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高中化學教育敘事(精選5篇)

欄目: 教師工作計劃 / 釋出於: / 人氣:1.62W

高中化學教育敘事 篇1

高效課堂的一個基本條件就是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如果學生不願學,不想學,那麼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就是一句空話。學生主動參與的前提是要有學習動機。

高中化學教育敘事(精選5篇)

因此有效教學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激勵學生求知的渴望和取得成就的願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中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教學,要特別重視對學習興趣、學習願望、學習熱情和學習習慣的培養。記得我曾上過這樣一節化學課:探究醋酸(CH3COOH)和乙醇(C2H5OH)反應條件時,學生會迸發出許多精彩的觀點,有學生說:可以調換加入順序。具體操作是:條件和所加藥品體積都相同情況下比較產物的量。第一位同學說先加醋酸於試管,再加濃硫酸,此時加熱。第二位同學說,這方法不好,因為醋酸易揮有刺激性氣味,應先將乙醇滴加於試管中,再加濃硫酸,然後再滴加醋酸,第三位同學說:加入乙醇和醋酸不加濃硫酸並加熱,還有同學說加入乙醇和醋酸改加稀硫酸,用酒精燈加熱解),這樣就可以比較相同反應物不同條件下生成產物量最多。 學生們思維互補、集思廣益、發表了各自的見解,想出許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集中解決實驗中將會出現的新問題,使實驗設計得更加完善,實驗更加成功,那麼這些方法是否都可行呢?教師不加以評論,讓學生通過親身實驗去探究,並做好記錄。以下是學生們設計的實驗方案。

學生們通過設計實驗方案、並親身進行實驗探究,對實驗結果進行交流,得出結論。判斷反應發生的最佳條件,以及濃硫酸在反應當中所起到作用,以及新增反應物的順序等。因此最佳的方案還是先加入2毫升乙醇在逐滴加入1毫升濃硫酸,再加入醋酸,最後加熱。

從實驗的探究過程中,學生獲取了知識,體驗了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一絲不苟的科學精神。實驗設計教學的實施,能激勵學生學習的興趣。在發展學生求異和發散思維,創造思維等方面都是有益的,而且通過實驗設計確能提高學生解決簡單化學問題的能力。

由此我想,如果能把課堂變成師生共同探討問題的主陣地,那肯定是一種成功的教學。

高中化學教育敘事 篇2

課堂教學有效的一個基本條件就是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如果學生不願學,不想學,那麼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就是一句空話。學生主動參與的前提是要有學習動機。

因此有效教學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激勵學生求知的渴望和取得成就的願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國中化學是化學的啟蒙教學,要特別重視對學習興趣、學習願望、學習熱情和學習習慣的培養。記得我曾上過這樣一節化學課:探究無現象的酸(鹽酸)、鹼(NaOH)是否發生反應時,學生會迸發出許多精彩的觀點,有學生說:可以用紫色石蕊試液。具體操作是:在盛有NaOH溶液的試管中滴加2滴紫色的石蕊試液,石蕊變藍色,然後逐滴加入鹽酸,此時若藍色變成紫色,說明NaOH與鹽酸發生了反應。也有同學說,這方法不好,因為“藍變紫”分辯不清,應改成在盛有鹽酸的試管中滴加2滴石蕊,石蕊變紅色,然後逐滴加入NaOH溶液,當紅色變成紫色,證明它們發生反應;但前面一位學生馬上反駁:那麼做一個對比實驗不是也可以嗎?同學們對這兩位同學的答案都表示贊同;第三位學生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用酚酞作指示劑,因為NaOH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色,滴加鹽酸後紅色變無色就證明NaOH與鹽酸發生了反應。第四位學生也說:可以用PH試紙,從PH>7一直測到PH=7,最後到PH<7。第五位學生說:把NaOH與鹽酸混合,然後用手摸,如果發燙,說明反應了。第六位學生說:將生成的產物蒸乾,看它能否潮解(因為固體氫氧化鈉易潮解,氯化鈉不能潮解),這樣就可以判斷是生成的新產物氯化鈉還是NaOH。

