自我評價為主,允許學生對不滿意的他評進行重新學習直至獲得滿意的他評為止。

5、對教師的評價:由學校行政和學生評價兩部分合成。

四、工作重點

(一)、強化理論學習,貫徹聽評課制度:

加強對綜合實踐活動任課老師的培訓,鼓勵任課老師根據各自學科開發出一些有意義、學生感興趣的綜合實踐活動。組織教師繼續認真學習《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綜合實踐活動課堂教學框架結構》等,通過學習、討論、交流體會,使教師及時瞭解課改動態,明確綜合實踐活動的內涵。通過教育觀念的改變,使教師能積極主動、創造性地投入到綜合實踐活動中來。

高度重視綜合實踐活動的課堂教學,做到科學、務實、創新,既促進教師課堂教學理念的轉變,又使學生能在課堂上學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實踐,走向創新。培養出綜合實踐活動學科骨幹教師,讓其發揮帶頭示範作用,積極參加各級課堂教學評比。

(二)、根據實際,合理確定活動內容

1、從日常生活中生成。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生活習慣也在不知不覺中改變。如原來愛吃肥肉,現在都偏愛吃瘦肉了;原來愛吃新鮮蔬菜,現在愛吃野菜了。這些生活中的細微變化,也都能成為活動主題。這些活動的開展,貼近學生生活,實在易行。以往的活動脫離學生的生活太遠了,忽視了現實生活這寶貴的資源,使學生的生活“沙漠化”。

2、從學科中生成。

綜合實踐活動雖然不同於學科課程,但也不是與學科完全分開、割裂,可以大膽與各科教學結合起來,將學生所學的學科領域的知識,會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得到延伸、綜合、重組與提升。同時,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所發現的問題、所獲得的知識技能,可以在各科領域的學習中得到拓展和加深。

3、從中外節假日中生成。

一年四季中,有許多中外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此外還有愚人節、父親節、母親節等有特定意義的節日。這些節日,也都能成為一個活動主題。如愚人節到了,同學們也紛紛趕時髦,相互開開無傷大雅的小玩笑。但是,對愚人節的來歷和意義卻一無所知。據此可引申出一個活動主題。另外,也可讓學生對中外的節日進行對比。

4、從生存環境中生成。

學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他們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每時每刻都在與周圍環境進行資訊交流。我們應充分注重環境的功能,挖掘身邊的資源。

學生一旦確立了自己所關注的研究課題,只要環境許可,隨時隨地都能進入一種活動狀態。它能激發學生主動生成一種對知識的渴求,強烈的求知慾望,主動獲得一種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以及過程中豐富多彩的、活生生的體驗。學生將伴著濃厚的興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做活動中去,會覺得快樂無比。

(三)教師備課與學生作業兩手抓

教師做到無備課不準上課,備課要做到先周備,並且要詳實可用,還要有活動記錄、活動總結。作業設計要科學合理,要從拓展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出發,全員參與,認真批改。作業每次都要設封面,封面上要有主題有時間、學校、班級、任課教師;每次作業紙張要統一,要有學生制定的活動計劃,作業最後要有活動感受或是評價。

(四)確保活動時間,加強過程管理。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不是做給別人看的,而要始終關注學生的成長、親歷過程,注重學生的內心體驗和自主構建,視學生是一個活生生的完整的人。我們要注重活動的過程,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驗。為此,我們應選擇“小而精”,簡便易行的主題。教師要積極幫助學生從其生活世界中選擇感興趣的主題和內容,要注重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引導學生熱愛生活,並學會健康愉悅地、自由而負責任地、智慧而有創意地活動。

(五)、評價制度

本學期將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制度納入教科研的管理,實行動態化評價和管理,即對活動的全過程進行過程督導和評價,包括計劃制定、活動實施、總結、課時落實、聽評課等各個方面,力求通過科學的評價,全面促進活動質量,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

2023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工作計劃 篇11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基礎

(一)指導思想

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常州市教育局《關於在全市省級實驗國小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驗研究工作的通知》為指導方針,深入學習關於“綜合實踐活動”的相關理論和典型案例,積極開展以體現學生個性化學習、突出活動課程特色為宗旨的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活動、實踐、思考和創造中生動活潑地發展。

