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教育敘事減輕學生負擔(精選5篇)

欄目: 教師工作計劃 / 釋出於: / 人氣:5.5K

教育敘事減輕學生負擔 篇1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等已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在不斷的變化,如何減輕課業負擔問題也成為一個敏感的問題。“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是教師的共同目標。那麼如何正確對待這個問題呢?本著為學生全面發展著想的原則,從構建高效課堂入手在這方面作了初步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教育敘事減輕學生負擔(精選5篇)

“構建高效課堂”和“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之間的關係:教學中發現,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最大障礙,它消耗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喪失了學習動力。學習成為一種不得不完成的被動的苦差事,其危害性不言而喻。在大環境及社會大機制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如何“減負”是當前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刻不容緩的大事。

構建高效課堂正是解決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有效方法之一。“高效”具體是對我們課堂教學目標、教學質量的要求,高效要求我們教師要達到一定的思維容量,一定的專業水平,能夠讓學生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學會自己學習。

所以在新課程改革的推進過程中,我們應當正確認識學生課業“負擔”問題,讓學生課業合理化。為了改變當前教學中學生負擔過重的現象,教師應採取各種有效的措施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特別要在教學的主陣地——課堂上下功夫,即構建高效課堂,有效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讓學生全面發展,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從而使素質教育的推進向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構建高效課堂,減輕學生過重負擔 :“以人為本”,就是以教師為本和以學生為本。以教師為本就是要相信教師、尊重教師、依靠教師、發展教師,為教師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使教師心情愉快地高效地工作。以學生為本就是要相信學生、尊重學生、依靠學生、發展學生,尊重學生生命成長的規律和合理需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我們不僅要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更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應有的基礎。教師和學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構建高效課堂,減輕學生負擔,教師和學生應首先認識清自己的位置,並作好必要的角色準備。

(一)教師方面

1.作好充分的課前備課:沒有預設的課堂是放任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構建高效課堂,充分的課前準備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新課標針對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做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所以,充分的課前準備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備整個的課堂設計,並對課堂作好必要的預設。教師根讓據課標要求編寫導學案,體現本節課的目標,重點難點。重點題型。使學生在課堂上有準備的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2.激發活躍的課堂狀態:只要能讓學生的思維總處於活躍狀態,積極地探索知識並試圖將剛剛獲得的知識轉化為能力,這就是一節高效的課。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積極進行能力展示,點評,教師適時指導,教師由“演講者”轉變為“編劇”和“導演”,創造一種使學生能真正處在“做中學”的情景,促其自覺、積極地學習知識和思考問題。

3.提供科學的學法指導:著名教育 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所以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科學的學習方法為創造高效課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學生方面

1.培養課前預習習慣:課前結合導學案進行有目的的預習。

2.培養課堂學習習慣:上課要主動參與、積極發言、積極思考,達到課堂高效收益,從而減輕訓練時的負擔。

3.培養課後鞏固習慣:堅持先複習後做題。複習是鞏固和消化學習內容的重要環節,把所學知識認真複習一遍,該記憶的記住了,該理解的理解了,然後再做作業。

高效的課堂就是要變“帶著知識走向學生”為“帶著學生走向知識”的師生共同發展的生態性課堂。簡言之,高效課堂就是追求效果、效益、有序的教學,就是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發展。為達到這個目標,不但要有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做指導,還要不斷地創新課堂教學,讓學生的負擔真正減下來。

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使他們能輕鬆愉快地學好數學,是廣大教師在教學中苦苦探索的問題。我認為優化課堂教學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這真是至理名言。作為一名教師,如果他們本身掌握的知識是貧瘠的土地,那麼學生知識的幼苗又怎麼能茁壯成長呢?所以我們要從以下幾方面掌握高水平的教育教學知識。一是經常學習教育理論,訂閱各種教育刊物,從中獲得教育新資訊,吸收新營養;二是多參加群眾性的教研活動,從中吸取精華,擯棄陳舊落後的教學方法,吸取成功新穎的教學方法;三是在實踐教學活動中,要走特色之路,根據自己的學生特點,結合自己教學特點,設計出新穎、富有活力的教學過程。