學生們思維互補、集思廣益、發表了各自的見解,想出許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集中解決實驗中將會出現的新問題,使實驗設計得更加完善,實驗更加成功,那麼這些方法是否都可行呢?教師不加以評論,讓學生通過親身實驗去探究,並做好記錄。

學生們通過設計實驗方案、並親身進行實驗探究,對實驗結果進行交流,得出結論。判斷無明顯現象的中和反應是否發生的方法很多:比如用pH試紙,但操作時間長,且資料不夠準確;根據剩餘物能否潮解來判斷,蒸發時間太長也不可取;根據熱量的變化來判斷也不是最佳方案,因為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但如果濃度太稀或量太少,熱量變化也不明顯;如果用紫色石蕊判斷,由於藍色到紫色的變化不是很明顯,因此最佳的方案還是用酚酞作指示劑。

從實驗的探究過程中,學生獲取了知識,體驗了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一絲不苟的科學精神。實驗設計教學的實施,能激勵學生學習的興趣。在發展學生求異和發散思維,創造思維等方面都是有益的,而且通過實驗設計確能提高學生解決簡單化學問題的能力。

由此我想,如果能把課堂變成師生共同探討問題的主陣地,那肯定是一種成功的教學。

高中化學教育敘事 篇3

在化學教科書中,都附有一張“元素週期表(英文:periodic table of elements)”。這張表揭示了物質世界的祕密,把一些看來似乎互不相關的元素統一起來,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自然體系。它的發明,是近代化學史上的一個創舉,對於促進化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看到這張表,人們便會想到它的最早發明者——門捷列夫。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按照質子數由小到大排列,將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放在同一縱行,編制出第一張元素週期表。元素週期表揭示了化學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絡,成為化學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隨著科學的發展,元素週期表中未知元素留下的空位先後被填滿。當原子結構的奧祕被發現時,編排依據由相對原子質量改為原子的核電荷數,形成現行的元素週期表。利用週期表,門捷列夫成功的預測當時尚未發現的元素的特性(鎵、鈧、鍺)。1920xx年英國科學家莫色勒利用陰極射線撞擊金屬產生X射線,發現原子序越大,X射線的頻率就越高,因此他認為核的正電荷決定了元素的化學性質,並把元素依照核內正電荷(即質子數或原子序)排列.後來又經過多名科學家多年的修訂才形成當代的週期表。

元素週期表中共有118種元素。將元素按照相對原子質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並將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放在一個縱列。每一種元素都有一個序號,大小恰好等於該元素原子的核內質子數,這個序號稱為原子序數。在週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前。表中一橫行稱為一個週期,一列稱為一個族.

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和性質有明顯的規律性,科學家們是按原子序數遞增排列,將電子層數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行,將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列。

元素週期表有7個週期,16個族。每一個橫行叫作一個週期,每一個縱行叫作一個族。這7個週期又可分成短週期(1、2、3)、長週期(4、5、6)和不完全週期(7)。共有16個族,又分為7個主族(ⅠA-ⅦA),7個副族(ⅠB-ⅦB),一個第Ⅷ族,一個零族。

同一週期內,從左到右,元素核外電子層數相同,最外層電子數依次遞增,原子半徑遞減(零族元素除外)。失電子能力逐漸減弱,獲電子能力逐漸增強,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元素的最高正氧化數從左到右遞增(沒有正價的除外),最低負氧化數從左到右遞增(第一週期除外,第二週期的O、F元素除外)。

同一族中,由上而下,最外層電子數相同,核外電子層數逐漸增多,原子序數遞增,元素金屬性遞增,非金屬性遞減。

元素週期表的意義重大,科學家正是用此來尋找新型元素及化合物。 化學元素週期表規律總結

1、原子半徑

(1)除第1週期外,其他週期元素(惰性氣體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徑隨原子序數的遞增而減小;

(2)同一族的元素從上到下,隨電子層數增多,原子半徑增大。

2、元素化合價

(1)除第1週期外,同週期從左到右,元素最高正價由鹼金屬+1遞增到+7,非金屬元素負價由碳族-4遞增到-1(氟無正價,氧無+6價,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價、負價均相同。

3、單質的熔點

(1)同一週期元素隨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組成的金屬單質的熔點遞增,非金屬單質的熔點遞減;