(二)理論基礎

1、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發展的實際

首先,活動專案、活動主題或活動課題的確定,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學生個體的學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鮮活的活動主題、專案或課題。研究性學習的主題或課題要儘可能由學生從他們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來自主提出,社群服務和社會實踐的活動專案要貼近社群和社會現實,勞動與技術教育以及資訊科技教育的主題或專案要克服以往那種以“課文”的形式呈現的方式,從實際生活中提出活動專案。

第二,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自然情境和社會情境,或特定的活動場所(如勞動基地、勞動教室等)中開展調查、考察、參觀、訪問、實驗、測量、勞動、服務等實際的活動。

第三,在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結階段,要引導學生聯絡個體的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生存的環境和社會現實來總結、反思,獲得實際的體驗,深化對自然、對社會和對自我的認識。

2、正確處理學生的自主選擇、主動實踐與教師的有效指導的關係

第一,學生要形成問題意識,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第二,學生要善於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

第三,在課題的展開階段,可以採取多種多樣的組織方式。

第四,在課題的探究過程中要遵循“親歷實踐、深度探究”的原則,倡導親身體驗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持續、深入地探究,防止淺嘗輒止。

3、恰當處理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的統籌規劃與活動具體展開過程中的生成性目標、生成性主題的關係

4、把資訊科技與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和實施過程有機整合起來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知識目標:瞭解資訊科技、勞動技術、社群服務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識。

3、能力目標: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4、過程目標: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資訊資料的蒐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驗實證的方法。

5、人格目標: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三、師生學習方法說明

(一)活動前

1、瞭解每個學生及其家庭、地區的實況,掌握每個學生的特點和各不相同的需要,以此為設計活動的基礎。教師應備每個學生的詳細資料。

2、按課程標準和學生的需要、地區特點等制定學期單元計劃。考慮課時安排、內容的選擇和平衡、廣度和深度,注意各單元之間、單元中各活動之間、學期學年的活動之間,以及活動課程與其它學科的聯絡和整合,讓活動具有連續性和發展性。

3、制定活動教案和能照顧個別差異的指導計劃,特別是考慮如何幫助每個兒童找到適合自己的活動,促使他們積極地參加進去,讓原有水平不同的兒童都能通過活動得到各自應有的發展。

4、創設適宜的環境和條件,主要利用學校、班級的環境為學生提供一個有刺激的、能激發好奇心的、能自由遊戲、開展活動的空間,讓學生生活其中能體驗人際交往、同伴合作的樂趣,感受自然季節的變化,環境中的裝置、教室裡的安排、佈置等應當考慮多功能性、變化性、發展性,有利於學生重組合、再創造。

(二)匯入活動

1、激發學生的活動動機、興趣。

2、引起學生對其生活的地區、周圍環境的關注,擴充套件學生的視野。

3、引發學生討論、自主選擇、決定活動計劃。

4、創設學生能自我選擇的、表現個性的機會(如自由選擇活動的主題、內容、同伴、材料、方式、創設不同的活動區、興趣組等)和計劃有吸引力的活動。

(三)活動中

1、尊重學生自主性、創造性,保障學生的參與權。讓活動課成為不是老師叫學生做什麼,而是學生主動想做什麼的課程。

2、注意觀察學生各種反應,隨時調整環境,提供必要的幫助,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但決不妨礙他們自由地嘗試和利用自己的經驗。

3、和學生一起活動,但不是學生活動的支配者,指揮者,而是他們的支持者,合作者。

4、對學生的活動儘可能多地給予鼓勵、讚揚、肯定、積極的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牢記每個學生都有長處,讓學生儘可能多地體驗到成功感、滿足感,發展自信心。

5、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認同、相互學習、相互支援、相互交流、團結合作,幫助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學會正確地認識自己,發現同伴的長處與自己的不足,獲得合作、協商、對話、分享、尊重他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等待人處事的技能和能力。

6、引導學生採用多樣化的活動方式(觀察、調查、製作、實驗、操作等)、多樣化的表現方式(語言、圖畫、音樂、動作、表演、作文等)、多樣化的活動方式(集體、小組、個別等),重視科學方法的學習。