2、教學決不能打無準備之戰,一定要備好課,高質量的導學案是向45分鐘要效率的基本保證。精心高質量的教案設計要達到以下目的:重點要讓學生牢牢掌握,難點要能使學生徹底解決。

3、 要真正的減輕學生過重負擔,說實話,其關鍵是課要上得好。一堂蒼白毫無生氣的課,使學生毫無學習興趣,教師講得糊里糊塗,學生聽得模模糊糊,教學效果可想而知。一堂生動充滿了活力的課,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思維空前活躍,能夠與教師緊密配合,學生學起來效果極佳,而且學得輕鬆,學得快樂,這不是減輕學生的負擔嗎?我們應該積極追求高藝術的教法。

數學來源於實踐,又服務於實踐。學生在課堂上獲取的許多知識如果在實踐中加以驗證和應用,那麼一定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但是,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開發、能力的培養,以及良好學風的養成,必須通過一定的練習才能實現,所以,練習是全面完成數學教學任務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精心設計課堂練習,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使學生在練習過程中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對於提高學生的素質,減輕學生過重的負擔,將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教師結合學生的學情,科學地藝術地進行評價,既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保護學生的自尊,又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學習數學的內在潛力,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如在新知講解中,對發言積極,回答正確的學生給予“你很會動腦筋”“精彩極了”等表揚;對思維遲鈍,不愛發言的學生則可採用“不要怕,大聲些”“回答正確,掌聲鼓勵”等語句激勵他們積極參與學習。”如果這樣進行評價,學生就會覺得老師重視自己,對自己期望很大,自然而然地會產生學習的動力,從而達到減輕“負擔”的目的。

教育敘事減輕學生負擔 篇2

顧明遠老先生,有些言論在中國是絕對會產生強烈反響的,因為,他是有分量的人物,對於他的反對評選三好生,這樣做容易過早給學生貼標籤的見解就是一個很鮮明的例子。殊不知,廈門今年仍繼續評選三好生,為了遮人耳目,增加了一些評選,也許說是有創新吧。對此,我認為要一分為二為好,不必要一棍子打死一些有價值的做法,而今,他的這個觀點肯定是有參考價值的,顧老關於素質教育的言論對我國教育改革有著不可估計的影響。今轉載主要是讓大家對這個問題有更辨證的認識,關於減負與增效的話題,我也曾經闡述過,畢竟不是什麼名人,難以產生共鳴,尤其在一些硬骨頭上,我們的行政管理人員有拈輕怕重的思緒影響,總之,還停留在比較原始的層面上看問題,而不敢帶領一線的教師在最根本的問題上探究,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所以,總是難以有太高的提高。對我的觀點我歷來是有信心的,儘管有些人誤解了我的意思,我還是堅持的。我覺得每一個有教育眼光的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好好讀讀這篇文章,而且家以剖析,肯定對實施素質教育過程最有看頭的問題有幫助作用。

教育敘事減輕學生負擔 篇3

當前,國小生在校學習負擔過重,嚴重地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怎樣做既能減輕學生負擔又能大面積提高國小教學質量呢?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上能引進“愉快教育”法,在變“苦”學為“樂”上下一番功夫,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 愉快教育”法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學生年齡小,對學習往往從興趣出發,感興趣的東西就願意學,不感興趣的東西則不願意學。而愉快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愉快的教學環境中受到教育,學習新的知識。教師在教學中越是從興趣入手,學生的精力就會越集中,學習就越主動。教學效果就越好。