(2)同一族元素從上到下,元素組成的金屬單質的熔點遞減,非金屬單質的熔點遞增。

4、元素的金屬性

(1)同一週期的元素從左到右金屬性遞減,非金屬性遞增;

(2)同一主族元素從上到下金屬性遞增,非金屬性遞減。

5、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酸鹼性

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其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鹼性越強;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強。

6、非金屬氣態氫化物

元素非金屬性越強,氣態氫化物越穩定。同週期非金屬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氣態氫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強;同主族非金屬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氣態氫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7、單質的氧化還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其單質的還原性越強,其氧化物的氧離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單質的氧化性越強,其簡單陰離子的還原性越弱。

8、元素位置推斷

1、元素週期數等於核外電子層數;

2、主族元素的序數等於最外層電子數;

3、確定族數應先確定是主族還是副族,其方法是採用原子序數逐步減去各週期的元素種數,即可由最後的差數來確定。最後的差數就是族序數,差為8、9、10時為VIII族,差數大於10時,則再減去10,最後結果為族序數。

根據各週期所含的元素種類推斷,用原子序數減去各週期所含的元素種數,當結果為“0”時,為零族;當為正數時,為週期表中從左向右數的縱行,如為“2”則為週期表中從左向右數的第二縱行,即第ⅡA族;當為負數時其主族序數為8+結果。所以應熟記各週期元素的種數,即2、8、8、18、18、32、32。如:114號元素在週期表中的位置114-2-8-8-18-18-32-32=-4,8+(-4)=4,即為第七週期,第ⅣA族。

9、稀有氣體元素位置

牢記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序數:2、10、18、36、54、86,通過稀有氣體的位置,為某已知原子序數的元素定位。如:要推知33號元素的位置,因它在18和36之間,所以必在第4週期,由36號往左數,應在ⅤA族。

高中化學教育敘事篇二:把課堂變成學生主陣地

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率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如果學生不願學,不想學,那麼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就是一句空話。學生主動參與的前提是要有學習動機。因此要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率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激勵學生求知的渴望和取得成就的願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記得我上酸和鹼中和滴定時,探究無現象的酸(鹽酸)、鹼(氫氧化鈉)是否發生反應時,學生迸發出許多精彩的觀點,有學生說:可以用紫色石蕊試液。具體操作是:在盛有NaOH溶液的試管中滴加2滴紫色的石蕊試液,石蕊變藍色,然後逐滴加入鹽酸,此時若藍色變成紫色,說明NaOH與鹽酸發生了反應。也有同學說,這方法不好,因為“藍變紫”分辯不清,應改成在盛有鹽酸的試管中滴加2滴石蕊,石蕊變紅色,然後逐滴加入NaOH溶液,當紅色變成紫色,證明它們發生反應;但前面一位學生馬上反駁:那麼做一個對比實驗不是也可以嗎?同學們對這兩位同學的答案都表示贊同;第三位學生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用酚酞作指示劑,因為NaOH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色,滴加鹽酸後紅色變無色就證明NaOH與鹽酸發生了反應。第四位學生也說:可以用pH試紙,從pH>7一直測到pH=7,z最後到pH<7。第五位學生說:把NaOH與鹽酸混合,然後用手摸,如果發燙,說明反應了。

學生們思維活躍、集思廣益、踴躍發表了各自的見解,想出許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集中解決實驗中將會出現的新問題,使實驗設計得更加完善,實驗更加成功,那麼這些方法是否都可行呢?教師不加以評論,於是引導學生幾個一組合作探究:設計實驗方案並讓學生通過親身實驗去探究,並做好記錄。

學生們通過設計實驗方案、並親身進行實驗探究,對實驗結果進行交流,得出結論。判斷無明顯現象的中和反應是否發生的方法很多:比如用pH試紙,但操作時間長,且資料不夠準確;根據熱量的變化來判斷也不是最佳方案,因為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但如果濃度太稀或量太少,熱量變化也不明顯;如果用紫色石蕊判斷,由於藍色到紫色的變化不是很明顯,因此最佳的方案還是用酚酞作指示劑。