7、引導學生活動不斷延伸和擴充套件,與家庭、社群結合,與各學科結合,向縱深發展,不淺嘗輒止或半途而廢。

8、保證活動的安全。

(四)活動後

1、 積極的評價,重視活動的過程,重視學生在活動中所表現的主動性、創造性、參與意識等。

2、引導學生的自我評價、相互評價。

3、評價與指導一體化。

4、鞏固兒童的實踐態度,鞏固其獲得的知識、技能、能力等,並進一步促使其發展。幫助學生舉辦成果展示會、推廣或利用成果等。

5、與學生一起分析討論活動的成敗,制定或修改下一步的計劃等。

6、根據學生的反饋調整環境,調整活動形態或組織形式,調整活動計劃、內容、材料等。

四、實施措施

(一) 總體規劃、協調部署活動的開展。

學校設立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配備了具有強烈責任心和一定創新精神的綜合實踐活動任課教師,定期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學習研討,並在期初推出三類相互銜接的計劃,即“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計劃”、“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以及“班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開展活動時,由教導處、大隊部等部門協調安排,統籌兼顧。

(二)自主科學地組織活動開展。

1、活動實施自主化。綜合實踐活動是教師與學生合作開發與實施的。教師和學生既是活動方案的開發者,又是活動方案的實施者。倡導學生對課題的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究是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關鍵。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我們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權:例如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習活動的目標、內容、方式、時間、地點、以及指導老師,自己決定活動結果呈現的方式。

2、組織形式靈活化。首先是指從時間上來說,或安排在課表計劃內,或在放學後,或在週六上午;從空間上看,或課堂、或校內、或校外,走出校園,不一而足。從組織方式來看,可以是個人獨立探究、小組合作探究,也可以是跨班級、跨年級合作。

3、課時安排彈性化。彈性課時制意味著將每週的綜合實踐活動時間根據需要靈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例如,可以將每週的時間集中在一個單位時間使用,也可將幾周的時間集中在一天使用,亦可根據需要將綜合實踐活動時間與某學科打通使用等等。

五、具體內容

九月份:

1、學習有關綜合實施活動的理論,並制定學期實驗研究計劃,完善方案。

2、設計年級組計劃及班級方案。

3、開一次講座,內容是《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策略》以及《綜合活動資源包的合理使用》

十月份:

1、各班按計劃開展活動。

2、對綜合實踐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共同探討,共同研究,以便提高課題的研究。

十一月份:

1、各班按計劃開展活動,學校組織檢查。

十二月份:

1、研究如何認真辦好活動成果的展板。

2、學生總結匯報交流活動,以及學生活動成果的展示。

3、負責各課題的老師上一節成果彙報課。

4、各班上交案例、論文、活動總結(反思)及學生活動過程的資料。

一月份:

1、總結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情況,撰寫專題總結,整理好研究的成果材料。

2023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工作計劃 篇12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定可以說是新課程體系的結構上一大突破,它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因而它是一門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絡學生的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同時它也是因其整體性、實踐性、開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為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髮揮著巨大作用。基於以上認識,為了更健康有序的開展好我校的綜合實踐課程,特制定活動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的要求為目標,通過實踐活動,增強學生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

二、活動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走入生活,培養學生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增長科普知識,增強社會交際能力、實踐能力及合作精神。

2、使學生在參與活動過程中,感受科學的魅力,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自信心。

3、使學生通過活動,提高動手、動腦、動口能力,從而開發與創造潛能,培養創新精神。

三、活動理念:

1、到自然中學自然:自然本身就是一本活教材,只有學生走出教室,才能真正體驗學習的快樂並健康成長。

2、到社會中學社會:社會是大舞臺,只有把學生領入社會,才能真正學以致用,使知識與能力得到拓寬、發展與昇華。

3、在實踐中學實踐:實踐是知識教育與技能教育高效融合的關鍵,是課程成功實施的重心。

4、在生活中學生活:生活能力是生存之本,是學習之源,它直接關聯學生的終身發展,因而意義深遠。

5、在研究中學研究:研究是學習的最主要策略之一,因而也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它直接著眼於學生科學素質的提高是不可忽視的發展目標。

四、內容規劃:

主要圍繞四個方面開展活動:1、擁抱自然;2、動手操作;3、走進社會;4、體驗生活。

五、實施策略:

1、巨集揚主題:綜合實踐活動強調“親歷實踐,深度探究”因而是一個促進學生內在生命充分發展的課程。所以整體活動應讓學生作為主體全身心的參加活動完成學習物件於自我的雙向建構進而體驗到參與成功帶來得滿足,實現主動發展。

2、營造氛圍:結合我校所處的人文與自然資源,創設良好的活動氛圍,實現個人與他人、個人於社會的全息對話,讓學生體驗活動樂趣,實現自身價值,完善健康人格。

3、加強合作:認識和交往是共生的,學生的學習本質是一種社會性建構活動過程。通過活動使學生能力得到鍛鍊、合作精神得到培養,參與合作及競爭意識得到增強,保障了所有學生都在自由的空間中得到充分發展。

4、努力創造:活動是主體與客觀世界相互的過程,因而,以活動為基礎,構築開放互動自主的過程,讓學生全程參與,全身心投入,能夠充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尤其是創造能力。

六、實施原則:

1、實事求是原則:在整體實踐活動中勢必會遇到大量的實際難題和認知偏差,為此,我們在深入學習的基礎上,已經做好的充分的思想準備,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2、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原則:用理論來指導實踐,用實踐來檢驗理論並發展理論,我們將堅持不懈,紮實進行。

3、主體性原則:

這裡包括教師的主體作用以及學生的主體作用,此外還應包含教育本身的主體功能,以全方位保障師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做到師生相長。

4、可操作性原則:綜合實踐活動強調親歷實踐,因而我們將創造一切機會為課程的實施提供條件,使之不走形式,不擺花架子,進而讓教育煥發活力,讓學校充滿生機。

七、工作重點

1、理念入腦:開展學習培訓活動,使教師能深刻認識並透徹理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目標、特點及性質,明確任務,明晰本課程的特殊地位及作用,以保障課程的順利開展。

2、課程整合:加強各學科之間以及各學科與社會發展與學生生活的整合,重視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專題研究,促進學生的協調發慌。

3、資源開展: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今天已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因為課程資源的豐富性和適應性程度決定著程度目標的實施範圍和水平。對於轉變課程功能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具有重要意義。我們特別強調對圖書館、鄉土、社群尤其是網路資源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動態應用,以突破傳統課程的狹隘和侷限,最大可能的為學習創造更廣闊的空間。

4、評價創新:我們的綜合活動實踐課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評價理念,因而結合我校實際,我們建立了發展性評價體系,以保障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方式的多樣化,評價內容的綜合化,目的是更加關注學習的過程,激發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的內在發展動力。

八、操作程式:

1、確立活動主題:本學期初步預定師生共同開展四個活動課題,課題的來源由學生自己提出,教師要結合實際,指導、組織、協調、總結每一次活動。

2、制定活動方案:教師和學生一起議定每一個具體的活動方案、活動的目標、內容、方式、條件及預期的活動成果等,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3、組織開展活動,教師根據活動方案,結合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各種方式方法,給予學生最有效的幫助。教師應尤其注重引導學生的後繼思想,體現活動的生成性。

4、活動總結:在每次活動結束後,教師必須組織學生進行總結,做出合理評價與反思,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2023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工作計劃 篇13

一、指導思想:

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從課堂走向社會,從課本走向實踐,在活動中逐步養成具有基本的生活,勞動能力,觀賞和辨別的能力,同學之間互相間的交往、協作能力,逐步的觀察分析,採訪、調查等能力,以及能初步掌握對小課題的研究、探索、實驗的方法,把在各科中學到的技能,在實踐中能綜合運用,同時又不斷增加知識,拓展視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二、年級基本情況:

八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因此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著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八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培養學生對生活、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具備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要讓他們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資訊資料的蒐集、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形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活動目標:

1、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參與,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個性發展空間。引領學生走向現實的社會生活,促進學生與生活的聯絡,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開放的空間。

3、培養學生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和勇於實踐的精神,注重學生在實踐性學習活動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使學生超越單一的接受學習,親身經歷實踐過程,體驗實踐活動,實現學習方法的變革。

4、指導學生學習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網路收集、整理和處理資訊,培養學生利用資訊科技的意識和能力。四、確定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及時間。