在教學時,如果我們注重運用電教媒體,巧妙地為學生創設情境,運用興趣匯入法、直觀演示法和感情教學法,根據不同的課型、不同的內容,精心設計問題,生動地分析和講解課文。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支成倍增長,智力就更充沛,當堂學的知識就能消化理解,即使不留作業也可收到可喜的效果。怎樣才能做到“愉快教育”減輕學生負擔呢?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國小階段的兒童大都處於六歲半至十三歲這個年齡段,思維發展正處於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他們的抽象思維在很大程度上要藉助於形象。因此,在深化課堂改革上,就要注重電化教學的生動,直觀性強,而國小生對直觀的東西有較強的認識能力。據此,運用電教手段匯入新課,就能深愛同學們的喜愛。通過直觀演示,學生耳聞目睹,猶如身臨其境,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如講《千里躍進大別山》一課,由於學生對當時的朝代背景不瞭解,教師可先放解放大別山的電視錄影片段,讓學生觀看,幫助理解,然後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這樣學生對學習新課文就會產生興趣。又如講《海上日出》時,運用電教手段引入新課,採用“聲畫並茂”,“圖文結合”的方法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可破除學生沒有親眼目睹“海上日出”的陌生感,從而認訓到“海上日出”是偉大的奇觀,讓學生在頭腦中勾勒出日出圖,引導學生“目觀其形,心通其義”,在觀賞中體味,對日出產生讚歎之情,對光明的嚮往油然而生,與作者產生了共鳴,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二、巧設導言,激發情趣

課堂教育是一門藝術。在教學中能運用美妙的和諧的教學語言,準確、生動、富有情趣地匯入新課,可直觀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上課就像寫文章一樣。也應該講究起承轉合、開頭結尾。“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而用情趣教學法匯入新廛,更富有感染力,在教學過程中能起鋪墊、定向、激發、開拓的重要作用。如在講《小貓種魚》一課時,在板書課題後,讓學生齊讀文題,然後圍繞“種”字設問:“同學們,小貓會種魚呢?它是怎樣種的呢?秋天收穫了沒有?”這樣一問,同學們一定感到興趣,就想急於知道課文內容。這時老師再接著說:“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小貓種魚》一課好不好?這樣情趣馬上被調動起來,課堂上學生就能緊緊地圍繞老師的教學思路展開思索,在輕鬆、愉快的教學中學到知識,懂得道理,知道了魚是不能種的,只有植物的種子才可以種,而且還要通過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才能結出豐碩的果實。

三、重視閱讀,激發情趣

閱讀是國小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通過閱讀能使學生獲得多方面的知識,發展思維,提高能力,豐富情感,學會讀書。

在深化課堂教學中,要重點指導教師在教學中抓情感這一因素,通過多讀,把學生帶入文章的情境中,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章的,以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和啟迪。如在講《我的“自白”書》一首詩範讀時,滿懷激情,聲調高亢,氣勢磅礴。通過閱讀激發學生情感,從而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達到教學目的。

教育敘事減輕學生負擔 篇4

“減負”的核心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學校抓“減負”必須從轉變觀念、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入手。但是教學上的主觀主義、形式主義、繁瑣主義不同程度存在,教法更新落後於知識發展,憑老經驗老辦法教學的痕跡明顯。傳統課堂教學五個環節(出示課題、複習鞏固、講解新課、課堂作業、小結佈置課外作業)的結構模式仍在沿用。“課堂依然是‘一言堂’教師永遠是主角,處於支配地位,學生則只是被動地聽。在課堂教學上基本遵守著’四步曲’:首先是‘趕鴨子’,把學生都趕到教室裡去,其次是‘填鴨子’,給他們很多東西;填完以後,到期終就是‘考鴨子’最後學生都變成了‘板鴨子’。不是在挖掘、發現和培育學生具有別具一格的創造力,而是自覺不自覺地在製造一種思維模型‘加工場’。習慣於教導學生去尋找一個正確答案:是‘唯一’而不是‘多種’。這種教學,不能突破功利造成的心理障礙。②”