從實驗的探究過程中,學生獲取了知識,體驗了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一絲不苟的科學精神。實驗設計教學的實施,極大地激勵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發展學生求異和發散思維,創造思維等方面都是有益的,而且通過實驗設計確能提高學生解決簡單化學問題的能力。由此我想,如果能把課堂變成師生共同探討問題的主陣地,那肯定是一種成功的教學,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要想讓讓我們的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教師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高中化學教育敘事 篇4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

二、教材分析:

新編教材以實現不同能力層級目標而劃分單元,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三個維度編排,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因此,使用教材時要注意教學單元的整體性、能力性以及讀寫結合的系統性,還應注意閱讀與寫作、口語交際的交替教學。

三、教學目標:

本著大綱“加強綜合,突出重點,注意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加強技能的培訓,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精神,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正確把握語文教學特點,不斷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加強文言文閱讀,夯實基礎,強化寫作指導,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同時注意培養審美情趣,思維品質和文化品位,發展個性,形成健全人格。

四、方法和措施: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

2、加強探究性閱讀教學和創造性作文教學的實踐和總結,努力研究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和評價方式的變革,加強教學理論研究並付諸課堂實踐。

3、教學以精讀課文為範文,以點帶面,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技巧。

4、注重誦讀,培養語感,理解詞句的著眼點在於更準確的把握文義。

5、重視文言知識的積累,在熟讀背誦的基礎上把握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用法的相關知識和使用方法。

6、作業做到一課一練,及時反饋。

7、加強培優輔差工作,特別是對差生的輔導。

8、重視作文教學,努力提高語文學習的整體水平探求閱讀與寫作的關係,密切聯絡社會生活,注重開發現實生活中的作文資源。

9、安排二三次語文實踐活動,鍛鍊學生採集、處理資訊,綜合分析,表達交流,探究創新等各方面的能力與素質,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五、教學設想與教材處理:

新編語文教材與傳統語文教材有所不同,它以實現不同能力層級目標而劃分“單元”,著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三個維度編排,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因此,教師在使用新教材過程中,要注意教學單元的整體性、能力性以及讀寫結合的“系統性”,還應注意“閱讀”部分與“寫作、口語”部分的交替式(穿插)教學,避免單一的直線式重複性教學。對必修一與必修二的教材處理是:

(1)“閱讀鑑賞”單元與“表達交流”單元教學、及作文教學相輔相成。

“閱讀鑑賞”的每一個單元大約為兩週完成,每教授完一個單元以後,按教材編排順序講解“表達交流”的一個知識點。作文教學主要依據“表達交流”知識點地排序來進行。本期大作文要求寫六篇,每兩週一次大作文,每一週要求學生寫一篇週記。

同時每兩週依據“閱讀交流”每個知識點的不同特點,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向社會和自然。同時,要繼續組織學生課前3分鐘演講,並在本期舉行背書比賽、朗誦比賽、辯論比賽等,加強學生演講與朗讀的能力,讓學生聽說讀寫素質得到全面發展。

(2)“閱讀鑑賞”單元教學與“梳理探究、名著導讀”單元教學交叉進行。

為了避免教學的單一性,也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每上完一個閱讀單元后就進行“梳理探究”或“名著導讀”單元教學。這樣,學生能夠充分地利用教材而不斷地擴充知識和提高能力。

(3)“梳理探究”與“名著導讀”採用課內課外相結合,以點帶面的形式進行。

“梳理探究”與“名著導讀”部分採用課內課外相結合的原則,以課內為點,課外為面,輻射開來,擴充教學內容及增強學生的知識積累,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如“梳理探究”部分,就會依據教材,教師與學生一起蒐集編寫知識資料,依據教材進行整體上的分析和探究,並進行總結歸納,形成文字材料,統一印刷,讓學生課外進行閱讀與背誦。

如名著導讀中的《論語》《巴黎聖母院》這些文學名著,主要利用晚自習的時間統一讓學生觀看影視資料,並寫出影評,基本上不佔用課堂時間。

(4)、精講“教讀課”,指導“自讀課”,逐步形成探究式能力課型。

每個單元精講1—2篇“教讀課”,以“課”為例,舉一反三,側重能力的全程培養,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變教師教學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以達“教,為了不教”之目的。“自讀課”必以學生自學為主,強調自學課型的內在特點和學法指導,不可將“自讀”與“教讀”兩課型作簡單化“一刀切”的辦法處理。