本學期,八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是按班級為單位開展。各班要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發展的實際,確定好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並圍繞主題制定好切實可行的活動計劃,以保證活動有序深入地開展。現結合我校特色和課本中的資源,提供如下備選課題,各班可選擇其中一個課題(班與班之間不要重複),開展相應的活動。

九月份:主題一:《認識自我》:充分發掘學生的長處,並搭建舞臺,讓他們大顯身手,同時也引導學生找出自己的不足,鼓勵他們揚長避短,並寫下心靈日記;主題二《珍愛生命》:瞭解我們誕生的過程,珍愛寶貴的生命,表達對母親的感激之情;

十月份:主題一:《祖國在我心中》收看國慶影視,蒐集交流祖國發展資料;撰寫愛國詩文或編手抄報。

主題二:開展“秋天最美麗,我愛金秋”實踐活動。

金秋十月,組織學生外出,進行“我愛家鄉”攝影活動。

十一月份:主題一:《我是環保小衛士》

多途徑瞭解並交流環保的意義,針對身邊的種種環保問題,想金點子(寫倡議書、樹標語牌等)主題二:我與消防

瞭解消防器材的外形、名稱和作用,並通過設計宣傳標語,寫調查報告,讓更多的人提高消防知識。

十二月份:主題一:《淨化美化校園》

認識校園的花草樹木,愛護花草樹木,進行除草勞動。

2023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工作計劃 篇14

一、指導思想

密切學生學習與生活的聯絡,推進學生對英語綜合實踐的認識和體驗,發展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英語思維能力和聯絡英語和生活進行創新的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實施內容於方法

根據王集地區英語 ——起步晚,底子薄,各國小英語發展不均衡,期中龐居國小英語實力略強,其他國小英語能力明顯不足——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 條方案

(一)確定英語興趣小組。

作為實踐活動的第一部分,英語小組的確定十分重要,英語小組的確定要遵循以下幾個方面:

① 小組人數不可太多,也不可太少,一般為6、7人為宜。我們班是6人一組,一共11組。

② 小組成員要注意男生女生混合搭配,這樣的搭配能極大的調動學生參加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③ 小組成員的英語能力也要合理搭配,分組前對學生各項基本能力的準確測定也十分重要。比如,口語交際能力,寫作能力等。分組時要注意多維度的平衡搭配,這一要求看起來容易,實施起來還是有難度的,我一般要花兩個星期的時間來最終確定小組成員。

④ 小組成員的性格也要相互補償,開朗與內向的要適當搭配。

以上是關鍵的一步,不可馬虎。

(二)角色扮演

為鍛鍊實踐能力,體驗奉獻快樂,豐富班級文化生活,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豐富的角色體驗培養合作團隊精神,借十一、元旦等活動的契機,與英語學科知識相連,形成人人學英語的良好氛圍,在活動中是學生和老師學會利用一些英語購物或問路等日常用語,增加交流機會,鍛鍊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知識的能力,創新能力。在假設英語街內買賣雙方或問路儘可能用英語交流,英語老師提前做好購物常用語的使用指導,各小組培訓英語翻譯者,為在英語街購物的不會說英語的顧客當中翻譯,及英語問路者,回答者,導購員,促銷員,收銀員,市場管理員,活動取得了學生們的特別喜愛,也取得了讓我這個設計者及組織者都意想不到的效果。

這一部分老師一定要做好資料的稽核和對基礎差學生的補習工作否則角色扮演將會很死板和斷斷續續。

(三)、開展競賽

國小生思維活躍,有強烈的好勝心和表現慾望,我們便利用這一特點將競爭機制引入活動,組織不同層次學生參加各類競賽活動,激勵學生主動參與,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個個聰明才智,顯露身手,檢查自己學習成果的機會,從而使學生學習樂趣橫生,變幻無窮,競爭活動系列可以以個人或 組為單位開展,競賽內容從現有學生水平出發,可略有提高,競賽的主持,評制及整個競賽過程的組織全由學生在老師指導下自主完成,英語課成了學習樂園,沒有了以往的古板生硬死記,有了新鮮靈活的快樂場所,學生們興趣盎然,學英語蔚然成風,其主要形式有:

(1)製作英語手抄報比賽

(2)英語朗讀演講比賽

(3)英語小品表演比賽

通過競賽,獲勝者受到了鼓舞,心中充滿了成功的喜悅,未獲勝的學生也受到了鞭策和激勵,暗下決心,要超過競爭對手,這種積極的競爭氛圍轉化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提高了學習興趣,從而使他們保持對語言學習的極大熱情,在英語競賽活動中,我們要尊重差異性、多樣性、創造性,要面向全體學習,以正面評價為主,堅信每個學生都有學習英語的潛力,我們還要特別關注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儘可能多地為他們創造語言實踐的機會,使每個學生充分參與、不斷進步。

三、活動的反饋及評價

這部分被是很多綜合實踐探索者所忽略的,很多人錯誤的認為學生的比賽或者表演的完成就是整個活動的結束,其實反饋和評價的作用不亞於前面兩個部分。無論是在角色扮演還是競賽的過程中對學生英語水平及時準確的掌握是最終目的,並且要對新出現的問題及時的予以重視和解決。在活動和競賽中可以設立一等獎二等獎優秀獎等獎項來刺激學生的積極性。對勝利組的獎勵與表楊,對失敗組的鼓勵與引導,這些都是與實踐活動成功與否息息相關的。

四、迴圈、可持續活動的建立

在上一次實踐活動結束後,要及時的獎學生凸顯出來的問題予以解決,並對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提出新的目標,在新目標的指導下再設計下一次實踐活動的內容和方法。這樣實踐活動和學生的能力水平結構便能夠可持續的發展。

2023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工作計劃 篇15

一、指導思想

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依據,以“創新、實踐、發展”為主線,立足於探索開放性的實踐活動,探索多種途徑,努力保持學生獨立的持續探究的興趣,使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能與學校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相結合,與學校課程的研究性學習相結合,與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生的發展相結合。使學生能在不同程度上獲得參與研究、社會實踐與服務的體驗,發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與分析問題的能力,學會分享、尊重與合作,養成服務意識與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具有社會責任心和使命感。

二、組織領導機構

領導小組組成:校長是第一負責人,組長由分管年級副校長擔任,小組成員由學校教科室、教務處和團委等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組成。

領導小組負責校內外指導力量的組織協調和裝置利用、實施計劃制定、過程落實、實施指導、檢查管理等工作的統籌安排,以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順利開展和有效實施。

組長:

副組長:

組員:學校教科室、教務處和團委等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

三、實施原則

1、綜合性:強調跨學科、跨領域和學科間的相互滲透,重視知識、經驗和技能的綜合運用。

2、實踐性:強調體驗教育,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取親身感受和直接經驗,

並養成實踐意識,形成為終身學習,獲得生存能力的綜合實踐能力。

3、活動性:強調針對國中學生的年齡特點,以活動作為教育的載體,開展豐富多彩、形成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努力讓學生“活”起來,“動”起來。

4、開放性:強調“開放”,努力做到教育時空的開放,組織形式的開放,教學要求與內容的開放,教育資源與教師隊伍的開放,教育管理和教育評估的開放。

5、自主性:強調充分尊重學生的需要和興趣,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主設計,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自主決定活動結果呈現的形式,培養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探究能力。

四、實施方案

根據時代發展的需要和新課程實施現實的經驗,依託綜合實踐活動形成特色鮮明的課程文化,打造學校素質教育新亮點。包括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勞動與技術教育和資訊科技教育等領域。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做到“親歷實踐,深度探究”,充分體現綜合性的特點。學校圍繞“學生與自然、學生與社會、學生與自我”的關係,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成長的需要和認知規律,各年級形成序列大主題,各班在大主題的總領下確定小主題,學生可在教師指導下,結合周邊自然環境、社會現象、社會問題、科學技術等領域,確定研究主題,開展調查與訪談、參觀、考察等多種活動,以形成具有鮮明學校特色的課程文化,成為學校推進素質教育工作的一大亮點。