為切實減輕學生的負擔,教學方法的改革應當先行。當前學校要選擇一些對減負、增效有直接效果的課題開展研究與實踐,諸如:“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的課題,怎樣改革課堂教學結構模式,使教師、學生、教材、方法合理組合;素質教育課堂教學的備課備什麼,教案怎樣寫;怎樣實行開放型教學,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和創造一個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動的環境,增加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深廣度,提高學生自學能力,不斷減少學生依賴教師學習的程度;怎樣精選作業、精留作業、分層佈置作業,活動類課程作業和實踐性作業該怎樣佈置,以實現少做作業多受益;怎樣作到差等生“補餐”,優等生“加餐”,特等生加“特色餐”;學生‘減負’,教師要‘增責’,怎樣引導學生用好課餘時間,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等。研究好實踐好這些課題,教學水平就會提高,學生負擔就減輕。因此,減負關鍵是教師。

減輕學生的負擔,教師需要“增責”“加負”,即在業務提高上自覺負重,自我加壓,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在思想上自覺負重,將切實減輕學生負擔作為己任,以素質教育思想指導自己的教學,勇挑重擔,不負重託;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上自覺負重,紮紮實實做好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輔導等工作,努力實踐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以高效、創新的勞動切切實實為學生鬆綁,提高教學效益。有教學經驗的教師教學效率高,他們教得生動活潑,學生學得很輕鬆有趣。給學生相對的自由,充分解放其個性,營造一個寬鬆文明的學習氛圍,在“減負”中教學真正得到相長。

教育敘事減輕學生負擔 篇5

和一位家長聊天,她說,一天晚上,她女兒哭了,哭的淚水漣漣。不為心愛的物品不見了,不為圖書中人物的命運太悲慘了,卻因為作業太多了。她的女兒是我所帶班級學習成績比較好,學習比較自覺的學生,對於她而言,總是將學習當作一件快樂的事。這樣一個學習輕鬆的孩子居然會因為作業多而哭泣。據她的媽媽說,有好幾天晚上這個學生作業做完竟然到了11點。

怎樣才能既形成能力還讓孩子學的快樂輕鬆呢!怎樣才能以不損害兒童身體健康為慘重代價教會孩子學習呢?作為一位中學語文教師,我認為語文教學難以承載語文學習這一重任。在國小中那些不讀書,成績很好的孩子都是試卷緊扣教材命題,學生表現出的語文素養很高的假象。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一定在廣泛閱讀上,可是我們的孩子做完作業都已到了休息時間,何時看書?可是我們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從過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進行海量閱讀。為什麼願望和現實總是存在這樣大的差距呢?仔細分析,原因如下:

1.教育改革初期,廣大的教師正處在摸索期,模仿借鑑到最終的創造需要時間,需要經驗積累,在這個過程中,按部就班的依葫蘆畫瓢,難免忽視學生之間年齡差異,課程設定差異,有無晚自習差異,而這卻是在實驗中逐步可以解決的,但需要時間。

2.面對著課堂教學方式的改變,隨之而來的應該是考試評價制度,考試試卷命題方向的改變,要不然,老師們只能在上下以分數論成敗的評價聲中跳著新課改的美麗舞蹈,行著大量抄寫,反覆咀嚼手裡一本教材的實,阻礙改革的步伐,加重學生的負擔。

為此,我認為當下必須達成如下共識:

1.教師之間要天天溝通,既要保證孩子安全,健康、茁壯成長,又不陷在題海戰術,作業成堆的泥沼裡。

2.加強教研活動,重視作業佈置過程中對於教材的分析,精巧、實用。找準打通知識的命門,寧可少而精,不可泛而糙。

3.改變以往以成績為教師業績單一的評價方式,分塊綜合,為教師鬆綁。

寫到這的時候,真不知我的學生這些日子哭了沒有?但願我不是嘴上頭頭是道的巨人,行動上相差無幾的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