(5)以單元小測驗形式檢驗學生知識水平與能力。

新課改並不是就不考學生了,依然要用檢測題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了解,書本知識掌握的程度高低其實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學生水平與能力的高低。所以,一個單元結束很有必要進行一次測驗,有利於促進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6)、推薦課外閱讀書籍,擴大學生閱讀量,不斷提高語文積累和素質。

充分利用學生的課餘時間,學生的課外閱讀,必須安排一定的課時,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提出具體的閱讀意見,做到有計劃、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過場。或點評或自讀或檢測或講座或串講……因材施教,因“校”制宜,將課外閱讀教學落實到實處。本期推薦課外閱讀書籍篇目有《高老頭》《威尼期商人》《水滸傳》《談美》等中外名著及美學論著。

六、教學進度安排:

1—2周:必修一一單元寫人事漢字簡介。

3—4周:必修一二單元寫景《論語》導讀。

5—6周:必修一三單元寫人對聯簡介。

7—8周:必修一四單元寫事新詞語與流行文化簡介。

9周:朗讀比賽《大衛科波菲爾導讀。》

10周:期中複習知識梳理期會考試。

11—12周:必修二一單元描寫成語簡介。

13—14周:必修二二單元抒情修辭簡介。

15—16周:必修二三單元選取記敘角度《家》導讀。

17—18周:必修二四單元虛構姓氏簡介。

19周:演講《巴黎聖母院》導讀。

20周:期末複習考試總結。

高中化學教育敘事 篇5

一、主要教學內容:

1、認真備課,檢驗使用完善美術備課摸板。

2、備課研討教學繪畫基本技能技法的教法學法,提高教學設計能裡。教學繪畫基本技能技法的實踐練習,繪畫造型能力的提高。

3、深入理解學習認識美術的基本要素及繪畫藝術的獨特藝術語言形式和審美價值,瞭解繪畫藝術重要流派的風格及表現手法。

二、開展教學思路:

在原先素描教學的基礎上,進一不掌握造型基礎規律,深入感受認識形體的明暗、虛實、體積、空間。在和色彩教學上進一步理解冷暖以及空間等表現規律,通過繪畫實踐活動,以美術的基本要素的學習入手,從理論到實踐、從基礎到深層的推進。其中,形與色的基本知識及理論學習與訓練,初步展現視覺造型語言的魅力;便於學生主動參與,在較多輕鬆的氛圍中體驗和感覺繪畫藝術的樂趣,學習和運用比例、明暗、透視和色彩等知識,選擇具象或抽象的繪畫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經驗。

三、預計採用的教學措施:

1、努力引導學生從臨摹入手,多從優秀的習作中借鑑學習優點,多練多動手,勤於學習。

2、瞭解繪畫與生活、自然和人類發展的不可分割的聯絡,在寫生中並通過寫生增強對規律的認識與傳承。繪畫藝術源於生活,引導學生不但能夠表達所看到的自然,更能表達自我情感和自身獨特的體驗和文化層面的思考。

3、掌握基本的繪畫要素後嘗試進行較為深入的繪畫實踐。

20xx年教學進度表

周次、起訖日期、教學內容:

1 2.13---2.19 預備工作

2 2.6---2.12 預備工作

3 2.13---2.19 什麼是美術作品

4 2.20---2.26 圖象與眼睛

5 3.6---3.12 我們怎樣運用我們的眼睛

6 3. 13---3.19 追尋美術家的視線

7 3.20---3.26 美術家眼中的自己

8 3.27---4.2 託物寄情

9 4.3---4.9 走進歷史

10 4.10—4.16 戰爭與和平

11 4.17---4.23 時代的脈搏

12 4.24---4.30 不同的歌聲

13 5.1---5.7 五一放假

14 5.8--5.14 各異的風土人情

15 5.15---5.21 通俗的浪潮

16 5.22---5.28 變化的自然永珍

17 5.29---6.4 地域的永恆魅力

18 6.5--6.11 異域的憧憬

19 6.12—6.18 走進博物館

20 6.19—6.25 學期考核成績