(一)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的內容領域,涉及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它的基本特點是開放性。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主要可以區分為兩大類別:課題研究類和專案(活動)設計類。其中課題研究內容設定為七類,即生命與健康、安全與自救、自然探究、社會考察、環境保護、民族文化、科技創新;專案(活動)設計的內容設定為五類,即自我發展設計、家庭活動策劃、校園活動策劃、社群活動策劃、創新設計製作。課題研究具體包括調查研究、實驗研究、文獻研究等型別。專案(活動)設計一般包括社會性活動的設計和科技類專案的設計兩種型別。前者如一次獻愛心活動、街頭宣傳活動或主題班會的設計(策劃),後者如對某一裝置、設施的製作、建設或改造專案的設計等。

(二) 社會實踐與社群服務實施策略

“社會實踐與社群服務”在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領導小組統一規劃下由政教處負責牽頭具體實施。領導小組在充分調研學校學生現狀及其發展需要和學校特色發展的需要,綜合考察學校及社群支援學生社會實踐與社群服務的有效教育資源的基礎上,在政教處統一安排下,採用專題講座、觀看錄影等多種形式,認真開展以年級或班級為單位的有關培訓,讓學生建立正確的社會實踐與服務的觀念,熟悉、掌握社會實踐與服務的基本內容、技能,瞭解課程實施評價的一般方式,懂得如何處理社會實踐與服務過程中的突發事件與安全問題以及如何反思和撰寫實踐與服務心得,以“思想先行”為健康實施“社會實踐與社群服務”打下堅實的基礎。 擬開展的社會實踐與服務活動如下。

1、社群社會實踐活動

社群社會實踐活動是指學校依據各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和發展需要而設計以年級或班級為單位統一開展的校外社會實踐活動,以及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已有的知識經驗,所接觸的生活世界,從熟悉、關注的社會實際角度選取主題並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的校外社會實踐活動。此類活動可以通過參觀訪問、考察調研、體驗民俗、生存鍛鍊等方式進行,也可以通過開展政治、經濟類活動如“政策宣傳”、“消費導向”、“呼喚誠信”、“義務書畫”等進行。以年級或班級為單位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必須指導學生統一紙張格式認真撰寫活動體會心得留存。

2、校內社會實踐活動

校內社會實踐活動主要是指由學校學生廣播站、各類文藝社團、學科活動等社會實踐活動舞臺,開設“理想、人生”、社會人文、科學實踐、時事專題以及勞動技能如攝影等校本課程包括講座、第二課堂興趣小組活動等,以學生自願參加為原則所開展的各類社會實踐活動。

各年級必須根據年級師資和可供支援的教育資源選擇開展適合本年級學生年齡特點,符合學生興趣愛好的各類社會實踐活動,以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必要時有些活動可以考慮跨班級或跨年級進行,以達到“師資等教育資源的共享,跨班級或跨年級學生互動交流”的目的。各年級應及時總結所開展的各類社會實踐活動,不斷提升活動的質量,同時指導學生認真做好參與活動的過程體驗、經驗總結等個人資料的歸檔工作。

3、社群服務活動

社群服務活動旨在培養學生對他人、社群乃至整個社會的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增強學生的公民意識和責任感。此類活動通過學校統一組織和

學生自行組織相結合的方式開展。

學校統一組織的活動可以是大型社會公益義務活動,如配合建立衛生城市的環保衛生公益勞動、大型社會活動的義務宣傳等;也可以是社會重大活動日如“學雷鋒日”、“消費者權益日”、“教師節”等,開展“訪貧問苦送溫暖”、探望敬老院、福利院之類青年志願者活動等。學生在積極參與上述各類活動的基礎上,必須利用節假日、寒暑假,以個人或自願結合的活動小組,開展如到父母單位服務當義工等社群服務活動,完成學生活動體驗小結將載入學生檔案袋,並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考評的重要內容之一。

4、校內服務活動

校內服務活動主要有“幫困助學”、定期義務勞動等。學校將統一課表,安排一定的課時確保每天有一個班級在校內開展義務勞動。全體學生在積極參與班級值日衛生、衛生包乾區整潔、自行車排放等工作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特點與條件有選擇的參與開展“不讓一個同學落伍”一幫一、一對紅活動,愛心幫困活動;競爭參與學校圖書館、專用館室管理服務活動和“學生文明示範崗”、“常規管理學生服務團”等服務管理工作。各班主任應指導學生將所參與開展的服務活動以書面形式及時總結以載入“學生檔案袋”。

五、課程實施的管理

1、落實課程計劃:按照課程計劃的要求落實好課時,課時列入課表,採用集中與分散的形式進行實施,在實施過程中根據情況可以臨時調整,但確保學期總課時,不得擠佔挪用。

2、日常管理:各年級段要制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表,按照“一人負責、

團體協同”的原則配備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教師。每個班級的綜合實踐活動要有專人負責。學校、年級組織學習、集思廣益,集中教師的智慧在具體活動中實施協同教學。各年級及時做好活動記錄,並收集原始活動資料(如活動教案、調查報告、評價表、總結論文等)統一歸檔,期末上交教導處。

3、加強教研活動,重視教師培訓。要求教師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認識開設綜合實踐課程的重大意義,要認真學習國家、省有關課程改革的檔案與書籍,明確綜合實踐課程的目標及實施、操作的方法,提高對各個學科的認識。學校將派出骨幹教師外出培訓,在校內開展看綜合實踐活動課案例的錄象,聽課等活動,採用內外並舉的策略。

4、課程評價:課程教學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評價以形成性、發展性為主,注重學生主體參與實踐的過程及在這一過程中所表現出來學生的積極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創新意識。評價注意多樣性和可選擇性,可以自評、互評和師評相結合。不採用書面考試的方法,主要採用作品(手工、勞技作品、調查報告、研究性小論文等)評價、展示與交流、成果彙報活動、技能比賽等多種方法進行。

2023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工作計劃 篇16

一、班級情況分析:

國小六年級的學生對學校的各項常規都有了較深的瞭解,有較強的自制力。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掌握了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能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確定單元活動的主題、活動的方式,在活動具體開展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但學生的學習基礎差別較大,個別比較優秀,個別比較差。因此,教學中應從學生現有情況出發,在原有的水平上每個孩子都得到不同的發展,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二、指導思想:

在學校領導的指導下,我們將進一步學習新課程標準,明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目標,繼續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引導本年級段學生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深切的體驗,產生積極的感情,激發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學的慾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從而進一步加強人際交往的能力。

三、課程目標:

1. 通過活動,發展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

2. 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形成從自己的周圍生活中主動地發現問題並獨立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

3.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之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發展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四、課程實施措施:

1.重感受 促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定,無疑是學校課程形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重大變革。而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則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這些評價與我們平時的評價有很多不同,他的評價側重於活動的過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參與者之間的平等交流,有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等,為師生提供一種反思的參照,從而獲取新的動力。他山之玉可以攻玉,為了使評價真正發揮其交流作用,我們將加強小組間的評價交流,將不同的活動方案進行交流,取長補短,使活動更好地發展。

2.學理論 明目標

我們將繼續學習綜合實踐活動的有關理論叢書,針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尋找有關理論,聯絡實際情況解決問題,使綜合實踐活動更能達到預想目標,而趨於完善。

2023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工作計劃 篇17

一、學情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研究性、實踐性、操作性於一體的課程。擔任這門學科的教師,都應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教學中,既參與利用他人的教學資源,又充分結合本地、本校實際選擇課題,尤其是是學生自己提出的,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選題到活動,學生要能自主參與,動手動腦,這樣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了培養,才能保證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

二、教材分析

綜合實踐是一門新興的課程,它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悟、體驗、實踐、參與以及思維能力的發展,突出學生學習感情、學習能力的形成,以及興趣培養,重視活動內容與課題的有效結合,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我校基於關注孩子的成長,在本學期就制訂了些主題活動。

三、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進一步瞭解社會生活和社會環境,增長活動所需的知識,增強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養成勞動觀念,形成一般勞動技能。

四、教學措施:

1、提高認識

開學初,學習相關理論文章,通過學習,進一步明確這門課程教學的重要性,進而加深認識為什麼要開設這門課程,,為什麼要把它作為必修課。

2、精心選題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因此選題範圍十分寬廣。教學計劃中,我們要圍繞“探索自然、親近社會、發展自我”這三大主題精心選題,使選題的過程,成為師生探索、發現。研究的過程。

3、開展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帶來了一場學習方式的革命,使學生能夠經歷以往不曾領略的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教師和學生既是活動方案的開發者,又是活動方案的實施者,組織開展活動,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五、滲透相關法律知識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相關法律知識滲透,從而使學生從小就明白交通安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